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阅读教学的策略

阅读教学的策略

阅读教学的策略
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阅读理解策略

(一)含义及适应情境

阅读理解是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进行编码加工,获得知识意义的过程。它包括浅层次的阅读理解和深层次的阅读理解。浅层次的阅读理解指对字词、句子意思的掌握,深层次的阅读理解指对文章主题、作者的创作意图的体会和把握。阅读理解策略指阅读过程中比较高水平的加工策略,其核心是如何将阅读中遇到的新信息和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加工的深度和广度,发掘字面意义之外的更深层的意义,从而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在阅读过程中采用相应的阅读理解策略将有助于把握文章中隐而未发的思想观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深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阅读理解策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适用于所有课堂阅读教学情境。

(二)策略运用

常用的阅读理解教学策略除前面(第六章)介绍的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外,还有多种阅读理解策略可供选择。

1.语言理解策略

语言理解就是借助于语言材料构建意义的过程,主要指对新材料的掌握过程。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从中找出理解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将它们加以分解,包括聚焦、预测、推断和监控。

(1)聚焦。阅读时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效的信息上叫聚焦。有效

地使用聚焦既能提高阅读速度,又能增强理解程度。聚焦具有选择性和稳定性,在阅读过程中某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必须目标单一,并对所选择的单一目标保持相对稳定的注意。例如,小说《药》在写老栓去取药时,用“嚷、抢、扯、裹、塞、抓、捏、哼”等动词描写了康大叔的一连串动作。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聚焦这些动词并加以分析,就能很快领悟到作者对人物特点人木三分的刻画,在我们面前生动地勾画出封建走狗的丑恶嘴脸。应该注意的是:聚焦的水平和速度取决于对字、词、句的熟练掌握程度,因此训练学生聚焦,要以他们熟练掌握字、词、句为前提。

(2)预测。预测是学生在对字、词、句的识别加工时,对其蕴涵的意义的估计和预见。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自始至终都在试图理解、揣测作者的意思。阅读过程中,读到紧要处停下来,有意识地思考一下并对后文的内容作预测,然后将后文的实际内容与猜想的作比较,达到读、思紧密结合。这一则使阅读插上了联想的翅膀,提高阅读兴趣;二则可以纠正阅读过程中囫囵吞枣的弊病;三则由于急于了解下文内容与自己猜想内容是否一致,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故对语言文字的选择性理解效率将大大加快,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预测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第一.确定预测起始点。预测不是凭空乱想,而是以文章的有关材料为依托,从有关的材料出发,以文章体裁本身或者有关的词语、有关的段落等为起点进行预测。第二,联系语言环境,作合理预测。例如,《威尼斯商人》一开场就描写夏洛克要割掉安东尼奥身上的一块肉以赔偿他的损失。夏洛克能否放过安

东尼奥呢?联系上文夏洛克在话语中表现出来的吝啬和冷酷,显然他不会放过安东尼奥。安东尼奥会通过逃跑以避免惩罚吗?分析安东尼奥的性格特征,显然不会。鲍西亚的出现会带来什么福音吗?很有可能,但她会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来帮助安东尼奥呢?对此,我们可以作出各种预测并带着这些思考进行下文的阅读。第三,将原文的内容与猜想的内容作比较,深刻理解文章。

(3)推断。推断指学生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逻辑思维活动,以已知的事实为依据对作者希望表达而又未明确表达的意思进行正确推理。推断是阅读过程中的高级阶段。正确推断一则取决于对写作背景的了解,二则离不开作者的创作意图,三则离不开分析字词的原意及引申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推断有理有据。例如,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在了解鲁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初衷的前提后,学生就能正确推断该段文字并非狂人痴言,而是作者借狂人之口揭示文章的主题,即封建社会制度的本质——吃人。

(4)监控。阅读理解监控指对阅读过程理解程度的自我评价和调控。其实质是指控制和评价读者自己的理解活动,其功能不仅仅是为了阅读理解的完成,而且也是为了监测其完成的过程和效果为发展学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建议做到:①让学生发现文章中的不一致或问题;②督促学生在阅读时使用自我提问策略提高监控能

力,具体如“我明白了吗”、“主要观点是什么”、“我还知道相关的其他事吗”等;③鼓励学生在阅读时预期下一步将发生什么;④让学生评价一篇文章,设想另外几种可能的且合理的陈述。教师的任务是在阅读前要求学生由文章标题对内容作出预期,在阅读后就文章要点提问,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要求学生讲清楚。教师运用榜样示范、练习、鼓励性反馈等方法使学生获得怎样进行文章推理和理解监控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下面介绍一个采用组织策略与监控相结合的阅读理解策略(如图8—1)。该策略的主要特点是在阅读活动中采用组织技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图中的提取项目即概括的原则,包括略去枝节、删除多余、代以上位、择取要义、自陈要义。

图8-1阅读活动中元认知策略在组织过程的作用流程图

2.提问策略

提问是教学中点燃学生智慧火花,激发学生兴趣的启动器。1912年,美国的史蒂文斯(R.Stevens)第一次系统研究了教师提问,发现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占一般教学日80%的时间。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大量研究表明教师提问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阅读理解中的提问包括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发现问题质疑、学生自我提问三类。其中,学生自我提问是学生阅读理解监控的一种重要方式,前面已提及。

(1)教师向学生提问。教师有效提问必须遵循提问的原则,掌握提问的度。提问的原则有三条。

第一,主题性原则——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即针对教学目标,集中性即相对集中于教学重点和难点。二者的统一体现了主题性原则。具体表现在所设计的问题要“精、深、活”,即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必须是有意义的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使问题的提出能起到浓缩教学过程的作用,达到长文短教。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师提问:“最可爱的人的情感特征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里?”使学生很快就抓住“恨敌人、爱人民、爱祖国”这一课文重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问题的重点、难点要突出。紧紧围绕着教学重点、难点或热点、疑点,设计问题,激思激虑,破疑释义。问题要主题明确,意义完整,合乎逻辑。

第二,时间性原则——问题提出的情境性。提问可以在阅读和教学的任何阶段、任何情境下进行,但取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最佳时间、情境选择的问题。时间性原则要求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不同的教学问题,并选择时间进行提问。如在刚开始学习一篇文章时可进行导入式提问、引发式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充分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后可提出理解性、分析性、强调性问题,如《孔乙己》一文,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初步理解孔乙己性格时教师提问:“孔乙己在作者笔下很有个性,作者运用人物描写的哪些方法来表现孔乙己的可爱、可笑、可惜而又可悲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从文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进一步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在一篇课文学习以后,可设计巩固性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强化记忆。

第三,对象性原则——提问题对象的选择。学生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素质差异,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教师提问的对象,但不是每个学生都是提问的对象。提问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情况,兼顾优、中、差,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关于提问的水平,加拉赫和阿施纳(M.J.Aschner)以吉尔福德(J.P.Guilford)的智力模式较合理地构建了提问的水平系统,将提问从低到高分为四个水平。

第一,认知一记忆,指学生通过诸如再认、机械记忆以及有选择的回忆等过程在头脑中重现事实、公式或其他需记起的内容。例如:“《祝福》的作者是谁?”“你能背诵出《琵琶行》吗?”

第二,聚合思维,指学生对提供或回忆起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通过牢固建构起来的框架作答,其结果是一个预料中的结构或答案。例如,在学习了朱自清的《春》后,可设计问题:“作者对春的描述是从哪些方面着手的?”通过学生的分析会发现作者对春的描述不仅从视觉上进行了描写,更从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方面人手,让我们感受到一个鲜活、生动的春。

第三,发散思维,指问题无唯一确切答案。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性地作出回答。例如,在学习《称象》一文后,可以问学生:“你还能想到其他称象的方法吗?”

第四,评价思维,指要求学生对某事或观点作出判断、评价。此类问题由于评价标准不同而特别难回答,要求学生根据一种明确的标准对原始材料进行判断、评价或维护自己的选择。例如:“你怎么评

价装在套子里的人?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从理论上讲,低认知水平的问题重在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高认知水平的问题则能激起学生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对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和创造力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教师应结合课堂实际提各种水平的问题,特别是应增加高水平的问题在课堂提问中的比例。

(2)学生发现问题质疑。古人云:“学贵存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又日:“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其常用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是查异质疑。阅读中一旦发现文中的异常之处,便穷追不舍,直到解决,叫做查异质疑。例如在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作者说到马克思的死,为什么不用表示庄重、严肃的“逝世”,而是说“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呢?这似乎是不合常理的,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最后弄明白这种表达方式正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深切悼念。但是,叙述的口气为什么如此平静呢?这是本文又一异常之处,正是从这些异常之处质疑才能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是揭示矛盾质疑。揭示矛盾质疑是指在阅读中注意文中的矛盾现象,针对矛盾提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仍以上文为例,恩格斯说:“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时,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前后两个“睡着”的

意思完全一样,都是说马克思在生命停止时没有痛苦,而是安详地像正常人睡着一样,却用了转折词“但”,岂不前后矛盾?抓住这一表面矛盾人手,才能把握作者的痛惜之情。

三是细节质疑。细节质疑指在阅读中抓住作品中发人深省的细节发问,刨根究底。例如《孔乙己》中的“排出几文大钱”,为什么用“排”而又不用“取”、“拿”、“摸”呢?循着这一细节才能把握孔乙己这一人物的复杂性格.可以说一个“排”字出神人化地刻画了孔乙己贫苦但自尊又自卑的复杂心理活动。

3.寻找主旨策略

寻找主旨策略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寻找段落中心句,另一层是提取主旨。

(1)寻找段落中心句。段落的中心句表达了该段的主要意义,其他句子都是围绕它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表述的。找出段落的中心句,就把握了段落的核心,其他句子的意义和作用也就迎刃而解了。

段落的中心语义有明有隐。段落的中心语义体现在其中句子上,为明;潜伏在整个段落之中,为隐。明的中心语义在段落中的位置有三种情况:一是段首中心,也称首括式,即在一段的开头首先用一句话对本段的内容进行概括或揭示,然后再具体分析介绍;二是段尾中心,又称尾括式,即将中心句置于段尾,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三是段中中心,又称中领式,在段落中间安排一句话统领全段。隐的中心语义隐藏在字里行间,学生只有通过学习这段文字后用自己的话概括

出该段的中心语义。

(2)提取主旨。提取主旨即概括、归纳文章的主要意义。提取主旨的前提是对全文的各个部分作认真的分析,求得明确的理解,然后将各部分的意义加以集中、概括,归纳出主宰全文的中心思想。古今中外一切优秀作品的主题表达有显和隐两类。显即主题是裸露的,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其对人世间的不平之愤溢于言表。隐即主题是隐藏的,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中主题尽在不言中。提取主旨的具体方法不少,此处介绍三种主要的。

一是把握要言。晋朝陆机在《文赋》中写道:“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某些文章会在某一部分以概括而明确的语言点明主旨,抓住要言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如韩愈的《师说》,文章第一段明确写有“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为文章要言即中心意义。又如贾谊的《过秦论》,在文章末尾点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这一主旨。

二是揭示蕴涵,有的文章的主旨是含蓄的,或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来体现,或在生动的生活画面和故事情节中流出。如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受尽了“礼教”和“迷信”的戕害,成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牺牲品。文章勾画了鲁镇的迷信落后画面,以此为背景,通过祥林嫂这一典型的人物怎样一步步走向毁灭揭示出蕴涵其中的主旨。

三是知人论世。作者创作文章都带有时代特色,由于时代背景限

制,有时作者会采用象征手法来完成文章,托物言志,字里行间透出弦外音、话外意。对这类文章,要结合时代和作者的情况来提取主旨。正如了解了白居易反对宦官当权,当面指责唐宪宗李纯而被贬为江州司马的背景,才能深悟其所写“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言外之意。又如鲁迅常借社会小人物如阿Q、狂人等来揭示社会丑恶,要了解他的文章的主旨,知人论世是常用策略。

4.掌握文章内部结构的策略

倘若文章的构成似人体,那么,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结构是文章的骨骼,材料(情节)则是文章的血肉。文章是按逻辑关系由段落分层次构成的,这样,在文章中就形成了一种表达结构。因此,要真正读懂文章,就要掌握文章内部的层次结构。

(1)利用文体结构知识分析文章结构。文体结构知识作为一种在头脑中建立的上位图式具有迁移功能,它可以使学生迅速把握各种文章结构。学生灵活有效地运用结构知识的前提是他们熟悉各种文体结构。许多心理学家在剖析各种文体结构和设计结构知识教学方面进行了大量尝试性的工作。他们认为每篇文章都是以一种结构为主,如大部分故事可以分解为“背景十情节”,一个情节又可以分为“起端十发展”,而情节发展又包括“活动十结局”,活动又可分解为“目标手段十行动”等。说明文的基本结构类型有归纳式、比较式、资料式、描述式、问题一解决式等。自然科学说明文的基本结构类型有归纳式、列举式、关联式、分类式、比较式等。

阅读教学主要涉及的文学体裁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掌握这几类文章的结构知识有利于把握文章内部层次,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记叙文的结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为纵式结构,指按时间推移、空间转换、过程演变来组织材料。例如,《木兰诗》按可汗点兵、替父从军、战场立功、凯旋而归、回复女装的事件发生先后顺序,以纵式结构安排材料。第二类为横式结构,指按人物的前后、事物的性质安排材料。第三类为纵横相兼结构,又称纵横交错结构,结构有的纵中有横,有的横中有纵。例如,《药》以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华大妈上坟为明线,夏瑜投身革命、被捕入狱、劝说牢头、英勇就义为暗线,把明暗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安排材料,更进一步揭示了“药”所蕴涵的深意:脱离群众的资产阶级革命不是治疗中国社会的良药。

说明文的文体结构在前面已经介绍过。所有说明文无论采用归纳式、比较式或其他方式,都要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标志去解说。

议论文的文体结构是作者议事说理的表现形态,是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周密安排和逻辑布局。议论文中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构成了文章的引论、本论和结论。具体的构架有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综合式等。并列式指根据论点所包含的若干侧面,划分为若干层次,层次与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它们共同为论点服务;总分式指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分成分论点展开,对分论点进行论述;递进式按照事理的发展规律以及逻辑关系,一层进一层地安排组织材料,各层之

间呈递进关系。

(2)网络化。网络化是指以树状连线方式来表示文章段落结构。网络化可以清楚地呈现文章的段落结构,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优点。前面已介绍了如何构建网络图,这里就不再重复。

(3)关键概念分析法。文章有重点句子,段落有关键概念。阅读过程中,抓住了段落的关键概念,便理解了段落;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句子,便理解了文章。该方法一方面能使学生迅速理解段落、文章,另一方面又能很快把握文章中段落的层次结构。如沈括《梦溪笔谈·采药》第一段为“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第二段为“皆不限以时日”,第三段为“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均为文章的重点句子,又是文章段落结构的段意,掌握这几句,即掌握全文结构。又如《遵义会议的光芒》中有这样一段:“果然,第五天天刚亮,敌人又赶上了我们。白天经过一天奋战,夜间我们又派出一支小部队袭人良村。”该段的关键要领是“夜袭良村”。

(三)训练要求

阅读理解策略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

(1)阅读落到实处,克服对字、词、句的认识不准而造成的语义障碍。

(2)指导学生克服筛选障碍。筛选分为两类:一是明确性的筛选,就是把材料中心内容的关键部分、重要部分筛选出来,阅读完成时,对文章便有大概的了解;二是需要性筛选或称检查性筛选,即根据特定需要进行筛选。

(3)指导学生克服表述不准确、语言组织不起来、简答抓不住要点、归纳抓不准中心、分析选不准角度等问题。

(4)阅读理解中强调把握文章整体结构。

二、阅读方法多样化策略

(一)含义及适应情境

阅读方法多样化策略指依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按声音的有无,可分为朗读和默读;按阅读方式,可分为精读、泛读和略读。这里重点介绍朗读、精读和速读三种策略。朗读适应于阅读开始,旨在感受文章的气势、节奏、韵味和神采;精读适应于文章的理解性阅读,旨在把握材料的语义;速读适应于阅读的各个阶段,旨在从总体上了解文章的主旨。

(二)策略运用

1.朗读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把无声文字变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它要求朗读者在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的基础上更丰富、更完美地表情达意。朗读因目的不同,可分为理解性朗读、欣赏性朗读、吟诵或背诵。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深入体会文章的节奏、韵味和神采,同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朗读训练第一步是示范指导,学生仔细听好示范性的朗读;第二步是严格训练读音,使其规范化;第三步是自由朗读,体验文章语境。

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常用以下方法。

(1)选择教学法。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及不同的训练目的,选择齐读、轮读、分读、分组交互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不同的朗读方式。例如,诗歌可以根据不同的理解采用自由读;小说可以分角色读,以充分体会不同角色的语言特点。

(2)录音法。利用录音,进行朗读反馈。

(3)朗读技巧训练。常用的朗读技巧包括停顿、重读、语调、语速。指导学生运用一些朗读技巧,可以更加有效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内涵,以及人物的喜、怒、哀、乐。如表示惊异、耳语、轻声时,声音应小一点儿;表示激动时,可用颤音;表示迟疑时,宜用拖腔;表示悲伤时,声音应带呜咽色彩。

2.精读

精读包括熟读和精思两方面的含义。宋代学者朱熹曾指出精读“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精读的全过程要求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全身协调配合,可以说“感言、得意、得意忘形”是精读中经历的三个境界。精读是学生提高文学素质、积累才干和真正提高文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精读训练按以下要点进行。

(1)寻找主要观点。分析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某几段的中心内容以至全文的主要内容。对于一般的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比较容易,但在散文、诗歌和小说中,作者往往采用以物喻志、借景托情、借史喻今等方法,其主题通常蕴涵于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需要细细揣摩和咀嚼。针对褒贬时政的文章,则必须对

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必要的了解,才可能深刻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

(2)寻找重要细节。重要细节是对主要观点的证明或支持性内容,可能是一个例子、一个解释,甚至是一个词、一个标点。例如,《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有“这是怎样的世界呢”一句,句尾没用问号,而采用了句号,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作者使用这个句号,其实表明了他对这个现实社会的认识是很明确的,同时抒发出他“出离愤怒,无言以对”的心情。

(3)评价所阅读的内容。对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如《咬文嚼字》中提到诗人韩愈建议贾岛将“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换成“敲”,那么“推”与“敲”在意境上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这种替换是不是真的合适呢?细细体味,学生就能从中领悟到该段主题看似文字上的“推敲”,骨子里却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3.速读

速读是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汲取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它是有省略的阅读。在现在这个资讯发达的社会,面对无限增长的知识,要用个体有限的时间寻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掌握一定的速读技巧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在速读过程中,也不能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视了阅读的意义。据研究,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存在一个最佳比的问题:对读物能达到80%~90%的理解率较为适当。过高则读速过慢;过低则读速过快,失掉了阅读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速读

的训练。

速读训练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掌握速读的基本技能。如扩大视觉范围,改变逐字逐句阅读的习惯;减少回视,采取跳读的方法。

(2)带着明确的阅读目标进行速读。如在《我的叔叔于勒》②这篇文章中,可要求学生用2分钟的时间找出“我”的一家人对于勒态度变化的句子。

(3)快速呈现一篇文章或者段落,要求学生回顾所看到的关键词或者该段落的主要内容。可以按照先慢后快、先易后难的原则,对学生的速读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

(三)训练要求

阅读方法的运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打好精读基础。只有具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才能有语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才能搞好朗读和略读。

(2)注意发展学生的内部言语,使他们无论选用哪种阅读方式均能更有效。

(3)选择阅读方式一定要与阅读内容和目的相结合。

三、以题统文教学策略

(一)含义及适应情境

课文的题目是文章的旗帜和眼睛,从中可以洞察文章一切。以题人手,让课文题目引路,无疑是理解课文的一种重要策略。教师用以题统文教学策略,从题目人手,在课文标题上做好文章,揭示题目蕴

涵的深刻含义,能使长文短教,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该策略适用于语文中各种文体的教学。

(二)策略运用

该策略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较为灵活,通常采用以下方式。

1.引导自悟

教师把对题目的几种解释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选择欣赏中自悟课文的奥妙。例如在讲《阿Q正传》时,教师讲:“阿Q之名含义丰富,历来众说纷纭,现给同学们介绍几种有关权威的Q的解释。①开头说。阿Q的圆脑袋后拖着一条辫子,形状正像Q这个字母,Q 就是以阿Q为代表的旧中国国民的肖像画,这圆圈暗示国民的脑袋空空愚昧无知。②画圆说。Q就是阿Q临死之前画押时向外耸出一笔而画的那个不圆的圈。③概括说。Q是Quei的简化。而Quei是桂还是贵呢?无法落实,‘阿’又是中国南方称谓中没有实在意义的常用词,故阿Q其名就没具体内容,阿Q也就不是具体哪个人,而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具有概括典型形象。”这样一分析题目,既清楚明了,又寓意深长,引人人胜,使学生对后继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

2.锦上添花,另拟副标题

要求学生在课文原标题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另加一个副标题。例如学完《麻雀》后,要求学生广开思路,为课文另拟一个副标题,如“伟大的母爱”、“生死之间,母爱无边”。又如学完《竞选州长》后,学生依据要求为该文另拟副题目为“自由竞选大曝光”、“人妖颠倒民主”……此教法的使用既进一步提示了文章主题,加深对文

章的理解,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3.评论题目

引导学生从题目人手,评论题目,看它是否恰当,有助于分清文章重点、难点。如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很容易将主人公当成于勒,这时教师提问:“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小说的主人公是不是于勒?标题和文章的内容是否相吻合?”引起学生兴趣,引导他们讨论:小说中对叔叔于勒的描写寥寥数语,而对“我”的一家人对于勒态度的转变却描写得细致入微。说明于勒并非文中主人公,只是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这样全文的主题便一目了然:作者是希望通过描写“我”一家人对于勒态度的转变,来揭露金钱社会“人情薄如纸”的社会现实。

4.挖掘题目深意

有些课文的题目语义含蓄深刻,学生往往一叶障目,这时教师要从题目人手,引导学生挖掘题目深意。例如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教师问:“作者童年最喜欢三味书屋还是百草园?为什么?”由此直奔文章主题。又如《爱莲说》,教师问:“作者以花喻人,那么是怎样以花喻人的?赞扬了莲的什么品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以题统文,拨雾见山,真正把握文章的主旨,突出教学重点。

(三)训练要求

教师要真正掌握以题统文教学策略,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练好教的基本功,注意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

(2)提高教学自我监控能力;

(3)精心备好每一堂课;

(4)通过多种途径取别人之长,特别是对别的教师的优质课更要悉心观摩、体会。

专题讲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专题讲座 一、什么是阅读 吸收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叶圣陶) 筛选与思考论:“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章熊) 领会—获取—认识论:“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朱绍禹) 构建意义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上述不同的说法反映了对阅读的不同认识。显然按现代解读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解释,在读者、文本、作者,三者的关系中读者应该处在中心位置。 我个人理解,所谓阅读,指的是从书面文字数据采集意义的过程,

阅读教学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阅读各类书面文字数据的实践中,逐步发展阅读能力的过程与活动。 二、阅读行为的描述 阅读是能动和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不同的行为。读者通常在开始时对文本形成初步的看法,然后搜索自己关注的信息。按照这种最初的看法,读者与文本发生逐级递增的互动,包括理解、解释和评价他们所读的文本。他们借助以前的阅读体验和以前的知识,对文本将要表达的内容形成假设,随着阅读的继续,他们修正最初的看法并修正和补充自己的知识基础。读者不断取得新的理解并把它们融入到正在进行的理解建构过程当中。好的读者会注意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规程,认识到文本中不合理的东西,利用一系列策略增进理解。好的读者还能对文本的优劣做出评价,这种评价能够影响自己对文本各层面内容的“吸收”,决定自己的态度或行为是否受到影响。根据阅读的目的(兴趣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应用性阅读)和情境(阅读的环境、时间、阅读者的状态等),好的读者能够利用从文本中学到的思想和信息,扩展他们对主旨的思考,从事特殊的任务,或者从读过的内容得出某种结论或进行总结。 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比教会学生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等重要。学生习得了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对巩固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发展成一生的阅读兴趣是有关键性的影响的。

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一论述,为改革小学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阅读教学的实验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一、研究性阅读策略研究 研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获取信息理解、积累语言的一种体验活动。主旨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全身心投入阅读实践中去,从中领悟语言的涵义,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掌握阅读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研究性阅读的一般教学策略是: 1、抓重点词句,确定专题研读。 研读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对缺乏研究经验、研究方法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指导主要在于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研究性阅读的环境和氛围,创设引领学生的途径和方法,这是研究性阅读实施的关键。^ 口:1 ?从课题入手确定研究性阅读专题。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以课题为切入口,让学生读题,在脑海中产生疑问:怎么做是“精彩极了”,怎么做是“糟糕透了”?为什么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便是研究性阅读这篇课文的专题。2.从课 文中的重点字词入手确定研究性阅读专题。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确定阅读的专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可以从“杰出”与 “爱国”这两个词语入手确定阅读专题--“杰出”表现在哪里?“爱国”又表现在哪里?3 .从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入手,确定研究性阅读专题。例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可以抓住“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个中心句确定研究专题,即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各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据具体环境,确立阅读策略

“整本的书”阅读教学策略例谈以《水浒传》为例知识分享

“整本的书”阅读教学策略例谈——以《水浒传》为例 颜维奇,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四中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的书”怎样引导学生读?教学实践中有哪些较为成功的做法值得借鉴?笔者以名著《水浒传》教学为例,谈谈“整本书阅读”三种基本课型的做法,以期引起更多一线教师的实践与思考。? 一、导读课——引发阅读期待导读课,是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己阅读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教学课型。“导”的主角是老师,而“读”者是学生。导读课,导引学生读“整本的书”,侧重点不在于让学生读懂、读透一本厚厚的作品,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体验到审美和发现的乐趣,获得愉悦和满足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持久的读书兴趣,养成主动阅读、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下面是名著《水浒传》导读课的教学案例片段:三、泛读全书,概述水浒故事。 1.你知道《水浒传》中写了多少人物形象吗?你能说出多少个人物名称?你能说出某个人物在《水浒传》中的哪些事迹?提示:讲清主要人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突出主要情节。 2.投影出示吴用、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五位英雄的画像,抢答与他们有关

的主要故事。四、精读片段,分析人物形象。(一)人物形象之绰号1水浒英雄各有绰号,有些绰号深刻地概括了其人的本质特点,读者很容易记住,例如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等。请再说出几个好汉的绰号。 2.抢答,说出下列人物的绰号。九纹龙花和尚豹子头青面兽托塔天王神行太保行者母夜叉智多星黑旋风鼓上蚤及时雨(呼保义)(二)人物形象之性格 1.《水浒传》中塑造了大批生动的人物形象,众多英雄人物有共同的特性吗?2.精彩片段欣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好的形象之一,作者写出了他性格的丰富性,并且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来表现的。试举例具体说说鲁提辖的性格特点。 3.说说“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的性格特点。林冲本是军官,待遇相当优厚、家庭相当美满,他也上了梁山。从他身上你看到了小说揭示的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4.宋江是梁山上的第一把手,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试分析宋江的性格特点。上面这个教学案例是比较典型的导读课模式,也是一线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案。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简介作者,概述故事,精读片段,总结写法等。这类导读课,教师在阅读方法上做适当指导,学生在导读的基础上能大致了解“整本书”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性格。这样的导读不能说不好,但是这样的导,学生是被动的,离学生“爱读”“整本的书”、“期待读整本书”还相差甚远。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无论在什么学段,阅读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策略探讨。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不可否认,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比过去开放了,气氛比过去活跃了。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也发现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不能做到合理高效。因此,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在这里我主要探讨学生备学的作用。学生备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做好准备。我认为学生的备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课前预习,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容和情感。 无论哪个学科,无论什么学段,预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预习的这种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很多老师无意之中就忽视了对学生预习文章的要求和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有好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学生才初读了一遍课文,生字词语还没解决,教师就匆匆地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就开始让学生谈体会、说感悟。看起来,好像教学效率很高,节奏很快,其实不然,这样组织教学的直接后果就是“欲速则不达”。 由此看来“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可讲。”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 推荐阅读是语文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现在如何按照课改精神、课程理念、课标要求上好阅读课,也就成了我们广大基层教师研究的重点。人民教育出版社孟令全老师曾经:“小学生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阅读。”那么一个儿童在他初学语文的起始阶段,怎样帮助他们学习阅读呢?我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采取以下操作进行。 一、教会孩子预习课文 新课程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新规定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作为教师应该学会解放自己,但更应该充分指导孩子的自由空间。低段孩子自主预习的难度相当大,我们主要是依靠家长的参与,因为一、二年级的家长对孩子希望和热情是最理想的状态,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资源,一开始就召开家长会,明确预习指导的要求:1、能从课文中找出生字,并用符号标出;2、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3、标出自然段序号,尽可能的多读几遍课文;4、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教师的检查则采用抽查,看家长是否签字。但现在很多家长都外出打工,只有爷爷奶奶监管。面对此类学生,抱怨和放弃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自己,住得比较近的孩子可以一起预习,相互监督,教师则重点帮扶不主动的学生。同时教师要适时教会学生查字典,这样帮助学生解决很多问题,就这样长期坚持,到一定的时间,我们所面临的预习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教师自己也相对轻松一些。 二、指导孩子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要求,注重了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了朗读教学。这是学习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不断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应按照以下三个不同层面的要求帮助学生学习阅读。1、借助于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3、在正确、流利基础上再有感情朗读 因面向的是低年级学生,教师在这三个层面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每一个环节都要交代明白,阅读落实。例: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不会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你们已经能正确读课文了,现在提一个新要求,把课文的每句话读通顺,读流畅。 ●同学们真行,把课文读得那么正确、流利,下面提个更高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这样一步一步要求清楚,朗读的三个层面才得以实施、落实。长期坚持下去,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有助于思想情感的熏陶,有助于学生对篇章样式的积累。 三、帮助孩子不断加深阅读中的感受和体验 书是读懂,而不是讲懂的。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其感受与体验是不同的。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又离不开读文的。前面提到三个层面阅读,要在不同层面的阅读中,不断地帮助学生提升对阅读认识的水平,就要注意: (一)、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新教材所选的课文为我们展现了很多优美的意境,课文中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象才能理解和感受。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总结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这些新理念的贯彻,使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不少崭新的面貌,课堂教学活跃,学生的思维活跃,师生、生生合作活跃,这些都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如果说小学阅读教学效果很好,恐怕还不切实际。目前阅读课的现状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阅读课缺少语文的本质特点。有的课花样很多,表面上很生动,课件做得很详尽,引用课外资源很多,但远离了文本,学生对文本的语言和内容并没有理解;有的课仍然在内容上反复提问,美其名为提高人文性,但是在语言上学生获得甚少;有的课很重视朗读,但是读得没有层次,除了对内容的理解外,在语言理解、读书方法获得以及思维训练等方面的效果微乎其微,等等;另一种情况是,受当前应试教育的干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陷入为考试而教学的怪圈之中。这些情况充分显示当前小学阅读教学急需坚决反对虚效,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而要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为追求。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 为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进行本课题的探究就是让学生读得多,见得广,知识宽,思路阔,笔下千言的尝试。在读书中,更好地去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加强语言文字同生活经验的联系,丰富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发生共鸣,充分感知语言文字的情味,做到“语语悟其神”。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整本的书”阅读教学策略例谈(修改稿)

“整本的书”阅读教学策略例谈 ——以《水浒传》为例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四中学颜维奇 【摘要】 导读课——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赏读课——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比较阅读课——帮助学生辨别差异奥妙。笔者以名著《水浒传》阅读教学三种课型为例,从实践层面探讨“整本书阅读”的做法,以期引起更多一线教师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导读赏读比读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的书”怎样教?教学实践中有哪些较为成功的做法值得借鉴?笔者以名著《水浒传》教学为例,谈谈“整本书阅读”三种基本课型的做法,以期引起更多一线教师的实践与思考。 一、导读课——引发阅读期待 导读课,这是“整本书阅读”目前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己阅读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教学课型。“导”的主角是老师,而“读”的实施者是学生。 导读课,导引学生读“整本的书”,侧重点不在于让学生读懂、读透一本厚厚的作品,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体验到审美和发现的乐趣,获得愉悦和满足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持久的读书兴趣,养成主动阅读、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下面是名著《水浒传》导读课的教学案例片段: 三、泛读全书,概述水浒故事。 1. 你知道《水浒传》中写了多少人物形象吗?你能说出多少个人物名称?你能说出某个人物在《水浒传》中的哪些事迹? 提示:讲清主要人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突出主要情节。 2. 投影出示吴用、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五位英雄的画像,抢答与他们有关的主要故事。 四、精读片段,分析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之绰号 1.水浒英雄各有绰号,有些绰号深刻地概括了其人的本质特点,读者很容易记住,例如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等。请再说出几个好汉的绰号。 2. 抢答,说出下列人物的绰号。

丰满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丰满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阅读教学是一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复杂工程,但由于教材文本内容的单一,学生学生阅读的有限,生活阅历的浅薄,经常在教学中出现“短路现象”。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 助读资料恰当、适时的运用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习方法,激活课堂思维。它能促使学生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深入进行对话,从而实现文本阅读意义,帮助课堂教学的生成。它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开发的课程资源, 是治疗探究阅读“短路现象”的一剂良方。 介入的目的是什么?助读资料什么时间介入?用什么方式介入?都要进行周密的思考。 一、课前介入,做好铺垫 1、激发兴趣 课文中有一些离学生距离较远的文章,或是读起来较乏味文章就特别需要教师做好课前的导入,激发兴趣,吸引学生专注的注意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思维的活跃度。 2、补充背景 教材中有一些经典作品距离学生的生活时代较远,没有一定背景的介绍学生可能很难理解文本思想。如端木蕻良的《我的故乡》、鲁迅的《雪》、《孔乙己》等文章,背景的补充是十分有

必要的。 3、指导学法 例如散文的教学。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使它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因此它的阅读难度大大增加。 二、穿插介入,激活课堂 1、突破重点 由于语文课本内容本身的局限,有许多与文本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知识学生都无从得知,教师有必要在关键的时候用最恰当的方式教给学生。 2、解决难点课文中有很多难点的突破仅仅靠教材本身是很苍白的,特别是时代久远的作品,学生很难与作者在精神上交流,在视界上融合。关键处引入恰当助读资料会让学生在生命意识上有所触动,在某一个瞬间与作者形成共鸣。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陶庵梦忆?自序》 因为他无力改变天下,所以就在这山水之间度过余生。 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凝寒独立是其人格。

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2016-01-28 17:41:15)转载▼ 一、课题研究缘由 最近几年,“绘本阅读”成为一种崭新的阅读方式深入到小学的校园中,走近了天真可爱的儿童,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也纷纷投入到绘本阅读的教学中去。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与实践后,笔者发现了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绘本阅读教学图画观察不细致”、“绘本阅读教学多元理解不兼容”、“绘本阅读教学文本解读重深度”、“绘本阅读教学课堂提问欠技巧”、“绘本阅读教学拓展延伸不丰富”等误区,有违儿童阅读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在国外,绘本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发达国家儿童首选的读物。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绘本被公认为是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它所具有的直观性、形象性、美观性,符合儿童审美需要和心理特点,尤其是好的、优秀的绘本给人的感动和愉悦是长久的,也容易为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年龄的人所接受,几乎没有文化差异的障碍。除此之外各国针对绘本设立的国际、国内奖项,如美国的凯迪克奖,英国格林威大奖,国际安徒生绘本大奖等,也展现了国外绘本发展的迅速和受重视的程度。在我国大陆,对绘本的了解与绘本阅读的实践才刚刚起步。近几年我国对于绘本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者们的重视,如儿童文学研究博士著的《孩子,让我陪你一起成长》(2004年9月第一版)是一份关于绘本阅读的亲子家庭完美阅读计划。特别是彭懿教授著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不仅推荐世界经典的64本图画书,而且对于如何从头到尾阅读一本绘本进行方法介绍,可以说是开创中国绘本的新纪元。绘本也渐渐走入课堂,但书中的很多奥妙之处并未完全被发掘。 绘本顺应了低年级儿童阅读的特点,它色彩鲜艳,构图精美,强烈地吸引着低年级儿童的眼球,能较好地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精妙的故事内容还能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儿童绘本装帧精美,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引发了儿童对绘本最单纯的审美倾向。儿童还能在近乎轻松愉悦的阅读中,熏陶美好的心灵,树立正确的生活理念,更加自主、快乐、积极地走进绘本之中,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绘本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培养孩子享受阅读、热爱语文的积极情感。 (2)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绘本阅读教学理念,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3)通过课题的研究,在低段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阅读氛围,不断丰富和更新学校的绘本资源库,努力把学校打造成富有浓浓书香气息的童话乐园。 四、研究内容 (一)低年级绘本阅读图片、文字研究 绘本是以图画和文字为共同载体来叙述故事的,封面、扉页、环衬、正文、封底等都是构成绘本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组成部分中都有作者精心设计的画面。引导学生阅读封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绘本的内容产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环衬,就好像为正文打开了一扇窗户,从中可以先睹为快,捕捉到故事的浓墨重彩之处……因此,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看图,不要走马观花式的浏览,要让学生从书的每一个细节去阅读,读懂读透故事,深入解读故事的内涵。 对于识字不多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一些阅读材料仅仅是依靠文字叙述,就会对他们的理解造成障碍,而依靠几幅图画来表现,则可以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阅读并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并产生具有儿童特点的多种想象。作为老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要象呵护幼苗一样,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引领学生走入图文外的世界,为了提升阅读的效果创造条件。

“1+X”群文阅读教学关键策略例谈期

陈雪华周阳 当前的阅读教学,教师过于重视精读的训练,忽视了其他多种阅读策略的指导,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1+X”群文阅读凭借“多文本”的优势,在课堂中对“联结””重读”“比较”“统整”等阅读策略的运用得以实现。群文的介入也使得课堂教学简化教学环节,教师学会选择核心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选好文章的基础上,相应设计合理的阅读教学活动,有步骤、有程序地实施阅读策略进行教学,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结构化阅读策略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1”和“x”不是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也不是无序地全部呈现,必须按照一定的结构,逐步推进,才能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探索出了”举一反三式、互文回环式”两种最基本的阅读结构。 [课例1]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 “1”《月球之谜》+”x”选学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1”的课后“资料袋”。 这几篇文章的核心目标是:学习“现象一提问一回答”的表达方式。 《月球之谜A的第3、4、6自然段,写了关于月球的三个谜。 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再看看用植物做实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上曾经有过火山活动。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第一个谜:有现象,有提问。用上“难道……”提问 第二个谜:只有现象,没有提问。 第三个谜:有现象,有提问,而且是多个问题。用上“难道……或者……”提问 学生的学习分这样几个板块: ●发现这几个谜的写法特点。 ●学习第一、第三个谜的表达方式,对第二个谜提问,可用上“难道……或者……” ●阅读《妙不可言的位置》,聚焦第2段,对比:这课第2段的提问,和《月球之谜》中的提问,有什么区别? 《妙不可言的位置》写法特点是:“有现象一有提问一有回答”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用“现象一提问一回答”的表达方式说一说。 从阅读“1”斗“X”的阅读,再从阅读“X”一“1”的阅读,这样“举一反三式”的结构化阅读,让学生学习”现象一提问一回答”的表达方式。借助群文“X”《妙不可言的位置》中的表达方式,是对课文“1”《月球之谜》的巩固和补充,而“资料袋”又成了学生的练习场,它不仅是对阅读内容补充的了解,也是表达方法的一次再实践。这样互文回环式阅读,让群文“X”真正促进课文“1”的学习。 二、比较式阅读策略 “1+x”群文阅读最大的优势就是多篇文本围绕教学议题形成结构化阅读,在这种阅读中,教师不需要通过不停地问、不停地讲来达成目标,只要引领学生将多种文本进行多层次的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内容方面的、比较表达形式方面的……在比较中,学生自然就会有所发现。“比较式阅读策略”就是让教师立足整体,设计比较性问题,促使学生去比较阅读。 [课例2]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 “1”《女娲补天》+“1”《夸父追日》+“X”《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读的策略

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读的策略 教学实践告诉人们: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阅读的实践活动。也可以说:离开了朗读,语文课就很难成为真正的语文课。 在当前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朗读情况非常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课上朗读的时间少;教师朗读指导不到位;学生能朗读得琅琅上口的少;学生朗读兴趣缺乏。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本人联系教学实践,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落实“以读为本”的思想,从优化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程序入手,采用“读通→读熟→读懂→读好”的教学程序,探索读的策略,优化低年级阅读教学。 一、读通 “读通”,即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读课文,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唱读,不重复字词。这是指导低年级学生阅读的首要环节,一般可分为以下四步:第一步:学生试读。在学生自由试读前,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明确“读通顺的朗读目标”,自主思考“达成目标的方法”。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读”的方法,养成试读的好习惯:(1)边看拼音,边读汉字。(2)读正确每字、每词、每句,一句一句慢慢地读。(3)试读课文至少两三遍。随着学生“试读”能力的发展,自主性的养成,教师可逐步培养学生“课前试读”的好习惯。 第二步:合作对读。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逐个试读。因此,为了能达到全体学生读通的目的,进一步激发学生试读的兴趣,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合作对读,让他们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体验到试读成功的喜悦。 第三步,汇报反馈,教师指导。在学生自己试读,伙伴合作对读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促使学生体验读书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在班内自愿示范试读。待学生试读后,教师组织学生评议反馈,再相机纠正指导那些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易读破的句子、难读的长句、词语间停顿等学生不易把握的句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示范。 第四步:学生再读,达到“读通”要求。通过“反馈、矫正、训练、示范”可以相信,即使那些出错较多的学生也会尝到成功的快乐。 学生把课文读通了,一可以减缓识字教学的坡度;二可以为“读熟”作铺垫。 二、读熟 “读熟”是在“读通”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朗读时做到通顺流畅,有一定的速度。通过充分熟读,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进入课文情境。“读熟”的教学步骤一般也分为四步:

教研组学习记录: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时间: xx年5月10日地点:阅览室 参会人员:语文组全体教师主持人:xx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课堂操作形式是通过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中心主题来进行阅读教学工作。主题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的教学框架,是按照“精心筛选内容、寻找主题——用导语引入、直击主题——研读并讨论、参悟 主题——实践拓展,强化主题”,在这样一个开放性、整体性的引导学生对规 律感知的思路下,进行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选择。但是,摆在教学工作者眼前的问题是如何很好地进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我们确 定了以下的基本模式。 一、精心筛选内容,不同角度提炼主题 在确定主题这一问题上,语文教材可以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首先,教师可以 以语文教材为依托,从教材角度对阅读教学主题进行提炼和构建。在进行教学 工作之前,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内容,不断琢磨作者的写作意图,确保课文主 题提炼的确切性。其次,生活实践是很好的阅读素材来源。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在这样一个广阔的教学平台下,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了解,如,秋天到了,落叶能够激发出学生怎样的灵感,体现什么样的“秋”的主题。有了明确 的主题,教师便要开始围绕主题,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供一些能够作为写作范文 的素材,让学生在反复、大量的阅读之后,通过寻找更多相关的主题或相反的 主题,来多方面地、高密度地掌握语文阅读的重点。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感知主题 在确定了阅读的主题之后,教师就要将主题教学付诸于实践。教学过程的首要 步骤就是如何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此 同时可以进入课程的主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式的阅读呢?对此,教 师可以采用单元语来进行解说引导,通过情境创立、生活场景的链接与动画的 引入来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生活场景的链接是最佳选择,因

“整本的书”阅读教学策略例谈以《水浒传》为例

整本的书”阅读教学策略例谈——以《水浒传》为例 颜维奇,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四中学教师。“要 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的书”怎样引导学生读教学实践中有哪些较为成功的做法值得借鉴笔者以名著《水浒传》教学为例,谈谈“整本书阅读”三种基本课型的做法,以期引起更多一线教师的实践与思考。 一、导读课——引发阅读期待导读课,是以教师为主导, 引导学生自己阅读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教学课型。“导”的主角是老师,而“读”者是学生。导读课,导引学生读“整本的书”,侧重点不在于让学生读懂、读透一本厚厚的作品,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体验到审美和发现的乐趣,获得愉悦和满足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持久的读书兴趣,养成主动阅读、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下面是名著《水浒传》导读课的教学案例片段:三、泛读全书,概述水浒故事。 1.你知道《水浒传》中写了多少人物形象吗你能说出多少个人物名称你能说出某个人物在《水浒传》中的哪些事迹提示:讲清主要人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突出主要情节。 2.投影出示吴用、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五位英雄的画像,抢答与他们有关的主要 故事。四、精读片段,分析人物形象。(一)人物形象之绰号 1 水

浒英雄各有绰号,有些绰号深刻地概括了其人的本质特点,读者很容易记住,例如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等。请再说出几个好汉的绰号。 2.抢答,说出下列人 物的绰号。九纹龙花和尚豹子头青面兽托塔天王神行太保行者母夜叉智多星黑旋风鼓上蚤及时雨(呼保义)(二)人物形象之性格 1.《水浒传》中塑造了大批 生动的人物形象,众多英雄人物有共同的特性吗 2.精彩片 段欣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好的形象之一,作者写出了他性格的丰富性,并且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来表现的。试举例具体说说鲁提辖的性格特点。 3.说说“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的性格特点。林冲本是军官,待遇相当优厚、家庭相当美满,他也上了梁山。从他身上你看到了小说揭示的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4.宋江是梁山上的第一把手,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试分析宋江的性格特点。上面这个教学案例是比较典型的导读课模式,也是一线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案。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简介作者,概述故事,精读片段,总结写法等。这类导读课,教师在阅读方法上做适当指导,学生在导读的基础上能大致了解“整本书”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性格。这样的导读不能说不好,但是这样的导,学生是被动的,离学生“爱读”“整本的书”、“期待读整本书”还相差甚远。因为在 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两种明显的不良倾向:以讲代导。导 读课上,老师把作者简介、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一股脑全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创设情境、有效提问、巧用评价及读、练结合等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情境; 前言: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文章。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阅读教学中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我们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课外阅读量少,导致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较低,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了阅读教学的顺利完成和显著成效:阅读兴趣不高。由于学生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多数学生读书积极性较低。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课外阅读更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我们的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很少买书。我们学校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我们学校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阅读,我认为应从课堂、课外的资源开发两方面入手,接下来简单的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作者】王凌宇 【机构】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第六小学; 【正文】一、课题设计论证 1.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外教育研究机构通过调查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成绩发现,养成了阅读习惯的学生,他们的综合素质最高。我国关于儿童阅读状况的调查也表明,儿童学习成绩越好,阅读习惯越好,阅读时间越长;相反,儿童学习成绩越差,阅读时间越短,阅读习惯越不好。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只有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数量时,才能形成高效自觉的语文学习能力。 2.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要从小就要培养,小学时期是关键时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以及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在小学处于形成时期,而阅读的作用尤为突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我们针对学生阅读普遍存在的主观能动性不强,阅读方式方法欠缺,阅读内容过于单一,学生阅读时间不够充沛等现象,我们以主题阅读课标教材为抓手,精

心选择文本材料,让学生围绕主题,对优秀作品、经典读物、流行图书等发现真善美。逐渐让学生形成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不断增加阅读的量与面,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从句章篇到读整本的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培养了学生高尚的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主题阅读的核心是阅读塑造心灵,阅读影响人生 工具书中对“主题”是这样定义的:它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本课题建构的主题则具体是指:以人文性为范畴的线索,兼顾语文知识与能力、思维发展、文学形式等内在的串连线。阅读,工具书中解释为“看(书报)并领会内容”。本课题建构的阅读则是指:在小学语文课堂内,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感悟多个文本。 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课标教材的建构思路,它通过一定数量的、具有关联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围绕主题,在不断地对相关文本阅读和对话中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主题阅读教学就是基于这种思路,把阅读教学的视野灵活地与课堂结合起来,将阅读教学内设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充分重视个体体验,在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中,重过程、重生成、重理解,最终实现通过主题形式建构开放的语文阅读立体教学模式。 三、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情趣”导航扬阅读之帆启学习之舟 胶南市珠山办事处辛庄小学李凤红 语文教学不仅要把目光盯在课堂教学上,也要十分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新知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使阅读成为“悦读”,阅读是一种享受。 杨屹老师“情趣”教学的内涵是:以情感为依托,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的和谐统一的轨道。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可见,以“情趣”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理念上的导航,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导航,就避免了教学中只重语言训练,不重精神陶冶;只重机械分析,不重学习过程等近乎“残忍”的语文教学,保护好学生求知欲望和感悟的灵性,语文素养便会提高。对老师而言,在“情趣”上下的工夫是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趣因素,语言情趣的发挥,对认知过程趣味的体现。对学生而言,“情趣”体现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就是:觉得阅读内容有意思,想研究朗读;老师说话有意思,想听;阅读过程有意思,读、说、画、演皆想尝试;阅读结果有意思,愿意记诵;阅读体验有意思,是一种享受。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好途径。 1、触摸语言,感受阅读的乐趣; 欲让孩子感受读之乐趣,最重要的是放手让他们充分地阅读文本,与“语言亲密接触”,在这种接触中触摸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阅读,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不要过早地介入孩子的自由阅读。让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教师可以适当地做些引导,但以不干涉孩子自己的阅读为前提,可以表扬:“瞧,这个同学读得多入神啊!”可以引导:“注意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为什么。”可以点拨:“课文有些地方写得十分有趣,找找看。”可以要求:“读完一遍后,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和你受感动的地方你可以反反复复读。”……将教师的引导作为一道道精心设计的佳肴一样,随着孩子阅读的进程,徐徐端出,完全是仅供孩子们参考,并不要求孩子回答,这样孩子不会觉得你是在干扰他的阅读,这样孩子才可能真的“沉”入文中,心静于阅读,心醉于阅读,享受到较为自在的自由阅读的乐趣。如:苏教版三年级《掌声》讲小英是班里的残疾儿童,她生活在自卑和孤独中,因为同学们的一次掌声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爱说爱笑了,生活充满阳光,告诉我们生活中人人皆需要掌声,人人都要奉献掌声的道理。我是这样处理的:释题时简单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获得过什么样的掌声,获得掌声后的心情和行为都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研读的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找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联系生活换位思考。学生静静地读,认真的划,情动于内心,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比如对句

浅谈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 浅谈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实现阅读教学目标,要从三方面入手,即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确立正确的课堂重点、难点、学习目标;巧妙设计导学问题;把运用当做积累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关键词:深钻教材巧设问题运用积累 新课标给阅读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要实现这些目标还真不容易,原因在于:其一,一线教师做不到每课都认真钻研教材,确定重点,明确目标,大都简单地参考教学参考书,完成与课文配套的练习,以应付考试;其二,当今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制度,以及考试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改革,绝大多数老师眼睛重点盯在提高学生的考分上,阅读教学课堂上以讲解、分析、练习为主。其三,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学的方法往往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做到合理高效。昨天,我同事上公开课,内容是五年级课程《金色的鱼钩》。在拓展提升阶段,她将《妈妈的礼物》拿来与同学们分享。老师入情入境的朗读,配上音乐《烛光里的妈妈》,把孩子们感动得眼泪稀里哗啦往下流。课后,她很满意地告诉我:“这是我有史以来最满意的一堂课,没想到,同学们哭得那么厉害!”而我在想,好课堂的标准就是把学生上“哭”啦?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天马行空,夸夸其谈,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华而不实,一堂课看起来十分热闹,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形式多样、学生回答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下课后,学生学会了什么,却不知所以然。

热闹的新课改背景下,我们真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何使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深入解读文本,确立目标 ①细读文本。今天,在我们老师身边充斥着许多教学参考资料,有文字的,如教学参考书、教学设计,有音像的,这个更多,只要在百度一下,许多资料都跳出来,供你参考。我们都知道,这么多的资料对老师来说是双刃剑。作为一名教师,课前我们要独立细读文本。把自己当作一般读者静下心来去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体会文本”“披文以入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拟定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在没有独立细读文本前就参考许多资料,就会使自己在文本前迷失自我,也迷失学生。 二、重视语言的积累。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在向文章的理解分析倾斜,严重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很少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其次,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比例严重失调。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以为学习语言的关键在“理解”,只要理解了,就能自然而然会运用,但真正积累下来的不多,会灵活运用的就更少了。“学而不习”知识将会被堆积在“仓库里”,久而久之,将发霉腐掉。遇到好的文章、好的句子、段落。我们要用心感悟,反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语文对于初中生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阅读在语文学习整个环节又占有重要分量。良好的阅读水平不仅有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也能让他们更好地领略语文的魅力。从我国初中生的阅读实际情况来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存在许多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结合多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经验,对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出了策略和方法,希望为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供有效思路。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阅读教学策略指的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等方面的策划与选择,它要解决的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 一、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情趣,培养阅读兴趣 一部分学生视阅读理解如毒虫蛇蝎,一部分学生爱阅读甘之如饴。为什么学生会怕阅读呢?这是因为学生对某些美好的词汇感到陌生,对一些巧妙的写作手法无法领略其中的妙处。这就需要老师由文章的表达情感入手,进而帮助学生知道文章是写了哪些内容,来表达这些情感,学生就明白,读过文章,自己内心的感受并非无源之水,而是实实在在的文章内容引发的。而内容的平铺是绝对很难引发读者的共鸣的,接下来,老师可以尝试分析作者描述内容时所采用的优秀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手法的高妙处。学生明了文章的高妙,仿佛是熟识了一个新朋友,他再见到阅读还会怕吗? 二、倡导多元解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初中生进行其他活动以及获得高层次发展进步的基础性能力。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多元化解读,能彰显学生的个性,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确保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使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取更多知识或信息。初中生个体受家庭、生理、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在进行文本阅读时存在着诸多差异,其阅读鉴赏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课文《愚公移山》一课时,老师可以设问:“愚公移山的做法是否聪明?”让学生自己进行自由辩答。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和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但同时“多元”也有一个界限,这就要求教师要巧妙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求佳”方面,让学生不断体会多元,感受差异性,最终形成真正有意义的创造性见解。 三、充分形成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