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浅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浅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浅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浅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浅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新曙光小学王亭亭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来临了,而其中的一大亮点就是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模式,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成为许多学校教科研的重点。本文将从校本课程对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发展意义上来浅谈一下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一、什么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①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

②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③基于学校,是指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对学校的影响

外部影响

从“校本”的字面含以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校本课程是一种来自于本学校的自我研究的课程,它是根据学校的特色以及教学理念创办的一种属于自己的独有的课程,这种课程和其他学校是不同的,每个学校的校本课程都体现着自己学校的特色,一个学校有着什么样的传统,什么样的特点,都能够从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中很明显的体现出来。

比如我们学校的主要目标——“培养好习惯”,这是我们的特色教育,从我们“礼仪教育”“习惯教育”“感恩教育”的课堂中便能很快感受到这种好习惯的培养。

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学校来说,是一个好的招牌,能够让人一眼就看出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特色。

内部影响

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多方面受惠。学校提高声誉,为师生了搭建平台。教师得到发展,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将逐步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提高归属感,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技术,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学生更受到加倍关注,获得知识技能,增加了展示的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学生受益家长得意。因此校本

课程开发是教师和学校自我更新的机会。

三、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影响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学生情况创造性地组织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反思者。要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求,教师不但要具备比较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教育科研素养。

校本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导的,这就要求教师全方面的去学习,尽量掌握更多的知识,以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求学口味。促使教师去拓展自己的技能面,使自己变得“全能”一些,这样一来他所能开发的校本课程所选择面才会广泛,才会有喜欢他课程的孩子来学习。

再者,校本课程的上课形式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换种说法可以说校本课程是“玩的课堂”,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自然而然的掌握知识,而越是“玩”就越是考验一个教师的教学功底,如何才能让孩子又玩了又学了,看似简单,其实是非常难的一项工作。这更是要求教师去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四、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①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改变了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了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

有个性的学习。

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比国家课程更加丰富的问题情景,由各种各样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学生也会在不同的活动之中不断地接受各种新的刺激,遇到不同的问题,从而不断地变换思维方式和角度,培养和发展思维的广阔性、灵敏性、深刻性和敏捷性。拓宽了学生学习领域,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康,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关心,为人生的后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给学生留下自由的空间

传统的教育是教会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没有个性可言,而校本课程就不同了,它所要的就是发展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孩子喜欢什么,就教授什么,让孩子们能够全面的发展,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全才而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人。只有这样,才更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他们的成长才会更加健康!

③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成就感,产生学习兴趣

一个孩子在平时的常规学习中觉得自己不行了,跟不上了,如果没有他的特长的发展,他就会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但是有了校本课程,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他在自己感兴趣的校本课上有很出色的表现,一样会让他信心百倍,这样一来他就不会再认为自己不行,说自己一事无成,他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信心,可以从“不行”的阴影中走出来,从而对学习部那么畏惧。

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一个学校来说是一个创新教育的机遇;对一个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锻炼更是一个提高的机会;而对学生来说校本课程更是一个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是一个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途径。

不论对于学校、教师还是学生,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十分有利于现代教育的,而它的开发更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走向校本..华东师范教育学系刊.2000.

[2]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法..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3]张德伟,沈英.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北京出版社. 2005.

[4]侯秀花.“开放性”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崔允漷,夏雪梅.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校本课程实施的学习心得体会

校本课程实施的学习心得体会 校本课程实施的学习心得体会1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学校及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发挥地方资源优势,自行设计和研究、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是开发本校师生潜能、发展师生个性的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课程;是一种提升学校品位的新型课程。以下是我的学习体会: 1、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众多的,这些因素,既有促进方面的,也有阻碍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校本课程本身的因素;学校内部因素;学校外部因素。以前对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存在的最大的疑惑是:当学校现有的利于校本开发的资源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冲突时,作为开发者我们该怎么办,侧重于哪方面比较合适?准备在讲座完后交流环节提出来,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而且校本课程开发并不具有局限性,没有条件的限制。像崔教授说的一样,只要那位老师兴趣爱好,他的兴趣爱好就可以开设一门校本课程。以前我一直错误地把校本课程局限在一定的框框里,而且认为一所学校都要围绕某个主题去开发。所以教师正确的课程价值观,教师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合的角色观,钻研的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行动研究的自觉性和行动研究的能力等都是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必备的素质。

2、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知识、技术、能力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因此,首先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充分认识基础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水平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要以强烈的责任心爱生、敬业、为人师表。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建有利条件。其次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课程理念的`重新定位,对长期以来习惯于接受教材的法定地位、维护教材的权威性的中小学教师而言,是一种思想观念层面上的革命。这要求教师不能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必须转变角色意识,从教材的使用者转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第三要转变教学方式,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方法,面向课程改革。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使教师们对课程价值的认识,由关注知识向关注人的发展转变;对课程功能的认识,由给出结论向引出活动转变;对课程资源的探讨,要求老师们告别仅仅依*教科书教学的历史,充分利用和广泛开发新的课程资源。第四要提高素养形成研究意识: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钻研教育理论,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努力学会并运用教科研方法,培养探究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做个有心人。通过对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教科研水平,开设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素养、培养完满人格的课程,使每个学生都成功,使每位教师都幸福。

低年级绘本阅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低年级绘本阅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它的开发与实施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 一、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⒈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实践,自主学习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建立和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关键。校本课程开发,让教师自主决策,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2.目标 绘本阅读是低年级学生阅读经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通向流畅、独立的文字阅读进程中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我们开发低年级绘本阅读校本课程课程,旨在把“绘本阅读”作为开展低年级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种载体,借助绘本,在看、想、听、说、读、写、做、演的综合性游戏式的活动中,提高低年级孩子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对美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能力,培养乐于观察、乐于动手、乐于合作、乐于探究、乐于学习语文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悦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3.原则 (1)价值性原则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在整个教材中渗透对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重视儿童良好品德与习惯的养成。 (2)适应性原则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活动的安排等应符合小学不同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何为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校本(school-based)”的含义是什么?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我国,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近年来,课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根据教育目标规划课程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制定必修课的课程标准,把选修课的决策权交给地方和学校,并颁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旨在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政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这一决策的实施,改变了“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

校本课程开发调查分析

& 《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研究》 调查问卷分析 一、调查背景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这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被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课程改革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也为教师提供了发展的空间,由此,我们提出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研究,通过机制的构建、实施,从而达到两者相互促进的目的。 我们试图通过调查了解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哪些问题的产生是源于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受到目前教师专业素养中哪些因素的制约。以期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针对性与实效性,并为学校工作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二、调查方法与过程 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自制问卷,我们在综合学习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参考了有关资料编制了这份调查问卷。本问卷涉及到教师基本情况、教师个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现状、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想法四个方面,由36道题目所组成。 》 (见附件) 2、调查计划与实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10月11日—2007年11月10日) ①成立调查小组,进行调查分析,确定调查对象及内容,制定实施方案。 ②根据小组实际情况对统一调查问卷进行修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年11月13日) 小组成员分头对学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第三阶段:分析总结阶段(2007年11月14日—20日) ^ ①统计分析,组织撰写书面调查报告。 ②为实践报告作充分准备。

3、调查人员 本次调查人员由部分课题组成员组成,分别为:王世芳、胡蕾、郭明昭、廖森林、李世学、杨芳。 4、调查时间与对象 (1)时间:2007年11月13日 (2)对象:本次调查活动,我们选取了四所学校中73名教师参与了这次问卷活动,从教师基本情况反应来看,35岁以下的考教师占71%,36-45岁的教师占18%,46岁以上的教师占11%,调查对象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能客观地反应出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课程在教师中的情况。所调查的教师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4%,全部具有小学一级或小学高级职称,担任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的占24%,教师龄大多都有集中在5-10年、10-20年之间,反映出被调查对象是一群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有比较高的文化素质,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线骨干教师,他们来自于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信息、科学、综合、品生品社等各个学科,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 三、调查情况分析 ¥ 本次调查活动主要对教师们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教师专业发展认识以及现在学校校本课程发展现状和自己对校本开发的思考等几个大的方面进行了问卷。 (一)教师个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 通过教师们的调查问卷,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们对于校本开发的了解很清楚和清楚的占%,不了解的只占%。在校本课程目前是否有必要继续进行开发的问题上,%的教师认为可以慢慢逐步推进,%的人认为应该继续但困难太多,%的人认为目前不清楚有没有必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在问到校本课程对自己专业发展是否有利中,%的教师认为比较有利,%的教师认为作用不明显。可见教师们在思想上对于校本课程的认识还是比较深刻的,这门课程有利于教师们专业的发展,但是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对于校本课程开发对促进学校特色的发展上,%教师对学校形成特色有很大的益处,对于教师参加校本课程开发希望达到的目的,%的教师希望达到提高自己实际教学能力,%的教师希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的教师希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见教师们从内心中还是有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求。 在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态度上的调查中,%的教师认为事务性工作太多,没时间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力有限,在开发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只有%的教师乐于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情况总结 xxxxxxx中心校 2013年11月10日

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 的情况总结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对我校来说,校本课程开发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1.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遵守自上而下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只强调共性和统一性,忽视了地方性和个性。我们知道,我国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各地在经济和地域上的差异又如此之大,只有一统的国家课程开发或“准一统”的地方课程开发,远远不能满足地方上的不同需要。校本课程开发,则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和学校的需要,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有差异的学习需求。 2.有助于促进教育民主化 民主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条件:一是政府权力的下放,一是民间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增强,而这两方面又是相互关联的。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要促进这两者之间的积极互动。 在我国,过去执行的一直是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教师和校长都习惯了听从外部的指令,他们没有机会也不想有机会去参与课程的决策。目前即使国家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在某些方面已下放了很大的权力,但许多学校和教师由于缺乏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反而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照常规办事最省力。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十分有利于激发教师、学生、家长的参与意识,也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参与,因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首要前提是政府给予学校的自我开发空间,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全员参与,集体审议。 3.有助于推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 首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民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就是要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管他们的性别、种族、智力水平和学习准备如何。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课程要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尤其要帮助那些学习

学习校本课程建设的心得体会

学习校本课程建设的心得体会 学习校本课程建设的心得体会 翻看着会议记录,脑海里回想着昨天上午的课程建设校长答辩会。昨天一上午的时间,都坐在会议室里用心聆听着18位校长关于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介绍和阐述,聆听着专家的精彩点评,收益颇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的建立,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之一,也是课程体制建设和发展的趋势。校本课程的开发使课程的决策更加民主化,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也符合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无论是从教师自身开发课程的能力上,还是课程形式的体现上,总有着力不从心的感觉。通过聆听大家的介绍和专家的点评,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置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明确了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要了解和分析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要以学生的需求为主,清楚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把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要对学校周边及教师自身的资源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挖掘,对资源的优势与不足做到心中有数。培养目标要具体,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而制定,并根据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使校本课程更加饱满。谈及校本课程的优势,大家都能充分认识到校本课程是由各种各样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组成,是以探究和体验为主要方法的综合性学习。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国家、地方课程相比,校本课程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在形式

上更加灵活多样,在操作时间上可以因地制宜,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合作,为人生的后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校本课程立足于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资源优势,引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动脑、勤于思考,同时大量阅读参考书籍、报刊杂志等,解决问题的同时更新了自身的知识结构,扩展了视野。同时问题的解决能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研究能力,促使教师为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而继续研究、学习,在这无限的循环往复的研究、学习、再研究、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不断丰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克服难题的喜悦也会成为教师不断进取、始终维持饱满工作热情的动力。个人感觉最难以把握的是课程评价,尤其是对过程性评价的关注,不仅仅是校本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也存在同样的困惑。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是我们都熟知的一句话,也都明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是不科学的,但这不同把尺子的标准设置对一线教师而言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该用怎样的标准去衡量,怎样才算实现了预设的目标,衡量的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千差万别,一时间让大家陷入了迷茫之中,如何对课程评价予以准确定位成为了难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也要让自己脚踏实地的行走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道路上,出发了,才会有到达目的地的那一天!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切实地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将在切实科学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研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我校新的课程体系。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背景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社会、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的和背景具体表现为四个需要” 一是体现我校特色的需要。每一所学校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综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风和办学传统。校风是此校与彼校之间自然存在的个性差异”而办学传统是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学校文化的结晶。中外名校成功经验表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陶行知先生创建的晓庄学校几十年来一直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校训。我校要实现以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深化素质教育,造就做地球村主人'勺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成为富有特色、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一流名校,除切实、科学地落实好国家课程外,还应有自身的办学思路

(完整版)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何为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校本(school-based)”的含义是什么?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我国,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近年来,课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根据教育目标规划课程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制定必修课的课程标准,把选修课的决策权交给地方和学校,并颁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旨在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政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这一决策的实施,改变了“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与研究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与研究 [摘要]通过对中小学进行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校本课程特色和质量等问题有所思考,体现出良好的课程意识,但也遇到了时间、精力、经费、资料不足、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欠缺、缺乏专家指导等困难。要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及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正确认识开发校本课程的价值,努力追求有特色、高质量的校本课程,提出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的思想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针对课程开发的弊端,要求政府应明确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的权力分配,把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强调学校、地方一级的课程运作,主张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决策的民主化。2001年6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福州晋安区地属城乡结合部,为了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落后学校亟待进行理念上的更新与学校课程的改革,形成有独特办学特色的区属学校;为了使课程的实施与学校自身的条件紧密结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研

究显得十分必要。 二、调查问卷 带着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影响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有哪些活动类型?校长、教师能否理解或接受“课程需要自己开发”?我们的教育有没有给予教师课程开发的知识与技能?校本课程开发对学生、教师、学校有什么价值等等问题的思考,同时为了全面而系统地了解我区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现状,了解我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所具备的条件以及为我区各学校的特色办学提供决策依据和为积极推广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建议等,笔者设计了一套问卷与访谈提纲,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笔者选择了29所学校,其中高中3所,初中6所,小学21所。每所学校随机抽取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作为样本,通过对他们的调查,了解校本课程的开发情况及学校、教师、学生的有关态度。共发放问卷298份,回收了264份,回收率是88.6%,其中有效答卷是242份。 三、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 1. 对校本课程涵义的理解 校本(school-based),是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从英文的字面分析,其大意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实际上“校本”有多种涵义,比如课程改革专家郑金洲教授的观点就具有代表性,他从三个方面解读“校本”:一是一切为了学校;二是一切在学校中;三是一切基于学校。只要在教育实践中有存在这类课程的

学习校本课程建设的心得体会

学习校本课程建设的心得体会 发布人:发布日期:2013-10-3011:52共5247人浏览 翻看着会议记录,脑海里回想着昨天上午的课程建设校长答辩会.昨天一上午的时间,都坐在会议室里用心聆听着18位校长关于学校 校本课程建设的介绍和阐述,聆听着专家的精彩点评,收益颇丰.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的建立,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之一,也是课程体制建设和发展的趋势. 校本课程的开发使课程的决策更加民主化,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也符合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要求.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无论是从教师自身开发课程的能力上,还 是课程形式的体现上,总有着力不从心的感觉. 通过聆听大家的介绍和专家的点评,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置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明确了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要了解和分析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要以学生的需求为主,清楚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把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要对学校周边及教师自身的资源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挖掘,对资源的优势与不足做到心中有数.培养目标要具体,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而制定,并根据目标设置相应 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使校本课 程更加饱满. 谈及校本课程的优势,大家都能充分认识到校本课程是由各种各样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组成,是以探究和体验为主要方法的综合性学习.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的学 习机会和成长空间,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国家、地方课程相比,校本课程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在内容上更加丰 富多彩,在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在操作时间上可以因地制宜,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合作,为人生的后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程开发理论学习心得

课程开发理论学习心得 为期两天的课程开发第一阶段培训虽短暂但富有实效,这要感谢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精心组织。 以下几点是我不成熟的学习领会: 一、明确了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学校及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发挥地方资源优势,自行设计和研究、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是开发本校师生潜能、开展师生个性的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课程;是一种提升学校品位的新型课程。 二、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 影响校本课程施行的因素是众多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校本课程自己的因素;学校内部因素;学校外部因素。以前对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存在的最大的疑惑是:当学校现有的利于校本开发的资源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冲突时,作为开发者我们该怎么办,侧重于哪方面比较适宜?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说,

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其实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而且校本课程开发其实不具有局限性,没有条件的限制。只要教师有兴趣爱好,他的兴趣爱好就可以开设一门校本课程。教师正确的课程价值观,教师与新课程的理念相合适的角色观,钻研的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行动研究的自觉性和行动研究的能力等都是校本课程施行过程中必备的素质。 二、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对于学生个人开展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充分认识基础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水平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充分认识教书育的神圣职责,要以强烈的责任心爱生、敬业、为人师表。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良好气氛。为学生全面开展和安康成长创建有利条件。 其次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课程理念的重新定位,对长期以来习惯于接受教材的法定地位、维护教材的权威性的中中小学教师而言,是一种思想观念层面上的革命。这要求教师不能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必须转变角色意识,从教材的使用者转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暨 武汉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在2001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从此走入我们的视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课程革新任务,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以下五点意义: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是武汉市政府向全体市民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我校与东湖风景区近邻。东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楚文化的特色和现代科技文明风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研究天地。因此以东湖风景区为依托研究开发与实施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武汉市政府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是《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和育人方向总的规范要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资源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重点的兴趣校本课程初具雏形。整合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规范开发与实施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规范办学行为,创建以东湖文化为载体的教育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新时期的教育目标,本课题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教育实践意义。

浅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浅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新曙光小学王亭亭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来临了,而其中的一大亮点就是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模式,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成为许多学校教科研的重点。本文将从校本课程对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发展意义上来浅谈一下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一、什么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①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 ②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③基于学校,是指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对学校的影响 外部影响 从“校本”的字面含以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校本课程是一种来自于本学校的自我研究的课程,它是根据学校的特色以及教学理念创办的一种属于自己的独有的课程,这种课程和其他学校是不同的,每个学校的校本课程都体现着自己学校的特色,一个学校有着什么样的传统,什么样的特点,都能够从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中很明显的体现出来。 比如我们学校的主要目标——“培养好习惯”,这是我们的特色教育,从我们“礼仪教育”“习惯教育”“感恩教育”的课堂中便能很快感受到这种好习惯的培养。 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学校来说,是一个好的招牌,能够让人一眼就看出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特色。 内部影响 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多方面受惠。学校提高声誉,为师生了搭建平台。教师得到发展,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将逐步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提高归属感,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技术,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学生更受到加倍关注,获得知识技能,增加了展示的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学生受益家长得意。因此校本

最新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23.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2005年7月,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特别是关于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及教学艺术培训。培训的观点清新隽永、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无论是诠释“教育的意蕴”,还是解读“教育的灵魂”,无论是思考“完美的教学”,还是关注“教师的学习与成长”……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必须拥有教育的灵魂 新课程改革,归根结底是教育思想的变革。教育思想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先导和核心,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人,教育思想自然要成为教师的第一素养。“我不能想象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牲 了”(帕斯卡尔,伟大的教育思想形成教师的伟大,没有教育思想,教师就成了一台机器了。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是教育理念。理念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信仰。“有了理念才有信仰,有了信仰才有追求,有了追求才有成功”“人没有理念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前进的路标和行为的指南”,可以说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课程改革,需要一批有正确教育思想和有改革意识的教师来操作。从理论上以及实践的经验上来看,教师本身的教育思想和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把为师者分为六个层次,即巫师(造孽和班门弄斧、庸师(以愚蠢教人、教书匠(传授知识与技能、能师(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名师(启迪智慧和大师(大智大慧型教师,可以高度地概括了当前具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必然产生什么类型的教师这一辨证本质。我们不可能是“巫师”“庸师”,但我们是“教书匠”吗?我们离“能师”“名师”和“大师”究竟还有多远?这不能不成为我们新时期教师时常要深思和反思的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设计

. 校本课程开发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切实地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将在切实科学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研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我校新的课程体系。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背景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社会、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的和背景具体表现为“四个需要”。 一是体现我校特色的需要。每一所学校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综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风和办学传统。校

风是“此校与彼校之间自然存在的个性差异”,而办学传统是办学历 程中所积淀的学校文化的结晶。中外名校成功经验表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陶行知先生创建的晓庄学校几十年来一直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校训。我校要实现“以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深化素质教育,造就‘做地球村主人'的现 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成为富有特色、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一流名校,除切实、科学地落实好国家课程外,还应有自身的办学思路. . 和风格,而当前我们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追求的就是自己的办学特色。二是张扬本校教师的个性的需要。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往往把教师视为一种职业更多地提倡具共性,而忽视了教师作为人的个性特点。实质上,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真正的教师永远是一个个性,一 个鲜明的个性,独具一格的个性”。也正因为如此,教师的个性品质 必然影响着其对课程的选择与组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学识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人格方面。学生的个性往往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他的老师的个性的痕迹,这就是所谓的“以智慧培育智慧,以个性养成个性”的必然结果。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教师的个性,校本课程的研究、设计、实施和评价都由一线教师来承担,使教师与其工作效能直接发生关系,这必将有利于教师专业精神、专业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个性特长的发挥,有利于造就一支专业素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计划方案

学校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一、开发及实施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设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学校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动、生动、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根据实际,把学校课程做为国家课程的一种校本化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chang),学有所长(zhang)。 二、指导思想 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博文特色的学校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原则 1.立足本地,因地制宜 黄岛是一方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它不仅有灵秀的山水,丰饶的物产,还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沧海桑田、历史变迁,许多名胜古迹令人瞩目、许多名产令人神往、许多风流人物流传史册。因此,我们立足本地,让孩子们从关注身边的名胜、名人、名产开始,通过系列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名人和名产,珍爱名人、关注名胜、保护和发展名产;关注家庭、社区、民族和人类的

校本课程开发问卷调查

校本课程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1.您对什么是校本课程了解吗?() (1)非常清楚(2)知道一点(3)不太清楚 2.您认为校本课程开发() (1)很有必要(2)必要性一般(3)没什么必要 如果您所在的学校已开发了校本课程,请回答3—15题 3.您知道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吗?() (1)知道(2)基本知道(3)不知道 4.学校是否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组织机构?() (1)成立了(2)没有(3)不知道 5.您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的构成人员是:(可以多选)() (1)校长(2)教师(3)校外专家(4)家长(5)不知道 6.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是否有开发方案?() (1)有(2)没有(3)不知道 7.本校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是否增加了您的工作压力和负担?() (1)增加较大(2)有所增加(3)没有 8.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您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 (1)主动参与(2)被动参与 9.您认为学校有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吗?() (1)有(2)没有 10.校本课程开发就是教师编书拿到课堂上去使用吗?() (1)是的(2)不一定 11.您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否纳入到学校整体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并进行统一管理?() (1)是(2)不是(3)不知道 12.本校是否组织过校本课程开发培训?() (1)组织过(2)没有组织过 13.您的校本课程开发知识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可以多选)() (1)参加培训(2)看相关专业书籍(3)别人所言

14.您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中最大的困难是:(可以多选)() (1)缺少课程资源(2)教师缺少时间(3)缺乏专业指导(4)家长不接受(5)缺少经费(6)其他 15.您认为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可以多选)() (1)缺少课程资源(2)不能排入本校课程计划(3)学生缺乏兴趣(4)家长不接受(5)缺少经费(6)其他 如果您校没有开发校本课程,请回答16—30题 16.您对校本课程有关知识获得的渠道是:() (1)看书报杂志(2)培训(3)聊天谈话中(4)其他渠道 17.您主张自己所在的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吗?() (1)主张(2)不主张(3)无所谓 18.您认为自己的学校现在有条件开发校本课程吗?() (1)有(2)没有 19.如果要开发,您认为校本课程的内容应该侧重:() (1)学生需要(2)反映学校特色(3)家长需要(4)学校需要 20.您认为开发校本课程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吗?() (1)会(2)不会 21.您认为开发校本课程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是:() (1)会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2)会降低学生的考试成绩(3)不会影响 22.如果开发校本课程,您认为有能力承担一定的任务吗?() (1)有(2)没有(3)不知道 23.您愿意采用何种方式开发校本课程?() (1)教师自主开发(2)学校指定人员开发(3)教研组集体开发(4)备课组集体开发(5)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 24.您认为校本课程开设的意义() (1)非常有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有意义,有利于学生在快乐中成长(3)可有可无(4)没有必要,降低我校教学质量,浪费时间 25.您认为开发校本课程,教师的工作负担情况() (1)加重了,要付出更多的劳动(2)加重了,但是做自己爱好的事情很享受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马克思哲学理论认为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20世纪以来世界的巨大进步与发展让人们对这个哲学原理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当然事物的发展绝对不是孤立的,而是多种矛盾和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整个世界的发展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教育作为人类文明传承和促进文化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在世界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长足进步,教育逐渐呈现出了不适应社会总体发展要求的趋势。因此世界各国纷纷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教育改革。作为教育改革很重要一部分的课程改革也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应对变化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国内外环境等各方面的挑战而凸显出来。我国也在1986年,于《义务教育法》颁布以后,开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以适应教育制度的需要。当然,我这里要讨论的不是整个教育的改革,也不是课程改革,而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校本课程开发。显然,校本课程开发是与整个教育改革息息相关的,从而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问题。我们应当站在世界向前发展的高度,把校本课程开发置于整个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来考察,而不能脱离这个背景来孤立的加以分析。要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我们必须首先明确要做的事是什么。只要稍加调查就会发现,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人还不知道什么是校本课程,其中包括部分中小学校的老师。所以,就什么是校本课程做一下探讨是十分必要的。简单说来,校本课程就是"以学生所在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而进行的自主开发与实施及评价的课程。"[1]由此看来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应该是学校。学校开发校本课程主要是为了促进和完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从而加快教育改革的进程并最终实现推动社会发展的目标。由学校自行决定的校本课程能够适应学生和社区发展的需要,它充分的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等个人因素以及学校特色和地方特性等环境因素,因而体现了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统一。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反映了我国课程行政主体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也反映了我国教育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2]在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进程中是十分必要的。 一.本课程开发是适应世界潮流的需要 校本课程其实在一些地方分权国家的教育实践中早已有之,较之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的明确提出要早。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业化国家以'新课程运动'为代表的课程开发遭受挫折后"[3]才开始逐渐被人们意识到的。进入70年代以后,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被明确提出。其内涵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经过80、90年代的蓬勃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世界潮流。这股潮流卷入了绝大多数追求更高教育目标的国家,我国也不例外。1996年出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中关于学校应"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的决定明确的拉开了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序幕。我国作为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孤立于世界课程改革之外,应该随历史潮流而动,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努力研究出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并付诸实践以积累丰富的经验去指导以后的发展。 二.课程改革要求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课程改革包括课程政策、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标准等一系列要素的改革,校本课程开发只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可见,校本课程开发与课程改革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离开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开发就无从谈起;而离开了校本课程开发课程改革就是不完整的。没有校本课程这个部分的发展与完善就不会有作为整体的课程改革的成功。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是势在必行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