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人品-作文

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人品-作文

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人品-作文

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人品

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人品这句话,我无不坚信。

他在我们的班里有过那么多的矛盾,都是他的性格惹的祸。

他性格屈强呢!还是狂妄呢!还是……反正几个词句都不能说完他的恶劣性格的,班里的同学恨透了他,都恨不得吧他踢出教室、踢出校园、踢出世界啊!举个例子说说:一次,乙正在做数学题,有一题不会做,问过甲,甲也不会做。

乙看到丙同学做了,就轻轻地拿起卷子,生怕把别人的卷子弄脏,乙还没有看到,丙就猛地一拽,卷子被拽烂了一点,斤斤计较的丙一直说乙的不对,也不知是自己拉的,不向乙道歉就不对了,还说别人。

甲在他们后面,真的看不下去了,也责怪丙了几句话。

丙又向老师告状,说甲和乙欺负他,丙一个大男子汉气的泪水哗哗的流,丙为让老师同情,一直用胶带粘烂的卷子。

故事上的人物,说吧:甲是我。

乙呢,是我们班爱学习的好同学。

丙就是前面说的他,我也不说他是谁了,我们虽恨,但也不能不留丙同学悔改的机会啊!丙以后不要这样了。

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人品。

我希望……六年级:贺宜彤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文品和人品

2020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文品和人品做文学家也罢,做普通人也罢,人品始终是第一位的,因为我们终其一身,无非是在实践陶行知先生的两句话,千教万教,教做真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下面是整理的文品和人品满分作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提示 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除此,如果联系现实,颜文不一的例子,时常可见。新闻上经常看到语言腐败的例子,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

等问题夸夸其谈,然而实际上自己就是一个腐败的人。 学生也可以联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题作文,有多少是假话,空话,套话。这也都是语言的腐败。当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亚,文章是这么的棒,人是这么的小气;也可以想想创出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优秀吧作文】 文品和人品 不久前,中央民族大学大学蒙曼教授做客央视,和外国朋友谈中国诗歌。当说到岳飞的《满江红》时,蒙曼教授补充了一句:根据有关史料,岳飞的《满江红》是明朝以后才出现的,换言之,这首词很可能是后人的托名之作;再说,岳飞一生戎马倥偬,且又没有其他的文学作品来支撑,《满江红》很有可能不是岳飞的作品。 在场的外国留学生大惑不解: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大家还是坚持认为《满江红》是岳飞的作品呢? 蒙曼教授因势利导,道出了真谛:这就是我们民族的价值取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中国老百姓从心底里认定,如此壮怀激烈、气干云霄的词句,只有岳飞才能写的出来,如此洒脱豪迈、气势恢宏的书法,也才能配得上岳飞! 现场一片掌声。

书品与人品

书品与人品 近日仍须奔走,九月五日要在上海参加民间书院高峰论坛,六日会在交大海外国学与西方经典研修班讲〈〈知行: 从xx学谈起》。 接着要准备九月十八日在浙江美术馆的墨家: 龚鹏程书法展”了。因贴书论一则,以广其意。 xx我情性: 书品与人品 xx鹏程 一、 启功先生〈论书绝句〉第^一首注: 「唐人楷书手写本,莫不结体精严,点画飞动,有血有肉,转侧照人。校以著名唐碑,虞、欧、褚、薛乃至王知敬、敬客诸名家,并无逊色。 所不及者,官耳。官位愈高,则书名愈大」。 第十二首论宋四家苏黄米蔡,则说蔡不应是蔡襄,只能是蔡京蔡卞。而古人所以以蔡襄代之,当是受「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传统儒家观念之影响。所以启功先生痛批: 「古之所谓德成者,率以其官高耳」。其论书绝句白书本更有白序说: 「又见古之得书名者,并不尽根于能。官大者奴仆视家人、名高者生徒视侪辈,其势其地既优,其迹其声易播」。 先生反对以心术德行人品论书,论蔡京蔡卞如此,论王铎亦如此。举倪云林题王黄鹤画之语以夸王铎曰: 「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评价可谓极高矣。而在理论上,先生更直接驳斥柳公权「心正则笔正」之说,认为「笔下之美恶与心中之邪正,初无干涉」。

我有一篇文章论〈书法真精神〉,曾反驳过先生,认为先生胡涂了,白相矛盾,往往前言对不上后语。例如他说书法史上得名者多半是因官大,则蔡京蔡卞不更是大官吗?为什么大家一般并不推崇他们,竟要劳先生来翻案?「德成而上」之德,又能解释成官吗?先生名高,恐遂放肆而言矣! 至于「心正笔正」,本为柳公权劝谏之言,先生借题发挥,将人品与书迹分开,益可见先生宗旨只在书迹层面。从前,刘勰品藻群言,题其书曰: 「文心雕龙」。先生论书,却是仅及其迹,不肯谈心的,令人有点莫名所以。 考〈〈西京杂记》曾载司马相如为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焕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曰: 「,,赋之心,包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赋有赋之迹,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是也。然而赋不只有赋之迹,还有赋之心。此理连司马相如都懂,可惜启功先生不知,以为论心即是论道德,于中国艺术传统真是太隔阂了! 苏黄米蔡四家之说,始于元人。然王芝〈跋蔡襄沸河石砚铭〉即已以蔡襄为四家冠冕。认为苏黄米蔡四家之蔡应该改为蔡京蔡卞,要晚到明人王绒,而清叶昌炽〈〈语石》提倡尤力,赏其狂狷。启功先生不过拾其余浦而不知其非也。考宋人书论,大抵皆只言蔡襄,齿及京卞者甚少。如倪思〈〈经锄堂杂志》云: 「本朝字书惟东坡、鲁直、元章。然东坡多卧笔,鲁直多纵笔,元章多曳笔。若行草尚可,使作小楷则不能矣。,,独蔡君谟为冠,余子不及」,朱子亦曰: 「字被苏黄胡乱写坏了,近见蔡君谟一帖,字字有法度,如端人正士,方是字」。可见一时公论如此,非只东坡一人推其为本朝第一也。蔡京蔡卞哪里有此地位?赵孟俯〈评宋十一家书〉,只说蔡端明如周南后妃,容德兼备,而略不及京卞。益可知宋元人论四家,必不以京卞为是。叶缘督有取于京卞之狂之狷,遂不知古人本以中和为高也。 以上是旧作中不同意启功先生的论点,现在就还要接着谈下去。 启功先生字好名高,但见识浅俗,一如其诗。说古来书家擅名者都只因官大,正像许多人

枚乘的人品与文品(随笔)

[原创]随笔枚乘的人品与文品 枚乘的人品与文品 燕山飘雪 2005-1-10 0:17:27 大家看央视一台《汉武大帝》,不知注意到这样一个情节了么?汉景帝得了肺结核病,到骊山汤泉宫疗养。十皇儿刘彘去看他,并给他背诵了枚乘的赋《七发》,说它能治病。枚乘是何许人也?《七发》真的能治病吗? 枚乘,字叔,淮阴人,汉代著名辞赋家。世人皆知汉代写赋大家是司马相如,他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在中学课本上都学过。再加上他与卓文君私奔的浪漫故事,好象司马相如的名气大于枚乘。但是,在汉代,在当时,名气最大的还不是司马相如,而是枚乘。《汉书、贾邹枚路传》记载:“梁客皆善属辞赋,乘尤高。”写《汉书》的是东汉人班固,这说明一直到东汉人们都认为枚乘的名气大,赋写的最好。枚乘的赋至今流传下来的只有三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七发》。 枚乘的文章好,首先得益于他的人品好。俗话说“文如其人”,真是一点不错!他为人真诚、细腻、沉思、多谋。汉文帝时,他在吴王刘濞那里任郎中。所谓郎中,就是现在的秘书或秘书长之类。大家看《汉武大帝》都看到吴王刘濞造反的情节。的确,刘濞的刚愎自用是有名的。他凭借在吴国经营多年积聚的财富,就想与朝廷分庭抗礼,开始谋反。枚乘极力劝谏,阻止他这样做,根本不可能成功。但是,吴王刘濞根本不听,有点利令智昏。枚乘知道非失败不可,就悄悄地离开,到梁孝王那里躲藏起来。等到御史大夫晁错宣旨颁布《削藩令》时,刘濞再也忍无可忍,决心造反叛乱,并联合了其他六国,一时气势汹汹,非要打到长安不可。枚乘这时又写信劝刘濞悬崖勒马,赶快罢兵。但刘濞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件事传到朝廷,汉景帝大为感动,朝廷上下官员都知枚乘是忠于朝廷的,不希望天下大乱。一时间,枚乘的人品为人们称道。刘彘小时侯就听窦婴讲过枚乘的《七发》,他背得滚瓜烂熟,特别欣赏“观涛”那一节。后来刘彘做了皇帝,就是后来的汉武帝。他派人去迎接枚乘到朝廷任职,结果在半路上,枚乘就生病死了。汉武帝自然是痛心不已。

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 良终于人品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 品 始于颜值 古人也重视颜值,只是古人眼中的颜值,不以美丑论英雄,而是关注气色神采。 三国时曹操有一次要接见匈奴使者,觉得自己身材矮小、貌不出众,就让高大帅气的崔季珪冒充自己,曹操本人却提一把刀站在旁边。 匈奴使者要回去时,曹操让间谍问使者:“你看魏王(曹操)怎么样?” 使者回答:“大王容貌端庄、举止文雅,但是站在一边,提刀的那个人是个英雄。” 史书上记载曹操“容貌短小,而神明英发”,所言不虚! 敬于才华 唐代孟棨《本事诗》记载,李白第一次家乡到京都长安,住在旅店里。秘书监贺知章去拜访他,并请李白拿出诗作来拜读。 李白取出《蜀道难》给贺知章。贺知章还没有读完,就赞叹了好几次,当场称李白为“谪仙人”。 李白酷爱饮酒,于是贺知章解下身上所系的金龟,作抵押换酒,与李白一同畅饮。 贺知章对李白一见倾心,是出于对李白才华的崇敬与欣赏。 合于性格 《易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同类的事物会相互感应。人也是如此,同类性格的人容易合得来,投脾气。 而能与绝大多数人合得来,就需要有修养,温和持重,如同古人所言,“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有的人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有一种性格魅力,让人舒服,让人想要与之亲近。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就像听一曲舒缓的音乐,品一杯醇厚的热茶,看一朵花静静地开放,平静中含有淡淡的喜悦。 久于善良 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善良并不损害自己,所谓“马善有人骑,人善有人欺”;善良也不是无限信任别人,所谓“你在我背后开了一枪,我依然相信是枪走了火”。 善良就是与人为善,心有善念,便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欢乐,所以古人说:“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 李叔同早年做音乐教师,有一次上课,一个学生在下面看闲书,另一个学生则随地吐痰。李叔同当场看到了却不出声 下课后,李叔同请那两位同学留下来,用很缓和的声音对他们说,下次上课不要看闲书或者随地吐痰。 两个学生刚要申辩,李叔同向他们鞠了一躬,两个学生顿时满脸通红。 只有善良才有长久的影响力,当一个人心中只有善念的时候,一切尘世间的浮华光景早已退却,只有一个个平等和应该尊重的灵魂。 终于人品 总的来说,欣赏一个人就是欣赏他的人品。 古人认为,“立德、立功、立言”是“三不朽”,首先就是“立德”。

诗品

诗品 【作者简介】钟嵘(468-518年),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钟嵘出身世族,“好学,有思理”,精《周易》,有辞章修养,在南朝齐梁时代曾作过参军、记室等小官。他出仕后,先为南康王侍郎、抚军行参军、司徒行参军等职,后任衡阳王萧元简记室、晋安王萧纲记室,并卒于记室任上,故世称“锺记室”。 【书籍简介】《诗品》,南朝·梁钟嵘撰理论批评专注,共三卷。《诗品》的具体写作时间已不可考,但显然作于作者晚年,即梁天监十二年(513年)以后至其逝世的大约四、五年间。本名《诗评》,唐、宋时两个名称并行,后来便只称《诗品》,沿用至今。 《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全书共品评了两汉至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计上品十二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七十二人。在《诗品序》里,他谈到自己对诗的一般看法:“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

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从这一段话来看,他对诗的看法:一是强调赋、比、兴的相济为用,二是强调内在的风力与外在的丹采应同等重视。这和刘勰的看法大体接近,仅仅在对比兴的解释和重视程度上略有不同。 钟嵘论诗还坚决反对用典。他在序里说:“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并举出许多诗歌的名句说明“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他尖锐地斥责了宋末诗坛受颜延年、谢庄影响,而形成的“文章殆同书抄”的风气。刘勰并不一般地反对用典,在《事类篇》中他只是主张创作应该以“才为盟主,学为辅佐”,典故要用得准确扼要。不过钟嵘是论诗,刘勰是兼论文笔,包括钟嵘所说的“经国文符”、“撰德驳奏”各种文体。因此,很难说刘、钟两人在用典上看法有很大的出入。 钟嵘论诗,还坚决反对沈约等人“四声八病”的主张。他说:“余谓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至平上去入,余病未能;蜂腰鹤膝,闾里已具。”沈约等提出的四声八病的诗律,人为的限制过于严格,连他

论艺品与人品

论艺品与人品 对于人品,著名艺术家毕加索认为:道德良心上的问题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毫无关系。我不赞成毕加索的这种观点。首先这种观点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他否认了失误之间的俄普通联系。朱光潜曾说:一切艺术都是生活和自认的返照,艺术的美丽在于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和快感,使主体的生命质量因艺术的关照而得以提升。人作为一中社会性的动物,当他降生到这个世界的那一日起就已经注定了他要和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和事物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是你一个小小的决定都可能影响到别人的人生,更何况一个有着丰富情感和改变世界能力的人了。而毕加索当时就已已经在社会上拥有很大的名气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怎么可以说他自己的道德问题与别人无关呢? 对于人品和艺品,中国传统的观点是人品和艺品成比的,人品好,艺品自然就好,人如其名。我认为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相对的一致性。有人说:“人品好,艺术不一定好,人品不好,也有高明的艺术。”确实,历史上有人的尽力证明人品与艺品不成正比,例如童其昌人品很坏,画确不错。还有就是,在贵阳有一个长期吸毒的画家,他的动物小鸟意可谓堪称一绝,售价也不低。并没有人因为他是一个毒鬼而不买他的画,但他的画资在高也只能勉强支付自己的毒资,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有人知道国画大师张大

千一生造就过多少假画?骗过多少人的钱财?连他的本家艺术眼光并不低的张学良将军也难逃欺骗。曾有“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大吾之悟的国画大家李苦禅先生人品极好,同时他以“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品无格,下笔无方”称誉于世,他还举例说:“秦桧并非无才,他书法相当不错,指引人格恶劣,逐令百代是人切齿痛恨,见其手迹无不撕碎入厕或立时焚之。据说留其书不详,会招祸殃,实则曾恶其人,自然不会美其作品了。“我们无不感动与一个老画家将人格提升到如此高度!但据说他的得意养子,当今名振中外的的某人物画家曾高价卖了一批画到台湾,而后又自食其言的登明是一批假画,并说不是他卖出去的,如果以李苦禅先生的理论俩规范这位画家,会有什么样的解释呢?无言!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发现很所艺术大师尽管有很好的人品,但他们从来不把人品的高低与艺品的优劣联系起来,人品与艺品同高,但来源于不同的修为,前者在乎教养而后者在于学问的情深,二者直接按无论如何是没有逻辑联系的。 当然,不管是艺品还是人品都是属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从某种角度讲,二者是可以相互因果或相互影响的。我们呼唤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但德艺之间并没有必然性,这是经历史证明了的事情。在被郑板桥以书画方式“整治”过的官僚看来,他的人品极差,但老百姓却喜欢这样的人品;秦桧的人品世所憎之,但我不相信如果现在他的作品惊现世间,竟不会是无价之宝;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作为国名元老级人物,他一生的所作所为与大陆的政治主

性格与人品的认识论

性格与人品的认识论 性格与人品在我们周围是非常熟悉的两个概念,可越简单的事物人们往往越陌生。比如我们都知道太阳的形状是圆的,但你接着问一句太阳的形状为什么是圆形而不是方形,未必真有多少人能回答上来。心想,太阳就是圆的,还有为什么吗?但仔细一想,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因果本原,你没有发现太阳为圆的成状原理,并不代表它的成状理论不存在。看来,我们是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对越熟悉的事物就越要留心,越要寻求个为什么,所谓对任何人、事、物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若要对性格与人品作出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就必须把性格与人品上升为哲学的理论才能把握其两者的本质及它们的辨证统一关系。下面,我们首先对性格与人品下一个抽象的定义,对它们进行抽象的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然后顺着这个大的定义撩云拨雾,层层递进、比较鉴别,一一解开性格与人品的问题。 性格:人在客观环境中通过长期社会实践对人、事所反映的一种感性状态与理性状态的形象展现和综合概括,它随着时间、环境、对象的推移转换与人自身固有的思维对立、矛盾心理、思想冲突和不可扭转的内部矛盾运动而不断变化、不断转化发展过程性的认识。 人品:主要对人品道德品质范畴的一种认可与否定程度。 性格与人品主要区别:在人的一般意识中,性格更侧重于对人的感性综合概括,对理性状态的分析、推断、演绎、认识,性格却又经常借助大量的事件、事实、形象、记忆所概括出一个基本的认识。

感性综合出的性格具有感知性、表象性。理性综合出的性格具有客观性、归纳性。但它们两者对性格的评价认识都具有综合概括性。人品在一般意识观念中,往注重的不是对人本性的概括,而是于人相对客观的道德评价。它们的关键词是本性概括与道德评价,这就是他们的主要区别。 性格的形成与人的遗传基因、家庭影响、受教育程度、周围环境、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的发生变化。不管你是否承认,没有人从生下来到生命停止,性格会一成不变。当然,那些死咬住“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的唯心主义者,从根本上否定一切事物是矛盾运动着的发展规律。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上的因素中,对性格影响最大或改变最大的是周围客观环境因素,而时间和知识对性格的塑造则是潜移默化的。 人品的一般认识范畴即道德评价、道德认可、道德定论,它的一般涵义是从普通人对道德概念基本理解的范畴、基本认知的程度上来论述。所以,真、假、忠、奸、善、恶、美、丑就成了对人品定义的基本概念,虽然这些基本概念远不能概括对人品的全部含义。我们在这里只是论述人品道德范畴与性格范畴的主要区别。 与性格认识相论,人品道德的评价倾向于社会整体的道德规范和道德约束规则,性格更倾向于在社会道德观念意识的一般范围中对人与人之间个性的比较。通俗的说就是人与人的本性比较,本质比较、个性性格比较。 为什么是人与人的比较,而不是其他呢?是的,人与物质从文学

浅论人品与文品的关系

浅论人品与文品的关系 我国古代文论中历来就有"文品即人品“文如其人”的说法,《艺概·诗概》中也有“诗品出于人品”之说。世界的一些学者对这一看法表示赞同。18世纪法国学者布封在名为《论风格》的演说中提出“风格就是人”的命题,认为风格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主的主观精神为根底,包括人的道德、品格、情感、胸襟、趣味等。从中得出的是人们对人品是否就是文品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其实要了解这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首先我们先了解人品与文品的含义。何为人品,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归结一点,落实到每个灵魂深处,就叫人品。而文品指文章的品格和风格,即人品理论的变异与总结的不同阶段。从含义上来看,人品与文品在某种程度上两者存在一定的联系。 主张文品与人品的统一是中国文学批评追求文学理想之美的集中反映。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第一位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确立了文学批评的标准,即“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孔子强调“诗教”,认为诗与乐可以对培养人的道德有巨大作用,而孔子的这一切都在其弟子和他一起整理的《论语》中体现,孔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记录了下来,正是因为孔子自身对“仁”与“礼”的追求,对“诗教”的追求,他的《论语》,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乃至现在都有很深刻的影响。 钟嵘,出生贫寒,“位末名卑”,做过一些小官,在门阀世族统治下很不得志,这儿主要要提的是《诗品》的创作。《诗品》之作正值中国文学艺术理论批评的一个空前活跃时期,对文艺家进行品评,是一种时行的社会风气,《诗品》之作的主要原因是钟嵘对当时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现状的不满,为了树立正确的诗歌创作风气和提倡科学的文学批评标准,所以他在《诗品序》中尖锐地批评当时滥用典故、排比声律之弊。钟嵘在《评阮籍诗钟中》说诗可以“陶性灵,发幽思”,在此,钟嵘着重强调了诗歌是体现人的性灵的,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而提到性灵,与之联系密切的是明清的“性灵说”。其中袁宏道在给张幼于的信中说道:“至于诗,则不肖聊戏笔耳。信心而出,信口而谈。世人喜唐,仆则曰唐无诗;世人喜秦、汉,仆则曰秦、汉无文;世人卑宋黜元,仆则曰诗文在宋、元诸大家。昔老子欲死圣人,庄生讥毁孔子,然至今其书不废;荀卿言性恶,亦得与孟子同传。何者?见从已出,不曾依傍半个古人,所以他顶天立地。今人虽讥讪得,却是废他不得。不然,粪里嚼查,顺口接屁,倚势欺良,如今苏州投靠家人一般。记得几个烂熟故事,便曰博识;用得几个见成字眼,亦曰骚人。计骗杜工部,囤扎李空同,一个八寸三分子,人人戴得,以是言诗,安在而不诗哉?不肖恶之深,所以立言亦自有矫枉之过。”对前后七子及其追随者的剽窃模拟文风,袁宏道确是深恶痛绝之极,对他们给予了剑客的讽刺与嘲笑。此时的性灵说提出的真、善、变、趣、奇,和钟嵘的《诗品》可以说是有着相似之处,他们都在文章或是个中表达了自己对世界、对事件的看法,对各自时代的进行了批评。这些在我看来,达到了文品的要求,也体现了各自的人品。 人品与文品的统一,是中国传统的重要文学批评原则,韩愈曾作了集中地、全面的、深入的讨论。韩愈在散文方面,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文以明道,注重实用的思想。“道”的具体内容,是指孔孟儒加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它融化在作家身上,就是要求作家加强有益于群体、社会的伦理道德修养,以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由此看来,韩愈特别重视人品与文品的一致,认为作家要写好文章,关键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修养,在《答李诩书》中,曾称赞李诩说: 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他谆谆告诫李诩,“立言”即写文章之事,并向学生谈了自己学习写作的体会:“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同时,他还提出“气盛宜言”之论,这是继孟子“养气”论以后又一理论“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这里所谓的“气盛”,是指作家的仁义道德修养造诣很高而体现出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人

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 善良,终于人品 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始于颜值 古人也重视颜值,只是古人眼中的颜值,不以美丑论英雄,而是关注气色神采。 三国时曹操有一次要接见匈奴使者,觉得自己身材矮小、貌不出众,就让高大帅气的崔季珪冒充自己,曹操本人却提一把刀站在旁边。 匈奴使者要回去时,曹操让间谍问使者:“你看魏王(曹操)怎么样?” 使者回答:“大王容貌端庄、举止文雅,但是站在一边,提刀的那个人是个英雄。” 史书上记载曹操“容貌短小,而神明英发”,所言不虚!

曾国藩曾经讲过“人的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一个有功名的人气概一定不凡,一个人是穷还是富看精神,精神好,他就富贵,精神不好他就穷。 所以,想要得到别人的欣赏,第一步首先要把自己的精气神养好! 敬于才华 相传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初到杭州出任知州时,一日去某寺游玩,寺中住持和尚不知底细,把他作为普通来客对待,一边叫“坐”,一边吩咐小沙弥:“茶”。小沙弥遵嘱咐端出一碗普通茶来。宾主稍事寒暄后,主持感到来者谈吐不凡,并非等闲之辈,便礼貌地将“坐”改为“请坐”,并重叫“敬茶”,小和尚第二次奉上一碗较好的茶来。 交谈之后,主持才知道来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顿时受宠若惊,便情不自禁地起身高叫:“请上座”,并在此吩咐小沙弥:“敬香茶”。临别时,主持慕名求字留念。苏东坡略作思索后,便将刚才的亲身经历写成一副趣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有人说,才华是后天的颜值~ 合于性格 《易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同类的事物会相互感应。人也是如此,同类性格的人容易合得来,投脾气。 而能与绝大多数人合得来,就需要有修养,温和持重,如同古人所言,“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有的人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有一种性格魅力,让人舒服,让人想要与之亲近。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就像听一曲舒缓的音乐,品一杯醇厚的热茶,看一朵花静静地开放,平静中含有淡淡的喜悦。 久于善良

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始于颜值 古人也重视颜值,只是古人眼中的颜值,不以美丑论英雄,而是关注气色神采。 三国时曹操有一次要接见匈奴使者,觉得自己身材矮小、貌不出众,就让高大帅气的崔季珪冒充自己,曹操本人却提一把刀站在旁边。 匈奴使者要回去时,曹操让间谍问使者:“你看魏王(曹操)怎么样?” 使者回答:“大王容貌端庄、举止文雅,但是站在一边,提刀的那个人是个英雄。” 史书上记载曹操“容貌短小,而神明英发”,所言不虚! 敬于才华 唐代孟棨《本事诗》记载,李白第一次家乡到京都长安,住在旅店里。秘书监贺知章去拜访他,并请李白拿出诗作来拜读。 李白取出《蜀道难》给贺知章。贺知章还没有读完,就赞叹了好几次,当场称李白为“谪仙人”。 李白酷爱饮酒,于是贺知章解下身上所系的金龟,作抵押换酒,与李白一同畅饮。 贺知章对李白一见倾心,是出于对李白才华的崇敬与欣赏。 合于性格 《易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同类的事物会相互感应。人也是如此,同类性格的人容易合得来,投脾气。 而能与绝大多数人合得来,就需要有修养,温和持重,如同古人所言,“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有的人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有一种性格魅力,让人舒服,让人想要与之亲近。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就像听一曲舒缓的音乐,品一杯醇厚的热茶,看一朵花静静地开放,平静中含有淡淡的喜悦。 久于善良 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善良并不损害自己,所谓“马善有人骑,人善有人欺”;善良也不是无限信任别人,所谓“你在我背后开了一枪,我依然相信是枪走了火”。 善良就是与人为善,心有善念,便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欢乐,所以古人说:“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 李叔同早年做音乐教师,有一次上课,一个学生在下面看闲书,另一个学生则随地吐痰。李叔同当场看到了却不出声 下课后,李叔同请那两位同学留下来,用很缓和的声音对他们说,下次上课不要看闲书或者随地吐痰。 两个学生刚要申辩,李叔同向他们鞠了一躬,两个学生顿时满脸通红。 只有善良才有长久的影响力,当一个人心中只有善念的时候,一切尘世间的浮华光景早已退却,只有一个个平等和应该尊重的灵魂。 终于人品 总的来说,欣赏一个人就是欣赏他的人品。 古人认为,“立德、立功、立言”是“三不朽”,首先就是“立德”。 同样,做事先做人,关键看人品。 人品好的人一定是细心体谅他人,极具同情心的,他的魅力来自丰富,内敛,温情,慈悲,由内而外地散发出一种高贵。 人品好的人一定是细腻而聪明的,做事讲道理,说话有分寸,能把每一句话都说到你心里去,以柔克刚,化解问题于无声之处。 有时只是一个眼神与举动,都可以让人感觉到这个世界的暖意。

肖瑞峰《诗品和人品》阅读练习及答案

诗品和人品 肖瑞峰 我们经常说两句话,“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中国古代传统诗论习惯于将诗品与人品相联系,以为人品决定诗品,诗品出于人品,因而总是强调“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才有第一等真诗”。 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文如其人”确实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是一种史实,但我要向大家揭示的另一史实是,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不难找到“言非心声”的例证,在一些诗人那里,诗品和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选无法契合的。如果坚持认为“诗品醇者,人品必正”,显然是一种罔顾文学史实的想当然的误判。 提及“诗品”,熟悉中国文学史的很容易联想到梁代钟嵘和唐代司空图的两部同名著作,所谓“品”,是就区分诗歌的不同风格、境界而言的,可以理解为类别。今天我们讨论的“诗品”,有别于钟嵘、司空图的指称,指的是诗的品质、品格和品味;与此相应,所谓“人品”指的是人的品行、品性、品德。人们常常将诗品与人品相提并论。二者之间确实有密切的联系,但却不能等同,也无法对应。它们呈现出的是若即若离、错综复杂的双边关系。 主张诗品与人品相统一,是追求诗歌理想与人格之美彼此契合的集中反映。在这方面最简明的一个论断就是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倡言:“诗品出于人品。”最早将诗品与人品联系在一起的是先秦时期的“诗言志”思想。所谓“诗言志’’是指诗应当抒写人的情志,应当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外在表现。这实际上已涉及到“文如其人”和“言为心声”的命题。“文如其人”这一命题,可以追溯至汉代扬雄的《法言·问神》、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体性》。但从现存的文献看,明确表述“文如其人”这一命题的是苏轼的《答张文潜书》:“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这段话是苏轼评论他弟弟的。后人都认为三苏里面最有才气的是苏轼而不是苏辙。在苏轼的眼里,弟弟的文章超过了他,而世人不理解。后来表达类似“文如其人”的观点就太多了,比如徐增《而庵诗话》里提到,诗是人心灵的一种外化表现,见诗如见其人。验之创作实践,在中国诗歌史上,确实有许多诗人的诗品与人品是统一的,和谐的,读其诗,可以推知其人;反之,观其人,亦可想见其诗。比如李白,文如其人的典型代表;比如刘禹锡,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屈的典型。 在中国诗歌史上,“言非心声”的情况也很多。相当一部分诗人的诗品与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远无法契合的,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诗品高洁,而人品卑劣。读其诗,分明为志士仁人;观其行,显然是无耻败类。

_人心_与_文心_的分裂_论王褒诗品与人品中的两面性

=古典诗学> /人心0与/文心0的分裂 )))论王褒诗品与人品中的两面性 张喜贵 (江南大学文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摘 要]王褒为人的行为方式与其诗文作品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从/人心0这个角度看,他是/荷恩眄,忘羁旅0,性格是软弱谨慎的,从/文心0即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他又不断地抒写着羁旅之感与归乡之念,不断地在和不幸的命运作着抗争。这种分裂人格的存在是由于王褒在历史的大变革以后戴上了人格面具,从而造成了/人心0与/文心0分裂的结果。 [关键词]王褒;人心;文心;分裂;人格面具[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0)02-0010-04 The Split of /Heart 0and /Content of Works 0 )))On the Two Sidesthe of Wang Bao .s Heart and Works Z HANG Xin-gui (College of Literature,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 Abs tract :Wang Bao .s behavior has al ways exi sted contradicti on w i th his works.Fro m the /heart 0,his character is weak and cau -tious;from his works,he expressed the feelings of homesickness and kept in and the unfortunate fate of the resis tance.The exis tence of this split pers onali ty is due to Wang Bao after the great change i n his tory to wear the mask of personality,resul ting i n the spli t of /heart 0and /c ontent of works 0. Key words :Wang Bao;heart;content of works;split;pers onali ty mask [收稿日期]2010-01-05 王褒一生中既有南朝梁时的春风得意,/不惜黄金散尽,只畏白日蹉跎0(5高句丽6),又有江陵城破被俘北上长安的凄切悲凉,/寂寞灰心尽,摧残生意余0(5和殷廷尉岁暮诗6)。王褒在北地共生活了23年,最后客死他乡,他与庾信同样由南入北被称为/庾王0,但后人对王褒的评价始终不高,主要是因为他外在的行为方式与自己的文学作品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也就是说,在他的身上存在着/人心0与/文心0的分裂。人心,即为人之用心,文心,即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种种思想情感。其实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潘岳就被后人讥为/心声心画总非真0,梁简文帝5诫当阳公大心书6中说:/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0由此可见人是可以分割成/为人0的人和/为文0的人,此种情形在梁季入北文人王褒的身上体现 得最为明显,为人处世世故圆滑,为文则情感外露。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或许可以说明这一矛盾现象。对此加以解析可以更深地了解易代之际士大夫复杂的内心世界。 一 阅读有关史料,可知王褒是一个个性懦弱行为谨慎的人。在江陵的迁都争论中,王褒私下里曾劝元帝迁都于建康,但他的意见并没有被元帝采纳,考虑到元帝猜忌的性格,于是王褒不再据理力争坚持自己的主张,而是/弗敢众中公言,唯唯而已0 [1](p.597) 。/唯唯而已0, 也就是点头称是罢了,这可以说是王褒性格的最好写照。但如果历史没有太大的变故,王褒依然可以在梁元帝手下过着优游的生活,与原来金陵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两样。但不久西魏大军围攻江陵,王褒负责监督江陵城西的军 2010年第2期(总第220期)THE NORTHERN FORUM No 12,2010Total No 1220

相处之道: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相处之道: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 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本文是关于为人处世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相处之道: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文/诗词君 有人光鲜亮丽却也咄咄逼人,有人其貌不扬却让人心生好感。前者让人窒息,后者让人舒服。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的魅力,让你想要与之接近,放下心防,倾诉心中的秘密? 一个人从表到里,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外貌,能力,脾气,品格,品性。 对应的品质同样是五个层次:颜值,才华,性格,善良,人品。 细细品味,这五个层次,既是身处世间的识人之法,也是涵养内心的修行之途。 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这便是那条完整的路径。 (一)始于颜值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自古人们便津津乐道于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四大美女,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四大美男。 只是古人眼中的颜值,不以美丑论英雄,而是关注气色神采。 三国时曹操有一次要接见匈奴使者,觉得自己身材矮小、貌不出众,就让高大帅气的崔季珪冒充自己,曹操本人却提一把刀站在旁边。 匈奴使者要回去时,曹操让间谍问使者:“你看魏王(曹操)怎么样?” 使者回答: 大王容貌端庄、举止文雅,但是站在一边,提刀的那个人是个英雄。 史书上记载曹操“容貌短小,而神明英发”,所言不虚! 容貌是天生的,我们无从选择。 而说到颜值,容貌却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的是气质和气场。 正如有的画一眼看上去美,可是越看越乏味;有的却是初看了了,但越品越有味道。 识人,要观其内;做人,要养于内。成之于内,自会发之于外。 气质和气场从哪里来? 眼中的审美,身上的阅历,脑中的见识,心中的涵养。 最直接的便是读书,苏东坡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曾国藩所谓“读书可变化气质”。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人品与文品”问题之我见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人品与文品”问题之我见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人品”与“文品”就一直被各种文人学者关注研究,而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文品与人品一直是被统一在一起的,似乎是文品高者人品也是优者。不可完全否认这一观点,相传了几千年的观点必定是有其事实和依据的。 要探讨“人品”与“文品”问题,就是意味着要探讨“人品”与“文品”之间的关系问题。“人品”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的品行思想,也有个性,文化教育在其中;“文品”大概就是文章的品位风格,与“文风”相似。这样一来,结合中国古代将“人品”与“文品”统一的观点,人品与文品的关系,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文如其人”。“文如其人”出自苏轼《答张文潜书》:“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意思就是他的为人藏很深不愿让人知道,其实从他的文章中就能看出他的道德品行。 当然历史上认为“文品”与“人品”间存在着不可分割关系的远远不止苏轼一人。许多文人学者都在自己的文论作品中,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早在西汉学者扬雄就在其《法言·问神》中这样写道:“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简单地说,就是声画者,都是人内心情感的表现,因此是君子还是小人都能从中分辨。这与《毛诗大序》中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异曲同工之处。而“文”又是由“言辞”组成,因而“文品”与“言”,“书”挂钩,那么“心”,“情”与“人品”挂钩,不难看出“文品”是由“人品”所影响决定的,“文品”表现着“人品”。 曹丕就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在这里曹丕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创作的重要意义。在当时就已经有很多人研究才能与禀性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才能和禀性”与“文品和人品”在一定意义上是具有一致性的。从曹丕的思想出发,他主张“才性一致”,并且是性决定其才。而“才性一致”又与“文如其人”相一致。他在《典论·论文》中写道:“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这里曹丕强调文气的不同是因人的天赋禀性不同,是无法以人力改变的。显然这种观点是太过绝对的,至少我觉得有时候后天学习是不可忽视的,文气什么的也是能通过后天的熏陶学习而有所改变和进步的。但即有些片面,曹丕所提倡的“文以气为主”,要求文章要有鲜明的创作个性。他在《典论·论文》中说:“徐干时有齐气”,“孔融体气高妙”等,对一些文人作品进行了评价,从作品中也能推出他们的一些品性。例如:“齐气”是指齐国人那种舒缓的习性在文章之中体现。那么,可以推测徐干身上是否也有舒缓这一习性。所以在我看来曹

气质类型与人性格的关系

气质类型 一般来说,人的气质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多血质活泼好动,行动敏捷,兴趣易变,容易轻举妄动;(活泼型)胆汁质直爽热情,心境变化激烈,反应快但不灵活,抑制力差;(兴奋型) 粘液质沉默少言,反应慢而稳定,抑制力强;(安静型) 抑郁质孤僻,羞怯,反应慢且不灵活,情感体验深而持久。 气质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Yippccrares)提出来的,后来罗马医生盖仑(Galen)作了整理。他们认为人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体液在每个体内所占比例不同,从而确定了胆汁质(黄胆汁占优势)、多血质(血液占优势)、粘液质(粘液占优势)、抑郁质(黑胆汁占优势)四种气质类型。其典型心理特征如下。 [胆汁质]胆汁质的人是以情感发生的迅速、强烈、持久动作的发生也是迅速、强烈、有力为特征的。属于这一类型的人都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 [多血质]多血质的人是以情感发生迅速、微弱、易变,动作发生也迅速、敏捷、易变为特征的。偏于这一类型的人,大都活泼好动,敏感,反应速度快,热情,喜与人交往,注意力易转移,志趣易变,具有外倾性。 [粘液质]粘液质的人是以情感发生缓慢、内蕴、平静,动作迟缓、

稳重易于抑制为特征。偏于这一类型的人大都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情感不易外露,沉默寡言,善于忍耐,注意力不易转移,具有内倾性。 [抑郁质]抑郁质的人是以情感体验深而持久、动作迟缓无力为特征的。属于这一类型的人大都反应迟缓,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秋毫细末,具有内倾性。 胆汁质型胆汁质又称不可抑制型,属于战斗类型。这种气质类型的人精力旺盛,反应敏捷,乐观大方,但性急、暴躁而缺少耐性,热情忽高忽低。这种人适合于做刺激性大而富于挑战的工作,如导游、节目主持人、推销员、演员、模特等。胆汁质的人不适合做整天坐在办公室或不走动的工作。 多血质型多血质的人又称活泼型,属于敏捷好动的类型。适应能力强,善于交际,在新的环境中应付自如,反应迅速而灵活;办事效率高,但注意力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多血质人的职业选择较广泛,如新闻工作、外事工作、服务人员、咨询员等。多血质的人不适合做细致单调、环境过于安静的工作。 粘液质型粘液质又称安静型,属于缄默而沉静的类型。这种人踏实、稳重,兴趣持久专注,善于忍耐,但粘液质人有些惰性,不够灵活,而且不善于转移注意力。这种类型的人适合做管理人员、办公室文员、会计、出纳、播音员等。粘液质的人不适合做富于变化和挑战性大的工作。 抑郁质型抑郁质又称易抑制型,属于呆板而羞涩的类型。这种人

人品形容词

高尚 暗室不欺不同流俗不欺暗室不忘沟壑赤子之心德厚流光高情远致高山景行功德无量厚德载物怀瑾握瑜蕙心纨质见危授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金良玉敬老慈幼良金美玉明德惟馨年高德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青天白日山高水长拾金不昧玉洁松贞沅茝沣兰云中白鹤志士仁人 杰出 补天浴日风流人物风华正茂伏龙凤雏盖世英雄盖世无双桂林一枝鹤立鸡群鹤鸣之士加人一等矫矫不群金榜题名举世无双绝世超伦昆山片玉人中之龙首屈一指铁中铮铮头角峥嵘无出其右裒然举首一代风流一世龙门庸中佼佼 尊贵 不虞之誉不言而信不恶而严荣华富贵山中宰相师道尊严 著名 草木知威驰名中外大名鼎鼎德高望重风云人物功成名遂功标青史赫赫有名举世闻名如雷贯耳声振寰宇威望素著 宽容 海阔天空含垢纳污呼牛呼马豁达大度既往不咎宽大为怀宽宏大量网开一面网开三面息事宁人下不为例下车泣罪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直报怨以德报怨宰相肚里能撑船知情达理中庸之道 助人 将伯之助解衣推食救死扶伤绝甘分少普度众生起死人,肉白骨轻财好施设身处地疏财仗义为民除害为民请命雪中送炭与人为善云行雨施仗义疏财助人为乐 荣耀 生荣死哀死得其所万古千秋万古流芳为国捐躯 ⑵志气 有志 不耻最后乘风破浪顶天立地鸿鹄之志九天揽月夸父追日老骤伏枥老当益壮力争上游陵云之志猛志常在磨杵成针穷而后工三户亡秦十载寒窗铁杵成针韦编三绝心小志大胸怀大志雄飞雌伏雄心壮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移山倒海迎头赶上有志者事竟成愚公移山争强好胜知难而进治国安民志在四方中流击楫壮志凌云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自求多福自食其力 有为 大显神通大显身手大有作为大器晚成非池中物奋发有为公才公望后生可畏龙跃凤鸣鹏程万里前程万里如日方升 奋发 发愤图强奋发图强奋发蹈厉披荆斩棘闻鸡起舞我武惟扬 其他 八仙过海不务空名负重致远掞藻飞声 ⑶忠贞 忠诚 碧血丹心不避斧钺成仁取义赤胆忠心赤心相待赤心报国大节不夺大法小廉蹈节死义断头将军肝脑涂地故旧不弃故剑情深寒花晚节久要不忘扪心无愧倩女离魂舍身求法田父献曝先驱蝼蚁心虔志诚以身殉职以身许国忧国奉公孝子顺孙忠孝节义忠心耿耿忠肝义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