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地热勘查规范.

地热勘查规范.

地热勘查规范.
地热勘查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1615-89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eologic exploration standard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地热田地质勘查研究程度、勘查类型与勘探工程控制、勘查工作技术及质量要求、地热储量分类、分级、计算和评价,地热流体与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地热资源勘查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等基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地热资源的地质勘查,作为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设计书编制、各项勘查工作布置、勘查报告编写和审批的主要依据。

2 引用标准

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 J4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GB J8 放射性防护规定

DZ 40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

TJ 35 渔业水质标准

TJ 3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 总则

3.1 本规范所指地热资源是在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地壳内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地质勘查的目的在于查明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热储特征、地热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并对其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做出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3.2 地热资源按温度分为高温、中温、低温三类(见表1);按地热田规模分为大、中、小型三级(见表2)。

3.3地热资源助查工作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勘探阶段之后,为地热田开发地质工作。

3.4地热田勘查工作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3.4.1按规定的勘查阶段循序渐进,对地热地质条件简单或现有资料较多的小型地热田的勘查,可根据实际情况简化或合并上述勘查阶段。

3.4.2在勘查程序上必须严格遵循在充分搜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先进行

航卫片解译、地面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项工作,然后再上钻探的原则。没有上述工作的综合研究成果,不得盲目布置钻探工作。

3.4.3勘查工作内容和投入的工作量应根据勘查阶段、勘探类型和工作区地热地质复杂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应选择经济有效的勘查技术方法、手段和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达到工作阶段的要求。

3.4.4由详查阶段转入勘探阶段,一般应与使用部门对口,应具有使用单位的委托书或与使用单位签订的承包合同书或省、市、自治区厅(局)级以上(含厅局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项目任务书。

3.4.5各阶段的勘查工作,必须按本规范要求编写勘查设计书,经主管部门审定后严格组织实施。设计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目的、任务、地理概况、研究程度、区域地质、地热地质条件、工作布置及工作量、地热流体的动态观测、储量

计算与评价方法、人员组成、设备、工作计划、钻探施工设计、经济预算、预期成果和提交报告时间等。

3. 4. 6各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后,应编写阶段报告,按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查,供建设使用的勘探报告。经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国家或省(区、市)矿产储量审批机构审批。未提交上一阶段报告和未经技术经济论证的认可,不得转入下一阶段工作。

4 地热田地质勘查研究程度要求

4.1地质勘查研究内容

4.1.1地热田地质

a. 研究地热田的地层、构造、岩浆(火出)活动及地热显示等特点,以阐明控制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确定热储、益层、导水和控热构造。

b.对于受断裂按制的地热田,要着重研究断裂的形态、规模、产状、组合配套关系等特点,阐明断裂系统与地热的关系。

c.对于层控的地热田,应详细划分地层,确定地层时代,区分储层和盖层。着重研究热储结构、热储的岩性、厚度及其分布范围,以及热储的孔隙、裂隙或岩溶发育情况等影响地热流体储存、运移、富集的地质因素。

d. 对地热田的外围有关地区应进行必要的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工作。探索地热田的形成,地热流体的补给来源和循环途径。

4. 1.2地温场

查明地热田内的地温及地温梯度的空间变化,圈定地热异常范围、计算热流密度,推算热储温度,并对地热异常的成因、热储结构特征、控热构造及可能存在的热源做出合理的分析推断。

4.1.3热储

查明热储分布面积、岩性与厚度变化、埋深及边界条件,查明热储结构、各热储间的关系及热储内的渗透性能、地热流体的温度、压力、产量及其变化规律,测定热储的孔隙率、渗透系数、传导系数、给水度(弹性释水系数)和压缩系数等,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

4.1.4地热流体

一般应测定地热流体的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有用组分以及有害成分等。分析地热流体与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常温地下水的关系,查明地热流体的来源及其补给、储集、运移、排泄条件;对高温地热田还应查明地热流体的相态、地热并排放的汽水比例、蒸汽干度、可凝气体成分,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4.2不同勘查阶段研究程度要求

4.2.1普查阶段

a. 主要是寻找地热异常区或对已发现的地热异常区开展地热地质普查。

b. 初步查明地热田及其外围的地层、构造、岩浆(火山)活动情况,研究它们与地热显示、地热异常的关系,推断地热田的热储、盖层、导水和控热构造。

c. 初步查明地热田的地表热显示特征,测定地热流体的天然排放量及其化学成分,估算地热田的热储温度和地热田的天然热流量,初步圈定地热异常的范围,提出热储概念模型。

d. 探求D+E级储量,估价地热田开发利用前景。提交普查报告,为是否须进行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4.2.2详查阶段

a. 在初步查明地热田的地球化学场、地球物理场及热储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对地热田是否具有开发价值以及近期内能否被开发利用,进行详查工作。

b. 基本查明地热田及其外围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情况,初步查明地热田内的断裂及其产状、各地层的孔隙、节理裂隙、岩溶及水热蚀变发育情况,划分热储、盖层、导水与控热构造。

c. 基本查明地热田内地温及地温梯度和空间变化,进一步圈定地热异常的范围,计算热储温度,分析推断地热异常的成因。

d. 基本查明热储的岩性、厚度、埋深及其边界条件,各热储内地热流体的温度、压力、产量及其变化关系,热储的孔隙率及渗透性能,圈定地热流体富集地段。

e. 基本查明热储中地热流体的相态、地热井排放的汽水比例、地热流体的化学成分、有用组分和有害成分以及地热流体的补给、运移、排泄条件。建立热储理论参数模型。

f. 探求C十D级储量,提交详查报告,为地热田开发总体规划和是否转入勘探阶段提供依据。

4.2.3勘探阶段

a. 一般应在经过详查工作证实具有开发价值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是对地热田开发经济效益高的地热流体富集地段进行勘探。

b. 详细查明地热田内的地层、构造、岩浆(火山)活动和水热蚀变等特点。基本查明热储、导水、控热构造的空间展布及其组合关系。

c. 详细查明地热流体特征,包括地热流体在热储中的相态、温度、地热井排放时的汽水比例、蒸汽干度、流体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阐明地热流体中不同用途的有用组分和有害成分、地热流体的来源、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地热

流体运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变和与冷水混合过程。

d. 详细查明地热田内的地温、地温梯度及有关物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详细圈定地热流体的富集地段。

e. 详细查明地热田的热储结构,各热储的分布面积、厚度、产状、埋深及边界条件,各热储内地热流体的温度、压力、产量的变化规律及各热储的相互关系。实测各项储量计算参数,建立热储参数模型。探求B+C级储量,提出合理开发方案并作出环境影响评价,提交勘探报告,为地热田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地热田开发地质工作中,应加强系统的动态观测工作,利用长期观测和开采过程中的实际资料,进行热储工程研究,计算A级储量,进行回灌试验和开发利用中有关(如地面沉降、结垢等)问题的研究,建立地热田的开发管理模型。

5 地热田勘查类型与勘探工程控制

5.1 地热田勘查类型

根据我国已知地热田特征,按地热田的温度、热储形态、规模和构造复杂程度,将地热田勘查类型划分为两类六型(见表3)。

5.2钻探工程布置原则

5.2.1 地热资源勘探应充分发挥航卫片解译、地面测绘、物化探工作在地热勘查中的作用,对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则必须充分利用已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地热田的地层、构造、地热异常的范围、地热田的边界,争取尽量减少钻探工作量,提高勘探效益。

5.2.2 钻探工程布置应区别不同地热田勘查类型和规模,以能控制热储分布,取得有代表性的储量计算参数和查明地热田的开采条件和边界条件,满足相应阶

段的要求为原则。

5.2.3 在部署钻探工程时,必须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在探明可供开采的主要热储的同时,兼顾其他热储,查明各热储间的相互关系。

5.2.4 地热田的钻探深度应根据其勘查类型和当前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和社会需要来确定,一般钻探深度不宜过深,深埋层状热储一般控制深度在2000m以内,浅埋带状热储控制深度在1000m以内。

5.2.5在地热田勘查工作中,钻井的设计除高温裂隙型热储外,应实行以探为主,探采结合,按有关规定或协议交付使用。在勘探区内施工的生产井,也应做到以采为主,采探结合,充分发挥其在地热勘探中的作用。

5.3钻探工程控制

根据我国目前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的实践经验,地热田钻探工程可按具体条件参照表4执行。

注:同一类型中地热田面积大,构造条件复杂,具有多层热储者应取高值。地热田面积小,构造条件比较简单者取低值。

6勘查工作技术及质量要求

6.1航卫片解译

6.1.1 航卫片主要判断下列地热地质问题:

a. 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基本轮廓及地热区隐伏构造;

b. 地面泉点、泉群和地热溢出带,地面地热显示位置及地表水体位置范围;

c. 地面水热蚀变带的分布范围。

6.1.2 遥感图像解译应先于地质测量工作,卫星图像和航空像片两者结合使用,必要时可进行航空红外测量。遥感图像解译应结合地面地质、物探资料进行。

6.1.3卫片宜用不同时间、不同波段的影像进行综合解译。注意卫片质量,收集不同地质体的光谱特征,建立地质、地热地质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视工作要求和条件许可,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提高解译水平和效果。

6.1.4宜用大比例尺航片。用目视和航空立体镜解译,还可用立体测图仪成图。

6.1.5 航卫片解译,应提交相应比例尺的解译图及文字说明。

6.2地质测量

6.2.1 地质测量在充分利用航卫片解译和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其主要任务是:

a. 实地验证航卫片解译的疑难点,提高航卫片解译质量。

b. 查明地热田的地层时代、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岩浆活动,阐明地热田形成的地质条件。

c. 查明地表地热显示的类型、分布和规模,阐述地热异常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6.2.2 地质测量范围应包括可能的补给区和排泄区。图件比例尺应根据勘查类型和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参照表5选定。

6.3地球化学调查

6.3.1 在地热资源勘查各阶段中都应进行地球化学调查,并尽量采用多种地球化学地面调查方法,确定地热异常分布范围。

6.3.2 采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热流体(泉、井)、常温地下水、地表水、大气降水等样品进行化验分析,对比分析它们与地热流体的关系。地热流体分析样品采集方法按本规范附录B(参考件)要求采取。

6.3.3进行温标计算,推断深部热储温度。

6.3.4测定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推断地热流体的成因与年龄。

6.3.5 计算地热流体中的C1/B、C1/F、C1/SiO2等组分的比率,对比分析地热流体和冷水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趋势,并进行水、岩均衡计算。

6.3.6对地表岩石和勘探井岩芯中的水热蚀变矿物进行取样鉴定,分析推断地热活动特征及其发展历史。

6.3.7 地球化学调查比例尺应与地质测量比例尺一致。

6.4 地球物理调查

6.4.1地球物理调查是地热资源勘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应在普查阶段进行,详查阶段要在普查的基础上,对有希望的地区进行补充工作,主要查明以下问题:

a. 圈定地热异常范围和热储体的空间分布;

b. 确定地热田的基底起伏及隐伏断裂的空间展布;

c. 圈定隐伏火成岩体和岩浆房位置;

d. 圈定地热蚀变带。

6.4.2 根据地热田的地质条件和被探测体的物性特征选用物探方法(见表6)。一般利用地温勘探圈定地热异常区;利用重力法确定地热田基底起伏(凸起和凹陷)及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利用磁法确定水热蚀变带位置和隐伏火成岩体的分布、厚度及其与断裂带的关系;利用电法、α卡、210P0法圈定热异常和确定热储体的范围及深度;利用人工地震法较准确的测定断裂位置、产状和热储结构;利用磁大地电流法确定高温地热田的岩浆房及热储位置和规模;利用微地震法测定活动断裂带。

6.4.3地球物理调查比例尺应与地面测绘比例尺一致。对获得的物探资料,应结合地热地质条件、地热流体特征进行分析,提出综合解译成果,作为勘探井的布置依据。

6.5钻探工作

6.5.1 勘探井的设计、施工以及勘探井内各种测试应满足查明地热地质条件,取得有代表性的计算参数和评价地热资源的需要。

6.5.2地热田内存在多个热储时,应分别查明热储的压力、水位、温度、流量和地热流体质量。勘探井穿透不同热储时应做好下套管固井或止水工作,防止破坏热储的自然特征。

6.5.3除专门设计的定向井外,勘探井应保持垂直,在100m深度内其井斜不应大于1o。

6.5.4勘探井口径应满足取样测井以及完井后安装抽水试验设备要求,探采结合并还应满足生产井设计抽水量及止水填料的要求。第四纪松散地层勘探井应保证滤水管外围有100mm的填充厚度。基岩勘探井口径应能满足水泥固井及可能下入滤水管的要求。地质勘探井及观测井终井口径一般不小于91mm。

6.5.5 每一热田应有1—2个勘探井要求全部取芯,探采结合井可间断取芯,但必须做好岩屑录井。岩芯采取与岩屑录井应满足划分地层、确定破碎带、储层岩性、厚度等要求。松散地层和断层破碎带采取率不应小于40%,完整基岩不低于60%。对中、高温地热勘探井要特别注意采取水热蚀变岩芯或岩屑。

6.5.6勘探井在钻进过程中和完井后必须进行地球物理测井,测井项目取决于地质需要,一般井段做井径、井斜、电阻率、自然电位、自然伽玛、井温和井底温度等项目。完井后除做上述项目外。还应进行稳态井温测量。对高温地热田和中低温大型地热田还应做密度、声波、中子和流量测井。

6.5.7钻进过程中的简易观测要求:

a. 目的层井段,必须经常对泥浆槽液面及泥浆池中的泥浆量的变化进行观察,注意有否漏失,漏失量及速度、漏失前后泥浆性能的变化。

b. 详细记录钻进的涌水、井喷、漏水、涌砂、逸气、掉块、塌孔、缩径等现象的起止时间、井深、层位及采取的处理措施等。对井涌或井喷还应详细观察记录涌、喷量及高度,连续或间断的涌喷规律、涌喷前后的泥浆性能变化等。

c. 系统测定井口泥浆的温度变化,在钻入热储目的层段时应加密观测并做好记录。

d. 钻进过程中对蹩、跳钻、放空等情况应认真记录起止时间、井深、层位、蹩跳程度、钻时情况,做好地质方面的分析判断。

6.6 完井试验

6.6.1勘探井和探采结合井都应进行完井试验,测定地热资源评价必须的计算参数。完井试验是指低温井的抽水、涌水试验和中、高温井的放喷试验。它们又都分为单井、多井和群井试验三类。

6.6.2抽水试验要求:

a. 单井抽水试验一般做三个落程,稳定延续时间8~12h,用以确定流量与水位降低的关系,概略的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给水度或弹性释水系数,压力传导系数。试验期间应尽量采用井下压力计测量水位的变化。直接从孔口测量水位时,应同时测量孔内水温,以换算为相同密度的水位。

b. 多井抽水试验是指带有观测井的主井抽水试验,一般做一个落程,稳定延续时间24~72h,求得较为准确的计算参数。在详查阶段每一地热田进行1~3组试验。

c. 群井抽水试验是指在影响半径范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钻井中同时进行并有观测井的抽水试验。在勘探阶段可结合开采方案进行1~2组试验,一般做一个落程,抽水延续时间不少于7昼夜,以确定水位下降与总开采量的关系和合理开采方案。

6.6.3放喷试验要求:

a. 中、高温地热井的单井放喷试验可先应用端压法(经验方法)估测单井的热潜力。但精确的测定必须在井口进行汽水分离,分别测定不同压力下的汽水流量和温度,并测定分离蒸汽中的不凝结气体含量,确定单井的热焓和热流体产量,并绘制井口压力、产量压力与温度、流量和时间的关系曲线。试验延续时间不少于15昼夜。

b. 中、高温地热田勘探阶段,需结合试验性生产进行群井放喷试验,即用多个生产井同时放喷,并可在外围设立一定的观测井,以分别测定上述内容。试验延续时间不少于一个月。以求得各生产井在干扰状况下的产量及地热田总的生产量,进而为准确地判断热储潜力和补给源提供依据。

6.6.4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抽水井涌水量应保持常量,其变化幅度不大于3%。抽水、涌水、放喷试验中,均应观测水位(压力)温度的变化,温度观测读数应准确到0.5℃,并换算成相同密度的水位(压力)值。试验结束后观测其恢复水位(压力)。水位(压力)的变化宜用井下压力计观测,直接测量水位时应同时测量孔内水温,以便换算和比较。

6.7地热流体、土、岩实验分析

6.7.1在地热勘查工作中,应系统采取水、气、岩土等样品进行分析鉴定,以获得热储的有关参数。

按以下要求采取样品:

地热流体全分析:各勘查阶段的勘探井和代表性泉点全部取样。

气体分析:凡有逸出气体的井、泉均需采集气体样品。

微量元素、放射性元素、毒物分析:普查阶段各取1~3个,详查阶段各取3~5个,勘探阶段各取5~7个。

稳定同位素:详查阶段可取1~2个,勘探阶段1~3个。

放射同位素:详查阶段可取3~5个,勘探阶段5~7个。

岩、土分析样:按实际需要采取。

6.7.2地热流体化学成分应进行全分析(主要阴阳离子和F、Br、I、Si0

2

、B、

H

2

S等)微量元素(Li、Sr、Cu、Zn等),放射性元素(U、Ra、Rh)及总α总β放射性的分析,对温泉和浅埋热储应视情况增加污染指标的分析,如酚、氰等,还要根据不同的利用目的增加其他分析项目。

6.7.3同位素分析一般测定稳定同位素(18O、34S、2H)和放射性同位素(3H、14C),以研究地下水热水的成因、年龄、补给来源等。

6.7.4气体成分分析应尽量包括H

2S、CO

2

、0

2

、N

2

、CO、NH

4

、CH

4

、Ar、He等项

目,以评价地热流体质量。

6.7.5 岩、土分析鉴定应依据地热田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

a. 对热储及代表性盖层的岩芯或岩石,一般可测定其物理、水理性质,项目包括:密度、比热、导热率、渗透率、孔隙度等。

b. 与热储密切有关的岩芯或岩石可进行同位素年龄、古地磁、微体古生物、化石、孢粉、重矿物、岩石化学等测定和鉴定,以确定其地层时代和岩性。

c. 应用岩石薄片鉴定水热蚀变矿物并研究其演化过程,如发现矿物包体则可进行包体测温。

d. 应用岩石中铀、钍、钾放射性含量,研究形成区域性热异常的产热率背景。

6.8动态监测工作

6.8.1在勘查工作中,应及早建立地热流体动态监测网,以掌握地热流体的天然动态和开采动态变化规律。对已开发的地热田应在已有观测点网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监测,以了解开采降落漏斗范围及其发展趋势,为研究地热田水位(压力)下降、地面沉降或地面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提供基础资料。

6.8.2 观测井的布设应以能控制地热储量动态为目的。普查阶段每个地热田建立控制性监测点1~2个;详查阶段每一热储建立1~2个;勘探阶段每一热储设立2~3个。监测点尽量应用已有井、泉。

6.8.3 监测内容包括:水位或压力、流量、温度及热流体化学成分。监测频率可根据不同动态类型而定。水位(压力)、温度、流量监测,一般每月2~3次。

水质监测,一般每年1~2次。

6.8.4 动态监测资料应及时进行分析,编制年鉴或存入数据库,为地热田的合理开采提供信息。

6.9回灌试验

6.9.1 为保持热储的生产压力,延长地热田寿命,防止地面沉降和地热流体随地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可进行回灌试验。

6.9.2通过试验选定合适的回灌位置、深度、压力、以及回灌量等参数,对地热田是否或如何进行生产回灌提供依据。

7 地热储量分类、分级、计算和评价

7.1地热储量分类、分级与级别条件

7.1.1根据我国目前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的可行性,并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将地热储量分为两类:

a. 能利用储量:热储埋深小于2000m,便于开采,经济效益好,在开采期间不发生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符合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储量。

b. 暂难利用储量:热储埋深大于2000m,开采技术条件较困难,经济条件不合理,暂不宜开采利用,而将来有可能开采的储量。

7.1.2 按地热田勘查研究程度,将地热储量分为五级(A、B、C、D、E)。

A级:系地热田进行开发管理依据的储量。其条件是:

a. 准确查明地热田边界条件和热储特征;

b. 储量计算所利用参数均为开采验证了的;

c. 掌握了三年以上开采动态监测资料。

B级:系地热田开发设计作依据的储量,也是地热勘探中所探求的高级储量。其条件是:

a. 详细控制了地热田边界和热储特征;

b. 通过试验取全取准储量计算所需的参数;

c. 掌握了两年以上的动态监测资料。

C级:为地热田开发利用进行可行性研究或立项所依据的储量。对于类型复杂难以计算B级储量的地热田,C级储量可作为边探边采的依据。其条件是:

a. 基本控制了地热田边界和热储特征;

b. 通过试验获得了储量计算的主要参数;

c. 掌握了一年以上的动态监测资料。

D级:经普查评价,证实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地热资源,是根据地热地质调查、物化探资料或稀疏勘探工程控制所求得的储量,作为地热田开发远景规划和

进一步部署勘探工程的依据。其条件是:

a. 大致控制了地热田范围和热储的空间分布;

b. 取得了少量的储量计算所需参数。

E级:根据区域地热地质条件和地热流体的天然露头(或已有的井孔)等资料进行估算的储量,作为制定地热田勘查设计远景规划的依据。

7.2 储量计算

7.2.1储量计算原则

a. 地热田储量计算一般包括地热能与地热流体的可开采量计算,如地热流体中含有达到工业提取指标的有用组分,也应评价其可开采量。

b. 储量计算应建立在地热田的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根据形成地热田的热源、地热地质条件和地热流体特征,建立计算模型,选择符合实际的计算参数和正确的计算方法。勘查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计算模型,注意取全取准计算参数,提高计算精度,满足相应阶段的勘查要求。

c. 在分别计算地热田热储的固体与流体体积中储存的地热能与地热流体储存总量、天然补给量的基础上,计算其可开采量。勘探阶段,应结合地热田开发方案、服务年限和利用方向,分别计算地热能、地热流体及有用组分的可开采量。

d. 地表有地热流体排放、地热显示强烈的地热田,可计算地热能与地热流体的天然排放量,作为其天然补给量的下限。

e. 储量计算应满足综合评价的要求。

7.2.2确定计算参数的要求

7.2.2.1热储面积和厚度的确定:普查阶段可根据地面测绘、物化探资料分析推定;详查与勘探阶段应结合岩芯、岩屑录井、简易水文观测、地球物理测井以及水热蚀变等资料确定。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热储盖层的平均地温梯度不少于3℃/100m或1000m深度以浅获得的地热流体温度不低于40℃;

b. 储层具有一定的渗透率(不少于0.05μm2)。

7.2.2.2热储温度的确定:一般根据钻孔实测温度,按算术平均或加权平均温度计算。

7.2.2.3热储地热能采收率的确定:应根据热储的岩性,有效孔隙度、热储温度以及开采回灌技术条件合理确定。松散孔隙热储,其孔隙率大于20%时,采收率可取25%;岩溶裂隙热储采收率可取15%~20%;固结砂岩、花岗岩、火成岩等裂隙热储,其采收率可取5%~10%。

7.2.2.4 岩石密度、比热、热导率和孔隙度等物性参数:在普查阶段,可按经验值确定;详查、勘探阶段应采取试样,实验室测定或野外实测确定。

7.2.2.5 地热流体计算参数的确定:

a. 导水系数(T)、渗透率(K)、压力传导系数(a)、给水度(μ)、储水系数(μe)及越流系数K'/M'等计算参数,在普查阶段可根据单孔试验,详查阶段主要根据多孔试验,勘探阶段主要通过群孔流量试验资料计算确定。

b. 当地热田具有校长系列的动态监测资料时,应通过动态资料反求有关计算参数。

7.2.3 储量计算方法要求

7.2.3.1应在建立地热田模型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完整的地热田模型应能反映地热田的热源、地热流体的补给、运移、相态变化及混合过程。

7.2.3.2详查和勘探阶段应选择两种以上的方法计算地热能及地热流体的可开采量。

储量具体计算方法及其要求,可参照地质矿产部部标准DZ40执行。

7.3储量评价

一般应按综合利用的原则,按可能的利用方向对地热能与地热流体的可开采量进行评价。要求:

a. 普查与详查阶段,根据天然补给量或天然排放量,论证可开采量的保证程度。

b. 勘探阶段应根据技术经济条件对不同计算方案进行对比、论证,确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并根据确定的开采方案,预测地热田的地温场、渗流场的变化趋势,论证可开采量的保证程度。

c. 对计算依据的原始数据、地热田模型、计算方法、计算参数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可靠性作出评价。

8 地热流体质量与环境影响评价

8.1地热流体质量评价要求

8.1.1 地热流体的质量主要指的是地热流化学成分及其能量的品位。地热流的质量评价,应在查明地热流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所选用的开采方案,确定其用途,结合地热流体开发利用指标以我国现行的有关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

8.1.2 地热流体水质评价

a. 医疗热矿水评价,参照附录C(参考件)对其是否属于医疗矿水作出评价;

b. 饮用热矿水评价,符合饮料矿水标准,可作为天然饮料矿水开发的低温地下热水,其水质标准依据GB8537进行评价;

c. 饮用热水评价,有的地热区只产热水,没有凉水,为解决当地人、畜饮水,应根据GB 5749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地下热水是否符合饮用作出评价;

d. 农业灌溉用水评价,低温地下热水可作为农业灌溉用水。由于地下热水中通常含有较高浓度的氯化物及氟、硼等,其是否适用于农业灌溉,需对照GB 5084进行评价;

e. 渔业用水评价,低温地下热水仍可适用于鱼类的养育越冬以及孵化等,并可适用于高密度工厂化养殖尼罗罗非鱼等喜温的热带鱼种,其水质标准应按照TJ 35进行评价;

f. 工业用水评价。根据热流体的质量特性结合不同工业对水质的要求作出评价。

8.1.3地热流体中有用矿物组分评价

对于高浓度的地热流体,可以从中提取锂、碘、溴、硼等成分,还可生产食盐、芒硝等,达到工业利用价值者,参照附录D(参考件)予以评价。

8.1.4地热流体开发利用温度评价

根据地热流体的不同用途,按(表1)温度指标进行评价。

8.1.5地热腐蚀评价

应对地热流体中由于C1—、SO

42-、CO

2

2—、H

2

S—等的存在导致对金属和碳钢的

腐蚀性作出评价。

地热流体对地热管线和设施的腐蚀影响,一般应通过试验(最基本的试验是挂片试验)作出评价,确定不同材料的腐蚀率。

8.1.6 地热结垢评价

对地热流体中所含二氧化硅、钙和铁等组分,产生结垢的可能性作出评价,并通过试验、评述结垢程度。对结垢较严重的地热流体还应做防垢试验,提出较为经济合理的解决办法。

8.2 地热开发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8.2.1地热流体排放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a. 高温地热流体中所含CO2-、H

2

S等非凝气体应评价其排放对大气可能造成的污染;

b. 废地热流体中所含的一些高浓度有害组分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GB 3838、GBJ 8、GBJ 4以及一些地方制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评价其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8.2.2 地面沉降评价

对于浅埋的孔隙热储和岩溶热储,应对其可能产生的地面沉降和岩溶塌陷作出评价。应建立二级以上的水准点,其参照的水准点要设在地热田以外的基岩上。

对高温地热田还应进行重力检测。

8.2.3其他环境影响方面的评价

S气体造成空气污染,地面高温地热田通常还会遇到喷气孔和沸泉逸出的H

2

天然放热热量过高和热弃水排放也可能造成环境热害等方面问题,对此应在地热勘查工作中有所测定,并参照TJ 36作出相应的评价。

9 地热田开发技术经济评价

参照《矿产勘查各阶段矿床经济技术评价的暂行规定》并结合地热田的特点进行。

10 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要求

10.1资料整理要求

10.1.1对所有勘查资料进行系统的、综合的整理与分析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多年资料的分析整理,综合研究各种资料间的内在联系,及时编制各种图表。对原始资料应分类整理、编目、造册、存档备查。

10.1.2 必须十分重视资料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各项工作告一段落后,应及时提交相应的报告。报告的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可分为专题报告和勘查阶段报告两种。综合勘探的深井也应编写单井报告书。

10.2编写报告要求

10.2.1地热资源勘查工作结束后应编写正式勘查报告。要求在野外勘查工作结束后六个月内提交,并按有关规定上报审批。

10.2.2 编写报告前,必须对所有原始资料和图表进行全面的审查、校对、分析、研究。编写的地热田勘查报告,必须充分利用所获得的资料,科学地、客观地反映地热田的地热地质特征、地热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开采技术经济条件。报告面向生产,内容应重点突出、论据充足、结论明确、文字图件简明易懂,文、图、表一致,并互相配合补充。

10.2.3 勘查报告类别必须与勘查阶段一致。分为地热资源普查、地热资源详查、地热资源勘探和地热田开发研究报告四种。各阶段的勘查报告,要充分反映该阶段的研究程度,满足相应阶段的地热开发利用要求。

10.2.4文字报告内容一般包括10.2.4.1~10.2.4.10的内容,不同阶段的报告可有所取舍或侧重。

10.2.4.1 序言

10.2.4.2勘查工作质量评述

10.2.4.3地理概况

10.2.4.4区域地质条件

10.2.4.5地热田地热地质条件:

a. 地热田水文地质特征;

b. 地热田地球物理特征;

c. 地热田地球化学特征。

10.2.4.6储量评价:

a. 热储模型;

b. 计算参数的选择;

c. 计算结果与评价。

10.2.4.7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10.2.4.8合理开发利用方案与环境保护

10.2.4.9地热田开发技术经济评价

10.2.4.10结论:概括地热田的形成条件、所属类型、热源、控热构造、热储特征,说明地热资源的可采储量、开发方案、效益及环境影响,存在主要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勘查工作意见。

10.3 附图、附表与附件要求

10.3.1附图要求

编图使用的资料要准确可靠,控制性的数据应在图面或图外列表表示。图面要清晰、简明、实用。图面负担不要过重。可以根据勘查阶段、工作目的分别编制下述图件:

a. 实际材料图;

b. 地热田区域地质图;

c. 地热田地质图;

d. 地热流体化学图;

e. 地热田地温分布图;

f. 地热田水文地质图;

g. 热储模型与储量计算图;

h. 地热田动态曲线图;

i. 钻井综合柱状图;

j. 地热显示形迹图。

10.3.2附表要求

勘查过程中收集的原始测试数据,计算过程的中间及最终结果,都应系统整理,列表成册。对与报告内容有关的,应作为报告附表,一般包括:

a. 勘探井温度测量成果汇总表;

b. 地热流体、岩土化学成分(含同位素)及物理性质分析成果汇总表;

c. 勘探井试验(含回灌)综合成果表;

d. 岩矿鉴定成果表;

e. 动态监测成果表;

f. 参数计算及其校正结果表。

10.3.3附件要求

凡与最终报告有密切关系而报告本身又未作详细论述的物化探报告、各种专题试验研究报告以及地热地质、开发利用照片等,应作为报告附件提交。

地球化学温标计算方法

(参考件)

对温泉和地热井都可以利用地球化学温标来估算热储温度,预测地热田潜力。

各种地球化学温标建立的基础是:地热流体与矿物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在随后地热流体温度降低时,这个“记忆”仍予保持。

选用各种化学成分、气体成分和同位素组成而建立的地热温标类型很多,各种温标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应根据地热田的具体条件,选用适当的温标。在此仅介绍近年来国际上新创立的钾镁与钾钠地热温标,其他温标计算方法参照DZ 40。

A1 钾镁地热温标

它代表不太深处热水贮集层中的热动力平衡条件,尤其适用于中低温地热田。

其计算式为:

(A1)

式中:t ——热储温度,℃;

C 1——水中钾的浓度,mg /L ;

C 2——水中镁的浓度,mg /L 。

A2 钾钠地热温标

根据水岩平衡和热动力方程推导的用以计算深部温度的一种温标。

(A2)

式中:C 3——水中钠的浓度,mg /L 。

15.237)lg(98.134418221--=C C t 15.237)lg(75.1139031--=C C t

地热流体分析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方法

(参考件)

正确的样品采集与保存方法是保障地热流体分析质量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的必要前提。针对地热流体不同于一般地下水的特殊性质和特殊要求,特制订本采集与保存方法。

B1 采集点的选定及野外测试

泉水应优先选择温度最高者采样.并避免在静滞的水池中采集,应尽量选择在靠近主泉口、集中冒气泡处或泉的主流带、流动但又不湍急的水中的采样。低温喷泉或自流井的采样,应使用清洁器具将主流导出一部分采集。低温热水钻孔的采样应在抽水经过一段时间后,即至少相当于抽出井筒贮水体积2—3倍的水量后才予采集。

中、高温地热井最理想的是在井下定深取样。定深取样器是密封的,取样器提出地面后需冷却到环境温度再打开,并当即测定样品的pH值、温度、电导率和总碱度。自喷井的采样若没有定深取样器,应使用井口汽水分离器,分别测定汽和水的流量,记录分离温度和压力,并分别采集热水和蒸汽冷凝水样品,硫化氢要在现场测定,以获得原始地热流体的真实成分。

每一采样点都应现场测定水温、pH值,描述水的外观物理性质。泉口有大量气体冒出者,应现场测定碱度或二氧化碳和重碳酸根含量。条件许可时还应现场测定Eh值、电导率、氨与硫化氢的含量。

B2不同分析项目的采样要求

B2.1 原样水样

原样指水样采集后不添加任何保护剂。这类水样可采集在硬质细口磨口玻璃瓶(下称玻璃瓶)或没有添加剂的本色聚乙烯塑料瓶或桶(下称塑料桶)中,采样体积1500—2000mL。可以将瓶置于水面以下灌装或用塑料或橡胶管引流接至瓶中。瓶口要留出10mL左右的空间,然后将瓶盖密封。测定水中二氧化硅和硼的原样水样必须用塑料瓶采集,体积200mL。

原样水样供测定水中的所有阴离子、绝大部分阳离子、硬度、碱度、固形物、消耗氧、pH值及物理性质。

B2.2 酸化水样

B2.2.1盐酸酸化水样

a. 以两个容积分别为1 500mL和500mL的塑料桶采集水样后,在采样现场分别往水样中加入5mL和3mL(1+1)盐酸,摇匀、密封。分别供测定水中铀镭及

关于地热资源勘查及评价方法的讨论

关于地热资源勘查及评价方法的讨论 科学勘查和评价地热资源是合理规划和开发地热资源的基础,没有开展勘查和评价工作就投入开采的地热田,必然会产生开采盲目和管理混乱的问题。我国较大规模的开展地热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地热勘查工作基本经历了普查、详查、勘探、开发和商业开发五个阶段,走了一条较科学的发展道路(如天津、北京的部分地区)。为全国地热资源的勘查评价工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近十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迅速形成高潮。许多地区只开展了地热普查工作之后,便进入了商业开发阶段,有的地区甚至没有进行任何正规的地热勘查工作,就直接进入商业开发阶段,经过一段开发后,出现许多开发和管理上的问题,这时会回过头再进行普查或详查工作,核实地热资源量,制定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这种地热勘查,虽起步过晚,但可以充分利用商业开发资料,降低地热勘查投资。以上两种地热勘查阶段的模式,各有利弊,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近年来国内地热资源勘查和评价方法也各不相同。笔者就自己实际工作的感受,浅谈地热资源的勘查、计算和评价,与同行讨论,希望有利地热资源勘查和评价方法的统一和提高。 1 地热资源的勘查方法 1.1 区域地质资料的搜集和分析 地热资源的埋藏分布大多与区域构造断裂,基底埋藏分布,深部地层岩性等密切相关,广泛搜集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及已有石油,煤炭的勘查资料,是开展地热勘查的必备工作,进而确定地热勘查区所处地质构造部位,基底埋藏特征、地层岩性特征、地热水储存和运移特征等,为地热勘查提供基础地质条件。 1.2 航卫片解译 航卫片的解译可以判断地热勘查区地质构造基本轮廊及隐伏构造;可以显示泉群和地热溢出带位置,地面水热蚀变带的分布,热红外解译可判断地表异常分布等。在勘查面积较大,已有地质资料较少地区,该方法可提供较多的地热地质信息。 1.3 地热地质调查 应在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和航卫片解译资料基础上进行,实地验证航卫片解译的重点问题,寻找地质露头,观察地热田的地层及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岩浆活动与新构造运动情况,分析地热勘查区地热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 调查勘查区地表热异常分布特征及与构造的关系。 调查勘查区温泉出露及分布特征、泉水温度及流量变化特征及开发利用历史,调查勘查区内已有地热井水温、水量、开采层段及地层岩性特征,地热水开发利用及动态变化特征。 对不同精度和工作目的的地热地质调查,其工作内容可以有所侧重。 1.4 地球化学调查 对土壤中砷、汞、锑的探测,可以帮助判定深部隐伏断裂的展布情况。地热井岩芯中水热蚀变矿物鉴定分析可以推断地热活动特征及其演化历史。 对地热水中氟、二氧化硅、硼等组份的测定,可以帮助确定地热异常分布范围。 测定代表性地热水,常温带地下水、地表水、大气降水中稳定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推断地热流体的成因与年龄。 1.5 地球物理勘查 采用地温测量可以圈定地热异常区,分析热储空间分布特征。 在较大的地热勘查区可以采用重力法确定勘查区基底起伏及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利用磁法确定火山岩体的分布及蚀变带位置。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及氡气测量等方法可以判定断裂构造展布特征及地层富水情况。

温泉小镇地热水资源勘查施工方案设计

贵州省道真县温泉小镇(暂定名)地热水资源勘探开发工程施工方案 重庆比特利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九月

目录 一、前言 (1) (一)任务的由来 (1) (二)工作目的及任务 (1) (三)设计原则 (1) (四)设计依据及执行规范 (2) 二、钻井设计基本数据及要求 (2) (一)设计基本数据 (2) 1、基本数据 (2) 2、地层岩性 (3) (二)钻井结构设计 (5) (三)钻井水文地质要求 (6) (四)钻井技术要求 (8) 三、钻井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8) (一)钻探设备配置情况 (8) (二)井身结构设计 (10) (三)井身质量要求 (10) (四)钻井工艺设计与技术措施 (11) 1、复杂情况预防及处理措施 (11) 2、施工重点及注意事项 (13) 3、钻具组合设计 (13) 4、钻头选型及钻井参数设计 (17)

(五)固井设计 (18) 1、基础数据 (18) 2、套管串设计 (18) (六)钻井事故预防处理 (19) 1、起钻中遇卡 (19) 2、井漏判断处理 (19) 3、键槽卡钻特点、预防及处理 (20) 4、侧压力黏吸卡钻预防预处理预防措施: (20) 5、沉砂卡钻的预防处理 (21) 6、卡瓦打捞筒使用 (21) 四、工程进度计划 (22) 五、工期保证措施 (24) 1、施工组织管理 (24) 2、工期保证措施 (25) 六、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26) (一)组织管理 (26) (二)项目管理机构人员组成 (26) (三)管理措施 (27) 七、质量保障措施 (28) 1、质量目标 (28) 2、质量保证体系 (28) 3、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 (30)

温泉勘查有关技术流程

温泉勘查有关技术流程 温泉勘查,投资比较大,风险也比较大,规范温泉勘查有关技术流程,对控制成本风险是有益处的。根据国家标准《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11615—2010相关要求,一个完整的温泉资源勘查,工作包含:航卫片解译、地质调查、地球化学调查、地球物理调查、地热钻探、地热井产能测试、地热流体与岩土实验分析、动态监测、地热回灌试验等共9个方面的内容。 温泉勘探,主要进行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温泉资源可行性研究,进行基础地质勘察,搞清楚地质单元与构造逻辑关系,首先判断温泉的赋存基本条件,如果没有最基本的环境,温泉不可能存在;二是利用地球物理(电、磁、地震、地温等)和地球化学的方法,圈定地下深部构造关系及其成矿区域;三是钻探与综合分析,获取地下水温度、压力、流量、流速、补给条件、岩石热物性等参数,最后做出综合评价。流程简述如下: 一、温泉资源勘查可行性论证: 1、主要目的是:为设置资源勘察许可提供科学依据。 2、主要的内容是:查明项目区有无温泉生成条件;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判断项目区温泉的温度、水量、埋藏深度、水质类型,得出勘查靶点。 3、工作步骤是: A、开展已有的相关资料收集、分析工作:在勘查项目确定后,根据项目需要,进行项目前期资料收集(收集项目区及周边区域的地质、地热地质、物探资料,重点收集工作区附近的水源点、单井勘查成果资料),目的是为了初步了解该项目区的区域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等,为项目区地质调查工作奠定基础。 B、开展地热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在对已有成果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区地质调查工作计划,围绕项目区域范围及周边地热井、油气井、农用井、饮用水井等水文地质、地热地质、油气点、地质点的调查、GPS定位、人工调查等方式,结合项目资料研究,分析项目工作区的地层结构、岩性特征、地质构造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分布、富集、迳流、排泄规律。从而,就项目工作区内的地热地质条件,达到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为物理化测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C、开展地球物化探测试:在前两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工作区实际情况,制定详尽的物化探测试工作计划,来实施本阶段工作。通过本阶段工作,可以进一步就深层可能构成温泉储层的地质构造的形态、大小、深度和其他重要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D、编制可行性报告:根据前面各步骤的情况,编制科学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全面阐述地热地质基本情况、勘探可行性和风险等。 E、专家审查:邀请行业内权威专家,对可行性论证报告进行评审,得出结论。 4、工作成果是:形成全面、系统的温泉资源勘探可行性论证报告。 二、编制勘查实施方案: 1、主要目的是:为科学施工奠定基础。 2、主要内容是:在资源管理部门同意设置勘查区块的情况下,结合前述可行性论证报告的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要求规范2010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 2010-04-27 | 作者:| 来源: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1 主题容与适用围 本规规定了地热田地质勘查研究程度、勘查类型与勘探工程控制、勘查工作技术及质量要求、地热储量分类、分级、计算和评价,地热流体与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地热资源勘查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等基本要求。 本规适用于地热资源的地质勘查,作为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设计书编制、各项勘查工作布置、勘查报告编写和审批的主要依据。 2 引用标准 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 J4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GB J8 放射性防护规定 DZ 40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 TJ 35 渔业水质标准 TJ 3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 总则 3.1 本规所指地热资源是在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地壳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地质勘查的目的在于查明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热储特征、地热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并对其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做出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3.2 地热资源按温度分为高温、中温、低温三类(见表1);按地热田规模分为大、中、小型三级(见表2)。 表1 地热资源温度分级 温度分级温度t界限,℃ 主要用途高温地热资源t≥150发电、烘干 中温地热资源90≤t<150工业利用、烘干、发电 低温地热资源 热水60≤t<90采暖、工艺流程 温热水40≤t<60医疗、洗浴、温室 温水25≤t<40 农业灌溉、养殖、土壤加 温 注:表中温度是指主要热储代表性温度。 表2 地热田规模分级

规模分级 高温地热田中、低温地热田 电能 MW 能利用储量 计算年限 年 热能 MW 能利用储量 计算年限 年 大型>5030>50100 中型10~503010~50100 小型<1030<10100 3.3 地热资源助查工作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勘探阶段之后,为地热田开发地质工作。 3.4 地热田勘查工作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3.4.1 按规定的勘查阶段循序渐进,对地热地质条件简单或现有资料较多的小型地热田的勘查,可根据实际情况简化或合并上述勘查阶段。 3.4.2 在勘查程序上必须严格遵循在充分搜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先进行航卫片解译、地面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项工作,然后再上钻探的原则。没有上述工作的综合研究成果,不得盲目布置钻探工作。 3.4.3 勘查工作容和投入的工作量应根据勘查阶段、勘探类型和工作区地热地质复杂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应选择经济有效的勘查技术方法、手段和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达到工作阶段的要求。 3.4.4 由详查阶段转入勘探阶段,一般应与使用部门对口,应具有使用单位的委托书或与使用单位签订的承包合同书或省、市、自治区厅(局)级以上(含厅局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项目任务书。 3.4.5 各阶段的勘查工作,必须按本规要求编写勘查设计书,经主管部门审定后严格组织实施。设计书的主要容应包括:目的、任务、地理概况、研究程度、区域地质、地热地质条件、工作布置及工作量、地热流体的动态观测、储量计算与评价方法、人员组成、设备、工作计划、钻探施工设计、经济预算、预期成果和提交报告时间等。 3. 4. 6 各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后,应编写阶段报告,按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查,供建设使用的勘探报告。经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国家或省(区、市)矿产储量审批机构审批。未提交上一阶段报告和未经技术经济论证的认可,不得转入下一阶段工作。 4 地热田地质勘查研究程度要求 4.1 地质勘查研究容 4.1.1 地热田地质 a.研究地热田的地层、构造、岩浆(火出)活动及地热显示等特点,以阐明控制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确定热储、益层、导水和控热构造。 b.对于受断裂按制的地热田,要着重研究断裂的形态、规模、产状、组合配套关系等特点,阐明断裂系统与地热的关系。 c.对于层控的地热田,应详细划分地层,确定地层时代,区分储层和盖层。着重研究热

地热资源勘查实施方案

一、绪言 (一)基本情况 1.探矿权申请人基本情况 2.勘查单位基本情况 (二)勘查目的和任务 1.本次地热勘查目的 2.本次地热勘查任务 (三)勘查区地理位置、交通条件 二、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三、勘查区地质情况 (一)区域地质及构造背景 (二)勘查区地质构造特征 1.勘查区结构 (1). 断裂 (2). 褶皱 2.勘查区地层 (1)蓟县系(Jx) (2)青白口系(Qn) (3)寒武系() (4)第三系(R) (5)第四系(Q) (三)高精度重力工作成果 1.重力勘探方法技术 (1)工作原理和部署 (2)野外工作方法 2.重力资料计算处理 (1)固体潮校正 (2)零点位移改正系数 (3)正常场校正 (4)布格校正由下式计算 (5)布格重力异常由下式计算 3.重力资料解释 资料解释遵循的原则: (1)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 (2)定性解释和半定量解释相结合原则。 (3)单一物探方法与多种物探方法向结合原则 (4)认识再认识,不断提高的原则 资料处理及解释方法: (1)压制和消除原始资料中的干扰因素,消除浅层不均匀体对重力异常的影响。 (2)线形信息及位场图像解译技术

(3)LCT剖面反演解释 4.地质综合推断解释 (1)重力局部异常特征 (2)断层解译 (3)地层认识 1)2剖面重力地层推测 2)1剖面重力地层推测 (四)地热井成井可能性及环境影响分析 1.勘查区地热地质条件 (1)导热、导水通道 (2)地温场特征 (3)热储盖层 (4)热储层 2.地热井的成井地质条件分析 (1)井位选择 (2)地层及井深预测 (3)出水温度预测 (4)出水量预测 3.成井参数初步设计 (1)地热井成井参数设计 (2)地热井井深结构设计 4.风险预测及环境影响 (1)地热井成井风险 1)地质风险 2)施工风险 (2)风险对策 1)正确选定井位 2)合理选择钻井设备 3)优化选择钻井设备 (3)环境影响 5.本次勘查工作意义 四、勘查工作部署 (一)总体工作部署 1.工作部署基本原则 2.技术路线 (1)收集现有资料 (2)开展补充物探工作 (3)根据已有资料及物探成果进行地质设计 (4)地热井钻探设计 (5)钻井工程野外施工

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

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编制大纲本大纲主要适用于申请探矿权新立、延续、变更(扩大勘查范围、变更勘查矿种)时固体矿产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实施方案的编制。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应根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及相应矿种的勘查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 水气及地热矿产可参考本大纲进行编制。 一、绪言 (一)基本情况 探矿权申请人基本情况; 勘查项目基本情况:包括申请探矿权类型(新立、延续、变更)、区块位置(图幅号、拐点坐标)、面积、矿种、勘查年度(期限)、矿权历次转让情况; 勘查单位及资质情况等。 (二)勘查目的和任务 (三)勘查区地理位置、交通及社会经济状况 二、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情况、工作程度、地质工作成果、矿产开采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申请延续、变更的项目,须简要介绍自首次登记(受让)探矿权以来地质工作概况,重点反映探矿权人前一勘查期内的工作情况,包括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地质勘查投入、成果

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三、勘查区地质情况 (一)区域地质成矿背景 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矿产等概况,以及区域物探、化探等地质工作成果。 (二)勘查区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 勘查区内与成矿有关(特别是与勘查主矿种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围岩蚀变、矿化特征、矿体特征、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石加工选冶性能等情况,以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四、勘查工作部署 (一)总体工作部署 工作部署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以及矿床勘查类型、工程布置原则和依据。涉及多矿种的,要进行综合勘查。 (二)年度工作安排 依据总体部署,提出分年度目标任务、工作量及年度经费预算,第一年度的工作安排应详细表述。 五、主要工作方法手段及技术要求 根据工作目的任务要求,分别说明所采用各项工作方法手段(测量、地质测量、槽探、井探、坑探、钻探、物化探、采样和样品测试、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和综合评价等)的基本任务及工作量。 具体的技术质量要求参照相应的勘查规范和技术标准。

浅谈地热资源勘查的利用

浅谈地热资源勘查的利用 浅谈地热资源勘查的利用 摘要: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矿产,具有分布广泛、易于开发等特点,其利用方式主要有地热发电和地热直接利用两种。我国具有良好的地热资源条件,主要为中低温地热资源。本文在充分总结分析国内外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做好勘查开发规划、加强地热地质勘查、提高地热开发利用水平、加强监督管理和促进矿业权市场建设等保护对策。 关键词:地热资源勘查与利用保护对策 前言:地热是一种应用广泛、易于开发、费用低廉、无环境污染的新型能源矿产,可应用于供暖、洗浴、游泳、理疗、医疗、养殖、种植等多个领域。我国地热资源比较丰富,全球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和环太平洋地热带贯穿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主要为中低温地热资源。我国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主要分布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山东半岛和东南沿海地区,其主要热储层为厚度数百米至数千米的第三系砂岩、砂砾岩。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四川西部和台湾、福建、广东等地。从地质构造上看,我国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构造活动带和大型沉积盆地中,类型主要为隆起山地型和沉积盆地型。 一、我国地热资源概况 1.地热资源成矿条件优越 从构造上看,我国大陆属欧亚板块的一部分,它的东侧为岛弧型洋-陆汇聚边缘,西南侧为陆-陆碰撞造山带,是由许多不同时期的古板块(如华北、华南、塔里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等)经碰撞、增生和拼接而成的。中国大陆构造演化经历了古生代陆洋分化对立阶段、石碳二叠纪软碰撞转化阶段和中新生代盆山对峙发展阶段,多旋回构造运动与多期盆地叠加塑造出不同的地热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地热田约275处,主要分布在华北盆地、关中地、汾渭盆地、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修订稿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地热田地质勘查研究程度、勘查类型与勘探工程控制、勘查工作技术及质量要求、地热储量分类、分级、计算和评价,地热流体与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地热资源勘查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等基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地热资源的地质勘查,作为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设计书编制、各项勘查工作布置、勘查报告编写和审批的主要依据。 2 引用标准 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 J4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GB J8 放射性防护规定 DZ 40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 TJ 35 渔业水质标准 TJ 3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 总则 本规范所指地热资源是在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地壳内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地质勘查的目的在于查明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热储特征、地热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并对其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做出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地热资源按温度分为高温、中温、低温三类(见表1);按地热田规模分为大、中、小型三级(见表2)。 表1 地热资源温度分级 表2 地热田规模分级 地热田勘查工作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按规定的勘查阶段循序渐进,对地热地质条件简单或现有资料较多的小型地热田的勘查,可根据实际情况简化或合并上述勘查阶段。

在勘查程序上必须严格遵循在充分搜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先进行航卫片解译、地面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项工作,然后再上钻探的原则。没有上述工作的综合研究成果,不得盲目布置钻探工作。 勘查工作内容和投入的工作量应根据勘查阶段、勘探类型和工作区地热地质复杂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应选择经济有效的勘查技术方法、手段和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达到工作阶段的要求。 由详查阶段转入勘探阶段,一般应与使用部门对口,应具有使用单位的委托书或与使用单位签订的承包合同书或省、市、自治区厅(局)级以上(含厅局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项目任务书。 各阶段的勘查工作,必须按本规范要求编写勘查设计书,经主管部门审定后严格组织实施。设计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目的、任务、地理概况、研究程度、区域地质、地热地质条件、工作布置及工作量、地热流体的动态观测、储量计算与评价方法、人员组成、设备、工作计划、钻探施工设计、经济预算、预期成果和提交报告时间等。 3. 4. 6 各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后,应编写阶段报告,按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查,供建设使用的勘探报告。经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国家或省(区、市)矿产储量审批机构审批。未提交上一阶段报告和未经技术经济论证的认可,不得转入下一阶段工作。 4 地热田地质勘查研究程度要求 地质勘查研究内容 地热田地质 a.研究地热田的地层、构造、岩浆(火出)活动及地热显示等特点,以阐明控制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确定热储、益层、导水和控热构造。 b.对于受断裂按制的地热田,要着重研究断裂的形态、规模、产状、组合配套关系等特点,阐明断裂系统与地热的关系。 c.对于层控的地热田,应详细划分地层,确定地层时代,区分储层和盖层。着重研究热储结构、热储的岩性、厚度及其分布范围,以及热储的孔隙、裂隙或岩溶发育情况等影响地热流体储存、运移、富集的地质因素。 d.对地热田的外围有关地区应进行必要的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工作。探索地热田的形成,地热流体的补给来源和循环途径。 4. 地温场 查明地热田内的地温及地温梯度的空间变化,圈定地热异常范围、计算热流密度,推算热储温度,并对地热异常的成因、热储结构特征、控热构造及可能存在的热源做出合理的分析推断。 热储 查明热储分布面积、岩性与厚度变化、埋深及边界条件,查明热储结构、各热储间的关系及热储内的渗透性能、地热流体的温度、压力、产量及其变化规律,测定热储的孔隙率、渗透系数、传导系数、给水度(弹性释水系数)和压缩系数等,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 地热流体 一般应测定地热流体的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有用组分以及有害成分等。分析地热流体与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常温地下水的关系,查明地热流体的来源及其补给、储集、运移、排泄条件;对高温地热田还应查明地热流体的相态、地热并排放的汽水比例、蒸汽干度、不凝气体成分,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不同勘查阶段研究程度要求 普查阶段 a.主要是寻找地热异常区或对已发现的地热异常区开展地热地质普查。 b.初步查明地热田及其外围的地层、构造、岩浆(火山)活动情况,研究它们与地热显示、地热异常的关系,推断地热田的热储、盖层、导水和控热构造。 c.初步查明地热田的地表热显示特征,测定地热流体的天然排放量及其化学成分,估算地热田的热储温度和地热田的天然热流量,初步圈定地热异常的范围,提出热储概念模型。 d.探求D+E级储量,估价地热田开发利用前景。提交普查报告,为是否须进行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详查阶段 a.在初步查明地热田的地球化学场、地球物理场及热储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对地热田是否具有开发价值以及近期内能否被开发利用,进行详查工作。 b.基本查明地热田及其外围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情况,初步查明地热田内的断裂及其产状、各地层的孔隙、节理裂隙、岩溶及水热蚀变发育情况,划分热储、盖层、导水与控热构造。 c.基本查明地热田内地温及地温梯度和空间变化,进一步圈定地热异常的范围,计算热储温度,分析推断地热异常的成因。 d.基本查明热储的岩性、厚度、埋深及其边界条件,各热储内地热流体的温度、压力、产量及其变化关系,热储的孔隙率及渗透性能,圈定地热流体富集地段。 e.基本查明热储中地热流体的相态、地热井排放的汽水比例、地热流体的化学成分、有用组分和有害成分以及地热流体的补给、运移、排泄条

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附件1 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编制大纲本大纲主要适用于申请探矿权新立、延续、变更(扩大勘查范围、变更勘查矿种)时固体矿产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实施方案的编制。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应根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及相应矿种的勘查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 水气及地热矿产可参考本大纲进行编制。 一、绪言 (一)基本情况 探矿权申请人基本情况; 勘查项目基本情况:包括申请探矿权类型(新立、延续、变更)、区块位置(图幅号、拐点坐标)、面积、矿种、勘查年度(期限)、矿权历次转让情况; 勘查单位及资质情况等。 (二)勘查目的和任务 (三)勘查区地理位置、交通及社会经济状况 二、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情况、工作程度、地质工作成果、矿产开采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申请延续、变更的项目,须简要介绍自首次登记(受让)探矿权以来地质工作概况,重点反映探矿权人前一勘查期内的工作情况,包括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地质勘查投入、成果

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三、勘查区地质情况 (一)区域地质成矿背景 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矿产等概况,以及区域物探、化探等地质工作成果。 (二)勘查区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 勘查区内与成矿有关(特别是与勘查主矿种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围岩蚀变、矿化特征、矿体特征、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石加工选冶性能等情况,以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四、勘查工作部署 (一)总体工作部署 工作部署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以及矿床勘查类型、工程布置原则和依据。涉及多矿种的,要进行综合勘查。 (二)年度工作安排 依据总体部署,提出分年度目标任务、工作量及年度经费预算,第一年度的工作安排应详细表述。 五、主要工作方法手段及技术要求 根据工作目的任务要求,分别说明所采用各项工作方法手段(测量、地质测量、槽探、井探、坑探、钻探、物化探、采样和样品测试、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和综合评价等)的基本任务及工作量。 具体的技术质量要求参照相应的勘查规范和技术标准。 六、经费预算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在深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在深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摘要:地热资源勘查有很多常规方法,比如说高密度电法、联合剖面法等等,它们在某些地方受布极的限制束手无策,亦受到功率的限制在勘探深度上也不是很理想,这就在一些地热赋存较深的地方就无法使用常规方法探测到,本文通过列举应用CSAMT法在广东某度假村探测深部地热资源勘查的例子,实现了寻找深部地热资源的目的,进而更广泛的将CSAMT应用于地热资源勘查中。 关键词:CSAMT,电阻率,深部地热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geothermal resource exploration, for example, high-density power law, the joint profile method, in some places by the cloth restrictions helpless, are also subject to power constraints in the exploration depth is not very satisfactory, whichwhere some of the ground heat occurrence deeper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to detect this article by List application CSAMT method in Guangdong a resort probe deep geotherm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of example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looking for deep geothermal resources, and thus more widely the willthe CSAMT used in the exploration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Key Words: CSAMT, resistivity, deep geothermal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地热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于是寻找地热资源已经成为公益性的项目,于是在部分城市或休闲度假区开展地热资源勘查显得尤为重要,开展城市地热资源勘查不仅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良性发展,还有利于节约能源,构建良好的生存环境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CSAMT方法简介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简称CSAMT法)是以有限长接地电偶极子为场源,在距偶极中心一定距离处同时观测电、磁场分量的一种电磁测深方法。本次采用赤道偶极装置进行标量测量,同时观测与场源平行的电场水平分量Ex和与场源正交的磁场水平分量Hy;然后利用电场振幅Ex和磁场振幅Hy计算卡尼亚电阻率ρs;观测电场相位Ep和磁场相位Hp,用以计算阻抗相位差φ。用卡尼亚电阻率和阻抗相位差联合反演计算反演电阻率,最后利用反演电阻率成图并进行地质解释。 CSAMT标量测量方式是用电偶极源供电,观测点位于电偶源中垂线两侧 各30度角组成的扇形区域内。当接收点距发射偶极源足够远时(R>3δ,δ为趋肤深度),测点处电磁场近似于平面波,由于电磁波在地下传播时,其能量随传播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弱,当电磁波振幅减小到地表振幅的1/e时,其传播的距离称为趋肤深度(δ),即电磁法理论勘探深度。实际工作中,探测深度(d)和趋肤深度存在一定差距,这是因为探测深度是指某种测深方法的体积平均探测深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地热田地质勘查研究程度、勘查类型与勘探工程控制、勘查工作技术及质量要求、地热储量分类、分级、计算和评价,地热流体与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地热资源勘查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等基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地热资源的地质勘查,作为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设计书编制、各项勘查工作布置、勘查报告编写和审批的主要依据。 2 引用标准 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 J4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GB J8 放射性防护规定 DZ 40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 TJ 35 渔业水质标准 TJ 3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 总则 本规范所指地热资源是在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地壳内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地质勘查的目的在于查明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热储特征、地热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并对其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做出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地热资源按温度分为高温、中温、低温三类(见表1);按地热田规模分为大、中、小型三级(见表2)。 表1 地热资源温度分级 表2 地热田规模分级

地热资源助查工作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勘探阶段之后,为地热田开发地质工作。 地热田勘查工作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按规定的勘查阶段循序渐进,对地热地质条件简单或现有资料较多的小型地热田的勘查,可根据实际情况简化或合并上述勘查阶段。 在勘查程序上必须严格遵循在充分搜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先进行航卫片解译、地面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项工作,然后再上钻探的原则。没有上述工作的综合研究成果,不得盲目布置钻探工作。 勘查工作内容和投入的工作量应根据勘查阶段、勘探类型和工作区地热地质复杂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应选择经济有效的勘查技术方法、手段和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达到工作阶段的要求。 由详查阶段转入勘探阶段,一般应与使用部门对口,应具有使用单位的委托书或与使用单位签订的承包合同书或省、市、自治区厅(局)级以上(含厅局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项目任务书。 各阶段的勘查工作,必须按本规范要求编写勘查设计书,经主管部门审定后严格组织实施。设计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目的、任务、地理概况、研究程度、区域地质、地热地质条件、工作布置及工作量、地热流体的动态观测、储量计算与评价方法、人员组成、设备、工作计划、钻探施工设计、经济预算、预期成果和提交报告时间等。 3. 4. 6 各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后,应编写阶段报告,按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查,供建设使用的勘探报告。经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国家或省(区、市)矿产储量审批机构审批。未提交上一阶段报告和未经技术经济论证的认可,不得转入下一阶段工作。 4 地热田地质勘查研究程度要求 地质勘查研究内容 地热田地质 a.研究地热田的地层、构造、岩浆(火出)活动及地热显示等特点,以阐明控制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确定热储、益层、导水和控热构造。 b.对于受断裂按制的地热田,要着重研究断裂的形态、规模、产状、组合配套关系等特点,阐明断裂系统与地热的关系。 c.对于层控的地热田,应详细划分地层,确定地层时代,区分储层和盖层。着重研究热储结构、热储的岩性、厚度及其分布范围,以及热储的孔隙、裂隙或岩溶发育情况等影响地热流体储存、运移、富集的地质因素。 d.对地热田的外围有关地区应进行必要的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工作。探索地热田的形成,地热流体的补给来源和循环途径。 4. 地温场 查明地热田内的地温及地温梯度的空间变化,圈定地热异常范围、计算热流密度,推算热储温度,并对地热异常的成因、热储结构特征、控热构造及可能存在的热源做出合理的分析推断。 热储 查明热储分布面积、岩性与厚度变化、埋深及边界条件,查明热储结构、各热储间的关系及热储内的渗透性能、地热流体的温度、压力、产量及其变化规律,测定热储的孔隙率、渗透系数、传导系数、给水度(弹性释水系数)和压缩系数等,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 地热流体 一般应测定地热流体的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有用组分以及有害成分等。分析地热流体与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常温地下水的关系,查明地热流体的来源及其补给、储集、运移、排泄条件;对高温地热田还应查明地热流体的相态、地热并排放的汽水比例、蒸汽干度、不凝气体成分,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不同勘查阶段研究程度要求 普查阶段 a.主要是寻找地热异常区或对已发现的地热异常区开展地热地质普查。 b.初步查明地热田及其外围的地层、构造、岩浆(火山)活动情况,研究它们与地热显示、地热异常的关系,推断地热田的热储、盖层、导水和控热构造。 c.初步查明地热田的地表热显示特征,测定地热流体的天然排放量及其化学成分,估算地热田的热储温度和地热田的天然热流量,初步圈定地热异常的范围,提出热储概念模型。 d.探求D+E级储量,估价地热田开发利用前景。提交普查报告,为是否须进行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详查阶段 a.在初步查明地热田的地球化学场、地球物理场及热储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对地热田是否具有开发价值以及近期内能否被开发利用,进行详查工作。

海南省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规划电子教案

海南省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规划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二○○七年六月

正文目录 第一章 前 言 (1) 一、规划背景 (1) 二、规划原则 (2) 三、规划内容 (2) 第二章地热资源特点 (3) 一、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概况 (3) 二、地热资源水文地质条件及分布特征 (4) (一) 构造裂隙型热矿水文地质条件及分布特征 (4) (二) 孔隙层状型地热水文地质条件及分布特征 (6) 第三章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现状 (10) 一、地热资源勘查现状 (10) (一) 地热资源勘查现状 (10) (二) 地热资源勘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2) (一) 裂隙型带状地热田热矿水开发利用现状 (12) (二) 孔隙型层状热矿水开发利用现状 (13) (三) 地热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第四章地热资源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15) 一、地热资源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15) 二、地热资源市场供需分析 (18)

(一) 地热资源量预测 (18) (二) 地热市场资源供需分析 (19) 第五章地热资源勘探评价与规划分区 (20) 一、地热资源的调查评价 (20) 二、 地热资源的勘探评价的规划分区依据 (21) 三、公益性基础性地热调查评价及商业性勘探评价规划分区 (21) (一) 公益性基础性地热调查评价 (21) (二) 商业性勘探评价规划分区 (22) 第六章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 (25) 一、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向 (25) 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布局 (26) 三、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分区的基本原则 (28) 四、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分区 (29) (一) 鼓励开采规划区(Ⅰ) (29) (二) 允许开采规划区(Ⅱ) (30) (三) 限制开采规划区(Ⅲ) (30) 五、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31) (一)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31) (二) 规划的环境影响与对策 (33) 第七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36)

地热勘查方法

地热勘查方法勘查手段 地热资源蕴藏于地下深处, 资源勘查藉助于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热钻探、产能测试、分析与动态监测等综合勘查技术手段查明其分布、资源量、品质及开发利用条件。 地热地质调查 地热地质调查是地热地质工作者依据地质理论及常规的地质调查 方法进行地热资源勘查的基本手段, 一般在地热资源勘查的初期在 较大的范围内进行, 普遍的作法是: 对调查区及相邻地区的航卫片进 行地质解释, 初步判断地热地质条件、地表热显示及有利的地热资源分布区; 对地调查区的主要地质构造、地质分层、地表热异常及热显示现象进行实地调查分析, 选定进一步开展地热勘查工作的耙区。 对于有地表热显示的地区, 地热地质调查重点围绕热显区开展调查, 确定热异常范围及热异常形成的地质条件;对于平原区的隐伏地热地热地质调查, 则是通过相邻区地质调查分析及浅井测温调查, 找出相 对的浅部热异常区, 确定进一步实施勘查工作地区。北京东南城区热田的发现即是从浅井测温调查取得突破的。 地球物理勘查 地球物理勘查是深部地热地质勘查的重要手段, 一般在地质调是 深部地热钻井前必须采用的一, 查之间及投入地热钻探之前进行 种勘查手段, 藉助物探仪器探测地表以下各地层的物性(重力、磁性、

电性等)差异, 划分地层、确定热储埋藏深度并对地质构造作出判断, 为地热钻井提供设计依据。地球物理勘查常采用的物探方法有:电法、磁法、重力法、人工地震等。 地球化学调查 通常与地质调查同步进行或作为地质调查的一个组成部份。主要是对深部热活动对地下水、地表岩石引起的化学变化的调查分析, 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样采集与测试分析对比、岩石水热蚀变矿物的调查分析等, 从水化学及岩石的细微差异变化中, 确定地热异常区分布, 判断地热活动特征及其演化历史。 地热钻探 地热钻探是地热资源勘查最重要投入人、财、物最多的一种手段, 但也是地热勘查最具决定意义的手段。依据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所选定和设计的在一定深度内有可能开采出地热的地段 上进行, 通过地热钻探查明地层结构、岩性特征、各岩层的埋藏深度, 地温变化梯度, 热储的渗透性, 地热流体压力及其物理性质与化学组分, 为地热资源评价提供依据。地热钻进应满足地热井产能测试、生产或动态监测的需要。地热钻井深度目前一般小于4000m, 选用钻井能力略大于设计井深的钻机实施钻井。 产能测试 地热钻井普遍采取探采结合的方式进行, 即一旦地热勘查钻井取 钻井成功后均应进行产能, 得成功即可能作为地热开采井投入使用.测试, 确定地热井的流体压力、产量、温度、热储的渗透性等, 为地

地热井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

地热井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关于切实加强地热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管理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地热资源管理秩序,杜绝无序开采,确保可持续利用,经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地热资源管理秩序专项整治活动,为保证活动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热资源并重的原则,以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执法整治为手段,以科学利用为目的,维护地热资源国家所有权益,维护良好的勘查开采秩序,促进地热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和节约集约利用,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真正实现地热资源服务经济、惠及民生。 二、整治措施 (一)切实做好排查摸底。针对我县当前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县国土、水务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对辖区内地热资源勘查开采企业(单位)进行全面排查摸底,查清辖区内现有地热井井口位置、开采主体、水温水量、开采时限、尾水排放、回灌措施是否落实等情况。排查情况要逐一登记造册,切实摸清辖区内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实情况。 (二)扎实开展清理整治活动。一是整顿规范一批。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于符合矿产资源规划且有整改意愿的企业和单位进行整改。由被整改企业和单位持有质资单位出具的地

热井回灌方案,向县国土部门提出整改申请,待县水务部门出具经过专家评审通过的水资源论证报告,县环保部门出具环评报告审批意见后,报县政府审批同意后方可打回灌井。在打井过程中,需由有质资单位编写地热井开发利用方案和储量核实报告,回灌井打成后,经县国土、水务部门验收合格,并报县政府同意,方允许限期办理相关手续。二是淘汰关闭一批。对未申请整改和通过整改达不到取水许可或采矿权设立条件的,一律依法予以关闭,集中供暖企业要及时与相关地热供暖小区进行对接,对供暖设施进行改造,确保地热井关停后,群众的取暖需求不受影响。 (三)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全面规范新开采地热资源。县国土、水务部门要加大联合巡查力度,建立巡查台账,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无证取水、无证勘查开采地热资源等行为,对县政府确定关闭取缔的地热井,要撤出设备,封闭井口。对达到立案标准的,一律立案查处,需要移交司法机关的一律移交。对执法单位因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强化属地监管。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发挥属地监管优势,组织专门队伍加强巡查执法,切实防止新的非法钻打地热井的行为发生,乡镇(街道、开发区)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今后凡是出现新的非法开采地热资源的,一律追究辖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地热勘查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1615-89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eologic exploration standard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地热田地质勘查研究程度、勘查类型与勘探工程控制、勘查工作技术及质量要求、地热储量分类、分级、计算和评价,地热流体与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地热资源勘查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等基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地热资源的地质勘查,作为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设计书编制、各项勘查工作布置、勘查报告编写和审批的主要依据。 2 引用标准 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 J4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GB J8 放射性防护规定 DZ 40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 TJ 35 渔业水质标准 TJ 3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 总则 3.1 本规范所指地热资源是在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地壳内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地质勘查的目的在于查明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热储特征、地热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并对其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做出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3.2 地热资源按温度分为高温、中温、低温三类(见表1);按地热田规模分为大、中、小型三级(见表2)。

3.3地热资源助查工作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勘探阶段之后,为地热田开发地质工作。 3.4地热田勘查工作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3.4.1按规定的勘查阶段循序渐进,对地热地质条件简单或现有资料较多的小型地热田的勘查,可根据实际情况简化或合并上述勘查阶段。 3.4.2在勘查程序上必须严格遵循在充分搜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先进行 航卫片解译、地面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项工作,然后再上钻探的原则。没有上述工作的综合研究成果,不得盲目布置钻探工作。 3.4.3勘查工作内容和投入的工作量应根据勘查阶段、勘探类型和工作区地热地质复杂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应选择经济有效的勘查技术方法、手段和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达到工作阶段的要求。 3.4.4由详查阶段转入勘探阶段,一般应与使用部门对口,应具有使用单位的委托书或与使用单位签订的承包合同书或省、市、自治区厅(局)级以上(含厅局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项目任务书。 3.4.5各阶段的勘查工作,必须按本规范要求编写勘查设计书,经主管部门审定后严格组织实施。设计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目的、任务、地理概况、研究程度、区域地质、地热地质条件、工作布置及工作量、地热流体的动态观测、储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