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财务管理风险与收益培训课程

财务管理风险与收益培训课程

财务管理风险与收益培训课程
财务管理风险与收益培训课程

第四章风险与收益

本章主要学习内容

1.风险及其分类

2.单项资产的风险和报酬

3.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报酬

4.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一节风险及其分类

一、风险的概念与类别

(一)风险的概念

在财务学中,风险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或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目标的程度。这种偏离或不确定性是由于经济、社会中的各种不能预期的变化引起的,如企业在每年初都会确定该年度的计划销售额和利润,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能由于其他新产品的引进而冲击本企业的产品市场,或者由于原料供应商未能及时供货而延误生产,这些都可能引起企业利润额的变化,使其偏离预期目标。实际结果对预期目标可能出现偏离的程度大,称为高风险。相反,实际结果对预期目标可能出现偏离的程度小,称为低风险。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风险有大有小。在绝大部分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二)风险的类别

1.从财务管理的内容角度看,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与收益分配风险等。

(1)筹资风险指企业在筹集资本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筹资时间、筹资数量、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具体的影响为:筹资时间越长,不确定因素越多,筹资的风险越大,因此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筹资数量越大,则筹资风险越大。另外,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到筹资风险,如股票筹资与债券筹资其风险就显著不同。

(2)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将筹集的资本投向某活动所具有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主要由投资的行业和投资时间的长短来决定。一般企业的资本可选择多种行业进行投资,每种行业的利润率不同,决定了其投资风险不同。如投资于处于战争状态有国家和投资于和平国家的石油业所面临的风险会相关很大。一般来说,长期投资比中短期投资的风险要高。

(3)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在收益的形成与分配上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如果企业开发的是社会急需的且质量过硬的商品,可以使企业收益扩大从而降低收益形成所面临的风险。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如何分配收益的问题,即结转成本费用和确认收益所产生的风险以及对投资者进行分配收益的时间、形式和金额所产生的风险。

2.从投资主体的角度看,风险分为市场风险和公司特有风险。

(1)市场风险是指那些对所有的公司都产生影响的因素引起的风险,如战争、国家政策调整、利率变化、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等。系统风险源于公司之外,在其发生时,所有公司都受影响,表现为整个证券市场平均收益率的变化。由于这类风险涉及所有的投资对象,不能通过分散投资来加以分散,一般称之为不可分散风险或系统风险。

①经济周期风险,是指由于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引起的证券市场行情变动的风险。因为是经济周期的变化决定了企业的景气和效益,从而从根本上决定了证券行市,特别是股市的变动趋势。证券市场行情随经济周期的循环而起伏变化,总的趋势可分为看涨市场(即多头市场)和看跌市场(即空头市场)两大类。当然,看涨市场和看跌市场是股市行情变化的大

趋势,实际上,股价并非直线上升或直线下降,而是涨中有跌,跌中有涨,盘整、反弹和回档不断出现。

②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变动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证券价格与市场利率的关系极为密切,两者呈反向变化。其原因在于,银行利率提高,会吸引一部分资金流向银行等储蓄机构,从而减少对证券的需求,致使证券价格下降;同时利率提高,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盈利减少,从而派发的股利也减少,于是便导致股价下跌,反之亦然。

③购买力风险,又称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风险。在通货膨胀期间,虽然随着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证券价格也会上涨,投资者的货币收入会有所增加,但由于货币贬值,购买力水平下降,投资者的实际收益可能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购买力风险对于不同证券的影响不同,受影响最大的是固定收益类证券,因其名义收益固定不变,当通货膨胀率提高时,按购买力计算的实际收益就会相对减少,尤其是长期债券,其购买力风险更大。与固定收益类证券相比,普通股的购买力风险相对较小,因为当发生通货膨胀时,股份公司的产品售价会随之上涨,名义收益会增加,特别是当公司的产品售价涨幅大于生产费用涨幅时,公司的净盈利会增加,此时股利会相应增加,股票价格也会提高,普通股股东的收益增加,从而可部分地减轻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

(2)公司特有风险是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特有事件造成的风险,如罢工、产品变质、诉讼失败等。公司特有险为某一行业或某一企业所特有,它通常是由某一特殊因素引起,只对个别或少数证券的收益产生影响,而与整个证券市场的价格没有系统、全面的联系。这类风险是随机发生的,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来分散,即发生于一家公司的不利事件可以被其它公司的有利事件所抵销,企业的收益不会受到更大的影响。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与再投资风险等。

①经营风险亦称商业风险,是指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受到来自于企业外部和内部多方面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外部的影响因素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结构、资源环境、财政环境、金融环境、市场环境等;内部的影响因素包括运营状况、经营管理状况、内部财务管理能力等。其中,内部因素是公司经营风险的主要来源,如决策失误导致投资失败,管理混乱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成本上升,产品开发能力不足导致市场需求下降,市场开拓不力导致竞争力减弱等,都会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增加经营风险。

②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是筹资决策所产生的,又称筹资风险。公司的资本结构,即公司总资本中负债与权益(即股本)之比决定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如果公司的资本全部为权益资本,则销售收入的任何变动都会对股东的净收益产生同样的影响。而如果公司的资本中除普通股权益资本外,还有一部分来源于负债或优先股,则这些负债和优先股便使得公司有了财务杠杆,这种财务杠杆使公司股东净收益的变化幅度超过营业收入变化的幅度。负债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比重越大,公司的财务杠杆效应就越强,财务风险就越大。

③违约风险,又称信用风险,是指证券发行人无法按时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违约风险是债券的主要风险。一般认为,在各类债券中,违约风险从低到高排列依次为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当然,不同企业发行的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也有所不同,它受到各企业的经营能力、盈利水平、规模大小以及行业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信用评估机构要对中央政府以外发行的债券进行评价,以反映其违约风险。

④流动风险,又称变现力风险,是指无法在短期内以合理价格卖掉证券的风险。投资者在出售证券时,有两个不确定性:一是以何种价格成交,二是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成交。若投资于像垃圾股或不知名公司的股票等流动性差的证券,当遇到另一更好的投资机会时,投

资者想出售现有证券以便再投资时,往往在短期内很难找到愿意出合理价格的买主,他要么将售价降得很低,要么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找到买主,于是他不是丧失新的投资机会就是蒙受降价损失。而像政府债券这类流动性强的证券就可随时变现。所以,投资者在投资于流动性差的资产时,总是要求获得额外的收益以补偿流动风险。

⑤再投资风险。指所持证券到期时再投资时不能获得更好投资机会的风险。如年初长期债券的利率为10%,短期债券的利率为8%,某投资者为减少利率风险而购买了短期债券。在短期债券于年底到期收回现金时,若市场利率降至6%,这时就只能找到收益率约为6%的投资机会,不如当初买长期债券,现在仍可获得10%的收益率。

二、收益的衡量

投资者进行各种投资活动,按种类划分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资产(即证券)投资两大类。无论属于哪类,投资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赚钱。衡量一项投资赚钱能力的大小,一般有两项互相联系的指标,即收益额和投资报酬率,其中投资报酬率即利润率是单位投入资本赢得的利润,这种对盈利能力大小的衡量,便于不同数额的投资进行比较,作用和地位尤为重要。本章我们主要考虑金融资产的投资问题,在资本市场上投资,其效益只能用报酬率来衡量。

1.总报酬率

在一定期间(比如说一年)进行一项投资的收益率,就是基于所有权而收到的现金支付加上市价的变化,再除以初始价格1。

对于普通股,可以把一期的收益定义为;

()1

1---+=t t t t P P P D r (4.1) 其中:r 是实际的(预期的)收益;t 指过去(未来)特定的时间段;D t 是第t 期期末的现金股利;P t 是第t 期的股价;P t -1是第t -1期的股价。

例如,某甲先生年初购买了V 公司的股票,价格为每股¥100。年末每股分得红利¥5,分红后每股市价为¥120,则不管甲先生年末是继续持有或是卖掉其股票,如果不计交易费用,其投资报酬率为:

%25100

5100120=+-=v r 2.报酬率的平均

U 公司是—家上市只有五年历史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在二级市场上其普通股投资收益率从

其平均年报酬率(r G )为:

如果采用几何平均法,则为:

()()()()()15%

1-1.15 1]33.118.124.115.19.0[ 1

]11111[5/15/154321==-????=-+++++=r r r r r r G (4.3) 如果采用算术平均法,则为:

1 这种持有期间收益率在投资期间为1年或少于1年时是有用的。对于更长的投资期间把投资报酬率(或内部收益率)作为收益率更佳。收益率的计算以现值为计算基础并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155/54321=++++=r r r r r r A (4.4)

式中r 1 ~ r 5分别代表2000 ~ 2004的报酬率。

3.风险报酬

风险报酬又称风险价值,是指企业承担风险从事财务活动所获得的超过货币时间价值的额外收益,一般用风险报酬率表示。

一般投资者投资所要求的期望报酬率与风险是相对的,风险越高,投资者所要求的期望报酬率就越高。用数学公式表示,期望报酬率与风险的关系为:

bQ R K f += (4.6)

式中K 表示期望投资报酬率,R f 为无风险报酬率,bQ 为风险报酬率,b 为风险报酬系数,Q 为风险程度。

通过上式可以看出,期望投资报酬率包括两部分:一是无风险报酬率,现在一般把国债的收益率作为同期无风险报酬率,因为国债的风险几乎接近于零。另一部分为风险报酬率,由投资项目风险的大小决定,风险越高,风险报酬率就越大。

第二节 单项资产的风险与报酬

一、风险的衡量

风险的衡量是计算风险报酬的先决条件,需要使用概率与统计方法,具体的风险衡量过程如下:

1.概率及其分布

在经济活动中,某一事件在相同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类事件称为随机事件。概率就是用来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通常把必然发生事件的概率定为1,把不可能发生事件的概率定为0,而一般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介于0与1之间的一个数,一般用P i 来表示随机事件的概率,其有如下特点:

(1)任何事件的概率不大于1,不小于0,即:0≤P i ≤1

(2)所有可能结果的概率之和等于1,即:∑==n

i i P 11

(3)必然事件的概率等于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等于0。

把所有可能的结果都列示出来,且每种结果出现的次数有概率表示,就构成了概率分布。 例4-1 ABC 公司有甲、乙两个投资项目,假设未来的经济情况有三种:繁荣、正常与衰退,有关的概率分布和预期报酬率见表4-1。

这里,概率表示每一种经济状况出现的可能性,同时也就是各种不同预期报酬率出现的可能性。例如,未来经济状况出现繁荣的可能性为0.3,假如这种情况真的出现,甲项目可获得高达90%的报酬率。

2.离散型分布和连续型分布

如果随机变量(如报酬率)只取有限个值,并且对应于这些值有确定的概率,则称随机变量为离散分布,例4-1就属于离散分布,它有三个值,如图4-1。

A 项目概率

B 项目概率

0.5 0.5

0.4 0.4

0.3 0.3

0.2 0.2

0.1 0.1

—60% 0 15% 90% 0 10% 15% 20%

图4-1

实际上,出现的经济状况远不只三种,可能有无数种可能的情况出现。如果对每种情况都赋予一个概率,并分别测定其报酬率,则可用连续型分布加以描述,见图4-2

概率

-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图4-2

上图给出的概率呈正态分布,实际上并非所有问题的概率都呈正态分布,但是按统计学的理论,不论总体分布是否呈正态分布,当样本很大时,其样本平均数都呈正态分布。一般说来,如果被研究的变量受彼此独立的大量偶然因素的影响,并且每个因素在总的影响中只占很小的部分,则这个总影响所引起的数量上的变化,就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正态分布在统计上被广泛应用。

3.期望报酬率

期望报酬率是指各种可能的报酬率按概率加权计算的平均报酬率,又称为预期值或均值。它表示在一定的风险条件下,期望得到的平均报酬率,其计算公式为:

期望报酬率()∑=-=n

i i i k P R 1)(

式中,-R 为期望报酬率;P i 为第i 种结果出现的概率;n 为所有可能结果的数目。

据此,计算例4-1甲、乙项目的期望报酬率:

%15%603.015%4.0%903.0)()=(=甲-?+?+?-R

%15%103.015%4.0%203.0)(==乙?+?+?-

R

两者的期望报酬率相同,但其概率分布不同。甲项目报酬率的分散程度大,变动范围在—60% ~ 90%之间;乙项目报酬率的分散程度小,变动范围在10% ~ 20%之间。这说明两个项目的报酬率相同,但风险程度不同。为了定量地衡量风险大小,还要用统计学中衡量概率分布离散程度的指标。

4.离散程度

表示随机变量离散程度的指标包括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和全距等,常用的是方差与标准差。

方差()i n i i P R R 2

12∑=-??? ??-=σ 标准差也叫均方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标准差()∑=-

-=n i i i P R R 12)(σ

例4-1甲项目的标准差是58.09%,乙项目的标准差是3.87%(计算过程见表4-2),定量地说明了甲项目的风险比乙项目的风险大。

乙项目的标准差

5.置信概率与置信区间

以上讨论了离散(非连续)型概率分布.即随机变量的收益率在一个时点只取特定的值。 对于连续型分布的变量,在计算其发生的概率时,程序要稍微复杂些。但是,对于普通股的收益率,把它假设为连续型概率分布更切合实际。这是因为,普通股的可能收益从大的损失到大的收入之间的任何数字都是可能的。

假定收益率的概率分布是正态(连续)分布。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是对称的,并呈钟形。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在随机变量为标准正态分布的情况下,随机变量出现在期望报酬率±1个标准差范围内的概率为68.26%,出现在期望报酬率±2个标准差范围内的概率为95.44%,出现在期望报酬率±3个标准差范围内的概率为99.72%(如图4-3)。

统计学上把“期望值±X 个标准差”称为置信区间,把相应的概率称为置信概率。通过计算随机变量(即实际收益率)偏离期望报酬率几个标准差的方法,可以确定实际收益率大

于或小于某一特定数值的概率。

已知置信区间可求出其对应的置信概率,反之,已知置信概率亦可求出其对应的置信区间。由于这种计算比较麻烦,通常编成表格以备查用(见本书附录)。该表第一列和第一行组成标准差的个数(X),列和行交叉处的数字是其相应的正态曲线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P),乘以2后表示置信概率,表中给出的是对称轴一侧的面积。利用该表可以实现标准差的个数与置信区间概率的换算。如,1.00个标准差对应的数字是0.3413,则中轴两侧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8.26%(0.3413×2)。

图4-3

例4-2 接例4-1,甲项目的标准差是58.09%,乙项目的标准差是3.87%,两者的期望报酬率均为15%,则甲项目的实际报酬率有68.26%的可能性是在15%±58.09%的范围内,风险较大;乙项目的实际报酬率有68.26%的可能性是在15%±3.87%的范围内,风险较小。

例4-2是预先给定了置信概率(α=68.26%),能找到相应的报酬率的一个区间即置信区间,如果预先给定一个报酬率的区间,也可以找到其置信概率。

例4-3 接例4-1,假设报酬率符合连续正态分布,计算甲项目盈利即置信区间为0~∞的可能性有多大?

①计算0~15%的面积。

该区间含有标准差的个数x=15%÷58.09%=0.26,查书后所附“正态分布曲线的面积”得,x=0.26时对应的面积为0.1026

②计算15%~∞的面积。由正态分布的相关知识可知,15%~∞的部分占总面积的一半即50%。

③计算0~∞的面积。即P(盈利)=50%+10.26%=60.26%

相应地可得:P(亏损)=50%-10.26%=39.74%

同样,可计算乙项目盈利的概率。

在0~15%区间含有标准差的个数x=15%÷3.87%=3.88,查书后所附“正态分布曲线的面积”得,x=3.88时对应的面积为0.5。也就是报酬率在0以下的面积为0。

P(盈利)=0.5+0.5=1

P(亏损)=0.5-0.5=0

这说明乙项目肯定盈利。

6.标准离差率

若投资项目的规模不同,则比较它们的风险或不确定性时,用标准差作为风险的衡量标准可能会引起误解。为了调节投资的规模或范围,可以标准离差率来反映随机变量离散的程度,也称为变化系数。

标准离差率的计算公式为:

-

σ

=R

Q/

变化系数是相对偏离(相对风险)的衡量标准—一种“每单位期望报酬率”所含风险的衡量标准。方差系数越大,投资的相对风险也越大。

例4-1中甲项目的标准离差率为3.87,乙项目的标准离差率为0.258,很明显,甲项目的风险比乙项目的风险要大。

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虽然标准离差率能正确地评价投资项目的风险程度,但人们更关心的是风险报酬。每一投资者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少的投资和最小的风险获取最大的收益。总的来说,在证券市场上存在着四种风险与收益组合而成的投资机会:(1)高风险与低收益;(2)低风险与高收益;(3)高风险与高收益;(4)低风险与低收益。显然,所有理性的投资者都不会涉及第一类投资机会,第二类投资机会几乎不存在,因为若真有这种机会,投资者则必趋之若骛,价格将迅速上升,收益便会降低,从而成为第四类机会。这样一来,在证券市场上只有两种投资机会供投资者选择,即:高风险与高收益.或低风险与低收益。

对于投资者来说,要获得高收益,就必须承受高风险,高收益必然伴随同风险。但反过来,高风险的投资机会却并不一定能确保高收益的实现,冈为高风险的本身就意味着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高风险的结果可能是高收益,也可能是低收益,甚至可能是高损失,可见,收益是以风险为代价的。因此,要使投资者心甘情愿地承担一份风险,必须以一定的收益作为回报或补偿,风险越大,补偿应越高,也就是说,收益与风险的基本关系是:风险越大,要求的投资收益率越高。

在投资收益率相同的情况下,人们都会选择风险小的投资,竞争的结果使风险增加,收益下降,最终,高风险的投资必须有高收益,否则就没有人投资;低收益的投资必须风险很低,否则也没有人投资。风险和收益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其关系可表示如下:

期望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上式中期望报酬率是投资者在投资中所要求得到的收益率,在证券投资中常作为贴现率的值。期望报酬率因人而异,因为不同的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态度不同,有的愿意承担较高风险而要求收益率高一些,有的宁可接受较低的收益率而不愿承担过高的风险。

无风险报酬率是指不存在任何风险的证券的投资收益率。在证券市场上,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特别是短期国债,因其收益率完全确定而被视为无风险证券,因此,短期国债的利率常被看作无风险报酬率。

投资者在投资于短期国债以外的任何证券时,都要将其与无风险的国债相比较,在无风险国债利率之上加上一定的风险报酬。例如,如果投资者预期价格在投资期内会上涨,即存在通货膨胀时,那么.他必将考虑通货膨胀对货币购买力的影响,要求在无风险利率基础上加上预计的通货膨胀率作为通货膨胀的风险补偿以保持其实际收益率的不变。除通货膨胀外,投资收益通常还会受到其他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假如投资者对投资的未来收益不能确定,那么他将要求对该不确定性进行补偿,即投资的风险补偿。由丁:通货膨胀也具有不确定性,所以,通货膨胀风险补偿的收益,统称投资的风险报酬。

由于风险报酬率与风险程度成正比,所以,风险报酬率可以通过变化系数和风险报酬斜率来确定,即:

R

bQ

r

式中,R r为风险报酬率;Q为标准离差率;b为风险报酬斜率,也称风险报酬系数。

假设例4-1中甲项目的风险报酬斜率为10%,乙项目的风险报酬斜率为12%,则:甲项目的风险报酬率为:R r=10%×3.87=0.387

乙项目的风险报酬率为:R r=12%×0.258=0.03096

在知道了风险报酬率后,可以用实际投资额求风险报酬额。

例4-3假设M股份公司的风险报酬率为2.11%,N股份公司的风险报酬率为7.59%。现在A公司持有M公司和N公司股票的金额分别为100万元与200万元,则:A公司从M公司获得的风险报酬额为:

100×2.11%=2.11(万元)

从N公司获得的风险报酬额为200×7.59%=15.18(万元)

风险报酬斜率即b系数取决于全体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即风险偏好。投资者风险偏好可分为三类:

投资者期望报酬率<投资项目的期望报酬率,为风险厌恶型;

投资者期望报酬率=投资项目的期望报酬率,为风险中立型;

投资者期望报酬率>投资项目的期望报酬率,为风险喜好型;

在本书中,我们采用一种普遍的观点,该观点假定大部分投资者是风险厌恶者,这意味着,为了使投资者购买或持有风险性投资,必须使较高风险的投资比较低风险的投资能提供给投资者更高的期望收益率(但是要牢记我们讨论的是期望收益率:一个较高风险投资的实际收益率可能要大大地小于一个较低风险投资的实际收益率)。因此,为了追求低风险,投资者必须愿意接受较低的期望报酬率。简而言之,投资中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声称低风险而高收益的投资都是值得怀疑的。

第三节证券投资组合理论

一、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概述

证券投资组合,是指在一定市场条件下,由不同类型和种类,并以一定比例搭配的若干种证券所构成的一项资产。证券组合的目的,在于将各种不向类型和种类的证券进行最有效的搭配,以保证在预期的收益率前提下使投资风险最小,或在既定的风险前提下使投资收益率最大。

根据分析方法的不同,证券组合理论有传统组合理论利现代组合理论之分。传统组合理论以定性分析为主,而现代组合理论则以定量分析为主。

(一)传统投资组合理论

传统投资组合理论主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决定适当的投资组合日标;二是根据组合目标选择适当的证券,构成投资组合;三是监视和调整投资组合。

1.投资组合目标

所谓投资组合目标,就是充分体现投资者意志的投资目标。从总体上看,不同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并无本质区别,即都是要求以尽可能低的风险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在这个意义上,让券投资者的目标也就是证券组合的目标。但对于不同的投资者,其投资目标却又有所侧重,有所不同,因而证券组合的目标也因人而异。如有的投资者注重得到稳定的经常收入,而有的投资者却注重获得长期的资本增长,也有的投资者希望两者兼顾,但又可能有所侧重等等。这些不尽相同的投资目标,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财务要求表现出来:

(1)本金安全。本金安全是投资管理的首要目标,也是投资者的最低要求,是实现其他投资目标的前提条件。本金安全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求投资的本金不受损失;二是要求投资的本金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而贬值,即保值。债券的收益一般固定,到期可收回本金,能保障本金的数额不受损失,但它易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股票的股利和股价会因通货膨胀而发生变化,因而它可部分抵销通货膨胀的影响。

(2)收入稳定。在投资活动中,按时获得稳定的经常收入常常成为—些投资者的投资目标。经常收入是指可按时取得的利息和股息收入。这类投资者一般财力不足,他们需要依靠投资收入来支付必要的开支,所以他们视投资的当前收益比资本回收和资本增值更重要。

这种目标就决定了他们选择安全的投资对象,而不选择有增长前景但当前收入不稳定的证券。他们一般投资收入型证券,如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等级较高的公司债券、优先股、蓝筹股等等。

(3)资本增长。有些投资者不必依靠投资的经常收入来支持当前的日常运营,因此他们在进行投资时,更加关注证券的未来收益,而不是当前收入,在证券组合中较多地考虑资本增值,而较少考虑经常收入。以资本增长为目标的投资者,必须对投资作长期安排,追逐短期利益通常对长期增长不利。这类投资者一般以增长型证券(如普通股)为主要投资对象,且多选择过去盈利大幅增长、近期股利发放较少、未来预期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当然,资本增长的目的不一定都能达到,有时反而可能遭受损失,投资者对此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4)其他目标。投资组合目标除了上述几种外,还有若干具体目标,如证券的流动性、分散性和税收减免等。例如,为了利用短期闲置的资金,就应选择流动性强、变现性好的短期债券。

2.投资组合证券的选择

目标确定之后,就要选择若干证券,构成证券组合,以实现预定的目标。不同的目标,需要选择不同的投资对象,作出不同的投资安排。若目标着重于经常收入,就以收入型证券为投资对象;若目标是追求资本增长,则选择增长型证券;若目标是两者结合,则收入证券和增长证券同时包括,但比例可有所偏重。在选择证券时,需要经历如下过程:(1)了解答种证券的特点。为此,要对证券进行分类,主要包括按风险大小分类,按长期和短期分类.按收入型和增长型分类等等。

(2)确定证券组合的风险水平,即决定投资者想要承担的风险大小。大致有三种类型:

①高风险组合,即选择销路好、预期盈利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的公司股票,如制药和高科技股;

②中等风险组合,即选择一些债券和一些公用事业或成熟工业的股票,如化工、钢铁、汽车类股票;③低风险组合,即选择政府债券和一些高质量的股票,收益不高但可靠。

(3)按分散化原则选定具体的证券品种,以减少非系统风险。分散化的内容包括:①证券种类的分散化,即债券与股票相搭配;②行业或部门的分散化,即工业与金融、运输、旅游、公用事业相搭配,新兴行业与成熟行业搭配;③公司的分散化,即在同一行业中选择不同企业的证券,以使价格大起大落的股票与价格较为稳定的股票相搭配;④到期日的分散化,即债券的到期日分散在不同年份,以分散利率风险;⑤季节的分散化,股票价格在股市的淡旺季差异很大,然而,股市的淡旺季从何时开始,淡旺的程度如何又很难预测,因此,要在不同的时间买卖股票,将投资或回收的时间间隔拉开,可减少股市震荡的影响,避免遭受重大损失。

3.投资组合的监视和调整

一个证券组合建立后,必须经常监视其收益状况,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原有的证券组合进行调整,以确保投资目标的实现。因为各种证券的预期收益和风险,受到各种内外因素变动的影响,国民经济的滞涨、行业的兴衰、公司的强弱、政策的调整、技术的革新、物价的涨跌,乃至国际国内政治风云的变幻、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变化等等,都会对市场上的证券价格及其投资风险产生影响。因此,投资者必加对组成证券组合的各种证券的价格、收益和风险进行不断的跟踪监视,审核其是否达到预定目标的要求,并与股市综合指数相比较。如果投资没有达到预定目标,或者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低于市场平均收益水平(一般用股指来衡量),或者某种证券有了异常情况,或者投资者改变了投资目标,这时就应及时对证券组合作出相应调整,更换证券品种或搭配比例,改变原有组合。

(二)现代投资组合理论

由于传统组合理论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投资分析,难以对各种证券及其组合的收益和风险予以精确计算和定量描述,在投资决策时,投资者的主观判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决策的

主观随意性很大。为克服传统组合理论的缺陷,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便应运而生。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大量采用数学或统计等学科的定量分析方法,从证券的预期收益与风险的相互关系出发,研究如何使证券组合的收益最大或风险最小。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经济学家马柯维茨,他于1952年发表的论文“证券组合选择”和于1959年出版的同名专著是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起源,为现代证券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马柯维茨认为证券的投资收益与风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投资风险分散有其规律性。他在论文中着重阐述了证券收益和风险的主要原理和衡量方法,建立了均值——方差证券组合模型的基本框架,并论述了投资者应如何合理地组合自己的资金,以使投资组合在一定的风险之下取得最大的预期收益率。

在马柯维茨研究的基础上,以夏普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在60年代中期发展了一种被称之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新理论。该理论给出了资本性资产的价格在市场上的确定方法,并提出:一种资产的预期收益要受以β值表示的市场风险的巨大影响。CAPM模型的提出,对证券投资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使人们由长期采用的规范研究转为实证研究,由定性分析转为定量分析。这—模型现在被广泛运用于证券估价、测定组合绩效、决定资本预算以及管理公共事业股票等实际工作中。

二、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报酬

(一)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假设

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主要基于如下假设:

1.假设证券市场充分有效,即证券的价格能够充分反映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在这样的市场上,信息传播迅速,证券价格对信息的反应及时、充分,所有市场参与者都能同等地得到充分的投资信息。

2.假设影响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为期望收益率和风险两项,并且各种证券的收益和风险可以定量描述,各种证券的未来投资收益率是个随机变量并满足正态分布。

3.假设投资者都是收益偏好者,即当给定两个预期收益不同但其余条件都相同的证券组合时,投资者将选择预期收益较高的组合。

4.假设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者,即只有在可能获得更高的预期投资收益率时,投资者才会愿意承担更大的投资风险。

5.假设投资者都是理性中人,他们完全根据证券组合的期望值(即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即风险)进行投资决策,并在既定收益率下,总是力求选择风险最低的投资机会;在既定风险水平上,总是力求选择预期收益率最高的投资机会。

基于以上假设,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给予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和风险给以定量分析。

(二)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与标准差

1.期望报酬率

两种或两种以上证券的组合,其期望报酬率可以表示为:

∑=-

-

=

m

j

j j

P

W R

R

1

其中,

-

P

R为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

-

j

R为投资组合中第j种证券的期望报酬率;W j

为投资组合中第j种证券在投资组合全部投资额中的比重;m是组合中证券种类总数。

2.证券的相关性

在某一期间内,如果证券A的收益随着经济变动而呈周期性变动,而证券B的收益呈反周期性变动,则这两种证券的收益我们称为是负相关关系,否则就是正相关关系。在投资中,只要证券间不是正相关的关系,组合起来就会有降低风险的好处。

实际上,各种股票之间不可能完全正相关,也不可能完全负相关,所以不同股票的投资组合可以降低风险,但又不能完全消除风险。一般而言,股票的种类越多,风险越小。由于市场风险不可分散,故而投资组合所承受的风险仅是市场风险。

3.投资组合的标准差

由于投资组合中各种投资工具存在相关性,其标准差不是各种证券标准差的简单加权平均,计算公式为:

∑∑==m j m jk k j P W W 1σσ

其中:m 是组合内证券种类总数;W j 是第j 种证券在投资总额中的比例;W k 是第k 种证券在投资总额中的比例:jk σ是第j 种证券与第k 种证券报酬率的协方差。

(1)协方差的计算

两种证券报酬率的协方差,用来衡量它们之间共同变动的程度:

k j jk jk r σσσ=

其中:r jk 是证券j 和证券k 报酬率之间的相关系数,j σ是第j 种证券的标准差,k σ是第k 种证券的标准差。

证券j 和证券k 报酬率概率分布的标准差的计算方法,前面讲述单项证券标准差时已经介绍过。

相关系数总是在—1至+1间取值。当相关系数为1时,表示一种证券报酬率的增长总是与另一种证券报酬率的增长成比例,反之亦然;当相关系数为—1时,表示一种证券报酬的增长与另一种证券报酬的减少成比例,反之亦然;当相关系数为0时,表示缺乏相关性,每种证券的报酬率相对于另外的证券的报酬率独立变动。一般而言,多数证券的报酬率趋于同向变动,因此两种证券之间的相关系数多为小于1的正值。

(2)协方差矩阵

根号内的双重∑符号,表示对所有可能配成组合的协方差,分别乘以两种证券的投资比例,然后求其总和。

例如,当m 为3时,所有可能配成组合的协方差矩阵表示如下:

3

32,31,33,222123

12111 ,,,,,, σσσσσσσσσ

左上角的组合(1,1)是1σ与2σ之积,即标准差的平方,此时j=k 。从左上角到右下角共有三种j=k 的组合,在这三种情况下,相关系数是1,协方差就是各证券自身的方差。以此类推,3种证券投资组合的协方差由3个方差与6个协方差构成。

(3)协方差比方差更重要

上述公式表明,影响证券投资组合的标准差不仅取决于单个证券的标准差,而且还取决于证券之间的协方差。随着证券组合中证券个数的增加,协方差项比方差项越来越重要,这一结论可以通过考察上述矩阵得到证明。当一个投资组合扩大到能够包含所有证券时,只有协方差是重要的,方差项将变得微不足道。因此,充分投资组合的风险,只受证券之间协方差的影响,而与各证券本身的方差无关。

例4-4 假设某投资组合由A 、B 两种证券构成,A 证券的期望报酬率为10%,标准差为0.12;B 证券的期望报酬率为18%,标准差为0.20。投资比例各占50%。两种证券的相关系数为0.2。则:

该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

-=m j j j P W R R 1

= 10%×50%+18%×50% = 14% 该投资组合的标准差为:∑∑==m j m jk k j P W W 1σσ

=(0.5×0.5×1.00×0.122+

2×0.5×0.5×0.20×0.12×0.2+

0.5×0.5×1.00×0.22)1/2

=(0.0036+0.0024+0.01)1/2

=0.1265

从这个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只要两种证券之间的相关系数小于1,证券组合报酬中的标准差就小于各证券报酬率标准差的加权平均数。

(三)两种证券组合的投资比例与有效集

在例4-4中,两种证券的投资比例是相等的。如投资比例变化了,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和标准差也会发生变化。对于这两种证券其他投资比例的组合,计算结果如表4-3。

图4-3描绘出随着对两种证券投资比例的改变,期望报酬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图表中黑点与表4-3中的六种投资组合一一对应,连接这些黑点所形成的曲线称为机会集,它反映出风险与报酬率之间的权衡关系。

期望报酬率(%)

18 10

标准差

图4-3 投资于两种证券组合的机会集

该图有几项特征是非常更要的:

1.它揭示了分散化效应。

2.它表达了最小方差组合。

3.它表达了投资的有效集合。

(四)相关性对风险的影响

图4-3中,只列示了相关系数为0.2与1的机会集曲线,如果增加一条相关系数为0.5的机会集曲线,就会变成图4-4。从图4-4中可以看出:(1)相关系数为0.5的机会集曲线与完全正相关的直线的距离缩小了,并且没有向后弯曲的部分;(2)最小方差组合是100%投资于A证券;(3)将任何比例的资金投资于B证券,所形成的投资组合的方差都会高于将全部资金投资于风险较低的A证券的方差,因此,新的有效边界就是整个机会集;(3)证券报酬率的相关系数越小,机会集曲线就越弯曲,风险分散化效应也就越强;证券报酬率之间的相关性越高,风险分散化效应就越弱。完全正相关的投资组合,不具有风险分散化效应,其机会集是一条直线。

(五)多种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报酬

对于两种以上证券构成的组合,以上原理同样适用。值得注意的是,多种证券组合的机会集不同于两种证券的机会集,两种证券的所有可能组合都落在一条曲线上,而两种以上证券的所有可能组合会落在一个平面中,见图4-5中的阴影部分所示。这个机会集反映了投资者所有的可能投资组合,图中阴影部分中的每一点都与一种可能的投资组合相对应。随着可供投资证券数量的增加,所有可能的投资组合数量将呈几何级数上升。

最小方差组合是图4-5最左端的点,它具有最小组合标准差。多种证券组合的机会集外缘有一段向后弯曲,这与两种证券组合中的类似现象类似:不同证券报酬率相互抵消,产生风险分散化效应。

在图4-5中以粗线描出的部分,称为有效集或有效边界,它位于机会集的顶部,从最小方差组合点起到最高预期报酬率点止。投资者应在有效集上寻找投资组合,有效集以外的投资组合与有效边界上的组合相比,有三种情况:相同的标准差和较低的期望报酬率,相同的期望报酬率和较高的标准差,较低报酬率和较高的标准差,这些投资组合都是无效的。如果你的投资组合是无效的,可以通过改变投资比例转换到有效边界上的某个组合,以达到提高期望报酬率而不增加风险,或者降低风险而不降低期望报酬率,或者得到一个既提高期望报酬率又降低风险的组合。

18

10

标准差

图4-4不同相关系数情况下两种证券组合的机会集

期望报酬率(%)

18

10

标准差

图4-5机会集举例

(六)资本市场线

如图4-6所示,从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Y轴的R f)开始,做有效边界的切线.切点为M,该直线被称为资本市场线。

18

R f

10

标准差

图4-6最佳组合的选择

现将有关资本市场线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假设存在无风险资产,投资者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借到钱,将其纳入自己的投资总额,或者可以将多余的钱贷出。无论借入和贷出,利率都是固定的无风险资产的报酬率。R f代表无风险资产的报酬率,其标准差为零,即报酬率是确定的。

2.存在无风险资产的情况下,投资人可以通过贷出资金减少自己的风险,当然也会同时降低预期的报酬率。最厌恶风险的人可以全部将资金贷出,例如购买政府债券并持有至到期。偏好风险的人可以借入资金,增加购买风险资产的资本,以使预期报酬率增加。

总期望报酬率=Q×(风险组合的期望报酬率)+(1-Q)×(无风险利率)

其中:Q代表投资总额中投资于风险组合M的比例,1—Q代表投资于无风险资产比例。

如果贷出资金,Q将小于1;如果借入资金,Q会大于1。

总标准差=Q ×风险组合的标准差

此时不用考虑无风险资产,因为无风险资产的标准差等于零。如果贷出资金,Q小于1,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小于市场平均风险;如果借入资金,Q大于1,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大于市场平均风险。

3.切点M是市场均衡点,它代表惟一最有效的风险资产组合,它是所有证券以各自的总市场价值为权数的加权平均组合,我们将其定义为“市场组合”。虽然理智的投资者可能选择有效边界线上的任何有效组合(它们在任何给定风险水平下收益最大),但是无风险资产的存在.使投资者可以同时持有无风险资产和市场组合(M),从而位于MR f上的某点。MR f上的组合与有效边界上的组合相比,它的风险小而报酬率与之相同,或者报酬高而风险与之相同,或者报酬高且风险小。

4.图中的直线揭示出持有不同比例的无风险资产和市场组合情况下风险和预期报酬率的权衡关系。直线的截距表示无风险利率,它可以视为等待的报酬率,即时间价值。直线的斜率代表风险的市场价格,它告诉我们当标准差增长某一幅度时相应要求的报酬率的增长幅度。直线上的任何一点都可以告诉我们投资于市场组合和无风险资产的比例,在M点的左侧,你将同时持有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组合。在M点的右侧,你将仅持有市场组合M,并且会借入资金以进一步投资于组合M。

5.个人的效用偏好与最佳风险资产组合相独立(或称相分离)。投资者个人对风险的态度仅仅影响借入或贷出的资金量,而不影响最佳风险资产组合。其原因是当存在无风险资产并可按无风险利率自由借贷时,市场组合优于所有其他组合。对于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来说,只要能以无风险利率自由借贷,他们都会选择市场组合M,这就是所谓的分离定理,它也可表述为最佳风险资产组合的确定独立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它取决于各种可能风险组合的期望报酬率和标准差。个人的投资行为可分为两个阶段:先确定最佳风险资产组合,后考虑无风险资产和最佳风险资产组合的理想组合,只有第二阶段受投资人风险反感程度的影响。分离定理在理财方面非常重要,它表明企业管理层在决策时不必考虑每位股东对风险的态度,证券的价格信息完全可用于确定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率,该报酬率可指导管理层进行有关决策。

(七)投资组合的风险

从前述风险类别的讨论中,我们知道个别资产的风险有些可以被分散掉,有些则不能。无法分散掉的是系统风险,可以分散掉的是非系统风险。

我们已经知道,资产的风险可以用标准差计量,这个标准差是指它的整体风险。现在我们把整体风险划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见图4-7所示:

证券组合的风险

图4-7投资组合的风险

承担风险会从市场上得到回报,回报大小仅仅取决于系统风险。这就是说一项资产的期

望报酬率高低取决于该资产的系统风险大小。

综上所述,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是:证券组合的风险不仅与组合中每个证券的报酬率、标准差有关,而且与各证券之间报酬率的协方差有关。对于一个含有两种证券的组合,投资机会集曲线描述了不同投资比例组合的风险和报酬之间的权衡关系。风险分散化效应有时使得机会集曲线向后弯曲,并产生比最低风险证券标准差还低的最小方差组合。有效边界就是机会集曲线上从最小方差组合点到最高期望报酬率的那段曲线。持有多种彼此不完全正相关的证券可以降低风险。如果存在无风险证券,新的有效边界是经过无风险利率并和机会集相切的直线,该直线称为资本市场线,该切点被称为市场组合。资本市场线反映了在资本市场上资产组合系统风险和报酬的权衡关系。

第四节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财务学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第一次使人们可以量化市场的风险程度,并且能够对风险进行具体定价。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研究对象,是充分组合情况下风险与要求的收益率之间的均衡关系。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用于回答如下不容回避的问题:为了补偿某一特定程度的风险,投资者应该获得多大的收益率?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将风险定义为预期报酬率的不确定性,然后根据投资理论将风险区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知道了在高度分散化的资本市场里只有系统风险,并且会得到相应的回报。现在将讨论如何衡量系统风险以及如何给风险定价。

一、系统风险的度量

既然一项资产的期望报酬率取决于它的系统风险,那么度量系统风险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

度量一项资产系统风险的指标是贝它系数,用希腊字母β表示。贝它系数被定义为某个资产的收益率与市场组合之间的相关性。其计算公式如下:

()

)(,22M

J JM M M J JM M M J J r r R R COV σσσσσσβ=== 其中,分子COV (R J ,R M )是第J 种证券的收益与市场组合收益之间的协方差,它等于该证券的标准差、市场组合的标准差及两者相关系数的乘积。

根据上式可以看出,一种股票β值的大小取决于:(1)该股票与整个股票市场的相关性;

(2)它自身的标准差;(3)整个市场的标准差。

β系数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使用线性回归法,根据数理统计的线性回归原理,β系数均可以通过同一时期内的资产收益率和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历史数据,使用线性回归方程预测出来,β系数就是该线性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

例如,J 股票历史已获得收益率以及市场历史已获得收益高的有关资料如表4-4所示。

求解回归方程y = a + bx 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2

1121

112)(∑∑∑∑∑∑=====--?=n i i n i i n i

i n i i n i i n i i X X n Y X X Y X a

2

112111)(∑∑∑∑∑=====-?-=n i i n i i n

i i

n i i n i i i X X n Y X Y X n b

将有关数据代入上式可得a 为0.40,b 为1.18。

直线方程斜率b 就是该股票的β系数。

另一种方法是按照定义,根据与股票指数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股票指数的标准差和股票收益率的标准差直接计算。

相关系数的计算:

∑∑∑=-=-=-

--?--?-=n i i n i i n i i i Y Y X X Y Y X X r 12

121)()()]

()[(

8928.02084.40875.22075

.27=?=JM r

标准差的计算:

1)(12

--=∑=-

n X X n i i σ

1389.21

6875.22=-=M σ 8358.2162084.40=-=

J σ 18.1)(==M

J JM J r σσβ β系数的经济意义在于,它告诉我们相对于市场组合而言特定资产的系统风险是多少。例如,市场组合相对于它自己的贝它系数是1,如果一项资产的贝它系数是0.5,表明它的系统风险是市场组合系统风险的0.5,其收益的变动性只及一般市场变动性的一半。如果一项资产的贝它系数是2.0,说明这种股票的变动幅度为一般市场变动性的2倍。总之,某一股票β值的大小反映了这种股票收益的变动与整个股票市场收益变动之间的关系,计算β值就是确定这种股票与整个股市收益变动影响的相关性及其程度。

[小讨论4—3]假定你对风险非常地厌恶,但是你仍投资于普通股股票,则该股票的贝它值是大于1还是小于1?为什么?

二、投资组合的贝它系数

投资组合的βP 等于被组合各证券β值的加权平均数:

∑==n

i i i P X 1ββ

如果一个高β值股票(β>1)被加入到—个平均风险组合(βP )中,则组合风险将会提高;反之,如果一个低β值股票(β<1)加入到一个平均风险组合中,则组合风险将会降低。所以,一种股票的β值可以度量该股票对整个组合风险的贡献,β值可以作为这一股票风险程度的一个大致度量。

例如,—个投资者拥有10万元现金进行组合投资,共投资十种股票且各占十分之一即1万元。如果这十种股票的β值皆为1.18,则组合的β值为1.18。该组合的风险比市场风险大,即其价格波动的范围较大,收益率的变动也较大。现在假设完全售出其中的一种股票且以一种β值为0.8的股票取代之,此时,股票组合的β值将由1.18下降至1.142

三、证券市场线

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单一证券的系统风险可由β值系数来度量,而且其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可由证券市场线来描述。

证券市场线:R i = R f + β(R m-R f)

式中:R i是第i个股票的要求收益率;R f是无风险收益率(通常以国库券的收益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R m是平均股票的要求收益率(指(β值为1的股票要求收益率,也是指包括所有股票的组合即市场组合要求的收益率)。在均衡状态下,(R m-R f)是投资者为补偿承担超过无风险收益的平均风险而要求的额外收益,即风险价格(见图4-8)。

要求的收益率

R f

图4-8β值与要求的收益率

证券市场线的主要含义如下:

1.纵轴为要求的收益率,横轴则是β值表示的风险。

2.无风险证券的β值为0,故R f成为证券市场线在纵轴的截距。

3.证券市场线的斜率ΔY/ΔX =(R m-R f)/(1-0)表示经济系统中风险厌恶感的程度。一般地说,投资者对风险的厌恶感越强,证券市场线的斜率越大,对风险资产所要求的风险补偿越大,对风险资产的要求收益率越高。

4.β值越大,要求的收益率越高。

从证券市场线可以看出,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不仅仅取决于市场风险,而且还取决于无风险利率(证券市场线的截距)和市场风险补偿程度(证券市场线的斜率)。由于这些因素始终处于变动之中,所以证券市场线也不会一成不变。预计通货膨胀提高时,无风险利率会随之提高,进而导致证券市场线的向上平移。风险厌恶感加强,会提高证券市场线的斜率。

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假设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建立在如下基本假设之上:

1.所有投资者均追求单期财富的期望效用最大化,并以各备选组合的期望收益和标准差为基础进行组合选择;

2.所有投资者均可以无风险利率无限制地借人或贷出资金;

3.所有投资者拥有同样预期,即对所有资产收益的均值、方差和协方差等,投资者均有完全相同的主观估计;

4.所有的资产均可被完全细分,拥有充分的流动性且没有交易成本;

5.没有税金;

6.所有投资者均为价格接受者,即任何一个投资者的买卖行为都不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

7.所有资产的数量是给定的和固定不变的。

财务管理风险与收益分析习题

第二章风险与收益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拟进行一项存在一定风险的完整工业项目投资,有甲、乙两个方案可供选择。已知甲方案净现值的期望值为1000万元,标准差为300万元;乙方案净现值的期望值为1200万元,标准差为330万元。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甲方案优于乙方案 B.甲方案的风险大于乙方案 C.甲方案的风险小于乙方案 D.无法评价甲乙方案的风险大小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相关系数为1时,不能分散任何风险 B.相关系数在0~1之间时,相关程度越低风险分散效果越大 C.相关系数在-1~0之间时,相关程度越低风险分散效果越大 D.相关系数为-1时,可以分散所有风险 3.某种股票的期望收益率为10%,其标准差为0.04,风险价值系数为30%,则该股票的风险收益率为()。 A.40% B.12% C.6% D.3% 4.如果A、B两只股票的收益率同方向、同比例的变化,则由其组成的投资组合()。 A.不能降低任何风险 B.可以分散部分风险 C.可以最大限度地抵消风险 D.风险等于两只股票风险之和 5.某人半年前以10000元投资购买A公司股票。一直持有至今未卖出,持有期曾经获得股利100元,预计未来半年A公司不会发股利,预计未来半年市值为12000元的可能性为50%,市价为13000元的可能性为30%,市值为9000元的可能性为20%,该投资人预期收益率为()。 A.1% B.17% C.18% D.20% 6.证券市场线反映了个别资产或投资组合()与其所承担的系统风险β系数之间的线性关系。 A.风险收益率 B.无风险收益率 C.实际收益率 D.必要收益率 7.若某股票的β系数等于l,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该股票的市场风险大于整个市场股票的风险 B.该股票的市场风险小于整个市场股票的风险 C.该股票的市场风险等于整个市场股票的风险 D.该股票的市场风险与整个市场股票的风险无关 8.如果组合中包括了全部股票,则投资人()。 A.只承担市场风险 B.只承担特有风险 C.只承担非系统风险 D.不承担系统风险 9.采用多领域、多地域、多项目、多品种的经营是()的一种方法。 A.规避风险 B.减少风险 C.转移风险 D.接受风险 10.如果两个投资项目预期收益的标准差相同,而期望值不同,则这两个项目()。 A.预期收益相同 B.标准离差率相同 C.预期收益不同 D.未来风险报酬相同 11.下列各项中()会引起企业财务风险。 A.举债经营 B.生产组织不合理 C.销售决策失误 D.新材料出现 12.某公司股票的β系数为1.5,无风险利率为4%,市场上所有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为8%,则宏发公司股票的必要收益率应为()。 A.4% B.12% C.8% D.10% 13.已知某种证券收益率的标准差为0.2,当前的市场组合收益率的标准差为0.4,两者之间

财务管理—风险与收益知识点整理

一、风险及其衡量 (一)风险的概念 1.什么是风险 一般说来,风险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风险和不确定性是有区别的。风险是指事前可以知道所有可能的后果,以及每种后果的概率。不确定性是指事前不知道所有可能后果,或者虽然知道可能后果但不知道它们出现的概率。风险可能给投资人带来超出预期的收益,也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从财务的角度来说,风险主要指无法达到预期报酬的可能性。 2.风险的类别 (1)从来源看,风险分为系统风险(也称市场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也称公司特有风险)两类。 (2)从公司本身来看,风险可分为经营风险(商业风险)和财务风险(筹资风险)两类。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以下方面:①市场销售;②生产成本;③生产技术;④其他。经营风险使企业的报酬变得不确定。财务风险是指因借款而增加的风险,是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也称筹资风险。 (二)风险的衡量 1.概率 通常,把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的概率定为1,把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概率定为0,而一般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介于0与1之间的任意数。概率越大就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2.离散型分布和连续型分布 如果随机变量(如报酬率)只取有限个值,并且对应于这些值有确定的概率,则称随机变量是离散型分布。

实际上,出现的经济情况远不只三种,有无数可能的情况会出现,如果对每种情况都赋予一个概率,并分别测定其报酬率,则可用连续型分布描述。 3.期望值 期望值是一个概率分布中的所有可能结果(即随机变量的各个取值),以各自相应的概率为权数计算的加权平均值。 投资收益的期望值为所有可能的收益值与其发生的概率的乘积。期望值反映了同一事件大量发生或多次重复性发生所初始的结果的统计平均。期望值通常用E(X)表示。 离散型概率分布的期望值可用下列公式求得: 式中,X i为随机事件的值,P(X i)为随机事件i发生的概率。 4.置信概率和置信区间 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在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的情况下,随机变量出现在预期值±1个标准差范围内的概率有68.26%;出现在期望值±2个标准差范围内的概率有95.44%;出现在期望值±3个标准差范围内的概率有99.72%。把“期望值±X个标准差”称为置信区间,把相应的概率称为置信概率。 5.方差与标准差 用以反映随机事件相对期望值的离散程度的量。 方差多用Var(X)或表示: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常用σ表示。 6.协方差与相关系数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保险市场起步较晚。经过二十多年的“跑马圈地”式发展,保险公司由粗放式经营转向集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是必然的选择。在转型过程中,充分发挥财务作用是重中之重。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在当今的保险行业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各大保险公司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市场需求迅速发展,保费金额不断增加,保险公司不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将会面临巨大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财务风险是企业在日常生产运营的过程中,受到不可预见的情况的影响,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风险不可避免,但是面对风险,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发生。世界保险发展史表明,重视防范化解风险是保险业长期稳健经营的基础。 对保险风险的识别、预警、防范和化解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保险业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受到影响。保险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保险公司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日趋增多,保险业面临的风险因素也将更加复杂和多变。可以说风险始终伴随着保险业的发展过程,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保险公司想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有序地发展,则必须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有些公司的风险管理措施不到位,甚至采取某些方式躲避监管的监督,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坑害自己。 公司从管理层到部门员工全体上下要一致树立防控风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风险防控的思想根植于具体的实践工作中来。并且要不断加强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加强偿付能力建设,增强防范风险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本文首先阐述了一些基本概念,阐述了财务风险的定义,财务风险管理的定义,然后进行相关理论探究,如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程序、目标以及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分析了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以及目前普遍存在的管理现状,接着进行案例分析,希望通过对 A公司的研究,使我们能够对保险企业的财务风险有大概地了解,并能进行适当 的控制和干预,提出需要不断加深对风险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提升防范化解风险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最后对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对于我国的保险公司,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内控制度,完善财务风险的预警体系,增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有限运用能力,这样就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才能为企业健康、稳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行政单位财务风险可划分为预算管理风险、支出绩效风险、资金收缴风险、资产管理风险、政府采购风险、和操作风险六大风险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可划分为预算管理风险、财务收支风险、资产运营风险、偿债风险政府采购风险、发展风险、和操作风险七大风险域。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点 (一)相关人员风险意识不足,财务岗位设置不够合理 相关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具有非营利性和公共服务性,预算编制、业务经办、财务人员等往往认为按预算取得资金和使用资金,就不可能存在财务风险,即使出现风险也是由国家或单位承担,从而对资金支付、成本控制漫不经心。由于受行政事业单位编制限制,造成人员相对紧张,财务岗位安排不尽合理,单位存在一人多岗多职,不相容岗位也有兼职存在。加之部门间的责权利不清晰分明,从而出现财务风险的控制的漏洞。 (二)内部控制制度缺位 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预算流程、审批控制、不相容制度分离等并没有针对性,或者不完善,或者未得到良好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财务风险的可能。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对策分析

(一)强化财务风险的防控意识,合理设置财务岗位 对于财务人员来说,要考虑将风险意识的培养与其岗位责任指标联系起来,并与会计继续教育相结合,加大财务风险的辨识与控制培训力度。对于会计岗位的设置,应做到:一是会计岗位应当与本单位内部管理和会计业务相适应;二是各会计岗位都要有明确职责;三是各会计岗位之间要分工明确;四是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五是对各个岗位工作进行不定期考核。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力度 根据国家对内部控制的几本要求,应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以及内部审计制度。首先,严格按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统一支付的相关规定办理经济业务,杜绝“小金库”和资金体外循环的现象。报账单位要做好相关事项的初次审核,检查是否按预算、按规定进行了开支,从源头做好把关。其次,明确相关人员职责权限与审批流程。明确业务经办人员、财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单位项目投资、资金支付等重要经济业务的决策程序,做好财产清查、专项审计、离任审计工作。最后,要改变各报账单位仅仅依赖于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的思路。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

内容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的企业由于财务风险问题对企业造成重大危机的案例不在少数。一旦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某些工作没有到位,都将可能引发财务危机,从而影响企业的健康运营、持续生存与稳定发展。为实现企业现实运营情况的稳定性、健康性发展,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迫在眉睫。本文从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给出了改进建议,从而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提供了合理化对策。 关键词:中国人寿保险;财务风险;防范 目录 前言1 一、财务风险理论概述1 (一)财务风险概述1 (二)财务风险管理1 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特点2 (一)资金来源的范围广2 (二)资产的集中管理2 (三)会计负债不确定3 三、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现存问题3 (一)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中的财务风险3 (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内控管理的不足4 (三)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资金管理不健全5 (四)财务活动控制和监督作用弱化,财务预警机制不完善5 (五)财务信息失真和沟通不畅通6 四、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建议6 (一)树立成本管理意识,加强控制环境的管理6 (二)优化资本结构,加强风险管理的评估7 (三)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控制活动的管理8

(四)加强信息的沟通9 (五)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9 结论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前言 随着我国保险公司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财务风险防范和资产流失的问题越来越被保险公司重视。如何从制度上防范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根据保险公司预期的财务目标以及企业转型的财务状况,应该从保险公司治理和内部管理制度设置上入手,构建有利于防范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系统。健全、平衡、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财产保险公司科学决策、资产安全和防范内部财务风险的有力保障。目前,财务风险已经成为财务管理人员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掌握的重要财务工作内容,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财务风险在财产保险公司经营中的影响,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 一、财务风险理论概述 任何企业在运营管理中都有可能面临着财务风险,以下将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论述。 (一)财务风险概述 目前,财务风险的定义尚未统一,国内外研究该课题的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出发点、侧重点对企业财务风险有着不同的定义。实际上,作为无法孤立与市场而存在的企业来说,在成立之初,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诞生了。也就是说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本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后,从不确定性的角度出发,对财务风险的定义如下:企业的财务风险是贯穿于企业社会再生产全过程,因各种难以预测或无法控制因素的存在,使企业财务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产生偏差,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二)财务风险管理 企业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一般采用财务风险防控系统。从财务风险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所谓财务风险防控系统,是企业为了防止出现财务风险而建立的一个预防体系。企业在经营运转的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数学统计方法建立起财务风险防控模型,应通过对原始财务数据指标的收集,观察防控模型输出结果的变化,进而对企业的财务波动情况有一定的预判,以警示企业管理者,督促其采取防范措施,尽量将企业财务风险引发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财务风险防控系统的定义可从图2中得到更直观的体会。 图2财务风险防控系统的工作流程

(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第四章风险与收益

第四章风险与收益 本章主要学习内容 1.风险及其分类 2.单项资产的风险和报酬 3.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报酬 4.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一节风险及其分类 一、风险的概念与类别 (一)风险的概念 在财务学中,风险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或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目标的程度。这种偏离或不确定性是由于经济、社会中的各种不能预期的变化引起的,如企业在每年初都会确定该年度的计划销售额和利润,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能由于其他新产品的引进而冲击本企业的产品市场,或者由于原料供应商未能及时供货而延误生产,这些都可能引起企业利润额的变化,使其偏离预期目标。实际结果对预期目标可能出现偏离的程度大,称为高风险。相反,实际结果对预期目标可能出现偏离的程度小,称为低风险。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风险有大有小。在绝大部分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二)风险的类别 1.从财务管理的内容角度看,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与收益分配风险等。 (1)筹资风险指企业在筹集资本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筹资时间、筹资数量、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具体的影响为:筹资时间越长,不确定因素越多,筹资的风险越大,因此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筹资数量越大,则筹资风险越大。另外,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到筹资风险,如股票筹资与债券筹资其风险就显著不同。 (2)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将筹集的资本投向某活动所具有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主要由投资的行业和投资时间的长短来决定。一般企业的资本可选择多种行业进行投资,每种行业的利润率不同,决定了其投资风险不同。如投资于处于战争状态有国家和投资于和平国家的石油业所面临的风险会相关很大。一般来说,长期投资比中短期投资的风险要高。 (3)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在收益的形成与分配上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如果企业开发的是社会急需的且质量过硬的商品,可以使企业收益扩大从而降低收益形成所面临的风险。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如何分配收益的问题,即结转成本费用和确认收益所产生的风险以及对投资者进行分配收益的时间、形式和金额所产生的风险。 2.从投资主体的角度看,风险分为市场风险和公司特有风险。 (1)市场风险是指那些对所有的公司都产生影响的因素引起的风险,如战争、国家政策调整、利率变化、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等。系统风险源于公司之外,在其发生时,所有公司都受影响,表现为整个证券市场平均收益率的变化。由于这类风险涉及所有的投资对象,不能通过分散投资来加以分散,一般称之为不可分散风险或系统风险。 ①经济周期风险,是指由于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引起的证券市场行情变动的风险。因为是经济周期的变化决定了企业的景气和效益,从而从根本上决定了证券行市,特别是股市的变动趋势。证券市场行情随经济周期的循环而起伏变化,总的趋势可分为看涨市场(即多头市场)和看跌市场(即空头市场)两大类。当然,看涨市场和看跌市场是股市行情变化的大

中级财务管理:风险与收益分析复习讲解

中级财务管理:风险与收益分析复习讲解 第二章风险与收益 分析:本章内容难度较大,题型主要是单选、多选、判断和计算题,主观题的考点一般涉及资产收益率、标准差、标准离差率的计算以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运用。最有可能的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其他章节(第三章、第四章、第八章、第十一章)结合出现综合性的题目。 第一节风险与收益的基本原理 掌握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的含义; 掌握资产风险的衡量方法; 熟悉风险偏好的内容 第二节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分析:掌握资产组合总风险的构成及系统风险的衡量方法第三节证券市场理论:掌握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其运用;了解套利定价理论 本章重点难点讲解 第一节风险与收益的基本原理 一、掌握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的含义 资产收益率的类型 (1)实际收益率――已经实现的或者确定可以实现的资产收益率 (2)名义收益率――在资产合约上标明的收益率,如借款协议上的借款利率 (3)预期收益率――期望收益率,是指在不确定条件下,预测的某资产可能实现的收益率。 注意:概率法及算术平均法计算预期收益率 (4)必要收益率――最低报酬率或最低要求的收益率,表示投资者对某资产合理要求的最低收益率,市场均衡情况下,预期收益率等于必要报酬率 (5)无风险收益率――是指可以确定可知的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大小由纯利率和通货膨胀补贴组成,通常用短期国库券的利率近似的代替无风险收益率。 (6)风险收益率――某资产持有者因承担该资产的风险而要求的超过无风险利率的额外收益,等于必要收益率与无风险收益率之差。取决于两个因素:风险的大小以及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 二、掌握资产风险的衡量方法 三、熟悉风险控制对策及风险偏好的内容 1、风险控制对策 规避风险:拒绝与不守信用的厂商业务往来;放弃可能明显导致亏损的投资项目。 减少风险:进行准确的预测;对决策进行多方案优选和相机替代;及时与政府部门沟通获取政策信息;在发展新产品前,充分进行市场调研;采用多领域、多地域、多项目、多品种的投资以分散风险。 转移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采取合资、联营、联合开发等措施实现风险共担;通过技术转让、租赁经营和业务外包等实现风险转移 接受风险:包括风险自担和风险自保两种 2、风险偏好 风险回避者――当预期收益率相同时,偏好于具有低风险的资产 风险追求者――当预期收益相同时,选择风险大的 风险中立者――选择资产的惟一标准是预期收益的大小,而不管风险状况如何。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剖析及防范.doc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剖析及防范- 摘要: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将保险业提升至保障社会稳定运行的行业地位,而财务风险严重威胁着保险公司的稳健持续经营,制约了其社会管理职能的发挥。本文通过全面剖析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问题根源,旨在为更制定高效的防范措施提供建议。 关键词: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防范 保险公司作为专业化从事风险聚集、风险分散和控制的经济组织,依据大数法则经营风险,在一定意义上风险是保险公司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但同时作为一个金融企业,保险公司因其业务特性具备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其中2014年新华人寿、平安集团、太平保险高达93%。外来资金规模远超自有资金,直接表现为保险公司高财务杠杆所带来的实际财务受益与预期受益发生偏差的可能性,即财务风险。从令世界为之震惊的“巴林银行倒闭”,到日本的互助生命保险公司宣布进入破产程序,再至美国次债危机所引发的金融风暴中破产倒闭或寻求政府破产保护的AIG、ING、大和生命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因此,精确剖析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表现及成因,据此制定具备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日益成为保险实务界的研究热点。 一、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剖析 (一)经营成本控制不力 (二)投资收益亟待提高 由图1可知,投资收益作为净利润的组成部分,其状况优劣直接改变公司财务风险水平。首先,保险行业作为国家“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通过管控风险为社会经济提供保障和支

持,因此为确保险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及收益性的协调,监管机构对险资的投资领域及比例有着严格的要求,在保障保险行业经营稳定性的同时制约了险资的投资收益率;其次,国内资本市场仍处于成长阶段,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及监管漏洞,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多采取谨慎态度,导致投资收益和结构不能有效支持负债。保险业属于负债型金融企业,险资尤其寿险公司具备长期性的、稳定性的特点,对于资产和期限的匹配性要求较高,多用于中长期投资。而我国的保险公司不论来源和期限长短,资金多用于短期投资上,直接制约了险资的投资收益率,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再次,保险行业缺乏复合型专业人才。资本市场的瞬息万变及保险公司的金融综合化发展趋势对保险公司的投资及财务分析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要求,而保险行业处于整体人才匮乏阶段,加剧了公司财务风险。 (三)内部控制有待完善 一方面,近年来保险行业呈现膨胀式发展,保险公司规模快速扩增,不可避免的凸显诸多问题,存在于承保、核保、查勘、理赔等多个环节,且目前财务大集中的管理模式被行业普遍采纳,导致内部财务管理及监督制度不完善,如预算管理的流于形式、资本金提取不足、责任准备金提存不实、单证管理存在漏洞等,削弱公司经营者对财务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管控能力,助长违规行为;另一方面,保险金融化、集团化作为保险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我国目前已形成一批保险金融集团(表3)。保险金融化在满足公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的同时切实加剧了保险公司财务的管控难度,综合化经营增加了风险在各集团内部机构中传导的可能性,并体现于财务报表中,造成额外的财务损失,诱发财务风险。

加强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

加强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 今天 ___要与大家分享: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相关。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近年来,亚洲经济动荡不安,无论从宏观或微观方面,都应防范风险,建立预警系统。 首先,从微观的企业收益来讲,有三个层次:其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其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其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有价证券及土地。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若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损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问题不太严重的话,是可以正常经营。如三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

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 然而,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3.1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工作中特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财务风险是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动态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多样化,事业单位财务活动也呈现出多元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筹集资金中形成的风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筹集资金的渠道很多,主要包括主权性筹资和债务性筹资。例如我国地方高校的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收取学费和社会捐款等,由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高校 向企业化方向转变,国家给的专项经费远远不足高校快速发展。 高校投资教学楼、图书馆、绿化带等以及高校扩招等原因,使得国家对高校教育专项经费投入不足,这给高校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过渡举债、盲目投资、并且存在很多隐性债务。为了拥有与其他高校同等条件,只能通过银行贷款和收取学费来解决资金问题,收取学费是远远不能满足高校投资需求,只能转向金融领域借贷。另外,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与稳定,利率波动性大,当利率上升,高校偿还利息增加,而偿还本金压力就大,利息增加给学校增加更大的压力,从而影响学校正常财务支出,可能影响学校的声誉和高校的稳定发展。 (二)盲目投资中导致的风险 经济的发展诱使事业单位投资越来越多,环境的复杂性使得投资者因自身错误的决策或盲目投资陷入财务风险中。事业单位 的投资主要包括对外投资与对内投资。 在对外投资中,利用闲置资金或设备进行投资,但可能因为决策失误、 缺乏监督,疏于管理或者领导个人主观意识,存在国有资产损失或潜在的债务风险,给事业单位带来投资风险;在对内投资方面,由于事业单位在购置土地、基础设施建设、实验设备等方面进行了较大投资,可能超过了单位正常的承受能力,使得单位资金周转困难,带来极大的债务风 险。特别是近年来, 一些事业单位通过举债方式扩大发展规模,结果基本上不尽人如意,反而导致资产负债率进一步提高,资金周转不灵,甚至难以偿还到期应偿付的本金和利息。 (三)资金支付中酿成的风险 由于事业单位预算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相对滞后,须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预算及其管理,可以通过财政支出管理体制的改革来调整和优化预算经费支出结构,从而解决预算经费存在的各 种问题和收不抵支的现象。 有些事业单位要发展,挤占和挪用了专项经费,为了弥补资金缺口,确保预算收支平衡稳定,就出现了事业单位承担着违规或违法支付风险。而有些事业单位在购置机器设备、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绿化带等建设形成的欠款及赊销 款,也存在一定的资金支付风险。例如,工程建设欠款在一方面可能影响投资项目完成进度及质量好坏,另一方面可能面临工程承 包方的催款及起诉,从而引起财务风险。 (四)财务核算中隐藏的风险因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必须不断更新和完善会计制度,而财会人员由于自身素质和培训条件的限制,在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政策等方面落后于制度更新的步伐,导致财务人员在运用新的会计政策、采用新的会计处理方法上往往容易出现偏差,以致引起会计核算质量的下降。 (五)财务人员道德素养缺失产生的风险 目前,事业单位在财务人员的选拔、 任用、交流、培训等方面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较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造成道德风险的原因主要是财务人员对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由于投入的力量有限,使得财务人员的整体道德水平不能完全适应财务管理活动的要求,在财务关系处理过程中,可能采取隐瞒重要事实或不合作、甚至虚报相关数据等行为,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一)外部原因分析1.法制管理不健全 我国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与运作方式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由于国有资产由经营者管理,容易出现盲目投资以及非法侵占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无效益的状况。同时法律法规有时缺乏可操作性,正因为这种法制管理的不完善,使得国有资产的流失和财 政收入减少。为了加强竞争力度, 改善经济条件,而资金的来源只能通过银行借贷筹集,从而给事业单位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2.政策的改革步伐相对滞后 尽管国家针对事业单位改革出台了不少指导意见,但由于事业单位种类多,分布广,而国家政策侧重于宏观控制,对于具体单 位而言,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虽然部分地区或行业对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一直在进行积极探索,出台了一些改革政策,但大多属于单项改革和局部调整,原有的体制性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3.社会管理中信用评价体系缺失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财务活动业务趋于复杂,社会管理中信用评价体系缺失现象也日趋严重。我国事业单位信用体系管理经过多年建设已有点效益,但总体来说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难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我国在市场经济交易中,有些人缺乏诚信,没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失信行为越来越多,由此造成资产方面的损失越来越严重。现在我国高校有大量不良贷款和隐形债务,正是由于银行对高校的声誉和信用评价过高,银行普遍怀有 作者简介:朱阳生(1967-),硕士,副教授,娄底职院财贸系教学主任、会计专业带头人、现连续二届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注册会计师、会计师、司法鉴 定专家、综合招标投标专,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评估人员执业人员,研究方向:会计实务。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 朱阳生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417000) 摘 要:事业单位虽具有公益性质,也存在财务风险,但有区别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本文介绍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的表现形式,分析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并针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 朱阳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 60··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安徽工商管理学院MBA毕业论文 A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姓名:陶静 学号:13CG753 导师:张瑞稳教授 安徽工商管理学院 二零一五年九月

中文摘要 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其价值的创造和财富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对风险的承担和管理。作为一个专门从事风险集中与分散的特殊的行业,它有着比银行、证券等其他金融行业更高的抗风险要求。保险公司通过机构和业务的融合,将在硬件资源、金融产品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产生一种巨大的协同效应优势,提高行业竞争力,使保险服务水平提升到一个崭新阶段,但同时也增加了在组织结构、内部控制、关联交易方面的复杂性,导致经营中出现许多新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保险公司自成立以来必然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保险公司作为市场上经营风险的企业主体,自然要在经营中重视对自身财务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以降低或减上财务风险的出现。 本文以A保险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对A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基本内容和特征进行探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A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风险控制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并对该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借鉴国内外同行业风险控制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控制 【论文类型】财务控制

Abstract Insurance companies through institutional and integration services, will enable the sharing of resources and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to produce a great synergy advantages, enhanc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enhance the level of insurance services to a new stage in terms of hardware resources, financial products, but but also increased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nternal control, related transactions, complexity, resulting in many new financial risk nagement appears.Financial risk is a real problem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surance company will have to face, the insurance companies on the market as a business risk corporate body, naturally pay attention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ir financial risks in the busines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order to reduce or reduce the financial the risk of. A paper insurance companies for the study, based on the insurance company's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A basic content and features to explore on the analyzes the particularity and importance of the insurance company's financial risk A major manifestation and risk control, and the company's financial risk control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 using relevant theories and methods, lear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risk control in the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w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 words】Insurer Financial Risk Control 【Paper of Thesis】Financial Management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原则与措施方案

企业部风险控制与财务管理 一、企业的风险管理与部控制 企业的风险管理从本质上也应当是以部控制为前提,是以部的风险为主要对象的进行的有效和适当的管理。现代企业面临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恶劣的生存环境。各种经济活动都伴有风险的存在,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企业(组织)的终极目标就是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始终生存在成本和利润之间。从影响这些要素发生风险的原因,主要是外部的市场环境风险和部特有风险.外部风险如:政治环境、宏观经济环境、自然灾害和意外等企业外部的风险,也称为系统风险。部风险包括组织治理结构、部控制缺陷、管理者的素质经营特点等形成的经营风险——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企业举借债务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法律风险——作为经济活动的平等民事主体之间法律行为活动的诉讼风险等,也称为非系统风险。 对于前者是每个企业所共同面临的风险,是企业自身无法预见和控制的。因此,企业风险管理的理想途径应当首先是完善防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管理体系,包括: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组织、财务运营和公司运营的政策与程序、部审计系统等。加强对部风险的识别和把握,以部各种可能发生偏离目标的不确定因素为控制点,建立起风险管理机制和体系,来应对部风险,并进而对企业整体风险进行管理。 根据调查,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和部风险大至有以下18种重要的风险因素: ⑴单位控系统的有效性决定了风险的大小; ⑵管理者的能力大小,决定风险的大小; (3)管理者的正直度,正直的管理者可以保障职责的完成和风险的减小; (4)单位的规模。单位规模大潜在的风险就高; (5)会计系统的变动,变动后的信息系统风险很高, (6)经营业务的复杂程度,越复杂,出错的几率越大;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与防范

提纲: 一、事业单位会计的地位 二、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潜在的风险种类 (一)外部风险 (二)内部风险 (三)支付风险 (四)核算风险 (五)管理风险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 (一)、客观性。 (二)、不规则性。 (三)、可变性。 (四)、可预测性 四、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内外部控制环境难尽人意 (二)政府预算约束严重弱化 (三)缺乏严密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五、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对策 1、确定事业单位会计地位,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 2、加强内部控制 3、合理确定风险控制目标

4、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控制能力 5、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奖惩制度 6、建立财务状况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预测 7、正确处理风险管理与事业发展的关系 六、结束语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与防范 内容提要: 事业单位从其性质分为:文、教、卫、体、行政性公益性事业单位等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具有自己的特点,与企业财务风险相比,有着不同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的表现和特点。本文阐述了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这些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特点原因对策 一、事业单位会计的地位 事业单位会计的地位问题,关系到事业单位会计的性质、目标和原则,也关系到其法规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我认为有进一步加以明确的必要。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事业单位会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等特征要求必须建立相对独立会计分支体系,严格控制现金流,使事业单位会计企业化,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 二、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潜在的风险种类 (一)外部风险 由于事业机制。再加上对事业单位外部的财务法律法规和管制度不熟悉,单位法人意识和经济责任意识不强,对所作出决策的不健全,缺乏适合事业单位的市场体系(如职业管理者对经济后果考虑不周,对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和风险性估计不足),政府主管部门委托人角色不到位,对事业单位防范风险的措施不力。某些决策方领导人的授权不清,事业单位职责权限不明,有时还受到政府主管部门及各级政府的行政干预。造成严重的非经营性亏损,经营管理资产大量流失和损失。 (二)内部风险 事业单位资产普遍存在浪费与流失严重,利用效率低的现象。与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但落实力度不够有关,不仅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制约了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也削弱了财务监管的控制力度,最终导致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从产生、传递到审核等全过程的管理缺失,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其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影响信息使用者的有效决策,增大了决策失误的风险,这也是财务风险的隐患所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增加也与其对财务人员的建设缺失有关。一些财务人员认为进了事业单位就是拿到了铁饭碗,不会失业,因此疏于对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另外,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道德建设重视不够,作为财务人员,其道德水平对财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国现阶段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认识不足,投入也较为有限,使得财务人员的道德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财务管理活动的要求,存在偏离财务管理制度,甚至违规从事财务活动的风险隐

财务管理学---风险与报酬

风险与报酬 风险 单项资产的风险与报酬 证券组合的风险与报酬 证券估价 1. 风险 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可能性。 风险的大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它是“一定时期内”的风险。 至少有不好结果的不确定性。 风险的种类 经营风险也叫商业风险,是指由于生产经营上的原因带来的收益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也叫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筹资而带来的收益不确定性。 两大因素 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 两种结果 让好时更好 让差时更差 风险的种类 公司特别风险又叫非系统性风险或可分散风险,是指某些因素对单个证券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市场风险又称系统性风险或不可分散风险,指的是由于某些因素,给市场上所有的证券都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用证券组合可以抵消 不能用证券组合进行抵消 第四章风险与报酬 风险 单项资产的风险与报酬 证券组合的风险与报酬 证券估价 确定概率分布 计算期望报酬率 计算标准离差 计算标准离差率 计算风险报酬率 2. 单项资产的风险与报酬 投资者因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时间价值的那部分报酬,称为风险报酬。有风险报酬额和风险报酬率两种表示方法。 一般而言,投资者都厌恶风险,并力求回避风险。那么,为什么还有人进行风险性投资呢?确定概率分布 确定概率分布 概率分布指所有可能的状况及其概率。 概率分布必须符合两个要求:

确定概率分布 计算期望报酬率 计算标准离差 计算标准离差率 计算风险报酬率 2. 单项资产的风险与报酬 期望报酬率是各种可能的报酬率按其概率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报酬率,它是反映集中趋势的一种量度。 计算期望报酬率 期望报酬率的计算公式为: 计算期望报酬率 计算期望报酬率 证券组合的期望报酬率 如果你的室友付给你100元钱,你愿意与他签订一份价值50万元的保险合约以确保他的汽车如果在一年内丢失可以得到赔偿吗?根据以往的资料,汽车盗窃发生的概率为千分之一。但是如果一旦发生盗窃,你就要按保险合约全额支付。 你愿意吗? 保险公司愿意吗 思考 确定概率分布 计算期望报酬率 计算标准离差 计算标准离差率 计算风险报酬率 2. 单项资产的风险与报酬 标准离差是各种可能的报酬率偏离期望报酬率的综合差异,是反映离散程度的一种量度。计算标准离差 川东公司 旺百公司 标准离差越小,风险越小 问:假如有A、B两个项目,A项目预期报酬率为10%,标准差为12%, B项目的预期报酬率为18%,标准差为20%,应该选择哪个项目? 无法比较期望报酬率不同的投资项目的风险程度。 确定概率分布 计算期望报酬率 计算标准离差

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汇编(全)

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1 目的和依据 为完善云南冶金集团进出口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防止或减少因财务风险造成的损失,促进长期稳健发展。依据《公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云南省国资委关于加强省属企业财务风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以及《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子公司可参照本制度执行。 3 财务风险释义 财务风险的定义:是指公司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使企业财务状况偏离正常范围及造成财务损失的可能性。 3.1财务风险包括的主要内容 财务风险贯穿于公司各个财务环节,是各种风险在财务上的体现。它主要包括投资风险、筹融资风险、现金流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 3.1.1 投资风险。包括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和项目投资所产生的风险。投资风险就是由于公司受到各种难以预计或控制因素的影响使投资收益达不到预期目标或产生损失的风险。

3.1.2 筹融资风险。是指公司在筹资活动中由于宏观经济环境、资金 市场变化或筹资来源结构、期限结构、币种结构等因素给财务成果 带来的不确定性。 3.1.3 现金流风险。是指公司现金流出与流入在时间上不衔接导致无 法及时偿还到期负债所形成的风险。 3.1.4 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水平的不确定 性变动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3.1.5 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汇率变动引起外汇 业务收益的不确定性。 4 财务风险管理原则 4.1 全面性原则。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要能全面覆盖企业经营,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及相关部门和岗位。 4.2 重要性原则。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应当在全面性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4.3 制衡性原则。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应当在公司治理、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4 适应性原则。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办法要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并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和发挥作用,并随着公司情况变化及时加以调整。4.5 成本效益性原则。公司通过财务风险管理实现的收益要高于用于财务风险管理的成本以及可能的损失。 5 财务风险管理体制 完善的法人治理制度是财务风险防范是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