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青蟹养殖方法

青蟹养殖方法

青蟹养殖方法

青蟹其肉味鲜美独特,营养极为丰富,素称酒席上之佳肴!那么,对于新手养殖户而言,要如何养殖好青蟹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关于青蟹的养殖要点,希望你会喜欢!

青蟹养殖方法

(一)青蟹苗种放养

1.苗种来源

青蟹养殖的苗种来源,一是人工育苗;二是捕捞海区的大眼幼体(蟹苗);三是捕捉天然蟹种。人工育苗苗种整齐、纯正,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大规模生产性育苗技术尚未全面突破。在人工育苗技术尚未生产性的突破前,捕捞自然海区蟹苗和蟹种仍是目前青蟹人工养殖的主要苗种来源。

(1)捕捞大眼幼体

①蟹苗捕捞:青蟹产卵于盐度较高海区,孵化后的幼体变态成大眼幼体后逐渐移向河口和内湾稍低盐度环境中栖息,此时即是苗汛季节。浙江沿海在4~11月都可捕到天然蟹苗,其旺季是5~6月和8~9月。蟹苗捕捞方法大多采用定置网,推辑网和手抄网三种。各地根据潮流、风浪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用。

②蟹苗的鉴别:在捕捞的自然蟹苗中,常有其它蟹类的大眼幼体混杂,需要鉴别和挑选,鉴别分类详见表3-4。

③幼蟹培育:幼蟹培育是指将天然海区捕捞或人工培育的蟹苗,强化培育成幼蟹的过程。经培育的幼蟹,个体增大,抵抗力增强,养殖成活率较高。

(2)捕捞天然幼蟹天然幼蟹,个体大小不一,要求捕捞幼蟹体质健壮,附肢完整,未受机械损伤和附着物少的青蟹,浙江沿海幼蟹集中苗发期在6~7月中旬(又称"夏蟹"、"梅蟹")和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称秋蟹),夏蟹可以在当年直接养成商品规格,秋蟹要经过越冬后才能养成商品规格。青蟹捕后的露空时间要短,特别是夏季闷热高温的情况下更不宜露空,一般气温在28°C以上时,不超过半天,25°C以

下时也不要超过2天,从捕获到放养时间越短越好。过长会引起死亡。

(3)青蟹种苗质量鉴别与挑选在当地海区自捕自养的蟹苗,因环境条件基本一致,露空时间短,一般成活率高,如经长途运输的种蟹,须经严格选择,淘汰病残蟹后方可放养,种苗挑选与鉴别的方法有:

①选择体质健壮的种蟹。健壮青蟹苗的甲壳呈青绿色,十足齐全,躯体完整无损伤,感官反应灵敏,活动能力强,不易捕抓;游泳足和螯足不能缺少和伤残,步足缺少不能超过3个,如果步足断了一截或受伤,可把剩余的足肢在基节与座节之间的关节处折断,新的附肢会在短时间内再生出来,若不折除,残肢会流掉大量体液而造成死亡。凡甲壳,腹部和附肢有异色(如深蓝色、红棕色、铁锈色等)受刺、钩、晒伤的蟹苗质量差,以不选用为好。

②无病。辩别病蟹可以从步足基部肌肉的色泽来判断,其肉色呈蔚蓝色,肢体关节的肌肉不下陷,具有弹性者为健康苗,如肌肉呈黄红色或具白色斑点,肢体关节间肌肉下陷,无弹性,则不适宜用于养殖。

③剔除蟹奴,有少数蟹苗的腹节内侧基部寄生1个及多个蟹奴,蟹奴呈卵圆形,体质软以吸取青蟹体内营养维持生活,受寄生的青蟹影响正常生长和发育,故选择时应及时将蟹奴剔除。

④蟹苗运输幼蟹运输工具一般为硬箩框或木箱。在底部铺一层湿草,摆上一层蟹,再覆盖一层湿草,使幼蟹不致碰伤。不要重叠太多,最后盖上硬框纱窗布,便于途中淋海水,提高运输成活率。

2.苗种放养

(1)放养规格及时间:夏苗放养一般在6~7月,规格为15~50克(平均25克)左右,经3~4个月养殖后,当年能达商品蟹规格;秋苗放养一般在9~10月,规格在10~20克,越冬养殖至翌年5~6月份,可达商品规格。如越冬放养数量不足,可在第二年3~4月再补养50~100克蟹种。育肥养殖,一般9~10月收150~200克以上并已交配的瘦蟹,养殖30~40天可达膏蟹。

(2)放养密度。4~5月份放养50~100克/只越冬蟹,每亩放苗200~500只为宜,如规格偏小可适当增加放苗密度,约二个月可以轮

捕。此时正是夏苗苗发季节,可以放养小规格夏苗,亩放养苗种数量为每亩1000~1500只左右为宜。育肥养殖放养时间在8~10月,放养密度视环境条件可掌握在500只/亩左右为宜。

(二)养成管理

1.投喂饵料

投饵是取得青蟹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青蟹的生活食性掌握合理的喂养技术,才能有效发挥滩涂围网养蟹的优越性。青蟹的食料要充分利用天然饵料在池内的繁殖或通过网目进入池内的饵料生物。青蟹以肉食性为主,喜食贝类和小型甲壳类,可投喂活体蓝蛤、短齿蛤、鸭嘴蛤等低值贝类,一些滩涂原先就是一些低值贝类的生长繁殖区,应加以保护和利用,同时还可移入一些环节动物(如沙蚕)及小型底栖甲壳类,自繁能力强,青蟹又喜食,这些都是青蟹良好的活体饵料。另外,小杂鱼虾及淡水种的贝类(如螺蛳)、人工配合饵料等可作为缺饵时的补充。

根据青蟹昼伏夜出的觅食习性,人工投喂最好在傍晚进行。投喂量要视季节、潮流、水质和池内的自然饵料情况来掌握,一般来说海区水温适宜(18~25°C)时及大潮汛期间可以加大投喂量。

青蟹养殖的日常管理

1.投饵技术

(1)饵料种类青蟹属于肉食性蟹类,因此,要以肉食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常用饵料有红肉蓝蛤、寻氏肌蛤、鸭咀蛤、小毛蚶、短齿蛤、淡水河蛤、淡水螺等小型低值贝类以及小杂鱼、杂虾、杂蟹等,也可投喂一些青蟹人工配合饵料。其可食饵料的种类较多,可根据当地的实际资源情况选择,只要无毒无害、青蟹喜欢觅食的廉价饵料,都可作为保障供给的饵料源,但要求饵料必须新鲜,霉烂变质的饵料切不可投喂,否则会严重影响青蟹的健康生长。

(2)投饵比例养殖期的投饵量,应根据水温、潮汐、水质和青蟹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如青蟹在水温15℃以上时摄食旺盛,26℃时达到最高峰,若水温高于30℃或低于13℃时,其摄食量就明显减少,如浙江沿海(温州、台州一带)5月~6月和9月~10月水温较适宜,青蟹的

摄食量会增强,应多投饵;7月~8月高温期水温偏高,5月以前和10月以后水温明显偏低,青蟹摄食量会减弱,则应少投饵。

在大水潮或潮涨时,青蟹摄食较多,小水潮或潮退后摄食量较少;大水潮换水后,水质好摄食增强,投饵量与平时相比可增加1倍;若遇多雨天,池水混浊或天气闷热,食量就下降,这时要适当减少投饵量;天气寒冷,水温下降到10℃左右,青蟹活动少或不活动,觅食少或不觅食,要注意少投饵或不投饵。

青蟹的摄食量随着个体生长而逐步增加,但日摄食量与其自身体重之比则会随体重增加而下降。一般日投饵量与青蟹个体大小的关系和百分比为:蟹甲壳宽3厘米~4厘米,掌握其日投饵量占体重30%左右;5厘米~6厘米时日投饵量为20%左右;7厘米~8厘米时日投饵量为15%;9厘米~10厘米时日投饵量为10%~12%;11厘米以上为5%~8%。

(3)投饵方法饵料要均匀地投放于蟹池的四周,不宜投放在池中央,有条件的池塘,最好在池周边设几处食料台,以便更好地掌握日所需投饵量。根据青蟹日伏夜出活动觅食的生活习性,可清晨投喂日投饵量的三分之一,傍晚投喂三分之二。八月中秋西北风起(指农历),前、后半夜温差拉大,青蟹则易烦躁,半夜后易逃跑,最好在前半夜,适量增投一次饵料,既可防止青蟹逃跑又可减轻其相互残杀。总之,投饵要根据水质条件、天气变化、蟹体生长蜕壳情况等要素,灵活掌握每日所需的投饵量。

2.水质管理

良好的池塘水质环境是青蟹生长发育的基本保证。青蟹的一生要经过多次蜕壳才能长大成成蟹,而其蜕壳的活动都在清晨或后半夜进行。如果没有清新良好的水质或溶氧量不足,青蟹就无法顺利完成正常蜕壳和增长,甚至会导致死亡。保持池水清新稳定,溶解氧丰富,青蟹蜕壳就容易,且生长快,所以一定要认真管理好水质。管理好水质的基本内容是换水纳水、控制水位,调节水温、盐度,保持适宜透明度、pH值和溶解氧,确保养殖池水的清新稳定。

(1)合理换水换水是改善水质环境的最经济而行之有效的办法。日

常换水掌握"量小次多"的原则,一般3天~5天换一次水,大水潮时多换水,日换水量为全池水的1/3~1/5。高温期池内水质差,池外(外海)水质好则要增加换水量,以1/2或2/3的比例进行,具体应根据本池池水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注意在进水时流速不宜太急,流量不宜过大。此外,在换水时还需注意了解掌握外海水质变化状况,如发现外海水发光、粘滞性大、有异味、有赤潮生物时,不宜进水。正常的水位应保持在1米上下,高温季节的水位可升到1.5米左右,以维持养殖池水温的稳定。

(2)调节盐度当池内海水盐度过低或过高时,要及时换水调节,特别在多雨季淡水汪期或多台风暴雨天,出现池内海水比重过低时,应及时开启上部闸板,先排出池内上层低比重水,然后纳入高潮位的中下层高比重海水。对于高滩建池自然纳水困难,可用提水泵抽取中下层海水调节。

(3)稳定理化因子要确保池内各理化因子相对稳定,换水前后要随时检测池内外海水的温度、盐度,尤其在降雨前后更应引起注意,避免换水前后温度、盐度变化过大。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30厘米为宜,还需保持良好的水色(浅黄色、黄绿色)和充足的溶解氧(大于3毫克/升),pH值控制在7.8~8.5之间,一旦发现池内有腐败物要及时清除。

(4)投放水质改良剂青蟹养殖中通常使用的水质改良剂,主要有光合细菌、沸石等。光合细菌能有效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可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大有好处。其使用方法是在蟹苗种放养前的5天~6天全池泼洒光合细菌液15ppm~20ppm(菌液浓度每毫升达10亿个以上),以后每隔10天~15天泼6ppm~8ppm,可结合实际灵活掌握应用。

为了及时了解掌握蟹池准确的生产情况,青蟹饲养管理中除了加强科学投饵和水质调控管理外,还应做好日常的巡池检查工作。

(1)巡池检查要坚持建立健全每天早、晚巡池检查制度。检查内容包括闸门、堤坝、防逃设施、水色、水位、青蟹觅食、生活活动状况及池边四周有无病蟹的出现等。特别在盛夏秋季的雷雨天、雷雨前和

无风闷热的傍晚及早晨日出前,久晴后下大雨,池水盐度突变时,最容易出问题,所以更要加强巡池,防范青蟹逃逸及意外事故的出现。

(2)水质和蟹体生长检测坚持每天测量养殖池的水温和比重,尤其是下雨后和换水前后更要注意勤检测,及时掌握水质环境因子的变化。在整个青蟹养殖期间,做到每隔15天随机取样测量青蟹的背甲壳宽和体重,通过测量,了解不同季节青蟹的生长情况,以便适时调整投饵量。

4.越冬管理在越冬前尽量做好降低池内水位工作,促使秋蟹在池的中边沟两侧及塘底挖掘洞穴潜伏过冬,当北方冷空气来临前要尽量加高水位,以防秋蟹冻伤,影响越冬成活率。越冬期水温在10℃以下时不须投喂饵料,水温在12℃上时,则少量投饵,水温回升至14℃以上,要适当增投饵料,对面积小、保温性差的池塘,可搭棚盖上覆盖物越冬。

青蟹养殖的病害防治

当前,对青蟹养殖病害成因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还不够深透,所以现在仍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则进行防治,尽量排除致病因素。从增强青蟹体质和自身的抵抗力入手,以减少减轻病害的发生,达到青蟹养殖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1.青蟹纤毛虫病及丝状藻附着综合症

该病一般会发生在青蟹幼体期,也可能发生于养成期。此病具病程长、累积死亡率高等特点。

(1)病蟹症状发病初期,体表长有黄绿色及棕色毛状物,活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迟钝,手摸体表有滑腻感。用显微镜可观察到钟形虫、累枝虫等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及绿状藻存在。发病中晚期,蟹体周身被厚厚的附着物附着,引起鳃丝受损、呼吸困难,继发感染细菌病,导致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生长发育停滞,体质虚弱难蜕壳,死亡率约占20%~30%左右。

(2)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池塘放养密度过大,残饵过多,污染严重,水中的有机质含量偏高,造成养殖池水极度富营养化,致使纤毛虫及

丝状藻大量繁殖,特别是每年的7月份~9月份高温期,大量纤毛虫及丝状藻附生于蟹体上,严重影响了青蟹的正常生长发育。

(3)防治方法①保持水质清洁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做好正常换水,调节水质,排水时及时捞去池中残饵,定期泼用氯制剂消毒,定期重点监测氨氮、pH值,一旦发现超标,立即换水,全池泼洒100克/立方米~150克/立方米沸石粉或10克/立方米~20克/立方米"净水宝"。

②对发病的池塘可用硫酸锌、硫酸铜、硫酸亚铁(按8∶5∶2的比例)混合泼洒,浓度为1.2ppm~1.5ppm,连用3天,第4天全池泼洒"富氯"0.3ppm;或第一天用"纤虫清"1.2ppm~1.5ppm,进行全池泼洒,第二天换水后全池泼洒"富氯"0.3ppm。对病情严重的,可7天~10天后再使用一次,则可杀死蟹体表的附生物。消毒杀灭病虫害后,饵料中掺拌抗菌素制成药饵,并添加0.1%~0.2%蜕壳素,连喂7天为一疗程,可使疾病得到全面有效控制。

2.青蟹蜕壳不遂症

青蟹发生蜕壳不遂病,是整个青蟹养成期中危害最严重的病例之一。该病主要由水环境突变,病菌感染引发所致。

(1)发病症状该病一般多发于每年的秋季,每当第一次寒潮初来时,大量体重在150克左右的青蟹容易感染弧菌,在未收捕继续留养的过程中逐渐恶化死亡。病蟹体液白浊,基节的肌肉呈乳白色(健康蟹呈蔚蓝色),折断步足会溢流出白色粘液,通常称"白芒病"。发病池塘极易重复感染,死亡率可达30%~80%,对养殖生产影响特别严重。

(2)发病原因①秋季水温在22℃~25℃时为水体中孤菌等病原菌最适繁殖的条件,而水温下降又会降低青蟹的活力及抗病力,病原菌感染为该病发生的根本原因。②发病还与青蟹特殊生理生态结构有关,秋季25℃~28℃水温时正值青蟹集中生殖蜕壳期,一般蜕壳硬化时间较长(2天~3天),极易感染病菌。此时,若环境突变、水质、涂质不良也易使雌雄体交配受阻而造成大量死亡。

(3)防治方法①保持良好水质是防病的最基本的措施,养殖过程中应严防外染源污染及外病菌源感染。②在发病前半个月用25ppm生石灰或2ppm漂白粉每隔7天交替消毒,以改善水质,杀灭水体中的病

原菌,同时能刺激部分青蟹提前蜕壳,促使蟹与蟹之间的蜕壳期叉开。

③对发病的池塘用0.33ppm二氯海因或0.8ppm溴氯海因进行全池水体消毒,连用2天~3天,同时结合内服强力霉素,连用5天~7天,其效果较好。

3.青蟹的黄斑病

青蟹黄斑病一般多发于Ⅷ期以后的幼蟹或成体阶段,是目前养殖过程中较常见的一种病害,发病病程长,死亡率高,仅次于蜕壳不遂病。

(1)发病症状此病得病初期在青蟹的螯足基部和背甲上出现黄色斑点,而后在腹甲上出现铁锈色斑点,或在螯足基部分泌出一种黄粘液。螯足的活动机能减退,失去活动规律和摄食能力,腹甲上斑点中心部稍凹下,呈微红褐色。到晚期,溃疡斑点扩大,互相连接成为形状不规则的大斑,中心处有较深的溃疡,边缘变黑色。剖开甲壳检查,在其鳃部可见像辣椒籽般大小的浅褐色异物。

(2)发病原因引起此病的病原细菌种类较多,分布也很广。发生此病的直接原因是青蟹在收捕、运输、养殖过程中甲壳上表皮受伤,分解几丁质的细菌侵入所致。其发病频率及感染率是随着水温升高而增加,一般的发病时间大多在水温偏高、雨水较多的季节。

(3)防治方法①投喂新鲜饵料,多投活性饵,如贝壳类的兰蛤等,可减少该病的发生。②在蟹苗的捕捞、运输、养殖生产过程中管理操作要细心,防止蟹体受伤害。放养的密度不要太高。③保持水质清新,放养前苗种要用200ppm福尔马林溶液浸洗2分钟~3分钟,以杀灭甲壳体表上的寄生虫和病原菌。④尽量保持养殖池水盐度稳定,定期使用25ppm生石灰或2ppm漂白粉进行灭菌消毒,并做到每月全池泼洒茶枯浸出液,刺激青蟹蜕壳,减少疾病发生。⑤对已发病的池塘,可用0.5ppm二溴海因进行水体消毒,连用3天。同时配合内服复方环丙沙星,用量为每天每100公斤施用5克,连用一星期,可预防和减轻疾病的发生。

4.青蟹的黄水病

青蟹黄水病一般多发于翌年的7月~8月与9月~10月份,对青

蟹养殖生产危害匪浅。

(1)发病症状因在临死前肌肉液化成"黄水"而得名,每年春夏之交的发病率要比秋季高,严重时死亡率达70%以上,直接影响到青蟹的健康生长。

(2)发病原因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季节水质、底质差,细菌大量繁殖引起。7月~10月昼夜温差大,加剧了该病的发生。每当春夏季虾类养殖发病旺季,虾蟹混养池(塘)所养的青蟹,虽然能对低剂量的白斑病毒有抵抗力,但出现病虾大量死亡沉积于池底时,一旦池内鲜活饵料短缺,对原来已感染过"黄水"病菌但还未发病的青蟹,觅食了这些死虾后,会在大剂量的白斑病毒感染助动下,很快发病,并开始大批量集中死亡。

(3)防治办法发病前半个月用生石灰25ppm或二溴海因0.3ppm 进行全池泼洒预防,同时结合内服复方环丙沙星,用量为每天每100公斤蟹体施用3克,连用3天,可预防该病的发生。对已发病的池塘应连续消毒3天,内服复方环丙沙星,每天每100公斤蟹体施用5克,连服5天~7天有较好治疗效果。

红树林瓦缸生态养殖青蟹技术_张彩凤

红树林瓦缸生态养殖青蟹技术_张彩凤 特种水产品 红树林缸生态养殖 青蟹 养殖缸放置 科技 ,新缸让海水浸泡10~15天,消除异味, 张彩凤 然后用消毒剂消毒 被选择在本地环境中驯化。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青蟹的养殖技术和良好的苗宽3-5厘米,无残疾,无疾病;此外, 的面积也在不断增加。许多农民用池塘收集 ,并从蟹苗中清除寄生蟹奴。蟹苗采用平铺单养和 虾蟹混养的方式培养。然而,青蟹是在高锰酸钾溶液中投喂的,其浓度为15ppm,且规格不一致。逃跑时,浸泡5分钟。每个鱼缸里养一只蟹苗。蟹苗放置等问题无法解决,大规模养殖增加,进入瓦缸后盖上缸盖,用铁丝将缸盖固定在缸内,导致青蟹养殖成活率低、效益低。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螃蟹逃生方法——红树林生态养殖青蟹,通过在盖子上压红砖,防止罐子斜着从盖子上掉下来。 如下,供广大青蟹养殖者参考。 4,管理方法1,养殖场选择 1,

投喂:蟹饵以食肉为主,养殖场选择有大片红树林的海滩,红树林投喂新鲜的小杂鱼、虾、贝类、牡蛎、蜗牛等高大的植物,可以遮阳、排队、有规则;地势平坦,占优势。每次喂食前,检查青蟹的活动情况及其对大海的摄食倾向。土壤为砂质,含少量淤泥,表层淤泥约10 厚。及时掌握喂食量。一般来说,螃蟹一天吃一次,大约10厘米厚.潮流平稳,流速缓慢。无公害饵料的用量约为青蟹重量的5%-10%。投饵应注意:流入水质大,常年酸碱度约8.0,海水比例 ,投潮汐多,投潮汐少;湿热天气投资少,1.008~1.020, 溶解氧在5 mg/l以上;在雨天,水质不应该被破坏,当贝壳被移走时也不应该。 符合国家海水养殖用水标准;雨季没有大量的淡水。2.日常管理:①每天给池中的青蟹喂食 。台风可以避免强风和大浪的袭击。用 199线检查海域,观察蟹类的活动、摄食和生长。发现有 条线路,供电、通讯方便。病蟹和死蟹 死蟹应及时捞出,对病蟹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制作养殖用的番红花和养殖青蟹。寄生在蟹体1, 上的养殖大黄鱼的生产:养殖大黄鱼的陶瓷厂的蟹奴和附着的海鞘应清除。如果螃蟹是在鳄鱼体内定制的,那么直径为30~40厘米、高度为50厘米的敌人也应该被清除,以免伤害螃蟹。(2)米,直径35厘米;缸体分为上、中、下三排。在要清洗的瓷砖滚筒周围发现泥浆,

青蟹养殖方法

青蟹养殖方法 青蟹其肉味鲜美独特,营养极为丰富,素称酒席上之佳肴!那么,对于新手养殖户而言,要如何养殖好青蟹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关于青蟹的养殖要点,希望你会喜欢! 青蟹养殖方法 (一)青蟹苗种放养 1.苗种来源 青蟹养殖的苗种来源,一是人工育苗;二是捕捞海区的大眼幼体(蟹苗);三是捕捉天然蟹种。人工育苗苗种整齐、纯正,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大规模生产性育苗技术尚未全面突破。在人工育苗技术尚未生产性的突破前,捕捞自然海区蟹苗和蟹种仍是目前青蟹人工养殖的主要苗种来源。 (1)捕捞大眼幼体 ①蟹苗捕捞:青蟹产卵于盐度较高海区,孵化后的幼体变态成大眼幼体后逐渐移向河口和内湾稍低盐度环境中栖息,此时即是苗汛季节。浙江沿海在4~11月都可捕到天然蟹苗,其旺季是5~6月和8~9月。蟹苗捕捞方法大多采用定置网,推辑网和手抄网三种。各地根据潮流、风浪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用。 ②蟹苗的鉴别:在捕捞的自然蟹苗中,常有其它蟹类的大眼幼体混杂,需要鉴别和挑选,鉴别分类详见表3-4。 ③幼蟹培育:幼蟹培育是指将天然海区捕捞或人工培育的蟹苗,强化培育成幼蟹的过程。经培育的幼蟹,个体增大,抵抗力增强,养殖成活率较高。 (2)捕捞天然幼蟹天然幼蟹,个体大小不一,要求捕捞幼蟹体质健壮,附肢完整,未受机械损伤和附着物少的青蟹,浙江沿海幼蟹集中苗发期在6~7月中旬(又称"夏蟹"、"梅蟹")和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称秋蟹),夏蟹可以在当年直接养成商品规格,秋蟹要经过越冬后才能养成商品规格。青蟹捕后的露空时间要短,特别是夏季闷热高温的情况下更不宜露空,一般气温在28°C以上时,不超过半天,25°C以

下时也不要超过2天,从捕获到放养时间越短越好。过长会引起死亡。 (3)青蟹种苗质量鉴别与挑选在当地海区自捕自养的蟹苗,因环境条件基本一致,露空时间短,一般成活率高,如经长途运输的种蟹,须经严格选择,淘汰病残蟹后方可放养,种苗挑选与鉴别的方法有: ①选择体质健壮的种蟹。健壮青蟹苗的甲壳呈青绿色,十足齐全,躯体完整无损伤,感官反应灵敏,活动能力强,不易捕抓;游泳足和螯足不能缺少和伤残,步足缺少不能超过3个,如果步足断了一截或受伤,可把剩余的足肢在基节与座节之间的关节处折断,新的附肢会在短时间内再生出来,若不折除,残肢会流掉大量体液而造成死亡。凡甲壳,腹部和附肢有异色(如深蓝色、红棕色、铁锈色等)受刺、钩、晒伤的蟹苗质量差,以不选用为好。 ②无病。辩别病蟹可以从步足基部肌肉的色泽来判断,其肉色呈蔚蓝色,肢体关节的肌肉不下陷,具有弹性者为健康苗,如肌肉呈黄红色或具白色斑点,肢体关节间肌肉下陷,无弹性,则不适宜用于养殖。 ③剔除蟹奴,有少数蟹苗的腹节内侧基部寄生1个及多个蟹奴,蟹奴呈卵圆形,体质软以吸取青蟹体内营养维持生活,受寄生的青蟹影响正常生长和发育,故选择时应及时将蟹奴剔除。 ④蟹苗运输幼蟹运输工具一般为硬箩框或木箱。在底部铺一层湿草,摆上一层蟹,再覆盖一层湿草,使幼蟹不致碰伤。不要重叠太多,最后盖上硬框纱窗布,便于途中淋海水,提高运输成活率。 2.苗种放养 (1)放养规格及时间:夏苗放养一般在6~7月,规格为15~50克(平均25克)左右,经3~4个月养殖后,当年能达商品蟹规格;秋苗放养一般在9~10月,规格在10~20克,越冬养殖至翌年5~6月份,可达商品规格。如越冬放养数量不足,可在第二年3~4月再补养50~100克蟹种。育肥养殖,一般9~10月收150~200克以上并已交配的瘦蟹,养殖30~40天可达膏蟹。 (2)放养密度。4~5月份放养50~100克/只越冬蟹,每亩放苗200~500只为宜,如规格偏小可适当增加放苗密度,约二个月可以轮

青蟹养殖的日常管理

青蟹养殖的日常管理 青蟹是一种可以被食用的品种蟹,它的肉质较为紧绷,口感适中,是现在餐桌上比较常见的品种之一。也是一种经济价值比较高的养殖项目,在沿海地区更是比较重要的海洋经济生物。含有较为丰富的蛋白质与微量元素,对人体的营养有很大的好处。那么在养殖青蟹的过程中,我们该如何管理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1、巡查定期巡视池塘可以及时了解青蟹的进食活动情况,以及观察水质的变化,每天早晚各巡查一次。检查水池的情况,进出水口,防逃设备,以及青蟹各个方面的生长状况等。要定时查看天气预报,在各种天气突变之前做好一切准备,特别是在下了雨之后要及时换水。因为下雨之后池水的变化是对青蟹会有潜在的威胁的,蟹是养殖项目中最会出逃的动物,一定要防止它在养殖过程中出逃。2、水质想让青蟹良好的生长发育,那么保持水质的干净清澈是必不可少的。青蟹养殖中会出现多次的蜕壳现象,只要让青蟹顺利的度过几次蜕壳现象,才能使青蟹彻底成年。青蟹蜕壳中不仅要保证水质的干净与卫生,还要保证水中的溶氧量含量充足,如果没有达到要求,青蟹蜕壳无法正常进行,生长速度减慢,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根据池塘中水质的变化与其他方面的情况例如溶氧含量等适量换水。3、饲料蟹都是肉食性的动物,青蟹也不例外,可以多多投放荤料,配合适量的植物型饲料。荤料可以用小鱼小虾、破壳田螺贝类等物质。不可一次投放过量,应该秉承着多投少量的原则,保证饲料卫生、无毒无菌,不能投放腐烂变质的饲料,不然将会对青蟹的生长发育产生极大的危害。根据养殖数量、青蟹进食情况等

决定投放量,如果水面上漂浮着吃剩的饲料要及时将其捞出,避免污染水质。4、越冬越冬管理一定要做好,处理不当会造成青蟹受冻死亡,准备过冬时,将池内的水位降低,青蟹会在池塘两边内或者是池塘开始挖洞股东。空气温度降低时增加水位,提高池塘温度,防止被冻坏,降低了青蟹的成活率。蟹在温度低于十度时会停止进食,所以我们不用投食,当越冬成功,气温逐渐回升时就要逐渐投食,为青蟹补给过冬丢失的营养。温度过低时,饲养人员可视实际情况实行人工保温越冬。以上四点就是养殖青蟹的日常管理方法了,大家还要注意防止青蟹生病,如果有生病的异常情况要将病蟹捞出来。然后对其他的蟹进行消毒,增强免疫力,为病蟹仔细检查,如疾病过于严重,要将其在远离蟹池的地方深埋或是烧毁。本文仅供参考,让能够对大家有所助力。

螃蟹苗养殖技术

螃蟹苗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是一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养殖业,随着人们对水产品消 费需求的增加,螃蟹养殖业正在逐渐发展壮大。螃蟹苗养殖是螃蟹养 殖的重要环节之一,合理的螃蟹苗养殖技术对于提高螃蟹产量和质量 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螃蟹苗养殖的技术要点,帮助养殖者掌握 科学种养技巧。 1. 建立蟹苗池 在螃蟹苗养殖过程中,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蟹苗池。选择土 壤肥沃、水质清洁的场地,池塘大小应根据养殖规模合理确定。通常,池塘要保证有足够的日光照射,适度的水深和合适的水温。 2. 水质净化 良好的水质是螃蟹苗养殖成功的关键。在建立蟹苗池后,养殖者 需要进行水质净化工作。一方面,清除池塘底部的杂草和污泥,确保 水体通畅。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活性炭和草鱼等防腐殖物 来净化水质,保持水体的清洁。 3. 种苗选育 螃蟹苗的选育是养殖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一般来说,选择规 模化养殖基地提供的蟹苗为佳。在选育过程中,要注意选择个体健康、体型完整、壳面光滑无伤的蟹苗,这样可以保证其后期生长良好。 4. 饲料投喂

在螃蟹苗的养殖过程中,正确的饲料投喂非常重要。螃蟹苗一般 以水生植物、动物浮游和底栖动物为主要饲料。初期,可给予浮游动物、小型水生虫以及一些粉质饲料,后期则逐渐增加底栖动物和水生 植物的投喂量,以满足螃蟹苗的营养需求。 5. 环境管理 螃蟹苗养殖需要定期进行环境管理,以保证螃蟹苗的生长环境良好。定期检查水质,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另外,在池塘周围设置 适当的遮挡物,以减少藻类的生长和光照强度,为螃蟹苗提供适宜的 生长环境。 6. 病害防治 螃蟹苗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定期检查螃蟹 苗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疾病传播。同时,要定期清理蟹苗池,消除螃蟹苗的寄生虫和病菌源,保持池塘 环境的清洁。 7. 生长监测 螃蟹苗的生长监测是判断养殖效果的重要指标。养殖者可以定期 测量螃蟹苗的体长和体重,记录生长速度和体型变化情况,及时调整 饲料投喂量和管理策略,以保证螃蟹苗的健康生长。 螃蟹苗养殖技术的正确运用可以保证螃蟹苗的生长良好,提高养殖 效益。希望本文介绍的螃蟹苗养殖技术要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螃蟹 养殖事业蓬勃发展!

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

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 引言 青蟹是一种美味营养丰富的水产品,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青蟹养殖业在我国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了一门有前景的产业。本文将介绍一些青蟹 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 一、青蟹生长环境 1、水质 青蟹对环境水质的要求非常高。酸碱度在6.5-8之间,水温在16-26℃之间,水深不 宜过深,水深在0.5-1米之间,氧气含量必须在3毫克/升以上。 2、光照 青蟹对光照有一定的要求,可适量增加光照时间,让青蟹晒太阳有益健康成长。 3、生活环境 青蟹对水底环境的要求也非常高,一般应保持水底无泥沙,水底采用沙底或泥砂少的 底质为佳。 1、育苗 青蟹养殖的第一步育苗,包括选种、繁殖和培育苗种等环节。选种要保留1.5-2吋身 长的雄蟹和1.7-2.3吋的雌蟹,并将雌蟹放入池中进行繁殖。在繁殖过程中应注意观察雌 蟹产卵情况,每只雌蟹可产卵20000-40000个,产卵后应及时转移孵化箱中,进行培育。 2、育苗池建设 育苗池的建设应根据当地的水情环境和养殖规模来确定养殖面积和池塘数量,一般应 选择江河、湖泊或台阶式平地进行养殖。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2000-2500只。 3、建立健全的养殖系统 青蟹养殖需要建立健全的养殖系统,包括育苗、放流、养护、喂养、病害防治、水质 管理等多个方面。在养殖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放流量和密度,合理科学的投喂,定期换水,加强养护和管理。 4、放养

一般在阳光充足,温度较高、夜间相对潮湿的晴朗天气放蟹较好。放蟹时应注意避免 伤害,一般待夜间或黎明时空气温度较低、蟹成活率较高的时候,进行放养。 三、青蟹病害防治 1、病害分类 青蟹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传染病、生长发育畸形病等病害,严重危害青蟹的生长和 产量。按石首、棘皮、纤毛三大类及其他四个小类共计130种蟹类疾病。 2、防治方法 对青蟹病害的防治可以选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防治方法。物理防治包括,光照、 施药、治疗、降温等方式。化学防治包括饲料添加剂防治、药物疗法等方式。生物防治包 括菌苗注射、植入、抗体技术等方式。 保持水质是青蟹养殖中最重要的环节。应时刻监测青蟹生长环境的水体温度、酸碱度 和氧气含量,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水体。 2、合理投喂 青蟹成长最好采用草饲、鲜鱼、小龟、小虾和猪肉等来投喂,饲料中应调整好碳质、 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比例,给予适量的食料,保证蟹的健康成长和产量。 3、定期换水 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水体中的有机物和废弃物会逐渐累积,定期换水既可以清除积 累物质,还可以增加氧气含量,保持水体清洁。 结论 青蟹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不断改进,有助于提高青蟹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 本文介绍的方法只是青蟹养殖过程中的一部分,还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自然地 理和气候条件,通过不断实践和摸索,寻求出最适合当地的青蟹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五、自然灾害防范 青蟹养殖过程中,自然灾害是不可预测的风险,如洪水、干旱、台风、气温骤变等。 这些自然灾害可能会带来较大的损失,导致养殖户经济压力加大。青蟹养殖者需要预防和 应对这些自然灾害。 1、洪涝防范 对于洪涝来说,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选址在高处,地势较高的地方养殖。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水库、堤坝等水利设施的完好性和安全性。一旦发现有漏水或者损坏问题,要及时 处理。

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

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 《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 一、青蟹养殖简介 青蟹,又称蟹、螃蟹,是水生动物节肢动物亚纲节肢纲介形纲的一科,我国是世界上经济性螃蟹最重要的产地之一。结构复杂的青蟹是一种腊肉质、肉质优良的海产品,广受消费者喜爱,对人体具有较大的营养价值,其制作方法多样,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佳肴。同时,青蟹的养殖不仅可以丰富海洋资源,提高渔业收入,而且可以改善海洋环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渔业产业。 二、养殖技术 1、技术工艺 青蟹养殖工艺主要包括仔蟹育苗、育苗移植以及成蟹育种。仔蟹育苗阶段主要是对仔蟹进行养殖,进行看管活物的养殖技术,以及观察仔蟹的生长发育状况,以便为未来育苗提供参考。在移植阶段,在严格的检疫措施前提下,将仔蟹移植到良好的海水环境中,开始常规养殖。成蟹育种主要是在观察成蟹多种生死情况和最优的养殖环境设置情况下,根据不同的品种,对成蟹育种,以便获得最经济有效的品种。 2、关键技术 (1)水质控制 水质是生物存活和生长的关键,因此,要做好青蟹养殖工艺,必须掌握恒温、光照、氧气浓度等环境参数。

(2)饲料协调 饲料是仔蟹的养料,掌握饲料的选择、分配和运用,是为保证养殖的高效率必不可少的;另外,饲料对养殖的成功同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需要把握好饲料的营养素以及饲料质量等内容。 (3)病虫害防控 青蟹养殖在育苗到成蟹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病虫害的严重危害,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控制,以尽量减少由于病虫害而使青蟹死亡的情况。 三、养殖管理 1、技术管理 养殖技术的管理是青蟹养殖成功的基础,养殖技术的不同会对蟹的饲养和养殖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养殖技术的正确执行。 2、养殖环境管理 青蟹养殖需要依靠良好的养殖环境,养殖环境的管理是青蟹养殖成功的基础,也是提高养殖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维持环境的良好,以保证养殖的高效性和持续发展能力。 3、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青蟹养殖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养殖质量的不同将影响青蟹产品的品种特性、营养成分和口感等指标。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有效管理产品的质量,以保证养殖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青蟹苗孵化技术

青蟹苗孵化技术 青蟹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而青蟹苗孵化技术则是青蟹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下面将介绍青蟹苗孵化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青蟹苗的来源 青蟹苗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得到:一是自然生产,二是人工孵化。 自然生产:在适宜的环境下,雌性青蟹会在体内孕育出卵粒,然后通过体外排泄出来。卵粒会随着潮汐和水流漂浮到海面上孵化成幼虫,最终成为青蟹苗。 人工孵化:为了提高养殖效率和减少捕捞压力,人们也可以通过人工方式进行青蟹苗的孵化。这种方法可以控制繁殖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和疾病风险,并且可以增加幼虫数量和存活率。 二、青蟹苗孵化技术 1. 筛选母蟹

在进行人工孵化之前,需要先筛选出健康的母蟹。母蟹要求体型大、 健康、饱满,没有任何疾病或损伤。同时,要选择有生殖能力的雌性 青蟹,即已经成年并且有卵粒的母蟹。 2. 收集卵粒 在选择好母蟹之后,需要将其放入专门的孵化箱中进行孵化。孵化箱 中要注入足够的海水,并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盐度。当母蟹在孵化箱 中产卵时,需要及时将卵粒收集起来。 3. 孵化卵粒 青蟹苗的孵化过程需要控制环境因素如温度、盐度等。通常情况下, 在20-25摄氏度和30-35‰左右盐度下,青蟹苗可以更好地发育生长。 4. 青蟹苗的饲养 当青蟹苗孵化出来后,需要进行适当的饲养。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 小型人工培育池进行养殖。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水质,并且 给予适量的饲料。 三、青蟹苗孵化技术的优势

1. 提高养殖效率 通过人工孵化,可以控制环境因素,提高青蟹苗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从而提高养殖效率。 2. 降低捕捞压力 通过人工孵化,可以减少对天然资源的捕捞压力,保护生态环境。 3. 控制疾病风险 在自然生产过程中,青蟹苗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而通过人工孵化,则可以控制繁殖环境和饲养条件,从而减少疾病风险。 四、结语 青蟹苗孵化技术是青蟹养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合理使用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养殖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控制疾病风险等。因此,在进行青蟹养殖时,需要注重对该技术的应用和掌握。

青蟹养殖: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养殖:青蟹养殖技术 图:青蟹 蟹有很多种,其中大闸蟹是消费者最喜欢之一,但是青蟹不亚于大闸蟹,青蟹的养殖也是很受消费者和水产养殖户的欢迎,那么对于养殖青蟹有什么方法呢?今天本人就带你一起看看青蟹的养殖技术。 青蟹根据不同生产阶段,主要分为精养模式和蟹虾贝混养生态养殖模式两种。 (一)蟹种来源及选择 苗种有人工培育蟹苗和天然捕捞蟹苗。外购苗种需进行检疫。选择体质健壮、肢体完整、爬行迅速、反应灵敏、无病无伤的青壳蟹苗进行放养。 (二)放养密度 大眼幼体培育至仔蟹I期、II期,3000 ~ 3500只/㎡;仔蟹I 期、II期培育至V期、VI期蟹种,45~60只/米2;养成池单养时,以放养V期、VI期蟹种计,精养池为10000?12000只/公顷;作为辅养品种时,放养密度为2250?5500只/公顷。

图:青蟹 (三)饲养管理 1.水质控制 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换水。仔蟹中间培育期间,应保证每天换水10厘米;成蟹养殖前期,以添水为主,中、后期在大潮期间换水 2?3次,日换水量20%~30%。高温或低温季节,应提高塘内水位,暴雨后及时排去上层淡水。应不定期投放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改善水质和底质。 2.饲料投喂 以低值贝类和海捕小杂鱼虾及专用配合饲料进行投喂。中间培育期间,日投饲量以放养蟹苗个体质量的100% ~200%投喂,每次脱壳后增加50%;养成阶段投喂鲜杂鱼虾、低值贝类。不同生长阶段,其投饲率不同:仔蟹V期、VI期(规格:300 ~ 600只/千克)日投饲率为50% ~ 100%;仔蟹VII期、VIII期(规格: 170 -300只/千克)日投饲率为30% ~ 50% ;仔蟹VI期、X 期(规格:80~170只/千克)

螃蟹怎样养

螃蟹怎样养 篇一:螃蟹怎么养殖 螃蟹怎么养殖 螃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螃蟹素有〝无肠公子〞之称,虽然它们身躯较小,但是五脏俱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把螃蟹当做宠物饲养,对螃蟹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家里养要用盆子来养,盆子里可以放些细沙,形成个小平台 饲养的水不可以太深,最好的水深是水钢浸过螃蟹的壳,而且饲养的水可以用自来水,但要晒一天才能用. 适当的晒晒太阳 螃蟹可以晒太阳,但不能晒太久. 螃蟹是杂食性动物 有条件的话可以喂红线虫,可以喂鸡蛋黄,当然螃蟹也可以吃鸡鸭的内脏或者是小鱼小虾.同时要喂一些草类的食物.要注意为食量,半个小时内吃完为准,不然余下的食物会污染饲养的水. 螃蟹的摄食强度随季节.水温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 在夏秋两季随着水温上升到_℃以上时,蟹的摄食能力增强,这时每天投喂一次.当水温下降到_℃以下时,蟹的摄食能力下降,可隔日或数日投喂一次.投喂的时间以傍晚前后为宜,这是因为蟹是昼伏夜出的水生动物. 螃蟹是群居动物 最好几只螃蟹一起饲养,这样成活率比较高. 清洗螃蟹 帮螃蟹清洗时,用手固定住螃蟹,再用牙刷沾点沐浴露或肥皂清清刷刷它,尤其死角处,拉着它的脚(别太使劲)刷.洗过澡用水冲干净,鱼缸也要洗,偶尔撒点盐,主要是预防传染病的. 螃蟹刚到陌生的环境,脾气很倔 饿它几天,再用镊子镊一个好吃的,在它嘴前晃一晃,到时候看到它那狼吞虎咽的样子了. 篇二:如何养螃蟹

如何养螃蟹 A.温室条件 试验温室为钢架双层太阳板保温温室,?面积1_?平方米(__60),育苗水体面积1_0平方米.具备充气增氧设施.管道加温设备,温室透光率约50%,安装_瓦的白炽灯5只,供夜间照明用.为了方便均匀地投喂饲料,设置3条人行道. B.放苗前的准备 ? 在放苗前_?天左右,?放水30?厘米,?用生石灰乳液1_ppm严格消毒.消毒24小时后,启动增氧设施充氧.接下来投放水草,水草主要是水花生,将捞回的水草用高浓度的石灰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4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均匀地投放到温室里.水草投放面积约占水体面积的80%.接着逐渐将水升温至_~_℃. C.蟹苗的放养 应先将蟹苗运输箱放入水中,浸润30秒左右,然后取出水面,放5分钟左右,再放入水中30秒,如此反复4~5次再放苗.?选择没有水草的地方,轻轻抓起一小把苗,慢慢抖动,以使蟹苗能均匀分散入水.虽然经过3小时的运输,大眼幼体几乎没有死亡. D.日常投喂及管理 蟹苗入池初期,主要投喂豆腐.鱼浆.囱虫成虫等饵料.用40目的网片将豆腐虑成微小的颗粒,然后兑水全池均匀泼洒.将小杂鱼冲洗干净后用打浆机成鱼浆后,加入1%的食盐兑水全池均匀泼洒.日投饵率为1_%~_0%,日投喂4次,即黎明前.中午.傍晚.午夜各1次,其中午夜投喂时开灯2~3小时.等到蟹苗基本长到Ⅱ期幼蟹后,饵料主要为豆饼.鱼浆,偶尔投喂1~2?次豆腐.豆饼煮熟后仍做成小颗粒.此时的投饵率控制在1_%左右,仍日投饵4次.在这期间逐渐加水至0.5米.到了V期后,投饵率为60%~80%,饵料仍以豆饼.?小鱼为主,日投饵3次,午夜不投.?在整个育苗期间多观察蟹苗的活动及摄食情况,估计池内的蟹苗数量及重量,确定合理投饵量.在蟹苗集中蜕壳期间,可适当减少投饵量,并在夜间增加开灯时间. 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控制水质,定期消毒.每周用5ppm的石灰乳液兑水全池均匀泼洒,补充一些钙质,保持pH值7.5~8.5;?每?_?天用?50%稳定性二氧化氯0.5ppm消毒1次,每_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30%左右,并适当增加一些新水,?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