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

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

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
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

语言学与翻译

翻译有助于本国文化的发展。这一点,老一辈的翻译家们已经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许多新字眼、新的句法就是通过翻译外文而产生的。在古代的中国文字中,哪有―沙文主义‖(chauvinism)、―罗曼蒂克‖(romantic)、―俱乐部‖(club)、―盘尼西林‖(penicillin)等词语?由于很多新的词语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某些事情,所以我们接受并运用了,有时甚至不知道它们是从外语中翻译过来的。

?同样地,英语中有很多词语(尤其是习语)也是源于外国语言,特别是西方语言,如希腊语、拉丁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等。汉语中有部分词语也被译成英文,受到广泛的应有,并且很多已被列为正式的英语。例如英语中的―茶‖(tea)就是由福建话音译为英语的。近年流行于外国的kung fu(功夫)和势将流行的wu shu(武术)也会逐渐被吸收进英语中去。

?有些词语和习语由于用途广或意义佳,所以更可能从一种语言翻译成为另一种语言之后,再被子译为第三或第四种语言。如英语中的sour grape来自希腊的《伊索寓言》,汉语又从英语中直译过来,成为―酸葡萄‖,同样用来表示―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

1.1 理论语言学与翻译

?从全球的角度看,当代语言学的分支很多,带有―语言学‖字样的学科或专业名称就有: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计算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等。还有一些不带―语言学‖字样的,如语音学、音系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会话分析、语篇分析等。

一般把这些不带的称为理论语言学,那些带的称为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跟应用语言学的区分是不能反映当代语言学的特色的。这是因为所谓的应用语言学本身也有很多理论问题,同样理论语言学也有许多应用成分。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当代语言学比成一盏发光的灯:核心是语言学的传统研究领域如语音学、音系学、词汇学、句法学和语义学,核心的外围是一些新兴分支如语用学、会话分析、语篇分析等。进一步向外辐射有三个主要方向,一是向大脑,如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二是向社会,如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三是向信息高科技,如计算语言学(包括机器翻译)、语料库语言学、语音识别与合成等。

?翻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跟其他学科,特别是社会科学中的许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语言学家把现代语言学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甚至把翻译学列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毫无疑问,在众多的有关学科中,与翻译联系得最密切的莫过于语言学了。

早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刚刚兴起的翻译学科中就已经有许多学者开始关注语言学,希望在其中找到能够有效地运用于翻译研究的理论及教学模式。对语言学的兴趣在当时是有道理的,现在也仍然如此。首先,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语言是翻译的原材料,因此一门说明语言行为的学科自然就应该可以为研究翻译的学者提供很多的东西。但是在那个时候,借用语言学模式也还有许多技术上的原因。40至50年代,语言学本身也开始成为一门“科学”的学问,其标志是用严谨而高度形式化的方式来描述语言,结果是提高了语言学在学术界的地位。“科学”方式这一点正是近年来翻译学内部激烈批评的一个对象,语言学途径有时就被轻蔑地贴上“科学主义的标签”。然而在那个时期,努力跻身于科学性学科之列以确保自己在学术界的地位,对语言学和翻译学显然都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语言学在语言教学和词典编纂等

领域里成功地解决了许多问题,改进了有关工作,这使它更加成为翻译学效仿的榜样。学习语言学至少可以提高译者进行语言对比的起点以及进行语言分析的能力。翻译的实质是语际转换,是在两种不同语言对比中进行的。翻译不免要在词、词组、分句、句子、段落、篇章等各个语言平面上进行比较和分析。掌握一定的语言学知识,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和规律性,必将有助于翻译实践

1.2 应用语言学与翻译

?应用语言学作为学科名称,是波兰语言学家J. N. 博杜恩·德·库尔特内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相对于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是将理论语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其他科学领域的问题,或者说是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学科。反过来,语言应用是促使语言理论研究的动力,因此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应用语言学真正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40至50年代。应用语言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知识应用于其他科学领域,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专指语言教学,特别是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还包括语言规范化、文字改革、辞书编纂、翻译等。在国际著名语言学文摘刊物《语言学与语言行为文摘》(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Behavior Abstracts)的分类中,应用语言学包含语言教育政策、本族语讲授、非本族语讲授、语言测试与评估、成人语言发展、阅读的习得、教学和辅导、阅读过程、阅读测试、写作的教学、习得、过程和测试、双语教育、翻译、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的教学和学习等11个(近年又增列为15个)分支学科。

近年来,有关翻译研究的论文和专著不断涌现,翻译人才的培养体系也在不断完善。翻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已经不再满足于局限在应用语言学的范围内,其独立的学科地位日臻成熟。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派运用现代语言学的成果,着重成分分析,强调翻译对等,力求使翻译研究更加客观、更加准确、更加科学,从而对翻译实践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1.3 语义学与翻译

?请先试译以下几段话。

One afternoon a few summers ago, I had been clearing brush in the mountains for several hours and decided to reward myself with lunch. Sitting on a log, I unwrapped a sandwich and surveyed the rugged scenery. Two turbulent streams joined to form a clear, deep pool before roaring down a heavily wooded canyon.

My idyll would have been perfect had it not been for a persistent bee that began buzzing around me. The bee was of the common variety that plagues picnickers.

Not the least intimidated, the bee came back and buzzed me again. Now, losing patience, I swatted the pest to the ground and crunched it into the sand with my foot.

Moments later I was startled by a minor explosion of sand at my feet. My tormentor emerged with its wings buzzing furiously. This time I took no chances. I stood up and ground the insect into the sand with all my 210 pounds.

Once more I sat down to my lunch. After several minutes I became aware of a slight movement near my feet. A broken but still living bee was feebly emerging from the sand.

Beguiled by its survival, I leaned down to survey the damage. The right wing was relatively intact, but the left was crumpled like a piece of paper. Nevertheless, the bee kept exercising the wings slowly up and down, as though assessing the damage. It also began to groom

its sand-encrusted thorax and abdomen.

?现在我们就上面的段落以及其他的典型段落为例,介绍一下翻译中各种语义的传达。

?在传达原文所指意义时,会碰到一个主要问题,即原语单位和译语单位的意义范围不一致。两种不同语言中意义单位的所指意义在一切范围内都完全一致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解决语义的相关问题,实际上直接影响着译文的质量。

?我们结合语义学的研究领域,介绍翻译中的一些技巧。

1.3.1 外延意义的翻译

?词语的外延意义就是与此所确指对象范围的―认知意义‖。许多单词,尤其是单义词,在篇章段落中经常使用转义,因此对于这些词的翻译不仅需要对原文词语的意义予以限定,还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对原文词语的意义予以引申。

?我们再看本节开头的第二段文字。对于这样一段文字,大家是不是会作如下翻译:―要是没有一只蜜蜂围着我不停地嗡嗡地飞,我的田园诗一定会一直都是完美无暇的。这只蜜蜂是传染瘟疫给野餐者的普通种类。不假思索,我挥手把它赶走了。‖读完这个译文,大家是否觉得不知所措,不知道文章说的内容是什么呢?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译者没有正确处理好idyll ,plague 和picknicker 这几个词。当然,我们在查阅字典的时候会发现,字典中的这三个词的意思,分别为―田园诗‖、―瘟疫‖和―去野餐的人‖。但是,我们从上文的译文中可以看出,简单的一一对应并不能得到恰当的译文。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再次阅读原文,思考并尝试理解这三个词的意义。

通过二次阅读和思考分析,我们发现idyll 如果简单地翻译为―田园诗‖是不符合前一段叙述的内容的。从第一段中,我们知道作者描述的是他完成了农活之后的遭遇,因此,此处的idyll 的意思应该是―闲适的心情‖。当然本词也可勉强翻译为―田园诗般的心情‖,这时需要注意上下文的搭配,如此,第一句应该翻译为―……我的田园诗般的心情一定会保持得相当不错。‖类似地,我们可以分析出plague 和picknicker 因为要和上下文表达的意思相一致,所以这两个词不能直接引用词典义,而应该作出适当的转化,分别使用―烦扰‖和―带饭到野外去吃的人‖。

通过这样的分析,大家不难把上述段落翻译为:

―要不是有个蜜蜂在我身边嗡嗡个不停,我一定会非常安闲自在。那是个常见的蜜蜂,专找这种时候来搅人兴致。于是,我想都没想,就挥手把它赶跑了。‖

1.3.2 内涵意义的翻译

?词语的内涵意义是一定社会文化经过积淀之后附着在词语外延意义上的情感联想和感情色彩。客观地说,在篇章段落的翻译中,词语的外延意义属于确定的意义,所以容易把握,但是词语的内涵意义比较含蓄,所以一般来说比较晦涩内敛,难以把握。因此要准确地把握原文从而有效地落实译文,就不仅要着力把握词语的外延意义,更要着力把握词语的内涵意义。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仔细斟酌字词,努力把握原文以及译文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异,切忌望文生义,否则译文不仅不能有效再现原文的内容意旨,还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误解。

通过这样的分析,大家不难把上述段落翻译为:

―要不是有个蜜蜂在我身边嗡嗡个不停,我一定会非常安闲自在。那是个常见的蜜蜂,专找这种时候来搅人兴致。于是,我想都没想,就挥手把它赶跑了。‖

1.3.2 内涵意义的翻译

?词语的内涵意义是一定社会文化经过积淀之后附着在词语外延意义上的情感联想和感情色彩。客观地说,在篇章段落的翻译中,词语的外延意义属于确定的意义,所

以容易把握,但是词语的内涵意义比较含蓄,所以一般来说比较晦涩内敛,难以把握。因此要准确地把握原文从而有效地落实译文,就不仅要着力把握词语的外延意义,更要着力把握词语的内涵意义。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仔细斟酌字词,努力把握原文以及译文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异,切忌望文生义,否则译文不仅不能有效再现原文的内容意旨,还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误解。

?试翻译以下文字:

Any physical theory is always provisional, in the sense that it is only a hypothesis: you can never prove it. No matter how many times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agree with some theory, you can never be sure that the next time the result will not contradict the theory. On the other hand, you can disprove a theory by finding even a single observation that disagrees with the predictions of the theory. As philosopher of science Karl Popper has emphasized, a good theory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act that it makes a number of predictions that could in principle be disproved or falsified by observation. Each time new experiments are observed to agree with the predictions the theory survives, and our confidence in it is increased; but if ever a new observation is found to disagree, we have to abandon or modify the theory. At least that is what is supposed to happen, but you can always question the competence of the person who carried out the observation.

考虑一下第一句话是否可以翻译为―任何物理理论都是暂时的,因为它只是一种假设:人们永远也不可能证明它‖?

不可以,对吗?那么你的判断是正确的。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如果物理理论―永远不能证明‖是正确还是错误,那么这就是一个永恒的真理,又怎么可能是―暂时的‖?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上述译文自相矛盾。而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译者望文生义,没有准确把握词语的内涵意义。具体而言,问题的关键在于provisional 一词的含义:其外延意义是serving for the time being,但是这个词的内涵意义是intended to exist for only a short period of time and likely to be changed in the future, or not yet definite but should be definite in the future,因此上文应该做如下翻译

自然科学的理论决非一成不变,任何一种理论都只是假说,永远证明不完,无论被多少次实验结果证明成立,也难保不被以后的实验结果证明不成立。相反,只要有一次实验结果与某理论所预测的结果相悖,就足以证明该理论不成立,从而推翻该理论。科学哲学家卡尔·雷·波珀(Karl Raimund Popper, 1902-1994)强调指出:完备的理论最大特点是允许被证明不完备,即允许其预测的结果被实际观测的结果证明不准确,甚至被彻底推翻。一种理论,如果预测的结果与实际观测的结果相吻合,就证明成立,如果与实际观测的结果不相吻合,就证明需要修正甚至摈弃。一般认为,只有这样方始合情合理。但是,进行实际观测的人能力如何?对此亦未尝不可提出质疑。

1.3.3 词语的重复使用

?请大家对比一下以下两篇对上文第三和第四段的翻译:

[参考译文1] 这只蜜蜂一点也没有给吓倒,它飞回来又围着我嗡嗡地转了起来。这时我可失去了耐心,一下子把这小虫子打落到地上,接着一脚把它踩住,嘎吱一声把它碾进了沙土里。

片刻之后,我脚旁边的沙土中发生了一次微型爆炸,使我大吃一惊。那个折磨我的坏东西从沙土中钻出来,它的翅膀狂乱地扑打着。这一次我可不存侥幸心理了。我站了起来,用全身210磅体重的力量把这个小虫子碾进了沙土里。

[参考译文2] 可是这个蜜蜂好像一点也不害怕,又飞回来在我身边嗡嗡着。这下我可没那么大耐心了,一巴掌就把它打落在地,又一脚踩住,嘎吱一声把它踩进了沙土里。

过了不多会,我脚旁踩平了的沙土一下子迸裂了开来,让我大吃一惊。这个讨厌的东西从沙土里钻了出来,没命地拍打着翅膀。这回我可不含糊了,我站起身来,借着210磅的体重,用脚把它碾进了沙土里。

?英语中常用近义词,上义词和代词进行替换,而汉语经常采用重复的手段,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英、汉语中这种词汇运用手段的差异。原文为英语是替代的表达就需要运用重复的方法来翻译。如上文中的第三和第四段文字中出现了bee,pest 和insect等词,这些词都指代同一种动物,就是―蜜蜂‖,从而避免了重复。这几个词的词典意义显然不同,他们的词典意义分别为―蜜蜂‖,―害虫‖和―昆虫‖,后一个词分别是前一个词的上义词,但是由于受到语境的制约,在翻译的过程中就不能照搬词典意义。

?仔细阅读之后,我们发现,第一篇译文将上述三个词译为―小虫子‖,这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但是不如参考译文2自然。

?请再试译下文:

?Walter B Jehovah, for whose name I made no apology since it really was his name, had been a solipsist all his life. A solipsist, in case you don‘t happen to know the word, is one who believes that he himself is the only thing that really exists, that other people and the universe in general exist only in his imagination, and that if he quit imagining them they would cease to exist.

?我们来分析这一段话。不难看出,这段文字的第一句话是一个主从句,使用了whose 和it来表示指代意义,因此在翻译时应将代词具体化,指明代词指代的内容,同时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作适当的重复。第二句话之所以比较复杂是因为句子中大量运用了代词,如it,one ,he 和they 等,因此我们如果直接将这句话翻译为―?主观唯心论者‘这个词怕万一你不知道,这儿解释一下,它指的是相信自己是唯一存在的实体,他人和天地万物全都只存在于他的想像之中,如果他不想像,这些全不存在‖,读者就会感觉语句不通,因此在翻译这句话时,译者需要考虑代词的具体指代内容,并在译文中作相应调整。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上述文字翻译如下:

沃尔特· B ·耶和华是个唯我论者。至于―沃尔特· B ·耶和华‖这个名字,我没有什么好说的,反正名字就是这么起的。至于―唯我论者‖,没准你不知道,这里解释一下。―唯我论者‖就是―唯我是论者‖,只相信―我‖的存在,别人以及天地万物只存在于―我‖的想像之中,如果―我‖不再想像,一切都不复存在。

1.4 语用学与翻译

?曾有电视台转播美国电视网直播的三位太空人升空的实况。太空人说:We are in good shape.(我们情况良好。)电视台的解说员把这句话译成―我们的?三围‘很好‖,并且还自作聪明地妄加按语,说美国太空人真够幽默的,上了太空还说笑话等。懂英语的电视观众/听众为之哗然。纷纷打电话到电视台责问,闹了一个大笑话。

?请先试译以下的篇章。

He wasn‘t sure what had awakened him. Perhaps the child had made some small noise in her sleep. But as he peeked from beneath the covers, his gaze was drawn not to the cradle but to the window

It was then that he realized what had sneaked through the shield of his slumbers. It was the sense of falling snow.

Quietly, so as not to disturb the child‘s moth er, he rose from the bed and inched toward the cradle. Reaching down, he gently lifted the warm bundle to his shoulder. Then, as he tiptoed from the bedroom, she lifted her head, opened her eyes and – daily dose of magic – smiled up at her dad.

He carried her downstairs, counting the creaks on the way. Together, they settled in at the kitchen table, and the adult in him slipped away. Two children now, they pressed their noses against the glass.

?语用意义指的是符号与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即符号对符号使用者产生的影响。

词语的语用意义便是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所蕴涵的意义,它与语境密切相关。汉语的―没关系‖可用来回答别人的致谢,道歉等,是一种礼貌得体的社交用语,对应的英语应该分别用It doesn‘t matter,That‘s all right!和Never mind来表示。因此理解和表达词语的语用意义离不开双语交际的语境。以下将从言内意义与言外意义两方面着手进行介绍。

?人们在社会中用语言进行交际,交际双方为使交际有效,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某些约定俗成的交际原则。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提出合作原则(Principle of Cooperation),认为人们在交际中一般遵循一下4条准则:

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

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

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

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语言学家Leech认为合作原则不足以概括语言在交际中的语用功能,因此提出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

得体准则(Tact Maxim)

宽宏准则(Generosity Maxim)

褒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

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

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

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但是,在双语交际中,仅运用一种原则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不同社会的语用原则是不相同的。中国文化特别强调谦逊准则,而英美人更注重质量准则。

?译者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游刃有余,必须熟悉掌握语用原则,熟悉了解不同的社会文化规范,培养语用意识,将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结合起来。只有掌握了语言语境与非语言语境的同与异,才能捕捉到―弦外之音‖,产出高质量的译文。

1.4.1 言内意义

?阅读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问题就会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出于翻译的目的,除了把握原文的中心思想、细节内容,遵循常规的阅读方法之外,还要将内容与形式结合起来去把握原文,不仅要把握原文的体裁、题材和思想内容,还要把握原文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和风格特点。只有正确理解原文的言内之意与言外之意,译文才能恰如其分,不偏不倚。

?判断译文的好坏必须是在语篇的基础上,而好的译文必然是恰如其分地再现内容意旨和风格特点,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对原文进行通观,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关注文章的言内和言外两个方面的意义。

?关注言内意义,首先要通过通读原文,落实词义,并使译文连贯,意义理解正确。

一般来说,阅读原文的时候,既要咬文嚼字,避免随心所欲、望文生义,也要融会

贯通,避免就事论事,表里不一。

?试翻译以下译文:

September is more than a month, really; it is a season, an achievement in itself. It begins with August‘s leftovers and it ends with October‘s preparations, b ut along the way it achieves special satisfactions. After summer‘s heat and haste, the year consolidates itself. Deliberate September –in its own time and tempo – begins to sum up another summer.

试比较以下译文:

[译文1] 的确,九月何止是一个月份,它还是一个功成业就的季节。它跟着八月的离去而来,又随着十月的到达而走,一路上,心满意足。岁月经过夏日的炎热和躁动后,现在宁静下来。从容不迫的九月用自己特有的旋律和节奏为另一个夏天积攒力量。

[译文2] 九月岂止是个月份,九月还是个季节——一个收获的季节。八月渐去,十月将至,九月则承前而启后,乐在其中。夏日暑气蒸腾,行色匆促;九月心平气和,从容不迫。从容不迫的九月踏着悠悠的节律,迈着闲适的步伐,去收获夏日的硕果。

这段原文虽然只有4句话,但是每句话都提供了相应的信息,因此可以连贯理解原文,但是第一篇译文没有把握整段的基调,最终造成误译。首先第一篇译文没有充分把握it is a season, an achievement in itself中所包含的―收获‖的意思;其次,After summer‘s heat and haste和the year consolidates itself两个结构分别蕴含了―夏忙‖和―秋收‖的含义,而原文没有对此加以充分的把握;随后前一篇译文将to sum up和another分别译为―为……积攒力量‖和―另一个‖。由于以上的错误,译文表达的意思与原文风马牛不相及,译犹未译

?再如:

He liked to linger over dinner and the guests did not rise from table till late. He would not sit down after they had left in case he fell asleep, and this he would not permit himself to do since he was of opinion that sleep should be enjoyed sparingly, for thus time was saved and so life lengthened. He set out on his afternoon walk.

[译文1] 他喜欢慢慢地吃,客人也不急着离座。他们走后,他就不再坐下,免得睡着;他不允许自己午睡,是由于他认为应当少享受睡眠的乐趣,这样才能节省时间,延长寿命。他起身去进行午后的散步。

[译文2] 他吃饭喜欢细嚼慢咽,客人们当然也不急着离座。等客人们一走,他就不再黏椅子了,怕一黏椅子会睡着了。他从来不睡午觉。他认为人不能贪睡,少睡点儿觉可以多节省点儿时间,而多节省点儿时间就等于―活着‖的时间比别人长。所以,午饭之后他出去散步。在译文1中,译者错误地理解了sleep should be enjoyed sparingly和life lengthened两个短语的含义,至少译文中没有表达清楚。从上下文来看,前一个词组表示的意思是―觉不能睡得太多,要适可而止‖,而译文1的表达不够准确。而后一短语在译文1中被译为―延长寿命‖属于话没有说透彻,结果读者可能会误以为少睡觉是新发现的延年益寿的方法。而这两个词组表达不准确的问题根源在于译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文的言内之意。

1.4.2 言外之意

?篇章翻译不能采用脚注或尾注形式对言外之意加以辅助说明,因此篇章翻译要做的译文完整自足,不留疑窦,对原文言外之意的介绍要融合在译文中。例如:―Books,‖ said Hazlitt, ―wind into the heart; the poet‘s verse slides in the current of our blood. We read them when young, we remember them when old. We feel that it has happened to ourselves. They are to be had very cheap and good. We breathe but the air of books.‖

A good book is often the best urn of a life enshrining the best that life could think out; for the world of a man‘s life is, for the most part, but the world of his thoughts. Thus the best

books are treasuries of good words, the golden thoughts, which, remembered and cherished, become our constant companions and comforters. ―They are never alone,‖ said Sir Philip Sidney, ―that are accompanied by noble thoughts.‖

[译文1] 哈兹利特曾经说过:―书潜移默化人们的内心,诗歌熏陶人们的气质品性。少小所习,老大不忘,犹如身历其事。书籍价廉物美,不啻我们呼吸的空气。‖

好书常如最精美的宝器,珍藏着人的一生思想的精华。人生的境界,主要就在于他思想的境界。所以,最好的书是金玉良言的宝库,若将其中的崇高思想铭记于心,就成为我们忠实的伴侣和永恒的慰藉。菲利普悉尼爵士说得好:―有崇高思想作伴的人永不孤独。‖[译文2] 19世纪散文家威廉·黑兹利特(Willian Hazlitt, 1771-1130)说过:―看过的书会铭记在脑海里,背过的诗会融化在血液中。年轻时看过的书到死都不会忘,书中所说的事历历在目,就像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样。书籍价廉物美,书香仿佛空气,无处不在。‖

好书犹如聚宝盆,汇聚着人生的思想精华。人生境界的高低取决于思想境界的高低。好书汇聚着金玉般的良言,弥足珍贵,铭记在心就会与我们终身相伴,使我们受益无穷。十六世纪诗人菲利普锡得尼爵士(Sir Philip Sidney, 1554-1516)说过:―有伟大的思想相伴就永远不会感到孤寂。‖

原文中提到的两个人都是名人。一般来说,人名、地名通常应该以正式出版物为依据,被约定俗成或相应的规范译法进行翻译,尤其对原文中的―真人真事‖,翻译时不能―别出心裁‖,否则会张冠李戴。

该例中的两个人,一个是散文家威廉·黑兹利特(Willian Hazlitt, 1771-1130),另一个是诗人菲利普锡得尼爵士(Sir Philip Sidney, 1554-1516),一般读者不一定都知道这两个人,因此在翻译中最好能用三言两语略作交代,使读者能略知一二。当然括号中的生卒年也可以隐而不说,不过,翻译通常只提供译文,不提供原文,用加括号的形式将―补白‖附注在译文的行文中也能给有心的读者提供―追根溯源‖的线索。

?再如:

I got down on my hands and knees to better see these futile attempts. Closer scrutiny confirmed the bee was finished – it must be finished. As a veteran pilot, I knew a good deal about wings.

请比较以下译文:

[译文1] 我双手撑地跪下去,以便更好地观看这些无用的努力。更仔细的观察证实,这只蜜蜂完了——它肯定完了。身为一个老飞行员,我很熟悉翅膀。

[译文2] 我双手按着地跪了下来,我倒要好好看看这个蜜蜂在做什么无用功。这么靠近了仔细一看,我当即断定,这个蜜蜂算是完了,肯定的。我是个老飞行员了,翅膀出了问题意味着什么,我还能不清楚!

大家在读到译文1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一定会觉得需要想一想这句话的含义。据此我们可以判断译文1至少不是非常令人满意,因为原文的言外之意并没有译出,因此译文就晦涩费解,意犹未尽。

?当然翻译也不是越详尽越好,因为言不尽意固然不好,但是言无不尽的译文也不能称为好译文。同样以上文为例,如果我们译为―我是个老飞行员了,我还能不熟悉翅膀!飞机的翅膀出了问题就不能再飞了,现在这个蜜蜂的翅膀出了问题当然也就不能再飞了。‖严格地说,这样的翻译是不能称为翻译的,而是―译述‖了。

1.5 文体学与翻译

?英语的Stylistics在汉语中分别用文体学、语体学、修辞学、风格学等多种表达方法。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文体‖一词来指语言变体、语言风格、文章体裁、修辞等一系列密切相关的语言问题。

?其中语言变体包括时间变体、地域变体和社会变体,这些变体的产生是由于语言使用的时间,地点,环境和使用者不同,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变化,其结果就产生了语言变体。但是这三种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三者之间其实是一种相互包容的关系。

?语言风格指作家体现在作品里的语言个性,是语言艺术的综合体现。风格包括语言特色,叙述方式,布局谋篇等创作特色及某些非语言因素的巧妙运用。由于语言与文学是密不可分的,语言风格有时又称为风格。

?文章体裁指作品的类别和样式,大体上可以分为文艺体裁和实用体裁。前者又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后者包括公文、论文、新闻、信函等。不同体裁的文章功用不同,写作方法和修辞要求也各不相同。具体表现在作品语言上,就是语体差异。

1.5.1口语与书面语

?每门语言都各有其不同的语体,不同的语体有着明显的差异,虽然大部分词语适用于各种语体,但是不少词语只用于某些特定的语体,有些词语只用于书面语,有些词语只用于口语。一般说来,原文和译文的语体应该相同,换言之,原文使用书面语体时,译文也要相应地使用书面语体,原文使用口语语体时,译文也应该使用口语语体;原文非常正式时,译文则不能不正式,原文不正式时,译文也不能非常正式。当然,除非原文为了取得某种特殊效果,译文一般不能混淆口语与书面语,也不能夹杂方言与正式言语。例如:

A young man is so strong, so mad, so certain, and so lost. He has everything and he is able to use nothing. He hurls the great shoulder of his strength forever against phantasmal barriers, he is a wave whose power explodes in lost mid-oceans under timeless skies, he reaches out to grip a fume of painted smoke; he wants all, feels the thirst and power for everything, and finally gets nothing. In the end, he is destroyed by his own strength, devoured by his own hunger, impoverished by his own wealth. Thoughtless of money or the accumulation of material possessions, he is none the less defeated in the end by his own greed – a greed that makes the avarice of King Midas seem paltry by comparison.

请看下面的译文:

[译文] 年轻人是如此健壮,朝气蓬勃,信心十足,又如此空虚迷惘。他拥有一切,却不会加以利用。他总是用自己强壮的躯体竭尽全力同想像出的困难作斗争。在无边无际的时空里,他就像一排浪花冲撞并迸发出力量,然后消失在一望无垠的海洋中。他伸出双臂想抓住未来那缕彩色的烟云,他想要一切,他感到对拥有一切的渴望,但最终是两手空空,他被自己的力量摧毁,被个人私欲所吞噬,反而被自身的财富搞得十分贫瘠。虽然他不考虑积攒金钱和物质财富,到头来他依然被他自己的贪心所击垮——相比之下,那贪欲是饕餮成性的迈达斯国王都汗颜逊色。

?判断的标准当然是译文与原文的语体。我们可以仔细阅读上段译文。首先,这段译文将impoverished by his own wealth 译成―反而被自身的财富搞得十分贫瘠‖。在本句译文中的―贫瘠‖表示―(土地)不肥沃‖,因此译者错误地使用这个单词。此外,―贫瘠‖是非常正式的书面语,但是译文中的―搞‖却是一个非常口语化的一个词语,因此这两个词使用在同一句话中有失协调。此外he is none the less defeated in the end by his own greed 在第一篇译文中的表达为―到头来他依然被他自己的贪心击垮‖。但是―到头来‖一般用于口语,但是―依然‖和―击垮‖都用于书面语。考虑到整段译文的风

格,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到头来还是被自己的贪心打垮‖。

?此外,原文中的King Midas 指的是希腊神话中贪得无厌而祈求点金术的弗里吉亚国王迈达斯。但是汉语中的―饕餮‖多用于书面语,比喻―凶恶贪婪或贪吃的人‖。在上段译文中,用―饕餮成性‖来形容King Midas 似乎也可以,但是―饕餮成性‖和―汗颜逊色‖与整段文字的语体色彩不协调,如果译成―相比之下,其贪欲令传说中贪婪成性的弗里吉亚国王迈达斯相形见绌‖。

?我们可以将上述原文作如下翻译:

[译文] 青春年少的时候,虽然心高气盛,却迷惘混沌;虽然机缘无数,却把握不住;虽然身强体壮,试图冲破重重虚幻的屏障,却有如一朵浪花,最终还是无力地消失在旷远浩瀚的大海之中;想要抓住斑斓的云烟,想要得到世间的万物,最终却是一无所获,被自己击败,被自己劫夺,被自己毁灭;对金钱不以为意,对财富漫不经心,最终还是被自己的贪欲所吞噬,被自己的欲壑所埋葬。

1.5.2 术语与普通用语

?虽然同一语言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是大多数人都懂并使用的,属于―共同核心部分(common core)‖,然而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行话‖,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术语‖,于是就一般性质的篇章段落的翻译而言,译者必须关注原文及译文遣词造句的语域(register),关注普通用语与专门用语之间的区别和转换。遣词造句不仅要适宜―内行‖,还要兼顾―外行‖,从而使译文在―语义‖上适宜,在―语域‖上得体。例如:

As an explanation, however, this is at odds with astronomical data. There was indeed a rather distant conjunction of the Moon with V enus on the evening of 25 August 1922, and Jupiter and Saturn were also close by. One minor problem is that the conjunction was in the evening, so that the Moon‘s side should be ―concave‖ to the left, the opposite of ho w it appears on the Turkish flag. The major trouble was that the battle started on 26 August, after the conjunction, so it would have been impossible for it to have been reflected in pools of blood.

?大家先来看看以下的译文:

[译文] 但是,这种解释同天文资料不一致。1922年1月25日晚上,月亮和金星确实有过一次相当远的会合,并且木星和土星离得也很近。一个小问题是,这种会合发生在晚上,因此月亮的―凹面‖应该在左边,这同土耳其国旗上的新月方向相反。主要的麻烦问题是,萨卡利亚之役于1月26日开始,是在月亮和金星会合之后,因此这种会合本来是不可能反映在血泊中的。

上述译文将so that the Moon‘s side should be ?concave‘ to the left, the opposite of how it appears on the Turkish flag 翻译成了―因此月亮的?凹面‘应该在左边,这同土耳其国旗上的新月方向相反‖,语义上虽然贴近了原文,但是从语域角度来看,却有失得体,因为它既不专业,也不通俗。

?试将上述译文与以下译文相比较:

[译文] 但是,这个土耳其学生的说法与天文资料的记载并不相符。据天文资料记载,1922年1月25日晚,金星与月球确实交会过,而且木星和土星也相距不远。然而问题是,金星与月球交会是在晚上,月相应该是左缺右圆,而土耳其国旗上的月相却相反,是左圆右缺。再有,萨卡利亚战役26日才开始,即在金星与月球交会之后才开始,因此金星与月球交会不可能在血泊中留下倒影。

?再如:

It is remarkable that one symbol has been used by so many religions in so many nations for the past 4500 years with only minor changes. The two types of minor variations are, first, how the star

is depicted – its number of rays varies from zero to 20. The second variation is its orient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horizontal. The orientation is widely variable, with the star usually on top in Assyrian cylinder seals and in the upper right-hand quadrant on modern flags.

[参考译文1] 值得注意的是,4 500年来这么多国家这么多宗教都使用一种标记,其形式只有一些细小的变化罢了。两类细小变化的第一类是星的画法,光芒的数目从零到20之间有所不同;第二类变化是星相对于地平线的方向。方向的变化很大,在亚述人的圆柱形印章上,星通常在顶部;而在现代国旗上,星在右上象限。

[参考译文2] 值得注意的是,在迄今4 500年的历史中,虽然国度不同,信仰不同,但是所用的星月象征图案却大同小异。所谓小异,主要有两点:其一,金星的图案略有小异,光芒数目从零到20不等;其二,金星的位置略有小异,亚述圆柱形印玺上的金星基本在新月的内侧正上方,而现在伊斯兰国家国旗上的金星则均在新月的内侧右上方。

?译文1中的表述―星通常在顶部‖不准确,容易令人误解金星是在国旗的右上方,而不是在新月内侧的右上方;此外―在现代国旗上,星在右上象限‖容易令人误解金星是在国旗的右上方,而不是在新月内侧的右上方。在这些方向的表述上,参考译文2明显优于参考译文1。

1.6 修辞学与翻译

?语言学界普遍认为,修辞是修饰文词或词语的基本手法,修辞是使语言表达产生美感效果的形式安排,使语言能最有效地表达信息、感动听读者的策略。这种策略与形式是说话人或作者有意安排并能充分控制的。

?修辞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修辞实际上是语言的一种属性,在很大程度上没有修辞就没有语言。人们把语言作为交际的主要手段,没有修辞的语言人们几乎是不能用做交际工具的。因此人们在说话、听话、写作、阅读时都离不开修辞。

?修辞不仅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在政论文章、科技文章等几乎一切文体中都有修辞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这就给我们翻译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翻译者必须懂得修辞,否则你就理解不了文章的信息,体会不到其中的美感效果,当然也不可能在译文中将这些东西转达过来,也就达不到翻译的目的。修辞的翻译是一个庞大的课题。

?修辞是依附语言而存在的,语言由于有了修辞而产生了无穷尽的表现手法,使其所说所写呈现出形象性、具体性和体验性。调动一切语言因素,求得最佳效果,这是人类一切修辞活动乃至言语活动的共同宗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修辞活动主要依赖于人类的三种联想能力,即相似联想(Association by similarity)、对比联想(Association by contrast)和邻接联想(Association by contiguity)。作为人类,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由于共同的生活经验,共同的认知模式,所操语言虽然不同,却有共同的修辞手段,例如比喻(simile, metaphor)、对偶(antithesis)、排比(parallelism)、借代(metonymy)、双关(pun)、委婉(euphemism)、重复(repetition)等。

?但是,一切修辞格又都是依附于特定语言之中的,必然受到特定语言材料所制约。

英汉两种语言,无论在音系、词汇形态,还是句法结构上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同一个词格融入两种语言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运作,产生不同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修辞活动既是言语活动,又是文化活动。其形式、运作和发展势必受各自文化的影响,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陈茂新,2001)

?本书的第6单元已经详述了修辞的翻译,在此不再赘言。

名家谈翻译

董秋斯:论翻译理论的建设(节选)

?......

早就有人说过,翻译是一种科学。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从这一种文字译成另一种文字,在工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以遵循,并不完全靠天才或灵感,如某些人所说的。这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某些人凭空想出来的。要发现它和通晓它,就得向与此有关的客观事物作一番调查研究的工作。那就是说,我们首先得考察各种语文的构造、特点和发展法则,各学科的内容和表现方式,各时代和各国家的翻译经验。然后把这三样东西的调查研究所得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翻译界有了这样一种东西,就等于有了一套度量衡,初学的人不要再浪费很多时力去摸索门径,也不要不自觉地蹈了前人的覆辙。从事翻译批评的人也有一个可靠的标准。在这样的条件下,毫无疑问,翻译工作的品质是可以飞跃一般地提高的。

?......

?翻译理论的建设基础有三:正确的科学方法,广泛的调查,深入的研究。建设在这样基础上的翻译理论,自身就是一种科学,一切非科学的东西都不能拿来与它比拟。

正如一切科学理论,翻译理论有它的普遍性,也有它的特殊性。它的建设一方面要符合普遍的科学法则,另一方面却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它要参考前人的和别国的理论和经验,但绝对不是抄袭。要建设这样一种理论,没有捷径,没有省力的办法,必须结合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辛辛苦苦去工作。为了这个缘故,我要反复说明这个问题,希望从事翻译工作和关心翻译工作的人,认识它的重要性,肯提供一定的力量来完成它。一旦完成之后,我们的翻译工作就要脱离以往的手工业方式,而进入现代化,就能对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有更大的贡献。(申雨平、戴宁,2000)

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大学英语教学是重要的,为提高当代大学生英语能力服务,但现在企业快速发展,企业的用人标准在改变,对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有一定要求。英语翻译不仅是英语能力,同时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有一定认识,专业英语翻译与普通英语翻译是不同,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促使学生能更好的进行翻译,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认知语言学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多个领域的语言,人类的语言是丰富,语言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必须科学的应用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应用,能快速提高大学英语能力,符合现代企业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 一、认知语言学简述 1.认知语言学含义。认知语言学已经发展到30多年,现在应用领域比较广泛,尤其在一些语言应用过程中。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到人工智能、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学者对认知语言学提出是根据语言天赋,在学习与应用过程中,都需要人类文化知识进行解释,认知能力是学习知识的基础,在英语

翻译中引进认知语言学,对提高学生英语的翻译能力,由于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的理论总称,对学习语言有促进作用。 2.认知语言学基本原则。 (1)语法性辨别与范畴化。语法性辨别是有一定规律的,具有渐进性特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同一个语法与语义、语法环境有一定关系,认知语言学与其它语言的语法有本质区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渐进性、可变性的特征,根据认知语言学特征,要实现语法学家的目标是有一定难度,必须科学的应用认知语言学语法性辨别与范畴化,掌握其基本原则,能更好的学习英语翻译。 (2)语言与其他认知。认知是认知语言的功能,必须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去进行认知,除了常规的认知,还需要具有特色的认知,以提升认知语言学的特色。认知语言学是要在常规的认知中不断寻找语言现象的类似物。认知语言学家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吸收心理学关于人类范畴化、注意以及记忆性的研究成果来不断完善理论,进而使认知语言学更具有活力。认知语言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能促进其实际应用的效果。 (3)句法的非自主性。句法是一种模式,英语在

关于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

关于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升,英语也成为我们日常交际中的主要语言之一。但是在交际过程中,由于语言不通阻碍交流,因此翻译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但是翻译作为一种交流的环节,由于它是一门跨语言的艺术,所以需要涉及到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重组。同时翻译过程作为一种语言传播的过程,需要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各自的语言学要素进行深刻的认识与了解,这样才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实现信息的交流。在实际的硬汉翻译过程中,语言学知识贯穿着翻译过程的各个部分。因此接下来本文将对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运用展开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语言学;英汉翻译;运用分析;探讨研究 中英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一种文化之间的转换,包含着众多的语言学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讲求信、达、雅,不仅仅要将源语言转换成目的语言,同时翻译过来的语言要能够和目的语言表达方式相一致。我们可以将翻译的过程看成是编码解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人员担任着中介者的作用,翻译信息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交流的整个工程。因此在翻译中需要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的语言学要能够精通了解。 一、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分析 (1)外延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外延意义就是指语言的概念知识,是一个词语最为基本的含义,也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核心概念。我们在平时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个词语最先掌握的就是其外延意义,也是其最为基本的含义。我们在平时学习英语查字典的过程中,相对应的英语词汇的相关汉语解释就是其

外延意义。外延意义通常来讲具有稳定性,只和这个词语有关。外延意义并不会因为说话者本身所处的国家、说话者身份或者是所处的环境而有所改变。例如,翻译人员在对dragon、dog、book这些词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他们的基本含义就是龙、狗以及书本,不会出现在澳大利亚是这个意思,而在中国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概念。外延意义具有明确性,不会随着国家、地域的不同就变成意外一种含义。 (2)内涵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内涵意义就是指语言深层次的含义,是在一定的国家,一定的文化背景的覆盖下,给予词语的外延意义以一定的感情色彩。也就是说一个词语的外延意义只是一种表面化的意义,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环境赋予其社交色彩。用一种更加简单的方式来理解就是说外延意义是一个词语基本的、表面的含义,而内涵意义就是指一个词语的深刻的、潜藏的意义。前文讲过,外延意义具有稳定性以及明确的指向性,而内涵意义则具有不稳定性。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需要读者自己根据其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加以体会。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会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它也会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也会有所变革,同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也不一样。同样,我们可以举例进行说明:Youarealuckydog.在这句话中,dog的外延含义是不会改变的,也就是狗的意思,无论是在英语语境或者是在汉语语境中。但是由于所处的社会背景不一致,其内涵意义呈现出差别,在英语中,dog通常代表着忠诚,具有褒义,而在中国,dog则代表着不好的东西,例如狗仗人势。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从源语言的内涵意义出发,将其翻译为“你真是个幸运儿”,而不是“你真是条幸运的狗”。

认知语言学翻译

两种语言,两种思维:由语言操作驱动的灵活认知处理 摘要 人们通过划分周围的物体和事件为可识别的不同类别来了解它们。语言影响这个过程的程度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不同的语言使用者的行为有所不同吗?在这里,我们表明,流利的德语和英语双语根据其操作语言的语法限制自动分类运动事件。首先,正如在运动编码中的跨语言差异所预测的那样,在德语测试环境中运作的双语参与者更愿意在英语完成的基础上比双语参与者更大程度地匹配事件。第二,当双语参与者在英语中遇到语言干扰时,他们的分类行为与德语的预测一致;当双语参与者在德语中遇到语言干扰时,他们的分类与英语的预测一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认知语言的影响是上下文绑定的和短暂的,揭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认知的可塑性。 关键词:双语,认知,认知过程,语言,心理语言学 查理是弗朗柯斯国王,自诩为罗马人的皇帝,发现讲另一种语言就是拥有另一个灵魂。有没有像人类之间能够互相区分的一种基础的东西,这种东西能够在变化的语境中进行转化?语言可以为世界有意义的划分随时提供信息依据(露西,1997;沃尔夫,1956)。例如,在面孔,颜色,事件,和人工刺激上加上特定的语言标签,那么人们就会更快地区分和学习这些概念(罗伯逊,汉利,2008;lupyan& Ward,2013)。接触不同语言的婴儿一旦能说出母语的颜色,就会颜色分类上出现差异(罗伯逊,大卫杜夫,戴维斯,&夏皮罗,2004)。这种影响已经扩展到低层次的感知(蒂埃里,Athanasopoulos,wiggett,绘制,与Kuipers,2009)。在这里,我们通过操纵操作在双语者语言和测量在一个分类任务绩效的方式,探索使用特定语言在认知加工中表现出的差异性。 在两个实验中,我们要求德国的英语学习者提供视频剪辑三合会描绘目标导向运动事件的相似性判断(例如,一个女人向一辆车走)。先前的研究表明,不同语言的人对运动事件的目标或终点有不同的看法。德国、南非语、和瑞典往往提到终点,看看终点,终点在相似性判断和青睐,而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这样一个较小的程度上(athanasopoulos&拜兰,2013;拜兰,Athanasopoulos,&工作,2013;flecken,卡罗尔,和Stutterheim,2014;Stutterheim,Andermann,卡罗尔,flecken,与schmiedtová,2012)。这些跨语言的差异是因为端点偏好语言观方面的差异,一种语法手段,表达的是一个动作,状态,或事件涉及时间的流动:英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一个事件的持续期是动词标记(例如,强制性的渐进的-ing形式的英语),和这些语言的使用者更容易查看事件正在进行,不强调端点。相比之下,德国,南非,瑞典缺乏观点,因此不把注意力转向运动进行性。相反,演讲者采用整体事件的看法,终点也包括在其中(详情见拜兰et al.,2013;冯斯塔特海姆et al.,2012)。 在我们的第一个实验中,我们得出在英语和德语语境中的德语和英语的单语和双语德语英语事件分类模式。如果不同的语言与事件分类的差异联系在一起,那么这个任务中的性能将根据语言上下文而变化。在第二次实验中,我们打乱了口头介导的分类,要求不同组的双语者在第一和第二语言重复串的数字。发现只要动词一出现,单跨语言的差异在言语之间存在的干扰就会消失。然而,当双语者使用他们的母语语言的时候,其他语言仍然活跃和被充分利用,影响者与之有所关联的话语形式(abutalebi和绿,2007;Boutonnet,Athanasopoulos,&蒂埃里,2012;吴和蒂埃里,2010)。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及其对翻译能力培养的启示

2008年1月第24卷 第1 期Journal of Sichuan I nternati onal Studies University Jan.,2008 Vol.24 No.1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及其对翻译能力培养的启示 吴 波 (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上海 200062) 提 要: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探讨翻译本质和翻译教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翻译教学的中心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而译者的认知活动和翻译能力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的翻译教学模式对全面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改进当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翻译能力;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31(2008)01-0056-05 A Cogn iti ve L i n gu isti c Perspecti ve on Tran sl a ti on and its En li ghtenm en t On the D evelop m en t of Tran sl a ti on Ab iliti es WU B o Abstract:A cognitive linguistic pers pective on translati on p r ovides a ne w outl ook on 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translati on and translati on teaching:the core of translati on teaching is t o devel op translati on abilities which are cl osely related t o the translat or’s cognitive activities.A translati on teaching mode with a cognitive linguistic pers pective will hopefully facilitate the devel opment of translati on abilities as well as the eli m inati on of p r oble m s in current translati on teaching. Key words:cognitive linguistics;translati on abilities;translati on teaching 一、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作用为认知基础的,读者兼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语篇所表达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言中表达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王寅,2007:583)”。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强调体验和认知的制约作用,重视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追求实现“解释的合理性”和“翻译的和谐性”。认知语言学建立在体验哲学的基础上,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去审视翻译,相比传统的以文本为中心的翻译观和传统语言学的翻译观,它突出了主体认知活动在翻译中的表现。这是有关翻译活动的一个本质现象,却一直以来在翻译研究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相比解构主义、阐释学和文化学派的翻译观等强调译者(即解构者或阐释者)本身的视域、经验和立场等主体性因素在翻译活动中的发挥,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提出要发挥体验和认知对主体性因素的制约作用。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一方面承认认知活动对翻译的决定作用,即译文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一方面又指出译者作为认知主体之一应受到其它参与翻译活动的认知主体间互动的制约,翻译时应“创而有度”,而不是“任意发挥”(王寅,2007: 581),因而它是一种追求平衡的翻译观。换言之,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承认并描述了认知活动在翻译行为中的客观存在,同时又提出译者必须尽量重现原文所表达的客观世界和认知世界;它既是看待翻译活动的一种新的整合性视角,同时又从认知的角度提出了翻译活动的标准。鉴于翻译教学的对象是未来的译者,而认知语言学直接关注译者认知活动的过程,强调主体的体验性和创造性,重视认知所产生的结果,笔者认为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去审视当前的翻译教学,将会有助于翻译研究者和教师在翻译教学相关的一些问题上有新的发现,比如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模式,翻译教材的选择和使用的标准等。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可以为翻译教学提供一种有效的理论模式和支持。 二、翻译能力:翻译课堂的具体目标 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的全面介入以及译者对翻译结果的影响在翻译研究中已获得广泛承认。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吴波,2006),笔者认为翻译教学的总体远景目标是培养合格的译者,而翻译课堂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翻译能力的核心是分析原文和重建原文功能的能力。但需

胡壮麟语言学术语英汉对照翻译表_(1)

胡壮麟语言学术语英汉对照翻译表 1. 语言的普遍特征: 任意性arbitrariness 双层结构duality 既由声音和意义结构 多产性productivity 移位性displacement:我们能用语言可以表达许多不在场的东西文化传播性cultural transmission 2。语言的功能: 传达信息功能informative 人济功能:interpersonal 行事功能:Performative 表情功能:Emotive 寒暄功能:Phatic 娱乐功能recreatinal 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3. 语言学linguistics:包括六个分支 语音学Phonetics 音位学phonology 形态学Morphology 句法学syntax 语义学semantics

语用学pragmatics 4. 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创始人:Ferdinand de saussure 提出语言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对之一:语言与言语language and parole ,语言之语言系统的整体,言语则只待某个个体在实际语言使用环境中说出的具体话语 5. 语法创始人:Noam Chomsky 提出概念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displacement. one of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language: a. we can easily teach our children to learn a certain language b. we can use both 'shu' and 'tree' to describe the same thing. c. we can u se language to refer to something not present d. we can produce sentences that have never been heard befor e. 2.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 of language? a. interpersonal b. phatic c. informative d.metallingual 3.The function of the sentence "A nice day, isn't it ?"is __ a informative b. phatic c. directive d. performative

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看翻译

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看翻译 摘要:在翻译学界,翻译的标准与原则一直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门话题,而对于如何实现翻译,研究得更多的是如何处理具体的字、词、句和篇章,实现它们从原语到译语的解码,也就是实现两语对等。但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也就是在对翻译材料进行理解和表达时,译者常常遇到许多困难,因为对材料无法用具体的两语对等方法来处理。所以本文试图从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出发,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进行思考和研究,运用认知语义学、类典型与基本层次范畴等理论,分析这些问题中隐藏的深层次意识,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翻译认知语义学类典型基本层次范畴理论 引言 在翻译学界,翻译的标准与原则一直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门话题。关于翻译的标准,我国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早在汉朝和唐朝时期,就有了“文”与“质”之争,实际上是直译与意译之争;还有清代翻译大师严复于1898年提出了“信”、“达”、“雅”的标准,即忠实于原著,译文流畅,文字典雅。1951年,傅雷先生提出了文学翻译的“传神”论,这是比“信”、“达”、“雅”更高的翻译标准,傅雷先生认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1964年,钱钟书先生提出了翻译的“化境”之说:“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除了国内的翻译家提出的翻译标准之外,早在1972年,英国著名学者亚历山大·弗雷赛·泰特勒在他的著作《论翻译的原则》里,就提出了翻译中的三项基本原则:一、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二、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三、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冯庆华2020:P4-5) 对于如何达到翻译的最高标准,研究得更多的是如何处理具体的字、词、句和篇章,实现它们从原语到译语的解码,也就是实现两语对等。但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也就是在对翻译材料进行理解和表达时,译者常常遇到许多困难,因为对材料无法用具体的两语对等方法来处理。所以本文试图从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出发,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进行思考和研究,运用认知语义学和类典型与基本层次范畴等理论,分析这些问题中隐藏的深层次意识,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语言学 术语翻译及术语解释讲解学习

语言学术语翻译及术 语解释

术语翻译及术语解释汇总 术语翻译 1.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语言的甄别特征) Arbitrariness(任意性),Duality(二层性/二重性), Creativity(创造性/原创性),Displacement(移位性),Cultural transmission(文化传播),Interchangeability(可互换性) 2. Functions of language referential 指称功能 poetic 诗学功能 emotive情感功能 conative 劝慰功能 phatic寒暄功能 metalingual function 元语言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概念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textual function语篇/文本功能 Informative(信息/告知功能),Performative Function(施为功能), Emotive Function(情感功能),Phatic communion(寒暄交谈), Recreational Function(娱乐功能),3. Phonetics(语音学), Phonology(音系/音位学); Morphology(形态学), Syntax(句法学); Semantics(语义学), Pragmatics(语用学) Articulatory phonetics发音语音学Acoustic phonetics声学语音学Auditory phonetics听觉语音学 Psycholinguistics心理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社会语言学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人类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 Applied linguistics应用语言学Neurolinguistics神经语言学 4. Descriptive vs. prescriptive描写式和规定式 Synchronic vs. diachronic共时和历时 Langue vs. parole语言和言语Competence vs. performance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 5. Vocal tract 声道(resonating cavities共鸣腔), pharynx咽腔, oral cavity口腔 and nasal cavity鼻腔. 其它的一些发音器官:lungs肺, windpipe(trachea)气管, vocal folds声带, larynx喉, epiglottis会厌,次声门, pharynx咽, uvula小舌, hard palate硬腭, soft palate软腭, alveolar ridge齿龈 6.Consonants and vowels(辅音和元音) A. Manners of articulation发音方式 B. Places of articulation发音位置 7. Stop (or plosive)爆破音 Fricative摩擦音 Approximant近似音 Lateral (approximant)边音 Affricates塞擦音, trill颤音 and tap 闪音 Bilabial双唇音 Labiodental唇齿音 Dental齿音 Alveolar齿龈音 Postal veolar后齿龈音 Retroflex卷舌音 Palatal硬腭音 Velar软腭音 Uvular小舌音, pharyngeal咽音 glottal声门音monophthong vowel: 单元音 diphthongs双元音 triphthongs三元音 Lax vowels短元音 Tensed vowels长元音 8.Coarticulation and phonetic transcription协同发音和标音 anticipatory coarticulation先期协同发音 perseverative coarticulation后滞协同发音. broad transcription宽式标音 narrow transcription严式标音 9. minimal pairs最小对立体 Phoneme音位 phonemic transcriptions音位转写 phonetic transcriptions语音转写 phones音子 allophones音位变体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互补分布

从认知语言学浅谈翻译策略

学号:100050211021卢斌 从认知语言学浅谈翻译策略 ——以《枫桥夜泊》两个英译本为例 摘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的角度出发,对张继的《枫桥夜泊》两个英译本进行分析,讨论诗歌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翻译策略《枫桥夜泊》 Abstract:In terms of the translation outl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this thesis analyzed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Mooring by Maple Bridge at Night,a poetry of zhangji,discussed the problems occurr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poetry translating and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skills Key words:cognitive linguistics translation skills Mooring by Maple Bridge at Night 在文学翻译界,严复的“信、达、雅”原则影响甚大,在古诗英译的实践中也有所体现。严复的翻译原则实在是对翻译精髓的精辟总结,所以我们现在再来谈翻译的策略,多多少少会受其影响,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它。翻译的认知过程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枫桥夜泊》的两个英译本,关注认知体验在翻译过程中的参与作用,讨论诗歌翻译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一.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可以总结为“显示---认知----语言”【1】,即:在现实和语言之间存在“认知”这一中间缓解。王寅在《认知语言学》中总结了几个认知语言的翻译观。本文讲主要从翻译的体验性观点和翻译的“两个世界”观点来阐述一下翻译的策略:一.翻译具有体验性,人类的思维,认知和理解都来源与基本相似的客观世界,因此才有大致相通的思维,但是这也同时意味着,将有一部分思维是在共同体验之外的,而这也是我们需要重点讨论的和注意的。二.翻译的“两个世界”。语言中的词句反映的无非是客观世界主观世界。读者在理解原作者两个世界时,是要通过译者来中转的,“因此,翻译主要应尽量译出原作者和原作品对两个世界的认识和描写。”下面,我们将以张继的《枫桥夜泊》的两个英译本从认知语言学的来探讨一下翻译的策略问题。这首诗被很多人拿来作个方面的讨论,因为它里面的翻译单位,文化特征等非常具有典型性,值得讨论。 二.《枫桥夜泊》的认知分析 先来看一下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 一般说来,语言是一种有规则的系统结构,是一种代码。它由不同的成分组合而成,可用来表达语义。同时,语言又是一个用于交际的系统,可以运用不同的代码形式来指称具体的和抽象的东西,并可创造具有交际价值的信号。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时译者不得不做出选择:一是放弃与语境息息相关的交际价值而保持形式上的等值;一是放弃与语境无关的纯语义等值而保持交际功能等值。这种选择事实上是在“逐词译”与“意译”之间做出的选择。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看,选择就是意义。对于译者来说,在做出选择之前,必须弄清楚翻译的目的,同时要明白哪些语言形式可以使预期的目的得以实现。在这一点上,Halliday 提出的功能语言学给我们提出了思考的切入点。 Halliday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它们影响着我们的语言使用。这三个因素是:语场、语旨、语式。这三个因素是情景语境的组成部分,称为语域变体。语场指的是正在发生什么事,所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特点、语言所谈及或描述的是什么,透过动词类型、主动被动结构、过程参与者等得以体现。语旨指的是谁是交际者,他们的基本情况、特点、地位、角色、关系等,透过语气动词和副词,譬如“但愿”、“应该”、“可能”和评价词汇,譬如“可爱”、“恐怖”等予以体现。语式指的是语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交际渠道和修饰方式,透过语句结构和词汇的连贯方式予以体现。语场、语旨和语式跟语言三个纯理功能相互联系:语场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语旨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而语式则是语篇功能的具体体现。语篇功能是三大功能中的核心,它使语言与语境发生联系,使说话人只能生成与情景一致和相称的语篇。研究语篇必须联系其语境,因为在实际生活中,通常都是先有语境,才会有语篇。语境与语篇是互相依存的;特定的语境要求特定的语篇,特定的语篇创造了特定的语境。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的意义通常是根据语境来确定的。同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要表示“要求某人关门”这一意义,在英语中可以说" Close the door." "Close the door, please.""Please close the door." "Can you close the door?" "Will you close the door?" "W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door?"等等。这些可能被选择的形式除了表示“要求某人关门”这一基本的概念意义外,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翻译

1.1定义 语言学常被定义为是对语言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学科。语言学研究的不是某一种特定的语言,而是人类所有的语言。为了揭示语言的本质,语言学家首先要对语言实际使用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关语言使用的概括性假设,这些初步形成的假设要在语言使用中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最终形成一条语言理论。 1.2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语言学研究有不同的侧重。对语言体系作全面研究的语言学研究称为普通语言学。语音学主要是对语言声音媒介的研究,它不只是研究某一特定的语言的声音媒介,而是所有语言的声音媒介。音系学与语音学不同,它主要研究特定语言的语音体系,即音是如何结合在一起产生有意义的单位。形态学主要研究单词的内部语义结构,及这些叫做词素的语义最小单位是如何结合构成单词。句法学主要研究构成潜在句子的句法规则。语义学以研究语义为目的,传统语义学主要研究抽象的意义,独立于语境之外的意义,语用学也是研究语义,但是它把语义研究置于语言使用语境中加以研究。 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对语言的使用产生影响。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科学被称之为社会语言学。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语言学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它要研究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大脑的工作机理,如人是如何习得母语的,人的大脑是如何加工和记忆语言信息等问题。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的科学形成了应用语言学。狭义上,应用语言学指把语言理论和原则运用于语言教学的科学,在广义上,它指把语言理论与原则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除此之外还有人类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学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1.3语言学研究中的几对基本概念 1.3.1规定性和描述性 语言学研究是描述性的,不是规定性的。这是语言学和传统语法的一个重要区别。语言学研究的目的是对人们使用的语言进行客观描述与分析,而不是对语言的使用作出规定。传统语法是规定性的,它主要建立在笔头语言基础之上,旨在规定一系列的语法规则,并且把这些语法规则强加给语言使用者。一切符合规定规则的被认为是“正确的”,否则就被冠为“错误的”。 1.3.2共时性和历时性 对语言的研究分为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共时研究是对语言的静态特征的研究。它主要对某个时间点上的语言状态的描述。历时研究主要是对语言变化和发展的研究。现代语言学研究主要是共时性研究。 1.3.3口头语和书面语 现代语言学把书面语看作是口头语的记录,认为口头语是第一性的,是语言交际最基本的方式。这是因为从人类社会交际的发展来看,口头语先于笔头语,笔头语是对口头语的记录。从交际的功能来看,人们交际主要采取口头形式。此外,即使是在当今世界,仍然有不少语言只有口头形式,没有笔头形式。所以语言学研究的语料应从口头语中采集。传统语法学家过分重视笔头语料,轻视口头语料。

论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

论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 司显柱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江西财经大学外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 要:本文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渊源和语言哲学观作了简要的梳理和阐释,论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功能部分即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之间的天然联系性,分析了国内外运用功能语言学理论进行翻译研究的状况——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为弥补缺陷、克服不足,作者在对翻译研究领域的重要一维——翻译批评研究现状述评的基础上,着力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论述了建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思路和包括的内容。 关键词:功能语言学;翻译研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544(2004)0420045206 Abstract:Based on an inquiry into the o rigin of System ic2functi onal linguistics and its ph ilo soph ical view of languag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nherent connecti on betw een Functi onal linguistics and T ranslati on Studies,describes and analyses the state of the art and the m erits and defects of translati on studies app roached from functi onal linguistics. A s an attemp t to advance the effo rts in the field,the autho r of the article,on the basis of the evaluati on of the trans2 lati on criticis m activities carried out so far at hom e and abroad,outlines h is ideas in the construct of a functi onal lin2 guistics2based translati on quality assess m ent model. Key words:functi onal linguistics;translati on studies;translati on quality assess m ent;model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述介 如果说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是语言研究的两大传统的话,那么在当代Chom sky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T ran sfo r m ati onal2generative Gramm ar)无疑是前者的杰出代表,而后者则集中体现于H alliday等建立和发展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System ic2functi on2 al L ingu istics)。作为当今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系统功能语言学渊源于P ro tago ras和P lato等以人类学为本的语言研究传统,着眼于语言的人本性、社会性一面,师承F irth倡导的以意义而非形式为语言研究的方针,秉承M alinow sk i关于语言研究中的语境思想,继承H jem slev的语符学和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功能思想,因而始终把语言的实际使用——语言在一定情景下的应用,即情景中的语篇(tex t2in2the2 situati on),确立为语言探索的对象,始终把语言在实际情景语境中表达的意义,即语言发挥的功能作为语言研究的主要关怀,始终把语言交际视为一种社会人(social m an)所从事的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 o r),而这种行为是在包含着情景、语言(形式)、功能这样三个系统的行为框架(behavi o ral fram ew o rk)里运行,因此把对情景、语言(形式)、功能等系统的描写及其彼此之间关系的阐述(如语言形式与情景之间的建构和限定:一定的语言形式建构一定的情景语境,而一定的语境又决定了选择一定的语言形式;意义(功能)与措辞(w o rding)之间的选择与体现:意义与语言形式即措辞间的选择范围,形式对功能的体现关系)作为其语言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就其语言哲学观而言,顾名思义,系统功能语言学集中表现在对语言系统的重视和语言功能的关注,并自身相应地而分为系统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两块。就前者即系统语言学而言,它视语言本身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符号系统(sem i o tic system),这些符号并不是一组记号,而是一套系统化的意义潜势(m ean ing po ten tial),客观而全面地描写语言系统的构成和运作,研究人们如何通过使用语言交换和表达意义,自是其研究的应有之题和主要任务(朱永生,2001:7)。具体一点说,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言语的探索(而不是对抽象的、剥离语境和语用的语言系统的描写)首先是建立在把语言交际置于前述包含着语言、功能、情景这样一个行为框架(系统)里予以阐述,并为此必然地对语言、功能、情景三大系统及其各自的支系统和支系统里的子系统,即系统的系统进行描写(如对功能支系统里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成篇功能子系统;语言(形式)支系统里的及物性、作格、语气、情态和主述位、信息等子系统;情景支系统里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即语域等子系统的描写和阐释。)。概言之,语言的系统思想贯穿于其语言研究的始终。就后者(即功能语言学)来讲,其语言哲学观则是语言研究的功能思想,视语言在实际情景语境中所发挥的功能为探索的中心。它在研究、甄别和梳理语言的各种具体用途、功能后(如祝愿、庆贺、批评、表扬、警告、说服、安慰等),将其概括和抽象为语言的三大元功能(m eta2functi on),即前述的概念、人际和成篇功能。概念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谈论对世界的经验(包括内心世界),用语言来描述周围发生的事件或情形。从功能与形式体现关系的角度看,概念功能 ? 5 4 ?

语言学与翻译学的关系

语言学与翻译学的关系 [Abstract]Die Feststellung, da bersetzen ohne linguistisches Wissen nicht m glich ist, erübrigt sich von selbst. Auch die Tatsache, da dieses Wissen in mehreren Sprachen vorhanden sein mu, kann als trivial angesehen werden. Somit hat die Linguistik bereits ein weites Feld von Ph nomenen, die sie beschreiben kann, sei es bei der Ausbildung von bersetzern (die in der Regel auch w hrend der Ausbildung unabh ngig vom Grad ihrer Fremdsprachenbeherrschung weitere Sprachkenntnisse erwerben), sei es im Hinblick auf Mehrsprachigkeit in all ihren Erscheinungsformen (nebenordnend, vermischend oderzusammengesetzt und unterordnend). [Key words]Sprachwissenschaft,bersetzung,linguistischen Modellen I. Einleitung Da die F higkeit zum bersetzen jedoch mehr erfordert als gute Fremdsprach- beherrschung, und da bersetzen alles andere ist als eine blo e Umkodierung ist mittlerweile zu einer Binsenweisheit geworden, die sich jedoch leider noch nicht bei allen an einer bersetzung Beteiligten herumgesprochen hat. Bei Wilss findet sich folgende Anekdote: “Verbürgt ist die Weisung eines Bonner Ministerialbeamten an

翻译中的语言学(全书,中文版)

《翻译中的语言学》目录 0.前言 1.翻译中的语义学 1.1概述 1.2意义 1.2.1.概念意义 1.2.2.内涵意义 1.2.3.社会意义 1.2.4.情感意义 1.2.5.反映意义 1.2.6.搭配意义 1.2.7.主题意义 1.3语义场 1.4语义成分分析 1.5上下义关系 1.6同义关系 1.7语义变化 1.7.1.语义变化的原因 1.7.2.语义变化的类型 1.8歧义 1翻译中的语用学 1.1概述 1.2语境 2.2.1.话语语境 2.2.2.情景语境 2.2.3.文化语境 1.3指示 2.3.1.指示概述 2.3.2.指示语的翻译 2.3.2.1.人称指示 2.3.2.2.时间指示 2.3.2.3.地点指示 1.4言语行为 2.4.1.言语行为概述 2.4.2.言语行为的翻译 2.4.2.1.个别言语行为的翻译 2.4.2.2.语篇行为的翻译 1.5会话含义 2.5.1.会话含义概述 2.5.2.会话含义的翻译 2.5.2.1.保留原文会话含义形式 1

2.5.2.2.显明原文的会话含义 2.5.2.3.对译文中新产生的会话含义的处理 2.5.2.4.用新的会话含义替代原文中的会话含义 2.5.2.5.避免对会话含义作不必要的增补 1.6礼貌原则 2.6.1.礼貌原则概述 2.6.2.礼貌原则的翻译 2.6.2.1.按照目的语习惯表达礼貌原则 2.6.2.2.保持原文和译文间的礼貌程度对等 1.7前提 2.7.1.前提概述 2.7.2.前提的翻译 2.7.2.1.涉及语言内部前提的翻译 2.7.2.2.涉及语言外部前提的翻译 1.8顺应论 2.8.1.顺应论概述 2.8.2.顺应论与翻译 2.8.2.1.语境关系顺应 2.8.2.2.语言结构顺应 2.8.2.3.顺应的动态性 2.8.2.4.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 2.9.关联理论 2.9.1.关联理论概述 2.9.2.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2.9.2.1.翻译是一种明示-推理性质的交际行为 2.9.2.2.翻译的最根本目的是传递交际意图 2.9.2.3.关联理论的“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概念 3.翻译中的句法学 3.1概述 3.2英汉语基本句型 3.3英汉语句法结构差异及翻译中的句式转换 3.3.1.形合与意合 3.3.2.主动与被动 3.3.3.静态与动态 3.3.4.话题-评论与主语-谓语 3.3.5.有灵主语与无灵主语 4。翻译中的文体学 4.1概述 4.2文体的可译性 4.3.风格 4.4.文体各要素的翻译 4.4.1语音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