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要遵守保护环境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要遵守保护环境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要遵守保护环境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要遵守保护环境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第二课生存环境呼唤保护

第三框保护环境需要道德和法律

第二课时(要遵守保护环境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保护环境的道德规范;了解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理解保护环境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问题探究、材料分析等方法学习后,学生能认识到保护环境需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身体力行,用正确的方法去保护环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对保护环境有正确的认识,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确立自觉遵守保护环境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重点

自觉遵守保护环境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教学难点

自觉遵守保护环境的道德规范。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材料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知识回顾:什么是道德?什么是道德规范?社会公德的内容有什么?什么是法律?

总结:保护环境需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培养保护环境意识,依靠我们自己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规范我们的行为,是自律。我们还需要道德规范(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的等)、社会规范、社会法律准则来规范我们的行为,是他律。也即我们不仅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还要遵守

保护环境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家园。

新课讲授

(板书)要遵守保护环境的道德规范

问题:(根据前面所学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在保护环境方面我们应该遵守哪些道德规范?

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践踏草坪、不乱刻乱画、不翻越栅栏、遵守景区规则、遵守公园规定、遵守社会公德等。(可以具体描述)师:保护环境方面我们有各种各样的道德规范,但是现实社会中却出现了各种违反这些道德规范要求的现象。比如乱扔垃圾、偷盗文物、破坏风景名胜等。

(展示十一旅游中曝光出的各种不文明现象)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些人为什么会做出违反道德规范要求的事情?

生1:图方便省事、为了个人私利…

生2:他是一个没有素质、没有道德修养的人…

生3:没有法律意识、道德法律意识单薄…(利益和道德的冲突)

师: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方便、个人的私利去做一些违反道德规范要求的事情。环境道德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一个有道德的公民,当然要自觉遵守保护环境的行为规范。这是个人素质提高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的要求。(遵守保护环境道德规范的意义)

(重点解释环境道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展示照片“狗”)

师:近几年家庭养狗的越来越多,遛狗的人也越来越多,连踩狗屎的人也越来越多。如匆匆行走在街头,或者在草坪上悠闲散步时,冷不丁踩上一堆狗屎,很多人都遭遇过这样的尴尬。这时,你有什么想法?

生1:尴尬、太倒霉了、真是“走狗屎运了”…

生2:怎么不清理一下?太没素养了…

生3:赶紧的远离这个倒霉地…

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肯定一刻也不愿意多呆,这不是一个人可以呆的地方、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不是一个文明的社会。为解决这一公害,从2010年4月1日起,天津将对携犬出户不及时清理“狗屎”的养犬人罚款50元。在巴黎将会被处以180欧元的罚款,在温哥华就会被处以250美元的罚款。

养狗人为什么不主动清理狗屎?主要原因并不是怕脏或觉得恶心,而是担心被周围路人取笑。所以,巴黎的清理狗屎运动的一个口号就是,让“主动清理狗屎成为一种良好的、勇敢的行为受到鼓励”。

主动清理狗屎,文明遛狗,遵守环境道德,归还一个干净的城市、一个和谐的城市、一个文明的城市。这不仅是个人素养的表现,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表现。所以说环境道德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同时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遵守保护环境的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

说一说:课本P39(你赞同那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问题:①学校组织秋游,休息时小明把报纸铺在地上就坐,在离开时,应该怎么做?

②小明收拾了自己造成的垃圾后,看到别的同学并没有收拾,此时他心想:“管好自己就行了,去管别人,搞不好还会被同学讨厌”。你觉得这种想法是否值得提倡?如果是你,你应怎么做?)

(生1)观点一:(责任说)这是保洁员的责任(义务),不然要这些人还有什么用?

(生2)观点二:(利益说)到公园秋游,就是放松心情,欢乐愉悦的,这些东西是为了让自己过开心的一天,不能要这些东西扫了兴,为了我的快乐牺牲一下,或许应该可以吧?!

(生3)观点三:(道德说)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应该遵守保护环境的道德规范的要求,从我们的实际行动做起保护我们的家园。(追问:

①学校组织秋游,休息时你把报纸铺在地上就坐,在离开时,应该怎么做?

②你收拾了自己造成的垃圾后,看到别的同学并没有收拾,此时他心想:“管好自己就行了,去管别人,搞不好还会被同学讨厌”。你觉得这种想法是否值得

提倡?如果是你,你应怎么做?)

师:(总结)(观点一)当权利和义务发生矛盾时,(丢垃圾是我们的权利,保护环境是我们的义务)首先想到的不是享受我们的权利,而是如何履行我们的义务,这是道德规范的要求。

(观点二)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而不仅仅是首先保证自己的个人卫生。让你站在垃圾场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观点三)一个环境良好的公园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我们要自觉遵守保护环境的道德规范。

(材料分析)情景假设:某厂总经理在办公室里这样告诉秘书:“去通知他们,这处理废水又不给公司赚钱,想办法偷偷排掉。”于是,该厂员工……

思考:假如你是该员工,你会怎么做?

生1:按照经理的吩咐去做,不然我吃饭的工作就没有了…

师:你知道这么做,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吗?

生1:造成严重污染…

师:你想到你和经理将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了吗?(一旦事情败露,你们将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你知道么?)

生1:赔偿、处分、停业、处罚、判刑…

生2:道德谴责、举报、新闻曝光…

师:为什么你会这么做?

生2:道德上难以说服自己、心里会很惭愧…

(展示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师:你尽到了一个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这是应该提倡的、值得赞扬的。

师:假如你不这么做,事情败露后,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生2:罚款、判刑、吊销企业资格、行政处分…

师:这也是你反对经理的做法的原因吧!

(展示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三十八条对违反本法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由环境

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情节较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政府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一条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体、矿产、渔业、野生动物等资源的破坏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第六十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第六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二)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三)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师: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或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首先关注的不是个人利益,而是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这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要求。《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对于经理这样的破坏环境的行为,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劝阻和制止。

(板书)要遵守保护环境的法律规范

问题:1、为什么要制定保护环境的法律规范?(必要性和重要性)

2、我国制定了哪些关于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关于保护自然环境方面:

1982年 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1984年 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84年 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87年 7月:《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198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00年 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关于保护人文环境方面:

198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985年 6月:《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3、《环境保护法》对哪些方面作出了规定?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师:《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的义务,依法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师:国家、国际、社会等不断努力,通过法规、政策等手段呼吁大家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

阅读P40的知识窗,了解近几年世界和中国的环境日主题。

2010年: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2011年: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中国主题: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2012年: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

中国主题: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2013年:思前,食后,厉行节约

中国主题:同呼吸,共奋斗

2014年: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

中国主题:向污染宣战

师:我们应该响应号召,为了保护生存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板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例如:少使用塑料袋、少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水杯、少喝瓶装水、垃圾分类投放不乱扔、拒绝使用过分包装的产品、节约用水用电、家用电器出门不待机、夏天空调温度调高一度冬天调低一度、使用双面纸、不吃珍稀动物、爱护花草树木等。(不要少了人文环境方面)

(展示垃圾分类图片)

(展示为了环保,日本学生的做法)

日本垃圾分类细致,如生活垃圾、不可燃垃圾、有害物、资源类、纸、纺织品、瓶罐、大型废旧物、环卫不负责处理的废旧物、装牛奶的纸盒(10类)。

一个饮料瓶子,在中国可能只随手一扔就完了,在日本,丢弃之前需要以下五个步骤:喝光或倒光;简单水洗;去掉瓶盖,撕掉标签;踩扁;根据各地的垃圾收集规定在“资源垃圾”日拿到指定地点,或者丢到商场或方便店设置的塑料瓶回收箱。

日本鲜奶多采用方形纸杯包装,这种纸杯所用的纸张因属于优质纸的缘故,有较高的回收率。一个喝光的奶杯的处理步骤:洗净;剪开;晾干。

师:我们在生活中,很少会注意到这些细节问题。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学习日本,关注我们的生活细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实际行动从一点一滴做起。

课堂总结

保护环境需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还需要遵守相关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我们的实际行动,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可爱家园。

课后作业

填一填(全部)

选一选(全部)

体验与成长(全部)

阅读与感悟(保护环境——从点滴做起)板书设计

(案例)保护环境需要道德和法律

《保护环境需要道德和法律》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环境保护是中国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利益和基本目标之一,实现可持续发展依然是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人类需要如何做才能保护环境呢?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如何保护环境,学生自己对于环境污染能做什么,这是一个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内容。正好,在八年级《思想政治》课中有关于这部分的内容,讲的就是平常人如何与环境破坏分子做斗争,如何保护环境的内容,这样,利用学生身边事引入教学,借助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对于环境保护有感性的认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情感。 【案例实录】 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治理、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 简要说一说实践中有哪些环境污染问题? 面对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我们人类能做什么? 听《一个真实的故事》视频歌曲。 师:听完这个用生命保护丹顶鹤的女孩的歌曲后,我们都被她的故事深深感动,同时,我们也看到,有的人能够为保护受伤的丹顶鹤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但有的人却对环境问题视而不见,有的人为了获取一点点个人利益而不惜做出破坏环境的事情。在这里,我们应该反思:保护环境仅仅靠某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全世界的人们共同努力,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联合国大会为保护环境,将每年的6月5日确定为世界环境日,以此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学生交流表格一:世界环境日主题调查表(书p41) 请选择其中一个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保护环境还需要法律的约束。 师:全世界都在为保护环境作出不懈努力,但在生活中,还存在各种由于环保意识差、金钱诱惑等原因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破坏现象,我们的环境仍在遭受各种各样的破坏。现在就让我们看两个案例。 案例1:金山水污染事件。上海金山石化地区的饮用水水源位于紫石泾,该河道与中运河相交。2012年6月,经金山区部分居民反映和媒体报道,该自来水水源被污染,传出一阵阵化学品的味道。经检测,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比平时略高,超出地表水IV类标准。 根据目前中国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表水质标准分为五类,Ⅰ类、Ⅱ类、Ⅲ类可用作饮用水源,而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则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沪教版道德与法治八上1-2《维护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规范》教案1

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道德分领域和层次。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今天,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同学们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社会公德可以从不同方面加以界定,其内涵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指社会公共生活准则。这些公共生活准则是需要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二是指与私德规范相对应的公德规范。私德是人们在私人生活和交往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公德则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三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有着广泛的适用性的制度、守则等。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思考:社会公德在我国当前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社会公德通过社会舆论评价和人们良心的自省来提高人的思想和觉悟,从而提高人们遵守公共生活中的秩序的自觉性,因此,它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具有无可替代性。 首先,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必要条件。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社会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难度和成本就会大大降低,社会成员往往就可以不产生大的纠纷,或者自行调解纠纷,化解矛盾,避免因琐碎小事而酿成剧烈纷争和严重混乱,使人们能够在稳定而有序的环境中安居乐业。社会公德主要作用是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 其次,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最后,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的“窗口”。今天,人们不仅要以建筑、道路等物质环境来评价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也要从人们的公德水准来衡量这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公德水平,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软实力”的重要象征,是亲和力、号召力、影响力的基础性要素。社会公德的提高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公德往往是多数人的道德风貌、道德活动现象的综合反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示器。良好的社会风气使人振奋,社会安定,生产稳定发展;恶劣的社会风气使人道德沦丧,秩序混乱,生产停滞。 二、社会公德基本特征 继承性。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 遵守的公共生活基本准则。这些准则凝结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信守诺言,在公共场合注重礼貌、相互谦让等,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都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 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 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作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具备社会公德素养。 广泛性。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

关于保护环境的资料

关于保护环境的资料 三(5)班申小茜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道德的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的具体行为要求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要努力使保护母亲河行动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态环境道德、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载体。 青少年要率先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 青少年既是生态环境道德的重点教育对象,更是生态环境道德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广大青少年要率先行动、开风气之先,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与和谐与共的人与自然关系理想状态和境界相适应,生态环境道德要求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要首先做到: 珍爱生灵。平等对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体,不随意损害它们,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不践踏草木,不攀折花叶,不虐待小动物,不吃珍稀动植物等都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却不断增长。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分类回收废物,生活简朴等等,都是节约资源。 植绿护绿。没有森林和植被等绿色,便没有人类,没有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都是青少年应尽的义务。 抵制污染。不当的生产生活行为,会带来很大污染。不乱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难降解和难再生的物品、不焚烧秸秆、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 要把保护母亲河行动等活动作为青少年传播生态环境道德的舞台。发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公益特性,动员青少年宣传生态环境道德,用小手牵动社会这个大手。树立践行生态环境道德的模范,鼓励青少年监督、抵制违背生态环境道德的行为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深圳市南晟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ISO14001是ISO14000环境管理系弄标准的袭头标准,它的一个基本要赯是关于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承诺.此外环境体系认证除符合ISO14001外,也必须结合本国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因此,了解与企业环境行为有在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是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应掌握的必要的知识 第一节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概述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始于70年代初,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方针,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国家和地方开始有组织地制定了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工作制度,1979年,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后又相继颁布了各项专门法.目前己经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以<<中华人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境体系 一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也叫环境法,是指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民健康,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这个定义包含三点主国含义 (1)环境法是一些特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与其它法律一样是以国家意志出现的,以国 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法笔规范.它与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是有区别的 (2)环境法的目的是通过防止自然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维护生 态平衡,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环境法所要调整的是社会亲系的一个特定领域,即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 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同保护,合理开发 和利用自然环境与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二是同防治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和防治各种公害如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有关的社会关系,强调指出环境所调整法所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第三节: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一、道德与法律是两种基本手段 自古以来,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多种多样,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秩序日益重要和复杂化,人类便愈加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去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其中道德和法律是基本的手段。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公共生活秩序就越复杂,道德和法律的作用就越突出。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的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的方式作有所不同,但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在生活公共生活中知荣明耻,自觉履行道德和法律义务,是锤炼人的思想品德,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2、法律规范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由于个人的行为会影响他人的生活,因此约束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范很多。其中,法律是最权威的规则,它既有国家的强制性,又有普遍的约束性。它不仅确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共生活准则,引导人们自觉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而且通过制裁破坏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强制人们遵守生活公共生活准则。只有政府、社会和公民都具有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并自觉遵守公共生活准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现代的生活方式。

辩一辩:在现实社会中,大多数“罪不罪”就含在“对不对”之中,但是,许多“对不对”却不是“罪不罪”的问题。 二、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 法的规范作用是法自身表现出来的、对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可能影响。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指引作用:首要作用。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指引作用针对的对象为本人的行为。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实现的。 2.预测作用。人们根据法律可以预先估计人们相互间将怎样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等,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其作用对象是人们相互的行为。 3.评价作用。法律对他人的行为是否合法、违法及其违法程度具有判断、衡量的作用。针对的对象为他人的行为。 4.强制作用。法的强制作用是指对于违法者的制裁,其作用对象是违法者的行为。法律强制的主体是国家、社会成员与社会组织。强制手段是国家强制力,包括警察、法庭、监狱等。 5.教育作用。通过法律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其作用对象是一般人的行为。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治安管理处罚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8月28日通过,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该法包括总则、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处罚程序、执法监督、附则,共6章91条。 1.《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是加强新形势下的社会治安管理、维护公共生活秩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律保障。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第二框维护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规范(C)(教学设计)

资源信息表 第一课公共生活注重规范 第二框维护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规范(C)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初步懂得维护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规范,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是调整人与人关系的道德规范,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让学生懂得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大力倡导社会公德,遵

守秩序,举止文明,公共场合要乐于助人。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调查收集相关图片资料,讨论,朗诵等活动,体验感悟到公共社会秩序离不开道德,通过社会观察,讨论等活动发挥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的主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学生树立以讲文明为荣,不讲文明为耻的荣辱观。同时进一步明确乐于助人是一种优良品德,我们每一个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注重道德责任的优良传统。在社会生活中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组织文明观察小组,进行社会调查。 2.收集图片资料。 3.拍摄生活实录。 教师准备: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并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在上今天的新课之前老师让大家看一段录象: 【多媒体播放实录】 1.码头上人们依次排队检票。 2.图书馆里秩序井然,人们安静地看书。 3.学校的饭厅里学生们依次排队,井然有序。 4.十字路口的交通忙而不乱。 师:看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们的公共生活井然有序,人们能够和谐相处------ 师:那么在公共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确保井然有序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第一课第二框维护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规范 【出示课题】二、维护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规范 师: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首先必须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调整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社会和谐发展。那么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哪些基本道德规范?

道德讲堂(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道德讲堂”教案 一、活动题目: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 2、让学生认识到现在环境的破坏程度,树立危机意识。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活动步骤: (1)、第一个环节,唱一首歌。唱《公民道德歌》 (2)了解道德的真正含义。引入主题 (3)第二个环节,看一段短片。《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过度燃烧引致天空昏暗、空气污浊、全球变暖;乱砍乱伐严重,水土流失导致自然灾害;浪费水资源、污水横流、垃圾围城…… (4)谈一番感悟:看了短片,你觉得这跟道德有联系吗?你有什么感想? (5)第三个环节,听一个故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涌现出感人的好人好事,现在请大家听故事——《75岁老人天安门广场捡垃圾》 (6)第四个环节,谈一番感想: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7)第五个环节,诵一段经典。聆听先哲教诲.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3.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4.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5.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8)第六个环节,做一个承诺。 ①我们承诺节约用电,自然光充足时关闭室内灯。离开教室时关闭教室灯。 ②我们承诺节约用水,用水时尽量使用小水流,用完及时关闭水龙头。 ③我们承诺节约粮食,不剩饭,培养节俭品质。 ④我们承诺节约用纸,一张纸两面用,垃圾分类扔进垃圾箱。

⑤我们承诺爱护公物,门窗轻关轻开,桌椅轻搬轻放。 ⑥我们承诺爱护动植物,不折花、不攀树,不践踏绿地。 ⑦我们承诺参与环保宣传,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 (9)第七个环节,送一份祝福。 同学们,道,源于教育;道,重在传承;道,贵在坚持,我们的道德讲堂是属于大家的讲堂,讲述的是我们身边的道德故事,洗涤心灵,感悟道德,从而践行道德,这是我们开设道德讲堂的根本宗旨。请将祝福的话说给你身边的同学、老师、家人听吧,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道德的传播者。 四、结束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是我们千年文明古国所积淀下来的道德古训。有因必有果,好人必有好报,在这里我祝愿大家,厚德善行,吉祥相伴。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多一个微笑,多一些问候,多一点理解,多一声谢谢,多一份责任与担当。

维护公共秩序需要法律规范

生活需要法律课堂测试 一、单选题 1.我们出生后,父母就会到当地的派出所给我们报户口;十八岁之前,我们会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成年后,我们将走上工作岗位,又与《劳动法》紧密相连;到了一定年龄,我们又将依据相关法律退休。这些经历说明() A.公民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B.儿童时期与法律无关 C.成年人与法律的联系更紧密 D.法律对人们无能为力 2.当经济发展向“互联网+”时代迈进时,“+”后面就少不了法治。如果说,互联网技术与平台提供了“风口”,那么,必须让法治成为“翅膀”,为经济发展助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法律是用来管理社会的工具,网络生活也离不开法律②只要有了规则,就能保障安定有序③所有规则都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④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志,法治可以保护网民的合法利益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3.“法律用处大,处处需要它。国家行法治,兴旺又发达。权益受伤害,维权要靠法。我们青少年,人人要守法。守法又护法,利民利国家。”《普法歌》告诉了我们法律和法治对国家的重要作用。下列属于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的是() A.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 B.统治国家、管理社会,打击贪污腐败现象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把我国建设成为超级大国 4.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严禁考试作弊”、“严禁酒后驾车”、“严禁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这样规定是因为() A.人们不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B.维护良好秩序必须限制人们的自由 C.道德比法律更有约束力 D.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法律 5.“国家就像一部复杂的机器,其运行必须有章可循,必须有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如果没有法律,国家机器就难以正常运行,国家承担的职能就难以实施。”这句话说明的最佳观点是() A.国家的经济生活离不开法律 B.国家的政治生活离不开法律 C.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D.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 6.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规定我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这说明法律能够() A.保护我们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B.限制我们的人身自由 C.指引我们行为的方向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一、单项选择题 1.“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是(D) A共同合作的道德原则 B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C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D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2.青年马克思在谈到选择职业的理想和价值时曾经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对职业的价值追求反映出的职业道德是(D)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奉献社会 3.下列关于职业生活和职业道德的说法中,不准确的一项是(D) A职业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B职业道德规范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 C职业道德规范是促进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D没有职业的人不需要遵守职业道德 4.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由此可见,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就要(B)A一心只做大事 B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 C忽略生活中的微小行为细节 D有损别人利益的小事无须在意 5.为调整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分别形成了(B) A生活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 B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 C社会公德、生活道德、职业道德 D生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6.没有准确表达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途径的是(C) A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B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C督促他人爱护公物 D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7.在公共场所,人人都有可能遇到一些突发性灾祸,如车祸、火灾、溺水、急病等。这就需要人们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积极为他人排忧解难,甚至不怕牺牲性命。这是社会生活中(A)A社会公德的要求B职业道德的要求 C家庭美德的要求D环境道德的要求 8.上班不迟到,下班不早退,工作不怠工是(A) A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B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C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D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职业道德与法律21——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32——21 职业道德与 法律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新授 1 知识目标:了解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 能力目标:要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可耻的观念 情感目标:自觉依法律己,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导入新课〗 【创境激趣】 [情境创设] 暑假时,三名职业高中男生在一起玩耍,又找了一家小饭馆吃饭喝酒。等吃完晚饭已经夜里11点多,没有公共汽车了,可他们身上的钱又不够打出租车的。怎么办呢?借着酒精的作用,有人提议:“干脆劫辆出租车回家,不给司机钱。”其余两人随声附和,还提出可以跟司机“要点儿钱”。于是三人打了一辆出租车到僻静处,不付出租车费,还硬跟司机要100元钱花花。争执推搡中,被巡警发现,三人当场被抓,受到治安处罚。 [问题思考] ●请结合上述案例内容,判断寻衅斗殴是否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如果是的话,它又属于其中的哪一种? 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学习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5页,我们先来看本单元的引语。 学生朗读(略)。 朗读得不错!我们大家一起来归纳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好吗?这就是——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卫士”,青少年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拒绝不良诱惑和侵害。维护自尊,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学生观察体会、思考。 【引思明理】 <设置问题> 1.违法行为的内涵是什么?它是如何分类的? 2.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2课时)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教学目标】 1.知道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 2.知道遵守公共秩序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3.以正反事例说明,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需要。 4.在公共场所自觉遵宁公共秩序,不妨碍和损害他人。 【教学重点】 懂得遵守公共秩序是人们公共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保障。 【教学难点】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小顾客、文明小乘客、文明观众、文明小游客。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一、导入新课 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来维护,街道上的行人和车辆顺畅通行需要公共交通秩序,公园里人们愉快的游玩需要公共卫生秩序。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二、活动一:设计公共生活秩序单 1.让我们设计一份公共生活秩序单吧。 当我们过马路时,

当我们参加社区活动时, 当我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 2.交流。 3.分析一下同学们的秩序单有什么共同之处,设想如果公共生活没有了秩序,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三、活动二:秩序小实验 1.有秩序的公共生活会让社会环境更加舒适宜人,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活质量的提高。 2.秩序小实验:找五个一端具有长线的小球,一同放入一个瓶颈娇较小的瓶子中,瓶口宽度只能允许每次取出一个球。分组进行实验,看看哪个小组能顺利有又块快地取出瓶中所有小球,并说出你的理由。 3.至今,我还记得小学老师教的一首走路儿歌:“小花狗、小黄狗,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抢前,不落后,摇摇摆摆去春游”从小我们就知道要遵守秩序,社会生活需要秩序,否则将混乱不堪。 4.在山西省一所中学里,学生们正在上课。突然一声沉闷的响声,教学楼开始晃动,就听外面有人喊:“地震了!”这时学生们惊慌失措奔出教室,纷纷冲向楼梯。拥挤中,一个学生被挤倒,紧接着压倒一片,其他人纷纷被推挤着从他们身上走过这次事故造成二人当场死亡,一人送往医院死亡,三人重伤,多人轻伤。 (1)材料中,本来没有发生严重的灾难,他们为什么会导致如此不幸? (2)材料中,人们怎么做就可以避免或减轻这种悲剧的发生? 读一读P29 阅读角,应急车道就是生命通道 5.小结:只有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秩序才能确保人们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

维护公共秩序需要法律规范

第一课公共生活注重规范 第三框维护公共秩序需要法律规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懂得维护社会公共生活需要法律规范,知道维护公共秩序的一些法律规范,能正确辨认各种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并了解各种扰乱公共秩序的处罚。 2.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通过课前对社会公共生活的调查,相关法律、法规的分组查阅、课堂讨论交流、案例分析等学习方式,初步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并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同法律规范对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确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形成法律规范意识。 二、课前准备 1.课前指导学生分组上网搜索我国的一些法律、法规,自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作比较,并合作制作多媒体课件。 2.教师收集、整理违反扰乱公共生活秩序的相关案例,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在我们一天的学习生活中,需要遵守哪些规范? 学生交流:略 教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公共生活不但需要道德规范维系,更需要法律规范来维系。今天我们来学习维护公共秩序的一个重要手段——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有力地保障着社会公共生活的有序进行。 【课题】维护公共秩序需要法律规范(板书) 【学生活动】辨一辨:请同学们结合书本,辨认以上我们交流的内容哪些属于法律规范?哪些属于道德规范?它们有什么区别? 学生交流:略 ……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 与道德规范相比,法律规范是由国家运用强制性手段来保证实施,强制人们执行,具有强制性。运用法律规范可以使社会公共秩序按照一定的模式稳定下来。 1.法律是维护公共生活的重要准则 【多媒体显示】(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重要行为准则 教师:法律是由国家行使立法权的立法机关依据立法程序制定,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分组上网搜索我国的一些法律”,下面请各小组上台演示,并指出其立法机关。 学生交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 教师:是的,除了我们同学所举的一些法律,我国还有一些地方性的法规,它同样也强制要求人们履行。 【学生活动】阅读“知识窗”与“阅读天地”,思考:在“五五普法”的过程中,我可以做点什么? 学生交流:略 教师: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有哪些法律制约人们的行为,以维护公共秩序? 【多媒体显示】(2)维护公共秩序的法律规范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其中,其中最主要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刑法>>,它们对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作用很大。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适用范围比较大,是针对那些扰乱公共秩序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的,而<<刑法>>则是专门打击那些刑事犯罪分子的,对刑事犯罪行为依据<<刑法>>量罪定刑,给予刑事处罚。 2.依法处罚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学生活动】案例分析 【多媒体显示】某公共汽车售票员孙某,在四即将到达终点站时进行查票,乘客席某、梅某等五人拒不出示票证,前边的说“票在后面”;后边的说“票在

怎样保护生态环境

怎样保护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道德的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的具体行为要求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要努力使保护母亲河行动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态环境道德、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载体。 青少年要率先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 青少年既是生态环境道德的重点教育对象,更是生态环境道德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广大青少年要率先行动、开风气之先,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与和谐与共的人与自然关系理想状态和境界相适应,生态环境道德要求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要首先做到: 珍爱生灵。平等对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体,不随意损害它们,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不践踏草木,不攀折花叶,不虐待小动物,不吃珍稀动植物等都是珍爱生灵。 节约资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却不断增长。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分类回收废物,生活简朴等等,都是节约资源。 植绿护绿。没有森林和植被等绿色,便没有人类,没有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都是青少年应尽的义务。 抵制污染。不当的生产生活行为,会带来很大污染。不乱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难降解和难再生的物品、不焚烧秸秆、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 要把保护母亲河行动等活动作为青少年传播生态环境道德的舞台。发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公益特性,动员青少年宣传生态环境道德,用小手牵动社会这个大手。树立践行生态环境道德的模范,鼓励青少年监督、抵制违背生态环境道德的行为

保护环境需要道德规范的教学设计

《保护环境需要道德规范》的教学设计 高桥—东陆学校吴礼霞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教材的第二课第三框部分,这样的安排非常合理。首先,在第一框的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存在密切关系。接着通过第二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生存环境正遭到严重破坏。那么,如何保护环境呢?第三框要求人们遵循环境保护的道德规范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教学任务分析: 环保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道德水平及对环保实践的主动性,达到环保意识的内化,从而养成良好的环保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老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进行相关教育。 大致学情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中学生或多或少都拥有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但他们总觉得环境被破坏以及产生的恶果和自己关系不太大,没有切实认识到环保的紧迫性。再加上受到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因而,环保意识非常淡薄。也不十分明确保护环境自己应该做一些什么?另外,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的水平,决定了他们认知水平还多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对直观的事物和趣味故事感兴趣。尤其要把书本道理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还存在一些难度,需要科学有效的引导。 教学策略制定: 教学策略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1、情景教学,激发兴趣。如果只讲理论,学生容易产生繁琐枯燥的感觉。教师可用体验小品剧、介绍小故事、观看视频等方式作为情景引发问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这些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展示。 2、有效预设,促进生成。根据教学内容,可通过预先设计一些具体问题,有意引导学生去关注身边的环保现象,如:平时你和家人是如何处理一些废旧电池的?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到废电池的危害性,并组织学生讨论“今后应该怎样处理生活中的有害有毒物品?”,在讨论中,可能要遇到一些道德两难问题,由此,学生会生成一些新问题和看法,如:很多家庭嫌垃圾分类比较麻烦而不愿意这样做,怎么办?。老师要因势利导,使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趋向共识,提高他们道德判断力。

八年级政治:我国法律规定的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教学设计)

( 政治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八年级政治:我国法律规定的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教学设计) Studying politics can enable us to understand society earlier and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view,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八年级政治:我国法律规定的保护环境的 基本原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我国几个主要的环境保护法律名称,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保护环境的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辨别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环保法规,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与疑点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本框的教学重点,课程标准将其作

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提出理解要求,是因为这些内容是环境保护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教法建议: 1.利用教材或将学生通过网络、影视等途径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展示于课堂,使学生意识到环境的资源的重要性,污染和破坏的危害性,污染和破坏的严重性。启发学生思考一些如:为什么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应采什么措施保护环境,国家颁布了那些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等问题。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框架。 2.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去收集身边的环境问题的案例,设计研究专题。然后以文字、照片、图片、课件等形式在课堂上交流;也可用讨论会、辩论会等形式进行探讨。如: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帮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则。 3.学生根据发现的一些环境问题,如:垃圾的处理、白色污染等,可提出治理的建议或采取行动,让学生知道自己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资料1) 公共秩序保留是指法院在依内国冲突规范本应使用外国法作为准据法,如其适用(或其内容本身)将与法院国的重大利益、道德标准、法律原则想抵触而排除其使用的一种保留制度。国际私法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在涉外民商事关系中承认外国法的域外效力,并根据冲突规范的指引而适用外国法。但是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则是为限制和排除外国法在本国的适用而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公共利益。显然这是一对矛盾,然而纵观国际私法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国际私法的发展正是在适用外国法与限制或排除外国法适用的矛盾中前行的。有学者说国际私法随着“法律准入”和“法律准入壁垒”这一矛盾的彼长此消而不断向前迈进。 有人认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应该包含一国道德、政治方面的内涵,这样可以更好地维护一国利益捍卫国家主权,但是公共秩序内涵过大会阻碍国家之间的交流。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公共秩序的概念也应该国际化,各个国家应做出努力是公共秩序在各国之间有更多的共同点。我国目前对这一制度只有概括的原则的立法,并且用词模糊,不利于法官适用,由于适用这一制度时法官有过大的自由裁量权,立法应该严格限制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适用情形和适用结果,以达到维护本国利益和尊重外国法律的平衡,立法是应该做到用语统一化、概念清晰化、内涵具体化、程序规范化、适用的限定化。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资料2)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6-11-14 15:24:00 ] 作者:段芳芳编辑:凌月仙仙论文摘要 公共秩序的理论萌芽于13、14世纪时意大利巴托鲁斯“法则区别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公共秩序作为国际私法中的一项制度,自1804年《法国民法典》率先做出规定起,已被各国立法及司法实践所肯定。国际私法是法律的一个部门或分支,是调整在国际交往中所发生的民事、商事法律关系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对推动和促进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民事、商事交往、维护国际间的正常经济秩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关公共秩序的含义及称谓,长期以来,各个国家、各个地区说法不一,其立法与司法

环境道德与人的行为规范

环境道德与人的行为规范 摘要:生态文明道德评价标准,总体上说,凡是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设的行为便是善的,凡是有害于人于自然和谐关系建设的行为便是恶的。当然,自觉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应当是生态文明的伦理道德的底线标准。 关键词:保护环境生态公正尊重生命善待自然适度消费生态文明 随着人类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取得巨大进步,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伦理道德是在人类生存发展活动和生存环境发生尖锐矛盾后,为满足协调人和生存环境的关系,求得人类和生存环境共同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产物。【1】 人类是自然界历史演化的产物,应于自然保持和谐相处、协调进化的关系;人以外的其它生物、物种、生态系统以及自然界的所有存在物,除了对人类的工具价值外,还具有其内在价值,生态系统和自然界还有其系统价值,有继续存在下去的权利。人类属于自然,作为自然界进化的最高产物,人类是“自然权利”的代言人,对其它生命和生命支持系统负有道德责任,环境道德的核心是建立真正平等、公正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和谐发展与共存共荣,人类应培养尊重自然,爱护生命、保育自然环境的道德情操,尽到管理好地球家园的道德义务。 保护环境,就是要保护好地球适合于生命的生态学过程,维持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好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所有自然因素,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质量良好的环境,引导地球自然朝着既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目标,又有利于自然的健康、稳定、繁荣和美丽的方向变化,从而真正朝着人与自然的互惠共生、协同进化的方向发展。【2】 保护环境是个人、企业、社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个人应该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责任,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如果我们再不行动起来,自然界将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据有关专家研究,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已使大气层中的CO2浓度增加了25%。1992年,全球排放CO2总量达264亿吨,其中84%是来自工业活动。【3】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导致产生了地球温室效应,给我们造成了很大损失。一些污染还严重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安全,“中国安徽省太和县的南名河,由于受到严重污染,所流经前兴镇只有1400多人的两个自然村,近几年癌症患者高达46人,肝病患者40人,育龄妇女23人中11人不孕。”【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可能选用与环境友好的消费品,抵制那些难以处理或严重污染环境的消费品,以降低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我们还应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作为企业,要实现清洁生产,发展生产无公害产品,防止污染发生,主动治理环境污染,防止公害的发生。对国家而言要加大对环保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对污染环境的行为实行严厉的处罚措施,以减少污染行为。 人类是自然环境“诱生”的产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处于一个有机联系的生态共同体中。我们应公平公正的对待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成员,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生命都是美好的,两者的美好并不互相排斥,因为他们来自于同一渊源。”【5】生态公正包含对生物和自然界的公正,面对生命共同体首先我们要保护生命支持系统,其次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后应保证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是可持续的。环境道德要求的平等原则,包含体现全球共同利益的代内平等和体现未来利益的代际平等。要实现人与自然平等,必须承认自然界的价值利益,转变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承认自然界的价值和权利,人类应当履行好管理自然的使命,做称职的自然管理者。“90年代初,

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试行)

关于发布《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试行)》 的公告 为规范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职业行为,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我部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试行)》,现予发布。 特此公告。 附件: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试行) 二○一○年六月十七日主题词:环保环评道德规范公告 附件: 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职业行为,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从业人员是指在承担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三同时”环境监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的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岗位证书持有人员、技术评估人员、接受评估机构聘请从事评审工作的专家、验收监测人员、验收调查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等。 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应当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遵行职业操守,规范日常行为,坚持做到依法遵规、公正诚信、忠于职守、服务社会、廉洁自律。 一、依法遵规

(一)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拥护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遵守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自觉接受管理部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二、公正诚信 (三)不弄虚作假,不歪曲事实,不隐瞒真实情况,不编造数据信息,不给出有歧义或误导性的工作结论。积极阻止对其所做工作或由其指导完成工作的歪曲和误用。 (四)如实向建设单位介绍环评相关政策要求。对建设项目存在违反国家产业政策或者环保准入规定等情形的,要及时通告。 (五)不出借、出租个人有关资格证书、岗位证书,不以个人名义私自承接有关业务,不在本人未参与编制的有关技术文件中署名。 (六)为建设单位和所在单位保守技术和商业秘密,不得利用工作中知悉的信息谋取不正当利益。 三、忠于职守 (七)在维护社会公众合法环境权益的前提下,严格依照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开展从业活动。 (八)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提供本人不能胜任的服务。从事环评文件编制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遵守相应的资质要求。 (九)技术评估、验收监测、验收调查人员、评审专家与建设单位、环评机构或有关人员存在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在相关工作中予以回避。 四、服务社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