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17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优秀人才奖获奖名单

2017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优秀人才奖获奖名单

2017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优秀人才奖获奖名单
2017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优秀人才奖获奖名单

2017年度“康缘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获奖项目名单

一等奖6项

201701-01 LC-03 治疗痴呆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医院

中国中药协会

田金洲时晶吴圣贤胡良平解恒革秦斌王桂华刘建平倪敬年魏明清

李婷张学凯柳伟伟王蓬文苗迎春

201701-02 LC-74 刮痧循经理论及生物学基础研究和标准体系制订与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杨金生王莹莹闫平慧赵美丽陈枫王敬杨莉徐青燕徐东升王兴泽

于智敏吴远张豪斌刘朝孔垂成

201701-03 ZY-24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创新药物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研制及产业化

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萧伟凌娅毕宇安王振中赵宾江曹亮丁岗周恩丽章晨峰耿婷

孙晓萍刘秋周军曹泽彧王团结

201701-04 ZY-27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的研究和编制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中国中药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江西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大学药学院解放军三O二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郭兰萍张小波赵润怀张本刚陆建伟孙丽英马小军钟国跃段金廒

蔡少青肖小河王永炎肖培根

201701-05 ZY-25 肉苁蓉系统研究与产业化推广应用

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林业治沙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

杏辉天(杭州)药业有限公司和田帝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于田县林业站

内蒙古阿拉善苁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田天力沙生药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王爷地苁蓉生物有限公司

屠鹏飞郭玉海李晓波田永祯姜勇蒲小平游能盈游林杨太新

买提库尔班.玉素甫祁成宏魏均耿兴超白莹王学武

201701-06 ZY-21基于脉的气虚血瘀证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刘建勋王筠任钧国林成仁付建华徐立郑咏秋任建勋韩笑孙明谦

苗兰宋文婷李磊丛伟红姚明江

二等奖17项

201702-01 ZY-16 藏、傣和壮等民族药物的传承创新研究及其应用

中南民族大学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

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梅之南杨光忠陈维武滕红丽王肖飞田华咏洛桑多吉赵应红巴桑次仁洪宗国201702-02 LC-08 扶正解毒化瘀法防治癌性躯体痛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

冯利殷玉琨李杰周磊于建华王宁军王福庆芦殿荣何生奇王芳201702-03 LC-67 基于“信息技术+”全国名老中医蓝青强治疗肿瘤、慢性肝病、艾滋病学术经验继承与创新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邓鑫梁健陈然覃洁梅赵晓芳王馨苑谢美清

201702-04 LC-37 生肌玉红膏及其复合改性后胶原蛋白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系列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无锡贝迪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姚昶任伟业陈敬华吴旭彤许岩磊程咏梅王江涛张晓清应语王聪201702-05 LC-47 基于“三神”辨证的中医心理睡眠调控技术与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汪卫东吕学玉杜辉李桂侠张锦花李世通闫雪林颖娜王芳王健201702-06 LC-55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致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

河北省眼科医院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

张铭连管敏鑫解世朋蒋萍萍常永业石慧君张娟娟毛爱玲冀延春王浩201702-07 JC-08 基于异病同治理论的多器官纤维化中医辨治体系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丁霞李彧李亚东李健苏泽琦牛建昭田德禄李志红孟祥梅张雨珊201702-08 LC-20 儿童肺炎易感基础研究与中医临床诊疗体系构建及推广应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王雪峰张秀英吴振起郝欧美赵雪魏巍董丹南春红

201702-09 JC-03 基于证素辨识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证候特征及疏肝解郁法治疗系列研究

福建中医药大学

李灿东高碧珍梁文娜陈淑娇俞洁林雪娟杨敏李生强沈建英杜含光201702-10 LC-69 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理论与临床研究

广东省中医院

林琳许银姬吴蕾陈远彬汤翠英谈馨媛黄敏玲于旭华吴镇湖梁桂兴201702-11LC-26 基于通腑降浊中药对IBS-C脑肠肽及胃肠动力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河北省中医院

杨倩李佃贵刘建平郎晓猛张云凤杜姚才艳茹杜朋丽赵润元李博林201702-12 LC-43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中医药干预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江苏柯菲平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张敏州郭力恒林谦祁建勇王磊毛帅吴旸秦引林苏梅周袁申201702-13 LC-58 糖尿病足疮面修复过程中关键外治法的机制及临床应用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张朝晖马静朱朝军徐强关靖卢旭亚李品川孙玉芝彭娟田影201702-14 LC-65 中医药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应用

广东省中医院

林毅司徒红林陈前军卓睿周劬志许锐钟少文刘晓雁周若鹏李东梅201702-15JC-12 解毒通络保肾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及对脂联素调控炎症信号通路影响的机制研究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王秀阁朴春丽何泽王国强陈曦米佳吴巍兰博雅

201702-16 LC-38 活血化瘀中药对青光眼视神经保护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及新药研发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湖南湘雅制药有限公司

彭清华蒋幼芹李建超江冰彭俊张丽霞姚小磊谭涵宇周亚莎喻娟201702-17 LC-36 温阳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中医学院

彭江云李兆福万春平汤小虎狄朋桃刘维超吴晶金吴洋普勇斌周唯践

三等奖35项

201703-01 LC-72挂线疗法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技术规范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刘佃温刘世举柳越冬杨会举张慧俭姜楠刘翔刘俊红

201703-02LC-18 肿瘤扶正解毒祛瘀法临床用药规律及综合疗效研究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市人民医院

贾英杰李小江于建春杨佩颖谢广茹姚嫱张莹潘战宇

201703-03 LC-42 治疗乳腺增生新药丹鹿胶囊(克乳痛胶囊)开发研究

江苏省中医院苏中药业

许芝银卞卫和唐仁茂刘志辉马朝群许毅任晓梅李琳

201703-04 LC-06 名医郭赛珊的学术经验及其传承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张孟仁张晓阳崔雅忠景光婵刘頔张梅古文娟

201703-05 ZY-19 利用血管新生评价体系探究活血化瘀科学内涵及其中药新药创制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常熟雷允上制药有限公司

陆茵狄留庆陈文星李伟王爱云吴皓赵庆顺卞慧敏

201703-06 LC-0 支撑吻合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改进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

杨向东魏雨龚文敬韩方海蓝海波吴凌云赵希忠赵美珠

201703-07 JC-27 《针灸临床研究管理规范》的研制与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何丽云刘佳赵宏武晓冬文天才李洪皎闫世艳刘存志

201703-08 JC-04 益气活血法对脑缺血和体外培养胎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安徽中医药大学

胡建鹏王键王丽娜唐巍何玲李净江爱娟徐伟

201703-09 JC-16 “补肾生髓成肝”治疗肝脏病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

李瀚旻高翔沈昕晏雪生辜建勋盛国光李晶津张六通

201703-10 ZY-17 中药吊篮式循环提取与MVR浓缩技术集成研究

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刘旭海魏筱华王谷洪朱明辉王桂华罗晓健钟志坚乐渝宁

201703-11 LC-66 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建立与应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市中医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常州市中医医院苏州市中医医院徐桂华柏亚妹王秋琴严姝霞陈华孙志岭郭秀君刘晓蓉

201703-12 JC-02 常用中药2000年临床用量流域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傅延龄张林宋佳倪胜楼陶晓华李家庚周祯祥焦拥政

201703-13 LC-75 喜炎平注射液全链条临床风险控制技术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

王志飞范海伟王连心陈晓谢雁鸣庄严常艳鹏喻锦扬

201703-14LC-24 基于肾藏象理论防治慢性肾脏病的成果应用与推广

湖北省中医院

王小琴袁军邹新蓉程业刚王岚周全薛雪韩四萍

201703-15 ZY-04 山里红叶抗脂肪肝作用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辽宁中医药大学

英锡相康廷国张文洁李海波柴纪严赵友林吴成举英哲铭

201703-16LC-21 基于信息技术的名老中医王自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数据挖掘

甘肃省中医院

舒劲武正权田旭东王煜卢雨蓓张参军姚柳伊

201703-17 JC-19 基于高糖无害化的痰瘀同治法干预糖尿病并发症的理论及机制研究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

衡先培陈可冀黄苏萍杨柳清李亮

201703-18 ZY-12 茯苓规范化种植基地优化升级及系列产品综合开发研究

湖北省中医院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中医药大学赵映前王有为边银丙王克勤严宜昌黄鹤刘焱文徐智斌

201703-19 JC-31 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内科疾病证治规律研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姜德友闫朝升周雪明李丹王兵韩洁茹乔羽常佳怡

201703-20 JC-10 基于脂质稳态失衡探讨化瘀祛痰法对高脂转输障碍影响的应用研究

辽宁中医药大学

贾连群杨关林宋囡陈文娜闵冬雨张哲陈阳付鑫

201703-21 LC-05 清热化湿祛瘀法干预慢性肾衰竭湿热证的研究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亿平金华胡顺金吕勇程皖刘家生茅燕萍任克军

201703-22 JC-20 基于病证结合的抗幽门螺杆菌中药研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张学智叶晖丰胜利陈瑶于靖成虹刘宇李宁

201703-23JC-07 基于肺络构效失衡理论的特发性肺纤维化病、机、证、效体系构建

辽宁中医药大学

吕晓东庞立健吕静刘创王琳琳张晓丽朱凌云焦蕊

201703-24ZY-05 藏药余甘子抗癌活性部位的开发与应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

王飞辛哲高路王宏英李坤孟宪生包永睿孙宁

201703-25 LC-16 清瘟解毒口服液抗流感的机制研究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江柏华张碧海蒋鹏娜刘丽敏谭莉君金冠男李强李配卓

201703-26 ZY-02 厚朴降低远志胃肠毒副作用的生物学机制与应用开发研究

成都中医药大学

王建夏厚林曾南马骁黄立华王平高天刘贤武

201703-27 LC-19 艾滋病四诊信息采集表的研制与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刘颖邹雯王健李洪娟胡建华陈昕李永红咸庆飞

201703- 28 LC-30 肺癌化疗并发症中医护理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上海市肺科医院

侯黎莉顾芬李玉梅俞瑛曹燕华吴奕帆胡崟清庞永丽

201703-29 LC-12 中西医结合肺结核诊疗规范的研究

丽水市中医院

张尊敬刘忠达雷永良李权杜单瑜陈秀英武倩喻马云莉

201703-30 LC-32 健脾养正消癥方对晚期胃癌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

江苏省中医院

刘沈林王瑞平陈玉超邹玺吴坚陈敏李烜邵杰

201703-31 LC-17 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浙江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叶宝东吴迪炯沈一平邵科钉高雁婷周郁鸿林圣云武利强

201703-32 JC-24 石菖蒲成分及其配伍对退行性脑病作用的自噬机理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方永奇莫镇涛薛中峰方若鸣宁百乐王南卜张升刘林

201703-33 JC-11 经络调控机理与内脏机能调节关系的研究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

潘晓华许金森陈铭郑淑霞董亚琴胡翔龙朱小香萨喆燕

201703-34 JC-21 山东沿海地区冠心病心绞痛证候特征及与相关影响因素关系的研究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唐明李洁周景想聂颖颖安朋朋王学工纪文岩于广宇

201703-35 LC-63 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王振涛吴鸿韩丽华张会超艾进伟芮浩淼鲁文涛袁彬

2017年度“亚宝杯”李时珍医药创新奖

获奖者名单

LSZ201701 北京师范大学张占军

完成项目: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识别与中医药防治的理论技术创新及其应用

完成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完成人员:张占军王燕平彭丹涛贾建军张华敏林艳和李馨李鹤张俊英陈姚静卫东锋王君李澎王永炎白卫国

2017年度“亚宝杯”中华中医药学会政策研究奖

获奖项目名单

2017 ZC-01 《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及其配套政策的研究

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深圳市中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深圳市中医药学会

廖利平许四虎陆钰萍朱炎张慧敏武肇玲李顺民杨卓欣王师耀林晓生

吴培凯曾庆明胡世平彭立生傅诗书

2017 ZC-02 中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及推广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

黄璐琦宋春生赵家有都占陶张小波赵宇平李颖李楠齐歌

2017 ZC-03 推进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的政策研究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冯兴奎杨殿兴谭天林董明培张毅方清黄礼鐏王瑗萍刘峻杰许志仁

刘方杨琪黄永周帮旻

2017 ZC-04 中医专业学位独立设置政策体系建设与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

刘铜华潘彦舒赵霞王海焱孟闫燕姜苗高颖韩振蕴李华赵琛2017 ZC-05 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指南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房敏许志仁王小宁王立新张红星朱亮沈雁向延卫舒静徐佳苏文

2017年度“康缘杯”中青年创新人才及

优秀管理人才奖获奖者名单

中青年创新人才7位:

首都医科大学高伟

暨南大学马民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孙桂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许海玉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李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吴志生

暨南大学高昊

优秀管理人才5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孙晓波

广东省中医院刘军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胡镜清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房敏

甘肃省中医院李盛华

2017年度“杏林杯”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

获奖著作名单

一等奖6部

XS2017-1-01 JC-04 《方药量效学》

仝小林赵林华王跃生傅延龄连凤梅

XS2017-1-02 JC-09 《针刀应用解剖与临床》

李石良

XS2017-1-03 LC-01 《王绵之临床医案存真》

樊永平王煦张庆

XS2017-1-04 LC-22 《中医药临床评价方法研究与实践》

谢雁鸣魏戌高凡珠支英杰张科

XS2017-1-05 LC-38 《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

林洪生

XS2017-1-06 ZY-03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拟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

刘建勋林成仁任建勋任钧国周文霞

二等奖10部

XS2017-2-01 JC-02 《张仲景方证理论体系研究》

贾春华

XS2017-2-02 JC-07 《中医学身体观解读——肾与命门理论的建构与演变》刘鹏

XS2017-2-03 LC-05 《中医痹病学研究丛书》

刘健黄传兵谌曦汪元万磊

XS2017-2-04 LC-15《中医皮肤性病学》

范瑞强杨志波邓丙戌陈达灿陈信生

XS2017-2-05 LC-19 《陈民藩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陈民藩石荣

XS2017-2-06 LC-20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实训》

张素秋石福霞

XS2017-2-07 LC-36 《中医外治疗法治百病丛书》

陈秀华陈全新

XS2017-2-08 LC-10 《新编中国推拿》

王之虹刘明军张欣陈邵涛卓越

XS2017-2-09 ZY-09 《中药药性认知与辛热类药临床应用》

张冰黄建梅林志健金锐薛春苗

XS2017-2-10 ZY-07 《中华道地药材》

彭成郭力李敏严铸云王家葵

三等奖29部

XS2017-3-01 JC-01 《中医四部经典解读》

杨殿兴邓宜恩冯兴奎罗良娟

XS2017-3-02 JC-03 《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

王克勤杨秋莉

XS2017-3-03 JC-05 《滋补甘露方药》

李林

XS2017-3-04 JC-06 《伤寒论讲堂实录》

陈明

XS2017-3-05 JC-11 《吉林名中医丛书》

邱德亮李磊聂海洋张吉史明忠

XS2017-3-06 JC-12 《中国中医药学科史》

高文柱刘平王旭东王振国刘鹏

XS2017-3-07 JC-14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

王旭东沈澍农虞舜衣兰杰

XS2017-3-08 JC-16 《民国伤寒新论丛书》

王致谱农汉才林亭秀陈清光李君

XS2017-3-09 LC-02 《中医性学》

李元文

XS2017-3-10 LC-06 《中西医结合运动创伤学》

张世明马建虞亚明沈海张挥武

XS2017-3-11 LC-07 《甲状腺疾病病证结合治疗学》

岳仁宋殷丽平邓朵朵周建龙朱侣

XS2017-3-12 LC-08 《周霭祥血液病诊治精要》

胡晓梅胡乃平刘锋郭小青周庆兵

XS2017-3-13 LC-09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临床诊疗实践》陈柏楠

XS2017-3-14 LC-11 《眼病中医外治》

郝小波彭崇信陈英雄林柳燕钟舒阳

XS2017-3-15 LC-13 《中医中药角药研究》

朱富华杨志春樊平张砚敏成秋

XS2017-3-16 LC-16 《肝纤维化的基础与临床》

姚希贤徐克成

XS2017-3-17 LC-18 《临床实用舌象图谱》

王彦晖何宽其陈少东李鹏程刘俊杰

XS2017-3-18 LC-23 《整脊手法彩色图谱—叶氏伤科临证精华》

王平李远栋张超张君涛刘爱峰

XS2017-3-19 LC-24 《外阴肛周皮肤病中西医特色治疗》

陈志伟

XS2017-3-20 LC-27 《中医天灸疗法大全》

马玉侠韩兴军

XS2017-3-21 LC-30 《龙华名医临证录-陈湘君学术经验撷英》

陈湘君顾军花茅建春

XS2017-3-22 LC-32 《糖尿病肾病中医基础与临床》

王耀献周静威孙卫卫刘忠杰王翚

XS2017-3-23 LC-33 《王锡章医案》

王清国王清政王清术闵淑群

XS2017-3-24 LC-34 《白血病的中医药诊治》

黄礼明马武开

XS2017-3-25 LC-35 《孙申田针灸医案精选》

孙忠人王玉琳张瑞

XS2017-3-26 LC-03 《糖尿病及并发症中医特色治疗》

冯兴中

XS2017-3-27 ZY-01 《临床中药学》第一版

高学敏钟赣生张建军张德芹白晓菊

XS2017-3-28 ZY-02 《方药纵横——中药成方制剂用药规律分析》

杨洪军唐仕欢卢朋申丹

XS2017-3-29 ZY-04 《中药毒性理论与安全性评价》

赵军宁叶祖光

2017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岐黄国际奖获奖者名单

Mainz University,Germany Thomas Efferth

德国美因茨大学托马斯艾佛斯(德国)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Ikhlas.A.Khan

密西西比大学依克拉斯可汗(美国)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Robert Verpoorte

民族药理学杂志罗伯特弗里波特(荷兰)

中华中医药学会工作总结精选

中华中医药学会工作总结 20××年度,我会在中国科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民政部等上级单位的关怀、指导下,在学会常务理事会的带领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学会工作全局,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大和××全会及中国科协×大会议精神,围绕中医药行业中心工作,结合学会实际,突出工作重点,紧密团结依靠广大会员,树立以 人为本的科学工作作风,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以促进学术发展为己任,以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为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使得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综合情况 20××年,共举办全国性学术活动83次,交流论文8000余篇;开展继续教育项目66项,培训人员6000余人次;举办科普讲座及科普展览56次,受众达8万余人;表彰先进集体163个,奖励中医药科技人员979名;总会直接发展会员835名;20××年筹措经费724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学科建设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学会从分会管理建设入手,认真执行《中华中医药学会分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约束、管理分会的行为。

根据中医药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逐步调整分会设置,加强分会管理,强化分会职能,突出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使各分会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发挥促进中医药 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20××年组织实施了中医内科分会、中药炮制分会等9个分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并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在20××年度,先后组织筹备成立了中医血栓病 分会、中医继续教育分会和中医肾病分会,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学术交流 ⒈重要学术活动 学会进一步明确学术交流的创新导向,先后组织了"纪念'衡阳会议'××周年暨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峰会"、"中医药现代化与科技创新论坛"等重要的会议,扩大了中医药的影响力,树立了学会的形象,为加强国内外中医药交流与合作, 发挥了重要作用。 ⒉国内学术会议 20××年学会在国内举办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次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 交流大会"、"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暨外治特色技术演示大会"等60次学术会议。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学科发展和不同学科间的的交叉与融合。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标准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72学时学分: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中医药概论》是药品营销与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让学生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熟悉常用中药和方剂,能辨识中药材、中药饮片,了解中药的加工、炮制方法。能综合运用中医、中药、炮制、方剂理论指导中药的应用和研究,为中药学专业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达到本专业学生应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相应模块考证的基本要求,并为从事药品经营与管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二)设计思路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改变以往“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理念,将本课程建设成“理论服务于实践”的课程。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情境,与后续专业技能课程衔接得当。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模式,贯彻“任务引领”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资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本课程标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共包括绪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病因病机、四镇、辨证、防治原则、中药基础知识、常用中药及应用、方剂学基础知识等学习项目,课程内容的选取按照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究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通过病例分析、校内实训基地、临床医院见习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强化实训技能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时为72学时,顶岗实习100学时。 二、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和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中医学、中药学、方剂学和中成药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药品经营等工作所必需的中医药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态度,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为更好的从事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等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学会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能运用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编者按: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操作规范 编制说明 提出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归口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规范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要执笔人:王斌、忻凌、周洪伟、汪涛、史华新、曹馨宇、余海滨、郭玉峰、陆丽明、张妮楠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

目录 一、工作简况 (1) (一)任务来源 (1) (二)目的意义 (1) (三)制作单位 (1) (四)主要工作过程 (1) (五)主要起草人员 (2) 二、确定团体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论据 (2) (一)主要编制依据 (2) (二)编制原则 (2) (三)主要技术内容 (3) 三、主要编制过程 (4) (一)组建标准起草组 (4) (二)系统收集相关材料 (5) (三)编制技术规范 (6) 、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6)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7) 六、贯彻团体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7) 七、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7) 附件一: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立项批文 (8) 附件二:专家意见汇总及处理情况 (9)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规范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源异构中医科学数据汇交系统的研发”(2017YFC1703505)课题和“多维多层多态中医药知识图谱及时空演化模型研究”(2017YFB1002302)课题资助。《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操作规范》于2018年1月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作为团体标准立项。 (二)目的意义 编制《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操作规范》,规范的数据采集是形成可靠临床证据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研究方案的实施效果及后期临床数据的分析质量。 (三)制作单位 《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操作规范》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提出,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合作编制。 (四)主要工作过程 本技术规范的编制,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进行,研究技术路线图如下: 本技术规范的编制过程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主要阶段时间进度工作安排及内容 项目申报2017.12 项目申报立项 项目启动2018.1 召开项目启动会,成立标准起草组 撰写规范草案2018.1-2018.6 讨论规范编制内容框架 检索、收集文献等,形成规范草案

省级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2019年 试行)

XX省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流程 (3) 第一节提案 (3) 第二节立项 (3) 第三节起草 (4) 第四节征求意见 (4) 第五节技术审查 (5) 第六节批准 (5) 第七节编号、发布 (6) 第八节复审与转化 (6) 第三章知识产权管理 (7) 第四章附则 (7) XX省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立项建议书 (10) XX省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编制工作组工作程序(试行) (14) XX省中医药学会学会标准《××××××》编制说明 (18) XX省中医药学会标准审查单 (26) XX省中医药学会标准复审结论表 (2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满足市场和创新需求,推动我省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提高中医药标准的质量,规范XX省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的管理,依据 国家标准委、民政部印发的《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国标委〔2019〕1号),制定本办 法。 第二条 XX省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是由XX省中医药学会负责组织和制定供会员单位或社会采用的中医药标准,须经XX省中医药学会审核通过和批准发布。 第三条 XX省中医药团体标准坚持政府引导、学会主导、技术组织支撑的管理方式进行。XX 省中医药学会中医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负责XX省中医药学会 团体标准的技术审查工作。XX省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 组”)负责团体标准的流程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按照本办法组建的“编制工作组” 负责相应的团体标准的具体编制和申报工作。 第四条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遵守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程序; 2.接受XX省中医药局和XX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依法、有序的开展工作; 3.积极倡导中医药相关的医疗保健机构、健康和服务业机构、相关企、事业等市场 主体参与团体标准制、修订的活动; 4.遵循开放、透明、公平的原则,吸纳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消费者、教育科 研机构、检测及认证机构、政府部门等相关方代表参与,充分反映各方的共同需求; 5.选题应优先考虑创新和市场需求,响应先进国际标准的标准,严于现行国家标准 和行业标准的标准,填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空白的标准; 6.团体标准应当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分析, 进行实验、论证,切实做到科学有效、技术指标先进,提升中医药的核心竞争力。 第五条团体标准的编制人员应当在中医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开发或管理等相关领域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医学博士学位,并接受过标准化知识培训。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T/CACM ×××—201×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Guideline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in Stable Angina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稿件类型:公开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时间:2019年6月30日) 201×-××-××发布201×-××-××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目录 前言 (4) 引言 (5)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 (6) 1 范围 (6)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 3 术语及定义 (6) 3.1 心绞痛 (6) 3.2 胸痹(心痛) (6) 3.3 心血瘀阻证 (6) 3.4 气滞血瘀证 (7) 3.5 痰浊闭阻证 (7) 3.6 寒凝心脉证 (7) 3.7 气虚血瘀证 (7) 3.8 气阴两虚证 (7) 3.9 心肾阴虚证 (7) 3.10 心肾阳虚证 (7) 4 流行病学特点 (7) 5 诊断 (7) 5.1疾病诊断标准 (8) 5.2疾病分期 (8) 5.2.1发作期 (8) 5.2.2缓解期 (8) 5.3严重程度评估 (8) 6 病因病机 (8) 7 辨证论治 (8) 7.1发作期 (8) 7.2缓解期 (9) 7.2.1心血瘀阻证 (9) 7.2.2气滞血瘀证 (9) 7.2.3痰浊闭阻证 (10) 7.2.4寒凝心脉证 (11) 7.2.5气虚血瘀证 (11) 7.2.6气阴两虚证 (12) 7.2.7心肾阴虚证 (12) 7.2.8心肾阳虚证 (13) 8 针灸治疗 (13) 9 心脏康复 (14) 10 预防调摄 (14) 附录A(资料性附录)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诊断标准 (15) A.1 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诊断标准 (15)

2019年度康缘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2019年度康缘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获奖项目名单 一等奖8项 201801-01ZY-17中药整体质量操纵标准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诗丹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果德安吴婉莹侯晋军笪娟钱勇谢天培姜宝红杨敏刘璇姚帅龙华丽蔡录影屈华王秋蓉冯瑞红 201801-02ZY-16通络药物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的作用和机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杨跃进赵京林李向东张海涛尤士杰胡奉环金辰程宇彤段炼康晟罗富良 201801-03LC-90基于临床系统生物学的糖尿病肾病中医辨治研究与应用 中日友好医院清华大学崔月犁传统医药研究中心 李平罗国安梁琼麟张浩军肖诚冯建春赵婷婷严美花王义明范雪梅董晞 付桂香路晓光杨丽平赵铁 201801-04ZY-06熊胆粉特有药用价值及熊胆粉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黑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王喜军吴修红孙晖靳哲朴成玉辛笛张爱华闫广利孙畅李杏花张宁李丽静郭冷秋孙文军韩莹 201801-05JC-06中医肿瘤癌毒病机理论体系创建与应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 程海波吴勉华周仲瑛沈卫星周红光孙东东李柳陈海彬李黎李沫涵卢伟李博王明艳许惠琴朱华旭201801-06JC-37密蒙花提取物治疗干眼症的基础研究 湖南中医药大学 彭清华姚小磊王方李怀凤彭俊王芬陈佳文李海中吴权龙谭涵宇 201801-07ZY-13中药大品种丹红注射液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质量操纵及产业化 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天津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开大学赵步长王跃飞朱明军韩际宏樊官伟陈韵岱李学林王益民黄衍民王少峡王晶姜苗苗赵菁王丹丹贾力夫201801-08LC-60针灸的血管调控作用及刺井疗法治疗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 张栋郭义石现张庆萍罗明富潘兴芳韩为李飞李顺月周智梁王频左芳 宋晓晶周丹王淑友 二等奖24项 201802-01LC-82程莘农针灸理法方穴术辨证思想集粹与临床应用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王莹莹杨金生程凯王宏才杨金洪杨莉高金柱王亮陈滢如徐青燕 201802-02LC-54常见脾胃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张声生沈洪唐旭东王垂杰黄穗平赵文霞魏玮王宪波李慧臻时昭红 201802-03ZY-10名贵中药资源分子系统学及其药材的分子鉴别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贵阳中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袁媛黄璐琦金效华彭华胜蒋超周涛崔光红李旻辉杨健王学勇 201802-04LC-61复方叶下珠防治乙肝相关肝癌的癌前病变临床与实验研究 深圳市中医院

附: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附: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顾问:高思华区永欣王庆其赵明山迟华基 烟建华张登本邱幸凡熊继柏 主任委员:翟双庆 副主任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键王平王小平苏颖鞠宝兆 黎敬波贺娟邢玉瑞周国琪周发祥 秘书长:贺娟 副秘书长:张新渝王玉兴纪立金 常务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键(安徽中医学院) 王平(湖北中医学院) 王小平(山东中医药大学) 苏颖(长春中医药大学) 鞠宝兆(辽宁中医药大学) 黎敬波(广州中医药大学) 翟双庆(北京中医药大学) 贺娟(北京中医药大学) 周国琪(上海中医药大学) 周发祥(河南中医学院) 张新渝(成都中医药大学) 唐雪梅(南京中医药大学) 纪立金(福建中医学院) 王非(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齐南(江西中医学院) 吴润秋(湖南中医学院) 王玉兴(天津中医药大学) 郑红斌(浙江中医药大学) 穆俊霞(山西中医学院) 赵博(贵阳中医学院) 邢玉瑞(陕西中医学院) 王志红教研室主任(云南中医学院) 丁彰炫(韩国庆熙大学) 委员: 翟双庆教授博导(北京中医药大学) 贺娟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 金光亮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 曾风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 钱会南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

周杰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 王键教授博导(安徽中医学院) 沈津湛副教授(安徽中医学院) 王平教授博导(湖北中医学院) 王进教授(湖北中医学院) 陈刚副教授(湖北中医学院) 邢玉瑞教授博导(陕西中医学院) 孙理军教授博导(陕西中医学院) 张景明副教授(陕西中医学院) 雷瑗琳副主任医(西安市中医医院) 周国琪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 陈晓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 苏颖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 张焱副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 鞠宝兆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 张明雪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 谷峰副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 徐月英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 黎敬波教授博导(广州中医药大学) 古继红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 杨运高教授(南方医学大学中医学院) 王小平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 鲁明源副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 丁元庆主任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宋艾云副主任医(山东临沂人民医院) 吕慧青副主任医(青岛市中医院) 周发祥教授(河南中医学院) 张明利副主任医(河南省中医药研究所) 司富春教授(河南中医学院) 蒋应时教授(广西中医学院) 张新渝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 陈钢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 周宜副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 唐雪梅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 郁斌副主任医(江苏省中医院) 纪立金教授(福建中医学院) 申秀云教授(福建中医学院) 魏仲南主任医(福建中医学院二附院) 李学麟主任医(福建中医学院附院) 余天泰主任医(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 菲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李铁男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张志武副主任医((黑龙江中医药学校) 齐南教授(江西中医学院)

201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名单.doc

201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名单 一等奖8项 201501-01 ZY-17 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诗丹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果德安吴婉莹侯晋军笪娟钱勇谢天培姜宝红杨敏刘璇姚帅龙华丽蔡录影屈华王秋蓉冯瑞红 201501-02 ZY-16 通络药物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的作用和机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杨跃进赵京林李向东张海涛尤士杰胡奉环金辰程宇彤段炼康晟罗富良201501-03 LC-90 基于临床系统生物学的糖尿病肾病中医辨治研究与应用 中日友好医院清华大学崔月犁传统医药研究中心 李平罗国安梁琼麟张浩军肖诚冯建春赵婷婷严美花王义明范雪梅董晞 付桂香路晓光杨丽平赵铁 201501-04 ZY-06 熊胆粉特有药用价值及熊胆粉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黑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王喜军吴修红孙晖靳哲朴成玉辛笛张爱华闫广利孙畅李杏花张宁李丽静郭冷秋孙文军韩莹 201501-05 JC-06 中医肿瘤癌毒病机理论体系创建与应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 程海波吴勉华周仲瑛沈卫星周红光孙东东李柳陈海彬李黎李沫涵卢伟李博王明艳许惠琴朱华旭 201501-06 JC-37 密蒙花提取物治疗干眼症的基础研究 湖南中医药大学 彭清华姚小磊王方李怀凤彭俊王芬陈佳文李海中吴权龙谭涵宇 201501-07 ZY-13 中药大品种丹红注射液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质量控制及产业化 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天津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开大学 赵步长王跃飞朱明军韩际宏樊官伟陈韵岱李学林王益民黄衍民王少峡王晶姜苗苗赵菁王丹丹贾力夫 201501-08 LC-60 针灸的血管调控作用及刺井疗法治疗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 张栋郭义石现张庆萍罗明富潘兴芳韩为李飞李顺月周智梁王频左芳 宋晓晶周丹王淑友 二等奖24项 201502-01 LC-82 程莘农针灸理法方穴术辨证思想集粹与临床应用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杨金生王莹莹程凯王宏才杨金洪杨莉高金柱王亮陈滢如徐青燕 201502-02 LC-54 常见脾胃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张声生沈洪唐旭东王垂杰黄穗平赵文霞魏玮王宪波李慧臻时昭红 201502-03 ZY-10 名贵中药资源分子系统学及其药材的分子鉴别研究

二、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综合专家指导组-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分组专家指导组名单一、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基础”专家指导组 顾问:李德新辽宁中医药大学 召集人:李慧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室 成员:毛树松湖北中医药大学 朱吉上海市“治未病”发展研究中心 季聪华浙江省中医院 张铁峰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施婉玲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秘书:方芳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室 二、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综合”专家指导组 召集人:杨志敏广东省中医院 成员:杨志敏广东省中医院 郑心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王超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晓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汤军浙江省中医院 陈瑞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钱静华嘉兴市中医院 刘洪宇天津武清区中医医院

林嬿钊广东省中医院 秘书:林嬿钊广东省中医院 三、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一般人群”专家指导组 召集人:高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卢传坚广东省中医院 成员:张国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刘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孙增涛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李桂兰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 于雪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田振国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连强上海市中医医院 曹烨民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李国中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商洪涛江苏省中医院 黄卿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周永坤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毕宏生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董桂英济南市中医医院 林嬿钊广东省中医院 冼邵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大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周亚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秘书:孔令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四、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妇女人群”专家指导组 召集人:杜惠兰河北中医学院 成员:刘雁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杜惠兰河北中医学院 张婷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赵红中日友好医院 许小凤苏州市中医院 罗颂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韩延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秘书:段彦苍河北中医学院 五、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儿童人群”专家指导组 召集人:汪受传江苏省中医院 赵霞江苏省中医院 成员:万力生深圳市儿童医院 吴力群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李慧广东省中医院 杨燕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 赵琼成都中医药大学 秦艳虹山西中医学院 虞舜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 T/CACM XXX—2016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薄荷Commercial grade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nthae Herba (意见征求稿) 201x-xx-xx发布 201X-xx-xx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2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3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4规格等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5要求. (7) 6资料性附录 (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技术中心及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技术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欧阳臻、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金艳、彭华胜、赵明、韩邦兴、何雅莉、叶丹、邵扬、王琳炜。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薄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薄荷的商品规格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薄荷中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SB/T 11094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SB/T 11095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2号)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某些术语和定义。 薄荷Menthae Herba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 薄荷规格Menthae Herba specification 薄荷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依据。 薄荷等级Menthae Herba grade 在薄荷药材各规格下,用于区分薄荷品质的交易品种的依据。 道地药材苏薄荷Dao-di Herbs subohe 指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及其周边各地区的薄荷。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实施细则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做好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保证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质量,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授奖等各项活动。 第三条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鼓励团结协作、联合攻关、鼓励自主创新,鼓励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促进中医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 第四条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涉。 第五条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授予在中医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中取得优秀成果的集体和个人,并对同一项目授奖的集体和个人按照贡献的大小排序。 在科研项目中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 第六条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是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公民或者组织的荣誉,授奖证书不作为确定科学技术成果的直接依据。 第七条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会负责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客观管理和指导工作。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以下简称奖励办)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办事机构,负责组织、整理、处理推荐材料、联络沟通委员、确定安排评审形式、时间、地点等日常工作并按年度向常务理事会汇报工作情况。 第二章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 第八条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奖的奖励范围是中医药基础、应用基础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现和提出对本学科领域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等研究成果; (二)中医药的基础理论实质和客观规律研究成果; (三)中医证候、诊法、治法、针灸、经络、中药防治疾病的机制和原理研究成果; (四)医史文献研究成果; (五)软科学研究成果; (六)标准、信息研究成果。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的建立-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建立 王琦△ 1.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医体质分类是研究人的个体差异及与健康疾病相关性,实现个体化诊疗的前提,也是中医体质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核心与基础,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医学模式的转变 世界卫生组织(WHO)1996年在名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的报告中指出了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因此,医学研究的重点也随之改变,从研究人的“病”到研究病的“人”。 1.2国际竞争 世界医学界一直关注研究人类体质现象,但尚缺少个体分类方法。韩医四象医学源于《灵枢·通天》“五态人”,但韩医界普遍认为四象医学是韩国的民族遗产,并已进行深入研究,日本一贯堂医学也创立了独自的体质医学体系,与中医学形成竞争态势。 1.3个体化诊疗思想难以贯彻实施 目前的医学还是以治愈疾病为主要目的的医学,针对个体差异的个体化诊疗还在探索之中,尚未得到真正的贯彻实施。如何实施个体化诊疗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以及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其关键是要找到适宜的方法和途径。 1.4中医体质分类需要标准化辨识工具 要进行中医体质分类研究,就必须找到分类的客观化、标准化工具。一方面,使相关专业人员在进行体质分类时,能够保证分类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另一方面,使非专业人员能够进行自我体质判断。因此,中医体质分类的客观化、标准化是体质分类研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综上所述,制定中医体质分类判定的标准,符合医学目的转变,符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的“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的发展思路;适应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的需求;为中医学与多学科交融及与世界医学对话提供对接平台。 2.研究方法 2.1总体研究方案 △王琦(1943~),男,北京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实施细则

附件8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实施细则 (2009年3月25日常务理事会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 第三章评审组织 第四章推荐 第五章评审 第六章异议及其处理 第七章授奖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做好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工作,保证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评审质量,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以下称奖励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授奖等各项活动。 第三条中华中医药学会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鼓励团结协作、联合攻关,鼓励自主创新,鼓励攀登中医药科学技术高峰,促进中医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为人民健康服务,加速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四条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行科学的评审制度,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非法干涉。 第五条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是授予中医药科技工作者或组织的荣誉,对同一项目授奖的集体和个人按照贡献大小排序,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中从事管理和辅助工作的人员或者单位不得作为获奖者。授奖证书不作为确定科学技术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第六条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工作。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第七条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国境内享有依法开展中医药科学技术奖励活动和在公开出版物、媒体上如实宣传报道及编辑、整理、印制汇编、光盘的权利,未经中华中医药学会授权的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开展任何涉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宣传活动。 第二章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 第八条 一、《奖励办法》第七条(一)所称“重要科学发现”应具备下列条件: 1、前人尚未发现或尚未阐明; 2、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3、得到国内外中医药学界公认。 其中“前人尚未发现或尚未阐明”,是指该项科学发现为国内外首次提出,或者其科学理论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评选办法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评选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党的中医药政策,充分体现中医药学术水平,准确反映中医药学术思想,总结中医药学术发展规律,展示国内外中医药最高学术成就与最新研究进展,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有关规定,制定本法。第二条中华中医药学会设立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奖励在中医药学术工作领域中取得成就的集体和个人。 第三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持,聘请有关方面专家,组成评选委员会,负责评选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 第四条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负责评选活动的日常事务。 第五条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奖励周期为每两年一次。 第二章奖励范围 第六条参评著作出版时限以当年通知要求为准。 第七条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参评著作,包括以下几类: 1.基础理论著作:融会国内外中医药学术的最新成就,经过分析提炼撰写的具有新体系、新观点、新方法,并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公认和高度评价的中医药理论著作。 2.技术理论著作:总结中医药实践中的技术与经验,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并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实用价值较大,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专业著作。 3.中医文献研究著作:经过对中医文献的系统研究而撰写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著作。应角度新颖,方法先进,见解独到,对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4.中医古籍整理著作:对中医古籍的辑佚、校勘、注释等整理研究著作。应达到本学科的较高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学术价值,对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可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5.中医药工具书:在中医药学术领域具有权威性,在中医学术积累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为中医名词术语的规范化及中医学术水平的提高产生重要作用的中医药工具书。

201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

附件2 2017年度“康缘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获奖项目名单 一等奖6项 201701-01 LC-03 治疗痴呆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医院 中国中药协会 田金洲时晶吴圣贤胡良平解恒革秦斌王桂华刘建平倪敬年魏明清 李婷张学凯柳伟伟王蓬文苗迎春 201701-02 LC-74 刮痧循经理论及生物学基础研究和标准体系制订与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杨金生王莹莹闫平慧赵美丽陈枫王敬杨莉徐青燕徐东升王兴泽 于智敏吴远张豪斌刘朝孔垂成 201701-03 ZY-24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创新药物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研制及产业化 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萧伟凌娅毕宇安王振中赵宾江曹亮丁岗周恩丽章晨峰耿婷 孙晓萍刘秋周军曹泽彧王团结 201701-04 ZY-27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的研究和编制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中国中药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江西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大学药学院解放军三O二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郭兰萍张小波赵润怀张本刚陆建伟孙丽英马小军钟国跃段金廒 蔡少青肖小河王永炎肖培根 201701-05 ZY-25 肉苁蓉系统研究与产业化推广应用 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林业治沙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 杏辉天(杭州)药业有限公司和田帝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于田县林业站 内蒙古阿拉善苁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田天力沙生药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王爷地苁蓉生物有限公司 屠鹏飞郭玉海李晓波田永祯姜勇蒲小平游能盈游林杨太新 买提库尔班.玉素甫祁成宏魏均耿兴超白莹王学武 201701-06 ZY-21基于脉的气虚血瘀证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刘建勋王筠任钧国林成仁付建华徐立郑咏秋任建勋韩笑孙明谦 苗兰宋文婷李磊丛伟红姚明江 二等奖17项 201702-01 ZY-16 藏、傣和壮等民族药物的传承创新研究及其应用 中南民族大学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 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梅之南杨光忠陈维武滕红丽王肖飞田华咏洛桑多吉赵应红巴桑次仁洪宗国201702-02 LC-08 扶正解毒化瘀法防治癌性躯体痛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编者按: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诊疗指南(2012)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诊疗指南滨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诊疗指南 1 概述 糖尿病(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机体靶组织或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水平升高,可伴有血脂异常等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全世界已经确诊的DM患者约1.94亿,到2025年将突破3.33亿。在我国1980年DM的患病率为0.67%,1994年为2.51%,1996年上升到3.21%,大城市达4%-5%,患病人数达4000万。DM可分为原发性DM和继发性DM,原发性DM又分为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T1DM为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T2DM为胰岛素不足伴抵抗;T1DM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T2DM多采用中西医综合控制。在DM中90%以上为T2DM,按其自然过程分为DM前期、DM期与慢性并发症期。DM血糖严重升高者可发生DM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等急性并发症;长期血糖升高可导致视网膜、肾脏、周围神经或血管等全身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病变。是DM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DM属于中医“消渴”、“肥胖”等范畴。出现并发症时详见各并发症章节。 2病因病机 2.1发病因素 禀赋异常、五脏柔弱、素体阴虚、过食肥甘、情志失调、久坐少动、运动量减少等为DM发生的原因。禀赋异常为内因,饮食情志为外因,内外因相合而致DM。 2.1.1饮食因素 过食肥甘厚昧及饮食结构或质量改变为主要病因。《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多食肥甘,滞胃碍脾,中焦壅滞,升降受阻,运化失司,聚湿变浊生痰,日久化热伤津,导致DM。 2.1.2久坐少动 久坐少动,活动减少,脾气呆滞,运化失常;脾气既耗,胃气亦伤,脾胃虚弱;脾不散精,精微物质不归正化,则为湿为痰、为浊为膏,日久化热,导致DM。 2.1.3情志失调 情志失凋,肝失疏泄,则中焦气机郁滞,形成肝脾气滞、肝胃气滞;脾胃运化失常,饮食壅而生热,滞而生痰,变生DM。 2.2病机及演变规律

2017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优秀人才奖获奖名单

2017年度“康缘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获奖项目名单 一等奖6项 201701-01 LC-03 治疗痴呆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医院 中国中药协会 田金洲时晶吴圣贤胡良平解恒革秦斌王桂华刘建平倪敬年魏明清 李婷张学凯柳伟伟王蓬文苗迎春 201701-02 LC-74 刮痧循经理论及生物学基础研究和标准体系制订与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杨金生王莹莹闫平慧赵美丽陈枫王敬杨莉徐青燕徐东升王兴泽 于智敏吴远张豪斌刘朝孔垂成 201701-03 ZY-24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创新药物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研制及产业化 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萧伟凌娅毕宇安王振中赵宾江曹亮丁岗周恩丽章晨峰耿婷 孙晓萍刘秋周军曹泽彧王团结 201701-04 ZY-27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的研究和编制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中国中药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江西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大学药学院解放军三O二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郭兰萍张小波赵润怀张本刚陆建伟孙丽英马小军钟国跃段金廒 蔡少青肖小河王永炎肖培根 201701-05 ZY-25 肉苁蓉系统研究与产业化推广应用 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林业治沙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 杏辉天(杭州)药业有限公司和田帝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于田县林业站 内蒙古阿拉善苁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田天力沙生药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王爷地苁蓉生物有限公司 屠鹏飞郭玉海李晓波田永祯姜勇蒲小平游能盈游林杨太新 买提库尔班.玉素甫祁成宏魏均耿兴超白莹王学武 201701-06 ZY-21基于脉的气虚血瘀证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刘建勋王筠任钧国林成仁付建华徐立郑咏秋任建勋韩笑孙明谦 苗兰宋文婷李磊丛伟红姚明江 二等奖17项 201702-01 ZY-16 藏、傣和壮等民族药物的传承创新研究及其应用 中南民族大学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 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梅之南杨光忠陈维武滕红丽王肖飞田华咏洛桑多吉赵应红巴桑次仁洪宗国201702-02 LC-08 扶正解毒化瘀法防治癌性躯体痛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