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釉下五彩工艺之釉下颜料篇

釉下五彩工艺之釉下颜料篇

釉下五彩工艺之釉下颜料篇
釉下五彩工艺之釉下颜料篇

釉下五彩工艺之釉下颜料篇瓷器的装饰工艺中,釉下彩的优点是明显的。玻璃质的釉面坚硬耐磨,而且无毒、无腐蚀,能够有效地保护釉层下面的彩绘不受损伤。由于表层釉面熔点高达1200℃~1300℃,所以要求釉层下的彩绘材料也必须是适应高温条件的,但是传统原生金属矿物类高温颜料对烧成工艺过于苛刻,在相关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之前,高温釉下颜色是不可能十分丰富的。因此,中国传统釉下彩瓷器就只能是维持原有的状态,不可能产生质的飞跃。这就是为什么“长沙窑”创烧釉下彩绘以后的一千多年,只有青花和釉里红占据统治地位的原因。为此,人们千方百计地在瓷器造型上、绘画上不断进取,精益求精,以这些手段来弥补釉下颜色单调的不足。当这些手段达到顶峰之后,人们还是要设法追求丰富的色彩效果,以便将精美的绘画作品移植到瓷器上,所以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上彩工艺手段应运而生,以传统低温彩料的工艺条件装饰在瓷釉外面。这极大地丰富了瓷器的装饰色彩,尽量地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长沙窑釉下彩中的褐、绿色以及青花、釉里红等所有传统釉下高温颜料都是直接从各种矿物质中制取而来,是自然形成的原生矿物,所以称为天然颜料。将这些颜料描绘在素坯上,然后施表层釉,再入窑一次烧成。天然颜料就在烧成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而呈现色彩。也就是说,泥坯烧成瓷胎,天然颜料经化学反应呈现色彩,表层釉浆熔成玻璃质釉面,这些工艺在烧成阶段同时完成。因此,诸多因素都是统一符合烧成条件,才有可能制成产品。但是各种金属化合物的呈色温度

差别很大,所以不可能将多种金属化合物都直接绘制在瓷器上去同步完成呈色工艺。

长沙窑的褐、绿彩和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品种,同时稳定呈现两种或三种颜色尚且困难,要求更多种金属同步呈色的工艺难度之高令人不能想象。

“湖南瓷业公司”在日本引进的制瓷成套设备,其中有些就是专门用于制造釉料和颜料的。在日本技师协助配合下,很快就制造出适合用于釉下的高温颜料。虽然当初只有玛瑙红、海碧、草绿、艳黑、褐色五种。但以此并不算十分丰富的颜料,用于釉下彩绘工艺,在当时也足够令世人耳目一新。

釉下五彩是伴随着近代无机化学工业的发展才出现的新工艺。釉下五彩所使用的高温颜料,是经人工以化学方式提取、合成各种金属化合物或盐类,再配合硅酸盐物质制成。所以工业颜料要比天然颜料的色彩种类丰富许多,两者简直不能相提并论。

自从唐代长沙窑发现铜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绿、红两种颜色以来,直到近代科技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人们才发现不仅是铜具有这种性质,许多物质都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不同的颜色,这极大地丰富了颜料种类。氧化铬与钴、铁配合在1300℃左右可以呈现艳丽的黑色;氧化铬与氧化锡配合在高温下可以呈现某种红色;如果是与长石、石英等配合时,可以产生优美的绿色。钒的化合物可以制成黑色也可以制成蓝色;钒与铬配合可以制成黄色。黄金制成的金水在低温焙烧时,还原成黄金的本色;而作为釉下颜料使用时,在1400℃左

右,则呈现一种红色。各种金属类化合物都具有多种发色的性质,其变化的成因非常复杂。陶瓷用颜料品种的增多是人类对金属呈色的复杂规律的认识逐渐加深的结果。

釉下五彩的颜料,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之一是着色原料,另外就是载色原料。所谓载色原料就是着色原料的载体,载色原料本身是无色的。

着色原料主要是钛、钒、锰、钴、铜、金等,还有铍及稀土,大部分都是属于过渡元素类。这些金属的化合物可以进行多种化学组成,再由于结晶形态及焙烧等条件的差异,一种着色元素就可以制取多种色相的颜料。

载色原料也叫填料,主要是硅酸盐类土石原料中的石英、长石、瓷土等各种无色物质。这些原料的作用与传统的汉绿釉、唐三彩、粉彩等低温颜料中的铅、砷、硼等低温熔制的作用相似。区别是适于在高温下起降低色彩浓度、降低熔点与瓷釉熔接的作用。

与古代的釉下褐、绿彩及青花、釉里红所使用的原生矿物颜料呈色工艺相比较,醴陵釉下五彩颜料不是在绘画后的瓷器烧成阶段呈色,而是在用于绘画之前就预先进行了煅烧加工,使其先期呈色,而后再粉碎、研细成为制备颜料,也称为“原色料”。当然这里所说的原色料不是指红、黄、蓝三原色而言,因为制备颜料中有些本身就已经是间色或复色了。为了方便起见,无论是原色、间色或是复色料,只要是经过先期煅烧加工后的制备颜料,都统称为“原色料”。

复色料的调配过程,实际上就是运用绘画调色的基本原理。当然用于

瓷器的色彩调配有其独特的工艺要求,所以调配釉下复色料有自身的规律。

目前,我国陶瓷工业所使用的基本上都是人工预制备颜料,这些颜料可以调配成多种釉上、釉下的复色料,适用于几乎所有陶瓷品种。当然也包括仿古陶瓷。与真正的古代陶瓷上所用的颜料相比,有些颜色单纯以肉眼看几乎已经无法区别。但因为采用了工艺上完全不同的颜料种类,所以两者本质上存在差异,应当可以通过某些精密的工业技术手段进行识别。

颜料可以直观调配成所需的复色,为进一步的绘画过程提供了方便之路。这一点与珐琅彩颜料工艺相似。所以绘画大师们可以像平常在纸、绢上创作时一样自如地使用原料,这就是为什么珐琅彩和醴陵釉下五彩画面的神韵,可以表现出所谓“纸、绢气息”的原因。

釉下五彩颜料预先经过了制备加工。理论上讲在很大程度上不依赖在烧成过程中呈色,解决了多种金属在同一条件下同步呈色的难关。但实际上,对烧成仍然提出了许多新的工艺要求。深入地讲,制备好的颜料,虽然高温稳定性较好,可以在1370℃-1400℃中的任何温度点都呈现饱满的颜色;但是由于原色料的化学组成情况复杂,各自具有一定的特性和某种应用上的局限性。例如其中有的适用于氧化气氛,有的适用于还原气氛,有的两种气氛都适用。彩绘时的颜料色彩与烧成后是并不完全相同的,有些甚至差异还很大,这就要求彩绘人员对颜料性能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制备颜料对烧成工艺仍然有其特殊的要求。釉下五彩瓷生产工艺理论是复杂的,邓文科先生有专著对此从

技术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剖析。

“湖南瓷业公司”成立当初,对于釉下五彩工艺采用“三烧制”。所谓三烧即指需要三次入窑烧制。

三次入窑中的前两次入窑都属低温,瓷坯并未完全瓷化,第三次入窑是1300℃以上的高温。这种先低温而后高温的工艺与长沙窑、青花及釉上彩工艺都不同。长沙窑褐、绿彩与青花釉里红都是一次烧成,入窑成本只发生一次,五彩、粉彩等釉上彩是先以1300℃烧成瓷器,经过釉下施彩后,再入窑以800℃左右低温焙烧(俗称烤花),是先高温而后低温,瓷坯先经过高温考验后,再经过低温一般较少出现问题。瓷坯经过高温后,出现问题也可以及时发现,不会流入下一道彩绘工艺,基本保证了彩绘后的成品率。釉下五彩则不然,由于是先低温而后高温,彩绘时瓷坯没有经受1300℃以上的高温考验,不能及时暴露问题,待到施彩入窑高温烧成后出现问题就已经来不及了,浪费了人力物力,所以釉下五彩的成品率较低,成本相对较高。

现在的釉下五彩工艺,在原来三烧制基础上改成了两烧制,节省了一次入窑成本,但仍然无法避免先低温而后高温的状况,这是工艺自身的要求。因为施彩时,特别是分水工艺要求瓷坏有适宜的吸水性,高温烧成后的瓷坯吸水率极低,无法满足分水工艺要求,所以即使是两烧制釉下五彩的成品率仍然低于釉上彩。

两烧制省去了原先的第二次入窑,原先的第二次入窑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烧去勾勒的墨线和颜料中掺入的调合剂杂质。省去第二次入窑的原理是用原先的第三次入窑替代了第二次入窑的功能,当升温达

800℃左右时,釉料尚未熔化,釉料下的墨线等杂质却已经开始气化了,它们可以从釉料颗粒间的缝隙中析出,并不会被封闭在釉层下面,杂质气化后,继续升温至1370℃以上,表面的釉料和颜料中的熔剂及瓷坯发生熔融,流平固结后产生平整光亮的表面。

釉下五彩工艺之釉下颜料篇

釉下五彩工艺之釉下颜料篇瓷器的装饰工艺中,釉下彩的优点是明显的。玻璃质的釉面坚硬耐磨,而且无毒、无腐蚀,能够有效地保护釉层下面的彩绘不受损伤。由于表层釉面熔点高达1200℃~1300℃,所以要求釉层下的彩绘材料也必须是适应高温条件的,但是传统原生金属矿物类高温颜料对烧成工艺过于苛刻,在相关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之前,高温釉下颜色是不可能十分丰富的。因此,中国传统釉下彩瓷器就只能是维持原有的状态,不可能产生质的飞跃。这就是为什么“长沙窑”创烧釉下彩绘以后的一千多年,只有青花和釉里红占据统治地位的原因。为此,人们千方百计地在瓷器造型上、绘画上不断进取,精益求精,以这些手段来弥补釉下颜色单调的不足。当这些手段达到顶峰之后,人们还是要设法追求丰富的色彩效果,以便将精美的绘画作品移植到瓷器上,所以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上彩工艺手段应运而生,以传统低温彩料的工艺条件装饰在瓷釉外面。这极大地丰富了瓷器的装饰色彩,尽量地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长沙窑釉下彩中的褐、绿色以及青花、釉里红等所有传统釉下高温颜料都是直接从各种矿物质中制取而来,是自然形成的原生矿物,所以称为天然颜料。将这些颜料描绘在素坯上,然后施表层釉,再入窑一次烧成。天然颜料就在烧成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而呈现色彩。也就是说,泥坯烧成瓷胎,天然颜料经化学反应呈现色彩,表层釉浆熔成玻璃质釉面,这些工艺在烧成阶段同时完成。因此,诸多因素都是统一符合烧成条件,才有可能制成产品。但是各种金属化合物的呈色温度

差别很大,所以不可能将多种金属化合物都直接绘制在瓷器上去同步完成呈色工艺。 长沙窑的褐、绿彩和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品种,同时稳定呈现两种或三种颜色尚且困难,要求更多种金属同步呈色的工艺难度之高令人不能想象。 “湖南瓷业公司”在日本引进的制瓷成套设备,其中有些就是专门用于制造釉料和颜料的。在日本技师协助配合下,很快就制造出适合用于釉下的高温颜料。虽然当初只有玛瑙红、海碧、草绿、艳黑、褐色五种。但以此并不算十分丰富的颜料,用于釉下彩绘工艺,在当时也足够令世人耳目一新。 釉下五彩是伴随着近代无机化学工业的发展才出现的新工艺。釉下五彩所使用的高温颜料,是经人工以化学方式提取、合成各种金属化合物或盐类,再配合硅酸盐物质制成。所以工业颜料要比天然颜料的色彩种类丰富许多,两者简直不能相提并论。 自从唐代长沙窑发现铜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绿、红两种颜色以来,直到近代科技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人们才发现不仅是铜具有这种性质,许多物质都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不同的颜色,这极大地丰富了颜料种类。氧化铬与钴、铁配合在1300℃左右可以呈现艳丽的黑色;氧化铬与氧化锡配合在高温下可以呈现某种红色;如果是与长石、石英等配合时,可以产生优美的绿色。钒的化合物可以制成黑色也可以制成蓝色;钒与铬配合可以制成黄色。黄金制成的金水在低温焙烧时,还原成黄金的本色;而作为釉下颜料使用时,在1400℃左

陶艺装饰

第五章陶艺装饰 一般来说,陶艺装饰是指陶表面的一切有装饰性作用的肌理效果(如纹样、色彩、质感等)以及作为装饰的附件,其中包括圆雕、浮雕及形体的局部处理。陶艺的装饰手法很多,有胎装饰,即以印花、刻花、贴花、雕花、镂刻、浮雕等方式达到装饰效果,也可以用化妆土在器皿上描绘。施釉即是在未上或已经上过化妆土的器皿上,以刷涂、吹、浸、浇的方式上釉,有釉上彩、釉下彩等等。陶艺装饰效果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意念,是陶艺家表达自己艺术理念的十分重要的工序之一,是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装饰手法之间可以互相利用,通常将陶瓷装饰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在烧制前的生坯上进行装饰的有:釉下彩、剔划、透雕、刻画、粘贴、印压、颜色釉、绞泥、剪纸等;第二类,在烧制过程当中完成装饰的有:还原焰烧制、氧化焰烧制、乐烧、盐釉烧、熏烧等;第三类,在已经烧制好的作品表面装饰的有:釉上彩、低温色釉等。它极大地丰富了陶瓷的艺术语言和综合表现力。 第一节釉料装饰 一、什么是釉 我们日常使用的陶瓷器,一般都穿着一身光润、平滑的衣裳,特别是日用陶瓷,对“衣裳”更为讲究,有的洁白如玉,有的五彩缤纷,十分美观。陶瓷的这种衣裳,名叫“釉”。

汉字中的釉,其含义是指有油状的光泽,所以用“油”字来表示瓷器表面的光泽,但又因为“油”字代表食物,经后人修改取表示光彩的“采”,加上油字的“由”,合成为“釉”字。 釉是熔融在陶瓷制品表面上一层很薄的均匀的接近玻璃的物质,就像一层保护衣一样附着在坯体的表面。釉的成分主要是石英,另外还添加钾、钠、钙等助溶剂降低石英的溶点,还要添加氧,增加釉的黏性,减少釉的流动性。 二、釉的分类 (一)按釉料内熔剂的主要成分来分类,如土釉、食盐釉、石灰釉、硼釉、长石釉、铅釉、滑石釉、锂质釉等等; (二)按烧成温度来分类,可分为高温釉、低温釉(或难熔釉、易熔釉),高、低温分水岭一般以1250℃为界线,也有把1150—1250℃成熟的釉称之为中温釉的。 (三)按照釉的制造方法来分类,可分为生釉和熔块釉。生釉也叫生料釉,采用土石类以及其他不溶于水的原料配成,只要粉碎,混合均匀就行,不必经过烧制熔块的过程,工艺简便;而熔块釉指原料中有一部分可溶性或含有毒性,为减少其溶出量,应将一部分或全部烧制成玻璃体的熔块,变成不溶与水的硼酸盐和硅酸盐,再制成釉子使用。 (四)按照釉子外表特征可以分为:透明釉、乳浊釉、有光釉、无光釉、色釉、无色釉、结晶釉、砂金釉、碎纹釉等。 (五)因历史习惯或地名形成的称呼:如均红釉、宜均釉、广均釉、天日釉、唐三彩釉、珐琅釉等等。 三、施釉装饰 (一)素烧 素烧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使坯胎较为坚牢,施釉时破损率减少。二是素烧后,坯体上会留下许多毛细孔,较易吸釉,附上的釉色不易脱落。 (二)施釉 1.涂釉法(画釉):作品小,用釉量少而使用该方法。用毛笔蘸满釉色,涂在坯体上。素烧后的坯体吸水性强,要力求均匀,可涂2-3层。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 在陶瓷民俗博览区古窑景区错落有致的分布着古制瓷作坊、古镇窑、陶人画坊。在作坊里可见到“手随泥走,泥随手变”,巧夺天工的拉坯成型;在镇窑里,可看到神奇的松柴烧瓷技艺,从中领略到景德镇古代手工制瓷的魅力。在古窑,我们看到了练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刻花、施釉、烧窑、彩绘、釉色变化等 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铁锤敲碎至鸡蛋大小的块状,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这一环节在古窑里我没有见到,深感遗憾,于是我在前往三宝村途中仔细寻觅,有幸亲眼目睹。这种瓷石加工方法历史悠久,应与景德镇制瓷历史同步。

拉坯: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拉坯成型首先要熟悉泥料的收缩率。景德镇瓷土总收缩率大致为18—20%,根据大小品种和不同器型及泥料的软硬程度予以放尺。由于景德镇瓷泥的柔软性,拉制的坯体均比之其他黏土成型的要厚。拉坯不仅要注意到收缩率,而且还要注意到造型。如遇较大尺寸的制品,则要分段拉制,从各个分段部位,可看出拉坯师傅的技艺好坏和水平高低。景德镇陶瓷的特殊美感和瓷文化的形成是与其独特的材质、工艺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景德镇瓷器名扬天下,除当地“天赐”的优质黏土之外,基本上是那些“鬼斧神工”的技艺将这些普通的“东西”变成了人类的“宠物”。由此,真正被“神灵”护佑着的正是这制瓷技艺的不断分工、进化和传承。这千年相传的技艺造就和组成了人类陶瓷史甚至是文明史上最耀眼的光环,这光环让人炫目,也让人敬畏。

陶瓷艺术赏析试卷答案完整版

陶瓷艺术赏析试卷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前20题每题4分,后10题每题2分) 1.《中国陶瓷史》将我国瓷器产生的时间定于哪一时期? A、西汉 B、东汉 C、明朝 D、北宋 2.钧窑陈设类瓷器多施满釉,釉质肥厚,呈现“乳浊现象”,釉面下常出现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文献中称为? A蚯蚓走泥纹 B、青蛇走泥纹 C、卧蚕伏露 D、青花纹 3.广东佛山十湾窑仿均釉种,以一品种最为着名,它是一种蓝釉中流淌成从白色如雨点状的品种,好像夏日在蔚蓝的晴空中,突然下一场暴雨似的,我们俗称它为? A、瀑布纹 B、镂空墙 C、仿青花 D、雨淋墙 4.高濂《遵生八笺》记载:“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指的是哪种瓷器? A、蟹纹 B、卵脂 C、汝窑 D、棕眼 C 5.卵白瓷是元代景德镇在青白瓷生产的基础上,烧造的一种卵白釉的新品种,这种瓷器又被称为? A、枢府瓷 B、青花瓷 C、仿青花 D、郎窑红 6.紫砂属于陶瓷,产地在? A、景德镇 B、宜兴 C、沙县 D、幕府 7.瓷器焙少时测验生熟的窑具,在掌握火候,保证烧成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试火具即?A、日照 B、火烧 C、火照 D、试火 8.清代康熙年间御窑厂仿明代宣德祭红而创烧出来的一种名贵色釉瓷器是? A、枢府瓷 B、青花瓷 C、仿青花 D、郎窑红 9.雍正珐琅彩瓷器上的年款以什么最为多见,笔法极其工整? A、“康熙年制”四字双行蓝料印章款 B、“雍正年制”四字双行蓝料印章款 C、“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红料印章款 D、“康熙年制”四字双行红料印章款 10.元青花最主要的器型是? 青花底小盘中盘大盘 11.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是什么时候? A、隋朝 B、唐朝 C、宋代 D、元朝 12.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是什么时候? A、明代 B、唐朝 C、宋代 D、元朝 13.陶瓷生产的基础原料是哪一种? A、石英 B、瓷土 C、瓷石 D、粘土 14.我国从何时开始陶瓷出口? A、隋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5.宋代,刻花装饰最为典型、最具代表性的瓷窑是哪个? A、徽州窑 B、耀州窑 C、京窑 D、越窑

清代五彩瓷器的演变

清代釉上五彩 顺治时釉上五彩瓷在明代基础上继续烧造,并且有所创新,除一部分仍保留明末的风格外,另一部分则呈现出清代釉上五彩的新面目。这一时期色彩多见红、绿、黄三色,红色为枣皮红,绿色为深绿,都非常浓重。也有一种相对清秀、较淡的色彩,釉面光亮匀净,呈色较淡,部分器物的颜色容易脱落,器物的绘画多以人物画为主。 清乾隆仿斑竹五彩花鸟纹墨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五彩瓷器发展到康熙时期有了重大突破,此时发明了釉上蓝彩,替代明代所用的釉下青花。釉上蓝彩的创烧成功,基本上改变了明代青花五彩占主流的局面。蓝彩色浓而且鲜艳,胜过青花。康熙时期的釉上五彩是在明代嘉靖、万历五彩瓷器和顺治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制作工艺高超,彩色鲜明透澈,彩饰华丽,绘画线条刚劲有力,有极高的艺术水平。此时五彩用多种色料进行绘制,官窑以规矩的绘制和细腻笔法著称,而民窑则以釉彩浓重艳丽、画意清新活泼见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清康熙时的五彩瓷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彩瓷。康熙五彩由于色彩丰富,红彩比明代五彩用得少,因此,它的画面色彩显得沉稳、热烈而不浮躁,这是其鲜明特色。 康熙五彩仍分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其中釉上五彩最能反映和代表康熙五彩的艺术成就和特色。康熙釉上五彩除了常用的红、绿、黄、褐、紫等彩外,釉上蓝彩和黑彩的烧制成功,使其画面更加华丽。此时所用的青料是云南的珠明料,色泽翠艳。黑彩特点是如黑漆一般,在白釉的衬托下更显得黑白分明,在康熙五彩中运用广泛,进一步增强了色彩的表现力。黑彩多用于画树木的枝干、花卉叶脉、山岭山峰、人物的眼睛、发髻、装饰的飘带、鞋子等,后又用于画图案的轮廓线、局部点染或片断画面,最后发展到大范围使用,并在黑彩上涂一层玻璃白,使黑彩显得更加漆黑明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最终,促使了独立的墨彩瓷器品种于康熙中晚期出现。此时金彩已在五彩上广泛运用,常见有大面积描金图案,表现出康熙五彩的富丽堂皇。金彩多用于官窑器物。黑彩、蓝彩、金彩的出现使得画面更加写实、逼真。康熙釉上五彩的装饰手法多姿多彩,有白地五彩,蓝青地五彩、蓝地描金五彩、米地五彩、红地五彩、蓝地五彩、墨地五彩、哥釉五彩、锦地开光五彩等,充分显示了康熙釉上五彩卓越的彩绘艺术及制造工艺。 雍正年间釉上五彩的烧制,受到了粉彩发展的冲击而有些停滞。五彩大部分由粉彩取代。为数不多的传世作品说明,雍正时期的釉上五彩制作也非常精美,一改前朝浓艳的风格,而显得淡雅柔和,纹饰也由康熙的繁杂趋于疏朗,笔划也由刚劲变为细腻,疏密结合恰到好处。并留有较大的空白。雍正釉上五彩的总体特点是清雅俊秀。

中国古陶瓷的主要装饰手段

中国古陶瓷的主要装饰手段 用笔在瓷器表面(胎体表面或釉面)绘画是瓷器装饰的一种技法,这种技法被称为彩绘,用彩绘作为装饰的瓷器就是“彩绘瓷”。彩绘在瓷器装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宋代以后,彩绘瓷的比例越来越大,到了明清时期,已成为瓷器装饰的主流。中国古代瓷器的装饰技法丰富多彩,但大致可以分为胎装饰、彩装饰以及釉装饰三类。 胎装饰是指用硬质工具在胎体上直接进行装饰,主要手法有划花、刻花、剔花、印花、贴花、堆塑、镂空等。胎装饰出现较早,从原始瓷器至元代,胎装饰一直占据瓷器装饰的主导地位。 彩装饰是指采用类似绘画的方式,用笔在瓷器表面进行彩绘。采用这种装饰方法的瓷器,通常被称为“彩绘瓷”,彩绘瓷有釉下着彩和釉上着彩两类,分别称之为“釉下彩”和“釉上彩”。 1、釉下彩釉下彩是在瓷器胎体上进行彩绘,然后挂釉入窑在1200 ℃高温中一次烧成。早期有三国(吴)时期的青釉褐彩、唐代有湖南长沙窑的青釉褐绿彩,宋金以降有磁州窑的白釉黑(褐)彩,元明清景德镇的青花、釉里红,都属于釉下彩范畴。 2、釉上彩釉上彩是在烧成的瓷器釉面上进行彩绘,然后入窑二次用低温(约700℃~900℃)烧成。金元时期磁州窑的白釉红绿彩,元代景德镇的红绿彩,明代景德镇的五彩、斗彩以及清代出现的珐琅彩、康熙五彩、粉彩等,都属于釉上彩范畴。与釉下彩相比,釉上彩的色彩鲜艳丰富,特别是明清时期的五彩、珐琅彩、粉彩,有时一件器物上使用的颜色就有十几种。但釉上彩也有自身的缺点,因为彩是施在釉上,又是低温烧成,因此长期使用、摩擦会导致色彩磨损脱落。 釉装饰是指用瓷釉的颜色作为瓷器的装饰,通常被称之为“颜色釉”。釉的颜色是在基础釉料中加入铁、铜、锰、钴等金属氧化物做为呈色剂,在相应的烧成条件下,釉面就会呈现出青、黑、褐、黄、绿、红、蓝等色泽。 青釉是中国瓷器最早的颜色釉,出现于商代中晚期。此后,颜色釉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发展,品种逐渐丰富,至清代早期达到了历史顶峰。清代景德镇特别是御窑厂,烧制的颜色釉五光十色,争奇斗艳,据清唐英《陶成纪事》记载,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颜色釉品种多达35 种。流传至今的康、雍、乾时期颜色釉瓷器名目繁多,如豇豆红、胭脂红、珊瑚红、天蓝、淡黄、孔雀蓝等,充分反映了当时景德镇制瓷工艺的水平。 青釉釉下褐彩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釉下彩绘瓷器。其工艺是先在生坯上用褐黑色彩料进行绘画,然后施青釉(以铁为呈色剂的透明釉)在1200℃以上的高温中一次烧成。这种釉下彩绘装饰始见于三国(吴)时期。 1983 年,南京一座孙吴时期的古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釉褐彩“羽化升仙图”双系盖壶。这件盖壶采用釉下褐彩与模印贴花作为装饰,通体用黑褐色彩料(氧化铁)绘21 位持节羽人,四周衬以云气纹、仙草纹,整个画面充满了神道仙境气氛。肩、腹部分别贴塑兽形铺首、佛像以及长翼鸟。由于烧成温度较低,胎体较疏松,胎釉结合也不够紧密,部分釉面有剥落现象。 2002 年,南京玄武区大行宫一处孙吴时期遗址又出土了一批青釉褐彩残器碎片,造型以盖壶居多,此外还有少量的盘、洗一类的器皿。从装饰内容及构图风格看,与1983 年孙吴时期古墓葬出土的青釉褐彩“羽化升仙图”双系盖壶完全一致。 南京出土的青釉褐彩瓷器是以铁为呈色剂在胎体上绘画,然后罩一层薄薄的青釉入窑在高温中一次烧成,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最早的釉下彩瓷器。装饰题材以神兽仙禽、祥瑞人物为主,符合汉代以来仙灵升天,长生不老的思想。构图上则与楚汉漆画的风韵颇为一致。

陶瓷艺术赏析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前20题每题4分,后10题每题2分) 1.《中国陶瓷史》将我国瓷器产生的时间定于哪一时期? A、西汉 B、东汉 C、明朝 D、北宋 2.钧窑陈设类瓷器多施满釉,釉质肥厚,呈现“乳浊现象”,釉面下常出现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文献中称为? A蚯蚓走泥纹B、青蛇走泥纹C、卧蚕伏露D、青花纹 3.广东佛山十湾窑仿均釉种,以一品种最为著名,它是一种蓝釉中流淌成从白色如雨点状的品种,好像夏日在蔚蓝的晴空中,突然下一场暴雨似的,我们俗称它为? A、瀑布纹 B、镂空墙 C、仿青花 D、雨淋墙 4.高濂《遵生八笺》记载:“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指的是哪种瓷器? A、蟹纹 B、卵脂 C、汝窑 D、棕眼 C 5.卵白瓷是元代景德镇在青白瓷生产的基础上,烧造的一种卵白釉的新品种,这种瓷器又被称为? A、枢府瓷 B、青花瓷 C、仿青花 D、郎窑红 6.紫砂属于陶瓷,产地在? A、景德镇 B、宜兴 C、沙县 D、幕府 7.瓷器焙少时测验生熟的窑具,在掌握火候,保证烧成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试火具即?A、日照B、火烧C、火照D、试火 8.清代康熙年间御窑厂仿明代宣德祭红而创烧出来的一种名贵色釉瓷器是? A、枢府瓷 B、青花瓷 C、仿青花 D、郎窑红 9.雍正珐琅彩瓷器上的年款以什么最为多见,笔法极其工整? A、“康熙年制”四字双行蓝料印章款 B、“雍正年制”四字双行蓝料印章款 C、“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红料印章款 D、“康熙年制”四字双行红料印章款 10.元青花最主要的器型是? 青花底小盘中盘大盘 11.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是什么时候? A、隋朝 B、唐朝 C、宋代 D、元朝 12.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是什么时候? A、明代 B、唐朝 C、宋代 D、元朝 13.陶瓷生产的基础原料是哪一种? A、石英 B、瓷土 C、瓷石 D、粘土 14.我国从何时开始陶瓷出口? A、隋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5.宋代,刻花装饰最为典型、最具代表性的瓷窑是哪个? A、徽州窑 B、耀州窑 C、京窑 D、越窑 16.“中国白”是哪个窑的产品? A、德化窑 B、耀州窑 C、京窑 D、越窑

陶瓷装饰元素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陶瓷装饰元素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在室内空间设计中更注重追求设计的多样性,即体现民族特性和时代特点.中国陶瓷元素作为一种艺术的代表,被人们广泛应用在室内装饰行业.阐述陶瓷装饰元素的内涵及其与室内空间设计的关系,并在分析了陶瓷装饰元素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表现种类和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应用陶瓷装饰元素,以更好地发挥其重要作用.关键词:公共室内空间;家居空间;表现种类;应用价值 0引言 陶瓷是最为古老的室内装饰工程材料,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室内装饰工程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室内装饰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类型的装饰材料[1~4].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陶瓷在室内装饰行业的作用,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陶瓷装饰元素的分析,总结和探讨陶瓷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方向,借助陶瓷艺术更好地促进室内装饰行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1陶瓷装饰元素的内涵及其与室内空间设计的关系 1.1陶瓷装饰元素的内涵 陶瓷是中国的发展特色,陶瓷艺术具有时代感和历史感.陶瓷是一种传统和时尚兼具的装饰性元素,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在室内空间装修、室内装饰设计上,体现出自身独特的艺术性和文化性.1.2陶瓷装饰元素和室内空间设计之间的关系 1.2.1陶瓷材质的艺术性决定了其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功能

和性质 陶瓷是一种由粘土、石英、长石等天然矿物材料按照不同配方配置形成的一种材料,是火和泥的艺术,在形成和应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陶瓷的组成原料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可见,陶瓷本身的材质决定了其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多元化应用. 1.2.2陶瓷装饰艺术和室内空间设计意境互相渗透 陶瓷设计呈现出一种东方设计特点,体现出两种品质,分别是典雅的气度和潇洒的气韵.中国室内空间设计也正是追求这种情感意境.因此可以发现,陶瓷元素本身内涵和室内空间设计所追求的理念存在相似之处,将陶瓷元素应用到室内空间设计中是对东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1.2.3陶瓷元素应用在室内空间设计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 陶瓷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陶瓷艺术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建筑材料、陶瓷装饰元素等,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将陶瓷元素应用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能够进一步实现建筑室内人性化设计,体现了我国室内装修设计的文化精神.2陶瓷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表现种类 陶瓷的原料是纯天然的矿物质,需经过人工长时间的高温烧结形成,具有抗潮、耐腐蚀、坚硬、无毒害等特点.陶瓷工艺和室内空间设计融合在一起能够创造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满足人们对室

当代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湖南醴陵制作的釉下五彩瓷更具收藏价值

当代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湖南醴陵制作的釉下五彩瓷更具收 藏价值 醴陵釉下彩瓷的发展和历史(一)釉下彩瓷源远流长 釉下彩瓷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它的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八世纪的中唐时期,湖南长沙铜官窑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首创了高温釉下彩绘的新技术。据考古工作者对遗物的研究,当时有在白釉下画绿彩的,有在黄釉下画褐彩的,有在青釉下画褐绿彩的,还有在青黄釉下画褐、赭、绿三色的等品种。在纹饰上,除了各种各样的图案之外,还大量使用了花鸟,走兽、人物等题材,直接以绘画的手法来美化瓷器。这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个先例在装饰技法上也是一项新的发展。自此之后,宋代著名的磁洲窑和其它北方民窑中的黑褐彩绘,以及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红这些釉下装饰工艺,都可以说是在长沙窑的影响下而发展起来的,并为釉上彩绘开辟了道路,使我国的彩瓷艺术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醴陵釉下彩瓷就是在上述基础上再创造成多色的釉下彩绘。它的出现,突破了千百年来由唐代长沙窑创制的釉下单一彩瓷、以及元代景德镇青花、釉里红单色彩绘之风貌,而使釉下彩瓷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近二十年来,全国各产瓷区陆续以不同的制作规模和各

自的艺术风格在烧造这种瓷器,它已成为瓷器釉下装饰工艺中最主要的一种,广泛地博得了国内外人民群众的喜爱。釉下装饰艺术是我国瓷器艺术百花苑中一枝异花奇葩,它集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形体美、彩饰美于一体,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本世纪初,著名人士熊希龄 等积极推广"一立学堂、二设公司"的主张,引进人才、改良 工艺,促成了醴陵多种金属氧化物的高火性釉下彩瓷颜料的研制,创造了釉下五彩瓷,它先用墨勾线,然后用桃红、海碧、金茶等几十种釉下颜料,采用"平混"、"接色"、"深浅"、"罩色"分水技法彩绘于坯上,罩釉高温烧成,烧后墨迹挥发,而呈现白线彩色花纹。1909-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 瓷以其质地精良、润泽清雅、色丰彩腴、艳而不俗的艺术特色,先后获武汉劝业会一等金质奖、南洋劝业会一等金奖、意大利博览会最优奖、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牌奖。至此,醴陵釉下五彩瓷蜚声海内外。1956年,原湖南省工业厅瓷器工业公司陶瓷研究所聘请名师,传授技艺,使停产25年之久的釉下五彩瓷得以恢复发展。1959年国庆十周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器被选为首都十大建筑中的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和工人体育馆用瓷;首都人民大会堂主席台用的胜利杯也是醴陵烧制的。1964年国庆十五周年,醴陵又成 批精制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国宴餐具和国家礼品瓷。尔后,毛主席的专用餐具、天安门城楼用瓷、中南海和钓鱼台国宾

清末民初醴陵釉下五彩瓷

清末民初醴陵釉下五彩瓷 素有“瓷城”和“第二瓷都”之称的中国醴陵,远在东汉时期就有大规模的陶器作坊。清雍正七年(1729年),广东兴宁移民廖仲威在醴陵沩山开设瓷厂,以手工拉坯,松柴为燃料,龙窑烧制。产品以碗、碟等粗拙土瓷为主,此为醴陵制瓷之始。同治元年(1862年),当地瓷业开始分为做坯、画坯、制泥“三帮”。同治二年,刘近兴在城南道姑岭设厂,扩大生产。清光绪十八、十九年时规模最盛,瓷厂480余家,龙窑100余座,年产800余万件。光绪三十年(1904年)初,政府官员熊希龄考察醴陵瓷业,亲自策划呈请政府拨款,提出“立学堂、设公司、择地、均利”四项办法。次年,他与举人文俊铎在醴陵创办湖南官立瓷业学堂。他们从国外引进制瓷机械和技术,还从国内外广聘良师筹建了湖南瓷业公司,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制出釉下五彩瓷器,也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为挽救和振兴中国瓷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五彩瓷器自明代创烧以来,一直以釉上五彩或釉下青花彩的传统形式烧造。到了清代康、雍、乾三朝时,虽有五彩加金、加蓝和粉彩等工艺,但均没有突破以釉上彩为主的局面。醴陵瓷制作突破了历史局限,从材质、技术加工、造型、装饰和烧成多方面,首创了中国釉下五彩瓷器的新品种,开创了我国釉下五彩瓷的先河。在近代制瓷史上,清末民初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器,无论在制瓷技术和瓷器装饰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据民国31年(1942年)12月出版的《醴陵瓷业调查》(湖南省银行经济研究室编)一书介绍,自光绪三十二年熊希龄等人开创醴陵瓷业细瓷生产以来,“其所发明之釉下器及釉下颜料制造方法,当时且为景德镇所不及。”醴陵釉下五彩瓷集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器形美、彩饰美于一体,是我国陶瓷中一枝奇葩。

釉下彩有毒吗

一直以来,很多使用釉下彩餐具的用户都存在着疑问,就是釉下彩有毒吗?吃了会不会有事?大人小孩用了又会怎么样等诸多问题。 咱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釉下彩,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 再对比下釉上彩跟釉中彩的制作:釉上彩是指在已烧成的白釉或涩胎瓷器上,用色料绘饰各种纹饰,再于700℃—900℃左右的低温窑炉中二次烧造,低温固化彩料而成。其彩料应用广泛,釉色鲜艳,品种丰富且艺术性较强。因彩绘施于釉上,因而易磨损,易受酸碱等腐蚀,并且色彩为了鲜艳,多彩用含铅的花纸或色料。釉下彩是指先在半成品坯上彩绘图案之后,再施釉进入高温窑焙烧而成的。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显得晶莹透亮。 釉中彩颜料的熔剂成分不含铅或少含铅,按釉上彩方法施于器物釉面,通过1100~1260℃的高温快烧(约半小时),使颜料渗入釉内,冷却后釉面封闭的装饰方法。具有细腻晶莹、滋润悦目,抗腐蚀、耐磨损,具有釉下彩的部分效果,但颜料可能不能完全被釉层包住,尽管有釉下彩的部份效果,再加上可能含铅的颜料,因此,严格来说,釉中彩只是釉上彩的一种,无法达到釉下彩完全环保的效果。 综合以上的对比,釉下彩餐具是绝对无毒,花面全部在釉下,而釉相当于一层玻璃,不直接与口接触。釉下彩烧成温度高达1380,有毒物,早已挥发。区分釉下彩跟釉上彩的方法,釉下彩瓷器上的图案用手摸,感觉不到,否则就是釉上彩,不论是放消毒管里还是日常使用,都是釉下彩的瓷器较好,釉上彩遇酸碱都会溶出铅来。 资料供应由:陶品汇

五彩瓷的工艺要素

五彩瓷器,基本色调以红、黄、绿、蓝、紫等五色彩料为主,按照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炉经过700——800摄氏度的高温二次锫烧而成,其特点是创造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相结合的装饰方法。 五彩是在已烧成的白瓷上以低温色料描绘图案纹样,然后经第二次入窑烧成,最主要特点是有绚丽的色彩。关于五彩所用色彩,清《南窑笔记》云:“彩色有矾红,用皂矾炼者,以陈为佳;黄色用石末铅粉,入矾红少许配成;用铅粉、石末入铜花为绿色;铅粉石末入青料则成紫色;翠色则以京翠为上,广翠次之。”这些颜料是含有铁、钻、铜、锰、锑等矿物元素着色剂的低温色料。五彩是将这些颜色巧妙搭配在一起,构成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色料是成就五彩的基本条件。 五彩瓷器的精美依赖于整个制瓷过程。从制坯、烧成、彩绘、二次烧成,环环相连,一丝不苟。明清时景德镇制瓷分工很细,仅彩绘一项,《景德镇陶录》记载,就有“乳颜料工、画样工、绘事工、配色工、填色工、烧炉工”。每工各司其职,以致达到纯熟致精的境界。这种分工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彩瓷的工艺质量。五彩在画彩时有严格的工艺规定。“至画瓷所需之料,经月之后始堪应用。”画彩时“须将各种颜料研细调合,必熟谙颜色火候之性,以眼明、心细、手准为佳。其用颜料法有三,一用芸香油,一用胶水,一用清水。盖油便于渲染,胶便于榻抹,而清水调色则便于堆填”。详细叙述了彩绘的用料和方法。这些方法是景德镇陶工、画师集多年的实践经验,探索出来的有效工艺成果。五彩绚丽丰富的色彩特征,也是这些绘制工艺创造的结晶。 在制瓷工艺中,烧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景德镇陶录》云:“白瓷加彩后,复须烧炼,以固颜色。爰有明暗炉之制。小器则用明炉,口门向外,周围炭火,置铁轮其下,托以铁叉,以钩拨轮使转,以匀火气。大件则用暗炉,高三尺余,周围夹层贮炭火,下留风眼,将瓷器贮于炉,人执圆板以避火气,炉顶泥封,烧一昼夜为度。”烧彩,火度最重要,火度高了,有些颜料就出现流动;火度不够,颜色不发亮,釉面灰暗。因此,烧成工艺是决定五彩成败的关键。 五彩瓷器装饰所使用的釉上颜料十分丰富,因此表现技法也多样化。五彩绘制有其严密的工艺过程。当图案设计好以后,仔细将图稿转印到瓷器上,然后用料笔勾线。勾线所用的料笔,必须具备“尖、圆、齐、健”四大特点。“尖”是指笔头要尖细,便于画点;“圆”是指笔肚挺而圆,便于储料;“齐”是指笔尖蘸油后压扁,顶端的笔毛整齐,勾勒粗、细线时均可运用;“健”是指蘸料后笔毛富有弹性,描绘时便于操作。五彩装饰所表现的题材是广泛的,勾勒的线条也各具特色,借鉴中国画的笔意,但不是模仿中国画的线条,因为它所用油性材料有其鲜明的特征。 填色与染色是五彩瓷工艺另一重要部分,填色、染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五彩的效果。五彩填色要求沿着勾勒奸的图案轮廓,平整均匀、笔笔连接地填平填实,并做到颜料稍厚、瓷面光洁。染色时,主要针对矾红颜色施以洗染,以表现图案纹样的深浅、浓淡的不同变化。 五彩瓷常见的工艺缺陷有三种:一是线条泡笔锋,画面的线条断断续续,残缺或移位,这主要是因油料调和不当导致的;二是惊爆现象,画面出现裂纹,甚至剥落,这主要是颜料配制不当造成的;三是皱色现象,这主要是填色过厚而且不均匀产生的。这些工艺手法构筑了五彩瓷的工艺特征,是五彩瓷艺术的基本要素。

瓷器装饰手法

瓷器装饰手法 瓷器釉下彩装饰手法之一,又名“釉下蓝”、“釉里青”、“白釉蓝花”。先在瓷坯上用钴料描绘纹饰,再上无色透明釉,1200℃以上高温还原焰烧成。 瓷器品种 主要使用青花作为装饰手法的瓷器,即青花瓷,也常简称为青花。 青花瓷最早产生于唐代,元代景德镇烧制青花瓷技术日趋成熟,到明代宣德时期青花瓷在烧造技术上达到了高峰,以至于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瓷造型秀美,器型多样,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如碗、盘、罐等,其中盘极雅致华贵。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宣德青花盘的基本特点。明代宣德葵口斗笠大腕口径27.5公分 (1)在用料上,宣德青花瓷盘用元代剩下的进口料或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苏泥麻青”料,中文译为玻璃蓝,以上两种料实为一种料,同出于一个产地,其特点是色泽浓艳,凝重;在盘上青料浓厚的部分有自然形成的铁锈疤痕,下凹深入胎骨;另一类,发色稍淡,雅致,且无“铁锈疤”,可能是较优质的国产和进口料的混和料,但此类较少;宣德青花瓷盘釉汁均净,地釉泛青;以上是宣德青花瓷在青料上的重要特征。 (2)在造型上,宣德青花瓷盘大小悬殊,主要为生活用具,如日常的餐具(小盘)、盛大宴会(大盘)、陈列工艺品等,敦实古拙,造型隽永,看上去圆浑柔和,有厚重感,手感较永乐稍重,盘的内壁与底交接处,手感粗糙,有凹棱,俗称“月亮底”;圈足内墙根一周和“月亮底”部釉稍厚,为淡绿色;大盘为沙底,小盘为釉底,见窑红;但总的来看宣德青花瓷盘在造型上不甚讲究。元景德镇窑青花花卉纹大盘 (3)在纹饰上,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主要纹样是缠枝和折枝花卉。如莲花、牡丹、山茶、枇杷、灵芝;香草龙常口衔灵芝,尾做卷为草状;海水习翼龙,龙纹见四爪,但传世品中不见四爪龙纹盘,多见三爪龙,还经常出现一只拖着长翎的绶鸟正在啄食枇杷的图案,意境幽深另外宣德青花瓷盘将绘画艺术成功地运用于瓷盘之上,以写意为主,图案画的很满,纹饰繁密,纹样工整,线条往往会出现浓淡不一的笔触,有自然的晕散现象;龙嘴翘如猪嘴,须上翻,身变粗;宣德青花盘中心画犀牛望月或一条鱼;莲花多为双边莲瓣。

(完整版)釉上彩与釉下彩的8大区别

釉上彩与釉下彩的8大区别 (一)产生的年代不同 釉下彩:最早雏形可以追溯到宋代,一直延续至今。 釉上彩:在明代从釉下青花彩绘的基础上所创造出来的。 从时间上来说,釉下彩的年代更为久远,从传承上来讲,可以说釉上彩源于釉下彩。 (二)制作歩骤、过程不同; 釉下彩:在生坯或经过烘烤后的素坯上用色料从事彩画装饰,再经过上釉,最后窑烧而成,釉彩和彩绘的纹样是一次烧成,色料充分渗透在坯釉中。 釉上彩:先要烧成白瓷胎的瓷器之后,再在瓷器的表面用色料进行彩画装饰,然后窑烧而成的,彩绘的纹样与釉彩是分开烧的。 釉下彩釉上彩 (三)烧成的温度顺序不同: 釉下彩:在生坯上直接进行创作,只需要用色料画完后上釉,再经1200℃至1300℃左右的窑火烧成就可以了;如果是在素坯上画釉下彩绘的方法的话,则是先把泥坯用800℃烧成素坯,画完、上完釉之后再经1200℃至1300℃左右的窑火烧成。 釉上彩:先用1200℃至1300℃左右的窑火烧成白瓷坯,用色料画好彩画装饰后,再用800℃进行二次窑烧。 (四)外表不同:

釉是一种透明的、经久不易变的特殊物质。 釉下彩:先用色料进行彩画装饰,再在其上施釉,釉是在最表层的。所以釉下彩绘出来的器物色彩光润,表面平滑,渗透连绵,永不褪色,即使久经磨蚀,只要釉面完好,并不减少产品彩绘时的色泽鲜艳度。所以我们所看到的历代釉下彩绘的文物,如魏晋时期的青瓷、唐代的青瓷、三彩釉陶;宋代的北方民窑出土的黑白彩绘、红绿彩绘瓷器;元代的青花、釉里红(二者均属于釉下彩绘的分支)等虽然年代久远,却均保存的较为完好。作为日用瓷(比如杯、碗、瓢、盆等)是很安全的。 釉上彩:由于是画在釉面上的,色彩表的颜色有几百种,绘制的技法比较容易,表现力极强。但是因为色料并没有与釉料融合,所以所绘制的纹样突出釉面,摸上去有手感,不会像釉下彩那么光滑。 釉下彩釉上彩 (五)分类不一样: 釉下彩:主要以青花、釉里红和釉下五彩为主。 青花是用一种经高温烧成后呈现蓝色的矿物质颜料绘制而成。在不表现方法上,是以同一颜色的各种深浅不同的色调来表现对象。其特点是: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装饰性很强,素为国内外人士所钟爱。并且在世界的制瓷工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釉里红用一种经高温烧成后呈现暗红色的矿物质颜料绘制而成。其表现内容和方法与青花无异,烧成后的沉着热情,故一般用来表达“吉祥、富贵”。高级制品中常用此法。 釉下五彩是在青花和釉里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色彩绚丽、锦绣灿烂,因为其在高温中也是变化多端,烧成不易,所以很少用来装饰日用瓷。 釉上彩绘主要包括古彩、粉彩、新彩等几种。

醴陵釉下五彩瓷制作工艺

醴陵釉下五彩瓷制作工艺日期:2011-08-09 作者: 来源: 醴陵釉下五彩瓷制作工艺千百年来,中国人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了“国粹”——瓷器,它是中华名族文明瑰宝,是献给人类文明的伟大杰作。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期,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这就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醴陵,千年古邑,一座古老而充满现代气息的江南城市,位于湖南东部,湘江支流,随着东汉陶窑的发现、宋元瓷的出土,开启尘封已久的陶瓷记忆。醴陵生产陶瓷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远在东汉时期,醴陵就有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清朝雍正年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醴陵瓷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历经各个时期的发展,如今的醴陵已享有“瓷城”美誉,在这里,既有雍容华贵的“红瓷”,也有清新淡雅的“釉下五彩瓷”,而醴陵也是这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釉下五彩瓷起源于东汉时期。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为“窑彩”。它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再用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罩在坯的外部,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瓷器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醴陵的釉下五彩瓷是釉下彩瓷的一个细分类。在20世纪初,醴陵所制造出的“釉下五彩瓷”,吸引了世人惊异的目光。早在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醴陵的釉下五彩瓷中的“扁豆双禽瓶”获得博览会金奖瓶。瓶上的花纹图饰,是釉下五彩瓷,制作上的独到之处,醴陵釉下五彩瓷是采用自制釉下色料,种类多达几十种,绘画技法是运用国画中的双勾分水填色,再加上它独特的“三烧制”法,烧制出的釉下瓷器让人耳目一新。与釉上彩瓷相比较,釉下五彩瓷器具有色彩鲜艳、晶莹润泽、不宜掉彩等特点。瓶上所呈现出的色彩,种类更多,描绘出的花纹图案更加动人。除此以外,还具有色料品种繁多、线条装饰独特、填色技法丰富、制作工艺多样等特点。在烧制工艺上,釉下五彩一般要经过三次的烧制,首先将已成型而未经施釉的坯胎经过低温800摄氏度素烧,然后彩饰,再把已经彩饰的素烧坯进行烧色,最后施盖透明釉,进入高温1380摄氏度的窑中烧成。“三烧制”工艺最明显的优点,就是釉面光润莹彻,表面清亮、平坦、色彩沉着典雅。由于釉下五彩的各种彩料的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都各不相同,要烧制成功是极不容易的。今天,我们就走进醴陵,看看那里的工艺大师是如何烧制这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在醴陵,现代制瓷工艺中,首先从原料上来看,制坯环节基本都是使用已经加工好的高岭土作为制坯原料,原始的高岭土成白色,制作前需要打土、踩土等步骤。在制作前,需要将泥制作成泥浆,为保证泥浆细腻、粘性较好,需要将搅拌好的泥浆放置一周时间,对泥浆进行陈腐,让泥浆在缸中进行发酵,这样制出的瓷质才会更细致。其次在制坯环节上,也很少使用手工进行拉坯,而是采用注浆制坯,每件瓷器都有固定的模型,模型是使用熟石灰制作而成的,它的具体作用我们将在制作环节中具体为您讲述。今天我们所制作的是釉下五彩瓷中的《喜气盈庭》凤尾瓶,它的模型整体成圆柱形,由柱身和柱底两部分组成,柱身又平均分为两半,大小一致,内壁所呈现的形状,就是《喜气盈庭》凤尾瓶的形状。注浆前,将陈腐好的的泥浆搅拌均匀,将模型绑好后放在转轮上,此时还需要准备桶、细网筛和吸铁棒等工具,将陈腐好的泥浆,经过铁棒和细网筛子对泥浆进行过滤,去除泥浆中的金属物质和其它一些杂质。过滤好的泥浆就可以进行注坯,将过滤完的泥浆注入模型中,在注浆的时候,要将模型匀速转动,使泥浆均匀的粘在模型的内壁上,当模型内都注满泥浆后,还需要转动模型,使模型内各部位的泥浆达到均匀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泥浆注满模型,不满时要往里添浆。然后再将模型放置30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于模型是石灰材质,具有一定的吸水作用,所以贴近模型内壁边上的泥浆,水分被模型所吸收,泥浆变干,在模型内壁形成一定的厚度。这时,要将模型内的泥浆倒出,模型底向上倒置过来放好,让模型内部多余的泥浆流出,这样能更好的控制坯的厚度均匀。将底部的盖子去除,再放置15-20小时,让吸附在模型内壁上的泥浆更快干燥,坯体成形。如果在天气比较寒冷的时侯,放置的时间需要更长一些。经过放置后,模型内的

釉下彩餐具

釉下彩餐具,釉下彩,多为高温1200度以上烧制而成,瓷器釉下彩。又称“窑彩”。 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 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 目前市场上的釉下彩餐具是用彩料在瓷器坯体上直接施彩,然后再罩一层透明釉,入窑后在高温气氛中(1200-1400℃左右)与瓷器一次烧成的品种。它的突出优点在于不受磨损、永不褪色、无铅无毒、光滑平整、操作简单。元、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瓷是釉下彩的最成功制作,也是中国瓷器的代表品种之一。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 褐绿彩等。

与釉上彩区别: 釉上彩是指在已烧成的白釉或涩胎瓷器上,用色料绘饰各种纹饰,再于700℃—900℃左右的低温窑炉中二次烧造,低温固化彩料而成。其彩料应用广泛,釉色鲜艳,品种丰富且艺术性较强。因彩绘施于釉上,因而易磨损,易受酸碱等腐蚀,并且色彩为了鲜艳,多彩用含铅的花纸或色料。釉下彩是指先在半成品坯上彩绘图案之后,再施釉进入高温窑焙烧而成的。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显得晶莹透亮。 与釉中彩区别: 釉中彩颜料的熔剂成分不含铅或少含铅,按釉上彩方法施于器物釉面,通过1100~1260℃的高温快烧(约半小时),使颜料渗入釉内,冷却后釉面封闭的装饰方法。具有细腻晶莹、滋润悦目,抗腐蚀、耐磨损,具有釉下彩的部分效果,但颜料可能不能完全被釉层包住,尽管有釉下彩的部份效果,再加上可能含铅的颜料,因此,严格来说,釉中彩只是釉上彩的一种,无法达到釉下彩完全环保的效果。 资料供应由:陶品汇

论醴陵釉下彩五彩陶瓷艺术特色与价值

论醴陵釉下彩五彩陶瓷艺术特色与价值 摘要:醴陵釉下五彩瓷器是清末宣统年间出现的一种新式彩瓷,是湖南醴陵窑生产的,它与明清两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五彩和釉上五彩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作为一个地方的瓷窑,醴陵窑在全国瓷业衰退之时,能改革制瓷工艺,在传统制瓷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制出釉下五彩,并取得很大成绩,为挽救中国瓷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将主要针对醴陵釉下彩五彩陶瓷艺术特色与价值进行论述。 关键词:釉下五彩瓷器;艺术特色;价值 瓷器釉下彩绘,包括青花、釉里红和釉下五彩这三个最主要的品种。因为三者都是釉下装饰工艺,所以它们的特点有共同性。但由于几种釉下彩绘使用的色料不同,装饰的技法也不完全一样,因之就形成了各自的特点[1]。 一、醴陵釉下彩五彩陶瓷艺术特色 从实用与欣赏两个方面而言,釉下五彩瓷器的主要特点和构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无毒、耐酸、耐碱、耐磨损,永不褪色。它的这一特点是烧造工艺和颜料性能两个因素所决定的。釉下五彩的基础颜料,是用各金属氧化物或它们的盐类为着色剂,掺合一定量的硅酸盐原料所制成。这种颜料不像釉上颜料那样需要采用含铅的熔剂来帮助发色和降

低焙烧温度,也不需要用低温熔剂为结合剂而使彩料固着在制品上。釉下彩料之所以能牢固地附着在瓷器釉层的下面.是因为在高温烧成的过程中,彩料中的熔融物与已熔融的坯釉互相粘合着,同时也是釉层覆盖的作用。这样不仅不存在铅毒和其它毒性物对人体的危害,而且由于釉层的保护作用,还能抵抗自然酸碱的侵蚀,同时在使用中又能耐磨损。只要瓷器的釉层不受到强力破坏,花色就能永保清晰、鲜艳和明亮。故釉下釉瓷是一种理想的日用器皿[2]。 第二、唾面平滑光亮,晶莹润泽,清雅明快,具有饱满的水份感;亮晶晶的、水灵灵的,能给人一种美感享受。这种富于韵味的装饰效果,除彩饰技巧外,也是釉层的作用。覆盖在纹饰上的这层釉,通过高温烧成后,变成了一种玻璃质薄层。由于这个薄层具有莹润、光洁、透明的特点,彩色缤纷的画面就能通过它而显现出来。所以纹样平坦光滑,有玉一般的润泽和光彩。 图1宣统二年釉下五彩镂空菊花套瓶图2 宣统三年釉下彩山水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