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兴起与发展

公共政策学的诞生

?诞生于二战以后的美国

?诞生标志:

1951年,拉斯韦尔等著《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

拉斯韦尔被称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创立者?±

?意义

?西方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一次革命;

?当代西方政治学的一次?°最重大的突破?±。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概述

定义: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而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的总称。

?内涵:

第一,特定的主体--法定的权威性;

第二,特定价值取向--特定的目标和目的;时效性;

第三,政治行动过程

第四,行为准则\\行为规范

公共政策的分类(会判断)

?按照政策对社会和人们之间关系的影响分类(管制型,自我管制,分配,重分配)

?按照政策空间层次的不同分类(元政策,基本政策,方面政策)

?按照政策涉及社会生活的领域分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1 元政策

?元政策: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称。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元政策的功用:如何正确地制定公共政策和有效执行公共政策。

关注整个系统及其改进,涉及的主要问题有:公共政策的指导思想、价值标准、行为准则、程序步骤、方式方法等。

?元政策是关于政策的政策,自身也是一种系统。

2 基本政策(基本国策)

?基本政策:用以指导”方面政策”的主导性政策。

?基本政策的四个要素:

1. 层次上,一般由中央政府或其授权机关制定发布;

2.范围上,政策的适用面较广泛,覆盖全国,适用所有地域、行业、公民及公民团体

3. 时间长度上,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4. 权威性上,可以构成相关政策的依据。为方面政策所援引,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例子:计划生育政策

3 方面政策

?方面政策: 也叫部门政策或具体政策,针对特定而具体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的政策规定。

?方面政策的分类

政治学科的:外交政策、选举政策、权力保障政策等;

经济学科的:能源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

社会学科的:社会保障政策、教育政策、人口政策等

市政和区域规划学科的:土地政策、交通政策、住房政策、环保政策、公共通讯政策等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科学政策、科技开发政策、质量认证政策等

政策的本质(陈44)

一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

政策的本质是社会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着阶级力力量的变化。

二作为公共管理的手段

?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除了政治职能外,还有社会经济职能

三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政策的核心是要解决社会利益分配的问题

政策的作用(谢29)

?导向功能

引导人们行为朝政策制定者期待的方向发展

?管制功能:对政策对象进行约束和管制职能

?调控功能

运用政策手段对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

?分配功能: 对社会利益进行分配。

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第三章政策系统

一、政策系统的概念

政策系统是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政策系统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三、政策子系统的划分(陈62)(判断)

?信息子系统

?咨询子系统

?决断子系统

?执行子系统

?监控子系统

1 信息子系统

?信息子系统: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组成,从事信息的收集、整理、贮存和传递等活动,为公共

决策提供信息资料。

?在政策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1.信息的收集

2.信息的加工处理:纯化、归类、存贮

3.信息的传递:迅速、准确

?为公共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和适用的信息,保证制定出合理的政策并加以有效执行,以达到预期目标。

2 咨询子系统

?咨询子系统:由现代政策研究组织(思想库)以及各种专家、学者组成;集中专家们的智慧,运用科

学的方法和技术,为公共决策提供方案和其他方面的咨询服务。

?在政策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1.政策问题分析

2.政策未来预测

3.政策方案设计和论证

4.其他政策相关问题的咨询

5.参与政策评估并反馈信息

?发挥着参谋咨询的重要作用,保证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3 决断子系统

?决断子系统:由拥有决策权力的高层领导者组成。是公共政策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政策的最终决定者,

领导公共决策活动的全过程。

?两个特点:权威性和主导性。

?在政策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1提出有关的政策课题

2.考虑政策目标的确立

3.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

4.负责政策的最终决定

4 执行子系统

?执行子系统:由政策执行组织及其人员特别是政府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构成,主要职责是将政策方

案转变为政策效果。

?两个特点:现实性、综合性、具体性、灵活性。

?在政策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1.为政策方案或项目的执行做好准备

2.从事指挥、协调、沟通等方面活动

3.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

5 监控子系统

?监控子系统:由体制内外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组成的子系统,作用贯穿于整个公共决策过程,尤

其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目的是使政策目标得以顺利实施,避免政策走形变样,保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在政策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1.确立政策执行的准绳和规则,提供检查执行情况的依据

2.监控政策执行情况

3.反馈政策执行情况

?监控子系统是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一个重要保障,至少可以减少政策的失误,避免出

现灾难性的后果。

政策系统的构成: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政策问题

第四章政策主体

政策主体:又称政策活动者。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三、政策主体的构成及其行为(会判断)(笔记)

(一)官方政策主体

?概念:又称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内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

?安德森:官方决策者是指那些具有合法权威去制定公共政策的人们。包括国会议员、政府首脑、行政人员和法官,他们所从事的的决策活动多少会有所不同。

?立法机关:主要任务是制定法律和政策。

?西方: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

?我国:全国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制定政策的特点: 权威性和强制性

?重要的政策制定主体和政策监督主体

?政策形式

宪法;基本法;其他法律;

地方性法规;人大决定

(二)非官方政策主体

?概念:又称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外的、不直接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

?他们也参与了政策的制定过程;

?自身通常不拥有合法的权力去做出具有强制力的政策决定。

第六章政策制定(陈181)

?广义:认为政策制定是整个政策过程,而把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环节称为后政策制定阶段。

?狭义:政策形成或政策规划。指从问题界定到方案抉择以及政策合法化的过程。

政策制定是政策过程的首要阶段,是政策科学的核心主题

一、政策议程的概念

?概念:政策议程就是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政策议程也叫政策日程,是指某一引起公共决策者密切关注并确认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被正式提起政

策讨论,决定政府是否需要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张130)二、政策议程的种类张131

?系统议程/公众议程

?政府议程/正式议程

?二者的区别

系统议程

?系统议程/公众议程

社会政治系统的成员普遍认为值得公众注意,同时又与现存政府的法定职权内的事务直接相关的一切问题。

?一个问题要想成为系统议程,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受到广泛注意,至少必须为公众所感觉;

?大多数人都认为有采取行动的必要;

?公众普遍认为这个问题是某个政府机关权限范围内的事务,而且应当给予适当的关注。

政府议程

?政府议程/正式议程

是指那些引起了政府官员的深切关注并在政府议程过程中被提起的政策问题。

?政府议程包含以下几个阶段:

界定议程:由一些经过积极而认真研究的项目组成;

规划议程:从总体上设计被认定优先解决的政策项目;

磋商议程:就规划方案与政策相关人彼此之间进行磋商;

循环议程:正式进入政府议程的政策不断接受科学评估和利益修正。

两种政策议程的区别(笔记)

三、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了解)

?政治领袖

?政治组织(政党、政府、工会、妇联、青年组织)

?代议制(人大)

?选举制

?行政人员

?利益集团

?专家学者

?公众 1 2

?大众传播媒介

?危机和突发事件

二、方案规划的原则(笔记)

?信息完备原则

?系统协调原则

?科学预测原则

?现实可行原则

?民主参与原则

?稳定可调原则

政策合法化的概念c197

?概念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

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政策法律化

?政策法律化:又称政策立法

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政策法律化是政策合法化的一种重要而又特殊的形式

?涵义

1. 所有的政策都有其合法化的过程;

2. 政策合法化是有目的的活动;

3. 是法定主体依照法定权限所实施的活动;

4. 是主体依照法定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行为过程

政策合法化的的地位和作用c198

?是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阶段,也是政策执行的前提;

?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具体体现;

?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政策合法化的主体及其权限

?政策合法化的主体:

依法有权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的国家机关

?政策合法化主体的基本特征

1. 宏观上的广泛性;

2.微观上的特定性

第七章政策执行标志

政策执行研究的兴起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标志 [美]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的《执行》(1973年)

?二、政策执行的含义245

?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

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四、政策执行的功能

?政策执行是将政策方案变成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

?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政策执行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一、政策执行的过程

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

政策实验全面实施协调与监控

二、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会区分判断)

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思想诱导手段

1. 行政手段

?概念:依靠行政组织权威,采用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及规章制度等行政方式,按照行政系统、行政

层次和行政区划来实施政策的方法。

?特点

?权威性:垂直领导,下级服从上级。

强制性:思想、纪律上要求服从统一的意志。

?对象的有限性和时效性。

?任何一种政策执行的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便于解决特殊的、紧迫的、突发性的问题。

2. 法律手段

?概念: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

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

?依据

?国家正式颁布的法律

?国家各类管理机构制定和实施的各种类似于法律、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

?特点:强制性、权威性、稳定性、规范性

?适用范围较广,尤其适于解决那些共性的问题,在特殊的、个别问题时,还需与行政手段相互补充。

3. 经济手段

?概念: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种不同经济利

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政策顺利实施的方法。

?形式:价格、工资、利润、利息、税收、资金、罚款、经济责任、经济合同等。

?特点

?间接性:对经济利益进行调解,而不是直接干预。

?有偿性:有偿交换、互相计价。

?关联性:各个经济手段互相影响。

?调动执行政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政策效力.

?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经济手段。

4. 思想诱导手段

?概念: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管理方法,通过运用非强制性手段,诱使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对象自觉自

愿地去贯彻执行政策,而不从事与政策相违背的活动。

?形式:制造舆论、说服教育、协商对话、奖功罚过

?特点

?对象上的多元性

?方式上的协调性

?作用上的宏观控制性

?优点:节省人力物力、行为能够牢固而持久

第三节影响政策执行的诸因素254

一、政策问题的特性

二、政策本身的因素

三、政策以外的因素

案例:农民减负政策的执

一、政策问题的特性

1.政策问题的类型和性质;

?越复杂的问题,执行的难度越大;

?触及的权力关系越多,涉及的机构和人员越多;政策目标越宏大,调整的利益关系幅度越大,规范的技术操作等级越高,执行的难度越大。

2.目标团体行为的多样性;

3.目标团体的人数的多少;

4.目标团体行为需要调适量的大小

二、政策本身的因素

1.政策的正确性

2.政策的具体明确性

3.政策资源的充足性

1. 政策的正确性

?政策的正确性是政策有效执行的根本前提。

?正确的政策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政策正确性的要求:

?内容的正确、方向的正确;

?政策制定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严密的逻辑关系,科学的规划程序。

案例:广东英德市建设农民新村

河南中原制造厂盲目投资

2. 政策的具体明确性

?政策目标的具体明确性是政策执行有效的关键所在,是政策执行着行动的依据,也是对政策执行进行

评估和控制的基础。

?政策具体明确性的要求:

?政策方案和目标具体明确;

?政策措施和行动步骤明确;

?政策目标切实可行,可以比较和衡量的,是政策执行者职权范围内的事;

?应该指出所期待的结果,并明确规定完成的期限。

案例:农业税减免政策

城市“低保”政策

3. 政策资源的充足性

?政策资源:

?必要的经费和人力

?信息:畅通的信息渠道和足够的信息来源

?权威:建立政策权威,迫使每个执行者服从它,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三、政策以外的因素

?目标团体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执行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

?执行机构组织间的沟通和协调

?政策环境

1. 目标团体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目标团体对政策的顺从、接受程度取决于:

?衡量政策的成本利益

?政策对目标团体行为的调试量

?案例

?广州娱乐协会拒绝接受卡拉O K版权费标准

?“高校禁租令”

2. 执行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

?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条件:

?执行者对政策的认同

?对政策执行行为的投入、创新精神

?对工作的负责

?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

?案例:城市低保政策

3. 执行机构组织间的沟通与协调

?沟通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级组织人员进行信息交流、传递的过程,是对于政策目标及其相关问题获得

统一认识的方法和程序。

?纵向横向

?协调是谋求自身统一和谐,各相关要素匹配调剂,协作分工的行为方式,是有效执行的条件之一。较

高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

?执行机构内部的协调

?执行机构之间的协调

?执行机构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协调

4. 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

?政治环境

?经济环境

?社会环境

?文化及心理环境等

第三节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

一、必要的政策资源

二、顺从的目标群体

三、正确的执行策略

四、胜任的政策执行队伍

五、有效的沟通

六、心理因素的障碍

一、必要的政策资源

?经费资源

?人力资源

?信息资源

?权威资源

二、顺从的目标群体

?政策方案对政策对象的规定

?政策对象对政策的接受程度

?政策执行成本对目标群体的影响

三、正确的执行策略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建立有效的制度安排

?利用各种执行手段

?重视成本效益分析

四、胜任的政策执行队伍

?执行人员的素质要求

?执行队伍的互补

五、有效的沟通

?沟通存在的障碍

?语言方面的障碍

?知识经验差距过大

?组织结构不合理

曲解造成的

?沟通技能方面的障碍

六、心理因素的障碍

?知觉的选择性

?个性冲突

?情绪影响

?否定逆言的心理

第八章政策评估

一、政策评估的概念(陈268)

?概念: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

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二、政策评估的类型(陈268)

?从评估组织的活动形式分类

正式评估、非正式评估

?从评估机构的地位分类

内部评估、外部评估

?从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分类

事前评估、执行评估、事后评估

正式评估、非正式评估

?正式评估:事先制订完整的评估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估者进行的评

估。在政策评估中占据主导地位,其结论是政府部门评价政策的主要依据。

?非正式评估:对评估者、评估形式、评估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估的最后结论也不做严格要求,人

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政策作出评鉴的评估。

内部评估、外部评估

?内部评估:行政机构内部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包括两种:

?操作人员自己实施的评估

?专职评估人员实施的评估

?外部评估:行政机构外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

?行政机构委托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专业性的咨询公司、大专院校进行?投资或立法机构组织的

?报纸、电视、民间团体等其他各种外部评估者

三、政策评估的标准(陈409)

?效益标准

?效率标准

?生产力标准:政策执行后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

?公平标准(e q u i t y)政策执行后导致与该政策有关的社会资源、利益及成本公正分配的程度

?政策回应度(r e s p o n s i v e n e s s)

政策执行结果满足标的团体的需求、偏好或价值的程度

效益标准(effectiveness)

?概念:达成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

?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

政策的实际效果是否与预定目标相符,多大程度上完成了预定目标,还存在哪些距离和偏差。

?注意问题

?政策目标必须明确具体、评估效果才有所依据;

?要分析绩效的充分性,是否充分地实现了目标;

?要分析政策的总体效应,即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后果

注意政策的全部效益,以便评估客观全面

效率标准(eff i c i e n c y)

?概念:政策效益与政策投入之间的比率。

?评估形式

?一是单位成本所能产生的最大价值;

?二是既定目标所需要的最小成本。

?目的

?寻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政策。

四、政策评估的意义(陈271)

?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

?决定政策去向的重要依据;

?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

?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第三节政策评估面临的困难p286

?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

?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行为的重叠

?政策行动与环境改变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易确定

?评估信息和评估经费缺乏

?有关机构和人员的抵制

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政策目标分散和不确定

?许多政策目标不可能量化;

?多数政策都具有多重目标,有些目标之间还存在着矛盾;

?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目标还可能发生变更而被修正;

?决策者表达政策目标的语言含糊、不确定。

参见: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1997北大出版社

政策效果的概念、内容与种类

?概念:政策执行后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内容:

?政策预定目标的完成程度;

?政策的非预期影响;

?政策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等。

?种类:

?直接效果

?附带效果

?意外效果

?潜在效果

?象征性效果

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

?政策效果的多样性、广泛性

?预期的非预期的

?显性的、潜在的

?短期的、长期的

?许多影响政策的因素难以测定

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行为的重叠

?政策资源的混合:投入不同政策的资源彼此纠结在一起,分不清某项资源的支出究竟属于哪个政策,

或者某项政策总投入到底是多少。

?政策成本难以核定

?政策行为的重叠:针对相同或相似的政策问题和政策目标群体,不同的机构和部门都制定并执行各自

的政策。

?政策效果难以区分

有关机构和人员的抵制

?人为的抵制是评估所面临困难中最直接最严重的困难

?原因

?担心评估会得出对他们不利的结论;

?对政策过程的独占心理驱使他们反对他人进入,以免影响他们的行动计划;

?人的本能的支配心理

?表现

?拒绝提供评估经费和资料,藐视、贬低和否定评估结论。

第九章政策监控

一、政策监控的含义

概念

政策监督+ 政策控制的合称,是为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三、政策监控的作用

起着信息反馈的作用:

?保证政策的合法化

?形式合法化:遵守法定程序和原则;

?内容合法化:符合宪法和有关法规。

?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

?实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

?促使政策终结

?废除错误的、无效的、多余的政策

第二节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一、政策监督二、政策控制三、政策调整

?概念:政策监控的主体从一定制度、法规的依据出发,对政策系统的运行包括政策的制定、执行、

评估及终结活动进行监视和督促的行为。

一、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

?监控主体的构成及作用的内容与方式

?立法机关

?司法机关

?行政机关

?党政系统

?利益集团

?公众和大众传媒

二、我国的政策监控机制

?人民代表大会

?政府机关

?司法机关

?中国共产党

?民主党派

?人民群众及人民团体地位和作用

?基本内容

?制度与程序

三人大政策监控的作用与内容

地位和作用:

?在各级同级行政区域内是法律行为、人事任免行为和财政行为的监督者。

?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立法监督起着核心的作用。

?基本内容:

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人事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的政策监控

第十章政策终结与周期

(一)政策终结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措施,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

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一种政治或政策行为。

(二)政策终结的意义

?节省资源;

?提高绩效;

?避免僵化;

?政策僵化,是指一项长期存在、没有及时予以终结的政策,在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下,继续执行该政策,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成为解决问题的阻力与障碍,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优化政策。

?政策人员的优化;

?政策组织的优化 [核心]

(三)政策终结的类型

所遇到的阻力依次递减

?功能的终结:终止由政策执行所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

?结构的终结:机构缩减或撤销。

?政策本身的终结:

?项目的终结:政策的具体项目以及执行措施的终结。

五)政策终结的障碍

?相关者的心理抵触

?现存机构的持续性

?行政机关的联盟

?利益集团的阻碍

?法律程序上的复杂性

?社会舆论的压力

?高昂的成本

(六)政策终结的策略

?重视说理工作,积极争取支持力量;

?旧政策终结与新政策出台并举;

?选择有利的终结时机和焦点;

?力场分析、传播试探性信息与闪电策略

?正确处理好政策终结与政策稳定、政策发展的相互关系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1)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政策工具本身是(C)的。 A.一元B.单一C.多元D.复杂 2、古德诺(Goodnow)认为,国家和地方利益矛盾,(C)可能导致国家解体或集权政府。 A.利益分配B.权力分配C.权利分配D.资源分配 3、解决国家和地方的矛盾的方法是在中央和地方合理分配(A)的范围。A.意志表达B.利益表达C.呼声表达D.情感表达 4、利益集团最早出现于(B)世纪末的北美13州。 A.16B.18C.19D.20 5、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B)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 A.政治体制外B.政治体制内C.政治体制内外D.政治体制之间 6、政策环境是政策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即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政策活动的(B)客观因素的总和。 A.内部B.外部C.内外部D.所有 7、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是指(C)。 A.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B.没有明确的答案的问题C.没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D.没有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 8、政府过程实质上即(C)政策过程。 A.执行B.监督C.公共D.评估 9、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C)。

A.主体B.客体C.中介D.环境 10、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整体目标需要,服从于政府对(C)的追求。 A.精神B.公开C.利益D.公正 11. Path Dependence 是指(C)。 A.制度依赖B.习惯依赖C.路径依赖D.心里依赖 12. public choice theory是指(C)。 A.社会选择B.自我选择C.公共选择D.生态选择 13. 现代政策科学诞生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A)。 A.政策科学运动B.社会科学运动C.自然科学运动D.工程科学运动 14. 行政决策目标的特征不包括(D )。 A.可行B.合理C.科学D.人治 15. Inter Market意为(B)。 A.外部市场B.内部市场C.国内市场D.国外市场 二、多选题 1、公共政策评估具有(ABCD)。 A.诊断功能B.预测功能C.反馈功能D.校正功能 2、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ABCD)。 A.理论渊源B.概念体系C.研究对象D.研究方法 3、政策方案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实践活动的各要素及其结合方案的选择,包括(ABD )。 A.实践主体的选择B.在特定的实践时空环境中的选择

00318《公共政策学》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公共政策学》(蓝色斜体字为历年考过) 00318《公共政策学》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公共政策学的内涵: (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 就是公共决策。 (2).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3).由于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对象范围是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全部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涉及并需要各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学科内容上这门学科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 渗透、综合的特征。 (4).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 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 古代没有发展成“公共政策学”的原因P91: (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 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只有当研究者能够对政策过程进行直接地或比较 直接地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公共政策学。 (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 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出发的。 公共政策学中国化取得的丰硕成果:P110-111 (1).强调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的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公共决策实践,取其所需,为 我所用。 (2).吸收国外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分析路径和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 指导下,对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成果通常是研究报告,但 也有进行学理性探讨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和教科书。 (3).通过考察和总结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决策实践,试图在马克思主义决策和政策理论的 指导下,对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和分析路径进行重构和创新。 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P113-P114 其必要性或者基本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 活动,这种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应当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是,这一根本的价值 取向只有通过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才有可能变成现实。一项好的政策的制定并取得令 人满意的政策结果,单凭良好的主观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进行科学的政策分 析,并通过分析得以洞察有哪些因素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方向,是怎样影响的,影 响的深度与广度如何,在政策系统内部做出什么样的改进就可以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获得更好的结果;等等。 (2).是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当的 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提出政策建议。学习和研究公共政策学是对群众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

《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 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 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 ※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 1、具体的个别政策; 2、政策群和政策链: (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 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 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 结构 (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程序的设计: 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资料 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撰写研究报告 (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1、一手资料的收集: (1)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2)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 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2009.4~2013.7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1.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的观察称为 C A.实地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无结构访谈法 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著作之一是 A 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B.《政策方向》 C.《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D.《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3.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是 B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部门政策 D.总政策 4.1977年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属于政策类型中的 D A.风险型政策 B.竞争型政策 C.不确定型政策 D.确定型政策 5.在政策支持系统中,被称为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 A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支持系统 C.政策监控系统 D.政策评估系统 6.实行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国家是 C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加拿大 7.在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中,采取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B A.俄罗斯 B.瑞士 C.法国 D.中国 8.在政策过程模型中,由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B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9.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是 A A.机构—制度模型 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 D.“上下来去”模型 10.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是 D A.政党组织 B.大众传媒 C.政治人物 D.政府部门 11.在问题认定的方法中,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 B A.边界分析 B.多角度分析 C.类别分析 D.层次分析 12.公共政策的政府议程又称为 A A.正式议程 B.政策议程 C.公众议程 D.系统议程 13.科珀等人认为,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 C

近几年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试题与答案

2001年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2001-10-12 〖次〗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25分) l、“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 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③〕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 ①象征式政策执行②残缺式政策执行③替代式政策执行④附加式政策执行 8、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件估() ①政策效率②政策效益③政策效能④国应的充分性 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①阶段性周期②功能性周期③反复性周期④结构性周期 10、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③) ①学校②工会③行政机构④妇联 11、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①脚本写作②头脑风暴法③博弃论④个人判断法 1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①政策评估②政策制定、③政策执行④政策终结 13、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①利益表达②利益综合③政策制定④政策执行一人一 14、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①立法决策②行政决策③司法决策④政党政策 15、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①政策执行②政策研究③政策制定④政策分析 16、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 ①沟通功能②管制功能一③监督功能④平衡功能 17、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①林德布洛姆②西蒙③德洛尔④戴伊 18、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政策产生于两种需求即(),或者是()。 2.()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3.公共政策的功能是()、()、()和()。 4.传统理性模型的实质是()。 5.渐进主义模型的实质是()。 6.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和()的过程。 7.事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和( ) 三个方面。 8.()和()是政策议程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9.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和()这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10.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是()、()和()。 11.()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12.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三是()。 13.费斯廷格提出了()理论。 14.政策合法性包括()、()、()以及() 15.政策评估都需要经过()、()和总结与报告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以下哪种触发机制属于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 ①自然灾害②经济灾难③生态变迁④经济对抗 8.“凡是政府选择作的或选择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①伍德罗.威尔逊②哈罗德.拉斯维尔③戴维.伊斯顿④托马斯.戴伊 9.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政治行动的类型() ①控制②命令③交易④博弈 10.在我国,行政法规通常以()形式加以发布。 ①国务院文件②总理令③国务院办公厅文件④部长令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范文1讲课讲稿

新时期我国的耕地保护问题 一、案例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资源环境制约日趋严峻,农产品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上升,来自国际市场的影响明显加大,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新的就业门路不多,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适应农民需求,其中,我国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在这个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的国家里,耕地不仅关系到GDP的增速,关系到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安定的问题,更是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生命线,“民以食为天,国以食而立。”而耕地恰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正所谓“没天哪有地,没地哪有粮”。当前,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原因如下: (一)城市化建设对“耕地”的侵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城市发展的最快时期。据统计,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约 3.8亿,城市化程度大约为30.4%。据专家预测,我国到2050年,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70%,在未来50多年中,将有约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家属进城,变为城市人口。这样不仅要建立大量新城市,而且现有的许多城市都要程度不同地扩大其规模。按照每个城镇人口占地100平方米计算,增加5亿城市人口,约需要土地5万平方公里,即7500万亩。 首先,新城市的建立和老城市的扩大是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而占用一部分耕地,是不可避免的。但无论如何,城市化所带来的占用耕地的需要,与耕地保护两者之间毕竟产生了矛盾,如何正确处理这对辩证的矛盾的统一体,是一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违法用地现象严重 据《中国土地报》报道,陕、粤、赣、豫、皖、鲁、吉、川、湘、浙等10

2014年4月公共政策学自考真题及其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决策者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是(B )1-69 A.政策群 B.政策链 C.政策一般 D.个别政策 2.提出政策执行博弈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7-328 A.西蒙 B.德洛尔 C.泰勒 D.尤金·巴达克 3.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C )2-122 A.战略、战术、策略 B.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 C.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D.单目标政策和多目标政策 4.当代中国不具有政策制定一般功能的一级政府是(B )2-144 A.省政府 B.乡政府 C.市政府 D.县政府 5.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B )2-129 A.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D.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6.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由此形成的问题属于(A )5-249 A.公共问题 B.社会实践问题 C.公共政策问题 D.私人问题 7.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特性指的是政策问题基本属性中的( D )5-253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历史性 D.动态性 8.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的群体是(B )5-257 A.政党组织 B.利益集团 C.政府部门 D.政治人物 9.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方法是(B )5-263 A.边界分析 B.类别分析 C.层次分析 D.假设分析

公共政策学相关资料

公共政策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学科名称梳理 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4)、决策科学的形成;(5)、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6)、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罗斯威尔。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德洛尔 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第二节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 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1、《战国策》;2、《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例; 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 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 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 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学科的诞生和发展,为公共政策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 6、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主要有哪些?(1)对当时的政策——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经济政策。(2)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有关政府和市场的理论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3)对政策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他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对后来的理性选择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有影响,并间接影响到现代的政策分析。 7、克劳塞维茨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提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设定了战略、策略与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基础。(2)将战略要素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这一战略要素分析为政策研究中的因素分析提供了典范。(3)强调战略决策必须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8、马克思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策略、基本政策等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2)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3)历史唯物论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掌握政策的本质,更加深入地认识政策系统与环境之间、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的本质关系等问题。 9、马克斯?韦伯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对后行为主义时期政策研究中倡导的价值分析有显著的影响。(2)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含着动机和目标两大基本因素。这一主张对于公共政策学中的政策评估具有指导意义。(3)提出了官僚制的决策模型。(4)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价值无涉。理想类型的提出为认识现实提供了中介手段。价值无涉为公共政策学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指导。 第三节公共政策学的产生(第一阶段、50年代) 1、学科形成的时间和历史条件时间—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历史条件—(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三论提供的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它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信息的方法;反馈的方法;功能模拟的方法)(2)决策科学的形成。其取得的成果直接成为公共政策学的内容。(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是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催化剂。(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和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使得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必要性迅速增加。 2、学科诞生过程(代表人物和著作)勒纳和拉斯韦尔:《政策科学:视野和方法的近期发展》(1951)——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拉斯韦尔(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对公共政策学的界定:(1)以民主政治体制为前提;(2)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3)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其敏感;(4)具有跨学科的特点;(5)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6)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 第四节公共政策学的发展(第二阶段、60年代) 1、德洛尔对拉斯韦尔的批判:(1)偏重于方法论和忽视政策内容的研究;(2)片面强调运用纯科学的方法,而忽视了政策过程与自然过程的差别,以及各种政策问题在性质上的相互差别;(3)片面追求理性化和计量方法,而实际上有大量政策问题包含着价值判断,或者无法进行定量分析。 2、[简答题]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的贡献:(1)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误区;(2)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并主张将其引入公共政策学;(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4)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 3、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取得了哪些成就?(1)方法论的多样化——行为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结束;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在公共政策学中的运用继续受到关注;公共选择方法论崭露头角;博弈论成为公共政策分析中的重要方法;个案研究受到重视。(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转变——重点由原来的政策制定转向政策执行、评估和终结。(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4、公共选择理论(35)创始人是布坎南。该理论假定理性人为经济人,并以此为起点研究集体决策;其研究范围包括国家、政府、教育、环保等政治和政策问题。 5、公共政策学的近期发展(第三阶段、90年以来)(1)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2)方法论的非科学化——以主观的研究方法(研究决策者主观的思维方式或倾向的)取代客观的研究方法(寻求客观真理)。(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学会、专业研究机构以及专业和课程的建立。 6、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应运而生。 7、1983年孟繁森在《理论研讨》杂志第七期上呼吁“建立一门研究党和国家生命的科学—政策学。 8、1984年李铁映在《哲学研究》第四期发表《决策研究论文》指出决策须由硬结构和软结构组成。 9、1997年初北京大学建立公共政策研究所,宁骚教授任所长,这是全国高校系统中第一个公共政策研究所。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学科要素 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 1、公共政策学的含义?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具有跨科学的视野、知识、理论和技术手段,它的显著特征是:可检验、可验证性(方法论上的基本特征);跨科学或多学科交叉、渗透性(理论上的)和功利性等。

公共政策学X-2习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X-2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5.0 分)1. 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属于() A.横向监控 B.纵向监控 C.外部监控 D.自下而上的监控 得分:5 (5.0 分)2. 公共政策指()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企业 B.政府 C.第三部门 D.个人 得分:5 (5.0 分)3. 制定政策的政策指()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具体政策 D.实质性政策 得分:5 (5.0 分)4. 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对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配给谁等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的()范畴。 A.事实分析

B.价值分析 C.规范分析 D.利益分析 得分:5 (5.0 分)5. 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A.公共政策制定 B.公共政策执行 C.公共政策评估 D.公共政策分析 得分:5 (5.0 分)6. 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A.利益表达 B.利益综合 C.政策制定 D.政策执行 得分:5 (5.0 分)7. 将旧的公共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公共政策,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A.替代 B.分解 C.合并 D.缩减

得分:5 (5.0 分)8. 系统议程又被称为() A.政府议程 B.行政议程 C.正式议程 D.公众议程 得分:5 (5.0 分)9. 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政策思想的思想家是() A.管仲 B.孔子 C.孟轲 D.荀况 得分:5 (5.0 分)10.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创始公共政策学科时使用的名称是() A.政策科学 B.公共政策学 C.政策学 D.政策分析 得分:5 二、多选题 (6.0 分)1. 3、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有()。 A.替代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学》书中案例分析 ①看清题目,找准知识点。如时间充裕,则适当延展。 ②案例的原理,即脱离案例的理论知识。 ③结合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案例中哪些做法符合原理,所以成功了;哪些做法不符合原理,所以没成功。因此,要。。。(某些情况) ④案例分析要写得清晰明了,有一目了然的感觉。答题时注意分点,有层次感为佳。 成功的政策分析依赖于上述阶段步骤的不断循环反复。 一、结合案例,论述研究公共政策学的现实意义。(47页) (一)存在的问题: 1、缺少政策制定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科学化、程序化的决策水平不高,喜欢采用“试错法”这样一种经验型的方法。 2、有些政策没有经过理论探讨,没有经过专家的详细论证,没有经过多次代表大会的充分、认真的讨论。 3、少数领导者凭经验,按主观设想拍板 4、有些方面的政策缺乏完整性,没有形成有机体系,往往是零散、无系统的就事论事而缺乏远见, 导致前后不一致和不同政策间相冲突。 5、政策制定的法制化程度不高,政策制定和实施往往靠层层发放文件,缺乏完善的有关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法律手段。 6、政策的实施产生大量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问题,如就业、人口、环境问题等。 7、“温青年方案”:表明政治民主化进程不高,民间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程度不够。 (二)意义: 1、提高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迫切需要: 以公共政策系统的改进以及提高政策质量为目标,并形成相当完善的理论和方法,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2、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以及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 行、系统完整的宏观经济政策及社会政策,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特别是必须处理好一些目标易冲突或难以同时达成的经济政策间的关系。如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3、深化我国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在行政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政 府运用种杠杆(政治、经济、法律)指导和经济生活。因此,发展公共政策学,探索政策研究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对于改善政策制定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公共政策学有着我们学习的理由: 1、职业上:使我们更好地利用社会科学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2、政治行政上:(1)保证国家、政府采纳正确政策,规范社会发展方向,达成目标; (2)加强政治民主化建设。 3、提高行政管理水平:行政管理即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公共政策分析为行政部门提供政策相关知识。 二、运用政策分析程序,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向市长推荐你所偏好的方案。(80页) (一)相关原理。 1、政策分析过程的八大步骤(68页)。 (1)问题界定:①消除不相关的信息资料,用数字说话,抓住焦点或关键因素,明确界定问题。 ②弄清当事人可能解决的问题是否存在,应能提供第一手关于问题的陈述,应能够估计分析者所需的时间和资料。 ③当备选方案被派生和分析时,问题的其他方面要加以界定,重新界定任务。 (2)标准确立:①当事人提供或间接地从目标或目的概述。②分析者推导。③必须说明与公共利益相关的标准。(3)方案搜寻:①决策者自身。②政策过程的其他参与者。③现行政策,他人经验。 (4)结果预测:①当时间较充分时,用民意测验。②当时间不允许时,使用敏感性分析、快速的决策。 (5)方案抉择:对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技术、经济、政治、行政可行性的分析) (6)政策执行与监测:政策执行中信息不充分、有限理性、既得利益偏好、意外事件等的影响使得必须对政策执行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 (7)结果评估:其意义①探讨政策是否达到目标,政策执行中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行为是否按事先的设计来进行。 ②事后评估所得信息是采取对应措施的基础。 ③为解释或说明某一特殊政策效果或影响提供依据。④解释政策成败的理由。 在实践过程中,这些阶段的先后次序是相对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它的覆盖面的宽度和广度,这些阶段的过程必须重复进行,必须通过分析问题的循环再循环,以使答案越来越集中且更具穿透力。 2、政策分析的作用:帮助决策者找目标;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分析每个备选方案的每个结果; 依一定标准科学修改(效益、效率、适当性、回应性、公正性、充分性)。 二、结合案例分析:按照上面的步骤分析。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学科名称梳理 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4)、决策科学的形成;(5)、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6)、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罗斯威尔。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德洛尔 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第二节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 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1、《战国策》;2、《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例; 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 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 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 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学科的诞生和发展,为公共政策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 6、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主要有哪些?(1)对当时的政策——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经济政策。(2)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有关政府和市场的理论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 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3)对政策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他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对后来的理性选择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有影响,并间接影响到现代的政策分析。 7、克劳塞维茨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提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设定了战略、策略与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基础。(2)将战略要素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这一战略要素分析为政策研究中的因素分析提供了典范。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山西煤矿的 洋务运动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山西煤矿业的“洋务运动” 浏览次数:2052次悬赏分:10|解决时间:2010-6-29 19:50|提问者:lkatat 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山西兴起于煤亦受制于煤,煤矿安全生产已成山西当政者头等大事。当产权制度改革、煤炭资源整合等措施陷入泥沼之际,山西的煤矿安全开始求助于国外技术援助,南非则成了山西的首选。 以晋城市为例,晋城市地处西省东南部,煤矿经营收入占全市经济的60%—70%,全市385座矿井中,1/3属于高瓦斯矿井。瓦斯治理成了市长夏振贵最头疼的事情。2005年10月,南非煤矿技术与设备交流大会在北京举行期间,夏振贵听到一项让他吃惊不已的瓦斯抑制防爆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在短时期内将瓦斯爆炸的温度降到100度以下,并减少冲击波。从此,“以技术弥补体制上的不足”称为晋城市的一个设想。2005年以后,山西省主管煤矿安全的官员先后四次奔赴南非进行学习考察。 2008年8月,新华社一篇刊载山西考察南非破产管理的内刊直呈国务院领导案头,国务院主要领导就借鉴南非经验,减少煤矿安全事故作出批示,时任国家安全总局局长的王君要求安监总局启动南非经验课题组,下设法规、体制、培训、技术设备、应急救援、综合等6个小组。 南非目前有100个煤矿,产量达到2.5亿吨,机械化水平达到100%。“要知道晋城市2005年机械化采煤才达到17%。”晋城安监总局牛德文说。让这些官员感兴趣的是南非的煤矿管理:南非的矿工健康与安全有着比较完备的法律,要求强化职工培训,硬性规定矿主必须拿出矿工薪金的1.5%统一出资到技术院校培训;要求建立瓦斯治理实验室;强制矿主设立紧急疏散图;提高矿工死亡补充标准一个矿工死亡补偿45万南非币。“你知道吗?南非在进行矿工培训的时候,最后一项任务就是让他们观摩瓦斯爆炸的测试现场。”晋城参与考察的一位官员面带不可思议的表情说。这种“杀鸡给猴看”的方法让这些矿工在此后数年内都会记忆犹新。年费煤矿防爆专家赫尔姆斯?斯巴斯称,90%以上的煤矿安全事故都是人为疏忽和多种原因巧合造成的。1951年,南非国家职业安全协会开创了“ NOSA系统”他们认为煤矿每项工作都有考虑安全、健康可环保问题。通过评估查找隐患,制定防范措施及预案,所有意外事故、危险都可避免。 在国务院领导批示之后,山西晋城市在阳城县开展了8个试点。他们的设想是由政府、企业、学校共同组建一个研发中心。在研发中心下设立一个基金,通过基金运作、矿工培训、制度研究、生产基地、示范基地“将抽象的经验转化为看得见的东西”。比如,设立井下救护所,根据不同矿井设立示范基地,建立瓦斯爆炸测试现场,让培训工人能够时刻记着矿难的威胁,同时设立井下特警——矿山救护队等。 不过,摆在政府面前的是资金的来源问题。阳城县的一位主管领导在初次考察南非之后认为,如果让这些煤矿主动采用瓦斯防爆技术并不可行。假设一个矿寿命只有十年,他们并不会投巨资安装这些设备的。在此之前山西省曾主推国内技术,力图让煤矿完成技术改造,结果很多设备成了摆设仅供参观,并未达到提升煤矿安全的目的。“好比一个车子,车轮甚至发动机都安装好了就是不能开。” 政府最终想到了用安全保证来解决启动资金的问题。以晋城为例,其煤矿保证金已经道道5亿元。这笔资金始终放在银行账户上,官员们认为保证金就应该“取之于矿用之于矿”。当地的建设银行也伸出了橄榄枝,只要有启动资金,银行也看好这个能够带来效益的安全项目。这意味着,煤矿可以通过租赁技术设备的方式实现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的目标。

中国公共政策学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 论文题目:中国公共政策学的创新和发展 学生姓名 专业公共管理 层次 批次 学号 学习中心 2014年 3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摘要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涉及政策制定、政策研究和政策分析的科学体系,公共政策科学的研究发展对政府决策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发展公共政策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体系,必须立足我国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本土化,针对我国现有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现状,合理确定中国公共政策学研究和发展的取向,真正做到我国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关键词:公共政策学本土化现状取向

目录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公共政策学 (4) 二、中国公共政策学研究取 (4) 三、中国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现状 (5) 3.1中国公共政策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5) 3.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分析以下三点 (5) 四、中国公共政策学研究和发展的取向 (5) 4.1公共政策学发展的最新趋势与大胆借鉴新理论 (5) 4.2对我国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展望 (6) 五、总结 (6) 参考文献 (7)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公共政策学 中国公共政策学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并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而不断发展、成熟,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究其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选择。“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这是毛泽东的一句名言,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公共政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高度概括。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当党和国家的政策正确的时候,我们的事业就蒸蒸日上,反之就将遭受挫折、甚至失败。 第二,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的需要。众所周知,公共政策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既在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它要指导执政党或国家的各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的实践活动,它以实践定向,以发现和解决社会的政策问题为宗旨,为实践服务”。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产物。公共政策学创始人拉斯韦尔指出,该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公共政策学“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归根结底,它须以民主的政治体制为前提。”中国公共政策学的兴起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结果,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产物。 第四,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的结果。通常认为,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的出现,“为政策科学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方法论依据。”改革开放以来,国外一系列新兴学科、新的研究方法,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运筹学、统计学、决策科学、领导科学、战略研究、未来研究等被陆续介绍到我国,从而使得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迅速崛起,运筹学、统计学、决策科学等新兴学科不断涌现。 二、中国公共政策学研究取得的成就 在理论工作者、政策决策者以及政策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公共政策学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一门生机勃勃的新兴学科。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我国公共政策学研究至少取得了如下几项成就: 第一,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理论成果不断涌现。根据研究的重点,我国的公共政策学研究大致沿着这一思想轨迹不断深化。首先是介绍、引进西方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成果;其次是随着公共政策学传入我国,开始从政策学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政策理论,认真而深刻地总结我们党和政府政策实践的基本经验。 第二,学科建设初具规模,研究队伍不断扩大。一门学科发展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教学工作的开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就有少数党校在干部培训中开设了部分公共政策学的课程。90年代以后,我国公共政策学的教育培训迅速发展,公共政策学的相关课程已在高等院校、党校系统和行政学院系统的教学中逐步扎根,成为大学生、研究生和干部教育培训的一门新兴课程。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基本上形成了研究公共政策的三支队伍。第一是学术型政策研究组织的研究人员,他们主要从事公共政策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第二是行政型政策研究组织的研究人员,他们主要从事现实政策问题的研究。 第三,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学术气氛十分活跃。公共政策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严肃的学术团体的建立是学科交流的重要依托。目前,全国性的公共政策学学术团体有两个,即1992年成立的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1994年成立的中国政策科学学会。在这之后,还成立了一些全国性的部门政策研究的学术团体,如1998年成立的中国民族政策研究会。另外,一些省、直辖市、自治区也成立了综合性的政策科学研究会或部门性的政策研究会,如黑龙江省政策科学学会、广东省政策科学研究会等。 三、中国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现状 1中国公共政策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