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马原期末考单选(含答案与注解)

马原期末考单选(含答案与注解)

马原期末考单选(含答案与注解)
马原期末考单选(含答案与注解)

选择题:(共214个)

单选:共140个;多选:共74个(注。参考书为2013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8个)

1.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A )第3页,第1段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C )第8页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3. 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C )第13页,第14页第1段

A.马克思恩格斯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B.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罪恶的正确批判

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马克思科学地预见了全球化的性质和结果

4.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第15页第3段第一排

A. 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5.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 第4页第一段,另注意授课老师的PPT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6.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第17页第1段

A.吐故纳新 B. 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7. 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之时,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名列榜首的是( A )第2页第一段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8.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是( D )第22页第2段

A.凡是经典著作中阐述的思想我们都必须坚持

B.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C.应当用儒家思想取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D.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单项选择题(36个)

1.哲学基本问题是( C )。第28页第一节第4段第29页第2段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 C )的依据。第29页第四段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和辩证法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第32页(三)第一段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C )第33页第1段第三、四排

A.实物 B.具有体积和重量

C.运动 D.客观实在性

5.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反映的哲学观点是( D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 B)。

A.时间的有限性 B.时间的不可逆性

C.时间的客观性 D.时间的相对性

7.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A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上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8. 关于人类意识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有:( C )第31页第2段第一二排

A.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语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B.人类的意识完全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人类意识形成的初期不是社会的产物

D.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9. “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的观点是( C )第33页第3段第七排

A.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夸大了主观条件的作用

C.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D.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10.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 B )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11.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C )

A.变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1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说明( C )。

A.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道德和意识的关系

13.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 D )。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6.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D ) 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1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D )。第47页第4段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变动性和稳定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斗争性和同一性

18.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 B )第56页第4段第三排

A.阶级分析法 B.矛盾分析法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唯物史观

19.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A )注意授课老师PPT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D.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0.“盲人摸象”与“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AC )。

A. 看问题要全面,反对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B.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 坚持适度原则

21.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是:( C )

A.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C.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原理

22.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

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 D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3.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这说明( A )。第56页第2段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24、下列说法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B )第51页第2段,注意度的定义

A.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B.掌握火候,适可而止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25.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D )。第52页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26.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D )。第47页第3段第二排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27.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C )第56页第2段第三排A.质量互变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永恒发展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28.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是( B )。第37页(二)第二段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

29.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认为( C )第49页(二)第一段

A.事物发展过程的开始阶段只有差异,后来才有矛盾

B.矛盾解决意味着矛盾终结

C. 矛盾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D. 矛盾只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

30.“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B )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3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

A.自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D.科学之科学

32.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C )第47页二、第1段、第一排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34. 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A )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35.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D )。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D.辨证否定的原理

3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D )第42 页第2段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第二章单项选择题(28个)

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B )第64页第一节第1段。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主体性的观点

2.从本质上看,认识是( C )。第64、65、67页

A.主体心灵的内省过程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主体心灵对客体的感悟

3.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A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66页第2段第八排

C.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D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第65页(二)第2段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5.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 )。第71页第2段

A.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B.

C. 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 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6. 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 A )。第67页二、第2段第二排

A.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C.先验论的认识路线

D.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B )。第66页第3段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8.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进程是( A )。第70页从认识到实践

A.积极能动的过程

B.消极被动的过程

C.完全自发的过程

D.主观随意的过程

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由于它是 ( D )第79页第一排

A.人们的自觉活动 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社会性的活动 D.物质性的活动

10. 概念、判断、推理是( A )。第70 页第2段第三排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C.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D )。第70页第1段

A.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D.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12. 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认识发展过程看,这是( A )。第70页第2段第一、二排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感觉到知觉的飞跃

C.从意识到物质的飞跃

D.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3. 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B )。

A.唯理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14.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C )。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执行计划,付诸实施

D. 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15. 真理是( C )。第73页(一)第1段第一排

A.没有人反对的认识

B.多数人同意的认识

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有用的认识

16. 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是( A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有用即真理

C.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为真理

D.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

17.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B )。

A.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

B.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

C.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18.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C )。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19. 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机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50年前受到教廷宣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这说明( B )。

A. 谬误在一定条件可以转化为真理

B. 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C. 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 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20. 对不可知论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 D )。

A. 伟人的真知灼见

B. 权威的理论

C. 圣人之言

D. 社会实践

21.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 C )。

A.已被实践证实的理论相符合 B.大多数人的主观愿望相符合

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D.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22. 哲学上的“价值”是指( B )。

A.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B.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C.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D.某种活动的经济效益

23. 价值最突出的特性是( B )。

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

24.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 D )。

A.不受任何框架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

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

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

D.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

25. 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 D )。

A.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 B.了解事物的各种现象

C.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D.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

26.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B )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

B.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完成

D.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27. 雷锋同志有一句名言:“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这句话体现了( C )

A.每个人活着都是为了他人

B.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

C.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D.人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个人价值

28.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说明( D )。

A.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实践标准并不可靠

C.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

D.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24个)

1.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 )。第100页第3段第一排

A.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其规律性

D.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地理环境是(B )。

A.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依据

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C.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社会制度变更的决定力量

3.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C )。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文化传统

D.生产方式

4.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C )。第99页第5段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5.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A )第101页二、第1段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6.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 B )。第104页第2段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7.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 )。第101页第5段第三排

A.生产工具的状况

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8. 生产关系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C )。

A.产品的分配关系 B.产品的交换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9.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C )。第103页第1段第5排

A. 人民群众

B. 阶级斗争

C. 社会基本矛盾

D. 科技革命

10. 生产方式包括( D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两个方面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11. 上层建筑系统有两大部分组成,这两大部分是( B )。第106页最后一段

A.国体和政体

B.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C.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设施

D.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

12.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C )。第107页第2段第一排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13. 社会形态是( B )。第110页(一)第1段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1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D )第127页倒数第三排

A.全面发展 B.可持续发展

C.协调发展 D.以人为本

15.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C )。

A.纯粹偶然的 B.纯粹必然的

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16. 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B )。第132页第4段第一、二排

A.法律制度 B.经济条件

C.传统观念 D.文化水平

17.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 )。

A.阶级斗争

B.社会革命

C.科学技术

D.人民群众

18.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 )。第128页第3段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9.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 C )

A.政治路线

B.组织路线

C.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D.思想路线

20.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 )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B.吃喝穿住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结成社会关系

21.“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这句话的人生观道理是( D )。

A.奉献和索取存在着对立的一面

B.奉献和索取可以由个人的主观动机来决定

C.索取是实现奉献的前提和基础

D.奉献和索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22.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D )。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 B )

A.人民群众不能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B.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C.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24.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C )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C.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的发展规律

第四章

单项选择题(共30个)

1.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是( B )

A.资本积累 B.资本原始积累 C.资本主义产生 D. 资本集中第142页第2 段第一排2. 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 D )第145页(二)第3排

A.人与人的关系 B.交换关系

C.生产关系 D.人与自然的关系

3.商品二因素是( C )第145页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使用价值和价值

D.交换价值和价值

4.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B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5.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是指( C )第146页第3段倒数第二排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交换价值和价值

6.裁缝的劳动和木匠的劳动都是在特定的形式之下进行的劳动,他们的生产活动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等都是不相同的。但是在市场上,裁缝生产的衣服却可以和木匠生产的家具互相交换,这是因为( D )

A.衣服和家具都能满足人类的特定需要

B.衣服和家具都取材于自然界

C.裁缝和木匠分别拥有对衣服和家具的所有权

D.衣服和家具都包含了人类的抽象劳动

7.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D )第146 页第3段

A. 创造新价值

B. 创造剩余价值

C. 创造必要价值

D. 创造使用价值

8.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D )第145页(二)倒数第五排

A. 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 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 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

D. 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9.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相互关系是( B )第147页第2段第四五排

A.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正比

B.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C.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

D.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

10.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的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 )

A.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1.货币的本质是( C )

A.价值的表现形式 B.价值形式发展的最后形态

C.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D.社会财富的体现物

12.通货膨胀是( B )

A.任何形式的货币流通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现象

B.纸币发行数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产生的

C.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现象

D.伴随商品生产一同出现的现象

13.价值规律是( A )第148页(五)

A.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B.社会主义基本规律

C.私有制经济的基本规律

D.资本主义基本规律

14.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是( A )

A. 等价交换

B. 不等价交换

C. 贱买贵卖

D. 不平等交换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第151页第2段第一排A.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 B.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私人性的矛盾

1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第156页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买到生产资料

C.货币的流通

D.资本的运行

17.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D )第159、160页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它们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态不同

C.它们在生产使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D.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18.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 A )第158页(一)第1段最后一句

A.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B. 劳动过程

C. 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

D. 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

19. 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A )第160页第2段第一排

A.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工人工作日不变,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20.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B )第164页第2段第一排

A.资本主义再生产 B. 剩余价值

C.资本主义生产 D.资本集中

21.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叫( B )第160页

A.平均利润率 B.剩余价值率 C.利润率 D.劳动生产率22. 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B )第160页

A.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B.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程度

C.生产资本的增殖程度 D.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23.利润在本质上是( D )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24.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C )第166页(四)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2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D )第167页最后一段第二排

A.生活资料问题

B.社会总价值问题

C.生产资料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2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 )第169页第2段第一排

A.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B.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劳动的全部报酬 D.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2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 )第171页(二)第一排

A.生产相对过剩 B. 消费严重不足

C.生产严重不足 D.消费严重超前

28.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工人的( D )

A.具体劳动 B.必要劳动

C. 个别劳动 D.剩余劳动

29.“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C )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重要影响

D.消费者的心理决定价值

30.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第五章单项选择题(共5个)第五至六章答案在后面

1.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

A.加剧矛盾

B.形成积累

C.导致竞争

D.产生垄断

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A.银行资本家

B.工业资本家

C.金融寡头

D.商业资本家

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

4.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

5.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有许多,但不包括()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殖民体系全球化

D.资本全球化第六章单项选择题(共5个)

1.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

A.《共产党宣言》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资本论》

D.《共产主义原理》

2.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 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 D. 国家政权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进行体制改革 B.改革生产关系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进行政治革命

4.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 )

A.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B.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5.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

A.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政权 B.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

C.消灭剥削进入无阶级社会 D.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

第七章单项选择题(共4个)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所说的 " 三大差别 " 的是:()

A.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 政治与经济的差别

2. “各尽所能 , 按需分配”的分配原则属于:()

A. 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 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 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3.“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劳动不再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A.社会主义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信息社会

单选题答案

第五章:( 5个)1-5.DCABC

第六章:( 5个)1-5 AACDC

第七章:( 4个)1-5.DDCB

2017考研政治马原单选题实例解析:实践

2017考研政治马原单选题实例解析:实 践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答案:B) A.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B.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加重要 上面这道单选题是2015年考研政治单选题的第一题。这道单选题延续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常识部分的一般出题模式——出题人不会直接考查对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也不会直接考查一些基本概念。 哲学这一部分的考查目的是要了解考生对于哲学原理的运用能力,这种能力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考查考生利用原理解释生活生活现象的能力,第二个方面就是考查学生在生活现象中发现哲学原理的能力。这可以说是两个方向的考查。它们的出题形式也就集中在选择题和分析题。选择题侧重于在生活中“发现”哲学原理,分析题侧重于找到合适的原理来“解释”生活现象。 既然我们了解了哲学原理这一部分的考查形式,那么我们就应该接着了解怎么能够正确快速地把答案选出来。这里的关键之处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第二个就是直接判断选项是否为真、是否是无关项。 对于题干,我们没有必要把整个材料都看完,我们只需找到一些关键性的语句和词语。对于选项,我们最好是先看它们的真假,有的题目就可以直接通过排除表述错误的选项就可以解答出来,尤其是我们哲学原理这部分题目。 现在我们具体地来看一看这道考研真题。我们首先来看看它的四个选项。由于这四个选项都是对哲学原理的表述,所以我们就拿教材中的原理对比一下,我们就基本上可以判断出它们的正误。先看A。A的表述不完全正确。在整个“实践—认识”链条之中,在终极意义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践水平,正所谓“实践决定认识”;只是在这个链条上的某一个环节和某一个片段之上,“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正所谓“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接着看B。B的表述是完全正确的。在这里,完全正确的表述也不一定是正确答案,关键还要看它表述的原理是否在材料中有所体现,是否契合题意。要想做好这一判断,我们必须回到材料,在其中找到一些关键词。材料中的袁隆平院士的一句话中的几个关键词起了决定作用——“书本知识”、“电脑技术”和“田里才能种”。根据我们学习的认识论原理,我们便发现,前两者属于认识,第三者属于实践;再从“只有”这个关联词上,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B是正确的。再看C。C的表述是错的的。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促进作用。最后看D。D表述的也不对。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为重要。因为我们的实践才是认识的起点和归宿、目的。 以上就是我们对这道真题的分析,主要综合运用了两个方法,一个是找关键词,一个是直接判断选项。在具体应用时,同学们要应时而变,灵活处理。如果题干特别短,就一到两行字,可以先找关键词;如果题干特别长,有三四行字,那就先判断选项。所以,同学们以后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生活现象和时政新闻,灵活运用原理,一方面要多做真题,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徐之明权威解析2013年考研政治试题马原客观题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马原部分 1.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 A.运动的普遍状态 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衡量尺度 D.运动的存在方式 【答案】C 【思路剖析】本题属于案例型考题,即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去探究其中所包含的哲理。题干所引对联的作者,是毛泽东和周恩来。1960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一行视察长沙,工作之余,到江边散步。遥望橘子洲头,百舸争流,万帆竞发,毛泽东逸兴遄飞,口占一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此联动静相对,意境悠远,三个断句,两处“顶针”,“洲”和“舟”又是谐音,应对难度极大。毛泽东对身边的周恩来说:“恩来,我一时江郎才尽,请你来个锦上添花如何?”周恩来才思敏捷,了解长沙,应声对道:“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天心阁系长沙市内一景,与橘子洲相对。整个对联工整流畅、浑然一体,留下一段佳句和佳话。从考试答题的角度论,最关键的是抓住题干中的最后一句:“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运动的普遍状态”是胡编的干扰项,学术上没有这个说法。故A.项错误。“.运动的内在原因”是矛盾,故B项为错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没有“运动的存在方式”这个说法。C. 项“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是正确的说法。该说法的出处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所包含的深层哲理是在对立中认识同一。 【必背考点】《马原》第2章之“运动和静止”。 【应试对策】本题的难度,主要不是来自考查的内容,而是来自于干扰项的设定。“运动”、“普遍”、“内在原因”、“存在方式”等,都是我们学习哲学中经常碰到的基本概念。如果没有理解作为支撑,并且采取临时抱佛脚的突击记忆方式,比较难做出正确的决断。 2.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某地劳动,有一天公社派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终于一个办法出来了。他把羊牵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 A.因果联系 B.必然联系 C.主观联系 D.本质联系 【答案】B 【思路剖析】本题是案例型考题。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故事,考查所其中所包含的哲理。题干中的“羊吃草”是指羊的行为;“割羊草”是指人的行为。连起来看,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1、哲学基本问题 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 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答: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发展是指合乎历史前进的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要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

马原试题(内含答案)

马原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一性”可将哲学派别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 2.发展科学技术不属于生态文明建设; 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1848《共产党宣言》的 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理论对行动有指导作 用 5.马克思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与时俱进 6.钉子——马——国家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7.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 一性;意识是否可以认识物质】 8.真理的辩证法:绝对性与相对性 9.诗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是发展趋势【辩证否定观】 10.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不包括:共产主义战胜资本主义 11.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12.恩格斯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1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对意识 能动性的客观解释 14.相互对立的哲学观点不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5.正确指明意识的本质的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6.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7.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两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18.认识论中最重要的哲学派别是:反映论(唯物主义)与先验论 (唯心主义) 1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0.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 2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最重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 22.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 23.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 造商品使用价值 24.马克思在哪一方面引起世界的关注(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 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25.跟着感觉走(保证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6.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 2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 28.主观唯心主义(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9.蝴蝶效应(一种现象可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外事物进行联 系)

马原案例分析

一、 随着德国贝塔斯曼公司停止中国书友会运营的宣布,这个有着170余年历史的图书巨鳄正式退出中国市场。为什么在欧洲极其成功的贝塔斯曼公司会在中国折戟,苦心经营十三年而未实现盈利?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强制消费。除了入会费之外,贝塔斯曼公司规定会员每季度必须购买一本图书,否 则取消其会员资格,这一协议是最为让中国消费者厌恶的,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以及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同时背离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2、图书定位狭窄。书友会会员数量攀升后,公司没有考虑更有内涵的读物,依然力推 励志及言情书,难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3、价格高。读者刚入会时可以得到低价购得图书的机会,但此后只能以九折购书,而 加上邮费之后往往价格会高出原售价。 4、开设实体店的战略。2002年公司更换CEO之后力推在法国成功的实体店战略,然 后在欧洲书价高、房租低,但在中国书价远低于欧洲,而房租几乎持平,于是这一模式反而成为公司的累赘。 5、标准外企的管理模式。在国外CEO的带领下,公司走的完全是西方式的管理道路, 与当地文化完全为进行融合,同时也忽略了书本身的文化内涵和特点。 6、海外的出版运作模式。贝塔斯曼在国常常是针对作家买断版权,一本《克林顿自传》 就要付出1000万,这与国内与作家谈稿费、税率、印量的作法完全不同,使得公司耗费了大量资金而销量却往往不甚理想。 7、大型网络书店的迅速崛起。由于价格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是非常敏感的指标,当当 网、卓越网等网络书店的崛起给贝塔斯曼带来了致命的冲击,由于高邮费的弊端,使得读者群大量流失。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告诉我们,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的特点,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贝塔斯曼公司没有考虑到其经营模式与中国固有图书市场的联系,一味的坚持自己的原有经营理念,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同时事物是永恒发展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利好讯息,图书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着,自然存在新旧交替的历史必然过程,贝塔斯曼的经营理念不能遵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自然只能被淘汰。 所以,这件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看待事物要从科学的、理性的角度,遵从历史以及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要知道事物是普遍具有联系的,并且是永恒发展的。作为伟大祖国的未来复兴的中坚力量的我们,自然更是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会更加科学的看待事物,更好的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二、 我认同“成功的模式绝不可能完全复制”这一观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称之为矛盾的普遍性;不同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各有不同的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一级没一个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特点,称之为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任何一个人或集体追求成功的过程都是艰辛的并且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的,这些矛盾之间具有共性也具有其各自的个性,有必然联系却又不尽相同。同样,在不同的人或集体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充斥的矛盾,自然也有相通的共性,也存在着完全不同的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既然矛盾尤其特殊性,那么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所走的路线和采取的方法必然不同, 所以每个人和集体在追求成功的模式上完全照搬是必然会失败的。 贝塔斯曼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失败,更是从实践的层面说明了这一观点。贝塔斯曼将其在欧洲的成功模式完全照搬到中国,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却没有想到矛盾的特殊性。正是因为贝塔斯曼忽略了在中国市场开拓疆土的特殊性,在13年经营而未盈利后终于退出市场。 所以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自身,认识矛盾,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将矛盾转化为成功的奠基

马原部分重点章节详细解析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马原部分重点章节详细解析 在2016考研政治的学习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共有八章内容,凯程考研政治老师认为可划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复习。第一部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涉及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及第四章;第二部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围绕资本主义论部分展开,包括第五章和第六章;第三部分为科学社会主义,包括第七章及第八章。在这三个部分中,尤以第一部分最重要。下面凯程考研政治老师就带各位考生来详细分析。 在2010至2015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连续六年的分析题均考查第一部分马哲,凯程政治名师大胆推测,2016年分析题也会延续命题老师的一贯风格。在第一部分中,第一章为“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本章为引导章节,属高度概括内容,因此多考查选择题;第二章为“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该章重点为辩证法,唯物论也蕴含其中,所以分析题的重点一般在本章出现,需要注意的是,辩证法的应用非常灵活,命题老师可以从任何角度、任何素材,以多种形式来命题;第三章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属于认识论内容,以本章内容来命制分析题可能性同样较大,本章中原理逆推出它所能够阐发的命题,是掌握本章的要素所在;第四章是“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该章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一般不会命制解析题。 在第二部分中的知识点多出现在选择题中,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以及第六章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两章是原来政治经济学的部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是资本主义的积累阶段。在选择题中有时会涉及应用公式的计算题,考生要提起注意。 第三部分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七章是“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八章是“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这两章内容介绍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化。该部分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的角度基本集中在毛中特课程中,且多命制单选或多选,考生针对此部分备考,将概念性的内容掌握即可。 各位考生,通过今天凯程考研政治老师的讲解,你们是否对马原部分的逻辑结构及重点章节有了透彻的了解?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预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取得理想佳绩!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马原简答题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其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第二位的,其中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起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也反对把这种能动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的作用在性质和程度上有两个方面,这也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一是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二是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社会意识在自身发展中还具有历史继承性。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存在;二是集成前人留下来的精神文化成果。社会意识就是在这两个来源中相互作用形成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既要认识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要从社会实际出发。又要认识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反对割裂二者关系,既反对片面夸大社会意识能动作用,否认社会存在起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又反对否认社会意识能动性的形而上学。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什么?(10分) 第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社会意识的变化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并阻碍其发展.比如我国目前存在的一些封建迷信、贪污腐败等落后的社会意识就是这一种情况.它们是剥削制度的产物,是剥削阶级思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遗留,其根源并不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腐败现象同党的性质、宗旨是不相容的,它像一个毒瘤会葬送党和国家的前途,所以我党一直非常重视反封建迷信、反腐败斗争.另一种情况是社会意识可能先于社会存在而出现,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起着指导社会变革的作用. 第二,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经济上先进的国家,并不一定在社会意识上也是先进的;经济上落后的国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也可能是先进的.我国能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很发达的情况下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就是这种情况,当然这也同精神文明内部结构的复杂性有关. 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四,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教材主要是讲了这一方面. 当然,社会意识的这种独立性始终是相对的,它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的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所反映的内容和社会存在的需要. 3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分别是什么?(20分)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马原,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

马原,第五章 习题及答案 (1)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 ) A.18世纪末期 B .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最直接后果是()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3.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 A.加剧矛盾 B.形成积累 C.导致竞争 D.产生垄断 4.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联合制 B.参与制 C.股份制 D.价格制 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金融资本 B.工业资本 C.商业资本 D.借贷资本 6.金融寡头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合作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7.垄断利润是() A.超额利润 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平均利润 D.企业利润加利息

8.垄断价格是() A.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B.生产成本加超额利润 C.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 D.生产成本加利润 9.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自由价格 D.市场价格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是( ) A.国有垄断资本 B.私人垄断资本 C.国私共有垄断资本 D.股份资本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A.国有企业的存在 B.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 A.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B.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中小资本家的利益 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 ) A.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 C.资产阶级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物 D.资产阶级国家管理经济的产物 18.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 D.国际托拉斯 19.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复旦金融硕士431金融学133分笔记

复旦金融硕士431金融学133分笔记 你的付出一定会得到回报,复旦大学431金融学综合专业课133分学姐笔记分享给大家! 2016复旦金融专硕考研已经结束了,现在在等最终结果。本人在考研准备时,在论坛上看了很多复旦金融专硕经验贴,受益很大,现在准备写一下自己9个月来的经历,供师弟师妹参考。文笔不好,大家凑活着看 个人基本情况:复旦金融专硕经院基金总分416政治69+英语81+数学133+专业133总分第四一战 一、为什么选择复旦经院金砖 首先,楼主是梦想有一天可以进入大投行券商搬砖的,抛开个人能力不谈,如果有清北复交的研究生学历,那么可能性就大很多。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在这里机会很多,空气质量也相对好很多,适合夜跑。至于选择复旦基金:首先是高金不敢报,招的人少,倾向于理工科背景,偏爱C9。复旦管院招的人也是10个左右,而且复试全英文,复试刷人也挺多,感觉风险大。至于数院,听说复试会问些数学专业知识,而且偏爱理工科,虽然我挺喜欢数学偏分析的方向,可是还是不敢报。另一方面,经院基金15年扩招了,大约有50几个,而且当时是有背景分的,我感觉这个还是相对保险的,毕竟我只是奔着复旦去的,只要进去了,以后考些证书,感觉差别不大。而且我当时认为复旦金砖学费不便宜,竞争压力会小一点。 二、复旦金融专硕初试 可以根据个人学习习惯,决定报不报班。我3月初开始准备,先花了一个星期时间在论坛和贴吧看了大量经验贴,用什么资料书,长期规划,还有最终决定不报班。这里说明一下,3月初我也很茫然,这里的规划也不过是简单的列了下各个阶段干些什么,事实上,随着对考研认识的加深,这些原先的计划都做了很大的改变。简单说,只要坚持下去,你就会慢慢明白考研到底是怎样的一回事,前期也许会做一些意义不大的事,但不要紧,慢慢的一切东西都会变清晰的。 靠谱的研友很重要,这是我最大的经验。考研真得很寂寞、无聊,如果连个人说话都 没有,我是会憋坏神经的。考研难有一点就是我们没有足够的信息,如果有几个人相互分享的话,会省下大量精力,而且考研期间会有诸如报名,现场注册等很多琐碎的事情,如果是一战的话,很可能遗漏些什么,毕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暑假的三个月在宿舍看书,当时有一个考厦大的研友,基本上是7点起床,1点睡觉,两个人感觉也不是很累,这段时间在我整个考研中太重要了。后期我一共有四个研友,资料信息共享,互帮互助。所以真得建议师弟师妹找一个靠谱的研友,靠谱很重要!

马原复习简答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简答题 简答题 1.简述生产力的含义以及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是人们生产物质产品的能力,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构成:实体性要素有: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智能性要素有:科学技术、管理技术、教育水平 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其基本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和相互渗透的。 3.简述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 规律是指事物内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特点:客观性、稳定性、可认识性。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主要是因为A克服了社会化在生产和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B国家调节经济活动,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眼前利益的狭隘界限C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在生产的要求。D国家的干预和调节,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资矛盾及垄断资本同中小资本的矛盾。E通过国家出面进行国际经济调节,使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得到协调和发展。 5.简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 定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的真理的标准。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包含着解放思想的因素的。解放思想,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要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首要的前提是打破思想僵化的精神状态,解放思想开动脑经,独立思考,勇于探索。 6.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1)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切实做到实事求是。(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是为了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使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如果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就会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挫折、失败。 7.简述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意义。 主要内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通过巩固和完善自己的经济基础,排斥和反对自己的对立物,以及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来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根据经济基础的不同性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和整个社会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意义: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客观依据。这一规律要求,根据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实际情况及其发展的客观要求,不断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需要的方面和环节,使其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正是为了使我国的上层建筑中的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

马原案例分析

马原案例分析: 案例7: 在布莱克.威尔德提出中国贫油论,并得到美孚在陕北采油失败的佐证,而且这一理论还得到了西方许多地质学家的赞同和我国一些地质学家的附和。在这种情况下,李四光早在1928年就发表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美孚的失败,并不能代表中国没有油田可办。”他经过对大同盆地太行山麓以及庐山等地的长时间考察研究,发现大量冰川存在的证据,并得到国际公认,推翻外国专家关于“中国没有冰川”的错误结论。并于1934年,在《中国地质学》一书中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降带有“可能揭露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沉积物”。在新中国成立后,在他的部署下,在沿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降带发现不少大型油田,宣告“中国贫油论”的彻底破产。 “中国贫油论”的破产说明,真理与谬误仅一步之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是具有绝对性的,赞同中国贫油论的科学家,仅仅通过在陕北,延安一带没有打出石油,就盲目支持“中国贫油论”而没有对中国其他地方进行考察,就将贫油论推广到全国,不免生出谬误。而李四光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后,找出冰川存在的证据,打破了中国贫油论存在的基础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自己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在沿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降带上发现大量石油储备,用切身实践来证明“中国贫油论”的破产。 案例8: “水稻亩产十三万斤”通过大量的施肥,移植其他稻田中的禾苗,采用并蔸的方法,使这块田的密度升高。但仅仅如此,也还不能放出这颗巨大的卫星。在称量时,将其他生产队粮仓里的粮食挑出来,对已有粮食重复称量,用欺诈的手段造就了这颗史无前例的大卫星。这幕闹剧给党和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让人民在饥饿中死去,党和政府的威信受到难以估量的损失。 从中,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才能避免此类闹剧再次发生,如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对客观规律认识越深刻,越正确,越能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的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妄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改变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实践的失败。其次,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将意志物化。要将你心中所想付诸于实际行动,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能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15年赶超英国,英国比我们早一百多年的工业化,科技水平,人才质量,物质基础远远高于百废待兴的我国。不可能简单的依靠群众的热情与干劲就可超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也就是这样的道理。

马原简答题

马克思简答题 1.什么叫工资?工资有哪些形式? 工资是劳动者出卖劳动力所获得的报酬,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即劳动力价格。 工资的基本形式包括计时和计件两种。 2.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谓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关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的规律。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剩余价值规律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首先,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其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最后,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主义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也是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3.如何理解垄断价格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垄断价格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这是因为从全社会看,垄断价格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整个社会所生产的价值总量,它只是对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作了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商品的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 4.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与以前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①废除人身依附关系,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②追求价值和剩余价值,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③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促进了社会进步。 5.列宁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对社会主义本质有怎样的再认识? 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初期,特别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再次,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列宁还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列宁能够正视国情,面对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拘泥于已有的结论,而是"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千百万群众的实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也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思想遗产。 6.共产主义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⑴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 ⑵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到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将会消亡。 ⑶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7.剩余价值在那些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 剩余价值在生产出来并且实现之后,要在资本家集团之间进行瓜分,也就是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

马原考试复习题_(带全答案)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绪论: 有一道选择题选C 可知论 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C A 阶级斗争理论 B 社会主义学说 C唯物史观 D辩证法理论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 A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基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功能作用 C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实践基础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C 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 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 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8.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B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B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1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AB D A 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B 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 C 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D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第一章: 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旧唯物主义 B A.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是机械唯物主义 D.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C

马原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a)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科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b)意义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指出物质不是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 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 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a) 这一划分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它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 全部价值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b) 这一划分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的表明资本助于剥 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b)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 个企业中经济形式) c)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 起作用) 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a)在这些国家发展生产力,赶超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b)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 任务 c)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严峻挑战 d)这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它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彻底的批判精神、阶段性

2018考研政治:马原真题全面解析,获取命题趋势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原真题全面解析,获取命题趋势 从大家最害怕的马原试题的难度来看,难度稍较去年有所降低。考题分布基本涵盖主要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对于2017年考研的同学来说,收拾好心情准备接下来的学科考试,不要太关注正确答案。而对于2018年考研复习备考的同学来说,最该从本次考试中获取来年考研政治命题的趋势和复习策略。 一、马原分值及学科分布 首先,从试卷的分值来看,马原分值24分。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考了两道单选题和两道多选题,再加上一套材料分析题,共16分。政治经济学部分考查了两道单选题和两道多选题6分。科学社会主义考了一道多选题,2分。从题量和难度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都是当之无愧的重点。政治经济学在复习时,同学们会觉得有一定难度,但分值不高。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最简单,分值也最少。由此,2018年考研的同学们在来年即将开始基础阶段复习,就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复习的重点,同时兼顾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即可,重点把握重要概念和核心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考查情况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考了两道单选题和两道多选题,再加上一套材料分析题。从模块知识分布来看,唯物论部分考了2道单选。马原单选第1题人努力与天帮忙直接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考查唯物论中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第2题从反面来考查唯物论中意识的能动作用。题干给出的是对鬼神观念的错误看法,问错在何处。辩证法考了半道分析题,材料分析题34题第二问考查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矛盾分析方法。从认识论来看,考了1道多选和半道分析题。多选题第17题考查认识论中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者统一体的认识。材料分析题34题第一问考查认识论真理与价值原理。从唯物史观来看,考了1道多选和半道分析题。第18题考查唯物史观中对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材料分析题34题第二问考查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与人的关系。基本上涵盖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那么2018年考研政治同学们依然要重点复习辩证法和认识论。 对于2018年考研复习备考的同学们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是快难啃的骨头。但不用担心,只要认真理解,注意结合实例来培养自己运用哲学原理来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定能拿下马哲的。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具体考查情况 在单选题中,政治经济学部分考了2道题。第3题考查的是一道政治经济学的计算题。根据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价值,平均利润率来计算生产价格。对于计算题,同学们不要有今年考了明年就不会再考的想法。因为政治经济学中的计算题实际上是考查概念的理解。2018年也可以再考这种形式。大家不必纠结于考题的形式,而要关注问题的实质,实质是考查概念,那么,2018年备考的各位同学还是要重点关注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一定要理解好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 单选中的第4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新变化。这道题对很多同学来说,背过了就一定能答上,没有背诵过,那就会很悲催了。对于政治经济学中垄断资本主义部分的知识,各位同学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去背记,它只是在自由资本主义中的政治经济学知识的延伸,要学会知识贯通理解。 多选中第19题考查对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的了解。这道题应该是所有马原中最没有难度的一道题。看似简单的知识点大家也要做到了解。第20题考查对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理解。这道题提醒我们要注意政治经济学中重要概念的影响因素和作用,建立起联系思维。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具体考查情况 2017年考研政治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只考查了1道2分的多选题。第21题考查对列宁对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