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商代青铜器纹饰研究综述

商代青铜器纹饰研究综述

商代青铜器纹饰研究综述
商代青铜器纹饰研究综述

商代青铜器纹饰研究综述

商代青铜器纹饰研究综述

摘要:如果把中国青铜器文化当做是百花园。那么商代青铜器文化,更像是百花园中的一朵绝代芳华。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使青铜器纹饰,就像是那绝代芳华娇嫩的花瓣,凝结着无数的智慧和汗水。本文结合多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加以分析,从而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魅力。

关键词语:商代青铜器纹饰艺术

最近看了好多关于商代青铜器纹饰的论文,为了更好地完成这次的专业,更是下了不少功夫,通过这些一页页的文字,我感到这么多的专家或者还是学者都对商代青铜器纹饰情有独钟,对商代青铜器纹饰下了很大的功夫去研究,去考证,去探索……有的还对商代青铜器纹饰的审美特征和发展和演变等问题进行了十分系统的阐述和解释。这些都是来之不易的汗水结晶,借用一句名人的话,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通过对这些论文的阅读我也得到了一些东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些东西。

在我所看到的论文上,我知道了青铜器纹饰,它的形成与发展显然受到了石器、陶器和玉器纹饰的影响。成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而来源来源于我的家乡河南和山东的龙山文化。早期玉器的形制,如夔形、鸟形、兽形等,在青铜器上获得了更充分的发挥,形成了更加精美的图案。而绳纹、三角纹、圆圈纹等亦经过陶器而影响到青铜器的纹饰。我认为商代青铜器上面精美的纹饰就是商代青铜器繁华的原因所在,因为它涵盖着太多太多。因为前辈先人们天马行空般的奇妙的想象,精巧的构思和高超的艺术技巧,生动的表现,把青铜器装扮得楚楚动人。这些图案

从现实生活中诞生,被工匠通过高超的技艺将其表现在青铜器表面,这种奇特的美化形成了青铜器的显著地审美表现。在我看来,这更应该那个时候的人们通过观看和双手抚摸通过这些美丽的纹饰从而进行心灵交汇的桥梁,通过纹饰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丰富多彩起来,作为一种十分抽象的符号,不仅仅可以传达出五颜六色丰富的情感,更曾在这样厚重的使命,所以说商代青铜器本身也就成了丰富的文化意蕴的象征。商代青铜器纹饰不仅仅对原来的彩陶纹饰和玉器文化有着继承,而且还有着十分明显的舍弃和发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还打上了属于时代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烙印。

商代,宗教和政治等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从而也导致了作为礼器的青铜器在当时受到很大的重视,这也就像深圳的发展一样,即使原来是个小渔村,但是在得到政策扶持和政府重视,一下子发展成了国际化的大都市通过深圳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想象的到,在那个时候,君王是多么的重视青铜器。才得以让青铜器在制作工艺,特别是纹样的装饰繁多方面得到了这样飞速的发展。也许和深圳一样,因为处于这种背景下,商代青铜器的纹饰一样成为了一种难以逾越的高峰,一种时代文明的产物。反过来甚至影响到后来其他的工艺制作中的装饰的发展,还有以后其它的造型艺术也受到了商代青铜器装饰的影响。商代青铜器纹饰有很多种,代表性强的有一就是以自然界的动物为原型,包括象、鸟、蝉、鱼等纹。二其实就是那些现实中木有的神兽之类的,主要有饕餮纹、龙纹、神鸟凤纹等。三多为现实中的图案但是被抽象表现,如涡纹、雷纹、云纹等。据考证,商代青铜器纹样装饰中一般是以动物纹为主,然后以

几何纹为辅。动物纹饰的神秘莫测和强大的象征意义,使其成为了纹饰中重要的角色。几何纹的点缀,线条的变形夸张,图形的连续跳跃,让青铜器本身流动着灵气与活力,不再沉重。几何纹常常是现实事物的变形和概括,比如说著名的涡纹,就是河水中漩涡的抽象化,形象简单,但是意味深远,在线条中充满着节奏感和丰富的内在意味。如潇洒飘逸的云纹带来吉祥的祝福,回环往复的雷纹、圆圈纹则给人无尽的遐想,关于生命,关于世界。这就代表了它们并不是简单复制,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法等方式组合起来,天马行空,并具有深刻的意味。

在这些纹饰其间,最有特点的应该是兽面纹了。商代青铜器最突出的纹饰就是想象动物纹。借助于普通劳动人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突破了动物表面的束缚和限制, 想象动物纹结合了理想与现实两个世界,跨越了时空的间隔。在我看来,这样更方便的更充分的现实了寓意,真实的表达了情感。想象动物纹一般是通过把各种动物纹样重组变形产生的,比如龙,就是各种动物选取一部分组合而成的图腾。兽面纹的研究发展到今天,各种学者专家研究的角度不一样,方向也不一样,在这我考虑的肯定木有这些专家学者的详细。但是一些书上还有有一些东西,比如说谢耀亭的《论析商周青铜器兽面纹》,虽然简短,但是作者清晰的说明了兽面纹在当时代表什么,在人们心中又是什么样的地位;以及深入研究了兽面纹中的一种“羊角兽面纹”的夏雨的书——《商周青铜器兽面纹中羊角纹艺术探析》。这二篇文章虽然长短不一,而且他们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探讨,并对于动物纹作出简单的论述。但是不管这样还是那样,这些文章都从侧面展示了商代青铜器的强大,也就是

说,商代是中国青铜器的核心时期,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青铜器已经是一种跨时代的标志了。随着工艺技术的向前不断地发展,发展到商周青铜器显就越发的成熟,十分的庄重而且严谨。铸在青铜器表面上的各种纹饰更是体现了这种特性。涉及了多种多样动物的兽面纹是纹样装饰中占据数量最多的。关于商代青铜器兽面纹,对于兽面纹的概念和特征在几篇文中都大同小异。在《论析商周青铜器兽面纹》一文中,作者就指出了在《吕氏春秋》中所记载的饕餮形象,这个记载也被多次在研究兽面纹的过程中用到。作者还指出兽面纹是现在更科学的叫法。因为考据的专家的观点不一样,对同一件物品也会有不同的叫法,比如说一件二里头文化出土的铜牌上的纹饰,在《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标明的是兽面纹,而在大型的画册《中国历代艺术工艺美术篇》一书中——编者则说它是饕餮纹。但是在《河南商周青铜器纹饰与艺术》的文献中对青铜器的分类线图里,不管是商代还是西周,兽面纹和饕餮纹是分开而论.从其中的纹饰中可以看出兽面纹就是具象写实的动物头像,饕餮纹就是大家所说的动物集合。对于这个叫法的争议有很多说法,当然还有专家学者对于这个纹饰说是野兽纹还是动物纹等,需要我们去考证更多的历史材料才能知道。在这里我们就先把认为饕餮纹看作是兽面纹,毕竟饕餮纹是动物纹中十分重要的代表。

在我看来,商代青铜器纹饰不仅仅是丰富的涵义和前辈先人的智慧的一个大融合,而且还在给人们带来审美的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使用价值。现在,从博物馆里所保存的商代青铜器上面可以看到,那些模糊了却依旧存在的精美纹饰,它那远大于其审美的价值。到现在它还在诉说

着商代时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以及那些君王的意志和普通人民的期望。这些青铜器的纹饰中表现的神话故事和形象,有的可能与当时的各个部落图腾有关,这对于研究当时的部落文化是十分主要的历史材料。也有的可能打上了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社会生活的烙印。但现在因为时间的久远,相关的神话许多都失传或变形,许多当时的社会历史事件也沉入历史的长河里面,自然学者专家们就失去了对当时文化背景进行破解的依据。但尽管如此,当时的审美观念,工艺技术,依然展现在这些青铜器的纹饰之中。相比出现在其它几种工艺类型中的,比如说陶器、玉器等。因为青铜器显的格外庄重、肃穆,压得住场子,所以更能代表帝王的权威,君王的神秘。所以后来才有了九鼎的传说,才有了问鼎中原的故事,通过鼎的区别来代表统治者的地位阶级的不同,这也就使青铜器的地位无人可比。在我看来,青铜器的繁华可能其实就是那个朝代的现状的一种再现,尽管这些青铜器可能产生于基层的普通劳动者的手里面。但是,灿烂的青铜器文化依然有着神秘的色彩,在历史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浓重的一笔。:在《商代审美意识研究》一书中提到“羊人为美”和“羊大为美”的说法:以羊头或羊角为装饰物带在头上跳羊人舞,从而把这动作一种装饰美。再从《河南商周青铜纹饰与艺术》的线图中可以看出这种特定的美只有在特定的特殊时期才会出现,后来便逐渐消失了。现代人研究兽面纹只有从出土的历史文物与历史文献记载来考察考证,但是在商周时期中国的文字还在处于发展过程中,并不成熟,所以很多东西只能从图案中找出谜底,这些图案就包括了生活,自然,宗教等等。这与现代设计中我们用最简单的东西

来表达最生活最实用最艺术的是殊途同归的。

无论是实实在在的写实的动物纹,还是天马行空的想象的动物纹,都被普通的劳动人民赋予了这些普普通通的图案的丰富的象征意义。各种纹饰组成的图案实际上代表着的就是商代先人们简单而丰富的精神世界,象征着商代先人们对与大自然的敬仰和渴望将其征服的希望,象征着商代先人们憧憬却又无法触及的,龙飞凤舞的神话世界,也象征着象征着商代先人们对于世间万物的尊重和喜欢。比如说所谓的神兽饕餮,吞吃万物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却又十分的真实,人们面对饕餮时可能不会觉的其荒诞,反而会感的其十分可怕。这些宽阔的故事里面盛开着一个时代和一个民族的繁华。无论是商代青铜器纹饰本身还是纹饰所体现的各种各样的文化含义,都体现着商代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人民思想世界的升华,就像是劳动人民内在情感的一种表达。这是在纹饰的诞生的过程中,重新认识和去面对它们时,从而得到人本体的一种升华的神圣的过程。

参考文献:1,陈伟商代青铜器的装饰风格及其成因

2,朱志荣商代青铜器纹饰的审美特征

3,李新平商代青铜器纹饰的艺术思考

4,李冬玉商代青铜器纹饰的种类与作用

5,商代青铜器纹饰论文库中国知网

(具体文献下载的太多,随电子稿一并交予学习委员处)中国知网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纹饰_兽面纹浅析

摘要:兽面纹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有文字记载的商周时期的史料很少,对于这部分的纹饰研究进展的非常缓慢。史书记载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就有收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历史记载,宋朝时期收藏研究这些青铜器一度在文人士大夫之间盛行,而直至今日,关于商周时期的兽面纹仍笼有一层神秘的面纱。本文列举了部分典型的兽面纹进行浅析,试揭露其狰狞表面下,商周人们崇敬神灵和祈求幸福的美好愿望。关键词:青铜器 兽面纹 人面纹 一、青铜器上的兽面纹为何物 远古时代,在人们没有掌握自然的规律之前,总是觉得冥冥中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左右着世界的一切,人们以为世间的万物都有神灵鬼怪在主管,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繁衍,人们必须要极力讨好鬼神,以期获得鬼神的庇佑。这样的风气一直延续了下来,形成了信仰鬼神的习俗。到了商周时期,祭祀鬼神和向鬼神占卜问吉依然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在祭祀的仪式中为了取悦鬼神,人们使用当时最高档的礼器——青铜器,把最好的食物盛装起来供奉给鬼神享用。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刻划着一些面目狰狞的纹样。这些纹样就像是在守护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纹饰 ——兽面纹浅析 杨书娟 着青铜器内供奉给鬼神的食物似的,不让外人靠近,穷神恶煞的让人生畏。这就是“饕餮”,这个名称是在宋代才有的。宋代的文人士大夫盛行收集古青铜器,将这些纹样冠以“饕餮”一名,取其口大能食之意。《吕氏春秋·先识篇》有这样的记载:“周鼎铸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但究竟这些纹样和“饕餮”有什么样的关联并没有人去考证。近代以来,人们认为饕餮纹应当叫作兽面纹。“饕餮”总有一股子的狰狞感,纵观饰有这类纹样的青铜器,其实不难发现,让人感觉到狰狞的青铜器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也有一些却是活泼可爱的,这可能跟青铜器慢慢的从只作为礼器转向也作为生活用具有关联。从这个角度来看,把这类纹饰叫做兽面纹则更为恰当。 这些纹饰被叫做兽面纹的另一个原因,源自于这些纹饰要素取材于动物标志,比如:羊角、牛角,虎身、鸟冠等。这些取自动物特征的纹饰组合以粗鼻大眼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兽面纹。 二、从兽面纹的构成要素试析其形成原因——鬼神信仰以及图腾崇拜 按照分布在器物上的部位不同兽面纹又可分为大兽面纹和小兽面纹。大兽面纹分布在器物的腹部等面积较大的部位,小兽面纹则分布在器物的足,提手,盖子,棱角等面积相对较小的部位。大兽面纹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纹样有正面的完整 123-1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 一、青铜器的种类 依其用途大体可以分为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炊煮器 鼎用于煮肉,有方圆两种,圆鼎为双耳三足,方鼎为双耳四足,大小不一,成组的鼎叫列鼎。青铜鼎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商周时期,作为等级和政权的标志和象征,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鬲形状似圆鼎,三足中空便于大面积受热。 甗用作蒸食物的炊具,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可放食物。下部为鬲,盛水。甑和鬲之间有通气的箅。 盛食器 簋用来盛饭食的器物,一般为圆形,多带耳,有圆形足或方座,有的带盖,相当于后世的大碗。簋和鼎一样,也作为贵族等级的器物。 豆盛肉酱用的高足盘,有的有盖,盖上有捉手,可以仰置。 酒器 爵用作饮酒的器物,相当于现在的酒杯。形体较小,前部有流,后边有尾,旁边有把手。觚饮酒用的器物,上部圆口张开似喇叭状,相当于现在的高足酒杯。 斝用作温酒的器物,似爵,但无流无尾,体型比爵大。 兕觥盛酒或饮酒的器物,一旁有把手,上部有带有两角兽头形的盖子。

尊盛酒的器物,有方尊、圆尊两种器型。鸟兽形状的酒器也统称为尊,并根据不同动物形象分别称为鸟尊、象尊、虎尊、羊尊等。 卣盛酒器物,有盖和提梁。 彝盛酒器物,方形,带有如屋顶般的四面坡形方盖。 壶盛酒器物,也可用于盛水。有方壶和圆壶两种类型。春秋以后壶上多带华丽的鸟兽纹装饰。 水器 盘盛水的器物,有圆形方形两种。小盘盛水,用于洗手洗脸,大盘作为浴盆使用。 鉴盛水或冰的器物,形体像盆。古代在使用铜镜以前,常在鉴内盛水照脸。 乐器 钟古代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乐器之一,大小依次悬挂在特制的钟架上,敲击出美妙的乐曲。铙形状似钟而体型较大,口向上直立。 兵器 戈一种有尖有刃的兵器,安以长木柄,可供勾杀之用。 钺古代兵器或刑具,安装长柄,可供砍杀之用。 矛可用刺杀的兵器,头尖,身有锋刃,安装长木柄,作战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剑短兵器,双刃,可以手执或佩带。

商周青铜器纹样

商周青铜器纹样 商周青铜器纹样 中国的青铜器艺术,经历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千余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商周青铜器纹饰与王权、神权的结合尤为突出,其神秘、独特、璀璨的艺术特征延续了十多个世纪并营造了中国早期文明的极浓厚的神秘氛围。从而使它不仅直接作用并支配了那一时代,而且也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及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周青铜器纹样-产生背景 早期人类社会,动物对人具有神奇力量,而人则是被动的。对自然的无奈、恐惧与敬畏,使得人们期盼神力的庇护,甚至把自己想象为某种猛兽,刻画兽身人首或人身兽首的形制、纹饰。用青铜器上更为狞厉怪异的纹饰“辟邪免灾”,增强自身的安全感。《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也。”周人装饰饕餮纹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知道贪吃必将害己,也暗含着人对猛兽恐惧万分、痛恨不已又无能为力而诅咒它们自食其果的感情成分。这时青铜器纹饰中人形装饰极为罕见,偶尔出现时,也仅处于被动的地位,而饕餮面形常常构成全部装饰的中心,令人望而生畏。狰狞恐怖的纹饰是对命运的恐惧心理在器物装饰上的投射:对异族是恐怖的化身,对本氏族则是战胜恐惧的符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运用智慧、工具与猛兽斗争,从偶尔取胜,逐渐相持,到掌握主动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一些猛兽虽然存在却不再像先前那样常出没于人们居住的村寨、城邑。人与动物之间的搏斗逐渐减少,甚至不是猛兽寻人残食,而进入了人寻兽而猎的时代。反映在青铜器装饰上,动物纹饰趋于程式化,前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饕餮纹、夔纹数量减少、面积缩小,所表现的怪异力量递减,逐渐失去了往日超自然的魔力。青铜器装饰中动物纹仍然保存,已不再具有怪异的力量,或被现实动

青铜纹饰图文简介

因喜好美玉,特别对仿古感兴趣,特搜集其中的一些纹饰资料。由于各个时期纹饰不尽相同,图示无法一一概括,这里只做简要参考,不对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 云雷纹

一种原始纹样,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圆弧形的也单称云纹,方折形也称雷纹,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

要纹饰。商周时代云雷纹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多作衬托主纹的地纹。到了汉代,随着青铜器的衰退,陶瓷器上的云雷纹也消失了。作为青铜器上一种典型的纹饰。常作为青铜器上纹饰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仍见沿用。在粤系的铜鼓上,云雷纹是作为主导纹饰应用的,常见密布于鼓面中心太阳纹的周围,象征太阳与云雷共存于天际,这是南方民族对云雷崇拜的一种反映。 三角雷纹 青铜器纹饰之一,是以倒置的三角形式连续排列,形成锯齿带状,外廓作为三角形,中填以云雷纹,以此得名。一般构成二方连续团,作边缘装饰,通行与商和西周初期,次此纹一直延续于战国时期。 勾连雷纹 勾连雷纹,基本特征是以近似“T”形勾连一起的线条,其地填以雷纹,多用于器边装饰,始于商,盛于晚商周初,沿用至春秋战国。 目雷纹 青铜器纹饰之一。中间为目形,目外形线引长作成∽形,左右有延长的尾。大多填以雷纹,

青銅器紋飾之一。中間為目形,左右有延長的尾。大多填有雷紋。盛行于商和西周初。 弦纹 纹样是刻划出的单一的或若干道平行的线条,排列在器物的颈、肩、腹、胫等部位。是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商周普遍流行。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弦纹有细弦纹和粗弦纹两种。细弦纹像一条细长的带子平缚于陶器之上;粗弦纹作宽带状,中间呈凹槽状,犹如板瓦,亦称瓦纹。两种纹饰有的在一件器物上同时出现,有时弦纹与其它纹饰配合使用。青铜器是最简单的纹饰之一。纹形为凸起的横线,一般一道至三道。有时单独出现,有时作为其他复杂花纹的衬托。另有作人字形的弦纹,称为“人字纹”或“人字弦纹”。盛行于商、周时期,直到汉代仍见沿用。 环带纹 青铜器纹饰之一。环带曲折如波浪起伏,故又称“波纹”。以前亦有称“山云纹”和“盘云纹”的,因其如山之起伏,云绕其间。现也有称为“波曲纹”的。纹饰构成以波线为基础,双线相垂带状,多数在上下填二环,成“X”形。也有相间以兽纹的。通常组成二方连续纹样。施于铜壶、簋的腹部,作为主纹;也有装饰于器物底部;个别的有两、三层相重作为器物整个装饰的。盛行于西周中,后期和春秋初期。 涡纹 最早出现在我国青铜器上的一种纹饰,又称火纹。顾名思义,近似水涡,故为涡纹。其特征是圆形,内圈沿边饰有旋转状弧线,中间为一小圆圈,似代表水隆起状,圆形旁边有五条半圆形的曲线,似水涡激起状。有人认为,涡纹的形状似太阳之像,是天火,又故称火纹,商代早期的涡纹是单个连续排列的,商代中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一般与龙纹、目纹、鸟纹、虎纹、蝉纹等相间排列。涡纹多用于罍、鼎、斝、瓿的肩、腹部,它盛行于商周时代。 火纹为太阳的标志,因此,它的特征是圆形。《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缋》:“火以圜”。说明火

夏商周青铜器造型及纹饰变化

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对夏商周青铜器造型纹饰的影响 一、人类艺术的启蒙 早期人类社会,动物对人具有神奇力量,而人则是被动的。对自然的无奈、恐惧与敬畏,使人们期盼神力的庇护,甚至把自己想象成某种猛兽,刻画半人半兽的形制、纹饰。用青铜器上更为狞厉怪异的纹饰辟邪免灾,增强自身的安全感。这时青铜器纹饰饕餮面常常构成全部纹饰的中心,令人望而生畏。狰狞恐怖的纹饰是对命运的恐怖心理在器物装饰上的投射,对异族是恐怖的化身,对自己氏族则是战胜恐惧的符号。 我国的青铜时代开始于夏代。 夏代青铜器以二里头文化遗址为代表的夏代文明,出土的青铜器主要有礼器中的酒器爵、斝、角、盉,饪食器鼎,兵器中的戈、钺、镞,乐器中的铃,以及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和残存的圈足器等,从而奠定了中国青铜器以礼器和兵器为主要形制的造型格局。 夏代青铜制品的器类很少,主要以小件的工具和兵器为主。夏代早期的青铜器形制主要受同时期的各类陶器的影响,充满着浓厚的原始初创气息,仅就青铜爵而言,大体上有两种造型,一类是原始型的,样式基本上是模仿陶爵,它的外形和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手制陶爵有着相似的特征,细腰、平底、短足,呈荷叶状的边口部和流从口部的延伸不甚规整,外观颇像用手捏成的陶器。另一类造型是比较精致型的,器壁匀薄流狭长而线条优美精细,虽然同是细腰平底,显然是在陶范上事先作过细致修整的,三足细长而微呈曲线形。这种从原始型到精致型的变化体现了从早期到晚期夏代青铜器造型由简单向复杂多样,由粗放向精致演变的审美历程,为商代青铜器物新颖造型的设计开创了先河。 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一般没有纹饰,但有些爵的杯体正面有一排或两排圆钉状纹饰,一些器物上也出现了简朴的云纹、弦纹和网纹。除此以外,值得重视的就是镶嵌绿松石的牌饰了,牌上的兽面纹除两眼之外,其他部分都是抽象而不写实的。它也是目前已知的青铜器上最早的兽面纹。虽然二里头文化青铜礼器上没有见到动物形纹饰,但是二里头出土的青铜戈内部已经有变形的动物纹饰,因此不能排除此时青铜礼器上出现动物纹的可能。 二、人类智慧的精华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运用智慧、工具与猛兽斗争,从偶尔取胜,逐渐相持,到掌握主动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人与动物的搏斗逐渐减少,进入了人寻兽而猎的时代。反映在青铜装饰上,占主导地位的饕餮纹、夔纹数量逐渐减少、面积缩小,所表现的怪异力量递减,逐渐失去超自然的魔力,被现实中的动物纹、人物纹或几何图案代替。 商代是中国青铜器的核心时期,也是人类社会由蛮荒时代跨入文明的时代门槛。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青铜冶炼技术的步成熟,从出土的青铜器来看,无论在造型设计、花纹装饰,还是在铸造技术上较前代都有明显的进步。此时期的礼器种类增多,器物纹饰主体已是兽面纹,并开始出现了铭文。 商代人的神鬼崇拜,形成了商代青铜器纹饰庄重、狞厉之美,并以其精美绝伦的装饰造型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又一夺目的瑰宝。商朝社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出现了贫富分化,出现了国家、奴隶主阶级、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所以当时的社会生活反映在青铜纹饰上处处透露出一种威严、狞厉、神秘的气息。运用青铜这一材料,在青铜器纹饰中大量采用饕餮纹、夔龙纹以及凤纹、云雷纹等纹饰。这些纹饰大多是被综合异化了的动物形象,青铜器上通过对纹饰的神话、夸张处理,繁密的装饰达到一种神鬼崇拜以及对奴隶的恐吓、威慑的效果。神兽纹饰也表达出奴隶主期望得到上天、神灵、祖先的庇护,维护其长久的统治,青铜纹饰具有象征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意义。 商代早期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造型。鼎、鬲等食器三足。必有一足与一耳成垂直线,在视觉上有不平衡感。青铜器纹饰主体已是兽面纹,以粗犷的勾曲回旋的线条构成,全是变形纹样,除兽目圆大,以为象征外,其余条纹并不具体表现物象的各个部位,纹饰多平雕,个别主纹出现了浮雕,所有的兽面纹或其它动物纹都不以雷纹为地,是这一时期的特色。商代早期的几何纹极其简单,有一些粗率的雷纹,也有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也已经出现。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极少有铭文,以前认为个别上的龟形是文字,实际上仍是纹饰而不是文字。 商代中期纹饰分为两类,一类是二里头时期变形动物纹的改进,原来粗犷的线条变得较细而密集,圈足上的兽面纹仍保持早期的结构和风格。第二类是出现了用繁密的雷纹和排列整齐的羽状纹构成的兽面纹。这类兽面纹双目往往突出。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样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样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青铜器吧,像这个,什么?你说这金光闪闪不是青铜器?我们平常看见和认知的青铜器都是 类似于这种,非常古朴,颜色为青灰色,锈迹斑斑的铜器。其实呢,青铜器的颜色真正做出来的时候是很漂亮的,是黄金般的土黄色,因为埋在土里生锈才一点一点变成绿色的。而且由于青铜器完全是由手工制造所以没有任何两件是一 模一样的,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 我们一说到青铜器就会想到“鼎”,古代“鼎”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大家都知道其实青铜器很多是作为祭祀用的礼器,如上图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我国设计史上最大的一件青铜器,为商代后期作品,然而鼎最开始的一个作用是...煮肉食,对,它其实就类似于我们现代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所以我们立国的重器其实就是“锅”吗?这真是一个吃货民族深深的执念。中国的青铜器艺术,经历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千余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早期人类社会,动物对人具有神奇力量,而人则是被动的。对自然的无奈、恐惧与敬畏,使得人们期盼神力的庇护,甚至把自己想象为某种猛兽,刻画兽身人首或人身兽首的形制、纹饰。用青铜器上更为狞厉

怪异的纹饰“辟邪免灾”,增强自身的安全感,这便是青铜器纹饰的由来。商朝早期的青铜器上面主体已是兽面纹,兽目圆大为象征,纹饰多平雕,所有的兽面纹或其他的动物纹都还没有作为图案衬地的花纹,即所谓的地纹。像下面的这些 1976年出土的饕餮纹盉,现藏与河南省博物馆。此盉封顶,上面饰乳钉两枚,有鸡心形管流,俯视成一长鼻首面,颈上饰饕餮纹带,线条流畅,三袋足,器形饱满 1974年河北黄陂盘龙城出土的一件饕餮纹卣,现藏与河北省博物馆,它提梁呈索形,有链与卣盖环纽相连。小口细颈,颈饰三道弦纹。肩上饰夔纹带,上加联珠纹,下有两道弦纹。腹膨出,饰饕餮纹,夹以联珠纹。底圈足,有镂孔。 图为湖北省馆藏的夔纹钺,扁平长内,钺本有两条长形穿,身中央有大圆孔。近本处及两侧均饰夔纹带。不过,这里我们一定要说到青铜器文化里璀璨的一朵奇葩,它就是,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是古蜀古文化的重要代表,古代的巴蜀,蜀国在成都平原地带,巴文化则大致是现在的重庆地带。在三星堆出土人像、面具中,表现人“眼睛”的文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这些文物本身珍稀奇特, 很多出土青铜头像或面具双目突出呈圆柱状,长度甚至可以达到16.5厘米。像这个典型的青铜纵目面具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眼睛可以看得很远很远很远~ 纵目,大耳,被人们称之

青铜器纹饰研究

青铜器纹饰研究 在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中,可能最吸引人的当属大大小小的青铜器。尤其是各种大型的青铜器,不论是从价值还是“体重”上,都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而看青铜器,除了器型、铭文这些之外,青铜器的纹饰相信也是很多朋友感兴趣的。这些玄妙的花纹,到底都表达了些什么呢? 青铜器的纹饰发展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在商与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纹饰大多是神话、幻想中的动物,具有一种神秘、诡异的气氛。到了西周晚期这种风格为之一变,青铜器纹饰逐渐被抽象的几何图案代替,到了春秋时期,青铜器的纹饰开始变得自由奔赴、清新飘逸。这些变化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不同艺术风格的爱好与追求,也反映了那一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宗教观念、思想文化与审美情趣。 青铜器的纹饰根据其内容题材大致可分为三大类,这里为大家做简要介绍,并阐释其内涵。 一、动物类纹饰 动物类纹饰即有现实生活中可见到的动物,也有现实生活中看不到的动物。 (一)饕餮纹 饕餮纹是商代到西周早期青铜器的主要纹饰,形象地说,就是一个怪兽的正脸图案。饕餮纹主要作为青铜器的主题花纹,由目、眉、角、鼻、耳、躯干、尾、腿、足等几部分组成。

饕餮纹正面 像我们平时在博物馆看见的青铜器上最多的图案就是饕餮纹,一般映入大家眼帘的就是两只大眼睛,但凡我们可以看见“大眼睛”的纹饰,一般认为是饕餮纹就不会错。

商晚期安阳青铜饕餮纹方尊 饕餮是一种贪吃的恶兽,把它装饰在青铜器上,表现了原始先民对于自然神力的崇拜,用饕餮这种能够让人害怕的纹饰,营造一种神秘肃穆的氛围,这样在举行祭祀典礼的时候,能够巩固王权与地位。

几种变形的饕餮纹 (二)龙纹 大家熟知“龙”的纹饰在清宫剧中是作为皇帝的象征的,龙纹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在商周时期开始作为青铜器的一种纹饰,但龙纹作为青铜器的主体图案还是在西周中晚期以后了。

青铜器常用纹饰及其象征意义

青铜器常用纹饰及其象征意义 青铜器常用纹饰及象征意义大全 编辑:九天草来源:中国吉祥文化网时间:2010-10-21 10:19:47点击:1172分享到: 青铜器在中国历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下边中国吉祥文化网就带领大家详细的了解中国青铜器常用的纹饰以及象征的意义。 中国的青铜器时代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形成,至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十五个世纪。到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冶炼与铸造技术水平达到了巅峰。青铜器艺术所具有的强烈感情因素主要来自那些为商周时代所特有的装饰纹样,从饕餮、夔龙、凤鸟等纹饰可以看出它们与原始社会陶、玉器纹饰的渊源关系。 常用于青铜器的纹样有:饕餮纹、夔龙纹、龙纹(爬行龙纹、卷龙纹、双体龙纹)、蛟龙纹、蛇纹(蟠虺纹、蟠虫离纹)、鸟纹、凤纹、波纹等青铜纹样。 1、饕餮纹名称出自《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主要特征是它的主体部分为正面的兽头形象,两眼非常突出,口裂很大,有角与耳。有的两侧连着爪与尾,也有的两侧作长身卷尾之形,实际上是由两条夔龙纹以鼻梁为中心,侧身相对组成的,夔龙纹也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纹饰。多用作辅助花纹。饕餮纹的鼻、角、口部变化很多,从角、耳的不同形态可以认出其生活原型多是牛、羊、虎等动物。牛、羊是祭祀活动的主要“牺牲品”。 饕餮纹多施加在器物的主要装饰部位,以柔韧的阴线刻出,或作阳线凸起。构图丰满,主纹两侧以富于变化的云雷纹填充,具有阴阳互补之美。 饕餮纹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到东周以后再度流行,但已失去原先的主导地位和狞厉色彩,而成为华美的装饰。

2、夔龙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夔,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一足的类似爬虫的物像,都称之为夔或夔龙,这与古籍“夔一足”的记载有关。“夔,神也,如龙一足。”有的夔纹已发展为几何图形化的装饰,变化很大。常见的有身作两岐,或身作对角线,两端各有一夔首。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 夔龙纹通常指那种长身弓起,头上有角的侧面龙形图像,有的腹下有鳍形足,有的没有。其变化很多,使用灵活。有时作饕餮纹两旁填充空白的辅助花纹。也可单独构成连续排列的装饰带,夔龙纹与圆涡纹相间排列的二方连续图案,被称为火龙纹。 3、龙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龙是古代神州传说中的动物。一般反映 其正面图象,都是以鼻为中线,两旁置目,体躯向两侧延伸。 若以其侧面作图象,则成一长体躯与一爪。龙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为青铜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 商代多表现为屈曲的形态;西周多表现为几条龙相互盘绕,或头在中间,分出两尾。传说龙的出现与水有关,《考工记·画缋之事》谓:“水以龙,火以圜。”是用龙的形象来象征水神,因此在青铜水器中,龙的图卷或立体形象有更多出现。 根据龙纹的结构大致可分为爬行龙纹、卷龙纹、蛟龙纹、两头龙纹和双体龙纹几种。 爬行龙纹,通常为龙的侧面形象,作爬行状,龙头张口,上唇向上卷,下唇向下或向上卷向口里,额顶有角,中段为躯干,下有一足、二足或仅有鳍足之状,简单的也有无足的,尾部通常作弯曲上卷。大多作对称排列。盛行于商末和西周时期。

文物200506-商周青铜器纹饰和图形文字的含义及功能_杨晓能

商周青铜器纹饰和图形文字的含义及功能 杨晓能(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商代至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和图形文字,可能是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最有争议和最为棘手的两个题目,如何解释它们的功能与含义,直接影响到对古代中国政治、宗教、艺术和血缘关系或社会的研究及理解。近年来通过对诸多考古发现的比较与研究,笔者认为两者的发展应密切相关,来源与演变轨迹近同,均为当时政治运作和宗教信仰的产物。把铜器纹饰和图形文字一起讨论,不仅有益于深入而确切地释译它们的含义和功能,而且有助于揭示它们所反映的社会、宗教和礼仪的变迁。 一青铜器纹饰 商代和西周早期青铜器上的纹饰主题是以饕餮纹或兽面图案为代表的神化的动物图像。其发展演变与图形文字并行,即出现于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时期,商代晚期达到鼎盛,西周早期仍然盛行并基本承袭商代风格,西周中期发生巨变,图案抽象化,渐变为几何纹。近千年以来中外学者对它们的意义和功能一直争论不休,然而考古工作的进展及研究的深入为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追根溯源,考古发现揭示史前许多文化中流行以动物纹样为装饰的风尚,在这些动物题材的应用上展现出两种传统及发展特色。其一,许多考古学文化喜好多种动物题材,例如仰韶文化彩陶上常见的鱼和鸟的形象,红山文化常见玉龙、玉龟和玉 等(图一)。崇尚动物和用各种艺术媒体表现动物是史前各文化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也反映了早期中国宗教缺少一神教或单一动物崇拜的习俗。因此一个文化同时喜好几种动物的情景甚为常见,排他性的信仰或宗教不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泛神动物崇拜的基因已在史前孕育,并已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其二,公元前4000年晚期至公元前2000年,同类的动物题材出现在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考古学文化中。例如,兽面图像不仅是良渚文化的特色,同时出现於红山、大汶口、龙山及石家河诸文化中。众所周知的有长江下游良渚文化兽面刻饰的玉琮,黄河下游山东龙山文化的兽面形玉发簪和东北牛河梁红山文化的玉兽首。史前龙题材的分布和创作也是这一传统的典型反映。例如中原地区河南濮阳仰韶文化中的蚌壳龙形图案,淮河地区安徽凌家滩的玉龙,东北牛河梁红山文化的玉龙(图二),还有黄河中游山西陶寺龙山文化陶盆上的彩绘龙纹。虽然这些图像各有自己的特色,其素材的渊源亦有不同,但不同的文化共享和崇尚 ·72·

青铜纹样

青铜纹样 中国青铜文化兴盛于商周时代,它的发展和衰落伴随着整个奴隶社会的始终。青铜纹饰是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铜纹饰孕育在陶器文化的土壤里,它的纹饰经历了由流散到整齐、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后,出现了平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方法,通体满饰花纹。 青铜器上常饰有千奇百怪的纹饰,达些纹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这些纹饰内容复杂,丰富多彩,大致可分为动物纹、几何纹和人事活动图案。 商代前期青铜器的纹饰非常质朴,结构粗犷,最常见的纹饰是饕餮纹。商代晚期的纹饰则趋于繁缛的作风,图案多姿多彩,有弦纹、云雷纹、滑纹等几何纹;有将牛、羊、虎、象等动物进行抽象、变形后的动物纹;还有以想象中的动物来构思的饕繁纹、夔纹、龙纹等。单时的青铜器纹饰流行通体满花,而且有时以几种图纹交织,并有主题、陪衬之分,形成各种不同效果,观赏价值极高。 西周初期主要的纹饰仍是繁餮纹,并新增了长鸟纹,凤纹也颇为流行。西周晚期,土些象生动物纹饰已经绝迹,最流行的纹饰是窃曲纹和瓦纹,还有一种带状环纹文叫鳞纹的,也很爱用。 春秋战国时代,周王朝衰弱,诸侯各霸一方,早期青铜器那种带有浓覃宗教色彩的传统被打破,地域性及创新精神被更多地表现°已往奔放的粗花渐变为工整的纳税。最常见的是将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小螭龙纠结在一起,不断地穿插和盘旋,装饰非常华丽、复杂,叫做蟠螭纹,另外,还有几何形纹、贝纹等,它们具有图案化的倾向,而不再有神秘的意味。并且这时的纹饰中有了大量的宴乐渔猎等生活场面,非常富于时代气息。 秦汉以后,镶嵌工艺不断发展,纹饰不再占有重要意义了。 一、动物纹 1象生动物纹 ●鸟纹:鸟首作前视或回首状,其上大多有上翘或下垂的羽冠,多为圆眼、钩喙,尾有长短。长尾高冠的 鸟称为凤鸟。 ●虎纹:一种作虎头状,其额顶有一对环形竖耳,另一种为虎的侧视爬行纹饰,较为形象。 ●牛纹:一种是牛头状兽面纹,有作主题纹饰,有在器肩或器鋬上作为附饰的,也有牛的全躯侧视形象。 象纹有长鼻上卷、牙齿外露,一般多饰在方彝、钟、铙和尊等器物上,也有个别象纹作为器物主题纹饰的,或仿象形状做成象尊的。 ●鹿纹有长颈鹿角的兽面纹,也有鹿头状、卧鹿形状等。 ●蝉纹的特征为大目,腹部有节状条纹,多数蝉体呈竖三角形,不带蝉足,也有长方形蝉体带蝉足的,四 周皆填以云雷纹。作为主题纹饰,多横向排列成带状,或纵向排列连续式,但多数蝉纹处於附饰地位。 ●蛇纹头部呈三角形或圆头三角形,双眼突出,蛇身弯曲,有鳞节,卷尾。多作单个带状排列,作为陪衬 饰于器物口沿。蛇纹大多很细小,相互蟠旋,亦称蟠虺纹。 ●鱼纹有的脊、腹各有两鳍,较为呆板,有的有一个脊鳍,鱼口多张开,形象生动。 ●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贝纹、蛙纹、龟纹等等。 2幻象动物纹 ●饕餮纹饕餮(tao tie)纹在我国早期青铜器纹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种很常见的纹饰。而且,举凡作为礼仪之用的钾器,几乎都采用孽餮纹。有些国办研究家甚至把我国早期铜器时代定名为饕弩时代,认为我国早期铜器的时代是“以饕餮纹为象征,以鬼神为先,以人文为后的神圣王国时代。可饕餮纹在当时的意义之重大,它决不是随意的点缀,而是有关政教的标志,甚至有着图腾的意味。 在古代的文字记录中,攀餮是被尧流放的四凶之一,它贪食、强横。而流放的目的在于以凶御凶,让这四凶去抵御螭魅之灾。历代相传,人们把攀餮幻想为睁着眼、张着嘴的凶物,从此,它就以比种面貌出现。铜器上,特别是铜器中的礼器多饰举餮纹,想来一是为祭祀鬼神,二来也是求佑与去邪的双重愿望。饕餮纹取材于虫、箪、

商周青铜器纹样

青铜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 本书在编选过程中,集中了中国历代青铜器的纹样造型600余幅,李飞先生通过原器物墨拓法和少量的线描图案,准确而细致地表现出了古代青铜器的原有纹样和造型,生动再现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风貌。李飞先生在多年的编写过程中,尽其所能,注出了他所了解的所有纹饰信息,如:年代、纹样形式、原器物出土地点等。但是仍然有不少无从考证,本着严肃认真的研究、治学态度,我们在本书中没有对这些青铜器纹样具体内容进行标示,以待来哲,一有新的研究成果,我们将在重印出版时予以标示。 中国古代青铜器简谱 大约公兀前3000年,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居民首先发现,把红铜和锡按照适当的配比熔炼到一起,不仅铜的熔点低了许多,更便于冶炼,而且这样炼出来的铜非常坚硬,更适于铸造兵器和其他的生活用具。此后,世界上几个古文明同步孕育的民族先后发现了这种铜锡合金的青铜的化学稳定性和物理特性,开始大量制造和使用青铜器。于是,后人从考古学意义上,把这个与奴隶社会相联系的时代,叫做青铜时代。古往今来,全世界重要的收藏机构和收藏家们大体都有这样一种看法,那就是尽管古埃及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之间也同样经历了青铜时代,而最精美的青铜艺术品却只出在中国。 禹铸鼎始于洪荒之后不久,夏王朝不知所终之后,九鼎也随之灰飞烟灭。殷姓的商民与姬姓的周人都非常善于冶铜,也非常懂得艺术,于是,他们创造了一个辉煌,一个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辉煌。当然,中国的青铜时代也包括中原之外的广大地区,如四川广汉的三星堆、江西新干的大洋洲等地。在其后的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尽管铁器时代已经到来,但中国青铜器,譬如举世闻名的始皇陵铜车马、马踏飞燕、长信宫灯等仍以令人震惊的成就迷倒了全世界的人们。 中国人从西汉就开始收藏和鉴赏上古青铜器,宋代时就出现了研究青铜器的专著。那时的人们在系统收集古董时,大致因循了金、石、书、画、瓷、玉、典籍、文玩这样一条脉络,并把‘‘金”放在第一重要位置 商代、西周为青铜器鼎盛时期,春秋战国为青铜器更新时期。宋元之后,复古之风兴盛,出现了一大批仿制青铜器。明清两代,瓷器风靡,青铜器淡出,但仿古制作仍较普遍。尤其清代乾隆年间,宫廷仿器既多又精,而民间仿器则很低劣。 商代(公元前16世纪一前11世纪),西周(公元前ll世纪一前770年),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时期。商周时期我国已经进入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在政治上实行的是世袭制、分封制和等级制,在宗教信仰上盛行祖宗崇拜和鬼神信仰,这些都给予了工艺美术及其图案以极大的影响。商周时期的手工业不但从农业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部门,而且更加专业化,分工详细,组织严密,生产规模庞大,生产技术先进。河南安阳殷墟和郑州二里冈都发现有商代的冶铜、烧陶、制骨、玉石、贝蚌等专门作坊的遗址,而春秋时期出现的中国最早的手工业的专门著作——《考工记》,所记载的周代手工业已有“攻木之工”、“攻金之工”等六种工艺计三十二个工种。商周时期工艺美术的突出代表是青铜器,此外如陶瓷、玉器、漆器、丝织等也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商周时期青铜器图案 青铜器制造业在商周时期获得极大的发展,其制造工艺及艺术水平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这是继彩陶和黑陶之后又一辉煌的创造,因此,历史上又将中国的商周时期称之为青铜时代。 商周青铜器纹样 中国的青铜器艺术,经历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千余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商周青铜器纹饰与王权、神权的结合尤为突出,其神秘、独特、璀璨的艺术特征延续了十多个世纪并营造了中国早期文明的极浓厚的神秘氛围。从而使它不仅直接作用并支配了那一时代,而且也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及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周青铜器纹样 - 产生背景 兽面纹爵 期盼神力的庇护,甚至把自己想象为某种猛兽,刻画兽身人首或人身兽首的形制、纹饰。用青铜器 上更为狞厉怪异的纹饰“辟邪免灾”,增强自身的安全感。《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 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也。”周人装饰饕餮纹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知道贪吃必将 害己,也暗含着人对猛兽恐惧万分、痛恨不已又无能为力而诅咒它们自食其果的感情成分。这时青 铜器纹饰中人形装饰极为罕见,偶尔出现时,也仅处于被动的地位,而饕餮面形常常构成全部装饰 的中心,令人望而生畏。狰狞恐怖的纹饰是对命运的恐惧心理在器物装饰上的投射:对异族是恐怖的化身,对本氏族则是战胜恐惧的符号。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运用智慧、工具与猛兽斗争,从偶尔取胜,逐渐相持,到掌握主动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一些猛兽虽然存在却不再像先前那样常出没于人们居住的村寨、城邑。人与动物之间的搏斗逐渐减少,甚至不是猛兽寻人残食,而进入了人寻兽而猎的时代。反映在青铜器装饰上,动物纹饰趋于程式化,前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饕餮纹、夔纹数量减少、面积缩小,所表现的怪异力量递减,逐渐失去了往日超自然的魔力。青铜器装饰中动物纹仍然保存,已不再具有怪异的力量,或被现实动物纹、人物纹或几何图案替代。 人与动物的这种关系变化,影响着人对动物的态度。体现在神话中,动物扮演的角色从族群祖先(如子姓与玄鸟的关系,东周的典籍《诗·商颂》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之说),到上帝的使者(《说文》中说:“凤,神鸟 也”神之使者。),从先祖英雄的伴侣(如夏后启与两龙的关系,《山海经》说:“启宾天有两龙为伴”。)到为英 - 1 -

商代青铜器纹饰研究综述

商代青铜器纹饰研究综述

商代青铜器纹饰研究综述 摘要:如果把中国青铜器文化当做是百花园。那么商代青铜器文化,更像是百花园中的一朵绝代芳华。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使青铜器纹饰,就像是那绝代芳华娇嫩的花瓣,凝结着无数的智慧和汗水。本文结合多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加以分析,从而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魅力。 关键词语:商代青铜器纹饰艺术 最近看了好多关于商代青铜器纹饰的论文,为了更好地完成这次的专业,更是下了不少功夫,通过这些一页页的文字,我感到这么多的专家或者还是学者都对商代青铜器纹饰情有独钟,对商代青铜器纹饰下了很大的功夫去研究,去考证,去探索……有的还对商代青铜器纹饰的审美特征和发展和演变等问题进行了十分系统的阐述和解释。这些都是来之不易的汗水结晶,借用一句名人的话,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通过对这些论文的阅读我也得到了一些东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些东西。 在我所看到的论文上,我知道了青铜器纹饰,它的形成与发展显然受到了石器、陶器和玉器纹饰的影响。成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而来源来源于我的家乡河南和山东的龙山文化。早期玉器的形制,如夔形、鸟形、兽形等,在青铜器上获得了更充分的发挥,形成了更加精美的图案。而绳纹、三角纹、圆圈纹等亦经过陶器而影响到青铜器的纹饰。我认为商代青铜器上面精美的纹饰就是商代青铜器繁华的原因所在,因为它涵盖着太多太多。因为前辈先人们天马行空般的奇妙的想象,精巧的构思和高超的艺术技巧,生动的表现,把青铜器装扮得楚楚动人。这些图案

从现实生活中诞生,被工匠通过高超的技艺将其表现在青铜器表面,这种奇特的美化形成了青铜器的显著地审美表现。在我看来,这更应该那个时候的人们通过观看和双手抚摸通过这些美丽的纹饰从而进行心灵交汇的桥梁,通过纹饰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丰富多彩起来,作为一种十分抽象的符号,不仅仅可以传达出五颜六色丰富的情感,更曾在这样厚重的使命,所以说商代青铜器本身也就成了丰富的文化意蕴的象征。商代青铜器纹饰不仅仅对原来的彩陶纹饰和玉器文化有着继承,而且还有着十分明显的舍弃和发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还打上了属于时代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烙印。 商代,宗教和政治等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从而也导致了作为礼器的青铜器在当时受到很大的重视,这也就像深圳的发展一样,即使原来是个小渔村,但是在得到政策扶持和政府重视,一下子发展成了国际化的大都市通过深圳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想象的到,在那个时候,君王是多么的重视青铜器。才得以让青铜器在制作工艺,特别是纹样的装饰繁多方面得到了这样飞速的发展。也许和深圳一样,因为处于这种背景下,商代青铜器的纹饰一样成为了一种难以逾越的高峰,一种时代文明的产物。反过来甚至影响到后来其他的工艺制作中的装饰的发展,还有以后其它的造型艺术也受到了商代青铜器装饰的影响。商代青铜器纹饰有很多种,代表性强的有一就是以自然界的动物为原型,包括象、鸟、蝉、鱼等纹。二其实就是那些现实中木有的神兽之类的,主要有饕餮纹、龙纹、神鸟凤纹等。三多为现实中的图案但是被抽象表现,如涡纹、雷纹、云纹等。据考证,商代青铜器纹样装饰中一般是以动物纹为主,然后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