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黑龙江省人口分布与经济格局协调发展研究

黑龙江省人口分布与经济格局协调发展研究

黑龙江省人口分布与经济格局协调发展研究
黑龙江省人口分布与经济格局协调发展研究

黑龙江地理位置和自然概况

黑龙江地理位置和自然概况 地理位置: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东西跨14个经度,南北跨10个纬度。北、东部与俄罗斯为界,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全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居全国第6位。 地貌: 黑龙江省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西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土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带约占全省的%;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海拔高度为50—200米。 黑龙江是中国位置最北、最东,纬度最高,经度最东的省份。黑龙江省西起121°11′,东至135°05′,南起43°25′,北至53°33′,南北跨10个纬度,2个热量带;东西跨14个经度,3个湿润区。全省年平均气温多在—5~5°C之间。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春秋干燥凉爽,年降水量400~700毫米。北部和东部与俄罗斯相邻,边境线长3045千米,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是中国沿边开放的重要窗口。 土地: 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根据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省农用地面积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建设用地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未利用地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农用地中:耕地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园地6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林地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牧草地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其他农用地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全省人均耕地面积公顷(合亩/人)。 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万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交通运输用地万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水利设施用地万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万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其他土地万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 气候: 黑龙江省属中温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雨热同季,冬季漫长。全省年平均气温在5℃--4℃之间,从东南向西北平均每高一个纬度,年平均气温约低1℃,嫩江至伊春一线为0℃等值线。全省≥10℃的积温在2000℃~3000℃。全省无霜期在100-160天,大部分地区的初霜冻在9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五月上旬结束。 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多介于400-650毫米。中部山区最多,东部次之,西部和北部最少。5-9月生长季降水量可占全年总量的80%-90%。全省湿润系数在-之间,西南部地区低于,属半干旱地区。 全省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年太阳辐射总量在4400—5028兆焦耳/平方米。其中,5-9月的太阳辐射总量占全年的54%

黑龙江省人口统计(六次人口普查)

黑龙江省人口统计(六次人口普查) 全省总人口为38312224人。其中:哈尔滨市10635971人;齐齐哈尔市5367003人;鸡西市1862161人;鹤岗市1058665人;双鸭山市1462626人;大庆市2904532人;伊春市1148126人;佳木斯市2552097人;七台河市920419人;牡丹江市2798723人;黑河市1673898人;绥化市5416439人;大兴安岭行署511564人。 二、人口增长 全省13个市(地)的人口,同2000年11月1日0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893576人相比,10年共增加了1418648人,增长3.85%。平均每年增加141865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38%。 三、家庭户人口 全省13个市(地)共有家庭户12959910户,家庭户人口为36892642人,占总人口的96.29%;平均家庭户规模为2.85人,比2000年的3.23人减少了0.38人。 四、性别构成 全省13个市(地)的人口中,男性为19459763人,占50.79%;女性为18852461人,占49.21%。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54降为103.22。 五、年龄构成 全省13个市(地)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4580422人,占11.96%;15—64岁的人口为30543478人,占79.72%;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188324人,占8.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9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04个百分333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9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省13 个市(地)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为347383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为574329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为17271684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为9224955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4797人上升为9067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3866人上升为1499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8863 人上升为45081 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1253人下降为24078人。 全省13个市(地)的人口中,文盲人口(指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的人)为 787848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092152人,文盲 率由5.13%下降为2.06%,下降了3.07个百分点。

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14年修正)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修改《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2014年4月22日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0次会议通过) 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对《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删去第十三条第一款、第十四条第二款、第十六条第一款中的“,但生育间隔不得少于四年”的内容。 二、将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修改为“(二)夫妻双方或者一方为独生子女的”。 三、删去第十三条第二款、第十七条。 四、删去第五十九条中的“;未达到间隔期生育的,缴纳三千元社会抚养费”的内容。 五、将条例中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统一修改为“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此外,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2002年10月18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2次会议通过;根据2014年4月22日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0次会议《关于修改〈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单位管理、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采取综合措施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主要负责人责任制。 第六条各级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农垦、森工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垦区和森工林区内的本条例实施工作,业务上接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黑龙江少数民族概况

黑龙江少数民族概况 中广网2007-07-20 [打印本页] [字号大中小] [关闭]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边疆省份,全省共有53个 少数民族,人口近2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5.26%。其中世居本省的 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 尔克孜等1 0少数个民族。10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满、朝鲜、蒙古、回4个民族人口超过10万,达斡尔族人口4.3万,其余5个民族人 口不足万人。赫哲族有3910人,黑龙江省独有民族,鄂伦春族3871人,占全国鄂伦春族人口的52%。满族、回族普遍使用汉语文;朝鲜族、蒙古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文;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文字,普遍使用汉语文;其他43个少数民族大部分是在黑龙江开发和建设中,从外地调入、 分配、转业、移居而来的,大多通用汉语言文字。少数民族人口按城 乡比例划分,人口居住在城市和县镇的占27.3%;居住在农村的占72.7%。按民族地区和散居比例划分,居住在自治地方、民族区、民 族乡镇的占39.9%,散居人口占60.1%。黑龙江省建有1个自治县(杜 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个民族区(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69个民族乡镇,其中,满族乡(镇)24个、朝鲜族乡(镇)19个、蒙古

族乡(镇)6个、达斡尔族乡3个、鄂伦春族乡5个、鄂温克族乡1个、赫哲族乡3个、联合民族乡(镇)8个。全省还认定少数民族聚居村680个。2005年,民族工作为富民、强省、兴边、睦邻,构建和谐龙江做出了积极贡献。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民族地区初步建立了多元经济结构,种植业、畜牧业已成为民族地区的基础产业。全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占有耕地3973万公顷,人均0.37公顷,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中央免收农业税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民族地区种粮积极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有了较快发展。2005年末,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和69个民族乡(镇)生产总值分别为23.5亿元和110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135%和34%。自治县财政一般性预算收人1.34亿元,是2000年的4.4倍。680个民族村人均收入3297元,高于全省农村人均收入76元,是2000年的1.38倍。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教育。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的中小学大部分进入规范化学校行列,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族完成了“普九”任务。普通高校对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政策的深入落实,使一大批少数民族学生进入了高校学习。少数民族医疗卫生条件有较大改善,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民族语文、出版、新闻、广播事业不断发展。 来源:东北网责编:张春梅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人口发展“十一 五”和2020年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人口计划管理 【发文字号】黑政办发[2007]73号 【发布部门】黑龙江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7.12.21 【实施日期】2007.12.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的通知 (黑政办发〔2007〕73号)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黑龙江省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已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黑龙江省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人口发展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准确把握人口发展态势及其规律,实施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战略,提高人口素质,对于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6〕10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时期人口发展成就与经验“十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全省人口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适应新形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20世纪80年代初,全省总和生育率在国内率先降至更替水平以下,目前已降至1.3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5左右。“十五”时期,人口出生率由9.43‰下降到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从3.93‰下降到2.67‰;2005年末全省总人口为3820万人,顺利实现了“十五”人口总量控制目标。 (二)人口素质有所提高。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初具规模,人口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2005年全省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高中(含中专)、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32.7万人、529.3万人、159.4万人和1046.1万人,其中,大学、高中和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分别比2000年增加55.7万人、17.3万人和156.4万人,大学、高中和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09%、13.86%和41.63%,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92、2.33、5.89个百分点。15岁及以上人口文盲率由2000年的6.33%下降到2005年的6.18%。居民健康状况进一步改善,全省婴儿死亡率由29.2‰下降到28‰,孕产妇死亡率由24.5/10万下降到23.2/10万,人均期望寿命

黑龙江省黑河市概况

黑龙江省黑河市概况 黑河市地处中国东北边陲,面积68726平方公里。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是中俄边境线上唯一一对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功能最全、距离最近的对应城市,最近处相距仅750米。黑河市辖北安、五大连池、嫩江、逊克、孙吴、爱辉2市3县1区,代管五大连池风景区,有65个乡(镇)、562个行政村。境内还有省农垦总局北安、九三2个分局所属25个农场,57个部队农场及21个其他国营直属农场,省森工总局通北、沾河林业局所属34个林场及海关、银行、税务等几十个中省直部门。 位置地处我省东北部,位于北纬47°42'—51°03',东经12 4°45'—129°18'。东南与伊春市、绥化市接壤,西南与齐齐哈尔市毗邻,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隔嫩江相望,北部与大兴安岭地区相连,东北与俄阿州隔黑龙江相望。 人口截止2011年末,全市总人口1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1.7万人,乡村人口101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7‰,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长率1.9‰。全市有39个民族,其中,3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7万人。有7个民族乡、47个民族村。其中鄂伦春、俄罗斯和鄂温克族是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全市共有鄂伦春族人口1865人,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全省的二分之一。 地形地貌地处大兴安岭东部,小兴安岭北部,境内群山连绵起伏,沟谷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总体为中、低山丘陵类型,

其中山地44225平方公里,占64.3%,海拔300—800米左右,平原2 4051平方公里,占35%,海拔90—120米;洼地450平方公里,占1%,多为黑龙江、嫩江及主要支流地带。 气候黑河临近冷空气发源地西伯利亚大草原,境内又有小兴安岭山脉纵贯南北,全市呈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处于三、四、五、六4个积温带。春季高温多风,夏季雨热同现,秋季降温急骤,冬季寒冷干燥,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全市年均降雨量491—540毫米,有效积温1950—2300℃,日照时数2562—2677小时,无霜期9 0—120天,年均气温零下-1.3—0.4℃,日最高气温38.2℃,最低气温零下40℃,平均风速2—3.5米/秒。

黑龙江人口结构不合理和人才流失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人口构成是是指按人口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生理等特征划分后的各组成 人口地域;通常情况下我们将人口结构分为三类:人口自然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人口社会构成。在本文当中着重分析人口的自然构成。通常情况下,人口;构成是人口最为基础的属的自然构成一般我们又可以将其分为年龄结构和自然结构,人口的自然结构是由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数量以及新生人口性别两个因性,同时该国家或地区人口状况未来的发展方向基本上也是直接由人素来共同决定,人口便会朝着一个更加人口自然结构越是均衡和年轻,口的自然结构来决定的,同时这一结构也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然反过来社会健康的方向发展,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会制约着人口的自然结构的变化,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只有对人力资源实施有效的管理才可人力资源是企业迈向成功的关键因素,。未来五到十五年是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能使其它的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这一时期对人才资源的振兴的战略攻坚阶段,也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关键时期,但目前黑龙江省人才资源的现状还不能满足经济振兴和区域创要求将越来越高。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保障,新的需要,因此大力开发人才资源,人才资源己成为黑龙江省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地处北部地区的黑龙江省,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黑龙江省地区的健康发展和近几年在不断向发达地区流动,特别是学黑龙江省最突出的人才问题在于人才严重流失,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专长、术有专攻的高、精、尖专家学者的流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才严重人才严重流失必将成为制我省流失问题正日益成为我省改革和发展的一块心病,继续发展的“瓶颈”。 二、政策综述 (一)、产业政策 通过近几年的调整、改造、建设,全省产业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但作为国家最早开发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多年来积累下来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制约着产业的发展。一是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产业项目规模小、层次低,能够延长产业链的大项目还不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还很少,产业项目投资只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0%。二是产业结构不优。资源型、原字号等传统产业比重过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低、发展慢,以资源和市场换产业的战略有待进一步落实。三是产业发展不平衡。全省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内,其他地区的产业总量小、发展滞后,县域产业基础薄弱、总体水平不高。四是专业化的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滞后。全省各地产业园区布局分散、功能不清、发展缓慢,导致集聚投资、承接项目建设的能力不强,各地产业布局趋同、项目重复建设、招商引资恶性竞争等问题比较突出。五是产业发展的活力有待提高。 1、打好产业项目建设三年攻坚战,破解产业结构性难题。 (1)加强项目谋划。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作用,围绕十大产业发展重点,加大项目的谋划力度,储备一批重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项目,特别是对全省产业发展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拓宽项目谋划生成渠道,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中央企业合作对接、承接产业转移、借助外力 等多种途径谋划项目,由谋划单个项目向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等集成式谋划项目转变。 (2)强化项目督导服务。加大项目督导推进力度,对列入省重点推进的产业项

黑龙江省气候特点及主要气象灾害概述

黑龙江省气候特点及主要气象灾害概述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的省份,面积为46万多平方公里。处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沿,太平洋西岸,北面临近寒冷的西伯利亚,南北跨中温带与寒温带,属于高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而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受地理环境、海陆气团和季风的交替影响,各季气候差异显著,变化很大。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降水充沛,气候温热;春、秋两季因冬、夏季风交替影响,气候多变,春季多大风,降水少,易干旱;秋季降温剧烈,常有霜冻危害。 1、资料说明 本文所用的气象台站为国家气候中心上报批准的对黑龙江省有代表性的71个气象台站,气候要素平均值为目前气候业务使用的近30年(1981~2010年)平均值。 2、气温 黑龙江省是全国气温最低的省份,年平均气温为2.6℃,从空间分布上看平原温度高于山地,南部温度高于北部,南北最冷、最热市县温差达到9.6℃(见图1),年平均气温的低温中心在北部大兴安岭,高温中心分别为松嫩平原西部的泰来和牡丹江的东宁。从各月气温来看,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在-30.9℃~-14.7℃之间,漠河的极端最低气温在1969年曾达到-52.3℃,为全国最低记录;7月最热,平均气温在22℃左右,有记录以来最高的温度为1968年7月22日的泰来,极端最高气温达41.6℃(见图2)

图1 黑龙江省近30年(1981~2010年)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2 黑龙江省近30年(1981~2010年)各月平均气温(℃) 3、降水 黑龙江省的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季风性特征,年平均降水量为515.3毫米。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充沛,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冬季在干冷西北风控制下,干燥少雪,仅占全年降水量的5%;春秋分别占13%和17%左右。1月份最少,7月份最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大致与经线平行,这说明南北降水量差异不明显,东西差异明显,“西旱东涝”是多年来黑龙江省降水的显著特点(见图3)。 图3 黑龙江省近30年(1981~2010年)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毫米)从各月降水量分布来看,7月降水最多,平均在130毫米左右,1月降水最少,平均降水量仅为4.7毫米(见图4)。 -25.0 -20.0 -15.0 -10.0 -5.0 0.0 5.0 10.0 15.0 20.0 25.0 123456789101112 月气 温 ( ℃ )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降 水 量 ( 毫 米 )

黑龙江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量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黑龙江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量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前言 黑龙江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量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围绕核 心要素学前教育平均在校生数量,小学平均在校生数量,初中阶段平均在校生数量,高中阶段平均在校生数量,高等教育平均在校生数量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黑龙江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量具体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黑龙江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量具体情况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 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客观反映当前黑龙江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 在校生数量具体情况真实状况,趋势、规律,黑龙江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量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黑龙江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量具体情况现状 (1) 第二节黑龙江学前教育平均在校生数量指标分析(均指每十万人口) (3) 一、黑龙江学前教育平均在校生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学前教育平均在校生数量现状统计 (3) 三、黑龙江学前教育平均在校生数量占全国学前教育平均在校生数量比重统计 (3) 四、黑龙江学前教育平均在校生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黑龙江学前教育平均在校生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学前教育平均在校生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学前教育平均在校生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黑龙江学前教育平均在校生数量同全国学前教育平均在校生数量(2017-2018)变动对 比分析 (6) 第三节黑龙江小学平均在校生数量指标分析(均指每十万人口) (7) 一、黑龙江小学平均在校生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小学平均在校生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黑龙江小学平均在校生数量占全国小学平均在校生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黑龙江小学平均在校生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黑龙江小学平均在校生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黑龙江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情况3年数据研究报告2020版

黑龙江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情况3年数据研究报告2020版

序言 黑龙江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情况数据研究报告从人口总数量,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黑龙江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黑龙江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黑龙江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情况研究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黑龙江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情况数据研究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黑龙江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情况数据研究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黑龙江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黑龙江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情况现状 (1) 第二节黑龙江人口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黑龙江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黑龙江人口总数量占全国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黑龙江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黑龙江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黑龙江人口总数量同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黑龙江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黑龙江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黑龙江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黑龙江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黑龙江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黑龙江省人口计生委印发《全省“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doc

黑龙江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印发《全省“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的通知 发文单位:黑龙江省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文号:黑人口发〔2007〕24号 发布日期:2007-4-10 执行日期:2007-4-10 生效日期:1900-1-1 各行署、市、县(市、区)人口计生委(局),省农垦总局、省森工总局、计生委: 现将《全省“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二○○七年四月十日 全省“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十一五”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时期,也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为全面推进全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适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需要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依据《全国“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纲要》、《黑龙江省电子政务建设2006-2010年规划纲要》精神和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和省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要求,适应人口和计划生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完善管理体制、重组业务流程为动力,以开发应用软件、信息资源为核心,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通过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决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 “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依托省电子政务网络统一平台,建成人口计生部门内部以及与相关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人口和计划

黑龙江省逊克县概况

黑龙江省逊克县概况 概况 (一)地理位置:逊克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边陲,小兴安岭中段北麓,黑龙江中游右岸,有135公理的边境线,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米哈伊洛夫区隔江相望。 (二)气候特征:地处中高纬度地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2600小时左右,有效积温1700度--2300度,年平均气温0.5度,年降水量650毫米。无霜期:沿江区125天,南部山区95天。适宜农林牧渔业生产和植物生长繁育。 (三)面积及人口:行政区划面积17344平方公里,辖7乡2镇74个行政村,境内人口11万人,有鄂伦春、达翰尔、俄罗斯等15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0%。 二、资源概况 (一)土地资源:土地总面积255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64万亩,尚有可垦荒地40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9亩。 (二)林业资源:逊克县林业局经营总面积470140公顷,有林面积237588公顷。其中天然林面积229973公顷,蓄积910万立方米,人工林面积7615公顷,蓄积54万立方米,树种主要有柞、桦、杨等阔叶品种为主,针叶林仅占有林面积的18%,是黑龙江省重点林区之一。 (三)牧业资源:草原面积101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80万亩,占草原面积的80%,均属山区、半山区草场,适合发展以肉牛、半细毛羊为主奶牛为辅的畜牧业。 (四)渔业资源:全县有大小河流120余条,水面38万亩,现已开发利用5万亩,有鱼类15科57种,主要有鲤科、鲑科(大马哈)、鲟科、"三花五罗"等远近闻名的名贵鱼种。 (五)水能资源:库尔滨河现已建白石、库尔滨、宝山、乌宋岗(乌一)四座水电站,总装机5.53万千瓦,年发电量1.7亿千瓦时。沾河流域可建14座梯级水电站,总装机可达27万千瓦,发电量6亿千瓦时。乌二电站已完成省计委立项。境内电力自给有余,部分电力送往伊春市。目前,国家已同意逊克电网并入国网。 (六)矿产资源:已发现的51种,已探明的有17种。其中有品质优良的宝山玛瑙矿,全国四大优质矿之一的宝山珍珠岩矿,储量在6000万吨以上的翠宏山铁矿,有储量丰富的红锈沟煤矿,品位高达66%的宝山奋斗铁矿,有品位高达16克/ 吨,储量达3391千克的富强金矿,还有石英岩、瓷石、沸石、膨土等20余种非金属矿,以及银、铜、钼、锌、锡等10余种金属矿。 (七)旅游资源:逊克县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具有发展边境旅游优势,现有2家旅行社。逊克县境内有发展生态旅游优势,著名的有沾河、库尔滨河漂流、冷水鱼垂钓(原始森林探秘)、鄂伦春民俗风情、狩猎于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被黑龙江省确定为精选黄金旅游项目。 (八)动植物资源:山林中有马鹿、黑熊、犴、狍子、林蛙等野生动物。森林资源种类繁多,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桦树、椴树、杨树等,林中盛产蕨菜、老山芹等山野菜,年产量在18万吨,药用植物有40多种,主要有黄芪、五味子、刺五加等。 三、基础设施 (一)交通方便:公路开通客运路线35条,白色路面可直达哈尔滨、北安、黑河、乌伊岭等地。黑龙江水运方便,年运期175天,客货轮上可达黑河、呼玛,下可达朝鲜、南韩和日本港口。 (二)一类口岸:逊克口岸于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与俄罗斯阿穆

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16修正)

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16修正) 【法规类别】计划生育管理人口计划管理 【发文字号】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0号 【发布部门】黑龙江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6.04.21 【实施日期】2003.01.01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修改依据】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和修改《黑龙江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等63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2002年10月18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13年12月13日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废止和修改<黑龙江省赌博处罚条例>等十九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4年4月22日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5年4月17日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关于废止和修改<黑龙江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等五十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16年4月21日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的决定》第四次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单位管理、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主要负责人责任制。 第六条各级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农垦、森工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垦区和森工林区内的本条例实施工作,业务上接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七条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成员单位考核制度。公安、工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民政、卫生计生、农业等成员单位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履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职责。

黑龙江(河流)情况

黑龙江的基本情况 一、界河黑龙江的概况 黑龙江是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河流,是中国与俄罗斯的重要国际界河。黑龙江流域跨中国、蒙古和俄罗斯3个国家,地理位置在北纬47。40'-53。34',东经121。28'-141。20'。黑龙江全长4510km,流域东西跨度约2000km,南北跨度约1500km。黑龙江上、中游1887 km为中俄两国国际界河,下游全部在俄罗斯境内。流域面积185.5×104km2,其中中国境内80.34×104km2,占全流域的48%,俄罗斯侧占50.4%,蒙古侧占l3%。 黑龙江有南北两源。南源为额尔古纳河,由发源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两麓的海拉尔河和发源于蒙古固肯特(Khentei)山脉东坡的克鲁伦(Cherlen)河在满洲里市东南两河相汇后始称额尔古纳河。北源为俄罗斯境内的石勒喀(Shilka)河。全长1592km,其上游称鄂嫩河,发源于蒙古肯特山脉东侧。南化两源在中国黑龙江省漠河以西的洛古河附近汇合后成为黑龙江。 黑龙江沿途接纳左岸(俄罗斯侧)的结雅河、布列亚河、阿姆贡河和右岸(中国一侧)的呼玛河、逊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支流。黑龙江水量丰沛,乌苏里江汇合口以上年平均流量8600m3/s,入海口多年平均流量10800m3/s。 黑龙江干流至哈巴罗夫斯(伯力)与南来的支流乌苏里江汇合后流入俄罗斯境内,在克拉耶夫斯克(庙街)附近注入鄂霍茨克海。黑龙江干流全长2821 km。黑龙江干流分为上、中、下三段。额尔古纳州与石勒客河汇合处(洛古河村)至结雅河口(黑河市)为上游,长905 km;结雅河至乌苏里江口为中游,长982 km;乌苏里江至入海口为黑龙江下游,长934 km。黑龙江干流上游

黑龙江省宗教信仰人群约占总人口中成人

黑龙江省宗教信仰人群约占总人口中成人(18岁以上)人群的3.5%,除回族(约15万人)及部分朝鲜族(约3万人左右)信仰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外,佛教和道教为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大约有5万人左右)信教人群的主要信仰。 一、黑龙江省佛教和道教的简要状况 (一)佛教 佛教传入黑龙江省大约是7世纪初叶的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最有信服的证明是始建于公元698年的渤海国,受中原地区的影响,在其229年统治时期也是弘扬佛教的,在渤海国京城内有佛教寺庙十余处,其中在宫城南部建有佛教圣地“兴隆寺”。现在的宁安市兴隆寺并非渤海国时期所留,而是在渤海国的旧庙址上于康熙年间(1772)兴建的。但寺中保存的石灯塔,即是渤海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精美佛教艺术品杰作,是用12块雕凿的玄武岩叠罗而成,风格粗犷豪放。1975年,在原渤海国京城内城附近(今渤海镇土台子村),一农民在田野耕种,发现一个“舍利石函”,在银盆宝瓶中内藏“舍利子”6粒,显然为某座寺庙镇寺之宝。渤海国时期佛教活动的开展和佛寺的兴建,使僧侣成为渤海国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阶层。佛教传入黑龙江地区的1000多年,几经起伏,鼎盛时期当属宋、金时代。作为省会城市的哈尔滨,始建以来佛、道教一直得到延续。以佛、道教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宗教与外来宗教,特别是与帝国主义宗教势力的斗争是激烈的、艰苦的和持续的。1896年,沙皇俄国取得在满洲地区修建东清铁路(中华民国后称中东铁路)特权后, 东正教、基督教、天主教等所谓“洋教”,陆续随各国列强对哈尔滨进行经济、文化侵略而风涌而至,各列强一直把反动宗教观的传播作为其殖民侵略和瓜分掠夺中国的工具。弘扬佛、道教是当时抵制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主权和传统文化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极乐寺”的修建和张学良将军委托友人倡导修建的“哈尔滨文庙”,正是这种斗争背景的产物,充分表达了爱国志士及有识之士的觉醒。这种斗争一直持续到建国初期。据哈尔滨市民族宗教局提供的1939年统计数据,那时的哈尔滨市区有佛教寺庙15座,道观10座(此时有基督教堂28座、东正教堂21座、 天主教堂3座)。 据有关部门截止1999年7月统计,全省正式登记的佛教寺庙79座,其中比较大型的寺庙20座,在寺庙的佛教僧尼703人,全省现有佛教信徒24.5万人。 近年来,佛教活动趋向正常,逐步用教规规范活动秩序;僧团活动在增多,一些较大型寺庙时常举办法会;佛教重大节日众多信徒进寺朝拜。爱国佛教团体及一些高僧大德倡导弘扬佛教文化,救灾、济贫、助学等现象增多。 (二)道教。道教传入黑龙江省可追溯到唐朝,到了宋、金时期,道教才兴盛起来,在现今阿城附近白城子一带建造道观殿宇,今阿城松峰山海云观遗址有道士高道清碑,记述 此人在乳峰洞中修行40年坐化于此。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1999年7月,全省正式登记的道教宫观3座,比较有影响的宫观是牡丹江市的天仙宫和阿城松峰山的海云观。全省住宫观道士、道姑26人,全省现有道教信众11205人,分布在哈尔滨、牡丹江、鸡西、伊春、绥化等地。从总体看道教活动 趋向正常,处于规模小、信徒少的现状。 二、黑龙江省佛教和道教发展基本趋向的调查分析 (一)从信徒构成上分析其基本趋向 黑龙江省佛教和道教工作,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指示,结合实际落实了中央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政策,执行了党和国家有关宗教方面的方针,在保护佛与道教合法权益、落实房产政策、恢复和修建寺庙、改善宗教生活条件、培养传灯人才、开展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致使黑龙江省佛、道教和全国一样,由遭“文革”创伤得到复苏和发展。总之,黑龙江省佛教、道教工作形势良好。当然在佛、道教本身和佛、道教工作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研究解

东三省人口危机

东三省人口危机:每年净流出200万人面临后继 无人 继2013年经济明显减速后,2014年东三省这种颓势有增无减:去年经济增速位列倒数第三的黑龙江,今年前三季度,以5.2%的增速成为倒数第一,辽宁增速也收窄为6.2%。 这样的增速不仅低于两省年初定下的发展目标,也低于全国平均值。仅有吉林状况稍好,保证了与年度目标相符的8%增长速度。 应该说,这股寒意直接来自于全国钢铁、煤炭以及重工业的不景气和产能过剩,是东三省长久以来形成的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所致。 但对东三省而言,还有一个隐蔽但更为棘手的问题——人口危机。多年的人口净流出以及明显的老龄化,让东三省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 在计划生育政策没有对东三省局部调整的情况下,新一轮东北振兴计划能否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产业升级、工资增长,从而阻止人口流出,甚至是吸引人口回流成为观察东北未来经济走向的关键。 东北经济失速 在振兴战略支持下,2007-2010年,东北经济增速一直高于东部地区。然而从去年开始,外界注意到,“十一五”期间增速靠前的东北,开始陷落。 2013年,辽、吉、黑三省在全国31个省份的GDP增速排行中全都位于后10名,其中黑龙江位列倒数第三。 2014年前三季度,这种情况继续恶化,黑龙江以5.2%的经济增速垫底,辽宁经济增速也继续收窄为6.2%,而这两省年初定下的目标分别是8.5%和9%。只有吉林情况稍好,保证了8%的增长,与2014年的年度目标相符。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分析认为,东北地区结构转型尽管推进很多年,但目前仍以重化工业、大型国企为主,今年以来重化工业下行,石油产量的放缓、煤炭价格的大跌,因此经济受到的冲击也就比较大。

最新修订版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16)

最新修订版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16)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婚姻法修正案规定的第五项基本原则。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最新修订版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欢迎大家阅读! 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一条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单位管理、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主要负责人责任制。 第六条各级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农垦、森工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垦区和森工林区内的本条

例实施工作,业务上接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七条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成员单位考核制度。公安、工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民政、卫生计生、农业等成员单位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履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职责。 第八条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计划生育协会以及个体劳动者协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第九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 第十条对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对不履行计划生育义务、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规定的组织和个人,在评选综合性先进、确定综合性奖励以及工作人员晋升职级等方面,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 第十一条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桦川县基本概况摘录

基本概况 桦川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全县幅员面积2,268平方公里,其中县属面积1,7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5.26万亩,林地面积64,000亩,草原55,600亩。共辖9个乡镇,105个行政村,161个自然屯,6个国营农、林、牧场。全县人口22万人,有汉、满、朝鲜、赫哲等民族,总户数64,000户,农户37,690户,农业人口145,760人。全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地少,平原广,一般海拔60-70米。桦川年平均气温2.5°C,1月平均气温-24.4°C,7月平均气温22.5°C,年降水量476毫米,无霜期133天。 桦川县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县境内一江六河十三泡,水资源约10.54亿立方米,松花江为主体河流,流经境内97.5千米,其余短小支流有安邦河、铃铛麦河、音达木河等。水产品有鲤、鲢、鲫等鱼类11科37种。全县有林地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7.3%,林木总蓄积量63.5万立方米,树种有落叶松、红松、樟子松等40个品种。山产品有木耳、人参、蘑菇、蕨菜、鹿茸等18种。中草药材有五味子、百合、防风等50余种。野生动物有鹿、貂、狍、天鹅、野鸡、大雁等40余种。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珍珠岩、石灰石、江沙、草炭等30余种,尤其草炭储量达到600万立方米,极具开采深加工价值。 桦川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县。全县主要物产为水稻、大豆、玉米、小麦、烤烟、甜菜、亚麻、黑加仑、马铃薯等。其中,水稻62万亩、大豆31万亩、玉米20万亩、小麦4万亩,粮豆薯总产量平均在10亿斤。桦川县畜牧业十分发达,全县生猪饲养量已达到30万头,羊11万只,牛6万头,家禽100万只。特色产品“车轱辘”牌绿色生态鸭蛋远近闻名,已成为黑龙江省驰名商标和特色品牌。 桦川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居住,有汉魏时期的古城山寨。至今还留有金元时期瓦里霍吞古城和希尔哈古城遗址。蓍名抗日英雄冷云、敬夫就生活战斗在这里。依托全国第一个集体农庄“星火集体农庄”,建立了朝鲜民族风情园,开办特色旅游业,吸引周边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改革开放以来,桦川县的经济和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几年来固定资产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