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慢性腹泻病案一则

慢性腹泻病案一则

慢性腹泻病案一则

王某,男,56岁,农民, 5月 23 日初诊

因“反复大便不成形 2 年”,诉 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质稀,4-5 次/ 日,无腹痛腹胀、无血便及粘液脓血便,无里急后重,无乏力疲倦等,曾口服黄连素,整肠生,双歧杆菌等,服药时大便情况改善,停药后复发。现症见:大便每日4-6次,质稀,食油腻或生冷刺激食物后可呈水样便,食欲食量减少,偶感乏力,无腹痛腹胀,无便血等,舌淡苔薄白,脉弱。

肠镜、大便常规未见异常。诊断“功能性腹泻”;

辨证:脾胃虚弱;治法:健运脾胃;

处方:党参,茯苓,炒白术,甘草,葛根,藿香,木香,建曲,2 剂,水煎服,1 日 1剂,嘱患者清淡饮食,忌辛辣甜腻之品。

6月 1 日复诊,诉大便次数减至 2-4 次/ 日,较以前成形,饮食有所改善,前方减建曲,继服4剂,

6 月12 日三诊,诉大便 2-3次/ 日,成形,较软,饮食稍不慎仍便稀,食欲食量可,2周后大便基本正常,可稍时油腻,生冷食物,守前方剂以资巩固,嘱患者平素可多食薏仁米、山药、小米等养胃之品,长期调养。随诊圆月未见复发。

病例分析肠结核

肠结核 病史 1.病史摘要: 董××,男,30岁。主诉:腹泻、腹痛3年,加重伴发热3月。 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大便呈黄色糊样,每日4~6次,间有便秘,呈羊大便状,伴有轻微下腹痛,便后可缓解,在当地医院行结肠镜检查提示“克罗恩病”,住院两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及激素治疗,大便恢复正常。出院一月后再次出现腹泻,大便性状同前,每日10余次,腹痛加重,伴有低热,体温波动于“38.5℃”左右,伴盗汗,继续服用上述药物治疗两月无效,为进一步诊治再次住院。8年前曾有“肺结核”史,经抗结核治疗(具体用药及疗程不详)后“痊愈”,无肝炎和糖尿病等疾病史,无腹部手术史,亦无特殊烟酒嗜好。 2.病史分析: (1)该患者病程超过两月属慢性腹泻,采集病史应着重了解腹泻的起病情况、腹泻次数及大便量、性状及臭味、加重及缓解因素、与腹痛的关系等。通过了解腹泻特征大致可确定肠结核、克罗恩病、肠道恶性淋巴瘤、阿米巴病或血吸虫病性肉芽肿、结肠癌可能。

(2)了解腹泻的伴随症状,对腹泻的病因和机制、病理生理改变有鉴别意义:有发热、盗汗等全身症状且伴有肠外结核证据者,提示肠结核;腹痛、消瘦明显,并有肛门直肠周围病变,应考虑克罗恩病;病情进展快,有不规则发热及间歇性黑便是小肠淋巴瘤的特点;既往有感染史,脓血便,里急后重,易反复发作需高度怀疑阿米巴病或血吸虫性肉芽肿;多发于40岁以上,常以血便为突出表现,伴有贫血、进行性消瘦等全身情况,多考虑结肠癌。 (3)病史特点:①青壮年,有肠外结核(肺结核)病史。 ②腹泻呈黄色糊样便,与便秘交替。③伴有腹痛,且于便后缓解,再次发病后腹痛加重。④伴发热、盗汗等全身毒性症状。 体格检查 1.结果: T 37.8℃,P 76次/分,R18次/分,Bp 135/70mmHg。 发育正常,营养较差,精神欠佳,自动体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7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腹平软,无腹壁静脉怒张,无胃肠型及蠕动波,无压痛及反跳痛,右下腹可触及 3cm×5cm大小之包块、较固定、表面不平、压痛阳性,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肝浊音界存在,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活跃,无血管杂音。 2.体检分析 (1)查体特点:营养较差,低热;腹部可触及包块;肠鸣音活跃。 (2)该患者特异性阳性体征不多。腹部包块性质可分为炎症性、肿瘤性、先天性、梗阻性和损伤性。应仔细判断包块的位置、大小、轮廓、质地、压痛搏动及活动度,还需综合评估包块形成过程,其大小、形状及硬度的变化,伴随症状

第三章 病例分析——小儿腹泻

第三章病例分析——小儿腹泻 概述 (一)概念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病因 1.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 ①病毒感染:轮状病毒等。 ②细菌感染:致腹泻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沙门菌等。 ③真菌感染 ④寄生虫感染 2)肠道外感染 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2.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2)气候因素 (三)临床表现 1.腹泻的共同临床表现 1)轻型 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2)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①胃肠道症状:包括食欲低下,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咖啡色液体;腹泻频繁,大便每日10余次至数10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粘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 ②水、钠平衡紊乱

等渗性脱水:血清钠130~150mmol/L; 低渗性脱水:血清钠<130mmol/L; 高渗性脱水:血清钠>150mmol/L。 ③钾平衡紊乱 正常血清钾:3.5~5.5mmol/L,<3.5mmol/L为低钾血症。 ④低钙、低镁血症 ⑤代谢性酸中毒:患儿可出现精神不振,口唇樱红,呼吸深大,呼出气体有丙酮味等症状,但小婴儿症状可不典型。 2.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1)轮状病毒肠炎 好发于秋、冬季。多见6~24月小儿。潜伏期1~3天。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及上呼吸道症状,呕吐先于腹泻,大便次数多达10次或更多,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无腥臭味。常伴有脱水、酸中毒。病程自限,3~8天。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 显微镜下的轮状病毒 2)产毒性细菌引起的肠炎:多发生在夏季。潜伏期1~2天,起病较急。轻症仅大便次数稍增,性状轻微改变。重症腹泻频繁,量多,呈水样或蛋花样混有粘液,镜检无白细胞。伴呕吐,常发生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3~7天,亦可较长。

腹泻的病例及分析(1)

腹泻的病例及分析(1) 一丶2015年2月16日坐长途拉肚子 问:拉肚子要做长途有什么办法 答:大蒜剁碎了,开水冲下去米粉炒还黑冲下去,内劲按足三里,天枢,都行。 二(1)2015.03.03,周婉孩子拉肚子 三皮:@豫周婉33 孩子今天怎么样?如果明天晚上还是这样,后天的药里加上30克白茅根,30克芦根 豫周婉33:已经好很多了谢了!今天只上了6趟厕所 三皮:大便呢? 豫周婉33:5次,他说每次拉之前都肚子痛,希望能拉拉瘦一些 三皮:90多斤确实太胖了,先把她这个调理好了,再给她开点减肥的药。 (2)2015.03.07周婉孩子拉肚子 2015-03-07 13:27:23 豫周婉33(1015535137) 三皮老师,孩子的小便问题好了,这3天来天拉5,6次肚子,每次拉肚子前都肚子痛,是怎么了? 2015-03-07 13:28:33 三皮(240416173) @豫周婉33 这叫肝郁乘脾,陈皮15克,防风15克,炒白术30克,白芍30克,苍术15克,山药30克,泽泻20克。三付。 三皮讲大便 第二个,讲大便质量的异常。刚刚讲的大便干结还有泄泻时的稀溏,这个讲便秘和泄泻的时候再讲,大便干结和大便稀软以后再讲,那还有的异常的便质,那就是比如完谷不化,溏结不调,脓血便,便血等等。先讲第一个,完谷不化!什么叫完谷不化,那就是大便中含有较多的没有消化的食物的症状。如果是久病体弱的人出现完谷不化,那就是病久伤及脾肾之阳导致的,,容易在早上出现,也叫五更泻,也叫脾肾阳虚肾,是典型的四神丸证。如果是新病,也就是突然之间出现这样,多半是食滞胃肠所导致的!这种情况,就是藿香正气散证!

前胡医话丨生姜泻心汤治疗腹泻案

前胡医话丨生姜泻心汤治疗腹泻案 前言: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是一种消化道疾病症状。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腹泻可以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可以由肠道感染性疾病、肠道非感染性炎症、小肠吸收不良等病所致。从中医学角度来看,腹泻是由于里有水饮,水饮下趋刺激肠道所致。里位的水饮又称淡饮,如《金匮要略》所云:“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淡饮)”。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运用经方治疗腹泻,往往能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病案分享: 杨X 女 55岁 2022-8-3 主诉:腹泻半年余 腹泻,大便1日3到4次,时干时稀,甚至有时可见不消化的食物,肛门有时会有灼热感,有痔疮; 怕冷怕风;汗可,食热易汗; 头痛头晕;肩颈酸痛;小腿有时抽筋; 咽干,咽痒则咳;干咳; 心慌胸闷; 口干口苦;饮偏多,饮温,饮凉胃不适; 纳可;胃胀,偶有胃疼;左胁下不适; 肠鸣; 小便色可,偶有灼热感,畅; 眠可,梦多;记忆力差,白天精神一般; 左脉沉弦,右脉沉,舌淡红苔黄白腻边齿痕,下睑半红半白,下肢略肿,腹按满; 基础病机分析: 表:外结表寒中风血痹痉外燥溢饮 里:支饮里热水饮湿热水热里结水结里寒

虚:津虚胃虚 病案分析: 别所急,患者所急为腹泻,为里位水饮下趋所致,兼有表邪不解(如表寒、血痹、溢饮等),处方方势应偏里兼顾表位,不可发表攻表。 别虚实,患者既有实邪(里热、里寒、水饮等),又有津虚、胃虚(消化功能障碍见大便中有不消化的食物),属于典型的厥阴病,处方应祛邪加补虚并重。 由此可以确定治疗思路和处方用药。患者有太阴层面的里寒水饮,应使用甘草干姜汤的方干。有里热伴随支饮水饮,为少阳层面的微热水饮,应使用黄芩。有阳明层面的湿热,下趋见腹泻、肛门灼热感,应使用黄连。既有津虚又有偏寒的支饮兼表不解,应使用生姜甘草汤的方干配伍半夏,其中生姜既能解表,又属泻肝法,能除胁下之水气(见左胁下不适)。有少阴层面的津虚、胃虚(消化功能障碍),应使用人参,补津液复胃气。所以最后选择的处方为生姜泻心汤。 清半夏24干姜6炒甘草18黄芩18黄连6党参6北沙参6生晒参6大枣24生姜24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切,四两)甘草(炙,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洗,半升)黄连(一两)大枣(擘,十二枚)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术,加黄连,并泻肝法。 服药后反馈: 服药7剂后,患者自诉腹泻已除,胁胀基本消失,大便亦恢复正常,十分高兴,叹服中医疗效之神奇。

窦金发主任治疗慢性腹泻经验

窦金发主任治疗慢性腹泻经验 慢性腹泻是指两个月以上病程的腹泻或间歇期两到四周内复发性的腹泻。可见于多种疾病,如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非特异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症状表现有腹痛胀气,排气排便后疼痛减轻或消失;稀便和硬便交替出现;里急后重等。慢性腹泻病势缠绵,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中医学属于久泻范畴。 窦金发主任医师,安徽省名老中医,全国第三批、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工作五十余载,学术造诣深厚,坚持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临床,选方用药颇为独到,善于治疗脾胃病及各类疑难杂症。他认为泄泻多因湿盛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治疗上应以健脾利湿为原则。余有幸师从窦老,获益匪浅。现将老师治疗慢性腹泻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一、经验方:运化分利汤 二、方药组成:苍术白术猪苓茯苓 泽泻陈皮藿香木香 厚朴车前子荷叶 本方中苍白术健脾助运,猪茯苓、泽泻、车前子渗利水湿,藿香、厚朴、木香、陈皮行气化浊,荷叶升清。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助运,分利水湿,厚肠止泻之功。热象明显者,酌加黄芩、黄连;腹痛加芍药、甘草;病程长者加乌梅炭、石榴皮;形寒肢冷脉沉弱者加附片、补骨脂;胃纳差者加神曲、焦山楂;有外感兼证加防风、荆芥、羌活、独活。 为了便于记忆,老师还编了方歌如下: 运化分利二苓先,藿梗苍朴术需添。 陈泽木香车前子,荷叶升清泄泻痊。 三、病案举例 白某,男,48岁,2013年6 月 27日就诊。主诉大便不成形,日

行5-6次八个月。偶挟白冻,下腹部隐痛。曾做肠镜检查诊断为慢性结肠炎。精神疲惫,肢软乏力,面色少华,纳谷衰少。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辩证为脾胃虚弱,纳运两失所致,法当运化分利,渗湿厚肠。处方:猪苓15克茯苓15克苍术15克白术15克藿香15克佩兰15克陈皮15克泽泻15克木香12 黄连10克车前子15克荆芥炭12克炒白芍30克嘱咐少进生冷和油腻食物。服药七剂后,大便渐稠,日行三次,腹痛亦轻微。原方调整后继续服用十四剂,大便已成形,日行一次,偶尔两次。随访迄今安然。 《内经》称腹泻为“濡泄”、“洞泄”、“溏泄”,《景岳全书泄泻论证》曰“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窦师认为脾虚湿盛乃泄泻首要病机,脾虚失运,水谷精微不化,水液不运,聚而成湿,清浊不分,混杂而下,走大肠而为泄泻。运化分利汤,顾名思义,运化水谷,分利水湿,具体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补泻兼施 白术与茯苓既可健脾,又能利水,可谓能补能泻。 2.利小便实大便 《景岳全书心集杂症谟》指出:“凡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故曰,治泻,不利小水,非其治也。”《丹溪治法心要.泄泻》认为“多因于湿,惟分利小水,最是长策。”方中泽泻、车前子、猪苓均为利水要药即是此意。 3.健脾配以升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清浊不分,并走于下发为泄泻,所以当健脾升清,方中用荷叶升举清阳。 4.利湿不忘醒脾化湿 方中选用藿香、木香芳香化湿,醒脾行气。脾气健运,湿气自除,所以仅利湿乃治标也,健脾醒脾乃图其本也。所谓“治湿不治脾,非其治也。” 窦主任还深切地告诉我们,该方是他学承其业师杨慧麟老先生的经验方,五十多年来使不少慢性腹泻患者告愈,且药味平常,价格低廉,深得病人信赖,值得重视。

中医病例范本

中医病例范本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中医病例是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疾病病例。中医病例范本是指 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中医病案,通常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主诉、 病史、辨证施治等内容。中医病例范本对中医医生进行临床实践具有 重要的参考价值,能够帮助中医医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医理论,提 高临床诊疗能力。 一、病例基本信息 姓名:李某 性别:女 年龄:45岁 职业:家庭主妇 联系电话:1234567890 二、主诉 李某患有阴虚火旺所致的口干口苦、咽干舌燥等症状已有一个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三、病史

1. 既往病史:患有慢性咽喉炎10年,反复发作,曾多次服用抗生素治疗,疗效不佳。 2. 现病史:一个月前开始出现口干口苦、咽干舌燥等症状,伴有 食欲不振、口臭、心烦等症状,就医于西医院口腔科,诊断为慢性咽 喉炎反复发作,建议继续抗生素治疗。 四、辨证施治 1. 辨证:辨证归因于阴虚火旺。 2. 施治:中医治疗原则为滋阴清热,调理肝火。 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 每日一剂,水煎服。 备注:李某于服药三天后口干口苦症状明显减轻,咽干舌燥等症 状有所缓解,继续观察疗效。 第二篇示例: 病例范本一:肝火上升型头痛 患者王女士,女,45岁,主述:近期头痛反复发作,伴有头晕、口苦、口干、易怒、失眠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偏头痛,无效治疗。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细数。辨证属肝火上升。 中医诊断:头痛辨证为肝火上升型。

治疗方案:清热泻肝,平肝散火。方药:黄连上清丸、龙胆泄肝丸。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1周后,头痛明显减轻,口苦、口干等症状也有所缓解。连续服用1个疗程后,头痛消失,其他症状明显改善。 病例范本二:脾胃虚弱型慢性腹泻 患者李先生,男,52岁,主诉:长期腹泻,伴有乏力、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曾多次就诊,被诊断为慢性腹泻,无效治疗。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弱。辨证属脾胃虚弱。 治疗方案:养脾和胃,健脾固表。方药:四君子汤、补中益气 汤。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1周后,腹泻次数减少,乏力症状明显改善。继续治疗,连续服用1个疗程后,腹泻停止,食欲增加,体力恢复。 病例范本三:肝郁脾虚型滑胎 患者张女士,女,30岁,主述:连续流产2次,怀孕有难度,平时情绪不稳,腹胀、乳房胀痛等症状。曾在妇科医院就诊,未查出明 显异常。舌质淡,苔薄白,脉弦。辨证为肝郁脾虚型。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1个月后,情绪稳定,腹胀、乳房胀痛明显减轻。经过连续服用2个疗程,患者再次怀孕,妊娠顺利,胎儿健康。 以上是关于中医病例范本的一些案例,每位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 程都有所不同,中医治疗强调辩证施治,针对患者的体质、症状和病

我治慢性肠炎的经验体会

我治慢性肠炎的经验体会 慢性肠炎是一种临床非常多见的病症 ,中医称为“慢性腹泻”。引起慢性肠炎的原因有多种,如饮食不当、嗜食辛辣厚味、不注意饮食卫生、常喝饮料、白酒、啤酒等,同时急性肠炎治疗不彻底也可造成慢性肠炎发生。西医认为,对于本病的治疗,首先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对症治疗为主,并且认为本病需要长期用药,有1/4以上的病患 ,必须不断治疗1年以上。 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通过治疗大量本类患者,感觉中医治疗本病优势明显,许多久治不愈患者,通过中医中药辨证调理,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今举例示之。 【病案】:韩某某,男,75岁,费县。2019年4月15日初诊:有慢性肠炎病史2年,大便日1~2次,每次腹痛后必入厕解大便,大便带黄水及脓白冻,不带血。虽经多方治疗,疗效不肯定。 自述50多岁时患有慢性胃炎,曾在市人民医院诊断治疗,后到本地医院住院治疗17天后好转,以后基本无嗳气吞酸,胃痛胃胀等胃炎症状,但近2年来却开始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自述“病从胃下降到肠子了”,所以现在主要是肠炎表现,每感觉腹痛不适必入厕大便,大便带白冻脓液,不带血,便后小腹即感舒服,食欲可,睡眠正常,其他无不适,舌暗红苔薄黄腻,脉弦滑。 处方:葛根、黄芩、黄连、黄柏、秦皮、黄芪、陈皮、半夏、茯苓、赤石脂、公英、干姜、升麻、苡仁、白芍、白头翁。7付水煎服。 4月22日二诊:诸症大减,用药后大便每日1次,已不感腹痛,但大便仍有稀薄,基本不带白冻,舌暗红苔薄黄腻,脉弦滑。上方7付水煎服。 5月6日三诊:自述服上药后大便即恢复正常,无其他不适感觉,停药一周多并食肉、鱼等食物也未再复发,患者甚至怀疑“病好的太快了”,所以不放心又来复诊。再予上方7付,以巩固疗效,并嘱饮食上仍要忌生冷辛辣及油腻等食物。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论慢性腹泻的辨证施治

论慢性腹泻的辨证施治 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或挟粘冻,或完谷不化。甚则泻出如水样物之证。因其 反复发作,久泻不愈,不易治疗而成慢性泄泻。包括现代医学的局限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菌痢等。 1.病因病机:在正常情况下。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而为胃行其津液。如饮食不节,过食生冷不洁之食;或外感暑湿、寒湿之邪,均可损伤脾胃,导敛水谷津微不能过化输布,谷不能腐熟而为滞,水失运化而为湿,水谷停滞.升降失司,清浊混杂,并走大肠。发 为泄泻。若急性泄泻青年人于及时治愈,余邪留恋.脾胃功能未复;或用药过于寒冷,损伤 脾胃之气;或他病导致脾胃功能素虚,复因饮食不节(洁),或情志不遂,肝气横逆。乘脾犯胃,以致泄泻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大便时溏时泻,即成慢性泄泻。知泄泻日久脾胃阳虚, 下劫肾阳而致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故于每天黎明之际,阴气盛极之时,即作泄泻。因其黎 明即泻,泄有定时,故亦称“五更泄”,“鸡鸣泄”。由此可见.泄泻之本在于脾胃虚弱,其病 理机制在于湿,伤食和情志不遂常为诱发之因。 2.辨证分型:(1)脾胃虚弱:症见大便稀薄,时发时止,反复发作,愎胀食少,面黄肌瘦, 神倦乏力,遇寒或稍进油腻之品则便次增多,舌质淡,苔白,脉细缓。治宜健脾益气利 湿.参苓自术散为主方。若脾阳虚,症见面白肢冷,遇寒便次增多.则用理中汤加木香、砂仁。若久泻脱肛,中气下陷,则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若因饮食不慎,症见脘腹胀满,暧腐吞酸,便挟来消化食物,则用香砂六君子汤加焦三仙、鸡内金。(2)牌肾阳虚:症见黎明之前腹 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小便清长。形寒肢冷,腰膝酸痛,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治 宜温补脾肾、固摄止泻,方用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若腹中冷痛,形寒肢冷甚者,加附片、 肉桂。若滑泻不止者,加赤石脂、粟壳、乌梅。(3)肝气犯脾:症见腹痛愎泻,每因情志变化 而加重。嗳气食少,胸肋胀闷、舌淡、苔白、脉弦。治宜抑肝和胃健脾,方用四君子汤和四 逆散加减。若肝郁化火,症见口千苦,泻下粘滞不爽,舌红,脉弦数者,用左金丸加柴胡、 木香、桅子、白术、云苓。(4)湿热留恋:症见肠鸣腹痛。便挟粘冻,肛门灼热,胸脘满闷, 纳呆,口千而不欲饮,舌苔黄腻.脉滑细而数。治宜清热解毒,健脾除湿。疗用葛根芩连汤 加秦皮、木香、枳实、以仁、云苓。符腹泻后重,便挟脓血,便检有细菌者,则用白头号翁 汤加木香、枳实、云苓、双仁。 3.病案举例:患者,男,49岁。2009年6月4日初诊。腹泻2年,经某院结肠镜检查诊为 溃疡性结肠炎,曾服多种抗菌素.病情时好时犯。症见大便日行3~4次,便粘不爽,腹痛 隐隐,泻后痛减。肛门灼热,神疲乏力,胸闷纳差,口干,舌质红,苔白腻兼黄,脉沉细。 证属脾虚湿热内蕴,火肠传导失施,治宜清热利湿、健脾和胃。药用党参20g、白术15g、云苓20g、葛根20g、黄芩15g、黄连10g、木香10g、枳实20g、山楂30g、麦芽30g、秦皮 15g。服药6剂,诸症减,食欲增加,大便日行2次,苔白腻,此乃湿热渐去。上方减秦皮、加山药20g,再服6剂而渚症除,日行1次成形便。嘱服香砂养胃丸以善后。 4.体会:慢性泄泻是临床常见之病,颇多难治。临证时只要抓住久泻多虚,脾虚湿胜则生 濡泄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施治,亦能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曾治疗1例:年近花甲患者,脏 腑功能日渐衰弱。复因外邪所干。则脾胃功能更损,由此形成脾越虚、则湿越盛,湿越盛, 则脾更虚的恶性循环,故泄泻经年不愈。本文举例中为虚实挟杂之证。因其正气不足,无力 祛逐病邪,邪气留恋则正气更伤,故纯用祛邪之品则效果不显。而用扶正祛邪之法,使正气 旺盛,吸收运载药力直达病所。则病告痊愈。 参考文献 [1]陈湘君,主编.中医内科常见病证辩证思路与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黄永生.中医内科教学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本文将分析一个典型的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病例,以 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该病的表现、诊断和治疗。 病例描述: 患者,男性,年龄45岁,有慢性腹泻、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其症状始于数月前,腹泻频繁,每日5-6次,伴有不规则的腹痛,排便时常伴有黏液和少量血丝。患者体重减轻明显,营养状况差。体 格检查发现腹部压痛,肠鸣音亢进。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结肠镜检查显示结肠黏膜充血、溃疡和炎症。 分析和诊断: 根据该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可以初步怀疑其患有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累及结肠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典型 病理特点是结肠黏膜糜烂、溃疡和炎症细胞浸润。该疾病的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异常、菌群紊乱等因素有关。 治疗和预后: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旨在缓解炎症、改善症状,并尽量维持长期缓解 状态。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调节。药物治疗中常用的 药物有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生素以及抗炎消炎药。 饮食方面,建议患者少食多餐,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高脂食物,同 时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

对于该患者,应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评估,以明确诊断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在确定诊断后,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定期随访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对于复杂病例,可考虑多学科团队协作,如结肠镜检查、病理学评估以及营养支持等。 结肠炎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慢性疾病,患者需与医生密切合作,遵循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并及时咨询医生以应对疾病恶化或出现新的症状。同时,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的运动以及缓解压力也有助于改善结肠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语: 通过以上病例分析,我们了解到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对于结肠炎患者来说,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他们恢复健康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医生和患者的密切合作、综合治疗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是管理该病的关键。希望本文可以为读者对结肠炎的理解提供一定的帮助。

四逆汤加减治慢性腹泻医案、配方

四逆汤加减治慢性腹泻医案、配方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每日排粪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慢性腹泻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慢性腹泻属于功能性腹泻,指的是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包括结肠过敏、情绪性、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症状表现有腹痛胀气、排气排便后疼痛或消失、稀便与硬便交替出现。中医学将伴有腹部觉冷,四肢不热,不耐寒冷刺激以及天亮时即腹痛而泻的称作脾肾虚寒腹泻;将伴有胃口不好,消化不良,腹胀并有下垂感,四肢沉重无力的称作脾胃气虚腹泻;将精神郁怒即痛泻,泻后疼痛减轻的称作肝旺克脾腹泻。慢性腹泻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可达数月、数年不愈。可归属于中医学“泄泻”的范畴。 【病案举例】 1.王氏治疗病例,张某,男,49岁,患者患腹泻3年,呈反复发作,泻下物为清水,无脓血便,无呕吐、腹痛及里急后重,每遇食生冷油腻后发作,每日达十几次以上,多次拜访名医诊治无效,经西医常规治疗亦无明显效果。于2006年3月转中医求治,查:形体消瘦(呈脱水貌),面色萎黄,自觉身倦乏力,脘腹胀闷,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缓弱。经辨证:本证乃脾胃虚弱,使胃肠功能减退,不能受纳水谷,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反聚水为湿,积谷为滞,致使脾胃升降失司,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使处方参苓白术散,无效。观前之医者处方皆为参苓白术散,余甚不解,故按六经分析:证属太阴,足太阴属土,土虚水亢,湿从水类,直走肠道,火能暖土,使水有所制。遂处方四逆汤加减,熟附子50g,干姜30g,赤石脂30g,人参20g,半夏20g,粳米20g,服1剂,其效如神,腹泻次数减至每日2~3次,服2剂后,腹泻消失,大便调和,后服理中汤5剂善其后,至今约1年未复发。 按:方中附子温肾阳(盖肾为胃之关,主司二便),干姜温脾阳,以暖中土,赤石脂涩肠止泻;半夏燥湿健脾久泻耗伤气阴,故用人参培补气阴,粳米和胃。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慢性腹泻医案、配方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慢性腹泻医案、配方 慢性腹泻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每日排粪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的疾病.慢性腹泻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国内一组433例慢性腹泻病因分析中,肠道感染性疾病占36.7%,肠道肿瘤29.6%,原因未明20.6%,小肠吸收不良6.4%,非感染性炎症3.3%,其他少见.慢性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症状,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稀、甚至带黏冻、脓血,持续2个月以上.小肠病变引起腹泻的特点是腹部不适,多位于脐周,并于餐后或便前加剧,无里急后重,大便量多,色浅,次数可多可少;结肠病变引起腹泻的特点是腹部不适,位于腹部两侧或下腹,常于便后缓解或减轻,排便次数多且急,粪便量少,常含有血及黏液;直肠病变引起者常伴有里急后重. 中医认为慢性腹泻可分为脾胃虚弱、肾阳虚衰、肝气乘脾、瘀阻肠络等证型.本病在脾胃,与肝肾密切相关.其病性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脾胃肝肾之气失司为本,胃肠功能失调为辅,致气血逆乱,脏腑失调,阴阳不和等病理变化.清浊不分、混杂而下,走于大肠泄泻为其临床特点. 治疗慢性泄泻,古代诸医根据'久病必虚、'久病及肾'的论点,大多数偏重于补脾或补肾,这对于无邪而纯虚者,或能有效.但临床上成人慢性泄泻绝少纯虚无邪的病例.久病之体仍存在邪实,尤其是大便夹有黏液白冻或脓血便乃大肠湿热的明证.所以治疗慢性泄泻不主张纯用温燥,更不1之泄泻最为切证. 【临床应用】 曾氏72003年至2006年来以半夏泻心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腹泻35例,取得满意疗效.35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最大者73岁,最小者35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3个月.临床诊断为慢性直肠炎10例,肠功能紊乱20例,溃疡性结肠炎5例治疗方法:基本方为半夏泻心汤.药物组成:半夏12g,黄连10g,黄芩12g,姜6g,党参20g,炙甘草5g,生姜4片.加减:伴脾气虚弱者加山药30g、黄芪20g、白术

腹泻病历范本

腹泻病历范本 患者信息: 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35岁体重:70kg 主诉: 患者主诉腹泻症状已持续三天,并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感。 现病史: 患者三天前开始出现腹泻症状,伴随腹痛感,腹泻次数约为每天6次,大便量中等,呈水样或稀糊样,无粘液、血丝等异常现象。腹痛 定位于脐周,为阵发性胀痛,不放射至其他部位,休息后稍有缓解, 但再度进食后症状加重。恶心、呕吐出现频率较低,并无特殊诱因。 体温正常,无寒战、发热等症状。 既往史: 无药物过敏史。患者没有手术史,无慢性病史。 家族史: 无家族性疾病史。 个人史: 无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日常饮食规律,注意膳食卫生。 体格检查:

患者血压正常,体温37℃,心率正常,腹部触诊可发现轻度压痛,无明显包块及肿物。 辅助检查: 1.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略高于正常参考范围,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正常。 2. 大便常规检查: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大便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 肠镜检查:结肠粘膜水肿、充血,可见溃疡病灶。 初步诊断: 腹泻,疑似感染性肠胃炎,需进一步明确致病菌种类。 处理计划: 1. 给予患者足够的休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2. 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包括抗生素和止泻药物。 3. 改善饮食结构,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并避免刺激性食物摄入。 4.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 预后与随访: 患者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症状逐渐缓解。需定期进行随访,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进行复查并调整治疗方案。 小结:

根据患者的病历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感染性肠胃炎。 治疗方案包括休息、药物治疗以及改善饮食结构等综合措施。预后良好,需注意个人卫生,定期随访并调整治疗方案。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王邦才教授巧用反激逆从法辨治慢性腹泻临证经验

王邦才教授巧用反激逆从法辨治慢性腹泻临证经验 向丽慧;王邦才 【摘要】[目的]总结吾师王邦才教授运用反激逆从法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老师临诊,整理相关病例资料,总结其对治疗慢性腹泻的辨证思路和临证经验,并附验案举隅。[结果]王教授认为慢性腹泻病人病程迁延日久,病机复杂,往往清之乏效,温之不应,健脾无功,补肾鲜验,故治疗当以复方图治,反激逆从,双向调节,或温清并用,或补泻兼施,或气血同调,并适当配伍风药,临床疗效显著。对于慢性腹泻患者,辨证是其关键,然后遵从反激逆从原则,配以风药治疗,后期则予以调理脾胃,才能使顽疾痊愈。[结论]王邦才教授巧妙运用反激逆从法治疗慢性腹泻具有独到的临证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Objective]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Wang Bangcai in treating chronic diarrhea by using inverse excitation method. [Method] By following professor Wang's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organizing related cases, to sum up the thinking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reating chronic diarrhea, and for proven cases.[Result] Professor Wang holds that the patient of chronic diarrhea has a prolonged course and the pathogenesis is very complicated, it has no obvious effect of heat-clearing, warming, strengthening spleen or reinforcing kidney, so we should use the compound and the inverse excitation method and dual-directional regulation to treat this disease, using warming and heat-clearing simultaneously or tonification and purgation in combination or qi and blood regulating, and putting in some wind-dispelling drugs appropriately has showed a significant curative

消化内科的病例分析病案分析病历分析

消化内科的病例分析病案分析病历分析病案分析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 和总结,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指导治疗措施的选择。本文将对一位消化内科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相关疾病和 治疗。 病人的基本信息如下: 患者X,女性,68岁。主要症状是进行性腹泻,伴有腹痛、消瘦和乏力。患病时间已有半年之久,经过一段时间的自行调理未见改善,因此前 来就诊。 从病历中可以了解到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腹泻。腹泻是指大便次数明显 增多,通常超过3次/天,伴有大便性状呈水样或半流样。而持续性腹泻 则是指腹泻时间在4周以上。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我们可以怀疑患者 患上了慢性腹泻。 接下来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病因。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史,我 们应该考虑到以下可能的疾病: 1.慢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是指结肠黏膜和肌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腹痛、便血等。患者如果存在消瘦和乏力的症状, 可能是由于腹泻引起营养不良。 2.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见的症状包 括腹痛、恶心、呕吐等。腹泻可能是由于胃排空障碍引起的。

3.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见的症状包 括腹痛、消瘦等。患者如果存在脂肪泻的症状,可能是由于胰腺酶分泌不 足引起的。 为了确诊,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常规实验室 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同时还需要进行粪便常规 检查,检查粪便中是否存在寄生虫和一些消化酶的活性。 影像学检查方面,可以考虑进行腹部B超、胃肠道造影或内窥镜检查,以明确相关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是否存在异常。 最后,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确定诊断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如果患者 确诊为慢性结肠炎,可以进行相应的抗炎药物治疗;如果是慢性胃炎,可 以给予抗酸药物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如果是慢性胰腺炎,可以给予胰 酶替代治疗。 总结起来,通过对患者病案的分析和病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确定 患者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检查和治疗方案。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将有助 于明确诊断和改善患者的症状。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对病案的分析和病历 的分析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以提供更加精 确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伤寒之太阴病病案

太阴病病案分析 1.林某,男,52岁。 主诉:反复腹痛、泄泻1年。 现病史:1994年4月18日就诊。大便下利达1年之久,先后用多种抗菌素不效。每日腹泻3~6此次,呈水样便,伴有里急后重感,腹部有压痛,以左下腹为甚,畏寒,发低热,舌红苔白,脉沉弦。 检查: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及少量吞噬细胞。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答案:中医诊断:太阴病 证型:太阴腹痛证 证候分析:患痢日久,致脾胃不和,气血不调。腹泻而痛,里急后重,为脾家气滞血瘀之象。脾为土,肝属木,脾家气血不利,使肝木之气不达,故脉见沉弦。又因久利伤阴,气血郁滞,脾阴不和,故见舌红。 治法:调和脾胃,活血和络。 方药: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白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2.唐某,女,27岁。 主诉:小腹疼痛剧烈6天,便秘5天。 现病史:产后15天,大便不行5天,小腹疼痛急剧,恶露6天已尽。刻下腹痛剧烈,急迫难忍,夜间尤甚,无便意,舌淡苔白,脉象沉弦。 检查:下腹部拒按,压痛明显。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答案:中医诊断:太阴腹痛 证型:大实痛 证候分析:产后多虚,多瘀。患者素体虚弱,脾胃虚寒,中阳不足,寒湿内生,湿阻气滞,络脉瘀阻故见腹痛剧烈,气滞不行,腑气不畅,故见大便秘结。中阳不足,寒湿内盛,故见舌淡苔白,病在太阴,属里虚寒证,故脉沉,腹痛故见脉弦。 治法:通阳益脾导滞行瘀通络 方药: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芍药大枣炙甘草生姜大黄

3.李某,男,54岁。 主诉:腹满疼痛伴呕吐、泄泻三天。 现病史:患者素有胃病,常吐清涎,食欲不振。某日不慎受凉,头痛项强,身热恶寒,体痛,用火熏法治之,病虽缓不愈。三天后,见口干而苦,头昏眼花,往来寒热,一日数次,身体疼痛,上腹部胀痛,大便三天未解,苔白根部黄腻,脉弦细数。某医诊为少阳兼阳明腑实,与小柴胡调胃承气汤。药后吐泻不止,腹满更甚,有时腹部剧痛,四肢厥冷,周身疼痛,恶寒蜷卧,苔白滑,脉沉微。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答案:中医诊断:太阴病 证型:太阴腹痛证 证候分析:本案素体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湿浊内阻。又加感受风寒,出现恶寒体痛等症,因误用火劫,导致口干而苦诸症,进而误用下药,更伤脾阳,导致中焦虚寒,气机郁滞,脾络瘀阻,不通则痛。恶寒蜷卧,苔白滑,脉沉微均为脾阳不足,寒湿内盛之征。 治法:温运脾阳,行瘀和络 方药: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白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4.汪某,男,39岁。 主诉:慢性腹泻1年。 现病史:腹泻已逾1年,经常肠鸣,大便稀溏,日下八九次,食欲欠佳,完谷不化,曾经数医少效。诊时面色惨白无华,精神疲乏,腹部稍胀而喜按,舌苔黄厚而腻,脉细迟。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答案:中医诊断:太阴病 证型:脾虚泄泻 证候分析:本证系脾虚中寒,运化失职,脾不运则胃不纳,故见食欲不振;脾虚不运,水谷不化,寒湿下注,故有泄泻不止。脾虚气血生化发源,故见面色惨白无华;寒湿阻滞,气机不畅,故见腹胀满。脉细迟为脾虚气血不足之征。 治法:温中健脾,散寒除湿 方药:理中汤加味 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医案鉴赏唐喜玉运用自拟健脾益肠方治疗慢性腹泻经验

医案鉴赏唐喜玉运用自拟健脾益肠方治疗慢性腹泻经验 专家介绍 唐喜玉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治疗消化系统危急症及慢性疑难疾病,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擅用平剂,重视长期调理脾胃,以图缓进。 疾病简述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每日超过3次以上),或粪便量增加(每日大于200 g),或粪质稀薄(大便含水量超过85%),伴黏液、脓血或含不消化食物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该病病程持续超过2个月或反复发作即可诊断为慢性腹泻。慢性腹泻的病因较多,发病机制复杂,可分为肠源性、胃源性、胰源性、肝胆源性、全身疾病性腹泻,或功能性疾病导致的腹泻,或原因不明性腹泻。慢性腹泻属中医“泄泻”之“久泻”范畴。中医对泄泻认识深远,对泄泻的病因及治疗提出诸多认识,治疗疗效肯定。该文简述唐喜玉教授运用自拟健脾益肠方治疗慢性腹泻经验。 病因病机泄泻可分为泄、泻2种。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泄者,漏泄之意,如水之漏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泻者,倾泻之意,如水倾注。中医认为,泄泻病因与外来受邪、饮食不当、七情内伤、脾胃虚弱、脾肾亏虚等有关,病变部位在肠,与脾、肝、肾三脏紧密相关。“无湿不作泄”“湿盛则濡泄”。慢性腹泻总的病机为湿盛则泻。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喜燥而恶湿,湿困脾土,升降失常,以致传导失司,水谷清浊不分,发为泄泻。脾虚湿盛是导致该病发生的关键因素。慢性腹泻起病隐匿,发病较长较缓,属中医“久泻”范畴。久泻多属虚证,多因急性泄泻失治、误治,迁延日久,由实转虚,或因机体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脾胃功能失调,肾阳失于温煦所致,正如《本草备要》云:“久泻名脾泄,肾虚而命火衰,不能生土也。”“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当今社会环境下,人们饮食不规律,起居无常,后天脾胃失养、损伤较为多见,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唐喜玉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是久泻发病的根源。脾胃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