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新闻采访笔记 全

新闻采访笔记 全

新闻采访笔记   全
新闻采访笔记   全

新闻采访笔记

1、新闻采访的内涵

2、新闻采访的性质

新闻采访的性质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特殊性在于(1)特殊的目的—向大众传播新闻(2)特殊的活动方式—社会活动。主要不靠行政的手段进行工作,而是主要依靠社会交往和个人交往,靠独立活动和朋友式的平等交谈。

3、新闻采访的方法

新闻采访的方式、方法是指记者为完成采集新闻的任务所采取的手段及表现出来的形式。

(1)个别采访:

概念:指记者选准某个具体的采访对象进行相互交谈从而获得新闻素材的采访。

优点:1)采访方式十分灵活方便,只要被采访对象合作,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采访,时间上也可长可短,比较自由。

2)一次采访不成功,还可以进行重复采访或者补充采访,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找不到某知情人,还可以设法采访另一知情人。

3)记者可以根据采访的需要和可能,与被采访者建立经常的联系,随时随地观察,了解被采访对象,掌握比较生动、具体的材料。

4)个别采访在没有第三者参加的情况下倾谈,能敞得开,谈得细。记者如能获得对方信任,谈话就能够比较深入。

难点:要能抓住关键和要害的问题。

要求:在采访之前作大量的、细致的准备工作

(2)现场观察:

概念:指记者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通过观察获得新闻素材的采访。个别采访主要通过口头提问,现场采访则主要依靠眼睛观察。

优点:1)有利于获得第一手材料,增强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第一手材料指直接来自

原始来源,不经过中间环节得来的材料。

2)有利于增强记者的现场感受,获得切身体会,是新闻报道具有真情实感。

3)有利于采写“视觉新闻”,克服新闻“假大空”的弊病。

4)有利于鉴别新闻事实的真伪,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5)有利于缩短采访的认识过程,利于记者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报道深奥、抽象的专业领域的复杂知识。

6)用眼睛进行观察,是记者不可剥夺的“采访武器”。

(3)召开座谈会:

概念:指记者通过座谈的形式,同时向多个人了解情况,搜集和核实新闻材料的一种采访方式。

优点:1)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搜集到来自各方面的资料。

2)可以同时听取正反两个方面的不同意见,有利于记者比较准确的分析事实材料。

3)座谈会把不同的人召集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启发,共同回忆,有利于把事实真相弄清楚。

召开座谈会的注意事项:

1)根据采访任务的需要确定参加会议的人选和人数。

2)会前要做好准备,拟好座谈的提纲。

3)要善于启发引导,牢牢抓住会议的“缰绳”。

4)记者要有虚心求教的态度,不能自以为是,发号施令。

5)把召开座谈会和进行个别采访结合起来。

(4)蹲点调查:

概念:指记者选择某一地点,针对某个重大题材而进行的较长时间的定点采访。

优点:1)能掌握大量生动的第一手材料。

2)是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培养社会活动能力,改进采访作风的有效方法。

(5)交叉采访:

概念:指记者在一段时间里同时对两个以上的新闻线索进行采访的活动方式。

优点:有利于记者充分、合理的利用安排时间,四面出击,多处新闻、快出新闻的有效办法。适应于大运动会和重要会议的采访。

(6)立体采访:

概念:也称全方位采访,指记者围绕某个事物展开多角度、多侧面的采访。

优点:突破了一点一线的平面采访模式,对事物进行上下左右古今前后的多方面的挖掘,从而可以获得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材料,从中互相参照印证,寻根究底,能比较全面、深刻、准确的反映某一复杂的社会现象,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看法。适应于重大题材的采访。立体采访方法的综合运用:1)上下结合;2)点面结合;3)今昔结合;4)横向采访;5)纵横结合;6 多面发掘。

(7 )隐性采访:

概念:是相对于显性采访而言的。显性采访就是公开采访,指记者找到被采访对象后,出示证件或名片,公开记者身份,说明采访意图,谋求对方支持与合作。隐性采访指由于特殊原因而不公开记者身份,不表明采访的目的采访活动。

优点:真实可信,不会由于记者的采访改变客观事物本来的面目。缺点:靠记者本人的独立活动,得不到采访对象的支持和协作,有时受记者视野所限,可能把某些事实弄错。

隐性采访的适用范围:

1)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进行检验性采访。

2)对那些不善于、不愿意与记者打交道或不愿意谈自己情况的人,运用隐性采访方式,可以消除对方的紧张心理,获得所需材料。3)揭露性或者批评性的报道,为了防止对方弄虚作假,把事情或问题搞个水落石出,必要时也可使用隐性采访。

4)记者深入敌军,敌对分子或者不法分子之中,为第方采访对象对记者造成危害,只能采用隐性采访。

5)为了全面透彻的了解某种社会现象,某种社会弊病,记者混入其中成为暂时一员,亲自体验,获得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和生动的感受。

进行隐性采访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隐性采访往往用于批评性、揭露性的报道的采访,甚至要深入到不法分子或敌对分子之中,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要争取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支持与协助。

2)对一些有争议的敏感问题或事件进行暗访时,如果条件许可,记者可以进行笔记或用隐蔽的微型录音机进行记录,以防日后可能发生的新闻诉讼。

3 隐性采访不暴露身份,没有热情接待,没有前呼后拥,全靠记者采取单兵作战的战术,单枪匹马的进行采访,因此记者要有吃苦的精神。

4)最好把隐性采访和显性采访结合起来,争取采访对象的支持。

(8)突击采访:

概念:指对那些没有预兆,突发的重大事件的采访。

要求:1)对突发事件的采访要求记者闻风而动,雷厉风行,有快速作战的能力。

2)记者进入现场后要保持头脑冷静,不要心慌意乱,在现场面前手足无措。

3)采访突发事件,记者要注意根据事件的性质,判断是作公开报道还是做内参反映,如不能公开,就要遵守规定,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4)记者对事件的发展过程要进行追踪报道,给读者完整印象。

(9) 集体采访:

概念:指一家新闻单位两名以上记者或两家以上新闻单位的多名记者对某人、某事、某单位的共同采访。

类型:1)合成采访,指一家新闻单位派出多名记者组成记者组(团),围绕某个问题或事件分头采访。

2)联合采访:指多家新闻单位联合组成一个记者组,围绕某个重大问题或事件分头进行采访。

3)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指新闻发布者在同一场合,统一时间里接受多家新闻单位的记者采访的方式。参加记者招待会要注意的问题:a.参加之前应尽量作好充分准备。b.要勇于抢机会,善于提出关键性的、重要的问题。

4)全景采访:指一家新闻单位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为记者对同一事件的各种活动和反应同时进行采访。

5)现场会采访:指不同新闻单位的记者同时来到某一现场,对某个事件进行采访。

(10 )电话采访:

概念:指通过记者打电话的方式,找到被采访的对象,了解所需要的新闻材料的采访方式。

适用范围:

1)收集资料,核对事实,征询意见,补充情况等,作为采访活动的辅助手段。

2)一般简单事情的采访。

3)记者和采访对象空间距离太远,由于采访时限性的要求,只能用电话跟对方交谈。

4)在某些特殊场合下,记者一时无法挤进现场,用电话可以强行突破时空限制,迅速接近难采访到的人。

注意事项:1)事先要做好充分准备;2)要注意倾听,不但要记下对方最生动、最具表现力的话语,而且要善于听出对方谈话中的“弦外之音”,体会对方的情感。3)注意电话采访的口气和语调,保持谦虚平和的态度。

(11)巡回采访:指记者沿着一定的线路进行的采访考察活动。

(12)易地采访:指常驻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方去采访。有利于记者接触新鲜事物,开阔眼界。

(13)跨行业采访:一般是对专业记者而言。

4、新闻采访的作用

(1)采访是新闻活动的起点,是新闻事实向新闻报道的唯一桥梁。

(2)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先决条件,采访决定写作

(3)采访是新闻事业存在的基础。

5、采访准备

为保证新闻采访活动顺利进行而作的各种准备性工作,是采访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

括经常性准备和临时性准备.

(1)采访准备的意义:缩短双方距离;避免工作盲目;有利于采访的深入;提高采访能力。(2)采访的日常准备:

概念:又称采访的平时准备,是指记者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新闻采访工作的需要而进行的长期的、经常性的准备工作。

内容:a 明确报道思想。b 掌握全局情况。c 汲取百科知识。d 积累各种资料。e 训练业务能力。

(3)采访的临时准备:

概念:指记者在明确新闻线索之后,与采访对象正式接触之前,在材料上和采访的安排的部署上所作的一系列准备性工作。

内容:A研究采访对象。

B 搜集相关材料。

C制定采访计划:1)选定采访对象,2)选择采访角度,3)考虑采访的方式方法。4)确定报道的范围、重点、步骤、周期、初步考虑报道的体裁、字数、截稿时间。5)作好疏通采访渠道的准备。

D设计采访提纲。要求:1)要根据已经掌握的材料来准备问题;2)要根据采访任务和写作体裁来设计提纲;3)要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联系设计提纲。

E作好物质准备(纸、笔、墨水、录音设备等)。

6、新闻采访的类型

(1)新闻采访内容的形态特征分类

A.事件性新闻采访

定义:报道那些有一个明显的起止时间,有一个有形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界限的相对独立的时间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特点:1采访对象信息量集中、清晰、易传通2、采访内容直观性强、可受度高。

事件性新闻采访的样式及运作要求:

1、突发事件采访:(对事前没有任何预兆、突然发生的采访)。记者要求(1)反应快,作风敏捷(2) 在事件现场要冷静,当机立断,迅速确定采访的重点所在。

2、预发事件采访(记者对事件的发生事前已有所闻,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所进行的采访.(1) 不要停留在事件中的程序性材料的采集于选用上,而应着力采集、选用事件中“含金量”高的新闻性材料。(2) 不要与新闻本身找新闻,要拓宽视野和思路,多方位、多角度的从事件的联系点上去发现新闻。(3) 不要局限事件的动态性材料的采集与选用,要注意静态性材料的采集(4) 不要按部就班采访,要抓时间,超前工作.

B非事件性新闻采访

定义:报道那些没有明显的起止日期,也不是一个相对完整、有形的事件的新闻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特点:1、采访对象的新闻价值在于其社会的启迪于警示意义上。2、新闻的内容繁杂、时间跨度大

非事件性新闻采访的样式及运作要求:

1、告知型的非事件性新闻采访(注意: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注意发现新闻根据)

2、调查型非事件性新闻采访(概念:公开披露社会问题的真相及其症结所在的一种非事件性新闻采访。)(1) 调查要确保准确、全面、有力(2) 采访要有钻劲、韧劲,要善于采用多种采访手段与技巧。

3、思辩型非事件性新闻采访(通过解释、评述的手法,重在揭示事实内在因果关系与发展趋势的一种非事件性新闻采访的样式。注意:(1) 采访选题不要回避矛盾,敢抓热点、和难点。(2) 深入新闻事实的内部,挖掘新闻的深层价值。(3) 让事实经过理信过滤,加深报道的思辩色彩。

(2)对象专业归属分类

A政治类新闻采访:指对有关国家、政党、社团以及人民群众日常政治生活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特点: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讲究“时机”,注重“宣传”效果;采访的面十分宽泛,但重点

又很明确

B.经济类新闻采访:指对有关国民经济、生产建设、流通领域以及人民群众日常经济生活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特点:a在采访报道的指导思想上,涉及到的具体政策和规定繁杂多样,其内在关系又错综复杂; b在采访对象上,涉及到具体业务工作、活动等往往呈程序性、重复性; c在采访内容上,涉及到的具体数字多,数量性强。

市场条件下经济类采访报道的运作方式:

新闻价值的取向定位,应由“指令传递型”转变为“信息传导型”。采访报道的范围,应由“生产封闭型”转变为“市场开放型”。

采访报道的时态,应由“报道滞后型”转变为“报道及时型”。采访报道的事实选择,应由“焦点透视型”转变为“散点透视型”

C文化类新闻采访:泛指报道有关文化艺术、教育、卫生、科技、体育等方面内容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特点:选题具有较强的“可受”性;采访对象的文化层次高;内容有较强的专业性

D社会新闻采访:指与上述各专业新闻采访相区别,报道重点反映社会上个人的品德、行为和日常生活的那部分社会活动、社会事件、社会问题以及人们关心的自然现象等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特点:a采访报道的对象无行业、专业归属的限制; b采访报道的题材和内容“传通性”强; c 采访报道的事实材料,情况复杂,性质多元。社会新闻采访的特殊要求:a 要改变常规的采访方式与手段,学会在社会的“底层”发现新闻,并善于在采访手段上“变通”。b采访的题材与内容既要讲究“情趣性”,又要坚持“不忘导向性”原则。c 采访报道时态与方法上,要注意准确客观,还要“适度有节”.

(3)新闻采访主体的行为方式分类

1.座谈会采访与记者招待会采访

座谈会采访:指记者通过座谈会的方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就同一话题,向多个采

访对象进行采访的一种新闻采访样式。记者招待会采访:指记者参加政府有关部门或者社会、群众团体召开的记者招待会(或程新闻发布会)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2. 专门采访与交叉采访专门采访:专门采访也叫“专访”,指记者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对有关人士所进行的专题性的采访活动。交叉采访:指记者在一定的时间内,同时采访两条以上的新闻线索的采访活动。

3. 机动采访与驻地采访机动采访:指新闻传媒的编辑部里,没有固定的活动领域的专职记者所从事的采访活动。驻地采访:指新闻传媒派驻各地(国家、地区)的记者所从事的采访活动。

4. 隐性采访与体验式采访

(4)新闻采访的中介工具属性分类

1.广播录音采访:指借助录音机采制录音报道的一种广播媒介采访形式。特点:有更高的可信度;有鲜明的现场感;有强烈的感染力。特殊要求:要认真做好采访报道的题材选择;要精心采录现场实况音响;要注意搞好访问过程的采录要注意记者描述音响的采录

2.电视摄像采访:指借助摄像机采制电视新闻报道的一种电视媒介采访形式。特点:信息内容的丰富性;活动图像的直觉性;时空一致的现场性. 特殊要求:要注意立足“抓拍”;要注意精选“画面”;要注意场面调度;要注意访谈现场的采拍。

3. 电话采访:指记者借助电话,与访问对象交谈,从而获取新闻素材的一种新闻采访形式。特殊要求:要掌握好使用电话采访的适宜性原则;要掌握好使用电话采访的工作要点;要注意自身的“通话”态度。

4.“互联网”上采访:指记者借助国际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所进行的一种新闻采访样式。特点:a网上采访不受时空限制,因而能高效、便捷的进行采访;b网上采访能使记者的信息来源更具广泛性; c网上采访“互动性”强,它为公众的参与和不定时的双向交流开了方便之门。

应注意的问题:要求记者有着更强的鉴别能力,切忌让时间性凌驾于新闻的真实性之上; b要求记者掌握多种采访方式的“合成”使用,增强采访报道的说服力; c要求记者注意网上

知识产权的保护。

7、访问

(1)访问的概念与类型新闻访问活动是一种通过记者与采访对象面对面的交谈、提问来进行新闻采访的社会活动,它是记者职业生涯中一项最主要、最经常的业务活动。(2)访问成功的先的决条件访问是记者面对面的同采访对象打交道。在访问中、记者是主导的一方,要从采访对象那里“取”;采访对象是谈话的主角,要向记者“供”。访问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这“取”与“供”之间的矛盾不断缓解、直至顺利解决。

方法

1>选好合格的访问对象:理想的访问对象;有“情况”的对象;有“特点”的对象;“整体”上合乎要求的对象

2>要创造融洽的访问气氛:要善于寻找把双方从感情上联系起来的“桥梁”;尽快赢得对象的信任和好感;要精心考虑访问场所和时机的选择。

(3)提问的要求与方法

指记者在采访中的提问,就是记者通过向采访对象提出问题,以了解有关的新闻事实及其材料和观点。

1>提问的要求:要问得自然;要问得合适;要问得关键;要问得有策略;要问得简明

2> 提问的方式方法:

8、观察

在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观察、体验的采访活动,即“用眼睛采访”,有两种:一是同步观察,即跟踪新闻事实发生发展过程的观察,这是获得具体生动情节、绘声绘色描述现场情景的基本途径;一是事后观察,主要在于加深对人物、事物及其周围环境的体验和感性认识。

观察的方法:a 选好观察的位置和角度 b 把粗看和细察相结合c 把观察思考相结合d 把现场观察和背景资料相结合e 把观察和其他采访手段相结合

9、新闻采访的注意事项

10、记者的职业道德与修养

(1)记者的修养:指记者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方面的综合水平。

1>政治理论方面的修养:a 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 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c 相关行业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政策法规

2>知识方面的修养:

3>新闻业务方面的修养:a 要有敬业精神;b 要有单兵作战的能力;c 要有写作的能力

(2)记者的职业道德:指记者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1>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集中表现:a 有偿新闻;b 收受礼金;c 贪图享乐;d 报道失真;e 导向错误

2>记者职业道德的内容:a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c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d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e 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f 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11、提问技巧

(1)提问的类型

(2)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

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12、采访中心理应对

一,采访主体心理素质分析:

1>根据采访工作的实际,对记者心理素质的要求主要包括:(1)自信大方的沉稳风度:风度是记者的内在修养和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同时也体现了记者控制自己、驾驭自己的能力。(2)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坚忍不拔的意志往往表现为有自觉的行动目的,有达到目的的决心,有战胜逆境、克服困难、冲破障碍的毅力,对记者采访具有重要的意义。(3)沉着冷静的处变能力:在突发事件的采访中,临危不惧、临慌不乱的应变能力对记者完成工作尤为重要。(4)活泼开朗的乐群性格:活泼、开朗、随和的性格往往容易和采访对象打成一片,创造良好的采访氛围。(5)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记者不良心理、有害心理:自卑心理;急噪心理;惰性心理;冷漠心理;盲目心理。

二,采访对象心理现象分析研究采访对象的心理目的,在于使采访对象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或针对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排除其心理上的障碍,创造良好的采访氛围,确保采访的顺利进行。采访对象是记者采访的任务、群众的统称,新闻事件的当事人、知情人是记者主要的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心理分为四种类型:1、积极配合:特别注意那些善于投“我“所好的采访对象;

2、无所适从:可先从拉家常考试,创造轻松融洽的采访氛围后在过度到正题上来;

3、消

极应付: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拆墙”,以诚心、理解来取得采访对象的支持和配合。4、抵御抗拒: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努力接近采访对象,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

三,采访心理的互感与调节1>营造轻松的采访氛围2> 穿插适度的身体语言3>有的放矢的排除心理障碍

13、新闻采访的工作作风:

(1)密切联系群众首先,记者走到哪里,应该主动去接近哪里的群众,和他们打成一片,同呼吸、共命运,不自恃特殊。其次,记者联系群众,要讲究方法,有一套接触群众的本领。第三,联系群众,还要广交朋友。

(2)深入调查研究首先,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其次,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

(3)战斗敏捷a强化竞争意识、树立时间观念。b分别不同新闻类别,在采访时采取不同对策。c晚报记者打时间差. d尽量采取发稿快的有效方法,如多写短新闻、分段发稿、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设备、在采访过程中打腹稿.

(4)不畏艰险不畏艰险的作风,是指在采访中为了职业的需要,不怕艰苦,不怕危险。14、新闻敏感

(1)概念:新闻敏感在西方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眼”、“新闻鼻”,是记者发现和判断客观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体现。

(2)作用:a 帮助记者找到新闻线索,使记者每天有写不完的题材。b 帮助记者衡量事实的新闻价值,从而决定是否投入采访与报道。c 帮助记者独立思考,对各种复杂的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从中发现重大新闻。d 帮助记者预知新闻的发生,有所准备的抓到重要新闻。(3)内容:a 迅速判断某个新闻事实的政治意义。b 判断一个新闻事实在诸多事实中,那个重要,那个次要,从而把最主要的事实突出表现出来。c 判断某个实施能够引起读者的普遍关注和共同兴趣。d 从平凡的事实中导出重大新闻的能力。e 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对事物的发展进程作出科学的预见,增加新闻报道的计划性。

(4)新闻敏感培养的途径:a 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b 重视实

践经验的积累,注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c 掌握全局情况,关心群众生活。

15、采访角度

(1)定义:采访角度新闻工作者采集、挖掘新闻事实的角度。

(2)怎样选取采访角度

a接触事实的角度。从最易开采新闻价值的地方去接触事实的。这种地方,它本身就具有新闻价值。在这种地方采访,记者所见所闻的绝大部分材料,都有新闻价值。

b观察事实的角度。好的观察点使记者便于观察;而“窗口”的妙用,就在于把记者和谈者的目光集中到最有新闻价值的地方,不让纷杂的事实分散了注意力。

c解剖事实的角度。事件性的报道,新闻角度是比较好选择的,有的甚至不会产生角度问题,只要如实把事件的经过写出来就可以了。非情节性事实的报道,新闻角度的选择就比较重要,也比较困难。对于这类事实来说,在采访过程中要选择好角度,才能更好地把它们的新闻价值挖掘出来,把事物的本质展示出来。

d截选事实的角度。在生活中,有些庞杂的事实,并不全具有新闻价值,有价值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或其开头,或其结尾,或其片断,或其枝节。记者必须善于把这些有价值的部分截取下来加以报道。

(3)新闻价值是新闻工作者衡量和取舍新闻的标准,也是选择和判断新闻事实的标准,是内含于新闻事实之中,又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得到实现。两者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新闻事实内蕴藏的新闻价值是不“均匀”的,因此选择采访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迅速、顺利地开采事实中的新闻价值,准确、鲜明地表现这些价值。

(4)正确处理采访角度与事实本质的关系新闻价值只是事实的一种社会属性,有新闻价值的往往只是事实的一部分或一方面,因此,挖掘和反映事实的新闻价值并不等于就全面地认识了事实,认识了事物的本质。选择采访角度必须要注意这样两个问题:a正确处理事实中有新闻价值的部分同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b正确处理突出新闻价值和反映事实本质之间的关系。不要因追求新闻价值而歪曲了事物的本质。

(5)在选取新闻角度上,常见的错误做法有:

a对一个新闻事实随意变换角度进行报道——“一事多能”。

b用多个事实来报道同一主题,同一角度——“多事一能”。

c把自己的先定的角度强加于采访对象或报道对象一一“想当然的事实”。

d美化的角度——“理想化事实”。

e“只取所需”的角度——“按需要选取事实”。正确认识事实各个侧面之间的关系对事物的认识如果不全面,就会造成不真实。任何事物的构成都是多侧面的,新闻事实也不例外。新闻报道的任务并不是仅仅满足于对新闻事实的某一个侧面作全真的报道。有时从我们选取的侧面看,对事实的报道(评价)是真实的,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或从全局角度看,这一报道(评价)就可能欠妥当,甚至是违背真实的。“单侧面的报道思想”:即只取我所需的那个侧面,不顾及事物本身的多侧面。一般说,按这种思想,总把我们的报道稿件简单地分成两类:表扬稿和批评稿。表扬稿的任务是“说好话”,故采访的时候便专门搜集事物好的方面。批评稿的任务是“说坏话”,故采访的时候便专门搜集事物坏的侧面。

16、采访中的核实

17、广播采访的特点与要求

(1)定义:广播采访是为了写作或制作广播新闻报道而采集新闻事实的活动。包括录音采访和非录音采访。其内涵包括:a需要遵循新闻采访的基本准则,包括调查研究准则和新闻价值准则;b坚持按照广播的传播特点采集新闻事实。广播以声音报道新闻,以线性方式传播新闻,因此在采访过程中从便于听知出发,发掘最重要的,具体形象的,基本脉络清晰完整的新闻事实。c录音采访和非录音采访并重。

(2)录音采访

录音采访是为运用音响表现内容、制作各种录音报道而采集音响素材和其他新闻事实地广播新闻采访活动。录音采访包括现场录音采访和非现场录音采访。

录音采访作为广播采访的一种特殊方式。录音采访采录音响是为了表现内容,而不是单纯记录素材。在采访过程中,既运用录音手段也同时运用访问和观察的一般方法。它区

别于非录音采访的本质特点是采录音响和运用音响。新闻音响指所报道的事物和人物,以及相关事物、人物和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它总是伴随着新闻事实发生的,因此总是与相关的事实结合在一起完整地表现事物。

(3)广播采访的特点

(4)广播采访的要求:

<1>广播以声音报道新闻,以线性方式传播新闻,因此在采访过程中从便于听知出发,发掘最重要的,具体形象的,基本脉络清晰完整的新闻事实,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2>遵循录音采访的原则:

A:坚持从新闻题材的实际出发:从新闻题材的需要出发和从新闻题材提供的可能性出发(是否蕴含音响、音响是否能采录到、采录到的音响是否宜于公开)

B:注重音响基本素质:绝对真实,力求自然,捕捉特点,尽量清晰

C:掌握采访的主动权和控制采访节奏。因为音响稍纵即逝,多数情况下只有一次采录机会,因此记者更需要控制采访的主动权,时刻注意现场的变化,捕捉音响。掌握采访节奏是指要注意在采访中突出重点,创造良好的采访氛围,为后期剪接、合成创造条件。

<3>对广播记者的要求:

A由于广播录音采访要求记者采访报道和录音一次完成或基本完成,因此要求记者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B有很强的现场报道的能力,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现场应变能力和过硬的心里素质。

C要求记者有掌握采访硬件的能力,比如话筒,录音机和电话。

18、电视采访的特点与要求

(1)电视记者在摄像机前,就新闻事件或公众关心的问题对当事人和有关人士进行访问。电视摄像采访是电视新闻采访的一种特殊的采访方式。

(2)电视采访的特点

(3)电视采访的要求:

A:电视采访中记者通过与采访对象的交谈,挖掘出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介绍新闻背景,反映访问对象的思想、观点和态度,使电视新闻报道内容深化,因此要求记者熟练掌握提问技巧,要有针对性,围绕中心步步深入,问题要具体明了。

B:由于电视是诉诸于声音和画面的媒介,因此要求记者善于控制体态语言、表情,动作及眼神,风度都要大方得体。

C:由于电视摄像采访是电视采访的一种特殊方式,因此对于电视拍摄有以下要求:

1>恰当地运用景别。景别指被拍摄的物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是电视画面的重要造型元素之一。不同的景别有不同的表现功能,摄录时要灵活运用景别,强化画面的表现力。

2>精心选择拍摄角度。拍摄角度是摄像机同与被摄对象空间位置的角度。角度不同,屏幕效果千差万别,要主动地、有预见地选择最佳角度拍摄。

3>巧妙运用光线。光线是电视新闻摄像的又一重要造型元素。恰当运用和处理光线,能够生动、逼真地再现被摄对象的形象、轮廓线条和空间感,赋予画面不同的环境氛围,也能激发观众的情绪和联想。

4>恰当运用长镜头。长镜头,又称多构图镜头,指在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镜头内,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地对一个事件、一个场景进行拍摄。长镜头拍摄的画面完整、连贯,对动作、场景和情节的介绍和表现有一气呵成的特点,适合报道动态性强、持续时间短的新闻。

D:强调集体协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19、网络采访的特点与要求

(1)网络新闻采访的特点

1>新闻来源广泛2>采访形式多样3>采写发布及时4>容量的无限性5>过程的交互性

(2)网络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

1>遵循新闻采访的基本规律2>善于运用一切可能运用的手段广泛获取新闻信息3>要有较高的新闻素质和政治素质4>懂得网络媒体传播的基本规律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报道写作通论背诵版笔记

一、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原理 (一)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1、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 ①新闻报道的五要素必须真实。②新闻事件的环境、条件、过程必须真实。③新闻报道引用的资料必须真实。④新闻报道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必须真实。⑤新闻报道的真实必须是全面的。 2、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⑴有意制造虚假新闻报道。①政治运动的需要;②名利的诱惑;③认为新闻可以虚构。 ⑵无意采写出的失实新闻报道。 这种失实被称为“软性假新闻”。“软性假新闻”是指那些有一定的新闻事实,五个W中有三至四个符合事实,有一两个存在问题的假新闻。①业务不熟悉;②采访不深入;③材料处理不当;④看问题较片面;⑤偏听偏信,先入为主。 (二)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几个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1、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几个环节 ①转变观念和作风;②分工不宜过细,审稿不宜过繁;③改进终结式的报道模式。 2、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网络传播更新了我们的新闻时效观。①网络新闻的最大特性:即时滚动。即可在任何一个时间内更新新闻报道文本,其反映事实的速度十分快捷。②即时滚动式报道引发了新的一轮新闻“快速”战。 (三)新闻报道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感兴趣的几个方面信息;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1、受众感兴趣的几个方面信息 ⑴真实的新闻信息。真实的新闻信息满足了受众最基本的生存、发展需要;受众对真实的新闻信息的兴趣还体现在更深的一个层面上:要求新闻信息实在、有用。 ⑵新鲜的新闻信息。必须注意三点:①寻求新鲜事物和富有个性的事实;②寻求罕见、奇异的事实;③寻求事物新鲜的角度。 ⑶益智的新闻信息。益智的新闻信息就是能使受众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修养的新闻信息。主要有两类内容:知识性的和情趣性的。 ⑷有情感的新闻信息。 ⑸有审美作用的新闻信息。应具备以下特征:①内容美;②自然美;③形式美。 ⑹多样化的新闻信息。主要是指:①多样化的内容;②多层次的内容;③多样的形式。 2、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对受众的兴趣的处理方式主要由两个:满足和引导。 ⑴极大地满足受众兴趣。 策略:①关注受众兴趣的系统性;②关注受众兴趣的集中性;③关注受众兴趣的层次性;④关注受众兴趣的运动性。 ⑵积极地引导受众兴趣。 途径:①树立样板;②设置议题;③因势利导 (四)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1、用事实说话的内容 ①对政治事件和现象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主张。②对经济工作和社会生活进行指导。这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就是新闻的指导性。 ③赞许美好心灵,斥责丑恶现象。④对受众的情趣进行引导。 2、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记者在新闻中是通过选择事实和事实的不同侧面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趣的。 ①选择事实。选取这个事实而不选取那个事实就体现了记者想说特定的话。②选取事实中有利于自己的侧面。③解释和评价事实。 ④采用联系对比方式。有时候单个事实无“话”可“说”,这时可用联系对比的方法将另一个事实拿来与新闻事实进行联系对比,就可以达到“说话”的目的。 二、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程式 (一)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1、消息头的作用 ①消息头首先标明了一种文体;②表明消息的来源及方式,增加时效感和真实上的权威性;③表明身份区别,让读者选择和评价; ④表明稿件的重要性。 2、导语的作用和类型 作用:①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反映出新闻的要点和轮廓;②为整篇报道定下基调;③引起读者的注意,最大限度的激发读者读完全篇报道。 类型:按是否直接交代主要新闻事实来分,可分为直接导语和延缓式导语。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 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2. 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 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 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 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 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

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五.新闻采访艺术: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 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七.采访的特点: 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 1. 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 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弄清 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 3. 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点表现在: 采访这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其特殊性: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八.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丁柏铨 绪论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五.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界定 现有的新闻采访定义:素材搜集说;调查研究说;互动行为说。 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二.特点: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 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新闻采访笔记重点

党报突破口:注重“南风效应”的宣传艺术 1.“官方”时政头向“大众”的宣传转变 2.“长、空、假”的文风向“短、实、新”的文风转变 3.“呆板单一”的版面向“生动活泼”的版面转变 1、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1. 真实性(重点记):新闻的生命和灵魂 真实:新闻真实性: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关于“真实”的规范: 对于记者:保证确有其事;保证新闻的基本要素真实;标注新闻出处;写作中避免片面性,描写要有分寸,避免渲染和夸大。 对于编辑: 坚持核实原则;确保权威的、多方求证新闻来源;慎用匿名、化名报道。 2. 客观性: 3.公正性原则: 二、新闻角度的选取方法: 1. 以小见大选角度:不能贪大求全,典型角度小一点 2. 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出发选取新闻角度,从报道中找出与人民相关 的报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从读者关切点找角度。 3. 从新闻事实的特殊性中选取新闻角度 4. 从事物的侧面找角度 三、什么是用事实说话 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报道者的立场观点的一种报道手法 两个要素:事实、观点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都离不开两个要素:“事实”和“观点”(说话)。它的特点在于两者结合的方式。 如何用事实说话 1.通过选取典型事实说话 2.通过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3.通过运用背景资料说话 4.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用“精华”说话,借助新闻人物之口表达记者的观点 四、新闻跳笔的特点: 1.在文体结构上是多段体

2.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起承转合不同,它主张词句要“跳”着走。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比较大的跳跃 3.表面上彼此好像没有很大联系的段落,实际上有内在的逻辑。 如何使用新闻跳笔: 使用新闻跳笔的技巧(了解): 1.形式上短段落,多分段 2.运用细节、场景、背景、引语等事实,进行不同组合,注意用事实说话。 3.通过小标题的使用和版面编排的方式体现新闻跳笔。 五、新闻标题的构成 1.主题:主题是新闻标题中最主要的题目,是标题的核心部分,用以说明最主要的事实或者观点,所用的字号也最大,地位最突出 2.引题(肩题、眉题):引题是位于主题之前,用于引出主题的一个辅助性的题目。引题又叫眉题和肩题,字号一般小于主题 3.副题(子题):副题是位于主题之后,对主题进行补充和说明的辅助题目。副题又叫子题,字号小于主题和引题 六、消息头的种类: 主要有“讯”和“电”两种。 “讯”:以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凡是报社通过自身渠道所获得的本埠消息,一般都标有“本报讯”。若稿件来自外埠,一般应标明新闻事实的地点,如“本报德州讯” “电”:通过电报、电传、电子邮件、传真或电话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消息头的作用: ①可以表明新闻稿的发出单位,借以显示消息的“身份” ②有了消息头可以承担发表新闻作品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③电头注有发稿的地点、时间,可以说明新闻的来源、时效,借以传达某种信息 七、导语的类型: 直接导语:在导语中开门见山地叙述新闻要点,通常用于报道时间性较强的硬新闻。这是新闻导语的主要形式,大多数消息都采用这种导语。简言之是直笔陈述。 间接导语:在导语中以一种含蓄、委婉的方式交代新闻要点,通过解释、描写、渲染等手法引出或暗示出新闻事实。多用于时间性不太强的软新闻。简言之是曲笔铺垫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 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

新闻采访要点重点及注意事项

新闻采访的特点: 1.新采访的目的——公开报道 2.新闻采访的过程——广泛性、伸缩性与独立性 3.新闻采访的内容选择——新鲜性、新闻性、典型性、真实性 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1.新闻写作依赖于采访获取的事实材料。 2.采访的深度和广度决定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新闻写作多新闻采访的影响: 1.新闻主题影响采访方向。 2.新闻体裁影响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记者的职责: 1.和生活在各个阶层的普通读者交朋友,从他们那里了解社会生活的原泰,获得丰富的新 闻线索。 2.主动为群众释疑解惑,排忧解难,通过自己的言行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在帮助 读者的过程中获得新闻线索。 3.给通讯员讲课,让生活和工作在各个领域的通讯员学会与记者一样发现和采访新闻变一 人采写新闻为众人帮自己采写新闻。 4.与通讯员合作采写新闻这是最经常联系方式。 5.做好来电,来信,来访工作,这是读者送上门来的新闻线索。 记者的角色失调主要表现在:1角色不当。2角色冲突。3角色不清。4角色中断 及角色失败。 采访权: 1把采访权解释为自由收集新闻信息源。2把采访权解释为自主调查权。3把采访权解释为知情权和出版自由。 采访权的内容: 1自由采访的权利。2人生财产安全的权利。3消息来源隐秘的权利。 记者的素质要求: 1政治素质。2理论素质。3知识素质。4道德素质。5意志品质。 新闻事实的类型: 1行为事实与观念事实。2单一事实与综合事实。3过去事实与现在事实未来事实。 行为事实:主要是指自然界,个人或群体施行的某种具体可感的行为的事实。 观念事实:主要是指某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提出的观点。 新闻事实的特征: 1新闻事实是所有内容都客观发生的事实。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笔记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整理 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概述 1.1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多年。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1.2采访的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 ⑥活动的艰辛性。 1.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具体反映在4个方面:①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这一程序不能颠倒。 ②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③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④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1.4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②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③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④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⑤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该形式能使记者较详细地搜集和取舍材料,通过几个反复过程,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而抓取典型材料和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⑥查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⑦改写: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⑧问卷: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纸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将问卷送至受众手中;⑨电话采访: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⑩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ial交流;查阅收集资料。 从性质上分:①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②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③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可以省去重复找人和路径往返所费的时间,是一种投入少、收效高的采访形式。④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一般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道题目,主要由记者根据编辑部总的报道思想灵活掌握,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新闻题材就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又称旅行采访。⑤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⑥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1.5采访的认识路线:两条①唯物论的反映论;②唯心论的先验论。危害:武断、无知失方向;投机取巧找捷径;为求深度搞臆想。 第二章记者的修养 2.1作风修养:①要有优良的思想作风修养。其内涵是记者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和党的政策水平,具备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②工作作风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 2.2道德修养: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行为规范。我国最早提及新闻职业道德内容的当数宋代对民间小报的指控。率先明确提出“提倡道德”是报纸职责之一的是徐宝璜先生,而最早将“品性”认定为“记者资格”第一要素的则属邵飘萍先生。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的具体范围和基本内容:①坚持真理,忠于事实;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③深入实际,体察民情;④互敬互学,积极竞争;⑤摆正位置,不谋私利;⑥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记者与人、与社会相处的具体关系主要有:①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从而对党的事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新闻记者为了新闻报道而进行的采集分析新闻事实性材料的职业性活动。 二新闻采访的特点:1 求实性;2 时效性;3 独立性;4 突变性;5 艰险性;6 广泛性;7 连续性; 8 公布性; 三新闻采访的难点:1 采访要快、同时要准;2 采访要快,同时要深;3 材料的挖掘要生动,同时要真实。 四新闻采访中的三大矛盾(对应于采访的三大难点):时效性与真实性的矛盾;时效性与深刻性的矛盾;真实性与生动性的矛盾 第二章新闻记者 一记者职业是随着近代报纸的产生分离出来的。 二记者职业的性质: 1 记者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2 记者是真理的捍卫者; 3 记者是信息、知识的传播者 三记者的类型: 1 专业记者:指专门采访或侧重报道某一条战线或某一个领域的记者。(如政治记者、经济记者、文教记者、法制记者、体育记者、军事记者等) 专业记者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他们熟悉某个领域的情形,便于结交朋友,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2 常驻记者:又称地点记者,以新闻机构所在地为采访范畴的,称为本埠记者。地点记者称为外埠记者。常驻记者有利于了解所在地点的情形,便于报道。 3 机动记者:不常驻在一个地点,没有固定采访范畴,随时预备同意编辑部调遣,完成重大突发事件采访的记者。 4 特派记者:指因专门的采访任务受编辑部派遣的记者。 5 特约记者:指应编辑部的约请,完成一定采写任务的编外人员。 6 驻外记者 四记者的工作任务: 1 采写新闻; 2 反映情形; 3 群众(通联)工作(包括联系组织通讯员、处理读者来信来访、征求群众意见、组织开展社会活动等) 五记者的采访路线:包括记者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

新闻采访笔记

新闻采访笔记 一,决定成败的非智力因素 1.不怨天尤人,从自身找原因 2.善于理解别人的难处和苦衷 3.能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 4.不人云亦云,有主见和独立判断力 5.不为表象迷惑,不见证据不轻信的怀疑精神 6.善于有选择的听取别人的意见(直接引语) 7.不斤斤计较眼前小利,有远见 8.舍得投资,舍得付出代价 9.肯下笨功夫,善于学习新知识(自学) 10.知识面广,精于某一领域 11.吃苦耐劳,不惧艰苦 12.迎难而上,设法克服困难 13.执行力,拿得起,嚼得烂,不折不扣(给加西亚的信) 14.有组织纪律性,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15.符合他人意识善于与他人合作 16.打心底尊重他人,看得起,不鄙视,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 17.不过分依赖别人,自己解决问题 18.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 19.敢于进入陌生领域,开拓新领域 20.肯从最基层最艰苦回报最少的岗位做起 21.不走寻常路 22.定位自己的能力,个人品牌意识 23.懂礼貌,行礼仪 二、导语的20种方法 1.一语破的——开门见山 2.设置悬念——事情不宜先说 3.欲擒故纵——言犹未尽 4.化静为动——(化物为人)

5.拟人修辞 6.数字对比 7.速写勾画 8.巧用背景 9.古诗名句 10.烘云托月 11.抑扬顿挫 12.特写镜头 13.曲径通幽 14.一张一弛 15.小中见大 16.先声夺人(直接引语) 17.拉近时间 18.提问作答 19.有意重复 20.化整为零 三、讲座新闻报道的手法 四、消息写作基本技巧 1.基本结构:倒金字塔 2.写出吸引人的导语,尽量出现人物 3.有细节和背景 4.行文像讲故事 5.有观点,但要用事实作证 6.尽量直接引述 7.注意报道平衡 8.多分段落“短平快” 五、直接引语的用法:1.xx说:“、、、、、”。 2.“、、、、、、”xx说。 3.“、、、、、、”,xx说,”、、、、、、“。 4.”、、、、、、“ 六、消息、通讯: 文体特征区别:

传播学通论背诵笔记

传播学通论背诵笔记 一、总论 1.历史上关于传播的定义大体上有共享说、劝服说、反应说三种: (1)共享说:认为传播就是信息共享的过程。 不足:人类传播是借助符号传播信息,人们共享的不是符号,而是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许多传播是无法达到共享的。 (2)劝服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传播是有目的的行为,突出了传播的功利性。 不足:在传播过程中影响是相互的,传播的角色关系会发生变化,传播者和受传者有时是相互转换的,传播者在影响他人的同时,也在受他人影响。 (3)反映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 不足:刺激反应不仅是人类的传播行为,动植物都有刺激反应问题。 2.通论的传播定义:传播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移动和变化。 3.对通论传播定义的认识: (1)传播具有信息性质(2)传播具有可流动性和可测度: (3)信息具有可转换性 4.传播学产生的诱因和基础: (1)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2)政治与战争的需要 3) 新闻学的发展

5.传播学的研究内容: 传播学的发展基础是20 世纪崛起的行为科学和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三论是传播学的方法论。 6.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和集大成者 (1)拉斯维尔(政治学家):①他首先用政治学的观点对传播进行系统的研究。②他提出了着名的5W专播模式和传播的三功能说。③他用定量语义学的方法,比较了有意义的政治符号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在主要新闻机构的分布。 (2)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学家):①他把社会学实地调查的方法和研究社会实际问题的范围扩大到传播学领域。②他是首先从受众角度研究大众传播效果的社会学家之一。③在从受众角度研究传播效果的过程中,提出了两级传播论、有限效果论和使用与满足论等着名观点。主要着作:《人民的选择》1944 (3)库尔特-卢因(社会心理学家):①他把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的同时,实际上也给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②他对人们行为和群体的研究中,在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的影响时,要充分注意社会环境和个人所属群体的作用。③他提出了着名的把关人概念,为信息流动的复杂性提供了圆满的解释。 (4)卡尔-霍夫兰(心理学家):①他较完善地把心理学控制实验的方法用于传播效果的研究。②他对军事教育电影的研究,为打破魔弹论的神话提供了更有价值的证据。③他注意到影响说服效果的多种因素,尤其是说服者及其发出的信息这两个因素,并提出了改善说服效果的一些列有价值的建议,为可说服性研究这个当代传播学重要课题奠定了基础。 主要着作:《大众传播实验》1949 《传播与说服》1953 (5)施拉姆:①施拉姆是第一位从新闻专业角度,并把新闻学同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结合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 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 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 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八、、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 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 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体的报道a 细小的揣测新闻背景,捕捉反常事态的蛛丝马迹 b 注意了解新闻和周围事物的联系和影响 c 寻找报道破绽,追踪求证新闻的真实核心 d 预测新闻发展方向,追踪进行补充报道(新闻是主体的角度) e 交换角度,突出未被人重视的新闻事实⑦社会公共空间⑧公开征集⑨查询急救电话 3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获得新闻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和核心内容就是判断新闻价

新闻采访笔记整理

新闻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文人孙处玄“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一句。 另一说出自于南朝宋泰始三年左右朱昭之撰写的《难顾道士夷夏论》 两种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表达新闻的形式)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表达新闻的实质) “采访”始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中。 我国第一本新闻采访专著是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有名《新闻采集法》。 名考在前,实考在后 实考:1、70万年前北京人——群居活动部落首长巫师 2、3000年前周朝时期——采诗官 3、春秋时期——史官 4、唐代时期——邸报 5、宋代时期——民闻小报 6、明、清朝——民间自设报房(太平天国1851~1864,鸦片战争1840~1842, 1856~1860)大大促进中国新闻采集的发展。 实考:(一)记者的前身官方记者:封建王朝的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草根记者:中国的邸报始于唐朝,宋朝还出现了一种民间小 报,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 在这种小报之中,有专门从事新闻采集的人。 (二)近代职业记者的诞生:从15世纪起,“手抄新闻”就在威尼斯盛行不衰, 早期记者由此诞生。 (三)现代职业记者的发展与演变: ●1815年由外国人创办的《察世俗每日统计传》中梁发是中国近代最 早的记者之一,出现了邵飘萍、黄远生、胡政之等著名记者。 ●胡政之本人就是《大公报》第一个去国外采访的记者,同时也是当 年采访巴黎和会的唯一中国记者。 ●1925年前后,名报社有了内外勤之分,外出采访记者初称为“外勤 记者” 记者的职责:即职业的责任,是从事某项社会职业所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必须承担的责任。 记者的职责包括:采集新闻信息(有意采集和无意采集两种) 筛选新闻事实 解释新闻事件 制作新闻作品 积极反映情况 做好群众工作 记者的使命:坚持真实、坚持真理、引导舆论、讴歌光明、伸张正义、鞭挞丑恶、 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促进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新闻职业道德:1、坚持真理,忠于事实 2、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3、深入实际,体察民情 4、互敬互学,积极竞争 5、摆正位置,不谋私利 6、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新闻采访定义的总结: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新闻采访笔记 全

新闻采访笔记 1、新闻采访的内涵 2、新闻采访的性质 新闻采访的性质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特殊性在于(1)特殊的目的—向大众传播新闻(2)特殊的活动方式—社会活动。主要不靠行政的手段进行工作,而是主要依靠社会交往和个人交往,靠独立活动和朋友式的平等交谈。 3、新闻采访的方法 新闻采访的方式、方法是指记者为完成采集新闻的任务所采取的手段及表现出来的形式。 (1)个别采访: 概念:指记者选准某个具体的采访对象进行相互交谈从而获得新闻素材的采访。 优点:1)采访方式十分灵活方便,只要被采访对象合作,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采访,时间上也可长可短,比较自由。 2)一次采访不成功,还可以进行重复采访或者补充采访,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找不到某知情人,还可以设法采访另一知情人。 3)记者可以根据采访的需要和可能,与被采访者建立经常的联系,随时随地观察,了解被采访对象,掌握比较生动、具体的材料。 4)个别采访在没有第三者参加的情况下倾谈,能敞得开,谈得细。记者如能获得对方信任,谈话就能够比较深入。 难点:要能抓住关键和要害的问题。 要求:在采访之前作大量的、细致的准备工作 (2)现场观察: 概念:指记者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通过观察获得新闻素材的采访。个别采访主要通过口头提问,现场采访则主要依靠眼睛观察。 优点:1)有利于获得第一手材料,增强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第一手材料指直接来自

原始来源,不经过中间环节得来的材料。 2)有利于增强记者的现场感受,获得切身体会,是新闻报道具有真情实感。 3)有利于采写“视觉新闻”,克服新闻“假大空”的弊病。 4)有利于鉴别新闻事实的真伪,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5)有利于缩短采访的认识过程,利于记者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报道深奥、抽象的专业领域的复杂知识。 6)用眼睛进行观察,是记者不可剥夺的“采访武器”。 (3)召开座谈会: 概念:指记者通过座谈的形式,同时向多个人了解情况,搜集和核实新闻材料的一种采访方式。 优点:1)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搜集到来自各方面的资料。 2)可以同时听取正反两个方面的不同意见,有利于记者比较准确的分析事实材料。 3)座谈会把不同的人召集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启发,共同回忆,有利于把事实真相弄清楚。 召开座谈会的注意事项: 1)根据采访任务的需要确定参加会议的人选和人数。 2)会前要做好准备,拟好座谈的提纲。 3)要善于启发引导,牢牢抓住会议的“缰绳”。 4)记者要有虚心求教的态度,不能自以为是,发号施令。 5)把召开座谈会和进行个别采访结合起来。 (4)蹲点调查: 概念:指记者选择某一地点,针对某个重大题材而进行的较长时间的定点采访。 优点:1)能掌握大量生动的第一手材料。 2)是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培养社会活动能力,改进采访作风的有效方法。 (5)交叉采访: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一、新闻线索的特点 简略:没有过程、没有细节 零碎:只是信息碎片 稍纵即逝:有时效性,像新闻一样 偶然性:可以出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家乡与真相混杂:有时可能是虚假的信号 二、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 a、跳出会议程式,找出群众感兴趣的事A、会议 b、体会报道插话,注意即兴发言 c、会议材料是线索库 B、其他的媒体的报道 (1)与其他媒体向比较 (2)捕捉报道相关联的因素 (3)留意通话不经意之处 C、聚焦“工作热点” D、留意生活小事 E、社会网络 要求记者多交朋友,搞好自己的网络、朋友圈 三、采访准备 1、平时的积累准备: 政策上的准备 知识上的准备 业务技能上的准备 情况上的准备 2、临时准备: A、进一步学习同这次采访相关的政策 B、尽快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 ①基本情况 ②分析采访对象已有的报道材料

C、努力寻找并分析已有的报道资料 D、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 采访的范围和对象 采访的时期和步骤 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急问题 E、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如介绍信、稿纸、采访笔等 四、善“问”的要求 要问得自然:指提问的态度和气氛,注意态度要诚恳亲切,切忌高人一等,问题应在脚套中自然而然地提出 要问得合适:指问题的目标导向,注意记者提出的问题应是只有采访对象本人回答才合适的问题 要问得有策略:指提问的战略战术,既要将先准备好的问题以逻辑顺序提出,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随机应变,尤其对敏感棘手的问题必须掌握原则,注意分寸 要问得简明:指提问的表达形式,要明白无误,让人容易理解,又要注意简练、切忌啰嗦五、观察的内容与方法 现场观察: 对事物的基本情况和现场的情景,气氛灯要观察清楚 对事物的“动态”和细节要注意观察 要注意学会“透视” 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观察位置和角度 人物观察: 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 要注意观察被采访人物的有个性特征的动作和语言 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内心世界 六、事件性新闻采访 是指报道那些有一个明显的起止时间,有一个有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界限的相对独立的时间所进行的的采访活动 事件性新闻采访的类型 突发性事件采访:是指事前没有任何预告,突然发生的时间的采访,如飞机失事、货车相撞、地震、台风等。具有急、乱、快的特点。

新闻采访学新论 笔记 罗以澄著

《新闻采访学新论》复习资料总结 1、新闻事实 定义:新闻事实是一般事实中具有特殊素质的一种事实,即指的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只有新近发生的,能够引起普遍关注的新鲜的事实,才能够成为新闻事实。新闻事实就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识别新闻事实的主要依据就是新闻价值。 识别新闻事实的依据: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或发现的事实信息。客观事实只有具备了新闻价值,才值得记者去采访报道;新闻价值越大的事实,就越可能成为大新闻,就越要引起记者的注意,记者要做好重点采访的准备。总之,新闻事实便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识别新闻事实的主要依据就是新闻价值。 识别新闻事实的运作方法:把握新闻价值去识别新闻事实,不是简单的着眼于事实本身的变动,而应该是着眼于事实的变动与人们、社会的关系的涉及程度,也就是说,要着眼于事实的变动度。具体地说,在新闻采访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把握事实的变动度,进而识别判定新闻事实。 ①事实变动的范围与规模。这里指的就是事实变动的空间,亦即事实变动所可能涉及的社会影响面而言的。事实的新闻价值是与其变动的空间与规模大小成正比例的关系的。注意一点的就是,判定事实变动的社会影响面的依据,是以记者所服务的新闻传播媒体的社会覆盖面作为其参照系的。 ②变动的顺序与次数。就是事实变动出现的时间顺序与频率而言的。 ③变动的过程与速度。这是就事实变动的内在关系而言的。 如何确保新闻事实。 ①加强政府对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的管理和监督。 ②加强新闻工作者的理论修养、知识修养和道德修养。 A、新闻工作者是社会的“耳目”“喉舌”,是专职调查人员;调查研究是新闻报道的基础,贯穿于新闻传播的各个方面;调查研究史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是衡量其素质的重要标志,是名记者的成功之路。 B、方法:解剖麻雀、专项调查、日常调查、自我调查、隐形调查 2、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是一种特色的调查研究。新闻采访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同事实“打交道”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事实是第一性的,起决定性的作用,它规定着、制约着记者对事实的认识和把握;同时,记者又以积极的、能动的认识与把握,反作用于事实。这便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对新闻采访活动本质属性的科学认识。 书上定义: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包括业余通讯员在内的新闻采访者)为写作新闻报道而进行的了解和掌握客观事实的活动。 新闻采访在新闻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①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 ②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来说,是第一位的、起决定性作用的。 ③新闻采访是锻炼、培养记者的主要途径。 3、新闻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陆定一 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 ——王中 4、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作为新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由资产阶级新闻学者首先提出来的。 定义:新闻价值就是指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信息量及其对受众、对社会利害关系涉及的程度。 这一定义告诉我们的是: ①新闻价值存在于事实之中,所以我们要尊重事实,注意研究事实。 ②新闻价值存在于事实与受众的关系中,所以我们要尊重受众,了解受众的需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