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实验2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冲激响应和卷积分析

实验2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冲激响应和卷积分析

实验2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冲激响应和卷积分析
实验2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冲激响应和卷积分析

实验2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冲激响应和卷积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冲激响应和卷积分析方法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离散系统

其输入、输出关系可用以下差分方程描述:

输入信号分解为冲激信号

记系统单位冲激响应

则系统响应为如下的卷积计算式

当时,h[n]是有限长度的(n:[0,M]),称系统为FIR系统;反之,称系统为IIR系统。

在MATLAB中,可以用函数y=Filter(p,d,x) 求解差分方程,也可以用函数 y=Conv(x,h)计算卷积。

二、实验内容

编制程序求解下列两个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并绘出其图形。

y[n]+0.6y[n-1]+0.08y[n-2]=x[n]-x[n-1]

y[n]=0.2{x[n-1]+x[n-2]+x[n-3]+x[n-4]+x[n-5]}

实验

程序1:

A=[1,0.6,0.08];B=[1,-1];

x2n=ones(1,65);

x1n=[1,zeros(1,30)];

y1n=filter(B,A,x1n);

subplot(2,1,1);y='y1(n)';

stem(y1n,'g','.');

title('单位冲击响应')

y2n=filter(B,A,x2n);

subplot(2,1,2);

y='y2(n)';

stem(y2n,'g','.');

title('阶跃响应')

程序2

A=[1];B=[0,0.2,0.2,0.2,0.2]; x2n=ones(1,25);

x1n=[1,zeros(1,30)];

y1n=filter(B,A,x1n); subplot(2,1,1);y='y1(n)'; stem(y1n,'g','.');

title('单位冲击响应')

y2n=filter(B,A,x2n); subplot(2,1,2);

y='y2(n)';

stem(y2n,'g','.');

title('阶跃响应')

三、理论计算:

经计算:

系统: y[n]+0.6y[n-1]+0.08y[n-2]=x[n]-x[n-1]理论冲激响应为: h(z)=6*(-0.5).^n*u(n)- (-0.25).^n*u(n)理论阶跃响应为: g(z)=2*(-0.5).^n-(-0.25).^n

理论图形为:

由图知与程序结果一致。

系统 : y[n]=0.2{x[n-1]+x[n-2]+x[n-3]+x[n-4]+x[n-5]}冲激响应为:

h(z)=0.2*[δ(n-1)+ δ(n-2)+ δ(n-3)+ δ(n-4)]

阶跃响应为:

g(z)=0.2*[u(n-1)+ u(n-2)+ u(n-3)+ u(n-4)]

理论图形为:

四、实验小结

通过这次实验,基本学会了用MATLAB软件编程求离散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和单位冲击响应,对解离散系统差分方程有了进一步学习。

差分进化算法介绍

1.差分进化算法背景 差分进化(Differential Evolution,DE)是启发式优化算法的一种,它是基于群体差异的启发式随机搜索算法,该算法是Raincr Stom和Kenneth Price为求解切比雪夫多项式而提出的。差分进化算法具有原理简单、受控参数少、鲁棒性强等特点。近年来,DE在约束优化计算、聚类优化计算、非线性优化控制、神经网络优化、滤波器设计、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及其它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差分算法的研究一直相当活跃,基于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思想和简单的差分操作使差分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等特征。它的全局寻优能力和易于实施使其在诸多应用中取得成功。 2.差分进化算法简介 差分进化算法采用实数编码方式,其算法原理同遗传算法相似刚,主要包括变异、交叉和选择三个基本进化步骤。DE算法中的选择策略通常为锦标赛选择,而交叉操作方式与遗传算法也大体相同,但在变异操作方面使用了差分策略,即:利用种群中个体间的差分向量对个体进行扰动,实现个体的变异。与进化策略(Es)采用Gauss或Cauchy分布作为扰动向量的概率密度函数不同,DE使用的差分策略可根据种群内个体的分布自动调节差分向量(扰动向量)的大小,自适应好;DE 的变异方式,有效地利用了群体分布特性,提高了算法的搜索能力,避免了遗传算法中变异方式的不足。 3.差分进化算法适用情况 差分进化算法是一种随机的并行直接搜索算法,最初的设想是用于解决切比雪夫多项式问题,后来发现差分进化算法也是解决复杂优化问题的有效技术。它可以对非线性不可微连续空间的函数进行最小化。目前,差分进化算法的应用和研究主要集中于连续、单目标、无约束的确定性优化问题,但是,差分进化算法在多目标、有约束、离散和噪声等复杂环境下的优化也得到了一些进展。 4.基本DE算法 差分进化算法把种群中两个成员之间的加权差向量加到第三个成员上以产生新的参数向量,这一操作称为“变异”。然后,变异向量的参数与另外事先确

Simulink中连续与离散模型的区别(DOC)

Simulink中连续与离散模型的区别 matlab/simulink/simpowersystem中连续vs离散! 本文中的一些具体数学推导见下面链接:计算机仿真技术 1.连续系统vs离散系统 连续系统是指系统状态的改变在时间上是连续的,从数学建模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连续时间模型、离散时间模型、混合时间模型。其实在simpowersystem的库中基本所有模型都属于连续系统,因为其对应的物理世界一般是电机、电源、电力电子器件等等。 离散系统是指系统状态的改变只发生在某些时间点上,而且往往是随机的,比如说某一路口一天的人流量,对离散模型的计算机仿真没有实际意义,只有统计学上的意义,所以在simpowersystem中是没有模型属于离散系统的。但是在选取模型,以及仿真算法的选择时,常常提到的discrete model、discrete solver、discrete simulate type等等中的离散到底是指什么呢?其实它是指时间上的离散,也就是指离散时间模型。 下文中提到的连续就是指时间上的连续,连续模型就是指连续时间模型。离散就是指时间上的离散,离散模型就是指离散时间模型,而在物理世界中他们都同属于连续系统。为什么要将一个连续模型离散化呢?主要是是从系统的数学模型来考虑的,前者是用微分方程来建模的,而后者是用差分方程来建模的,并且差分方程更适合计算机计算,并且前者的仿真算法(simulationsolver)用的是数值积分的方法,而后者则是采用差分方程的状态更新离散算法。 在simpowersystem库中,对某些物理器件,既给出的它的连续模型,也给出了它的离散模型,例如: 离散模型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就是采样时间sampletime,如何从数学建模的角度将一个连续模型离散化,后面会有介绍。在simpowersystem中常用powergui这个工具来将系统中的连续模型离散以便采用discrete算法便于计算机计算。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四(理工类)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理工类)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 实验时间 : 年 月 日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电力系统物理模拟实验的基本方法。 2)加深理解功率极限的概念,在实验中体会各种提高功率极限措施的作用。 3)通过对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观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理论结合实际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所谓简单电力系统,一般是指发电机通过变压器、输电线路与无限大容量母线联接而且不计各元件的电阻和导纳的输电系统。 对于简单系统,如发电机至系统d 轴和g 轴总电抗分别为d X ∑和q X ∑,则发电机的功率特性为 当发电机装有励磁调节器时,发电机电势q E 随运行情况而变化,根据一般励磁调节器的性能,可认为保持发电机'q E (或' E )恒定。这时发电机的功率特性可表示成 或 这时功率极限为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扩大,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更加突出,而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和输送能力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尽可能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极限。从简单电力系统功率极限的表达式看,要提高功率极限,可以通过发电机装设性能良好的励磁调节器,以提高发电机电势、增加并联运行线路回路数;或通过串联电容补偿等手段,以减少系统电抗,使受端系统维持较高的运行电压水平;或输电线采用中继同步调相机、中继电力系统等手段以稳定系统中继点电压。 (3)实验内容 1)无调节励磁时,功率特性和功率极隈的测定 ①网络结构变化对系统静态稳定的影响(改变戈): 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即系统电压U-、发电机电势E 。保持不变.罚芳赆裁Ll=E 。),分别 测定输电线单回线和双回线运行时,发电机的功一角特性曲线,&豆甍辜授冁蝮和达到功率极 限时的功角值。同时观察并记录系统中其他运行参数(如发电极端毫玉萼蔫交化。将两种 情况下的结果加以比较和分析。 实验步骤如下: a)输电线路为单回线; b)发电机与系统并列后,调节发电机,使其输出的有功和无ZZ 蔓专零: c)功率角指示器调零; d)逐步增加发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而发电机不调节震磁: e)观察并记录系统中运行参数的变化,填入表1.3中: f)输电线路为双回线,重复上述步骤,将运行参数填入表l 。毒=:

实验3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冲激响应和卷积分析

实验3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冲激响应和卷积分析 一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冲激响应和卷积分析方法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离散系统 ] [n x ] [n y Discrete-time systme 其输入、输出关系可用以下差分方程描述:∑=∑=-=-M k k N k k k n x p k n y d 0 ][][ 输入信号分解为冲激信号 ∑-=∞ -∞=m m n m x n x ][][][δ 记系统单位冲激响应 ] [][n h n →δ 则系统响应为如下的卷积计算式 ∑∞ -∞ =-= *=m m n h m x n h n x n y ][][][][][ 当 N k d k ,...2,1,0==时,h[n]是有限长度的(n :[0,M]),称系统为 FIR 系统;反之,称系统为IIR 系统。 在MATLAB 中,可以用函数y=Filter(p,d,x) 求解差分方程,也可以用函数 y=Conv(x,h)计算卷积。 二、实验内容 编制程序求解下列两个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并绘出其图形。 ] 1[][]2[125.0]1[75.0][--=-+-+n x n x n y n y n y ]}4[]3[]2[]1[{25.0][-+-+-+-=n x n x n x n x n y 程序1: A=[1,0.75,0.125];B=[1,-1]; x2n=ones(1,65); x1n=[1,zeros(1,30)]; y1n=filter(B,A,x1n); subplot(2,1,1);y='y1(n)'; stem(y1n,'g','.'); title('单位冲击响应') 课程名称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实 验 报 告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特性分析(数字信号处理实验1答案)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特性分析(数字信号处理实验1答案)

二程序框图clf; n=0:299; x=cos(20*pi*n/256)+cos(200*pi*n/256); num=[0.5 0.27 0.77]; den=[1 0 0]; y=filter(num,den,x); subplot(2,1,1); plot(n,x); xlabel('时间信号n'); ylabel('信号幅度'); title('输入信号'); subplot(2,1,2); plot(y); xlabel('时间信号n'); ylabel('信号幅度'); title('输出信号');

clf; n=0:299; x=cos(20*pi*n/256)+cos(200*pi*n/256); num=[0.45 0.5 0.45]; den=[1 -0.53 0.46]; y=filter(num,den,x);

subplot(2,1,1); plot(n,x); xlabel('时间信号n'); ylabel('信号幅度'); title('输入信号'); subplot(2,1,2); plot(y); xlabel('时间信号n'); ylabel('信号幅度'); title('输出信号');

n=40; num=[0.5 0.27 0.77]; den=[1 0 0]; y=impz(num,den,n); stem(y); xlabel('时间信号n'); ylabel('信号幅度'); title('冲激响应'); grid;

3-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3 系统分析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王玮 班级:信管1401 学号: 姓名:唐赛赛 时间: 2016.04.06 地点: 3 号机房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开发Visio解决方案的基本概念和关于Visio工具的一些基本的操作和应用; 2.掌握系统分析阶段数据流程图的画法; 二、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使用Visio中提供的“组织结构图”模具,绘制下面例题的组织结构图,附在图后。 2、使用Visio绘制“业务流程图模具”和“数据流程图模具”(1)创建“业务流程图模具” 先在“框图”-〉“基本形状”中找到圆角矩形,右击选择“添加到我的形状”-〉“添加到新模具”。之后出现“另存为”对话框,把新模具命名为“业务流程图”,把圆角矩形形添加到了新模具“业务程图”中。用同样的思路,先在“框图”-〉“基本形状”中找到圆形,右击选择“添加到我的形状”-〉“添加到模具“业务程图”中;在“框图”-〉“基本形状”找到矩形,在“流程图”中的“IDEFO图表形状”找到动态连接线,在“流程图”中的“SDL图表形状”中找到文档,多文档,添加到模具“业务程图”中。可以通过设置“动态连接线”属性来改变其形状。如下图:

添加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在画业务流程图时打开该模具,业务流程图所有的元素都会在一个模具中显示出来。(2)创建“数据流程图模具”先在“框图”-〉“基本形状”中找到圆形(或是“流程图”中的“混合流程图形状”中找到外部实体2 ),右击选择“添加到我的形状”-〉“添加到新模具”(注,使用外部实体2来表示外部实体的时候,请将之旋转180度使用)。之后出现“另存为”对话框,把新模具命名为“数据流程图”,这样我们就把圆形形添加

离散系统稳定性分析

实验一 离散系统稳定性分析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常规 实验要求:必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MATLAB 绘制系统零极点图的方法; (2)掌握离散时间系统的零极点分析方法; (3)掌握用MATALB 实现离散系统频率特性分析的方法; (4)掌握逆Z 变换概念及MATLAB 实现方法; (5)掌握用MATLAB 分析离散系统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 1、离散系统零极点图及零极点分析; 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可用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描述,即 ()()N M i j i j a y n i b x n j ==-= -∑∑ (8-1) 其中()y k 为系统的输出序列,()x k 为输入序列。 将式(8-1)两边进行Z 变换的 00 ()()()() () M j j j N i i i b z Y z B z H z X z A z a z -=-== = = ∑∑ (8-2) 将式(8-2)因式分解后有: 11 () ()() M j j N i i z q H z C z p ==-=- ∏∏ (8-3) 其中C 为常数,(1,2,,)j q j M = 为()H z 的M 个零点,(1,2,,)i p i N = 为()H z 的N 个极点。 系统函数()H z 的零极点分布完全决定了系统的特性,若某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已知,则系统函数便可确定下来。 因此,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对离散系统特性的分析具有非常重要意义。通过对系统函数零极点的分析,可以分析离散系统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 系统单位样值响应()h n 的时域特性; ●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

离散系统的频率特性; 1.1、零极点图的绘制 设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为 ()()() B z H z A z = 则系统的零极点可用MA TLAB 的多项式求根函数roots()来实现,调用格式为: p=roots(A) 其中A 为待根求多项式的系数构成的行矩阵,返回向量p 则是包含多项式所有根的列向量。如多项式为231()4 8 B z z z =+ + ,则求该多项式根的MA TLAB 命令为为: A=[1 3/4 1/8]; P=roots(A) 运行结果为: P = -0.5000 -0.2500 需注意的是,在求系统函数零极点时,系统函数可能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分子、分母多项式均按z 的降幂次序排列;另一种是分子、分母多项式均按1z -的升幂次序排列。这两种方式在构造多项式系数向量时稍有不同。 (1)()H z 按z 的降幂次序排列:系数向量一定要由多项式最高次幂开始,一直到常数项,缺项要用0补齐;如 3 4 3 2 2()3221 z z H z z z z z += ++++ 其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分别为A=[1 0 2 0]、B=[1 3 2 2 1]。 (2)()H z 按1z -的升幂次序排列:分子和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的维数一定要相同,不足的要用0补齐,否则0z =的零点或极点就可能被漏掉。如 1 1 2 12()11124 z H z z z ---+= + + 其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分别为A=[1 2 0]、B=[1 1/2 1/4]。 用roots()求得()H z 的零极点后,就可以用plot()函数绘制出系统的零极点图。下面是求系统零极点,并绘制其零极点图的MA TLAB 实用函数ljdt(),同时还绘制出了单位圆。 function ljdt(A,B) % The function to draw the pole-zero diagram for discrete system p=roots(A); %求系统极点 q=roots(B); %求系统零点 p=p'; %将极点列向量转置为行向量

差分进化算法-入门

基本差分进化算法 1基本差分进化算法的基本思想 DE 算法是一种基于实数编码的用于优化函数最小值的进化算法,是在求解有关切比雪夫多项式的问题时提出来的,是基于群体差异的进化计算方法。它的整体结构类似于遗传算法,一样都存在变异、交叉和选择操作,但是它又不同于遗传算法。与基本遗传算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变异操作上,如: 1、传统的遗传算法采用二进制编码,而差分进化算法采用实数编码。 2、在遗传算法过两个父代个体的交叉产生两个子个体,而在差分进化算法过第两个或几个个体的差分矢量做扰动来产生新个体。 3、在传统的遗传算法中,子代个体以一定概率取代其父代个体,而在差分进化中新产生的个体只有当它比种群中的个体优良时才替换种群中的个体。 变异是DE 算法的主要操作,它是基于群体的差异向量来修正各个体的值,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把种群中两个个体的向量差加权后,按一定的规划与第三个个体求和来产生新个体,然后将新个体与当代种群中某个预先决定的个体相比较,如果新个体的目标值优于与之相比较的个体的目标值,则在下一代中就用新个体取代,否则,旧个体仍保存下来。 差分进化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由父代个体间的变异操作构成变异个体;接着按一定的概率,父代个体与变异个体之间进行交叉操作,生成一试验个体;然后在父代个体与试验个体之间根据适应度的大小进行贪婪选择操作,保留较优者,实现种群的进化。 2 差分进化算法的基本操作 设当前进化代数为t ,群体规模为NP ,空间维数为D ,当前种群为 {}12(),, ,t t t NP X t x x x =,()12,, ,T t t t t i i i iD x x x x =为种群中的第i 个个体。在进化过程 中,对于每个个体t i x 依次进行下面三种操作。 2.1 变异操作 对于每个个体t i x 按下式产生变异个体12(,, ,)t t t t T i i i iD v v v v =,则 123() 1,2, ,D t t t t ij r j r j r j v x F x x j =+-= (1) 其中111112(,,,)t t t t T r r r r D x x x x =,222212(,,,)t t t t T r r r r D x x x x =和333312(,, ,)t t t t T r r r r D x x x x =是群 体中随机选择的三个个体,并且123r r r i ≠≠≠;1t r j x ,2t r j x 和3t r j x 分别为个体1r ,2r 和3r 的第j 维分量;F 为变异因子,一般取值于[0,2]。这样就得到了变异个体t i v 。

离散系统与连续时间系统的根本差别是:离散系统(图3)有采样开

离散系统与连续时间系统的根本差别是:离散系统(图3)有采样开关存在,而连续系统则无。连续信号经过采样开关变成离散信号(图4),采样开关起这理想脉冲发生器的作用,通过它将连续信号调制成脉冲序列。 图3 离散系统方块图 图4 离散型时间函数 调制之后的信号中,包含与脉冲频率相关的高频频谱(图5),相邻两频谱不相重叠的条件是: max 2f f s 其中: s f ---采样开关的采样频率 m ax f ---连续信号频谱中的最高频率 这就是采样定理,通常选择采样频率时取四倍连续信号的最大频率。实验中,信号源产生频率可调的周期性信号,计算机通过A/D 板将信号采集入内存,通过软件示波器显示出来,调整采样频率,可以得到不同的采样结果,以波形图直观显示 出来。由此,可考察波形失真程度。 三、实验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实验装置 1. 装有LabVIEW 软件和PCI-1200数据采集卡的计算机一台 2. 频率计或信号发生器一台 3. 外接端子板、数据采集板、计算机、组态软件 基于LabVIEW 的信号测试系统主要包括信号发生器、DAQ 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软件三部分组成。A/D 数据采集采用NI 公司PCMCIA 接口的PCI-1200型多功能数据采集卡;L abVIEW 7.1软件。 将PCI-1200数据采集卡插到计算机主板上的一个空闲的PCI 插槽中,接好各种附件,其驱动程序就是NI-DAQ 。附件包括一条50芯的数据线,一个型号为CB-50LP 的转接板,转接板直接与外部信号连接。 图5 信号频谱图

LabVIEW 进行模拟 信号的数 计算机调理端子板信号发生器 据采集 1. 安装 数据采集 示(图6)连接线路,并检查测试。 2. 熟悉LabVIEW软件中与数据采集相关的控件与设置项。 3. 编制DAQ程序,并调试数据采集组态。 4. 应用该组态软件进行波形数据采集并存储,信号种类设置为正弦波,分别设置信号发生器频 率为50,100Hz,观察并记录波形变化。 5. 设置信号种类为方波或锯齿波,重复上述实验。 (二)采样定理验证实验 1. 按图8连接线路,并检查测试。 2. 熟悉 GeniDAQ软件中与数据采集相关的控件与设置项。 3. 编制、调试数据采集组态。 4. 应用该组态软件进行波形数据采集并存储,信号种类设置为正弦波,分别设置信号发生器频 率为50,100Hz,采集频率设置为50、100、150、200、300、500Hz,观察并记录波形变化,体验采样定理的正确性。 五、实验准备及预习要求 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在老师答疑和同学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实验准备任务: 1).了解数据采集及其硬件(A/D变换器和数据采集卡)选择的基本知识; 2).熟悉G语言编程环境和虚拟仪器的含义; 1.理解采样定理的意义; 2.实验前可以参考的书籍:《现代测试技术与数据处理》、《LabVIEW7.1测试技术与仪器应用》等。

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课程设计大学学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学号:软件1002-17 学生姓名:靳利强 指导教师:龚良波老师 二〇一三年七月

一.需求分析 1.课程名称:大学教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2.设计目的: 为方便学校做好学生学籍管理工作,设计一个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在设计过程中作了系统分析和总体设计,软件设计采取模块化的设计思路。 3.需求概述 该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主要对学生学籍信息、成绩信息进行管理,提供一个平台,供学籍管理人员增删改查学生信息、学生成绩信息。系统分为学生信息管理、学生成绩管理、信息查询等几个模块。学籍管理人员登录成功后可以对学生信息管理、学生成绩管理、信息查询等模块进行操作,如学生信息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学生成绩登记、修改、删除和查询;查询信息等。 4功能需求: 1)功能齐全:界面操作灵活方便,设计包括以下基本功能: 2)学生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财务信息管理、班级信息管理、课 程信息管理、成绩信息管理、打印信息管理、教室信息管理、综合信息查询、系统管理等,至少实现其中的三个功能,且每个功能至少包括两个子功能。 3)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进行分析、设计和开发。 4)界面友好:界面友好、输入有提示、尽量展示人性化。 5)可读性强:源程序代码清晰、有层次、主要程序段有注释。

6)健壮性好:用户输入非法数据时,系统应及时给出警告信息。 二.概要设计 1.功能模块: 2数据流图: (1)学生端

(2)管理员端

学生端功能: A 登录,学生登录后,验证成功,进入其信息展示页。 管理员端功能: B 登录,管理员登录后,验证成功,进入学生信息列表,可以对学生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按班级查询,按学号查询,按名字查询。上传图片,更新图片等操作。 三.详细设计及实现 数据库设计: 学生表: 教师表:

实验6-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

实验6 离散时间系统的z 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z 变换及其反变换的定义,并掌握MAT LAB 实现方法。 2.学习和掌握离散时间系统系统函数的定义及z 域分析方法。 3.掌握系统零极点的定义,加深理解系统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特性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1. Z变换 序列x(n )的z变换定义为 ()()n n X z x n z +∞ -=-∞ = ∑ Z 反变换定义为 1 1 ()()2n r x n X z z dz j π-= ? 在MA TLAB 中,可以采用符号数学工具箱的ztr ans 函数和iztr an s函数计算z 变换和z 反变换: Z=z trans(F) 求符号表达式F 的z 变换。 F=ilaplace(Z) 求符号表达式Z 的z 反变换。 2.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 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H(z)定义为单位抽样响应h(n)的z 变换 ()()n n H z h n z +∞ -=-∞ = ∑ 此外,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还可以由系统输入和输出信号的z变换之比得到 ()()/()H z Y z X z = 由上式描述的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可以表示为 101101()M M N N b b z b z H z a a z a z ----+++= +++…… 3.离散时间系统的零极点分析 离散时间系统的零点和极点分别指使系统函数分子多项式和分母多项式为零的点。在MATL AB 中可以通过函数roots 来求系统函数分子多项式和分母多项式的根,从而得到系统的零极点。 此外,还可以利用MATLAB 的zplane 函数来求解和绘制离散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zpla ne 函数调用格式为: zp lane(b,a) b,a 为系统函数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向量(行向量)。 zpl an e(z ,p) z,p 为零极点序列(列向量)。 系统函数是描述系统的重要物理量,研究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不仅可以了解系统单位抽样响应的变化,还可以了解系统的频率特性响应以及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①系统函数的极点位置决定了系统单位抽样响应h(n)的波形,系统函数零点位置只影

基于TSP的改进差分进化算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ff1585261.html, 基于TSP的改进差分进化算法 作者:朱宇航伏楠 来源:《硅谷》2012年第17期 摘要: 针对TSP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利用贪心算法产生初始种群,定义特有的编码匹配函数进行变异操作,排序法修复变异个体,并采用顺序交叉,在变异操作之后,加入新的选择机制,防止交叉操作破坏变异出的优良个体,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差分进化算法能够高效地解决TSP问题,体现良好的优化性能。 关键词: 差分进化算法;TSP;进化算法 0 引言 差分进化算法(DE:Differential Evolution)是一种模拟自然进化法则的仿生智能计算方法,在解决复杂的全局优化问题方面,DE的性能更加优秀,过程也更为简单,受控参数少[1],但由于DE 特有的差分操作的限制,DE被成功应用的领域多集中在连续优化领域,在离散优化领域的应用还相对较少[2]。 TSP(旅行商问题)作为典型的离散优化问题,是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的最终转化形式,同时也是著名的NP难题,在短时间内求出其最优解非常困难,现有解法[3-4]在求解中都各有缺点.因此,研究将DE经过必要的改进后应用于TSP的求解具有重要意义。 1 改进DE算法 1.1 编码及匹配函数 适应度定义为:负的路径长度,使得路径长度越短,适应度值越大。 1.2 贪婪初始化 为提高初始种群的质量,采用贪婪的初始化方法.对于初始种群的每个个体,产生方法如下: step1:初始化待走城市列表List为包含所有城市的列表; step2:随机选择一个城市A作为起点,并将此点作为当前城市T,从List中移除; step3:从List中选择距离城市T最近的城市作为新的当前城市T,并将T从List中移除; step4:判断List是否为空,若是,则结束;若否,则转step3。

{时间管理}离散系统与连续时间系统的根本差别是离散系统{图}有采样开

(时间管理)离散系统与连续时间系统的根本差别是离散系统(图)有采样开

离散系统和连续时间系统的根本差别是:离散系统(图3)有采样开关存于,而连续系统则无。连续信号经过采样开关变成离散信号(图4),采样开关起这理想脉冲发生器的作用,通过它将连续信号调制成脉冲序列。 图3离散系统方块图图4离散型时间函数 调制之后的信号中,包含和脉冲频率关联的高频频谱(图5),相邻俩频谱不相重叠的条件是: 其中: ---采样开关的采样频率 ---连续信号频谱中的最高频率 这就是采样定理,通常选择采样频率时取四倍连续信号的最大频率。实验中,信号源产生频率可调的周期性信号,计算机通过A/D板将信号采集入内存,通过软件示波器显示出来,调整采样频率,能够得到不同的采样结果,以波形图直观显示出来。由此,可考察波形失真程度。 三、实验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实验装置 1.装有LabVIEW软件和PCI-1200数据采集卡的计算机壹台 2.频率计或信号发生器壹台 3.外接端子板、数据采集板、计算机、组态软件 基于LabVIEW的信号测试系统主要包括信号发生器、DAQ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软件三部分组成。A/D数据采集采用NI公司PCMCIA接口的PCI-1200型多功能数据采集卡;LabVIEW7.1软件。 将PCI-1200数据采集卡插到计算机主板上的壹个空闲的PCI插槽中,接好各种附件,

图7DAQ设备和DAQ节点以及VI的层次关系图 图6CB-50LP转接板的引脚定义图图8采样定理验证实验构成图 其驱动程序就是NI-DAQ。附件包括壹条50芯的数据线,壹个型号为CB-50LP的转接板,转接板直接和外部信号连接。 四、具体实验步骤 (壹)通过LabVIEW进行模拟信号的数据采集 1.安装数据采集卡,根据数据采集卡接线指示(图6)连接线路,且检查测试。 2.熟悉LabVIEW软件中和数据采集关联的控件和设置项。 3.编制DAQ程序,且调试数据采集组态。 4.应用该组态软件进行波形数据采集且存储,信号种类设置为正弦波,分别设置信 号发生器频率为50,100Hz,观察且记录波形变化。 5.设置信号种类为方波或锯齿波,重复上述实验。 (二)采样定理验证实验 1.按图8连接线路,且检查测试。

系统分析实验报告2016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系统分析与设计 实验项目:《》实验实验地点: 专业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6年11月日

一、实验目的 通过《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使学生在实际的案例中完成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中的主要步骤,并熟悉信息系统开发的有关应用软件,加深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熟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规范,为后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要求 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完成,自选题目,班内题目不重复,使用UML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A4纸+电子版)在最后一次上课时提交(10周)。 三、实验主要设备:台式或笔记本计算机 四、实验内容 1 选题及项目背景 学生填写自选题目 2 定义 学生填写(对自选项目系统进行描述200-400字) 3 参考资料 学生填写 4 系统分析与设计 4.1需求分析 4.1.1识别参与者 学生填写 4.1.2 对需求进行捕获与描述 学生填写时删除以下括号内容 (内容要求1:对每个用例进行概要说明,参考以下格式: 用例名称:删除借阅者信息执行者:管理员 目的:完成一次删除借阅者信息的完整过程。) (内容要求2:选择其中一个用例(如下订单)给出其用例描述。格式参考下表

) 4.1.3 用例图 通过已掌握的需求,初步了解系统所要完成的功能。下面给出用例图。 4.1.4 分析与讨论 1)建模用例图的步骤、方法? 2)如何识别系统的参与者?应该如何划分用例,应注意哪些问题? 3)心得 4.2 建立对象模型 4.2.1 候选类的数据字典 学生填写 4.2.2定义类 (内容以“书籍信息”类为例列出该类的属性和操作如下: “书籍信息”类 ?属性 国际标准书号(ISBN):文本(String) 书名(name):文本

离散序列的卷积和系统差分方程的MATLAB实现

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 实验项目名称:离散序列的卷积和系统差分方程的MATLAB 实现 实验时间: 班级:电信131 姓名: 学号:201311404113 一、 实 验 目 的: 熟悉序列的卷积运算及其MATLAB 实现;熟悉离散序列的傅里叶变换理论及其MATLAB 实现;加深对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和系统频率响应的理解。 二、实 验 原 理 1、MA TLAB 提供了一个内部函数conv(x,h)来计算两个有限长序列之间的卷积。 2、对于时域离散系统,可用差分方程描述或研究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对于线性时不变系统,经常用的是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一个N 阶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用下式表示: ()() N M i i i i b y n i a x n i ==-=-∑∑ 当 0,1,2,,i b i N == 时,[]h n 是有限长度的,称系统为FIR 系统;反之,称系统为IIR 系统。 在MA TLAB 中,可以用函数filter(a,b,x)求解差分方程,其中参数a,b 分别系统函数的分子和分母多项式的系数。 三、实 验 内 容 与 步 骤 实验内容: 1、已知 1(){1,1,1,1,1}x n =,2(){1,1,1,1,1,1,1}x n =,计算12()()*()y n x n x n =。 2、在0到π区间画出矩形序列 10()R n (其定义见例1-3)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含幅度和相位)。 3、求系统:()0.5((1)(2)(3)(4))y n x n x n x n x n =-+-+-+-的单位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 实验步骤: 1、

湖南大学实验八 离散LTI系统

实验八离散LTI系统 §8.1 MATLAB函数conv 目的:学习利用conv函数计算离散卷积。 相关知识:MATLAB函数conv计算下面卷积和:。这里假设和都是有限长序列。如果仅在区间内为非零,而仅在区间内为非零,那么就仅在内为非零值。这表明conv只需要在上述区间内计算的个样本值。然而,conv并不产生的样本序号,应负责保持序号之间的联系。 基本题 1.已知如下有限长序列,用解析法计算。 Clear all; close all; n=0:10; xn=zeros(1,length(n)); xn(1:6)=ones(1,6); yn=zeros(1,2*length(n)-1); 2.利用conv计算的非零样本值,并将这些样本存入向量y中。第一步应定义包含在区间内的样本的向量x,同时应构造向量ny,ny(i)包含存在向量y中的的n个元素 样本的序号,也即。例如ny(1)应包含。利用stem(ny,y) 画出所得结果。x=xn(1:6); y=conv(x,x); ny=[1:11]; stem(ny,y,'fill','--'); grid on; title('x*x的结果');

3.已知如下有限长序列 先用解析法计算。然后用conv计算y,用stem画出这一结果。 如果将看作一个LTI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是该系统的输入,是该系统的输出。 hn=zeros(1,length(n)); hn(1:6)=[0 1 2 3 4 5]; y=conv(xn,hn); figure; n1=0:20; stem(n1,y,'fill','--'); grid on; title('y的结果');

连续传递函数离散化的方法与原理

目录

第一章 模拟化设计基础 数字控制系统的设计有两条道路,一是模拟化设计,一是直接数字设计。如果已经有成熟的模拟控制器,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部分试验费用,只要将模拟控制器离散化即可投入应用。如果模拟控制器还不存在,可以利用已有的模拟系统的设计经验,先设计出模拟控制器,再进行离散化。 将模拟控制器离散化,如果用手工进行,计算量比较大。借助数学软件MATLAB 控制工具箱,可以轻松地完成所需要的全部计算步骤。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使用MATLAB 的SIMULINK 工具箱,进行模拟仿真。 第一节 步骤 步骤1 模拟控制器的处理 在数字控制系统中,总是有传输特性为零阶保持器的数模转换器(DAC ),因此,如果模拟控制器尚未设计,则应以下 图的方式设计模拟控制器,即在对象前面加上一个零阶保持器,形成一个新对象Ts 1e G s s ()--,然后针对这个新对象求模拟 控制器D(s)。事实上,模拟控制器一般是已经设计好的,无法或不方便更改了,离散化后的系统只好作为近似设计了。 然而,按照上述思路,可否将已有的控制器除以一个零阶保持器再离散化呢?还没有这方面的实际经验。 以下假设选定的G(s),D(s)如下图,而且不对G(s)作添加保持器的预处理。 步骤2 离散化模拟控制器 离散化模拟控制器之前,先要确定离散化算法和采样时间。离散化算法有好几种,第二章中有详细的论述,现假定采用双线性变换法。确定采样时间,需要考虑被控对象的特性,计算机的性能,以及干扰信号的影响等,初步可按采样时间T<,Tp 为被控对象时间常数,或T=~τ,为被控对象的纯滞后,初步确定后再综合平衡其它因素,当然这需要一定的经验,现在假定取秒。 假设模拟控制器为s 2 D s 8s 15 +=?+(),在MATLAB 中,用c2d 函数进行离散化,过程为: 转换结果为: 步骤3 检验数字控制器的性能 数字控制器的性能项目比较多,我们仅以直流增益,频率特性,零极点分布说明。 直流增益 dcgain(dz) 返回直流增益 频率特性 bode(ds,'r',dz,'g') 伯德图,见下页左图 零极点分布 pzmap(dz) 零极点分布图,见下页右图 步骤4 离散化控制对象 为了进行模拟仿真,需要对控制对象进行离散化,由于步骤1所说的原因,应把被控对象视为零阶保持器与原对象的串连,即应对 Ts 1e G s s ()--进行离散化,这时可在c2d 函数中使用零阶保持器(zoh)方法,如果认为不需要添加零阶保持器,即直接对G(s)离散化,则应在c2d 函数中使用冲击响应不变法(imp )。 借用零阶保持器(zoh)方法,将对象20 G s s s 2()() =+带一阶保持器离散化的过程如下: 转换结果为: 步骤5 模拟仿真 求离散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和连续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ds=zpk(-2,-15,8) %建立模拟控制器的s 传递函数 dz=c2d(ds,,'tustin') %将模拟控制器按tustin 方法转换为z 传递函数的数字控制器 ...... %模拟控制器D(s)转换为D(z)的过程见前 gs=zpk([ ],[0,-2],20) %建立对象的s 传递函数 g1z=c2d(gs,,'zoh') %借用c2d 函数进行带零阶保持器的对象的离散化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 实验二 题目:系统分析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1106班 姓名 ************************* 指导教师:贺玉珍老师 完成日期:2014.4.28

运城学院超市管理系统设计分析说明书 一、系统目标:随着小超市规模的发展不断扩大,商品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长。超市时时刻刻都需要对商品各种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而大型的超市管理系统功能过于强大而造成操作繁琐降低了小超市的工作效率。 超市管理系统是市场上最流行的超市上常用的系统之一,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模块:系统权限的设定、原始数据录入、数据的汇总及查询等。从而,实现对进货、销售及员工信息等实现全面、动态、及时的管理。 本文系统的分析了软件开发的背景以过程;首先介绍了软件的开发环境,其次介绍了本软件的详细设计过程:数据库的设计、各个模块的设计和实现,以及具体界面的设计和功能。 二、系统的初步调查 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对超市的整体情况进行调研。了解超市的组织机构划分,充分了解超市进销存的流程的整体情况,对开发新系统的态度等。通过召开座谈会和个人访谈方法了解各个部门的主要职能及具体运作方式、过程等。 进行初步调研的具体内容为: (1)员工的规模:大约有多少员工,有多少是稳定的,有多少是浮动的; (2)员工管理人员的数量; (3)超市的商品销售状况 (4)客户编码方式; 三、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研究,在IT行业中从业的工作人员一般都要求掌握计算机技术,具有一定的软硬件基础,会使用各种管理软件,熟悉IT产品。因为,有的超市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比较高,从管理层到下面的销售人员,都要求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所以在新系统投入使用时,只要对员工进行少量的培训,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就基本上能够是系统顺利运行。 2经济可行性研究,因为通过网络传递销售信息可以不受距离的限制,因此可以借阅许多的人力和物力,方便管理,由此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同时该系统可以提高超市的销售效率,即提高了超市的经济效益,所以从经济上完全是可行的,(1)超市有能力承担系统开发费用,(2)新系统将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3操作可行性研究,本系统采用基于Windows的图形用户界面,而该系统是大家熟悉的操作系统,对于那些有一般的计算机知识的人员就可以轻松上手。而整个超市管理系统采用最友好的交互界面,简介明了,不需要对数据库进行深入的

离散系统差分方程计算

1.设离散控制系统差分方程为x采样周期T。试求:(1) 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2)系统的频率特性表达式。 解:差分方程两边取Z变换,得 脉冲传递函数 频率特性 2.假设离散系统差分方程为。其中; ,,,。试求:(1)分析系统的稳定性。(2),,。 解:(1)对差分方程两边取Z变换,得 特征方程: 解得:; 由于,即系统稳定。 (2)n=0时, n=1时, n=2时, 3.某离散控制系统的差分方程为,其中: ,,,,,,。试求:(1),。(2)分析稳定性。 解:(1)对差分方程两边Z变换,得 特征方程: 解得:; 由于,所以系统稳定。

(2)n=0时, n=1时。 4.离散控制系统的差分方程为:,其中 ,,时,时。试求:(1),,。(2)脉冲传递函数。 解:(1)差分方程两边取Z变换,得 特征方程: 解得:; 由于,所以系统稳定。 (2)n=0时, n=1时, n=2时, 5.已知:离散控制系统的差分方程为。试求:脉冲传 递函数。系统频率特性 解:对差分方程Z变换,得 频率特性 6.某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其中 ,。试求(1)脉冲传递函数,并分析稳定。(2) ,,。 解:对差分方程两边Z变换,得 ()

特征方程: 解得:; 由于,所以系统稳定。 (2)n=0时, n=1时, n=2时,y 7.已知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试求:(1)脉冲传递 函数。(2)分析系统稳定性 解:(1)对差分方程两边Z变换,得 (2)特征方程:=0 解得:; 由于,所以系统临界稳定。 8.离散系统差分方程为,其中 ,;。试求:,,。()分析稳定性。 解:(1)n=0时, n=1时, n=2时, (2)对差分方程两边Z变换,得 特征方程: 解得:; 由于,所以系统稳定。 9.某离散系统差分方程为,其中:, 时,;时,。试求:,,。(2)分析

实验六 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

实验六 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离散系统状态方程求解方法。 (2)了解离散系统信号流图化简的方法。 (3)了解函数ode45的调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x(k+1)=Ax(k)+Bf(k) 在些只对单输入的n 阶离散系统的状态议程求解。一般采用递推迭代的方式求解,由裙的条件x(0)和激励f(0)求出k=1时的x(1),然后依次迭代求得所要求的x(0),……,x(n)的值。 编程时应注意,MATLAB 中变量下标不允许为零,则裙点的下标只能取1,第n 步的x 的下标为n+1。 三、涉及的MATLAB 函数 zeros(2,1) y=lsim(sys,f,[],x0) for i=1:n end clear all 采用函数ode45可以求解微分方程。其调用格式如下 [t,y]=ode45(odefun,tspan,y0) 其中,odefun 指状态方程的表达式,tspan 指状态方程对应的起止时间]t0,tf],y0指状态变量的初始状态。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1.验证性实验 采用MATLAB 语言编程,求解离散系统状态方程,并绘制状态变量的波形。 (1)已知离散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01)1()1(25.025.005.0)1()1(2121k f k x k x k x k x ?? ????+??????++??????=??????++ 初始条件为x(0)=?? ????-5.01,激励为f(k)=0.5ε(k),确定该状态方程x(k)前10步的解,并画出波形。 MATLAB 程序: %离散系统状态求解 %A=input(‘系统矩阵 A=’) %B=input(‘系数矩阵 B=’) %x0=input(‘初始状态矩阵 x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