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上,要做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然而,教无定法,学习有法,相信经过老师的悉心栽培,学生定会有所提高。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文积累、熟练的语文技能、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学习习惯、高雅的言谈举止等。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点滴的积累,良好的习惯,才得以一步步提高。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职责。我们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就在学生如何学好语文这一点,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好学校教学处提出的四有效(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作业、有效辅导),我们七年级备课组制定了如下套餐:

因每个班的人数额度大,我们七年级每个班都有两名科代表。一名负责带读,一名就监督课堂纪律。读前,我们老师会事先指导好带读的学生每天要读的是哪些篇目,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读。至于晚读,在此期间,我们老师会专门找个别的后进生进行谈话,指导。

一、尽可能在40分钟内取得效果

1、为了在课堂上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一般会在每节新课前,布置好预习题,课前几分钟检查预习情况。

2、课堂上,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环节。因而在教学设计上就要做到抓重点突出难点,尤其在重点处就提醒学生做好圈点勾画。因为好的学习方法不仅是认真听,还要学会做笔记。加上对这些刚上初中的小孩子来讲,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应该有着更多的耐心的。

3、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作业繁重,是每个学生都无法道尽的苦恼。尤其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讲,一下子增加这么多的科目,作业量肯定会不少,为了达到双重减负(老师与学生)的目的,我们备课组会认真地研讨好每一篇课文的作业。重点处,有针对性地命题;次要处,无需书面作业的,尽量当堂完成。

三、过程两“一体”,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就必须舍得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达到读悟一体,读写一体。

1、读悟一体。读即朗读,悟即品悟。朗读和品悟二者密不可分,只有在品悟的基础上才能读出真情实感,才能读出韵味,只有在朗读的基础上才能加深品悟,才能走进文本。把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诚然没错,但是如果一味为了突出多读的效果,不管读的怎么样,也不管为什么要读,只是变着花样的翻新就难免造成“盲区”。如此的朗读训练,是谈不上有效性的。

关老师教学《土地的誓言》时,在阅读教学上着重体现出了阅读的目的性和层次性。首先,通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其次,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能体现东北特点的句子,并透过这些语句,揣摩作者对家乡东北的特有情怀;然后,归纳文章的写作思路:抒情——回忆(写景)——抒情。层次井然有序,使朗读与品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情感,读出了情感,阅读就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读写一体。“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都很强的基础性学科”,读写结合就是一种好形式,寓学于用,寓用于学。通过对《土地的誓言》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其语言之美,情感得到一定的熏陶。课后还不忘让学生也试着写写自己印象中的家乡,抒发一下对家乡的美好情怀,感受丰富、精美、奥妙的语言文化。

四、培养学生独自自主的学习习惯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享受到“我的学堂我做主”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人,并学有所成。

1、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其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合作精神,实现合作共赢。同时,教师鼓励性的语言也是很重要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即使有偏差,老师也应该肯定其积极的一面,不要一语否定,否则以后即使

有话想说,也都不敢启齿了。关老师的教态很自然,语言也具亲和力,所以,学生都能积极举手回答,这是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

2、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在平时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探究的目的。因此,在合作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德育教育,向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3、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以互动的形式,培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观点和倾听他人观点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互动、合作中创造竞争情境,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然而,独自自主的思考,却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掌握整个学习过程,自发、自觉地投身学习,自己对自己负责,学习的主动性会大大增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比在教师的强迫下学多少知识都更可贵。

尤其在教学自读课文时,学生自主学习的落实显得更为重要。关老师在教学《土地的誓言》一文时,其中一环节是品味感情:全文抒情的内容有很多,他们大概分布在文章的哪个位置?像这样的学习环节,很多老师都喜欢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而关老师却注重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学无定法,只要方法有用就好。

良好习惯的形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是抓得比较紧的,一般会在班上开展一些自学比赛活动,如:背书比赛、默写比赛、书法比赛、现场作文竞赛等。竞赛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充满了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人的能力是在动力下得到发展的,学生在这种竞赛中培养了学习语文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学好语文必备的素质。诚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和辅导。就拿不喜欢交作业的学生来讲,我们老师不要一碰上这样的问题就一下子火冒三丈,应该问清楚学生不交作

业的原因,再酌情处理。这样既能避免师生间矛盾的激发,也能让自己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美好的形象。总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离不开妈妈式的关心和爱护的。

四、恰当、合理地运用好多媒体

语文课堂上如能很好地运用多媒体就是锦上添花,反之,就将失去其意义。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都适合用。运用多媒体,目的是希望能化抽象于形象,使难懂的环节变得直观、形象,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关老师在教学土地的誓言时,以精彩的东北画面引入课文,这样就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带学生进入课文,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不但比单纯的语言表述直观得多,还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感受我们国家的地大物博。

五、立足课本知识,延伸课外积累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朵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们学校每学年都举办阅读节,我们七年级备课组也积极响应了这一号召,定于每周三的第八节作为阅读课。阅读,也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读,我们也制定了相应的阅读方案,如如何教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推荐优秀阅读篇目,在期中、期末考的前一周各班均评选十名的“阅读之星”给予奖励。

做好课外的积累,让学生知道,学习课本只是基础,延伸到课外才能更好地丰富自己的生活。

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教育的功利作用,只可应付一时,不可享用一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应是语文教师的职业理想,让我们为此而不懈地努力吧!

创意版浅谈如何提高语文素养.doc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是一个语文教学界经常争论的话题。笔者在此提出一些小观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思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从“素养”一词语的概念和《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的阐述来说,它应包括与语文有关的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创新意识,当然还包括应具备的知识和学习运用祖国语言相关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这样,我们就不难发现,缺乏人文性的以应试为目的训练式,灌输式的语文教学,是不可能使学生具备上述良好的语文素养。 那么我们该如何让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本人作了一下小结:(一)端正学习态度 首先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生存的需要。不明白这一点,学生就会讨厌语文,从而使学习语文成为心理负担。尤其在新高考模式下,更要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二)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 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积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深入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苦役。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向语文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积极心理倾向,是推动语文学习强大动力。 (三)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 良好的语文习惯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语文习惯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种习惯对语言功能的发展,语文规范的形成,语文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直接的作用。 (四)树立“大语文”的概念 什么是“大语文”观?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因此,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 古人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但要走出书本、课堂,还要注重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浸润以及必要的社会实践。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因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灵活多样的语文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全方位的收获。反过来,文本诸多因素的潜移默化造就的理性思维又会自觉地指导学生对文本知识的学习,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总之,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在新课改下,教师要用科学发展的观点,不断采取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审美、探究的能力以及他们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实”学和“活”用相结合,“钻进去”和“走出来”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精选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特殊要求的体现,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使人的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是使人的适应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综合素质 语文学科是百科之基础,而小学语文又是基础中的基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着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要想尽一切办让学生享受语文的魅力,大力营造学习语文的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形式,让学生触摸语文,感受语文,从而喜欢上语文,这样才能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中的综合素质呢? 一、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工夫差不多了,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叶老的话

阐明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口语训练的重要性。而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②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并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搞好说话训练。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以课堂说话训练为中心,注意摆正师生的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运用适当的说的训练方法,创造“人人参与”的局面,使学生思维活跃,有话想说、敢说、乐说、说好,这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由于“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口语表达与思维密不可分,因此我感到重视说话训练又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能,促使学生的说话质量不断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以良好优质的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是人进行阅读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现代社会信息传递频繁,语文的交际功能日益明显,所以社会生活需要小学生从小就强化自己的知识、智力与精神素质,这就是外部的驱动力;作为教师,更应该促进小学生阅读的内部驱动力,使之产生自身的阅读需要,即进一层的阅读动机。教师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个词汇在新课标中前后共出现十多次,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赵福楼《谈谈语文核心素养》)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 一、在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

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譬如在讲授三年级下期第2课和29课《古诗两首》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春天和月亮的诗句;讲四年级上期第1课《观潮》时,我让学生收集描友谊的诗句;学习五年级上期第6课《梅花魂》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梅花和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等。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时分抽选学生诵读、展示。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2、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譬如,在讲四年级上期《搭石》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体验的方法。上课时,我在讲台上放上几张白纸作为搭石,告诉孩子们白纸以外的区域就是溪水,让三五个孩子跟着我一起走搭石。学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师一起表演,情绪高涨,纷纷踊跃争取。在再现情境的过程中,分两组进行,一组同学与我配合默契,提脚、落脚,动作协调一致,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动作的协调美和韵律美时。另一组同学表演时,我几次故意打乱脚步,让后面的孩子步伐大乱,纷纷

浅谈如何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孟溪镇完小:雷以翔 2014年暑假,我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教师继续教育集中培训,通过培训和这段时间的自学,让我清醒的认识到,要想在新时期作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要观念新、素质高。 吕叔湘先生指出:"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根本问题是语文师资问题。教师的水平高,才能教出好学生;教师的水平不高,学生中才会有少数或个别的由于自己用功有了成就,但是多数学生需要有好的老师来提携,来指导,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师资问题,名师出高徒!”的确教师教学观念的新旧、素质的高低制约着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也制约着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对于用全新思想观念锻造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教师观念不新,素质不高,那是很难与现在的课标、教材相匹配的,预期的教学目标更是很难达到。 一个有魅力的语文教师还必须是具有丰富的知识素养的人,必须是具有多方面的教育能力素养的人。学生学得有希望,教师教得有兴趣,如此和谐的教学局面,就依赖于语文教师的这种综合素养,这些必备的素养也就成了我们语文老师自身前进的方向和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哪如何提高自身的这些综合素养呢?我想从下面这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热爱语文教学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所当然要热爱语文。一个语文教师倘若不热爱语文,不喜欢阅读与写作,那他就没有资格从事语文教学这个职业。阅读、写作、观察、思考、搜集、整理,这些应该是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之外所做的最多的事情。 二、坚持不懈学习 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自己首先要不断学习,并且要学会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进行必要的语言积累。语文教师应博览群书,人文、自然无所不包,而在语文知识、教材分析、写作指导等方面则必须是一个“专家”,要做到这两点,唯有不断地坚持学习。语文教师的学习内容除了语文教材及相关资料,还应包括语

浅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浅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徐小萍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语文不感性趣,读文章语感较差,口语表达词不达意,写作文是错字连篇,词汇贫乏想象力不丰富,就连那些思路清晰,智商较高的学生也存在视野狭窄,文章空洞,而美情欠缺的问题。这一切无不反映出学生语文素养低。由此观之,语文素养之于语文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从一线教学看来,我们可以从平时的语文教学入手,寻找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些合适的途径与方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积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深入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苦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切实认清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努力使教学有新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注意感情的培养,以情激趣;培养学生广泛的好奇心;通过美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课内语文学习要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等等。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可以采用设疑法,以此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悬念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种关切的心情,就像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使关切的心情变成学习的兴趣。感染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深入发掘课文蕴含的感情,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吸引学生从而产生兴趣。激励法,心理学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多鼓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诱导法,就是通过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诱导,把学生其它方面的兴趣吸引到语文学习上来。 二、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辅导相结合。 (一)、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 “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赵景瑞:《探索语文教学的真谛》)教材中的课文篇数虽然有限,但却是学生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例有许多是大师级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属于经典作品,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经得起吟咏和品味;教材中还有一些极具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作品,这些作品则能让学生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凭借它可以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凭借它可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进行知识的积累;凭借它可以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凭借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凭借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之,上好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1、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学生语文素养中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当一个人在听话时,能通过快速的感知体验,比较准确地把握对方言语的主旨要点,体会到言语中蕴含的感情,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这就说明他有较强的语感;阅读一篇文章,能准确捕捉到文章的意旨,也说明有着很强的语感。一个人如有很强的语感,说话时方能做到得体自然,写文章时才能做到准确达意。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语文能力的高低,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语文审美能力的高低。把语感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思想亮点,是一线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与基础任务,还是当前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语感培养的方法有:1、联系生活,获得语感。生活体验是一种非言语实践,它包括生活知识经验、自然风物知识经验和人生社会知识经验等的体验,没有这种体验,语感培养就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学生要多接触生活、多观察、多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中的语言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践,回忆生活经历,唤起有关表象,进行有关联想和想象,从中体味言语所构成的情景,领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获得准确的语感。如,我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充分利用体验朗读,培养学生语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体内容以后,我启发说:“同学们,《月光曲》的谱写过程是多么感人啊!快读一读,把文中的‘贝多芬’换成‘我’,边读边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尽情地表达出来!”学生们好奇地捧起课本,如饥似渴地朗读起来。他们不知不觉进入文本,真正把自己和文本的人物融为一体,细腻

浅谈对语文素养的认识.doc

浅谈对语文素养的认识 浅谈对语文素养的认识 【摘要】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探讨的热点问题,但是多年来应试教育却一直都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为素质教育,新课标的实施正是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素养语文教学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方面,我们不能把语文教学仅仅看成是学会操作语言的一项“技术”。2001年秋,全国三十多个地区率先进入新课标的实施当中。此次新课改是一次由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变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文课程,实行新课标、使用新教材更是必要,这是由它本身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而为了配合此次新课改,在语文课程教学方面,关键是如何培养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做起,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

力,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语文素养的重要性正是体现在它的基础性上,也是新课标的实质性要求。 语文素养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方面?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感能力、语言积累、语言品质、语言态度、语言体验、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总之,语文素养是一个整合体,不能单单以一项或几项素质的高低来判断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好坏,毕竟语文教育不是一种技术的教育,而是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正因为如此,要学好语文,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就像耕耘与收获之间的这个过程。那么,语文素养应如何在新课标的实施中培养?笔者通过自身二十多年来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对新课标的学习所获的心得,认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的几方面来逐渐培养起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和文化的情怀。要想学好语文,首先应该培养起对语文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学好语文的诱因。如何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呢?应该让学生从了解祖国的语言和文化做起,只有真正认识它,才会喜欢它、爱它。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和内容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同时我国也是一个传承了五千年文化的古老国家,而这些文化都是通过语言来记载的,我们要去了解它,必须学好语文,凭着一种对祖国文化的憧憬和渴望,让我们从感情深处迸发出学习语文的动力。 二、提高学生独立的审美情趣。语文不仅仅是通过文字的形式来表达,更重要的是这些文字所包含的情感和意义,然而,这些文字通常不是像一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的内 涵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素养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综合体,它包括一般素养和核心素养。一般素养是最基础、最基本的,而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既不是基本素养的综合,也不同于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其自身的结构和要素。根据笔者研究,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核心要素: 一、态度素养 1.语文态度素养的意义 “态度决定人生”,这大概是对态度重要性最为经典的阐述了。于是就有了一个简单的公式:素养=(知识+能力)×态度,其中的“态度”是一个关键变量,这说明“态度”在核心素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人生发展的“必备品格”。 小学生学语文也是如此,态度决定小学生的行为倾向和行为力量,对语文学习具有现实和战略意义。大凡学习态度端正的小学生,其语文学得就好。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语文学习就是学习良好的态度。而且,学习态度具有很强的迁移作用,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位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上课的起立、坐下都用英语,并美其名曰是“双语教学”。其实,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出发,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这折射出对母语的感情和态度问题。当然,我并不是简单地判定小学语文课上不能讲英语。从更宽泛的意义上理解,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包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祖国的语言文化。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汉字、汉语、汉文)的正

确态度,主要包括:尊重祖国语文的态度;关心汉语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逐步养成主动学习汉语文的态度;等等。 2.语文态度素养的结构 语文态度素养是由众多非智力因素构成的,是一种意向心理状态。它的主要因素是: (1)语文学习的意愿。意愿是一种意念性的愿望,是一种倾向性的心理状态,它是语文学习发生的心理前提。小学生有良好的语文学习意愿,就会产生积极的学习需求和倾向。意愿强烈,就有学习热情;没有意愿,就缺少学习动力。良好语文学习意愿的形成,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 (2)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有外在兴趣和内在兴趣之分,尽管都是必要的,但是建立在内在兴趣上的学习才是长久的。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少不了动作、表演和游戏,但这些是外在的、形式上的,培养学生对汉字、汉语和汉文的内在兴趣才是更为核心的。 (3)语文学习的习惯。“习惯成自然”,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习惯与方法是密不可分的,方法的程序化、熟练化和自动化便成为习惯。关注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应是小学语文学习始终如一的重点任务和要求。 在以上三个因素中,意愿是启动因素,兴趣是维持因素,而习惯是形成因素,共同构建一个语文态度素养。 3.语文学习态度的养成 通过分析,语文学习态度养成的主要指标罗列如下: (1)语文学习意愿的形成。如参与的意愿、合作的意愿、表达的意愿、探究的意愿、评价的意愿等。 (2)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如倾听的兴趣、说话的兴趣、阅读的兴趣、写字的兴趣等。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016 年 9 月 13 日国家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的观点。其主要内容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 18 个基本要点。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及意义 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指中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设计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语言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时应将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最能体现一个学生的核心素养便是他所写出来的作文,以及他对自己所看到的一些文章所呈现出来的价值观的评价与态度。 二、实施途径 本次,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是指导学生有效修改作文,这其实就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综合体现。那么如何如何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内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又如何运用核心素养去对外在事物做出判断,如何让两者相互结合、渗透,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1)重视阅读 第一,要重视课内阅读。我们所使用的教材都是是编者精心选编,大多文质兼美,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阅读,细心品味,化人为己。在阅读过程老师要指导学生:切忌泛泛而读,要抓住一点,深入开去。譬如读《荷塘月色》,就让学生领悟环境描写的妙处;读《记念刘和珍君》,就让学生深刻体悟鲁迅先生对刘和珍君的敬佩、赞赏、惋惜之情以及他对民族未来的忧虑之胸怀;读《林黛玉进贾府》,就让学生学习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如此长期坚持,学生必然收益颇丰。 第二,要重视课外个性化阅读。《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趣味与倾向。

浅谈如何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 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新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在各种环境和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自然,如仅限于课堂学习,只是井底之蛙,所识有限。而大语文教学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还应该与学校、社会、家庭、自然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写景的文章时,就可由文章内容灵活地进行扩展:可以用画面引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关注旅游广告语;可以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和父母游览了哪些旅游胜地;还可以以亲近自然的形式,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进行一次对话,把想对大自然说的话无拘无束地说出来,把收集到的一些有景点特色的广告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就和家庭、社会、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问题,是进入新课改以来老师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毋庸讳言,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地注意体现语文的工具,更多地注意字词句段篇的训练,相对而言,语文自身的人文性特征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实行课程改革以来,这一倾向有了很大的改变。然而,审视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又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轻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片面追求所谓人文性,使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如何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使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是当前语文教学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几乎没有提及,有的老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有的老师在教《西湖的绿》时,教学重点不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丰富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而是让学生讨论西湖有哪些美景;接着交流西湖在哪里,你们去过没有,游玩后有什么感受;然后让学生画西湖的画,唱关于西湖的歌等等。一节课可谓是高度地“综合”了,但是,语文学习却为着边际。这在大型的公开课上更为突出,如一节课中既要有自主、

浅谈阅读与语文素养的关系 教育资料

浅谈阅读与语文素养的关系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他们捡来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在通常情况下,指的是通过视觉认识书面语言文字符号,感受语境,理解文章的主旨,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立场、观点,从而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 一、阅读的功能与地位 1.培养与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与思维能力 阅读,是语言和文字相结合的过程。文字是语言的符号,阅读即是识别文字符号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思。阅读与单凭听觉接受语言信息的不同之处在于:直接阅读,更能借助文字表现出的事物与现象的描述,形成清晰的认识。同时,阅读是以理解为宗旨的,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中,伴随着积极、艰苦、复杂而又活跃的分析、概括、综合、抽象、比较、分类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因而,阅读过程本身,就是培养与增强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 2.促进智力发展,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充实了头脑,丰富和扩展了知识的储备,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索。这种探求精神,就成为学生发展智力的一种精神能源。阅读,可以启迪心灵,丰富情感。好的文章,对学生思想意识完善、道德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都会产生人格情感的形成、品质的规范、.

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3.增进语感,提高表达能力 阅读过程是读者感受语言、分析语言、储备语言与运用语言的过程。优美、流畅的语句,生动准确的表述,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无论是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还是表达技巧、语言风格都给学生提供了借鉴的范例。学生通过阅读,熟悉构词规律,掌握修辞技巧,了解句式特点,分析布局谋篇,为表达积累了经验,为写作提供了范例。可以说,学生语感越强,语言越丰富,表达技巧越娴熟,阐述思想就越严密,叙事也就越形象,越逼真,越生动。 所以,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1)阅读能力不仅作用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阅读能力在语文素养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尽管科学技术高度发达,高新技术不断涌现,但文字材料仍然是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并且这种文字信息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要求阅读者必须及早具备这样的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捕捉有用信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3)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种类与内容都在日益增多,新文体不断出现,阅读能力越来越显示它非同一般的价值。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一环。 二、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还需要学生的实仅靠教师的讲解是不行的,提高阅读能力,

浅谈语文素养

浅谈语文素养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发展的窗户。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原先限于认知领域的“语文能力”很难全面地概括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目的和功能,因此“语文素养”的概念诞生了。 关键词:浅谈;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按一般的理解,“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也指“学识、造诣、技艺、才能、品格”等方面的基本状况。课程标准中采用“素养”一词,还有这么两层意思:一是将“素养”理解为“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是认为基础教育中各个阶段的“素养目标”是有层次差别的。至于大家为什么不用“素质”而用“素养”,可能是因为“素养”一词,较之“素质”更具有“后天的教养效果”的意味。 从“能力”到“素养”不是简单的词语更换,而是我

国语文教育界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地位、目标和方法进行全面反思后的自然结果,标志着语文教学研究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语文素养拓展视野,塑造健康人格 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画面,几乎遍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它的内容无不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文学对人性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优秀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相比的。它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二、语文素养通过积淀,增强文化底蕴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在重视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识记背诵。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抛弃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理解,轻视识记背诵。我们的改革并非要改掉传统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而是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

浅谈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这次远程教育学习,我受益匪浅,使我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语文教学应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而且势在必行。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应包括以下内容:在情感态度和价值方面。首先,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是爱国主义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具体体现。其次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具有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正确态度。再次、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协调发展。在知识方面语文课程应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并促使这些能力不断适应学生实际和生活需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式和行为定式,保证学生迅速提高语文水平和自学语文的能力。 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面,我谈一谈自己一点肤浅的看法。 首先,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注重对孩子的爱主义思想教育,让他们树立爱国主义信念。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比如,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利用班会时间畅谈革命烈士事迹,宣传当代先进人物事迹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我们应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发展。其一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只有具备识字写字能力才能进一步培养孩子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一个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只是光靠口述表达,而且要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平常识字、写字教学中,我注重运用趣味性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让课堂情境趣味性,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写字欲望。其二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能力。要交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的阅读兴趣,有效开展课外阅读,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引导和指导,在这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训练坚强的毅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要指导学生把语文课内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作文写得如何,是语文老师教学成果的体现,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展示。我们要时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低年级刚刚接触到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我们首先要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激发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教他们如何去观察新鲜事物。我们在教学生写作一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在写作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将“让我写”变成“我要写”。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想

浅谈语文素养

浅谈语文素养 图们市长安中学徐荣荣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经整整六年了。几年来教学一线的实践经验告诉我,做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并非易事。在这里,就“语文素养”谈谈个人的小看法。 我认为:对“语文素养”一词要从课程改革的整体目标上去理解。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方面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的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不应忽视基础教育课程的总体目标,最终目标是改进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翻阅语文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可以看到“素养”一词的普遍运用,如“人文素养”、“文化素养”、“科学素养”、“健康素养”…… 那么,“语文素养”的基本定义是什么?它应当涵盖哪些基本要素? 简单地说,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了语文课程的整体目标追求。 “语文素养”突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语文能力要求,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新认识。如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发展;培养批判性的阅读能力,指出“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作品、编者、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注重写作的个性化表达和内容的实用价值;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口语交际”的高度重视。力求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书本学习与生活学

习相结合。大力提倡发展性评价,促进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业上的发展。另外,我认为,知识教授与道德情感教育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形成坚定的国家观念,真正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新时代的接班人。 那么,究竟应该以什么作为“语文素养的核心”呢? 关于“语文素养核心”的确立,以前有过“知识中心论”,现在有“语文能力核心说”“审美能力核心说”,有语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显然是把“会学”看得比“学会”更重要。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这是强调“知识结果”不如“方法能力”。 “在一些国家,如人们所看到的,也成为经济领导人的信念、教师的活动特点和评价者关注的目标。”为此,有必要“重新制定教育方向和实用性目标。建立新的教育哲学;根据新目标选择和安排内容;改造和丰富教材、学习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技术、学校设施等……”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论述“语文素养”的同时,必须重视语文课程改革进程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各家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就有必

论文:浅谈语文核心素养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人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我认为语文素养素养的培养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侧重必要的语文知识积累。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零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简章结构知识、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这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二,锻炼熟练的语言技能。通过在平时教学和作业布置等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技能,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勤多笔墨勤读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因此,用饱满地热情,真挚地情感,牵引着学生步入文学殿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创设一种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领着他们登堂入室,去发现美、认识美。同时加强训练,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个体感知体验,又要重视学生的理性分析、口头表达,提高他们表达能力。成为我们教学的追求和目标。

可直接使用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程广才.doc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东北师大程广才 语文教学,要做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然而,教无定法,学习有法,相信经过老师的悉心栽培,学生定会有所提高。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文积累、熟练的语文技能、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学习习惯、高雅的言谈举止等。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点滴的积累,良好的习惯,才得以一步步提高。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职责。我们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就在学生如何学好语文这一点,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好学校教学处提出的四有效(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作业、有效辅导),我们七年级备课组制定了如下套餐: 一、利用好早、晚读的黄金时段 因每个班的人数额度大,我们七年级每个班都有两名科代表。一名负责带读,一名就监督课堂纪律。读前,我们老师会事先指导好带读的学生每天要读的是哪些篇目,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读。至于晚读,在此期间,我们老师会专门找个别的后进生进行谈话,指导。 二、尽可能在40分钟内取得效果 1、为了在课堂上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一般会在每节新课前,布置好预习题,课前几分钟检查预习情况。 2、课堂上,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环节。因而在教学设计上就要做到抓重点突出难点,尤其在重点处就提醒学生做好圈点勾画。因为好的学习方法不仅是认真听,还要学会做笔记。加上对这些刚上初中的小孩子来讲,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应该有着更多的耐心的。 3、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作业繁重,是每个学生都无法道尽的苦恼。尤其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讲,一下子增加这么多的科目,作业量肯定会不少,为了达到双重减负(老师与学生)的目的,我们备课组会认真地研讨好每一篇课文的作业。重点处,有针对性地命题;次要处,无需书面作业的,尽量当堂完成。 三、过程两“一体”,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

浅谈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内容

浅谈初中语文核心素 养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 【摘要】当前规划未来教育发展时,“核心素养”一词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一线教师要如何培养及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我们要面对的共同课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培养提升 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既是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发文明的窗户。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语文教学研究空前繁荣,取得了很多先进的研究成果。当前在规划未来教育发展时,“核心素养”一词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九大素养,即:“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育部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该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 首先,要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第一,语文教学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当中最富有创造力和激情的学科。那么,语文教师理所当然要成为一名最有激情,最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鲜活生命的个体,是一个个有活力、有尊严的个性存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正视学生的富有生命价值的语文学习活动,以极强的责任感,帮助学生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精心设计,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好奇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