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24年全国新课标1、2、3卷高考语文知识双向细目表

2024年全国新课标1、2、3卷高考语文知识双向细目表

2024年全国新课标1、2、3卷高考语文知识双向细目表

2024年全国新课标1、2、3卷高考语文知识双向细目表

一、考试内容及能力要求

1、语言文字应用: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具备基本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2、古代诗文阅读: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古代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具备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文的能力。

3、现代文阅读:要求考生能够理解现代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具备分析、比较和评价现代文的能力。

4、写作: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运用适当的文体和语言风格,进行规范的写作,表达清晰、准确、有逻辑的思想。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为150分。

2、试卷结构:试卷由选择题、填空题、阅读题和写作题等题型组成,其中选择题占30分,填空题占10分,阅读题占40分,写作题占70分。

三、知识点分布及分值

1、语言文字应用:涉及字音、字形、标点符号、词语搭配、病句辨析等知识点,共计20分。

2、古代诗文阅读:涉及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共计30分。

3、现代文阅读:涉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共计40分。

4、写作:涉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共计70分。

四、考试难度及题型分析

1、考试难度:整体难度适中,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察,同时也有部分题目涉及拓展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运用。

2、题型分析:选择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填空题注重对记忆和理解的考察,阅读题注重对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察,写作题注重对表达和写作能力的考察。

五、备考建议

1、全面复习:考生应全面复习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言文字应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针对性备考:针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比如加

强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或议论文写作等能力的提升。

3、拓展知识面:适当拓展语文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4、模拟考试:进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提高答题效率和应对能力。

六、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2、《高考语文考试大纲(2024年版)》

3、《中考语文考试大纲(2024年版)》

全国新课标1、2、3卷高考语文知识双向细目表

全国新课标1、2、3卷高考语文知识双向细目表 全国新课标3卷是教育部考试中心根据全国统一高考大纲和各省份 教育发展水平,为全国各省份高考考生制定的语文科考试标准。这三套试卷的题型、题量、难度和考点覆盖面均已达成全国统一,成为各地学校备考和考生复习的重要依据。 全国新课标3卷高考语文知识双向细目表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题型与题量分布,第二部分是考点与难度分布。 在题型与题量分布中,细目表列出了每一种题型的名称、题量和分值,以及该题型所考察的知识点。例如,现代文阅读包括几篇短文或一篇长文,每篇短文或长文后有几个问题,每个问题分值多少;作文题目的类型和分值等。 在考点与难度分布中,细目表详细列出了每个知识点在不同题型中的分布情况,以及每个知识点的难度等级。例如,语言文字应用部分包括字音、字形、标点符号使用等多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难度等级,如A级、B级、C级等。 全国新课标3卷高考语文知识双向细目表所考察的知识点非常广泛,考生需要全面复习各个知识点,特别是基础知识。考生可以参照细目

表中的知识点和难度等级,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考试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在阅读练习中,考生还需要注意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意图。 写作是语文考试中分数占比最大的部分。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写作练习中,考生需要注意审题、立意、构思、语言表达等多个方面。 语文考试不仅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还考察考生对时事热点和社会现象的了解和。因此,考生需要经常新闻和社会热点问题,了解社会动态和人们的焦点。 全国新课标3卷高考语文知识双向细目表是考生备考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了解细目表中的知识点和难度等级,考生可以更好地制定备考计划和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考生还需要注意全面复习基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时事热点和社会现象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全国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每一位考生的人生轨迹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中,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丰富多样,既考查

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双向细目表

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双向细目表 一、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介绍 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是广大考生备战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育部对语文素养进行全面考核的重要机会。在这一卷中,考生将 面对全新的试题形式和出题思路,需要具备全面、深刻和灵活的语文 素养,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的细目表 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的细目表是考生备战高考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教育部制定考试内容的重要依据。该细目表涵盖了语文学科的各 个方面,包括阅读、写作、作品鉴赏等内容,要求考生全面掌握并进 行灵活运用。 1. 阅读理解 在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中,阅读理解是重点考核内容之一。考生需要具备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主题、结构和作者意图的能力,同 时要能够理解和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运用、修辞手法等内容。细目表要 求考生能够灵活应用各种阅读理解策略,解答各类题型的阅读题目。 2. 写作表达 写作表达是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的另一考核重点。细目表要求考生具备清晰、连贯地表达思想的能力,能够运用规范的语言文字,

构建逻辑严谨、富有表现力的文章。考生还需要具备辨析和归纳信息的能力,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有条理地进行材料分析和论证。 3. 作品鉴赏 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的细目表还包括了作品鉴赏的内容。考生需要熟悉和理解我国古代文学名篇、现当代文学名著以及外国文学经典,能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洞察作品中的文学思想、艺术特色和时代背景。 4. 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的细目表中,还要求考生能够表达个人观点和理解。这不仅是对考生语文素养的全面考核,也是对考生对待问题的理性思考和独立见解的考察。考生需要具备分析问题、提炼观点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形成独到的见解并进行合理表达。 5. 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 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的细目表还要求考生具备总结和回顾性的能力。在文章或文章段落的结构上,考生需要具备组织思想、分析问题、归纳提炼的能力,能够从文章的发展过程中得出结论和启示,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 三、对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2023语文新课标全国ⅱ卷双向细目表

2023语文新课标全国ⅱ卷双向细目表 一、概述 2023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全国ⅱ卷即将迎来新的变化。新的课程标准将对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将对2023语文新课标全国ⅱ卷的双向细目表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教师和学生提 供指导和参考。 二、阅读与作品 1. 文言文阅读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文言文阅读将更加注重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 解和解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阅读《论语》、《诗经》等经典文言文 作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通过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2.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将增加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解读。学生将接触到更 多当代作家的作品,了解当代文学的发展与成就。教师可以选取一些 贴近学生生活的现代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对当代社会和人文关怀进行 感悟和思考。 3. 写作作品鉴赏

新的课程标准将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和作品鉴赏。学生需要进行不同 文体和体裁的写作实践,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精细的点评与鉴赏,帮助他们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三、语言知识与表达 1. 词汇、短语与固定搭配 语言知识与表达部分将强调对词汇、短语和固定搭配的学习与掌握。 学生需要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文言词汇,同时掌握现代汉语的常用词 汇和短语。教师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语法与修辞 新的课程标准将强调语法与修辞的教学。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语法知识,做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语法规则,同时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教师应当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演练,帮助学生掌握语法和修辞的技巧,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美感度。 3. 作文与表达 新的课程标准将进一步加强作文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能够进 行不同文体的写作,包括叙事、说明、议论等,同时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生动。教师应当创设多样的写作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 写作训练,培养他们的文学思维和写作表达能力。

2023新课标1卷语文细目表

2023新课标1卷语文细目表 一、语文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观念,提高语文修养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品格和道德情操 3. 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情感 二、语言文字基础运用 1. 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 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 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三、文学鉴赏与文学表达 1. 阅读和欣赏优秀文学作品,培养文学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提高文学表达水平,丰富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 3. 掌握创新表达方法,培养独特的文学审美情趣 四、文学常识与文化素养 1. 掌握文学史和文学常识,增进文学修养 2.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培养学生多元文化视野和文化自觉意识 五、阅读能力与文献综合能力

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 2. 增强文献综合能力,培养对不同文献材料的辨析和理解能力 3. 提高信息获取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写作能力及应用能力 1. 发展写作思维,提高写作能力 2. 培养多样化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有效的交际和应用 七、个性养成与综合素质 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综合素质 2. 引导学生形成独特的个性养成和文学追求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提倡正面健康的文学情感和社会态度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学生全面成才 以上是2023新课标1卷语文的细目表,教育教学部门将会多维度的培养学生的语文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文字表达能力,鉴赏文学,培养文化素养,增强阅读和写作能力,引导个性养成和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培养学生,旨在综合素质教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2023新课标1卷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乙卷、新课标Ⅰ卷、Ⅱ卷参考答案及详解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乙卷、新课标Ⅰ卷、Ⅱ卷参考答案及详解 新课标Ⅰ卷详解 1.C。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藜麦的大面积种植……改变了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错误。根据原文“之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现在,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可知,应是“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改变了当地人对蒙麦带有歧视的看法。 2.D。根据文本信息进行推断。“造成了真正的伤害”错误。“造成了”或然变必然,原文最后一段中是说“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成真正的伤害”。 3.A。分析论点、论据第二段的观点是“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A项,表明是安第斯山藜麦种植者想吃点别的东西导致藜麦消费量的下降,而不是藜麦价格的上涨,直接支撑了第二段的观点。B项,说的是藜麦价格的上涨会对当地人造成伤害。与第二段的观点相悖。C项,说的是“停止消费才会真正伤害这些农民”,可以用来支撑第三段的观点,与第二段的观点关联不大。D 项。可以用来支撑“竞争性真相”的相关观点,与第二段的观点无关。故选A. 4.①(独立报)通过片面的事实和数据,称藜麦价格的上涨使玻利维亚人吃不起藜麦了;②(纽约时报)直接援引他人研究,得出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的结论;③《卫报》与《独立报》使用具有明显倾向性的标题强藜麦价格上涨对藜麦种植者造成的伤害。(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5.①借助名家观点与事实论据加以批判,比如第二段引出马克·贝勒马尔等人的质疑,引用相关经济学家的调查论证,用事实反驳报道中的错误信息;②借助实地考察的真相加以批驳,比如第三段用亲自调查时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反驳报道中的错误信息;③借助常规逻辑认知加以批判,比如最后一段以新手论辩与犯错误小学生的自我辩护的技巧进行类比,批判报道中的“竞争性真相”。(每点2分) 6.B。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父亲教给儿子,如何通过看他们的神情、听他们的言语来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分析错误,“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没有坏意”是父亲印象中船上人的形象。此处父亲并不是在教儿子如何通过看神情、听言语来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 7.C。分析鉴赏文中的语言。“因脱离了父辈压制而感到飘然自在”错误,“你得不让自己飘了,你得有块东西镇住自己”说的是父亲希望儿子通过亲身实践获得人生的阅历和经验,从而沉淀自己,使自己的生命更加稳重成熟。 8.①对自己过去插队生活的怀念。②对儿子(年轻人)经受劳动洗礼身心得到磨砺的期望。③对村庄的风情风物不能因现代化而丢弃的思考。④对大地无止无息地输出以滋养人类的感激。(每点1分) 9.甲组答案示例:①本文表面上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即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一次旅行,②其实是父亲对过去的回忆。③为何交叠未来与过去?指向关于成长的主题,即父亲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并期待儿子也能够在其中找到自我。(每点2分) 乙组答案示例:①文章有很多抒情的意象,河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②其表现就是,从爬上江堤到独坐河滩,儿子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③那么河流究竟意味着什么?河流既是环境与风景,也代表着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流逝,并承载着人的思索。(每点2分) 10.CEG(每处1分)

2024年全国新课标1、2、3卷高考语文知识双向细目表

2024年全国新课标1、2、3卷高考语文知识双向细目表 2024年全国新课标1、2、3卷高考语文知识双向细目表 一、考试内容及能力要求 1、语言文字应用: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具备基本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2、古代诗文阅读: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古代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具备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文的能力。 3、现代文阅读:要求考生能够理解现代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具备分析、比较和评价现代文的能力。 4、写作: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运用适当的文体和语言风格,进行规范的写作,表达清晰、准确、有逻辑的思想。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为150分。 2、试卷结构:试卷由选择题、填空题、阅读题和写作题等题型组成,其中选择题占30分,填空题占10分,阅读题占40分,写作题占70分。

三、知识点分布及分值 1、语言文字应用:涉及字音、字形、标点符号、词语搭配、病句辨析等知识点,共计20分。 2、古代诗文阅读:涉及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共计30分。 3、现代文阅读:涉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共计40分。 4、写作:涉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共计70分。 四、考试难度及题型分析 1、考试难度:整体难度适中,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察,同时也有部分题目涉及拓展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运用。 2、题型分析:选择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填空题注重对记忆和理解的考察,阅读题注重对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察,写作题注重对表达和写作能力的考察。 五、备考建议 1、全面复习:考生应全面复习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言文字应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针对性备考:针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比如加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和ii卷考点细目表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和ii卷考点细目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考语文考试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和ii卷考点细目表是考生备战高考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将从新课标考点细目表的编排结构、具体考点内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2023年的高考语文考试。 一、新课标考点细目表的编排结构 1. 课程标准培根原则 新课标考点细目表遵循了课程标准培根原则,即由内容向要求导向。在编排考点细目表时,首先明确语文课程标准的培根思想,确定考试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考生的语文素养要求,然后根据这一思想,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和知识技能要求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而形成全面、系统的新课标考点细目表。 2. 知识点和技能点并重 在新课标考点细目表中,知识点和技能点同等重要。知识点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内容,技能点是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通过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运用形成的能力。在考点细目表中,既明确了各个知识点的具体要求,也明确了对应的技能点的要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3. 多层次、综合性

新课标考点细目表具有多层次、综合性的特点。它既包括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包括了对能力提升的考查。在不同层次上,既有要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有对知识的运用和表达能力的考查,以及对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的考查。这种多层次、综合性的考查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新课标考点细目表的具体考点内容 1. 词汇 新课标考点细目表对词汇的考查涵盖了常用词、生僻词以及词语的意思、用法、搭配等方面。要求考生具备丰富的词汇量,能够准确理解和应用各种词汇。 2. 语法 语法是语文学科的基础,新课标考点细目表对语法的考查旨在检验考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语法的运用能力。 3.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新课标考点细目表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观点、立意,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情节、结构和语言特点。 4. 写作表达 写作表达是考察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新课标考点细目表对

新课标1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新课标1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语文 试题分析 第一部分:试卷总评 综观2021年的全国卷(ⅰ卷),总体特点上体现了三个关键词:“传承”“创新” 和“理性”。 “发扬”一方面彰显于试卷的形成、主要题型、考查能力点等方面,与前两年基本一致,作文命题仍就是新材料作文;另一方面则彰显于命题材料的内容上,命题内容都具有 非常独特的时代色彩,注重时代精神,紧扣时事热点,传播正能量,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例如全国ⅰ卷作文题提供更多的材料密切联系着学生的实际,考查的就是学生所熟 识的生活,试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非常切合,给与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小,既没管制学 生的思索空间,又能够有效地考量至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正切合了《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录取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建议,这既有助于充分发挥中考命题的导向功能,又有 助于促进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和中考改革。 “创新”主要表现在题型的变化,如在语言表达运用方面,全国ⅰ卷的第17题,要 求将“初步构思框架图”,写成完整的一段话,一改传统的图文转换题型,既考查了学生 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实际工作潜能,充分发挥了高考为高校选拔人才的选拔功能,评价功能。再如,全国ⅱ卷的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是一幅漫画,将学生的阅读漫 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统一起来进行考查,与前两年不同,漫画材料作文,它需要考生透 过现象冷静地去分析事理,妥帖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这 在紧紧贴近学生生活的基础上,既可以规避考场作文时的套作和抄袭、无病呻吟,也符合 当下的语文高考改革的实际,又对高中语文教学、高考作文备考有一定的引领作用,不能 不说是一种创新的命题形式。这样类型的考场写作,才是有价值的写作。 “理性”横跨于试卷的始终,一就是科学地全面落实了“考纲”和“考试表明”的精神,著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检测,例如语文科学知识的累积,认知分析能力,信息甄选和 资源整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索分辨能力,对情感道德价值观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等。二就是著重弘扬中华民族杰出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挥试卷试题的育人功能,例如试 卷中的文言文写作题和新颖类文本写作题,对学生累积古代文化基础知识,弘扬传统文化,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都存有一定的积极主动促进作用。三就是切合社会生活,例如全国卷的作文命题材料取材于社会热点现象等,特别注意鼓励学生高度关注教育,高 度关注社会。切合学生,贴近生活、切合社会,中心指向明晰,对外开放 度大,可操作性强,让学生有话可写。为考生的多角度思维提供可能,考查考生对个 体价值的判断,对社会价值的判断,对现实生活的理性思考。学生有独立思考能力,有严

2023高中语文全国甲卷双向细目表

2023高中语文全国甲卷双向细目表 1. 概述 2023年高中语文全国甲卷作为全国高中生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全面考核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文章题目、文章内容、作文要求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帮助广大考生和教师更好 地了解和应对2023年高中语文全国甲卷。 2. 文章题目 2023年高中语文全国甲卷的文章题目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古诗文、现代文学、修辞手法等内容。题目涉及的范围广泛且涵盖多重考点, 考生需具备全面的语文知识和阅读能力,并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文章内容 题目内容将涵盖我国古代文学经典、现代文学作品及其相关背景知识。考生需要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感悟作品所传达的思想与情感, 并结合具体的片段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文章内容将充分考验考生的 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 作文要求 2023年高中语文全国甲卷的作文要求将涉及社会热点、道德伦理、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考生需具备扎实的思想素养和文字表达能力, 能够通过思想深度和逻辑严谨的文章结构,展现出较高的写作水平。

5. 题型分布 2023年高中语文全国甲卷将综合使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阅读题、作文等多种题型,使考试内容更加全面和灵活。这也要求考生 全面掌握语文知识和技巧,能够应对各种题型的考查。 6. 阅卷要求 2023年高中语文全国甲卷的阅卷要求将综合考虑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阅卷老师将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进 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和分析,为考生提供公正的成绩和评价。 7. 总结 2023年高中语文全国甲卷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希望广大考生能 够充分准备,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8. 考前准备 为了应对2023年高中语文全国甲卷,考生需要进行充分的考前准备。首先是对语文知识的系统复习,包括古诗文、现代文学、修辞手法等 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其次是阅读量的积累,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 阅读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还需要进行模拟考 试和练习,以熟悉考试形式和提高应试能力。 9. 预测热点 2023年高中语文全国甲卷的题目涉及范围广泛,但从往年的趋势来

2024全国语文新课标1卷试题及答案

2024全国语文新课标1卷试题及答案 2024年全国语文新课标1卷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沏茶(qī) 纤细(qiān) 劲道(jìng) 模棱两可(léng) B. 角色(jué) 应届(yīng) 下载(zài) 良莠不齐(yǒu) C. 应届(yīng) 下载(zǎi) 良莠不齐(yǒu) 模棱两可(léng) D. 沏茶(qī) 纤细(qiān) 劲道(jìng) 良莠不齐(yǒu)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2023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千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3%,彰显了改革开放以来扶贫 工作的成效。 B. 一首《中国味道》,激发了海外游子对妈妈烹饪的回忆,这是因为妈妈做的菜,透着的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文化底蕴。 C. “一带一路”峰会期间,北京天气晴朗,气温高达30摄氏度,面对如此火热的夏天,外国记者朋友纷纷高呼“北京欢迎你”。 D. 频繁的雾霾天气使人们认识到,在工业化的进程中,牺牲环境而过度追求GDP的做法必须通过反思和内省加以改变。答案:D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素湍绿潭,回 清倒影湍:急流 B.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亭午:正午 C.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旦:早晨 D.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逾:越过答案:B 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 可以为师矣 D. 由,诲女知之乎答案:A 3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峡》一文从侧面间接描写了山高的特点,如“不见曦月”和“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B. 《三峡》一文从头到尾都充满了美的踪影和氛围,春冬之景表现了“清荣峻茂”的独特魅力。 C. 《诫子书》作者通过严谨的音韵对仗,表达了自己对儿子深厚的情感寄托,令人动容。 D. 《诫子书》作者围绕“志向”展开,强调了“静心”“励志”的重要性,让人受益匪浅。答案:B

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3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3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3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赔款(péi)沏茶(qì)沏茶胜券在握 B. 载体(zǎi)炽热(zhì)委曲鸿篇巨制 C. 刹那(chà)划船(huá)嘉宾风和日丽 D. 场院(ch ǎng)着重(zháo)租赁白璧微瑕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观看世界女排联赛中国女排的比赛,增加了我们对中国女排的信心。 B. 不仅中国女排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中国其他运动队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C.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步克服了学习困难,学习成绩开始好转。 D.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不仅读完了《红楼梦》,还认识了许多文学名家。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B. 青年人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能总是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C. 在工作中,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不能拖泥带水,否则很容易错过机会。 D. 周末,我和同学一起去爬山,虽然气喘吁吁,但终于攀上了山顶,一览众山小。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上述文言文中有三句话是出自《论语》,请写出其中两句。4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上述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 411、请写出上述文言文中一句有名的成语。 三、写作题 7、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800字的记叙文。要求:文笔流畅,有思想性,有细节描写。 71、请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1000字的说明文。要求:文笔流畅,有条理性,有具体数据和例子。

全国新课标2卷语文2023

全国新课标2卷语文2023 新课标2卷语文试题 高考语文各类题型答题技巧 01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4-7题,19分,不能够低于13分)[约20分钟]文言翻译(7题,10分,力争6分以上)[6分钟]①虚词:18个虚词(之、其、而、则、以、于、为、何、乃、若、因、所、者、且、也、焉、乎、与)必须过一遍(参看《高考一轮》虚词总结)。②句式和活用:明确类型和用法,参看句式、活用学案。③翻译:注意直译,力求“信、达”,结合语境,疏通文句。 02语文高考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8-9题,11分,力争6分以上)[约10分钟] ①强调四看到位:看题目、看诗歌、看注释、看要求 ②整体把握类别与抒情基调:诗歌类别有山水田园、边塞、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等;抒情基调有哀婉悲伤、激昂愉悦、痛苦、快乐、离恨愁绪等,风格可参照书上的概括。 ③注重表达方式和技巧: 1.语文高考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用典、顶真、通感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3.表现手法有:

♦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多角度描写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即事抒情、用典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 ♦文艺表现方法:赋、比、兴;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等。♦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抑扬变化、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④按照要求分析或归纳:表达要运用术语,答题要谨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结合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考虑,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步骤,语言要简炼通顺。 ⑤重点复习唐诗、宋词和元曲,弄清相关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 03语文高考文学类及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及实用类文本阅读(11-12题,25分,力争17分以上)[约23分钟]①整体把握:人物、事件、景物、情感,明确作品主题;②认准答题方向:词句理解、作用、分析问题、归纳主旨等;③答题要注重和文章主旨结合起来考虑。 ④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分析、概括、分条陈述等,做到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语言通畅。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总结 语文答题该如何作答 1.第四、五、六主观题应力争在50分钟内完成,即开考后一个半小时内要完成作文以外的所有试题。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词语与词义 1. 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如“德” 读作dé(德行)或dē(德宇);“读” 读作dú(学习)或dòu(朗读)等。 2. 文言文中的异体字:如“余” (我)还有“免” (豁免)等。 3. 文言文中的双音词:如“苟” 读作óu(稍纵即逝)或gǒu(极其),根据语境理解词义。 二、句子结构与语法 1. 文言文的基本句型: (1) 主谓结构:如“吾爱尔”。 (2) 主谓宾结构:如“君不见斯战何时有”。 (3) 主系表结构:如“君子人之爱,贵义无穷”。 (4) 并列结构:如“夫人不言,言必信之;不约,约必果之”。 2. 语气助词的用法: (1) “之”:表示动态助词,用于动词前。 (2) “乎”:表示疑问助词,用于句末。 (3) “兮”:表示感叹助词,用于句末。 (4) “焉”:表示疑问、感叹或否定助词,用于句末。 (5) “耳”:表示停顿、徐缓、疑问或感叹助词,用于句末。

三、文句修辞与修辞性格 1. 同音转注:将一些字音相近的字转化为另一字音,以达到修辞或表达需求。 2. 排比句:通过使用相同句式、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3. 长句与短句的运用:使用长句可以表达复杂的意思,使用短句可以使表达更加简练、精炼。 4. 比喻与夸张:使用比喻或夸张的修辞手法,使描述更加形象生动,增强表达力。 5. 对仗与倒装:使用对仗或倒装的修辞手法,使句子结构更加对称、鲜明,达到修辞效果。 四、典故与引用 1. 常见典故:如“岳阳楼记”、“弟子规”、“孔乙己”等,理解典故含义以及与文段内涵的关联。 2. 名句和名篇:如《论语》、《史记》等重要名篇,理解名句的含义,分析其在文段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修辞格与修辞手法 1. 描写手法:如对比、比喻、象征等,理解其在文段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反问与陈述:使用反问和陈述的修辞手法,强调某一观点或情感。

2023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

2023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 2023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 一、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在新课标中依旧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同学们需要在开展阅读 素养方面下功夫。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将依照新课标方案,选用现实生活当中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注重实用性,关注当代社会 动态。 二、文言文阅读 相比于旧课标,新课标更注重发展同学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在2023 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中,文言文阅读将更加注重对文言语言和 文化的理解,出现的典故等也更加贴近当代生活。同学们需要加强对 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做到能够运用文言文解决现实问题。 三、作文 作文是考查语文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新课标将更加注重对语文语感 的培养和锤炼,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将对各类作文题型进 行覆盖,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同学们需要在平 时的学习中多加联系,注重写作技巧的掌握和实践。

四、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考查同学们对于语法、用词、标点符号、语病等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在新课标当中,短文改错将缩小难度范围,同时加强语境的设置和语言的实用性,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将更注重同学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名言警句填空 名言警句填空旨在考查同学们对于名言警句的理解、记忆和运用,同学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和熟练掌握名言警句的用法和意义。同时,在新课标中,名言警句填空也更加关注对当代文化的贴近,注重焕发名言警句的时代魅力。 六、议论文阅读与写作 议论文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同学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万般记忆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中,议论文将更加注重学科知识与文化常识的融合,注重同学们对于论点的把握与语言的实用性。 总之,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将更加注重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同学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同时也需要关注社会动态和时代变化,做好随时应变的准备。

2023年高考(新课标 I 卷、新课标Ⅱ卷、全国甲卷、全国乙卷)语文默写附答案

2023年高考(新课标I 卷、新课标Ⅱ卷、全国甲卷、全国乙卷) 语文默写题(附答案) 新课标I 卷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便遭遇了李陵之祸,因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所以“”。 (2)《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有二弦”,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两句,说明竖箜篌的弦数还有另一种可能。 (3)小刚临摹了一幅诸葛亮的画像,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想好。汪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就很好。 答案: (1)草创未就(已)就极刑面无愠色(2)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3)示例一: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示例二: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问示例三: 三分割据野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新课标Ⅱ卷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记载,李存勖将李克用留给他的三支箭收藏在祖庙中,其后用兵作战,“,”,装在锦囊中背在身上,奔赴战场。 (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看似闲适恬静,实则透露出诗人由于内心的惆怅而彻夜难眠。 (3)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正气歌》中写道:文天祥月下独步于江边,眼前壮阔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诵起前人的写景名句“,”。 答案: (1)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全国甲卷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记载,齐王接受邹忌的意见,广开言路。一开始有很多人进谏,

2023年新课标1卷高考语文第9题,第20题评析--202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2023年新课标1卷高考语文第9题,第20题评析 评析 散文第9题文学短评 典型任务必然是有情境的,情境使得任务的解决具有针对性、现实性,也使得任务的完成指向解决真实的问题。 2020年全国卷有3个作文题情境任务的指向都很强,2023年继承了这样的探索,并进一步发扬光大,从写作扩大到阅读甚至扩大到语言文字应用。 比如新课标Ⅰ卷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第9题是这样的: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这一题将考生变身为读书小组成员,要为提供的文学作品写短评;写这个短评又有甲、乙两组关键词作为限制情境;任务是围绕考生所选定小组的关键词写出短评思路。题目由真实情境指向真实任务,解决真实问题,考生必须将自己转换身份、适应情境,才能较好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1.文字表述 题目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2.设问角度 文学短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3.语料选择 省略 陈村《给儿子》

4.答案设置 【答案示例】甲组答案示例:①本文表面上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即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一次旅行。②其实是父亲对过去的回忆。③为何交叠未来与过去?指向关于成长的主题,即父亲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并期待儿子也能够在其中找到自我。 评分参考:“未来”和“回忆”所知,1点1分;答出成长所指给2分;将三者联系起来构成清晰的思路,给2分。 乙组答案示例:①文章有很多抒情的意象,河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②其表现就是,从爬上江堤到独坐河滩,儿子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③那么河流究竟意味着什么?河流既是环境与风景,也代表着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流逝,并承载着人的思索。 评分参考:找出河流的重要性给2分;思考河流的意义给2分;构成清晰的思路给2分。 5.试卷结构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 答案技法演示 1.审清题意。题目考查的概括内容的能力。评论的对象是文章的内容。 2.文本比对综合。解题要调整得分点。要联系文本作者对这些内容的评价。 3.写作思路。点:提出评论的观点,述:复述引用原作内容。析:分析评论内容,注重述评结合。 4.讲究理据。所谓理据就是理由,证据要做到理由充足,证据充分证据可以是“内证”,从文本自身入手,在文本中找到印证,可以是“旁证”从作者的作品从记录作者的相关经历以及所处的时代寻找依据,也可以借助他人的评价论断寻找佐证,当然从考试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内证”。 评分细则 一、选择甲组

语文- 202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语用解析

高考新高考Ⅱ卷·语用题两年高考(2022年、2023年)比对分析 2022年高考新高考Ⅱ卷语用考点: 填写成语+修改病句(主观题型)+写作人称(主观题型)+句子效果+修辞手法(主观题)2023年高考新高考Ⅱ卷语用考点: 填写成语+原句与改句效果分析+人称代词语境分析+补写句子+修改病句(主观题型)两年对比,语用题型过渡平稳,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高考新高考Ⅰ卷·语用题两年高考(2022年、2023年)比对分析 2022年高考新高考Ⅰ卷语用考点: 补写成语+句式变换(长句改短句)+修辞手法(主观题型)+词语用法(“你”的特指与泛指)+补写句子 2023年高考新高考Ⅱ卷语用考点: 补写句子+修改病句+叠词语意+标点作用+词语表意不同 两年对比,语用题型变化程度达90%以上。 2024届语用题复习备考,在兼顾常规考点、常规题型的同时,要以语用题型变化大的新高考Ⅰ卷、全国甲卷这两套试题为方向,研究新题型、新考法,注意语用题目的基础性和情境性,凸显语言在具体环境中的实际运用能力。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那次云南之行,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看到了腾冲皮影戏。 那天晚上,到一家古色古香具有民族特色的饭店用餐,饭吃到一半,服务员来通知,皮影戏开始了。我放下饭碗,下了楼。《龟与鹤》正在上演,水塘边,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另有一只乌龟,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头颈,享受着宁静,享受着美景。仙鹤发现了乌龟,飞过去停在乌龟背上,用长长的喙去啄乌龟的头,乌龟飞快地把头缩进壳里,四肢也缩了进去,任仙鹤如何啄,如何气恼,如何焦急,乌龟就是岿然不动,让仙鹤_① , 以至于本应是胜利者的仙鹤,反而着急地叫了又叫…… 见我对皮影戏有兴趣,服务员就介绍说,皮影戏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悠久的历史。皮影是用驴皮或牛皮刻成人物、动物,用细绳拴着,再连接着小竹竿。艺人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往往令观众②。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分) 【解析】第①处

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双向细目表

新课标卷Ⅱ双向细目表(语文) 知识内容 能力层级 难 度 要 求 识记 理解 分 析 综 合 表达 应用 鉴赏 评 价 探 究 论述类 文本阅读 1 3 文中内容的理解 √ 易 2 3 分析作品结构 √ 易 3 3 作者观点的分析 √ 中 文学类 文本阅读 散文 4 3 分析作品内容、艺术特色、概括作品主题 √ √ 中 5 5 分析重要概念的含义 √ 难 6 6 欣赏作品的人称的变化 及感情 √ 难 实用类 文本阅读 新闻组合二则 材料 7 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中 8 5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包括读图 √ 中 9 4 分析文本的有关内容 √ 难 古诗文 阅 读 10 3 文言断句 √ 中 11 3 古文化知识的理解 √ 中 12 3 文章内容的分析 √ 难 13 10 文言句子的翻译 √ 难 1 4 5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 中 15 6 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 √ 中 16 5 古诗文默写 √ 中 语言文字 运 用 17 3 成语辨析 √ 中 18 3 病句辨析 √ 难 19 3 语言得体 √ 中 20 6 表达准确、连贯 √ 难 21 5 仿句推理 √ 中 写 作 22 60 材料作文 √ 中 项 目 考 查 内 容 题序 、 分 值 版 块

春天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春意正浓风和日丽春花烂漫 春天的景色 鸟语花香百鸟鸣春百花齐放莺歌燕舞 夏天的热 赤日炎炎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挥汗如雨大汗淋漓 夏天的景色 鸟语蝉鸣万木葱茏枝繁叶茂莲叶满池 秋天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送爽秋菊怒放秋菊傲骨秋色迷人秋色宜人金桂飘香 秋天的景色 果实累累北雁南飞满山红叶五谷丰登芦花飘扬 冬天 天寒地冻北风呼啸滴水成冰寒冬腊月瑞雪纷飞冰天雪地 冬天的景色 冰封雪盖漫天飞雪白雪皑皑冰封大地冰天雪地 早晨 东方欲晓旭日东升万物初醒空气清醒雄鸡报晓晨雾弥漫晨光绚丽 中午 烈日当头丽日临空艳阳高照万里无云碧空如洗 傍晚 日落西山夕阳西斜残阳如血炊烟四起百鸟归林华灯初上夜幕低垂日薄西山 夜晚 夜深人静月明星稀夜色柔美夜色迷人深更半夜漫漫长夜 城镇 风光秀丽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宁静和谐 村庄 草木苍翠竹篱瓦舍山幽路辟小桥流水 大楼、饭店 直指青云古色古香青砖素瓦耸入碧云 工厂 机器轰鸣铁流直泻热气腾腾钢花飞溅 商店 粉饰一新门可罗雀冷冷清清错落有致 馆场 富丽堂皇设施齐全气势雄伟金碧辉煌 学校 风景如画闻名遐迩桃李满天下 车站、码头 井然有序杂乱无章布局巧妙错落有致 街道 宽阔平坦崎岖不平拥挤不堪畅通无阻 花 花红柳绿花色迷人花香醉人花枝招展百花齐放百花盛开百花争艳绚丽多彩五彩缤纷 草 绿草如茵一碧千里杂草丛生生机勃勃绿油油 树 苍翠挺拔郁郁葱葱枯木逢春秀丽多姿青翠欲滴林海雪原耸入云天 瓜果蔬菜 清香鲜嫩青翠欲滴果园飘香果实累累果实饱满鲜嫩水灵 鸽子、燕子 象征和平乳燕初飞婉转悦耳莺歌燕舞翩然归来 麻雀、喜鹊 枝头嬉戏灰不溜秋叽叽喳喳 鹦鹉 鹦鹉学舌婉转悦耳笨嘴学舌 啄木鸟 利嘴如铁钢爪如钉 鸡鸭鹅 神气活现昂首挺胸肥大丰满自由自在引吭高歌 马 腾空而起狂奔飞驰膘肥体壮昂首嘶鸣 牛 瘦骨嶙峋行动迟缓俯首帖耳膘肥体壮 车 川流不息呼啸而过穿梭往来缓缓驶离 船 一叶扁舟扬帆远航乘风破浪雾海夜航追波逐浪 飞机 划破云层直冲云霄穿云而过银鹰展翅 学习用品 美观实用小巧玲珑造型优美设计独特 玩具 栩栩如生活泼可爱惹人喜爱爱不释手 彩虹 雨后彩虹彩桥横空若隐若现光芒万丈 雪 大雪纷飞大雪封山鹅毛大雪漫天飞雪瑞雪纷飞林海雪原风雪交加 霜 雪上加霜寒霜袭人霜林尽染 露 垂露欲滴朝露晶莹日出露干 雷电 电光石火雷电大作惊天动地春雷滚滚电劈石击雷电交加 小雨 阴雨连绵牛毛细雨秋雨连绵随风飘洒 大雨 倾盆大雨狂风暴雨大雨滂沱瓢泼大雨大雨淋漓暴雨如注 风 秋风送爽金风送爽北风呼啸微风习习寒风刺骨风和日丽 雾 大雾迷途云雾茫茫雾似轻纱风吹雾散云消雾散 云 彩云满天天高云淡乌云翻滚彤云密布 霞 彩霞缤纷晚霞如火朝霞灿烂丹霞似锦 星 满天星斗众星捧月群星灿烂万点繁星 月 月出东墙月出东山玉兔东升月光皎洁月色迷人月牙初升 日 旭日东升日上三竿一轮红日日高三尺艳阳高照烈日当头骄阳似火 日影西斜 天空 碧空万里浩浩长空晴空万里万里无云碧空如洗 池塘 深不可测碧波涟漪 小溪、泉水 涓涓细流喧腾飞溅悠然而下泉水丁冬 潮汐 惊涛拍岸波涛汹涌白浪滔天奔腾翻卷 湖、海 白浪滔天奔腾不息汪洋大海湖光水色 江河 奔腾不息滚滚东流一泻千里江水茫茫 山 荒山野岭寸草不生山清水秀青山绿水高耸入云 家务劳动 心灵手巧窗明几静手忙脚乱井井有条 师生间 苦口婆心口若悬河心平气和不慌不忙语重心长热情洋溢恭恭敬敬洗耳恭听 同学间 亲密无间形影不离情同手足团结友爱朝夕相处 人多 人山人海人声喧哗人声嘈杂人如潮涌摩肩接踵 大雨 倾盆大雨狂风暴雨大雨滂沱瓢泼大雨 读书学习 神情专注学而不厌学无止境专心致志日积月累似懂非懂 过节 普天同庆彩旗飞舞欢天喜地张灯结彩彻夜狂欢兴高采烈 游戏 手舞足蹈笨手笨脚挤眉弄眼得意忘形 句子 常用标点符号主要用法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现将其主要用法及应注意事项陈述如下: 首先介绍三种句末点号:句号、逗号和问号。 一句号 1、用于陈述句末尾。如:(1)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2、用在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后。如:(2)我们回去吧。 3、用在复句的后面。如:(3)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墓年, 壮心不已。 ●注意:复句中分句间可用逗号或分号, 句中分句后不用句号, 只有句末分句后用句号。 4、用在省略句后。如:(4)你叫什么名字?李美。(句中“李美”是“我叫李美”的省略) 5、用在无主句的后面。如:(5)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6、用在独词句后。如:(6)好。(在特定情境下, 一“好”字表示大家都明白的完整意思。) ●注意:作品、书信、文件、等后面注明时间、地点、署名等文字之后可用可不用。 二、问号 1、用在特指问句后。如:(7)你今年多大了? 2、用在反问句后。如:(8)为什么我们不能刻苦一点呢? ●提示:反问句若语气缓和, 末尾可用句号;若语气重可用感叹号。如:(9)国家主席可以活活被整死;堂堂大元帅受辱骂;……这哪里还有什么尊重可言! 3、用在设问句后。如:(10)我们能让你计划实现吗?不会的。 4、用在选择问句中。如:(11)我们是革命呢, 还是要现大洋? (12)你到底是去, 还是不去? ●提示:在选择疑问句中, 若该句为复句, 一般只在句末用问号;若分句较长, 或者为加强语气, 各分句后也可用问号。 5、用在表疑问的独词句后。如:(13)我?不可能吧。 ●提示:若疑问句为倒装句, 问号应放在句末。如:(14)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你的车?(若说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你的车。”则错误。) 6、句子中对某词语有疑问或生卒年月不详时用问号, 疑问句构成的标题后面也用问号。如:15)中国现今文坛(?)的状况, 实在不佳…… (16)曹邺(816--?), 桂林人。 ●特别提示: 句号、问号均表示句末停顿。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 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有些句中虽有疑问词, 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 句末只能用句号, 不能用问号。 例如:(17)……最后应求出铜块的体积是多少? 18)面对千姿百态、纷繁芜杂的期刊世界有哪位期刊编辑不想通过期刊版面设计为刊物分朱布白、添花增色呢? (19)关于什么是智力?国内外争论多年也没有定论。 (17)(18)(19)三句都是非疑问句, (17)(18)句中问号均应改为句号, (19)句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三、感叹号 ●特别提示: 1、在表感叹或祈使语气的主谓倒装句中, 感叹号要放在句末。 如:(20)多么雄伟壮观啊, 万里长城! 2、句前有叹词, 后是感叹句, 叹号放在句末。 如:(21)啊这儿多么美丽! 下面介绍句中点号的用法。句中点号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 一、逗号 提示: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 除了有时用分号外, 都要用逗号。 二、顿号 用于句中并列的词、词组之间较小的停顿。 如:(22)邓颖超的品德、人格、风范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 (23)从1918年起, 鲁迅陆续发表了《狂人日记》、《药》、《祝福》等短篇小说。 ●特别提示:以下九种情况不用顿号。 1、不定数的两个数字间不用顿号。 如:(24)你的年龄大概是十六七岁。(不能写成“十六、七岁”) ●【注意】相邻的两个数字而非约数之间要用顿号。 25)三年级四、五的学生。(26)战斗在一、二的工人。 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 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 不用顿号。 2、如:(26)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 遛遛鸟呀, 打打麻将呀, 听听戏呀。 3标题中有并列词语时中间不用顿号, 可在并列词语之间空一格。 4并列的词组比较长、停顿较大的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27)情况的了解, 任务的确定, 兵力的部署, 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 给养的筹划, 武装的整理等等, 都要包括在领导的工作之中。 5并列成分做补语且需要强调时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28)那种叫“水晶”的, 〈长得长长的, 绿绿的, 晶莹剔透〉, 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 6、并列成分做状语, 并列成分是介宾短语, 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29)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 在大青树下, 在纺车旁边, 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 ●【注意】并列成分若都是单个词语或成语则用顿号。 30)我们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大国主义。 7、并列成分做谓语时, 若并列成分是主谓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31)她衣服新潮, 头发齐耳根长, 走起路来风风火火, 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注意】并列成分做谓语时, 若共带一个宾语, 并列词间用顿号 32)今年我公司研制、推出了两款新车。 8、并列的词或词组作复指成分时, 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 不用顿号。 如:(33)老槐树下有两辈人:一个“老”字辈, 一个“小”辈。 ●【注意】如并列词或词组简单, 它们之间则用顿号。 34)抗战、团结、进步, 这是共产党的三大方针。 9、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时, 为分清层次在不同属类间用逗号。 如:(35)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 中国、外国, 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三分号 下列几种情况使用分号 1、用在复句中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非并列关系(转折、因果等)的多重复句, 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如:35惨象, 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犹使我耳不忍闻。 (36)她今年已经十八岁了, 个子也长成了, 按说该找个婆家;可是她母亲总是一个劲地说他还小。 2、分条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 在每一条里不管是词、词组、单句, 还是复句, 都作为一个分句, 各条末尾用分号, 最后一条完了用句号。 如:(37)农民对一个好的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 一碗水端平;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 3、句子中有余指代词“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并列部分, 在“等等”的前面也要用分号。如:(38)阅读有许多好处:它能扩大你的知识面;能陶冶你的情操;能提高你的审美能力;等等。 ●【提示:并列的几个分句, 不论其结构是否一致, 并列分句间均用分号, 不能有的用分号有的用逗号】 四冒号 1、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小结上文。 如:(39)我们的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项复习阶段;第二阶段为综合复习阶段;第三阶段…… (40)她是秋天没丈夫的;他有一个小叔子, 小她十岁;她靠打柴为生:我知道的就这些。 ●【提示:用于提示下文的词语“注意”、“指出”、“宣称”、“证明”、“告诉”、“如下”、“例如”等后常用冒号。】 2、用于书信、讲话稿等称呼的后面。 3、用于需要说明的词语后。如:(41)日期:10月20日 地点:县剧院 ●【特别提醒】 A、冒号提示的范围一般要管到句子末尾, 不能只管到句子中间。 (42)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 也将在各大城市上映。(此句中的冒号应去掉) B部分引用别人的话, 使之成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 引文前不用冒号。 如:43)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未绝, 本大臣一日不回, 誓与此事相始终, 断无中止之理”, 表示决心禁绝鸦片。(应将冒号换成逗号) C、一个句子中不要出现两个冒号。 如:(44)他在文中指出:我们要学习一些自己国家的历史, 比如说:国家的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等。(第二个冒号应删去。) 标号 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间隔号、连接号和专名号九种。 一引号 主要作用有: 1 、表明引用的部分。 2、着重论述的对象或重要的特定的词语。 如:(45)股市有它的行话:如股票价格上涨叫“牛市”, 因牛的眼睛总朝上看;反之叫“熊市”, 因熊的眼睛总朝下看。 4、明是否定、反义或讽刺的词语。 46)这样的“聪明”还是少来一点好。(表否定) 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