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20高考地理二轮提分广西等课标3卷专用:专题提升练4 水体运动规律+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地理二轮提分广西等课标3卷专用:专题提升练4 水体运动规律+Word版含解析

专题提升练4水体运动规律

能力升级练第8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对水循环环节影响最明显的是()

A.蒸发

B.地表径流

C.降水

D.水汽输送

2.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有()

①缓解热岛效应②减轻城市内涝③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④提供工业用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通过收集雨水,主要是直接改变了地表径流,对蒸发和下渗有间接影响。第2题,活水公园生态系统水体和植被较多,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同时可以储存水分,减少地表径流,从而缓解城市内涝;活水公园沉淀池、荷花池等可以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提供工业用水不符合题目要求。

(2019·福建三明5月质检)我国西部某沙漠地区年降水量少于150毫米,年蒸发量超过1 000毫米,沙漠东南部散落分布多个湖泊,常年积水,湖岸东侧湖面的湖相沉积物比西侧深厚。下图示意沙漠湖泊群简图。据此完成第3~4题。

1

3.该湖群常年积水,其补给水源主要是()

A.雨水

B.积雪融水

C.地下水

D.凝结水

4.关于湖岸东侧深厚湖相沉积物的形成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西北风携带沙尘→经过湖面→沙尘吸附水汽,加重而沉降

B.东南风携带沙尘→受湖泊沿岸地形阻挡→风力减弱而沉降

C.地壳下沉→沙山没入湖泊→地壳抬升,沉积沙山露出水面

D.季节性河流携带泥沙→周期性入湖→搬运能力减弱而沉积

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分析,该地年降水量少于150毫米,年蒸发量超过1 000毫米,气候

干旱,湖泊的补给水源不是雨水;根据湖泊的分布特征判断其补给水源不是积雪融水;该

湖泊在沙漠中零星分布且水位常年稳定,故判断为地下水补给;凝结水水量太小,不是湖

泊补给的主要方式。第4题,根据图中新月形沙丘的分布特征判断,该地盛行西北风,在

西北风的作用下,沙尘经过湖面,湖泊上空水汽充足,沙尘吸收水分,重量增加,在东部沉降。右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洋流是()

A.南半球的寒流

2

B.南半球的暖流

C.北半球的寒流

D.北半球的暖流

6.关于图示地区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北岸冲刷严重

B.甲地盛行西南风

C.湖泊含盐量较高

D.乙地高温多雨

答案:5.A 6.C

解析:第5题,注意图中纬度。该洋流位于大陆西侧,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应属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东侧的寒流。第6题,注意等高线数值的变化。该湖泊为内流湖,含盐量较高;该地位于南半球,河流南岸冲刷严重;甲地位于30°S~60°S,受西北风影响;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少雨。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第7~8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洋流常年受东北信风吹拂

B.②是逆时针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C.此时北半球为冬季

D.③洋流是西南季风吹拂形成的

8.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Q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

3

B.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

C.M海域多海雾,对航运造成不利影响

D.K海域的渔场是由上升流而形成

答案:7.D8.C

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和洋流分布及成因规律可知,①洋流常年受西风吹拂;②是顺时针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③洋流为顺时针,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是受西南季风的吹拂形成的。故D项正确。第8题,Q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P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K海域的渔场是由于沿岸有寒暖流交汇而形成的;而M海域因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海雾,对航运不利。故C项正确。

(2017·全国Ⅲ卷,7~9)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第9~11题。

9.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10.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11.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4

5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9.D 10.C 11.A

解析:第9题,结合图例可以判断,长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西部低东部高,自西向东逐渐增大,故选D 项。第10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长江口附近8月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挟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流水挟带了大量泥沙致使含沙量增大。西部海域由于接近河口,含沙量大,海水透明度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差,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和呼吸作用,故选C 项。第11题,与夏季相比,冬季河流径流量降低,输送的营养盐减少,光照减少,水温降低,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西部海域水体变清澈,透明度增加,营养盐丰富,所以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 项。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洞庭湖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

(1)说出图示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10分)

(2)据材料二,说出洞庭湖湖面降水的日变化规律,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8分

)

(3)分析洞庭湖面积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8分)

答案:(1)海陆间循环。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随东南季风被输送到该地区。在适当的

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长江,最后注入太平洋。

(2)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原因: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

(3)①湖泊调蓄水量能力减弱(或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洪涝(旱涝)灾害频繁;②湖泊水量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下降(水污染加剧);③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导

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湖泊对气候调节能力下降。

解析:第(1)题,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参与海陆间循环。太平洋水汽蒸发,随东南季风输送到该区域形成降水,再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流回太平洋。第(2)题,白天湖泊气

温低,气流下沉,降水少;夜间湖泊气温高,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第(3)题,湖泊面积缩小,

调蓄洪水的功能减弱,自净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

13.(30分)下图为两地区某月等温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图所示季节分别是和。(6分)

(2)甲图中等温线在海洋和陆地上都发生了弯曲,请分析其影响因素。(8分)

(3)在甲、乙两图中各有一洋流,在图中用“→”标出其运动方向,并标明洋流的名称。(8分)

(4)分析甲图中洋流对沿岸气候和乙图中洋流对海洋资源的影响。(8分)

答案:(1)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夏季

(2)海洋上是受洋流(寒流)的影响;陆地上是受地形的影响。

(3)

6

(4)甲图中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乙图中洋流对海洋资源的影响:促使渔业资源丰富。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出,甲图中陆地为北美洲局部,乙图中陆地为南美洲局部。甲、乙两图中陆地等温线都向高纬凸出,因此图中所示地区都处于夏季。第(2)题,甲图中等温线弯曲分别是受洋流和地形的影响。第(3)题,等温线的指向即洋流的流向,这两股洋流都是寒流,分别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和秘鲁寒流。第(4)题,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秘鲁寒流是上升流,使流经海区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渔场。

7

2020高考地理二轮提分广西等课标3卷专用:专题提升练4 水体运动规律+Word版含解析

专题提升练4水体运动规律 能力升级练第8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对水循环环节影响最明显的是() A.蒸发 B.地表径流 C.降水 D.水汽输送 2.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有() ①缓解热岛效应②减轻城市内涝③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④提供工业用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通过收集雨水,主要是直接改变了地表径流,对蒸发和下渗有间接影响。第2题,活水公园生态系统水体和植被较多,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同时可以储存水分,减少地表径流,从而缓解城市内涝;活水公园沉淀池、荷花池等可以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提供工业用水不符合题目要求。 (2019·福建三明5月质检)我国西部某沙漠地区年降水量少于150毫米,年蒸发量超过1 000毫米,沙漠东南部散落分布多个湖泊,常年积水,湖岸东侧湖面的湖相沉积物比西侧深厚。下图示意沙漠湖泊群简图。据此完成第3~4题。 1

3.该湖群常年积水,其补给水源主要是() A.雨水 B.积雪融水 C.地下水 D.凝结水 4.关于湖岸东侧深厚湖相沉积物的形成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西北风携带沙尘→经过湖面→沙尘吸附水汽,加重而沉降 B.东南风携带沙尘→受湖泊沿岸地形阻挡→风力减弱而沉降 C.地壳下沉→沙山没入湖泊→地壳抬升,沉积沙山露出水面 D.季节性河流携带泥沙→周期性入湖→搬运能力减弱而沉积 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分析,该地年降水量少于150毫米,年蒸发量超过1 000毫米,气候 干旱,湖泊的补给水源不是雨水;根据湖泊的分布特征判断其补给水源不是积雪融水;该 湖泊在沙漠中零星分布且水位常年稳定,故判断为地下水补给;凝结水水量太小,不是湖 泊补给的主要方式。第4题,根据图中新月形沙丘的分布特征判断,该地盛行西北风,在 西北风的作用下,沙尘经过湖面,湖泊上空水汽充足,沙尘吸收水分,重量增加,在东部沉降。右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洋流是() A.南半球的寒流 2

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第3讲水体运动规律

第3讲水体运动规律 网络构建名师点拨 以水体运动为线索,重点掌握 “三重点、三图示、一应用〞: “三重点〞:水循环环节及其影响 因素;河流补给及其水文特征;洋 流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 “三图示〞:水循环示意图、河流 流量过程线图、洋流分布及其变式 图。 “一应用〞:应用水循环原理解释 某些地理现象。 (2021 ·海南地理)科学研究说明,地球上水量是根本稳定;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水量也是相对平衡。据此完成1~2题。 1.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B.水汽输送 C.降水D.径流 2.海洋水矿物质含量( ) A.根本不变B.总趋势为增加 C.总趋势为降低D.在冰期相对较低

解析第1题,通过河流、地下径流等途径,陆地矿物质被搬运到海洋,因此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水循环环节是径流。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知,随着陆地矿物质不断被河流、地下径流等途径搬运到海洋,海洋水矿物质含量会逐渐增加。 (2021·全国文综丙卷)以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分水岭,由透水与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立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3~5题。 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4.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 )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广西课标版)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5地壳运动规律

专题提升练5 地壳运动规律 能力升级练第10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全国Ⅱ卷,9~11)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第1~3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答案:1.C 2.B 3.B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河流堆积地貌。第1题,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河流、沟谷越多,则形成的洪积扇越多,结合图中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处的河流、沟谷可知C项正确。第2题,洪积扇堆积物中颗粒的大小主要受河流搬运能力的影响,图中显示甲地洪积扇所在河流的上游为低山,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落差小,流速较缓,加上河流较长,故洪积扇堆积物中的砾石较少,故选B项。第3题,图中显示,贺兰山东南部地区山地落差大,河流短促,搬运能力强,故洪积扇中堆积物以砾石为主,而堆积物中数量较少、颗粒较小的沉积物主要分布在远离山口的冲积扇边缘,形成的土层浅薄。故选B 项。 (2019·山东济南三模)张掖祁连山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以交错分层、四壁陡峭、色彩斑斓而神奇。下图为其形成初期岩层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6题。 4.张掖丹霞地貌中多七彩岩层,不同颜色岩层交替呈现的原因是( ) A.流水在溶蚀作用过程中,使岩层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 B.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方式不同,导致岩层破坏程度不同 C.冷热干湿的气候频繁交替出现,沉积色彩交互的地层 D.地壳运动过程中,岩浆侵入形成了不同颜色的变质岩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课时作业[含答案]

专题练(四) 地壳的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河北衡水中学五调)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图a示意某地地形剖面,图b示意该地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据此完成1~3题。 1.若仅考虑太阳辐射影响,图示甲处地貌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 ( ) A.背斜山B.背斜谷 C.向斜山D.向斜谷 2.该岩层在乙处出现缺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 B.受挤压岩层破碎被侵蚀 C.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 D.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 3.丙处岩层与周围明显不同,其最可能是 ( ) A.花岗岩B.石灰岩 C.砂岩D.黏土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从图b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可知,甲处中部岩层埋藏较深,两侧埋藏浅,说明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A、B错误;若仅考虑太阳辐射的影响,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第2题,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对地层的影响。从图b可以看出,乙处同一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为0,说明乙处岩层出露地表,最可能的原因是乙处为背斜构造(从岩层埋藏深度中可判断出来),顶部岩层受到张力,被侵蚀,A正确;岩层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则乙处不会缺失岩层,与题意不符,B错;图中无断层相关信息,D错;从图a来看,乙处海拔较高,流水沉积作用较小,C错误。第3题,本题考查岩石类型的判读。石灰岩、砂岩、黏土都是沉积作用形成的,花岗岩是岩浆作用形成的。丙处地势相对较高,且与周围岩层明显不同,说明丙处岩石抗侵蚀能力较强,而花岗岩是岩浆在地下凝结形成的,硬度高,抗侵蚀能力强。

答案:1.C 2.A 3.A (2019·山东青岛一模)天坑是四周岩壁陡直、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 m的大型塌陷漏斗,其发育在特定的岩溶地质、地貌、气候和水文环境下,是一种独特的喀斯特景观。下图示意天坑形成与演化过程。据此完成4~6题。 4.关于天坑发育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岩层断裂发育②石灰岩层厚度小 ③岩层走向平缓④地下河水位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巨量崩塌物造成地下河通道的阻塞和改道,会促使流水对岩石( ) A.溶蚀、冲蚀增强B.溶蚀减弱、冲蚀增强 C.溶蚀、冲蚀减弱D.溶蚀增强、冲蚀减弱 6.天坑的形成归结为流水对崩塌沉积物的( ) A.冲蚀作用B.溶蚀作用 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天坑发育的基础为裂隙发育,然后地表水沿裂隙下渗,发生侵蚀作用,而天坑的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米,说明当地石灰岩层厚度大,①正确,②错误;从图中岩层层序界面看,该地比较平缓,容易被侵蚀,地下河水的深浅与天坑发育无关,③正确,④错误。第5题,巨量崩塌物的堵塞,造成地下河河道相对变窄,故流水流速相对增大,溶蚀和冲蚀作用增强。第6题,从天坑的形成过程看,在断裂的岩层中,受流水溶蚀作用,大量崩塌物沉积在地下河内,最终由流水将崩塌物搬运到其他地区,使得该地形成天坑,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一部分专题二 大气的运动规律(Word版含解析)

专题练(二)大气的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高考全国卷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1~3题。 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 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 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B.正午 C.日落前后D.午夜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积云是由空气对流上升冷却使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因此,积云的外形特征与空气对流运动的特点紧密相关。由于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相间分布,气流上升地方的高空形成积云,气流下沉地方的水汽不易凝结,高空无积云,故积云常出现间隔团块状。C对。连续层片状、鱼鳞状和条带状的云,都在空中大面积连续分布,不符合空气对流运动下积云的特点。A、B、D错。第2题,积云是下垫面受热使空气产生对流运动形成的,热带雨林地带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空气对流运动最显著,因而积云出现频率最高。D对。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分布纬度较高,主要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空气对流运动弱。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主要受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空气对流运动较弱。B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地处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虽然气温较高,但空气对流运动比热带雨林地带弱。C错。第3题,一天中日出前后地面温度最低,近地面气温最低,导致空气对流运动最弱,上升气流到达的高度最低,因此积云的云底高度最低。A对。正午、午夜和日落前后的温度一般要高于日出前后,因而对流运动相对较强,其形成积云的云底高度也相对较高。B、C、D错。 答案:1.C 2.D 3.A (2019·辽宁抚顺一模)下图为晴天我国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辅导与检测:(四) 地表形态变化

专题跟踪检测(四)地表形态变化 A级——基础提速练 (2019·郑州质量预测)抛物线状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轮廓呈抛物线状。读库布齐沙漠南缘某抛物线状沙丘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A.东风B.西风 C.南风D.北风 2.该抛物线状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A.甲、乙B.丙、丁 C.甲、丁D.乙、丙 3.抛物线状沙丘表面常有耐旱植被着生,不同部位的植被覆盖度各不相同,植被覆盖度往往与不同部位所受的外力作用密切相关。图示沙丘植被覆盖度最低的部位最可能是()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1.B 2.D 3.A第1题,结合材料“两个翼角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可知,该地主导风向为西风,故选B。第2题,抛物线沙丘凹进一侧为迎风坡,风力侵蚀作用强,故位于凹进部位的甲、丁两处以侵蚀作用为主;风力作用可将凹进区域的风沙物质侵蚀、搬运至背风坡堆积,背风坡呈弧形凸出,故乙、丙两处以堆积作用为主,故选D。第3题,结合以上分析,该区域盛行西风,迎风坡风力强劲,水汽蒸发量大,地表十分干燥,加上侵蚀作用强,不利于植物生长,故位于迎风坡凹进区域的甲、丁两处植被覆盖度低于背风坡的乙、丙两处,B、C错;甲、丁两处虽然位于迎风坡凹进区域,但丁处坡面与风向近于平行,甲处坡面与风向近于垂直,甲处侵蚀作用更强,故甲处植被覆盖度低于丁处,故D错A对。 (2019·合肥质量检测)海南省东部玉带滩是由砂质颗粒物组成的沙滩半岛,南北长8.5千米,其北部为狭长的沙嘴。在河流与海洋的共同作用下,玉带滩及其周边海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下图示意2001年和2009年玉带滩周边海陆分布。据此完成4~6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四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四)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玛珥湖是多次岩浆上升过程中遭遇地下水,在喷发前发生爆炸形成洼坑并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往往 成群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玛珥湖一般具有四周封闭完好、湖水较深、湖面平静、生物较少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下图为玛珥湖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玛珥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变质作用 B.岩浆活动 C.地壳运动 D.流水堆积 2.玛珥湖中的水主要来自( ) A.雨水和地下水 B.雨水和河流水 C.冰川融水和河流水 D.冰川融水和雨水 3.玛珥湖湖底的沉积物主要是( ) A.生物残体 B.河流挟带的泥沙 C.早期喷发的火山灰 D.风力沉积物 河流阶地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构造运动稳定期, 河流形成宽阔的谷地或平原(河漫滩)。构造运动剧变期,河流以下切为主,原来的河漫滩抬升成为 阶地。如果这一过程多次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河流河 谷剖面图(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表示阶地级数)。据此完成4~5题。

4.任一级阶地形成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地壳稳定—流水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地壳稳定—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流水堆积 C.地壳抬升—流水堆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 D.地壳下降—流水堆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 5.图中公路选址于T1阶地,主要原因是( ) A.保护生态 B.地势低平 C.防御洪水 D.方便农耕 (2021·浙江1月选考)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下图为非洲南部局部图。读图,完成6~7题。 6.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 ) 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 B.风力沉积作用较弱 C.生物风化作用较弱 D.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7.形成乙地石棉矿的地质作用是( )

统考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四篇解题技巧提升练题型二非选择题型常用解题技法非选择题专练六开放类

非选择题专练六开放类 【解题方法】(1)首先要表明态度,不能模棱两可。明白无误地表明你选择的是哪个观点,不能答成“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应该适当发展”,观点不明确,好像既赞同也不赞同、自认为是“科学辩证”的观点。 (2)若支持某个观点,回答时应该从“有条件这么做”和“这么做有好处”两方面探讨;如反对要从“不适宜这么做”和“这么做带来哪些问题”的角度论证。 (3)表达理由时,理由应是正向的,要顺着选择的观点,形成合理的地理链条,一直得到最后的结论,不能从另一种观点出发进行“反证法”“排除法”等方式混答。也就是思考的时候可以逆向思维,但落实到卷面上必须是正向答题。 1.[2021·山东省潍坊市3月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2019年7月,山东的李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黑龙江建三江(左图)考察,沿途经过一望无垠的平原,绿油油的水稻长势正好,一片希望的景色(右图)。 (1)考察过程中,师生们感觉建三江天亮较早,天黑较晚。同学们从网站查到,7月建三江昼长比家乡长。师生们在品尝建三江米饭时发现,米粒晶莹如玉,充盈流脂,口感纯正。在与当地人进一步交流后,同学们了解到建三江大米品质优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长季昼长较长。请解释7月建三江比山东白昼长的原因并说明白昼较长对建三江水稻生长的有利影响。(4分) (2)李老师告诉同学们,水稻是一种需水量较大的农作物。请从水循环的角度,简析

建三江种植水稻灌溉水源充足的原因。(3分) (3)有人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建三江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扩大水稻生产规模。对此,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3分) 2.[2021·陕西省西安铁中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干热岩是指温度大于200 ℃,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它的分布几乎遍及全球。通过深井将高压水注入地下4~8千米的岩层,使其渗透进入岩层的缝隙并吸收地热能量;再通过另一个专用深井(相距约200~600米)将岩石裂隙中的高温水、汽提取到地面;取出的水、汽温度可达150~200 ℃,通过热交换及地面循环装置用于发电;冷却后的水再次通过高压泵注入地下热交换系统循环使用。目前,美国等科技发达国家已经掌握了干热岩发电的技术。据统计,利用干热岩发电的成本仅为太阳能发电的十分之一。下图为干热岩发电原理示意图。 (1)说明利用干热岩发电与风力发电相比具有的优势。(2分)

2020高考地理二轮广西专题提升练: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协调 解析

2020高考地理二轮广西专题提升练: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协调含解析 专题提升练: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协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所示M区域(阴影区),三十多年前曾经是一片荒原,在巴西政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如今已变成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世界新粮仓,有巴西“谷物带”之称。读图,完成第1~2题。 1.农业科研人员在改造M区域不利生产条件时,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A.改良土壤,施加石灰及有机肥 B.平整土地,修筑不同规模梯田 C.开挖运河,扩大河水灌溉面积 D.综合规划,作物播种收割统一 2.近年来,M区域的很多农田生产实施了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此举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A.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B.避免农田生态退化 C.减少温室气体的含量 1

D.扩大机械化生产规模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M区域地处热带,植被茂盛,土壤中酸性物质含量较高,酸性强,应增施石灰及有机肥改良酸性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第2题,实施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属于混合农业。该农业生产方式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避免农田生态退化;农作物与牧草等绿色植物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含量;与单一种植作物相比,交替种植作物与牧草,不利于机械化生产规模的扩大。 (2019·天津卷,6~7)太湖流域Z镇植桑养蚕、丝绸纺织的历史悠久。近年来,Z镇积极发展桑蚕及相关产业,形成了特色小镇。读图,完成第3~4题。 Z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示意图 3.据图中信息判断,对该镇特色产业发展方式最准确的概括是() A.扩大丝绸服装制造业,形成规模优势 B.新增蚕丝被制造业,培育新的产业链 C.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 D.传播桑蚕文化,发展丝绸专题旅游业 4.该特色小镇实现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并进 B.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 C.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2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考前刷题练增分强化练:专题3 4.意义影响类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 时间:

[增分强化练] 非选择题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3月2日,粤澳港大湾区发展方案正式报批.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2018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发改委主任何立峰3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说,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将加快编制产业发展、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专项规划。 材料二2017年7月,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该桥的贯通从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等方面,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粤澳港大湾区和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1)简述港珠澳大桥建成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作用。 (2)说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重点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3)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二提示,港珠澳大桥建成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作用主要包括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等.第(2)题,根据材料提示,加快编制产业发展、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专项规划.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从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

市场一体化水平、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协作、加快产业升级、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回答。第(3)题,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自然原因应从流域的气候(强降水有关)、地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植被覆盖率以及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支流多少、河道曲直)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应从植被破坏和围湖造田等方面考虑。该题只需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回答。 答案:(1)缩短港珠澳之间的交通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加强区域内、外联系,扩大交流;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加快区域发展;促进资源整合、产业聚集和人才汇聚。 (2)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宜居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加大投资、贸易、人员往来;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强协作与融合,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新型产业,形成新型产业集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和使用绿色能源。 (3)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水流不畅;珠江流域支流水系发达,中上游来水量大;降水集中在春夏季节,雨量多,时间长;台风频繁,暴雨强度大.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纳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经济以农业为主。加纳政府利用沃尔特水库的水资源,兴建大型引水灌溉工程,开发了300多万亩的荒地,建成了一个旱涝保收的大型灌区,发展水稻种植业,但产量比较低。为了改变现状,加纳政府推出了农业复兴政策,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以推动其种植业的发展。中国正在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两国合作前景十分广阔.下图示意加纳位置与范围.

2020高考地理二轮广西专题提升练:区域特征和地理信息技术 解析

2020高考地理二轮广西专题提升练:区域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含解析 专题提升练:区域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全国Ⅲ卷,1~3)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右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第1~3题。 1.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答案:1.D 2.B 3.D 解析:第1题,考查区域环境特征。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此处有小桥、流水,主要交通工具为船,房屋依河而建,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据此判断此处位于长江三角洲。第2题,考查区域环境的形成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民居屋顶坡度大,河流多,说明当地降水

丰沛。有小船行驶说明当地地势低平,河流流速较慢。第3题,考查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和传统文化。该景观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剧种是越剧。越剧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福建、江西等省级行政区域。 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A.Ⅰ、Ⅱ、Ⅲ B.Ⅰ、Ⅲ、Ⅱ C.Ⅱ、Ⅲ、Ⅰ D.Ⅲ、Ⅰ、Ⅱ 5.三类区域中()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答案:4.D 5.A 解析:第4题,考查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的制订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图中可以看出,Ⅲ区主要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和南部,且区域内均有山地,应注重保护和恢复植被,改善生态,因此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Ⅰ区和Ⅱ区相比,Ⅰ区面积较小,Ⅱ区面积较大,且Ⅰ区主要位于长江沿岸等地,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Ⅰ区为城市化地区,Ⅱ区为农产品主产区。故选D项。第5题,考查区域差异和区际联系。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Ⅰ区为城市化地区;Ⅱ区为农产品主产区,地形应以平原为主;Ⅲ区以山区为主。区间人口迁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三)含答案

专题强化练(三)水体运动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 (2023·湛江一模)水库是在山沟或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的人工湖泊。下图为某水库某一次降水过程中进库流量和出库流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示意的水库功能是() A.拦沙拦水,蓄清排浑 B.增加下渗,涵养水源 C.增大出水,冲刷河床 D.拦蓄洪水,调节径流 2.图示水库水位最高的时刻是() A.T1 B.T2 C.T3 D.T4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图示T3之前水库的进库流量大于出库流量,T3之后出库流量比较平稳,起到了拦蓄洪水、调节下游径流的作用,D项正确。“蓄清排浑”是汛期排浑,汛后蓄清,是水库的一种运用方式,不是水库功能,A项错误。从图中信息无法判断出该水库起到了增加下渗的功能,B项错误。从图中信息能够判断出水库起到了调蓄径流的作用,并不能增大出水,C项错误。故选D。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T3时刻以前进库流量一直大于出库流量,说明T3时刻以前水库一直在蓄水,在T3时刻水库的进库流量和出库流量达到相等,并且在T3时刻以后出库流量大于进库流量,说明T3时刻以后水量减少,水库的水位降低,所以T3时刻水库水位达到最高,因此图示水库水位最高的时刻是T3,所以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答案:1.D 2.C (2023·河源期末)龙滩水电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上游,为西电东送枢纽工程,修筑大坝进行蓄水发电。受温度与压力的影响,坝体会出现变形,往往1毫米的位移预示着水位数

米涨落。现尝试采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坝体位移监测,绘制了坝顶顺河向位移过程线(如图)。据此,完成3~4题。 3.龙滩水电站坝体位移变化测量主要使用的技术是() A.GIS B.GNSS C.RS D.数字地球 4.由坝体位移可推断该河段() A.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9月进行蓄水 C.结冰期时间长 D.河流水位变化大 解析:第3题,测量坝体位移变化主要通过定位实现监测与数据收集,所以需要借助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故选B。第4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周边山地海拔较低且位于亚热带,无积雪融水补给,河流无结冰期,A、C项错误;9月份坝体已经向下游发生位移,说明水位较高、对坝体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应该排水而不是蓄水,B项错误;通过读图可知,坝体在7月份之前向上游移动,7月份之后向下游移动,判断7月份之前坝体内水位较低,7月份之后坝体内水位过高、对坝体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 答案:3.B 4.D (2023·清远期末)水库建设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巨大作用,是调节水库径流、泥沙以及蓄水的重要水利设施。水库泥沙的淤积将直接影响水库综合效益的发挥。地理学者研究出了水库泥沙淤积分布的估算方法,以水库形状为主要依据,将水库分为洪积平原型、湖泊型、丘陵型、峡谷型四种类型。下图示意不同类型水库淤积分布设计曲线(泥沙淤积在水库水深相应的位置)。据此,完成5~6题。

高考复习(地理)专项练习:水体运动规律【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突破练(三)水体运动规律 地表水分盈余量是降水量和实际蒸发量的差值,数值越大,地表越湿润。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生长季(5—9月)多年平均地表水分盈余量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甲、乙两处生长季地表干湿状况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降水量差异 B.平均海拔差异 C.冻土分布差异 D.地形分布差异 2.与华北地区相比,春季该地区地表水分盈余量较大,主要原因是春季该地区() A.降水量大 B.用水量少 C.积雪融水量大 D.节水技术先进 3.21世纪以来,该地区生长季地表呈现变干趋势,图中地表水分盈余量300毫米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可能是() A.向东移动 B.向西移动 C.向西南移动 D.向西北移动 随着北极冰层不断融化,北冰洋航线商业化通航成为可能。该航线沿途港口的建设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支点港口(提供货物中转、补给及船舶修理等服务)的建设。下图分别为北冰洋航线分布图和部分港口发展潜力图。据此完成4~5题。 4.图示北冰洋航线沿途港口最适合建成支点港口的是()

A.摩尔曼斯克 B.迪克森 C.普罗维杰尼亚 D.季克西 5.Ⅰ航段比Ⅳ航段通航时间更长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更低 B.极昼更长 C.暖流增温 D.晴天较多 (2021·山东德州二模)受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亚马孙河流域降水丰沛,雨林广布,部分雨林在每年洪水季时会被河水长时间淹没,成为洪泛森林。洪泛森林与陆地雨林生态系统存在差异。据此完成6~7题。 图1 图2 6.一般年份,亚马孙河干流的洪泛森林分布区范围最大的时段是() A.1—2月 B.4—5月 C.7—8月 D.9—10月 7.与洪泛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陆地雨林生态系统() A.水土流失较轻 B.生物种类更丰富 C.土壤有机质较少 D.物种传播较迅速 (2021·山东青岛一模)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由泥沙沉积而成,地势低平。长江被崇明岛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流量大,北支受海洋影响大。该岛在南部和北部共建有26座水闸,主要有挡潮、引水、泄洪、排涝、灌溉等功能。据此完成8~10题。 8.崇明岛北部水闸在1月经常处于关闭状态,主要是为了() A.储存淡水 B.减少海冰侵蚀 C.拦截泥沙 D.防止海水入侵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水体运动(三)含答案

专题强化练(三)水体运动——水 (2022·浙江模拟预测)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湖泊湿地,承接上游九条河流来水。近年在人类活动作用下,白洋淀经常需要人工补水。下图是白洋淀1980-2020年人工补给量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引水补给有利于白洋淀维持的生态价值是() A.旅游观光B.调节气候 C.水上运输D.调节洪水 2.影响1980-2020年白洋淀人工补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表径流汇入变化 B.地面沉降速度变化 C.城市内涝发生频率 D.城市水资源利用率 解析:第1题,旅游观光、水上运输属于社会经济价值,排除A、C项;引水补给可增加白洋淀的水量,水面面积扩大,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B正确;引水补给导致白洋淀的水位上升,洪水期的蓄水量降低,调节洪水的能力下降,D错误;故选B。第2题,由材料“承接上游九条河流来水”可知,早期上游来水量大,注入白洋淀的水量多,白洋淀人工补水量少。但近年在人类活动作用下,白洋淀经常需要人工补水,表明人类过度引用河流水,导致河流注入白洋淀的水量减少,白洋淀的水量少,水位低,为保证白洋淀的水量,人工补水量增大,A正确;地面沉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导致的人工补水量也是缓慢变化的,图示近40年白洋淀人工补水量变化大,B错误;城市内涝发生频率与白洋淀人工补水量变化无必然联系,

C错误;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作为水源地的白洋淀用水量减少,白洋淀的水位下降慢,人工补水量减少,与图示人工补水量大幅增加不符,D错误;故选A。答案:1.B 2.A (2022·广东高考仿真模拟)太平洋流入北冰洋的海水量及物质能量受季节性风向影响最为明显。下图示意太平洋表层海水经白令海峡流入北冰洋。读图,完成3~4题。 3.太平洋表层海水年内流入楚科奇海域最多的时段为() A.3-5月B.6-8月 C.9-11月D.12月-次年2月 4.太平洋表层海水流入过多,对楚科奇海域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海陆轮廓巨变B.浮游生物减少 C.区域降水减少D.加速海冰消融 解析:第3题,材料提示:“太平洋流入北冰洋海水量受季节性风向影响最为明显”,图示海域夏季以东南风为主,且楚科奇海域夏季极地东风势力较弱,年内流入北冰洋海水量最多,B正确,排除A、C、D。故选B。第4题,太平洋海水流入楚科奇海域对海陆轮廓影响小,A错误;暖海水造成楚科奇海域海水升温,且暖海水从低纬带来众多浮游生物,故楚科奇海域浮游生物增多,B错误;暖流流经楚科奇海域,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一定程度上降水会增多,C错误;太平洋海水从低纬地区注入高纬地区,暖海水会加剧楚科奇海域海冰消

全国通用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水体运动和流域综合开发第9讲水循环和洋流练习-经典通用课件材料

专题打破练9 水循环和洋流(2017·福建泉州二检)荷兰鹿特丹市为减轻暴雨带来的城市内涝,建筑了水广场。水广场既是可以供人们游憩、顽耍、运动的公共活动广场,又是能够搜集并存蓄雨水,并把雨水转换为城市景观的雨水存蓄空间。下图表示荷兰某水广场蓄水过程。据此完成第1~3题。 1.水广场( ) A.减少地表水下渗量 B.增大地表径流总量 C.加强植物蒸腾作用 D.延缓地表径流构成 2.与城市地下排水装备比拟,水广场( ) A.泄洪效果明显 B.建设成本较高 C.服务功能更多 D.占地面积较小 3.鹿特丹建设水广场的次要缘由是( ) A.排涝装备较缺乏 B.河流径流变化大 C.鹿特丹地势低洼 D.全年降水较均匀 答案:1.D 2.C 3.C 解析:第1题,水广场顺地势而建,利用低洼处建筑水池蓄水。暴雨来临,雨水流向地势更低洼的水广场,因而水广场可以延缓地表径流的构成。水广场没有添加植被覆盖,不会加强植物蒸腾作用。第2题,水广场除防涝外,还能储存淡水,平时是市民文娱休闲的广场。因而

与城市地下排水装备比拟,水广场服务功能更多。第3题,鹿特丹地势低洼,容易内涝,建设水广场次要是为了防涝。 (2017·山东潍坊期末)台田是华北平原东部地区一种广泛运用于盐碱地区的耕作方式。修筑台田时,先在底部铺塑膜,塑膜上铺暗管(暗管通向沟渠),然后堆土成台田用于耕作,挖沟为渠,放养水生生物。图甲为台田表示图,图乙为图甲中虚线部分剖面图。据此完成第4~6题。 甲 乙 4.华北盐碱地分布区表层土壤盐分最低的季节是( ) A.春季 B.冬季 C.秋季 D.冬季 5.塑膜、暗管、沟渠、台田的作用是( ) A.堆土成台次要是为了便于装备埋放 B.沟渠次要是为台田灌溉 C.塑膜次要起到防渗保水的作用 D.暗管次要是为土壤排水、排盐 6.台田消费的环境效益次要是( ) A.立体种养,添加经济支出 B.进步水资源利用率 C.进步土地质量,改善农业消费环境 D.沟渠添加下渗,防止地面沉降 答案:4.B 5.D 6.C 解析:第4题,旱季时,蒸发旺盛,水盐上移,盐分在地表集聚,而旱季时雨水淋洗作用明显,水盐下移,土壤表层脱盐。华北地区冬季降水多,表层土壤中的盐分随雨水淋失到深层,因而冬季华北盐碱地分布区表层土壤盐分最低。第5题,由材料可知,堆土成台田用于耕作。塑膜起到双向隔离作用,既可以阻遏膜下的地下水位上升引发水盐上移,又能防止膜上的水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水体运动的相关原理(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 冲淤平衡问题 一、选择题 拦门沙是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的。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与甲相比,乙时期河口区( ) A.径流量大,来沙量多 B.河流的堆积作用强 C.海水侵蚀作用强 D.盐度低,水位高 2.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 ) A.外坡受侵蚀

B.高度降低 C.向外海推移 D.体积增大 3.对河口拦门沙进行整治,产生的影响是( ) A.利于海水自净 B.增强航行安全 C.阻碍鱼类洄游 D.不利泄沙排洪 答案 1.C 2.A 3.B 解析第1题,甲时期的沙坎位置更偏向外海说明河流径流作用更强,内侧粗泥沙为陆地径流流水侵蚀形成,外侧细泥沙为沉积形成,故沙坎向外海移动。而乙时期,沙坎离海岸更近,且外侧为粗泥沙,表明径流作用小于海水作用,证明河流流量减少,因此河流的堆积作用弱,带来泥沙减少,A、B错误;海流增强,海水的侵蚀作用较强,C正确;河口受海水影响更明显,盐度上升,D错误。第2题,从图中可读出,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向内陆推移,高度升高,外坡由细泥沙变为粗泥沙,说明海水作用强,外坡受侵蚀,体积减小,A 正确。第3题,整治拦门沙能够增强航行安全。故选B。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的物质便铺散沉积

下来,在出山口处形成扇形堆积体——冲积扇。冲积扇在平面上呈扇形,可分为扇顶、扇中、扇缘三部分,扇顶伸向谷口,在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下面左图为“干旱地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右图为“湿润地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干旱地区冲积扇形态较湿润地区冲积扇形态显著的原因是( ) A.干旱地区冲积扇面积大 B.干旱地区河流落差小 C.湿润地区地形起伏大 D.湿润地区流水作用强 5.干旱地区的聚落适宜布局在( ) A.冲积扇扇缘 B.冲积扇扇中 C.冲积扇扇顶 D.山谷中 答案 4.D 5.A

统考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四篇解题技巧提升练题型一选择题常用解题技法选择题专练一规律应用型

选择题专练一规律应用型 【解题方法】地理规律主要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高考常考的地理规律主要是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运动规律、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利用地理规律解题的一般思路:①提取试题的图文信息,明确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②回忆相关规律的完整表述;③调用相关的地理规律,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试题要求进行作答。 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江西省南昌市摸底]下图示意江西省境内一幢乡村住宅楼某日不同时刻太阳光线,该地6月日照时数(太阳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少于8月。据此完成1~3题。 1.前阳台正对的方向是( ) A.南偏东 B.东偏北 C.西偏南 D.西偏北 2.图示日出太阳光线最不可能出现在( ) A.1月 B.3月 C.7月 D.9月 3.该日该地日出时刻的地方时约为( ) A.3:30 B.5:30 C.7:30 D.9:30 湖泊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面积的改变是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指示器。下图是近50年来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动态变化统计图。据此回答4~5题。

4.读图可知( ) A.1965年以来青藏高原西部地区湖泊面积持续扩大 B.1995年以后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总体增加 C.青藏高原南部和东部地区湖泊面积总体上变化较大 D.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湖泊面积变化速度最快 5.青藏高原南部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冻土面积增加 B.西南季风增强 C.冰川面积增加 D.蒸发量增大 [2021·福建省泉州市质检]岩溶台地是指山体为石灰岩,顶部相对平缓,四周为陡崖的一种岩溶地貌。湘西岩溶台地因与峡谷伴生而独具特色。下图为岩溶台地绝壁上悬挂式瀑布景观及湘西主要岩溶台地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6~8题。 6.绝壁形成的地质过程( ) ①地壳抬升,流水下蚀加剧②流水沿岩体断裂处溶蚀③地壳运动,岩层断裂④岩体沿断裂处解体崩塌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7.悬挂式瀑布形成的关键是( ) A.丰富的降水形成较大的河流 B.活跃的地壳运动形成巨大的高差 C.地表河流下蚀强于地下河溶蚀 D.河流溯源侵蚀造成崖壁岩石坍塌

2023山东人教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二轮专题总复习--专题突破练专题3 水体运动规律

2023山东人教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三 (2022·河南南阳高三期末)畦灌是用土埂将耕地分隔成长条形的畦田,并借助重力作用让水流沿畦沟流动并以薄水层浸润土壤的灌溉方法。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张连生海子附近耕地以畦灌为主,该区耕地—荒地—海子系统中的水循环模式较为独特(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相比于大水量灌溉,该区耕地采用畦灌的主要优势为() ①减少渗漏量②改善盐碱化③增加降雨量④提高利用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在耕地—荒地—海子系统中,水体的相互转化顺序为() A.海子—地下水—降水—灌溉水 B.降水—地下水—海子—灌溉水 C.灌溉水—地下水—海子—降水 D.地下水—灌溉水—海子—降水 (2022·山东聊城二模)某年冬季,苏格兰高地的赫姆斯戴尔河上,漂浮着许多如披萨大小的“冰煎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下图)。其形成过程是:河面上的泡沫被吸到旋流的水中时,就会变成圆圈形状,如果刚好在形成圆圈形状时完成结冰,就会形成“冰煎饼”。据此完成3~4题。 3.“冰煎饼”在自然环境下,多形成于() A.凹岸处 B.入海口

C.河漫滩 D.排污口 4.下列不属于“冰煎饼”形成条件的是() A.低温环境 B.低盐河水 C.旋转水流 D.大量泡沫 海水在自然冻结过程中产生盐、水分离现象,海冰融化后的盐度降低到3‰~8‰,可以达到国家农田二类灌溉水质标准。我国渤海每年冬季能形成大面积的海冰,为环渤海地区农田灌溉用水提供新的来源。下图为1988~2018年渤海年平均海冰面积和海冰厚度变化图。据此完成5~7题。 5.影响渤海海冰面积和厚度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海水盐度 B.潮汐强度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6.与海水淡化相比,海冰淡化的优势是() A.海冰储量大 B.分布范围广 C.海冰可再生 D.脱盐难度小 7.环渤海地区运用海冰融水灌溉农田的最佳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20年10月下旬至2021年3月底,广东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历史同期偏少58%。专家称,广东省本次干旱天气和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拉尼娜现象造成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的被迫移动,并造成北半球高低纬之间大气环流产生明显的变化。下图示意拉尼娜年太平洋局部水温和气压分布。据此完成8~10题。 8.图中甲、乙的气压状况及形成原因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