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汉魏六朝文学史

汉魏六朝文学史

汉魏六朝文学史
汉魏六朝文学史

汉魏六朝文学史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为“二十六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五言诗。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又称《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俊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

礼节。士人们多独立特行,又颇喜雅集。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即为前四史四本书。包括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以及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古代汉民族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过秦论》上篇先讲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富有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写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王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王子婴的过失。

《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其在文体上属于辞赋,但语言浅显,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其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汉魏六朝文学思考题

汉魏六朝文学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体物大赋 2、汉赋四大家 3、纪传体 4、《史记》的互见法 5、《汉书》 6、《古诗十九首》 7、建安七子 8、建安风骨 9、左思风力10、潘陆11、玄言诗12、颜谢 13、田园诗14、《文心雕龙》15、《水经注》16、《诗品》 17、徐庾体18、《玉台新咏》19、永明体20、《世说新语》 21、宫体诗22、骈文23、志怪小说24、志人小说 二、简答题 1、简述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 2、枚乘《七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史记》与《汉书》的不同。 4、以《项羽本纪》为例,说明《史记》塑造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方法和手段。 5、汉乐府诗有哪些艺术成就。 6、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在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特殊地位? 7、《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8、简述谢灵运与谢眺山水诗的不同特点 9、简析《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说明陶渊明诗的风格特色。 10、简述陶渊明的词赋、散文创作。 11、鲍照乐府诗在文学史上有着哪些特殊的贡献? 12、简述“永明体”新体诗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诗人。 13、以江淹《别赋》为例具体分析骈赋的形式特点。 14、简析《搜神记·干将莫邪》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 15、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发展情况。 三、举例论述题 1、举例论述《史记》的文学成就。 2、班固评述司马迁撰《史记》“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试加诠释与简要评价,并举例说明此种写作原则在《史记》中的体现。 3、举例论述《孔雀东南飞》中焦刘二人在反抗封建礼教时的异同之处。 4、试比较三曹诗歌创作的不同。 5、举例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6、说明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7、南朝民歌语言运用上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之。 8、举例论述谢眺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9、举例论述《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 四、作品 《项羽本纪》《上邪》《孔雀东南飞》《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归去来兮辞》《蒿里行》《短歌行》《东临碣石》《神龟虽寿》《燕歌行》《白马篇》《郁郁涧底松》《少无适俗韵》《结庐在人境》《种豆南山下》《野外罕人事》《精卫衔微木》《登池上楼》《对案不能食》《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西洲曲》《敕勒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 1、建安七子中年辈最长者为(),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书信体散文写得最。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王粲,其代表作为(《》)二首。 2、(),谥魏文帝,有《魏文帝集》,其成就在诗歌上,价值最高的是现存最为完整的()《燕歌行》。 3、在汉魏六朝文学中,有两对文学兄妹的创作很有名,他(她)们分别是()、()与鲍照、鲍令晖。 4、曹丕,谥魏文帝,有(《》),其成就在诗歌上,价值最高的是现存最为完整的七言诗(《》)。 5、西晋文学家为一傅、一张、三张、两陆、两潘、一左。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潘岳、()和()。 6、汉魏六朝在文学史上有两对文学夫妇,分别为()、()与秦嘉、徐淑。 7、王羲之和谢安,两人的散文创作,应该说是各有其特点,前者世称王右军,有(《》),后者有书信体散文(《》)。 8、汉魏六朝在文学史上有两对文学夫妇,他(她)们分别为司马相如、卓文君与()、()。 7、建安七子年辈最长者为(),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书信体散文写得最好,代表作为《与曹公论盛孝章书》。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有《王粲集》,其代表作为《七哀诗》二首。 8、在中国诗歌史上,向来有魏代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魏文帝()和明帝。 9、()和(),两人的散文,各有其特点,前者世称王右军,有《兰亭集序》,后者有书信体散文《与支遁书》。 10、()的《自悼赋》是一篇由女子所写的伤悼自己命运的赋。其赋的前半部分叙进宫遭弃的过程,后半部抒写藏于自己内心的痛苦。在文学史上开了自悼的先例,其后有左芬的《离思赋》,还有江采蘋的(《》)。 11、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前者在诗歌方面的代表作为《咏怀诗》八十二首,后者代表作是散文名篇(《》)。 12、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不仅()写得好,其辞赋与散文也写得有特色,最为有名的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13、南北朝时的北方文人,()创作了《水经注》,()创作了《洛阳伽蓝记》。 35、西汉最有名的散体大赋是(),其创作流传至今的计有六篇赋,那就是(《》)、《上林赋》、《长门赋》、《美人赋》、《大人赋》、《哀二世赋》。 14、东晋田园诗人(),不仅田园诗写得好,其辞赋与散文也写得有特色,最为有名的是(《》)、《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15、南北朝时,由南朝而入北朝的文人中,在创作上成就最高当推()与()。 16、南朝文学,是以新变为主要特征的,最突出的表现是诗歌的()的骈文的盛行。诗歌格律化有()的“四声八病”说,骈文盛行有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集团 17、()的(《》)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收录上起周秦下迄梁代的一百三十余位

中国当代文学史

◆表示老师说的重点 1、当代文学含义:指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学 2、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1、十七年文学(1949~1966)当代文学一体化逐步形成 2、文革文学(1966~1976)文学一体化达到顶峰 3、新时期文学(1976~)80年代文学 逐步解体,走向开放90年代文学 4、文学思潮 ◆5、中国当代文学史开端: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19日,北平) (1)三个主要报告:A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B周扬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是把解放区文学当作新中国文学的楷模和雏形来论述的。 C茅盾关于国统区文艺情况的报告《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从反面为解放区文学做了铺垫。 (2)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总方针,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3)新体制的组织建设:(1)建立了文联、作协等各种社团(2)创办《文艺报》(全国文联)、《人民文学》(作协) (4)文代会的意义:“当代文学”的起点。 6、建国后三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一).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0-1951) (二)、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1954-1955) (三)、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与胡风集团冤案(1955年开始) ◆7、文艺界短暂春天:百花文学含义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 ◆“干预生活”的作品,(1)加强了对现实政治的“干预性”,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刘宾雁 《在桥梁的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耿周《爬在旗杆上的人》,李国文《改选》 (2).创作题材突破了不能描写爱情等禁区,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 (3)讽刺和象征的诗歌形式体现了同样的现实战斗精神:流沙河《草木篇》 11、十七年诗歌(主题) 主要特点:(一)颂歌、战歌成为诗歌的主导潮流 (二)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发生了根本性变异 主要诗人:郭小川、贺敬之、闻捷 12、郭小川: (1)主要作品:①政治抒情诗:《向困难进军》、《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组诗) ②长篇叙事诗:《将军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一个和八个》(回避战争的直接描写,着力写主人公的心理和内心活动) 13、贺敬之:诗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回延安》、《放声歌唱》等 18、十七年小说的两大题材(注意作者和作品,会有选择题)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1《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 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 6 柳永词的雅和俗 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 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 14 《水浒传》主题辨析 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 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 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 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 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 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 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 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 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 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 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 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 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 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 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 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 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 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 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 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 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 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 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 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 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试题和答案集锦2

汉魏六朝文学 试题部分: 一、填空 1.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____________》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___________),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 3.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多出自(____________)之手,除《琅邪台》铭文外,都是三句一韵的特殊诗体,质实雄壮,对后世碑铭文有影响。 4.文坛在经历了秦代和汉初的沉寂之后,到西汉(____________)时期作家群体再度生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生不已,人才辈出。 5.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____________)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6.西汉时期,解读(《》)是一种专门学问,例如武帝时的朱买臣、淮南王刘安都擅长此学,宣帝亦修武帝故事,深推重之。 7.汉宣帝时,宫中曾经用诵读奇文及自己作品的方法为宣帝的太子、亦即后来的元帝治病解闷的方法,这种精神疗法效果明显,不但太子得以康复,而且经他倡导在后宫形成了诵读()的风气。 8.诵读()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是士人文化素养的标志。 9.因擅长文章辞赋而被录用的著名作家,武帝朝有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宣帝朝有王褒,成帝朝有()等。 10.自武帝起,许多高官显宦都参与其间,成为西汉朝廷一大雅事的是创作辞赋,由此形成了向天子()的制度。 11.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 12.西汉武、宣、元、成诸帝都是文学爱好者,其中()还有诗赋传世。 13.淮南王群臣不但著书立说,而且还是一个从事()创作的群体。 14.东汉后期,长期把持政权身居显位的(),大量招纳宾客,东汉许多著名作家都当过他们的幕僚。 15.“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出自(《》)。

现当代文学小说概述

现当代文学小说概述 ----简评《命运的嘲弄》 阿拉伯人善于辞令,自古就传下许多雄辩的演说辞和优美的散文。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基础上,随着报刊的出现、普及,以及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首先从埃及开展的文化启蒙运动的进行,阿拉伯近现代的散文逐渐发展、繁荣起来。这些短文短小精悍,富有战斗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在20世纪头30年代活跃于阿拉伯文坛的“旅美派”和“埃及现代派”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文学流派。 “旅美派”融阿拉伯民族传统文学与西方文学与一体,在小说方面起了先驱作用。纪伯伦发表了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等;努埃曼创作有短篇小说集《往事已矣》、《粗腿肚》、《豪绅》,中篇小说《相会》等;他们的作品主要是在宗教、恋爱、婚姻、道德观念等问题上反映了反封建思想,同时也抨击了西方文明的金钱至上、人情冷漠等丑恶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拉伯世界的小说所反映的生活面更广,揭示的问题更深刻。其中成就最突出的是198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另外还有塔哈.侯赛因。 此外,在埃及,阿卜杜.拉赫曼.哈米西、尤素福.伊德里斯、阿卜杜.拉赫曼.舍尔卡维等写的小说,遵循现实主义原则,深刻地反映

了城乡下层人民的苦难和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尤素福.西巴伊、伊赫桑.阿卜杜.库杜斯等则多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民族政治和社会问题。而当代文坛新秀当属杰马勒.黑塔尼、尤素福.盖伊德、萨布里.穆萨等一群被称为“六十年代辈”的作家。他们充满忧患意识,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正为埃及小说的现代化和民族化探求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黎巴嫩老一代作家继续笔耕不辍,如陶菲格.阿瓦德发表于1972年的《贝鲁特磨房》,以1968年的贝鲁特为背景,从政治、社会、经济、思想、宗教等方面揭示了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被认为是一部揭示了黎巴嫩内战原因的作品。其他著名的作家还有苏海勒.伊德里斯,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深沟》、《我们燃烧的手指》等。 叙利亚当代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是哈纳.米纳,他以长篇小说《蓝灯》蜚声于20世纪50年代阿拉伯文坛,此后,发表于60年代的《帆与风》,70年代的《阴天的太阳》、《残留的影像》、80年代的三部曲 ------ 《水手的故事》、《主桅》、《遥远的港口》都是具有较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力作。 二战后,伊拉克老作家祖.努.阿尤布陆续发表了中长篇小说《手、土地与水》、《被遗忘的信》,并写有多部杜阿篇小说集。他善于用现实主义手法,以犀利、明快的笔调,揭露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相互勾结统治下的种种社会黑暗面。鲁拜伊著有《江河》、《月亮与围墙》《巢》等,作品多表现现实政治、社会题材。 苏丹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是塔伊布.萨利赫,代表作《移居北方的季节》写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在阿拉伯青年知识分子思想上引起的

古代文学 整理

元代 元杂剧体例: 通常分为四折一楔子,合为一本。 元杂剧分类: 1、爱情婚姻剧 四大爱情剧: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大胆的女子与畏怯的男子 大团圆的结局:现实的穷愁潦倒、遭世人鄙薄与白日梦的慰藉 2、公案剧 关汉卿《窦娥冤》《鲁斋郎》、无名氏《陈州粜米》、李潜夫《灰栏记》、孟汉卿《魔合罗》。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双线交错(1:一老夫人为一方,代表秩序礼教,压抑人性,张生莺莺红娘为一方,讲求婚恋自由,反抗礼教;2:红娘、莺莺、张生之间的矛盾,由种种顾忌、矛盾、猜疑以及莺莺作为小姐特有的性格造成的矛盾)冲突迭起,情节起伏跌宕不落窠臼。 在作品中出现了多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在人物思想感情的刻画方面比较细腻深入。 《西厢记》杂剧的语言往往既符合人物性格,又适合舞台演出,在戏剧性和性格化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西厢记》杂剧的语言构成,以当时的民间口语为主体,适量而自然地熔化前人诗词文赋中的语句,形成通晓流畅与秀丽华美相统一的艺术风格。 西厢记的人物形象: 明代 话本小说: 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宋代的讲史话本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这些话本以正史为主要依据,但也采入一些传说、异闻等,同时也不免虚构,以增强吸引力。它们的情节往往较曲折,篇幅较长。元明清的历史小说正是由此演变而成的。 鲁迅认为:“说话之事,虽在说话人各运匠心,随时生发,而仍有底本以作凭依,是为‘话本’。”

中国当代文学概述知识要点

中国当代文学概述知识要点 少数民族叙述诗代表作近现代蒙古英雄叙事诗的代表作是《陶克陶胡》和《嘎达梅林》。居于西北边疆的哈萨克族的叙事诗也异常丰富。在其叙事诗中,英雄叙事诗特别引人注目。如著名的“四个四十”系列长诗中的《克里木的四十位英雄》以及《英雄塔尔根》、《骑海骝马的射手》、《好汉康巴尔》、《霍布兰德》等等。 革命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代表作 吴强《红日》 梁斌《红旗谱》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杨沫《青春之歌》 曲波《林海雪原》 欧阳山《三家巷》 文革时期的文学现象由于文革时期对文人的迫害,所以好多在文革时期出现的作品都 没有正式发表或者保全。样板戏是特定政治话语的产物。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它固然有艺术方面的特点,但其政治功能较为突出。娱乐媒介最容易传播思想,也最容易使人们主动或被动的接受隐藏在其结构和内容之间的意识相态或政治立场。样板戏至少有4至5年垄断了中国的娱乐媒介,因此它对人民的影响是不可否定的。 1968年底,“上山下乡”在这些文字中间,数量最多的是诗歌,这意味着,“文革”中的“地下文学”,其主干是“地下诗歌”。因此,诗歌一经完成,很快便在知青中间传抄。 文艺无条件为现实政治服务,是贯穿“文革”文学思潮始终的一个基本理念。服务于政治被作为文艺的基本属性,“反映革命本质”是完成服务于政治这一目标的基本方式,这些被一同看做文学史审美内容得基本构成。 朦胧诗的兴起、特点、代表作家作品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

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 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 食指、《疯狗》 北岛、《回答》 顾城《远与近》 、舒婷、《致橡树》 文化寻根小说的兴起、特点、代表作家作品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特点:1.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2.具有现代意识,以现代意识关注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3.创作手法上传统和现代相融合。 阿城:“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 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 郑义:《老井》 贾平凹:《商州系列》 王安忆《小鲍庄》 李锐《厚土系列》 莫言《红高粱系列》 先锋小说的兴起、代表作家作品 兴起所谓先锋精神,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形成强烈的冲击。世纪翻新,中国文坛上,丛林般地生长起了一批先锋派青年作家。人们通常叫他们为新生代,他们近乎于改革开放的同代人。他们丝毫无意于挑战“专业作家” ,他们仅仅在挑战生活,挑战自我。他们没有经历过“英雄”的席卷,没有经受过“颂歌”的洗礼,他们用自己的脚走着自己的路 前期的有:格非的《褐色鸟群》;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等作品;《筑路》、《白狗秋千架》、《球状闪电》、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残雪的《山上的小屋》; 相对来说后期的有:孙甘露的《信使之函》、《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我是少年酒坛子》;余华的《四月三日事件》、《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难逃劫数》等作品;北村的《逃亡者说》、《劫持者说》、《聒噪者说》、《孔成的生活》.[1] 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池莉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你是一条河》、《预谋杀人》和《凝眸》等。其中1987年发表的《烦恼人生》是常常被批评家用来阐述“新写实小说”特征的主要文本之一。这一小说连同《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也曾被人合称为“新写实三部曲”。

汉魏六朝文学三题

第26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1月 Vol. 26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an. 2004 ────────── 收稿日期:2003-08-12 作者简介:何宗美(1963-),男,湖南永兴人,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 国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发表过专著《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等。 - 1 - ?文学研究? 汉魏六朝文学三题 何宗美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对“李广愤愧自杀,这是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的观点提出异议,客观地揭示李广悲剧的原因;关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问题,在“官俸说”、“五斗米道说”之后,提出“口粮说”;对《诗品》将曹操列为下品的问题,发挥朱东润先生的观点,对他说提出商榷。 关键词:李广;陶渊明;《诗品》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4)01-0001-07 一、李广悲剧原因辨 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传文学巨著《史记》中描绘的汉代“飞将军”李广的人生悲剧,千百年来一直让人获得一种震撼心灵的强大的审美力量,李广的艺术形象令人生发敬仰之情,成为我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千古不磨的人格美的典范。应该说,对李广的悲剧及其原因、对其人格及其意义,无论是普通世人还是专门从事研究的学者,基本的认识理当是无大异的。但事实亦不尽然。《光明日报》曾发表一篇题为《李广的悲剧》的文章,此文否定李广杰出的军事才能,对李广的高尚人格也持贬斥态度。作者竟然认为:“李广愤愧自杀,这是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司马迁等人的鸣冤叫屈,则是失却理性态度的曲辞。”并得出结论说:“李广的悲剧,不在于时运不济,而在于他自身弱点。”[1]这种观点粗看起来,似有耳目一新之感,但事实上则是对司马迁《李将军列传》一文的误读,更是对汉代名将李广“飞将军”形象的曲解。作者所持的不是一种对历史人物应有的客观公允的科学态度,得出的看法容易给人们造成认识上和审美上的误导。 因此,关于李广悲剧的原因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具言之,至少有三点认识须加以澄清。 其一,“李广难封”的悲剧,其原因是否出在汉武帝不用无为而治的前朝将领和汉朝在战略方针上的转变呢? 事实上,说汉武帝不用“对匈奴消极防御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将领”[1]李广,是说不过去的。因为 李广有20余年(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19年)军事生涯在武帝时期度过,在此期间,举凡大的军事行动几乎没有不用李广的。例如,元光元年以李广为骁骑将军,屯云中;元光二年李广隶韩安国共将30万大军分五路匿马邑,欲击匈奴;其后四年又以李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元狩二年,再以李广将四千骑出右北平,与张骞进击匈奴左贤王;尤其是元朔元年,在匈奴大举进犯、杀辽西太守、败韩安国将军的情况下,武帝首选的能抵挡匈奴进攻的将领不是别人,而是李广。这足以说明,武帝对匈奴作战的战略方针虽有变化,但并没有因李广是前朝将领而轻视他。 李广历任文、景、武帝三朝将领,他的不赏功、不封侯并非起于武帝,其悲剧命运贯穿他的整个一生。《李将军列传》中开头一段云:“(广)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 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2](卷一百九) 此言细加咀嚼,意味深永。它非但不能说明“无为而治”的文帝对李广的重用,而只能说明文帝不过把李广当作“冲陷折关,及格猛兽”的猛夫而已。 其二,历史上被誉为“飞将军”的李广是否只是一名“斗将”[1],而非真正具有大智大勇的大将之材呢? 要回答这一问题,只须弄清两点:第一是“飞将军”的由来问题。《史记》本传曰:“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又曰:“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

7两汉文学概述

两汉文学概述 1、学习要点: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能大致描述两汉魏晋南北朝几个阶段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了解主要作家概况及创作倾向,学习汉乐府民歌等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和“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 2、学习重点: 汉赋与乐府诗的艺术特色、《史记》的“史家笔法”。 一、社会背景 两汉(前206——公元220,共426年),分西汉、东汉。 公元前二二一年,以秦最终灭齐为界,实现了中国的大一统,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统一中国并统一文字,为全国性的文学交流准备了条件。 秦始皇统治中国之后,加紧剥削农民,用尽民力,接着又是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引起农民反抗,爆发了陈涉、吴广起义,推翻了秦的统治。经过楚汉纷争,最后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西汉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结束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重建汉王

朝,史称“东汉”。 二、汉赋 汉代文学的主流是辞赋。西汉初年,由于全国统一,政治上相对稳定,经济逐步恢复、发展,到汉武帝时,社会经济达到一定程度的繁荣富庶。统治阶级大治宫室园苑,田猎游乐,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在这样一种物质基础上,与之相适应,产生了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基本上为宫廷上层统治者服务的贵族化的宫廷文学——汉赋。 汉赋形式铺张,文字堆砌,主要为上层阶级服务。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等,并称“汉赋四大家”。其中司马相如最为有名,其《子虚》、《上林》二赋也最为驰名。 司马相如简介:西汉辞赋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少好读书击剑,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景帝不好辞赋,他称病免官,来到梁国,与梁孝王的文学侍从邹阳、枚乘等同游,著《子虚赋》。梁孝王死,相如归蜀,路过临邛,结识商人卓王孙寡女卓文君,卓文君喜音乐,慕相如才,相如以琴心挑之,私奔相如,同归成都。家贫,后与文君返临邛,以卖酒为生。二人故事遂成佳话,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所取材。武帝即位,读了他的《子虚赋》,

古代文学问答题整理

1.诗经的艺术成就包括在哪些方面? ①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造倾向,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开端。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②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它们增添了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和韵味。 ③借景言情的抒情方式。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与景相互交融,融为一体 ④齐中富于变化的语言特色。四言和杂言,句式灵活多变;重章叠唱;叠字,叠句,双声叠韵;押韵。 2. 谈谈《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赋、比、兴是《诗经》最基本、最成熟的表现手法。赋,在表达方式上是兼有叙事、描写、抒情和议论的。赋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 比就是比喻。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传神,表达的情感也更加含蓄蕴藉。 兴,就是先描写其他物象,以引出对抒情对象的描写。 对后世的影响: ①赋,比,兴成为后世诗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并影响后代一些文体的形成。赋的直叙和白描写法,在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白居易诗《卖炭翁》中得到继承发展。 ②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富于联想与想象。由此形成以抒情为主的

美学特征,为中国诗歌以抒情诗为主体的特色开辟了先路。屈原《离骚》系统化运用比兴,是对《诗经》比兴方法的发展 ③从《诗经》起始的赋,比,兴,已成为我国诗歌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法,侧面体现了中国文学的民族特色。 3. 先秦历史散文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过的三个时期是什么? ①第一个时期——《尚书》 ②第二个时期——《春秋》、《国语》、《左传》 ③第三个时期——《战国策》 4. 《左传》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①.《左传》作为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作品,其叙事艺术水平有了显著的发展。 ②.左传》善于描述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历史事件,运用白描的手法叙述事件的始末由来 ③.《左传》善于描写战争 ⑴,把战争放到整个社会与历史环境的大背景中加以审视。 ⑵注意通过战争刻画人物,表现细节 ⑶写战争有大场面的概述,也有小细节的补充 ⑷战争叙事毫无雷同,一一出新,令人惊叹不已。 ④《左传》的人物刻画相当成功。 ⑴通过典型事件再现历史人物的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及其发展变化。 ⑵善于突出人物同周围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使人物形象变得鲜明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二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二 一、填空题 1、建安七子中年辈最长者为(),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书信体散文写得最。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王粲,其代表作为(《》)二首。 2、(),谥魏文帝,有《魏文帝集》,其成就在诗歌上,价值最高的是现存最为完整的()《燕歌行》。 3、在汉魏六朝文学中,有两对文学兄妹的创作很有名,他(她)们分别是()、()与鲍照、鲍令晖。 4、曹丕,谥魏文帝,有(《》),其成就在诗歌上,价值最高的是现存最为完整的七言诗(《》)。 5、西晋文学家为一傅、一张、三张、两陆、两潘、一左。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潘岳、()和()。 6、汉魏六朝在文学史上有两对文学夫妇,分别为()、()与秦嘉、徐淑。 7、王羲之和谢安,两人的散文创作,应该说是各有其特点,前者世称王右军,有(《》),后者有书信体散文(《》)。 8、汉魏六朝在文学史上有两对文学夫妇,他(她)们分别为司马相如、卓文君与()、()。 7、建安七子年辈最长者为(),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书信体散文写得最好,代表作为《与曹公论盛孝章书》。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有《王粲集》,其代表作为《七哀诗》二首。 8、在中国诗歌史上,向来有魏代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魏文帝()和明帝。 9、()和(),两人的散文,各有其特点,前者世称王右军,有《兰亭集序》,后者有书信体散文《与支遁书》。 10、()的《自悼赋》是一篇由女子所写的伤悼自己命运的赋。其赋的前半部分叙进宫遭弃的过程,后半部抒写藏于自己内心的痛苦。在文学史上开了自悼的先例,其后有左芬的《离思赋》,还有江采蘋的(《》)。 11、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前者在诗歌方面的代表作为《咏怀诗》八十二首,后者代表作是散文名篇(《》)。 12、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不仅()写得好,其辞赋与散文也写得有特色,最为有名的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13、南北朝时的北方文人,()创作了《水经注》,()创作了《洛阳伽蓝记》。 35、西汉最有名的散体大赋是(),其创作流传至今的计有六篇赋,那就是(《》)、《上林赋》、《长门赋》、《美人赋》、《大人赋》、《哀二世赋》。 14、东晋田园诗人(),不仅田园诗写得好,其辞赋与散文也写得有特色,最为有名的是(《》)、《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15、南北朝时,由南朝而入北朝的文人中,在创作上成就最高当推()与()。 16、南朝文学,是以新变为主要特征的,最突出的表现是诗歌的()的骈文的盛行。诗歌格律化有()的“四声八病”说,骈文盛行有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集团 17、()的(《》)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收录上起周秦下迄梁代的一百三十余位作家近八百篇作品。 18、南朝文学,是以新变为主要特征的,最突出的表现是()的格律化与()的盛行。诗歌律化有沈约的“四声八病”说,骈文盛行有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集团 19、在南朝陈的后期,以()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宫体文学团体。其中成就较高的是()。

古代文学之汉魏六朝文学资料 (1)

汉代文学 第一章汉代散文 一、《史记?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二、汉高祖(前206)-----汉惠帝刘盈(前194)-----吕后(前187)-----汉文帝刘恒(前 179)-----汉景帝刘启(前156)-----汉武帝刘彻(前140) 三、“黄老之学”:汉初道家学派----黄老学派的学说。“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 学派以《老子》为依据,认为虚无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本,“道”是无为的,人效法“道”也应该无为。因而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也就是适应时势,顺其自然。 高祖、文帝时期“与民休息”的各项政策,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四、贾谊的政论文:《过秦论》、《陈政事疏》(又作《治安策》)、《论积贮疏》 《陈政事疏》:“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五、晁错的政论文:《论贵粟疏》、《言兵事疏》、《守边备塞疏》、《说景帝削吴》 六、贾谊、晁错政论文的异同: 同:1、内外政策立场观点一致 2、文风明白了当,激烈迫切,尽所 欲言。 异:1、贾谊文章辞藻华丽,喜用夸张排比甚至有些堆砌; 晁错文章浅显质实,朴实无华。 ---晁错比贾谊略乏文采。 2、贾谊文章思想敏锐,出言大胆直率; 晁错文章见解深刻,说理透辟。 ---二人各有千秋。但晁文不如贾文感情激荡,富有鼓动性;而贾文不如晁 文简练明快,词旨通达。 3、贾谊文章气势纵横,但思维不够严密,建议不够实在; 晁错文章分析事物具体细致,建 议比较切合实际。 ---晁文中的建议可操作性强,贾文反之。 ---贾谊的政论文是文学性的政论 文,晁错的政论文是实用性的政论文 第二章《史记》 1、《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 2、“李陵之祸”贰师将军李广利路博德因杅将军公孙敖李绪 3、本纪(12)表(10)书(8)世家(30) 列传(70) “天子称本纪”;“时势主宰者” 《秦本纪》、《项羽本纪》 “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弼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自序》) 《孔子世家》《陈涉世家》 “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自序》) 4、“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

汉魏六朝

从古诗十九首看汉末文人 摘要:《古诗十九首》蕴含着汉末文人的人文精神,体现着他们不平凡的魅力,一字一珠间显真情,他们用不同的心境看待生活,对待悲欢离合,有不一样的感受。 关键词:乐府觉醒精神 一、《古诗十九首》的背景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二、汉末诗人的关注点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生活在汉末建安前,这是一个正直废放邪狂炽结的历史时期,人们从关心社会政治转向了对个人自身的关注,人文精神也相对低落。十九首较集中地从两方面表现了他们的人生追求:一对爱的渴求,二面对死亡产生的种种困惑。因而在无形中触及到“爱与死”这一文学创作中的重大问题。 如在《行行重行行》之一、《青青河畔草》之二、《凛凛岁云暮》之十六、《孟冬寒气至》之十七、《客从远方来》之十八这些诗中,无不流露出思妇的相思之苦。拿《行行重行行》来说,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妇女怀念离家远行的丈夫。她咏叹别离的痛苦、相隔的遥远和见面的艰难,把自己的刻骨的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复返相对照,但还是自我宽解,只希望远行的人自己保重。两个人分别了,而且越离越远,一个"生"字写出了两个人被活活拆开(什么原因分离?)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痛苦之余,主人公进行了反思:我们究竟能不能再见面?但结果令他失望,道路又艰险又漫长,会面的可能微乎其微.但是主人公不甘心这种结果,他想到了胡马和越鸟的故事,鸟兽尚且如此依恋,不忍离去,我们就难道不如鸟兽吗?不由的心里宽慰了些,但还是为痛苦所折磨,日渐消瘦,最后只能安慰自己:还是先放在一边,保重好身体,静静的等待相见的那一天吧.这首诗把思念者的那种缠绵悱恻的心情写的入木三分,令人感动。 《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写的是思妇的离愁别恨。东汉末年,游宦之风极盛,读书人为了寻求出路,求取功名富贵,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奔走。当时政治异常黑暗,社会极为混乱,出身低下的知识分子,即使满腹经纶,也难于施展。在这种情况下,亲人远离的痛苦,就显得更为突出。所以,《古诗十九首》中以夫妻别离、互相思念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比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特别是下层知识分子的思想苦闷。汉代的养士、选士制度,驱使文人不得不背乡离井,长期漂泊在外。这些文人或在仕途作无望的追求,或在异乡逃避政治的迫害,更渴求有爱情、家庭的温馨,以慰藉孤独而屈辱的心灵。极写羁旅行役、相思怀人之苦,遂成为《古诗十九首》的一大主题。 三、《古诗十九首》与汉末文人生存时代的联系 《古诗十九首》虽说不是出于一个作者之手,但这些诗篇却都植根于东汉末年大动乱的历史土壤,而具有共同的忧患意识。因为人生理想的幻灭而跌入颓废感伤的深谷的作者们,为了排遣苦闷,需要讽刺和抨击黑暗,这一个惨雾迷漫的外宇宙;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内宇宙进行反思:既然人生如寄,那么人生的价值观该是如何?既然是荣枯变幻、

《古代文学》常识整理

《古代文学》常识整理 ◆秦代文学 一、秦代文学仅有三种样式:散文、刻石之文、诏书奏议 1、完成于公元前239年,由吕不韦门客集体著作的《吕氏春秋》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2、秦代文学唯一的作家是李斯,其代表作为《谏逐客书》 3、现在传世的秦代刻石之文共有8篇,其中6篇在《史记*始皇本记》中 总的来说,秦代文学没有什么成就。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秦氏不文”。 二、1、《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 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在公元前239写成。此书内容驳杂,兼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司马迁称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其文章常常以语言故事为譬喻,例如《荡兵》《顺说》《察今》等篇都有这样的特色。 2、《吕氏春秋》的十二纪是全书的大旨所在,是全书的重要部分,分为《春纪》、《夏纪》、 《秋纪》、《冬纪》。每纪都是5篇,共60篇。。《春纪》主要讨论养生之道,《夏纪》论述教学道理及音乐理论,《秋纪》主要讨论军事问题,《冬纪》主要讨论人的品质问题; 八览,现在63篇,显然脱去一篇,内容从开天辟地说起,一直说到做人务本之道、治国之道以及如何认识、分辨事物、如何用民、为君等。六论,共36篇,杂论各家学说。 三、秦石刻文是我国最古的碑文,对后世碑志文有很深影响;内容为歌颂秦王功德,形式则 是模仿雅颂,都是四言韵文,但多以三句为一韵。 四、秦时民间有歌谣流传。《汉书*贾捐之传》有“长城之歌,至今未绝”的话。今之所传, 仅有一首,见于晋杨泉《物理论》。 ◆汉代文学 汉代文学的样式主要有:赋、散文、诗歌和楚辞。其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汉高祖——汉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多种问题主要沿袭战国文学的余风,同时又有新的因素萌芽:辞赋,政论。这时期主要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和辞赋发展上。 第二,汉武帝——汉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时期。主要文学样式有:新体赋、史传文学、政论散文和乐府。 第三,汉元帝——东汉和帝,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主要文学样式有:辞赋、传记文学及代有科学因素的政论文。 第四,东汉安帝——汉灵帝,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主要文学样式有:抒情短赋,五言古诗。 一、赋与政论散文 (一)汉赋的概念:赋是战国末年兴起的一种文体,它有如诗歌,讲求声韵和谐与形式的整伤;又如散文,句型自由,无格律的严格限制;它既能是书面文学,又能 诉诸口诵;它既能状物叙事,又宜于抒情说理。兼具诗歌和散文的表现功 能,是两者间综合性文体。赋是汉代流行的文体,两汉认识以赋为其体物 写志的最重要方式。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 在于“铺采擒丈”;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二)汉赋的发展流程 1、第一时期自汉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年——骚体赋时期。这一时期的辞赋,主要仍是继承《楚辞》的传统,以骚体句式写成,模仿《楚辞》。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

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试卷标准答案

2005年对外汉语中国文化试卷答案一、 1、旧 2、金 3、《礼记》 4、泰 5、君为轻 6、书 7、五服 8、乐府 9、关羽 10、孝文 11、王右军 12、清明节 13、唐 14、郦道元 15、朱雀 16、利玛窦 17、非 18、乾隆 19、1905 20、恒 21、泼水节 22.宣 23、郭沫若 24、优生 25、澳门特别行政 二、 26B 27B 28C 29A 30C 31A 32B 33D 34D 35A 36C 37C 38A 39A 40D

41A 42A 43B 44C 45D 46A 47A 48C 49D 50B 三、名词解释 1、三纲五常——中国封建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为父、为夫者为臣、子、妻做出表率。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的行为规范。三纲五常连用始于宋代朱熹。 2、格律诗——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也成为今体诗、近体诗。其名称是相对于没有固定格律的古诗而言的,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严格的格律,所以叫格律诗,格律诗自唐代成熟后,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有如下特点:首先是全篇的句数与字数固定,其次是押韵方式有一定的要求,再次是其有严格的平仄格律,格律诗所谓的格律也就是指这一点而言的;最后是也有一些修辞要求,如对仗与用典等。 3、《资治通鉴》——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编年体史书,书名为宋神宗所赐,意在为历代统治者提供统治的借鉴。此书为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主持办些,全书记载了从战国至五代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记载翔实,条理清晰,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同时,其文字简洁传神,叙事生动,也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4、晋商——凡旧时山西省(古代晋国)籍的从事商业工作、经营商品交易的商人,都可泛称“晋商”。早在春秋时期,古代晋国就已出现了商贾,到明代中叶,随着国内资本主义工业的萌芽和兴起及商品交易的发达,山西商人以善于经营商品交易的智慧和才能,逐渐形成了一股以地域关系、乡土纽带为特征的商行帮会群体。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北方商行帮会集团。到清中叶,晋商逐步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执全国金融业之牛耳。而其中的巨头太平尉、王两家是与清王朝寿命相始终的仕商结合型大家族,刘、杨两家是清末民初与列强资本主义人侵搏争而兴起的民族资本家,他们都为中国商行创造了巨额商业财富。 四、论述题 1、答: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逐渐本土化,并对中国的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学也概莫能外,而作为中国文学的正宗的诗歌更是蒙受其沾溉,其对中国诗歌创作的影响有如下几点: A,对格律诗的形成起了作用。佛教传入后,由于其佛经诵读梵呗之声,使得中国人发现了汉语四声的特点,经过永明体作者的努力,汉语四声的特点终于成为诗歌艺术zhog 极为重要的一环。汉语诗歌在文人手中,脱离了音乐,但诗歌本质上要求要有规律,于是,通过文字本身的特点来体现韵律成为诗歌的当务之急,而四声的发现则满足了这一要求。于是,人们理清了汉字的平仄关系后,格律诗也就呼之欲出了。 B,扩大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意境创造空间。印度人士最富于想象力的民族,尤其是在佛教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