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让生活融入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

让生活融入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

让生活融入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小

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小学生知识基础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和身心皆处于发展的起始阶段,因而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递,还需加强学生道德品质、法治意识的培养,通过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了解遵守社会道德秩序的重要性,让课堂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生活,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本文探索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优势,提出了实践教学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阶段;实践对策;优势;道德与法治

前言: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课程,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密切联系。五年级的小学生已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但对于枯燥、复杂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仍存在抵触心理,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新课改下,教育领域越发重视新兴教学手段运用,生活化教学便是其中之一。基于生活化教学设计新颖、趣味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既能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适应课程改革要求,也能提高学生德育素养,使其成为心理健康、道德素质高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优势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施生活化教学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激起学生兴趣。小学生的性格活泼,对于未知的世界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探索欲。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教师可通过生活案例将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鼓励小学生走进生活,挖掘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素材,激起学生的兴趣,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第二,提高教学有效性。生活化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高度契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生活化教学期间,需突出学生主体,

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环境,引领学生与同伴共同探究学科知识,助力教学效率

的提升。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对策

(一)注重生活情境创设

生活情境的有效创设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措施。对于小

学生而言,道德与法治知识和生活情境的结合,能减少学生的排斥心理和抵触情绪,活跃课堂氛围,使教学更加高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因而教

师可通过创设角色扮演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满足学生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以人教版五年级《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为例,本节课程讲解了公共生活需应用秩序进行维护,并且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

的重要保障。在教学时,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呈现生

活常见的公共秩序问题,如过马路的交通秩序、参加活动时的社会秩序等,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由讨论遵守公共秩序的价值和必要性。随后,教师可将

学生分成各个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角色扮演活动。比如在遵守交通

秩序时,教师可给学生提供骑行的人、交警、司机和行人等角色,由学生自主选

择角色展开场景模拟。此过程的生活场景可以是行人按照交通灯行走,车辆按照

交警手势出行、骑行的人在专门车道行驶,也可以是车辆抢红灯造成多辆车碰撞,出现交通堵塞的场景。当完成角色扮演的情境游戏后,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及时提

出“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你能说出建立良好公共秩序和交通秩序的重要性吗?”相关问题,指导学生小组总结、归纳和思考,理解公共秩序对社会稳定的价值,

达到事半功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1]。

(二)加强生活实践教学

实践、理论的脱节影响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成效,不利于健全小学

生的知识体系。对此,教师需及时加强生活实践教学的展开,利用实践活动解决

学生的学习困惑,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具体而言,道德

与法治教师应灵活运用生活资源充实课堂内容,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

中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确保学生

综合素质得以完善。以人教版五年级《我们神圣的国土》为例,本节课程介绍了

我国的大好河山及幅员辽阔的国土。在课堂中,教师可询问学生去过哪些地区旅游,了解哪些旅游景点的历史背景,并为学生展示长江三峡、天山牧场等景色的

图片,让学生了解教材知识和生活的联系。随后,教师可布置生活化的课外实践

任务,要求学生在节假日或周末假期观察本地的山水树木,并以喜欢的方式记录、描述出自然风光,感受到祖国山水景色的秀美。同时,教师也可呈现生态系统被

破坏的地区视频,引导学生保护自然世界的资源和生态资源,动手制作关于保护

国土的宣传册,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素养。

(三)引入生活真实案例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及时引进真实的生活案例,将生活与学生

学习紧密相连,便于学生更好的吸收、消化学科知识。在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

知识时,教师需关注小学生的真实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融入贴近学生真实生活

的案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健全

学生的德育体系,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以人教版五年级《协商决定班级事务》

为例,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的班级事务,班委会是负责管理日常事务的重要人员。

但在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状况,影响了班级管理的成效。对此,教师可将此案例引进课堂,鼓励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讨论遇到不同意见时班委会

成员应该怎么做?还有哪些办法能解决这种问题?等,以生活案例的形式启发学

生思考。有的学生说可以通过投票的方式决定采取哪种管理措施;有的学生说要

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对于学生小组的看法,道德与法治教师需及时予以回应,

认可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同时,也应向学生传递民主决策重要性的内容,使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内化知识,助力班级教育工作的高效展开[2]。

结语: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育小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学科。在课堂教学融入生活化理念,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究学科知识,分析知识与生活的

紧密联系,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突破课堂的束缚。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

加强生活情境的创设,合理设计生活实践活动,适当引入真实的生活案例,带领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道德案例,以生活资源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道德素养,实现

小学生全方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严果华.让生活融入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点滴思考[J].学苑教育,2023(8):14-16.

[2]达诚斌.融入生活浸润课堂——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探索[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3(5):0071-0074.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探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探究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道德与法律知识都是 需要学生理解并遵守的,也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要经常面临的,所以教师在课 堂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书本上道 理的同时,能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成长为品德高尚、法治意识强的小 公民。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要从多方面着手制订生活化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并在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真正达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索 引言: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课程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更改后的教材内容越发贴近生活,越发要求教 师要把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去感受、去理解、去 体验、去实践。只有教学链接生活,融入生活,反映生活,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 的课程目标和教育目标。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基本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并不令人满意。经过笔者近几年的教学 实践与探索,现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问题,谈一 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 践能力,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能应用于生活,拉近了学习与生活 的距离。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场景和社会事件,让学生将自己的知识与具体的例 子结合起来,有助于开阔视野,掌握社会动态。因此,应将生活内容引入小学道 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使教学 的效率与品质得以保证。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被边缘化,教师不够重视,学校 缩短了课程的教学时间,枯燥的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 果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大相径庭。生活化教学的理念有利于改变这种状况,打破 当前的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生活化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 接受能力,实施全面的、能灵活反映现实生活需求的、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体系,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部分教师在确定教学目 标时能照应到三维目标,并突出生活化的特点,教学目标设立是较为完善的。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未能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只注重教学 形式的生活化。虽然列举了生活的例子,但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的理解,并没有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导致三维目标难以实现。例如,某老师在教学二年级上 册《大家排好队》时,“规则”的概念是通过询问游戏规则引入的,但在学生回答 了问题之后,老师简单地解释了规则是什么以及如何遵守规则,学生们则讨论了 太多游戏的乐趣。老师没有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比如为什么有规则,什么样的规 则是好的规则,等等。学生没有继续思考和表达意见的空间,这种课堂教学的设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 究课题实施方案 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人的社会化,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活动是学生品德性与社会性养成的主渠道。然而,现实中许多教师面对生活的真实,发现教学难以回归学生的生活,导致学生疲倦、厌倦甚至逆反。因此,本课题的提出是非常必要的。 2、新课程改革呼唤品德教学回归儿童生活。《道德与法 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品德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环节的安排和设置要以引导学生重新进入自己的生活并对他进行观察、体验、反思、提升为目标。本课题旨在探究如何实现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3、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小学生品德性和社会性的形成还 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如教育目标与实际行为的矛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矛盾等。这些矛盾体现在课堂教学远离现实生活、严重“外灌”、目标抽象化与工具化。因此,本

课题研究如何使小学生的研究和受教育与生活逻辑相符合,以达到生活化教育的目的。 本课题的支撑性理论应包括: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人的社会化,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活动是学生品德性与社会性养成的主渠道。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品德教学回归儿童生活,教学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进行,以引导学生重新进入自己的生活并对其进行观察、体验、反思、提升为目标。本课题旨在探究如何实现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使小学生的研究和受教育与生活逻辑相符合,以达到生活化教育的目的。 生活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为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而教育也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生活教育提倡在生活中寻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实现教育与生活的有机融合。同时,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是“教学做”合一,即通过实践和行动来实现教育目标。 现代德育认为,德育的本质在于帮助个人完成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德育需要促进个人道德社会化,引导人去建构完满的道德生活,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与崇高。因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析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 化教学探析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铸魂育人的课程,旨在提升学生思想素质、道 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素养。根本是立德树人,核心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 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做一个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 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可采用生活化的 教学方式,结合实际运用生活实例丰富教育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实质,感受 课程价值,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观法治念,最终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 关键字:新课标;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现状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教育即生长。人的生长不 是在知识中完成的,而是在生活中完成的,尤其道德成长,更是如此。生活是道 德成长的基础,也是道德成长赖以存在的根基。加上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不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不是被其他课程占用就是照本宣科,导致学生 也对这门课程形成了错误的认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 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很多教师也尝试开展了生活化教学,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忽视理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道德源自生活,人在道德发展中所需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判断都不 是凭空构建出来的,都是基于生活的需要,在生活中形成的。人的道德学习必须 基生活,道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以理论知识、理 性思维引导和塑造行为,可以使人信服。情理交融就是把抽象的理论政策转化为 生活中的常识常理,把大道理转化为小道理,促使学生把理论内化为思想并外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分析 摘要: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联的,因此,生活 化教学的开展便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上,老师需要加入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上的实践,以此达成生活化教学的目标。老师在传授 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背后的含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要认真的感受并践行。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本文主要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堂教学出发,旨在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提出 可行的实践教学分析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教学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设立道德与法治主要是为了培养当代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感情,让学生形成对社会的基本认知。道德与法治本来就是和生活紧密贴合的,如 果老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生活化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 效率。老师要在实践探究中找到适合现阶段学生的教学方式,同时老师也要激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学中拥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利用生活化教学的手 段丰富学生的课堂氛围,只有让学生不断产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才能够培养学生的 核心素养,从而推进学生从了解到热爱的学习过程。 一、利用社会规则培养学生遵守的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活动不单单只去依靠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主要 将生活与课本教材内容有效结合起来进行传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起学生 学习思想与道德的踊跃性。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将课本内容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想要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 能力,就需要利用社会上存在的规则培养学生遵守的能力,将生活与道德教育有 效融合起来。老师需要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就比如老师在教学思想与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起始和基础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身心发 展尚未完全成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树立,因而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使学生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观念,并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显 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生活化教学这一理念被广 泛提及,且被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应用于教学中。基于此,本文针对如何 开展生活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阐述,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 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合适方式;生活实际;实践活动 作为新课改倡导并强调的新型教育组织形式,生活化教学旨在运用贴近学生 生活实际的元素来辅助课堂教学的顺利进展,将陌生、抽象的知识以学生熟知的 生活化形式呈现出来,是一门与学科特征相符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作为小学道 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征出发,积极探究生活化教学高效运用于 课堂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以 崭新的面貌呈现出来。 一、选择合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年龄尚小、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教学方式方法的合理 选择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对学生道德修养和法 治意识进行培养的学科,其中包含有不少德育教育内容,以及一些与学生生活实 践经验密切相关的知识。基于学科的这一特征,教师应充分借助学生熟知的生活 经验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生活化、高效 化教学课堂的顺利构建。 例如,以《生活离不开规则》这部分内容为例,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规则 存在的重要意义及其在规范人们生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我摒弃了传统师讲生 听的授课模式,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生活中不遵守规则的现象,比如 在超市中结账插队的现象,在马路上翻越护栏的现象,以及闯红灯、逆行等各种 违背交通规则的现象,将学生的目光很好地吸引到课堂上。此时,我也紧紧围绕 这一话题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谈谈这些违背规则的危害有哪些、生活中常见的违 背规则的现象还有哪些等等,从而顺势引出教学内容,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如此,通过采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化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知 识的欲望和动力,对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进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选题接近生活实际,激活学生生活经验 观察现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不难发现,其中有不少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 关的内容,因而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创编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举措。为此,在开展生活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通过选 择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熟知的现象和案例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透过生活中 的热点问题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并能充分凭借自身经验了解所学知识,促进道 德与法治教学的顺利进展和实施。 例如,以“小水滴的诉说”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宗旨在于培养 学生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的意识和观念,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环保和生态意识。为了增强学生的这一观念和意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 生展示相关的热点知识,比如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其污染情况,使学生充分认识 到水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国水资源的紧缺现状,以及节约用水、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新课改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道德与法治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本文先从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的必要性展开讨论,进一步分析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状,最后探索了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小学生生活法制意识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下,难免会受到社会生活的影响。仅仅依靠课堂中的系统学习,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是不能够形成和健全的。因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能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实施,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无法清晰地明辨是非,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不断探索形成时期,此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十分必要的举措。这门课程不像其他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学生德育的渗透,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探索适应本课程发展的教学模式,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要求的科学的教案,从而保证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高效运转。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新的尝试。道德与法治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门课程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道德建立在社会生活中,因而要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回归生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道德意识与法制观念。回归生活,以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作为教学素材,这种就地取材的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拉近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枯燥乏味。与此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助于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德育的渗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 1.与生活联系不密切。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大多教师眼中都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副课,加之学校缺乏专业的相关教师,这门课通常由其他教师担任。这样非专业的教师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了解不是很深,将课程回归生活更是无从谈起。在教学中,仍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灌输课本知识给学生,并没有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就会造成理论不够丰满,无法让课堂回归生活。 2.课堂传统枯燥。道德与法治课堂区别于其他课堂,它一定要建立在大量的课程资源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这种课程资源通俗来讲就是生活中的案例,教师普遍能认识到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不能如实做到。课堂依旧传统枯燥,不能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生活案例选择单一,也不注重收集相关生活案例,这样课堂就是空中楼阁,学生在课堂上无法产生共鸣。 3.学生生活化思维未得到开发。生活化思维是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将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生活的一种思维能力。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虽然同学们都是很热情地参与其中,但往往是被动地由教师引导着做,学生的生活化思维并未被打开。有些教师虽然在课堂中能够引入生活中的具体案例,但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致使许多学生的生活化思维培养就没有得到开发。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途径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途 径研究 摘要:小学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初始阶段,也是其生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与道德品质的形成,同时可帮助其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与养成正确的学习意识。现本文主要研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路径。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课堂教学;实践路径 新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体验与认识”。从中可以得出,生活为第一性,开展生活化教学可唤起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从而促使其主动参与到个人道德体系的构建当中来,强化其对思政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对此,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强化其参加课堂活动的热情,使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学习与实践,同时于行动与反思中提升自身生活品质。 一、构建生活化课堂环境 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与品德形成都是在不同活动中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下所形成的,课堂作为学生校园生活的主空间,教师必须在课堂活动中积极渗透生活因素,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贴近学生生活[1]。一方面,教师应积极构建生活化的客观环境。目前,教师虽无力使班级规模得到改变,但可以尝试对教学组织形式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依照教学内容与课程特点,改变空间布局,并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形式,构建多元、灵活的课堂环境。如教师可借助“晒出教室幸福滋味”这一德育活动来将德育理念与美育理念渗透在生活化课堂环境建设当中,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去装饰班级中的墙壁或是黑板报,使这些客观存在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生活化教学非常重要。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含义,并且更容易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成为懂得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有责任心和公民意识的好孩子。 一、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1.以游戏为主要形式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专注力和兴趣十分集中在游戏上。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把道德和法律的知识融入其中。比如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棋类和团队游戏,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规则的重要性、合作的力量和乐于分享。 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生活中真实的案例,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道德和法律。在讲解案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体会案例中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让学生思考它们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影响。 为了让学生更自主地进行互动,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设备展开活动。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搜索互联网上的社会公益性活动,并在班级自主地开展相关活动。 1.提高知识和普及法律常识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材料、音频、视频、文章等多种教学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比如说什么是盗窃、什么是故意伤害,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等等。 2.引导学生关注公共事务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到社会问题的具体表现。此外,教师可以设立社会实践与行动项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发现社会问题,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3.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加深对法律和道德规范的理解 教师可以设置虚拟场景,让学生带着特定的家庭和社区角色来表演场景。例如,邀请学生来扮演平民、警察、律师等角色,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描写来了解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同时,通过对环境、行为和态度的描述,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法律和道德规范。 4.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思考力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能够发掘学生本身的价值的问题,比如说,一个学生主动帮助他的同学,这样的行为,在道德和法律层面上有何意义?学生还可以就一些热点问题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 研究 摘要:近年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全面展开, 收获了较好的实践成果。实际生活经验对小学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认知和 理解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从一定角度上而言,生活经验的多寡将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到小学生道德法治实践能力的强弱。“生活化”的教育可视为小学道德与 法治教育的催化剂,让小学生在经历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真正地领悟课程的 内容。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就这 一探索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改革途径 关键词:小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探索 小学是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其成果对学生身心健康、人际交往、 社会意识的浸润和再造影响十分深远。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实际生活经验对小学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认知和理解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从一定角度上而言,生活经验的多寡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小学生道德法治 实践能力的强弱。因此,“生活化”的教育可视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催化剂,可 以让小学生在经历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1.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忽略了学生思想与道德的“内省”,过分 看重条例化、实例化情景化的说教,导致小学生在“听到明白”中,做的时候却 总有些“不明白”。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的“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革除传统道 德法治课堂教育中的这一不足,使抽象枯燥的学科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紧 密联系在一起[1]。在这一模式下,小学生可以用自己“生活化”的经验去碰撞新

巧用生活元素,法治融入身边-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

巧用生活元素,法治融入身边--小学道德与法 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

摘要:在新课标下,道德与法治进入小学教学课堂,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道德与法治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若是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对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进行了相关研究,希望对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教育;策略;道德与法治;生活化 引言: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所发生的事物,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往往是直接给学生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思考,知识的学习停留在表面。从而使得教学目标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时要根据生活,充分唤醒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感受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结合生活案例,丰富法治感知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较少,思考问题的方式较为单一,在生活认知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仔细研读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尽可能的找出更多的生活实例来辅助教学。通过对生活中案例的总结和分析,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事物的看法也更为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采用生活化问题情境的方式,通过提问问题,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案例。并采取小组合作探讨案例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丰富法治感知。 例如:在学习《大家排好队》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先在课件上展示两幅图片,一幅是排队图片,一副不排队。接着让学生互相讨论两幅图的区别,通过讨论学生举手回答:“不排队的那幅图看起来很乱,排队的图片看起来很整齐”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表扬,并进行相关补充。接着,教师为学生播放关于踩踏事件的视频,让学生小组讨论:“同学们,踩踏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危害呢,我们应该如何防止踩踏的发生?”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联想到自己在生活中排队的场景,结合小组得出结论:“踩踏是因为没有排队,人挤人发生的危害生命的现象,在生活中应该遵守规则,自觉的排好队,防止踩踏事件发生。”在学生讨论以及总结中,学生对排队的做法有了新的认识,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现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策略探索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策略探 索 摘要: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具备基本的道德观念和法治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开展十分必要。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化为生活实际应用,因此,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回归生活势在必行。对此,本文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现状,重点研究了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回归生活; 一、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为了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回归生活,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使课堂教学内容摆脱纯理论知识讲解,要给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知识含义,并将其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且使学生逐渐将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的道德习惯。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号令》这一内容时,为了真正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涵,并使其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内容,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班集体内制定相应的班规制度,使学生意识到规则在校内的重要性,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其在实践过程中践行理论知识,并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行事遵照班规制度,使集体更为和谐。 二、优化教学中生活化案例的引用 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回归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优化生活化案例的引用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帮助小学生了解知识并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案例时,教师需要注意案例的合理性,使其既能够符合教材内容的教学特点,又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同时,教师还应该对生活

化案例加以设计和安排,通过问题设置等方式使学生从生活案例中自行思考和探索,如此不仅能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具有更好的学习体验。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干点家务活》这一内容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其兴趣点进行生活案例的设计,例如选择两个不同的小短片,其中呈现不同的家庭生活场景,一个是学生在家不做家务,无论是吃穿都需要父母帮助,家务活也全由父母来做,另一个是在家非常勤劳,不仅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日常,还能够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在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生活中你是哪一种小朋友呢?你以后想成为哪一种小朋友呢?这种结合案例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通过这一生活案例和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反思,进而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真正理解和内化,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在教学过程中科学融入生活元素 科学地将生活元素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与理论知识相联系,使其内在形成对知识的正确理解,进而使道德与法治课不断回归生活。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设计不同的生活化教学内容,融入不同的生活元素于教学中,使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向生活靠近,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使其真正将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内容融入生活当中。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身作则,发挥其榜样作用,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并积极了解各种生活案例,保证课程中能够强化生活化元素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具说服力。其次,教师还可以鼓励通过教学内容不断鼓励学生学习道德模范,比如要求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各类小事,特别是向身边优秀的学生进行学习,发现其中的道德素养,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行为。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化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比如在教授《家人的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父母表达爱,可以诗歌朗诵或者写信等方式,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融入生活实际,并更深刻地了解学习的内容,使其不断将道德理念融入生活实际,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四、教学过程中加强生活场景的创建

回归生活,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充满活力——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探索与思考

回归生活,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充满活 力——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探索 与思考 摘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需要回归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探究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组织学生参加生活实践活动,并让学生深刻感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价值。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作为立足点,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行深层思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践行道德规范与法治精神,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提高。本文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活力 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充分渗透在教学全过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的体现。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探究思考,让学生逐步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 一、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的问题 (一)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引入不合理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恰当的生活化内容,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解读,才能使学生真正产生强烈的学习体会,实现本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但当前,部分教师所选取的有关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内容较为简单,只是简单复述道德与法治教学知识点,并未向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的机会。还有部分教师选择的生活化内容高于小学生的认知,影响了学生对道德法治知识的理解,导致实际教学效果远低于预设目标。

(二)生活化教学方式不科学 在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通常是采用比较单一的讲授式教学 方法,直接讲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打击。在新课改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尝试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但存在刻意营造活跃氛围的情况,对本课程重难点的解读不深入,只是让学生围绕比较浅显的问题进行讨论,无法 引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深思。 二、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热情 在教育改革下,小学教师应研读分析道德与法治内容,联想与之对应的生活 场景,并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能将 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激发出来。同时,教师应基于生活实际设置多道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并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解答问题。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安全地玩”教学时,教师可创设假日在公园游玩的情境,借助多媒体展示有两位小朋友在池塘边放风筝、有小朋友假山上捉迷藏等,并让 学生结合情境探讨小朋友游玩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如小朋友在假山上攀爬 可能会掉下来磕伤等。教师应让学生找到游玩中的危险因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 在玩耍时保障自身安全,如远离池塘、不攀爬高处等,使学生结合情境分析保障 游玩安全的必要性。其次,教师可让学生讨论生活中危险玩耍情况,如在追逐玩 耍中拉扯头发等,并提问在生活中玩耍时如何有效规避危险,着重强调必须制止 玩耍中的用砖石投掷等危险行为,也要引导学生重视选择安全场所,尽可能降低 游玩的危险性。最后,教师可引入生活中多种危险玩耍的场景,让学生如何在生 活游玩中规避危险,并详细讲解相关的安全知识,确保学生加深对安全玩耍的理解。教师也可提问当有小朋友玩耍过程中有极大的危险性,如有小朋友攀爬屋顶,你应该采取哪些方式制止,引导学生思考劝说小朋友的方法,让学生立即告知家 长或者警察叔叔,使学生能有效制止小朋友在游戏中的危险行为,能促进小学生 增强安全意识。 (二)巧妙联系生活实际内容,增强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感悟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 摘要:现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推进,将生活化模式运用于小学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只有将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才 能将这一课程在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方面的价值和功能充分且有效地发挥出来,才能使学生在感同身受的同时,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基于此,本文 就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策略做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导入;情境;作业 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想象力和感知力较为丰富,但明辨是非善恶的能 力还有待形成,所以这一时期的学生难以准确地认识和判断相关的道德内容。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应只一味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应当 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实行生活化课堂导入,创设生活化学 习情境以及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等手段,将学生置于一定的真实情景中,以此来 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 学融为一体。 一、实行生活化课堂导入,调动学生积极情感 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心向,又能够聚焦学生的思绪,为新课引出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 学中,教师应在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前提下,取材现实生活, 为学生创设更多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并以此为契机引入新课,从而激发 学生急于了解和学习新知的迫切愿望。 在教学《学会沟通交流》这课之初,我对学生说道:“今天,老师在校园里 听到有几个同学正在就自己班在篮球比赛中输了球这件事进行讨论,他们对此各 有各的观点。”随后,我利用课件出示了相关情景图,并向学生问道:“同学们, 你们平时在讨论哪些话题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看法呢?”之后,我引导学生从学校里、家庭中、生活中等几个不同的视角交流了各自的生活经历。接下来,我引入了新课:“看来在生活中,大家都有过观点不一致的时候。在同学们的描述中,甚至大家还有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呢,看来人们的观点常常不同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如此导入,既唤起了学生生活的已有经验,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 二、模拟生活化学习情境,深化学生理解认识 小学生思维活跃,但由于年纪尚小,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都较差,这就 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生活化学习情境的模拟和创设,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 场景中去感受和体验道德与法治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 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 在教学《上学路上》这课的过程中,我通过“我是小交警”这一活动的开展引 导学生模拟重现了上学路上过马路时的情景,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 一个小交警,其他小组成员听从“小交警”的指挥,一同再现过马路时的情景。在 这一过程中,班级中的其他学生要仔细观察别的小组的表现,发现有违反交通规 则的现象要及时指出。如此,通过模拟生活化学习情境,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 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规则认知与体验,使学生形成了 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教育教学融为一体 道德与法治不同于其他知识类学科,其旨在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帮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究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究 摘要:小学低年级孩子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比较幼稚,对“德”与“法”的了 解更是肤浅。因此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应该有新的认识。 探索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注重教学与生活结合,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巧用“两难问题”,增强学生“德”与“法”的意识;走进生活情境,促进学生讨论与思考;让教 学回归生活,内化学生的“德”与“法”的行为。这将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有利于 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策略儿童成长 一、引言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肤浅,生活经验不足,理解能力有限。如 果教师教学一味地进行“德”与“法”的讲解和口头教育,把《道德与法治》上成了 理性味较强的说教课,将不符合小学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和理解能力,难以收 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思路是按照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 的生活与成长的发展为核心。新教材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更加注重与儿童的沟通, 同时也赋予教师跟学生之间更多的教学互动,教材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让学生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想法地参与学习,做到知行合一,将是小学低年级《道德与 法治》教学的有效途径。 于虹老师提出:“教师在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可利用生活化教学 法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难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其学习 的兴趣与热情,并主动学习、思考、探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教材的编写思路和所隐含的教学理念尚未完全领会,习惯 于对教材进行照本宣科式的讲解,教学缺乏与学生生活经验的链接,缺乏对学生 应有的启发,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缺乏应有的思考和对 生活的体验,教学效果常常事倍功半。因此,在教学中准确把握低年级孩子的年 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探索生活化的教学途径、策略与方法,使教学与低年级儿童 的生活有机结合,适时、适度地引导孩子们在学习中进行生活的思考、体验甚至 探究,将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1.注重教学与生活结合,关注学生生活体验。 准确把握新教材以儿童生活为路径,以儿童发展与成长为核心的编写思路。 坚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关注儿童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动机,准确把握儿童的认 知特点和发展需求,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儿童在领会教材旨意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生活现象多想、多说、多做,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体验,有助 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在一起》时,本课时的目的是从人和人之间 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和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快乐,让学 生体验到分享和帮助就是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人与人之间并非孤立存在, 需要互相帮助、彼此支持,与人分享,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是人间真情的交流,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根据这一教学目的,我们的整个教学设计以游戏的形 式展开,把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融合,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和主体作用。为此,我 们设计了爱心“接力捧”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从 体验中感悟。

生活化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研究

生活化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研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道德和法治意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育是引导和培养下 一代学习道德和法律知识,弘扬正确价值观念的主要途径,在道德与法治教育领域应起到 积极的作用。然而,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教育现场的情感体验和理 论知识的融合一直是困扰这项工作的难点之一。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生活化教学融入道德 与法治课堂的实践研究,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效性,实现道德 与法治课程的有效传递。 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即是将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引入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情境相结合 的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具有如下意义: 1.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具有生动、接地气的特点,能更好地贴 近学生日常生活,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 2.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生活化教学通过与学生有共鸣的情境和经历结合,能够 使学生更易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 效果。 3.促进情感沟通,增强师生亲近感: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产 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情感层面上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师生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中,加强生活化教学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生活 化教学应用的具体方法包括: 1.“火车侧翻”案例分析: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核心是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培养,案例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方式。通过对“火车侧翻”事件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当时 的社会背景和事件发展过程,分析事故中各个当事人的行为以及面对危机时应该怎么做, 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2.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活化教学应用的重要形式之一。通 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动态的社会生活中提高自我鉴别能力和做出正确道德选择的能力。学生可通过参加公益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加深对道德义务的理解和认识。 3.基于互联网的课题研究:互联网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互联网 教学,有助于教师使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通过对网络暴力、侵犯 知识产权等案件的研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环境中的道德伦理问题,加强对网络中的 法律与风险知识的了解。 三、总结和建议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5篇 【篇一】 让生活融入课堂 摘要: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应生活,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 关键词:社会生活实践体验发展 引言: 道德与法治是针对小学中高年级班级开设的一门课程,是对原课程“品德”与“社会”的有机整合,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学生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联系。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为教学核心的课程。因而,该学科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实践性。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受文本范围的制约,教学时间不能受40分钟的限制,教学空间不能局限与课堂。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走出课本,走进学生生活;走进社会,拓宽教学内容,把教学融于学生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认知,获得价值体验,实践道德标准。 一、课堂生活化,提高认知。 文本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师在教

学中应以课本为纲领,大胆的拓宽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观点认知、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弥补文本的缺憾,增加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学会拒绝“不跟烟酒交朋友”后,学生了解了烟酒的害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吸烟酗酒的危害,我有意识的安排学生交流自己身边因为抽烟酗酒产生严重后果的真实故事。 学生A:去年的一天晚上,我家附近有位老爷爷抽烟,烟火掉在棉被上,酿成一场火灾,大火烧了被子、家具,老人也在大火中烧成重伤,损失惨重。 学生B:前年的冬天,我村的一位年青人在外面酗酒后开车回家,车子一头撞在电线杆上,造成车毁人亡的惨案。 学生C:…… 一件件实事,一桩桩惨案;沉重的代价,血的教训,同学铭记了抽烟酗酒的危害,坚定了远离烟酒,并主动劝告父母不抽烟不酗酒的信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再现生活,增强认知。 再现生活就是通过视频、表演还原事实真相,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全方位、多角度的获取信息,了解事物、看清事实、获得切身体验,增强认知,获取正确的价值取向。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的第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