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社会组织管理办法

社会组织管理办法

社会组织管理办法

社会组织是指在法律法规的规定下,由自愿成立、具有独立法人地

位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其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服务社会发展和促

进社会和谐。社会组织的管理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规

范社会组织的运行,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我国出台了《社

会组织管理办法》。

一、社会组织的设立和登记管理

1.设立条件

社会组织的设立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和

服务范围。设立社会组织需要提交设立申请书、组织章程等相关材料,并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核批准。

2.登记管理

社会组织设立后,需要进行登记管理。登记机关应当依法审查并予

以登记,颁发社会组织法人证书。社会组织必须按照登记的内容和办

法开展活动,如有变更需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二、社会组织的运行管理

1.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

社会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明确各级组织的权责,确保决策科学、民主、依法进行。组织应当定期审计财务,公开

财务状况,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

2.信息报告和公示

社会组织应当定期向有关部门报送组织的基本情况、活动开展情况

等信息。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公示社会组织的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和监督权。

三、社会组织的监管措施

1.监督检查

有关部门有权对社会组织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包括财务状况、项

目实施情况等。社会组织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相关材料。

2.违法处罚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社会组织,有关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责令整改、暂停活动、撤销登记等。违法行为严重者还可能面临

法律责任。

四、社会组织的服务保障

1.政策支持

国家应当通过税收、财政资金等政策措施,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和

活动开展,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公益事业。

2.培训和交流

国家应当加强社会组织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提高组织的整体素质和

能力。

结语

《社会组织管理办法》的出台,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社会组织作为民间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期待社会组织在法律的保护下,持续发展,为推动社会进步提供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或者获取的与社会组织信用状况有关信息的管理。 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以及司法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与社会组织信用状况有关的信息,依法依规纳入社会组织信用信息进行管理。 第三条国务院民政部门指导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工作。 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在本机关登记的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工作。 第四条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的管理应当遵循依法公开、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信息共享、动态更新的原则。 第五条登记管理机关开展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工作,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六条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包括基础信息、年报信息、行政检查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和其他信息。 第七条基础信息是指反映社会组织登记、核准和备案等事项的信息。 年报信息是指社会组织依法履行年度工作报告义务并向社会公开的信息。 行政检查信息是指登记管理机关及政府有关部门对社会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形成的结论性信息。 行政处罚信息是指社会组织受到的行政处罚种类、处罚结果、违法事实、处罚依据、处罚时间、作出行政处罚的部门等信息。 其他信息是指社会组织评估等级及有效期限、获得的政府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或者委托事项、公开募捐资格、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等与社会组织信用有关的信息。 第八条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在信息形成或者获取后5个工作日内将应予记录的社会组织信用信息采集录入到社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建立社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采取适当方式及时采集、记录相关信息。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加强对信用信息的管理和维护,保证信息安全。 第九条登记管理机关依据社会组织未依法履行义务或者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有关信用信息,建立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制度。 第十条因非行政处罚事项被列入活动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向社会组织书面告知列入的事实、理由、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通过登记的住所无法取得联系的,可以通过互联网公告告知。 社会组织对被列入活动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告知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书面陈述申辩意见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通过公告方式告知的,社会组织自公告之日起30日内未提交陈述申辩意见的,视为无异议。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陈述申辩意见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作出是否列入活动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十一条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社会组织列入活动异常名录:

社会组织管理办法

社会组织管理办法 社会组织是指在法律法规的规定下,由自愿成立、具有独立法人地 位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其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服务社会发展和促 进社会和谐。社会组织的管理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规 范社会组织的运行,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我国出台了《社 会组织管理办法》。 一、社会组织的设立和登记管理 1.设立条件 社会组织的设立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和 服务范围。设立社会组织需要提交设立申请书、组织章程等相关材料,并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核批准。 2.登记管理 社会组织设立后,需要进行登记管理。登记机关应当依法审查并予 以登记,颁发社会组织法人证书。社会组织必须按照登记的内容和办 法开展活动,如有变更需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二、社会组织的运行管理 1.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 社会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明确各级组织的权责,确保决策科学、民主、依法进行。组织应当定期审计财务,公开 财务状况,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

2.信息报告和公示 社会组织应当定期向有关部门报送组织的基本情况、活动开展情况 等信息。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公示社会组织的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和监督权。 三、社会组织的监管措施 1.监督检查 有关部门有权对社会组织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包括财务状况、项 目实施情况等。社会组织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相关材料。 2.违法处罚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社会组织,有关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责令整改、暂停活动、撤销登记等。违法行为严重者还可能面临 法律责任。 四、社会组织的服务保障 1.政策支持 国家应当通过税收、财政资金等政策措施,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和 活动开展,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公益事业。 2.培训和交流 国家应当加强社会组织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提高组织的整体素质和 能力。

社会组织管理办法

社会组织管理办法 社会组织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社会的发展和 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规范和管理社会组织的活动,制定了 一系列的管理办法。本文将就社会组织管理办法进行深入探讨。 一、登记管理 为了有效管理社会组织,必须实行登记管理制度。社会组织在成立 之初需要向相关管理机构进行登记备案,以便监管和规范其活动。登 记管理办法包括社会组织的名称、性质、宗旨、主要活动内容等信息 的登记,确保社会组织合法合规开展活动。 二、财务管理 社会组织的财务管理至关重要,合理规划、使用和监督社会组织的 财务资源是社会组织管理的基础。财务管理办法包括资金的筹集、使用、公开和监督等方面,确保社会组织的财务活动合法、透明和规范。 三、人员管理 社会组织的人员管理是社会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人员的选拔、管理、培训和激励等方面。人员管理办法旨在确保社会组织的人员队 伍合格、稳定和有序,为社会组织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信息公开 社会组织的信息公开是社会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公开社会组织的 章程、年度报告、财务信息等内容有助于增加社会组织的透明度和公

信力。信息公开办法包括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和机制等方面,确保社会组织的信息公开合法、及时和全面。 五、监督评估 社会组织的监督评估是社会组织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监督评估可以及时发现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监督评估办法包括监督评估的内容、方式和周期等方面,确保社会组织的监督评估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总结 社会组织管理办法是社会组织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只有遵守管理办法,合法合规地开展活动,才能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希望各级管理部门和社会组织共同努力,共同推动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向着更规范化、更专业化发展。

社会组织管理办法

社会组织管理办法 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规范社会组织的运行 和管理,确保其合法合规的运作,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社会组织管理 办法。本文将介绍社会组织管理办法的背景、目的、内容以及实施效 果等方面。 一、背景 社会组织是指由非国家机关、非营利机构以及非个人组织设立的组 织形式,旨在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和公益事业。社会组织在促进社会 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 由于社会组织的自由性和多样性,其管理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因此,社会组织管理办法应运而生。 二、目的 社会组织管理办法的目的在于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促进社会组织 的规范化、专业化、有效化。通过制定管理办法,可以提高社会组织 的透明度和管理水平,确保其合法合规、有序运行,并保护公众利益 和社会信任。 三、内容 社会组织管理办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注册和登记规定:明确了社会组织的注册和登记程序、资格条件、申请材料等相关事项。这是社会组织合法运行的基本前提,也是监管 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手段。 2. 组织结构和治理要求:规定了社会组织的组织结构、机构设置、 决策程序、负责人选举等方面的要求。这有助于确保社会组织的内部 运行有序,减少管理混乱和不当行为的发生。 3. 财务管理和透明度要求:规范了社会组织的财务管理流程和要求,包括资金流动、预算编制、财务报告等。同时,要求社会组织公开财 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增加其透明度和公信力。 4. 业务范围和行为规范:明确了社会组织的业务范围和行为规范, 防止其从事违法、有害或不负责任的活动。例如,规定社会组织不能 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不得危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等。 5. 监督和处罚机制: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和处罚制度,对违反管理 办法的社会组织进行监督和处理。监督机构可以对社会组织进行抽查、核查和审计等,确保其合规运行。 四、实施效果 社会组织管理办法的实施可以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1. 规范社会组织行为:通过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社会组织的行 为将更加规范合规,减少不当行为的发生,提高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 社会形象。

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

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 第39号 《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12月20日民政部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李立国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社会组织是指经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社会组织评估,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为依法实施社会组织监督管理职责,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依照规范的方法和程序,由评估机构根据评估标准,对社会组织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并作出评估等级结论。 第四条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应当坚持分级管理、分类评定、客观公正的原则,实行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独立运作的工作机制。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登记管理权限,负责本级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的领导,并对下一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社会组织评估工作进行指导。 第二章评估对象和内容 第六条申请参加评估的社会组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取得社会团体、基金会或者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满两个年度,未参加过社会组织评估的; (二)获得的评估等级满5年有效期的。 第七条社会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评估机构不予评估: (一)未参加上年度年度检查; (二)上年度年度检查不合格或者连续2年基本合格; (三)上年度受到有关政府部门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罚尚未执行完毕; (四)正在被有关政府部门或者司法机关立案调查; (五)其他不符合评估条件的。 第八条对社会组织评估,按照组织类型的不同,实行分类评估。 社会团体、基金会实行综合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基础条件、内部治理、工作绩效和社会评价。民办非企业单位实行规范化建设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基础条件、内部治理、业务活动和诚信建设、社会评价。

社会团体管理的有关规定

社会团体管理的有关规定 社会团体是指由志愿组织组成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为了规范社会团体的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发展,并对其活动进行监督,社会团体管理的有关规定应运而生。本文将详细介绍社会团体管理的相关规定。 一、社会团体的注册与备案 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社会团体在设立之初需要向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注册登记包括提交设立申请书、组织章程、理事会成员名单、会议记录和财务报告等材料,并按照规定缴纳登记费用。登记完成后,社会团体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备案,包括每年进行年度报告,并定期更新组织情况。 二、社会团体的组织结构 社会团体的组织结构是其正常运行的基础。根据《社会团体管理办法》,社会团体应当设立理事会或者常务理事会,并选举或者聘任理事长或者主席,负责协调、决策和执行工作。同时,社会团体还需要设立专业委员会或者分支机构,以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组织结构的合理设置有助于社会团体的高效运行。 三、社会团体的财务管理 社会团体的财务管理至关重要。为了确保财务透明和合规运作,社会团体需要遵循《社会团体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其中包括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明确经费的来源和使用范围,定期进行财务审计

等。此外,社会团体还需要制作财务报表,并向社会公开财务信息,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社会团体的活动管理 社会团体的活动是其存在和发展的核心。社会团体应当遵守《社会团体管理办法》中关于活动管理的规定,包括向相关管理部门提前申报活动计划,并按照规定对活动进行备案。同时,社会团体在活动过程中还需要确保场所安全、保护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并对活动进行记录和评估。 五、社会团体的监督与评估 为了保障社会团体的合法运行和质量发展,相关管理部门对社会团体进行监督与评估。监督包括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团体的组织情况、财务状况以及活动情况等,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评估则是对团体的运行效果和社会贡献进行客观评价,对成绩优秀的团体给予奖励和表彰,对存在问题的团体提出改进意见。 六、社会团体的法律责任 社会团体在管理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并对其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社会团体管理办法》中明确了违法违规行为及相应的处罚措施,例如虚报注册材料、挪用团体财产等行为将被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 综上所述,社会团体管理的有关规定包括注册与备案、组织结构、财务管理、活动管理、监督与评估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的要求。社会

社会组织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社会组织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社会组织绩效考核是对社会组织运行情况的评估,旨在提高其工作 效率和专业水平。为了确保考核具有准确性和公正性,制定绩效考核 管理办法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社会组织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 一、绩效考核目的和原则 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评估社会组织在特定时期内的运营状况,为组 织提供改进和发展的指导。绩效考核的原则包括公平、公正、客观、 科学和透明。 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是对社会组织绩效进行评价的核心。该体系应包 括绩效评价的各个方面,如组织结构与管理、财务管理、项目执行能力、社会影响力等。 1. 组织结构与管理方面的指标 在组织结构与管理方面,可以评估社会组织的机构设置是否合理、 内部管理是否严格、人员配置是否合适等。 2. 财务管理方面的指标 财务管理是社会组织运行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评估资金使用情况、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等指标来考核绩效。 3. 项目执行能力方面的指标

社会组织的主要工作是实施各类项目,评估项目执行能力可以从项目策划、执行效果、问题处理等方面来进行考核。 4. 社会影响力方面的指标 社会组织的绩效也体现在其对社会的影响力上。可以通过考核组织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影响力以及与相关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关系等来评估绩效。 三、绩效考核程序 绩效考核程序分为准备阶段、执行阶段和结果反馈阶段。 1. 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需要明确绩效考核的目标、指标,制定考核计划,并进行相关数据和文件的准备工作。 2. 执行阶段 执行阶段是进行考核的实际操作过程,包括数据收集、指标评估和绩效评价。 3. 结果反馈阶段 在结果反馈阶段,考核结果将向社会组织公布,并提供个别绩效评价报告。社会组织可以根据反馈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 四、绩效考核信息管理

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全文

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全文 一、总则 为规范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工作,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保证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特制定本办法。 二、评估范围和对象 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各类社会组织的评估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慈善组织、公益组织、社会团体等。评估对象包括 社会组织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项目执行能力等方面。 三、评估机构和评估师资格 1.评估机构应为经过政府认证的独立第三方机构,具备独立法人地位,并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和资质。评估机构应依法开展评估活动, 严格保守评估对象的相关信息。 2.评估师应具备相关行业背景和专业知识,并通过相关考核取得相 应资格证书。评估师应遵守职业道德,保证评估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评估程序 1.评估准备阶段:评估机构应与评估对象进行沟通,明确评估目标、内容和方式,制定评估计划,并签订评估合同。

2.评估实施阶段:评估机构应按照评估计划,采取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对评估对象进行全面、客观、细致的评估。评估师应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评估过程中的实地调研和访谈。 3.评估报告阶段:评估机构应编写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评估目的、方法、结果和建议等。报告应具备较高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以便评估对象能够参考并改进相关工作。 五、评估结果的使用 评估结果应依法保密,仅供评估对象和相关部门参考和使用。评估结果应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用于改进社会组织的管理和运作,提高其绩效和影响力。 六、监督与评估结果的追踪 1.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评估机构的监督,确保其评估活动的合法性和准确性。评估机构应配合政府监管部门的工作,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和数据。 2.评估机构应主动进行评估结果的追踪,对评估结果的落实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评估机构应向评估对象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其改进管理和运作。 七、违法和处罚 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措施,严重者可能被吊销相关的评估机构资质。

社区辖区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社区辖区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了规范社区内的社会组织管理,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保障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根据《社会团体管理条例》和《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组织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社区内的所有社会组织,包括但不限于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三、组织管理机构 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机构由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成立社会组织管理委员会。社会 组织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1.负责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和监督指导工作; 2.组织协调社区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3.处理社区社会组织的纠纷和投诉; 4.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的改革和发展。 社会组织管理委员会成员由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选出,任期为三年,可连任一次。社会组织 管理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四、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 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由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委员会负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登记申请:社会组织在社区设立或变更的,应向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申请材料应包括组织名称、性质、宗旨、成员名单等相关信息,同时需提供社会组织章程、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等相关证明材料。 2.审核登记: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委员会对社会组织的登记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发 放登记证书,并将社会组织的相关信息登记在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委员会公示栏上。 3.变更登记:社会组织的名称、性质、负责人等变更的,应向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委员会提 出书面变更登记申请。社会组织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变更登记进行审核,并进行相应的登记 变更。 4.注销登记:社会组织自行解散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向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委员会 提出注销登记申请。社会组织管理委员会对注销登记进行审核,并进行相应的注销登记。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组织活动管理办法》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组 织活动管理办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 •【公布日期】2021.01.04 •【字号】内民政发〔2021〕1号 •【施行日期】2021.03.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民政综合规定 正文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组织活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盟市民政局,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民政局,各全区性社会组织:根据自治区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暨节庆论坛展会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民政厅重新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组织活动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严格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 2021年1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组织活动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严格社会组织活动管理,规范社会组织活动审批工作,提高社会组织公信力,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自治区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自治区以外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开展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社会组织活动指社会组织面向社会举办的下列活动:(一)评比达标表彰活动; (二)节庆、庆典活动; (三)论坛、研讨会、讲座、学术交流活动; (四)展会活动; (五)涉外活动, 包括与境外组织合作或联合举办的活动,组团出国(境)、与境外组织交流活动等; (六)其他可能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活动。 属于业务活动性质的资质评定、等级评定、技术考核,以内设机构和会员单位、工作人员为对象的内部考核评比活动,以及社会组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的活动,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社会组织举办上述活动,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一)符合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不得超出其活动地域和业务领域; (二)坚持面向基层、注重实效,做到任务明确、规模适应、数量适当、预算合理; (三)不得利用党政机关名义举办或与党政机关联合举办,不得邀请党政领导干部出席与本职工作无关的活动,不得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出席情况进行虚假宣传。

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

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保障社会组织依法开展 活动,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制定本条例。第二条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原则是依法、公正、便利、效率。 第四条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实行分类管理,按照社会组织的不 同属性和功能进行登记分类。 第二章登记条件 第五条申请社会组织登记的法定条件是:符合法律、行政法 规规定的社会组织登记条件,具备组织者和成员之间的自愿、平等关系。 第六条社会组织登记的基本条件是:组织具备符合社会组织 属性和功能的组织章程、组织机构和人员、学术或实践成果等。 第七条申请社会组织登记的材料包括:组织申请书、组织章程、组织机构和人员等情况说明材料。 第八条社会组织登记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由申请人负责。

第九条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30天内 作出登记决定,对不予登记的,应当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条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申请一律予 以登记,不得因社会组织的主张、宗教信仰、区域性特点等理由歧视、差别对待。 第三章公示和监督 第十一条社会组织的登记信息应当及时公示,社会组织登记 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登记信息公示制度,向社会公示社会组织的登记信息。 第十二条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对登记的社会组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估。 第十三条社会组织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时向社 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报告变更登记事项。 第十四条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处理社会组织提出 的变更登记申请,及时更新登记信息。 第四章法定责任 第十五条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行社会组织登记 管理职责,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社会组织予以登记,对不符合登记条件的社会组织不予登记。

社会组织管理条例

社会组织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社会组织管理,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社会组织是指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依照自愿原则、以非营利为目的、团结公民自发组织起来、开展各种社会活动的组织。 第三条社会组织的宗旨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不得违反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基础。 第四条社会组织的财产权利由该组织自主支配和使用,不得被干涉、侵犯或剥夺。 第五条政府和社会应当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的发展,积极引导社会组织规范、有序发展。 第六条社会组织的工作应当遵循自愿、平等、自治、公开、民主的原则,发挥团结和创造力,为崇高的社会目标做出贡献。 第二章设立和登记 第七条社会组织的设立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经过团体创始人或其他发起人自愿组织,而经有关行政部门登记备案后方可成立。 第八条社会组织的名称应当符合《国务院有关社会团体设立登记管理规定》和所在地区的命名规定。 第九条社会团体设立应当有详细的章程和内部管理规则,

准确的目的、任务和活动内容,以及保证合法权益的资金来源和用途等。 第十条成立社会组织,应经过法定程序依法登记,获得法律地位和众人信任。 第十一条社会组织经批准设立后的三十日内,应当到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登记机关在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二十日内作出书面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 第十二条社会组织登记机关应当对符合法定要求的社会组织发放《社会组织登记证书》。 第十三条社会组织应当依据章程和内部管理规则,合法经营管理,依法纳税,并定期向登记机关报告重大事项。 第三章组织管理 第十四条社会组织的主体业务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章程规定,不能超出组织设立登记的范围。 第十五条社会组织设有会员的,应当按章程规定进行会员管理,并依法保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社会组织的决策机构应当根据章程规定,采取民主决策方式,实行集体领导、集体讨论、集体决定,做到公开、透明、公正、科学。 第十七条社会组织应当加强内部管理,保证组织职能的有效发挥,规避有损社会组织形象、破坏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十八条社会组织应当注重自身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组织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组织影响力和凝聚力。 第十九条社会组织应当加强同其他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加强互动、互利、共赢,推动社会事务的公正和有效解决。 第四章监督管理

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

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需求,社会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确保社会组织的有效运行和合规性,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应运而生。本文将对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进行探讨,并介绍其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社会组织评估管理的重要性 社会组织评估管理是为了提升社会组织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确保其正常、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1. 促进社会组织的规范发展: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可以规范社会组织的行为准则,引导其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运作,避免出现违规行为或乱象,促进社会组织的长期、健康发展。 2. 保障社会组织的信誉和形象: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可以评估和监督社会组织的活动,确保其真实、透明地向社会公众报告其收入和支出情况,维护社会组织的信誉和形象。 3. 加强社会组织的责任和义务:社会组织作为公共利益的载体,应确保公众的利益得到充分保护。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可以明确社会组织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其在履行服务职责时尽到应有的责任。 二、社会组织评估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

1. 设立独立的评估机构: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应设立独立的评估 机构,负责对社会组织进行评估和监督。评估机构应具备独立性和专 业性,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 设立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是社会组织评估的重要依据, 应根据社会组织的性质和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包括 社会组织的管理制度、财务状况、项目执行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3. 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应规定社会组织接 受定期评估和监督的要求。评估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问、文件 审查等方式进行,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4. 加强信息公开: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应要求社会组织在评估过 程中进行信息公开,包括财务报告、项目执行情况等内容。信息公开 能够提高社会组织的透明度,增强公众对社会组织的信任。 5. 强化评估结果的应用: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应规定评估结果的 应用方式和途径。评估结果可以作为社会组织申请资金、参与合作项 目等的重要参考依据,促进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的出台对于保障社会组织的规范发展、维护信誉形象以及加强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具有重要意义。我 们应加强对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的研究和宣传,提高社会组织的管 理水平,推动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社会组织管理办法

社会组织管理办法 社会组织是社会运行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社会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管理社会组织,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我国出台了《社会组织管理办法》。本文将从办法的起因、内容和实施效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办法起因: 社会组织管理办法的制定是为了规范社会组织的运行,推动社会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社会组织不断涌现,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部分社会组织的管理不规范、治理结构不健全,导致管理混乱、决策失效。此外,一些社会组织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还存在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其管理与监督。因此,制定社会组织管理办法,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举措。 二、办法内容: 《社会组织管理办法》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组织的组织形式、登记和备案、经费管理、信息报告等方面。首先,办法规定了社会组织的组织形式,明确了社会团体、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的定义和特点,有利于对不同类型社会组织进行分类管理。其次,办法对社会组织的登记和备案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社会组织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再次,办法明确了社会组织的经费管理原则和程序,提高了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和规范性。最后,办法规定了社会组织的信息报告要求,使社会组织的运行情况得以公开,提高了社会监督的效果。 三、办法实施效果: 《社会组织管理办法》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社会组织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首先,在组织形式的规范下,社会组织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其次,登记和备案的规定使社会组织的合法性得到保障,为其活动提供了更好的法律依据。再次,经费管理的规范化使社会组织的财务活动更加规范、透明,提高了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可信度。最后,信息报告的要求有助于及时获取社会

社会组织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社会组织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一、总则 1、考核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精细化管理工作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实现薪酬的精准化分配,激发职工积极履职、力争上游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重绩效比贡献的文化氛围,全面促进本社会组织的优质高效运营和科学化管理,结合本社会组织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2、考核原则 1)本社会组织发展与职工进步的同步原则; 2)定性定量与过程结果的互补原则; 3)适度区分与凸显优秀的结合原则; 4)注重牵引与自我驱动的导向原则。 3、适用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社会组织主管及以下的所有在岗职工(包含正式职工、劳务派遣工、聘用职工等)。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1、本社会组织设置职工绩效考核领导小组作为考核工作的领导机构。 1)领导小组组成 组长:理事长 副组长:分管人力资源部负责人

成员:人力资源部、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 2)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对本社会组织职工绩效考核体系的发布、修订进行审议核准; (2)对职工绩效考核体系在各部门的落地、运行进行监察督导; (3)对各部门职工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问责。 2、本社会组织职工绩效考核领导小组下设考核办公室,负责考核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 1)考核办公室组成 组长:人力资源部负责人 副组长:人力资源部负责考核的主管 成员:人力资源部及各部与考核相关的人员 2)考核办公室主要职责 (1)负责对各部门实施办法进行审核、备案; (2)对各部门职工绩效考核的组织、实施、效果进行检查与考核; (3)对职工绩效考核中的申诉进行受理、协调、仲裁; (4)负责统计汇总各部门上报的考核结果,并应用于本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 3、各部门负责组织职工的绩效考核在本部门的落地实施工作。 1)各部门根据需要,自行设立部的考核实施小组,作为落地实施的组织机构。

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

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提高社会组织的发展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根据《社会组织管理法》和 相关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 第三条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第四条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应充分考虑社会组织类型的差异性和特点,合理设置评比达标指标和表彰奖励方式。 第二章评比达标 第五条社会组织评比达标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组织的实际情况,明确评比的目标和具体指标。 第六条评比指标应包括社会组织的组织管理能力、服务能力、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第七条评比达标的主要程序包括申报、初审、复审和公示等环节。评比达标的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并及时进行通报。 第八条评比活动应充分借鉴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等有关机构的经验和意见,形成公正、科学、有效的评比结果。

第三章表彰奖励 第九条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的奖励分为荣誉称号、资金奖励和政策支持等形式。 第十条荣誉称号应根据评比结果,授予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并更加注重对行业优秀社会组织的表彰。 第十一条资金奖励应结合社会组织的实际需求,鼓励表彰活动的获奖社会组织开展更多的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 第十二条政策支持应通过加大优惠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的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章资金和机构保障 第十三条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资金应当由财政部门和社会捐赠等渠道提供。 第十四条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组织机构应当由有关部门负责组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十五条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相关费用应当列入财政预算,并按照规定及时拨付。 第十六条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组织机构应做好活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并对相关个人和组织信息进行保护。 第五章监督检查

社会组织规章制度

社会组织规章制度 篇一: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守则 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守则 一、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保持政令畅通,自觉培育党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 二、爱岗敬业,勤勉创业,甘于奉献,勤于钻研,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效率真,认真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不得在工作时间上无关网站,玩游戏,不得擅自离岗,串岗。 三、以服务为宗旨,自觉确立为中心服务、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思想。坚决维护中心的利益、形象和声誉,自觉做到局部服从全局,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 四、为人作风正派,行事光明正大,

要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公正、公平待人处事,不闹无原刚纠纷。 五、严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法令和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诚信为本,公正廉洁、严守法纪。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收受妨碍中心工作的礼品、贿赂和回扣,不以权谋私、化公为私、假公济私、损公肥私。 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办公室职责 1、在中心主任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认真做好中心和各项管理工作。 2、制订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做好检查、督促、落实工作。 3、负责本中心大厅及内部的管理、协调、服务工作,保证中心的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 4、负责做好中心会议的会务准备、材料整理、文稿起草等工作。 5、负责拟定本中心各类活动计划,组织实施活动的开展。 6、负责信息的收集、汇编,做好信息发送工作及宣传报道工作。

7、负责中心的对外联络工作,协助中心主任处理好与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8负责对中心办公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保证其的正常运行。如遇上重大疑难问题,请专业人士协助解决。 9、负责指导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0、负责中心资产的管护、物品的采购(包括办公用品、活动用具、用品、奖品),以及设备设施维修等工作。 11、负责落实账务制度执行,做好各类数据的统计,报表编制以及报送、核对工作。 12、负责对各类文件、报表等资料的保存、归档工作。 13、负责对后勤工作管理,后勤岗位职责: (1)负责每天打扫办公室、会议室、大厅、走廊地面、 门窗、日光灯的清洁卫生工作,管理好中心内的有关用具。 (2)负责发送、整理中心内订阅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