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百分数的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教师一改往日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

1、改变应用题的表述形式,丰富信息的呈现方式。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习题时,呈现形式应力求多样、活泼,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中,我大胆地改变了教材中的知识例题,重组和创设了“实验活动”这样一个情境,从而引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即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实际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更好地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

2、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例题从学生的游戏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的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例题的教学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设民主氛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前提条件。在本课的“请你选择感兴趣的百分数尝试编一个百分数应用题”中,学生卸下了书本应用题、教师思维的束缚,大胆设想、讨论,从实际效果来看,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学习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培养了学生自己收集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击,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7.1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起: 一、巧用身边自然的资源 生态课堂要从生活的原生态出发,选取学生有经验的和感兴趣的典型事例,作为数学教学的资源,让学生融入自然、理解社会。在《认识百分数》这一课中,首先是自然的和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生活中百分数的信息,让学生去初步体会,感悟生活中百分数的存在,得出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样直奔主题,引入自然,又尊重学生的起点。其次以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含棉量的百分数为素材,在学生会读百分数的同时,顺理成章的引出百分数的写法,最后继续以含棉量百分数为素材,引导学生思考“哪件衣服的含棉量高”、你是怎样比较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深层次思考.使学生体会他们所学习的是“有价值的数学”、“生活的数学”,从而将原本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将数学的材料实践化,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与争论中看到了知识的成因,凸现了思维的过程。 二、顺应学生认知的自然规律 生态课堂倡导学生自主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

这句话符合生态课堂的理念,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我注重培养学生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自觉激活启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意识。首先围绕“同样是衣服,哪件衣服的含棉量更高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创造出了更完美的比较方案,“百分数”也就在这样特定的背景下自然产生了。又通过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数,使学生感悟百分数的意义,同时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学生感悟出百分数的意义并对百分数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究百分数的特别之处显得水到渠成,学生能畅所欲言,说出百分数的特点,从而加深他们对百分数的认识。 三、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与知识教学的自然融合 生态课堂是生命课堂和智慧课堂的有机统一,是在以情促智,以智生情,情智共生的过程中,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被点燃,从而促进生命的发展。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师生之间自然和谐的交流,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沟通、补充,从而达到师生共识。首先,通过与学生交流哪件衣服的含棉量高,在师生的自然对话沟通中,智慧共生,都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很容易比较他们的大小,百分数也因此而产生了。在自主探究百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积极发言,相互补充。在互动交流百分数意义时,从学生身边的、与他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百分数入手,不仅巩固了百分数的意义,更让学生把学到的百分数应用到生活中,真正做到了数学服务于

百分数 教学反思

《百分数》单元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我深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又感叹它的难教。要想学生真正理解,会熟练解答,非下苦功夫不可。此类应用题涉及的知识面广,题目变化的形式多,解题的思路宽,既有独特的思维模式,又有基本的解题思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有以下一些典型方法。 一、“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这里的数形不是指中学的函数和解析几何,而是画线段图能将题目中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画线段图常常与其它解题方法结合使用,可以说,它是学生弄清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题意、分析其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 如:一堆煤,第一次用去这堆煤的20%,第二次用去290千克,这时剩下的煤比原来这堆煤的一半还多10千克,求原来这堆煤共有多少千克? (很遗憾,我的线段图和分数式子贴不上去,下同,所以例题只好不举了) 二、对应思想 分率对应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根本思想,分率对应是通过题中具体数量与抽象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分率对应常常和画线段图结合使用。) 三、转化思想 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解题

过程都离不开转化。它是把某一个数学问题,通过适当的变化转化成另一个数学问题来进行思考、求解,从而实现从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转化。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常常含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将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使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 四、变中求定的解题思想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有许多数量前后发生变化的题型,一个数量的变化,往往引起另一个数量的变化,但总存在着不变量。解题时要善于抓住不变量为单位“1”,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有的是部分量不变,有的是总量不变。 五、假设思想 假设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常用有推测性假设法和冲突式假设法。 六、用方程解应用题思想 在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时,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特别是逆向思考的应用题,往往棘手,而这些的应用题用列方程解答则简单易行。列方程解应用题一开始就用字母表示未知量,使它与已知量处于同等地位,同时运算,组成等式,然后解答出未知数的值。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找出的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临海市的最后一题许多都可用方程解。

解比例教学设计及反思

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 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情度、价值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 学生能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 , 并能轻松解出比例中未知项的解。 教学难点 :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能说说它的具体内容吗? 2.请你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且说明理由。 5:7 和 8:13 1/2 :1/3 和 1/4 :1/6 3、想一想,括号里该填几: 14:() =35:5 (): 5=4:10 二、导入新知我们知道比例中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这节课我们就 一起来探究解比例的方法,大家对自己有信心吗? 三、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呈现情境图,解决实际问题。 ⑴呈现情景图。 呈现校园景色图片一张,长12厘米,宽8厘米;我打算在电脑上把照片按比例放大,放大后照片的长是 1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⑵理解题目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按比例放大”的意思:每条边放大的倍数是一样的。 ⑶尝试解答。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⑷学生交流,形成方法。 展示学生试做的作业,集体评价。 解:设放大后照片的宽是x厘米。 12: 8= 15: x 12x = 15X 8 12x =120 x = 10 答:放大后照片的宽是10厘米。 引导学生交流思考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依据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确定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写出相关的两个比,组成比例式;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教师指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板书:解比例。 2、比较、小结。 (1)提问:解比例的方法和解方程的方法有哪些相同处和不同处? 方法小结: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处处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呢?我们先来总结总结:(在这道题里,我们先根据问题设 X――再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一一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一一最后解方程)。其实,比例就是一种特殊的方程,不论在书写格式还是验算方法上他与解方程都是相同的。 3.教学“试一试” 过渡:我们知道比例还有另一种表示形式,当是15/25=6/X这样形式的时候,又该怎么解呢? (2)你会读这个比例吗?读一读,并且找出它的内项和外项。

分数、百分数教学反思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整理复习》反思性说课稿 我从以下四方面说说我的这节复习课的设计。 一、教材与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整理复习》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总复习130—131页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本册第一、二、三及第五单元系统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及百分数一般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复习的。此时,小学阶段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学习已全部结束。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突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别提供了一道含有三种类型的分数乘、除应用题和两道含有三种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的练习题。编者的意图是便于学生在复习中进行系统整理和对照比较,以加深认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类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及解题方法,弄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2、学生分析: 我教的是六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生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经验,通过恰当的引导,可以自主梳理知识。他们思维较活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对于复习课肯定会缺少首次学习知识的新鲜感。如果在复习中机械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堆积、罗列,学生会缺少学习的主动性。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复习课中只有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的学习情境,使复习课保持住像新授课那种让学生“新”“动”的滋味,才能使学生在自主、合作与交

流中完成对知识的梳理,建构起知识系统。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的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复习课的性质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通过整理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的建构。 2、培养学生会分析贴近实际生活的数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处理: 教材在编排时所提供的三道练习题我觉得呈现方式过于呆板,学生虽然能通过解答练习题完成对三类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知识的整理复习,可这种类似于“冷饭重炒”的以练习促复习的方式必然不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我在充分领会教材编者意图的前提下,本着新课标强调的数学教学在重视“双基”的同时,更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原则,创设了招商引资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分析材料中的数据,提出分数、百分数问题,然后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做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探究欲望,在探究中不但复习了知识,建构了知识体系,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的正确含义。 2.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知道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 3.探索百分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互化,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4.会解决简单的“发芽率”“成活率”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通过情景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材通过几幅图说明学生在学习百分数之前,就已经与生活中的百分数有了不少接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可以分两个层次教学:第一个层次,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百分数及自己举出的生活中的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第二个层次,引导学生概括百分数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在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自主探索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教材先教学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再教学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为学习百分数应用题做好准备。

3.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百分率问题,要理解什么是百分率,弄清楚谁是谁的百分之几,应该用谁除以谁,而不是靠死套公式来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解答的百分数应用题。这两类题与相应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一样,要弄清谁与谁比,谁是单位“1”。在分析几种不同的做法时,还要鼓励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和理解。 1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课时 2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1课时 3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材第82、第83页的内容及第86页练习十八的第1~3题。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通过对百分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3.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体会到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区分百分数和分数的不同。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3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 这节课,知识点看似简单,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以及求“百分率”。也没有什么很容易出彩的地方,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我采取例举生活中的百分率,学生在这个环节,激情教高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回答问题也合情合理,且想法很有创意。突破了重点,难点。 1.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在讲到生活中的百分率时,有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正确率、优秀率、出勤率、投篮的命准率、本办期中考试的及格率等。所以我抓住时机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数×100%;及格率= 及格人数÷全班人数×100%;树苗的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教师适时进行鼓励,对他们的回答予以有中肯的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能。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发展。教学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百分率时,我应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小组交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说出它们的意义,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并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 3.精心设计练习环节,让学生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练习这一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班级同学情况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的开放练习,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所提的问题就不再像许多课本上或课外练习书上常看到的“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有的学生说先调查一下班级中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再算一算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有的说统计一下班里有多少同学家中有养牛,算一算养牛的家庭占全班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几,也有的说统计一下我班的独生子女数,算一算班中家庭做生意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确实体现了当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时,它必将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也将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解比例》教学反思-反思

《解比例》教学反思 《解比例》这节课实际上是一节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课。在解比例中,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再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比例。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时,要注意外项(或内项)乘积等于内项(外项)乘积的运用,不能用错。所以,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课时,一定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现在回顾这节课,知识点教授总体来说比较顺利,不过也有几个地方是值得反思和注意的: 反思之一:变换思维,随机应变调整非预设生成。开始出示的第一个复习就使我始料未及。题目是这样的:口算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8和9:27;1/4:1/8和1/8:1/16。我出这道题目的用意本来是想出两个能组成比例的题目,但是其中的2:8和9:27因为比值不相等,不能组成比例,当学生口算出比值,说出不能组成比例时,我一时慌了,真懊恼备课之前没有先算一下,后面内容的顺序要被打散了,怎么办?能否补救?也许是急了吧!急中生智,我马上反应过来:如果改动其中一个数,再看能不能组成比例?这个问题一出,学生的脑筋立马转动起来,答案也随之即出:“把27改成36,这样9:36的比值也是1/4,这样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了。”回答的多好,我在为学生高兴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小机智暗自庆幸!(不过以后可不要再犯哦)后来在讲到课后练习题时有这样一道题目:下面哪些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

6、4、18和12;(2)4、5、6和8;(3)4、3、1/3和1/4;(4)3/5、1/5、9和3。此道练习题与我的复习小岔曲虽然形式不同,但细细品味也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锻炼学生判断几个数能否组成比例。 反思之二:抓住重点,顺水推舟解决非预设生成。复习“根据比例的意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3:5=6:();()/15=2/5”时,要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这题的要求是根据比例的意义来解答的,但是有一位学生没有运用比例的意义来回答我,她用的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用5×6算出两个内项的积再除以一个外项3等于另一个外项10,虽然她没有明确说用两个内项相乘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相乘的积来解答,但她说出了其中的意思,这不就是本节新课的重点所在吗,现在被她提前说出来了,这说明该同学已经熟练的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已经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一个未知项了,这不正是我所希望他们掌握的么?顺水推舟,应该及时调整教案,直接进入今天的新授重点,不过我今天却没有这么做,这说明我对教材和教案的把握程度还不够,没有做到胸有成竹。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体会百分数、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在教学中本人主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供独立思考,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并充分体会到百分数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其次在教学材料的安排上我大量地结合具体的生活素材,以学生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多种教学形式,吸引并激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但是在处理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方面总觉得还欠缺什么,须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有针对性组织教学,使学学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让学生们深刻领悟到意义的内涵。本节课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让学生经历新知呈现的过程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有趣的情境里,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为此,在课前我还布置学生去生活中收集一些百分数,所以课上让学生进行了交流。有些学生找到了衣服商标上的百分数,如100%羊毛; 97.4%棉;葡萄汁70%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我请学生们同桌之间先互相说说收集到的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应该说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较好,学生们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也能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而且为了让学生真实体会百分数产生的由来,在课始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三位篮球明星王治郅、姚明、易建联来到我们学习百分数的课堂,创设情境,围绕究竟谁是投篮王这一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并引起学生的争论,产生认知冲突,最终得出要比较谁的投篮命中率高仅仅知道投中次数还不够,还需要知道投篮的总个数。最后来比较他们投中的个数占投篮总个数的百分之几,因为要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必须通分,而它们的公分母又刚好是100,自然而然地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百分数的好处,明白了“生活中有了分数,为什么还要使用百分数”。尤其是“在比较哪个投篮水平高?”时,学生在经历了分数的不便后,体会到了使用百分数的优越性,感悟了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索的快乐,充分体现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

百分数教学反思

百分数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本人一改往日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 1、改变应用题的表述形式,丰富信息的呈现方式。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习题时,呈现形式应力求多样、活泼,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中,我大胆地改变了教材中的知识例题,重组和创设了“实验活动”这样一个情境,从而引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即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实际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更好地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2、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例题从学生的游戏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的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例题的教学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设民主氛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前提条件。在本课的“请你选择感兴趣的百分数尝试编一个百分数应用题”中,学生卸下了书本应用题、教师思维的束缚,大胆设想、讨论,从实际效果来看,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学习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培养了学生自己收集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击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

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反思 我的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教师一改往日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一)、改变应用题的表述形式,丰富信息的呈现方式。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习题时,呈现形式应力求多样、活泼,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中,我大胆地改变了教材中的知识例题,重组和创设了“实验活动”这样一个情境,从而引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即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实际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更好地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二)、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例题从学生的游戏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的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例题的教学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三)、创设民主氛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前提条件。在本课的“请你选择感兴趣的百分数尝试编一个百分数应用题”中,学生卸下了书本应用题、教师思维的束缚,大胆设想、讨论,从实际效果来看,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学习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培养了学生自己收集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击,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

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应用(一)教学反思本节教学是百分数的应用第一课时,学习重点是理解“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并能解决“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这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下面把自己教学后的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1、复习引入,降低难度 为了很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没有采取直奔主题的方法,而是采用了衔接方法,由前面所学分数应用题“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找单位1,总结出谁是单位预1谁做除数。 2、由生活情境引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数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因此,我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天气越来越冷了,水会结成冰,这样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而且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树立数学的应用意识的信念。 3、借助线段图,寻求、理解解题思路 怎样理解“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学生容易想到的是书的第一种方法,先求出多或少的量,再去除以单位“1”的量。对于第二种方法学生,一是很难想到,二是对“100%”的理解,就是要把谁看作1去减,这一点对分数意义理解不深入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一知半解。要想很好理解第二种方法,关键还是要借助的线段图,结合图想到原来的量是单位“1”,就是100%,继而用减求出问题来。从课堂的实际过程看,线段图直观的体现,很大的帮助了学生理解解答的方法。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应有之义,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节课在新知的获得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探索能理解掌握的教师不讲,只作适当的引导,充分让学生动手画、动脑想、动口说,去探究新知,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获得较准确的知识。 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不是自己本班的学生,没有充分估计到学生对以往知识的 掌握,本以为很容易的问题学生不会回答错误,没有察觉到。这个 错误也是自己当时过度紧张造成的。同时也说明自己备课没有备到 学生。 2、由于本课需要画很多的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多百分之几,或者少 百分之几。担心自己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讲不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显得仓促

百分数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百分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周围的世界,理解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真切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 下面就根据我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情况进行反思: 一、“初步认识百分数”。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根据统计表提出“谁投篮比较准”引发学生思考,在交流后认识到可以用“求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来进行比较,并将分数改写成用分母是100的分数表示,让学生初步体会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接下去的一个环节,主要解决百分数的读写问题。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大致会读写百分数,所以随后由学生来把转化为百分数的形式,并介绍百分数中各部分与原来分数的联系,以及读写方法。既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较能吸引其他学生的兴趣。最后请学生交流88%(90%、86%)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会用“谁占谁的几分之几”来表述,也进一步理解和88%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二、“生活中的百分数”。 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先由教师根据最贴近学生学习的事例进行举例。通过交流一些百分数的意义,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不过从课上效果来看,这里举的例子还存在问题。都是部分占总数的百分之几,考虑还不够周详,所以对学生后面小结百分数意义造成了错误影响。除了体育达标率占100%外,其余两个都可改掉,比如改成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等等。 三、“百分数的意义”。 由于前面两个部分处理不是很好,出现了问题,使得学生小结“百分数意义”产生困难,最后只能由老师进行揭示。百分比和百分率也是一带而过。 四、“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这是一个重组题,主要想通过本题的练习,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当分数表示一个具体数量时,是有单位的;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时,即两个数的关系时,是没有单位的。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最后让学生通过“10月1日前,已经完成了计划的95/100(95%)。说明还有(生:5%没有完成)”等两个问题,认识到百分数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中的部分与这个整体的关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数下第三单元《比例》教学反思 《比例》是六下数学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实践证明,本单元教学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注意点,可以收到优秀的教学效果。 一、注意联系旧知,做好教学衔接 1.通过化简比,求比值引出比例 比例与比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可以联系《比的意义》。通过求比值、化简比,比较二个比是否相等,从而组成比例,从而引出比例的概念。 2.比较异同点,区分比和比例 二、利用基本性质,做好教学拓展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进一步进行教学拓展,培养学生思维。 1.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判断二个比是否组成比例。 0.8:4和0.02:0.1 2. 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填写内项或外项 6:8=3:()4:()=10:2 二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8,另一个外项是() 3. 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将比例改写为乘法等式 0.3:0.6=0.1:0.2 ()×()=()×() 4. 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将乘法算式改写为比例 (1)因为4x=5y 所以x:y=( ):( ) (2)因为甲的2/3等于乙的4/5,所以甲和乙的最简比是():() 三、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方程 (1)X:8=1.6:0.2 (2)树高和影长的比 四、注意公式书写,判断正反比例 比值一定的二个量成正比例。乘积一定的二个量成反比例。在教学生判断正反比例时,注意教学生书写公式进行判断,这样正反比例一目了然。

1.圆柱底面积(一定)=体积/高, 圆柱底面积(一定)就是体积和高的比值一定,所以体积和高成正比例。2.路程(一定)=速度×时间 路程(一定)就是速度和时间的乘积一定,所以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3.注意隐藏的一定量 (1)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它们的比值是∏(一定) (2)圆的周长和半径正比例,它们的比值是2∏(一定) (3)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正比例,它们的比值是边数4(一定) (4)互为倒数的二个数成反比例,它们的乘积1是一定量 (5)甲地到乙地的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它们的乘积(路程)一定 (6)书籍的册数和总价成正比例,它们的比值是单价(一定) (7)铺地砖的块数和每块的面积成反比例,它们的乘积(房间的面积)一定。(8)正方体的棱长总和与棱长成正比例。因为它们比值(一定) (9)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一个面的面积成正比。困为它们的比值一定。 4.注意自定义的一定量 A×b=c a一定,b和c成()比例。C 一定,a和b成()比例 4.注意不成比例的二个量 (1)已经修的路程和未修路程。(2)身高和体重 (3)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4)圆的面积和半径 5.注意正反比例的图像表示法 要让学生认识正比例图像和反比例图像 6.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判断二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关系

第四单元百分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百分数在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百分数的认识、合格率、营养含量和这月我当家四节新内容。 由于百分数在反映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关系时,更容易说明问题,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多地用百分数来刻画、描述事物的定量化特征,交流、传递社会发展的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一些直观的感性认识,为系统地认识百分数奠定了基础。 1.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2.会解答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探索出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有效方法。 3.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百分数描述并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4.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通过选取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现实的、具体的事例,让学生经历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突出百分数的特殊性。在学生讨论百分数表示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认识百分数、“%”及百分比、百分率,使学生感受到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实际意义。 2.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数学知识。 淡化“形式化”的方法的总结,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到分数、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必要性和价值。在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互相转化的过程中,学会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互化的方法,同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根据数据的特点实现书写形式的互化。这样的学习,是解决问题的需要,是有价值的,是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 3.注重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单元教学力求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事例或数据,使学生体验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如合格率、营养含量等。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同时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百分数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励耘小学车娜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64-66页“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 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读写百分数。 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等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搜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课时安排】 2课时(以下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内容)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由于承担了这次联校教研的教学研讨任务,我展开了百分数的认识的磨课之旅。几经研读教材,组内研讨,试教,修改,最终呈现出

一节较为满意课。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至今记忆犹新。 课堂的亮点源于对教材的深度挖掘。本节课练习中,我将百分数与图形,估算,可能性知识相联系,和成语相联系,教学不是单一的百分数概念,而给了百分数一个广阔的应用外延,极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作为数学教师随时随地的注意数学知识之间联系,随时随地的进行数感,符号感以及数图结合等各种数学思想的培养与渗透,是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潜移默化的培养。坤中巷小学曹老师评价:“我自己上过百分数一课的公开课,网上也看过许多这节课的视频,而这节课能把百分数与估算,可能性相联系,还是第一次看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对我教学设计的肯定,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只有对教材的深度挖掘,观其花,探其枝,挖其根,才能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会还你一个精彩纷呈的课堂。 不足之处: 让数学教师全身遍布数学素养,从规范严谨的教学语言做起。 1、课堂关注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对于现在五年级学生,他们对生活中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看到百分数,会说出这是百分数,知道生活中经常有“*%”的存在。因此这节课知识生长点是建立在学生完整掌握分数意义、并对百分数已经有一个模糊不清的感知基础上,通过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学习欲望: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的优点。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我们打破了原有教材的编排,不从百分数的产生入手,而是由学生交流信息提出问题入手。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和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组织学生讨论在一场投篮比赛中应该派哪位运动员出赛的问题,根据以往三名队员投篮成绩表,选哪名队员去比较合适,此时学生的兴趣很高。共设置了三个阶段问题,先是只给出投中的成绩,学生会产生谁投中的多就派谁去的误解,但是也有学生会发现不能以此为标准,还需要知道以后投篮总数,接着学生的认知又会出现认知冲突,失球最少的是不是就是投篮技术最好的。如果有学生发现问题就由学生表述,如果没有就有我举例说明。最后引发用分数表示投篮水平的认识,这时适时地加入分数的意义。在以后的每一个分数中都强调分数的意义。分数表示之后学生会发现需要通分进行比较,这时要强调通分后的分数的含义,引出百分数的概念,同时强调百分数在具体的

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由此为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打下基础。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本节课的重点,因为百分数的读写比较简单,所以只是稍作说明,孩子们稍加练习就可以解决问题。学生已初步感悟出百分数的含义,也初步感受了比较数据时使用百分数的好处。 二、密切联系生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学生虽未正式认识百分数,但对百分数却并非一无所知。因此,我在上课之前请学生收集了生活中的百分数,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知识对于个人的意义,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生活中的百分数”这一环节,我设置了小组活动,学生们讨论手中的百分数并说明含义,然后汇报。这种一人一例的方法,与全班共同研究一个例题的方法相比,好就好在“迫使”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独立思考,都必须在不同的情境中回答相同的问题,既需要个人独立思考,也可以随时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或同伴请教。大量的实例有助于学生在整体上把握百分数的概念和意义,体会它的作用和好处。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三、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往应试教育教学中,数学课的教学最简捷、最有效、最出成绩的教学方法就是直接告诉学生这种类型题就用这种方法做,如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除以份数。长此以往,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高分低能

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百分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学习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百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百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篇1 “百分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周围的世界,理解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真切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 下面就根据我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情况进行反思: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根据统计表提出“谁投篮比较准”引发学生思考,在交流后认识到可以用“求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来进行比较,并将分数改写成用分母是100的分数表示,让学生初步体会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接下去的一个环节,主要解决百分数的读写问题。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大致会读写百分数,所以随后由学生来把转化为百分数的形式,并介绍百分数中各部分与原来分数的联系,以及读写方法。既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较能吸引其他学生的兴趣。最后请学生交流88%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会用“谁占谁的几分之几”来表述,也进一步理解和88%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百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篇2 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这是一个重组题,主要想通过本题的练习,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当分数表示一个具体数量时,是有单位的;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时,即两个数的关系时,是没有单位的。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最后让学生通过“10月1日前,已经完成了计划的95/100。说明还有”等两个问题,认识到百分数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中的部分与这个整体的关系。不过从上课情况来看,这个问题处理的还不到位,有点轻描淡写的感觉。 这一部分主要是想让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统计和比较的功能。预想呢学生能进行一定的比较,例如日本森林覆盖率比俄罗斯多27%等等。但是上课时提出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这个问题似乎不太适合,如果改成“从这些信息中你能知道什么?”也许学生能从预想的方向思考了。当然这部分也想渗透人文教育,主要是环境保护教育。 通过游戏的形式,把数学与语文知识相整合。百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篇3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掌握如下两个内容: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2、理解百分数与分数意义上的区别。对学生而言,百分数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可以找到百分数,但不理解百分数意义。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教材联系生活实际的特点设计了教学。 特点设计了教学。 1、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材料的安排上,我大量的结合具体的生活素材,以孩子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结合生活素材谈谈每个百分数的意义,进而总结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并充分体会到百分数认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可供独立思考,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学生通过互相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数的意义,进而理解概括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渐排除分数与百分数意义非本质上的区别,掌握本质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多种形式的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大胆发言,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

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基础上教学的。这种问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只是有一个条件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成功之处: 1.重视解题策略的培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教材中画出线段图直观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同时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先求出实际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即14-12=2(公顷);再求出增加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即2÷12≈16.7%。二是先求出实际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再把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看作单位“1”或100%。用实际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减去100%,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通过两种方法的教学对比,使学生明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不同解题思路,同时应用线段图加强学生图形结合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题目的变式,训练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例2的问题后进行变式训练,再让学生解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为防止负迁移,可以提出问题:能不能说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的含义是什么?在这里是谁和谁比?使学生明确这道题实际求的是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占实际的百

分之几,列式为(14-12)÷14≈14.3%。或者先求出原计划造林是实际的百分之几:12÷14≈85.7%,再把实际造林的公顷数看作“1”,求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100%-85.7%=14.3%。通过变式练习,即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不足之处: 学生对于(14-12)÷14≈14.3%这个算式习惯上用等于号,而不是用约等号。再教设计:在教学中要说明(14-12) ÷14≈0.143=14.3%,而不是等于14.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