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1]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1]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1]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1]

马克思主义含义及组成部分:狭义: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包括后人对他的发展。是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理论来源。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等西欧国家。历史条件首先是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其次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再次工人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理论正式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

唯物主义历史观几部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

格斯论述物质、运动、时空的客观性与关系:运动定义为“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界定为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任务物质、运动与时空三者不能分割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辩证法定义和三大规律:三个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

辩证法界定: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辩证法三种基本形态:1、古希腊哲学为代表的朴素的古代辩证法;2、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合理的辩证法”主客观辩证法:恩格斯提出,客观辩证法指整个客观世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运动规律;主观辩证法指在人们的思维中起支配作用的运动规律,即辩证的思维。

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货币及五种职能:货币就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绝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工作日的延长而增加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

应的增加剩余价值。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缺陷:只是从道德上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不能解释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对未来社会的预见还局限于价值判断上,而不能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他们以为通过宣传、呼吁、试验就可以实现理想社会,因而没有找到变革旧社会、创建新社会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他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她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国家政权问题,无产阶级革命也是。

帝国主义定义: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2、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3、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实行工业国有化,剥夺剥夺者,加强对资本的进攻,结束对工厂的工人监督,从没收大企业到没收中小企业2、从粮食垄断、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到余粮征集制,国家以低价购买农民的余粮,以保证城市居民和红军有饭吃。3、限制市场和私人贸易,实行商业国有化4、推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生活差距。5、实行劳动义务制和劳动军事化,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中国革命依据:人情中国社会的依据,人情中国的国情,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何处?1、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2、革命领导权不同,不再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3、革命的前途不同,他不造成资产阶级专政,而造成各革命阶级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的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和方针政策: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团结、教育知识分子,搞好民族团结,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等等。

八大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论述: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

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按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每一个党员,解决共产党员思想入党的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初级阶段基本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1990年底,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科教兴国战略含义: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和依靠力量: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和依靠力量。什么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当今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是,遵循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科学认识和把握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趋势,着眼于世界范围科技革命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和转化,采用新的生产工具和手段,推动落后生产方式向先进生产方式的转变,追赶世界范围内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党的十七大的鲜明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历史上,我们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新世界新阶段党的作风建设的纲领性要求是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归结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来,归结到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当前作风建设的突出任务,是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意,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的教育,坚持求真务实,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主要内容: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十六大以来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丰富内容:关于以人为本,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观点;关于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观点;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观点;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观点;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观点;关于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观点;关于军队要履行“三个

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的观点;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的观点,等。这些重要的思想观点,紧密连接、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理论整体,创造性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个大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发展才能有思路,改革才能有新突破,开放才能有新局面,也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否则,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甚至会走弯路。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绝不是要放慢发展速度,而是要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把好和快,速度和效益辩证地统一起来。因此,我们要站在能否抓好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来深刻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四是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五是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六是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七大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认识时候都不能动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

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是淡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伪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要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为什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基于历史经验和现实国情的科学结论2、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防竞争力的重要保证3、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一、体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2、坚持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3、深化对时代主题的认识二、顺应新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浪潮1、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2、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突出特征3、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三、把握世界多极化和世界多样性的趋势1、世界多极化是冷战后世界大转折的重要特征2、世界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事实。四、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深刻变化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苏东剧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25什么叫实事求是,如何坚持?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的行动的向导。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首要的一条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从主观的愿望、感想出发。2、为了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客服主观主义,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都十分重视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研究与教育,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的反映论。3要坚持实事求是,离不开唯物辩证法4、毛泽东十分重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转化为指导时间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什么是群众路线?如何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党的群众路线强调,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党的群众路线强调,一切依靠群众3、党的群众路线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是正确制定和实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保证。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历史上,我们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新世界新阶

段党的作风建设的纲领性要求是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归结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来,归结到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当前作风建设的突出任务,是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意,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的教育,坚持求真务实,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主要内容: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十六大以来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丰富内容:关于以人为本,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观点;关于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观点;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观点;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观点;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观点;关于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观点;关于军队要履行“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的观点;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的观点,等。这些重要的思想观点,紧密连接、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理论整体,创造性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个大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发展才能有思路,改革才能有新突破,开放才能有新局

面,也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否则,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甚至会走弯路。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绝不是要放慢发展速度,而是要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把好和快,速度和效益辩证地统一起来。因此,我们要站在能否抓好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来深刻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四是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五是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六是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七大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认识时候都不能动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

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是淡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伪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要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为什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基于历史经验和现实国情的科学结论2、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防竞争力的重要保证3、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3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一、体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2、坚持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3、深化对时代主题的认识二、顺应新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浪潮1、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2、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突出特征3、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三、把握世界多极化和世界多样性的趋势1、世界多极化是冷战后世界大转折的重要特征2、世界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事实。四、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深刻变化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苏东剧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25什么叫实事求是,如何坚持?实事,

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的行动的向导。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首要的一条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从主观的愿望、感想出发。2、为了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客服主观主义,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都十分重视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研究与教育,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的反映论。3要坚持实事求是,离不开唯物辩证法4、毛泽东十分重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转化为指导时间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6什么是群众路线?如何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党的群众路线强调,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党的群众路线强调,一切依靠群众3、党的群众路线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是正确制定和实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保证。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1]

马克思主义含义及组成部分:狭义: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包括后人对他的发展。是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理论来源。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等西欧国家。历史条件首先是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其次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再次工人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理论正式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 唯物主义历史观几部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 格斯论述物质、运动、时空的客观性与关系:运动定义为“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界定为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任务物质、运动与时空三者不能分割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辩证法定义和三大规律:三个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 辩证法界定: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辩证法三种基本形态:1、古希腊哲学为代表的朴素的古代辩证法;2、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合理的辩证法”主客观辩证法:恩格斯提出,客观辩证法指整个客观世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运动规律;主观辩证法指在人们的思维中起支配作用的运动规律,即辩证的思维。 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货币及五种职能:货币就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绝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工作日的延长而增加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基础知识点之政治理论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基础知识点之政治理论27大知识点 17. 商品与货币 ⑴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即商品二因素。商品二因素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构成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最后转化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是相对于具体劳动而言的。具体劳动是指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它产生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指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它形成价值。 ⑵货币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货币具备五大职能:第一,价值尺度,即商品的价值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价格。第二,流通手段,即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第三,贮藏手段,即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第四,支付手段,即货币是债权债务关系的清算手段。第五,世界货币,即货币越出一国疆界,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发挥货币的作用。 18.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运动的基本规律。其主要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交换。它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市场上,发生价格与价值相背离主要是市场上的商品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引起的。 19.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各个部门中的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

2016年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政治理论基础知识重要考点

2016年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政治理论基础知识重要考点 2016年辽宁教招大部分考试科目为教育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供考生备考学习。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可以表述为意识 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 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产物。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叫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形成主观 观念,并且能动地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即商品二因素。商品的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或叫抽象劳动)。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货币使商品循环 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经历两个阶段或两次形态变化: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W—G(W指 商品、G指货币),即卖;货币形式转化为商品形式,G—W,即买。货币具备价值尺度、流 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价值规律是商品运动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 值上下波动。 二、毛泽东思想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完整概括 和系统论述。《决议》将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理论概括为六个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基础知识点之政治理论共有27个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基础知识点之政治理论共有27个知识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可以表述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个基本的方面。 2、物质和意识 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甚至荒诞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王世明老师提示:考点在于这句话是“列宁”说的】 (1)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叫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能动地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具有三个层次的含义:世界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统一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原因都在于物质自身,都服从于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 3、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的普遍性,一是指每一事物内部的各要素、层次和环节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内部结构和内部联系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二是指一切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其存在和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世界的永恒发展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4、质量互变规律 质是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本质所固有的可以用数量形式表示的规定性,包括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等。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量的区间。 量变是事物的量的规定性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原有发展过程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延续和渐进过程的中断。事物的变化有没有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一质变一新的量变一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5、否定之否定规律

政治理论学习知识测试试卷

中特迎评应知应会知识测试试卷(二)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A)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保护环境为中心 C.已调整结构为重点 D.以节约资源为重点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A)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新世界新阶段阶段性特征。 C.新世纪时代特征。 D.新阶段阶段性特征。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C)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两个文明,两手抓” C.“五位一体” D.基本理论、基本实践、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制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是(B)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改革开放 C.相信人民、依靠人民 D.公平公正 5.十八大指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A) A.深化改革

B.扩大开放 C.提高改革水平 D.科学发展 6.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D) A.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C.发展文化产业 D.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7.不属于党的建设的主线是(C) A.执政能力 B.先进性 C.革命性 D.纯洁性 8.当前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B) A.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B.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C.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D.减少污染。 9.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目标是是(C) A.学习型 B.服务型 C.先进型 D.创新型 10.十八大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是(C) A.坚持党的领导

B.加强依法治国 C.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D.增强党和国家活力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是什 么?( AC ) A.爱国主义 B.共产主义 C.社会主义 D.集体主义 2.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在于( ABCD )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B.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概括而言,主要是指( ABC ) A.根本制度 B.基本制度 C.具体制度 D.具体机制 4.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需要增强哪些能力( ABC) A.自我净化 B.自我完善 C.自我革新 D.自我提升 5.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到全党要坚定哪三个自 信

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精选练习题 1.2021年7月10日,《中国的对外援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21)》白皮书指出,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身并不富裕,但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达到更好地外援效果,始终坚持原则,不带条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模式,这体现了( )。 A.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B.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推动作用的表现 C.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D.中国外援坚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在我国,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同时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是( )。 A.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B.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C.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D.人民直接选举人大代表 3.《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 )制度,分类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 A.暂住证

B.登记 C.常住证 D.居住证 4.近年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边外交力度明显加大。我国对外交往的根本准则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参考答案: 1.【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白皮书指出,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达到更好的外援效果,我国始终坚持原则,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模式,这说明了我国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村委会(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答案】D。 4.【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严格按照这一政策准则办事,既有

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校团委一直在推行学习型团组织的建设,建设学习型的团组织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尤其是政治理论知识,在新的社会环境和形势下,我们不仅需要在实践工作中提高为广大同学们服务的能力,也同样需要在理论上提升不断地自己。政治理论是我们党、我们国家执政的基础理论,使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的理论基础,同样也应该是我们共青团学生干部应该将政治理论思想作为基础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中提到:实践决定认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产生积极的作用;而错误的认识,会导致实践产生误差甚至走向另一面。中国共青团实践的理论,由中国共产党所集成和创造的一系列理论,属于正确的认识之范畴,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理论,它对共青团工作的建设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凝聚学生干部的人心,能激励学生干部的斗志,更是稳定和团结团委办公室所有学生干部的有力武器,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国家、政党、团体都无不例外的将政治理论看成是占领思想阵地的一大法宝。在提倡学习型团组织的新时期,只有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共青团组织的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更好地、更自觉地为共青团做出贡献,用思想武装头脑,达到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的目的,充实自己的思想,从而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更好的做老师的帮手。 为什么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 一、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表现为政治学习自觉性不高,以前主要在院团委干事,院团委的工作主要是组织和举办各类学生活动和比赛,以及琐碎的宣传工作,工作之余,根本没有将工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一心只是想着把工作完成就行,很少得出工作总结之类的理论性东西,开展工作时更没有将任何政治理论知识作为科学性的指导。因此,从完整、系统地从科学体系上理解和把握政治理论还不够,研究性学习少,学习深度迫切需要推进。 二、政治学习缺乏切实有效的计划。校团委一直都将制定相应的政治学习和考核制度作为重点,最近的周末学习型会议上都一直在强调工作考核制度,但在由于自身原因,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受一些主客观原因的限制,如:各类大型的活动和比赛等。以前由于在院团委工作时大家都主要强调工作中的执行

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理论基础知识(一)

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理论基础知识(一) 1.十八届四中全会 (1)推进依法治国 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 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 (2)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 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 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3)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讲师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4)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司法体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 (5)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2.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 (1)2014年,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2)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破解的难题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

经典《政治学基础》第二版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分析方法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 道德政治观分析 这种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因此,它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这种政治观在中西方文明史上有长久的影响。中国儒家学说关于政治即“公正”的阐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就是最大的“善”的看法,都是其典型体现。 道德或者伦理政治观是从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社会价值判断的角度对于政治进行的解释,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然”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揭示了社会政治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政治的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 但是,这一政治观有其弱点:它仅仅从“应然”的角度出发把握政治,因此,不能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同时,它以抽象的伦理价值掩盖了社会利益冲突和权力过程,因而没有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权力政治观分析 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典型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在西方,16 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率先把道德和政治权力分离出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现在西方诸多思想家,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也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 权力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内容,其认识和把握政治的角度强调“实然”性,因此,又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尤其是指出了权力这一政治的重要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没有看到“ 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3.管理政治观分析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就是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他曾从管理的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 。 当代西方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政治涵义的,也不在少数,如美国政治学家G.庞顿和P.吉尔认为:“政治 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的集体生活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英国政治学家也指出:“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管理'的进程。” 认为政治是对众人之事的管理,把握了政治的两个特性,一是政治的公共性,二是政治的管理性,因此,它具有 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这一政治观既忽视了并非所有众人之事都有具有政治性,又忽视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这些都影响了它对于政治含义把握的全面性。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在当代西方政治学界,得到广泛承认和采用的政治观,是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的:“政治就是对于社会 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包含三层基本意思: a)认为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b)认为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 c)认为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戴维。伊斯顿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和基本方式,同时,指明了政治与非政治活动的重 要区别之一是权威性的存在,因此,有特定的合理因素。 但是,这一政治定义存在的缺陷是,它没有揭示社会需要权威性价值的深层动因。同时,它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既有社会价值,而忽视了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同样是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把政治活动仅陷于决策,而忽视了在决策之外,政治活动还包含着斗争、统治、规制、参与等活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而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 1.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人们的社会关系有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种族等各个方面。而政治则是这些关系中的一种或者一个方面,们的政治关系同人们在其中相处的一切关系一样自然也是社会的、公共的关系” 。

政治理论知识—党章程基本知识学习测试题

政治理论知识 中国共产党章程基本知识学习测试题中国共产党章程基本知识学习测试题(A 卷)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中国共产党是_______的先锋队,同时是_______和______的先锋队。 2、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_______之本、_______之基、_______之源。 3、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________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___________这个中心。 4、党按照_____________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5、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____________的考验。 6、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______和它所产生的______。 7、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或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都应当经过______讨论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 8、党的全国代表大会_______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 9、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_________的先进分子,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10、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的______________领导下进行工作。 11、党组的成员,由批准成立党组的__________决定。 12、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________________,是人民的_____________。 13、党员必须切实开展______ 和 ________,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14、党章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_____________、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基础知识点之政治理论27大知识点第1期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可以表述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个基本的方面。

系的统一整体。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其存在和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世界的永恒发展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4、质量互变规律 质是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本质所固有的可以用数量形式表示的规定性,包括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等。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量的区间。 量变是事物的量的规定性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原有发展过程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延续和渐进过程的中断。事物的变化有没有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一质变一新的量变一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5、否定之否定规律 (1)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保持其质的稳定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事物现有的质,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肯定和否定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 (2)否定之否定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当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事物就处在肯定阶段;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事物就会否定自身到达否定阶段,即走向自己的对立面。但是到此为止,事物的发展并没有真正地完成。因为正如在肯定阶段只是片面地强调了事物的肯定方面一样,事物的否定阶段同样也只是片面地强调了事物的否定方面。所以,事物的发展到了否定阶段,与其说事物内部的矛盾是解决了,不如说是充分地展开了。事物的否定阶段和肯定阶段一样都有片面性。因此,只有经过第二次否定,到达否定之否定阶段,前两个阶段的片面性才能得到克服,事物的矛盾也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也只有到这一阶段,事物的发展才能相对地完成。 6、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及各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又称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的统一又称矛盾的同一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其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否定、相互排斥的性质。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则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事物的变化、发展,既离不开事物的内部矛盾,也离不开事物的外部矛盾。 内因是事物https://www.docsj.com/doc/00627631.html,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篇一: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理论基础知识(一) 1.十八届四中全会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3)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4)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司法体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 (5)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2.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 (1)2014年,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2)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破解的难题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 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 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公安局辅警招聘考试题库《综合理论知识》(含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公安工作基本知识)

公安局辅警招聘考试题库《综合理论知识》 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公安工作基本知识单选题 1. ()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 依法治国 B. 文明执法 C. 尊重人权 D. 坚持党的领导 正确答案为:A。 2. 依法治国首先是()。 A. 依法治权 B. 依法治民 C. 提高全民守法意识 D. 有效管理国家 正确答案为:A。 3. ()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C. 宪法至上 D.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为:A。 4.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依治理念的本质特征。 A. 执法为民 B. 依法治国 C. 民主自由 D. 服务大局 正确答案为:A。 5. 执法为民是()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A. 为人民服务 B. 人权至上 C.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D.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正确答案为:D。 6. 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 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B.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 D. 全体公民的合法权益 正确答案为:B。 7. 政法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要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和普遍的人权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A. 文明执法 B. 依法执法 C. 以人为本 D. 以法律为准绳 正确答案为:C。 8. 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 A. 领导批示 B. 文件规定 C. 法学理论 D. 法律规定 正确答案为:D。 9. 政法工作必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这是由我们党的()和我们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 A. 政治路线 B. 根本宗旨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基础知识点之政治理论

1. 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但我们生病时还是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里蕴含的哲理是( )。 A. 事物的整体对部分具有统帅作用 B. 认识事物要注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C. 事物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参考答案: B 2. 下列对保障房、经济房、廉租房和公租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保障房是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价的住房 B. 经济房是指根据国家住房建筑计划安排建设的住房 C. 廉租房是单位向低收人家庭提供的租金相对低廉的普通住房 D. 公租房是由政府委托的机构持有户权,向困难家庭租赁的住房 参考答案: C 3.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 A. 暴力革命 B. 独立自主 C. 自力更生 D. 实事求是 参考答案: D 4. 俗话说“三个和尚没水喝”,这说明的是人浮于事,但如果“三个和尚”都很负责,结果也许会造成水满为患。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表明( )。 A. 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内部环境各部分的整体效应 B. 即使管理无方,人多还是比人少好办事 C. 纵使管理有方.也不一定是人多好办事 D. 在不同的心态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群体合作结果 参考答案: D 5. 在党政公文中.不可用于上行文的公文种类有( )。 A. 报告 B. 请示 C. 批复 D. 意见 参考答案: C 6. 下列属于知识产权的是( )。

B. 言论权 C. 姓名权 D. 发现权 参考答案: A 7. 古代科举考试最后在殿试中考取第二名被称为是( )。 A. 状元 B. 探花 C. 榜眼 D. 执牛耳 参考答案: C 8. 下列关于我国《刑法》中单位犯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于某一个具体犯罪,刑法分则条文只要没有明文规定该罪的犯罪主体是单位,那么,犯罪主体就只能由自然人构成 B. 对单位犯罪的处罚,我国刑法既规定了双罚制。也规定了单罚制。但是,单罚制只包括了处罚单位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情形.不包括只处罚单位的情形 C. 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组织职工对前来征税的税务工作人员使用暴力.拒不缴纳税款.该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不构成单位犯罪 D. 洗钱罪没有规定单位犯罪 参考答案: D 9. 下列选项中三国典故与哲学论断对应错误的是( )。 A.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B. 草船借箭—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C. 张飞醉酒失徐州.借酒破张颌—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D. 望梅止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参考答案: D 10.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取得伟大成功的标志是( )。 A. 北伐战争的胜利 B.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C.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参考答案: A 11. 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出.要把推动( )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要点。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理论基 础知识(一) 1.十八届四中全会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 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 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 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 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 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 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1----------------精选公文范文----------------

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 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3)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 治政府 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 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 任法定化。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 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 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 法定程序。 (4)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 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 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 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完善司法体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 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 (5)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 2 ----------------精选公文范文----------------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 第一节政治的涵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并且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但其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显示出发分析政治,仅仅从应然的层次和角度解释政治,不能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从实然的层次上对政治的解释,但他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因而不能解释政治活动中价值和道德的作用,也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但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忽略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但他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有片面性。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这种政治观典型地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的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同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阶级社会中,政治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形态上体现为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政治生活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通过国家政权可以得到特定方式的集中而充分的反映、实现和保证。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因果联系的规定性,都有其客观内容,是一门科学。在具体的政治活动过程中,政治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在把握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政治又是一门艺术。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定义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其一,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形成的,力图概括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其二,强调一切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其三,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一方面它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它包括了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三个基本方面。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基础知识点之政治理论大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基础知识点之政治理论大知 识点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基础知识点之政治理论27大知识点 17. 商品与货币 ⑴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即商品二因素。商品二因素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构成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最后转化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是相对于具体劳动而言的。具体劳动是指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它产生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指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它形成价值。 ⑵货币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货币具备五大职能:第一,价值尺度,即商品的价值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价格。第二,流通手段,即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第三,贮藏手段,即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第四,支付手段,即货币是债权债务关系的清算手段。第五,世界货币,即货币越出一国疆界,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发挥货币的作用。

18.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运动的基本规律。其主要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交换。它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市场上,发生价格与价值相背离主要是市场上的商品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引起的。 19.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各个部门中的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是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资本家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逐,刺激资本主义生产技术的改进,使得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 20.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资本家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用货币表示的是劳动力的价格。劳动力价值或价格采取了资本主义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的政治理论基础总结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的政治理论基础总结 14.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历时50天。 主要议程: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三大作风; 0、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14.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历时50天。 主要议程: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三大作风; 0、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1、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可能性,科学阐明了实现光明前途的客观依据和条件; 2、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 “一般纲领”: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 “具体纲领”:"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3、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4、全面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在中共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有一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作为骨干,有一套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在报告中提到人民战争必须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5、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区别其他政党的标志) 把党的作风建设---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 6、实现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 是为了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本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7、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