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考情分析】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二是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就是通过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评价和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是高考诗歌鉴赏的重要考点。

【必备知识】

一、古代诗歌的常见题材

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要分析古诗的思想内容,就要了解古诗的题材分类,因为不同的题材决定了古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内容。古代诗歌按题材可分为:

1.咏物言志诗

这种诗往往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即诗人对物进行细致、形象的描绘,使其具有美感,并以此来寄寓诗人的情怀和志向。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作者借梅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即孤高不群和矢志不渝的品质。又如于谦的《石灰吟》,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诗人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再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对梦游仙境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

2.羁旅思乡诗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探亲访友,或被贬赴任之地,或游历名山大川。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而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往往表达羁旅之难、行役之苦、宦游之艰,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

3.送别怀人诗

在中国诗坛上,送别一直是重要题材。“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与挚友分别时,心中定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诗情。送别怀人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思念或对友人的劝勉、祝福,表达分别时的离情别绪、依依不舍,想象分别后的孤寂、惆怅、落寞。如高适的《别董大》。

4.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内容或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边塞征战诗多抒发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状写戍边将士深重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孤寂惆怅;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惊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间风俗。

5.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一般来讲,咏史怀古诗不仅要叙古事,还要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的关注。或者怀古伤今,描绘昔盛今衰之景;或者怀人伤己,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前者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后者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6.即事(景)抒怀诗

即事抒怀,指的是诗人因某件事的发生而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某些事情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7.爱情闺怨诗

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一是以诗人角度写的闺怨诗,这类爱情诗,抒情对象明显、特定,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主要包括赠内诗和悼亡诗两类;二是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它包括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思诗;三是爱情对象不详,抒情主人公也未必是诗人本人,不只是以爱情作为作品主题,更是在个人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创造。比如屈原以“香草美人”喻君王,或喻怀才不遇的自己。

8.山水田园诗

东晋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南朝谢灵运、谢朓是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唐朝王维、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内容往往是:(1)热爱自然,钟情山水,如王维的《山居秋暝》;(2)淡泊宁静,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3)厌恶官场,向往隐逸生活,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4)抒发一种宁静闲适、悠然自得的心境。

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指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营造的意境、诗歌的主题、作者寄托的情感等。在对古诗鉴赏能力的考查中,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这一考点

设题较多,有时就整首诗歌设题,有时只要求概括诗歌中的某一句或某几句的思想内容,真正评价性的题目较少。古代诗歌中思想感情大致可分为: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登楼》。

2.建功报国

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陆游的《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抒发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的《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思亲念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

4.离愁别绪

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柳永的《雨霖铃》、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5.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刘禹锡的《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三、提问方式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诗的某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四、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技巧

(1)抓内容。

抓住题目、注解、作者,体味出省略、含蓄的部分内容,这样理解诗歌主旨会更容易些。在诗歌中,情感的抒发多是间接的。抓住题目和注释的提示,大致判断诗歌的类型和内容,初步推断诗歌会有几种情感。如读到一首羁旅思乡诗时,我们就要知道这类诗歌往往是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难、宦游之艰的,作答时要自然联想并能结合诗人相关信息思考。

(2)抓意象。

分析诗人在诗中描绘的意象,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如杨柳表达离情别恨,梧桐表达寂寞凄苦,枯藤表达萧瑟荒凉。

(3)抓关键词。

抓住关键词语,明确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主旨。

(4)抓角度。

注意分析概括的角度。分析概括时,要明确该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人、事、景、物);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人、事、景、物),要抒发怎样的感情,表现怎样的人生志趣(感情、道理、情趣)。

五、答题步骤

第一步:整体感知。

关注诗歌中的意象,确定诗歌体裁,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第二步:分析诗句。

具体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xx句(联)写了xxx”。答题时不要简单罗列意象,也不要以译代析。

第三步:概括情感。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主旨或情感。“抒发了什么”或“揭露了什么”或“寄寓了什么”。

注意:这三个步骤不是固定的,答到哪一层,要根据题干要求灵活处理。步骤二、三的先后顺序也不是固定的,但答题时,思路一定要清晰。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溪上避暑

陆游

暮年事业转悠悠,尽日投竿杜若①洲。

世上漫言天爱酒②,古来宁有地埋忧。

全家只合云山老,万事空惊岁月遒。

褫带③脱冠犹病暍④,正平颇忆著岑牟⑤。

【注】①杜若:香草名。②天爱酒:出自李白的“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③褫带:解下鞶带。谓辞官。④暍:伤暑也。即指外感暑邪引起的热性病。⑤岑牟:古代鼓角吏所戴的帽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将诗人的避暑生活与诗人坎坷的一生相关联,“杜若”暗示了诗人的志趣追求。

B.颔联化用前人文句,指天问地,感叹地上没有埋忧的地方,表明了诗人深沉的忧愤。

C.颈联描写了诗人全家在远离尘世的云山之地享受与山林同老、无牵无挂的避暑生活。

D.本诗押韵整齐,“悠”“洲”“忧”“遒”“牟”等字的韵脚相同,音调和谐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2.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解析】

1.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项,“诗人全家在远离尘世的云山之地享受与山林同老、无牵无挂的避暑生活”错。表面上写终老山林、享受悠闲的避暑生活,实际上表达了岁月易逝、一事无成的感慨。

2.①“褫带脱冠犹病暍”写诗人辞官后,内心仍然忧虑不已,表达对事业无成,蹉跎岁月的忧愤;②“正平颇忆著岑牟”写诗人回忆年轻时击鼓豪情,流露出对激情岁月的留恋;③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辞官过着平静生活,但仍希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复杂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褫带脱冠犹病暍”结合注释翻译为“虽然辞官后,解下鞶带,脱掉冠冕,但依然忧虑而好像生病中暑了一样”。写诗人辞官后,内心仍然忧虑不已,表达对事业无成,蹉跎岁月的忧愤。“正平颇忆著岑牟”结合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注释,翻译为“还是会不断地回忆起以往穿带鼓角吏的帽子”。写诗人回忆年轻时击鼓豪情,流露出对激情岁月的留恋。尾联对现状的描绘和回忆的记述,构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辞官过着平静生活,但仍希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复杂感情。

【对点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咏王昭君

【金】王元节

环佩魂归青冢月,琵琶声断黑山秋。

汉家多少征西将,泉下相逢也合羞。

咏王昭君

【清】刘献廷

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通过写“环佩魂归”“琵琶声断”,写出王昭君思念故土却难以归家的无奈之情。

B.王诗以汉家“征西将”和王昭君形成强烈对比,他们若泉下有知,遇到昭君也该羞愧不已。

C.刘诗引用画师毛延寿因故意把王昭君画丑被汉元帝所杀的典故,指出罪魁祸首即为画师。

D.刘诗为典型的宫女诗或咏史诗,托人言志,借人抒怀,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

★2.两首诗都是“咏昭君”,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别匡山【注】

李白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匡山:即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是诗人少年时读书学剑之地。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远近、动静等不同角度描写了匡山晓峰环簇,藤蔓摇曳,清幽秀丽的景致。B.颔联描写诗人熟悉的山村,家犬伴随,村人晚归,充满了浓郁而平静的生活气息。C.前三联借景抒情,突出了匡山的“清境”,末联直接表达诗人“书剑许明时”之情。D.整首诗既清新质朴、优美自然,又瑰丽浪漫、大气磅礴,与《蜀道难》风格类似。

★4.此诗写于李白离乡去蜀之际,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解析】

1.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项,“指出罪魁祸首即

为画师”理解错误。原诗“画师何足定妍媸”,是说昭君的美不由画师决定,那么造成昭君悲剧的就不是画师,再联系后句“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可知,作者认为造成昭君悲剧的罪魁祸首是当时的皇帝。

2.①王诗中诗人深刻同情王昭君的遭遇,批判了汉家将领的无能;②刘诗中诗人批判“汉主”不辨美丑,君王不识人才,使得多少人才怀才不遇。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对于王诗,从“环佩魂归青冢月,琵琶声断黑山秋”可知,这是说昭君远嫁匈奴,离开自己的家乡,到死也没有回来。作者在此对昭君的遭遇寄予了深刻的同情。而“汉家多少征西将,泉下相逢也合羞”是说,当时汉朝的将领无能,不能战胜匈奴,而只能靠昭君去和亲来换得和平,这些将领即使是到了黄泉之下,见到昭君也要感到羞愧。这里是批判了汉家将领的无能。与王诗不同,刘诗在“汉主曾闻杀画师”一句中认为,在昭君远嫁匈奴后,皇帝诛杀了给昭君画像的画师,认为是他故意将昭君画丑,造成昭君的美没能让皇帝发现。但诗人却不这样认为,“画师何足定妍媸”,他认为决定昭君美丑的不是画师。那么是谁决定昭君的美丑呢?“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两句则给出了答案,汉宫中还有许多如花似玉的美女,只是因为她们没有远嫁匈奴而君王不知道她们罢了。此处作者将批判的矛头直指皇帝。作者此处借宫女来比喻人才,正是因为君王不辨愚贤,才让那么多的人怀才不遇。

3.D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内容、技巧、风格等的能力。D项,“整首诗既清新质朴、优美自然,又瑰丽浪漫、大气磅礴,与《蜀道难》风格类似”错,这首风格诗清新自然,飘逸豪放,而《蜀道难》风格为夸张大胆,想象神奇,语言奔放,感情浓烈。

4.①首联描写了匡山清幽秀丽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在离乡之际对家乡的依恋与深情。②携犬野游,带樵归晚,倚树看云,临池洗钵,平静安详的村野生活流露出作者内心隐逸与入世的矛盾。③诗人并不留恋眼前清境,而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决心离开家乡,希望将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政治清明的时代,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和豪迈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首句“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天色初晓,作者走出门外远望匡山,只看到曙光中美景如画,山色斑斓,不禁心情舒畅。近处,藤蔓从树上垂下,随风摇曳,枝条轻轻拂过栏杆,令人心旷神怡。描写了匡山清幽秀丽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在离乡之际对家乡的依恋与深情。颔联“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山上野径交错,人们常常带着家犬一起走过。每逢夕阳西下,晚归的农人就背着柴薪走下山来。这一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给人平静而悠远的感觉。颈联“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读书读累了,作者常倚树休息,没看云卷云舒,聆听猿啼阵阵。有时候还会看见大明寺里的僧人出来清洗钵盂,他们洗钵的那个池塘曾有白鹤飞来,如今却不知飞到哪里去了。中间两联,写携犬野游,带樵归晚,倚树看云,临池洗钵,平静安详的村野生活,流露出作者内心隐逸与入世的矛盾。尾联描绘出一幅匡山虽美、无心留恋、决心奉献文才武艺的雄心壮志图。诗人“将犬”为伴,“带樵”晚归,听“猿啼”,看“鹤飞”,心旷神怡,安闲舒适。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写自己并不留恋眼前清境,而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决心离开家乡,希望将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政治清明的时代,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和豪迈情怀。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考情分析】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二是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就是通过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评价和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是高考诗歌鉴赏的重要考点。 【必备知识】 一、古代诗歌的常见题材 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要分析古诗的思想内容,就要了解古诗的题材分类,因为不同的题材决定了古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内容。古代诗歌按题材可分为: 1.咏物言志诗 这种诗往往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即诗人对物进行细致、形象的描绘,使其具有美感,并以此来寄寓诗人的情怀和志向。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作者借梅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即孤高不群和矢志不渝的品质。又如于谦的《石灰吟》,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诗人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再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对梦游仙境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 2.羁旅思乡诗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探亲访友,或被贬赴任之地,或游历名山大川。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而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往往表达羁旅之难、行役之苦、宦游之艰,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诗鉴赏必备知识点阅读指导

考点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题型1 鉴赏人物形象 一、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技巧 1.审清题干,找准形象。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题干是要求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即作者自己)还是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 2.知人论世,总体把握。根据诗歌标题、注释及平时积累的作者作品常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或与作者有关的其他方面的信息,如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常见写作风格等,总体上把握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性格、心态、情感等。 3.抓住关键,深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包括外貌仪表、性格品质等,要抓住诗歌中有关人物描写的诗(词)句(如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以及反映人物品格志趣的诗(词)句。 4.关注环境,理解形象。关注环境描写,特别是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环境或者大的社会环境等,这些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会有陪衬、烘托的作用。 5.结合形象,明确效果。结合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理解人物形象所寄寓的情感,明确塑造该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答题步骤 1.概括形象。即写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如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清高脱俗等。 2.分析文本。即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形象特征的体现。 3.指明作用。即指出形象的意义或寄寓的情感。 题型2 鉴赏景物形象 一、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答题步骤 1.筛选诗歌中的典型形象(意象)。筛选的标准一般是能够体现诗歌整体风貌或构成和谐统一的画面。 2.根据意象里的修饰词,概括画面的特点、营造的氛围。 3.根据相关字词和句子,概括季节(时间)、事物、人物等画面内容。 4.根据意象特点并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画面蕴含的思想情感。 二、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答题步骤 1.找出主要意象并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场景、画面。 2.概括出这种画面呈现的特点。 3.分析作用,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表达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等。 题型3 鉴赏物象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物象答题技巧 1.鉴赏方法:因物寻志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鉴赏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即先要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字词来把握事物的特征,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分析。 2.审题、答题规范:关注提问方式,答题紧扣“物”“志” 鉴赏物象题的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如“该诗(联、图)描绘了泉的什么形象”。 考点2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题型1 品味关键词(炼字) 古代诗歌炼字答题步骤 1.释本义。即解释关键字词的含义,辨清词性,分清虚实,理解关键字词的本来意思。 2.描景象。即将关键字词放在诗(词)句中,联系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其所

《三步复习方案》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讲义)-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考点讲义 一、考点解读 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在历史的发展变革中,辩证地认识诗歌所反映的内容、主题、思想以及感情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此考点以概括分析类考题和综合其它考点考查较多,即使真正涉及评价类试题也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 二、知识储备 情感概述 (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 1.理想道路 古代文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即仕途失意,壮志难酬,怀才不遇;“达”即仕途通达,建立功业,功成名就。文人墨客往往在仕途的顺与不顺之中身不由己,也在“儒”与“道”两大思想流派中的一次次碰撞中完成自我选择和自我救赎。 古人云“文章憎命达”,作为诗人,大多难以“功成名就”,因此他们在理想道路的选择上往往有三种:其一,愤世嫉俗,愤懑郁结,忧国忧民,如屈原、杜甫,这些诗人往往信奉儒家;其二,无奈退隐,悠然闲适,乐情山水,如陶渊明、孟浩然,这些诗人更倾向于道家;其三,忧愤难平,心有不甘,饱受煎熬,这些诗人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王维、苏轼。古往今来的很多文人墨客,往往在功业未成的无奈痛苦中和坚守自身的执着不屈中,寻找平衡点。 2.悲喜缘由 欢喜愉快的缘由主要是: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一年四季的独特感受;隐逸生活自由、闲适;政治得意,功成名就;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友团聚,回归故乡;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悲伤愤怒的缘由主要是: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人生短暂,逝者如斯;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羁旅异乡,孤独寂寞;人生无常,伤春悲秋;彼此思念,不得相见;依依惜别,离愁别绪,忧心友人境况;昔盛今衰,王朝更替;抒怀自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批判统治者昏庸等。 (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六类情感 1.离愁别绪:多在送别诗中出现,表达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柳永的《雨霖铃》;表达情

专题01 思想情感-202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对点专练最新试题 (学生版 )

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思想情感 (学生版) 目录 【01】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思想情感(5练)(教师版,学生版) 【02】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表现手法(一)(3练,教师版,学生版) 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表现手法(二)(4练,教师版,学生版) 【03】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炼句炼字(5练)(教师版,学生版) 【04】(热点题型)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比较阅读(一)(4练,教师版,学生版)(热点题型)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比较阅读(二)(4练,教师版,学生版) (热点题型)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比较阅读(三)(5练,教师版,学生版) 【05】(热点题型)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文学评论(一)(3练,教师版,学生版)(热点题型)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文学评论(二)(3练,教师版,学生版) 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01 【长沙市一中2023届高三月考试卷(三)】 主观题:思想情感(矛盾心理) 16.“掩面羞看北地人,回首忽作空山雨”两句诗体现了浣纱女怎样复杂、矛盾的心理?是如何体现的?(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江上曲(节选)①李嘉祐 江上淡淡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 可怜应是阳台②女,坐对鸬鹚娇不语。 掩面羞看北地人,回首忽作空山雨。 苍梧秋色不堪论,千载依依帝子③魂。 【注】①诗歌写于诗人被贬谪江南时期。②阳台:指富贵人家。③帝子:帝王的子女。这里指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嫁给舜。舜南巡苍梧而死,二人千里奔丧,抱竹痛哭,泪尽而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芙蓉花”映衬浣纱女的美丽素洁,“独”写出浣纱女的孤独又引发读者联想。 B.“可怜”的意思是可惜,表现出诗人对浣纱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C.尾联中用“不堪论”“苍梧秋色”来表现秋色的悲凉,用“帝子魂”表现浣纱女的高贵身份。

重难点16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价值观-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与练(新高考附答案和解析)

重难点16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价值观 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一、读题目,明范围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则暗含文章的主旨,有的形象地表现中心,有的标明文章的内容。 二、读作者,知背景 在欣赏诗歌时,一般要事先了解作家的思想、生活经历、创作风格等等。 作家的思想往往通过作品流露出来。例如孟浩然积极入世的思想通过《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表露出来。 作家的思想和经历往往又是密不可分的。例如李白本想积极入世,却又鄙弃世俗、蔑视权贵,在政治仕途受挫后抑郁不平而又感到茫然,有时又因之流露出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了解了他的这些思想和经历后,我们才能准确地解读他的《行路难》《将进酒》等作品的思想内涵。又如李清照的作品南渡前后判若两样的风格与思想,就和她在这前后的经历和遭遇直接有关。 三.读注释,解难点 注释一般是解释原文中的写作背景、典故出处等等较难懂的地方,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理解作者思想的重要环节,不可不看。 四.读诗句,解诗意 要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弄懂诗的语句,才能把握诗的内容,进而进行评价赏析,因而先解诗句才能读懂诗。 五、找诗眼,明中心 能准确找出并分析诗眼,是古诗阅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什么是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 六、分类别,明方向 诗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但是叙事诗篇幅过长,不便于考核。因而考核的诗歌主要是抒情诗。 七.理结构,明思路 古诗的层次结构,主是从诗歌的景(境)与情、事与情、事与志、景(境)与人、时间与空间等角度来考虑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训练:题画类诗歌鉴赏(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训练:题画类诗歌鉴赏 (附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画像(节选) 【宋】王安石 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①。 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②。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 【注】①不见收,不被朝廷重用。②伊周,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两人都是历史上的名臣。 酬孝甫见赠 【唐】元稹 杜甫天材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 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借“青衫”指出杜甫官职低微,杜甫官职低微还要被他人呵斥,可见其处境困难。 B.“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两句写出了处于动荡年代的杜甫困顿的生活。 C.王诗的最后两句巧妙地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D.元诗写杜甫为人率直,说话直截了当;善于学习古人的智慧,不违背圣贤的准则做事。 2.两首诗歌都以杜甫为题材,却从不同侧面表现出对杜甫的仰慕之情,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鹰①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②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③。 绦镟④光堪摘,轩楹⑤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是杜甫青年时期所作。②(sǒng):挺立。③愁胡:发愁神态的胡人,胡人眼色深碧。④绦镟(xuàn):绦,丝绳,用来系鹰;镟,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⑤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窗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霜起”写画鹰的周身环境,肃杀之气扑面而来,画鹰的气势得到烘托。 B.颔联描写画鹰生动形象,“身”“侧目”写其神态,“思狡兔”写其心理。 C.颈联写绳环被摘下,画鹰凌空振翅,再现了画鹰栩栩如生、气势非凡的形象。 D.“何当”表明期望,“凡鸟”指平庸之鸟,“击”体现了作者对“凡鸟”的态度。 2.本诗句句写画鹰,但托物言志,“怀抱俱见”,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和吴仲庶池州斋山画图 王安石 省①中何忽有崔嵬,六幅生绡坐上开。 指点便知岩石处,登临新作使君来。 雅怀重向丹青得,胜势兼随翰墨回。 更想杜郎诗②在眼,一江春雪下离堆。③ 【注】①省:唐宋时中央高级机关名,约相当于今日中央的部。②杜郎诗:指杜牧登临、游览斋山后写有《九日齐山登高》一诗。③离堆:在四川南充县东南,诗中借指斋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写作这首诗前,吴仲庶写了一首斋山画图诗,本诗依照吴仲庶原诗的韵而创作的。 B.王安石写自己在座上欣赏画卷,图中生动、形象、别致的斋山美景随之呈现在读者面前。 C.“雅怀”赞美了吴仲庶高雅的情怀,并体现了诗人欣赏到斋山美景图时的喜悦与赞叹之情。 D.王安石的诗“学杜得其瘦硬”,他晚年诗风深沉,寓理于景,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 2.诗歌最后两句如何巧妙地赞扬这副画作,请简要说明。

专题05 比较阅读(一)-2023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对点专练最新试题 (学生版)

热点题型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比较阅读(一) (学生版) 萃取各地试题答案解析完备对点专练高效 目录 【01】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思想情感(5练)(教师版,学生版) 【02】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表现手法(一)(3练,教师版,学生版) 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表现手法(二)(4练,教师版,学生版) 【03】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炼句炼字(5练)(教师版,学生版) 【04】(热点题型)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比较阅读(一)(4练,教师版,学生版)(热点题型)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比较阅读(二)(4练,教师版,学生版)(热点题型)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比较阅读(三)(5练,教师版,学生版)【05】(热点题型)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文学评论(一)(3练,教师版,学生版)(热点题型)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之文学评论(二)(3练,教师版,学生版) 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01 【东莞市2023届第一学期七校11月联考】 主观题:对比阅读,考教结合,思想情感 16.同样是写梦,两首诗中梦境的内容以及因梦而起的情感各有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①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梦微之 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②,夜台茫昧得知不?

【注】①元稹:唐朝诗人,字微之,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 ②阿卫:微之的小儿子。韩郎:微之的爱婿。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酬和诗是古代文人间相互应答、酬谢所做的诗,元诗正是对白诗“梦同游”的酬和之作。 B. 元诗开篇点明二人相隔数千里,音信难通,好友牵挂诗人,在梦中也关心着他的境遇。 C. 元诗中“因病”一语双关,表面指诗人患病的苦闷,实则饱含了精神上的无限凄凉。 D. 白诗提到两位晚辈相继离世,由此感慨人事无常,生命短暂,以问句结情意味深长。 16. 同样是写梦,两首诗中梦境的内容以及因梦而起的情感各有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2023届古诗鉴赏专练02 【山西省金科大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11月质量检测】 主观题:考教结合比较阅读表达技巧(以景结情) 16.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本诗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都运用了这种技巧,但诗人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说,朋友吴处士坐着帆船前去福建,时间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 B.颔联说,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自己所在的长安已落叶遍地。 C.颈联回忆送别情景,当时下了大雨,雷电交加,使人感到一阵寒意。 D.诗作巧用修辞,首联中“蟾蜍”代月亮,尾联中“兰桡”喻指船只。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诗眼(必备知识+典题解析+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诗眼 (必备知识+典题解析+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一、考情分析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抓住关键字词(诗眼、句眼),炼字析句;二是品析语言风格。纵观近年来高考诗歌语言鉴赏这一考点的命题可以看出,该知识点的命题主要有如下特点: (1)语言鉴赏类命题主要指向“炼字”与“炼句”这两个层面;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这一考点逐渐淡出简答题,而在选择题中涉及; (2)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这一考点的题型主要采用简答题型,采用客观题型(选择题型)考查也较为常见。 二、必备知识 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如能准确找出诗眼,不失为一条鉴赏的捷径。要找准诗眼,必须明确什么是诗眼。 所谓诗眼,最初是指唐人五言诗,工在一个字,谓之诗眼。后来也指全诗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句。也有人把诗眼说成“句中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后来又发展成为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据此可知,诗眼的含义有二:就一首诗而言是一联或某一句;就一句诗而言是某一个字。 怎样才能找准诗眼呢?我们也必须按诗眼的含义有二分别来找。 第一,就一首诗而言,指某一联或某一句,它们一般是: 1.全诗的主旨所在; 2.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 3.全诗最精彩和关键的诗句,尤其是精炼的动词或形容词所在的诗句。 三、典题解析 【例1】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谒诗,这首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入朝为官的愿望,希望张丞相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训练:哲理诗专题 (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训练:哲理诗专题 (附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① 黄庭坚 爱酒醉魂在,能言机事疏。 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 物色看王会②,勋劳在石渠③。 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④。 [注]①猩猩毛笔:高丽笔,旧说是猩猩毛制成的。《唐文粹》载猩猩因喜爱酒、屐而被人擒获。《礼记》:“猩猩能言,不离禽兽。”钱穆父出使高丽,带回猩猩毛笔,赠予黄庭坚。②王会:《汲冢周书》的《王会篇》,相传是周王大会诸侯及四夷所作。③石渠:汉代皇帝的图书馆。④杨朱:《孟子》载,“杨朱氏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即咏猩猩的“爱酒”与“能言”二事,但一语双关,兼写猩猩与毛笔。 B.“能言”写猩猩习性,也指以笔书写难免泄露机事,又暗含酒后失言之趣。 C.“王会”的典故交代了猩猩毛笔的来源,后又指出钱穆父撰写图书的功劳。 D.诗歌咏物抒怀,虽多处不离毛笔,却又能写出人情世态,蕴含着人生哲理。 16.诗歌借物喻理,富有启示意义,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案解析】 15.C(“勋劳在石渠”并不是指钱穆父的功劳,而是指毛笔能用来撰写图书) 16.①用猩猩醉酒失言、被擒的故事告诫人们要谨慎处世,不可贪婪。②几两屐,五车书,寄寓人生有限而文章能超越生命、垂之久远的哲理。③“拔毛济世”提醒友人要勤于著述,且拯物济世、无私奉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插秧诗 【后梁】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①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注】①六根:指眼、耳、鼻、活、身、意。此句以六根清净方可学佛修道,比喻插秧时洗净秧根有利秧苗成长。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借助动作描写和场景营造,使得诗歌很有画面感和现场感,让人身临其境。 B .这首诗看似平平无奇,却能将禅理巧妙地融入农业劳动的过程之中,饶有情趣。 C .诗人将说理融人浅显质朴的语言之中,完全没有说教意味,具有浑然天成的效果。 D .诗歌没有具体写人,却用“把、插、低头、退步”等动作,刻画出插秧人的专注。 16 .这首诗看似在客观记录插秧的过程,实际却在“摹景说理”。诗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5 .C 16.①只有“手把”的亲身实践,才能将稻田“插满”,可见万事要躬行实践;②诗歌写插秧时“低头”能看见水中天空,说明人在谦卑时心胸会变得坦荡宽广;③“六根清净”有助于秧苗生长,说明为人处事应该保持纯粹与初心;④写插秧时的“退步”其实是向前行进,说明有时人主动退让反而是在走向成功。 【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 “ 完全没有说教意味,具有浑然天成的效果”理解错误,诗句“六根清净方为道”带有鲜明的禅宗思想,说理显著。 故选C 。 1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哲理的能力。 开篇一句“手把青秧插满田”,简明直接,描述了农人在稻田中插秧的情景。根据此句可知只有“手把”的亲身实践,才能将稻田“插满”,插秧要勤快,要合理密植,尽可能使田地一片青葱,这样才能硕果累累。根据这句诗可得出万事要躬行实践的人生哲理; “低头便见水中天”是插秧时常见的景象。低头劳作时,可以看到水面上倒映的蓝天白云。“低头”是谦虚的体现,“水中天”指的是坦荡宽广。根据这句诗可得出人在谦卑时心胸会变得坦荡宽广的人生哲理; “六根清净方为道”一句中佛家说的“六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意。由六根生出六识:视、听、嗅、味、触、意。从六识显现出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根不净,贪取六尘过多,就会造成无穷的恶业。“六根清净方为道”一句中以六根清净方可学佛修道,比喻插秧时洗净秧根有利秧苗成长,根据这句诗可得出为人处事应该保持纯粹与初心; “退步原来是向前”写插秧时的“退步”其实是向前行进。插秧的时候,人是一边向后退一边插秧。退到头了,一行秧苗也就插完了。看起来是不断在后退,手里的秧苗越来越少,其实越后退,离插完秧越近。根据这句诗可得出有时人主动退让反而是在走向成功。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设误角度与解题策略(考情报告+典例剖析+解题策略+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设误角度与解题策略 (考情报告+典例剖析+解题策略+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四大考点(思想内容、形象画面、表达技巧、语言特点),选择题通过给出的选项内容,不仅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考情报告】 考情调研:2022年高考语文新高考卷两套和全国卷两套的古代诗歌阅读题的第一小题都采用了“四选一”的选择题形式,选项多是从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形象画面、表达技巧、语言特点等角度设计题目,覆盖面广,要求高,需要学生对给出的阅读材料有全面、深刻、细致的理解,才能够选出正确的选项。 1.思想内容:主要从某个词语、句子或整首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入手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判断选项给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否符合诗歌内容。 2.形象画面:主要从归纳概括诗歌中的人、事、景、物等形象特征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判断选项给出的形象特征的正误。 3.表达技巧:主要从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景物和情感之间的关系以及诗歌的结构等角度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判断选项中涉及的有关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的正误。 4.语言特点:主要从分析诗歌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入手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判断选项对诗歌的语言特色、语言风格等表述的正误。 从2022年高考古代诗歌选择题的命制角度分析,错误项的命制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望文生义。解释诗句时,不考虑整体内容,错误解说诗句中的字词等; ②无中生有。凭空解说一些诗歌中没有体现的内容,比如相关的表达技巧等;③说法绝对。选项内容太过绝对,不符合客观情况;④胡乱联系。选项的内容将诗歌的某些特点与学生学过的诗句联系起来,但这种联系不是必然的;⑤拼凑词句。把几句没有本质联系的话放到一起来解释诗歌。 【典例剖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诗鉴赏和文言文重点知识强化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强化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黑林①吴兆骞② 黑林天险削难平,唐将曾传此驻兵。形胜万年雄北极,勋名异代想东征。 废营秋郁风云气,大碛霄闻剑戟声。历历山川攻战地,只今旌甲偃边城。 【注】①黑林,黑松林,在长白山一带。②吴兆骞,清初诗人,自请遣戍黑龙江宁古塔二十三年。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起句看似实兀,实则气势雄浑。“削难平”三字以夸张手法写出此处地势险要,堪称天险,也为下句蓄势铺垫。 B.颔联紧承首联,角度不同,“形胜”言其地理形势优越,“万年”言其历史之久,“雄北极”言其雄峙于北方边境。 C.“勋名”一句写前代将领东征高丽之事。诗人借历史讽刺前人意图建勋留名、功业传世的想法,心中包含了无穷的感喟。 D.尾联写当年于此山川松林处攻战厮杀历历在目,而如今这却只剩偃旗息鼓的寂寂边城,此联以景语收束,含蓄深沉。 (2)颈联被誉为“笔致深折,曲有其妙”(艺术神巧、意蕴精妙),简要赏析神巧精炒之处。 2.经行岚州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 C.“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D.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2)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3.谒金门李好义①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楼歌舞?谁在玉关②辛苦?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释】①李好义,华州下邽(今陕西蒲城)人。南宋将领,忠义传家。②玉关:即玉门关,此泛指边塞。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 咏史怀古诗(附:真题对接及对点练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咏史怀古诗(附:真题对接及对点练习)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01 鉴赏指津 咏史怀古诗思维导图 一、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1、鉴赏步骤:弄清史实→体悟感情→分析技巧 即怀什么古→作者怀古的态度情感→怎么怀古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典故)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和观点(体悟意图、领悟感情)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手法) 答题方法:寻找连接点;归类,探求主旨 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

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这是最基本的。。 二、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1、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长于情景交融。 3、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4、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三、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 四、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 【心理一】 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材分类训练:哲理诗(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材分类训练:哲理诗 (附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表明诗人进入中年非常喜好老庄的道家哲学,而到晚年才归隐于终南山边,颇有遗憾之意。 B.颔联表达了诗人经常乘兴独游赏景的情形。“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尾联写了诗人偶遇一位在山林中值守的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使他也忘记了回家的时间。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平白如话,极具功力。 2.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近人俞陛云说“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请结合诗意说说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沙头 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论诗绝句 元好问 眼处心声句有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3.上面两首诗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哲理。 4.上面两首诗,表达哲理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癸丑春分后雪 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注:此诗作于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雪入春分”点明时令,“省见稀”写出春分下雪十分罕见,“不胜威”表明半开的桃李经不起春雪的欺凌。 B.颔联“应惭”写出跟梅花相比,桃李更应因见识短浅而惭愧,面对突如其来的春雪只能像柳絮一样,漫天飘零了。 C.颈联“不分东君”写出掌管自然造化的东君不按时令行事,“发阴机”写出东君暗设机关图谋摧残半开的桃李。 D.本诗以春雪入题,寓物说理,借题发挥,字里行间虽弥漫着诗人的不满情绪,却也暗含着诗人的旷达乐观。 6.有人评价苏诗“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情境之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诗中的“新意”和“妙理”。 四、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① 宋·杨万里 其一 绿杨接叶杏交花,嫩水新生尚露沙。 过了春江偶回首,隔江一片好人家。 其二 晓翠妨人看远山,小风偏入客衣单。 桃花爱做春寒信,只恐桃花也自寒。 注:①这两首诗为杨万里赴任广东常平茶盐之职途中所作。 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角度有同有异:都描写了早春景物,但第二首重点写“寒”,暗点诗题“二月一日”和“晓”。 B.第一首第二句“嫩水新生尚露沙”用“嫩”和“新生”等词语形容水,令人产生喜悦怜爱之情。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3 鉴赏诗歌的感情或思想内容(测)(解析版)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3 鉴赏诗歌的感情或思想内 容(测)(解析版) (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班级学号得分 1.(15届湖北黄冈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边的题目。(8分)感遇(其二) 陈子昂① 兰若②生春夏,芊蔚③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④冒⑤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释】①陈子昂:唐代诗人,有政治抱负却屡遭排挤。②兰、若,指兰花和杜若,皆是草本植物。③芊蔚,草木茂盛。④朱蕤,红色的花。⑤冒,覆盖。 ⑴前四句中,作者笔下的兰若有怎样的特点?(4分) 是比喻自己像兰花一样的品质与才华。“白日晚”“秋风生”写年华岁月的无情流逝,表现了作者的感伤;“岁华”“芳意”自然是借助兰花的凋零,来感伤自己青春年华的逝、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5届河北唐山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8分)唐多令惜别 吴文英①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②长是、系行舟。 【注】①吴文英,号梦窗,唐代诗人。一生未第,游幕终身,晚年困踬以死。②漫:空,徒劳。 ⑴“燕辞归、客尚淹留”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4分) 3.(15届浙江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摸底)阅读下面词,完成后面题。(8分)清平乐 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①春寒。 【注】①特地:特别。 ⑴词的上片是怎样写景的?(4分) 【答案】上片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1分)先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池塘溢满了雨水。 这是远望的景观。(1分)再写柳院之中燕子双双归来。这是近观的景象。(1分)接着写楼阁之中画帘高卷。这是身边的景致。(1分)上片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雨后春景图。 (答“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亦可) ⑵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下片分析。(4分)

【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针对训练】-《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针对训练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考点21】表达技巧【考点22】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一)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E.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而其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 4.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安贫 韩偓① 手风慵展八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②。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注】①韩偓:唐末五代诗人,唐昭宗曾欲拜他为宰相,但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逐出朝廷。后来朱温篡唐,建立梁朝,韩偓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涯。 ②蒲卢,又名螺嬴,一种细腰蜂,每产卵于小孔穴中。 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联中的“风”指四肢风痹。“八行书”指信札。“暗”是形容老眼昏花,视力不明。“九局图”指棋谱。“手风”和“眼暗”,都写自己病衰的身体。 B.颔联就室内景物略加点染,进一步烘托出“安贫”的题旨。“野马”一句暗示时光如白驹过隙,难以把握。“筠管”,竹管,这里指毛笔筒。 C.《新唐书•韩偓传》记载,一次朱温上殿奏事,侍臣们纷纷避席起立,唯有韩偓端坐不动,引起朱温的恼怒。这就是诗中自谓的“安蛇足”、“捋虎须”,也就是诗人致贫的来由。D.尾联紧承颈联对往事的回忆,运用了“滥竽充数”这一典故,表达自己对黑暗世事彻底失望、愿意隐退,满腔的愤懑最终化作一声叹息,情切而辞婉。 E.《安贫》是唐代诗人韩偓晚年感叹身世的作品。诗作将现实与回忆连成一片,这里的“贫”,一语双关,不光指经济上的困窘,同时也指政治上的失意。

高中语文_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题】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掌握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方法。 定标自学 【考点解读】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包括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细化为三个方面:主旨内容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一、评价思想内容型 评价思想内容是理解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等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概括作者情感和主旨,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深入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高考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体现为提炼情感主旨和理解诗句意义等。 1.常见提问方式: 1.“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4.“主旨是什么?” 5.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某个典故发问。 2.答题模板 步骤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就相关诗句结合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二、评价观点态度型 所谓观点“态度”,是指对事物、人物、社会现实、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观点态 度及对人生感悟的倾吐。评价观点态度就是对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来的人生感悟或生活理念等观点和态度做出评价。 该考点单独出现的频率不高,往往结合情感等综合考查。 1.常见的命题方式 (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3)这首诗体现了××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2.答题模板 步骤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就相关诗句结合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步骤二: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 合作探究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江月① [宋]苏轼

2022语文专项对点练28鉴赏古代诗歌语言含解析

专项对点练28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时间:35分钟分值:33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雨中花·武康秋雨池上 毛滂① 池上山寒欲雾。竹暗小窗低户.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 白酒浮蛆鸡啄黍。问陶令②、几时归去。溪月岭云红蓼岸,总是思量处。 【注】①毛滂:北宋词人,一生仕途失意。本词作于作者自衢州推官改任武康县令之时。②陶令:指陶渊明。 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词的上片中“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一句。 推导流程: (1)解读词句内涵。 根据语境,翻译出该句词的意思,“侵短梦”是说打破了短梦,而“秋声"是指。 (2)分析词句的形式特点或运用的表达技巧. 本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通过“芭蕉雨”表明了秋天的环境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词人的情感。

(3)点明其表现的思想内容。 从景物描写对词人情感的作用上分析。“芭蕉雨”“侵短梦",表现了词人________的心情。 自主尝试: [答案]推导流程:(1)雨声(2)借景抒情(3)仕途失意的惆怅 自主尝试:词人正在小憩之时,雨打芭蕉的声音打破了自己的短梦。词句借景抒情,通过雨打芭蕉之声,既写出了秋天的萧瑟,又表现了词人因仕途失意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伴云来·天香 贺铸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惊动天涯倦宦,骎骎[注]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骎骎:马快跑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古诗阅读与鉴赏-理解概括思想内容

学案50理解概括思想内容 ——以意逆志,读懂悟透 复习任务能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把握诗的诗句含意与内容主旨,并能提炼其哲理启示。 考情微观 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 2022新高考 Ⅰ卷 《醉落 魄·人日南 山约应提刑 懋之》 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 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 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 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 要分析。(6分) 主旨概括 ①与传统命题重 视古诗情感理解 分析相比,现在命 题越来越重视古 诗思想内容的理 解概括,这几乎是 一个热点与重点。 考生应高度关注 高考命题这一悄 然变化。 ②考查古诗思想 内容的理解、分析 与概括,不只是考 查是否读懂了诗 歌,更在于是否能 够深入理解诗句, 是否能从整体上 把握并提炼出哲 理。这也是考生复 习的重点。 ③高考对诗歌思 想内容的重视自 然引起选诗的变 化:偏重“理趣” 的宋诗居多。 2021 新高考 Ⅰ卷 《寄江州白 司马》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 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 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 要分析。(6分) 表面上是 理解诗 评,实质 上是理解 句子含意 新高考 Ⅱ卷 《示儿子》 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 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 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 解的?(6分) 诗句含意 理解 全国 甲卷 《和南丰先 生出山之 作》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 处理“仕”与“隐”的关 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主旨概括 2020 全国 Ⅱ卷 《读史》 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 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 示?(6分) 哲理概括

知识图要 活动一理解句意,筛选信息 (一)理解句子含意 诗句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理解诗句到理解全篇才是读懂诗歌之道。近几年,高考命题加大了对诗句的考查力度,不再像过去那样考查如何赏句,而是重在对诗句内容、观点乃至与全篇的关联的考查,而且由考查诗句的含意到考查诗句的观点,由理解一句到理解两句,考查越来越深入。对此,考生应高度重视。 (2019·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鉴赏“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起笔两句,使画中山水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尤妙在以“满眼”强调水之浩浩荡荡,用“何郡”把对“苍然”的赞叹隐在一片疑问之中。起笔十字,独造其妙,意境全出。第三、四句“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承接前两句意脉,作一小结:万里的山水,万里的意境,竟被画家凝固在尺幅画间。仍将掩饰不住的赞叹溢于诗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