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社会根源

经济危机激化内外矛盾

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二十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出现明显的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了停滞的局面。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先后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三个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

请您点击添加腾讯游戏迷你门户:

游戏:与女人的战争迷你游戏[吞食天地2]

猫的爱情故事CS版游戏大评比开始血拼

魔兽世界1.71盛情上演[QQ堂]-"泰坦归来"上线

患乙肝能与爱人接吻吗疤痕粉刺坑怎样祛除

相约时尚-激情无极限快乐避孕享受激情

一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凡尔赛条约》对它的军事力量作了严格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让德国在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德国不甘心这些严惩和限制,特别是在1932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以后,开始暗中加紧恢复国力;作为战胜国的意大利,因为没有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和本国利益的驱使,逐渐形成了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直接原因

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

德意日重新瓜分世界

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了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要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

在亚洲,日本经过精心策划,于1931年用嫁祸于人的手法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紧接着出兵占领了中国的东北。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成为亚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由于侵华战争旷日持久却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日本决定利用欧洲列强忙于欧洲战场而无暇东顾的时机,来夺取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利益。

在欧洲,德国从1933年希特勒获得独裁权力后疯狂地进行扩军备战。1936年,德国进军莱茵河军事区,并伙同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8年至1939年,德国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6年,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1939年又占领了阿尔巴尼亚。

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即三国轴心。而此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企图通过局部地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的既得利益,甚至力图把战火引向苏联。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意大利立刻宣布其“不参战”的态度。9月3日,英国和法国被迫仓促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战争起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彻底改变了协约国和同盟国的政治版图,其中作为战胜国的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希腊和罗马尼亚获得领土作为赔偿,并且立即于这些领土上设立新的地方行政区划以进行有效的管理,而战败的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则纷纷宣告瓦解。另外一方面在1917年时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成功自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夺取了俄罗斯帝国的政权,也让原本作为参战国之一的俄罗斯帝国跟着宣告结束。[4]

尽管在战争结束后社会开始出现追求和平主义的声音,许多欧洲国家仍充斥着民族统一主义和复仇主义的民族情节且越来越深化。特别是德国在签署《凡尔赛条约》后丧失大量领土、殖民地以及其自身的经济优势,使得德国社会对于领土收复以及复仇的思想更趋强化。然而由于《凡尔赛条约》的种种限制,德国仍然失去包括德国自身13%的领土以及所有海外殖民地,过去德国在战争期间吞并的他国领土也被迫允许独立,并以战争开销与赔偿为由征收巨额赔款。条约中更进一步限制德国军事力量的规模以及配备,包括了撤除空军以及撤销参谋部。而与此同时俄国内战渐趋缓和,并且另外成立苏联掌管政权。

1918年到1919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导致德意志帝国瓦解并由另外建立的民主政府取代,新成立的德国政府后来又被称作魏玛共和国。然而在战间期的这段时间,刚刚成立的魏玛共和国便面临了国内右派与左派各自支持者的权力争夺冲突。另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与英国和法国签署1915年伦敦条约的意大利以获得领土为条件决定转而投靠协约国集团,但是意大利的民族主义者不满在战争结束后两国并没有遵守领土转移的承诺,随后因为这次领土扩展事件反而让意大利社会爆发冲突。而从1922年到1925年开始,以本尼托·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党成功于意大利获得执政权力,并且以民族主义与极权主义废除了原本的代议制民主结构,不断打压意大利当地的社会主义、左派和自由主义的的活动;同时意大利政府也积极展开许多外交策略,期望能够将意大利发展成为世界大国之一,而成为“新罗马帝国”。另一方面在德国,以阿道夫·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则开始尝试在德国建立一个法西斯政府。伴随着经济大恐慌爆发之后,德国社会开始支持纳粹党执政,到了1933年希特勒便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在国会纵火案发生后希特勒开始大力提拔纳粹党成员担任政府重要官员,并开始将德国塑造成极权的一党制国家。

中国国民党则为了能够清除地方军阀的势力,在1920年代中期由蒋介石领导国民革命军开始自南向北展开北伐,最终在名义上统一中华民国。然而北伐结束后国民党便与原本一同合作的中国共产党发生冲突,中国很快又再度陷入内战中。1931年大日本帝国内军国主义正趋高涨,帝国政府开始策划如何能够有效掌控中国领土并且获取自然资源,进而借此发展出足够的实力来掌管亚洲地区。日本故意借由九一八事变作为借口进而入侵满洲,并随即另外建立作为傀儡政权的伪满洲国。此时蒋以“先安内,后攘外”的姑息态度回应日本的入侵行为,继续剿共战争,另一方面则期望国际联盟协助处理日军进占中国领土的问题,但日本在遭到国际联盟谴责行为后随即宣布退出该组织。在这之后日本又发动了一连串的挑衅行为如上海、热河、河北,一直到1933年中日签署《塘沽协定》双方才一度宣告停战。不过中国仍组织志愿部队继续在满州、察哈尔和绥远等地抵抗日军入侵。[5]

尽管阿道夫·希特勒曾在1923年时发起一场以失败告结的政变尝试推翻德国政府,他仍然成功地于1933年通过合法选举成为德国总理。他宣布废除民主制度,同时借由民族主义的风潮提出要重新修正世界秩序,并很快便开始大规模地重整军备。与此同时法国为了确保意大利仍然与其同一阵线,允许意大利将埃塞俄比亚列为自己的殖民地。然而在希特勒的主导下,德国于1935年再度合并原本作为德国领土的萨尔盆地地区,而在获得民意支持的情况下德国随后推翻《凡尔赛条约》且加速重整军备的计划,甚至以大规模征兵的方式扩充部队兵力,而这些强调国家主权的举动也更加加深了德国社会对于希特勒的声望。

为了能够抗衡德国不断发展,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决定成立斯特雷萨阵线(Stresa Front)。另外苏联也怀疑德国的目标也包括占领东欧的广大领土,为此苏联与法国也签署《法苏互助条约》(Franco-Soviet Treaty of Mutual Assistance);然而尽管《法苏互助条约》已经签署,该协议仍然坚持必须要经过国际联盟的讨论才能针对入侵行为有所因应,这使得这

一条约基本上并无威吓力。而在1935年6月,英国甚至与德国签署了《英德海军协定》,更加缓和了先前《凡尔赛条约》的部分限制。而美国则于同年8月通过了中立法案,表示不会干涉美洲以外的国际事务。这也促使意大利于同年10月时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是少数愿意表态支持意大利入侵举动的欧洲国家,这也使得意大利在稍后德国吞并奥地利并未表示反对。

尽管1936年3月希特勒不顾《凡尔赛条约》和《洛迦诺公约》而进驻莱茵兰,但是其他欧洲列强对于此事并未多加干涉。同年7月时西班牙内战爆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公开支持主张法西斯独裁的佛朗哥部队和苏联支持的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军队交战,这次双方冲突也成了德国和意大利测试新型武器与作战方式的地方,最终佛朗哥部队于1939年初成功赢得内战。1936年10月,德国和意大利组成了柏林-罗马轴心。1个月后德国和日本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则在隔年也加入其中。这时中国也发生了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军队同意停火并组织统一战线来反对日本入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是作为由东欧少数民族争端挑起的欧洲各国间的冲突开始的。但此时,两次世界大战间的相似处已不存在。随着日本闪电般地占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第二次世界大战包括的地区比前一次世界大战多得多。两次大战在所运用的战略和武器上也根本不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战壕和机枪群为基础的防守证明优于进攻;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坦克和飞机为基础的进攻证明强于防守。这一点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特有的战线的极大的流动性。整个整个的国家乃至整块整块的大陆来回易主,这与1914年至1918年间西部战线流血的僵持局面形成了鲜明对照。)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①经济上,一战后英法经济发展困难重重而德国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再度超过英法。

②政治上,在大危机的打击下,引发了政治危机,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而英法美继续坚持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2、现实原因:

⑴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对二战的爆发起了催化剂的作用。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⑵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发展(胜胜国——美日矛盾;胜败国——法德矛盾)

⑶法西斯国家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局部战争发展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

⑷国际联盟的软弱无力。

⑸在局部战争期间,反法西斯势力基本上处于孤立无援、被各个击破的境地,未能形成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以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阴谋。

3、推动因素:

⑴西方的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⑵苏联的中立自保(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思考一: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的顶点

⑴含义:英法等国对德国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于1938年9月与德、意在慕尼黑开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场的情况下,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⑵背景:①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②德国企图利用苏台德问题侵占捷克斯洛伐克(经济发达、军力较强、战略地位重要)

⑶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主张:

①德国:以外交讹诈和武力威胁,利用英法的软弱及其与苏联的矛盾,实现分割捷克斯洛伐克的阴谋;

②英法: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以获取欧洲和平,并排斥苏联在该事件的影响;祸水东引;

③苏联:采取了伸张正义的立场,明确支持捷克斯特伐克政府和人民;

④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几经抗争,但一味依赖英法直至被出卖;

⑷慕尼黑协定的消极影响:严重恶化了国际局势,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①德国更加肆无忌惮,第二年控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②德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了侵略扩张的步伐

③严重破坏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苏联更加不信任英法,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慕尼黑会议禁止当事国出席会议,这说明大国推行强权政治)

思考二:怎样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⑴原因:①慕尼黑阴谋使苏联更加不信任英法;②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

⑵影响:①对德避免了在未来两线作战;②对苏赢得了宝贵的备战时间;③对国际局势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⑶实质:苏联式的绥靖政策

(1939年8月,斯大林因种种原因同希特勒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些原因包括极不信任西方领导人和望赢得时间来加强军队和工业建设。他还预料德国和西方列强迟早会发生冲突,进行一场消耗战,苏联则可因互不侵犯条约而随意避开战争,直到战争对它有利时再介入。“如果战争爆发”,他告诉他的同志们,“我们绝不可能按兵不动。我们将不得不参战,但我们必须是最后一个参战。我们参战的目的是为了在天平放上一个决定性的砝码,这个砝码将使天平倾斜。”这一战略是精明的,然而,它却使苏联自食其果,差点毁了这个国家。它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德军和西方军队势均力敌,双方会互相残杀,从而使苏联红军成为欧洲大陆上居支配地位的军队。事实正相反,德国军队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就征服所有的对手,使德国成为欧洲大陆的主人,使苏联孤立无援,处于危险的境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埋下祸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德国问题。许多人认为:协约国不承认德国的大国地位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因此,当时许多欧洲政治家天真地相信:只要能够处理好这一问题,就可以使欧洲避免另一场战争。但是,英、法、美三国操纵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在处置德国时采取了“以暴治暴”的方法,使德国丧失了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在德国人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从而背离了制定这一条约的初衷。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余年,无论协约国集团在处置德国问题时怎样大发仁

慈,都难以改变德国老百姓心中约定俗成的基本认识:战争赔款是德国贫困的根源。不管是濒于破产的商人、收入菲薄的教师,还是失业的工人,都把他们贫困的原因归咎于战争赔款。在德国人看来,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普鲁士占领了100多年的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国际联盟和波兰共同管辖)成为了自由市,波兰走廊把东普鲁士同德国本土分割开,德国丧失了所有的殖民地,所有这一切带给德国的只有贫弱和苦难。德国人认为,摆脱困境的根本方法,是推翻压在他们头上的《凡尔赛和约》。此时,大多数德国人心中想的只是:复仇!复仇!复仇!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出现恰恰迎合了德国人这种急于报复的极端民族主义心理,因而轻易上台执政。

在巴黎和会上,意大利首相奥兰多没有获得他想要的特权,一怒之下拂袖而去。奥兰多回国后政府倒台。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另一主要国家日本,其膨胀野心也与华盛顿会议上处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殖民地、重新划分远东政治格局有关。因此,后来的历史学家们不客气地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本身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分赃不均的产物,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孕育的畸形儿!

姑息养奸法西斯泛滥世界

20世纪30年代,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以1939年纳粹德国侵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结束,中间穿插着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在这十年中,世界从烽火点点到硝烟成片,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世界大战的深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普遍幻想今后永远不会再有另一场世界大战了,饱受战争之苦的欧洲各国“和平主义”思想过度泛滥。“和风”劲吹之下,欧洲各国大规模裁军,对纳粹党在德国上台可能造成的危害疏于防范,形成了它得以壮大的外部条件。同时,英、法、美等国家对于德、意、日在全世界的侵略行径不闻不问、姑息养奸,使得法西斯毒瘤泛滥世界,成为危害人类和平的重大隐患。

1933年,和平的热望鼓动着大多数英国人,法国人则在德法边境修筑了蜿蜒几百公里的马其诺防线,并在德国东部联合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组成制约德国的“小协约国”集团,自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永享太平了。与此同时,纳粹党执政后的德国却在悄然重整军备,恢复普遍义务兵役制,并秘密发展被《凡尔赛和约》禁止的空军和坦克部队。意大利和日本这两个法西斯国家也争相扩军备战,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政府一面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一面将希望寄托在英法主导的国际联盟身上,希望由“国联”出面制裁日本。英法把持的“国联”虽然高举“道义”的大旗,但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却裁而不制。这一方面是由于西方列强要维持与日本的经贸关系,另一方面,若翻翻历史书就会发现,它们中哪一个没有过类似侵略行径呢?此时,被世界舆论寄以厚望的美国罗斯福政府又埋头于“新政”,不愿涉足国际事务,这无异于鼓励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

国际联盟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开了一个既可悲又可怕的先例。在这之后,法西斯国家摸到了“绥靖政策”的脉搏,在世界各地频繁侵略,最终将世界推入了大战的深渊!

“绥靖政策”将世界推入大战

希特勒上台伊始,恰逢德国陷入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之中。凭借手下能臣沙赫特(时任德国经济部长)的经济才能,德国的经济实力几乎发挥出了全部的潜能。但是,饱受《凡

尔赛和约》制裁的德国军队早已不再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了。甚至到了大战爆发的1939年,德国人还根本没有为一场长时间的战争做好充足的准备。

那么,是什么力量导致法西斯国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冒险孤注一掷,但又不断得手,从而将整个世界拖入一场几乎灭绝人类的世界大战中去呢?答案是:“绥靖政策”。

什么是“绥靖政策”?一般的解释是:西方列强为防止战火烧到自己头上,以牺牲弱小国家为代价换取自身的苟安。

如果没有此时英法等世界主要国家所奉行的“绥靖主义”,希特勒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政客、一个跳梁小丑而已。那么,英法等国是如何“绥靖”希特勒的?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悍然撕毁《凡尔赛和约》,3.5万德军奉命进入了莱茵非军事区。当时的德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与驻扎在莱茵河对岸的法军有很大差距,因此希特勒在入侵之前还下了这样的命令:一旦遇到法军的抵抗就立刻撤退!但法国政府在希特勒的挑战面前畏缩不前,英国政府又采取“超然”态度,使得希特勒顺利度过了“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希特勒挑战《凡尔赛和约》的第一个动作得逞了。

同年年底,德、日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意大利宣布加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正式形成。

1938年3月,奥地利总理舒士尼格与国内民族主义者矛盾激化。11日晚8时,纳粹党人赛斯·因夸特在德国的支持下就任奥地利总理。当晚9时10分,赛斯·因夸特发出电报,请求德国援助。但希特勒早在当晚8时45分就已命令德军进军奥地利。3月13日,奥地利正式并入德国。其实,当时德军在入侵之前根本没有做好作战准备,其车辆有70%在路上抛了锚。

德奥合并,更准确地说是德奥合并的方法和结果,使希特勒摸透了“绥靖主义”者的底牌,使他在通往大战的路上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德军入侵奥地利的整个过程进行得出奇的顺利,以至于希特勒本人也被这种胜利的情绪所感染。

在这之后,他以在民族问题上处理不当为由,抓住捷克斯洛伐克不放,迫使捷给予其境内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以“自治”。拥有几十个师、数十万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队装备还是比较精良的,其战斗力足以抵抗德国军队的入侵。但这支雄师在英法“绥靖政策”的压力下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1938年9月15日,英国首相张伯伦生平第一次乘飞机出行,赶赴希特勒在慕尼黑郊外的别墅伯希特斯加登。根据会议记录,张伯伦没有问过能否保持一个领土完整的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也没有问过这对西方列强会产生什么样的战略影响,甚至根本没有考虑过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完整,就拍板把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了希特勒。当然,人们也不会忘记慕尼黑会议上的另一个“绥靖主义”者。在9月18日的会议上,法国总理达拉第力图使英国人相信:希特勒是个诚实办事的人,他在获得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人居住地之后,绝不会再寻求其他非德意志人居住的领土。张伯伦则说:“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接受现在向他们提出的建议并确定不会同时发生军事政变的话,英王陛下政府准备参加拟议中的保证。”达拉第的一句话把英国推进了世界大战,而张伯伦的一句话又把捷克斯洛伐克投入了民族苦难的深渊。

9月29日,张伯伦与达拉第、墨索里尼、希特勒在慕尼黑举行了四国首脑会议,正式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协定签字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张伯伦和达拉第向他们宣布协定的内容,还告诉他们:“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决词”。

返回伦敦,面对机场上欢呼雀跃的人群,张伯伦不禁高喊:这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将伟大的和平从欧洲大陆带回!

但是,没过多久,法西斯的炸弹就落到了他们的头上。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同日对英美宣战,大战真正具有了世界规模。“绥靖政策”的苦果终于砸到了绥靖者自己的头上。(《环球时报》 2005年05月06日第二十三版)

主要大事:

1、世界经济

(1)经济危机;

(2)赔款与战债问题的结束;

(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战(关税战、货币战和倾销战);争夺销售市场的斗争必然加剧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英国重新摘取了世界贸易的皇冠,一直到二战前。)

(4)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的失败。

2、国际裁军会议

3、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英国、法国纵容日本和美国的“不承认主义”。

4、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5、苏联为建立反法西斯侵略统一战线而斗争。

分享:分享到新浪Qing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原因)、时间和标志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原因)、时间和标志 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德意日建立法西斯统治,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时间:1939 年9 月1日 标志:1939 年9 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易错微析 二战中波兰失败的原因(拓展点):绥靖政策的结果、德国的闪电战、军事装备落后。 当欧洲二战爆发时,中国早已在进行抗日战争。 例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经济危机的打击 C.德日法西斯的扩张 D.英法等国实行缓靖政策 答案:A 解析:ABCD四项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但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20世纪二十年代相对稳定时期,随着德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美主宰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日益不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再次尖锐。答案A。 例题2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慕尼黑阴谋 B.德国进攻波兰 C.德国进攻苏联 D.日本偷袭珍珠港 答案:B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答案B。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 A.1937年7月 B.1938年9月 C.1939年9月 D.1914年12月 2.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其中写道:“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签署该命令是为了() A.突袭波兰 B.进攻苏联 C.偷袭珍珠港 D.包围斯大林格勒 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 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英、法对德、意、日的法西斯侵略行为实行绥靖政策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④经济危机的影响⑤苏德战争爆发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4.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 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法西斯势力掌握了国家政权 D.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 导火线 由于一战战过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其战败国的严惩和限制,暗中加紧恢复国力;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直接原因 法西斯政权的迅速崛起。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 [编辑本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9年10月2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这场被称为“大萧条”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是这种背景下,法西斯主义开始抬头。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进攻中国沈阳,其后全面吞并中国东北,为以后的全面侵华战争做准备。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为德国总理。 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继任了总统,成为了第三帝国唯一的真正拥有实权的最高领袖,在德语中称为“元首”。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宣布德国军队将重整军备,并实行征兵制,公开挑战《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后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并入第三帝国,捷克其余地区也在不久后被德国占领。 1939年5月4日至9月16日,诺门罕战役,日本关东军和苏联红军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交战。战役结果以日本关东军的惨败而告终。此战后,日本基本死了与苏联再战之心,间接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939年8月23日,德国与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9月5日,美国发表《中立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浅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德国发起的原因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11 —20 12 学年第一学期) 课号:056R37AGP 课程名称:欧洲五百年史改卷教师: 学号:103010015 姓名:侯芳芳得分: 浅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德国发起的原因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是由以德国为首的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为什么在德国会出现法西斯专政?其根源是什么?本文通过从经济危机,德国本身的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来探讨德国法西斯的兴起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关键词:德国;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破坏剧烈、情况复杂、影响深远的世界性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成和爆发不能简单地看成只是经济危机引起的,是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和历史原因的,经济危机只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导火索。其中,德、意、日法西斯的兴起是最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导致了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30年代经济危机只是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加速了法西斯的兴起。法西斯的兴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一、经济危机是德国法西斯上台的重要原因 1929年10月下旬,一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风暴首先猛烈地袭击美国,不久扩大到加拿大、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并波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一次的危机持续到1933年,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40%以上。危机遍及工、农、商、金融等各行各业。这次危机波及范围广、失业率高持续时间长,使它成为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由于德国对美国经济的严重依赖,自1929年从美国华尔街开始的经济危机波及到德国后,德国遭到了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要沉重得多的打击,成为了危机的主要受害者。 面对德国历史上最尖锐、最深刻、最持久的危机,资本主义原来的自由放任主义显然已经失去了效力。德国共产党在领导工农运动的过程中,其影响和威望

一战二战起因及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 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Triple Alliance)和协约国(Entente)之间的战斗。德国、奥匈帝国(Austria-Hungary)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却加入到了协约国与同盟国作战。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伤。 战争缘起: (1)“英德矛盾,英德在重分世界问题上的矛盾,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18世纪70年代以来英德关系的演变过程表明,英德冲突对于一战爆发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海军竞争和协约国的形成与发展是英德矛盾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终于成为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因素。 (2)“法德矛盾,从实际情况考察,“英德矛盾主要说”并不全面。英国把德国作为主要对手,而德国没有从国策方面把英国作为主要敌人,只是在具体政策和海军竞赛上把英国作为主要对手,因此,两国之间的矛盾构不成主要矛盾。德国最大的敌人是法国,无论从欧陆的霸权地位或德国的发展来看都是如此。 (3)“俄德矛盾,“英德矛盾主要说”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战前英德之间在殖民地问题上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存在严重的冲突,俄德矛盾远比英德矛盾尖锐、突出。如果说一战是由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引起的,那么显然俄德矛盾是更直接的原因。

二战爆发的原因

二战爆发的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经济上,一战后德国利用英法矛盾和美国的经济扶植,再次超过英法;日本利用“一战”期间在远东、太平洋地区获得的利益,迅速发展起来。 政治上,德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过程中,较多地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经济大危机中更是建立了极权统治——法西斯专政;英、法、美则继续发展了民主政治。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再次改变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并且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发展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按新的实力重新分割世界。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二战爆发的历史原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战胜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重重,受压制国家一直希望能改变这一政治格局。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惩罚性的规定在德国人民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战胜国意大利因英法没有履行大战前的承诺而不满;华盛顿体系使日本在军事、中国问题方面受到压制。因此,德、意、日三国都迫切希望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经济大危机是二战的导火线 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为摆脱经济危机打起了贸易壁垒战,严重依赖美国的德国与严重依赖外国市场的日本,都无法通过自身内部经济政策的调整来摆脱危机,只能借助原有的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传统,建立法西斯专政进行疯狂对外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4.法西斯国家蓄谋发动侵略战争,是二战爆发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5~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1939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和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初德国突袭波兰。这些事件充分说明德、日、意法西斯国家蓄意发动战争是二战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 5.英、法、美“祸水东引”战略以及“绥靖政策”和苏联的“祸水西指” 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英、法、美等国为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的既得利益,同时出于对社会主义苏联本能的仇视,尽可能将法西斯“祸水东引”,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满足法西斯国家扩张欲望。这种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战争。对于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经济上,一战后德国利用英法矛盾和美国的经济扶植,再次超过英法;日本利用“一战”期间在远东、太平洋地区获得的利益,迅速发展起来。政治上,德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过程中,较多地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经济大危机中更是建立了极权统治—— * 专政;英、法、美则继续发展了民主政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再次改变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并且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发展强大的 * 国家要求按新的实力重新分割世界。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二战爆发的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战胜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重重,受压制国家一直希望能改变这一政治格局。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惩罚性的规定在德国人民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战胜国意大利因英法没有履行大战前的承诺而不满;华盛顿体系使日本在军事、中国问题方面受到压制。因此,德、意、日三国都迫切希望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三、经济大危机是二战的导火线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为摆脱 * 打起了贸易壁垒战,严重依赖美国的德国与严重依赖外国市场的日本,都无法通过自身内部经济政策的调整来摆脱危机,只能借助原有的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传统,建立 * 专政进行疯狂对外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四、 * 国家蓄谋发

动侵略战争,是二战爆发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5~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1939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和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初德国突袭波兰。这些事件充分说明德、日、意 * 国家蓄意发动战争是二战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五、英、法、美“祸水东引”战略以及“绥靖政策”和苏联的“祸水西指”,加速了二战的爆发面对 * 国家的侵略,英、法、美等国为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的既得利益,同时出于对 * 苏联本能的仇视,尽可能将 * “祸水东引”,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满足 * 国家扩张欲望。这种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 * 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为打破英法“祸水东引”战略,在与英法构筑集体安全失败后,苏联采用了“祸水西指”的方法,与德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种中立自保的措施进一步促使了大战的爆发。六、局部反 * 战争的失败最终导致二战的爆发二战爆发前就遭受 * 侵略的国家尽管进行了抵抗,但由于这些国家不是力量过弱、便是战略失误,又未能及时得到大国援助,基本上处于孤立少援的境地,被 * 国家各个击破,未能形成国家反 * 联盟去遏制 * 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 从原始社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大约1万年前,人们开始使用工具来种植农作物,开启了经济的时代。在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时间与经济活动没有关系。可以说,农业是人类经济史上具有里程碑

论二战的成因及其影响

论二战的成因及其影响 战争,从人类诞生以来就从未停止。 据不完全统计,二十世纪的战争导致了一亿多人的死亡,直接损失超过了五万亿美元。可以说,二十世纪的战争把战争的惨烈推向了历史顶峰。而在二十世纪中,最为惨烈的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39年 --1945年,历时六年,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损失四万亿,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其实,单从国家经济、军事实力等方面来说,轴心国的三个国家是远远比不上反法西斯联盟的,其最终的失败是必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同大多数战争一样,充斥着血腥、暴力,人类的劣质性在其中暴露无遗。所以,对于二战的经过我不想去做过多的描述。我想,更有意义的是我们来深刻反思二战的原因和它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一件事情发生了,其中必有某些原因。正如我们高中时考试不好时老师就会让我们写期末总结。但今天我们研究的不是考试成败那么简单的问题,而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战争。所谓战争,其实就是一种集体和有组织地互相使用暴力的行为。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战争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阶级社会的战争,是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的斗争形式。它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是流血的政治。克劳塞维茨也说过,“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说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何爆发,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与它相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仅仅隔了21年,那么在这短短21年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导致了二战的发生呢? 首先,我想从当时的国际格局来分析。就实力分布来说,一战后国际体系处于大更替时的无政府状态,缺乏一个“仲裁者”。一战之后,虽然成立了国际联盟,但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加入,包括已经成为当时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美国,并且成立国际联盟也是美国提出的,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讽刺。同时,主权国家依然是战后活跃于世界舞台的绝对主体。因此,国际联盟对于调解国际纠纷所能贡献的力量是极小的。由此可知,当时的国际体系内并不存在一个阻止冲突,维护各国安全的“中央政府”。“安全困境”依然是造成国家之间关系紧张和权力冲突的因素。还有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并没有解决德国问题。大国主导下的《凡尔赛条约》太过苛刻,激起了德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另一方面又有些宽容,让德国拥有对抗合约的能力。这就相当于自己为自己开了一个很大的空头支票,真是可笑之极。除此之外,由于美国和苏联长期处于欧洲的军事体系之外,德国的行为没有受到制约。正是一战后世界“无政府”的状态和仲裁者的缺乏,使法西斯主义的形态力量增长,摧毁了凡尔赛体系,强化了国家间的敌视并阻碍了国家间的沟通。自然资源生产和使用的世界性不平衡,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二战的扩大化。1938年日本在中国战场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之后不久,日本又侵占了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越南和柬埔寨,继而占领了整个印度支那。也进一步加剧了美日间的矛盾,美英等国强烈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并停止扩张,对日本实施了石油禁运政策。能源的缺乏无法支持如此大规模的作战,使日本这个极度缺乏资源的国家陷入了困境。此时,极端的日本军国主义政府认为,虽然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冷战知识点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 1.二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直接原因:经济危机打击下,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策源地形成。 ③历史原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 ④重要原因:英,法实行绥靖政策。 2. 战争的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3.战争初期情况: (1)1939年.9月奇怪的战争——(英法坐视波兰灭亡) (2)1940年.5月,德国横扫(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3)1940年.5月21日英法联军实施敦刻尔克大撤退 (4)1940年6月,法国败降 (5)1940年8月,德国进攻英国——不列颠空战,德国首次受挫。 4二战进一步扩大 德国突袭苏联,(1941年6月22日) 5二战全面扩大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扩大,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 6.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7.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合作 政治上:1942年1月1日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召开一系列会议。 军事上: (1)诺曼底登陆 时间:1944年6月6日 地点:法国 登陆者:英美盟军 作用: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苏军与美英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 (2)攻克柏林 时间:1945年 参与部队:苏军与西方盟军 结果: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作用:欧洲战争结束。 (3)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 8.二战的结束 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二战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二、二战相关知识点. 1、一个新式武器:原子弹 2、两大阵营:同盟国与轴心国 3三次突袭:德国突袭波兰、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4、四个战场:亚洲战场、欧洲战场(苏德战场、西欧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 7、七个战役: 百团大战、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战、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 8、加速二战结束的因素: 1)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 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 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 历史原因:德、日对“凡---华”体系的仇视 直接原因: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制造者。 其他原因: 一些大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的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也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世界各国人民虽然也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但没有配合起来,不能制止战争的爆发,从而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大战。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一、慕尼黑阴谋 1、德国吞并奥地利 1938年是轴心国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伟大胜利的一年 2、德国吞并苏台德区和捷克斯洛伐克 1938年9月英、法、德、意通过慕尼黑协定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第二年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西线形势 1、爆发-----德国突然袭击波兰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奇怪战争”和波兰速亡 1940年5月27日至6月4日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走33.6万军队,为反攻保存

了有生力量。 5、法国沦陷 法国被认为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它的迅速崩溃自然是一个最令人痛苦的打击。有人指责说,叛国和怯懦是造成这一巨大灾难的原因。 二战的全面爆发 ?1、1938年9月墨尼黑会议,签订《墨尼黑协定》 ?2、二战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3、西欧战事: ?(1)1940年5月,德军突袭西欧, ?(2)1940年5月,英法联军“敦克尔克大撤退”; ?(3)1940年6月,法国投降; ?(4)1940年8月,英德展开“不列颠空战”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德国突然袭击苏联---------二战的扩大 ?1、欧洲战场---德国突袭苏联 ?(1)时间:1941年6月22日凌晨。 ?(2)结果:苏联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打破了德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3)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2、太平洋战场---日本偷袭珍珠港 ?(1)时间:1941年12月7日。 ?(2)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真正的世界大战。 第二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背景:①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 ②美、英、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 成立时间:1942年1月1日 成立标志: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1942年~1943年) 1、中途岛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提纲

第二次世界大战提纲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②直接原因→经济大危机影响下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德国日本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③重要原因→英法等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绥靖政策 a.含义:英法等大国为了逃避战争、把侵略祸水引向苏联,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纵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b.表现:德国先后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日本加剧对中国的侵略,英法大国都是默许 c.顶峰:1938.9德意英法强行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d.危害: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过程 ①爆发→1939.9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战争全面爆发 (1940德国向西占领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大部分地区,并轰炸英国) ②扩大→1941.6德军向东突袭苏联,战争规模扩大 1941.12日本偷袭珍珠港,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最大) ③联合→1942.1被法西斯侵略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④转折→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⑤协调行动 a.1943.11美英中三国召开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要求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全部归还中国 b.1944.6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c.1945.2美英苏雅尔塔会议 三巨头: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的斯大林 内容:决定战后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影响:进一步协调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为战后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⑥胜利 a.1945.8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b.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c.1945.9.2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3.性质 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4.影响 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欧洲战场主要是东边苏联与德国的苏德战场,诺曼底登陆是从西边开辟的打击德国法西斯的又一战场,称欧洲第二战场) (一战前的世界政治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后被德国日本法西斯破坏,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论二战胜利的原因

论二战胜利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了六十六周年,然而就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究竟美英盟军的西欧鏖战是首因:还是苏联的百万军队流血冲锋是砥柱:或者是国共合作的八年抗战是基石。更或者是轴心国之间的不默契给人类带来了胜利的机会。这些我们还不得而知,或许是许许多多的因素共同导致了法西斯国家的失败和反法西斯国家的胜利。 探究二战的胜利,应首归于苏联和美国的功劳。当然这里所说的功劳是贡献和作用。并不带有全功的意味。历史的过程是客观的,不能有假设,然而倘若假设一回,或许真的很明白的就能看出谁的作用更大。历史将美苏两国都推到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列,这无疑是人类的福祉,倘使其二有一在法西斯国家阵营,那么世界近现代史恐怕将是一幅恐怖的模样。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煽动者德日在战略上的失误,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德国,这个在20世纪的世界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国家,曾经是欧洲大陆上一个姗姗来迟者。然而自从普法战争之后取得统一,德国开始了它在欧洲甚至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一战期间,曾经叱咤一时,最终因两线作战,国内革命而失败。1929年的危机深深触动了这个国家原本就很脆弱的神经,面对着外来的剥削打压,德国民族表现的是狂热的民族主义情感。而这种情感被加以利用铸就了德国的疯狂。然而战争初期德国的所向披靡,节节胜利,使希特勒逐渐犯了战略上的错误。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它(战争)的直接目的是打垮对方,让对方不能再作任何抵抗。要敌人服从我们的意志,就必须让敌人的处境比按我们的要求作出牺牲更为不利。不然,敌人就会等待较有利的机会而不屈服。因此,继续进行的军事活动所引起的处境上的任何变化,都必须对敌人更加不利。政治目的应该为战争行为规定何种目标所说的。有时政治目的本身就能作为战争行为的目标,例如占领某一地区.有时政治目的本身不适于作为战争行为的目标,这时就需另选定一个目标作为政治目的的对等物,并在媾和时取代政治目的。然而从一开始希特勒就犯了战略上的错误,当古德里安的铁甲洪流狂追英法联军时,他的一纸命令却间接的挽救了33万的英法军队,这成为后来登陆作战的主力军队。再后来进攻莫斯科和乌克兰又将经济目的凌驾于政治目的之上,糊涂了孰轻孰重。因而没有在有效的时间内集中力量以达到预期的政治效果,最终给了苏联以喘息的机会。而在对苏作战前德国在西线对英作战中并未达到其预期的目的,反而最终陷入了历来被德国担心的两线作战。在与同盟国的配合上德国并没有进行慎密的思考和斟酌,显然有些盲目。1939年9月打响的战争,主要是在欧洲和北非展开的;它在时间上,虽然不是在空间上,跟1941年12月开始的远东战争有部分重合。这两场战争还是截然有别的,尽管远东战争曾使英国和美国的处境十分窘迫。德国和日本从来没有会师协同作战;唯一真正的重合是当日本人攻击珍珠港时惹得希特勒非常错误地向美国宣战,最终葬送了自己。 日本自一战以后逐渐在世界舞台上施加自己的影响,作为一战的胜利国取得了在军事上发展的机会,遂与之具有千年传统的军国主义结合,加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自然灾害的推动,导致了法西斯军国主义的执政。二战之前日本国内形成的“南进和北上”派也曾经对日本的进攻方向做出争论。后来由于对苏在远东和蒙古边境作战的失败而放弃了北上,转而南下东亚,东南亚,在太平洋施展拳脚。后来由不自量力去招惹美国,最终将自己推上失败的深渊。德日倘使在进攻苏联时能有那么一些配合,两面夹击,足以使苏联限于瘫痪。就当时而言日本在远东集结百万兵力还是能够做到的。事实并非如此,德意日相对于同盟国之间的配合是远远不够的。不但如此,反而去招惹了两个最棘手的国家,苏联和美国。正是这一个个的战略和配合上的失误,使德日如日中天的局势瞬间失去,注定了它们失败的结果。此外,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也是促使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中国,英国,法国,埃及,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最终同盟国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了什么影响?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希望对你有用! 成立联合国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根据雅尔塔会议协定,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英、美、苏、法为首的同盟国在1945年10月24日发起成立了联合国,中、美、苏、英、法则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48年以来,安理会共授权进行了60余项维和行动。另外,联合国还先后组织制定了从不扩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等数百个国际条约。 民族独立 由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在二战中受重创,亚非地区的殖民地人民发起了殖民地解放运动。印度的独立给了大英帝国致命一击,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对帝国主义战争的胜利,中东,非洲先后独立数十个国家,最终导致由西方地理大发现后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体系彻底瓦解。 两极阵营 华约阵营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和鼓舞下,东欧和亚洲大陆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在各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越出了一国范围,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北约阵营 二战后初期,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美国一枝独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出现了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20世纪60年代西欧、日本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受到冲击,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重重,出现多极化趋势。 科技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战期间,为了战争的需要,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发展相应的科学技术,制造新式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用于制造作战武器的科学技术为和平事业服务,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 重炮坦克 二战初期,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猖狂一时,显示出较强的战斗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较早地看到了军事科技对提高武器装备先进性的重要性。出于发动侵略战争的需要,他们把当时最先进的军事科技用于武器装备的生产,从而使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大大领先于盟国。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虽然其军事发展受到《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但暗地里仍秘密研制各种武器装备。

层次分析——二战爆发原因

层次分析——二战爆发原因 个人层次: 德国希特勒:希特勒鼓吹种族优劣论,宣扬通过战争扩大德国生存空间。纳粹党迅速崛起,希特勒取得德国领导权,并通过外交手段使英法等国对德采取绥靖政策,赢得了备战时间,争取到了战争的主动权。 日本军部:2〃29事件后,日本军部架空了首相,废除了议会多数的政党内阁制,取消了议会对内阁监督权,通过了“基本国策纲要”,制定了日本对外侵略方针。 英国张伯伦:张伯伦自信对欧洲局势了如指掌。他企图通过帮助德国稳定经济来消除德国对外冒险的经济根源,并认为只要英国做出某些让步,就能平息事态。他主张对日、意实行绥靖政策,使各独裁者不致结盟。同时他还认为,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国家强大防御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不益过多扩充军备。 国家层次: 德国:经济危机中新形成的区域性经济和货币集团使德国对外贸易一落千丈,国内经济严重恶化,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急需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和摆脱经济危机的有效途径,纳粹党趁机上台。德国民众痛恨凡尔赛条约,希望民族

自强的心理被利用。德国民族主义和民族复仇主义情绪高涨。 日本:日本的法西斯帮派——军部崛起,实行独裁,积极推动对外侵略。经济危机使日本对外贸易大幅下降,而其岛内资源缺乏,市场狭小,意欲通过对外扩张转嫁危机。 英国:英国经受一战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实力日趋衰退,战略环境恶化,面对法西斯国家的挑战,希望稳定国际局势,维护既得利益。受传统“大陆均势政策”的影响,英国不愿过多介入欧陆纷争,同时意欲祸水东移。国内和平主义思潮兴盛,绥靖主义思潮泛滥。 体系层次: 经济危机爆发,各国内部矛盾尖锐,无暇他顾。法西斯国家意图以对外战争转嫁危机。德、日经济、军事崛起,凡尔赛体系崩溃,世界处于无序状态。法西斯国家扩军备战,而英法等国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推行绥靖政策。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交相助长,使国际局势朝着爆发世界大战的方向演进。

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梁焯熙3A 2004/2005 試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發生的經濟大衰退及極權主義的興起,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伏線。而在1939年最終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經濟大衰退是於1929年的美國發生的。當時,美國大部份的股票價格暴跌,股票市場崩潰,很多人在一夜間喪失全部資產,引起了全國的經濟大恐慌。大量工廠、銀行因此倒閉,全國陷入經濟困境。經濟大衰退導致極權主義在德國日本興起,而且帶給美、英、法等西方國家嚴重的失業及社會不隱定等問題,致使它們沒有能力聯合起來阻止極權國家的侵略行動。 極權主義統治主要是經濟大衰退而引起的。極權主義統治下有三個特點,包括在國家內實行獨裁統治,宣揚和崇拜統治者或政黨及對外採納擴張政策。意大利有由墨索里尼所推行的法西斯主義,德國有由希特拉所推行的納粹主義,日本也有由海、陸軍將領所推行的軍國主義。他們都是鼓吹對外擴張的,因而對世界和平構成嚴重的威脅。 極權國家的侵略包括日、意、德三國極權國家,它們皆奉行擴張政策。它們於1930年代的侵略行動,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1931-38年間,日本侵略中國東三省,而列強則只譴責它;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區,而列強只經濟制裁它。而德國也侵略捷克、奧地利和萊茵河區,列強對它都是使用綏靖政策。希特拉更於1940年與意大利和日本組成「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同盟」 列強對擴張都實行綏靖政策,而美國則採取孤立政策,都間接鼓勵希特拉的擴張,並壯大了他的侵略野心。 而最終引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線是希特拉入侵波蘭。德國在1919年曾割讓部份土地給波蘭,而希特拉想要取回該地,但又怕入侵波蘭,史太林會攻打德國,所以他於1939年8月下甸與蘇聯簽署互不侵犯協定。繼而在9月1日揮軍入侵波蘭,兩日後,英、法兩國向德國宣戰,二十世紀的第二次國際性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爆發。

二战起因

二战起因 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收盘时转手的股票达到1300万股,创历史最高纪录。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风潮,使美国经济陷入绝境,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法西斯独裁: 1922年10月,意大利王国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王国总理,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王国开始建立。 西方国家大萧条所带来的动乱,使法西斯主义恶性发展。纳粹党迅速膨胀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第一大党。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在德意志第三帝国上台,2月制造国会纵火案,3月通过《授权法》,继之一系列法西斯法案出笼,至次年8月颁布《国家元首法》,对国家生活进行了全面改组,建立起集权统治的法西斯体制,并且加紧扩军备战。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走上了战争和法西斯化的道路。在日本以军部为中心,从首先发动侵略战争着手,然后通过天皇制机构,自上而下的逐步法西斯化,以适应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1936年,日本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动的“二二六”兵变,使军部实力大大加强。不久,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之后,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与日本签订反共产主义协定,并且干预西班牙内战。 到1933年11月,法西斯运动遍及23个国家,半年后增至30个国家。 一战祸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德意志第三帝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凡尔赛和约》的严酷条款怀有怨恨。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意志第三帝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阿道夫·希特勒开始秘密武装德意志第三帝国。《凡尔赛和约》就是20年停战的协议。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测试题

知识结构 一、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达到最高峰。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其他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战争的欧亚策源地形成;英法对德意日的侵略实施纵然政策。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3、战火扩大:北欧、西欧、灭亡法国——袭击不列颠(1940年,英国)——突袭苏联(19 42年6月,规模进一步扩大)——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4、反法西斯斗争: (1)1942年初,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2)政治上: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3)军事上: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对德作战的第二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盟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 5、结束:欧洲战场:1945年5月,德国投降。太平洋战场: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2日日本签订投降书,二战结束。 6:影响:(1)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 基础巩固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 A、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英法的绥靖政策 D、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2、德国进攻波兰前,英国首相张伯伦一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国比作为一个主权国更有利于英国”的主要依据是() A、波兰被占领有利于德国进一步进攻苏联 B、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C、波兰保持主权独立会打破欧洲的均势 D、帮助波兰会削弱英国实力 3、“俄国面临的危险就是我们和美国面临的危险。”二战中丘吉尔的这句话表明() ①法西斯国家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 ②法西斯国家也是英美等国最大的威胁 ③英美要援助苏联 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逐渐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2005年5月9日,世界上60多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齐聚莫斯科,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的转折点是() A、百团大战 B、斯大林隔了战役 C、珍珠港事件 D、诺曼底登陆 5、美国总统曾发表了“国耻日”的演说。这里所说的“国耻日”应该是() A、来客星顿的枪声 B、经济危机的爆发 C、珍珠港事件 D、朝鲜战争的失败 6、下列属于雅尔塔会议内容的是() A、决定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B、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C、苏联答应在欧洲战争结束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D、决定彻底摧毁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 7、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的启迪是() ①只要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战胜共同敌人 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总结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总结)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爆发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 盾。 主要原因; 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2. 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的股市崩溃,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界 3.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下跌 4.特点:来势猛;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5.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6.罗斯福新政 背景: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无力扭转经济颓势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1933年入主白宫 目的: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 内容: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推行“以工代赈”,刺激消费和生产。 评价: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7.德国法西斯专政 建立原因:客观原因:经济危机引起社会动荡,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府主观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欺骗宣传 建立: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形成 内外政策:政治上:实行一党独裁统治,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共产党,迫害犹太人,种族灭绝 经济上: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文化上:控制文化教育,钳制思想 军事上:废除《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 外交上:退出国联;1936年德国军队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8.日本法西斯专政 建立原因:客观原因: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府主观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建立: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标志着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的形成 内外政策:内政:独裁和扩军备战; 外交:制定《基本国策纲要》,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 9.共产国际七大 背景:全世界受到了法西斯侵略和战争的威胁;世界人民和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成为全世界最主要矛盾 内容:号召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加强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性 意义:指导了各国共产党的活动,推动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 难点辨析: 1. 意大利法西斯与德日法西斯上台的背景不同,不是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上台,而是在此之前;德国法西斯是以政党形式通过合法途径上台的,而日本则是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通过一系列兵变和恐怖活动上台的。

二战爆发的原因---简明世界史论文

二战爆发的原因 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一次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是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危害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参战国最多、波及范围最广的一场战争,给人类世界造成了非常巨大的、深远的影响。 对于二战,德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协约国在一战之后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与德国签定的《凡尔赛和约》对于二战的爆发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1919年德国了解到《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之后,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国内蔓延,在德国战后经济基本瘫痪的情况下,条约仍然规定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虽然德国只支付了条约规定的赔偿金额中的一小部分,但就是这一小部分也给德国经济造成极大负担并导致了近1/3的通货膨胀。同时,《凡尔赛和约》让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还有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同时还对德国进行了军事限制,要求德国必须承认承担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前德皇威廉二世被审判为战争罪首犯,部分德军被审判犯有战争罪,其中一些被判处死刑。 战后美国拟订了一项解决战争赔款问题的计划—道威斯计划。该计划企图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道威斯计划”不仅结束了德国经济的混乱状态,解决了德国继续赔偿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同时也缓和了美、法等国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的矛盾。这个计划让德国在短短20年间迅速崛起,再次回到世界强国行列,但由于《凡尔赛和约》在德国民众埋下的积怨的种子,其帝国主义的本性再一次显露出来,在纳粹政权的鼓惑下,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成为了种族优劣的结果,其偷换社会主义的概念,操纵病态的民族主义,演变成的极端化、恶质化的民族主义,利用国内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战争赔偿、迁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问题、经济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等一系列事件,将民族主义演变成民族复仇主义,在纳粹党掌握政权之后,希特勒为了“取得经济界的善意支持和信任”。在经济中大力依靠垄断资本家,在经济领域同样运用“领袖原则”,建立了“总体战争经济体制”,并在1935年秘密通过了《国家防御法》,由沙郝特负责成立了“战争经济全权总办”,其宗旨是“使全部经济力量为作战服务”,同时纳粹对新闻、广播、电影实行同样严格控制,报纸不在是公共舆论工具,而成为了一种政治领导机构。教育也被希特勒作为实现纳粹党政治目标的重要工具,学校教育逐渐侧重于政治信念教育。为培养具有法西斯精神的青年,德国大学的教学内容以散布种族理论,反犹太主义以及“生存空间”论为主。 纳粹政府对外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谋求欧洲和世界霸权,建立一个强大的德意志帝国。迫于当时国际环境,纳粹政府玩弄起惯用的欺骗伎俩,他利用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和平主义情绪,采用侈谈和平的策略,俨然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和平主义”使者,以便迷惑德国在欧洲的敌手,掩盖他在国内偷偷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卑鄙目的,“保护铸造神剑的秘密工作”。 英、美、法统治集团执行复活帝国注意、对德、意、日侵略者纵容和退让的绥靖政策也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各方需要相互相制衡的目的促使了德国新的崛起。这正对应着一句话:“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