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能值分析理论提出的意义(3)

能值分析理论提出的意义(3)

能值分析理论提出的意义(3)
能值分析理论提出的意义(3)

青海生态能值分析

一、研究区概况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介于31°39′~39°19′N, 89°35′一103°04′E 之间。它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汇处,区域差异显著,东部的河煌地区属于东部季风区,海拔在2 500 m以下,年均温在3℃一9℃之间,年降水量300- 600mm;柴达木盆地属于西北干旱区,平均海拔3000m左右,年均温2℃一50℃,年降水量25~50mm;海拔4700m以上的青南高原属于青藏高寒区,年均温- 40℃-一6℃下,年降水量300- 700mm。

该省原以牧业为主,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现在6个自治州中的大部分地区畜牧业仍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现代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但发展速度快,现己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占80%左右。目前,形成了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水力发电业、有色金属业、盐化工业四大支柱产业和冶金业、医药制造业、畜产品加工业、建材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工业格局,并初具规模,同时,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也得到相应发展。但是青海省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任重道远。

二、能值分析理论的提出

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是由著名生态学家、克莱福奖得主、“系统生态学之父”H. T. odum 创立的,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生态系统能量分析研究;70年代发展出独创性系统生态学理论方法;80-90年代发展出能值分析理论方法。能值分析的学术思想重视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能量、体现能发展到能值,从生态系统理论发展到能量系统理论,从能量分析发展到能值分析,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是一个重大飞跃。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是一种新的环境一经济价值论和系统分析方法,涉及的学科面广,不仅涉及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能量学、资源学、环境学、系统学、地球科学等自然科学,同时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未来学等人文学科。能值被认为是联结生态学和经济学的桥梁,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能值分析为生态经济系统开辟了定量分析研究的新方法,提供了衡量和比较研究方法。

三、能值理论发展概况

能值理论发展概况见下表。

表1 能值理论发展简况表

时期能值理论发展概况

1967年至1971年

不加区分地统一用有机质干重表示高质量的能量数,如木材、泥炭、煤、

石油、天然气和活生物量等。体现在Odum (1971)《能量、功率与社会》

一书,及其于1976年向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的报告书中。当时的能

量分析忽略雨水、风、和地化能等的贡献,认为每千卡有机质相当于

1000Kcal的太阳能,人类劳务以10000Kcal有机质/1969年$计。

1973年至1980年在1976年的Odum向美国国会提交的报告书和《人与白然的能量基础》中对植物、木材和石化燃料能量的质量进行了区分,并统一以化石燃料

能量为基准单位进行度量。认为每千卡石化相当于2000Kcal太阳能,

1973年1$相当于25000Kcal石化能(第二版中改为11000Kacal石化能相

当于1983年的1$)

1980年至1982年随着Odum对新西兰系统分析的深入,全球能量等级的概念日渐明晰,随着雨水、风和海浪等的太阳能驱动过程的明朗化,他们所含的太阳能

值得以量化。在给美国核控制委员会的能量分析报告中,Odum用了

68500Kcal太阳能=1Kcal石化能,19600Kcal石化能相当于1983年的1$。

1983至至今1983年夏在ASA及一个木材发电厂和地化循环的研究中,Odum及其随者得出了地热和煤炭的太阳能值转换率。能值/货币比为2X100se j/$或

11. 944煤炭.T/$ 01987年美元)。将太阳能值定为标准单位,15%作为潮

汐校正数字。

四、能值概述

能值(Energy),由美国著名生态学家H. T.Odum创立,是一个全新的科学概念和度量标准。他将能值定义为: 一种流动或贮存的能量中所包括的另一种类别能量的数量,称为该能量的能值一种流动或贮存的能量中所包括的另一种类别能量的数量,称为该能量的能值他又进一步解释能值为:产品或劳务形成过程中直接和间接投入应用的一种有效能量(Available Energy,就是其所具有的能值。

任何形式的能量均源于太阳能,故常以太阳能为基准来衡量各种能量的能值。以能值为基准,将生态系统中不同等级、不可比较的能量转换成同一标准的能值来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评价其在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综合分析系统中各种生态流(能流、物流、货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利用得出的一系列能值综合指标指数(Energy Indices)来定量研究系统结构功能的特征与生态经济效益。

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使得原本难以统一度量的各种生态系统或生态经济系统的能物流和生态流都能够进行比较和分析,无论是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还是商品、劳务,甚至包括信息和教育,能值都可用来评价其真实价值。

五、能值分析

能值分析是以能值为基准,把生态系统或生态经济系统中不同种类、不可比较的能量转换成同一标准的能值来衡量和分析,从中评价其在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综合分析系统中各种生态流(能物流、货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得出一系列能值综合指标( Energy Indices),定量分析系统的结构功能特征与生态经济效益。能值分析的基本概念见表2。

表2 能值分析的基本概念表

术语英文定义

有效能Available energy 具有做功能力的潜能,其数量在做功过程中减少。

能值Energy 产品形成所需直接和问接投入应用的一种有效能总量。太阳能值Solar Energy 产品形成所需直接和问接应用的太阳能量总量。

太阳能值

Solar transformity 单位能量(物质)所含的太阳能值之量。

转换率

能值功率Empower 单位时问内的能值流量

能值/货币比率Energy/$ratio 单位货币相当的能值量:由一个国家年能值利用总量除

以当年GNP而得到。

能值货币价值Em dollar value 能值相当于市场货币价值,即以能值来衡量财富价值或

称宏观经济价值。

表3 城市生态系统能值综合指标及意义

能值指标表达式意义

系统能值应用总量

可更新总能值

环境承载力

能值利用强度

能值/货币比率

人均能值用量

能值白给率

能值受益率

电力能值/系统总能值输入总能值/系统总能值

废弃物能值/可更新能值U=R+N+1 系统所拥有的真正财富

R 反映系统内白然环境的自身潜力

---- 以目前生活水平为标准所能承载的人口U/m 评价整个生态系统能值利用强度和集约情况U/GDP 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的经济发达程度

U/P 反映城市人口生存水平和生活质量高低(R+N)/U 评价城市白然系统环境的白给白足能力IO 反映城市生态系统内部与外界的能值贸易情况E/U 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的工业化程度

I/U 反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对输入能值的依赖程度W/R 评价城市的社会经济活动对白然环境的消极影响

六、基本能值指标

(1)能值自给率

值自给率是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本地资源能值投入与国外或外地输入能值之值自给率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交流程度和经济发展程度。

(2)能值/货币比率

一个国家单位货币(通常转换成美元)相当的能值量,即能值与货币的比率(emergy/dollar ratio,它等于该国全年能值投入总量除以当年货币循环量(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全年应用的能值总量包括可更新自然资源(太阳光、雨等)、不可更新自然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矿藏、土地等)及进口商品、资源的能值。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直接使用很多不花钱的本国自然资源,没有或甚少用货币购买其他国家的资源产品,同时GNP较低,经济领域流通的货币量较少,因而发展中国家具较高的能值/货币比率。在这些国家用较少钱可购买到较多的能值财富。反之,发达国家的能值/货币比率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它们的GNP 高,用货币购进的资源产品较多。

(3)能值一货币比值

能值一货币价值(Energy dollars,缩写Em$是指将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折算成货币,相当于多少币值,也称宏观经济价值,其折算方法是资源或产品的能值除以当年的能值/货币比率。能值一货币价值反映某一产品的实际价值,包括凝结在产品中的人类劳动和环境资源

的价值,而市场价格只能反映产品的稀缺性。

如果某一能值流是经济系统真正财富的构成部分,那么可以认为该系统这部分的购买力大小取决于该能值流量。例如,如果农业在一个国家的年能值总量中占10},则该国经济总产值(GEP)的10%取决于农业能值量。由能值决定的这部分经济产值,就是所谓的能值一货币价值。某种产品的能值量除以能值/货币比率,即得该产品能值的Em$。

(4)人均能值用量

人均能值用量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能值使用量,是评价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在农业国家或欠发达地区,人们可以从环境资源系统直接获得某些生活必需品,没有必要为此付出任何金钱。因此,如果只是用货币来衡量他们的生活水平,并不完全说明问题。而利用能值可以对这些无偿的环境资源投入进行恰当的评价,从而可以衡量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5)能值密度

能值密度即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值总利用量与该国家和地区面积之比,单位是sej/(m2.a)。能值密度这一指标反映了被评价对象的两个特性一经济发展强度和经济发展的等级。整个世界系统从不发达国家到欠发达国家到发达国家,也存在这个一个类似情况。能值密度越大,说明经济越发达,在等级中的地位越高。

(6)能值投资率

生态经济系统(环境经济系统)的能值投资率(energy investment ratio,等于来自经济的反馈能值除以来自环境的无偿能值输入。前者如燃袖、电力、物资、劳务等,均需花钱购买,称为“购买能值(purchased energy ) ";后者来自包括土地、矿藏等不可更新资源和太阳能、风、雨等可更新资源在内的自然界无偿能值(free energy。能值投资率也可称为“经济能值/环境能值比率”。

能值投资率是衡量经济发展程度和环境负载程度的指标。其值越大则表明系统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其值越小则说明发展水平越低而对环境的依赖越强。能值投资率可用于确定经济活动在一定条件下的效益,并可测知环境资源条件对经济活动的负载率。

七、数值测算与分析

1、能值自给率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141.47 127.69 132.76 133.82

从上表可知,2010—2013年青海的自给率在127.69—141.47之间波动,自给率可以很好的反应自我支撑能力、对外交流程度和经济发展程度。这说明了青海的开发利用程度逐渐增强,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2、能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每年总能值使用量/GDP

2010年2447.64/1350.43 1.8

2011年3024.91/1670.44 1.8

2012年3367.28/1893.54 1.79

2013年3631.15/2101.05 1.73

从上表可知,2010—2013年能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在1.73—1.8之间。这说明了青海的经济发达程度不高。

3、人均能值使用量=总能值使用量(U)/该国(地区)总人口(POP)

2010年2447.64/563.5 4.34

2011年3024.91/568.2 5.32

2012年3367.28/573.2 5.87

2013年3631.15/577.8 6.28

从上表可知,2010—2013年青海的人均能治使用量在4.34—6.28之间呈上升趋势。这说明了,青海的人口生存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

4、能值密度=总能值使用量(U)/总面积

2010年2447.64/72.23 33.89

2011年3024.91/72.23 41.88

2012年3367.28/72.23 46.62

2013年3631.15/72.23 50.27

从上表可知,2010—2013年青海的能致密度呈上升趋势在33.89—50.27之间。这说明了青海的居民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能值密度越大,说明经济越发达,在等级中的地位越高。

5、能值货币比率=每年总能值使用量(U)/ GNP

支出法GNP=个人消费支出(农村、城镇)+ 政府消费支出+国内资产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净增或净减)+ 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GNP

2010年(122.14+288.12)+310.31+(1057.86+29.13)(127.75-88.43)1846.88 2011年(151.32+343.45)+364.98+(1369.90+29.76)(181.32-71.78)2368.95 2012年(185.56+401.61)+410.19+(1895.70-176.45)+(199.96-117.90)2798.67 2013年(208.17+486.41)+353.91+(2418.27+100.81)+(232.13-152.14) 3647.56

能值货币比例

2010年2447.64/1846.88 1.33 2011年3024.91/2368.95 1.28 2012年3367.28/2798.67 1.20 2013年3631.15/3647.56 0.996

从上表可知,2010—2013年青海的能值货币比率呈下降趋势在0.996—1.33之间。这说明了,青海的发展水平还不高。

6、电力使用占总能值使用量的比例=电力/总能值使用量(U)

电力/U

2010年4714/2447.64 1.93 2011年4849/3024.91 1.6 2012年4533/3367.28 1.35 2013年4688/3631.15 1.29

从上表可知,2010—2013年青海的电力使用占总能值使用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在1.29—1.93之间。这说明了,青海的工业化程度低。

7、输出输入能值比例=EXP/IMP

EXP/IMP

2010年1620.39/555.40 292% 2011年1911.32/1066.18 179% 2012年2475.74/1315.15 188% 2013年2542.08/1363.64 186%

从上表可知,2010—2013年青海的输出输入能值比例在179%—292%之间也就是1.86—2.92之间,进口能值大大低于出口能值。青海的出口能值为进口能值在1.79—2.92之间,这充分表明了青海在中国乃至国际上的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8、净进口能值=IMP-EXP

EXP-IMP

2010年55.40-1620.39 -1.06

2011年1066.18-1911.32 -845.14

2012年1315.15-2475.74 -1160.59 2013年1363.64-2542.08 -1178.44

从上表可知,2010—2013年青海的净进口能值在-1178.44—-845.14之间,净出口能值在845.14—1178.44之间,这表明青海对中国内地乃至其他国家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主要是以资源输出为主的地区。

9、青海自给能值占总能值使用量的比例=自给率/U

自给率/U

2010年14147/2447.64 5.8%

2011年12769/3024.91 4.2%

2012年132.76/3367.28 3.9%

2013年13382/3631.15 3.7%

从上表可知,2010—2013年青海自给能值占总能值使用量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在3.7%—5.8%之间,这说明了自给率越高对内部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越高,自给自足能力越强并对区内资源的依赖在较小,而向外引进资源在增加。

10、总能值输入量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5.55 10.66 13.15 13.64

从上表可知,2010—2013年青海的总能值输入量呈上升趋势在5.55—13.64之间。

这说明了,进口在不断增加,并从区外引入原材料、资金等资源。

11、进口能值占总能值使用量的比例

2010年555.40/2447.64 0.23

2011年1066.18/3024.91 0.35

2012年1315.15/3362.28 0.39

2013年363.64/3631.15 0.36

从上表可知,2010—2013年青海的进口能值占总能值使用量在0.23 —0.39之间。进口能值仅占总能值使用量0.3%左右,说明青海省的产业竞争能力极其薄弱。

表2222 2010——2013年青海能值分析指标汇总表

数量及比率

指标及单位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能值自给率141.47 12.69 132.76 133.82

能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

1.8 1.8 1.79 1.73

比率

人均能值使用量 4.34 5.32 5.87 6.28 能值密度33.89 41.88 46.62 50.27

能值货币比率 1.33 1.28 1.20 0.996

电力使用占总能值

1.93 1.6 1.35 1.29

使用量的比例

输出输入能值比例292% 179% 188% 186% 净进口能值-1.06 -845.14 -1160.59 1178.44

青海自给能值占总能值

5.8% 4.2% 3.9% 3.7%

使用量的比例

总能值输入量 5.55 10.66 13.15 13.64

进口能值占总能值使用

0.23 0.35 0.39 0.36

量的比例

八、能值指标分析

能值指标体系是反映区域自然环境资源的价值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与经济、人与自然关系的指标体系。我们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3个方而构建能值分析的基本指标体系。

青海的自给率在127.69—141.47之间,出口能值与进口能值的比率在1.79—2.92之间,这说明青海的市场经济并不发达,是一个向外输出资源较多的地区。人口少,人均能值使用量低,能值电量占总能值使用量在1.29—1.93之间,属于极不发达的经济形态。并从人均能值使用量和能致密度的指标表看,青海的人均能值使用量和能致密度都呈上升趋势。这表明居民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自给率127.69—141.47之间,这说明青海省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相对雄厚,经济的安全性较高,同时由于对本地自愿的过分依赖,导致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是一种高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由于青海省是一个工业化低,也是一个资源输出型的省份。因而,系统的发展是不持续的。生态经济系统为耗散结构,系统的持续发展必须保持开放,并不断以区外引入原材料、资金、劳动力等资源。

参考文献:

[1] 卓玛措,冯起, 司建华. 基于能值分析的青海省生态经济系统研究 [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01)

[2]杨丙山. 能值分析理论及应用[J]. 环境科学. 2006

三比值法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三比值法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大量的实践证明,采用特征气体法结合可燃气体含量法,可做出对故障性质的判断,但还必须找出故障产气组分含量的相对比值与故障点温度或电场力的依赖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为此,人们在用特征气体法等进行充油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过程中,经不断的总结和改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热力动力学原理和实践的基础上,相继推荐了三比值法和改良的三比值法。我国现行的DL/T722-2000《导则》推荐的也是改良的三比值法。 一、三比值法的原理 通过大量的研究证明,充油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也不能只依赖于油中溶解气体的组分含量,还应取决于气体的相对含量;通过绝缘油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故障点温度的升高,变压器油裂解产生烃类气体按CH4→C2H6→C2H4→C2H2的顺序推移,并且H2是低温时由局部放电的离子碰撞游离所产生。基于上述观点,产生以CH4/H2,C2H6/CH4,C2H4/C2H6,C2H2/C2H4的比值为基础的四比值法。由于在四比值法中C2H6/CH4的比值只能有限地反映热分解的温度范围,于是IEC降其删去而推荐采用三比值法。随后,在人们大量应用三比值法的基础上,IEC对与编码相应的比值范围、编码组合及故障类别做了改良,得到目前推荐的改良三比值法(以下简称三比值法)。 由此可见,三比值法的原理是:根据充油电气设备内油、绝缘在故障下裂解产生气体组分含量的相对浓度与温度的相互依赖关系,从5种特征气体中选取两种溶解度和扩散系数相近的气体组成三对比值,以不同的编码表示;根据表2-11的编码规则和表2-12的故障类型判断方法作为诊断故障性质的依据。这种方法消除了油的体积效应的影响,使判断充油电气设备故障类型的主要方法,并可以得出对故障状态较可靠的诊断。表2-11和表2-12是我国DL/T722-2000《导则》推荐的改良的三比值法(类似于IEC推荐的改良的三比值法)的编码规则和故障类型的判断方法。 表2-12 故障类型判断方法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 陈希有)习题答案第一章

答案1.1 解:图示电路电流的参考方向是从a 指向b 。当时间t <2s 时电流从a 流向b,与参考方向相同,电流为正值;当t >2s 时电流从b 流向a ,与参考方向相反,电流为负值。所以电流i 的数学表达式为 2A 2s -3A 2s t i t ? 答案1.2 解:当0=t 时 0(0)(59e )V 4V u =-=-<0 其真实极性与参考方向相反,即b 为高电位端,a 为低电位端; 当∞→t 时 ()(59e )V 5V u -∞∞=-=>0 其真实极性与参考方向相同, 即a 为高电位端,b 为低电位端。 答案1.3 解:(a)元件A 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元件A 消耗的功率为 A A A p u i = 则 A A A 10W 5V 2A p u i ===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b) 元件B 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元件B 消耗的功率为 B B B p u i = 则 B B B 10W 1A 10V p i u -===-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c) 元件C 电压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元件C 发出的功率为 C C C p u i = 则 C C C 10W 10V 1A p u i -===-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答案1.4 解:对节点列KCL 方程 节点③: 42A 3A 0i --=,得42A 3A=5A i =+ 节点④: 348A 0i i --+=,得348A 3A i i =-+= 节点①: 231A 0i i -++=,得231A 4A i i =+= 节点⑤: 123A 8A 0i i -++-=,得123A 8A 1A i i =+-=- 若只求2i ,可做闭合面如图(b)所示,对其列KCL 方程,得 28A-3A+1A-2A 0i -+= 解得 28A 3A 1A 2A 4A i =-+-= 答案1.5 解:如下图所示 (1)由KCL 方程得 节点①: 12A 1A 3A i =--=- 节点②: 411A 2A i i =+=- 节点③: 341A 1A i i =+=- 节点④: 231A 0i i =--= 若已知电流减少一个,不能求出全部未知电流。 (2)由KVL 方程得

主要估值方法比较及应用

主要估值方法比较及应用 一、现金流贴现估值法 自由现金流贴现估值法是最为广泛认同和接受的主流价值估值法。这一模型在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中被广泛应用于投资分析和投资组合管理、公司并购和公司财务等领域。 (一)现金流贴现估值法的基本原理 任何资产的价值等于其预期未来全部现金流的现值总和,这是现金流贴现估值方法的估值原理。即通过选取适当的贴现率,折算出预期在公司生命周期内可能产生全部的现金流之和,从而得出公司的价值。现金流会因所估资产的不同而有差异。对股票来说,现金流是红利;对债券而言,现金流是利息和本金;对实际项目而言,现金流是税后净现金流。贴现率取决于所预测现金流的风险程度,资产风险越高,贴现率就越高;反之,资产风险越低,贴现率越低。 (二)现金流贴现估值法的估值模型 1、公司自由现金流稳定增长贴现模型 公司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 for the firm-FCFF)稳定增长贴现模型估值的公式为: =FCFF的永久增长率;WACC=加权平其中:FCFF=下一年预期的自由现金流;g n 均资本成本=股权成本和债务成本的加权平均值 该模型必须满足四个条件:第一,公司自由现金流以固定的增长率增长;第二,折旧近似等于资本性支出;第三,公司股票的?值应接近于1;第四,相对于经济的名义增长率,公司的增长率必须是合理的,即一般不能超过1-2个百分点。 2、一般形式的公司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 该模型将公司的价值表示为预期公司自由现金流的现值,公式为: =第t年的FCFF在实际中,经常会碰到n年后达到稳定增长状态其中:FCFF t 的公司,该类公司的价值可表示如下:

其中: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g n =稳定增长状态的FCFF增长率。 公司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比较适合那些具有较高的财务杠杆比率以及财务杠杆比率正在发生变化的公司。当偿还债务导致的波动性使计算公司股权自由现金流变得很困难或由于较高的负债导致负的股权自由现金流时,股权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就无法使用,而公司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因为FCFF 是偿还债务前的现金流,不受偿还债务的影响,也不可能出现负值。 (三)现金流贴现估值法参数的计算 1、自由现金流(FCFF)的计算方法 公司的价值属于公司的各种投资者,其中包括股权资本投资者,债券持有者和优先股股东。因此公司自由现金流是所有这些权利要求者的现金流总和,见下表1: 表1 现金流和贴现率 +优先股股东股利。对于有财务杠杆的公司而言,公司自由现金流高于股权自由现金流;对于无财务杠杆的公司而言,二者是相等的。 计算公式为:公司自由现金流(FCFF)=EBIT(1-税率)+折旧-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追加;EBIT指息税前利润。 2、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等于股权资本成本、税后债务成本、优先股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值。债务成本、优先股资本成本有现成的数据,而股权资本成本需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计算。股权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 股权资本成本(R s )=无风险资产收益率(R F )+证券的贝塔系数(?) ×市场 证券组合的风险溢价(R M 一R F )。其中,?是资产的风险相对于市场证券组合风险的 比值,是一个风险测度。?表示资产回报率对市场变动的敏感程度,可以衡量该资产的不可分散风险。?>1,说明资产的风险大于市场证券组合的风险,也就是风险较大,反之亦然。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 其中,S/(S+B)=权益占总价值的比重;B/(S+B)=债权占总价值的比重;r s=权益资本成本;r B=债务资本成本即借款利率;T c=公司所得税税率 (四)现金流贴现估值法的假设条件及适用性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涵和外延 《悲惨世界》的作者、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有一次出国旅行,走到了某国边境,宪兵要检查登记.问道:“?”“雨果。”“干什么的?”“写东西的。”“以什么谋生?”“笔杆子。”于是,宪兵在登记簿上写道:“:雨果。职业:笔杆贩子。”堂堂的大作家竟然成了笔杆贩子。真是滑稽可笑。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笑话?这就涉及到概念的涵和外延问题。任何一个概念都有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这是概念的两个基本特征。概念的涵是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性和本质属性,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具体围。雨果与宪兵对“以笔杆子谋生”这个概念的涵和外延都作了不同的理解:雨果所说的“以笔杆子谋生”,涵指的是“以写文章获得稿费维持生计”,外延所指的对象是“作家”;宪兵所理解的“以笔杆子谋生”,涵指的是“以贩卖笔杆子为生”,外延指的对象是“笔杆贩子”。宪兵完全没有理解雨果所使用的概念的涵和外延,所以闹出了大笑话。因此,要掌握一个概念,必须要把握这个概念的确切涵义和所指的对象围。 一、概念的涵 涵是概念的重要特征,弄清概念的涵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弄清概念的涵,就会闹出笑话来。 《列子·天瑞》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齐国有个姓国的人非常富有,宋国有个姓向的人非常贫穷。姓向的人便不辞劳苦来到

齐国,向姓国的请教致富的方法。姓国的告诉他:“我之所以富有,是善于偷盗。我开始偷盗的时候,一年便可自给,两年便很富足,三年便家财大盛。后来,我就用余财来救济乡里百姓。”姓向的听了十分高兴.他大腿一拍说:“原来就是这样简单,我怎么没有想到呢?”姓向的辞国氏,急急忙忙赶回宋国。姓向的回到宋国,就开始偷盗。他白天睡觉,一到晚上,便翻墙撬门,凡是眼看见的、手摸着的东西,都偷回家中。渐渐地,他家的东西多了起来,向氏十分得意。可是没过多久,他却因盗窃被抓,官府把他偷来的东西连同他以前的财产全部没收,向氏变成了一贫如洗。姓向的以为姓国的欺骗自己,就一路要饭来到齐国,找到国氏,指责国氏欺骗了他。国氏问他:“你是怎样偷盗的?”向氏诉说了偷盗的经过。国氏听了,连连摇头说:“你误解了我所说的偷盗的含义呀!我说的偷盗并不表示让你去偷别人家的东西呀!”向氏一听、瞪大了眼睛,说:“不是偷别人的东西,那又是偷什么呀?”国氏叹了一口气说:“你这个人真笨!我告诉你吧,天有春、夏、秋、冬四季时令,有各种各样的财源。我偷的是天时地利呀!我用雨来浇灌我的禾苗,滋润我的庄稼,用的物产来建筑土墙和房舍。在陆地上我偷禽鸟野兽,在水中我偷鱼虾龟鳖,我的一切都是偷来的。你想想,庄稼、土木、飞鸟、走兽、鱼虾等等,都是属于天地的,偷天地的东西就不会有灾祸。而金玉珍宝、谷帛财货,都是别人的东西,你偷了别人的东西而被惩罚,又该怨谁呢?”向氏听了,如梦方醒,他拍着自己的脑袋,后悔

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试卷及答案

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1、()是对职工所应承担任务的规定。 A、职务 B、责任 C、职责 D、岗位 2、()是严格按照编制员额和岗位的质量要求,为企业每个岗位配备合格的人员。 A、定编 B、定员 C、定额 D、岗位责任制 3、岗位研究中,采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有()。 A、测验法、观察法、评定量表法 B、测验法、面谈法、调查法 C、观察法、参与法、测验法 D、面谈法、观察法、参与法 4、美国工程师()是企业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举世公认的“科学管理之父”。 A、弗兰克·吉尔·雷斯 B、泰勒C怀特D、迈克尔·朱修斯 5、工作日写实是对操作者整个工作日的工作时利用情 况,按()的顺序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A、时间消耗 B、工作的繁简程度 C、工作重要性的大小 D、技术操作 6、测时是以工序或某一作业为对象,按照操作顺序进行 实地观察,记录、测量和研究()的一种方法。 A、人力资源B工时消耗C、财力消耗D、体力消耗 7、工作抽样法是根据()的原理,对工作岗位随机地进行抽样调查的一种方法。 A、微积分和概率论 B、测量学和统计学 C、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 D、数理统计学和微积分 8、()是对企业各类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职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等人事文件的过程。 A、岗位调查 B、岗位分析 C、岗位评论价 D、岗位分类 9、()是通过调查者直接参与某一岗位的工作,从而细致、深入、全面地体验、了解和分析岗位特征及岗位要求的方法。 A、面谈法 B、参与法 C、关键事件法 D、书面调查法 10、岗位分析的结果——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以及职务晋升图必须以良好的()为基础,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A、岗位分类 B、岗位设计 C、岗位调查 D、岗位评价 11、()是把既可归为熟练工种又可归为技术工种的某些特殊工种,先分别划岗归级,再根据这些工种在不同类型中的岗位等级,求出技术工种与熟练工种之间的统一岗级换算比例,然后归级。 A、经验判断法 B、基本点数换算法 C、交叉岗位换算法 D、专家评判法 12、测评误差可分为()和代表性误差两大类。 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抽样误差 D、登记误差 13、()就是岗位纵向分类中的细类或称小类,是若干性质相同但其他方面存在一定差别的岗位群。 A、岗级 B、岗等 C、岗系 D、岗类 14、体力劳动强度的测定主要有()测定两方面的内容。 A、劳动时间率和工作利用率 B、工作利用率和能量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 答案 陈希有

答案2.1 解:本题练习分流、分压公式。设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a) 由分流公式得: 23A 2A 23 I R Ω?==Ω+ 解得 75R =Ω (b) 由分压公式得: 3V 2V 23 R U R ?==Ω+ 解得 47 R =Ω

答案2.2 解:电路等效如图(b)所示。 20k Ω 1U + - 20k Ω + _ U 图中等效电阻 (13)520 (13)k //5k k k 1359 R +?=+ΩΩ=Ω=Ω++ 由分流公式得: 220mA 2mA 20k R I R =? =+Ω 电压 220k 40V U I =Ω?= 再对图(a)使用分压公式得: 13==30V 1+3 U U ?

答案2.3 解:设2R 与5k Ω的并联等效电阻为 2 325k 5k R R R ?Ω =+Ω (1) 由已知条件得如下联立方程: 32 1 13130.05(2)40k (3)eq R U U R R R R R ?==?+??=+=Ω? 由方程(2)、(3)解得 138k R =Ω 32k R =Ω 再将3R 代入(1)式得 210k 3 R =Ω

答案2.4 解: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 1 8 20mA8mA (128) I Ω =?= +Ω 2 6 20mA12mA (46) I Ω =?= +Ω 由节点①的KCL得 128mA12mA4mA I I I =-=-=-

答案2.5 解:首先将电路化简成图(b)。 图 题2.5 120Ω 图中 1(140100)240R =+Ω=Ω 2(200160)120270360(200160)120R ??+?=+Ω=Ω??++?? 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 2 112 10A 6A R I R R =?=+ 及 21104A I I =-= 再由图(a)得 32120 1A 360120 I I =? =+ 由KVL 得, 3131200100400V U U U I I =-=-=-

议论文写作方法篇:概念分析

议论文写作方法篇:概念分析

议论文写作方法篇:概念分析 接着便联系实际,将“挑刺”这个概念具体化,指出工厂里的检验员检验产品,我们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良风气进行抵制、批评,都属于“挑刺”,齐威王听从邹忌的意见,便是请人家挑刺,果戈理写好一部作品,总要请他的朋友、诗人茹科夫勘探基给他“挑刺”。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适用范围,或者说,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性的事物。 根据实践的需要,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分析。而一个班级集体如果具有良好的集体主义气氛,对于学生形成、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的理想、志向,是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以下各节先介绍分析。 没有“分析”这种方法,我们对事物只能形成一些粗浅的、混沌的认识。议论文写作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概念分析、特征分析、数量分析、因果分析、比较分析等等。这样,使读者对“挑刺”这个概念形成具体的印象,由此生发出种种议论,在具体事实的描述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至于后一种错误观念,我们当然可以从其他方面驳斥,也可以通过明确“力量”的含义加以驳斥,所谓“力量”,是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尽管眼下卖茶叶蛋的能够比搞原子弹的赚得更多的钱(这是暂时的、局部的现象),但是并不能说明卖茶叶蛋的更具有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由此可知,理想的形成应当具有现实基础,理想形成后对人

的行动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比如:“什么是成才?成才就是成为对社会、对人民的有用之才。 比如一些文章赞扬“班门弄斧”、赞扬“昙花一现”,其实质都是如此。第六,有助于提高议论文的理论深度。如果学习一些心理学的常识,就会懂得优良的意志品质应当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那就是目的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和自觉性。 假设你的分析是针对一些学生上不够勤奋这一现实的。”他们的终生合作,不但为无产阶级带来了光明,而且使他们度过了平生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比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同样的道理,概念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批驳某些错误观点,以“破”助“立”,从另一个方面论证论点。在概念分析中要注意四点。文章由此引出论点:这样的谦虚要不得。 举一两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如果他们将实践知识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将会更有力量。”什么叫简练呢?简练就是话说得少,而意思包含很多(以上为解释)。 但是与此同时必须注意分析的目的性、针对性。概念分析中,明确概念的内涵,包括明确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所属的范围。[思考和练习]

1月自考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复习重点教学内容

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 P1第一段【工作分析是…的基本依据】 工作分析:是指将企业中所有的工作,按其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资格条件等)进行分析比较,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人事管理文件,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归类,以作为招聘考核培训晋升确定报酬的基本依据。 P1任务:任务是实现某一特定目的所从事的具体活动。 职责:职责是指由一名员工承担的各项任务组成的工作活动。 岗位:岗位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企业中由特定人员说承担的一项或多项职责的集合。 工作:工作是一组主要职责相近的岗位的集合 职业(位):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P2工作分析原则(4点) 1.系统原则 2.能级原则(能级代表岗位在企业中的价值,岗位功能越大,能级越高,价值越高) 3.标准化原则 4.最优化原则 P2工作分析的内容(6点) 1.工作职责分析(是工作分析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确定任职资格的依据,绩效评估的对象) 2.工作流程分析 3.工作权限分析 4.工作关系分析 5.工作环境条件分析 6.任职资格条件分析 P4工作分析的项目(15点) 1、工作岗位名称 2、工作岗位数量 3、工作部门 4、工作任务 5、工作职责 6、知识 7、技能 8、经验 9、教育 10、所使用的工具,设备 11、与其他工作关系 12、体能要求 13、工作环境 14、工作人员特性(特殊能力) 15、工作时间 P5工作分析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地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7个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 1.使人力资源规划更为准确(工作分析可以准确提供企业中各种工作人员的数量,质量情况,提高规划的准确性) 2.使工作职责更为明确 3.使工作设计更加合理

第三章-遗传算法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遗传算法的理论基础 遗传算法有效性的理论依据为模式定理和积木块假设。模式定理保证了较优的模式(遗传算法的较优解)的样本呈指数级增长,从而满足了寻找最优解的必要条件,即遗传算法存在着寻找到全局最优解的可能性。而积木块假设指出,遗传算法具备寻找到全局最优解的能力,即具有低阶、短距、高平均适应度的模式(积木块)在遗传算子作用下,相互结合,能生成高阶、长距、高平均适应度的模式,最终生成全局最优解。Holland 的模式定理通过计算有用相似性,即模式(Pattern)奠定了遗传算法的数学基础。该定理是遗传算法的主要定理,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遗传算法的机理、数学特性以及很强的计算能力等特点。 3.1 模式定理 不失一般性,本节以二进制串作为编码方式来讨论模式定理(Pattern Theorem)。 定义3.1 基于三值字符集{0,1,*}所产生的能描述具有某些结构相似性的0、1字符串集的字符串称作模式。 以长度为5的串为例,模式*0001描述了在位置2、3、4、5具有形式“0001”的所有字符串,即(00001,10001) 。由此可以看出,模式的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洁的用于描述在某些位置上具有结构相似性的0、1字符串集合的方法。 引入模式后,我们看到一个串实际上隐含着多个模式(长度为 n 的串隐含着2n 个模式) ,一个模式可以隐含在多个串中,不同的串之间通过模式而相互联系。遗传算法中串的运算实质上是模式的运算。因此,通过分析模式在遗传操作下的变化,就可以了解什么性质被延续,什么性质被丢弃,从而把握遗传算法的实质,这正是模式定理所揭示的内容 定义3.2 模式H 中确定位置的个数称作该模式的阶数,记作o(H)。比如,模式 011*1*的阶数为4,而模式 0* * * * *的阶数为1。 显然,一个模式的阶数越高,其样本数就越少,因而确定性越高。 定义3.3 模式H 中第一个确定位置和最后一个确定位置之间的距离称作该模式的定义距,记作)(H δ。比如,模式 011*1*的定义距为4,而模式 0* * * * *的定义距为0。 模式的阶数和定义距描述了模式的基本性质。 下面通过分析遗传算法的三种基本遗传操作对模式的作用来讨论模式定理。令)(t A 表示第t 代中串的群体,以),,2,1)((n j t A j =表示第t 代中第j 个个体串。 1.选择算子 在选择算子作用下,与某一模式所匹配的样本数的增减依赖于模式的平均适值,与群体平均适值之比,平均适值高于群体平均适值的将呈指数级增长;而平均适值低于群体平均适值的模式将呈指数级减少。其推导如下: 设在第t 代种群)(t A 中模式所能匹配的样本数为m ,记为),(t H m 。在选择中,一个位串 j A 以概率/j j i P f f =∑被选中并进行复制,其中j f 是个体)(t A j 的适应度。假设一代中群体 大小为n ,且个体两两互不相同,则模式H 在第1+t 代中的样本数为:

能值分析

在现实社会生产和消费中,人们只注意一个系统中的货币流,即系统中的货币流出大于其流入,则该系统(或生产过程)就是有活力的,但是,人们常常忽略了其物质流或能量流。在一个生产或生态系统中,人们追求的是其最大的货币流,实际上,这种最大货币流是建立在最大的自然资源的流入基础之上的,因为,要追求最大的货币流出和最小的货币流入,就必需以最大的自然资源流入为代价,这种出发点常常又会导致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从而造成资源的可持续性下降。而能值分析则是对货币流、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综合衡量,从而通最有效的设计,使得系统达到最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能量系统理论观,生态系统及其他别的系统,均可视为能量系统。能量可用于表达和了解生命与环境、人类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关系。然而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能量具有不同的质量,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和数量加减;自然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的本质关系,用一般能量单位更无从表达和衡量,能量分析碰到难题,这就是所谓的“能量壁垒,即不同来源和形式的能量的质量是不相同的,具有很大的等级差异,例如1 焦耳电能、1 焦耳太阳能和1 焦耳热能是不一样的,在对系统进行能量分析中不能直接将它们相加减。中外学者提出了不少方法和理论来解决这个难题,但总是找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应用新的理论和方法,而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创立至今的短短20余年间,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已在从全球地化循环到国家、区域、城市、企业的各种空间尺度,农业到林业、自然保护区、生态工程、工业的各种生态或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高度的重视。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问世时间不长,因其有助于正确分析人类与自然、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的价值和相互关系,有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备受国际生态学界、经济学界、系统学界及政府决策者的关注。近10 多年来,能值分析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活跃,尤其对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工农业系统的能值分析。 在国际上,美国于20 世纪80 年代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下率先开展能值研究,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等国于90 年代迅速开展。我国于20 世纪90 年代初由留美学者蓝盛芳引入能值理论,先后得到国家基金3 个能值分析项目资源,开展了国家与地区、农业、自然保护区和城市方面的能值分析和理论方法研究。 1 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的产生 无论是自然环境系统, 还是人类经济系统, 其存在、运动、发展和变化均依赖于能量流动, 因而研究能流的规律和特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可是随着能量研究的不断深入, 许多研究者发现一般的能量单位难以解决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能量相互加减和比较的问题。美国著名系统生态学家H. T. Odum 从20 世纪70 年代起,对生态系统的能量学有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和开拓性的重要理论观点, 创立了能值分析理论, 引起国际系统生态学界和生态经济 学界的强烈反响。能值理论以太阳能值作为统一度量标准, 客观地评价和比较多种类型的自然环境资源对人类经济系统的贡献, 为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正确认识自然环境生产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关系提供新思路。其中包括70-80 年代初提出的能量系统(energy system)、能质(energy quality)、能质链、包被能(embodied emergy,或译体现能)、能量转换率及信息量等观点。这是第一次将能流、信息流与经济流的内在关系联系在一起,能流的特质基础是物质,这样,生态系统中的这几个功能过程不再是孤立的了。80 年代后期和90 年代创立了“能值”(Emergy)概念理论,以及太阳能值转换率(Solar Transformity)等一系列概念。从能量、“包被能”发展到“能值”,从能量分析研究发展到能值分析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是一个重大飞跃。这些理论观点和方法的发展过程,反映在H. T.Odum 不同时期的论著中,尤其在《人与自然的能量基础》、《系统生态学》、能值专著等著作。H.T.Odum 经过长期研究,综合系统生态、能量生态和生态经济原理,于80 年代后期发展出新的科学概念和度量标准――能值,创

概念分析

概念分析 ●概念分析 一般把概念从五个方面分析:概念的名称,概念的例证,概念的属性,概念定义,概念的使用范围。 概念具有逻辑的和心理的意义。从逻辑上讲要领是指在某一领域中因具有共同特征而被组织在一起的特定事物。 幼儿在概念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是要找出他所面对的一类物体的关键属性。显然儿童所发现的关键属性他自己赋予某一概念的心理意义与作为概念的定义逻辑意义的关键属性之间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奥苏贝尔把儿童通过归纳发现一类物体的关键属性的过程称为概念形成。奥苏贝尔认为儿童现在已经习得了这个概念的外延意义但是每个概念还具有内涵意义。内涵意义是指概念名称在儿童内部曾唤起的独特的、个人的、情感的和态度的反应。 奥苏贝尔指出概念学习一般来说要经历上述两个阶段 形成概念学习概念的名称。但对学龄前儿童说来大多数概念的意义是通过定义习得的定义为学生提供了概念的关键属性。定义本身也是一种“命题”。 概念学习和概念同化 奥苏贝尔用同化理论从学生内部的心理过程的角度对

此作了论证。学习是否有意义取决于新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的知识的同化从而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旧知识也因得到了修饰而获得新的意义。 奥苏贝尔更加关注把心理学原理运用于课堂教学实施他对概念学习和概念同化的阐述更具有指导意义。他对概念学习中的下位关系上位关系和组合关系的分析使概念教学具体化了教师可以根据他提出的概念学习的模式进行各种尝试。 此外奥苏贝尔对先行组织者、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等原则的分析有助于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序列以适合于学生认知结构的组织特点从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保持、迁移和运用。 奥苏贝尔的学说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 奥苏伯尔提出的“同化论”体现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的辩证思想。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模式有利于人们掌握知识的一般方法。 ■概念学习就是学习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主要有: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原型;讲授概念的方式;概念间的联系;学生在年龄、性别、智力、动机、情绪、经验、民族、语言能力、价值观以及使用学习策略上的个体差异等自身的因素。

《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试卷和答案

2008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试卷 (课程代码 8410)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工作分析问卷”的开发者是() A.赛迪·范 B.巴鲁斯 C.麦考密克 D.斯考特 2.工作信息收集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 A.问卷法 B.面谈法 C.工作日志法 D.观察法 3.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确定任职资格的依据是( ) A.工作职责 D.工作流程 C.工作权限 D.工作关系 4.只有问题而没有给出备选答案,需要由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填写的问卷方式属于( ) A.非结构式问卷 B.混合式问卷 C.封闭式问卷 D.开放式问卷 5.对于工作周期很长和突发事件较多的工作比较适合的观察方法是( ) A.直接观察法 B.间接观察法 C.阶段观察法 D.工作表演法 6.在选择工作信息收集方法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工作信息的来源 B.分析岗位的特征 C.工作分析的目的 D.实际条件的限制7.工作识别中最重要的项目是 ( ) A.工作概要 B.工作名称 C.工作编号 D.工作地点 8.从编制的直接目的来看,工作描述为工作评价、工作分类提供了依据,工作描述的中心是( ) A.“工作” B.“人员” C.“胜任力” D.“职务” 9.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的定编定员适合采用的方法是( ) A.按设备定编定员 B.按岗位定编定员 C.按工作效率定编定员 D.按比例定编定员 10.企业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是( ) A.因人设岗 B.因事设岗 C.人岗结合 D.人岗分离 11.古典工作设计理论开始于( ) A.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运动 B.双因素理论 C.工作特征理论 D.社会技术系统理论12.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设计的指导理论主要是( ) A.工作特征理论 B.跨学科理论 C.激励理论 D.HP工作设计理论 13.在诸多工作评价方法中,最简单、最易操作的一种方法是( ) A.分类法 B.排列法 C.评分法 D.因素比较法 14.岗位分类总的原则是( ) A.以事为中心 D.以人为中心 C.以物为中心 D.以岗位为中心 15.通过测试衡量候选人所具备的对于履行应聘岗位职责所必须的知识是( ) A.认知能力测试 B.身体能力测试 C.业务知识测试 D.工作样本测试 16.设计员工培训方案的基础是( ) A.工作任务 B.工作分析 C.工作内容 D.工作设计 17.影响绩效的最直接因素是( ) A.工作说明书 B.工作规范 C.工作分析 D.工作描述 18.在工作设计的方法中,具有更强的纵向扩大化特征的方法是() A.弹性工作制 B.压缩工作周 C.自我管理工作团队 D.综合性团队 19.增加工作的深度,允许员工对他们的工作施加更大的控制,这种工作设计的方法是 A.工作丰富化 B.工作轮换 C.工作专业化 D.工作扩大化 20.用简练的语言文字阐述工作的总体性质、中心任务和要达到的工作目标是()

统计学中几个基本理论

统计学中几个基本理论的释疑 文章摘要:如果仍用教材中的公式计算样本成数,则所计算出来结果就会与实际不符。 在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时,即使各组的单位数相等,权数也不一定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当各组权数相等且都等于某一任意常数时,权数就失去了其应有作用。此时,加权算术平均数就变成了简单算术平均数。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说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一个特例,是各组权数相等时的一种特殊的加权算术平均数。 对“下限在内,上限不在内”原则的辨析现行统计学教材在讲到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时,指出“凡遇到某单位的变量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界限时,例行规定是将这个单位归入作为下限的组内,即所谓…下限在内,上限不在内?的原则。”代写理论统计学论文笔者认为,对其变量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界限值的单位,究竟是归入作为下限的组内,还是归入作为上限的组内,不应简单地像教材中所说的那样用一条“下限在内,上限不在内”的原则去解决,而是应当视变量的取值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来分别解决。具体说来,对于其取值越大越好的变量,当某一单位的变量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的界限值时,应按“下限在内 ,上限不在内”的原则归组;而对于其取值越小越好的变量,当某一单位的变量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的界限值时,则应按“上限在内,下限不在内”的原则归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性质不同的单位分别划归到不同的组里去,从而实现统计分组的目的。否则,就不能做到这一点。以下分别举例说明。 “下限在内,上限不在内”原则的例题资料如表6所示。表 6 按耐穿时间分组(天) 鞋数(双) 280~300 300~320 320~340 340~360 360~380 2 000 3 000 26 000 8 000 1 000 ∑40 000 注:国家规定,该种鞋的耐穿时间在300天以上(含300 天)为合格。此例中,由于鞋的耐穿时间是一个取值越大越好的变量, 因此,当某一双鞋的耐穿时间刚好等于300天时,理应将其归入300天作为下限的第二组,而不应将其归入300天作为上限的第一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第一组的鞋都是不合格的,第二组的鞋都是合格品。现在如果硬要将耐穿时间刚好等于300天的鞋划归到第一组中去,则第一组的全部鞋中,既有合格品,又有不合格品,这样就达不到统计分组的目的。“上限在内,下限不在内”的原则的例题资料如表7所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第三组中的零件都为不合格品。否则的话,如果硬要将尺寸误差刚好等于3mm 的零件划归到第三组中去,则就会使第三组的全部零件中,既有合格品,又有不合格品,从而也就不能达到统计分组的目的。对“整群抽样中样本成数计算公式”的质疑与释疑现行统计学教材中, 在谈到整群抽样方式下样本成数的计算公式时,往往是这样介绍的:若已知样本中各群的成数分别P1, P2, P3,…Pr,则样本成数计算公式为: P=P1+P2+P3+…Prr=∑Pir(i=1, 2, 3,…, r) 例如,从某县的50个村中随机不重复抽取5个村,对被抽中的5个村的所有养猪专业户进行全面调查,以推算该县存栏牲猪数及其优良品种率。调查结果,各村养猪专业户存栏牲猪的优良品种率分别为90%、80%、50%、70%和55%,则该县养猪专业户样本存栏牲猪的优良品种率为: P =∑Pir =90%+80%+50%+70%+55%5 =69% 笔者认为,用上述公式计算样本成数是不正确的一方面,在介绍平均数时,所有教材都讲到如果只知道若干个比率而要求计算其平均数,则最合适的方法应是简单几何平均法,而不应是简单算术平均法;另一方面,在实际抽样中,所获取的信息往往是计算各样本群成数的原始信息,此时,如果仍用教材中的公式计算样本成数,则所计算出来结果就会与实际不符。 因此,我认为,在计算样本成数时,应针对不同的已知条件,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 (1)当已知样本中各样本群内具有某种特征的单位数n1i、不具有某种特征的单位数noi和样本单位总数n三个中的任意两个时,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样本成数: P=∑n1i∑ni或=∑(ni-noi)∑ni=∑n1i∑(n1i+noi)(i=1, 2, 3, …, r) 如,假设原例中被抽中的5个村养猪专业户的存栏牲猪数分别为5 000头、8 000头、7 000头、8 800头和6 500头, 且其中的优良品种数分别为4 500头、6 400头、3 500头、6 160头和3 575头,则该县养猪专业户样本存栏牲猪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 陈希有)习题答案第十章

答案10.1 解:0t 时,求等效电阻的电路如图(b)所示。 等效电阻 Ω=++-==5)36(4i i i i i u R 时间常数

s 1.0i ==C R τ 0>t 后电路为零输入响应,故电容电压为: V e 6.0e )0()(10/t t C C u t u --+==τ Ω6电阻电压为: V e 72.0)d d (66)(101t C t u C i t u -=-?Ω-=?Ω-=)0(>t 答案10.4 解:0t 后电路为零输入响应,故电感电流为 A e 3e )0()(2/t t L L i t i --+==τ)0(≥t 电感电压 V e 24d d )(21t L t i L t u --==)0(>t Ω3电阻电流为 A e 236321 33t L u i u i --=Ω +?Ω=Ω= Ω3电阻消耗的能量为: W 3]e 25.0[121230 40 40 2 3 3=-==Ω=∞-∞ -∞ Ω??t t dt e dt i W 答案10.5 解:由换路定律得0)0()0(==-+L L i i ,达到稳态时电感处于短路,故 A 54/20)(==∞L i 求等效电阻的电路如图(b)所示。

论能值分析理论研究新进程及展望_崔风暴

能值分析是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奥德姆(H.T.Odum)在热力学定律、最大功率原则和能量等级原理基础上创立的以能量为核心的系统分析方法。能值分析以能值作为基准,把不同种类、不可比较的能量转换成统一标准来进行比较。能值分析从一个更为系统化的角度给出了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这主要体现在它使得不同种类能量的相互比较成为可能,于是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沟通找到了结合点。能值分析理论是一种新的科学度量工具,为可持续发展模式与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一个量化的方法。 一、能值分析理论的发展阶段 能值理论概念和分析方法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和实践才发展出来。它是系统生态学、生态能量学和生态经济学学术思想的延续和发展。同时,能值理论具有清晰的发展脉络,从能量到体现能,再到能值。能值分析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 对能值理论的思考开始于生态经济学的出现。生态经济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该学科的价值理论自然也要寻找生态学价值论和经济学价值论的交叉点。传统的经济学价值理论以货币作为衡量单位,其最大的弱点在于货币流绕开了环境系统,于是学者们把目光投向了环境系统的血液—— —能量。所以说能值分析理论的前身是能量价值理论。 1840年以前人们对于能量研究还属于定性分析阶段,1840年时,热力学第一定律问世,这标志着对能量理论定量分析阶段的到来,同时学者们建立了能量分析观念并且将该理论应用于实践。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提出的能量观存在者严重的不足:(1)忽略了地球的基本能量—— —太阳能;(2)忽略了能量的品质特性。近期的能量价值理论在对生态和社会系统的能量分析中则考虑了太阳能。[1] (二)形成及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生态学家H.T.Odum和他的学生R.Costanze分别用不同的方法给出了“具含能量”的计算公式,从而解决了能量的品质方面的问题。在澳大利亚学者D. Scienceman的提议下,H.T.Odum将“具含能量”更名为“能值”,能值与能量在英文拼写上的不同是将energy中的“n”改为“m”,定义是某种类别能量包含另一类别能量的数量。[2] H.T.Odum在1996年发表的能值分析专著的诞生标志着能值分析理论的确立。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一经问世就备受国际生态学界和经济学界及政府决策者的关注。许多国家的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系统学家投入了能值研究和讨论。该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召开了两次国际能值分析学术研讨会。第一次在意大利,第二次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出版了论文集,并决定每两年举行一次国际研讨会。目前,能值研究中心在美国;瑞典、意大利、瑞士、澳大利亚、日本等西方国家的科学家很活跃;亚非拉好些发展中国家的学者热情颇高,如印度、墨西哥、厄瓜多尔、泰国、韩国、中国等都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研究。[3] (三)成熟应用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能值理论应用层面的研究进入了快速扩张阶段。发端于生态领域的能值分析方法被多个其他领域研究者所青睐,可持续发展领域将其作为定量研究的指标体系之一;区域发展研究者广泛应用该方法测算城市、地区、国家的复合能值;生物科技研究者应用其计算单种生物能值或生物群落能值;企业管理研究者将该方法引进员工绩效评定体系等等。 这一阶段,我国学界对能值理论研究上的主要突破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能值理论的生态足迹方法改造。这是将能值分析方法和生态足迹方法有机整合,用它来改造生态足迹方法(刘淼等,2008)[4],但是改造后的生态足迹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频率还非常有限。 第二,能值理论与循环经济相融合。在循环经济的评价体系研究[5]中,一些研究者大胆引入能值理论,用以统一人类经济 论能值分析理论研究新进程及展望 崔风暴,钟玉锋,徐鹏 (宜宾学院,四川宜宾644000) 【摘要】能值分析方法是用于测量和评价环境资本和生态经济系统功能的一种新方法。文章在对能值理论以及国内外对理论运用情况进行大量研究和整理的基础上,划分了能值理论发展阶段,分析了能值理论的应用层次,总结了能值理论学界的研究特点,并对能值理论未来研究方向做了大胆预测,以期为后来研究者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关键词】能值;能值分析;能值理论 【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09)24-0248-03 【收稿日期】2009-09-04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能值分析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研究—— —宜宾市实证分析”(SB06044)【作者简介】崔风暴(1973-),女,黑龙江安达人,宜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城市管理、农村社区;钟玉锋(1974-),男,四川宜宾人,宜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徐鹏(1979-),男,四川资中人,宜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骴髉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