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色谱法导论

色谱法导论

第十五章 色谱法导论
1.色谱基本概念 2.色谱理论基础 3.色谱定性定量分析

一、 色谱法的特点、分类和作用
1.概述
混合物最有效的 分离、分析方法。
俄国植物学家茨 维特(Tswett)在 1906年使用的装置: 色谱原型装置,如图 。
(动画)

? 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将绿叶提取汁加在碳酸钙沉淀 柱顶部,继用纯溶剂淋洗,从而分离了叶绿素。此项研究 发表在德国《植物学》杂志上,随后的25年内未能引起人 们注意。
? 直至1931年德国R.库恩和E.莱德尔再次发现本法并显示其 效能,人们才从文献中追溯到茨维特的研究和更早的有关 研究。
? 1937,1938,193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都颁给了对色谱学 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 虽然茨维特没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但是人们依然公认他 是色谱法的创始人。

?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技术。
? 试样混合物的分离过程也就是试样中各组分在称之为色谱 分离柱中的两相间不断进行着的分配过程。
? 其中的一相固定不动,称为固定相; ? 另一相是携带试样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气体或
液体),称为流动相。

色谱法的定义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方法,它利用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的 微小差异,当两相作相对移动时,使被测物质在两相之间 进行反复多次分配,这样原来微小的分配差异产生了很大 的效果,使各组分分离,以达到分离、分析及测定一些物 理化学常数的目的。
●分离性质差异:在两相间的分配差异 ●多次反复分配:分离效果被扩大

色谱法原理
当流动相中携带的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其与固定相发 生相互作用。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 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强弱不同,随着流动相 的移动,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 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而按一定次序从色谱柱中 流出。
与适当的柱后检测方 法结合,实现混合物中各 组分的分离与检测。 ? 两相及两相的相对运 动构成了色谱法的基础
(动画)

2.色谱法分类
按流动相的状态不同主要分为两类: (1)气相色谱:流动相为气体(称为载气)。 按分离柱不同可分为:填充柱色谱和毛细管柱色谱; 按固定相的不同又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

(2)液相色谱:流动相为液体(也称为淋洗液)。 按固定相的不同分为:液固色谱和液液色谱。 离子色谱:液相色谱的一种,以特制的离子交换树脂
为固定相,不同pH值的水溶液为流动相。

(3)其他色谱方法
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比较简单的色谱方法
凝胶色谱法:测聚合物分子 量分布。 超临界色谱: CO2流动相。 高效毛细管电泳:
九十年代快速发展、特 别适合生物试样分析分离的 高效分析仪器。

第三节 色谱分类
2. 按分离机理分类 ? 利用组分在吸附剂(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强弱不同而得
以分离的方法,称为吸附色谱法。 ? 利用组分在固定液(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
方法称为分配色谱法。 ? 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上的亲和力大小不同而
达到分离的方法,称为离子交换色谱法。

第三节 色谱分类
? 利用大小不同的分子在多孔固定相中的选择渗透而达到分 离的方法,称为凝胶色谱法或尺寸排阻色谱法。
? 最近,又有一种新分离技术,利用不同组分与固定相(固 定化分子)的高专属性亲和力进行分离的技术称为亲和色 谱法,常用于蛋白质的分离。
3. 按固定相的外型分类 ? 固定相装于柱内的色谱法,称为柱色谱。 ? 固定相呈平板状的色谱,称为平板色谱,它又可分为薄层
色谱和纸色谱。

3.色谱法的特点
(1)分离效率高、柱效高 复杂混合物,有机同系物、异构体。手性异构体。
(2) 灵敏度高 可以检测出μg.g-1(10-6)级甚至ng.g-1(10-9)级的物质量。
(3) 分析速度快 一般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试样的分析。
(4) 应用范围广 气相色谱:沸点低于400℃的各种有机或无机试样的分析
。 液相色谱:高沸点、热不稳定、生物试样的分离分析。
不足之处: 被分离组分的定性较为困难。

二、色谱分离过程
色谱分离过程是在色谱柱内完成的。以气相色谱为例。 气固(液固)色谱和气液(液液)色谱,两者的分离机理不同。
气固(液固)色谱的固定相: 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颗粒。 固体吸附剂对试样中各组分的吸附能力的不同。 气液(液液)色谱的固定相: 由 担体和固定液所组成。 固定液对试样中各组分的溶解能力的不同。 气固色谱的分离机理: 吸附与脱附的不断重复过程; 气液色谱的分离机理: 溶解与挥发的反复多次分配过程。

气相色谱分离过程
? 当试样由载气携带进入色谱柱与
固定相接触时,被固定相溶解或吸附 ; ? 随着载气的不断通入,被溶解或吸 附的组分又从固定相中挥发或脱附; ? 挥发或脱附下的组分随着载气向前 移动时又再次被固定相溶解或吸附; ? 随着载气的流动,溶解、挥发, 或吸附、脱附的过程反复地进行; ?较难被吸附(溶解)的组分随载气 较快地向前移动,较易被吸附(溶解 )的组分则随载气较慢地移动。经过 一定时间后,各组分就彼此分离。



塔板号 载气板 r
体积数 N N=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0
1 0.5 0.25 0.125 0.063 0.032 0.016 0.008 0.004 0.002 0.001 0 0 0 0 0 0
1 2 3 4 柱出口
0 0.5 0.5 0.375 0.25 0.157 0.095 0.056 0.032 0.018 0.010 0.005 0.002 0.001 0 0 0
0 0 0.25 0.375 0.375 0.313 0.235 0.165 0.111 0.072 0.045 0.028 0.016 0.010 0.005 0.002 0.001
0 0 0 0.125 0.25 0.313 0.313 0.274 0.22 0.166 0.094 0.070 0.049 0.033 0.022 0.014 0.008
0 0 0 0 0.063 0.157 0.235 0.274 0.274 0.247 0.207 0.151 0.110 0.080 0.057 0.040 0.027
0 0 0 0 0 0.032 0.079 0.118 0.138 0.138 0.124 0.104 0.076 0.056 0.040 0.028 0.020

三、色谱常用术语
1.基线
无试样通过检测器时, 检测到的信号即为基线。
2.色谱图
当某组分从色谱柱流出时, 检测器对该组分的响应信号 随时间变化所形成的峰形曲 线称为该组分的色谱图。
3.峰高(h)
色谱峰顶到基线的垂直距 离。
(动画)

4. 区域宽度
用来衡量色谱峰宽度的参 数,有三种表示方法:
(1)标准偏差(σ):即0.607倍
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 ( 2 ) 半 高 峰 宽 ( W1/2): 色 谱 峰
高一半处的宽度 W1/2 =2.354 σ (3)峰底宽(Wb):Wb=4 σ

5.保留值
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 柱中滞留时间的数值 。
(1)时间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时间(tR):组分从 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极大 值(即色谱峰顶值)时所 需的时间;
死时间(t0):不与 固定相作用的气体(如 空气)的保留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tR '):tR'= tR-t0

色谱法导论

第十五章 色谱法导论
1.色谱基本概念 2.色谱理论基础 3.色谱定性定量分析

一、 色谱法的特点、分类和作用
1.概述
混合物最有效的 分离、分析方法。
俄国植物学家茨 维特(Tswett)在 1906年使用的装置: 色谱原型装置,如图 。
(动画)

? 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将绿叶提取汁加在碳酸钙沉淀 柱顶部,继用纯溶剂淋洗,从而分离了叶绿素。此项研究 发表在德国《植物学》杂志上,随后的25年内未能引起人 们注意。
? 直至1931年德国R.库恩和E.莱德尔再次发现本法并显示其 效能,人们才从文献中追溯到茨维特的研究和更早的有关 研究。
? 1937,1938,193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都颁给了对色谱学 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 虽然茨维特没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但是人们依然公认他 是色谱法的创始人。

?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技术。
? 试样混合物的分离过程也就是试样中各组分在称之为色谱 分离柱中的两相间不断进行着的分配过程。
? 其中的一相固定不动,称为固定相; ? 另一相是携带试样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气体或
液体),称为流动相。

色谱法的定义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方法,它利用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的 微小差异,当两相作相对移动时,使被测物质在两相之间 进行反复多次分配,这样原来微小的分配差异产生了很大 的效果,使各组分分离,以达到分离、分析及测定一些物 理化学常数的目的。
●分离性质差异:在两相间的分配差异 ●多次反复分配:分离效果被扩大

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它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

色谱扫盲班 第一课色谱法概述 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它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或吸附系数、渗透性),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中进行多次反复分配而实现分离。在色谱技术中,流动相为气体的叫气相色谱,流动相为液体的叫液相色谱。固定相可以装在柱内,也可以做成薄层。前者叫柱色谱,后者叫薄层色谱。根据色谱法原理制成的仪器叫色谱仪,目前,主要有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 色谱法的创始人是俄国的植物学家茨维特。1905年,他将从植物色素提取的石油醚提取液倒人一根装有碳酸钙的玻璃管顶端,然后用石油醚淋洗,结果使不同色素得到分离,在管内显示出不同的色带,色谱一词也由此得名。这就是最初的色谱法。后来,用色谱法分析的物质已极少为有色物质,但色谱一词仍沿用至今,在50年代,色谱法有了很大的发展。1952年,詹姆斯和马丁以气体作为流动相分析了脂肪酸同系并提出了塔板理论。1956年范第姆特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提出了反映载气流速和柱效关系的范笨姆特方程,建立了初步的色谱理论。同年,高莱(Golay)发明了毛细管柱,以后又相继发明了各种检测器,使色谱技术更加完善。50年代末期,出现了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的仪器,克服了气相色谱不适于定性的缺点。则年代,由于检测技术的提高和高压泵的出现,高效液相色谱迅远发展,使得色谱法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目前,由于高效能的色谱往、高灵敏的检测器及微处理机的使用,使得色谱法已成为一种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的分析仪器。 在这里主要介绍气相色谱分析法。同时也适当介绍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和定性定量方法也适用于液相色谱法。其不同之处在液相色谱法中介绍。 第二课气相色谱仪 典型的气相色谱仪具有稳定流量的载气,将汽化的样品由汽化室带入色谱柱,在色谱柱中不同组分得到分离,并先后从色谱柱中流出,经过检测器和记录器,这些被分开的组分成为一个一个的色谱峰。色谱仪通常由下列五个部分组成: 载气系统(包括气源和流量的调节与测量元件等) 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汽化室两部分) 分离系统(主要是色谱柱) 检测、记录系统(包括检测器和记录器) 辅助系统(包括温控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等)

色谱分析法概论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思 考 题 和 习 题 1.在一液液色谱柱上,组分A 和B 的K 分别为10和15,柱的固定相体积为0.5ml ,流动相体积为1.5ml ,流速为0.5ml/min 。求A 、B 的保留时间和保留体积。 ml F t V V V K t t ml F t V V V K t t F V t c RB RB m s B RB c RA RA m s A RA c 0.95.018 min 18)5.15.0151(3)1(5.65.013 min 13)5 .15.0101(3)1(min 35.0/5.1/0000=?=?==?+?=+==?=?==?+?=+==== 2.在一根3m 长的色谱柱上分离一个试样的结果如下:死时间为1min ,组分1的保留时间为14min ,组分2的保留时间为17min ,峰宽为1min 。(1) 用组分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及塔板高度H ;(2) 求调整保留时间'R 1t 及'R 2t ;(3) 用组分2 求n ef 及H ef ;(4) 求容量因子k 1及k 2;(5) 求相对保留值 1,2r 和分离度R 。 (mm) 0.65 (m) 1065.010 4.63n L H 104.6) 1 17(16) t 16(n )1(3322322R 22=?=?==?=?==-W (mm) 0.73 (m) 1073.010 4.13n H 101.4) 1 16(16) 16(n (3)(min) 16117 (min) 13114 (2)33ef(2)ef(2)3 22'ef(2)''22 1=?=?==?=?===-==-=-L W t t t R R R 31) 1(3)1 61(2) W () t 2(R 2.1 13 16r )5( 16116k 13113k (4)21''2,10'20'1121221=+-?=+-==========W t t t t t t t R R R R R R 3.一根分配色谱柱,校正到柱温、柱压下的载气流速为43.75ml/min ;由固定液的涂量及固定液在柱温下的密度计算得V s =14.1ml 。分离一个含四组分的试样,测得这些组分的保留时间:苯1.41min 、甲苯2.67min 、乙苯4.18min ,异丙苯5.34min ,死时间为0.24min 。求:(1) 死体积;(2) 这些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3) 它们在此柱温下的分配系数(假定检测器及柱头等体积可以忽略);(4) 相邻两组分的分配系数比α。 (1) V 0=t 0×u=0.24×43.75ml/min=10.5cm 3 (2) 'R t (苯) =1.41-0.24=1.17min , 'R t (甲苯) =2.67-0.24=2.43min , 'R t (乙苯) =4.18-0.24=3.94min , 'R t (异丙苯) =5.34-0.24=5.10min 3.19 4.310.5 6.143.294.3 1.217.143.20.161 .145.1025.21K 25.21 24.0 .1050.121 .145.104.16K 4.16 24.0 .9435.71.145.101.10K 1.01 24.0 .4326.31 .145.109.4K 4.9 24.0 17.1/////////0/0/0/0/==========?======?======?======?=====乙苯异丙苯乙苯异丙苯甲苯乙苯甲苯乙苯苯甲苯苯 甲苯异丙苯异丙苯异丙苯异丙苯乙苯乙苯乙苯乙苯甲苯甲苯甲苯甲苯 苯苯苯苯R R R R R R s m R s m R s m R s m R t t t t t t V V k t t k V V k t t k V V k t t k V V k t t k ααα

色谱分析法概论习题答案

色谱分析法概论习题答 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第十六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思 考 题 和 习 题 1.在一液液色谱柱上,组分A 和B 的K 分别为10和15,柱的固定相体积为,流动相体积为,流速为min 。求A 、B 的保留时间和保留体积。 ml F t V V V K t t ml F t V V V K t t F V t c RB RB m s B RB c RA RA m s A RA c 0.95.018 min 18)5 .15.0151(3)1(5.65.013 min 13)5 .15 .0101(3)1(min 35.0/5.1/0000=?=?==?+?=+==?=?==?+?=+==== 2.在一根3m 长的色谱柱上分离一个试样的结果如下:死时间为1min ,组分1的保留时间为14min ,组分2的保留时间为17min ,峰宽为1min 。(1) 用组分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及塔板高度H ;(2) 求调整保留时间 'R 1 t 及 'R 2 t ;(3) 用组分2 求n ef 及H ef ;(4) 求容量因子k 1及 k 2;(5) 求相对保留值 1 ,2r 和分离度R 。 (mm) 0.65 (m) 1065.010 4.63 n L H 104.6) 1 17 (16) t 16( n )1(33 223 22R 22 =?=?==?=?==-W (mm) 0.73 (m) 1073.010 4.13 n H 101.4) 116 (16) 16(n (3)(min) 16117 (min) 13114 (2)33 ef(2)ef(2)3 22 'ef(2)' '2 2 1=?=?==?=?===-==-=-L W t t t R R R 31) 1(3)1 61(2) W () t 2(R 2.1 13 16r )5( 16116k 13113k (4)21''2,10'20'112122 1 =+-?=+-==========W t t t t t t t R R R R R R 3.一根分配色谱柱,校正到柱温、柱压下的载气流速为min ;由固定液的涂量及固定液在柱温下的密度计算得V s =。分离一个含四组分的试样,测得这些组分的保留时间:苯、甲苯、乙苯,异丙苯,死时间为。求:(1) 死体积;(2) 这些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3) 它们在此柱温下的分配系数(假定检测器及柱头等体积可以忽略);(4) 相邻两组分的分配系数比?。 (1) V 0=t 0×u=×min=10.5cm 3 (2) 'R t (苯) =-= , 'R t (甲苯) =-= , 'R t (乙苯) =-= , 'R t (异丙苯) =-=

色谱分析法概论

第17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思考题 9.试推导有效塔板数与分离度的关系式: 2 2116?? ? ??-??ααR n =有效 证明:∵ 2 ' 2216R t n W ?? ? ??? 有效= (1) 2 2 W W +R2R112(t -t ) R = 设W 1=W 2 2 2'' 2010212222[()()]2()22R R R R t t t t t t W W W W ----==+R2R112(t -t )R = ''1R t R -R22t W = (2) 将(2)代入(1)式,得: '22 ' '2222221 '''221'1 1616()16()11R R R R R R R t t t n R R R t t t t αα???==?? ?--??-有效= 10. 试推导最小板高的计算式:BC A H 2+=最小 证明:∵B H A Cu u =++ (1) 微分,得 2dH B C du u =-+ 令 0dH du =,则 2 0B C u - += opt u = 将(2)代入(1),得: H A =+最小

习题 1.在一根 2.00m 的硅油柱上分析一个混合物得下列数据:苯、甲苯及乙苯的保留时间分别为80s 、122s 、181s ;半峰宽为0.211cm 、0.291cm 及0.409cm(用读数显微镜测得),已知记录纸速为1200mm/h ,求此色谱柱对每种组分的理论塔板数及塔板高度。 解:∵2 2 /1)( 54.5W t n R = 注意:分子分母单位应保持一致 mm n L H W t n R 3.28852000,8853600 /120011.28054.554.52 2 2/1===)( =)(=苯苯苯 苯苯= mm n L H W t n R 8.110822000,10823600 /120091.212254.554.52 2 2/1===)( =)(=甲苯甲苯甲苯 甲苯甲苯= mm n L H W t n R 7.112062000,12063600 /120009.418154.554.52 2 2/1===)( =)(=乙苯乙苯乙苯 乙苯乙苯= 2.在一根 3.0m 长的色谱柱上分离样品的结果如图17-14所示。 图17-14 一个样品的色谱图 (1)用组分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及塔板高度H; (2)求调整保留时间t R1’及t R2`;(3)求有效塔板数n 有效及有效塔板高度H 有效;(4)求容量因子k 1及k 2;(5)求使二组分R s 为1.5时的柱长。 解:(1)3222106.4)0 .117 (16)( 162 ?=?==w t n R mm n L H 65.0106.430003=?= = (2)t R1′= t R1-t 0 =14-1.0=13.0min t R2′=t R2-t 0=17-1.0=16.0min (3) 32 22'101.4)0.10.16(16)( 162 ?=?==w t n R 有效 mm n L H 73.0101.430003 =?==有效 有效 (4)130.10.130' 11 ===t t k R 160 .10 .160' 22===t t k R (5)假设两组分峰宽相等。 30 .10.1) 1417(2)(21 2112=+-= +-= W W t t R R R

色谱分析法概论

色谱分析法概论 1色谱分析法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分配系数的不同进行分离,而后逐个分析。 2色谱过程:组分的分子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多次分配的过程。若两个组分的分配系数存在微小的差异,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微小的差异积累起来,其结果就使分配系数小的组分被先洗脱,从而使两组分得到分离。色谱分离的前提是分配系数或保留因子不等。 3色谱流出曲线是由检测器输出的电信号对时间作图所绘制的曲线,又称为色谱图。 4按色谱过程的分离机制分类:分配色谱法、吸附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分子排阻色谱法。①分配色谱法机制:利用被分离组分在固定相或流动相中的溶解度差别,即分配系数的差别而实现分离。②吸附色谱法机制:利用被分离组分对固定相表面吸附中心吸附能力的差别,即吸附系数的差别而实现分离。常见化合物的吸附能力顺序:烷烃<烯烃<卤代烃<醚<硝基化合物<叔胺<酯<酮<醛<酰胺<醇<酚<伯胺<羧酸③离子交换色谱法机制:利用分离组分离子交换能力的差别即选择性系数的差别而实现分离。④分子排阻色谱法:根据被分离组分分子的线团尺寸,即渗透系数的差别而进行分离。 5流动相线速对塔板高度的影响:在较低线速度时,纵向扩散起主要作用,线速度升高,塔板高度降低,柱效升高;在较高线速度时,传质阻抗起主要作用,线速度升高,塔板高度增高,柱效降低。 6说明保留因子的物理含意及与分配系数的关系。为什么保留因子(或分配系数)不等是分离的前提? 答:保留因子k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之比,故又称为质量分配系数。而分配系数K是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二者的关系是k=KV s//V m,可见保留因子除与固定相、流动相、组分三者的性质有关外,还与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体积之比有关。保留因子越大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保留越强,t R =t0 (1+k)或t'R =kt0 ,由于在一定色谱条件下t0为定值,如果两组分的k相等,则他们的t'R一定相等,t R相等,即不能分离。要使两组分分离,即t R或t'R不等,则它们的k(或K)必须不等,即保留因子(或分配系数)不等是分离的前提。 7根据分离度的定义,哪些色谱参数与分离度有关?可从哪两方面改善色谱分离度?如何在色谱图上测定这些参数? 答:分离度的定义式为R=2(t R2 -t R1)/(W1 +W2 ),由此可见色谱峰的区域宽度和保留时间与分离度有关。为改善色谱分离度,一方面应增加两组分保留时间之差,即保留因子或分配系数之差,另一方面减小峰宽,即提高柱效使色谱峰变锐。保留时间是从进样到色谱峰峰顶的时间间隔;峰宽是在色谱峰两侧拐点作切线到基线上所截得的距离。 8什么是最佳流速?实际操作中是否一定要选择最佳流速?为什么? 答:柱效最高时(n最大或H最小)的流动相流速叫最佳流速。实验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流速,如果分离不好,尽量选最佳流速,如果速度太慢而分离很好,则可选远于最佳值的流速。 9色谱定性是根据保留值,定量的依据是峰面积和峰高。 气相色谱法 1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分离效能高、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简单快速、应用广泛。 2气相色谱仪的组成:①气路系统②进样系统③色谱柱系统④检测和记录系统⑤控制系统3对固定液的要求:①在操作温度下蒸气压低于10Pa,否则固定液易流失。每一固定液有一

17色谱分析法概论

第十七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思 考 题 和 习 题 1.色谱法作为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一个组分的色谱峰可用哪些参数描述? 这些参数各有何意义? 3.说明容量因子的物理含义及与分配系数的关系。为什么容量因子 (或分配系数) 不等是分离的前提? 4.各类基本类型色谱的分离原理有何异同? 5.说明式(17?18)中K 与V s 在各类色谱法中的含义有何不同? 6.衡量色谱柱效的指标是什么?衡量色谱系统选择性的指标是什么? 7.用塔板理论讨论流出曲线,为什么不论在 t >t R 或t <t R 时,总是C <C max ? 塔板理论有哪些优缺点? 8.简述谱带展宽的原因。 9.下列那些参数可使塔板高度减小? (1) 流动相速度,(2) 固定相颗粒, (3)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扩散系数D s ,(4) 柱长, (5) 柱温。 10.什么是分离度?要提高分离度应从哪两方面考虑? 11.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为m A 、m B (g),浓度为C A 、 C B (g/ml),摩尔数为n A 、n B (mol),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体积为V A 、V B (ml),此组分的容量因子是 ( ) 。 A. m A /m B ; B. (C A V A )/(C B V B ) ; C. n A /n B ; D. C A /C B 。 (A 、B 、C ) 12.在柱色谱法中,可以用分配系数为零的物质来测定色谱柱中 ( ) 。 A. 流动相的体积; B. 填料的体积; C. 填料孔隙的体积; D. 总体积。 (A 、C ) 13.在以硅胶为固定相的吸附色谱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A. 组分的极性越强,吸附作用越强; B. 组分的分子量越大,越有利于吸附; C. 流动相的极性越强,溶质越容易被固定相所吸附; D. 二元混合溶剂中正己烷的含量越大,其洗脱能力越强。 (A ) 14.在离子交换色谱法中,下列措施中能改变保留体积的是( )。 A. 选择交联度大的交换剂; B. 以二价金属盐溶液代替一价金属盐溶液作流动相; C. 降低流动相中盐的浓度; D. 改变流速。 (A 、B 、C ) 15.在空间排阻色谱法中,下列叙述中完全正确的是( )。 A. V R 与K p 成正比; B. 调整流动相的组成能改变V R ; C. 某一凝胶只适于分离一定分子量范围的高分子物质; D. 凝胶孔径越大,其分子量排斥极限越大。 (C 、D ) 16.在一液液色谱柱上,组分A 和B 的K 分别为10和15,柱的固定相体积为0.5ml ,流动相体积为1.5ml ,流速为0.5ml/min 。求A 、B 的保留时间和保留体积。 (A R t =13min A R V =6.5ml, B R t =18min B R V =9ml ) 17.在一根3m 长的色谱柱上分离一个试样的结果如下:死时间为1min ,组分1的保留时间为14min ,组分2的保留时间为17min ,峰宽为1min 。 (1) 用组分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及塔板高度H ;(2) 求调整保留时间

色谱分析法概论习题答案完整版

色谱分析法概论习题答 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十六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思 考 题 和 习 题 1.在一液液色谱柱上,组分A 和B 的K 分别为10和15,柱的固定相体积为,流动相体积为,流速为min 。求A 、B 的保留时间和保留体积。 2.在一根3m 长的色谱柱上分离一个试样的结果如下:死时间为1min ,组分1的保留时间为14min ,组分2的保留时间为17min ,峰宽为1min 。(1) 用组分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及塔板高度H ;(2) 求调整保留时间 'R 1t 及'R 2t ;(3) 用组分2 求n ef 及H ef ;(4) 求容量因子k 1及k 2;(5) 求相对保留值1,2r 和分离度R 。 3.一根分配色谱柱,校正到柱温、柱压下的载气流速为min ;由固定液的涂量及固定液在柱温下的密度计算得V s =。分离一个含四组分的试样,测得这些组分的保留时间: 苯、甲苯、乙苯,异丙苯,死时间为。求:(1) 死体积;(2) 这些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3) 它们在此柱温下的分配系数(假定检测器及柱头等体积可以忽略);(4) 相邻两组分的分配系数比?。 (1) V 0=t 0×u=×min=10.5cm 3 (2) 'R t (苯) =-= , ' R t (甲苯) =-= , 'R t (乙苯) =-= , ' R t (异丙苯) =-= 4.在一根甲基硅橡胶 (OV-1) 色谱柱上,柱温120℃。测得一些纯物质的保留时间:甲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正壬烷、苯、3-正己酮、正丁酸乙酯、正己醇及某正构饱和烷烃。(1) 求出后5个化合物的保留指数。未知正构饱和烷烃是何物质? (2) 解释上述五个六碳化合物的保留指数为何不同。(3) 说明应如何正确选择正构烷烃物 ① 根据保留指数的公式和意义,5个化合物的保留指数为: 设某正构烷烃的碳数为x ,则 解此方程得x=5, 所以该正构烷烃为正戊烷。 (2)上述五个化合物极性由大到小分别为:正己醇>正丁酸乙酯>3-正己酮>苯>正戊烷,根据气液色谱固定液的作用原理,在弱极性的OV-1柱上保留能力由强到弱,即保留指数由大至小。 (3)选择正构饱和烷烃物质对的t R 值最好与被测物质的t R 值相近,以减小测定误差。

色谱分析法概论

思考题 9 ?试推导有效塔板数与分离度的关系 式: 2 n 有效=16 R 证明:? n有效=16 ' 2 t R2 2 R= 2(t R2-t R J Wh W2 2 R_ 2(t R2-t R1) =W W2 2[(t R2 t o) (t R1 t o)]2 2W 2 2(t R2 t R1) "2W2 vy= t R2 tR1 R 将(2)代入(1 ) 式,得: 2 n 有效—16 R I t R2 I I t R2 t R1 t R2 I 16R2(」M2 t 毕1 t R1 10.试推导最小板高的计算式: H最小—A 2 BC 证明: ??? H (1) 微分,得 dH du 芋0,则 du B 2 将 (2) 代入(1),得: H最小 A 2BC

习题 1.在一根 2.00m 的硅油柱上分析一个混合物得下列数据: 苯、甲苯及乙苯的保留时间分别为 80s 、122s 、181s ;半峰宽为 0.211cm 、0.291cm 及0.409cm(用读数显微镜测得),已知记录 纸速为1200mm/h,求此色谱柱对每种组分的理论塔板数及塔板高度。 图17- 14 一个样品的色谱图 (1)用组分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 n 及塔板高度H; (2)求调整保留时间t R1 '及t R2、;(3) 求有效塔板数 时的柱长。 (5)假设两组分峰宽相等。 2血 t&) 2(17 14) 解:??? n 5.54(旦)2 W|/2 注意:分子分母单位应保持一致 / t R 苯、2 / 80 、2 L 2000 n 苯=5.54( --------- )2=5.54 )2 885, H 苯= = =2.3mm W/2 苯 2.11 n 苯 885 1200/3600 n 甲苯=5.54( tR 甲苯)2= 5.54( W 1/2 甲苯 122 2.91 1082, H 甲苯=丄=哋= 1.8mm n 甲苯 1082 1200/3600 n 乙苯=5.54( tR 乙苯 )=5.54( W /2 乙苯 181 4.09 1200/3600 1206, H 乙苯=丄=哋=1.7mm n 乙苯 1206 n 有效及有效塔板高度 H 有效;(4)求容量因子 k 1及k 2; (5)求使二组分 R s 为1.5 (2) t R1 有效 k 1 叱2 16怕2 R1 -t 0 =14-1.0=13.0min 16區)2 w 2 垃 130 t 。 1.0 R 1 4.6 103 4.1 103 R2 =t R2-t t 3000 3 0.65mm 4.6 10 0=17-1.0=16.0min H 有效 16.0 1.0 n 有效 严 0.73mm 4.1 103 2.在一根 3.0m 长的色谱柱上分离样品的结果如图 17- 14所 示。

分析化学习题十九

第十九章色谱法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类型说明: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在色谱分析中,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时间为() A.死时间 B.保留时间 C. 调整保留时间 D.分配系数 2.在色谱分析中,要使两个组分完全分离,分离度应是() A. 0.1 B. 0.5 C. 1.0 D. 〉1.5 3.衡量色谱柱柱效能的指标是() A. 相对保留值 B. 分离度 C. 容量比 D. 塔板数 4.在液-液分配色谱中,保留时间实际上反映的是下列哪些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A. 流动相和固定相 B. 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 C.组分与载体.固定相 D. 组分与流动相 5.色谱过程中,固定相对物质起着下列哪种作用() A.运输作用 B.滞留作用 C.平衡作用 D.分解作用 6.某色谱峰,其峰高0.607倍处色谱峰宽度为4mm,半峰宽为() A. 4.71mm B. 6.66mm C. 9.42mm D. 3.33mm 7.在色谱流出曲线上,相邻两峰间距离决定于() A. 两组分分配系数 B. 扩散系数 C. 理论塔板数 D. 塔板高度 8.色谱法中,调整保留时间实际上反映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A. 组分与载气 B. 组分与流动相 C. 组分与组分 D. 组分与固定相 9.VA.n D.E.E.mtE.r 方程式主要阐述了() A. 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 B. 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情况 C. 色谱峰扩张.柱效降低的各种动力学因素 D. 塔板高度的计算 10.柱效率用理论塔板数n或理论塔板高度h表示,柱效率越高,则() A.n越大,h越小 B.n越小,h越大 C.n越大,h越大 D.n越小,h越小 11.色谱法中,对组分定性的参数为() A. 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峰高 D.峰数 12.有A、B、C、D、四种组分,在一定色谱条件下,其分配平衡常数K分别为0.25,0.5, 0.75,1,试判断那个组分先出柱() A. A组分 B. B组分 C. C组分 D. D组分 13.根据Van deemter方程,色谱峰扩张、板高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当u较小时,分子扩散项 B.当u较小时,涡流扩散项; C.当u比较小时,传质阻力项 D.当u较大时,分子扩散项 14.下列因素对理论塔板高度没有影响的是()

分析化学习题十九

第十九章 色谱法概论 个最佳答案。 ) 1. 在色谱分析中,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时间为( 2. 在色谱分析中,要使两个组分完全分离,分离度应是( 3. 衡量色谱柱柱效能的指标是( 9. VA.n D.E.E.mtE.r 方程式主要阐述了 C. 色谱峰扩张 . 柱效降低的各种动力学因素 D. 塔板高度的计算 11. 色谱法中,对组分定性的参数为 A. 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峰高 D. 峰数 0.75 , 1,试判断那个组分先出柱 A. A 组分 B. B 组分 C. C 组分 D. D 组分 13. 根据 Van deemter 方程,色谱峰扩张、板高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当 u 较小时,分子扩散项 B. 当 u 较小时,涡流扩散项; C. 当 u 比较小时,传质阻力项 D. 当 u 较大时,分子扩散项 14. 下列因素对理论塔板高度没有影响的是 A. 填充物的颗粒 B. 载气的流速 C. 载气的种类 D. 色谱柱的柱长 15. 下列色谱按照分离机理进行分类的是( ) . 单项选择题(类型说明:每一道试题下面有 A 、B 、 C 、D 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 12.有A 、B 、C D 四种组分,在一定色谱条件下,其分配平衡常数 K 分别为 0.25 , 0.5 , A. 死时间 B. 保留时间 C. 调整保留时间 D. 分配系数 A. 0.1 B. 0.5 C. 1.0 D. 〉1.5 A. 相对保留值 B. 分离度 C. 容量比 D. 塔板数 4.在液 -液分配色谱中, 保留时间实际上反映的是下列哪些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A. 流动相和固定相 B. 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 C. 组分与载体 . 固定相 D. 组分与流动相 5. 色谱过程中,固定相对物质起着下列哪种作用 A. 运输作用 B. 滞留作用 C. 平衡作用 D. 分解作用 6. 某色谱峰,其峰高 0.607 倍处色谱峰宽度为 4mm 半峰宽为( A. 4.71mm B. 6.66mm C. 9.42mm D. 3.33mm 7. 在色谱流出曲线上,相邻两峰间距离决定于 A. 两组分分配系数 B. 扩散系数 C. 理论塔板数 D. 塔板高度 8. 色谱法中,调整保留时间实际上反映了(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A. 组分与载气 B. 组分与流动相 C. 组分与组分 D. 组分与固定相 A. 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 B. 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情况 10. 柱效率用理论塔板数 n 或理论塔板高度 h 表示,柱效率越高,则 A. n 越大, h 越小 B. n 越小, h 越大 C. n 越大, h 越大 D. n 越小, h 越小

色谱分析法导论

第14章色谱分析法导论 【14-1】 在仪器分析中,色谱的独特特点是什么? 答:具有能同时进行分离和分析的特点。 【14-2】 导致谱带展宽的因素有哪些? 【14-3】 哪些参数可以改进色谱分离的分离度以及怎样在色谱图上测定这些参数? 【14-4】 影响选择性因子α的参数有哪些? 【14-5】 如何控制和调节容量因子k '? 【14-6】 色谱柱效n 由哪些因素决定?如何提高柱效? 答:根据速率理论,影响n 的因素有: (1)固定相,包括固定相的粒径、填充均匀程度、固定液种类、液膜厚度等。 (2)流动相,包括流动相的种类、组成、流速 (3)柱温。 提高柱效的方法有: (1)优化流动相组成、流速及柱温来优化柱效。 (2)增大柱长可以增加理论塔板数,但会使分析时间增长。 (3)降低塔板高度H 。 【14-7】 色谱定量分析中,为什么要定量校正因子?校正因子有几种表示方法?实验中如何测定定量校正因子? 【14-8】 已知某色谱峰的半峰宽为4.708mm ,求此色谱峰的峰底宽。 答:8.000mm 【14-9】 组分A ,B 在某气液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分别为495和467。试问在分离时哪个组分先流出色谱柱? 答:根据分配系数的定义:a g c K c = ,K 值表示组分与固定相作用力的差异,K 值大,说明组分与固定相的亲和力越大,其在柱中滞留的时间长。由于A 组分的分配系数大于B 组分,因此B 组分先流出色谱柱。 【14-10】 组分A 从色谱柱流出需15.0min ,组分B 流出需25.0min ,而不被色谱柱保留的组分P 流出色谱柱需2.0min 。问: (1)B 组分相对于A 组分的相对保留时间是多少? (2)A 组分相对于B 的相对保留时间是多少? (3)组分A 在柱中的容量因子是多少? (4)组分A 通过流动相的时间占通过色谱柱的总时间的百分之几? (5)组分B 通过固定相上平均停留时间是多少? 解:(1)/B A t t =(25.0-2.0)/(15.0-2.0)=17.7 (2)/A B t t =(15.0-2.0)/(25.0-2.0)=0.57

色谱法概论练习题

第十七章色谱分析法概论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基本原理 色谱分析法概论作业题 第一节概述 选择题 1.色谱法是() A. 色谱法亦称色层法或层析法,是一种分离技术。 B. 色谱法亦称色层法或层析法,是一种富集技术。 C. 色谱法亦称色层法或层析法,是一种进样技术。 D. 色谱法亦称色层法或层析法,是一种萃取技术。 2.色谱分离系统是() A. 色谱分离系统是装填了固定相的色谱柱,样品混合物组分的分离就是在色谱柱中运行时完成的。 B. 色谱分离系统是装填了固定相的色谱柱,样品混合物组分之间的化学反应就是在色谱柱中运行时完成的。 C. 色谱分离系统是充满了载气的色谱柱,样品混合物组分的分离就是在色谱柱中运行时完成的。 D. 色谱分离系统是充满了载气的色谱柱,样品混合物组分之间的化学反应就是在色谱柱中运行时完成的。 简答题 1.色谱分析法有什么特点? 2.按照流动相与固定相的聚集状态、操作形式和分离机制的不同分别将色谱法分类。 第二节基本原理 填空题 1.物质的容量因子和保留时间关系式为____ 2.我国药典规定,用柱色谱法分离样品时,要使两个组分完全分离,二者的分离度应该不小于____。 3.按照分离机制不同可以将色谱法分为、、、四种。4.色谱法实现分离的前提条件是。 选择题 1.下面哪个参数用来衡量分离效率() A.保留时间 B.峰高 C.峰面积 D.峰宽 2.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为mA、mB(g),浓度为CA、CB(g/ml),摩尔数为nA、nB(mol),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体积为VA、VB(ml),此组分的容量因子是()A.mA/mB B.(CA V A)/(CB VB)

第六章 色谱法导论

第六章 色谱法导论 5.一柱长100cm ,某组分停留在固定相中的时间分数为0.70,在流动相中则为0.30。计算: (1) 组分的移动速度是流动相线速的几倍? (2) 组分洗脱出柱的时间是它停留在流动相中时间的几倍? 解:(1)设组分的保留时间为t R 则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时间是0.3t R 组分的移动速度R L u t =,流动相的移动速度0.3m R L u t = 组分和流动相速度之比:0.3m u u = (2)组分洗脱出柱的时间与它停留在流动相中时间之比为: 3.30.3R R t t = 6.某组分的移动速度与流动相速度之比为0.10,柱内流动相的体积为2.0mL,若流动相的流量为10mL.min -1,则该组分滞留在固定相中的时间为多少?若固定相体积为0.5mL ,则组分的分配系数为多少? 解:由题意知:组分的移动速度为0.1m u u = 设柱长为L ,则由00 0.10.110m R R L L u u t t t t =?=?= 0 2.00.2min 10 t == 则组分保留时间010100.22min R t t ==?= 组分滞留在固定相中的时间为:020.2 1.8min 108R t t s -=-== 由0'1082'360.2600.5 m R s V t K k t V β==?=?=? 7.一柱内的固定相体积为1.5mL ,死体积为16.6mL ,组分A 在该柱上保留体积为76.2mL ,计算组分A 的分配系数。 解:00''76.216.616.6'39.716.6 1.5 m m R R s s V V t V K k t V V V β-==?=?=?= 8.在一色谱柱上,组分A 、B 和非滞留组分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0、16.0和1.0min,问: (1) B 的分配比是A 的几倍? (2) B 滞留在固定相中的时间是A 的几倍?

色谱法概论

第一节:概述
一、色谱法的由来
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 (Tsweet)将CaCO3装入竖直的玻璃 管,在顶端加入植物色素后,用石油 醚进行洗脱,在管的不同部位形成不 同颜色的色带,1906年在其发表的论 文中将其命名为色谱 (chromatography)。
色谱分析法概论
1
2
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固定不动的 一相,成为固定相 流动相(mobile phase):携带样品流经 固定相的流动体,称为流动相
二、色谱法的现在
现在: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 分离混合物各组分并加以分析 固定相——除了固体,还可以是液体 流动相——液体、气体或超临界流体 色谱柱——各种材质和尺寸 被分离组分——不再仅局限于有色物质
3
4
三、色谱法的定义和用途
(一)定义: 同一时刻进入色谱分析系统的混合物,与固定相和流动相发生 相互作用,由于各组分理化性质不同,混合物被分离,然后依次流 出分析系统,进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色谱法又称为层析法
(二)用途 1、分离混合物 2、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分离
? 分析 ? 鉴定 ? 纯化
混合物
单一组分
? 定量
5
6
1

四、色谱法特点
(一)优点:“三高”、“一快”、“一广” 1、高选择性——可将性质相似的组分分开 2、高效能——分离效果 3、高灵敏度——10-11~10-13g 4、分析速度快——几~几十分钟完成分离 5、应用范围广——气体,液体、固体物质化学衍生化再色谱分离、 分析 (二)缺点:对未知物分析的定性专属性差,需要与其他分析方法 联用(GC-MS,LC-MS)。
7
第二节:色谱过程和基本原理
一、色谱过程
由于结构和性质的不同,样品各组分与固定相作用的类型、强 度也不同,结果在固定相上滞留时间的长短也就不同,或被流动相 携带移动的速度不同,即产生差速迁移,因而被分离。
8
二、色谱流出曲线和有关概念
(一) 色谱流出曲线和色谱峰 1、色谱流出曲线 (chromatogram):检测器输出的信号强度对时 间作图所绘制的曲线,又称色谱图。
色谱过程示意图
9
10
2、基线(baseline) 是在操作条件下,没有组分流出时的流出曲线,稳定的基线应 该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基线漂移 基线噪音
3、色谱峰 (1)流出曲线上突出的部分,是组分流经检测器时产生的信号 (2 )表征色谱峰的三项参数: 峰高或峰面积——用于定量分析 峰位——用保留值表示,用于定性分析 峰宽——用于衡量柱效 (3)峰型: 正常峰——正态分布 拖尾峰——前陡峭后缓慢 前延峰——前缓慢后陡峭
11
12
2

色谱分析概论习题

淮 阴 师 范 学 院 仪器分析 课程 色谱分析概论 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题,40 分) 1、反映色谱柱柱型特征的参数是: ( )


线
A.分配系数 B.分配比 C.相比 D.保留值 2、对某一组分来说,在一定的柱长下,色谱峰的宽或窄主要决定于组 分在色谱柱中的() A.保留值 B.扩散速度 C.分配比 D.理论塔板数 3、指出下列哪些参数改变会引起相对保留值的增加( ) A.柱长增加; B.相比率增加;C.降低温度; D.流动相速度降低 4、色谱分析中,相对保留值可由下列那种物理量确定( ) A 两组分 K B 两组分 tR C 两组分 VR D 柱子的 Vs 和 Vm 5、色谱分析采用归一化法,下列那种说法正确( ) A 不要求全部组分出峰 B 进样量要求准确 C 只能用作微量组分的精确定量 D 一次分析过程中条件需稳定 6、试指出下述说法中, 哪一种是错误的? ( ) A 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B 根据色谱峰的面积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C 色谱图上峰的个数一定等于试样中的组分数 D 色谱峰的区域宽度体现了组分在柱中的运动情况 7、在色谱分析中,柱长从 1 m 增加到 4 m ,其它条件不变,则分离度增加 (A) 4 倍 (B) 1 倍 (C) 2 倍 (D) 10 倍 8、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 ) (A) H2 (B) He (C) Ar (D) N2 9、在液相色谱中,范第姆特方程中的哪一项对柱效的影响可以忽略 ( ) (A).涡流扩散项 (B).分子扩散项 (C)流动区域的流动相传质阻力 (D).停滞区域的流动相传质阻力 10、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 (A)浓度型检测器 (B)质量型检测器 (C)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11、当样品各组分全部出峰最好选用( )方法定量分析。 A 归一法 B 外标法 C 内标法 D 都行 12、载体填充的均匀程度主要影响()
系别
班级
学号
姓名

第十六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1、色谱柱作为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色谱法以高超的分离能力为特点,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效能、分析速度快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2、一个组分的色谱峰可用哪些参数描述?这些参数各有何意义? 一个组分的色谱峰可用三项参数即峰高或峰面积(用于定量)、峰位(用保留值表示,用于定性)、峰宽(用于衡量柱效)来说明。 峰高: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时的检测信号,即色谱峰顶至基线的距离。 峰面积:某色谱峰曲线与基线间包围的面积。 保留时间:是从进样到某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时的时间间隔,即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的色谱峰顶点的时间间隔。 死时间:是分配系数为零的组分,即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组分的保留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是某组分由于溶解(或被吸附)于固定相,比不溶解(或不被吸附)的组分在柱中多停留的时间。 峰宽:是通过色谱峰两侧拐点做切线在基线上所截得的距离。 标准差:是正态色谱流出曲线上两拐点间距离之半,或0.607倍峰高处的峰宽之半。 半峰宽:是峰高一半处的峰宽。 W 1/2=2.355σ W=4σ W=1.699 W 1/2 3、说明保留因子的物理含义及与分配系数的关系。为什么保留因子(或分配系数)不等是分离的前提? 保留因子k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之比,故又称为质量分配系数。而分配系数K是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二者的关系是k=KVs/Vm,可见保留因子除与固定相、流动相、组分三者的性质有关外,还与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体积比有关。保留因子越大的组 分在色谱柱中的保留越强,t R =t (1+k),由于在一定色谱条件下t 为定值,如果 两组分的k相等,则它们的t R 也相等,即不能分离。要使两组分分离,即t R 不 等,则他们的k(K)必须不等,即保留因子(或分配系数)不等是分离的前提。 4、各类基本类型色谱的分离原理有何不同? 分配色谱法:利用被分离组分在固定相或流动相中的溶解度差别,即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的差别而实现分离的。 吸附色谱法:利用被分离组分在固定相表面吸附中心吸附能力的差别,即吸附系数的差别而实现分离。吸附过程是试样中组分的分子与流动相分子争夺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的过程,即为竞争吸附。 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被分离组分离子交换能力的差别,或选择性系数的差别而实现分离。固定相为离子交换剂。 分子排阻色谱法:也称空间排阻色谱法,也称为凝胶色谱法。根据被分离组分分子的线团尺寸,或渗透系数的大小而进行分离。分离只取决于凝胶的孔径大小与被分离组分线团尺寸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