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

1、网络结构

集中型------安全

分散型------可靠

分布型------去中心化

2.、互联网对人类最大贡献:扁平式(扁平化造成互联网“无中心”和“去中心化”)

3、网络上的每台计算机被称为一个节点。

4、万维网和internet的关系:万维网只是internet提供的一种服务,internet包含万维网。

5、IP与域名的区别:

1)IP地址:为标识Internet上主机位置而设置的,具有唯一确定性。

2)域名地址:字符型地址,与IP地址一一对应,可重名。

6、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广域网和局域网

2)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

7、媒介与媒体:

1)媒介:传播的介质、通道或载体(报纸、广播、电视)。

2)媒体:从事传播活动的组织、机构或实体(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络公司等)。

8、解释网络是第四媒介:

网络是前三者(报纸广播电视)的集大成者,与前三者并不并列,以时间角度看可以作为第四媒介。

9、

10、互联网的雏形:阿帕网1969诞生于美国

互联网技术核心:无中心、分布式结构,分布式结构使得网络中得任意节点被破坏之后都不会影响到其他节点之间的通信。

11、互联网技术的两次飞跃:

1)TCP/IP协议成为互联网的标准协议,是互联网技术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2)万维网的技术构想的提出从根本上位互联网成为一种传播媒介奠定了基础,这是互联网

技术发展的第二次变革。

12、互联网目前主要应用技术:

1)电子邮件

2)Usenet(网络新闻)

3)www 万维网(优点:多媒体方式、超链接、友好易用的用户界面)

4)FTP 文件传送

5)BBS 电子公告板系统(多对多交流形式)

6)聊天服务(一对一或多对多交流):即时通信

7)搜索引擎( 杨致远yahoo)

13、正在兴起的应用技术:

1)BT下载

2)博客weblog

3)播客

4)维客wiki百科

5)RSS 订阅

6)社会化书签

7)SNS 社会网络服务“六度分离”代表:美国的facebook中国的校内网

14、标识internet网上资源位置的三种方式:IP地址域名地址URL(统一资源定位器)

15、网络

a)超连接性------海量信息:是互联网区别于其他传统媒体最根本的特征。

b)迅速及时性(自媒体)

c)互动性

一、网络的技术平台属性

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网络,每一种媒介同时也是一种技术平台

二、网络的传播媒介属性

复合性开放性多级性连通性

三、网络经营的平台属性

世界上就可以形成一个堪与热门市场匹敌的大市场。

用户生产的内容不仅可以使信息生产的成本转移到用户,而且用户生产的内容更个性化和丰富多样,同时有助于用户之间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成为广告的盈利提供基础。

四、网络的虚拟社会性

人类传播主要有五种基本形态:

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网络传播四大传播类型:

A.人内传播: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它的真正传播媒介

还是人的神经系统)。

B.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

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特点:以文字交流为主,广泛性、偶然性、匿名性、多重性)

C.组织传播:指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它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两种。(特点:

成员身份公开性与匿名性并存,重新赋权、群体认同。)

D.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

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特点:传者和受者界限模糊)

另:组织传播:不确定性,有序性。

大众传播:不确定性、无序性。

E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主要是指群体内部或外部的信息传播活动。

1)媒介获得的低门槛性-----------由互动性带来

A.优点:迅速、及时。

B.缺点:忽略事实的求真求实。

2)媒介利用的全时性

3)媒介空间的超连接性

A.带来传播信息的海量性和可存储性

B.缺点:信息的选择没有监控

4)传播的互动性

——更快、反映更强烈,面积更广。

5)信息形态的多媒介性

——能够立体地反映新闻事件,克服单一信息形式的不足,使各种信息手段个尽其能,相辅相成,形成“1+1〉2”的效应。

6)信息文本的非线性化(由超连接带来)

7)信息组织的层次性

8)媒介属性的复合性

——网络不仅是媒介,还是一种虚拟空间,一种生活平台,也是一种商业平台。

9)媒介使用的个性化

——与大众传媒相比,网络是一个最个性化的媒体。这不但表现为信息获取的时间、方式、广度与深度等方面的个性化,还表现为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信息。10)、新媒体pull

P221

1)传播主体的多元性

2)传播过程的复杂性

3)传播手段的复合性

4)受众的高能动性

5)传播效果的开放性

三、大众传播的结果:

向具有普适性的方向发展,导致了文化同一性趋势的发展(传播同质化)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的萎缩。。

1、网站传播的典型形式

1)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2)垂直网站:和大而全的门户网站不同,垂直网站的注意力集中某些特定的领域或某种特定的需求上,提供有关这个领域或需求的全部深度信息和相关服务。

视频网站:优酷、土豆的兴起。

2、发展阶段:

1)1996—2000:尝试和探索

2)2000---2002:纳斯达克上市寒冬期

3)2002---2004:复苏、思变

4)2005--- :新发展阶段:门户网站占20%,其他被各种垂直网站占领。

3、网络传播功能:P226

1)新闻信息的服务

2)多媒体融合下的娱乐功能

3)构建公共表达的平台

4)作为媒体的舆论监督

4.网站传播特点:

技术上相对复杂性

特定网站中传播主体的单一性和高控制权

传播受众的相对不确定性

可互动性

简称:IM

一、.概念: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络,实时传信息,能够建立起直接联系,进行交流的终端软件。

二、即时通信传播的特点:

A.同步/异步交流

B.所有的参与者都是传播过程的主体

C.传播安全比e-mail更弱

三、即时通信传播的社会影响:

A.即时通信工具传播流行文化和娱乐资讯。

B.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在促使社会人群的分化

a.)即时通信工具形成的交际圈带来人群分化

b.)作为文化符号的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带来人群分化

由于技术的差异,人们在进行即时通信工具选择时,就会出现自然分化,而进一步地,圈子带来的连锁反应,会强化这种差异的存在。

C.即时通信工具成为舆论传播的一个渠道,成为舆论表达的一个手段。

D.即时通讯传播具有社会动员作用

一、网络社区的含义:

网络社区也称虚拟社区,网络中人群聚集互动的地方都可以称为社区。今天的网络社区更多的是基于BBS、网站、即时通信工具、博客、维客和SNS等其他技术。

网络社区分类分类:交易社区、兴趣社区、关系社区、幻想社区

网络中形成社区需要三个基本要素:技术平台组织结构适应网民需求的维系点

二、网络社区构成基础

1)圈式结构由话题聚集

2)链式结构松散交叉不完全链式

三、网络社区成员关系

(一)从需求关系分析社区成员

1)追求成就者2)探索者3)社交活动者4)恶作剧者

(二)从权力关系分析社区成员

社区中权力关系有两种:

非规定性权力关系:没有显在规则规定,社区成员互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权力的格局例如:社区中逐渐形成的意见领袖。

规定性权力关系:由网站的规则所直接赋予的,例如:版主的特权是靠强制性手段赋予的。

Weblog 网络日志

1.博客:

------内容个人化,形式公式化

作用:

A.代表着个人只是过滤与积累和深度交流沟通网络新方式,为组织沟通和社会交

流带来了全新变革----------从知识管理角度看

B.代表了一种全新的自由发表的个人网络出版方式,对传统媒体工业的运作模式

形成挑战---------从媒体传播角度看

2.社区与博客的区别:

A.核心差别:目的不同。社区侧重于集体讨论(为一个数量庞大的目标人群-----

“众人”-----提供服务);而博客则追求共享(博客这-----个人-----提供服务)。

B.存在形式不同:博客是独立的,博客有域名,社区没有域名。

体验有根本不同:社区好似一个自由交流的公共场所,但使用者不能拥有它,也没有自己的隐私空间;博客更像一个私家住宅,不仅拥有它,还可自由支配。

C.内容话题发起和管理不同:在社区上,话题分散于多个用户之阿金,

每个人都可以发表各种不相关的话题,都拥有相同的发言权利。博客:话题集中于博客本人,社区一般只有版主可以删帖,博客仅发布者管理。

D.内容形式不同:社区随意性强,垃圾信息较多,坏转换快,易弱化主题聚焦,对单个主题的讨论支离破碎,整合困难;博客中的内容是使用者经过思考和精

心筛选组织起来的,保证资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博客传播与新闻传播的关系:

A.在同题报道中揭露一部分真相或成为专业媒体报道的延续

B.对新闻事件进行爆料或报道

C.充当专业媒体的重要信息源

D.个人(尤其是名人)自我的新闻发布平台

4、控制微博在新闻传播中得失真情况

A.说明信息源

B.给新闻事件中涉及机构公平解释的机会

C.不要随意转发微博上有可能不真实或意见偏颇的链接,不能把维基类网站作为

消息来源或新闻背景。

D.控制负气回帖的冲动。

5、博客与专业新闻传播的互动P139

博客个体参与新闻传播的方式:

(一)博客介入新闻报道

1、博客提供新闻线索

2、博客从多角度记录新闻事件

(二)博客进行新闻评论

(三)博客进行新闻整合

6、Microblog微博

即时性的信息分享成为博客微博的特点

特点:1.快速化 2.碎片化3.微动力

劣势:还不能进行充分的编辑

最大的意义:新闻报道成本变得很低,阻挡新闻传播的成本却无限高

一、搜索引擎传播的特点

1)搜索引擎对传播者的显性化、集中化、序列化作用

2)网民所求能力直接作用于传播效果

-----搜索引擎是一种以需求为主导的传播,即先有需求再有传播过程,与传统大众传播的被动性接受相比,受众的信息需求明确而强烈,所以很多内容传播效果会比较好。

3)网民搜索行为的独立性与关联性:

独立性:网民独立发出请求

关联性:关键词相关可能优化也可能偏离

4)传播内容的相对无序性

二、搜索引擎与社会化搜索引擎

精确满足人们复杂需求的搜索需求称为社会化搜索引擎(开放概念)

“人肉搜索”是社会化搜索引擎的一种(起源于猫扑)

社会搜索引擎可以和维基技术结合起来。

三、搜索引擎的功能

1.满足了大众的信息检索

2、带来巨大的商业革命

3、成为个人接触信息的门户,搜索热词是当下社会文化的地图同时“搜索热词”亦发挥着议程设置和引导信息消费的作用,搜索引擎大有媒体化的趋势

4、越发强大,使个人的一切信息都似乎难以隐藏

5、缺陷:信息泛滥和有效信息缺失

6、未来由大众搜索转为窄众搜索

萌芽期:1995~1997

快速成长期:1999

调整期:2001~2002

深入发展期:2003~

一、媒体网站从传统媒体附属品向独立网站发展

规模化-------品牌化-------独立化

二、新闻机构三种模式:

国有(人民网)民营(新浪、搜狐)千龙网(私营)

网络媒体的构成要素有三:

传统网站媒体:传统媒体网站是信息基础生产力量的第一极(网络媒体核心力量)

商业新闻网站:商业新闻网站是信息局和扩张力量的第二极

网民:网民被视作实现信息增值转化力量的第三极

第四节:专业新闻机构与网路哦“把关人”

网络新闻的新闻价值系统:

新闻原事(new story)

新闻文本(news text)-------受众可见,无限接近新闻原事

美国的库尔特勒温首先提出;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其引进新闻研究领域,指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的“把关人”,由他对新闻素材进行取舍、筛选、过滤(依据“新闻价值“的标准)

新闻把关的影响因素:宏观层面--------微观层面(排序)P283补充

1、意识形态

2、利益集团

3、媒体自身属性(定位)

4、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冲突

5、个人价值观(个人喜好)

Ps:宏观相对削弱导致微观相对增强例子:微博实名制

二、网络中专业新闻机构是否还具有把关功能

在网络中是否进行把关,更多的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与观念问题。

1.从宏观层面看,我们要考察的是,当一个个体在我那个网络中寻求特定信息时,能否最终绕过一切障碍,或者当他要利用网路发布一件时,是否能始终如愿。从技术上看,控制信息和意见的扩散的常见方式之一是封闭某些网站的IP地址。由于网络是全连通结构,只要利用代理服务器等技术手段,就可以绕过人为的关卡,到达自己需要的目标。另一种是方式是控制邮件或BBS发帖,由于信息发布路径的多样和数量上的海量,要实现全方位的控制也是不可能的。

2.在网络中技术力量是很强大的,无论是控制还是反控制都依赖于它。因此在网络社会中,争夺对信息的控制权,最终也变成了争夺技术的控制权。

3.从受众获得信息的方式看,网络改变了过去由传播者“推送”信息的方式,而该由受众主动“拉出”信息,但无论如何,受众的“拉出”仍然是在传播者“推出”的内容范围之内的。无论受众做如何的选择,他们最终仍会进入一个(几个)网站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说,他们最终会受到某些网站的把关影响。

4.由此看出,在网络传播中,被削弱的主要是政府的“把关”功能而不是专业新闻机构的“把关”功能。

上述推断说明,在网络中,把关人还是存在的,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起作用。

三、网络中三个层面的“把关人”

1)政府把关(宏观层面)

2)网站把关(微观层面)

3)网民自我把关例如:发布内容是经过自己思考的,这个过程是一种把关;自己决定是否转发、管理等。

一、“议程设置”与“议程融合”

议程设置功能是大众传播理论中一个重要假设(麦库姆斯和肖提出的)

发展:1922 最早李普曼《舆论学》“新闻媒介影响我们脑中的影响”

1958 诺顿朗

1963 科恩

1972 正式提出的是麦库姆斯和肖

主要观点: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递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议程融合:麦克姆斯和肖认为媒体设置的议程具有一种聚集社会群体的功能,这源于人们都有一种对于“群体的归属感”的需要。

二、网络中是否存在“议程设置”

网络的以下特点决定了它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

1、网络的传播结构,可以使某些信息的传播就像计算机病毒一样,很快地繁殖扩散。

2、在网络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与人际传播是共同作用的。

举例说明网络中的“议程设置”:

网络议程设置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完全由网络发起的议程设置,二是由网络对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放大或削弱。

三、网络“议程设置”的特点:

1)新媒介是重要的平台

2)个人议题在很多情况下成为议程设置的激发点和归宿点

3)社群议程发挥了核心作用

4)促成了个体议程在社会层面得到解决,网络提供给人们议程设置的“权利”和“权力”,消解了媒介在议程设置中得权威地位。

“议程设置”的负面作用:

有价值议题的流失

议题的失真

网络舆论暴力的产生及舆论引导困难

沉默的螺旋假说在互联网网环境下的运用:

一、理论:德国诺依曼1974年提出。趋同、从众、优势意见

社会心理学的观点认为舆论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机制,对个人和群体具有强大的约束力。

此理论包含三个命题:

第一,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心理过程

(1)社会使背离社会的个人产生了孤独感

(2)个人经常恐惧孤独

(3)对孤独的恐惧感使得个人不断估计社会接受的观点是什么

(4)估计的结果影响了个人在公共场合的行为,表达还是隐藏。

(5)以上四个假定的形成,巩固和改变了公共观念。

二、沉默的螺旋为什么会被削弱?

1)因为网络的匿名性可掩饰个人身份

2)相对而言,在对行动风险或成本影响不大的问题的交流中,人们对于他人意见以及群体压力可能不那么在意。

3)当舆论的压力过于分散,并不利于社会的整合,舆论的极度混乱甚至可以带来社会的崩溃。所以网络时代仍然需要形成一定的主流舆论。

媒介景观:法国的居伊德波《景观社会》1967

媒介景观是去政府化和绥靖政府的工具,以高度商业化为原则,目标是控制社会和管理社会。

媒介景观定义:体现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的矛盾冲突和解决方法戏剧化的媒介文化现象。它通过媒体制造的各种豪华场面,大型体育比赛、政治事件和突发新闻来吸引受众。

P359

一、个体性

二、社会性(会限制个性)

三、虚拟性(匿名性)

匿名是有限的------每一个IP地址是唯一固定,可定位跟踪。

虚拟性意味着1)受众是用符号的方式进入网络世界

2)网络受众对自己的角色可以进行多重设定

四、自主性

根据自己需要“拉出”信息,受众可以更加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网站、信息或服务。

五、参与性

提出需求、提出看法,也可自己传播。

一、匿名心理与网民心理

匿名心理:在社会心理学中住的是在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下,人可能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力。

网络的匿名是不完全匿名,IP和个人形成固定对应关系。

网络受众心理:(群体内同质化,群体间异质化)

1)受众对信息的看客心理(网络上的信息成了快餐,受众一扫而过)

2)情感、意见的诉求心理更加强烈。

3)移情、角色任意性心理更加显著。

4)认知心理的强化

5)好奇心理得到最大满足

群体极化:群体讨论往往会强化其成员的最初的意向,例如:偏激者更偏激同时,群体极化也会强化群体成员的共同态度,强化群体成员的平均倾向。

回音壁效应:以声音的重复影响-------解释群体内的同质化。

围观心理:是一种公民意识觉醒的表现,公民共同体的休戚与共,以弱者的“非暴力不合作”施压与权势者,被围观者承受“围困”压力,把“美好的东西”勾引出来,给当政者提供改变的思路。

二、虚拟环境和网民心理

网络环境对网民的主要影响不在匿名环境,而是虚拟环境给个体角色带来的角色的自由选择和转换。

昂菲斯汀格提出“认知失调理论”

社会群体是个人认知失调的主要来源,也是他消除和减少可能存在的认知失调的主要来源。减少由群体引起的失调方法有:改变自己的观点,使之与其他人的认知一致;影响别人的观点,使之与自己的观点一致;以某种方式是自己与别人不可比,例如贬损别人,认为别人是白痴等。

从众心理:在社会心理学里,把个人因团体压力影响,在直觉、态度、判断与行为上表现出于团体内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叫作从众。从费斯汀格的理论看出,个体采取从众,是为了减少在群体中得认知失调。应该说,从众方式是减少失调的最简单方式,因为改变他人或是把自己变得不可比都是困难的,所以个体通常通过认同别人的观点减少失调。

选择性注意(并非来者不拒)

选择性理解

选择性记忆(兴趣、需要)

思考:试分析“芙蓉姐姐”为例分析网络手掌的“使用与满足”。

何认识网络的匿名性?是否同意网络“实名制”?

第十一章: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

一、网络传播与舆论:

网络舆论的主要作用:意愿声张意见整合行为导向社会监督情绪宣泄

网络舆论的形成:

形成的起点:导火索性对象引起关注

中间环节:网上讨论的扩散------病毒式传播几何递增

最终达成:意见的整合

二、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

网络传播与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它主要是指与当代打工而已生产密切相关,并且以工业方式大批量生产、复制消费性文化商品的文化形式。

网络中新的大众文化形式:庸俗音乐、电影、小说新的:网络游戏、网络文学、以flash 动画为代表的网络动画

三、网络传播与亚文化

亚文化:相对于主文化提出的,亚文化只是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接受的或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

网络中的亚文化

(一)恶搞亚文化:在互联网等媒体上以大话的方法来瓦解经典文化和互相都去,对经典

文化木本的形式篡改和主题偷换。

两种维度--------------娱乐和讽刺两大类

手法:拼贴、戏仿、反讽、神化、矮化、夸张

娱乐类:

特征:从文本出发,类似恶作剧,出于好玩的目的,暂时忘掉痛苦的快感,有一个先在地客观对象,引人发笑。

讽刺类:

特征:先有主题再找素材,偏重于作者的内在批判,将讽刺性的修辞手法纳入到社会公共生活之中。

恶搞目的:娱乐和破坏

意义:反权威,反霸权,反一元化,反意识形态操控和垄断,是避免直接对抗权力者的反抗形式。

恶搞是新技术刺激下非主流文化对主流文化的一种挑战(直接、成本低、容易吸引公众)恶搞体现了人们对自由表达权的向往

恶搞是娱乐化潮流推动下的一种文化走向

恶搞是社会转型期社会情绪释放的一种通道

恶搞是网络社区文化交流的一种依托(反中心、反权威)

恶搞的个人需求:

恶搞是人们自娱自乐的方式

恶搞也是迅速成名的手段

恶搞是人们跟风时尚、加入社群的方法。

恶搞的消极影响:

对个人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等的侵害。

对作品版权的可能侵害

恶搞可能演化为新的网络集体暴力方式(挑战性和破坏性决定其暴力效果)

恶搞可能带来新的文化趋

(二)黑客亚文化

网络传播与“数字鸿沟”

1、定义:BBC在线新闻称“数字鸿沟”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

2、“数字鸿沟”指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人、家庭、企业和地区在接触通信技术和利

用互联网进行各种活动的机会上的差距。

3、个体间“数字鸿沟”产生原因: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种族、家庭类型(双亲单

亲)、年龄、地区等因素的差异。

4、国家间也有“数字鸿沟”

总结:“数字鸿沟“是网络发展带来的新的社会不平等的一个表现,对于社会阶层的重新分化,也将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字化优势:让互联网更好地融入生活。

66.网络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指传播活动引起受众在感情、认识和行为方面的反应。

网络传播概论-最终版本

网络传播概论 名词解释: 1、信息图表:将信息数据等可视化的一种方式。(含图表、图解、图形、表格、地图、列 表)。(新闻信息图表:它是那些具有新闻价值或者可以传达、解释新闻信息的图表,其特点是形象性与直观性。) 2、网络新闻专题: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 续报道的形式。 3、社会化媒体营销:是指运用各种社会媒体平台和手段开展的品牌营销、产品销售、客户 服务、企业公关等活动。 4、网络论坛:通常是指以各种话题讨论为主的BBS。它是利用网络手段所开展的一种多对多的交流方式,是网民意见表达的主要渠道,也是网民评论的主要栖息地。 5、语义网:就是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网络。也可以说,语义网是一种能理解人类语言的智能网络,它不但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而且还可以使人与电脑之间的交流变得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轻松。 6、微博:也称为微博客,它是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在微博平台上发表简短的消息,这些消息可以即时地传送给关注自己的那些对象。尽管它常常被拿来与博客相比,但微博不是博客的一种简单延伸,它把即时通信、SNS和博客等的特点结合起来,从而在人际交流与公共信息传播方面形成了综合优势。 7、网络社会:网络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结构,这一社会结构源于社会组织,社会变化以及由数字信息和通信技术所构成的一个技术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百度)从微观来看,该“网络社会”是从原现实社会中分化出来的比特世界与原子世界分离与统一的新的现实社会。从宏观视之,它是由人们的交往实践主体与主体通过网络这一中介客体构成的一个相互交错或平行的交往大系统,是现代世界交往、互动联系的媒介,是交往实践全球化的共在结构。 8、网络营销:指借助于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 9、媒介素养:是指媒介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 问答: 一、网络新闻报道单元 是对日常稿件进行整合的一种手段,常常是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由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信息和手段等共同组成一个小的集合,通过他们的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达到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与新闻专题相比它的规模要小得多,且针对的是各种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日常报道,而不一定是重大报道题材。 作用:(1)克服新闻碎片化现象;(2)体现网络媒体竞争力; 特点:(1)以某一稿件为主干,其他稿件为其服务、报道线索明确;

彭兰 《网络传播学》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 彭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网络媒体协会理事、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1997年开始从事网络新闻传播的教学与研究,著有《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网络传播概论》、《点击美国在线》等著作,并主译了《网络新闻导论》、《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等著作。 目录上编网络传播实践 第一章网络应用基础 第一节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互联网的发展 第三节互联网提供的服务 第四节互联网的接入 第五节IE浏览器的使用 第六节E—mail软件的使用 第七节在网上查找信息 第二章网页设计与制作 第一节网站设计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HTML语言 第三节网页制作工具之一——Frontpage的使用 第四节网页制作工具之二——Dreamweaver的使用 ★第三章网络新闻传播 第一节作为新闻媒体的网络的发展 第二节作为新闻媒体的网络的特点 第三节网络新闻的采集 第四节网络新闻的写作 第五节网络新闻的标题 第六节网络新闻的编辑 第七节新闻网页的设计 第八节新闻网站(频道)的规划 第九节网络时代的新闻工作者 第十节现阶段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补关系 第四章网站建设与经营 第一节网站的经营环境分析 第二节网站的规划 第三节网站的建设与推广 第四节网站的品牌建设 第五节网站的资本运营 第五章网络营销 第一节网络营销简介 第二节网络广告 第三节电子邮件营销

第四节网络数据库营销 第五节电子商务 下编网络传播理论 ★第六章网络中的传播 第一节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第二节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第三节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第四节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七章网络传播中的受众 第一节网络受众的整体特点 第二节网络受众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网络受众的类型 第四节网络受众的心理 第五节受众参与网络传播 第六节网络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第七节网络传播模式对受众个体的影响 ★第八章网络传播的宏观影响 第一节网络传播与“把关人”理论 第二节网络传播与“议程设置”理论 第三节网络传播与“沉默的螺旋”理论 第四节网络传播与“数字鸿沟” ★第九章网络传播中的文化现象 第一节网络与跨文化传播 第二节网络传播与大众文化 第三节网络传播与亚文化 第四节网络传播与文化的同质化 第十章网络传播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第一节网上不良信息传播 第二节网上诽谤 第三节网络传播中的个人隐私问题 第四节网络传播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后记 第一节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个计算机网络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网络通信系统:实现节点间的数据通信,主要涉及到传输介质、拓扑结构、介质访问控制等一系列技术。这是网络技术的核心和基础。 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用户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接口,是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系统。提供基本的网络服务、网络操作界面、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措施等。网络应用系统:根据应用要求而开发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应用系统。 一、网络提供的服务文件服务、打印服务、电子邮件服务、信息发布服务、视频会议、新闻论坛、电子商务等。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1 信息焦虑:当人们不理解信息时,不知道到哪里查找信息时或者知道到哪里找却不能对其访问时都会产生焦虑,这就是信息焦虑。 2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3 网络媒体:借助于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移动电话为终端,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 广义:借助于互联网发布信息和进行信息服务的站点。 狭义:我们认为只有在互联网上主要从事新闻信息的选择,编辑,登载,和链接等信息服务的专业网站才能被认为是网络媒体。 5 公民新闻:又称参与式新闻,指大众传媒以组织者、行动者的身份参与社区事物,倾听市民心声,寻找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发起的讨论,以各种形式吸引公众广泛参与,同时进行高强度,大规模地报道,争取对社会各界产生最大程度的影响,以实现某个良好愿望或解决某个社会问题的媒体行为。 6网络广告:从广义上讲,一切基于网络技术的传播信息方法与过程都是网络广告。从狭义上讲,网络广告是基于计算机操作,通过国际互联网发布的电子广告。 7虚拟社区:又称网络社区,指由具有共同兴趣及需求的人组成,成员可以分布于各地,以知趣认同的形式作在线聚合的网络共同体。(核心功能:公告栏,群组讨论,社区通讯等)8博客: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的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的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V)撰写博客文章的行为,其他人可以感受到博客门的行为价值。 (N)具有博客行为的人群,他们将其生活与网络相结合,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生活,并通过网络社区实现其价值。 9、网络隐私:是指自然人在网上享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活动领域与个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也包括第三人不得随意转载、下载、传播所知晓他人的隐私,恶意诽谤他人等。 10、网络伦理: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人类社会所显示出得新型道德关系,表现为社会意识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对人和多种组织提出的新型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 13、中国网络媒体:依据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并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授权和认定,在

(完整word版)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 名词解释: 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对OSI模型的简化。它是一套协议的结合,用于定义设备接入互联网,以及数据在设备之间传输的标准。通俗的说,TCP负责传输层面的问题,保证数据安全、正确地传送到目的地,而IP负责给互联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搜索引擎:为满足大众信息检索需求的搜索技术,分为网络蜘蛛型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和基于人工分类目录的搜索引擎(分类目录)。谷歌、百度是前者的代表,雅虎是后者的代表。 社会化搜索:通过整合用户力量,来补充及其搜索的不足。人肉搜索也可以被看作一种社会化搜索。社会化搜索引擎主要指基于人们的社交网络、针对社会化媒体中用户生产的内容进行搜索的技术。 Web2.0:指允许用户广泛参与网站内容建设和交互的技术,网络不仅是“可读”的,也变得“可写”,整体指由用户主导生成内容的互联网应用模式。相比Web1.0,Web2.0具有强烈的交互性、个性化等特征。与此相关的技术有RSS、博客、维基、SNS、微博、微信等。Web2.0是一种用户参与的架构,这既指网站内容建设,也指网站的整体“生态系统”的建设。Web2.0的指向试图将人与内容的关系深化为人与人的关系。Web2.0的应用还是一种社会纽带,是个体吸纳与整合社会能量的接收器,也是个体能量放大为社会能量的转换器。 自媒体:在网络技术特别是Web2.0技术环境下,不从属于专业媒体的个体或组织通过各种网络手段进行自主的信息传播的新形式。 UGC(UCC):用户生成内容,不仅可以使信息生产的成本转移到用户,从而减轻网站的负担,而且用户生产的内容更具个性化,更能满足常委需求。同时它也有助于用户人际关系的形成,因此更容易产生黏着力。 社会化媒体: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平台。主要特征有内容生产与社会相结合;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社会化媒体常常能产生大众传播的效果,“社会化”意味着依赖于人们关系的集成,要在人们的社会互动基础上产生较大规模的社会聚合。社会化媒体不仅为普通人提供了社交的平台,带来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它也在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社会化媒体也促进了公民新闻和自媒体的繁荣,对专业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与传播格局带来了重大打击。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1.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数4.04亿,互联网 普及率28.9%,手机上网网民2.33亿,使用宽带上网的网民为3.46亿,农村网民数10681万。 2.如何理解中国农村网民的增长: a. 农村网民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09年12月底,已经达到10681万人,但其增长速率放缓。.在导致农村互联网增速放缓的因素中,“农村地区网络基础知识匮乏,对互联网的认知存在偏差”“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上网资源匮乏”“农村上网成本相对于农民收入水平仍较高”是最重要的三大原因。 b. 农村网民结构偏向年轻化、低学历. c. 广大农民通过网络了解天下大事,交流、沟通信息,使网络发挥了很好的桥梁作用,优化了农村地区的信息结构,缩短了城市与农村的思想差距。但与此同时,由于网络本身的“双刃剑”特征以及农村上网环境、上网群体的特殊性,相对于城市“网吧”目前的集中式管理以及日趋严格、完备的制度,农村地区目前上网呈自由、管理呈空白状态,随之而来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3、互联网新技术关键词 核心技术:是服务器+客户端,基本思想是网络信息共享 IPv6:它是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目前的全球因特网所采用的协议族是TCP/IP协议族。IP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IPv6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它在不久的将来将取代目前被广泛使用的IPv4。每个人将拥有更多IP地址。P2P:P2P是英文Peer-to-Peer(对等)的简称,又被称为“点对点”。“对等”技术,是一种网络新技术,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P2P还是英文Point to Point (点对点)的简称。它是下载术语,意思是在你自己下载的同时,自己的电脑还要继续做主机上传,这种下载方式,人越多速度越快但缺点是对硬盘损伤比较大(在写的同时还要读),还有对内存占用较多,影响整机速度。 语义网:语义网是Semantic Web的中文名称。语义网就是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网络。 Web2.0: 定义:是一种技术,是一种应用,是一种平台,是一种趋势。一般来说We 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 的主 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 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特征:1、多人参与2、人是中心3、可读可写互联网4、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自己整理)

一.名词解释 1.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 冗余信息:信息中包含的、不影响信息完整的、不容心愿自由选择的那一部分。 3. 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4.噪音:对正常传播的信息起干扰作用,使讯息变得不清晰的信号。 5. 群体压力:群体对其成员形成的约束力与影响力,包括信息压力和规范压力两种。 6. 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7. 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 8. 把关人:控制信息在信道里流通的个人或组织。 9. “5W”模式: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 1948 年提出。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10.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多以聚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式出现,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11.释码:受传者对接收到的信息的理解和阐释的过程。释码过程要受到受众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故体现了社会的多样性。 12. 信息沟: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人们才有进行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言语活动。 13. 经验学派: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他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他们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 14. 批判学派(西欧学派):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的关系,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播持严厉的批判态度。 15.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16. 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

网络传播概论重点概念

网络传播概论 主要概念: 1、计算机网络:若干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且固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网络上的每台计算机被称为一个节点。 2、www:伯纳斯李在1989检提出的技术构想。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第二次飞跃。互联网中的一种应用方式,主要功能是利用互联网传送超文本信息,即包括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在内的多媒体信息,同时利用超链接将网络中的信息相互连接起来 3、物联网:1999年提出,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和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测、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也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4、P2P技术:也称对等网络技术,是一种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客户端/服务器结构,整个网络结构中不存在中心节点,每一个节点大都同时具有信息消费者、信息提供者、信息通信等三面功能。其中每一个节点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 5、云计算:将庞大的计算粗粒任务自动分拆成多个较小的子任务,然后把这些任务分配给多部网络服务器所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利用此技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极为复杂的信息处理,实现和超级计算机同

样效能强大的网络服务。

6、社会化媒体: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社交平台以及内容生产与交换的平台。主要两个特征:一是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社会关系与内容生产两者间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社会关系的需求促进了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内容生产,反过来这些平台上的内容也成为连接人们彼此关系的纽带。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传播机制可以很快从无数信息碎片中将有公共价值的内容筛选出来。二是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 7、公民新闻:非专业新闻工作者从事的新闻信息和评论的发布、传播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从总体来看,人们对公民新闻的两点共识是,一是强调公众在新闻报道活动中的参与,二是强调新技术对于公民新闻发展的作用。对于公民新闻活动的认识应该把公民的各种新闻信息生产行为综合在一起进行考察,包括新闻采集、发布、整合、传播以及相关的评论和其他活动。 8、媒介融合: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浦尔教授提出。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媒体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带来的最终结构就是各种媒体之间界限模糊、功能交叉与产品的融合。既是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一种走向,也是其他媒体发展的共同趋向。 9、流媒体技术:流式传输,将声音、影像或动画经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进行接续、不间断的传送,用户不必等到整合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是只需经过几秒或者十几秒的启动延时即可进行观看。用户在播放时,文件的剩余部分还会通过服务器继续下载。流式传输技术两种:一是顺序流式传输,另一种是实时流式传输。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目录 第一章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业的影响 (2) 第一节计算机网络 (2) 第二节连接的演进 (3) 第三节自进化:网络媒体的演变 (5) 第四节大变局:网络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变革 (7) 第五节重定向互联网的未来走向及对传媒业的影响 (9)

第一章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业的影响 第一节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1)硬件A. 若干台计算机; B. 相关的通信设备; C. 有线或无线通信线路。 (2)软件 A. 网络通信系统实现节点间的数据通信,是网络技术的核心和基础。 B. 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用户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接口,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系统。 C. 网络应用系统根据应用要求而开发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种应用。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广域网和局域网 A. 局域网通信范围在几公里以内,传输速率相对较高。主要用来构造单位的内部网。 B. 广域网通信范围在几十公里以上,甚至可达到几万公里。传输速率相对局域网来说较低。主要是公用数据通信网。 (2)有线网路和无线网络 A. 有线网络各个计算机之间必须用一定的介质来连接。 B. 无线网络采用视线介质(无线介质)进行数据传输。 3.网络协议 (1)协议(Protocol)是计算机网络中为实现实体(各种应用程序、文件传送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及终端等之间的通信所制定的规则的集合。 (2)现在所用的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一套协议的集合,用于定义设备连入互联网,以及数据在设备之间传输的标准。通俗地说,TCP负责传输层面的问题,保证数据安全、正确地传送到目的地,而IP负责给互联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3)IP地址分为两类: A. 一类是静态地址,即电脑的IP地址是固定不变的,在网上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一定要采用静态地址; B. 一类是动态地址,就是每一次登录后的地址都可能不一样,例如我们家庭中电脑上网,通常都是被分配动态地址。 4.网络互联技术 (1)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 (2)从信息传输的角度看,衡量网络接入技术的一种重要指标就是带宽,即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按照信息传受范围的大小,可以把传播分为五个层次,其中位于第二层次的是() A.大众传播 B.群体传播 C.自我传播 D.人际传播 2.1949年,首次从学科角度整理、总结此前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研究成果的学者是() A.卢因 B.施拉姆 C.拉斯韦尔 D.霍夫兰 3.布雷多克在拉斯韦尔5W模式基础上提出了7W模式,其中增加的因素是动机和() A.理解 B.记忆 C.选择 D.情景 4.误差最小的抽样形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5.有学者把传播的个人功能分为自我中心性和社交性两种。这位学者是() A.皮亚杰 B.霍克海姆 C.托尔曼 D.斯蒂芬森 6.“试图描述在新闻事件与最终的接受者(如报纸的读者)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中间传播者”的把关模式是() A.怀特的把关模式 B.巴斯的把关模式 C.卢因的把关模式 D.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 7.内容分析是研究传播内容的一种方法,按照贝雷尔森的定义,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A.客观、思辨、定性 B.实证、系统、定性 C.客观、系统、定量 D.实证、思辨、定量 8.麦克卢汉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分为三个时期,其中文字印刷传播时期也叫() A.部落前文化时期

B.部落文化时期 C.脱离部落文化时期 D.重归部落文化时期 9.按照选择性因素理论的观点,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传向受众时遇到的第二关是受众的() A.选择性注意 B.选择性暴露 C.选择性记忆 D.选择性理解 10.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传播效果研究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提出的关于传播效果的主要观点是() A.“议程设置理论” B.“两级传播理论” C.“有限效果理论” D.“说服性传播理论” 11.格伯纳等学者提出的“培养理论”特别强调一种传播媒介在“培养”人们形成“共识”方面的作用,这种传播媒介是()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网络 12.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克拉帕 B.哈贝马斯 C.盖洛普 D.麦克卢汉 13.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的社会心理学家是() A.霍夫兰 B.施拉姆 C.卢因 D.拉扎斯菲尔德 14.“新闻媒介历来没有发挥过独立的作用,也从来没有摆脱权力的操纵。”这个观点出自() A.《理解媒介》 B.《论出版自由》 C.《帝国与传媒》 D.《权力的媒介》 15.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有三个主要论点,其中之一是() A.人的行为大多是“前台行为” B.要把情景视为信息系统 C.人的行为大多是“后台行为” D.要把媒介视为一种情景 16.拉扎斯菲尔德等学者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作的调查,也叫()

网络传播概论新编

1、中国的网民人数超过了亿,居世界第一 2、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将互联网确定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3、“信息爆炸”是信息社会的特征之一 4、1883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莫尔斯电码,采用点和划的组合来表示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创造了一种把复杂的信息转化为点、划两种信 号的信技术 5、1948年,美国数学家克莱特香农发表了著名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这篇论文被认为的信息论诞生的标志 6、信息是对客观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应;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现;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或认知后的再现 7、信息的主要特性: ①客观性;②可处理性;③可识别性;④可存储性;⑤可传输性;⑥时效性;⑦共享性 8、①第一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语言的形成;②第二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文章符号的产生和运用;③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④第四次信 息传播革命是电磁波的利用;目前我们正处在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这是计算机革命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9、“信息社会”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学者首先提出来的。日本著名学者梅田中夫在《朝日放送》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情报产业论》。第 二年,《朝日放送》杂志又刊登了日本立教大学教授上岛的论文《论情报社会的社会学》,第一次使用了“情报社会”这一概念 10、早在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奥地利的一次学术会议上首先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 . 11、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互相联系的不同阶段 12、1956年,美国的“白领人员”的人数第一次超过了“蓝领工人”,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两大具有上几节历史意义的时间,标志着信息社会的开端 13、从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来看,信息社会已经并且正在表现出以下特征 ①信息和知识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主要力量 ②知识型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产业主体 ③信息产业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 ④人们的生活方式面临巨大改变 14、信息技术又是信息社会的核心技术和基本力量 15、现代通信的手段包括:①微波通信;②卫星通信;③光纤通信;④移动通信 16、根据美国政府的NII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要点为: ①铺设覆盖美国的光纤网络 ' ②用光纤网络联结所有的通信系统、数据库和电信消费设施 ③让光纤网络能够传输视频、声频、数字、图像等多种媒体 17、第一个将这一设想付诸实施的是德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威廉斯卡德,1623年他制造了第一台计算器,并称之为“计算器” 18、目前公认的第一条使用计算器是由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布雷斯帕斯卡与1623年制造的 19、巴贝奇的设计已经于现代计算机十分接近了,因而她被后人尊为“使计算机之父” 第一个采用电子遇见自造计算机的是德国工程师康拉德朱西 2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制造的Mark-I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机电式计算机。其主要设计者霍华德艾肯。在日本广岛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的 计算,就是由Mark-I完成的 21、计算机的发展已经经过了四代 ①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8——1958);②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9——1964);③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④第四代大规 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至今) 22、计算机信息网络由包括通信设施、计算机、数据资料和人这些个体组成 23、任何一个网络必须有以下三个部分组成:①至少两台分离的计算机,在它们之间有一些需要共享的东西;②一种能保持计算机之间进行接触的 通道;③一些保证计算机相互通信的规则 : 24、OSL模型分为两组共七层,即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其中一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为应用组,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试题与答案

绝密★启用前 网络传播试题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目前网络广告中最常见的形式有:()。 A、弹出式窗口 B、文字链接 C、电子邮件 D、网上购物 E、专栏赞助 2、网络新闻正文的写作要点是()。 A、文章宜短 B、段落宜短 C、句子宜短 D、文字朴实直白 E、具有“可扫描性” 3、网络中三个层面的“把关人”有()。 A、政府把关 B、网站把关 C、网民自我把关 D、意见领袖把关 E、学生把关 4、网络新闻专题的类型有()。 A、采访型专题与编辑型专题 B、网民专题 C、全面集纳型专题与结构化解读型专题 D、动态型专题与静态型专题 E、事件性专题与非事件性专题 5、网络传播的特性有()。 A、传播更新速度慢 B、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C、全球性和跨文化性 D、检索便捷 E、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网络中的组织传播方式的是内联网、。 2、超文本结构的网络新闻写作建立在核心技术思想之上。 3、电脑游戏是网络传播中的形式。 4、是互联网的雏形,1969诞生于美国。 5、所谓4P’S策略,即产品、价格、渠道和。 6、网络社区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两类:“圈”式结构和。 7、中国网络媒体的构成有三大要素,分别是:传统媒体网站、、网民。 8、网络舆论的主要作用:意愿声张、、行为导向、社会监督、情绪宣泄。 9、组织子域名:com是商业机构 , 是教育机构。 10、网络受众的总特征有:个体性、、虚拟性、自主性、参与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网络公关: 2、搜索引擎: 3、微博: 4、大众传播: 5、匿名心理: 四、简答题(第1、4题5分,第2、3题8分,第5题4分,共30分) 1、通常网络新闻一篇文章的完整层次包括哪几部分? 2、网站传播特点是什么? 3、网络论坛的功能是什么? 4、记者微博的功能有哪些? 5、中国网络媒体的构成有三大要素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述网络受众调查的意义及局限。 2、试比较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CDE 2、ABCDE 3、ABC 4、ACDE 5、BCDE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互联网 2、www 3、大众文化 4、阿帕网 5、促销 6、“链”式结构 7、商业新闻网站 8、意见整合 9、edu 10、社会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网络公关:网络共关是指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借助互联网等数字交互式媒体等传播、沟通手段,实现公关目标、影响公众的行为。 2、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 3、微博:是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网络进行信息传博的方式,也是比博客更轻便的一种信息发布形式,个体可以利用它向公共空间发布信息,并获得自己关注对象发布的信息。 4、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5、匿名心理:在社会心理学中住的是在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下,人可能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力。 四、简答题(第1、4题5分,第2、3题8分,第5题4分,共30分) 1、通常网络新闻一篇文章的完整层次包括: 层次一:标题 层次二:内容提要 层次三:新闻正文 层次四:关键词或背景链接 层次五:相关文章的延伸性阅读 2、网站传播特点: 技术上相对复杂性;特定网站中传播主体的单一性和高控制权;传播受众的相对不确定性;可互动性。 3、网络论坛的功能是:1)它是民意表达的主要渠道2)它是维持网民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3)它 是维系网民与网站间关系的重要方式4)它是网站了解自己的网民构成,确立自己的定位的一个重要依据5)它是形成网站品牌的一种重要方式6)它是新闻报道的一个传播渠道7)它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反馈渠道8)它是网民评论的一个形成空间。 4、记者微博的功能是:记者利用微博,不仅可以吸收公民新闻,还可以将公民新闻的水准提升。主要体现在:1)新闻的直播平台2)新闻线索的集结地3)新闻的延展空间4)新闻真伪的检验员5)

网络传播概论(业务)

网络传播概论 绪论,总述。 第一单元(1-3章),基础知识。介绍互联网的历史、传播原理、传播方式。 第二单元(4-7章),传播学原理。网络传播的特征、信息使用方法、受众心理、网络传播的革新意义。 第三单元(8-11章),意识形态。分析网络传播的政治、伦理、法律内涵。 第四单元(12-16章),应用。网络新闻、出版、广告、文娱、社区发展等。 绪论 第一节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 也称后工业时代、网络时代。信息时代是一种社会环境,以创造信息和享受信息为主要特征。在这种环境下信息是核心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信息时代的基础是网络。信息网络技术的发生与发展,涉及光导纤维、电脑技术、电脑网络、多媒体、数字化技术、因特网等。网络在整合一系列信息传播新技术的基础上迅速崛起,成为信息时代最重要、最具潜力、国际化的信息传播系统。并迅速向第一、第二产业渗透。 ●互联网 英文Internet,在我国也称因特网、国际互联网、网际网路等。 从互联网发展过程和信息传播的角度看,Internet是媒介。如相对传统媒介它是新媒介(new media);具有数字化传播特点称为数字媒介(digital media);因具有广义的媒介平台效应被称为泛媒介(pan media);因诞生晚于报广电三大大众传媒,被称为第四媒介。 1995美国联邦网络委员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定义:Internet是全球信息系统。1是全球性的,网上每台主机都需要唯一的地址。2主机按共同规则连接,可以进行通讯。3在前述技术基础上,Internet可以为公众和私人提供信息服务。 ●WWW ·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简称web,是Internet的主干网。WWW将窗口技术、超文本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起来,通过统一的图形界面为用户提供文本、影像、声音等信息。 是网络信息服务中使用最广、功能最强的信息系统。 ·本质上WWW仅是Internet的一个系统。Internet的功能包括电子邮件服务、文件传输服务、远程登录服务、万维网服务。核心是万维网服务。但由于WWW最受欢迎、使用最广、功能最强,往往被认为是Internet的同义词。 ·WWW起源可追溯到1940年。有人提出使用线索(trails)提供相应链接,以共享信息的构想。 1965特德.纳尔逊(ted Nelson)提出超文本(hypertext)概念。1989提姆.本纳斯.李(tim burners-lee)提出WWW计划,推出世界首个所见即所得的超文本浏览器。1993美国伊利诺大学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NCSA发明WWW浏览器Mosaic。这是第一个能够支持图形、超文本等的浏览器,标志着WWW浏览器发展的新阶段。之后网景公司推出navigator;微软推出Internet explorer 等。 ·WWW随着Internet的普及,WWW迅速被应用于广阔的传播领域;同时WWW所赋予传播者、受众的信息查询和互动沟通的功能也促进了网络传播的发展。

考研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卷+答案解析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 ) A. 系统方法 B. 直观方法 C. 科学抽象方法 D. 理想化方法 2. 下列各物体中,不属于教育传播媒体的是 ( ) A. 习题集 B. 录像带 C. 教室环境 D. 教科书 3. 在 WINDOWS 操作系统中,有两个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的程序组,它们是“ 资源管理器” 和() A “回收站” B “剪贴板” C “我的电脑” D “我的文档” 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CPU 能直接读取硬盘上的数据 B CUP 能直接存取内存储器中的数据 C CPU 有存储器和控制器组成 D CPU 主要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 5. 在 Prowerpoint 中的哪种视图方式下,可以将所有制作的演示幻灯片以页的形式显示() A )普通视图 B )大纲视图 C ) web 视图 D )幻灯片浏览视图 6. 下列哪个不是 INTERNET 上的安全标准 A. S-HTTP B. SSL C. HTML D. SEL 7. 计算机病毒最其本的特征是: A. 自我复制 B. 破坏磁盘中的文件 C. 引起用户注意 D. 减缓 CPU 运行速度

8. 在 E-Mail 系统中常常遇到的“ 邮件炸弹” 的是: A 、一种炸弹 B 、一种病素 C 、一种软件名 D 、一个邮件 9. INTERNET 上的声音、图象、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是:() A. 模拟信号编码 B. 二进制编码 C. 音频信号编码 D. 视频信号编号 10. 通常所说的现代教学媒体是指 ( ) A. 黑板,教科书,图片等 B. 教室,校园,周围社区等 C. 班风,校规,校纪等 D. 投影,录像,录音,电子计算机等 11. 银幕上投影的图像画面出现 " 上窄下宽 " 的几何失真,这是由于 ( ) 造成的。 A. 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前倾斜 B. 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后倾斜 C. 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左倾斜 D. 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右倾斜 12. 录像机放像时不能正常放像,指示窗口出现 "d" 指示,则表示录像机 ( ) A. 有机械或电路故障 B. 录像带坏 C. 处于自动保护磁头状态 D. 太热 13. CAI 的课件是属于 ( ) A.CBE 软件 B. 系统软件 C. 游戏软件 D. 课本 14." 发现学习法 " 就是要求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中 ( ) A. 自己发现规律 B. 有所创造发明 C. 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并作出发现 D. 培养学习和探究的态度,推测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15 .不属于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内容的选项是() A 终结性测验分析 B 学习需要分析 C 学习者分析 D 学习内容分析 16 .不属于学习者分析的内容是() A 学习者分析 B 学习风格

网络传播概论

?1、门户网站:指用户进入互联网的第一个站点,是大型综合性网站,提供新闻、网 站指南、天气、音乐等服务,如新浪、百度、搜狐等 ?2、网络广告:是基于网络媒体的一种电子广告形式(后附有详细定义) ?3、网络新闻:指通过互联网发布、传播的新闻 ?4、网络出版: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 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政协的在线传播行为。如超星图书馆、万方、维普等(网络出版的优势P327)?网络新闻的优势P10 ?1、实时性 ?2、信息的整合性 ?3、有利于深入报道 ?网络广告的优势P14 ?1、传播范围广 ?2、查阅自由方便 ?3、针对性强 ?4、形式多样 ?5、成本低 ?6、实时互动,不受时空限制 ?网络广告的定义是:基于网络媒体的一种电子广告形式,英文称之为net AD ?网络广告的特点:1,广告传播网络化;2,广告信息数字化;3,实时交互性;4,广 告对象的广域性;网络广告与营销一体化。 ?传统媒体网络版 ?传统媒体网络版也叫上网媒体,是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上的延伸,是指在互联网上建 立网站,利用互联网的功能和优势,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自己采编的新闻报道、播放自己制作的节目的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 ?特点: ?1、打破了时空限制 ?2、在网上发布新闻方面占主导地位 ?3、拥有强大的资料数据库 ?4、能同时满足大众和小众的需要 ?5、交互性强 ?6、可实现多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 ?7、有精良的记者团队 ?网络自生媒体:指某个组织或者个人利用网站、主页等网络工具定期制作和发布新闻 而形成的新的新闻传播媒体,如优酷、土豆、新浪等 ?网络自生媒体的特点: ?1、内容包括新闻,同时包括受众对新闻的评论及受众对新闻评论的反馈 ?2、更关注受众的需要 ?网络自生媒体的类型: ?1、新闻媒体:指有正式出版刊号、专门在互联网上创办的电子报刊、杂志,如《神 州学人》 ?2、非新闻媒体:商业网站、专业网站、个人网站 ?商业网站——不具备采访权,报道新闻的方式主要是整合传统媒体提供的新闻源 ?其发布新闻的特点;

电视传播概论考试题OK

一、名词解释广播电视: 泛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特定范围传播声音、图像节目地大众传播媒介.其中只播送声音地称为“电声广播”简称广播,同时播出声音和图象地,称为“电视广播”简称“电视”. 电视制度:或称电视体制,是一国电视事业所赖以建立和组成地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 卫星电视广播是由设置在赤道上空地地球同步卫星,先接收地面电视台通过卫星地面站发射地电视信号,然后再把它转发到地球上指定地区域,由地面上地设备接收供电视机收看.采用这种方式实现地电视广播就叫卫星电视广播. 有线电视:是指利用宽频线缆组成传输分配网络,把电视节目传送给观众地电视广播方式. 蒙太奇: 在影视制作地后期,将拍摄下来地许多镜头按照一定地要求,重新排列、组织、编辑在一起地一种镜头组接.被人称为蒙太奇.两方面意思:一是镜头组接地技巧手段,二是视听语言地思维方式. 收视率:是指特定电视覆盖区内观众收视具体节目地数量标志,是描述电视节目拥有观众数量多寡地一种相对地统计指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二、简答题.为什么说数字技术给电视带来革命性地变化?数字技术标志着一场真正地革命,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单纯技术巨变.一方面,它将促使信息传播网络和接受硬件系统地一体化;另一方面,它将同时强化媒体地新型关系,改进系统媒体传输信息地方式.从根本上,这场革命源于微电子技术地突破性进展,将会导致图像、声音和数据地数字化. 首先,电视系统地全面数字化,有可能促使电视与通讯、计算机业务一体化地形成.其次,由于数字技术具有信号质量高、抗干扰能力强地优点,电视系统地全面数字化,可以使电视节目信号质量大大提高.再有,与模拟电视技术相比,采用数字传输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之后,数字电视传输图像所需地传输信道带宽明显地减少.还有,数字技术使电视有可能实现即时、双向、交互式地互动传播. 其次,由于数字技术具有信号质量高,抗干扰能力强地优点,电视系统地全面数字化,可以使电视节目信号质量大大提高. 再有,与模拟电视技术相比,采用数字传输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后,数字电视传输图象所需地传输信道带宽明显地减少. 还有,数字技术使电视有可能实现既时,双向,交叉式地互动传播. 由于数字技术地发展,电视在向公众提供信息和娱乐方面将会发生重大变革,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类社会地生产质量和方式. . 何谓“电视现场直播”?你认为电视现场直播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电视传播地优势. 电视现场直播是一种特有地电视直播样式,它以事件发生地现场为主要表现空间,与事件同步进行节目地制作和播出,它注重空间结构地营造和现场气氛地把握,追求真实性和现场性(书页) 三、论述题. 电视文字符号地认识电视文字符号,也就是常说地字幕,是通过屏幕显现,以阅读地方式来接受地信息.从本质来说它具有与语言相同地表意功能与解读方式.但是,从形式角度看它是一种完全地文字系统.可以说,字幕是一种独特地表现元素画面地接收方式和语言地解读方式.这种特殊性使得字幕地运用必须注意与有声语言地和谐关系,它只能是有声语言地补充和加强,不能成为理解有声评地干扰因素,如:字幕过多,意义相去甚远,字幕晦涩能懂,都会造成听与看只顾得上一个.字幕地出现为人们接受信息开辟了阅读地通道,增添了一种载体.说明性字幕可以简单明了地使观众了解最基本地新闻要素,无需再用解说来说.强调性字幕能使人们加深对

2016年10月自学考试00182公共关系学试题答案

2016年10月自学考试00182公共关系学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关系的运行机制是()。 A.传播 B.组织 C.公众 D.形象 【答案】A 【解析】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公共关系学的运行机制就是传播沟通。 2.将公关公司划分为合作型公司与独立型公司的标准是()。 A.经营方式 B.内部业务 C.外部业务 D.隶属关系 【答案】A 【解析】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可以按经营方式、按内部业务划分。按内部业务划分为:专项业务服务公司、专门业务服务公司、综合服务咨询公司;按经营方式划分:合作型公司、独立型公司。 3.中国第一家公共关系专业公司是()。 A.伟达公共关系公司 B.博雅公共关系公司 C.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 D.易神州公共关系公司 【答案】C 【解析】1985年中国第一家专业公共关系公司——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成立。 4.提出需要层次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A.泰罗 B.弗鲁姆 C.赫兹伯格 D.马斯洛 【答案】D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5.《中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草拟及实施方案》提出的时间是()。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9年 【答案】D 【解析】我国于1989年在全国省市公共关系组织的第二次联席会议上提出了《中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草拟及实施方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