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历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中国历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中国历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简介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衡量农村居民经济收入水平的重要

指标之一。其计算方法为农村居民全年的人均收入减去全年的人均生活费用,可以反映农村居民的实际经济情况并作为评估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将历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影响因素。

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当时,农村居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村劳动力较多,而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水平较低。这导致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

推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开始出现明显增长。这一阶段,

中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水平逐渐提升。

21世纪初

21世纪初,中国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继续呈现增长趋势。此时,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农村副业和外出务工等途径。

近年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居民人均

纯收入水平也在稳步提升。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居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同时,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升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有效促进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

影响因素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农业生

产的规模、效益和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随着科技进步和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的效益逐渐提升,直接推动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

副业和务工收入

农村居民往往依靠副业和务工收入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农村副业包括养殖、种植、手工业等,劳动力返乡创业和城乡互动合作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来源。农村务工是一种常见的增加收入的方式,农民外出打工可以得到较高的收入,从而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

政策支持

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升的政策支持对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积极推进农村改革,提供扶持政策和项目,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例如,实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善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

展望

当前,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还有提升空间。随着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继续推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潜力逐渐释放。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收

入增长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产业扶持和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进一步增长。

结论

中国历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经历了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得益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副业和务工收入的增加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未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有望持续增长,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的经济状况。

居民收入分配

一、国民收入分配是一国内部的收入分配格局,可以是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可以是初次与再次收入分配,可以是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之间的分配。 居民收入分配则是剔除政府和企业,以个人为对象,侧重于研究初等收入分配和再次收入分配,研究居民的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资本利得收入,以期考察低、中、高收入格局。 ? 居民收入分配主要是指所有参与分配的社会成员都是以劳动者或生产要素所有者的身份出现,他们以其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和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及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取得相应的报酬。这些收入通常表现为利息、利润、地租或租金及工资或薪金。 二、影响居民支配收入的因素 1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体制 2国民收入总量 3投入劳动量和其他生产要素数量 4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5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方式和制度 ? 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 1.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扩大。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数提高得缓慢,年均增长率下降幅度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逐步拉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虽然城乡居民绝对收入额迅速提高,但绝对收入差距迅速拉开、相对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 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 919元,二者相差约3.23倍。 2.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反映的差距。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从下页表2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都有所下降,但是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还是高于城镇居民,说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与城镇居民仍有所差距。 (二)居民内部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逐步扩大 中国城乡居民内部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从城镇居民家庭情况看,2007—2009年最高10%收入组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最低10%收入组的8.74倍、8.82倍、 8.91倍。从农村居民家庭情况看,2007—2009年高收入户人均纯收入分别为低收入户的7.27 倍、7.53倍、7.95倍。 由此可以看出,居民内部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间有逐渐拉大的趋势。不同阶层居民收入差距,又会造成其对教育文化、医疗保健、交通通信等项目的消费水平差异,从而引发“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 (三)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

中国历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中国历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中国历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用于衡量农村居民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人均纯收入是指每个农村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从各种经济活动中获得的总收入减去直接与这些经济活动有关的费用后所得到的净收入。它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反映了农村居民的经济活动的收入水平和财富积累情况。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计算方法通常是将农村居民从各种收入来源(如农业、养殖业、副业和转移收入等)获得的总收入减去直接与这些经济活动相关的费用,如种子、化肥、养殖费用和劳动力支出等。这样计算得到的净收入即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了解中国历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情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变化。这对于制定合理的农村发展政策和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衡量农村居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入经历了显著的变化。本文将描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关键年份的数据 在以下列举的几个关键年份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情 况引人注目: 年份1]:[对应年份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这一年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入出现 [增长/下降] 的趋势。其原因可能是 [相关原因]。 年份2]:[对应年份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这一年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入出现 [增长/下降] 的趋势。其原因可能是 [相关原因]。 年份3]:[对应年份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这一年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入出现 [增长/下降] 的趋势。其原因可能是 [相关原因]。 变化趋势分析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趋势得到了以下几方面的解释: 政策引导: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农村经济发展和 农民增收。这些政策措施包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现代化推进、

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评价标准

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评价标准 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评价标准 一、引言 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评价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当前经济转型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何更科学、更合理地评价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不同维度对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评价标准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一些启发。 二、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乡村居民一年内可支配的总收入。它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计算方法主要采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指标和数据,具体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人均纯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这些指标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三、深度评价

1. 区域差异: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评价标准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比如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差距、资源禀赋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评价标准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差异化。 2. 衡量方式:除了纯粹以数字来衡量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外,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生活成本来进行评价。比如同样的收入水平,在不同地区的购买力和生活质量可能会有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引入相对收入、实际购买力等指标来进行深度评价。 3. 社会保障:评价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应当综合考虑当地的社会保障政策和发展水平。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善程度对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评价标准中应当考虑社会保障的覆盖率、保障水平等因素。 四、广度评价 1. 生产结构:评价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产结构和产业发展水平。不同的生产结构和产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乡村居民的收入来源和水平,因此评价标准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包容性。 2. 农民权益:评价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需要考虑到农民的权益保障和发展空间。农民的土地流转、农业产权、农村金融服务等因素对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评价标准应当包括这些方面的

2009年全国各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排名

09年各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排名(334个市、地区、州、盟) 1. 东莞13064 (粤1/20)● 2. 中山13061 (粤2/20) 3. 苏州12987 (苏1/13) ● 4. 嘉兴12685 (浙1/11) ● 5. 宁波12641 (浙2/11) 6. 舟山12612 (浙3/11) 7. 无锡12403 (苏2/13) 8. 上海12324 9. 绍兴12026 (浙4/11) 10. 北京11986 11. 杭州11822 (浙5/11) √ 12. 湖州11745 (浙6/11) 13. 常州11198 (苏3/13) 14. 广州11067 (粤3/20) √ 15. 大连10725 (辽1/14) ● 16. 佛山10699 (粤4/20) 17. 天津10675 18. 温州10100 (浙7/11) 浙江10007 19. 台州10006 (浙8/11) 20. 南京9858 (苏4/13)√ 21. 镇江9642 (苏5/13) 22. 长沙9432 (湘1/14) √● 23. 青岛9249 (鲁1/17) ● 24. 威海9226 (鲁2/17) 25. 厦门9153 (闽1/9) ● 26. 金华9001 (浙9/11)

27. 沈阳8753 (辽2/14) √ 28. 南通8696 (苏6/13) 29. 烟台8642 (鲁3/17) 30. 泉州8563 (闽2/9) 31. 珠海8552 (粤5/20) 注.农村居民纯收入为8552,农渔民纯收入为8575 32. 盘锦8479 (辽3/14) 33. 扬州8295 (苏7/13) 34. 乌海8226 (蒙1/12) ● 35. 泰州8180 (苏8/13) 36. 郑州8121 (豫1/18) √● 37. 鞍山8094 (辽4/14) 38. 巴彦淖尔8066 (蒙2/12) 39. 淄博8013 (鲁4/17) 江苏8004 40. 马鞍山7947 (皖1/17) ● 41. 克拉玛依7876 (新1/13) ● 42. 包头7826 (蒙3/12) 43. 济南7805 (鲁5/17) √ 44. 鄂尔多斯7803 (蒙4/12) 45. 呼和浩特7802 (蒙5/12) √ 46. 潍坊7695 (鲁6/17) 47. 营口7687 (辽5/14) 48. 福州7669 (闽3/9) √ 49. 盐城7650 (苏9/13) 50. 惠州7583 (粤6/20) 51. 江门7534 (粤7/20) 52. 唐山7420 (冀1/11) ● 53. 衢州7336 (浙10/11)

中国历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中国历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简介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衡量农村居民经济收入水平的重要 指标之一。其计算方法为农村居民全年的人均收入减去全年的人均生活费用,可以反映农村居民的实际经济情况并作为评估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将历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影响因素。 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当时,农村居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村劳动力较多,而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水平较低。这导致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 推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开始出现明显增长。这一阶段,

中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水平逐渐提升。 21世纪初 21世纪初,中国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继续呈现增长趋势。此时,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农村副业和外出务工等途径。 近年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居民人均 纯收入水平也在稳步提升。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居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同时,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升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有效促进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 影响因素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农业生 产的规模、效益和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随着科技进步和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的效益逐渐提升,直接推动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 副业和务工收入 农村居民往往依靠副业和务工收入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农村副业包括养殖、种植、手工业等,劳动力返乡创业和城乡互动合作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来源。农村务工是一种常见的增加收入的方式,农民外出打工可以得到较高的收入,从而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 政策支持 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升的政策支持对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积极推进农村改革,提供扶持政策和项目,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例如,实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善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 展望 当前,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还有提升空间。随着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继续推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潜力逐渐释放。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收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这种速度差距决定了城乡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整个趋势(如图1所示)。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率在1984年以前是农村超过城镇。1985以后,除个别年份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实际增速相比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都要小。 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来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如图2)。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为2.57∶1,到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5 78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 761.0元,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为3.31∶1。 从绝对差额上来看,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人均纯收入多209.8元。此后绝对数值方面的差距不断加大, 1985年为341.5元,到1994年增加到2 275.2元,2008年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 99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620.6元,不到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3,绝对差额也增加至11 020元。过去的3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52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比值和绝对数值方面的差距表明,我国城乡间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已很大,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由表1和图2的数据变化特征也可以看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978—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缩小,由2.57倍缩小到1.86倍,这是由于农村的率先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迅速增加,历史上居高不下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迅速缩小;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开始改革,城乡收入差距又开始拉大,城乡居民收入的比例扩大到1994年的2.86∶1;从1994年开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从1997年起中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年下滑,差距又逐步扩大:1997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仅相当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0.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拉大,2002年城乡居民收入比首次突破3∶1,达到3.11∶1,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达到3.33∶1,2008年为3.31∶1。

甘肃省2010年城镇、农村人均收入、工资统计数据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甘肃省总人口2618万,其中农村人口占71.39%,达1869万。 甘肃省2010年城镇、农村人均收入、工资统计数据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2010年增长(%) 家庭总收入14307 10.75 工资性收入9883 7.63 经营净收入688 -0.35 财产性收入72 21.42 转移性收入3665 22.73 人均可支配收入13189 10.55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2010年增长(%) 人均消费性支出9895 11.30 食品3702 10.21 衣着1256 7.35 居住910 13.62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598 6.92 医疗保健829 10.95 交通和通讯1077 20.38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1137 10.85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其它商品和服务388 15.70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2010年增长(%) 人均纯收入(元)3425 14.9 工资性收入1199 20.6 家庭经营收入1856 17.2 财产性收入40 17.1 转移性收入329 -10.5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支出2010年增长(%)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2942 6.4 食品1315 15.2 衣着184 17.1 居住552 -15.0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47 3.0 交通和通讯257 8.0 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238 9.5 医疗保健203 12.8 其他商品和服务46 14.1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统计学本科毕业论文

统计学本科毕业论文 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影响 因素的实证研究 专业名称:统计学 班级:201001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4年5月

摘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率较大,人口压力的加大与中国农村可利用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的不断减少之间的矛盾将会继续存在。面临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农产品的价格、质量的竞争必然更加激烈,因而农村居民的收入问题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这一问题是否能够得到根本性解决,农村居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速度和质量怎样,不仅直接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也关系着大多数农村居民的情绪,关系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和党与政府在农村的威信以及执政党地位的问题。 本文运用统计软件Eviews5.0对2003年至2012年近10年的影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函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在研究影响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问题上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得出要想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控制农村人口数,提高农村居民综合素质,尤其是必须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大在科学知识教育方面的力度,保证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强农民利用科学技术提高收入的意识。 在本文研究的最后提出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建议和有效措施,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贡献出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经济发展;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回归模型;最小二乘法

ABSTRACT China is an agricultural country,rural population accounts for the population ratio is larger, Population pressure increased with the use of land resources in rural China, especiall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ontinuous decrease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will continue to exist.Fac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the pric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quality of the competition is more intense, and rural residents' income has become a big problem facing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roblem can be solve fundamentally, can rural residents' income increase and what about the speed and quality , not only directly related with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but also the mood of most rural residen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stability of rural social relations and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authority in the country and the ruling status of the problem. This paper uses the statistical software of Eviews5.0for 2003 to 2012, nearly 10 year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residents per capital net income of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hen the function model of per capital net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per capita net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in our province.In the study of factors affecting our province rural residents per capital net income of the problem using the number form combining ideas, it is concluded that control the number of rural populationis must to develop the rural economy , and it is must to improve rural resi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special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rural labor force, intensify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education, guarantee the rural labor force, enhance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farmers u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raise revenue. Finally, in the study of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的分析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的分析 [摘要]恩格尔系数和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重要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已进入消费加速,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转化,不仅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还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本文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优化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家庭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 ABSTRACT The Engel coefficient and the family incom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is are important indexs that tomeasure the level of people's life,since youthe reform and openning-up policy was published ,China's economic’s development rapid quickly,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rapidly too,significan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in in China.The Engel Coefficient decreased gradually,consumer demand for economy unceasing enhancement.At present, China has entered the accelerated transformation of consumption,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to a higher level,not only promoted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but also improve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This paper discusse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ning-up policy changes in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esidents in China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The per capita income of a family Disposable Income Engel Coefficient consumption structure 一、引言 中国近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其成绩有目共睹,不容置疑,但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也是很明显的。在众多的矛盾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为矛盾中的焦点问题,更是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如闹得沸沸扬扬的富人移民、“你幸福吗?”都是这一矛盾的具体体现。 过高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眼前看,将直接关系着改革的深入进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和民心的稳定,从长远看,则关系着全民小康社会的最终实现和现代化的成败。可以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既是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今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并予以妥善解决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 城乡恩格尔系数直接反映了居民的消费结构是否合理,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分析及相关数据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大致可把6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①1949-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顺利恢复和发展;②1957-1966 年:开始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曲折前进; ③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但仍取得进展;④1977-1992年: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稳步、迅速而健康发展;⑤1993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即将跃居世界第二位。 1949-1952年,是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比过去最好年份,工业总产值下降50%,农业总产值下降20%,原煤下降48%,原油下降62%,钢下降83%,电力下降28%,棉布下降32%,粮食下降24.5%,棉花下降48%。1949年农业总产值为326亿元,1952 年达到461亿元,高于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408亿元);1949年工业总产值为140亿元,1952年达到349亿元,超过了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281亿元)。195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为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解放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在三年中年平均增长率为21.1%。 1952年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仅为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1952年中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而且也落后于印度,如钢产量中国为2.37公斤,印度为4公斤(为1950年数字,下同),美国为538.3公斤;发电量中国为2.76度,印度为10.9度,美国为2949度。因此,为了改变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状况,第一个五年计划极重要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与此相适应,在投资方面也突出了重工业。计划规定,五年中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总额是427.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为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重工业又占88.8%。 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相应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运输邮电业、商业和文化教育等事业。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农林水利部门的投资占7.6%,运输邮电部门的投资占19.2%,银行贸易部门的投资占3%,文化教育部门的投资为7.2%。在五年中,国家对经济和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到493亿元,超过计划的15.3%,加上企业和地方自筹资金,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投资总额达到588.47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92亿元,相当于1952年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的1.9倍。 一五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9%,其中工业增长18%,农业增长4.5%;轻工业增长12.9%,重工业增长25.4%。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43.1%提高到1957年的56.7%。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上升到45%。1957年钢产量达到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296%,为建国前最高年产量的5.8倍;发电量达到193.4亿度,比1952年增长166%,为建国前最高年发电量的3.2倍。“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100年。 1958至1960年是中国“大跃进”时期。“大跃进”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力图在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过程中开辟一个新的局面。然而,实践已证明,这个努力是不成功的,而且造成严重的后果。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指标,比八大一次会议建议的指标,工业方面普遍提高一倍,如钢从12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农业方面普遍提高20-50%,如粮从5000亿斤提高到7000亿斤。从此后,第二个五年计划转入了“大跃进”的轨道。 三年“大跃进”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影响以后两年经济的发展。1958-1962年,社会总产值年平均下降0.4%,农业净产值年平均下降5.9%,轻工业年均下降2%,国民收入

北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北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姚翠友 来源:《中国市场》2008年第18期 摘要:本文选定了六个影响北京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建立了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目前影响北京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对于如何改善北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城乡居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数据上来看,1978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5.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24.8元;到2006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19978.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8620.0元,二者分别增加了54.67倍和38.35倍。但是,随着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而且有继续增大的趋势,当这种差距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必将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这一现象需要引起研究人员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自然、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本文在参考文献[1]~[5]的基础上,并结合北京市的具体情况,同时考虑到指标可量化的程度,选取了若干个指标进行分析,参见表1,各个指标的详细定义如表2所示。

二、数学模型的建立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上是定性分析或者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定量分析又是以回归分析为主,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所选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是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首先提出来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与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相比,它具有“对样本量的多少和样本有无规律都同样适用[7]”的优势,解决了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系统分析方法的数据少,信息不确定而无法研究或难以研究的问题。 灰色关联分析的步骤[6]是: 1.确定比较数列和参考数列。假设: X0={X0(k)|k=1,2,…,n}为参考数列(又称母数列); Xi={Xi(k)|k=1,2,…,n}(i=1,2,…,m)为比较数列(又称子数列); 根据表2中所提供的相应数据和上面的分析,本文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参考数列,记为X0,选择与城乡收入差距有关的因子作为比较数列Xi,具体为:北京地区的城市化水平X1;政府财政支农的比率X2;就业结构X3;产业比X4;城乡比较劳动生产率X5;人均 GDPX6。 2.求关联系数。灰色关联系数γ(X0(k),Xi(k))体现了第i个子数列与母数列在第k时刻的关联情况,是第k时刻第i个子数列与母数列所对应的点的距离状态的反映。 3.求关联度。由计算得到m×n个灰色关联系数值,数值所体现的信息显然过于分散,不便于比较。必要用一个数值体现每一比较数列各个时刻的灰色关联系数情况,定义这个数值为灰色关联度,记为γ(X0,Xi),简记为γi。 4.依关联度大小排序。得到每个子数列的灰色关联度后,即可对关联度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所排出的序列称为灰色关联序。其关联度排在最前面的子数列与母数列的关系最为密切,对母数列的影响最大;排在第二位的影响次之,其余依次类推;排在最后的子数列与母数列的关系最为疏远,对母数列的影响最小。

1980-2011年我国肉类消费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变动特征的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对我国未来肉类消费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肉类消费,现状,未来趋势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专项(项目编号:nycytx-42-G5-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城乡居民肉类消费量逐年递增的同时,肉类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对我国肉类消费现况及未来消费形势的分析十分必要。 1 城乡居民肉类消费水平变动特征分析 1.1 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快速增长 自198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逐年增加,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1980年,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为12.70kg,1990年达到15.91kg,10年间增加了1.25倍,2000年增加到20.22kg,较1990年增长了1.27倍。2000年以后,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继续快速增长,2011年达到28.20kg,2000—2011年间人均肉类消费以每年3.1%速度增长。从不同种类来看,1980—2011年间全国人均猪肉消费量总体上呈增长态势,2011年为17.6kg,较1980年的11.13kg增长了1.58倍,年均增长1.5%;同时,城乡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增长较快,人均消费量从1980年的0.81kg增长到2011年的2.95kg,是1980年的3.63倍,年均增长3.8%;禽肉消费增长最快,增幅最大,城乡居民人均禽肉消费量从1980年的0.76kg增长到2011年的7.64kg,增长了约10倍,年均增长高达7.7%(表1)。 同时,随着居民家庭肉类消费量的增加,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80年全国人均猪肉消费占总肉类消费的比重为87.6%、牛羊肉比重为6.4%、禽肉比重为6%。到2011年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占62.4%、牛羊肉占10.5%、禽肉占27.1%。因此,2011年与1980年相比,猪肉比重下降了25.2个百分点、牛羊肉比重上涨了4.1个百分点、禽肉比重增长21.1个百分点。由此可看出,虽然我国人均猪肉消费的比重在逐渐下降,但比重仍最大,占肉类消费总量的60%以上,猪肉始终是肉类消费的主体;虽然我国牛羊肉消费量还不到肉类消费总量的20%,但是牛羊肉的消费比重在逐年上升,说明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调整空间;禽肉的消费比重增长很快,禽肉消费量的增长也最快,是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 表1 全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与数量结构单位:kg 年份人均肉类消费总量 猪肉牛羊肉禽肉 数量% 数量% 数量% 1980 12.70 11.13 87.6 0.81 6.4 0.76 6.0 1985 14.36 11.83 82.4 0.98 6.8 1.55 10.8 1990 15.91 12.63 79.4 1.45 9.1 1.82 11.5

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问题分析2018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问题分析2018河南省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 河南省是农村人口占主体的省份,启动农村居民消费,对于拉动河南省的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河南省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却从根本上拉动河南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只有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才能从根本上拉动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了扩大河南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就需要研究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消费对策,来引导农村居民进行合理消费。 一、河南农村居民消费现状 (一)城乡差距较大。河南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人口9918万,其中,农村居民总数为6345万,占总人口比重为64%,可以看出农村居民人口占主导地位,目前在城市耐用消费品日趋饱和的背景下,农村消费市场得开发势在必行,据统计,2008年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044.21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837.46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量有三倍之差,农村居民在家庭设备用品消费、医疗保健品消费、娱乐文教消费等方面都远远低于城镇居民。 (二)农村居民消费所占比重持续走低。200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597.54亿元,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2539.28亿元,占总量的55.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为2058.29亿元,占总量的44.8%,农村居民消费所占比重呈持续降低的趋势。河南农民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减小,在农村商品市场中消费者往往不追求商品的质量,农民的购买力较低,消费市场较狭小,产品较单一,农民消费水平低已成为直接影响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

中国历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统计(1978-2012

中国历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统计 ( 1978-2012 2012 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6959 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 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6%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 ,增速比上年加快 1.2 个百分点。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2.5% ,经营净收入增15.3% ,财产性收入增长8.9% ,转移性收入增长11.6%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1986 元,同比名义增长15.0% 。按城镇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4 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1 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2419 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9814 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1456 元。 2012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 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5%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 ,比上年回落0.7 个百分点。 其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6.3% ,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9.7% ,财产性收入增长9.0% ,转移性收入增长 21.9%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7019 元,名义增长13.3% 。按农村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纯收入

2316 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纯收入4807 元,中等收入组人均纯收入7041 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纯收入10142 元,高收入组人均纯收入19009 元。 全年农民工总量26261 万人,比上年增加983 万人,增长 3.9%。 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 万人,增长 5.4% ;外出农民工16336 万人,增长 3.0% 。 年末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2290 元,比上年增长11.8% 中国历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统计 ( 1978-2011 )年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农民纯收入 农村居民家庭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恩格尔系数 197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