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状态观测器及其应用仿真实验

状态观测器及其应用仿真实验

状态观测器及其应用仿真实验

场效应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实验六场效应管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结型场效应管的性能和特点 2、进一步熟悉放大器动态参数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万用表 3、信号发生器 三、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6-1

场效应管是一种电压控制型器件。按结构可分为结型和绝缘栅型两种类型。由于场效应管栅源之间处于绝缘或反向偏置,所以输入电阻很高(一般可达上百兆欧)又由于场效应管是一种多数载流子控制器件,因此热稳定性好,抗辐射能力强,噪声系数小。加之制造工艺较简单,便于大规模集成,因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和参数 场效应管的特性主要有输出特性和转移特性。图6-2所示为N沟道结 图6-2 3DJ6F的输出特性和转移特性曲线 型场效应管3DJ6F的输出特性和转移特性曲线。其直流参数主要有饱和漏极电 流I DSS ,夹断电压U P 等;交流参数主要有低频跨导 常数 U △U △I g DS GS D m = = 表6-1列出了3DJ6F的典型参数值及测试条件。 表6-1 参数名称饱和漏极电流 I DSS (mA) 夹断电压 U P (V) 跨导 g m (μA/V) 测试条件U DS =10V U GS =0V U DS =10V I DS =50μA U DS =10V I DS =3mA f=1KHz 参数值1~3.5 <|-9|>100

2、场效应管放大器性能分析 图6-1为结型场效应管组成的共源级放大电路。其静态工作点 2 P GS DSS D )U U (1I I - = 中频电压放大倍数 A V =-g m R L '=-g m R D // R L 输入电阻 R i =R G +R g1 // R g2 输出电阻 R O ≈R D 式中跨导g m 可由特性曲线用作图法求得,或用公式 )U U (1U 2I g P GS P DSS m -- = 计算。但要注意,计算时U GS 要用静态工作点处之数值。 3、输入电阻的测量方法 场效应管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与实验二中晶体管放大器的测量方法相同。其输入电阻的测量,从原理上讲,也可采用实验二中所述方法,但由于场效应管的R i 比较大,如直接测输入电压U S 和U i ,则限于测量仪器的输入电阻有限,必然会带来较大的误差。因此为了减小误差,常利用被测放大器的隔离作用,通过测量输出电压U O 来计算输入电阻。测量电路如图3-3所示。 图3-3 输入电阻测量电路 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串入电阻R ,把开关K 掷向位置1(即使R =0),测量放大器的输出电压U 01=A V U S ;保持U S 不变,再把K 掷向2(即接入R ),测量放大器的输出电压U 02。由于两次测量中A V 和U S 保持不变,故 S D DD g2 g1g1 S G GS R I U R R R U U U -+= -=

带状态观测器的控制系统综合设计与仿真

带状态观测器的控制系统综合设计与仿真 一、主要技术参数: 1. 受控系统如图所示: 图1受控系统方框图 2. 性能指标要求: (1)动态性能指标: 超调量二p_5% ; 超调时间t p乞0.5秒; 系统频宽,b<10 ; (2)稳态性能指标: 静态位置误差e p=0 (阶跃信号) 静态速度误差3乞0.2(速度信号) 二、设计思路 1、按图中选定的状态变量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数学模型。 2、对原系统在Simulink下进行仿真分析,对所得的性能指标与要求的性能指标进行比较。 3、根据要求的性能指标确定系统综合的一组期望极点。 4、假定系统状态均不可测,通过设计系统的全维状态观测器进行系统状态重构。 5、通过状态反馈法对系统进行极点配置,使系统满足要求的动态性

i 能指标 6、 合理增加比例增益,使系统满足要求的稳态性能指标。 7、 在Simulink 下对综合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是否达到要求 的 性能指标的要求。 三、实验设计步骤 I 、按照极点配置法确定系统综合的方案 1、按图1中选定的状态变量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数学模型 ① 列写每一个环节的传递函数 由图1有: ② 叉乘拉式反变换得一阶微分方程组 由上方程可得 (s 5)x 1 (sp 5U(s) I X i (S ) 二 I I X 2(s) 二 I 5U (s) s 5 10x

(s 10)x2(s) = 10x〔(s) sx3(s)二X2(s) i

sx 〔(s)…5x 〔(s) 5U (s) i sx 2 (sp 10x 1 (s^ 10x 2 (s) sx 3(s) = X 2(s) 2、对原系统在Simulink 下进行仿真分析,对所得的性能指标与要求 的性能指标进行比较 拉式反变换为 : X 1 -5x 「 5U 输出由图i 可知为 I : X 2 : X 3 10x< 10x 2 X 2 X 3 ③ 用向量矩阵形式表示 — L 1 X1 IC X 2 10 _ 0 10 0 x 1 0 X 2 0 X 3 0 u _0 '0 0 1] x

7状态空间设计法极点配置观测器解析

第7章线性定常离散时间状态空间设计法 7.1引言 7.2状态反馈配置极点 7.3状态估值和状态观测器 7.4利用状态估值构成状态反馈以配置极点 7.5扰动调节 7.6无差调节

7.1 引言 一个被控对象: (1)()()()() ():1,():1,:,:,:x k Fx k Gu k y k Cx k x k n u k m F n n G n m C r n +=+?? =?????? 7.1 当设计控制器对其控制时,需要考虑如下各因素: ● 扰动,比如负载扰动 ● 测量噪声 ● 给定输入的指令信号 ● 输出 如图7.1所示。 给d L (k )扰动 图7.1 控制系统示意图 根据工程背景的不同,控制问题可分为调节问题和跟踪问题,跟踪问题也称为伺服问题。 调节问题的设计目标是使输出迅速而平稳地运行于某一平衡状态。包括指令变化时的动态过程,和负载扰动下的动态过程。但是这二者往往是矛盾的,需要折衷考虑。 伺服问题的设计目标是对指令信号的快速动态跟踪。 本章研究基于离散时间状态空间模型的设计方法。 7.2研究通过状态变量的反馈对闭环系统的全部特征值任意配置——稳定性与快速线。 7.3考虑当被控对象模型的状态无法直接测量时,如何使用状态观测器对状态进行重构。 7.4讨论使用重构状态进行状态反馈时闭环系统的特征值。 7.5简单地讨论扰动调节问题。 7.6状态空间设计时的无差调节问题。

7.2 状态反馈配置极点 工程被控对象如式7.1,考虑状态反馈 ()()()u k v k Lx k =+ 7.2 如图7.2所示。式7.2带入式7.1,得 (1)()()()() ()()()x k Fx k Gu k y k Cx k u k v k Lx k +=+?? =??=+? 7.3 整理得 ()(1)()() ()()x k F GL x k Gv k y k Cx k +=++?? =? 7.4 (k ) v (k ) 图7.2 状态反馈任意配置闭环系统的极点 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det ()0zI F GL -+= 7.5 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式7.5的特征根是可以任意配置的?即任给工程上期望的n 个特征根λ1, λ2, ..., λn ,有 []1det ()()0n i i zI F GL z λ=-+=-=∏ 7.6 定理:状态反馈配置极点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级放大电路 系别: 班号: 实验者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 ?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仪器 (3) 三、实验原理 (3)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3) (二)放大器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5) 四、实验内容 (7) 1、搭接实验电路 (7) 2、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 (8) 3、基本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 (9) 4、放大器上限、下限频率的测量 (10) 5、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参数测量 (11) 五、思考题 (11) 六、实验总结 (11)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的方法; 2.学习放大电路的调试方法; 3.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出电阻和通频带测量方法; 4.研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了解射级输出器的基本性能; 5.了解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和负载对放大电路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示波器1台 2.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 3. 直流稳压电源1台 4.数字万用表1台 5.多功能电路实验箱1台 6.交流毫伏表1台 三、实验原理 (一)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1.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 单级低频放大器能将频率从几十Hz~几百kHz的低频信号进行不失真地放大,是放大器中最基本的放大器,单级低频放大器根据性能不同科分为基本放

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 从放大器的输出端取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经过反馈网络得到反馈信号电压(或电流)送回放大器的输入端称为反馈。若反馈信号的极性与原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反,则为负反馈。 根据输出端的取样信号(电压或电流)与送回输入端的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种反馈类型——电压串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电压并联反馈和电流并联反馈。负反馈是改变房卡器及其他电子系统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负反馈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减小,因此放大器的增益下降;同时改善了放大器的其他性能:提高了增益稳定性,展宽了通频带,减小了非线性失真,以及改变了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负反馈对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影响跟反馈类型有关。由于串联负反馈实在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中串接了一个反馈电压,因而提高了输入阻抗,而并联负反馈是在输入回路上并联了一个反馈电流,从而降低了输入阻抗。凡是电压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的趋势,与此恒压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减小;凡是电流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流稳定的趋势,与此恒流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增大。 2.单级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与基本放大器的性能比较 电路图2是分压式偏置的共射级基本放大电路,它未引入交流负反馈。 电路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去掉射极旁路电容C e,这样就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基于MATLAB的状态观测器设计

基于MATLAB 的状态观测器设计 预备知识: 极点配置 基于状态反馈的极点配置法就是通过状态反馈将系统的闭环极点配置到期望的极点位置上,从而使系统特性满足要求。 1. 极点配置原理 假设原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为: ???=+=Cx y Bu Ax x 若系统是完全可控的,则可引入状态反馈调节器,且: Kx u input -= 这时,闭环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为: ???=+-=Cx y Bu x )BK A (x 2. 极点配置的MATLAB 函数 在MATLAB 控制工具箱中,直接用于系统极点配置的函数有acker()和place()。调用格式为: K=acker(A,C,P) 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其中:A ,B 为系统矩阵,P 为期望极点向量,K 为反馈增益向量。 K=place(A,B,P) (K,prec,message)=place(A,B,P) place()用于单输入或多输入系统。Prec 为实际极点偏离期望极点位置的误差;message 是当系统某一非零极点偏离期望位置大于10%时给出的警告信息。 3. 极点配置步骤: (1)获得系统闭环的状态空间方程; (2)根据系统性能要求,确定系统期望极点分布P ; (3)利用MATLAB 极点配置设计函数求取系统反馈增益K ; (4)检验系统性能。 已知系统模型 如何从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得到系统状态?

初始状态:由能观性,从输入输出数据确定。 不足:初始状态不精确,模型不确定。 思路:构造一个系统,输出逼近系统状态 称为是的重构状态或状态估计值。实现系统状态重构的系统称为状态观 测器。 观测器设计 状态估计的开环处理: 但是存在模型不确定性和扰动!初始状态未知! 应用反馈校正思想来实现状态重构。 通过误差来校正系统:状态误差,输出误差。 基于观测器的控制器设计 系统模型 若系统状态不能直接测量, 可以用观测器来估计系统的状态。 L是观测器增益矩阵,对偏差的加权。 真实状态和估计状态的误差向量 误差的动态行为:

带全维观测器的全状态反馈系统的数字仿真(终)

实验二 带全维观测器的全状态反馈系统的数字仿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全维观测器的构成及应用; 2.研究不同的观测器极点对系统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设受控系统的动态方程为 u x x B A += x y C = (2-1) 构造一个由计算机实现、且和原受控系统结构相同的模拟受控系统 u x x B A += x y C = 构造状态观测器的目的是使状态估计值x 尽量接近实际系统的状态x ,由于系统初始状态 等因数的影响,x 和x 之间存在差异,为减小这种差异,利用y y - 负反馈至模拟系统的x 处,反馈系数矩阵为H ,按以上原理构成的状态观测器及其实现状态反馈的结构图如图2-1所示,从而得到全维状态观测器的动态方程为 ()A GC B Gy =-++x x u , x y C = (2-2) 由式(2-1)和(2-2)得状态向量误差方程 ()()A GC -=--x x x x (2-3) 由式(2-3)可知,A GC -的特征值直接影响误差向量的衰减速度,若原受控系统状态完全可观测,则可以任意配置A GC -的极点,从而保证了状态观测器的存在。 图2-1 全维状态观测器及其实现状态反馈的结构图 分离定理 若受控系统(A ,B ,C )可控可观测,用状态观测器估值形成状态反馈时,其系统的极点配置和观测器设计可分别独立进行。 由分离定理可以看出,由全维状态观测器提供的状态估值x 代替真实状态x 来实现状态反馈,根据系统期望特征值设计的状态反馈矩阵K 不必重新设计,当观测器被引入系统

以后,状态反馈部分也不会改变设计好的观测器极点配置。求受控系统状态反馈矩阵K 和,观测器反馈系数矩阵H 的过程举例如下: 假设SISO 受控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31)(s s G = 该系统可控标准形形式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为 u x x x Bu A ??????????+????????????????????=+=100000100010321x x ,[]?? ??? ?????==321001x x x C y x 因为31000100012=?? ?? ??????=??????????rank CA CA C rank ,所以系统可观测。 由于本系统是完全可控的,能够通过状态反馈矩阵K 的选择,使闭环系统的极点置于所希望的位置上,以满足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 若根据系统的性能指标,希望配置的极点为31-=p ,2j 23,2±-=p ,则采用状态反馈后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为 12233)](I det[)(k k k BK A f +++=--=λλλλλ (2-4) 希望的系统特征多项式为 24207)2j 2)(2j 2)(3()(23*+++==+-++=λλλλλλλf (2-5) 比较(2-4)和(2-5)两个多项式得系统状态反馈矩阵为 [][]7202432 1 ==k k k K 由于本系统是可观测的,能够通过观测器反馈系数矩阵H 的选择,使观测器的极点置于所希望的位置上。假设实验系统的全维状态观测器的希望极点均为-3,则观测器的期望特征多项式为 27279)3()(233*+++==+=λλλλλg (2-6) 采用反馈后观测器的特征多项式为 322 13)](I det[)(h h h HC A g +++=--=λλλλλ (2-7) 比较(2-6)和(2-7)两个多项式得观测器反馈系数矩阵为 ???? ??????=??????????=27279321h h h H 带全维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结构图如图2-2所示

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

实验七 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状态反馈进行极点配置的方法。 2. 了解带有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 二、实验原理 1. 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与系统的特征根密切相关,在状态空间的分析中可利用状态反馈来配置系统的闭环极点。这种校正手段能提供更多的校正信息,在形成最优控制率、抑制或消除扰动影响、实现系统解耦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在改善与提高系统性能时不增加系统零、极点,所以不改变系统阶数,实现方便。 2. 已知线形定常系统的状态方程为x Ax Bu y cx =+= 为了实现状态反馈,需要状态变 量的测量值,而在工程中,并不是状态变量都能测量到,而一般只有输出可测,因此希望利用系统的输入输出量构成对系统状态变量的估计。解决的方法是用计算机构成一个与实际系统具有同样动态方程的模拟系统,用模拟系统的状态向量 ?()x t 作为系统状态向量()x t 的估值。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和原系统的状态之间存在着误差,而引起误差的原因之一是无法使状态观测器的初态等于原系统的初态。 引进输出误差?()()y t y t -的反馈是为了使状态估计误差尽可能快地衰减到零。状态估计的误差方程为 误差衰减速度,取决于矩阵(A-HC )的特征值。 3. 若系统是可控可观的,则可按极点配置的需要选择反馈增益阵k ,然后按观测器的动态要求选择H ,H 的选择并不影响配置好的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因此系统的极点配置和观测器的设计可分开进行,这个原理称为分离定理。 三、实验内容 1. 设控制系统如6.1图所示,要求设计状态反馈阵K ,使动态性能指标满足超调量%5%σ≤,峰值时间0.5p t s ≤。

状态观测器的设计——报告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基础 实验名称: 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院 (系): 自动化学院 专 业: 自动化 姓 名: 吴静 学 号: 08008419 实 验 室: 机械动力楼417室 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 实验时间:2011年05月13日 评定成绩: 审阅教师: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观测器在自动控制设计中的作用 2. 理解观测器的极点设置 3. 会设计实用的状态观测器 二、实验原理 如果控制系统采用极点配置的方法来设计,就必须要得到系统的各个状态,然后才能用状态反馈进行极点配置。然而,大多数被控系统的实际状态是不能直接得到的,尽管系统是可以控制的。怎么办?如果能搭试一种装置将原系统的各个状态较准确地取出来,就可以实现系统极点任意配置。于是提出了利用被控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重构原系统的状态,并用反馈来消除原系统和重构系统状态的误差,这样原系统的状态就能被等价取出,从而进行状态反馈,达到极点配置改善系统的目的,这个重构的系统就叫状态观测器。 另外,状态观测器可以用来监测被控系统的各个参量。 观测器的设计线路不是唯一的,本实验采用较实用的设计。 给一个被控二阶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是G (s )=12 (1)(1)K T s T s ++ ,12 K K K =观测器如图示。

设被控系统状态方程 构造开环观测器,X ∧ Y ∧ 为状态向量和输出向量估值 由于初态不同,估值X ∧ 状态不能替代被控系统状态X ,为了使两者初态跟随,采用输出误差反馈调节,加入反馈量H(Y-Y)∧ ,即构造闭环观测器,闭环观测器对重构造的参数误差也有收敛作用。 也可写成 X =(A-HC)X +Bu+HY Y CX ? ∧ ∧ ∧∧ = 只要(A-HC )的特征根具有负实部,状态向量误差就按指数规律衰减,且极点可任意配置,一般地,(A-HC )的收敛速度要比被控系统的响应速度要快。工程上,取小于被控系统最小时间的3至5倍,若响应太快,H 就要很大,容易产生噪声干扰。 实验采用X =A X +Bu+H(Y-Y)? ∧ ∧∧ 结构,即输出误差反馈,而不是输出反馈形式。 取:1212min 35 20,5,2,0.5,0.2K K T T t λ-= =====,求解12g g ?????? 三、实验设备: THBDC-1实验平台 THBDC-1虚拟示波器 Matlab/Simulink 软件 四、实验步骤 按要求设计状态观测器 (一) 在Matlab 环境下实现对象的实时控制 1. 将ZhuangTai_model.mdl 复制到E:\MATLAB6p5\work 子目录下,运行matlab ,打开ZhuangTai_model.mdl 注:‘实际对象’模块对应外部的实际被控对象,在simulink 下它代表计算机与外部接口: ● DA1对应实验面板上的DA1,代表对象输出,输出通过数据卡传送给计算机; ● AD1对应实验面板上的AD1,代表控制信号,计算机通过数据卡将控制信号送给实际对象;

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实验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单管放大器实验报告实验总结 篇一: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放大电路直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方法;2.掌握放大电路主要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3.了解直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动态特性的影响;4.掌握射极负反馈电阻对放大电路特性的影响;5.了解射极跟随器的基本特性。 二、实验电路 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图中可变电阻Rw是为调节晶体管静态工作点而设置的。 三、实验原理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将基极偏置电路Vcc,Rb1和Rb2用戴维南定理等效成电压源。 开路电压Vbb? Rb2 Vcc,内阻

Rb1?Rb2 Rb?Rb1//Rb2 则IbQ? Vbb?VbeQ Rb?(??1)(Re1?Re2) ,IcQ??IbQ VceQ?Vcc?(Rc?Re1?Re2)IcQ 可见,静态工作点与电路元件参数及晶体管β均有关。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通过改变上偏置电阻Rb1(调节电位器Rw)来调节静态工作点的。Rw调大,工作点降低(IcQ 减小),Rw调小,工作点升高(IcQ增加)。 一般为方便起见,通过间接方法测量IcQ,先测Ve,IcQ?IeQ?Ve/(Re1?Re2)。 2.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与输入、输出电阻 ?u? ??(Rc//RL) Ri?Rb1//Rb2//rbeRo?Rc rbe 式中晶体管的输入电阻rbe=rbb′+(β+1)VT/IeQ ≈rbb′+(β+1)×26/IcQ(室温)。 3.放大电路电压增益的幅频特性 放大电路一般含有电抗元件,使得电路对不同频率的信

号具有不同的放大能力,即电压增益是频率的函数。电压增益的大小与频率的函数关系即是幅频特性。一般用逐点法进行测量。测量时要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改变信号的频率,逐点测量不同频率点的电压增益,以各点数据描绘出特性曲线。由曲线确定出放大电路的上、下限截止频率fh、fL和频带宽度bw=fh-fL。 需要注意,测量放大电路的动态指标必须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进行,因此输入信号不能太大,一般应使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电压波形。 三、预习计算1.当??????=??????时 由实验原理知计算结果如下: IeQ=IbQ= β+1β1β IcQ=1mA IcQ=4.878μA ucQ=Vcc?IcQ×Rc=8.7VueQ=IeQ×Re=1× 1.2=1.2VuceQ=ucQ?ueQ=8.7?1.2=7.5V rbe=rbb′+1+β uT26 =650+206×=6.006kΩeQubQ=ueQ+0.7=1.9VVcc?ubQubQ =IbQ+wb1b2 可以解出Rw=40.78kΩ

实验三 功率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功率放大电路的调试及输出功率、效率的测量方法; 2.了解集成功率放大器外围电路元件参数的选择和集成功 率放大器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仪器设备 1.实验箱 2. 示波器 3. 万用表 4. 电流表 有关试验方法的说明: (1) 测量最大不失真功率:max O P 在放大器的输入端接入频率为1kHz 的正弦频率信号;Vi 置最小(Vi<20mV );在放大器的输出端街上示波器和毫伏表,逐渐增大Vi ,使示波器显示出最大不失真波形,用毫伏表测出电压有效值 mox O V ,则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为: 2max max O O L V P R = (2)测量功率放大器的效率 η: 在保持Vo 为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的情况下,由电流表测量直流电源Vcc 的输出电流E I ,此时电源Vcc 提供的直流输出功率为: ×E E CC P I V = 注:此处Vcc 应为正负电源之差。

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为: max = O E P P 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实验电路

三. 实验内容及步骤 1、连接电路: 接入正负电源(+V CC、-V EE) 接入负载电阻R L 串入电流表 2、打开电源开关,记录电流表的读数,即为静态电流I E 3、将电流表换至较高档位,接入输入信号v i,按后面要求进行测量。负载电阻R L=8.2 时, 按表分别用示波器测量输出电压峰值为2V和4V时的电流I E,计算输出功率P O、电源供给功率P E和效率η; 逐渐增大输入电压,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记录最大不失真时的输出电压的峰值v omax和电流I E,并计算此时的输出功率P O,电源供给功率P E和效率η,填表。 实验需要测量的数值有I E和V omax ,P O,P E ,η由实验数据计算得到,计算公式如下:

实验六利用MATLAB设计状态观测器

现代控制理论第五次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六 利用MATLAB 设计状态观测器 实验目的: 1、学习观测器设计算法; 2、通过编程、上机调试,掌握基于观测器的输出反馈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实验步骤 1、基于观测器的输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采用MA TLAB 的m-文件编程; 2、在MA TLAB 界面下调试程序,并检查是否运行正确。 实验要求 1.在运行以上例程序的基础上,考虑图6.3所示的调节器系统,试针对被控对象设计基于全阶观测器和降 阶观测器的输出反馈控制器。设极点配置部分希望的闭环极点是1,2 2j λ=-± (a ) 对于全阶观测器,18μ=-和 28μ=-; (b ) 对于降阶观测器,8μ=-。 比较系统对下列指定初始条件的响应: (a ) 对于全阶观测器: 1212(0)1,(0)0,(0)1,(0)0x x e e ==== (b ) 对于降阶观测器: 121(0)1,(0)0,(0)1x x e === 进一步比较两个系统的带宽。 图6.3 调节器系统 设计闭环极点: >> a=[0 1;0 -2]; b=[0;1]; c=[4 0]; v1=[-2+j*2*sqrt(3) -2-j*2*sqrt(3)]; K=acker(a,b,v1) K = 16.0000 2.0000 全阶状态观测器:

>> v2=[-8 -8]; G=(acker((a-b*K)',c',v2))' G = 3 降阶状态观测器: >> T1 =[0 1;4 0] ; >> T =[0 0.25;1 0]; >> a1 =T1*a*T b1 =T1*b; c1 =c*T; Aaa=-2; Aab=0; Aba=4; Abb=0; Ba=1; Bb=0; v3=-8; l=(acker(Aaa,Aba,v3)) Ahat=Abb-l*Aab Bhat=Ahat*l+Aba-l*Aaa Fhat=Bb-l*Ba a1 = -2 0 4 0 l = 1.5000 Ahat = Bhat = 7

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实验四 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和掌握状态观测器的基本特点。 2. 设计状态完全可观测器。 二、实验要求 设计一个状态观测器。 三、实验设备 1. 计算机1台 2. MATLAB6.X 软件1套 四、实验原理说明 设系统的模型如式(3-1)示。 p m n R y R u R x D Cx y Bu Ax x ∈∈∈???+=+= (3-1) 系统状态观测器包括全维观测器和降维观测器。设计全维状态观测器的条件是系统状态完全能观。全维状态观测器的方程为: Bu y K z C K A z z z ++-=)( (3-2) 五、实验步骤 已知系数阵A 、B 、和C 阵分别如式(3-4)示,设计全维状态观测器,要求状态观测器的极点为[-1 -2 -3]上 ??????????---=234100010A ???? ??????-=631B []001=C (3-4) 设计全维状态观测器,要求状态观测器的极点为[-1 -2 -3]。 对系统式(3.4)所示系统,用MATLAB 编程求状态观测器的增益阵K z =[k1 k2 k3]T

程序: %实验4 A=[0 1 0;0 0 1;-4 -3 -2]; B=[1;3;-6]; C=[1 0 0]; D=[0]; [num,den]=ss2tf(A,B,C,D,1); %求出原系统特征多相式denf=[-1 -2 -3]; %希望的极点的特征多相式 k1=den(:,1)-denf(:,1) k2=den(:,2)-denf(:,2) %计算k2=d2-a2 k3=den(:,3)-denf(:,3) %计算k3=d3-a3 Kz=[k1 k2 k3]' 运行结果: k1 = 2 k2 = 4.0000 k3 = 6.0000 Kz = 2.0000 4.0000 6.0000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实验报告

实验二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图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1和R B2 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 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 i 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 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在图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和R B2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 的 基极电流I B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CC B2 B1B1B U R R R U +≈ C E BE B E I R U U I ≈+-≈ 1 F R U CE =U CC -I C (R C +R E +R F1) 电压放大倍数 1 )1(F R // β++-=be L C V r R R β A 输入电阻 R i =R B1 // R B2 // [ r be +(1+β)R F1 ] 输出电阻 R O ≈R C 由于电子器件性能的分散性比较大,因此在设计和制作晶体管放大电路时,离不开测量 图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和调试技术。在设计前应测量所用元器件的参数,为电路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完成设计和装配以后,还必须测量和调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各项性能指标。一个优质放大器,必定是理论设计与实验调整相结合的产物。因此,除了学习放大器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测量和调试技术。 放大器的测量和调试一般包括: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消除干扰与自激振荡及放大器各项动态参数的测量与调试等。 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 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u i =0的情况下进行,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直流毫安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 I C 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 B 、U C 和U E 。一般实验中,为了避免断开集电极,所以采用测量电 压U E 或U C ,然后算出I C 的方法,例如,只要测出U E ,即可用 C E BE B E I R U U I≈ + - ≈ 1 F R 算出I C (也可根据C C CC C R U U I - = ,由U C 确定I C ),同时也能算出U BE =U B -U E ,U CE =U C -U E 。 为了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应选用内阻较高的直流电压表。 2)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是指对管子集电极电流I C (或U CE )的调整与测试。 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对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都有很大影响。如工作点偏高,放 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以后易产生饱和失真,此时u O 的负半周将被削底,如图2-2(a)所示; 如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失真,即u O 的正半周被缩顶(一般截止失真不如饱和失真明显),如图2-2(b)所示。这些情况都不符合不失真放大的要求。所以在选定工作点以后还必须进 行动态调试,即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一定的输入电压u i ,检查输出电压u O 的大小和波形 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则应调节静态工作点的位置。 (a) (b) 图2-2 静态工作点对u O 波形失真的影响

利用状态观测器实现状态反馈的系统设计

实验二十八 利用状态观测器实现状态反馈的系统设计 【实验地点】 【实验目的】 1、掌握用状态反馈进行极点配置的方法。 2、了解带有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 3、练习控制性能比较与评估的方法。 【实验设备与软件】 1、MATLAB 软件。 2、labACT 实验箱。 【实验原理】 1、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与系统的特征根密切相关,在状态空间的分析中可利用状态反馈来配置系统的闭环极点。这种校正手段能提供更多的校正信息,在形成最优控制率、抑制或消除扰动影响、实现系统解耦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2、为了实现状态反馈,需要状态变量的测量值,而在工程中,并不是状态变量都能测量到,而一般只有输出可测,因此希望利用系统的输入输出量构成对系统状态变量的估计。解决的方法是用计算机构成一个与实际系统具有同样动态方程的模拟系统,用模拟系统的状态向量 作为系统状态向量 的估值。 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和原系统的状态之间存在着误差,而引起误差的原因之一是无法使状态观测器的初态等于原系统的初态。引进输出误差 的反馈是为了使状态估计误差尽可能快地衰减到零。 3、若系统是可控可观的,则可按极点配置的需要选择反馈增益阵k ,然后按观测器的动态要求选择H ,H 的选择并不影响配置好的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因此系统的极点配置和观测器的设计可分开进行,这个原理称为分离定理。 【实验内容、方法、过程与分析】 1、实验内容 设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要求设计状态反馈阵K ,使动态性能指标满足超调量%5%≤σ,峰值时间s t p 5.0≤。 图 1 由图可得系统传递函数关系为: 21()()0.051 X s X s s =+ (1) 12()()()U s X s X s s -= (2) 1()()X s Y s = (3) 对上(1),(2),(3)化简并反变换:

晶体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doc

晶体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篇一:晶体管单级放大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单级放大器 一. 试验目的 (1)掌握Multisium11.0仿真软件分析单级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方法。 (2)掌握晶体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试和调整方法,观察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 出波形的影响。 (3)测量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二. 试验原理及电路 VBQ=RB2VCC/(RB1+RB2) ICQ=IEQ=(VBQ-VBEQ)/RE IBQ=ICQ/β; VCEQ=VCC-ICQ(RC+RE) 晶体管单级放大器 1. 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和测量 放大器的基本任务是不失真的放大信号。为了获得最大输出电压,静态工作点应选在输出特性曲线交流负载线的中点。若工作点选的太高会饱和失真;选的太低会截止失真。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是指接通电源电压后放大器不加信号,测量晶体管集电极电流ICQ和管压降VCEQ。 本试验中,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就是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

形,让信号达到最大限度的不失真。当搭接好电路,在输入端引入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输出。静态工作点具体调整步骤如下: 具有最大动态范围的静态工作点图 根据示波器观察到的 现象,做出不同的调 整,反复进行。当加大输入信号,两种失真同时出现,减小输入信号,两种(本文来自:https://www.docsj.com/doc/ff9285353.html, 小草范文网:晶体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失真同时消失,可以认为此时静态工作点正好处于交流负载线的中点,这就是静态工作点。去点信号源,测量此时的VCQ,就得到了静态工作点。 2. 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 电压放大倍数是输出电压V0与输入电压Vi之比Av=V0/Vi 3、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量 (1)输入电阻。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可用电流电压法测量求得,测试电路如图 2.1-3(a)所示。在输入回路中串接一外接电阻R=1KΩ,用示波器分别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Vs和Vi,则可求得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为 (a) (b) o VO

实验18 状态观测器及其应用

实验十八 状态观测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原理 状态反馈虽然能使系统获得满意的动态性能,但对于具体的控制系统,由于物理实现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做到系统中的每一个状态变量x 都有相应的检测传感器。 为此,人们设想构造一个模拟装置,使它具有与被控系统完全相同的动态方程 和输入信号。由于这种模拟装置的状态变量都能被检测,因此可采用它作为被控系统的状态进行反馈,这个模拟装置成为系统的状态观测器。 x ? 为了能使在不同的初始状态使)()(?00t x t x ≠,使能以最快的速度趋于实际系统的状态变为,必须把状态观测器接称闭环形式,且它的极点配置距s 平面虚轴的距离至少大于状态反馈系统的极点距虚轴的距离5倍。 )(?t x )(t x 有关本实验中状态观测器的具体设计和实验系统的模拟电路,请参见附录。 二、实验目的 1. 熟悉状态观测器的原理与结构组成; 2. 用状态观测器的状态估计值对系统的极点进行任意配置。 3. 掌握根据实验原理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 1. 设计受控系统和相应状态观测器的模拟电路图。 2. 观测实验系统的状态与观测器的状态估计值两者是否一致。 )(?t x )(t x 3. 观测实际系统在状态反馈前的阶跃响应和用观测器的状态进行反馈后的阶跃响 应。 四、实验设备 1. 自动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装置和自己设计搭建的实验电路。 2. 模拟或数字式示波器1台。 五、实验步骤 自行设计。 参考步骤: 1. 利用实验装置中的模拟电路单元形成原系统;设计(参考本实验附录)并连接一个具有状态观测器的模拟电路。 2. 利用实验装置上的阶跃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阶跃信号作为系统的输入,用 示波器观测该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以及观测与1x )2x )1x ,与2x 测试点的跟踪

实验报告放大器的增益测量

放大器的增益测量 放大器并不属于传输线与天线,但由于外场测天线方向图时,信号发射天线处要加串放大器来抵消电缆的损耗,这里也不妨测试一下。 一. 实验目的 了解放大器的增益频响与测试方法。 二.实验准备 PNA3621及其全套附件,待测放大器一只,20dB衰减器2只。 仪器开机时所显示的主菜单第一项应为《频域》,若为《时域》,则按〖↓〗键使光标移到《时域》下,然后按〖→〗键选择想要的《频域》。 ? 扫频方案设置: ????1.选最小频距, 按〖↓〗键使光标移到《频域》旁边的数值下,按〖→〗在两种最小频距间作出选择(0.1MHz或0.025MHz,通常选0.1 MHz,有特殊要求时才用0.025MHz); 2.BF=40MHz,

按〖↓〗键, 使光标移到《BF》下面, 可按〖→〗〖←〗键对始频进行改动到所需数值为止, 仪器最低频与型号有关; 3.⊿F =148MHz, 按〖↓〗键, 使光标移到《⊿F》下面, 按〖→〗〖←〗键可对频距进行改动, 时域中⊿F不受控; 4.EF =3000MHz。 按〖↓〗键, 使光标移到《EF》下面, 按〖→〗〖←〗键可改变终止频率, 改EF时, 点数N随着变动, 点数N最小为1, 最大为81; EF = BF+(N - 1)⊿F。 三.测试方法 ? 1. 注意事项 注意放大器的最大输出问题, 由于本机输入端口灵敏度较高, 而内部又无程控衰减器,承受功率小于1mW, 测增益时必需外接衰减器以抵消放大器的增益。本机增益只有一档为30dB, 测试时请串入40dB以上的衰减器, 以避免仪器饱和甚至烧毁取样桥, 其衰减器值在40dB以上即可, 不必很准, 因为在校直通时已校进去了。 ?? 2. 测增益 ?? ?仪器按测插损连接,在仪器输入与输出口上各接一根短电缆。输出电缆末端接2个20dB衰减器,再用一个双阴与输入电缆连接起来; 在主菜单下将光标移到《测:A B》下,按〖→〗或〖←〗键, 使A下为《增益》,B下空白; ????按〖↓〗键使光标移到《校:直通》下, 再按〖执行〗键; ??? 画面转为方格坐标, 示值为0dB, 取下双阴,串入待测放大器(见上图),然后记下或打印下测试曲线; 将一个衰减器放在放大器输入端,一个放在输出端,记下或打印测试曲线,即可得到30dB以内的增益频响曲线; 将两个衰减器全部接在放大器后面,记下或打印下测试曲线; 比较三次测试结果,假如差别不大,说明该放大器输出功率较大,线性好。假如差别较大,说明该放大器输出功率较小,只适用于弱信号的放大; 假如增益超过30dB, 而不超过50dB, 则可直接在放大器前(或后)再串入一

测量放大器实验报告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1. 设计准备 (3) 1.1 引言 (3) 1.2 Multisim简单介绍 (3) 2. 测量放大器原理图设计 (5) 2.1 设计任务及要求 (5) 2.2 设计原理 (5) 2.3 设计方案及实现 (7) 2.3.1 方案1及电路图 (7) 2.3.2 方案2及电路图 (8) 2.3.3 方案3及电路图 (9) 2.3.4 方案4及电路图 (9) 2.4 比较后选择的方案及合适器件 (13) 2.5 部分功能电路 (10) 3. 电路的仿真、测量波形及实物图 (13) 3.1 电路的仿真 (13) 3.2 测量波形 (15) 3.2.1输入差模信号 (19) 3.2.1输入共模信号 (20) 3.3 实物图和调试波形图 (20) 3.3.1实物图 (20) 3.3.1调试波形图 (21) 4. 设计过程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 (19) 4.1 元器件的选择............................................................................................... .19 4.2 实验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9 5. 元器件清单............................................................................................................ .21 6. 小结........................................................................................................................ .22 7. 参考文献................................................................................................................ .2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