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国内外新城规划与建设比较

国内外新城规划与建设比较

国内外新城规划与建设比较
国内外新城规划与建设比较

第4期(总第147期)2010年8月

No.4(Serial No.147)

Aug.2010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国内外新城规划与建设比较

朱育宏

(上海闵行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上海201100)

摘要:随着城市功能的扩张,出现了大城市的郊区化现象,伴随着出现了规划、建设、管理等多方面问题。概述了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新城建设方面的经验,将我国新城建设现状与发达国家间经验进行了对比,提出以健全法律保障和政策引导、公司化运作、总体规划等方面的新城建设建议。同时,在产业导向、住房布局、绿化预留和公共交通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规划;城市郊区化;新城;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55(2010)04-0074-03

1我国大城市郊区化发展和新城建设

目前,我国人口向城镇集中程度加剧,2009年城市化率达到46.6%。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城市空间和功能逐渐向外延伸,出现大城市的郊区化现象。大城市郊区化过程出现了不少新的城市问题,诸如缺乏建设资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显得落后;郊区建设大量侵占农田,导致城市无序蔓延、交通拥挤、缺乏有效管理、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不少大城市调整了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以新城建设来完善引导城市郊区化发展,如北京建设11个新城,上海为9个,天津为11,广州为10个。

2世界大城市郊区化发展和新城建设[1]

2.1英国的新城建设

英国政府于1945年组建了新城委员会,并发布了关于大伦敦区域的重建规划,以分散布局方式降低城市的拥挤并鼓励在伦敦32.1~40.2km的地方兴建10个卫星城镇;次年还通过了《新城法》,1952年通过了《新城开发法》。另外,英国政府成立新城开发公司,负责基础建设和土地运营。起初,新城规划人口只有3~6万人,根本目的是解决住房问题,提高居住质量。第二、三代新城则大幅提高了规划人口,以应付人口的大幅增长及安置因中心城区改造而动迁的大量人口。通过布置较大型的商业、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同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综合平衡城市功能,降低新城对中心城区的依赖,增强独立性。同时,预留大量土地,为今后的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

2.2法国的新城建设

20世纪50年代,巴黎市区的平均人口密度达到了2.6万人/km2。1964年,巴黎大区政府成立,辖区面积扩大到约1.2万km2。次年出台了《巴黎大区国土开发与城市规划指导纲要(1965—2000)》,制订了新的区域空间布局模式。新城建设沿重要交通干线布局,在塞纳、马恩和瓦兹河谷划定了两条平行城市发展轴线,并规划了8座距城市中心约30km、交通便捷、人口规模介于30~100万人之间的新城作为新城市化地区的中心,以推动城郊经济社会共同发展。1969年,将对该规划原定的8座新城减到5座,人口规模降到20~ 30万人。成立了“新城建设开发公司”和“新城建设共同体联合会”(1983年后被“新城市集聚区联合理事会”取代),分别负责新城建设计划、征用和整治土地、代表地方政府作为公共设施的建设单位和未来新城运行的管理事务部门。这样,新城的建设和管理职能分开,既能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投资,又能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新城建设中的积极性。

2.3美国的新城建设

二战后,联邦政府在住房、税收补贴政策等方面逐步向郊区倾斜,美国的新城建设经历了城市居住功能、产业和商业的郊区化,逐渐形成集居住、就业、交通、购物、娱乐、旅游等功能的边缘城市,其与中心城区保持一定联系,有很强的独立性。

1968年和1970年,美国分别通过了《新城建设法》和《城市发展法》,允许私人开发公司统一承担土地开发和新城建设的任务,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的经营。在土地使用规划框架内,住房和城市发展部可以给予私人开发商信贷保证,帮助其获得长期

收稿日期:2010-02-28

的私人资本,也可以和私人开发商遵循商业规则,共同开发,收益分成。

美国的新城建设是集国家政策引导、私人资本推动、人口郊区化、产业信息化、交通小汽车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成果,是城市功能转换和城市空间重组的产物,反映出大城市结构演变的一种趋势。2.4日本的新城建设

1956年,日本政府公布《首都圈整备法》,强调在东京100km的范围内大规模发展卫星城市,于1963年和1966年制定了《近畿圈整备法》和《中部城市圈整备法》,从而从法律上确认了日本的三大都市圈(东京、大阪和名古屋)的发展格局。展开了地域整治规划和新城开发活动。同时,在土地征用、财政税收、住房政策和吸引人员入住等方面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从1958年开始,政府先后5次制订和更新了首都圈基本规划,通过推进广域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整治改造和都市空间智能的重组,改变东京城市单核依存的结构,在都市周边建设新城、合理吸纳流向中心的人口和产业,建成一个工作和生活良好平衡的多中心结构的大都市区。

日本新城的发展还依托于私营铁路的延伸。政府赋予私营铁路公司开发铁道线附近的土地专营权,制订促进铁路建设、新城开发双方合作规则。在便捷的铁路交通带动下,房地产业、商业服务业、旅游业及一些必要的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相继跟进,形成了共同发展的经营模式。

3国内外新城建设的比较

我国在大城市郊区化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类似新城的城市化建设,如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建设大型产业基地、港口等重大项目,或在传统小城镇基础上吸引城市人口和产业扩散等形成的一定规模的城区[2]。对比发达国家的新城建设,可以发现有如下不同之处。

1)形成机制。发达国家是由政府主导进行新城开发,居民是自主性地迁往郊区。我国是因为土地市场化、中心城区用地功能置换而形成郊区“新城”。

2)区位环境。发达国家的新城在选址时,要求和大城市之间保持一定的绿化隔离,以保证新城良好的生态环境。现阶段,我国则主要以建成区进行蔓延扩张。

3)建设过程。发达国家的新城规划需要严格的选址论证过程,并不断消化总结,由单一的居住向城市综合性功能转变。我国则是跟随某项重点投资项目而形成的,在启动阶段没有明确的规划目标和建设理念。

4)对中心城区的影响。发达国家在建成郊区新城的同时,中心城区的活力被逐步削弱,造成了空心化现象。目前,我国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吸引力远大于郊区,通过用地结构“退二进三”的调整,商业、金融和办公等第三产业的崛起使中心城区更加繁荣。

4发达国家新城建设的经验总结和启示

4.1健全法律保障和政策引导

新城建设需要有规范的制度和政策来引导。通过法律条文明确一系列包括机构设置、土地政策、环境保护、资金筹措、建筑标准等多方面的特殊政策,以及对参与新城建设的团体和私人的优惠政策等,从而规范新城开发运作和提高其综合竞争能力。

新城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复杂系统工程,通过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全面负责新城的开发建设、社会管理、政策落实等事宜,以保障法律政策的有效贯彻。

4.2公司化运作

从国外新城建设的开发模式和资金筹措上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但各国之间有所差异。

1)在英国,新城开发公司兼具决策者和建设者双重身份,负责包括编制城市规划、征地、开发、管理和销售土地、建造房屋以及提供社会事业设施管线等职能。资金由中央政府全权负责,开发公司依法独立行使开发主体职能,市场化运作,做到财务平衡、略有盈余,从而实现新城开发的政策目标。

2)在法国,新城建设主要是通过成立“新城建设开发公司”和“新城建设共同联合会”来推进的。中央政府承担了大部分费用,主要用于新城的设计研究、征用土地、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同时,国家在地方税收及财政方面也给予了特殊照顾,并将管理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以充分发挥其在新城建设中的积极性[3]。

3)在美国,新城建设则走了一条市场化道路,通过立法允许私人开发公司承担土地开发和新城建设任务。政府在土地使用规划框架内,给予一定帮助。地方政府可以和私人开发商共同开发。

4)在日本,新城的建设主要依托于私营铁路的延伸。政府通过开放铁道线附近土地的专营权,制定开发规则,来鼓励民间资本、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共同承担铁路建设和新城开发。

根据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我国的新城开发应该是在政府主导监控下,成立新城公司来运作。开发早

期,政府需投入足够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运用多种市场运作模式(如BOT、TOT、合资、直接并购、独资经营、政府特许专营、PPP公司合作等)来筹措建设资金,使投资、开发、经营的主体多元化,完善政府投入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投融资机制,创造多赢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城建设环境[4]。

4.3总体规划下的有机集中

发达国家新城建设主要是为了有效疏解大都市中心城区的人口和产业,往往通过制定区域层面的统一规划,形成一个有机集中的大都市功能区域。新城本身也成为大都市区域范围内的下一级核心城市,促进其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

在编制大都市城镇体系规划时,应在中心城和新城之间保留永久性的开发绿地或农田隔离带,阻止大城市向外蚕食郊区绿地。一般而言,新城和中心城区之间的距离宜为25~40km,不宜超过60km。为了使新城发展相对独立,其人口和产业规模以及公共设施的配套应该达到一定的门槛。综合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新城的适宜人口规模达到中等城市规模,即20~40万人。为了保护稀缺的土地资源,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应特别重视合理控制各项用地指标,坚持以“三个集中”(人口集居、产业集聚和土地集约)的方式推动新城建设,实现城镇体系协调发展。

4.4新城的建设重点

新城建设要集聚一定的城镇人口和产业,首先必须发挥新城产业集聚效应。通过大城市区域内整体产业结构的调整,利用不同的区位和产业优势实行差别化的错位发展策略,逐步摆脱中心城区的磁力吸引,让居民能在新城安居乐业。在产业导向方面,宜大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能级,提高经济实力。

其次,在规划引导下,有序推进新城的住宅建设,以多样化的形式、良好的生态环境、充足的社区设施和便捷的交通形成新城住宅的优势。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城市郊区出现了2种现象值得注意:一是在近郊,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城中村到处可见,带来不少社会问题,有点类似于巴西、墨西哥、印度等国的城市郊区贫民窟;二是随着房地产业的兴起,开发商在郊区大量圈地,开发低密度住宅和高尔夫球场来获取高额经济利润,造成了大量的耕地流失。应该避免这样的“贫民窟”和“富豪化”的极端倾向,保证社会阶层的多样化,维持社会稳定和谐。

随着出生高峰期和城市老龄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家庭注重子女的就学问题和老人的医疗问题。目前,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仍集中于中心城区,因此很多家庭为了避免往返徒劳,放弃到新城生活。为此,在新城建设时,有必要格外重视重点中小学校和三级医院的建设,同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优秀教育和医疗人才到新城就业,以解决新城居民的后顾之忧。

4.5公共交通优先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城的发展取决于其交通的迅捷程度。和中心城区保持便捷的城际交通联系,提倡公共交通,组成以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及轨道交通相互结合的综合体系。在新城内部,完善的道路系统,层级分明,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TOD模式,即在公共交通站点10~15min的步行距离内设置商贸、金融、邮电等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个核心商业区,来满足新城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虽然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的道路交通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开始着力建设大容量的轨道交通设施,但总体上仍处于落后状态。一般而言,新城建在离中心城区30km左右的地区,运用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客运,不论从时间效益上还是运营成本上都不经济。在这点上不妨效仿法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采用快速铁路客运专线,合理安排铁路站间距离,同时辅以大容量快速公交,建立起更环保、迅捷、经济、安全的城际交通网。

4.6处理好新旧城区之间的关系

新城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一笔庞大的开支。目前,新城建设往往是围绕着一个重大产业项目,在传统城镇边另辟一块土地进行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于是,旧城往往因功能滞后而带来一系列“城中村”问题,新城还来不及体现其建设优势,难以形成良性互动整体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新城的整体和谐发展,应当同样注重对旧城进行合理的保护和改造,尊重历史文化遗产,延续旧城的肌理,完善旧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关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保护,拓展新思路、运用新技术提升旧城的品质和活力,平衡协调新旧城区,和谐发展新城区域。

参考文献:

[1]周晓华.新城模式——

—国际大都市发展实证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杨忠伟,范凌云.中国大都市郊区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3]黄胜利,宁越敏.国外新城建设及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03(4):

12-17.

[4]张捷.新城运作机制的比较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07(6):74-79.

A Study of Application of Segmental Box Girder

Prefabrication Long-line-method

in Rail Traffic Projects

NI Zhi-gen

(Shanghai No.1Municipal Engineering Co.,Ltd.,

Shanghai200083,China)

Abstract:Segmental box girder assembling technique has been used widely in many projects such as rail traffic,cross sea bridge and ground viaduct,etc.And segmental box girder prefabrication is the precondition of its assembling. Taking the BC-7,BC-34and BC-26Bids of Rail Traffic(II Phrase)in New Delhi,India for example, the key points of long-line-method technique are put forward totally including prefabricated platform type,internal formwork,pier top precasting, external&internal formworks installations, concrete casting,formwork removing and segment maintainence,etc.

Key words:rail traffic;

segmental box girder;

long-line-method;

prefabrication

On the General Plan Selection of the Delta Area Composed of Huqingping Highway,

High-speed Rail and Meglev

GAO Bian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Research Institute,Shanghai200125,China)

Abstract:In the paper,the general plan of the delta area composed of Huqingping Highway, Huaxiang Rd.,high-speed rail and Meglev is researched to coorperate with the smooth realization of Jinghu High-speed Rail(the section of Hongqiao to Qibao)and to maintain the traffic function of Huqingping Highway.With a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of the present construction condition,the integrated traffic function,the economy,the safety and the duration, the reasonable general plan is recommended by the author.

Key words:hub;

reconstruction;

the overall;

intersections;

duration

A Comparison of New Town at Home and Abroad

o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ZHU Yu-hong

(Urb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Co.,Ltd.,Minhang District,Shanghai,

Shanghai201100,China)

Abstract:The suburbanization has appeared with the expanding of urban function,which brings several problems such as the planning,the construction,and the management,etc.The experiences on new town construction from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for example,Britain,France, America and Japan,are summarized in the paper. Meanwhile,a comparison of the present new town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the experienc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s made to provide advi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legal guaranteeing&policy guiding,corporation operating and the general planning,etc.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on industry guidance, housing layout,landscaping area reserved,and public traffic.

Key words:planning;

suburbanization;

new town;

construction

ABSTRACTS

涞水县石亭镇—京涞新城总体规划 (图)

涞水县石亭镇—京涞新城总体规划图 涞水县石亭镇—京涞新城总体规划 一、涞水简介 (一)地理区位 涞水县位于北京西南(与北京约110公里边界接壤),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东麓北端,总面积1650.5平方公里(247.6万亩)。东界涿洲,高碑店,南与定兴,易县为邻,西与涞源,涿鹿、蔚县交界,北与北京市门头沟区、房山区相接,属温带季风性气候。 (二)人文简介 素有千年古县之称,东晋名将祖逖、南北朝时期的大科学家祖冲之、南极科考队首任队长、长城站、中山站首任站长、科学家郭琨,都是涞水的杰出代表。因此,涞水拥有“冲之故里、京西南交通枢纽、百年古典(红木)家具之乡、环首都旅游休闲胜地、玻璃器皿手工吹制基地”等诸多美誉。 (三)规划大背景 “环首都经济圈”已列入国家战略;首都经济圈内各县市的发展迎来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在首都世界城市建设和功能疏解带来的巨大投资前景以及区域交通基础建设带来的交通区位提升背景下,涞水县应积极整合和统筹县域资源,全力寻找新的“支撑点”,将京涞新城打造为全省新的增长极,在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率先取得突破;涞水县打造首都经济增长极,重点建设京涞新城——首都功能疏解试验区,涞水将成为首都功能疏解首选之地。 (四)县域总体规划结构 打造“首都涞水经济增长极”把涞水县域规划为“三大片区”包括: 1. 中心城区(47平方公里范围) 2. 京涞新城——首都功能疏解试验区(175平方公里范围) 其中:1)新兴产业示范区(占地85平方公里),包括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等;2)中国航天科技城(占地25平方公里),包括新兴产业园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等;3)天鹅湖小城(占地65平方公里),包括养老产业疏解区、科技创新产业疏解区等; 3. 京西南生态旅游区(500平方公里范围) 包括“天鹅湖、欢乐河谷?国际旅游城、十渡风景旅游度假区、野三坡旅游风景区”等项目。

国内外新城建设经验研究

研究报告RESEARCH REPORT 国内外新城建设经验研究 课题负责人某某某 富达尔综合研字第001号

国内外新城建设经验研究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老城区不足以容纳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和产业,从而需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这就导致了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大。一般城市扩大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以老城区为基础,逐步向郊区扩展,俗称“摊大饼”;二是有计划地在老城区以外建设新城——城市新区或卫星城。近年来,新城建设在国内很多城市成为一个新的趋势。探讨新城建设的国内外经验,对我国今后新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研究从先从新城开发建设的起源进行研究,并探索新城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征及新城建设的发展模式。通过研究发现,国内外新城开发建设大都经历了由“近郊建设的卧城阶段”到“部分功能相对完备的半独立卫星城阶段”再到“功能相对独立的边缘新城阶段”这三个过程,形成了“通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影响而成的自上而下的新城发展模式”和“依靠自身独立优势发展起来的自下而上的新城发展模式”。 在新城开发建设理论基础上探索了国外新城的开发建设比较成功的案例,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美国华盛顿以及日本东京周边新城的建设,并对其开发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对我国新城建设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我国的新城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北京、上海、广州及香港这些未来的国际大都市新城开发经验值得其他城市借鉴,与此同时须认识到我国新城建设存在的问题,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全面推进我国新城建设。 【关键词】:新城国外国内经验启示 【研究员】: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 【编号】:FDAR01-001 【完成日期】:2009年11月30日

东部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东部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年) 采购项目编号: 单一来源采购文件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科益工程 共同编制 二〇一九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单一来源采购邀请................................. 第二章供应商协商议价须知 .............................. 第三章供应商资格条件要求 ............ .. ............... 第四章供应商资格证明材料 ......... .................... 第五章采购项目技术、服务、政府采购合同容条款及其他商务要 求 .......... ....... ................................... 第六章采购项目实质性要求............................... 第七章协商容、协商过程中可能实质性变动的容... . .... 第八章响应文件格式................ ..................... 第九章评审办法................ .. . 第十章政府采购合同................ ..................... 第十一章保证金退还申请表(参考格式). .................... 第一章单一来源采购邀请 科益工程受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委托,经网上公示和市财政局计划备案同意确定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采购,现就“东部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年)单一来源采购项目”所需采购的服务组织单一来源采购,确定成交供应商。兹邀请拟定供应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供应商地址:市高新区府城大道号栋层;就本项目所需采购的服务进行协商、议价。

北京规划

50年前北京规划之争--梁 陈方案 梁思成曾提出行政中心西移方案,终被“旧城之上建新城”观点取代 . “梁陈方案”中的行政区域大体分布草图。 不少专家认为,北京城市发展长期以旧城为单一中心、新区包围旧城、同心同轴向外蔓延的模式,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旧城之上建新城”的规划方案是一脉相承的。而追溯规划之初,苏联专家、国内著名建筑学家曾就此发生过一场持续3年之久的方案之争。 专家们基于不同的立场与考虑,提出“行政中心留在旧城”、“行政中心西移”等不同的规划方案,一时争执不下。

直到1953年11月,北京市委成立的规划小组提出的《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的要点》得到认可,“行政中心区域设在旧城中心区”的规划方针确立,方案之争终告一段落。 “梁陈方案”:行政中心西移 新中国成立初期,当北京城的城墙、城楼、牌楼都完整存在的时候,建筑学家梁思成竭力主张:要完整保留北京古城。他遇到知音———曾留学英国的著名建筑家陈占祥。1950年,俩人联手提出了《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将自己的观点变成了具体的规划,也就是后来北京规划史上著名的“梁陈方案”。 此方案的核心是:为疏散旧城压力,行政中心西移,在西面建立新城。具体建议是:展拓城外西面郊区公主坟以东、月坛以西的适中地点,有计划地为政府行政工作开辟行政机关所必需足用的地址,定为首都的行政中心区域。后来,陈占祥在专著中对方案进行了解释说,新市区主要在复兴门外,长安街西端延伸到公主坟,以西郊三里河作为新的行政中心,把钓鱼台、八一湖等组织成新的绿地和公园,同时把南面的莲花池组织到新行政中心的规划中来。方案明确提出要疏散旧城区的人口。 “方案”的规划草图中,行政中心区以南还规划了一个商务区,大致位于今天的北京西站及周边地区。这样一来,北京将拥有三个相互联系又功能区分的中心区域,行政、商

关于新城开发与规划设计的几点建议

关于新城开发与规划设计的几点建议 摘要:中国城市化进程,出现三大城市化(深度城市化、逆向城市化、农村城市化)模式,各级地方政府纷纷推崇城市经营哲学,通过新城/新区规划和开发建设,拓展城市空间,改善城市面貌,汇聚经济资源。本文作者对新城规划设计进行了一些探讨, 为新城规划阐述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新城开发规划设计城市扩展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城市的规模和数量明显增长,然而在其增长的背后,“城市蔓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大规模的新城区开发中,我们对其应重新审视。从目前来看, 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城市周边的新城区 建设被看作城市扩展的标志, 因此各地的新城区建设进入如火如 荼的阶段, 但由于种种原因, 在实践中各种问题不断显现。比如, 现阶段我国许多城市在重要地段或大片区域的新区开发建设上面 临着如何确定开发方向和建设理念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 已不能局限于常规的专业范畴之内, 而是涉及到诸多相关要素, 需要采 取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方法来进行。因此, 通过城市景观规划征集新区特定地段的发展创意、开发理念、规划概念, 正逐渐成为当前新城区景观建设的重要环节。 2 新城建设的背景 导致新城建设的直接原因一般包括下几个方面:

①中心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给城市的发展造成了巨 大的压力。单中心高度聚集的城市结构给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效率以及城市管理等方面带来诸多问题。新城建设成为疏解人口的一种有效手段。 ②其次是产业发展的新空间需求。当中心城市拥挤扩张, 地价级差时,工业由于其本身的特性以及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郊迁己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一些地方和国家也有为工业发展而建的新城, 如韩国的昌原、龟尾新城、英国的西塞莫德尔新城。另外还有以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科技研究和高等教育为目的的新城, 诸如日本的筑波科研高教新镇、贺高茂高教新镇等。 ③统筹安排区域重大设施的需要。这些设施是指服务于大城市区域的, 包括商业、交通、市政等设施。由于这些设施需要占用较大面积的土地和大量的劳动力, 趋于选择地价较低的郊区。而新城的建设有助于为这些设施提供需要的就业人口和基本服务。 ④对自然健康的环境和良好住宅条件的追求。由于中心城市人口和产业的集聚给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降低了城市的居住 质量, 城市住宅供需平衡发生了变化, 住宅供应紧张, 促使政府 寻找新的住宅开发空间, 同时由于郊区开发的低成本, 使得开发 新城成为解决大城市住宅问题的重要手段。 ⑤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完善城镇网络体系的需要。大城市的发展“过密” , 不仅造成中心城市的恶性竞争, 环境污染, 还造成地方经济疲软, 一些地方出现人口、经济“过疏”问题, 生产、

探索国内外五个特大城市新城发展共性——伦敦、巴黎、香港、东京

探索国内外五个特大城市新城发展共性——伦敦、巴黎、香港、东京 探索国内外五个特大城市新城发展共性,引导上海新城建设王颖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所长,高级规划师孙斌拣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胥建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硕士随着高铁等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上海与长三角各城市正在显现同城化趋势,一小时都市圈中的苏州、杭州、南通、宁波、南京等城市将实现与上海更密切的对接,而上海远郊地区如果没有以新城为核心的带动和提升就可能被边缘化。2010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已经超过2300万人,大力发展新城,将有利于振兴郊区经济,构筑多中心的国际化大都市格局。上海“十二五”规划明确了重点建设嘉定新城、青浦

新城、松扛新城、金山新城、奉贤南桥新城、浦东南汇新城和崇明城桥新城等7个新城。分析并借鉴国际特大城市的有益经验非常必要。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与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差别较大,因而主要借鉴同样人多地少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包括伦敦、巴黎、香港、东京和首尔等特大城市。国内外特大城市新城建设1、英国伦敦的新城建设伦敦周围第一代新城的主要目标是从伦敦地区疏散人口,然而于新城规模小、离母城太近,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从1946年底到1949年,英国在伦敦地区建设了首批8座新城,1967年又增建了3座。1967年以后的第三代新城建设吸取此前教训,第三代新城密尔顿.凯恩斯新城成功地发展成为一座次级区域中心城市,成为英国新城的典范,比此前新城的规划人口更多,离母城也更远。2、法国巴黎的新城建设与伦敦相比,法国巴黎的新城建设较晚,但新城的人口规模更大。至2000年底,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通州新城规划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通州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的批复 通州新城规划的功能定位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面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服务新城,北京参与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基地”,发展目标是“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新城”。近年来,通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新城建设和产业发展,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2008年是奥运之年,也是新城建设全面启动之年,市委市政府对通州发展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对新城建设非常关注,各种优质资源加快向新城涌动,通州新城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我们将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2008年经济建设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是: 高水平建设新城在“新”字上做文章 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配套的要求,突出体现新城建设的新理念、新形象。 加快新城三大设施建设,着力提高承载能力。一是继续完善开放式路网体系建设。打通与首都机场 联络,完成壁富路──通顺路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区域交通环境,配合完成京津二通道、京津城际铁路建设工程,实施京榆旧路、张凤路、徐尹路等工程;优化城区道路循环,实施环路改造等工程;加强通 州生态商务园、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等产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实施朝阳北路东延、潞苑北大街、六环西辅路等工程。二是加快建设与新城需求相适应的市政公用设施,加快推进旧城区燃 煤锅炉房整合和河东新城集中供热项目,完善天然气管网,继续推进电气化区建设。三是引进优质资源,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史家小学通州分校、北京二中通州分校、潞河中学分校等名校建设; 推进北京市中医院与通州中医院合作办医;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积极引进大型文化、医疗服务 等设施,增强城市功能。 做足水文章,打造滨水生态环境。近些年不断加强水系生态环境建设,高标准完成运河城市段11.2 公里的生态景观和环境建设,形成北京市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文化景观。今年启动建设运河二期万亩滨 河森林公园,构筑城市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温榆河生态景观,实施温榆河滨河公园工程,构建水绿交融 的滨水生态商务环境。实施京津城际铁路、京津第二高速绿化工程,打造京津绿色走廊。配合建设北京 市东南郊水网工程,逐步实现北运河、凉水河等“五河十渠”的互联互通,促进水系循环,改善生态环境。编制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大污水治理力度,实施北运河城市段水环境改善示范项目,实施通惠河北岸截 污工程,启动河东10万吨中水厂建设,逐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启动重点地区开发,有序推进新城建设。完善土地一级开发工作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超前谋划,加快土地储备力度。完善征地拆迁和安置补偿政策,依法规范征地拆迁工作。推动新城运河核心功 能区、通州商务园、宋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重点地块一级开发和土地入市工作,适时启动北苑地区、 北关地区、果园环岛等重要节点开发建设,为重大功能性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加快产业发展在“好”字上做文章 落实通州新城功能定位,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到好字优先,加快发展。 发挥现代物流业聚集优势,打造面向环渤海的区域物流品牌。现代物流业是通州生产性服务业的一个特色,近年来着力提高物流业的聚集度和贡献力,初步形成“总部+物流”、“生产基地+物流”、“展示交易+

浑南新城发展规划简介

沈阳市浑南新城发展规划简介 1、浑南新城简介 浑南新区沈阳市南面“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292平方公里,人口40万,是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的国家级产业基地,是老城区延伸的新城区,是向“大浑南”辐射的桥头堡,即“现代服务业的中心、研发创新的基地、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和展示形象的窗口”。 2、浑南新城规划 浑南新城是沈阳市未来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依托新行政中心、南站综合枢纽、全运村及设施、文化创意、科技总部等五大功能区建设,重点发展现代商贸、商务会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文化体育等现代服务业,建设第三代城市典范。 目前,浑南新城建设已全面启动,新城12条82公里“五横四纵”核心区道路主体框架初步确立,桃仙大街、航空路和白塔河路竣工通车,全运路、全运南路和全运北路已具备通车条件。管网、管廊建设工作陆续展开,部分路网管线开始预埋、铺设。全运村及运行中心、沈阳新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正式开工。浑南新城目前规划30余条公交线路,连接沈阳市区和苏家屯等周边区域。 2、浑南新城国家大学科技城 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毗邻行政中心和全运村,距离桃机国际机场5公里,占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创新型、生态型、科技型园区。该区将逐步发展成为产学研合作基地、高新技术研发基地、人才培训基地、高校产业生产基地。 目前,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先期启动1平方公里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引进清华、浙大等10家国内名校及科研院所,在科技城设立科技成果

转化基地及研发中心,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使之成为科技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辐射源。并力争将清华引入园区 3、浑南新城航高基地 航高基地是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航空研发、航空制造、临空物流、航空服务等产业,建设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支线飞机、公务机总装基地,规模最大的飞机大部件转包基地,最专业的“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实力最强的航空研发、培训基地,东北亚地区最高效、便捷的航运基地和物流基地。 目前,沈阳市政府与中航工业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Q400飞机大部件转包项目投产,沈飞民机公司钣金生产线等5个项目全线开工,南航沈阳维修基地新机库等3个项目即将开工 4、浑南新城出口加工区 出口加工区是封闭式综合出口加工区,具有“境内关外”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打造成为沈阳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沈阳市综合保税物流基地。目前,地域范围扩大至30平方公里,向综合保税区发展,突出保税加工功能。 5、浑南新城欧式国际风情 位于李相地区,以前李村为核心。利用邻近桃仙国际机场的区位优势,加快空港国际旅游城建设。着重发展休闲商务及生态休闲业,加快陨石山森林公园的建设,打造集生态休闲、生态旅游、生态居住于一体的国际化休闲度假小镇。 根据《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空间发展规划》的发展要求,要在李相片区强化欧式发展理念,依托李相新城项目开发建设,加快村屯改造、撤村建居步伐,提高村屯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水平。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全集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

国内外产业新城发展经验及案例

国内外产业新城发展 经验及案例 二零一一年三月

目录 一、新城开发背景 (1) 二、新城的定义 (5) 三、新城的发展阶段 (5) 四、新城的分类 (6) 五、产业新城典型案例之一:筑波科学城 (8) (一)概况 (8) (二)背景 (9) (三)建设目标 (11) (四)规划 (11) (五)发展阶段及特征 (15) (六)城市发展 (20) (七)筑波科学城成功的要素 (25) (八)筑波科学城存在的问题 (30) 六、产业新城案例之二:美国尔湾市 (34) (一)概况 (34) (二)发展背景 (35) (三)城市规划 (36) (四)尔湾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居住人口 (40)

(五)有竞争力的工资水平和足够多的就业机会 (50) (六)尔湾成功的要素 (51) (七)筑波和尔湾发展要点对比分析 (56) 七、产业新城案例之三:上海浦东新区 (58) (一)发展概况 (58) (二)发展历程 (59) (三)成功经验 (63) 八、产业新城案例之四:天津滨海新区 (72) (一)发展概况 (72) (二)成功经验 (73)

一、新城开发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以伦敦、巴黎为代表的大城市经济和人口急剧增长,市区人口和产业的聚集不断加强,导致市区用地不断向四周蔓延,形成了单中心高度聚集的城市形态,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很高。如20世纪50年代巴黎市区平均人口密度为26000人/平方公里。 单中心高度聚集的城市结构给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效率以及城市管理等方面带来了诸多城市问题。如城市环境恶化、城市热岛等生态问题凸显;城市住房短缺,房屋价格飞涨,两极分化矛盾日益突出,交通拥挤、出行不便等。在空间上,人口大量增加造成城市住宅的严重不足,使得许多设施不完善的住宅开始在郊区蔓延。城市郊区用地急速向城市建设用地转变,无序开发带来了开发效率偏低等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维持城市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社会的稳定性,针对上述问题,各国政府集合大量的专家学者开展了许多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从城市区域的角度出发,通过开发城市远郊地区的新城分散大城市压力”的城市规划思想。政府开始尝试通过建立新城,

最新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此次我规划的区域属于夏热冬冷地区,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为60天至89天,以及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不足60天,但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8℃的日数大于或等于75天。其气候特点是夏季酷热,冬季湿冷,空气湿度较大,当室外温度5℃以下时,如没有供暖设施,室内温度低、舒适度差。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省(市)等14个省(直辖市)的部分地区,也就是说南京属于夏热冬冷的典型。所以我决定以南京作为一个目标物,将规划场地放置在南京,以获得更为精确的规划。 建筑规划 南京概况:位于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亚热带季风气候。老南京都打趣道:“南京没有春秋,只有冬夏。”所以

说南京属于标准的夏热冬冷地区。苏南经济板块成员,江苏与安徽综合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城市和科技创新中心。位于长江下游,是承东启西的枢纽城市,是长三角两个副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中下游主要港口,生态宜居城市,联合国人居署特别荣誉奖获得城市。2014年,即将举办第二届青奥会。这些都将形成对南京城市规划的严峻考验。 面积:总面积6597k㎡,建成区面积752.83k㎡(2012年),面积算不上最大,人口816.1万人(2012年),人口密度高,这就由于历史上它是六朝古都,名胜古迹,古典院校众多,同时属于省会,经济 发达,吸引大量国内外的游客、打工者、 学生等人群。同时因为长江的流经,造成 了江南江北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的差 异,也导致了江北承担了工业的重担。 城市精神: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 雅、创业创新,这就注定了南京将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这对南京的气候,交通,经济等各方面规划都提出了高要求。 南京一带在100万年至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又是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

沣东新城规划

沣东新城规划 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是西咸新区渭河南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东接西安市西三环,西接沣河东河岸,西安绕城以西的部分,南临西汉高速。规划总面积159.3平方公里,其中计划2020年完成建设用地75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工作。包含西安市辖区六村堡、三桥、王寺、斗门街办,高桥街办;咸阳市辖区沣东街办。 1规划背景与要求 随着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深入推进,陕西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要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西咸一体化”建设。西咸新区从此横空出世!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西咸新区的开发建设是一个伟大壮举。总规划面积882平方公里的西咸新区涵盖了西安、咸阳两市7个区县、23个乡镇街道,下辖5大组团,协同共进,并肩发展! 作为西咸新区5大组团核心区域的沣东新城,规划面积159.3平方公里,到2020年,规划建设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67万,区内生产总值2500亿元以上。 在“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联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指导方针的统领下,沣东新城确立了三大宏伟战略目标:面向全国,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打造西部能源中心和体育会展中心;立足陕西,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板块和引领区,成为西咸新区独具特色的人文、田园生态新城树立现代田园城市新标杆;引领西咸,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孵化、会展业聚集区,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统筹发展新典范。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原名西安沣渭新区,2010年12月6日,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为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将其更名为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实行“省市共管、开发建设以省为主”的体制模式,社会事务管理、干部人事管理仍然保持原有的以西安市为主的管理体制。这里还是未来中国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的试验田,依托本地科技、人才、资源及体制机制综合优势,以国内外知名企业为龙头,以产业环境建设和服务支撑体系构建为平台,正在成为西部率先发展的排头兵! 沣东优势 1)历史文化 沣东新城周、秦、汉历史文脉丰富,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周镐京、秦阿房宫、汉建章宫、汉昆明池遗址等均位于新区境内,牛郎织女传说亦发源于此,这里曾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历史人文资源丰沛充盈,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英国新城建设

英国新城建设 1 英国新城建设发展回顾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基础是建立一个既有方便、高效的就业与生活条件,又有农村卫生、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城市,他称之为“城乡磁体”的新型理想城市模式。要建设这样一种新型城市就必须控制城市规模,以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座中心城市,形成一个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组群他曾设想这样一个组群为25万人,中心城市为58000人,周围6座田园城市各为3200人,其中城市人口为30000人,农村人口为2000人,他还对田园城市的规划设计作了具体的设想,严格来说,这样一种图解式的规划示意图还不是三维空间的城市设计,但毕竟是代表他对未来城市新秩序的一种创造。因此国外城市设计论著中都把“田园城市”理论作为近现代城市设计重要思潮之一。霍华德在世时曾亲身参加建成了莱奇沃斯和韦林两座田园城市。以后他的继承者也建过少数几个。大规模的新城建设则是二次大战之后开始的,首先也是在英国。1946年颁布了“新城法”(New Town Act),从1946年到1950年开始建设14座卫星城,在伦敦周围有8座。以哈洛(Harlow)新城为代表是第一代英国新城。英国新城建设走在世界前列是有其历史背景的。霍华德理论、阿伯克龙比(Sir.P.Abercrombie)的大伦敦规划、战后工党上台推行住房和新城建设政策等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提供了条件。而新城建设也是适应了英国当时城市发展的需要,体现在: 一是探索大都会中人口和经济活动过份集中的某种出路。 二是新城建设起了组织郊区无计划发展的作用,例如保护土地和自然资源、风景和其他环境要素;组织起有效的交通、公共设施来代替无计划的乱建;有一个长远计划来满足今后各方面需要;结合地价及土地管理和开发,兼顾公共利益,保持整个地区统一的质量和外观,等等。 三是新城作为一种“平衡社区”(Balanced Communities)在人口、就业等方面可以起到某种平衡作用,以适应大城市及其区域发展需要。 第一代新城规模都比较小,一般才几万人,如哈洛新城规划为8万人。它的城市设计可以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哈洛是由英国著名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F·吉伯德(Fredderik Gibberd)所设计,它的特点是: 1.充分利用自然特点,保留原有高地、河谷和植被,使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群相互协调,体现田园城市风貌。 2.组织好交通。做到车行步行分开;过境与市内分开,居民能方便安全地到达工作地点与城市中心。 3.精雕细刻城市设计。无论是市中心、居住区、住宅群组乃至小品都经过很好设计。 哈洛新城不足之处是规模比较小,布置松散,缺乏城市气氛,土地使用和基础设施不太经济。因此到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出现了坎伯诺尔德(Cumbernauld)朗科恩(Runcorn)及霍克(Hook)等第二代新城。它们的特点是: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 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得主中心,全市得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 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得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融、生活生态与谐得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得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 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得城市新区。 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得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得区域除去水域得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她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得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就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得城市发展轴。就是城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就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就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得重 要空间,也就是本片区得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得城市建设区与南部得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 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北到规划界限。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该区就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得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得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廊, 北至日荷铁路。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就是近期重点建设得居住区,包括安置与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 北至高压走廊。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04片区:古运河西片区,规划范围东起京杭古运河,西至北湖中路,南至外环路。规划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7万人。本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中心,建设济宁运河之都得风貌。 05片区:古运河东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南起礼贤路,北到规划边界。规划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万。该区就是近期居住重点建设区域,沿古运河建设运河文化区。 06片区:南环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北起礼贤路,南到望湖路。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万人。就是发展居住为主得区域。 07片区:北湖湾东片区。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临洸俯河,西至经北湖路。规划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1万人。商业金融业为核心,完善配套居住。传承运河文化精髓,将石佛村打造为“江北运河文化第一村”。 08片区:北湖湾西片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起北湖路,西至梁济运河。规划用地面积7、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8万人。就是本区得核心区,重点建设北湖湾,以行政为中心,文化为亮点,北湖旅游度假为支撑,高等教育为补充,打造为济宁城市得新中心。 09片区:北湖生态新城,北起北湖北堤,南到南四湖,东起洸俯河,西至梁济运河。规划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逐步迁出,重点发展以水为主题得旅游度假服务功能。建设为鲁西南知名得旅游休闲区。

北京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块层面)编制要求

目录 第一章基本编制要求 (1) 1.1 工作目标 (1) 1.2 工作原则 (1) 1.3 编制要求 (2) 1.3.1 《街区控规深化方案》 (2) 1.3.2 拟实施区域《地块控规》 (5) 第二章主要工作内容 (8) 2.1 现状调研及分析 (9) 2.1.1 土地使用情况调查及综合评价 (9) 2.1.3 交通设施现状调查及分析 (10) 2.1.4 市政设施现状调查及分析 (10) 2.2 规划控制及引导 (10) 2.2.1 确定地块边界和用地性质 (10) 2.2.2 规定地块的规划控制指标 (12) 2.2.3 具体落实三大公共设施 (13) 2.2.4 控制“绿线、蓝线、黄线、紫线、红线” (15) 2.2.5 提出城市设计导则 (15) 附录规划成果技术要求 (17)

附录1 用地分类标准及指标控制指导 (17) 表1 城乡用地分类和代号表(试用稿) (17) 表2 主要控制指标基准关系参照表 (24) 附录2 成果格式及绘图标准参考 (29) (一)规划文本结构 (29) (二)规划图则要求 (32) (三)图纸绘制标准 (32)

第一章基本编制要求 1.1 工作目标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是体现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编制《北京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块层面)》,要深化落实北京市政府批复的各《新城规划》和《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充分发挥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于调控城市资源配置、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作用,引导新城建设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 1.2 工作原则 (1)坚持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保证公共设施、环境品质和城市安全。 (2)坚持节约用地、节约能源的方针,以资源、环境、生态和历史文化保护为前提,促进城市发展与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相协调。 (3)重视研究和合理解决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人居环境改善、旧城及村庄拆迁改造、中低收入阶层住房保障、公共交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重点问题,突出体现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4)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特点,满足城市规划的动态管理要求,正确把握“强制性”和“指导性”之间的关系,制定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指标体系。

关于新城规划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新城规划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当前,国内的新城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新城肩负着扩展城镇空间、疏导老城人口和产业的重任。在此过程中,有些城市新城建设成绩斐然,新城和老城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有些则过度超前,形成所谓的“鬼城”,饱受非议。本文通过对厦门海沧新城的规划建设回顾总结,希望能加深对新城规划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新城规划;差异化;海沧 当前,我国人口正加速向城镇集中,2010年底城市化率已近50%。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大城市城市空间和功能逐渐向外延伸,出现大城市郊区化现象。大城市郊区化过程出现了不少新的城市问题,诸如缺乏建设资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落后,郊区建设无序蔓延,缺乏有效管理,难以形成集聚效应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不少大城市调整了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以新城建设来完善引导城市郊区化发展。厦门市也于2000年重新组织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城市框架从“海岛型”向“海湾型”城市转变,加快推动岛外新城建设,海沧新城有幸成为岛外第一个启动的新城规划建设项目。 一、背景介绍 为促进厦门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提高厦门在国家甚至国际的形象及地位,制定了厦门由“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海沧的发展正是实现这一战略的第一步。同时,随着海沧近10多年建设的需要,以及海沧台商投资区大型港区和大型工业基地的建设,建设满足人们生活、居住的现代化新城便显得尤为重要。2001年海沧新城项目规划设计开始启动,历时两年,完成了海沧CBD的概念规划设计,海沧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 (一)规划范围 海沧新城以海沧大道为界,分成滨海绿带和内湖周围两部分,西面及西北面以兴港路为界,南面到疏港路及博坦码头,东至滨海绿化带,北到海沧大桥西引线,规划总面积约9.0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 本区属于新开发区,大部分用地为滩涂虾池、农田村庄等,对规划设计极为有利,但本区已批未建用地较多,用地调整工作难度较大。 在用地方面,拟规划用地大部分为水面,需要大面积填海造地,因此如何在不影响厦门西海域纳潮量、整体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水面,营造出具有

顺义新城规划

顺义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顺义新城规划 2005-2020

前言 为落实国务院批复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特别是市领导在贯彻国务院批复精神和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市规划委、顺义区政府会同相关委办局,组织开展新城规划编制工作。新城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首都和谐社会、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重要举措。顺义新城作为三个重点新城之一,与其他重点新城共同构成有序疏解中心城人口与职能的反磁力系统,成为首都发展新的增长极。 顺义新城规划以国务院批复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首都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为出发点,以实施“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为导向,以“政府组织、部门合作、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科学决策、依法办事”为工作组织方式,以创新、整合、提高、细化为手段,落实新定位、贯彻新理念,促进和保障建设高标准、高品质、各具特色、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城。

顺义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 目录 前言 (1) 目录 (3)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新城发展目标与策略 (7) 第三章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发展 (10) 第四章新城规模、结构与布局 (16) 第五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设施规划 (20) 第六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24) 第七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31) 第八章城市文化发展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33) 第九章综合交通体系 (34) 第十章市政基础设施 (40) 第十一章防灾减灾规划 (44) 第十二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50) 第十三章新城开发控制与建设 (53) 第十四章新城近、远期发展与实施政策 (59)

产业新城规划建设实施方案

产业新城规划建设 实 施 方 案

目录 1、总体思路和目标 (1) 1.1、概念和内涵 (1) 1.2、创建思路 (1) 1.3、总体目标 (2) 2、“互联网+”产业新城(产业型) (2) 2.1、建设目标 (2) 2.2、建设任务 (2) 3、“互联网+”产业新城(应用型) (3) 3.1、建设目标 (3) 3.2、建设任务 (4) 4、“互联网+”产业新城创建程序 (5) 4.1、申报组织 (5) 4.2、申报条件 (6) 4.3、“互联网+”产业新城(应用型) (8) 4.4、分批审核 (9) 4.5、年度考核 (10) 4.6、验收命名 (10) 5、工作措施 (10) 5.1、加强组织领导 (10) 5.2、加强产业规划指导 (11) 5.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1)

附件2XXX省“互联网+”产业新城(产业型)申报材料 (13) XXX省“互联网+”产业新城(产业型)申报表 (14) XXX省“互联网+”产业新城(产业型)申请报告编写提纲 (17) 附件3XXX省“互联网+”产业新城(应用型)申报材料 (18) 附件3-1XXX省“互联网+”产业新城(应用型)申报表 (19) 附件3-2XXX省“互联网+”产业新城(应用型)申请报告编写提纲 (22)

为贯彻落实《XXX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和资源优势,加快互联网技术与产业融合,推动互联网经济集聚发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1、总体思路和目标 1.1、概念和内涵 “互联网+”产业新城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是以互联网产业或“互联网+”特色应用为依托,具有明确产业定位、互联网应用基础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产业新城注重大视野、新业态,突出发展“互联网+”特色主导产业,既是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新型社区,也可成为“园中园”、“镇中镇”,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的新形式。 1.2、创建思路 “互联网+”产业新城实行创建制,以推进互联网技术与产业融合为目标,打造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引领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以城市互联网集聚区为依托创建“互联网+”产业新城(产业型),大力培育互联网创新型企业,提升互联网核心创新能力,推动互联网产业形成集聚规模。以特色产业产业新城为依托创建“互联网+”产业新城(应用型),推进互联网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互联网新模式、新应用、新业态,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加快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广泛应用。

(最新)国内外新城建设及标准研究(精品)

国内外新城建设及标准研究

目录 一.新城基础研究 (5) 1新城的概念 (5) 2新城的类型 (5) 3理论发展进程 (5) 3.1 乌托邦设想 (5) 3.2 空想社会主义 (6) 3.3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 (6) 3.4 卫星城理论 (8) 3.5 新都市主义 (9) 3.6 其他相关的城市设想 (10) 3.7 相关理论发展 (12) 二.国外新城发展介绍 (13) 1英国伦敦 (13) 1.1 规划背景 (13) 1.2 规划发展过程 (13) 1.3 开发模式 (14) 1.4 新城规划思想的演进 (15) 1.5 规划结果 (17) 2法国巴黎 (17) 2.1 背景 (17) 2.2 发展过程 (18) 2.3 政策指导 (21) 2.4 开发模式 (21) 2.5 规划结果 (21) 3美国纽约 (22) 3.1 理论基础 (22) 3.2 规划背景 (22) 3.3 规划发展进程 (22) 3.4 政府政策 (23)

3.5 规划结果 (23) 4韩国汉城 (23) 4.1 规划背景 (23) 4.2 规划过程 (23) 4.3 规划特点 (24) 4.4 规划结果 (24) 5日本东京 (24) 5.1 规划背景 (24) 5.2 规划过程 (25) 5.3 开发模式 (26) 5.4 规划结果 (26) 6前苏联莫斯科 (27) 6.1 规划背景 (27) 6.2 规划过程 (27) 7香港 (27) 7.1 规划背景 (27) 7.2 规划过程 (27) 7.3 规划结果 (28) 8新城建设实践的国际比较 (28) 8.1 新城建设缘起 (28) 8.2 新城的规模 (28) 8.3 新城的住宅建设 (29) 8.4 新城的投融资及开发管理机制 (31) 8.5 新城的经验归纳 (32) 三.国内新城建设情况简介 (34) 190年代以前的新城建设 (34) 1.1 规划背景 (34) 1.2 规模特征 (34) 1.3 空间布局特征 (35) 1.4 制度环境 (3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