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电子科技大学820计算机专业基础操作系统简答题总结

电子科技大学820计算机专业基础操作系统简答题总结

1.请解释进程同步机制中的让权等待的概念?并说明为什么要采用让权等待?(2002)

让权等待:当进程不能获得资源的时候放弃处理机,避免忙等。

为什么?提高CPU利用率和系统吞吐率。

2.请简述:系统调用与一般过程调用有什么差别?(2005年)?

(1).运行的状态不同。在程序中的过程一般或者都是用户程序,或者都是系统程序,即都是运行在同一个系统状态的(用户态或系统态)。

(2).进入的方式不同。一般的过程调用可以直接由调用过程转向被调用的过程。而执行系统调用时,由于调用过程与被调用过程是处于不同的状态,因而不允许由调用过程直接转向被调用过程,通常是通过访问管中断(即软中断)进入,先进入操作系统,经分析后,才能转向相应的命令处理程序。

(3).返回方式的不同。

(4).代码层次不同。一般过程调用中的被调用程序是用户级程序,而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中的代码程序,是系统级程序。

3.请描述在当前运行进程状态改变时,操作系统进行进程切换的步骤。(2011)

进程切换的步骤如下:

(1)保存当前进程上下文环境。

(2)对当前运行进程的PCB进行更新并将其移入适当的队列。

(3)挑选其他进程执行。

(4)对挑选进程PCB进行更新,包括将其状态改为运行。

(5)对存储器管理数据结构进行更新。

(6)恢复被选择进程上次移出时的处理器状态。

4.试写出P (S)操作的主要操作步骤(2011)

(1)S=S-1, (S 为信号量)。(2 分)

(2)若S<0,阻塞当前进程.将其插入S的等待队列,调度另一进程运行。(2分)

(3)若S>=0,当前进程继续运行。(2分)

5.阐述对于互斥临界区的管理要求(2011)。

为实现进程互斥,可利用软件方法,也可在系统中设置专门的同步机制来协调度进程。

但所有的同步机制都应遵循下述4条准则:(2分)

(1)空闲让进(1分):无进程处于临界区时,相应的临界资源处于空闲状态,因而可允许下个请求进入临界区的进程立即进入自己的临界区,以有效地利用临界资源。

(2)忙则等待(1分) :己有进程进入自己的临界区时,相应的临界资源正被访向,所有其他试图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等待,以保证诸进程互斥地访问临界资源。

(3)有限等待(1分):对要求访问临界资源的进程,应保证该进程能在有效时间内进入自己的临界区,以免陷入“死等”

状态。

(4)让权等待(1分):当进程不能进入自己的临界区时,应立即释放处理机,以免进程陷入“忙等'。

6.为什么要在设备管理中引入缓冲技术?操作系统如何实现缓冲技术?(2011)

引入缓冲的主要原因:

(1)改善CPU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2分)

(2)可以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放宽对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1分)

(3)提高CPU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1分)

(4)解决基本数据单元大小(数据粒度)不匹配的问题。

根据I/O控制方式,缓冲的实现方法有两种:

(1)采用专用硬件缓冲器。(1分)

(2)在内存划出一个具有n个单元的专用缓冲区,以便存放输入输出的数据。内存缓冲区又称为软件缓冲(1分)。

7、解释页式存储管理中为什么要设置页表和快表。(2011)

页式存储管理首先把主存储器分成大小相等的分块,作为主存分配的物理单位,同时要求程序也分成与块大小一致的页面,这样就可以把作业信息按页面存放在块中。进行存储分配时,根据作业大小,确定其页面数,在装入主存时给它分配相应数目的主存块。这些主存块可以不相邻,为了在作业执行过程中准确地查找逻辑地址与绝对地址的对应关系,系统为每个作业建立一张页表,指出逻辑地址中的页号与主存块中块号的对应关系。(2 分〉

页表一般存放在主存储器中,当要按给定的逻辑地址进行读/写必须两次访问主存,延长了指令的执行周期,降低了执行速度,为了提高存取速度,系统设置一个小容置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利用高速缓冲存储器存放页表的一部分,这部分页表即“快表”,利用快表可以一次访问主存完成读写,大大缩短地址转换时间,从而提高查找速度和执行指令速度。(4分)

8. 什么是顺序文件?试说明顺序文件的优点和缺点。(2012)(4分)

顺序文件是指一系列记录按照某种顺序排列所形成的文件。顺序文件的优点在于当需要对记录进行批量存取时,它的存取效率最高,其缺点在于当文件较大时,记录的检索效率较低。另一个缺点是记录的增加和删除比较困难。

9.阐述什么是SPOOLING技术。(2012)(4分)

SPOOLING技术是外部设备同时联机操作技术的简称。它是关于慢速字符设备如何与计算机主机进行数据交换的一种技术,通常又称

假脱机技术。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利用多道程序中的一道或者两道程序來模拟脱机输入/输出中的外围控制机的功能,以达到“脱机”输入/输出的目的,利用这种技术可把独占设备转变成共享的虚拟设备,从而提高独占设备的利用率和进程的推进速度。

10. 什么死锁?如何预防死锁?(4分)(2012、13A)

死锁是因进程竞争资源或推进顺序不当,或相互通信出现永久阻塞现象,若无外力,这种情况将一直保持下去。

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分别是: 互斥、请求和保持、不可剥夺以及循环等待。

为了预防死锁,必须破坏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由子互斥条件不能改变,因此可以采取破坏四个必要条件中的后三个。

11. 阐述基本分页存储管理和请求分页存储管理的异同之处(2012)(5分)

在基本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系统将毎个程序按固定的大小分成若干页,每页对应一个物理块号。程序的所有页面都被装入到内存当中,运行过程中一直驻留在内存中。

在请求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程序仍然被系统分成若干页。但并不是所有的页面都被装入到系统中。而是仅仅装入程序运行所必须的页面。当需要某一个页面时,再请求从外部调入。如果没有空闲的空间,則利用置换技术进行页面的淘汰和置换.。

12. 阐述计算机系统中缓冲的作用和分类(2012)(4分)

(1)改善CPU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2分)

(2)可以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放宽对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1分)

(3)提高CPU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1分)

(4)解决基本数据单元大小(数据粒度)不匹配的问题。

为了缓和CPU和外设之间的矛盾,操作系统引入了单缓冲、双缓冲以及循环缓冲。所谓单缓冲就是在CPU和外设之间设置了一个缓冲区,当有数据交换时,先把数据发往缓冲区,再从缓冲区中读数据。双缓冲就是具有两个缓冲,当一个进程正在往一个缓冲区读数

据的时候,操作系统可能正在读或写另外一个缓冲区,循环缓冲就是具有多个缓冲区的组合,它更加能够缓和CPU和外设之间速度的不匹配。

13操作系统中什么是虚拟存储器?为什么要引入虚拟存储技术?(2013)(5分)

答:虚拟存储器是指具有请求调入功能和置换功能,能从逻辑上对内存容量加以扩充的一种存储器系统,虚拟存储区的容量与物理主存大小无关,而受限于计算机的地址结构和可用磁盘容量。计算机操作系统引入和使用虚拟存储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系统的内存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14 考虑文件系统的外存分配,简述什么是连续分配方式和索引分配方式?(2013)(5分)

连续分配方式:在创建文件时需要给文件分配—组连续的盘块。连续分配的优点:实现简单,存取速度快。缺点是要求有连续的存储空间,并且会产生外碎片,降低了外存空间的利用率,不宜动态增删因为会移动大量盘块。。

索引分配方式:为文件的每个分区单独建立一张索引表。该索引表记录了分配给该文件的所有的块号。优点:可以随机访问,易于文件的增加和删除。缺点:存储索引表花费了额外空间。(5分)

15什么是DMA方式?它与中断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013)(6分)

答:DMA是直接存储器存取。DMA传输将数据从一个地址空间复制到另外—个地址空间。CPU在传输开始和结束时,才需要CPU 敢于,传输过程本身是由DMA控制器来实行和完成。在实现DMA传输时,是由DMA控制器直接掌管总线,因此,存在着一个总线控制权转移问题。即DMA 传输前,CPU要把总线控制权交给DMA控制器,而在结束DMA传输后,DMA控制器应立即把总线控制权再交回给CPU。

DMA和中断的主要区别在于,DMA传送完一批数据才中断CPU,中断方式在每个数据传输时中断CPU。且中断方式的中断由CPU 处理,DMA方式由DMA控制器处理。(6分)

16简述利用位示图进行文件存储空间管理的思想,以及这种方法的优缺点。(2013)(5分)

位示图利用二进制位表示磁盘状态,1表示已使用,用0表示空闲,进而得到—张位示图表,反映所有磁盘块的使用状态信息。其优点在于很容易找到一个连续的空闲块。缺点在于整个磁盘的位示图表文件比较大;另外,在磁盘空闲块较少时,搜索空闲块要花费—些时间。(5分)

17在存储器管理中,什么是重定位?为什么要引入重定位技术?(2014)(5分)

重定位就是将作业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主存中的物理地址,其实质是地址变换。

因为源程序经过编译、链接产生的装入模块一般总是从0开始编址的,程序中的地址都是相对起始地址的相对地址(逻辑地址)。而在装入内存时,其分配到的内存的起始地址通常不为0。因此,指令和数据的实际物理地址与装入模块中的相对地址不同。为使程序能够正确执行,必须进行重定位。(3 分)

18在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页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现代大多数计算机系统都支持非常大的逻辑地址空间(232?264),这给页表设计带来了什么样的新问题,应如何解决。(2014)(5 分)

页表的主要作用是记录进程的每个页面与对应的页框信息即提供页号到页框号的映射(2分)。大的逻辑地址空间会导致进程的页表非常大,难以装入连续地址空间。(1分)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引入多级页表机制,即对页表进行分页,实现页表的离散存储,并为离散分配的页表再建立页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入虚拟存储技术,即将只需部分页表调入内存,从而提高内存利用率。

19以从I/O设备读入数据为例,请用流程图方式说明程序I/O、DMA传输控制的处理过程。(2014)(6分)程序I/O方式:(3分)DMA方式:(3分)

20在哲学家就餐问题中,如果将先拿起左边筷子的哲学家成为左撇子,而将先拿起右边筷子的哲学家称为右撇子。在同时存在左擻子和右撇子的前提下,我们安排哲学家随意就座。请问是否可能产生死锁,为什么?(2014)(5分)

不可能产生死锁,因为它破坏了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之一“循环等待“,在所有左边的哲学家等待右边哲学家放下筷子的循环等待,则每个哲学家必然已经获得左边的筷子,但还没有获得右边的筷子,这与存在右撇子的情况不符;而且,不相邻的哲学家之间不存在竞争资源关系,所以也不可能存在循环等待链。

21.什么是临界资源、死锁?若采用以下算法解决哲学家就餐问题,是否会导致死锁?为什么?(2015)(10分)

semaphore fork[5] = {1, 1, 1, 1, 1}; void main()

{

cobegin {

philosopher(O);

philosopher(l);

philosopher(2);

philosopher(3);

philosopher(4);

} coend

}

void philosopher(int i)

{

while(l) { thinking; if(i = 0){

P(fork[i]);

P(fork[(i+l)%5]);

} else {

P(fork[(i+l)%5]);

P(fork[i]);

}

eating;

V(fork[i]);

V(fork[(i+l)%5]);

临界资源: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资源称为临界资源,且只能互斥使用它。(2分)

死锁: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或执行时推进顺序不当、或相互通信而处于永久阻塞现象,若无外力作用.这种现象将永久保持下去。(2分)

该算法不会导致死锁。(3贫)

因为该算法破坏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循环等待条件,(3分)

22.文件物理结构是指一个文件在外存上的存储组织形式,主要有连续结构、链接结构和索引结构三种,请分别简述它们的优缺点。(2015)(10分)

(1)连续结构(3分)

它把逻辑上连续的义件信息依次存放在连续的物理块中。只耍知道文件在存储设备上的起始地址(首块位置)和文件长度(总块数),就能很快地进行存取。

优点:可以随机访问磁盘,且访问速度快。

缺点:要求有连续的存储空间,易产生碎片,磁盘利用率低,且不利于文件的增长扩充。

(2) 链接结构(3分)

这种结构将逻辑上连续的义件分散存放在不连续的物理块中,每个物理块设有一个指针,指向其后续的物理块。只要指明文件第一个块就可以按链指针检索整个文件件。

优点:不要求连续的存储空间,磁盘利用率较髙,有利用文件的增长扩充。

缺点:只适合顺序访问,不适合随机访问;文件数据块之间靠指针链接,可靠性差。

(3) 索引结构(4分)

系统为每个文件建立一张索引表,索引表记录了文件信息所在的逻辑块和与之对应的物理块。

优点:既支持顺序访问,也支持随机访问,査找效率高;便于文件的删除。

缺点:索引表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

24.PCB的主要存储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2016)(6分)

在进程控制块中,主要包括4个方面内容。

(1)进程标识符信息。(2)处理机相关信息。(3)进程控制和管理信息。(4)资源分配清单。

在创建进程时,系统将为它配置一个PCB;在进程进行调度时,系统根据PCB中的调度信息选择即将执行的进程,并将被暂停进程的信息保存至其PCB中,再根据被选中进程的PCB信息,恢复其运行现场:在进程结束时,系统将回收它的PCB。即在进程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系统总是通过其PCB对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因此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4分)

25.什么是虚拟存储器?如何实现页式虚拟存储器?(2016)(5分)

虚拟存储器是指具有请求调入功能和置换功能,能从逻辑上对内存容量加以扩充的一种存储器系统。(6分)

为了实现页式虚拟存储器,首先需要扩充页表,增加状态位、访问标志、修改标志与外存地址等标志。同时,还需要实现请求调页技

术和页面置换技术。请求调页技术是指通过缺页中断机制将进程所需页面及时调入内存。页面置换技术主要是在内存空间紧张时,选择被淘汰的页面,以腾出内存空间。(3分)

26.什么是设备的独立性,应如何实现?(2016)(5分)

设备独立性,即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为了实现设备独立性而引入了逻辑设备和物理设备这两个概念并在应用程序中,使用逻辑设备名称来请求使用某类设备;在系统中设置一张逻辑设备表(LUT)用于将逻辑设备映射为物理设备。

27.文件物理结构是指一个文件在外存上的存储组织形式,那么何谓文件的混合索引结构?其主要优点是什么?(2016)(5分)混合索引分配方式,是指将多种索引分配方式混合而形成的一种分配方式。

针对不同大小的文件存储要求,最优化对文件的

28.死锁产生的充要条件以及如何预防死锁和解决死锁;(注意问的是充要条件不是必要条件,应该是资源分配图的知识点,死锁预防,解除,避免要分开)(2017)

29.缓冲区的类型和引入缓冲区的目的;(识点要多背一点)(2017)

30.文件的物理结构,然后给出一个地址,问如何找到相应位置(2017)

31.CLOCK算法的题(王道上有)(2017)

32死锁避免和死锁预防的区别(2018)6分

33抖动的定义如何解决抖动(2018)6分

抖动:给进程分配的存储块不足而导致被调出的页面又立刻被调入所形成的频繁调入调出的现象,如此频繁地置换页面,以致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页面置换上。一旦检测到抖动,操作系统要选择一个进程让它挂起,把它的页面写出去,把它占用的内存块分给别的进程。被挂起的进程将在以后适当时机重新开始执行。

34如何实现文件共享(2018)7分

文件的共享是指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共同使用某些文件。通过文件链接来实现文件共享,有两种硬链接和符号链接形式。

其中,硬链接是通过索引节点(inode index)来进行链接的,通过多个文件名指向同一索引点

符号链接文件有点类似于windows的快捷方式。他实际上是特殊文件的一种。在符号链接中,文件实际上是一个文本文件,他包含了另一个文件的位置信息。

期末考试

1.简述页式存储和段式存储的主要区别(15 A)

(1)页是信息的物理单位,分页是为实现离散分配方式,以消减内存的外零头,提高内存的利用率。

段则是信息的逻辑单位,它含有一组意义相对完整的信息。分段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2分)

(2)页的大小固定且由系统决定,由系统把逻辑地址划分为页号和页内地址两部分,是由机器硬件实现。因而在系统中只能有一种大小的页面,而段的长度却不固定,决定于用户所编写的程序,通常由编译程序在对源程序进行编译时,根据信息的性质来划分。(2分)(3)分页的作业地址空间是一维的,即单一的线性地址空间,程序员只需利用一个记忆符,即可表示一个地址;而分段的作业地址空间则是二维的,程序员在标识一个地址时,既需给出段名,又需要给出段内地址。(2分)

2、简述什么是重定位,为什么要重定位?(15 A)

重定位指:将执行文件中的逻辑地址转化为内存物理地址的过程(3分)。

原因:程序的逻辑地址与其在内存中的物理地址无直接关系,编译时逻辑地址都是从0开始,程序地址都是相对地址,而在程序进入内存时,不可能总是从内存起始地址0开始,因此需要根据在其内存中的具体位置,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具体又分为装入时重定位和运行时重定位。(3分)

3.简述什么是进程的同步和互斥?(15 A)

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是指进程在推进时的相互制约关系。(2分)

进程同步是进程间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时直接发生相互作用的关系。为进程之间的直接制约关系。在多道环境下,这种进程间在执行次序上的协调是必不可少的。(2分)

进程互斥是进程间的间接制约关系。在多道系统中,进程互斥就是保证每次只有一个进程使用临界资源。(2分)

4.什么是程序的局部性原理,具体表现为哪两种局部性?(15 B)(5分)

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程序的访问和执行的指令,仅仅限于一个区域内。

具体表现为:

时间局部性:当前访问的数据和指令,在不久之后,很可能被再次访问,典型原因是循环。

空间局部性:当前访问的数据和要执行指令,其在空间上相邻的数据和指令之后又有可能被访问到,典型原因是数组等数据结构。(2分)

1.现代操作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12 A)(6分)

答:现代操作系统具有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4个基本特征。

并发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在同一时间间隔内执行。(2分)

共享性: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2分).

虚拟性: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1分)

异步性:在多道程序环境下,程序执行过程的不确定性。(1分)

2. PCB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说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12 A)(6分)

答:PCB作用是使一个在多道程序环境下支持多进程并发执行。保存进程的若干信息。(2分)

在创建进程时,系统将为它配置一个PCB;在进程进行调度时,系统根据PCB中的调度信息选择即将执行的进程,并将被暂停进程的信息保存至其PCB中,再根据被选中进程的PCB信息,恢复其运行现场;在进程结束时,系统将回收它的PCB。即在进程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系统总是通过其PCB对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因此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4分)

3什么是死锁?为什么将所有资源赋予不同的序号,并规定所有进程必须按照资源号递增的顺序申请资源后,则不会产生死锁?(12 A)(6分)

答: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因为竞争资源或执行时推进的顺序不当,或相互通信出现永久阻塞现象,如果没有外力作用,这种现象将永远保持下去。(3分),,

系统不会产生死锁的原因是破坏了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之一循环等待条件。此时,多个进程之间只可能存在占据较低序号资源的进程等待占据较高序号资源的进程释放资源的情况,但不可能存在反向的等待。因此,不会形成进程一资源的环路等待链。(3分)

4什么是虚拟存储器?如何实现页式虚拟存储器?(12 A)(6分)

答:虚按存储器是指具有请求调入功能和置换功能,能从逻辑上对内存容量加以扩充的—种存储器系统。(3分)

为了实现页式虚拟存储器,首先需要扩充页表,增加状态位、访问标志、修改标志与外存地址等标志。同时,请求调页技术和页面置

换技术。请求调页技术是指通过缺页中断机制将进程所需页面及时调入内存。页面置换技术主要是在内存空间紧张时,选择被淘汰的页面,以腾出内存空间。

5.中断驱动I/O方式与DMA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2 A)(6分)

主要区别在中断频率和数据传送方式两个方面。

(1)中断频率(3分)

中断控制方式在每个数据传送完成后中断CPU,而DMA控制方式则是则所要求传送的一批数据全部与送结束时中断cpu。

(2)数据的传输方式(3分)

中断控制方式的数据传送是在中断处理时由CPU控制完成的,而DMA方式则是在DMA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的。

6.DMA控制器主要由哪些控制器构成?(12 A)

(1)命令/状态寄存器:用于接收从CPU发来的命令或有关控制状态。

(2)源地址:用于存放数据从设备传送到内存的目标地址,或由内存到设备的内存。

(3)数据寄存器DR:用于暂存从设备到内存或从内存到设备的数据。

(4)数据计数器DC:存放本次cpu要读或写的字(节)数。

7.中断和系统调用的区别和联系

源头不同:

系统调用:应用程序主动向操作系统发出的服务请求

中断分为:内中断(异常):非法指令或其他原因导致当前指令执行失败(如:内存出错)后的处理请求外中断:来自硬件设备的处理请求。

外中断时异步,内中断时同步,系统调用二者都可以。

相同之处是,采用的处理方式大致相同,保存现场转到内核态,执行相应的处理程序,处理完毕之后,再进行现场的切换,回到用户态继续执行程序(如果可以继续的话)。

8.几种逻辑文件的形式,优缺点。

1顺序文件:由一系列记录按某种顺序排列所形成的文件。

优点:批量存取效率高。

缺点:当文件很大时,查找效率及其低。且对文件增删效率及其低。

2索引文件:为可变长记录文件建立一张索引表,为每个记录设置一表项,以加速对记录的检索速度。

优点:通过索引提高了查找速度,可直接存取。

缺点:存储索引占用了空间,对文件增删时需要对索引进行修改。

3索引顺序文件:为每个文件建立一张索引表时,按组、组织记录,只为每组记录中的第一条记录设置一索引项,具有上述两种类型的优点:

优点:提高了存取速度,且索引表体积相对较小。

缺点:索引表占用空间。

9.影响磁盘I/O速度的因素

影响磁盘的关键因素是磁盘服务时间,它由寻道时间、旋转延迟和数据传输时间三部分构成。

寻道时间:指将读写磁头移动至正确的磁道上所需要的时间。

旋转延迟:指盘片旋转将请求数据所在的扇区移动到读写磁盘下方所需要的时间。

数据传输时间:指完成传输所请求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它取决于数据传输率,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题简答题总结

1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1)并发。并发是指两个或多个活动在同一给定的时间间隔中进行。 (2)共享。共享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被多个任务所共用。 (3)异步性。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各个程序的执行过程有“走走停停”的性质。每一道程序既要完成自己的事情,又要与其他程序共享系统中的资源。这样,它什么时候得以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是否被其他事情打断(如I/O中断)、向前推进的速度是快还是慢等,都是不可预知的,由程序执行时的现场所决定。另外,同一程序在相同的初始数据下,无论何时运行,都应获得同样的结果。这是操作系统所具有的异步性。 2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存储管理,进程和处理机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以及用户接口管理。 3、操作系统一般为用户提供了哪三种界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 、操作系统主要有哪三种基本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4 系统各采系统和Linux5、操作系统主要有哪些类型的体系结构?UNIX 用哪些结构?答:一般说来,操作系统有四种结构:整体结构、层次结构、虚拟机结系统采UNIXLinux-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系统采用的是整体结构。用的是层次结构。 6、Linux系统有什么特点?

、使用虚拟机有哪些优势和不足?7 、现代计算机系统由什么组成的?8 、在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的概念?它与程序的9 区别和联系分别是什么?

10、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处于什么位置? 、进程的基本状态有哪几种?11 答:进程的基本状态有三种,分别为运行态、就绪态、阻塞态。12、你熟悉哪些操作系统?想一想你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操作系统如何提供服务? 答:我们最熟悉的一般为Windows操作系统,它是由微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一个功能强大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常用的操作系统还有Linux,UNIX操作系统。 我们在使用计算机时,首先接触的是用户界面,我们可以通过键盘上输入命令,在桌面上点击鼠标完成操作,这时系统就知道执行相应的功能。 13、PCB的作用是什么?它是怎样描述进程的动态性质的? 答:进程控制块PCB是进程组成中最关键的部分。每个进程有唯一的进程控制块;操作系统根据PCB对进程实施控制和管理,进程的动态、并发等特征是利用PCB 表现出来的;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PCB中有表明进程状态的信息:该进程的状态是运行态、就绪态还是阻塞态,利用状态信息来描述进程的动态性质。 14、PCB表的组织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分别简要说明。 答:PCB表的组织方式主要有:线性方式、链接方式和索引方式。 线性方式是把所有进程的PCB都放在一个表中。 链接方式按照进程的不同状态把它们分别放在不同的队列中。 索引方式是利用索引表记载相应状态进程的PCB地址。 15、进程和线程的区别是什么? 答:(1)动态性。程序是静态、被动的概念,本身可以作为一种软件资源长期保存;而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是动态、主动的概念,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会动态地产生和消亡。 (2)并发性。传统的进程是一个独立运行的单位,能与其他进程并发执行。进程是作为资源申请和调度单位存在的;而通常的程序是不能作为一个独立运行的单位并发执行的。 (3)非对应性。程序和进程无一一对应关系。一个程序可被多个进程共用;一个进程在其活动中又可以顺序地执行若干个程序。 (4)异步性。各个进程在并发执行过程中会产生相互制约关系,造成各自前进速度的不可预测性。而程序本身是静态的,不存在这种异步特征。 16、进程进入临界区的调度原则是什么? 答:①如果有若干进程要求进入空闲的临界区,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进入。 ②任何时候,处于临界区内的进程不可多于一个。如已有进程进入自己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

834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 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数据结构部分(占60%) 【考试范围】 线性表(包括队列、堆栈等特殊线性表)的基本逻辑结构特征理解与应用;线性表(包括队列、堆栈等特殊线性表)的物理存贮结构;特殊矩阵的存贮及应用;树、图等非线性结构的基本逻辑结构特征理解与应用;树、图等非线性结构的物理存贮结构。排序与查找算法;一些算法的设计与时间复杂度分析。 【具体内容】 一绪论 1引言 2 什么是数据结构 3 相关基本概念和术语 4 算法的基本特征 5 算法分析相关概念 二线性表 1 线性表的概念,线性表的抽象数据类型,基本操作 2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静态分配,动态分配 3 顺序表的插入删除算法,移动元素次数分析 4 顺序存储结构的优缺点,引出单链表的结构类型定义 5 单链表的算法:生成先进先出单链表,后进先出单链表 6 单链表的算法:生成不带表头的递增有序单链表,生成带表头的递增有序单链表 7 单链表的算法:在指定位置插入一个新结点;删除指定值的结点;在指定位置删除一个结点; 8 单链表的合并:两个递增有序的单链表合并成一个递增有序的单链表 9 循环链表的概念,双向循环链表的概念,插入和删除结点 10 多项式的链表表示,算法思想 三栈和队列 1 栈的相关概念与特性 2 顺序栈的基本操作 3 链式栈的基本操作 4 栈的应用 5 队列的相关概念

6 链式队列的基本操作 7 顺序队列的基本操作 四数组 1 抽象数据类型数组的说明 2 数组的物理结构 3 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对称矩阵与三对角矩阵的压缩存储 4 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三元组顺序表与十字链表 5 稀疏矩阵的运算(转置算法) 6 广义表的概念:概念、物理结构、递归算法 五树与二叉树 1 树的有关概念 2 二叉树的定义与性质 3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4 二叉树的遍历 5二叉树遍历的应用 6 树的存储结构 7 树与二叉树的相互转换 8 树与森林的遍历 9 哈夫曼树 10、哈夫曼算法 六图 1 图的定义及术语 2 图的物理存贮结构:邻接矩阵、邻接表、十字链表和邻接多重表 3 图的遍历:深度优先搜索遍历与广度优先搜索遍历 4 图的连通性问题:DFS与BFS生成树、强连通分量的求解,最小生成树 5 有向无环图及应用: 拓扑排序、关键路径 6 最短路径:迪杰斯特拉算法、弗洛伊德算法 七查找 1 查找问题概述 2 顺序查找法 3 折半查找法 4 分块查找法 5 二叉排序树查找法 6 平衡二叉排序树查找法 7 B-树查找法和B+树查找法 8 键树查找法 9 哈希查找法

操作系统习题答案整理

内存 1通常情况下,在下列存储管理方式中,()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管理最简单,但存储碎片多;()使内存碎片尽可能少,而且使内存利用率最高。 Ⅰ.段式;Ⅱ.页式;Ⅲ.段页式;Ⅳ.固定分区;Ⅴ.可变分区 正确答案:Ⅳ;Ⅰ 2为使虚存系统有效地发挥其预期的作用,所运行的程序应具有的特性是()。 正确答案:该程序应具有较好的局部性(Locality) 3提高内存利用率主要是通过内存分配功能实现的,内存分配的基本任务是为每道程序()。使每道程序能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下运行,主要是通过()功能实现的。 Ⅰ.分配内存;Ⅱ.内存保护;Ⅲ.地址映射;Ⅳ.对换;Ⅴ.内存扩充;Ⅵ.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变换;Ⅶ.内存到外存间交换;Ⅷ.允许用户程序的地址空间大于内存空间。 正确答案:Ⅰ;Ⅱ 4适合多道程序运行的存储管理中,存储保护是 正确答案:为了防止各道作业相互干扰 5下面哪种内存管理方法有利于程序的动态链接() 正确答案:分段存储管理 6在请求分页系统的页表增加了若干项,其中状态位供()参考。 正确答案:程序访问 7从下面关于请求分段存储管理的叙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叙述()。 正确答案:分段的尺寸受内存空间的限制,但作业总的尺寸不受内存空间的限制 8虚拟存储器的特征是基于()。 正确答案:局部性原理 9实现虚拟存储器最关键的技术是()。 正确答案:请求调页(段) 10“抖动”现象的发生是由()引起的。 正确答案:置换算法选择不当 11 在请求分页系统的页表增加了若干项,其中修改位供()参考。 正确答案:换出页面 12 虚拟存储器是正确答案:程序访问比内存更大的地址空间 13测得某个请求调页的计算机系统部分状态数据为:CPU利用率20%,用于对换空间的硬盘的利用率%,其他设备的利用率5%。由此断定系统出现异常。此种情况下()能提高CPU的利用率。 正确答案:减少运行的进程数 14在请求调页系统中,若逻辑地址中的页号超过页表控制寄存器中的页表长度,则会引起()。 正确答案:越界中断 15 测得某个请求调页的计算机系统部分状态数据为:CPU利用率20%,用于对换空间的硬盘的利用率%,其他设备的利用率5%。由此断定系统出现异常。此种情况下()能提高CPU的利用率。 正确答案:加内存条,增加物理空间容量 16 对外存对换区的管理应以()为主要目标,对外存文件区的管理应以()为主要目标。 Ⅰ.提高系统吞吐量;Ⅱ.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Ⅲ.降低存储费用;Ⅳ.提高换入换出速度。 正确答案:Ⅳ;Ⅱ 17 在请求调页系统中,若所需的页不在内存中,则会引起()。 正确答案:缺页中断 18 虚拟存储器一般都引入关联存储器技术,关联存储器是 正确答案:按内容寻址 19 在请求分页系统的页表增加了若干项,其中访问位供()参考。 正确答案:置换算法 20 在动态分区式内存管理中,倾向于优先使用低址部分空闲区的算法是();能使内存空间中空闲区分布得较均匀的算法是();每次分配时,把既能满足要求,又是最小的空闲区分配给进程的算法是()。 Ⅰ.最佳适应算法;Ⅱ.最坏适应算法;Ⅲ.首次适应算法;Ⅳ.循环首次适应算法(即Next fit)。 正确答案:Ⅲ;Ⅳ;Ⅰ

电子科技大学820计算机专业基础2014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电子科技大学 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820计算机专业基础 注: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均无效。 《计算机操作系统》 一、填空题(10分,每空2分) 1.现有3个同时到达的作业J1、J2和J3,它们的执行时间分别为T1、T2和T3,且T1

操作系统第一章复习总结+习题(带讲解)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 操作系统的定义: 1.资源管理的观点: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 机的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集合。 2.用户的观点: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第一 次扩充。 操作系统形成: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多道批处理系统和实时控制系统的出现,标志着操作系统的 正式形成。 操作系统的特征: 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不确定性 操作系统的功能 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操作系统接口 操作系统接口分类: 程序接口(为程序员提供)、命令接口(为用户提供) 操作系统类型 基本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 新型:微机操作系统、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嵌入式 操作系统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为了提高系统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允许多个程序同时驻留内存,使处理机在这些程序之间切换,在一段时间内,执行完多个程序的处理技术称为多道 程序设计技术。 批处理操作系统: 用户的作业被成批的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在操作系统的控制下,用户的作业自动地 执行。 单道批处理系统:内存中仅放一道作业、作业的完成顺序与进驻内存的顺序相关 多道批处理系统:内存中存放多道作业、作业的完成顺序与进驻内存的顺序无严格对 应关系。

分时系统:允许多个终端用户同时使用计算机,在这样的紫铜中,用户感觉不到其他用户的存在。特征: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可靠性 实时系统:系统对特定输入做出的反应速度足以控制发出实时信号的对象。“实时”的含义是指计算机对于外来信息能够及时处理,并且能在被控对象允许的范围内做出快速反应。(要求更好的及时性) 实时系统分类:实时控制系统、实时信息控制系统 UNIX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分时操作系统 (声明:习题参考答案均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参考答案设置字体为白色,看时请自行设置为其他颜色。) 习题: 1. 下列选项中,在用户模式下执行的是()。 A 命令解释程序 B 缺页处理程序 C 进程调度程序 D 时钟中断处理程序 参考答案:A 2.用户程序调用操作系统的功能必须使用()。 A调用命令 B系统调用 C作业控制 D控制命令 参考答案:B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已知程序如下: int s(int n) { return (n<=0) ? 0 : s(n-1) +n; } void main() { cout<< s(1); } 程序运行时使用栈来保存调用过程的信息,自栈底到栈顶保存的信息一次对应的是A.main()->S(1)->S(0) B.S(0)->S(1)->main() C.m ain()->S(0)->S(1) D.S(1)->S(0)->main() 2.先序序列为a,b,c,d的不同二叉树的个数是 A.13 B.14 C.15 D.16 3.下列选项给出的是从根分别到达两个叶节点路径上的权值序列,能属于同一棵哈夫曼树的是 A.24,10,5和24,10,7 B.24,10,5和24,12,7 C.24,10,10和24,14,11 D.24,10,5和24,14,6 4.现在有一颗无重复关键字的平衡二叉树(A VL树),对其进行中序遍历可得到一个降序序列。下列关于该平衡二叉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根节点的度一定为2 B.树中最小元素一定是叶节点 C.最后插入的元素一定是叶节点D.树中最大元素一定是无左子树 5.设有向图G=(V,E),顶点集V={V0,V1,V2,V3},边集E={,,},若从顶点V0 开始对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则可能得到的不同遍历序列个数是A.2 B.3 C.4 D.5 6.求下面带权图的最小(代价)生成树时,可能是克鲁斯卡(kruskal)算法第二次选中但不是普里姆(Prim)算法(从V4开始)第2次选中的边是 A.(V1,V3) B.(V1,V4) C.(V2,V3) D.(V3,V4)

操作系统复习总结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1. 1 操作系统的目标(了解、知道) a、有效性: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b、方便性:方便使用计算机系统,避免用户使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的繁琐工作。 c、可扩充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发展的 需求,以便于增加新的功能和模块,并能修改老的功能和模块。 d、开放性:遵循世界标准规范,如开放系统互联(OSI )国际标准。 1.2 操作系统的作用(知道) A、它作为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 a、命令方式; b、系统调用方式; c、图形窗口方式 B、它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a.处理器管理(分配和控制处理机)b、存储器管理(负责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c、I/O设备管理(I/O设备的分配与操纵) d、信息管理(信息的存取、共享和保护)。 C、它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铺设在硬件上的多层软件系统,增强了系统的功能,隐藏了硬件操作的具体细节,从而方便用户使用。 1.3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知道) A、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最初的动力——计算机系统的昂贵。 B、方便用户使用:改善用户上机、调试的条件,如图形用户界面的出现。 C、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OS的功能和性能迅速增强和提高。 D、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操作系统:单处理机OS OS OS 人工操作方式;脱机输入/输出方式。脱机的优点:减少CPU的空闲时间;提高了I/O速度。 单道批处理系统主要特征:(知道) (a) 自动性:作业自动逐个依次运行,无需人工干预 (b) 顺序性:先调入内存的作业先完成 (c) 单道性:内存始终仅有一道程序运行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好处:(知道) 1、提高CPU的利用率; 2、提高内存和I/O设备利用率; 3、增加系统吞吐量。 多道批处理系统(知道)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 缺点:平均周转时间长(排队、调度),无交互能力 多道批处理系统应解决的问题:(知道) 1、处理机的管理问题(分配和回收); 2、内存的的管理问题(分配和保护); 3、I/O设备的管理问题(共享); 4、文件管理问题(程序和数据的组织); 5、作业的管理问题(组织和管理)。 分时系统:(掌握) 定义:在一台主机上连接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终端,以交互的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资源。 分时系统特征:(知道) a) 多路性:宏观上多个用户同时工作,微观上每个用户轮流运行一个时间片。 (b) 独立性:每个用户各占一个终端,彼此独立操作。 (c) 及时性:用户请求能在很短时间内获得相应。 (d) 交互性:用户可通过终端与系统进行人机对话。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的概念 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高效、自动地完成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它能按照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二、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1. 诞生:1946年,美国为计算弹道轨迹而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第一台计算机的基础上,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伊曼提出存储程序的通用电子计算机EDVAC的方案,大大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微处理器的发展史。 2. 发展: 阶段时间逻辑器件应用范围 第一代 1946——1958 真空电子管科学计算、军事研究第二代 1959——1964 晶体管数据处理、事物处理第三代 1965——1970 集成电路包括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第四代 1971——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到了各个领域 三、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1. 科学计算:弹道轨迹、天气预报、高能物理等 2. 信息处理:企业管理、物资管理、电算化等 3. 过程控制:工业自动化控制,卫星飞行方向控制 4. 辅助工程: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 测试)、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5. 电子商务 四、微型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 字长:指计算机能够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单位为:位(BIT)。字长越长,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精度越高。 2. 主频:指计算机主时钟在一秒钟内发出的脉冲数。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3 . 内存容量:是标志计算机处理信息能力强弱的一向技术指标。单位为字节(BYTE)。 8BIT=1BYTE 1024B=1KB 1024KB=1MB 1024MB=1GB 4. 存取周期:内存储器完成一次完整的读操作或写操作所用的时间。 5. 运算速度:计算机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单位是:百万条/秒(MIPS)。五、计算机语言 主要包括: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六、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特殊程序,它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被激活,进行复制、传播,从而达到破坏计算机系统和数据的目的。它具有传染性、隐蔽性、触发性、潜伏性、破坏性等特点。七、计算机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 1. 提高工作效率 2. 提高工作质量 3. 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4. 打破传统会计工作的范围,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第二部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结构如图:

操作系统例题汇总

1.2例题精选 例如何理解虚拟机的概念? 解:一台仅靠由硬件组成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裸机,不易使用。操作系统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了许多服务,从而把一台难于使用的裸机改造成了功能更强大、使用更方便的计算机系统,这种计算机系统称为虚拟机。所谓虚拟,是指把一个物理上的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前者是实际存在的,而后者是虚的,只是用户的一种感觉。在单CPU的计算机系统中能同时运行多道程序,好像每个程序都独享一个CPU,这就是虚拟。在构造操作系统时,把操作系统分成若干层,每层完成特定的功能,从而形成一个虚拟机。下层的虚拟机为上层的虚拟机提供服务,这样逐次扩充以完成操作系统的功能。 讨论“虚拟”的概念体现在操作系统的方方面面。例如,虚拟存储器,使一台只有4MB内存的计算机可以运行总容量远远超过4 MB的程序;虚拟外设,能够使多个用户同时访问该外设等。 例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它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解: 所谓多道程序设计是指把一个以上的程序存放在内存中,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程序共享CPU和其他计算机资源。其主要优点是: (1)CPU的利用率高:在单道程序环境下,程序独占计算机资源,当程序等待I/O操作时CPU空闲,造成CPU资源的浪费。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多个程序共享计算机资源,当某个程序等待 I/O操作时,CPU可以执行其他程序,这大大地提高了CPU的利用率。 (2)设备利用率高: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内存和外设也由多个程序共享,无疑也会提高内存和外设的利用率。 (3)系统吞吐量大:在多道程序环境下,资源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减少了程序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讨论多道程序在计算机中并发地运行是现代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特征。早期的单道批处理系统与人工操作相比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但系统中仍有较多的空闲资源,系统的性能较差。多遭批处理系统虽有很多优点,但这种系统交互能力差,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长。多道程序处理系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多个程序合理、有序地共事处理机、内存、外设等资源。 例1.3 A, B两个程序,程序 A按顺序使用CPU 10 S,使用设备甲 5 S,使用 CPU 5 S,使用设备乙 10 S,最后使用 CPU 10 S。程序 B按顺序使用设备甲 10 S,使用 CPU 10 S,使用设备乙5S,使用CPU 5S,使用设备乙 10S。(忽略调度程序执行时间)试问: (1)在顺序环境下执行程序A和程序B,CPU的利用率是多少? (2)在多道程序环境下, CPU的利用率是多少? 解(1)程序A和程序B顺序执行时,程序A执行完毕,程序B才开始执行。两个程序共耗时80S,其中占用CPU时间为40S,顺序执行时CPU的利用率为50%。 (2)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两个程序并发执行,其执行情况如图所示。可以看出,两个程序共耗时45S,其中占用CPU时间为40S,故此时CPU的利用率为40/45=%。 讨论 (1)在单道程序环境下,程序顺序执行,CPU被一道程序独占,即使CPU空闲,其他程序也不能使用,所以 CPU的利用率低。 (2)在多道程序环境下,若干个程序宏观上同时执行,微观上交替执行。当其中一个程序由于某种原因(例如进行1/O操作)而不能占用CPU时,其他程序就可以占用CPU,提高了CPU的利用率。

操作系统复习题集及答案(DOC)

操作系统复习题集 三、简答题 1. 分页存储管理存在的局限性是什么? 逻辑地址空间:页是物理单位,共享困难、不便对代码进行分类管理,不能进行动态连接。 2. 多道程序系统为什么能提高CPU的利用率? 利用了原来CPU空闲等待时间 3. 文件的逻辑结构有哪些? 一种是无结构的流式文件,是指对文件信息不再划分单位,它是依次的一串字符流构成的文件;一种是有结构的记录式文件,是用户把文件的信息按逻辑上独立的含义划分信息单位,每个单位称为一个逻辑记录(简称记录)。所有记录通常都是描述一个实体集的,有着相同或不同数目的数据项,记录的长度可分为定长和不定长记录两类。 4. 什么是设备独立性? 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设备独立性又称为数据无关性。它指的是应用程序在使用设备进行I/O时,使用的是逻辑设备,而系统在实际执行时使用的是物理设备,由操作系统负责逻辑设备与物理设备的映射。 5. 为什么要引入线程,解释一下线程与进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为虽然进程可以提高CPU的利用率,但是进程之间的切换是非常耗费资源和时间的,为了能更进一步的提高操作系统的并发进,引进了线程.这样,进程是分配资源的基本单位,而线程则是系统调度的基本单位.一个进程部的线程可以共享该进程的所分配到的资源.线程的创建与撤消,线程之间的切换所占用的资源比进程要少很多.总的来说就是为了更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并发性,提高CPU的利用率.线程是进程的基础,进程包含多个线程,是线程的载体。 6. 死锁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死锁:当某进程提出资源申请后,使得系统中一些进程处于无休止的阻塞状态,在无外力作用下,永远不能再继续前进。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互斥条件:某段时间某资源只能由一个进程使用。不剥夺条件:资源在未使用完前,不能被剥夺,由使用进程释放。部分分配(请求和保持):进程因请求资源而阻塞时,对已分配给它的资源保持不放。环路条件:发生死锁时,有向图必构成一环路。 7. 什么是虚拟存? 虚拟存是计算机系统存管理的一种技术。它使得应用程序认为它拥有连续的可用的存(一个连续完整的地址空间),而实际上,它通常是被分隔成多个物理存碎片,还有部分暂时存储在外部磁盘存储器上,在需要时进行数据交换。 8. 假脱机技术是什么?

833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833“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复习参考提纲 一、考察目标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数据结构45分、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45分、操 作系统35分、计算机网络25分 三、考察范围 数据结构: 【总体要求】 “数据结构”要求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数据结构分析、设计、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线性表、树与二叉树、图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基本操作,以及基本操作在不同的物理结构上的实现,并能够对操作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进行分析;掌握基本的查找和排序方法,并能够利用这些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求解,具备采用C或C++或JA V A 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数据结构基本概念 1.复习内容 数据结构、算法的基本定义,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算法的性能评价方法。 2.具体要求 数据结构的定义

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 数据结构的物理结构 算法的概念和算法的性能评价(时间复杂度) (二)线性表(大题考点) 1.复习内容 线性表的概念和基本运算,线性表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线性表的基本运算在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结构上的实现。 2.具体要求 线性表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 线性表的应用 (三)栈和队列(选择题考点) 1.复习内容 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和存储结构。 2.具体要求 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栈和队列的应用 (四)串 1.复习内容 串的基本概念、存储结构和模式匹配算法 2.具体要求 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串的顺序存储结构 串的链式存储结构 模式匹配算法 (五)数组和广义表

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总结-汤子瀛知识讲解

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总结-汤子瀛

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以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1.1.1操作系统的目标:1.方便性 2.有效性 3.可扩充性 4.开放性 2.1.2 操作系统的作用: 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3.os用作扩充机器 1.1.3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 2.方便用户 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1.2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2.1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1.人工操作方式 2.脱机输入输出(Off-Line I/O)方式 1.2.2单道批处理系统(特征:自动性;顺序性;单道性) 1.2.3多道批处理系统: 1.多道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1)提高CPU的利用率)(2)可提高内存和I/O设备利用率(3)增加系统吞吐量 2.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1)多道性(2)无序性(3)调度性 3.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 (1)资源利用率高(2)系统吞吐量大(3)平均周转时间长(4)无交互能力 4.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1)处理机管理问题(2)内存管理问题(3)I/O设备管理问题(4)文件管理问题 (5)作业管理问题 1.2.4分时系统: 分时系统是指,在一台主机上连接了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终端,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 1.分时系统的产生: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用户的需求(需要的具体表现:人-机 交互、共享主机、便于用户上机) 2.分时系统实现中的关键问题:(1)及时接收(2)及时处理 3.分时系统的特征:(1)多路性(2)独立性(3)及时性(4)交互性 1.2.5实时系统:

201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5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已知程序如下: int s(int n) { return (n<=0) ? 0 : s(n-1) +n; } void main() { cout<< s(1); } 程序运行时使用栈来保存调用过程的信息,自栈底到栈顶保存的信息一次对应的是 A . main()->S(1)->S(0) B. S(0)->S(1)->main() C. main()->S(0)->S(1) D . S(1)->S(0)->main() 2.先序序列为a,b,c,d 的不同二叉树的个数是 A.13 B.14 C.15 D.16 3.下列选项给出的是从根分别到达两个叶节点路径上的权值序列,能属于同一棵哈夫曼树的是 A . 24, 10,5 和 24,10, 7 C.24, 10,10 和 24, 14, 11 4.现在有一颗无重复关键字的平衡二叉树B. 24, 10, 5 和 24, 12, 7 D. 24,10, 5 和 24, 14, 6 (AVL 树) ,对其进行中序遍历可得到一个降 序序列。下列关于该平衡二叉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根节点的度一定为 2 C.最后插入的元素一定是叶节点B.树中最小元素一定是叶节点 D .树中最大元素一定是无左子树 5.设有向图 G=(V,E),顶点集 V={V 0,V 1,V 2,V 3} ,边集 E={,,}, 若从顶点 V 0开始对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则可能得到的不同遍历序列个数是 A.2 B.3 C.4 D.5 6.求下面带权图的最小(代价)生成树时,可能是克鲁斯卡(kruskal )算法第二次选 中但不是普里姆( Prim)算法(从 V 4开始)第 2 次选中的边是 A . (V1,V3) B. (V1,V4) C. (V2,V3) D. (V3,V4)

操作系统复习题选择和填空 带答案

精品文档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 1、操作系统有多种类型,允许多个用户将若干个作业提交给计算机集中处理的 操作系统,称为__A___。 A.批处理操作系统 B.分时操作系统 C.实时操作系统 D.多处理机操作系统 2、????C?????操作系统允许用户把若干个作业提交给计算机系统。 A、单用户 B、分布式 C、批处理 D、监督 3、以下4个特征中,????C???不是分时OS的特征。 A、多路性 B、交互性 C、及时响应性 D、批量性 4、操作系统有多种类型,允许多个用户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称 为______B_。 A.批处理操作系统 B.分时操作系统 C.实时操作系统 D.多处理机操作系统 5、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___C _组成的。 A、硬件 B.软件 C. 硬件和软件 D.用户程序 6、操作系统是一种____B__,它负责为用户和用户程序完成所有与硬件相关并与应用无关的工作。 A.应用软件 B.系统软件 C.通用软件 D.软件包 7、把处理机的时间分成很短的时间片(如几百毫秒),并把这些时间片轮流地分配给各联机作业使用的技术称为_________A_。 A. 分时技术 B. 实时技术 C. 批处理技术 D.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8、实时操作系统追求的目标是 C 。 A.高吞吐率 B.充分利用内存 C.快速响应 D.减少系统开销 9、分时操作系统通常采用???????B?????策略为用户服务。 A、可靠性和灵活性 B、时间片轮转 C、时间片加权分配 D、短作业优先 10、操作系统是对?????C??????进行管理的软件。 A、软件 B、硬件 C、计算机资源 D、应用程序 11、现代操作系统的主要目标是___提高资源利用率和___方便用户_ 。 12、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主要有___分时系统(或分时操作系统)、实时系统(或实时操作系统)和_批处理系统(或批处理操作系统)。 13、操作系统五个功能是: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以及文件管理和为用户提供操作接口。 14、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是___并发____,__共享___,___虚拟___ 和__异步___。 15、操作系统一般为用户提供了三种界面,它们是______命令界面____,__图形界面___和___系统调用界面__。 第二章进程管理复习题 1、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 B 发生。 A.同一时刻 B.同一时间间隔内 C.不同时刻 D.不同时间间隔内 2、进程和程序的本质区别是 D 。 A.存储在内存和外存 B.顺序和非顺序执行机器指令 C.分时使用和独占使用计算机资源 D.动态和静态特征 3、进程从运行状态进入就绪状态的原因可能是 D 。 A.被选中占有处理机 B.等待某一事件 C.等待的事件已发生 D.时间片用完

(842)考试大纲-计算机专业基础-2020

2020年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计算机专业基础》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计算机专业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一级学科)、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硕士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考试对象为参加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考试题型及比例 简答题20% 综合题80% (四)参考书目 《数据结构》,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数据结构考查要点 1 绪论 1.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1.2 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 1.3 算法和算法分析 2 线性表 2.1 线性表类型定义

2.2 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和实现 2.3 线性表的链式表示和实现 3 栈和队列 3.1 栈的类型定义、表示和实现 3.2 栈的应用 3.3队列的类型定义、表示和实现 3.4 队列的应用 4 串 4.1 串的类型定义、表示和实现 4.2串操作应用 5 数组和广义表 5.1数组的定义、顺序表示和实现 5.2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5.3广义表的定义和存储结构 6 树和二叉树 6.1 树的定义和基本术语 6.2二叉树的定义、基本性质和存储结构 6.3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

6.4树和森林 6.5哈夫曼树及哈夫曼编码 7 图 7.1 图的定义、基本术语和存储结构 7.2图的遍历 7.3图的连通性和最小生成树 7.4有向无环图、拓扑排序和关键路径。 9 查找 9.1 静态查找表 9.2 动态查找表 9.3 哈希表 10 排序 10.1 插入排序 10.2 快速排序 10.3 选择排序 10.4 归并排序 10.5 基数排序 10.6排序方法的比较 (二)C语言考查要点

计算机专业基础874

安徽工业大学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基础课试卷(A)科目名称:计算机专业基础代码:874 考生注意:所有答题务必书写在考场提供的答题纸上,在本试题单上的答题一律无效(本题单不参与阅卷) 一、解释下列名词(共20分,每小题2分) 1、SCM 2、IT 3、BI 4、MRP 5、API 6、INTRANET 7、SQL 8、UML 9、 DSS 10、TCP/IP 二、先判断下列的说法正确与否,如错误,请修改,使之成为正确的论断(每小题2 分,共20分) 1、原型法是软件开发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仅在需求阶段使用,设计阶段不能使用。 2、ERP系统开发过程中,做好代码设计工作,有利于系统的实施,代码设计通常在系 统总体设计阶段完成。 3、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在软件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软件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 4、模型是对现实的简化,建模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所开发的系统。 5、UML支持面向对象的主要概念,它是一种开发方法。 6、在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中,采用OMT技术仅需要建立对象模型与功能模型即可。 7、软件调试的任务就是发现软件的错误。 8、在软件模块设计中,强调高耦合,低内聚。 9、当软件开发项目的进度有可能拖延时,增加开发人员可能延缓进度。 10、从应用软件系统开发来说,面向对象开发方法适合需求比较稳定的系统。 三、选择题。从A、B、C、D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本题共20分,其中第3小题4分,第4小题6分,其它每小题各2分) 1、IT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部分,在规划过程中常采用三种方法进行,这三种方法为: A.CSF方法、SST方法、CASE方法 B.OOD方法、OMT方法、SSA方法 C.BPR方法、OOA方法、SST方法 D.CSF方法、SST方法、BSP方法 2、在软件设计过程,模块间的联系,通常要考虑各自独立性,块间保持 A.高内聚、低耦合 B.高耦合、低内聚 C.控制域依从作用域 D.作用域依从控制域 3、关系模式SC(Sno,Cno,Score),S(SNO,SNAME,SSEX)中,Sno是学生的学号,Cno是课程号,Score为成绩。SNAME为学生姓名,SSEX为性别。若要查询每个女同学的所学课程的平均成绩和最高成绩,且要求查询结果按平均成绩升序排列。可用SQL 语言写为_(1)_。若要求查询结果仅显示平均分数超过60分,则应_(2)_。 (1) A.SELECT S.SNO,Cno,AVG(SCORE) ,MAX(SCORE)M FROM SC,S WHERE S.SNO=SC.SNO AND SSEX=’女’GROUP BY S.SNO ORDER BY AVG(SCORE),ASC ;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_汤小丹等)课后习题答案(全)整理后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1)有效性 (2)方便性 (3)可扩充性 (4)开放性 2.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3)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3.为什么说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答:OS首先在裸机上覆盖一层I/O设备管理软件,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第一层次抽象;在第一层软件上再覆盖文件管理软件,实现了对硬件资源操作的第二层次抽象。OS 通过在计算机硬件上安装多层系统软件,增强了系统功能,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由它们共同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4.试说明推动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2)方便用户; (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5.何谓脱机I/O和联机I/O? 答:脱机I/O 是指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机,在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或卡片上的数据或程序输入到磁带上。该方式下的输入输出由外围机控制完成,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而联机I/O方式是指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输出都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 6.试说明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答: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主要表现在:CPU 的分时使用缩短了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人机交互能力使用户能直接控制自己的作业;主机的共享使多用户能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作业。 7.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 答:关键问题是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在用户能接受的时延内将结果返回给用户。解决方法:针对及时接收问题,可以在系统中设置多路卡,使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输入的数据;为每个终端配置缓冲区,暂存用户键入的命令或数据。针对及时处理问题,应使所有的用户作业都直接进入内存,并且为每个作业分配一个时间片,允许作业只在自己的时间片内运行,这样在不长的时间内,能使每个作业都运行一次。 8.为什么要引入实时OS? 答:实时操作系统是指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 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运行。引入实时OS 是为了满足应用的需求,更好地满 足实时控制领域和实时信息处理领域的需要。 9.什么是硬实时任务和软实时任务?试举例说明。 答:硬实时任务是指系统必须满足任务对截止时间的要求,否则可能出现难以预测的结果。 举例来说,运载火箭的控制等。软实时任务是指它的截止时间并不严格,偶尔错过了任务的截止时间,对系统产生的影响不大。举例:网页内容的更新、火车售票系统。 10.在8位微机和16位微机中,占据了统治地位的是什么操作系统? 答: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CP/M和MS-DOS。 11.试列出Windows OS 中五个主要版本,并说明它们分别较之前一个版本有何改进。 答:(1)Microsoft Windows 1.0是微软公司在个人电脑上开发图形界面的首次尝试。(2)Windows 95是混合的16位/32位系统,第一个支持32位。带来了更强大、更稳定、更实用的桌面图形用户界面,结束了桌面操作系统间的竞争。(3)Windows 98是微软公司的混合16位/32位Windows 操作系统,改良了硬件标准的支持,革新了内存管理,是多进程操作系统。(4)Windows XP是基于Windows 2000的产品,拥有新用户图形界面月神Luna。简化了用户安全特性,整合了防火墙。(5)Windows Vista 包含了上百种新功能;特别是新版图形用户界面和Windows Aero全新界面风格、加强的搜寻功能(Windows Indexing Service)、新媒体创作工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