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崩漏带下是什么意思女性朋友们一定要知道

崩漏带下是什么意思女性朋友们一定要知道

崩漏带下是什么意思女性朋友们一定要知道
崩漏带下是什么意思女性朋友们一定要知道

崩漏带下是什么意思女性朋友们一定要知道

提起崩漏相信很多女性朋友们都对其有所了解,但是要提起崩漏带下这个疾病,大多数女性都会出现茫然的状况。那么到底什么是崩漏带下呢?其实崩漏带下是指月经周期和月经量发生

严重的心律失常的状况。

★   崩漏带下

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经期、量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症状,起效快,暴下如注,大量出血“崩溃”;缓慢溶解,出血量少,淋漓不断者为“漏”。崩溃和泄漏虽然出血情况不同,但两者常发生互相转化如碎裂的产量逐渐不可能泄漏,泄漏的发展潜力和可能会崩溃。因此,临床崩漏说。

★历史沿革

1.历代医著对崩漏论述不断深化。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内经·素问·阴阳别论》首先指出:“阴虚阳搏谓之崩。”是泛指一切下血势急的妇科血崩证。

2.汉代《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首先提出“漏下”之名和宿有症病,又兼受孕,症痼害胎下血流不止,以及瘀阻冲任、子宫之病机、治法及方药。

在胶艾汤、漏同一篇文章中,流产以后血不止,血三种不同情况下的高脂血症引起的阴道进行鉴定,与胶艾汤异病同治。

又在《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中指出妇人年五十,病下血数十日不止,温经汤主之,是冲任虚寒兼瘀热互结导致更年期崩漏的证治。此外,本篇还记载“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和以脉诊断半产漏下。《内经》论崩和《金贵要略》

论漏下,为后世研究崩漏奠定了基础。

3.金元时代李东垣在《兰室秘藏》论崩主脾肾之虚,有认为“肾水阴虚,不能镇受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

4.明代医家对崩漏的认识较为深刻,如方约之在《丹溪心法附余》中提出治崩三法“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后世医家继承并发展了三法的内涵。

5.在清代,“傅青主妇”也指出,“停药不崩溃,必须补阴银行支票崩溃法治疗气虚血崩昏暗的“固本止崩汤治疗血瘀造成的崩溃”于止血汤”和后来被用于。

带下病中医诊疗常规

带下病中医诊疗规范 概述 妇女阴道内有少量白色无臭的分泌物。润滑阴道,为生理性带下。若带下量过多,色,质味异常,或伴有腰酸,小腹疼痛者,为带下病。带下病的主要病因为湿邪盛。湿邪之来源有二:内虚多因脾虚失运湿浊内停,湿性重浊,下注乃至带下。或因肾气虚弱,时其闭藏,伤及奇经带脉失约,滑脱于下,而成带下病。外湿多因经期、产后不洁,或房事不节,或久坐湿地,久居湿室,乃到寒湿或湿邪毒热乘虚内侵,伤及任、带之经,而任脉不固,带脉失约,遂为带下。 西医诊断为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宫颈糜烂,盆腔炎等急、慢性炎症疾病及宫颈癌等,均可出现带下病的症状。 疾病诊断依据:西医诊断标准:《妇产科学》第七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5月。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妇科学》,(马宝璋主编),上海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 证候诊断依据 西医诊断标准:《妇产科学》第七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5月。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妇科学》,(马宝璋主编),上海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 一、诊疗要点 (一)、诊断依据

1、带下量多,色黄、白、赤、或黄白相兼。质清稀或粘稠。气味腥、臭、秽或秽浊。 2、伴腰部酸痛,小腹坠痛,下肢酸软,或阴户灼热,或骚痒等症状。 3、舌体多虚胖,舌苔为白腻或黄腻,脉象多见滑、濡。 (二)、辨证要点(根据中医妇科第七版教材及妇产科学第七版教材) 1、脾虚湿注 带下色白或淡黄,量多,如涕状,无臭味,绵绵不断,神疲乏力,肢体困倦,脘闷纳呆,或大便溏薄等,舌苔白腻或薄白,舌体嫩胖舌边有齿痕,脉象缓弱或濡。 2、肾阳虚衰 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无异味,淋漓不断,腰部冷痛,小腹冷胀或坠痛,小便频数而情长,夜间尤甚,舌苔根部白腻,舌质淡,脉象沉迟,双尺尤著。 3、肾阴虚 带下色黄或夹血丝,质稠,味腥,或无明显异味,多见于绝经期后,要点内干涩,或灼热痛,腰腿酸软,五心烦热,头晕耳鸣等症,舌苔少或薄黄,舌质红,脉象细数,左尺弱。 4、肝经郁热 带下赤白相兼,或呈黄绿色,质粘稠,气味腥秽,伴偏头痛,口苦、性情急躁,小腹疼痛等症,舌苔薄黄,舌边红,脉象弦数。 5、下焦湿热 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红相兼,或夹血或呈黄绿色。质如米泔,或如脓状,小腹疼痛或坠痛,腰胯疼痛,阴部灼痛或痒痛,小便短赤,大便燥

带下病练习题

带下病 一、A1 1、哪一项不是肝肾亏损带下过少的主证 A、带下过少,甚至全无,阴部干涩灼痛 B、阴痒,阴部萎缩,性交疼痛 C、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烘热汗出 D、烦热胸闷,夜寐不安,尿黄便结 E、舌淡红苔白,脉细涩 2、哪一项不是血枯瘀阻带下过少的症状 A、带下过少,甚至全无,阴中干涩,阴痒 B、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失眠 C、面色晦黯,畏寒肢冷 D、经行腹痛,经色紫黯,有血块,肌肤甲错 E、舌黯,边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3、肝肾亏损带下过少的治法是 A、滋补肝肾,养精益血 B、滋阴补肾,填精养血 C、滋肾养肝,补益气血 D、滋补肝肾,益气养血 E、以上都不是 4、治疗肝肾亏损带下过少的首选方是 A、归肾丸 B、左归丸 C、知柏地黄丸 D、补肾固冲丸 E、小营煎 5、治疗血枯瘀阻带下过少的首选方是 A、人参养荣汤 B、左归丸 C、桃红四物汤 D、十全大补汤 E、小营煎 6、肾阳虚带下过多的主证哪一项是错误的 A、带下量多,质清稀如水,终日淋漓不断 B、腰酸如折,小腹冷感 C、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大便溏薄 D、畏寒肢冷,面色晦黯 E、烘热汗出,头晕耳鸣 7、下列哪一项不是热毒蕴结带下过多的主证 A、带下量多,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黏腻

B、带下黄绿如脓,臭秽难闻 C、面部烘热,烦热头晕,午后尤甚 D、小腹疼痛,腰骶酸痛 E、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8、脾虚带下过多的治法是 A、健脾益气,固涩止带 B、健脾益气,清热止带 C、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D、健脾益气,清热利湿 E、健脾益气,除湿止带 9、肾阳虚带下过多的治法是 A、温肾健脾,固涩止带 B、温补肝肾,固涩止带 C、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D、温补肾气,固涩止带 E、温补肾阳,固涩止带 10、阴虚夹湿带下过多的治法是 A、养阴清热,除湿止带 B、滋肾益阴,清热利湿 C、滋肾养阴,清热止带 D、滋阴降火,清热除湿 E、滋肾养肝,清热止带 11、湿热下注带下过多的治法是 A、清利湿热,佐以止带 B、清利湿热,佐以祛风止痒 C、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 D、清利湿热,佐以止痒 E、利湿止带止痒 12、热毒蕴结带下过多的治法是 A、清热泻火 B、清热解毒 C、利湿解毒 D、清热利湿 E、清热止带 13、带下过多阴虚夹湿证的主证哪一项是错的 A、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 B、阴部灼热,头晕耳鸣 C、阴部瘙痒,五心烦热 D、烘热汗出,失眠多梦 E、舌淡胖,苔薄腻,脉沉细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试题答案:带下病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试题答案:带下病 一、A1 1、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理性带下的是 A、月经期前后带下量多 B、排卵期带下量多 C、妊娠期带下量多 D绝经前后白带减少 E、带下黄绿色 2、带下过多者,治疗以 A、除湿为主 B、益气养血 C、治本调经 D疏肝养肝 E、调理冲任 3、带下过少的治疗原则重在 A、除湿 B、益气养血 C、滋补肝肾之阴精 D疏肝养肝 E、调理冲任

4、下列各项,属带下过多脾虚证临床表现的是 A、腰酸如折,畏寒肢冷 B、带下赤白相兼,有气味 C、烘热汗出,失眠多梦 D四肢倦怠,纳少便溏 E、烦热头晕,口苦咽干 5、带下过多热毒蕴结证的带下特点是 A、带下色白或淡黄,质稀薄 B、带下黄绿如脓,臭秽难闻 C、带下绵绵不断,质清稀如水 D带下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 E、带下色白质黏,呈豆渣样 6、治疗带下过多肾阳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内补丸 B、完带汤 C、知柏地黄汤 D止带方 E、肾气丸 7、完带汤治疗带下过多的适应证候是 A、肾阳虚证 B、阴虚夹湿证

C、脾虚证 D湿热下注证 E、热毒蕴结证 8、治疗带下过多热毒蕴结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内补丸 B、完带汤 C、知柏地黄汤 D止带方 E、五味消毒饮 9、湿热下注证带下过多的主证哪一项是错的 A、带下量多,色黄,质黏腻,有臭气 B、带下色白质黏如豆腐渣样,阴痒 C、胸闷口腻,纳食较差,小腹作痛 D面部烘热,五心烦热,失眠多梦 E、舌苔黄腻,脉滑数 10、带下过多阴虚夹湿证的主证哪一项是错的 A、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 B、阴部灼热,头晕耳鸣 C、阴部瘙痒,五心烦热 D烘热汗出,失眠多梦 E、舌淡胖,苔薄腻,脉沉细

崩漏地特征及治疗

1临床表现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畴。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 2并发症 ⑴贫血: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仲、失眠多梦、脉象细弱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⑵虚脱:崩漏病起,如来势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气短喘促、脉浮大无根或沉伏不见的危重证候,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 ⑶邪毒感染:表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粘,色黄气秽或五色并见,伴有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苔黄腻,脉象细滑等。 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3病因病机 由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 1.暴崩致脱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2.气血两虚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3.脾肾两虚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4.肝肾阴虚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5血热妄行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6.气滞血瘀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4诊断检查 临床对以崩漏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崩漏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辨病思路: 1.崩漏病特指月经周期紊乱,阴道出血如崩似漏的疾病,包括崩中和漏下。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检查未发现肿瘤等病变。 2.崩漏以外的其他疾病出现阴道非正常性出血者,常有: ⑴阴道出血量多,小腹部扪及肿块者,多为石瘕。 ⑵确诊妊娠,阴道出血,可见于胎漏或异位妊娠。 ⑶产后阴道出血,量多者分为新产出血、血崩、晚期产后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者,为产后恶露不绝。 ⑷崩漏,伴全身皮下出血、身热者,应考虑疫斑病、紫癜病、蓄血病等。 ⑸周期性于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期)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且白带增多者,为经间期出血。 ⑹因损伤所致阴道出血,有损伤原因可查,称女阴损伤。 ⑺伴全身多处出血而出血难止,不发热者,可能为血溢病。 ⑻中老年妇女阴道时有出血,带下臭秽或夹血丝者,应疑及胞宫癌等之可能。 3.常规妇科。产科检查,应作为必备诊断。 4.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必要时可作脊髓液、细胞培养等检查。 5.腹部X线摄片、B超、CT扫描等,能帮助确定病位和明确诊断。 5辩证论治

妇科五大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1.月经改变:最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 2.腹部包块:肌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逐渐增大,突向腹腔,当增大》3月妊娠大小时, 于耻骨联合上可触及硬且活动的肿块,清晨膀胱充盈将子宫推向上方时更易扪及。 3.压迫症状:子宫肌瘤增大时,可出现压迫症状。宫体下段前壁的肌瘤,压迫膀胱,影响 膀胱充盈而发生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潴留。子宫肌瘤生长于子宫后壁,特别位于 子宫体下段或宫颈,可以压迫直肠引起便秘,甚至排便困难。 4.不孕。 5.继发贫血: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发贫血。 6.妇科检查:子宫增大,质硬,表面不规则,结节状突起。 7.B超检查:最常见,声像图显示肌瘤区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低回声、等回声或中回声, 中间常有稀疏光点。 【治疗】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及肌瘤部位、大小、数目全面考虑。 1、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 1)随访观察:肌瘤较小且无症状,尤其是近绝经期妇女。但需定期随访,可期3-6个月复查1次,随访中如发现肌瘤增大或症状明显时,再考虑进一步治疗。 2)药物治疗:适应症: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子宫<2 月妊娠子宫大小;近绝经年 龄,肌瘤较小,症状轻;全身情况差,不能胜任手术者。 主要药物: (1)雄激素: 常用药物:丙酸睾丸酮25mg 肌注,每5日一次,月经来潮时,肌注,每日一次, 共3次,总量小于300mg。 (2)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类药物 适应症:术前辅助治疗;子宫肌瘤合并不孕者;有合并症暂不能接受手术者;更年 期或近绝经患者。 用法:LHRHa 150 ug,肌肉注射,每月一次,连续用3-6个月。 (3)孕三烯酮:孕三烯酮2.5mg,口服,每周2次,连服3~6个月。用药期间注意肝 功能情况,每月查肝功一次,若异常则停药。 (4)抗雌激素制剂|:三苯氧胺 10mg Bid×3-6月;或米非司酮12.5-25mg口服,每日一次,共3个月。 2、手术治疗: ⑴肌瘤切除术:适用于35岁以下未婚或已婚生育,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术式:经腹或腹腔镜下切除肌瘤;子宫粘膜下肌瘤经阴道或宫腔镜切除。 ⑵子宫切除术(全宫或次全宫,筋膜内子宫切除):适用于患者无生育要求,子宫≥2.5月妊娠大小,月经多伴失血性贫血,肌瘤生长较快,有膀胱或直肠压迫症状,保守治疗失败或肌瘤切除后复发。 术式:子宫次全切除术;子宫全切除术。 卵巢外观正常者可保留卵巢。若患者已绝经,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可同时行双侧附件切除,若患者不愿意切除也可保留。

女人妇科带下有五种

女人妇科带下有五种,如:白带、黄带、青带、黑带、赤带等,最为常见的是白带(带下白色者),其次是黄带(带下钠色者),青带西医称之宫颈糜烂一度(带下青色如绿豆汁),黑带称之宫颈糜烂二度(带黑色者),赤带称之宫颈糜烂三度,(带下红者,似血非血),以此别之。有些医生称之于霉菌性阴道炎等。还有一些医生说是内分泌失调,但是,内分泌失调抱括很多,如:月经不调(有八种),西医说的白带也抱括女人带下的五种症状。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也不可能把病治好。其实上述的妇科五种带下用中药几天就治愈,也不可能超过十天,可现在的医生就单说白带,在治疗都束手无策,要治疗几个月,甚至几年也无法治好,而且,有些女人治疗几十年也无法治好,这样的治疗方法太让人失望,真是不可思忆。 妇人带下六极之病,脉浮则为肠鸣腹满,紧则为腹中痛,数则为阴中养,痛则生疮,则阴户制痛,带下脉浮。妇人下折而不甚粘者,曰:“白淫”,与男人白浊同也,系出於相火,如龙雷之授而不澄清,属於足少阴太阳,治当清补为主。其下赤白粘者,谓之带下,属於心胞手厥阴少阳,既若男了自遗之精,甚至如砂石之淋,原乎心胞系於脊,络於带脉,下抵涌泉,上至泥丸。古曰:崩中日久,为白带下也,多时骨髓枯也。 白带:带下之病皆属於湿,谓之带者,以带脉而名也,带脉者,甩以约束胞胎之紧,其脉通於任督,任督病则脉无力,难以提紧,必致胞胎不固,故带弱者,胎易堕焉,至於气不化经,造成带病则凡脾气之虚,肝气之郁结,湿热之侵,皆能致之。故有终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甚则气有臭味,所谓白带也,带下之病,白带为多,此盖由於肝郁乘脾,脾精不守,既不能化荣血以为经水,则湿土之气,既下陷而病也。治法宜大补肝气,而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风木不闭塞於地中,则地气自升腾於天上,气健湿除,自带无患矣。方用完带汤: 白术山药党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等。 水煎服,二剂轻,四剂止,六剂则白带全愈,此药脾胃肝三经同治之法,写补於散,寄消於升,开提肝木之气,则肝血不燥,何至下无脾土,补益脾土之元,则脾气不湿,何难分消水气,至於实脾而并补胃者,由衰以及表也,且非胃气之强,则脾气不旺,是补胃正所以补脾也。 妇科一门最为难治,其不难于方,而难于辨症也。五带症辨之极明,立方极善,倘用之不效者,既如白带症,倘服药不效,其人必经水过期,少腹急迫,宜服宽带汤。 黄带:妇人带下色黄者,宛如黄茶浓汁,其气味腥臭,所谓黄带也,此为任脉中湿热,任脉本不能容水湿,安得入化为黄带乎,则以带脉横生,通於任脉,任脉直上走於唇齿,唇齿间原有不断之泉,下至任脉以化精,惟任脉有热气之授,则华池之精液,不化精而反化湿,湿者土之气而水成之,热者火之气而木生之,水色本黑,火色本红,今湿与热合,欲化红而不能,欲化黑而不得,煎熬成汁,变而为黄,此乃不从水火之化,而从湿化,所以有此黄色也。治法宜补任脉之虚,而清肾火之炎,若沾以黄属脾色,单去治脾,何能痊乎,方用易黄汤。 山药,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等。 水煎服,四剂痊愈。此不特治黄带也,凡病带者均可治,而以治带之黄者,功更奇特。盖山

[崩漏]崩漏

[崩漏]崩漏 篇一 : 崩漏 崩漏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门诊患者。 一、崩漏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罗元恺主编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医妇科学》第六版进行诊断。 西医诊断:参照郑怀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妇产科学第三版。 2、症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崩漏中医诊疗方案》。 崩漏临床常见证候:肾阴虚、肾阳虚、脾虚证、血瘀证、实热证、虚热证。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崩漏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崩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标准治疗时间:3个月经周期。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崩漏。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使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和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生殖器官炎症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失调患者,以及宫内节育器引起者,不进入本路径。 4、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 妇科检查。 妇科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基础体温测定、 内分泌检测、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宫腔镜检查、血常规等。 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肾阴虚:滋水益肾,止血调经。 肾阳虚: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脾虚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 虚热证: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中医医案(带下)

中医医案(带下) 例一余××,女,32岁,搬运工人。初诊日期:1975年5月21日。 患者服长效避孕药已一年,近月来白带增多为水样。胃纳差,口淡,睡眠欠佳,尿量减少,大便两天一次,面部色素沉着明显,舌淡白,唇色亦淡,脉沉滑略弦。 辨证,脾肾虚损带下。 治法:健脾固肾,收敛止带。 方药:菟丝子25克、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白芍10克、海螵蛸15克、白芷10克、岗稔根30克,4剂。 5月28日二诊:服药后带下较前大减,胃纳增进,面部色素沉着亦减轻,睡眠仍欠佳,尿正常,舌淡红,苔薄微黄,脉细滑。药已见效,按法照上方加首乌20克,续服6剂后,自带已净。 (《罗元恺医著选》) 例二王,女,37岁。 带下青色,腥臭稠粘,头胀目眩,口苦胁痛,脉来弦数,舌质红,苔黄腻。症属肝经湿火下注,拟泻厥阴之火,化膀胱之湿。 龙胆草6克、黑栀9克、炒白芍9克、生甘草3克、黄芩4。5克、青陈皮各3克、茯苓12克、绵茵陈15克、柴

胡4。5克、川萆薢9克、炙白鸡冠花12克 三诊:带下不多,胁痛间或有之,脉弦,苔薄黄。再拟疏肝和营,兼清余热。 炒柴胡4石克、丹皮4。5克、黑山栀9克、当归9克、制苍木4.5克、茯苓12克、炒白芍6克、甘草2.4克、薄荷、纯梗4.5克、郁金6克、炙白鸡冠花12克(《叶熙春医案》) 例三吴××,35岁,职工。素嗜辛辣,房室不节,以致形肉日消,迩日易怒,咽痒干咳,入夜少睡,多梦纷纭,心悸惊惕,赤白带下,头晕腰瘦,便艰,溲赤,舌质红、苔白糙,切脉二尺沉细,寸关弦数。 女贞子、旱莲草、麦冬、远志、金樱子各9克,阿胶、茯神、生地、杞子各12克,黄连1。8克、莲肉15克、鸡子黄1枚,5剂。 嘱忌辛辣,禁房事。 复诊:带净,寐安,唯腰膂仍感酸楚,上方去黄连,加川断9克,继投六剂,所患诸恙尽廖。 (陈予舟等整理)周兰若先生治疗带下经验介绍,江苏中医8:31,1965) 例四张x。肝燥血虚,气机失调。干呕暖气,且少腹作痛:赤白带下,食入乏味。舌白胖。以和中调气治之。 焦白术9克、旋复花4.5克、生白芍9克、偎木香2.4

中医护理崩漏

崩漏 一、因肾虚、脾虚、血热、血瘀,而使冲任不能制约经血所致。以月经周期紊乱,子宫出血如崩似漏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位在胞宫,与脾、肾关系密切。功能性子宫出血可参照本病护理。 二、临床表现: 常规的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特点是病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量可少至点滴淋漓或多至大量出血,有时有数周数月停经。然后出现不规则出血,血量往往较大,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不易自止,此病人常伴贫血。 三、临证(症)施护 1、出血量多时,慎起居,多休息,少活动,必要时去枕平卧位,应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止血药。 2、血脱者,遵医嘱急服人参粉,观察阴道出血的量、色、质及气味、神色、血压、呼吸的变化,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神情烦燥或淡漠、汗出不止、肢冷、脉细数、血压下降、属阴血暴虚、气随血脱,阴阳离绝的脱证,可先灸百会,神厥、气海等穴,以血阳救逆,并立即报告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四、饮食护理 1、饮食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为宜。忌煎炸、辛辣、活血等食物。 2、肾阴虚者宜食用甲鱼、紫菜、黑木耳等滋养之品,可用藕汁、梨汁代茶饮。饮食应热服,忌食生冷。肾阳虚者可多食羊肉、韭菜等,脾虚者可常食桂圆、红枣、山药等,冬天可吃生姜、羊肉汤,以温运脾阳,

血热患者以清淡为主,血瘀患者忌食生冷、酸湿性食物,忌食、辛辣、动火刺激之品,多食滋阴类食物。 五、用药护理 1、服清热固经汤剂时宜偏凉服;注意观察服药后阴道出血情况。 2、服用活血化瘀、通利血脉之剂时,宜在餐前热服。 3、一般重中药汤剂宜热服,忌食生冷,服药后注意休息、保暖,避免重体力劳动。服用回阳救逆之药时,应观察生命体征。 4、当采取性激素治疗时,应严格控制服药时间,遵守用量,告诫患者按时服药,不得随意停服和漏服,不得随意修改用量,药物减量必须按规定在血止后,才能开始,每3天减量3次,每次减量不得超过原剂量的1/3直至维持量,否则会造成反复出血。 六、并发症护理 1、贫血:患者体质较差,应加强营养补充铁剂、维生素C和蛋白质。避免过度疲劳和运动,保证充分休息。 2、感染:出血时间长会引起感染,使用抗生素防感染,适当用止血药,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勤换内裤。 七、情志护理 1、对患者多关心体贴,鼓励病人表达内心感受,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了解病人的疑虑,精心护理。 2、向病人解释病情及提供相关信息,解除思想顾虑,摆脱焦虑,消除不良刺激,安心治疗。 八、健康指导

老中医:二妙丸,身体下部湿热病变的要方

【名方出处】元代朱震亨《丹溪心法》。 【使用历史】约650年。 【主要成分】苍术(炒),黄柏(炒)。 【整体药性】苍术性温而燥,黄柏性寒。 【功能主治】燥湿清热。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下肢痿软无力,足膝红肿热痛、脚气、湿热带下、淋痛,阴囊湿痒等。 【典型征象】湿热相搏、着于下肢,足膝灼热红肿疼痛;湿热不攘、筋脉弛缓,则为痿证;如湿热下注前阴,则病带下浑浊,或下部湿疮;小便短黄、舌苔黄腻,皆为湿热之象。 【禁忌人群】饮食宜清淡,忌烟酒、辛辣、油腻及腥发食物。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二妙丸是由黄柏、苍术两味中药组成的常用中药方,“二妙”两字出自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本方最早见于元代危亦林所著《世医得效方》“脚气”门中的苍术散,朱丹溪将苍术散改名为二妙散。书中载:“二妙散,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有气加气药,血虚者加补药,痛甚者加生姜汁,热辣服之。黄柏(炒)、苍术(米泔浸、炒)。右(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二物皆有雄壮之气,表实气实者,加酒少许佐之。若痰带热者,先以舟车丸,或导水丸,神芎丸下伐。后以趁痛散服之。” 清代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中,将苍术散改作丸剂,名二妙丸。苍术散自创立以来,虽几经增补易名,但以苍术、黄柏二药为主的配伍法度,以及清热燥湿的功用原则都始终未变,至今仍是治疗身体下部湿热病变的要方。现代临床运用本方,主要用于治疗下肢丹毒、结节性红斑、慢性湿疹、皮炎等下肢皮肤病,以及风湿性、类风湿性、痛风性关节炎等,也有用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梨状肌综合征,和其他一些病征。 慢性前列腺炎,此方加减有疗效 慢性前列腺炎,是常见于青壮年男性之间的多发病、难治病,有些病人的病情缠绵不去、很难治愈,还伴有比较明显的精神压力,常常是多处求医治疗,却没有明显的疗效。病征多是下腹部隐痛,有时伴有热感,排尿灼热不畅,尿后余沥,患者大多舌质发红、舌苔黄腻,脉滑主证。中医辨证认为,一般病因主要是湿热蕴结下焦。 在临床治疗中,多以二妙散加味为主方。药物组成:黄柏、苍术、海藻、薏仁。随症加减。临证时,只要辨证准确、药量精当,就能发挥小方治大病的奇妙疗效。用中医方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能够标本兼治,有攻补兼施的优势,因此见效快,而且不易复发。

妇科崩漏诊治方案

妇科崩漏诊治方案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或经崩;后者称漏下或经漏。多以血热、肾虚、脾虚、血瘀为主要病因,以冲任受损、不能固摄、经血非时妄行为基本病机。可突然发作,也可由月经不调发展而来。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二者常易互相转化,其病因病机相同,故概称崩漏。西医学中的功能性子宫出血、炎症或肿瘤引起的阴道出血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要点 1.不在经期而发生阴道出血。 2.来势急,出血量多如注;或来势缓,经血淋漓不断。 (二)类证鉴别 1.月经不调可参照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量多等节。 2.胎漏表现为出血量少,妊娠试验阳性。 【辨证论治】 (一)常见证治 1.阴虚血热 证候经血非时突至,量多势急或量少淋漓,色鲜红而

质稠,伴心烦潮热,小便黄少,大便干结,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止血调经 方药保阴煎加味。药用生地黄20g,熟地黄20g,续断20g,山药20g,白芍l0g,黄芩l0g,黄柏l0g,甘草l0g,北沙参l0g,麦门冬l0g,五味子9g。 2.阳盛血热 证候经血非时下,量多势急,或淋漓日久不尽,色深红质稠,伴口渴烦热,或有发热,小便黄,大便干,苔黄或黄腻,脉洪数。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方药清热固经汤加味。药用黄芩l0g,栀子炭l0g,生地黄l0g,地骨皮l0g,地榆15g,阿胶log(烊化),生藕节l5g,棕榈炭l5g,炙龟板20g(先煎),牡蛎粉lOg (先煎),生甘草5g。 3.肾阳虚 证候经来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清,伴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方药大补元煎加味。药用熟地黄l5g,山药l0g,山茱萸15g,枸杞子l5g,鹿角胶lOg(烊化),当归l0g,杜仲15g,

崩漏讲稿

崩漏 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教研室米建平 讲述一崩漏的典型病例,从病例引入。 一、定义: 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若经期延长达2周以上者,应届崩漏范畴,称为“经崩”或“经漏”。 《诸病源候论》云:“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漏下,谓之崩中,属经乱之甚也”。崩与漏义虽有异,但“崩为漏之甚,漏为崩之渐”,且在疾病演变过程中,二者常相转化,故临床上概称崩漏。一般突然出血,来势急,血量多的叫崩;淋漓下血,来势缓,血量少的叫漏。崩与漏的出血情况虽不相同,但其发病机理是一致的,而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相互转化,如血崩日久,气血耗伤,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也能成崩,所以临床上常常崩漏并称。正如《济生方》说:“崩漏之病,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 本病属常见病,常因崩与漏交替,因果相干,致使病变缠绵难愈,成为妇科的疑难重症。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生殖器炎症和某些生殖器肿瘤引起的不规则阴道出血亦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图片一张) 二、病因病机 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引起冲任不固的常见原因有肾虚、脾虚、血热和血瘀。 一、肾虚:先天肾气不足,少女肾气稚弱,更年期肾气渐衰,或早婚多产,房事不节,损伤肾气,若耗伤精血,则肾阴虚损,阴虚内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以致经血非时而下;或命门火衰,肾阳虚损,封藏失职,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亦致经血非时而下,遂成崩漏。 二、脾虚:忧思过度,饮食劳倦,损伤脾气,中气下陷,冲任不固,血失统摄,非时而下,遂致崩漏。 三、血热:素体阳盛,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感受热邪,或过食辛辣助阳之品,火热内盛,热伤冲任,迫血妄行,非时而下,遂致崩漏。 四、血瘀: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感受寒、热之邪,寒凝或热灼致瘀,瘀阻冲任,血不循经,非时而下,发为崩漏。 三、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月经的周期、经期及经量的严重紊乱才能诊断本病,即指狭义崩漏。 2.与月经过多、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少、经期延长和月经中期出

妇科带下病是什么病

妇科带下病是什么病 文章目录*一、妇科带下病是什么病1. 妇科带下病是什么病2. 带下病的病因是什么3. 带下病有什么症状*二、带下病吃什么好*三、带下病要注意什么 妇科带下病是什么病 1、妇科带下病是什么病带下病是指女性的白带出现量、色、质或者味的异常变化,通常伴随其他症状的妇科疾病,如果发现 异常应该及时进行检查治疗。 生理性带下是指正常女子自青春期开始,一种润泽于阴道内的无色透明、黏而不稠、无特殊气味的液体,该液体是在经期前后、月经中期及妊娠期量相对增多,这是机体肾气充盛,脾气健运,任脉通调,带脉健固的正常表现。由于多数女性的带下略呈白色,故俗称“白带”。 带下病的主要病因以湿邪为主,主要病机是任带两脉损伤, 失约或失养。治疗上重在调理任带二脉。由于带下病以湿邪为患,故其病缠绵,反复发作,不易速愈,且常并发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疾病,是女性患者中仅次于月经病的常见病。 2、带下病的病因是什么如果女性患有妇科炎症,则大多数情况下白带会出现异常。如果出现常见的妇科炎症,如阴道炎、尿道炎、外阴炎等,大多数会伴随着白带增多、发黄甚至带有异味

等症状。妇科疾病不仅会引起带下病,还会对女性的生育造成影响,需要及时治疗。 如果男女双方在进行性生活的时候不卫生不清洁,可能会导致细菌趁机进入女性的体内,从而引发妇科炎症导致带下病的出现。男女在性生活前都要注意卫生,做好清洁工作以免发生感染。 女性在怀孕后,身体内会出现很多明显的变化,白带增多也 是其中之一。由于女性体内的激素变化,可能会出现白带异常, 也导致容易感染白色念球菌,需要特别注意,以免影响孕妇和宝 宝的健康。 3、带下病有什么症状带下病的辨证有虚实之分。临床以实证较多,尤其合并阴痒者更为多见。一般带下量多、色白,质清无臭者,属虚;带下量多,色、质异常有臭者,属实。 脾虚: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粘稠,绵绵不绝,伴面色萎黄,纳少便溏,精神疲倦,舌淡苔白腻,脉缓弱;肾虚:带下清冷,量多 色白,质稀薄,淋漓不断,腰酸疼痛,小腹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湿毒:带下量多色如脓,或夹有血块,或混浊如米泔,臭秽,阴中瘙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带下病吃什么好1、胡萝卜炒粉条 材料:胡萝卜150克,芹菜50克,粉丝100克。

第十七章带下病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教案授课教师郝玛琍职称助教系部医疗系教研室:中医临床

第十七章带下病 一、定义: ㈠广义与狭义: 广义:泛指所有的妇科疾病。 狭义: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㈡分类: 白带:多质偏粘:脾虚清稀如水:虚寒。 稠如豆渣,秽臭:湿浊(霉菌性阴道炎)黄带:多,黄,稠如脓或稀如泡沫,秽臭:湿热(脓性带) 赤带:色红,似血非血:血热(炎症--出血)(上环后常出项)黑带:色黯褐如黑豆汁:瘀血(陈旧性的出血积在宫腔内,绵绵而下) 青带:青绿,秽臭:湿热,湿毒(严重的脓性带) 五色带:无色相杂,如烂鱼肠,气味恶臭:热毒(癌) 白崩:白,质稀如水,量多来势如潮,气味恶臭:输卵管癌 相当于西医妇科学多种生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以带下增多为表现的一类疾病(阴道炎、急慢性盆腔炎、宫颈炎、肿瘤等)。

二、病因病机: 脾虚 肾虚循经下注,浸润任带二脉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带下病湿热 热毒 1.脾虚:素体脾虚,或饮食所伤,或劳倦过度,或忧思过度,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内停而流注下焦,损伤任带而致。 2.肾阳虚:禀赋不足,或房劳多产,或年老体虚,或久病伤肾,肾气亏损,其封藏失司,任带不固,精关失守,津液滑脱而致,脾肾阳虚,寒湿下注。 3.阴虚夹湿:素体阴虚,或相火偏旺,或年老真阴渐亏,或久病失养,阴虚失守,复感湿邪,伤及任带而致带下过多。 4.湿热下注: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摄生不洁,湿热内犯;或淋雨涉水,或久居湿地,感受湿邪,蕴而化热,伤及任带而致。或脾虚生湿,湿蕴化热酿成。或因肝郁化热,肝气乘脾,脾虚失运,肝火挟脾湿流注下焦,损伤任带二脉而致带下过多。 5.热毒蕴结:摄生不慎,或阴部手术消毒不严,或经期、产后胞脉空虚,忽视卫生,热毒直犯,损伤任带二脉而为带下过多。 三、诊断要点: 1.病史:经期产后余血未净,摄生不洁或不禁房事,或妇科手术后感染邪毒史。

什么是崩漏

什么是崩漏 女性常见的疾病种类很多,在对女性疾病治疗上,药物、手术是最佳方法,不过治疗女性疾病的时候,需要选择正确方式,这样对女性疾病改善,才会有很好的帮助,治疗女性疾病过程中,都是需要对疾病进行很好认识,使得知道该选择什么样方法,那什么是崩漏呢? 崩漏也是很多人常用的,在对这个问题上,也是很多人不太清楚的,那什么是崩漏呢,对此也是有着一些介绍,使得对这类问题,都是有着很好了解,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 ★什么是崩漏: 崩漏(metrorrhagia and metrostaxis)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

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多见。 ★并发症 ⑴贫血: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仲、失眠多梦、脉象细弱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⑵ 虚脱:崩漏病起,如来势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气短喘促、脉浮大无根或沉伏不见的危重证候,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 ⑶邪毒感染:表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粘,色黄气秽或五色并见,伴有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苔黄腻,脉象细滑等。

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通过以上介绍,对什么是崩漏呢,都是有着很好的了解,在对这类问题改善的时候,使得需要从女性饮食做起,这样对女性身体各方面,才会有很好的帮助,而且这样的做法,也会使得女性身体不会受到太多的损害。

上海住院医师中医妇科-带下病(精选试题)

上海住院医师中医妇科-带下病 1、带下病是指() A.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或伴有全身局部症状者 B.即带下过多和带下过少 C.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 D.带下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 E.以上均错误 2、下列可诊为带下病的是() A.黄带量多,味臭,阴痒 B.孕2个月带下量多,色白,无味 C.经前白带量多,黏稠,无味 D.绝经期白带减少,无不适 E.排卵期带下量多,质清,无味 3、带下一词首见于() A.《内经》 B.《傅青主女科》 C.《沈氏女科辑要笺正》 D.《丹溪心法》

E.《景岳全书》 4、广义带下是指() A.生理带下与病理带下 B.生理带下 C.病理带下 D.经、带、胎、产、杂多种妇科疾病 E.带脉之下所有疾病 5、《内经》指出带下病病机是() A.湿痰为病 B.脾胃亏损,阳气下陷 C.带下俱是湿证 D.不外湿火,相火,阴虚不守三途 E.任脉为病 6、完带汤,易黄汤创出自() A.《傅青主女科》 B.《万氏妇人科》 C.《沈氏女科》 D.《女科撮要》 E.《丹溪心法》

7、最早把带下作为独立的病记载的是() A.《内经》 B.《诸病源候论》 C.《傅青主女科》 D.《沈氏女科辑要笺正》 E.《女科撮要》 8、带下过多主要原因是() A.脾虚 B.湿邪 C.热毒蕴结 D.寒邪 E.相火 9、霉菌性阴道炎带下性状特点是() A.灰黄色,稀薄,有泡沫,腥臭味 B.赤白色或稀薄淡黄,甚者为脓性 C.淡黄色或血样脓性赤带,质稀 D.白色或淡黄色黏液或黄脓样,或夹有血丝 E.凝乳状或豆腐渣样,质稀薄而有臭气

带下病古训

带下病古训 病名溯源 “带下”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金匮要略心典》云:“带下者,带脉之下,古人列经脉为病,凡三十六种,皆谓之带下病,非今人所谓赤白带下也。”《产宝》及《千金要方》指出带下三十六疾有:十二瘕、九痛、七害、五伤、三痼。可以看出广义带下包涵范围广泛。而狭义带下是指妇女阴道内流出的一种粘稠滑腻液体,如带绵绵而下。本文主要论述狭义带下,其有生理、病理之别。 1生理性带下《灵枢》说:“五谷之津液和合为而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景岳全书》说:“盖白带出于胞中,精之余也。”明确指出液为肾精所化,润滑如膏,流于阴股而为带下,充养和濡润前阴空窍。王孟英云:“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 2病理性带下如带下量过多,或色质气味发生异常,则属于病理性带下。“带下”名首见于《素问》:“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神农本草经》称带下为 “沃”。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称带下为“下白物”。晋?王叔和《脉经》称带下为“漏白下赤”,并提出“五崩”之名:“白崩者形如涕,赤崩者形如绛津,黄崩者形如烂瓜,青崩者如蓝色,黑崩者如形羦血也。”晋?《针灸甲乙经》称带下

为“沥”。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首次提出“带下病”的名称,指出带下有青、黄、赤、白、黑五色各候,配属五脏。宋?《妇人大全良方》指出带下病生于带脉,指明了病位。金?刘完素对带下之因提出湿热郁结冲任。明?戴思恭《证治要诀》已认识到带下病缠绵难愈、容易复发的特点。清?《傅青主女科》曰:“夫带下俱是湿症。”突出了带下病的主因。清?《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指出若胞宫内溃则所下之物杂见五色;若有脏腑败气,时下不止而多者,是危证也。 症候与辨证 对带下病症候及辨证的论述,历代诸医家所著极为丰富,但多以带下颜色立论。 1白带《诸病源候论》曰:“肺脏之色白,带下白者,肺脏虚损,故带下而挟白色。”陈自明认为:“若伤手太阴肺经,形如鼻涕。”《傅青主女科》曰:“妇人有经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则臭秽者,所谓白带也。” 2黄带《诸病源候论》曰:“脾脏之色黄,带下黄者,是脾脏虚损,故带下而挟黄色。”陈自明认为:“若伤足太阴脾经,色如烂瓜。”《傅青主女科》曰:“妇人有带下而色黄者,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所谓黄带是也。” 3赤带《诸病源候论》曰:“心脏之色赤,带下赤者,是心脏虚损,故带下而挟赤色。”陈自明认为:“若伤手少阴心经,色如红津。”《傅青主女科》曰:“妇人有带下而色红

6大民间药方快速治疗月经崩漏

6大民间药方快速治疗月经崩漏 女性经期崩漏主要表现在月经来后淋沥不断,经久出血不净。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中医表示女性崩漏主要由血热、肾虚、血瘀等病因所引起,想要快速治疗经期崩漏,需找出病因对症下药。下面来看看这些药方吧。 [方一]

乌梅肉15克,红糖适量。将上二味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渣。日内分2次服。 本方适用于虚热之崩漏。 [方二] 豆腐250克,好醋120克。将豆腐与醋同煮,煮熟即成,一次顿服,可连服数剂,血止后停服;要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本方适用于血热崩漏。

[方三] 狗头骨1个,煅龙骨、棉花籽、百草霜各18克,黄酒适量。将猪头骨烧存性,龙骨煅,棉花籽炒与百草霜共研为细末,混合均匀即成。每次服24克,用黄酒送下,微见出汗为好。本方适用于肾阳虚的崩漏。 好文推荐: 夜猫一族小心惹上妇科肿瘤 女人月经早来晚去警惕卵巢癌来袭

秋季寒凉易痛经12招让大姨妈不捣乱 血型或将成为女性的健康杀手 女性保健:常吃核桃助你远离乳腺癌 小心!女性白带过少也是一种病 女性經期崩漏主要表現在月經來後淋瀝不斷,經久出血不凈。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中醫表示女性崩漏主要由血熱、腎虛、血瘀等病因所引起,想要快速治療經期崩漏,需找出病因對癥下藥。下面來看看這些藥

方吧。 [方一] 烏梅肉15克,紅糖適量。將上二味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渣。日內分2次服。 本方適用於虛熱之崩漏。 [方二] 豆腐250克,好醋120克。將豆腐與醋同煮,煮熟即成,一次頓服,可連服數劑,血止後停服;要忌食辛辣等刺激性

食物。 本方適用於血熱崩漏。 [方三] 狗頭骨1個,煅龍骨、棉花籽、百草霜各18克,黃酒適量。將豬頭骨燒存性,龍骨煅,棉花籽炒與百草霜共研為細末,混合均勻即成。每次服24克,用黃酒送下,微見出汗為好。本方適用於腎陽虛的崩漏。 好文推薦:

十种用于女性带下病的中成药

十种用于女性带下病的中成药 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楚雄审核: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伍俊妍正常女子阴道内流出的一种黏稠液体,如涕如唾,绵绵不断,称为白带。白带分为生理性白带和病理性白带。生理性白带为白色稀糊状或蛋清样,无腥臭味,量多少不等,与雌激素水平高低有关,在发育成熟期,或经前经后,或妊娠初期,白带可相应增多,对妇女健康无不良影响;病理性白带为生殖道出现炎症,带下量多,或色、质、气味发生变化,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即为带下病。临床表现以阴道分泌物量多为主,带下色白、质稀、味腥,或色黄、质稠如涕如脓,且连绵不断。中医认为,带下病主要与湿邪有关,多为脾虚湿热,湿热下注,或肾气不足,下元亏损所为,当以疏肝健脾,清热解毒利湿,温肾固元,收涩止带为治。带下有虚实之分,临床以实证较多,尤其合并阴痒者更为多见。一般带下量多、色白,质清无臭者,属虚;带下量多,色、质异常有臭者,属实。以下逸仙逸仙药师介绍十种用于带下病的中成药,以供大家参考。脾虚湿盛型:主要表现为带下色白或淡黄,无异味,绵绵不断,四肢不温,精神倦怠,尿频,舌淡苔白或腻,脉缓弱等,治疗以健脾胜湿为主,宜选用健脾益气、升阳祛湿止带的药物,如千金止带丸、妇科白带胶囊、愈带丸、归芍调经片等。1、千金止

带丸:由党参、白术、当归、白芍、川芎、香附、木香、砂仁、小茴香、延胡索、杜仲、续断、补骨脂、鸡冠花、青黛、椿皮、牡蛎组成。健脾补肾,调经止带。用于脾肾两虚所致的月经不调、带下病,症见月经先后不定期、量多、色淡无块,或带下量多、色白清稀、神疲乏力、腰膝痠软。2、妇科白带胶囊:由白术、苍术、党参、山药、柴胡、白芍、陈皮、荆芥、车前子、甘草组成。健脾舒肝,除湿止带。用于脾虚湿盛,白带连绵,腰腿酸痛。湿热(毒)型:主要表现为带下量多,白带色黄稠,或夹有血丝,味恶臭,阴中瘙痒,小腹疼痛,伴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等,治疗以清热燥湿为主,宜选用清热燥湿止带的中成药,如妇科止带片、妇科千金片、花红片、金鸡胶囊、妇炎康丸、盆炎净颗粒、宫炎平片、金刚藤糖浆、抗宫炎软胶囊、三金片、妇炎康复片、保妇康栓、消糜栓等。 3、妇科止带片:由椿皮、五味子、黄柏、龟板、茯苓、阿胶、山药组成。清热燥湿,收敛止带。用于慢性子宫颈炎,子宫内膜炎,阴道粘膜炎所致湿热型带下病。 4、妇科千金片:由千斤拔、单面针、金樱根、穿心莲、功劳木、党参、鸡血藤、当归组成。清热除湿、补气活血,去瘀毒,清湿热,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带下病,以及有小腹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腰骶酸痛,神疲乏力等症状的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或慢性宫颈炎的患者。 5、妇炎康丸:由川楝子、

崩漏诊疗方案

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一、概述 崩漏是由于血热、脾虚、肾虚、血瘀等导致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的月经病。量多如注者为崩,量少淋漓不尽者为漏。两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常互相转化,交替出现。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内经·素问·阴阳别论》首先指出:“阴虚阳搏谓之崩”。是泛指一切下血势急之妇科血崩证。历代医家认识并论治崩漏源远流长,并逐步明确了崩漏在月经病范畴。本病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证。可发生于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何年龄。 西医血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简称“功血”)属于崩漏范围。 二、诊断 (一)中医分型辨证 (参考《中医妇科学》第七版教材. 主编张玉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中医诊断] 1.病史:注意月经史、精神创伤史、孕产史,询问有无生殖器炎症和生殖器肿瘤病逝,有无使用避孕药物、宫内节育器及输卵管结扎术史。 2.症状:月经的周期紊乱,行经时间超过半月以上,甚或数月断续不休;或停闭数月又突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或伴白带增多、不孕等症候。 3.检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现;生殖器炎症者,可有炎症体征;妇科肿瘤者,可有子宫体增大,质硬或形态的改变,或附件有囊性或实性包块。 [辨证分析] 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引起冲任损伤的常见原因有肾虚、脾虚、血热和血瘀。 [证候分型](中医病名诊断参考《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辨证分型根据临床症状并参考《中医妇科学》第七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1、脾虚证: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日久不尽,血色淡,质清稀,面色 晄白,神疲气短,或面浮肢肿,下腹空坠,四肢不温,纳呆便溏,色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