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宏观经济学期中整理复习

宏观经济学期中整理复习

宏观经济学期中整理复习
宏观经济学期中整理复习

宏观经济学期中整理复习

————————————————————————————————作者: ————————————————————————————————日期: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体系:

1、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 product)GNP:

2、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NNP:

3、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product)GDP:

4、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product)NDP:

5、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

6、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PI:

7、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income)DPI

第一节国民生产总值(GNP)

一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由其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二关于GNP的几个要点

(一)名义GNP和实际GNP

实际GNP=基年商品的价格×计算年商品的产量。

名义GNP=计算年商品的价格×计算年商品的产量。

GNP的价格指数=现期名义GNP/现期实际GNP

(二)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是指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最终产品包括:

1.个人消费品2.投资品3.政府购买物品 4.出口商品:不管是否到国外在转卖都是最终产品

(三)现在生产和现在销售

企业当年生产的产品没有卖掉的当作企业的存货,叫存货投资,要记入当年的GNP。

今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今年销售的最终产品价值-上年的库存价值+今年的库存价值

库存净变动额等于上年库存和今年库存的差额。

库存增加说明今年生产的大于今年销售的,称为存货的正投资。库存减少说明今年生产的小于今年销售的,称为存货的负投资。

(四)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指在一国或一个经济社会的领土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GDP +本国国民的生产要素参与外国生产的报酬—外国国民生产要素参与本国生产的报酬=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来自国外的净收入。

一国的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外国收入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收入。

(五)国民生产净值NNP=GNP-固定资产折旧

(六)GNP/GDP指标的局限性

1.不能衡量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如家务劳动)2.不能反映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或减少

3.不能反映一国的分配公平程度;

4.GNP表明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但不能说明它包含具体是什么商品;

5.GNP无法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第二节产出、收入和支出

一产出=收入

某厂产出和收入报表

收入(支)产出(收)

工资2万生产出成品纱20万

利息1.5万

地租0.5万减去购买棉花15万

利润1万

总计收入5万产出(增值)5万

企业生产产品的价值=要素提供者和企业的所有者的收入。因此,一国的总产出=一国的总收入。

二、产出=支出

从全社会看,总产出=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

三、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简单)

又称两部门经济模型,是指整个社会只存在消费部门(居民部门)和生产部门(企业部门)。

第三节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国民收入的概念:

狭义:一国用于生产的各种要素所得报酬之总和。广义的国民收入就是GDP或GNP。

二、核算国民收入方法:

(1)收入法

是以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角度看,也以企业的生产成本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创造了多少收入。

国民收入(广义)=工资+利息+利润+地租+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工资(广义):包括工作的所有报酬、补助、福利费、所得税、社会保险税。

利息:本期净利息收入。政府的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不计入其中。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律师的收入。地租:包括房租。

利润:是公司税前利润。间接税:可以转嫁的税收。

企业转移支付:不是政府转移支付,指企业的慈善捐款及坏账。

折旧:是企业以前购买的生产资料在使用期限内因为有形的使用和无形的损耗而带来的价值损失。

(2)支出法:以最终产品出售角度来看,也以消费部门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角度来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收入(广义)=个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3)增值法:通过核算各行业(企业)在一定时期生产中的价值增值来求得,即等于各行业增值总额之和。

三、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NI=G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PI是指个人所实际得到的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DPI是指缴纳个人所得税后留下的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

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衡等关系

一、两部门经济中储蓄-投资恒等式

从支出角度看Y=消费+投资=C+I 需求方面

从收入角度看Y=消费+储蓄=C+S 供给方面

储蓄投资恒等式:C+I=C+S I=S

二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1) 三部门,即加入政府部门。

Y(支出角度)=C+I+G(政府购买)

Y(收入角度)=C+S+T(政府得到的税收)

I+G=S+T或I=S+(T-G)=私人储蓄+政府储蓄

(2)四部门,即再加入进出口贸易

需求角度:Y=C+I+G+X-M

供给角度:Y=C+S+T+Kr

I=S+(T-G)+(M-X+Kr)=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外国储蓄

例题分析:

假设一个经济社会只有生产服装的一系列商家构成,该社会没有政府。已知条件如下表(单位:百万元)。试求:

(1)、用定义法计算GDP;(2)、用生产法计算GDP;

(3)、用支出法计算GDP;(4)、用收入法计算GDP。

⑴根据定义,GDP为当年所有最终产品的总价值:GDP=1.9+4+0.5+2.1+0.8=9.3(百万元)。

⑵生产法:即考虑所有企业的资产增值的总和:

GDP=Σ(企业当年生产总值–企业原料采购总值)=(1.9–1.8)+(4+1.8–1.5)+(0.5+1.5–

1.2)+(2.1+1.2–1)+(1+0.8–0)=9.3(百万元)。

⑶支出法:I=存货投资=4+0.5+2.1+0.8=7.4(百万元)

GDP=C+I=1.9+7.4=9.3(百万元)。

⑷收入法:GDP=(各企业工资)+(各企业利润)

=(1.9–1.8)+(1.8–1.5)+(1.5–1.2)+(1.2–1)+(1–0)+4+0.5+2.1+0.8

=9.3(百万元)。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

假设:

1.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只有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

2.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即只适用于短期分析。

3.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一、最简单的经济体系

GNP=NNP=NI=PI=DPI

二、两部门经济的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是指和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Y=C+I则名义国民收入、消费和投资与实际国民收入、消费和投资相等。

说明:实际产出=计划支出(计划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

因此,在均衡产出水平上,非计划存货投资=0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

E(C+I)=Y或I=S其中:

计划支出=计划消费+计划投资=C+I即E=C+I

收入=计划消费+计划储蓄=C+S 即Y=C+S

因此E=Y

C+I=C+S

I=S

第二节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C=C(y)

储蓄函数S=S(y)

一、消费函数

又叫消费倾向

(1)APC(平均消费倾向)=C/Y。

(2)MPC(边际消费倾向)=△C/△Y或b=△C/△Y。即:消费函数C=C(Y)的斜率。MPC=dc/dY>0。

又因为△C<△Y,

故有MPC=dC/dY<1,随着收入的增加,MPC递减,

0

(3)MPS=dS/dY<1,由于MPS递增,APS也会递增,但APS<MPS。

二、消费函数及储蓄函数(家庭)

C=a+bY ①

a为自发性消费,b为MPC ,是一不变常数,bY为收入引起的消费。

S=-a+(1-b)Y②

-a是自发性储蓄,是Y=0时自主消费支出所减少的储蓄总额,(1- b)Y是收入变动所引起的储蓄,即引致储蓄。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和等于450线。

第二,若APC和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APS和MPS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 S

第三,APS和APC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1.国民收入的分配。2.政府的税收政策。 3.公司中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

第三节二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

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Y=C+I (收入恒等式)

C=a+bY(消费函数)

解联立方程式就得到均衡收入

Y= (a+I)/(1-b)

Y= (a+I)/(MPS)

假定消费函数C=1000+0.8Y,自发投资600亿,

Y=(a+I)/(1-b)=(1000+600)/(1-0.8) =8000亿

S=-1000+0.2Y

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I=Y-C=S (投资=储蓄)

S=-a+(1-b)Y(储蓄函数)

求解Y= (a+I)/(1-b)

仍用上例,当C=1000+0.8Y时,I=600 S=-1000+(1-0.8)Y=-1000+0.2Y

令I=S,即600=-1000+0.2Y Y=8000亿

第四节乘数论

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假设:投资增加100亿美元,即△I=100亿,

则△Y=100+100×0.8+100×0.8 ×0.8+…+100×0.8n-1=100×(1+0.8+0.82+…+0.8 n-1)

=1/(1-0.8)×100=500亿美元

式中1/(1-0.8)即为1/(1-b)

K=△Y/△I=5 △Y=K△I

△Y=[1/(1-b)]△I

=(1/MPS)△I

乘数K=1/(1-边际消费倾向)

=1/(1-MPC)=1/(1-b)

MPC=b=△C/△Y,乘数与MPC为正相关关系,乘数与MPS为负相关关系,K=1/MPS

第六节通货紧缩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

一通缩缺口:实际总需求水平低于实现充分就业收入(或GNP)的总需求或总支出之间的缺口。

二通胀缺口:实际总需求超过实现充分就业收入所要达到的总需求缺口。

例题: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

C=100+0.8Y,投资50亿美元。

(1) 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 如果当时实际产出=800,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3) 若投资增加至100,求增加的收入。

(4) 若消费函数C=100+0.9Y,投资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5) 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解:(1)Y=(100+50)/(1-0.8)=750 均衡收入

C=100+0.8×750=700 消费

S=Y-C=750-700=50 储蓄

储蓄也可以从储蓄函数中求出:S=-a+(1-b)Y=-100+0.2×750=50

(1)800-750=50企业非意愿存货累

(3)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8)=1000比原来收入增加250。

(4)Y=(100+50)/(1-0.9)=1500 消费函数变化后的收入

S=-a+(1-b)Y=-100+(1-0.9)×1500=50 储蓄

如果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9)=2000△Y=500

(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K从K=1/(1-0.8)=5变更为10即K=1/(1-0.9)=10

第三章三部门经济中收入决定和宏观财政政策

第一节加入政府后的收入决定

一、政府税收

直接税——对财产和个人征税

间接税——以商品和劳务征税

税收收缩社会总需求,使Yd减少,

Yd=Y-T=Y-tY=Y(1-t)

Yd可支配收入、T为净税收、t为税率

净税收与消费函数曲线

MPC,=MPC×(1-t)

政府税收使MPC↓社会总需求↓国民收入↓

二、政府支出

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政府支出引起总需求增加

三、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假定,NNP=NI=PI

?三部门宏观经济均衡条件:C+S+T=C+I+G

S+T= I+G或T-G= I-S

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

C=a+b·Yd

①Yd=Y-T=Y-(T0+tY)=(1-t)Y-T0(转移支付=0)

其中税收函数T=T0+tY (T0 为常数,t为边际税率)

消费函数1:C= a+bYd= a+b(1-t)Y-bT0

②Yd=Y-T+TR(转移支付)=TR-T0+(1-t)Y

消费函数2:C=a+bYd= a+b(1-t )Y-bT0+b TR

由于均衡收入Y=C+I+G

Y=a-b T0+b(1-t )Y+I+G

均衡收入1:Y=(a-bT0+I+G)/1-b(1-t)

均衡收入2:Y=a-bT0+b(1-t)Y+I+G+bTR

Y=【a+b(TR-T0)+I+G】/ 【1-b(1-t)】

第二节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一、税率不变时的各种乘数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所得税增加会使投资乘数变小。

假定MPC=0.8,t=0K=1/(1-b)=5

MPC=0.8t=0.25

K=1/【1-b(1-t)】=1/【1-0.8(1-0.25)】=2.5

(一)政府支出乘数

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假定C=130+0.75Yd T=40+0.2Y

I=100亿G=200亿由条件可得出:

Y=(a-bT0+I+G)/【1-b(1-t)】

=(130-0.75×40+100+200)/【1-0.75×(1-0.2)】=1000亿

如政府支出G由200增至280亿,则

Y=(130-0.75×40+100+280)/【1-0.75×(1-0.2)】=480/0.4=1200亿

K=200/80=2.5

△Y=80+0.6×80+0.62×80+0.63×80+…+0.6n ×80=80×(1+0.6+0.62+…0.6n)=80×1/(1-0.6)=200亿

MPC,=MPC(1-t)=0.75(1-0.2)=0.6

政府支出乘数KG=1/【1-b(1-t)】

因0<t<1,所以1/【1-b(1-t)】<1/(1-b)

(二)税收乘数(比例税率不变时的乘数)

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Y=48×【1/1-0.6】=120亿

减税80亿,引起Y增加120亿

△Y=[-△T×b×(1-t)]/[1-b(1-t)]

税收乘数KT=-b×(1-t)/【1-b(1-t)】

支出乘数KG=1/【1-b(1-t)】

因为MPC<1,所以|KT|<|KG|

上式中:支出乘数KG=2.5, 税收乘数KT==-1.5, |KT|<| KG|

(三)转移支付乘数

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KTR=b×(1-t)/【1-b(1-t)】

△Y=TR×b ×(1-t)/[1-b(1-t)]式中TR为政府转移支付量

(四)平衡预算乘数KB

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Y =(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支出或税收增加额=(Kg+Kt)△T或△G

KB=政府支出(购买)乘数+税收乘数=KG+KT=[(1-b (1-t))]/【1-b(1-t)】=1

KB表明: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增加等额的税收会引起实际产量的上升额=政府支出或税收增加额(五)、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收入等式及出口乘数

四部门恒等式:

Y=C+I+G+(X-M)①

进口函数:M=M0+mY ②M0为不随收入变化的进口金额m为边际进口倾向=△M/△Y

Y=C+I+G+X-(M0+mY)③

因为C=a+b(1-t)Y-bT0 ④

将④代入③,可得均衡收入为:

Y= (a+I+G-bT0+X-M0)/【1-b(1-t)+m】

如果加入转移支付TR,则可支配收入Yd=Y-T+TR=TR-T0+(1-t)Y

消费函数C=a+b(1-t)Y-bT0+bTR

均衡收入:Y=【a+I+G+bTR—bT0+X-M0】/【1-b(1-t)+m】

出口乘数(即对外贸易乘数)KX=△Y/△X=1/【1-b(1-t)+m】< 1/[1-b(1-t)]<1/(1-b)

2010/4/07习题

1.国名收入决定理论中,投资等于储蓄是指(C)

A.实际发生的投资等于储蓄

B.计划的投资恒等于储蓄

C.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的投资必须等于计划的储蓄

D.事后投资等于储蓄

2.如果消费函数为一条向右上方的直线,则边际消费倾向____

平均消费倾向_____(D)

A.向下;向下

B.向下;不变

C.不变;不变

D.不变;向下

3.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如与收入水平无关的消费为50亿美元,投资为30亿美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2,

则均衡收入为(B)

A.80亿 B. 400亿

C.150亿D.120亿

4.以下关于乘数的说法正确的是(B)

A.边际消费倾向于乘数成反比 B. 乘数的作用是双向的

C.乘数反映了收入变化如何引起投资变化D.乘数的条件可无条件实现

5. MPC=213,如果投资与储蓄同时增加25亿美元,则收入水平(A)

A.上升75亿美元 B.无变化

C.下降25亿美元D.上升25亿美元

6.当实际的收入水平高于均衡的收入水平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存在非计划存货投资

7.如总产出为275亿美元,消费为250亿美元,计划投资为30亿美元,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总产出会()A.保持稳定B.上升 C. 下降D.不确定

8.下列各项中不会导致收入水平下降的(D)

A.自发性支出下降

B.税收增加

C.转移支付下降 D.净税收下降

9.MPC=0.75 乘数为(B)

A.5B.4C.3 D. 2

10.边际储蓄倾向值越小,则(D)

A.总支出曲线越平坦

B.总支出曲线将上移

C.总支出曲线将不变

D.总支出曲线越陡峭

11.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增加,将使储蓄(B)

A.不变 B.上升C.下降 D.以上都不对

12.GDP的均衡水平与充分就业的GDP的关系是(C)

A.GDP的均衡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GDP的水平

B.GDP的均衡是充分就业的GDP的水平

C.GDP的均衡可能是充分就业的GDP的水平

D.除了特殊失衡状态,GDP的均衡通常是充分就业的GDP的水平

13.MPC是指(C)

A.在任何水平上,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B . 在任何水平上,消费与收入变化的比率

C. 在任何水平上,收入发生的微笑变化一起的消费变化

D. 以上都不对

14.在其他因素不变时,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引起消费的减少(B)

B.价格水平上升

2010/4/14习题

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的60%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顾购买外地商品。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外地,这对该地区GDP产生影响。

1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

2假如当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与1 产生同样的结果?

3 假如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形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与1 相比如何?

解答:解法一(考虑乘数)

1首先导致国名收入第一轮的增加2000万元,

在边际消费倾向为1-60%=40%的前提下,该地区将把其中的800万用于消费,导致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这样一直下去。Y=2000*1+2000*40%+2000(40%*40%)+2000(40%*40%*40%)+……=2000/(1-40%)=3333.3万元

2产生同样效果,因为政府支出中对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

3该地区GDP会增加

Y=2000*40%+2000(40%*40)+2000(40%*40%*40)+……

=800/60%=1333.3万元

解法二:不考虑乘数效应

1支出法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该题净出口增加2000万

2 同样的结果增加了2000万的政府购买

3 因为2000万以补贴形式出现,不能计入GDP。居民只会将其中的40%用于投资或消费,对GDP的贡献较少。

2010/4/19习题

1.某家庭的有关经济情况如下表所示。完成下表并计算该家庭的MPC,MPS。

可支配收入30000 40000

消费支出 1 0

储蓄

平均消费倾向

2已知消费函数C=40+0.75Y,投资I =50.试求均衡时国民收入、消费、储蓄

课后习题答案

书P443

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

4、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 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10 = 30万美元,两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 5 =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 -7.5) + (30-5) = 27.5万美元

用收入法共计得的GDP为12.5 +27.5 = 40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殖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5、解答:(1)1998年名义GDP=100×10+200×1+500×0.5 = 1450美元

(2)1999年名义GDP=110×10 +200×1.5+ 450×1 = 1850美元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的实际GDP=110×10+ 200×1+ 450×0.5= 1525美元.这两年的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525 -1450) / 1450 = 5.17%

(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1850美元,1998年实际GDP= 100×10+200×1.5+500×1= 1800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850-1800)/1800 = 2.78%

(5)GDP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6)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450/1450=100%,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1850/1525=121.31%

6、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 = 500 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 4300亿美元。

(2)从GDP=c+i+g+ nx 中可知nx =GDP–c–i–g ,因此,净出口nx= 4800–3000–800–960 =40 亿美元.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赢余,T代表净税收既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 ,从而有T = BS+g = 30+ 960= 990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则有yD=NNP–T=4300–990 = 3310亿美元.

(5)个人储蓄S=yD–C= 3310–3000 =310亿美元.

7、解答:(1)用S表示储蓄,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 =yD–c = 4100–3800 = 300亿元

(2)用i代表投资,用Sp ,Sg,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为Sg = t–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200亿元

Sr 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i=Sp +Sg+Sr=300+ (- 200)+100= 200亿元

(3)从GDP=c+i+g+ (x -m)中可知,政府支出g =5000–3800–200 -(-100) = 1100亿元

8、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 + S)和总需求(C + 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守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书P447

1解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我们先看图1----45:

假设消费者函数C=a + by d,税收函数T = To + ty ,A D= c + i + g = [a +

i + g + b

(tr

yd

;22WL

C1=

* YL

WL NL1 ;C2= * YL (1000750250)NL c p

p p c t

g yt

y y y ??∏

??'=-=-=?∏

– T o ) ]+ b (1 - t)y ,如图1----45所示.

在图中,B 线为没有计划投资i 时的需要线,[(To)](1)B a g b tr b t y =++-+- A D线和B 线的纵向距离为i. .图中的45? 线表示了收入恒等式. 45? 线与B 线之差

称为实际投资,从图中显然可以看出,只有在E点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而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部分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除E 点以外,实际投资和计划投资不等,村在非计划存货投资IU,如图所示;而在E 点,产出等于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

2、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有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意识考察消费指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

()c c

MPC MPC y y ?=

=?或,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指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

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

()

c

APC y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加收入后,既不会分文消费不增加

(0)c

MPC y =

=,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

加消费

(1)c

MPC y =

=,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

y c s =+,因此1

c s

y y +=,所以 1c s

y y =- ,只要 s

y 不等于1或0,就有

y o

O

AD

E

i

IU

45?

y

01c y <

<。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

时,也必须消费,哪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例如,在图1----46中,当收入低于yo 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从图可见,当收入低于yo 时,消费曲

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的连线与横轴所形成的夹角总大于45?,因而这时1

c y >。

10、解答:(1)方程组

c=100 + 0.8y d y d =y – t + t r y = c + i+g

可解得y=100 + 0.8 (y – t + t r )+ i + g =100 + 0.8 (y – 250 + 62.5) + 50 +200 = 1000,故均衡收入水平为1000。

(2)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法的公式,得到乘值:

投资乘数k i = 1 / (1 - b)=1 / (1 – 0.8) = 5 政府购买乘数k g =5(与投资乘数相等)

税收乘数kt = - b(1 - b)= - 0.8 (1 – 0.8 ) = - 4 转移支付乘数k t r=b / (1 - b )= 0.8 (1 – 0.8)= 4

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k b = k g + kt = 1 或

5 + ( - 4)=1

(3)本小题显然要用到各种乘数.原来均衡收入为1000,现在需要达到1200,则缺口 y 。

(a) 增加政府购买g =

y / kg = 200 / 5 = 40

(b)减少税收t =200 / k t = 200 / 4 = 50 (c)由题意:

O y o c

c=a

45?

y

1200 =100 + 0.8 [1200 –(t+ t)+t r ]+ i+(g+g)

解得g=t=200即同时增加政府购买200和税收200就能实现充分就业。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一、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真实GDP,而不用名义GDP 答:1.真实GDP按照不变的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名义GDP按照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2.经济学家计算GDP的目的就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由于真实GDP衡量经济中物品 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这样,真实GDP是比名义GDP 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 二、为什么一国的GDP多是人们所希望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但并不是人们所希望的事情的例 子。 答:1.一国有高的GDP是人们所希望的,这是因为GDP指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一般而言,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一个好指标。高的GDP意味着国民可以享用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2.但是GDP并不是衡量福利的唯一重要指标。对美好生活做出贡献的某些东西(如闲暇、环境 质量)并没有包括在GDP中,所以一国的GDP增加了并不意味着该国的GDP是人们所希望的。 例如,限制污染的法律实施将减少GDP,如果减少整治污染的法律,即使GDP会高些,但是污染会使社会福利下降。又例如,地震的发生通过增加清理、维修、重建费用的增加将提高GDP,但是地震会减少社会福利的,人人避而远之。 三、用货币数量论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 答:1.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较为稳定的。 2.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所以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量(M)时,它就引起了名义产出价值(P*Y) 的同比例变动。 3.一个经济的物品与服务产量(Y)主要是由要素供给(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 源)及可以得到的生产技术决定的,特别是由于货币是中性的,所以它并不影响产量。 4.在产量(Y)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的情况下,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M)并引起名义产 出价值(P*Y)发生同比例变动时,这些变动反映在物价水平(P)上。 5.因此,当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就是高通货膨胀率。 四、列出并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三个原因。 答:总需求曲线是表示物价水平和收入关系的曲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原因有一下三点: 1.庇谷的财富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增加了家庭所持有的货币量的实际价值,使他们更富裕, 从而增加消费支出,总需求增加。 2.凯恩斯的利率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减少了家庭购买所需的货币量,当家庭把多余的货币 用于借贷时会使利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支出,总需求增加。 3.蒙代尔—弗莱明的汇率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导致了较低的利率水平,投资者将把资金从国 内转移到国外投资,增加了外汇市场上的本币供给,使本币贬值,真实汇率的下降增加净出口,从而增加了总需求。 五、假设经济处于长期均衡。 a画出该经济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宏观经济学重点总结

1、凯恩斯理论,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因素有哪些? 交易动机--交易需求预防动机--预防需求投机动机--投机需求 对利率变化最敏感的是:投机需求 2、GDP概念: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3、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的。产品市场价值就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GDP是一定时期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年生产100万,只卖掉80万,所剩20万同样计入GDP.年生产100万,却卖掉120万,计入的仍是100万。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若某人花20万买了一幢旧房,包括19.8万的旧房价值和2000元的经纪人费用。只能计2000元。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是地域概念,GNP是国民概念。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 4、GDP曲线 5、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支出法:GDP=C+I+G+(X-M) 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增加值法:GDP=第一产业的增加值+第二产业的增加值+第三产业的增加值 6、指标: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民收入:NI 个人收入:PI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7、I=S+(T-G) 8、GDP合>=GDP甲+GDP乙 1、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发生在家户部门,生产和投资行为发生在企业部门。假定投资是自发的或外生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这样简单的经济关系称为二部门经济。 不论需求量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2、均衡产出的概念: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3、消费量由可支配收入决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4、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MPC=△c/△y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 5、利率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就低收入者而言,利率越高,主要会发生替代效应,故利率提高会增加储蓄。就高收入者而言,利率的提高,主要会发生收入效应,从而减少储蓄。 6、人民收入增加,中国股票市场的现状萎靡不振,对消费的影响? 7、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的倾向关系? 8、乘数论:投资乘数指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9、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10、四部门经济 11、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c=100+0.8y d ,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 (1)求均衡收入 Y=AD=C+I+G=100+0.8y d +50+200=100+0.8(y-250+62.5)+250 Y=1000

宏观经济学作业一及标准答案(国民收入模块)

宏观经济学作业一及答案(国民收入模块)

————————————————————————————————作者:————————————————————————————————日期: 2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A.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该国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B.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该国的国民(无论在哪里居住)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货币价值总和C.等于 C、In、S、Xn 的总和 D.在数值上总是低于 GNP 2.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A.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该国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B.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该国的国民(无论在哪里居住)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货币价值总和C.等于 C、S、G、和 Xn 的总和 D.在数值上总是低于 GDP 3.一国的 GDP 和 GNP 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GDP 包括()。 A.外国要素所有者在该国内获得的净要素报酬 B.固定资本消费 C.转移支付 D.政府购买支出 4.在哪种情况下,GDP 会等于 GNP?() A.转移支付为零时 B.固定资本消费为零时 C.外国要素所有者在该国内获得的净要素报酬为时 D.个人税收为零时 5.假定李强支付 1000 元给王刚,则()。 A.可以肯定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了 1000 元 B.可以肯定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了,但无法确定增加的数量 C.可以肯定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但无法确定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增加还是减少 D.据已知信息无法确定国内生产总值是否发生变化 6.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怎样避免重复计算?() A.在计算时包括转移支付 B.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都计算在内 C.只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 D.只计算中间产品 7.将一国经济中所有市场交易的货币价值进行加总() A.会得到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市场价值 B.所获得的数值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 GDP 的值 C.会得到经济中的新增价值总和 D.会得到国内生产总值` 8.刘老师在家里后院自己种菜供自家食用,这种活动() A.不计算在 GDP 之内,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B.不计算在 GDP 之内,因为这里包含了中间产品 C.计算在 GDP 之内,因为它反映了生产活动 D.具有生产性,但不计算在 GDP 之内,因为没有市场交易发生 9.可以将哪几项加总求得 GDP?() A.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出口和进口 B.国内私人总投资、政府购买支出、消费和净出口 C.消费、投资、工资和租金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2020年10月整理).pdf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1.什么是投资乘数?为什么有乘数效应?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最初投资增加(店主买玻璃)会引起相关部门收入与支出增加的连锁反应,从而使最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大于最初投资的增加量。这种过程被称为“乘数效应”。 2.我国消费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刺激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措施:财政政策:降低税费,提高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减除标准,困难群体从社保改革中得到更多关爱 3.分析投资和利率的关系? i=e-dr 投资由投资预期利润率和资本市场贷款利率决定,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既定,投资与利率反向变动,贷款利率既定,投资与预期利润率同向变动。 4.什么是资本边际效率和投资边际效率?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它表明一个投资项目的收益应按何种比例增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因此,它也代表该项目的预期利润率。当利率下降时,如果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资本品的价格会上涨,由于资本品价格上涨而被缩小了的资本边际效率被称为投资边际效率。 5.什么是IS曲线和LM曲线?如何推导? 6.IS曲线:符合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 i=s)的收入和利率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推导: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均衡条件为:i=s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L=M)的收入和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推导: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m = L= L1+L2 = ky – h r 7.什么是货币需求函数?分析货币供求和利率的关系。 L= L1+L2=ky-hro 35\36PPT 8.IS曲线的斜率由什么决定? IS曲线在什么情况下移动? IS曲线的斜率取决于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的斜率。—1—C’/D 投资增加,收入增加, IS曲线向右移动,?y= ?i ? ki 储蓄增加,收入减少, IS曲线向左移动, ?y= ?s ? ki 政府支出增加,收入增加, IS曲线向右移动,?y= ?g ? kg 政府税收增加,收入减少, IS曲线向左移动。?y= ?T ? kt 9.LM曲线的斜率由什么决定? LM曲线在什么情况下移动? 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投机需求曲线和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的斜率。K/H (1)名义货币供给量变动使LM曲线发生同方向变动。因为在货币需求不变时,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又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使LM曲线向右移动。 (2)价格水平的变动。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 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反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 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10.什么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是怎样实现的? 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产品市场均衡,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货币市场均衡。IS曲线和LM曲线交点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书104 11.简述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凯恩斯如何解释经济危机的原因?60PPT 12.什么是财政政策效果?财政政策效果取决于那些因素? 财政政策效果指政府收支变化(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曲线移动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 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GDP. 3、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答:(1)名义GDP a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b造成名义GDP变化的原因:物质产量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 (2)实际GDP a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的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这个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GDP。 b实际GDP可以用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3)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的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4、解释GDP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福利或幸福感的良好衡量尺度? 答:1.GDP中只包括了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时很难区分。 2.GDP是由本期所生产和服务的价值构成的,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 3.一国经济中有些经济活动不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因而没有市场价格。 地下经济与黑市,为了逃税或逃避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劳动保障法等,这些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的记录,没有计入GDP中。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各章复习大纲: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GDP概念、核算方法、其他国民经济各相关概念及计算、名义GDP和实际GDP、投资—储蓄恒等;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两(三)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各部门的乘数计算;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推导、斜率、移动、计算等)、投资函数、利率的决定、货币需求动机;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挤出效应、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失业的相关概念、奥肯定律、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与存款创造乘数;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及计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效应、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第八章开放经济:汇率、对外贸易 第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周期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理论演变: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的假设、主要观点(其中第八-十章内容约占3-4%,以选择和判断为主)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 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 的计算遵循国土原则。 3、名义GDP 与实际GDP (1)名义GDP :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3)GDP 折算指数=————,用来反映物价变动程度 4、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三、国民收入其他衡量指标及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NDP ):指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折旧(当期资本耗费)之后的产值。 NDP=GDP-折旧 2、国民收入(NI ):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NI=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工资+利润+利息+租金 名义GDP 实际GDP 区分 最终产品和劳务:指的是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不投入生产。 中间产品和劳务:是指作为其他产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存在的产品和劳务。 【注:判断一件产品或劳务究竟是最终的还是中间的,取决于谁购买了它以及用于什么目的】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GDP的核算方法 1.生产法,它是按“最终产品价值等于整个生产过程中全部价值增值之总和”的原理来核算国民收入的。用此方法和算时,各商品和劳务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价值全部扣除,只核算本部门的增加值,然后将全社会所有部门的增加值加总。 2.收入法,它是将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分别所得到的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在生产中的所得相加。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 3.支出法,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在低于充分就业经济中,为什么均衡收入水平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在收入的变动过程中,一般价格水平为什么常常保持不变 答: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国民收入唯一地由总需求决定,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如果总需求减少,部分产品卖不出去,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就上升。为了减少非计划存货投资,将实际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厂商就会缩减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如果总需求增加,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的计划存货投资就会减少。为了将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有关厂商就会扩大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另外,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社会资原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资源供大于求。当社会总需求增加时,闲置的资源会逐渐得到利用,但资源的价格往往不上升,从而在产量增加的同时,产品的成本不变,进而价格保持不变。因而,国民收入可以随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但一般价格水平可以保持不变。由于价格不变,经济主要是通过数量调节机制而不是价格调节机制的调整达到均衡。 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有哪些 答: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动机有三种。一是货币的交易动机,指公众为应付正常的交易(即购买支出)而持有货币,产生于人们的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的间隔。二是预防动机,指公众为了应付非正常情况的交易而持有货币。它产生于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三是货币的投机动机,指为了避免由债券价格下跌所造成的损失,或者是为了在未来购买收益率高于当期的债券而持有货币。它产生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 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有哪些 1.消费引起的移动。任何一个改变人们在任何一种物价水平时想消费多少的时间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当人们更多的消费支出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当人们削减支出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投资引起的移动。在物价水平为既定时,任何一个改变企业投资数量的时间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当投资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3.政府购买引起的移动。决策者移动总需求曲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政府购买。当政府购买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4.净出口引起的移动。当净出口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引起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变量有哪些 一、长期 1.劳动引起的移动,劳动力的增加会提高充分就业时的GDP,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如果劳动力减少,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2.资本引起的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中机器、设备等资本存量的增加会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会增加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使之右移。相反,经济中资本存量的减少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减少商品与劳务供给量,使之左移。 3.自然资源引起的移动。经济的生产取决于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矿藏和天气。新矿藏的发现使之右移,使农业减产的气候变化使之左移。 4.技术进步引起的移

宏观经济学作业四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作业四——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判断题 1. 通货膨胀是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物价一次性或短期性下降,严格来说,不能算作通货膨胀。 2. 货币学派认为,长期看来,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降低失业率。 3. 由于国外原材料价格上升引起本国物价水平上升,此所谓结构性通货膨胀。 4. 过快、过多增加工资的企业按工资增加额一定比例征税,也是反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的一部分。 5. 开放型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可以由世界通货膨胀率以及开放经济部门和非开放经济部门生产增长率差异所造成。 6. “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这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7.通货膨胀是日常用品的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8.投资增加会诱发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9.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菲利普斯曲线右移,使得在相对比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上降低失业率更为容易。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工资价格指导或工资价格管制,能使通货膨胀率降低,因此这个政策是成功的。 11.当出现需求推进的通货膨胀时,国家货币当局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来抑制它。 12.通货膨胀发生时,退休金领取者和领取工资者都会受到损害。 13.菲利普斯曲线表明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它是恒定不变的。 14.通货膨胀会对就业和产量产生正效应,而且是无代价的。 15.一般来说,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比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要弱。 二、单项选择题 1. 由于工会垄断力量要求提高工资,导致雇主提高商品售价,最终引发整个社会物价水平上涨,这就是() A.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 结构性通货膨胀 D.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2. 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动是通货膨胀主要原因的是()。 A. 凯恩斯学派 B.货币学派 C.哈耶克 D.古典学派 3.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认为,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A.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B.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 令狐采学 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2.最终产品:在一按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产品。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去向:其他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按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5.流量:在一按时期内产生的变量。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暗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更量。 6.存量:在一按时点上存在的变量。例如,资本存量,它暗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几多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按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折旧不但包含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含资本变更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赔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13.政府推销: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含:……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必提供现期办事作为交换。它包含:………… 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NX=XM 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含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贴金。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按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办事所获得的酬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个人收入:PI =NI –公司未分派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 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获得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22.通货膨胀:当货币供给超出货币需求量时,所造成的价格继续上升、货币升值的现象。 23.名义/货币GDP:用生产品品和劳务的昔时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大全及答案

五、简答 第一8 1.国内生产总值中是否包括了中间产品价值?29 答:GDP包括了中间产品价值,GDP是最终产品价值的总和,但最终产品价值中包括中间产品价值和新增价值两部分,从这个意义讲,中间产品的生产也纳入到GDP的核算体系中,统计实践虽然不直接统计中间产品价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2.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是否计入当年的GDP,为什么?29 答: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不计入当年的GDP。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这里要指出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新售卖的价值。旧车一般认为不是新生产的,它的(即二手车)的价值在它是新车被售出时已经计入过GDP了。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不计入当年的GDP。 3.能否说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29 答:不能。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这里要指出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新售卖的价值。该公司对GDP创造的作用表现是看它在某年生产了多少汽车,而不是卖掉了多少汽车。多卖掉一些还是少卖掉一些,只会使存货投资多一些还是少一些,而不会使CDP生产发生变化。 4.简述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46 答: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国民生产总值(又称GN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两者的统计范围不同。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只要其经济活动是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居民都要计算在内;GNP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只要是本地居民,不管生活在本地还是外地,其经济活动都要计算在内。 5.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以计入GDP,为什么?43 答:两者都不能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能计入GDP。购买股票只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此不能计入GDP。 6.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53 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如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共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而已公司债券的利益可以看做资本这一要素提高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GDP。 7.为什么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53 答: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做是转移支付,因为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做是转移支付。 8.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DP之中?43

宏观经济学结课总结

宏观经济学结课总结 今年选择了辅修国贸专业的课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专业中包含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我的想法是考经济类的研究生,所以我在这次课程学习中很重视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 首先对课程后半部分,即宏观经济学这一部分做个简单的总结。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看出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后果,而总体看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就是围绕国民收入,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波动,就业,价格水平,通胀,经济增长这几个方面,应为经济学本身偏理论的性质,我们主要研究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和其他学科一样,一直进行的研究为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以及对于理科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的逻辑关系。 具体的课程内容基本围绕国民收入展开,国民收入的构成,关系,及国民收入的决定,表明利率及收入关系的经典模型,IS-LM曲线,进一步对国民收入中各个关系诸如投资、利率、货币供给需求、消费储蓄等的探究,继而讲了国家调节国民收入的方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一部分也是比较联系当下实际的一个内容,通过原理的学习,我们对国家的一些政策也看的更透彻了;课程中也对国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做了理论的分析,就业和通胀,物价,以及最重要的经济增长问题。 学习了宏观经济学,在我身上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国家出台的政策的认识上了一个层次。我从开始关注经济方面的信息大概是今年夏天开始,经历了我们国家的房地产泡沫,信贷紧缩,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等一系列经济问题,我从经济盲开始看政府出台的政策到现在可以根据政策分析政府的动机,分析他的最终目的,不再是通过看网友的评论才能看出端倪。 对我来说每个问题都和我有很大的关系,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不需多言,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发行量大于货币需求量引起的,供大于求则会引起货币在国内的贬值,而名义货币的增多导致了价格指数的上升,同量的货币的购买力很快的下降,其中首先领跑CPI的就是关乎民生的吃穿,让我们这些无产阶级一度生活拮据,根据国家的调整,比如对农牧产品的限价调控,CPI明显回落,但回落带来的改善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另外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国家采取了紧缩的财政政策,提高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等等,这俩点都使得银行银根紧缩,贷款减少,投资也减少,货币流通速度降低,货币需求量下降,抑制了通货膨胀。 另外一个就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的资金链紧张,我的家乡就是老师课中提到的鄂尔多斯,这个地方的关键词基本上有暴富,高利贷,煤矿,稀土,房地产,鬼城等几个。鄂尔多斯的崛起简单的说就是能源的崛起带动高利贷房地产的崛起,很多人富起来的原因无非四个:煤矿,高利贷,炒房,征地。不夸张的说这里几乎所有人都放高利贷,高利贷是这里最大的金融项目,曾经有人问我最好的投资手段是什么,在这里就是高利贷,回报比所有金融项目都大且稳妥,但这次温州出问题加上政府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导致鄂尔多斯的资金链紧张,有的地方说这里的资金链断裂,只能说单纯的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因为很多企业都是能源产业与房地产等产业组合存在,所以具体来说鄂尔多斯和温州还有本质的区别。这次政策主要是房地产调控,这个我认为基本属于计划经济,和经济原理没有很大的联系。针对鄂尔多斯的这种特殊现象当地出现了很多小额贷款公司,为缓解资金紧张的情况有改善,但不大。 政府对这几个大量存在民间贷款的地方出台了很多政策,其中一项是对技术含量较高的上游产业进行投资补贴,这一政策极大的刺激了这些产业的发展,缓解了资金问题,带来了国民收入的增加也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 我对宏观经济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只是大致有个方向,有很多现象还是解释不了,而且在良好的制度下才能实现经济的增长,我们国家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可能是体制的改革,但在这次经济大波动中经济的重要性已经崭露头角,也有可能这次波动带来很多现象可以产生新的理论,比如我们国家货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这些问题等等,未来

宏观经济学-作业2+答案

《宏微观经济学》作业2 1、假如某企业在现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下,产量为100万件,当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同时增加到2倍时,产量为250万件,则该企业生产是(D )。 A.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B. 规模收益递减 C. 规模收益不变 D. 规模收益递增 2、垄断企业能够成为价格的制定者,原因在于(D )。 A. 该行业有许多企业 B. 在市场价格下,垄断企业可以销售它希望销售的数量 C. 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弹性无穷大 D.垄断企业生产了该行业的全部产品 3、某完全竞争企业正在生产每日总收益为5000元的产量,这是其利润最大化的产量。该企业产品的平均成本为8元/单位,边际成本是10元/单位,则该企业的每日产量是(A )。 A. 500单位 B. 200单位 C. 625单位 D. 1000单位 4、完全垄断企业短期均衡时(D )。 A. 企业一定能获得超额利润 B. 企业一定不能获得超额利润 C. 企业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D. 取得超额利润、正常利润、亏损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5、为了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对竞争性行业的厂商的垄断行为(B )。 A. 是提倡的 B. 是限制的 C. 不管的 D. 有条件地加以支持 6、已知企业的生产函数是5.05.02k L Q ,说明该企业的生产是规模报酬(B ). A.递减 B.不变 C. 递增 D .无法确定。 7、如果在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上,AR 小于SAC ,但大于AVC ,则厂商:( B ) A.亏损,立即停产 B.亏损,但继续生产 C.亏损,生产或不生产都可以 D.获得正常利润,继续生产 8、投资乘数在哪一种情况下较大( A ) A.边际消费倾向较大 B.边际储蓄倾向较大 C.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D.通货膨胀率较高 9、边际储蓄倾向若为,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B ) A. B. C. D. 10、下列项目哪一项计入GDP (D ) A.购买一辆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股票 C.汽车厂买进10吨钢板 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1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是( C ) A.一般认为,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既定(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是

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学霸整理的!)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题型: 1、单项选择题(1*20=20) 2、名词解释(3*5=15) 3、计算题(12*3=36) 4、分析题(9+10+10或6+10+13,29)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 2、研究内容(三变量、四大问题):GDP、CPI、失业率(变量) 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国际收支(问题)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学科区别(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中心理论)。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1、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及计算规则:给定时期的一个经济体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P20) (1)GDP是市场价值,而非产量。 (2)GDP只计入本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3)GDP的计算包含了对上一年存货的处理 (4)GDP指最终产品的价值而非中间产品的价值,最终产品价值由价值的增值之和构成 2、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GDP/GNP,NNP/NDP、NI、PI、DPI): (1)NNP=GNP-折旧;NDP=GDP-折旧

(2)NI=NNP-企业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转移支付) (3)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净利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股息 (4)DPI=PI-个人所得税 3、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支出法):GDP=C+I+G+NX 4、名义GDP 与实际GDP 的换算(CPI\GDP 平减指数): (1)实际GDP=报告期产量*基期价格=报告期名义GDP ×(基期价格/报告期价格) (2)消费物价指数:是物价总水平的一种衡量指标,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表示固定一篮子消费品的费用相对于基年同样一篮子消费品的费用。是反映消费品(包括服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 (3)GDP 平减指数:又称为GDP 的隐含价格平减指数,等于名义GDP 和实际GDP 的比率,GDP 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反映了经济中物价总水平所发生的变动。 5、失业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 第三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1、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 (1)不考虑技术进步因素。 (2)资本与劳动的供给固定不变,即: (3)生产函数: (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 = A K αL 1-α 2、国民收入的分配: 其中,总劳动收入;总资本收入 3、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 (1)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 ):居民的消费支出和决定消费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C=c (Y-T );c-MPC ;Y-T :可支配收入 L L K K ==和,=()Y F K L Y MPL L MPK K =?+?MPL L =?MPK K =?

宏观经济学简答与论述题及答案

简答题: 1,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有哪些》 定义: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机制:(1)税收的自动变化(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它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经济波动幅度,并无法消除经济波动。 ?税收的自动变化 经济过热国民收入上升税收自动上调通过乘数抑制经济(改善过热经济);反之则反。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TR) 经济繁荣失业率下降 TR自动减少通过乘数抑制经济(改善过热经济);反之则反。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不变价格) 经济过热农产品价格不变(若按照市场经济应该上升)农民收入下降消费下降抑制经济(改善过热经济);反之则反。 2,两个国家合并GDP有何变化? 3,3,什么是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有什么优缺点? 涵义:也称权衡性的财政政策,指为了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 补偿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在实践中的制约因素: 1)、时滞:认识时滞、行动时滞和影响时滞。反对积极稳定政策论 2)、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乘数难以准确确定、财政政策产生效果时需求可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3)、挤出效应。 ——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私人消费或投资的减少。 原因:政府支出增加,会造成物价上涨,从而导致利率上升,投资减少;随着投资减少,人们的消费也会随之减少,挤出效应就产生了。 4,按照凯恩斯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俭的悖论? 分析: C= a+by , s=-a+(1-b)y 增加储蓄会减少消费,消费减少有两种方式:a变小,储蓄线上移;b变小,储蓄线以A为圆心逆时针转动,这两者均会导致均衡收入下降。 增加储蓄或减少消费会通过减少总需求而导致国民收入减少,经 济萧条;反之,减少储蓄或增加消费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 入增加,经济繁荣。 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整个经济来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章 一关键概念 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 6、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比较: (1)GDP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GNP与GDP关系:GNP=GDP+NFP,其中NFP是净要素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GNP比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

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而不是GDP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 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GDP、GNP、NDP、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二复习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总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 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包括凯恩斯主义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等。(2)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各学派的争论中不断发展和演变。争论的内容主要是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效应。 4、你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内需不足;(2)通货膨胀压力大;(3)外汇储备急剧增加;(4)流动性过剩。 5、简要分析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1)各流派的争论将会持续下去;(2)新古典综合派仍占正统地位;(3)宏观经济学的精密化、实用化与微观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