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化学 第1章 第3节《化学键》(第2课时 )教案 岳光宪新人教版必修2

化学 第1章 第3节《化学键》(第2课时 )教案 岳光宪新人教版必修2

化学 第1章 第3节《化学键》(第2课时 )教案 岳光宪新人教版必修2
化学 第1章 第3节《化学键》(第2课时 )教案 岳光宪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第2课时)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第2课时)内容,主要讲述了共价键的含义,形成条件以及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

合物的形成过程,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分类,并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的本质。对为今后学习有机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后面选修3《物质

结构与性质》做好了铺垫,在高考中也占有相当的分值。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共价键的概念。

2.掌握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

合物的形成过程。

3.能够对共价键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3.会判断化学键类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四学情分析: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些困难。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让学生充分预习,由简单的入手,逐层深入,采用边讲边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1 学生的学习准备:阅读课本,填写导学案空白,并结合预习内容找出疑惑内容。

2 教师的教学准备:阅读课本,认真备课,写教案,出导学案并提前发给学生,上课前检查

学生预习情况。

3 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前后桌为一组,根据实际需要讨论,探究,得出结论。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在黑板上展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小组讨论,探究导学案空白。

(三)合作探究,经讲点拨

根据氯化氢的形成过程,小组讨论,探究导学案空白

一、共价键

1、共价键

叫做共价键

①成键微粒:

②成键本质:

③成键条件:

提出疑惑,小组讨论,老师加以提示,启发,诱导,得出结论:

(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即若存在离子键,一定为离子化合物)(2)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单质的双原子分子中,共价化合物和某些离子化合物

中(如NaOH、Na2O2)。

学生根据结论,练习巩固:

老师讲解:

二共价键的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H2 Cl2

②结构式(用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H2 N2 N2

O2

学生根据离子化合物的表示方法,试着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

老师加以纠错,学生自己小结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方法。

练习,巩固提高:

例1. CO2 CH4 HCl H2O NH3 H2O NH3 CO2 CH4 HCl

提问学生,填写空白,其他学生加以纠错。老师强调:

三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例2 H2:

HCl:

小组讨论,老师加以提示,启发,诱导,得出结论: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左边写原子的电子式,右边写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箭头连接,不写反应条件。

练习巩固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CO2:

H2O:

提问学生,填写空白,其他学生加以纠错。老师强调

四共价键的分类:

①非极性键:在双原子单质分子中,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两原子吸引电子的能

力,共用电子对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都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可见非极性键是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如:H-H键,Cl-Cl键,Na2O2中的O-O键等。

②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不同种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的一方,所以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显电性,吸引电子能力弱的一方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

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可见极性键是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如:H-Cl键,NaOH中的O-H键等。

五、化学键

1.含义及其分类

通称为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化学键的形成与有关,它主要通过原子的或

来实现。

2.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六、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在分子内我们称为化学键。在分子之间还存在一种

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它比化学键要弱得多,它广泛地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但只有在分子与分子充分接近时,分子间才有明显的作用。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都有影响。

2.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

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 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相邻的原子之间。3.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一般来说,对于和的物质,,

,物质的、也越高。例如,卤素单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它们的熔点,沸点也相应升高。

4.HF、H2O、NH3的沸点有反常现象,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叫。氢键比弱,比

强,所以把氢键看作是一种稍强的分子间作用力。例如:H2Te、H2Se、H2S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减弱,因而熔沸点依次降低。然而H2O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分

子间作用力骤然增强,从而改变了Te—O氢化物熔沸点降低的趋势而猛然升高,卤族中的HF和氮族中的NH3也有类似情况。

练习,巩固提高:

例3. 下列共价化合物中,以极性键结合的(),以非极性键结合的( )

(1)F2(2)O2(3)NH3(4)CH4(5)SO2

例4. 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颜色

B.状态

C.化学键

D.原子核

反思总结: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含有共价键,一定不含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不用箭头表示。

3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共价键包括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当堂检测:

1.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A.Na2O2B.Na2O C.NaOH D.CaCl2

2.下列物质中,不含非极性键的分子是()A.Cl2B.H2O C.N2D.CH4

3.下列关于极性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B.由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C.分子中必定含有极性键

D.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

4.下列化学键一定属于非极性键的是()A.共价化合物中的共价键B.离子化合物中的化学键

C .H 2O 分子中的化学键

D .非金属单质双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B.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有共价键

D.共价化合物中可能有离子键

6.下列物质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A.NaOH B.NaCl C.H 2 D.H 2 S

7.下列物质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 A.单质碘 B.氯化镁 C.溴化钾 D.水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是离子化合物

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必是共价化合物

C.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D.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9.下列微粒中,同时具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是( ) A .3NH B .Cl NH 4 C .S H 2 D .KOH

10.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A .3BF B .4CCl C .2CO D .5PCl 11.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Cl H B .?

???????????????O C O C .-

??

?

?????]H O [ D .??

??????????????O Cl

H

课后练习与提高:

12.有A、B、C、D四种元素,A和B两种元素的原子各有两个电子层;C、D两元素的原子各有三个电子层。A和B能化合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AB 2,C和D能化合生成C 2 D,B和D 是同族元素,B离子和C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

(1)这四种元素分别是:A B C D

(2)用电子式表示C和D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参考答案:1C 2BD 3AC 4D 5C 6C 7D 8AD 9BD 10AD 11AC

12A为 C , B为O , C为 Na , D为 S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作业(预习第三节第2课时共价键)

九板书设计:

一、共价键

1、共价键

①成键微粒:

②成键本质:

③成键条件:

注意:(1)

(2)

2、共价键的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

②结构式

二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三共价键的分类:

①非极性键:

②极性键:。

四、化学键

1.含义及其分类

2.一个化学反应过程本质

五、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2.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

3.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课堂小结:1

2

十教学反思:

本节的设计采用了课前发导学案,学生提前预习本节内容,找出疑惑的地方。课上师生主要解决疑惑的知识,解决重难点,考点,师生共同探究得出结论,并边讲边练习巩固,进行适当的拓展提高,效果很好,达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本节课45分钟,其中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4分钟,讲解13分钟,反思总结8分钟,学生讨论探究15 分钟,其余环节5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会继续努力,争取设计出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欢迎大家

多提宝贵意见。

第三节 化学键(最新版教案)

第三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第1课时)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时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2Na+Cl2====2NaCl 二、电子式 注意: 1.离子须标明电荷; 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来; 4.不能把“→”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活动与探究 1.为什么NaCl中Na原子与Cl原子的个数比为1∶1,而Na2O中Na原子与O原子的个数比却是2∶1。 2.离子键的强弱与离子化合物性质的关系。 第三节化学键(第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2.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3.理解极性键、非极性键、化学键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2.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1.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1.用电子式表示共化合物的形成过程;2.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本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一种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 板书二、共价键 [推进新课] 什么是共价键呢?我们初中所学的共价化合物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请大家看以下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多媒体课件演示] 氢气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板书 H2+Cl2====2HCl 板书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师:氢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过程,我们可用下列动画形象地表示出来。 师: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来分析,由于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不仅氯原子易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且氢原子也易获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难易的程度相差不大,所以相遇时都未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这两种元素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受两个核的共同吸引,使两个原子结合在一起。在氯化氢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对于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的稍强一些,所以电子对偏向氯原子一方。因此,氯原子一方略显负电性,氢原子一方略显正电性,但作为分子整体仍呈电中性。以上过程也可以用电子式表示如下: 板书 师:为什么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与表示共价化合物有如此区别呢?这是因为在氯化氢分子中,共用电子对仅发生偏移,没有发生电子得失,未形成阴、阳离子,因此,书写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不能标电荷。而氯化钠形成过程中钠原子完全失去电子给氯原子形成钠离子和氯离子。因此两者电子式的表示是不同的,同学们要注意这点区别。 [多媒体展示]练习: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CO2、NH3、CH4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让三个同学到黑板上各写一个: 板书: 过渡: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通过共用电子对可形成化合物的分子,那么,通过共用电子对,能不能形成单质的分子呢?下面,我们以氢分子为例,来讨论这个问题。 师: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氯气、氧气、氮气。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对具有典型错误的写法进行分析、评价:

高中化学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规划 1.地位和功能 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学科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意味着要复习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重要内容,“启后”意味着要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内容结构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人们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这既反映了化学科学的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是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考虑到学生在进入高中化学学习时,一般都需要复习初中的知识,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等。因此,把化学反应与物质分类编排在高中化学的第二章,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立意更高。 从化学物质的分类来看,纯净物的分类在初中已初步介绍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溶液和浊液这两种混合物虽然初中也涉及过,但是,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因此,分散系和液态分散系的分类、胶体及其主要性质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只是从胶体与溶液区分的角度,涉及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从化学反应的分类来看,本章涉及化学反应分类的三个标准:(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按此标准划分,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这四种反应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3)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后两种分类初中没有涉及过,因而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将大量涉及,因此,这两种反应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教学重点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安排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2课时 第二节离子反应 2课时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2课时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3课时王书成

第2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1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第3课时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编写:王书成 指导思想:要有问题意识,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提出问题时指向性要强。要在关键处、核心处设问。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掌握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关系。 2.补充:知道常见的放热反应、吸热反应。重点记忆吸热反应,反应少好记。 重点难点:能量变化的实质 学习过程: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煤燃烧时发生了化学反应,同时还有热量释放出来。可见,化学反应发生时,不仅有物质变化,还有能量变化.... 。 [活动·探究1] 1.根据生活经验,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使用哪些方法? 2.根据教材提供的仪器,感受能量变化时,主要采用哪种方法? [实验1]Al 与盐酸反应时溶液的温度是否升高? [实验2]感受Ba(OH)2·8H 2O 晶体与NH 4Cl 晶体反应时的能量变化。步骤如下: 图1:向玻璃片上滴水 图2:加药品 图3:快速搅拌 图4:拿起烧杯,有啥现象? 总结、记录:原理:Ba(OH)2·8H 2O +2NH 4Cl=BaCl 2+2NH 3+10H 2O 。 Ca(OH)2+NH 4Cl= ? [活动2].根据前面的学习和生活常识,下列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释放能量? ①H 2SO 4+2KOH===K 2SO 4+2H 2O ②Mg +2HCl===MgCl 2+H 2↑ ③Ba(OH)2·8H 2O +2NH 4Cl===BaCl 2+2NH 3↑+10H 2O ④2Al +Fe 2O 3=====高温Al 2O 3+2Fe ⑤2Mg +O 2=====点燃2MgO ⑥C +CO 2=====高温2CO ⑦2KClO 3=====△2KCl +3O 2↑ ⑧C +H 2O(g)=====高温CO +H 2 【归纳总结】 1.常见的释放能量的反应(放热反应)有:①活泼金属置换出氢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燃烧反应 ④大多数... 化合反应,⑤铝热反应,⑥原电池反应 2.常见的吸收能量的反应(吸热反应)有:①铵盐和强碱的反应:Ba(OH)2·8H 2O +2NH 4Cl=BaCl 2+2NH 3+10H 2O ②大多数分解反应,③制水煤气(CO 、H 2)的反应:C +H 2O(气体) 高温 CO +H 2↑,④C 和CO 2的反应:C +CO 2 高温 2CO(重点记忆吸热反应,数量少好记) 判断正误:1.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2.不加热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_全册精品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

化学必修1全册精品教案全集 教案编号:1 课题:初中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 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器材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归纳整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填上分离的物质及应用举例及二、离子的检验。并交流答案。 [板书]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投影] [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 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 思考]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提问]过滤、蒸馏注意事项 [投影] [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如图: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投影] [讲述并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提问]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讲述]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投影] [讲述并板书]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6)分液的操作方法:

最新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二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最新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二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学习目标】1.食盐提纯的基本操作 2.常用离子检验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至P7 [思考与交流] 1、通过淘金录像,你能不能说出淘金者利用什么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出来的? 2、如果有铁屑和铜屑的混合物,你能用哪些方法将铁屑分离除去? 3、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有哪些? 【合作探究一】过滤 1、仪器和药品的准备 2、操作步骤 3、注意事项 【合作探究二】设计方案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2 4 ?并且检验各离子是否除尽? 【本节小结】 【布置作业】教材P10 3、4 【随堂练习】一、选择题 1.限用一种试剂即可区别Na2S、Na2SO3、Na2CO3三种溶液,应选用 A.BaCl2 B.NH3·H2O C.Ag NO3 D.HCl 2.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3.某溶液含有较多的Na2SO4和少量的Fe2(SO4)3,若用该溶液制取芒硝,可供选择的操作有: ①加适量H2SO4溶液②加金属Na ③结晶④加过量NaOH ⑤加强热脱结晶水⑥过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②⑥③ B.④⑥①③ C.④⑥③② D.②⑥①③⑤ 4.为实现我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 (KIO3)形式存在。已知溶液中IO- 3可以与I-发生如下的反应:IO- 3 +5I-+6H+====3I2+3H2O,据此 反应,可用试剂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试验,证明在食盐在存在着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是: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A.①③ B.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④⑤⑦ 二、填空题 5.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现有浓硫酸、浓硝酸、

新化学键共3课时

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与形成条件 2、掌握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3、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 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离子化合物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课前预习】 离子键是指带离子之间的作用;由构成的叫做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是指;例如:等。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可以用电子式表示,如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学习探究】 一、离子键 演示实验1-2,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填写下面的表格。 从宏观上看,钠和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氯化钠。如若从微观的角度,又应该怎样理解上述反应呢?下面我们一起讨论NaCl的形成过程,并完成下表: 【思考】1、Na+、Cl-之间存在那些作用力?只存在阴阳离子间的吸引力吗? 2、阴、阳离子是否会无限接近,最后中和电荷? 【小结】离子键: 【思考】形成离子键的微粒是什么?成键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元素间在形成化学键时易

形成离子键? 【小结】离子键 成键微粒:阴阳离子;成键的原因:电子的得失; 成键性质:静电作用;形成的条件:通常为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思考】所有物质中都存在离子键吗?举例说明。 二、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指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思考】离子化合物包括哪些物质? 【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ⅠA族和Ⅶ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 C.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 D.含有离子键的物质一定属于离子化合物 三、电子式 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关键词:元素符号周围、最外层电子数 阅读课本21页资料卡片,理解Na、Cl、Mg、S原子电子式的写法。 【练习2】写出H、O、C、N、F、Li原子的电子式 【练习3】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氯化镁的形成过程 【小结】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注意事项: (1)离子须标明电荷数; (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 (4)不能把“→”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与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不是一回事儿,不能混淆。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I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1.3《化学键》第一课时教案

第三节化学键 第一课时离子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小刀、滤纸、镊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从前面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该元素的原子的结构。而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那么,是不是任意两个或多个原子相遇就都能形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物质呢 板书:第三节化学键 师:根据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实质不同,我们可以把化学键分为离子键、 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的类型。首先我们来学习离子键。 板书:一、离子键

[推进新课] 师:要知道什么是离子键,还须从我们初中学过的离子化合物说起。什么是离子化合物?请举例说明。 演示实验1—2:钠在氯气中燃烧。 板书2Na+Cl2====2NaCl 师:从宏观上看,钠和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氯化钠。如若从微观的角度,又应该怎样理解上述反应呢 [思考与交流]1.画出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试解释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 [多媒体展示] 图1-3-3 师:上述过程我们可以用电脑形象地表示如下: [展示多媒体课件] ①钠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在核外高速运动,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在核外高速运动; ②钠原子与氯原子互相接近(发生反应);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案设计

物质的量一、教材简析与教材处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选自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物质的量》。他是高中阶段重要理论部分的内容之一,将贯穿今后学习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是mol气体摩尔体积、在化学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可以导出摩尔质量、的全过程,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因此,物质的量被广泛的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联系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能力与方法目标(2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该你那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 、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A 、养成自然学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B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集合粒子、A在“物质的量”教学中,隐含着这种思想:粒子粒子,即把单个粒子的称量转化为粒子集合的称量,从而间接地求出单个粒子的质量。以“称量一粒米”为背景,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系,设制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 具体思路: 如何称量一粒米的质量学生提出可能的答案归纳处理粒子计算方法 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联系其他物理量掌握微粒数的计算 提出摩尔质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 B、物质的量对学生来说是个全然陌生的概念,以旧的物理量引入,进入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命题网络。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旧的知识体系中形成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习概念的能 力。. 引 入物质的量的概回忆原有的物理 掌握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强调概念的内涵 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引入摩尔质量的概念 三、主要教学程序设计)物质的量的引入(1情景1

化学键第二课时教案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第2课时教案编写者:白桦使用者:使用时间:第7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共价健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3.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1.共价键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 1.共价键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本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一种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 [板书] 第四节化学键(第二课时) 四、共价键 [师]什么是共价键呢我们初中所学的共价化合物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请大家看以下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电脑演示]氢气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集气瓶的瓶口有大量白雾出现。 [师]需要注意的是,该现象不能用“白气”或“白烟”来描述。因为它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氢分子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而成的盐酸小液滴分散在瓶口所形成的现象,应该说是“白雾”。 我们前面学过,氢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这是它们在又一条件(即点燃)下反应的反应现象。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 [教师板书] H2 + Cl2 = 2HCl [师]在该条件下,氢分子被破坏成氢原子,那么,当氢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它们是通过什么作用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呢它们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氯化氢分子的。 [师]像氯化氢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而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叫做共价键。 [板书]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师]氢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过程,我们可用下列动画形象地表示出来。 [电脑演示] [师]以氢原子和氯原子形成了一个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共用,使它们各自都满足了对方的要求,并把它俩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即共价键的存在,使氯原子和氢原子最终结合成了氯化氢分子。 共价键与离子键不同的地方在于:共价键的成键粒子是原子,它们相互之间属不打不相识的关系,而形成离子键的粒子是阴、阳离子,它们之间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来分析,由于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不仅氯原子易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且氢原子也易获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难易的程度相差不大,所以相遇时都未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这两种元素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受两个核的共同吸引,使两个原子结合在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1.1.2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二课时)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 二课时) 蒸馏和萃取 学习目标: 1.掌握蒸馏和萃取的实验操作,进一步认识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亲自实验和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做好实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蒸馏和萃取的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蒸馏和萃取的实验操作 自主学习 1.蒸馏 (1)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不同,用加热蒸发、冷却凝结的方法除去液态混合物中、或的杂质。蒸馏属于变化。 (2)蒸馏的常用仪器和用品为:铁架台(带铁圈和铁夹)、酒精灯、牛角管、单孔橡皮塞、蒸馏烧瓶、石棉网、温度计、冷凝管、锥形瓶、碎瓷片。 (3)蒸馏实验的注意事项: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________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同一水平线上。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_____,也不能少于______.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_____口进,从____口出。⑤加热温度应控制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蒸馏烧瓶不可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 2.分液 (1)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2)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仪器:分液漏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分液漏斗的注意事项: ①使用分液漏斗前应________;②分液时,下层液体______,上层液体______________。3.萃取

(1)定义:利用溶质在_______________里的____________不同,用_________ ________把溶质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叫做萃取。 (2)萃取后需要进行__________操作来将这两种溶剂分离开来。 (3)萃取的过程实质是提高溶质的___________的过程,萃取分液操作后得到的是该溶质在另一种溶剂中的____________,仍属于______________。 (4)萃取剂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萃取—分液操作步骤: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合作探究 一、蒸馏 1.制取蒸馏水 ①仪器及装置图 ②实验操作 a.检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试管中产生,说明自来水中含有。 b.蒸馏 在100 mL烧瓶中加入约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或沸石),按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c.再次检验 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入, 试管内,说明制得的蒸馏水中不含。 2. 如何通过实验来证明蒸馏能除去水中的氯离子? 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

第三节 化学键第二课时教案

第三节化学键(第二课时) 共价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 (2)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 (3)使学生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4)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共价键的形成及特征 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是离子键?哪些类型物质含有离子键? (2)练习:钠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请用电子式表示氧化钠的形成过程。 【学生】学生回答并做练习

【引入】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化合时形成离子键。那么,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能形成离子键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一般不能,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均有获得电子的倾向。 【例举】尺子和铅笔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可通过共用电子对使双方最外电子层均达到稳定结构。(如HCl 的形成) 【观看动画】演示HCl 的形成过程 【师】氢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就需要得到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有7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需要得到一个电子,两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都可以达到稳定结构 象氯化氢分子这样,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叫做共价键。 【师】比如H 2的形成过程 H 〃 + 〃H →H : H 【师】从氢气形成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一对共用电子绕着两个氢原子核运动,而且我们也说过质子和电子有吸引作用,那么这两个氢原子核对一对公用电子的吸引力那个更强呢?请同学们讨论。 【提示】拔河, 【学生讨论】由于两个原子核所具有的质子数是一样的,所以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一样 【师】吸引力一样,电子对就不发生偏移, 【板书】特点:共用电子对不偏移。 【师】再比如氯化氢分子的形成 H 〃 【师】结合HCl 的形成过程,大家考虑一下HCl 中的共用电子会不会发生偏移? 【生】学生分析,由于H 原子中只含有一个质子,而Cl 原子中有17个质子,核电荷数比H 的要大,进而对电子的吸引力强,所以共用电子会发生偏移, ·· · Cl ·· : + → Cl ·· ·· H ·· ··

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3.掌握物质过滤、蒸发操作的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除杂质方案。 情感目标: 1.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过滤、蒸发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实验准备:(4人一组)烧杯(15)、玻璃棒(15)、过滤装置(15)、蒸发装置(15)、试管4×15、稀硝酸、氯化钡。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P2及P3化学家做实验及实验室投影到教室前面,引导学生从思想意识中进入化学世界。

[讲述]故事:1774年,拉瓦锡在发现氧的著名实验中,经过科学分析得出了反应事物本质的结论:空气是有两种气体组成的。拉瓦锡通过严谨的化学实验拭净了蒙在氮元素上的尘土,人们终于科学的认识了空气的基本组成。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板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问题]回顾初中我们所学习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固体、液体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以及基本仪器的使用。 [问题]一般情况下,怎样取用固体、液体? [学生回答] 固体盖住试管低、液体1~2ml。 [讲解]为了完成更多的实验,我们还需进一步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板书]一、化学实验安全 [投影]以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下在哪些地方见过?你知道什么意义吗?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2离子反应第二课时实用教案设计

离子反应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通过实验和分析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能够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3.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 4.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 1.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习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温故知新】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①NaCl固体、②磷酸、③硫、④蔗糖、⑤氨 水、⑥铜、⑦盐酸、⑧酒精、⑨NaOH溶液、⑩CO2 弱电解质:强电解质:电解质:非电解质: 【新知探究】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一)离子反应:有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实验2-1】(填写P31表格) (二)离子方程式: 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参加反应的 1、离子方程式:用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依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把物质离子形式。把物质仍 用表示。 (3):去方程式两边反应的离子,并使方程式中系数为。 守恒和:根据(守恒,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4) 和是否相等。【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向Ba(OH)溶液中滴加

稀硫酸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22 O 4、向碳酸钙中加入盐酸↑+4HCl== MnCl+Cl+2HMnO3、△2(浓)222 5、单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6、醋酸溶液与氨水反应 7、氧化铜放入稀硫酸 8、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混合 3、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 (1)不是在进行的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如:KClO的加热分解3 澄清溶液: (2)易电离的微溶物作反应物“” 浑浊状态: (3)可写成离子的物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课堂练习】下列四个图示中,能表示向澄清石灰水中通CO气体至过量的是()2 写出变化过程中发生的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讨论】请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 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1)揭示了离子反应的实质-+ H+OHO 表示:=H)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例如:(22-+H【练习】下列各反应中,能用离子方程式 H+OH=O表示的是()2、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A B、盐酸和氨水反应、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C D、醋酸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实验】2-3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1章第3节 化学键第3课时作业

第3课时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基础巩固 1.[2017·义乌中学周练]有关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影响某些物质的熔、沸点 B.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影响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C.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健的强弱差不多 D.电解水生成氢气与氧气,克服了分子间作用力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根据这一理论,判断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A.固体氯化钠溶于水B.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氨气 C.冰经加热变成水蒸气D.氯化氢溶于水 3.[2017·江苏宜兴中学月考]下列物质变化时,需克服的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的是() A.HCl溶于水B.I2升华C.电解熔融的NaCl D.烧碱熔化 4.下列物质中,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明显不同,这种物质是() A.NaOH B.CH4C.SO2D.H2O 5.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A.溴和汞的汽化B.二氧化硅和C60的熔化 C.氯化氢和氯化钠的溶解D.碘和干冰的升华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氢键只存在于分子之间 C.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 D.物质内部一旦形成氢键就再也不会断裂、生成 7.X、Y为两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和6,则X、Y两种元素形成的常见化合物或者离子不可能是() A.只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B.含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C.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1∶1的离子化合物 D.双核离子或者四核离子 8.下列物质中,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A.氧化镁B.氦C.铜D.液氨 9.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B.水结冰体积膨胀 C.CH4、SiH4、GeH4、SnH4的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能力提升 10.美国科学家发现,普通盐水在无线电波的照射下可燃烧。这一伟大的发现,有望解决用盐水作人类能源的重大问题。无线电频率可以降低盐水中所含元素之间的“结合力”,释放出氢原子,若点火,氢原子就会在该频率下持续燃烧。上述中的“结合力”实质是() A.分子间作用力B.氢键C.共价键D.离子键 11.下列现象与化学键有关的是() A.干冰升华 B.H2O在高温下也难分解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doc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 【一】 一、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1、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3、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应用。 4、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两个基本公式的应用。 课时安排:约15~20分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理解到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 2、理解提出摩尔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实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培养逻辑推理、抽象概括水平。 2.培养计算水平,并通过计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使用、巩固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 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讲解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准! 请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啊? 学生答: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 嗯,是这样的!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 那么这些粒子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 对!它们都很小! 我们知道,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 按一定的数目关系实行的。但是这些微粒都太小,显然我们是不能一个一个将它们取出来实行反应吧! 那大家告诉我,在实验室里我们是怎样取用物质来实行化学反应 的啊? 学生答:天平称固体的质量,量筒量液体的体积。 嗯,虽然我们说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微利之间按一定比 例实行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是称取一定质量(g)或者量取一定体积(m L)的化学物质来实行我们需要的化学反应的。在这里我们能

高一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教案:3.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_教案(第二课时)(1)

3.2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氧化铝的两性。 2.预期氢氧化铝的两性并设计实验证明。 3. 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 4. 思考铝离子的实验室鉴定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判断两性化合物的方法,并运用到设计实验中去。 2. 掌握正确的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 3. 自主-探究-实验,对问题的过程进行理性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以实践问题的解决创设实验,体验通过实验发现物质性质的过程。 2. 从氧化铝的两性到预期氢氧化铝两性并验证,加深对化学的元素观和分类观的认识。 3. 分析铝的存在形式之间的转化,学会辨证和发展地认识事物。 二、教学重点:掌握氧化铝的两性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三、教学难点:氧化铝的两性概念的建立;引导学生探究氢氧化铝是否具有两性。 四、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接着上节课《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的学习,来学习铝的重要化合物。那么同学们都知道有那些铝的化合物吗?他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铝的重要化合物 生:思考讨论并给出答案:氧化铝、氢氧化铝、明矾等。 【投影】:天然宝石和人造宝石以及机械表中的“钻”等图片的展演,引出今天教学内容的主角之一氧化铝。 师: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氧化铝是否溶于水? 【板书】:一、氧化铝 生:思考讨论并给出答案:氧化铝难溶于水。 师:的确如此,因为我们日常见到的一些铝制器具如厨房用具等,其实他们的表面都有一层氧化铝保护膜,如果氧化铝溶于水的话,那就不能起到保护的作用了,所以同学们 可以用化学的思想来分析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既然知道氧化铝难溶于水, 那么接下来就应该研究它与酸和碱的反应。 【投影】:一、氧化铝具有两性 师:根据实验研究氧化铝难溶于水,却能溶于酸或强碱溶液中,氧化铝是一种两性氧化物。 同学们可以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一下它分别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思考并写出相应反应方程式。 【板书】:Al 2O 3 + 6HCl == 2AlCl 3 + 3H 2 O Al 2O 3 + 2NaOH == 2NaAlO 2 + H 2 O

18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共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化学键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离子键的概念 2、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 离子键的概念 教学过程 [引言]从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一百多元素,元素原子可以相互碰撞形成分子,那是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可以相互碰撞形成新的物质呢? [学生]举例说明。 [教教师]以上例子可知,原子和原子相遇时,有的能够反应有的不能反应。 在能够组合的原子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力的作用,比如说,苹果能掉在地上因为有万有引力的存在。对于微观世界里的物质来说也是一样,也存在力的作用。元素的原子通过什么作用形成物质的呢?这就是化学键,也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四节化学键 [教教师]根据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实质不同,我们可以将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种类。首先我们来学习离子键。 [板书]一离子键 [教师]要知道什么是离子键,先从离子化合物说起。 [提问]举例说明什么是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相互作用构成的化合物,如NaCl、K2S、Na2SO4、MgCl2、KOH)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 [实验]学生动手完成课本实验1—2。 [请一个学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从宏观上讲钠在氯气中燃烧,学生成新的物质氯化钠,若从微观角度考虑,又该如何解释呢?(在加热的情况下氯气分子先被破坏成氯原子,氯原子在和钠原子组合学生成新的物质。) [教师]那么氯原子和钠原子又是以怎样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他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作用力? [学生]讨论完成课本思考与交流。 [副板书] e-

[教师]钠与氯气反应时,由于钠的金属性很强,在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 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而氯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反应中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层上,使钠原子和氯原子分别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这两种带相反电荷的 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离子化合物。我们把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化合物时的这种静电的作用..... ,叫作离子键。 [板书]1.定义: 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化合物时的这种静电的作用,叫作离子键。 [提问]:从定义上分析离子键形成的条件。 [板书]2.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 M M n+ 化合 离子键 活泼非金属 X X m- [教师]原子形成离子键以后离子间吸引和排斥作用达到平衡,成键后体系能 量降低。 [板书]3.离子键的实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 [教师]从离子键形成的条件我们还可以看出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 [板书]4. 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活泼金属形成的阳离子和活泼非金属形阴离子。 [教师]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所以一般离子化合物都很稳 定。 [教师]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学生变化,为了分析 化学反应的实质的方便,我们引进只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一个式子----电子式。 [板书]二.电子式 [教师]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ne - +me - 吸引、排斥 达到平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