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网师园的造园艺术

网师园的造园艺术

网师园的造园艺术
网师园的造园艺术

论网师园造园艺术

摘要:中国清代园林在继承了唐宋园林艺术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造园艺术在技术方面达到了十分成熟的境地,而且逐渐形成地方风格:北方以北京为中心,南方以苏州、湖州、扬州、杭州为中心,岭南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私家园林以江南地区宅园的水平为最高,数量最多。江南叠石多,气候湿润,适于植物的生长,花卉品种也就繁多,另外,江南的封建文化比较发达,因此,江南园林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也最能代表当代文人所追求的“诗情画意”。江南的叠石料以太湖石和黄石为主,能够仿真山之脉络气势作出峰峦丘壑、洞府峭壁、曲岸石矶,或以散置、或倚砌筑作壁山等等,更有以假山作为园林主景的。江南园林的观赏植物讲究造型和姿态、色彩、季相特征。在院角、廊侧、墙边的小空间内散植花木配以峰石,构成小景画面,使人顾盼于不经意之间,尤为精彩。以宅园为代表的江南园林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其中网师园是江南极具代表性的文人园林,我们通过对网师园的深入了解来进一步更好地理解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关键词:网师园;私家园林;古典园林

网师园在城东南阔家头巷内,原为宋代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清代乾隆年间,宋宗元买下其地,重行擘划布置,称为网师园。“网师”者,“渔翁”之义也。据钱大昕乾隆六十年(1795年)《阿师园记》载,园旁弄堂旧称王四巷,宋宗元取“王四”谐音“网师”为名,既便于众口,又寓“渔隐”之义。网师园地处城东南,当时当地水网交叉,主园内又以水景为主,所有建筑都围水贴水而建,“渔隐”之义是十分贴切的。网师园与苏舜钦所建的沧浪亭相隔不远,故有人称网师园为“苏邻小筑”,

也有人因其园在沧浪亭之东,又称“苏东邻”。然

而,它们毕竟无法替代“网师”之名,传至今日,

人们但知有网师而不知有“苏邻小筑”等名了。[1]

网师园分为住宅和庭园两部分,东部的住宅

部分占地0.2公顷,大致依序列依次为门厅、正

厅、楼厅,其后有五峰书屋和梯云室等精巧玲珑

的小院。西部为庭园,占地0.33公顷,这里的布

局与住宅部分的布局截然不同,亭、廊、轩、馆

或聚或散,皆邻山近水,环池而建。

网师园的总体布局讲究曲径通幽,庭园虽小,利用直路中有迂回,舒缓处有起伏的园路安排,创造意境深邃的气氛。一走进园门,曲廊就将人引向

掩映在绿树山石之中的小山丛桂轩。轩名取自北朝诗人庾信《枯树赋》中“小山则丛桂留人”的诗句,意喻迎接、款待、挽留宾客之意。轩的周围,桂树簇拥,佳石耸立。透过花窗北望,可见一座黄石假山一一云岗,虽不高却气势雄奇,曲径通幽处,山石自开。循着名为樵风径的爬山廊,向西而后北折,来到“濯缨水阁”(图 1)。阁前凿—泓碧池,周围缀以山石、花木、古树,倒映在水中,景园十分精致、幽深。水池约400平米见方,集中置于园的中心位置。池岸的叠石层层低下,源头、水尾隐藏于峰回路转之处、水榭花墙之间。四周建筑布置得疏密有致,高低得宜。当游人在幽闭的山石丛林中

作了一番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体验后,游

历至此,不禁感到豁然开朗,不仅平添了花

光水影的悠悠诗韵,而且还拓展了景物的画

外空间。

池水西边曲廊突出处的“月到风来亭”。

(图 2)与南侧的“濯缨水阁”,是园中的标

志性建筑,表现该园的主题。由亭北侧的游

廊再跨过三折桥,即可到达池北的“看松读

画轩”。这座建筑与池水相隔数步,利用东西廊房花墙,围合成—个相对独立的半封闭空间。在与大庭园的相接处,植有三株古意盎然的白皮松,既点明了小院的意境,又丰富了北岸景观的层次。

池水东岸,与“月到风来亭”隔水相望的,是“竹外一枝轩”和“射鸭廊”。轩和廊的名字,缘于苏东坡“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枝斜更好”和“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写春景的名句。廊、亭之南,还有一座假山与云岗呼应,两山之间,池水蜿蜒为儿涧,仿佛一股清泉源源自此流出,山涧上,横跨一座三步拱桥,是水景的点睛之笔。

园基T形短轴的东西两头,各自闭合成院。东头为藏脩密处的二层楼房“五峰书屋”,紧邻内宅,

方便而又隐蔽,完全合乎《园冶·书房基》要求,“择偏

僻处,随便通园,令游人莫知有此”也。[2]

再往西是园主人的书斋——殿春簃,“殿春”指芍药

花时在春末,“簃”为楼阁旁边的小屋。此院落以卵石铺

地,北面建有三间小屋,南面叠石贴壁为山,洞壑幽深

中,“涵碧”小潭一汪,旁边还有一座“冷泉亭”(图 3),

整个庭园充满了静趣。“殿春簃”还是我国传统园林出口

首例——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明轩”之蓝本。

整个园林的空间安排采取主、辅对比的手法,主景区也就是全园的主体空间,在它的周围安排若干较小的辅助空间,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西面的“殿春簃”与主景区之间仅一墙之隔,是辅助空间中之最大者。正厅为书斋“殿春簃”,位于长方形庭院

之北,院南有清泉“涵碧”及半亭“冷泉”。院内当年辟作药栏、遍植芍药,每逢暮春时节,唯有这里“尚留芍药殿春风”,因此而命名景题。园南部的“小山丛桂轩”和琴室均为幽奥的小庭院,“琴室”的入口从主景区几经曲折方能到达,一厅一亭几乎占去小院的一半,余下的空间但见白粉墙垣及其前的少许山石和花木点缀,其幽邃安谧的气氛与操琴的功能十分协调。园东北角上的“集虚斋”前庭是另一处幽奥小院,院内修竹数竿,透过月洞门和“竹外一枝轩”可窥见主景区水池的一角之景,是运用透景的手法而求得奥中有旷,设计处理上与琴室又有所不同。此外,尚有小院、天井多处。正由于这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幽奥的或者半幽奥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烘托出主景区之开朗。

网师园的规划设计在尺度处理上也颇有独到之处。如水池东南水尾上的小拱桥,故意缩小尺寸以反衬两旁假山的气势;水池东岸堆叠小巧玲珑的黄石假山,意在适当减弱其后过于高大的白粉墙垣所造成的尺度失调。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园的东北角,这里耸立着邸宅的后楼和集虚斋、五峰书屋等体量高大的楼房,与园中水池相比、尺度不尽完美,而又非堆叠假山所能掩饰。匠师们乃采取另外的办法,在这些楼房前面建置一组单层小体量、玲珑通透的廊、榭,使之与楼房相结合而构成一组高低参差、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前面的单层建筑不但造型轻快活泼、尺度亲切近人,而且形成中景,增加了景物的层次,让人感到仿佛楼房后退了许多,从而解决了尺度失调的问题。不过,池西岸的“月到风来亭”体量似嫌过大,屋顶超出池面过高,多少造成与池面相比较的尺度不够协调的现象,虽然美中不足,毕竟瑕不掩瑜。

建筑过多是清乾隆以后,尤其是同、光年间的园林普遍存在的现象,网师园的建筑密度高达30%。人工的建筑过多势必影响园林的自然天成之趣,但网师园却能够把这一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置身主景区内,并无囿于建筑空间之感,反之,却能体会到一派大自然水景的盎然生机。足见此园在规划设计方面确乎是匠心独运,具有很高的水平,无愧为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上品之作。[3]网师园的山水造景,简洁而精致,池呈方形,东南与西北角向外伸延成溪,西北在“潭西渔隐”门前架石梁,如《园冶》云,“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是隔出境界的手法。西南之水,引蔓通津,沿着墙向南至假山之下。网师园用石,仅在池南叠一黄石小山,造型简洁而自然,大量用石集在池边沿岸,有“水令人远”的意趣。

网师园可谓“地只数亩,而有迂问不尽之致;居虽近底,而有云水相忘之乐”。其精致空灵,堪称江南小园林的典范。[4]

结论:清代私家园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达到了最高水平。而网师园是清代江南极具代表性的私家园林,体现出清代江南私家园林的众多特点。首先,园林与住宅紧密结合,使得园林的自然野趣和生活情趣相结合,与宋、明时代仅供欣赏的园林大为不同。其次,由于地价昂贵,造园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更丰富的景物,从而在景区划分和造景方面产生新的手法。如网师园的环池建筑布置。

参考文献

1.柯继承.苏州园林趣谈.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2.张家骥. 中国造园艺术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ggtf

4.张家骥. 中国造园艺术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从视线分析看苏州网师园景观规划

从视线分析看苏州网师园景观规划 从视线分析看苏州网师园景观规划 高彬刘管平 1,人眼视觉原理 人眼视域为一不规则圆锥形.双眼形成的复合视 域范围向上为70.,向下为80.,左右各为60..在保 持放松,平视的情况下,能看清景物的垂直视角为 26.~30.,水平视角约为45.~60.【11,以此视域 形成的景观清晰而平和,最适静观.在此基础上,控制 合适视距,即小型景物合适视距约为景高的3倍 (D=3H),通过一定的行走路线,把不同的景观纳入到 视野之中,组成连续的动态景观序列,构成优美动观效 果.控制视角范围,再通过路线的引导,动静结合,创 造"虽由人作,宛白天开"是古今园林追求的高尚境界. 2,苏州网师园视线运用 网师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也是我国古典私家 园林中等规模的典范,东部为住宅区,西部为园林观景 区.园林观景区以湖面为主,亭廊轩榭环水而建,其中 主要有南部的集会活动厅"小山丛桂轩",此轩通过其 北面的"云岗"(z)叠石假山与湖水相临,"云岗"叠 石假山西侧设有小体量的"濯缨水阁",作为"小山丛 桂轩"的延伸;临湖的西岸中部有突出于水面之上的六 角"月到风来亭"(x)作为景观和观景中心.临湖北 岸是园主读书,家居的集中区域,依次有"殿春移"园 中园,"看书读画轩","集虚斋"楼阁,"五峰书屋"等, "集虚斋"南侧是低矮的"竹外一枝轩"(Y)与湖面相 接;东岸是住宅区的主体建筑"撷秀楼","万卷堂",

通过临水的"射鸭廊"与景观区形成贯通"[3]. 2.1静观形成系列最佳观赏点 就景观区构成而言,"月到风来亭"(x)位置居中, 在全园中具有重要位置;"竹外一枝轩"(Y)是全园制 高点"集虚斋"向湖面的延伸处,位置特殊,是园主及 其客人作停留观景的最佳处所;"云岗"(z)山顶位置 较高,又处于"小山丛桂轩"与湖的过渡地带,是南面 绝妙的观景点.分析三点的视线构成,不难发现最佳垂 直视角,水平视角在其中的应用. 自西部中心的"月到风来亭"(x)观景,水平视 作者:高彬,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 刘管平,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l6? 角AXC=BXD=60.,垂直视角X=30.(图1, 4).视野北起"看书读画轩"外挺拔的黑松,白皮松, "竹外一枝轩"及轩北部的"集虚斋"楼宇部分,东部以"射鸭廊"为前景的"万卷堂","撷秀楼"粉墙及南 部的"云岗"假山和被其大部分遮掩的"小山丛桂轩" 和近处的"濯缨水阁"等(图6,7). 自北部的"竹外一枝轩"(Y)观赏各主要景点,水 平视角FYG=ZYX=60.(图2).B点为"射鸭廊" 观景点,因与"竹外一枝轩"同处于同一水平,两垂直 视角相等均是30.(图4).视线以东部的"万卷堂", "撷秀楼"粉墙及其前面的置石立峰为视线起点,经东 南角的"小洪桥",观南端峭壁林立的"云岗"假山与 图1网师园"月到风来亭"观景分析 图2网师园"竹外一枝轩"观景分析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论文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组织规律 ——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拙政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 (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所谓的园林意境,则是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叶朗认为: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作和欣赏[1]。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一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清晰突出,也更容易把握。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同意境的实质一样,是园主内省和外观的统一,是园主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拙政园就是反映了王献臣的思想感情,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他的爱好、趣味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就是园林艺术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与园景内在本质的统一的联系。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本质就是意和境的契合。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 不论是描写山水还是乡村田园,都要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符合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构成

古典园林艺术赏析——苏州拙政园.docx

A大学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论文题目苏州拙政园浅析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学年学期 年月日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的东北隅,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与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中国古典四大园林。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 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 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 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拙政园以水见长,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 具有浓郁的江南汉族水乡特色。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 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拙政园的一草一木、一池一塘、一厅一屋 , 每一处景观和设计 , 都是历任主人营建、积累的结果。可以说 , 数百年来拙政园虽然经历了不同的设计者和维护者 , 但不同时期拙政园的主人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宗旨和目标,即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创造、利用、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力图 营造、维护一个最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接下来,我从园林构建的山水、地形、植物和建筑四个方面来浅赏一下这一古 典名园。 拙政园在开始营建时 , 由当时的大家文征明主持设计。文征明的总体思路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概括为因地制宜、法乎自然。拙政园所在地原本是一块地势低洼 之地 , 因排水不畅 , 多积水 , 单纯从造园角度看 , 这块地非理想之选。考虑到苏州地 区地下水丰富 , 地势低下利于开池引水, 文征明非但没有对这块低洼之地大动干 戈如填土等 , 反而巧妙 地以水造景 , 以水彰景 , 以水联景 , 以水为主线 设景布点 , 将 31 处景点 尽数囊括其中。此后描 摹诸景点时即以水为 脉络 , 如“循水而西”、 “至是水曲折而北”、 “水尽 , 别疏小沼”、 “又前循水而东”、“至是水曲折而南”、“至是伏流而南”, 总之, “凡诸亭槛 台榭 , 皆因水为面势”。如此 , 将拙政园内的景点串成一体。时至今日, 拙政园仍 然“以形状富有变化的水池串连各景区, 成为既有主次、又有变化的统一体”。 如中部水面 , 被池中二岛及房屋、曲桥、花木分割为几部分后 , 显得水面流通环回 ,

网师园园林艺术分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网师园园林艺术分析 苏州园林,在汉族建筑中独树一帜,是有重大成就的古典园林建筑。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1997 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而网师园作为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中型古典ft水宅园的代表,以布局紧凑,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处处显露苏州人的美学观和吴地文化风格。网师园建于南宋时期,原本只是取名叫“渔隐”的小型私人花园,几经沧桑变更,清朝乾隆时期,至公元 1765 年(清乾隆三十年)前后,定名为“网师园”,最终形成了这一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 1997 年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网师园,地处苏州古城东南隅阔家头巷,占地约半公顷,她以水为主题,布局精致、紧凑合理、结构精巧、典雅自然,园中有园,景内有景、小中见大,虽小不觉其小,是整个苏州园林中最小巧精致的,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在全国的园林中,亦居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它至今仍保有私人花园的趣味与特色,其园林中目前最重要的特色是“夜花园”,也就是夜间传统音乐表演与园林艺术的结合,目前参观网师园,也能欣赏到在园中传统音乐与戏曲的表演。 网师园可分成了三部分:东部住宅、中部花园、书画宴乐之地。首先,来看看园东的宅院四进,四进的厅堂装修及门楼雕刻俱精。网师园有两个园门,东西各一个,东门设在第一进的轿厅之后,门额上砖刻“网师小筑”四字,外客可由此门进入花园,另一园门设在内宅西侧,供园主人和内眷进入。通过砖雕门楼进入第二进大厅,大厅屋宇高敞,装饰精工雅洁,陈设讲究。从大厅向北走,进入第三进内厅,即撷秀厅了,撷秀就是揽取秀色之意,在此楼纵目远眺,全园景色、天平、灵岩、七子ft诸景,尽收眼底。穿过曲廊,进入后花园。北是“梯云室”,这里景色十分迷人。此地植物造景非常丰富,花园周围用太湖石砌成大小五个不同花台,植水带草,有海棠、紫薇、腊梅、桂花等,形成五个植物层和四季有花佳景。此外,此地的太湖石假ft也十分耐人寻味,让人在其中流连忘返。玲珑空透的太湖石是江南一带重要的造园材料,除了此地,在网师园其他庭也都有大量运用。总而言之,网师园的建筑之美,在东部住宅区可得到尽情欣赏。 第二部分说说书画宴乐区。“五峰书屋”是园主读书与藏书的地方,室内面阔五间, 南北透明半窗,光线充足。屋前屋后天井开阔,湖石清秀嶙峋,奇特多姿,期间更有芭蕉、腊梅、紫玉兰、ft茶花为此增色不少,确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五峰书屋”西连“集虚斋”,“集虚斋”室内陈设雅致的红木家具,和以竹为题的书画满堂,与”竹外一枝轩“相呼应,极其幽谧。”另外,“看松读画轩”则是主人画室,它远离池案而建,颇具古“与”雅”的品味。“古”即指古树,白皮松、木瓜树、古柏皆有百年以上历史,风姿美丽,也证实 了历史的悠久。其外还有古木“寿星”,即是硅化木,是一种特殊的木化石。这些都显得十分古味十足。“雅”字又怎么体现呢?轩内陈设的红木家具,红木鼓式大圆台,灵璧石都给了一种古雅沉静的韵味。 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多建在城市,并与住宅相连,占地甚少,小者一二亩,大者数十亩。在园景的处理上,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有较大的变化,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景区和游览路线。有时也用园内有园,大园包小园的方法,造成空间多变,层次丰富,这种园中之园,又常在曲径通幽处,在你感到“ft重水复疑无路”之际,却“柳暗花明

中国园林艺术赏析

中国园林艺术赏析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建造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中国园林形成发展建筑特色意境 一 .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园林建造应始于商周,当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这个时期涌现的名园有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宣帝的“乐游园”等。明、清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园林都是当时的佳作。 二.中国园林的建筑特点 优秀的建筑在园林中本身就是一景。中国古建筑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功的经验。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且也注意到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务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园林中的桥,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园桥在造园艺术上的价值,往往超过交通功能。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水体面积占全园面积的比例、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关。 园廊,屋檐下的过道及其延伸成独立的有顶的过道称为廊。它不仅是联系室内外的建筑,还常成为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通道,是园林内游览路线的组成部分。它既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功能,又起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廊的形式和设计手法丰富多样。按结构形式分有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和

高中美术鉴赏《第十五讲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五讲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 教材: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全一册 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 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 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 勤劳和智慧。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 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因此,教师 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 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 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b5E2RGbCAP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
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p1EanqFDPw 2. 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
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DXDiTa9E3d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 2. 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1. 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
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RTCrpUDGiT 2. 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
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 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5PCzVD7HxA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方法的研究: 讲授、提问、播放影片、比较、讨论、反思、 教具准备:图片、影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就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就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就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就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就是智慧与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就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与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与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与观景的建筑。建筑与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与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就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瞧来,国家的山河都就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与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人教版初中美术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1

《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因此,教师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 2、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1、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 2、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四、教学难点: 1、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2、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

园林艺术鉴赏作业

校园小景——司徒安雕塑园 司徒安雕塑园位于沈阳师范大学正门入口处,是我校典型的园林景观的缩影,园内有司徒安雕塑学院的雕塑作品而得名。雕塑园在简单树木花草的之间点缀雕塑、奇石和木椅等又以石板路穿插其间即有人文景观又有自然景观二者和谐共生,展现了沈师校园内和谐氛围。雕塑 园中雕塑均出自司徒安雕塑学院的师生之手。古今中外的科技、思想界的知名人物,好多都以一比一塑像的形式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游

人面前。雕塑表情生动,有的低头沉思人生哲理的柏拉图;有闭上双眼的忘我的指挥乐团演奏音乐贝多芬;更有正在刻苦练功的近代史上闻名世界的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不仅仅是我校雕塑学院师生高超技艺的展现,也是雕塑园的中心所在,更是在告诫我在校学生应该时刻以伟人为榜样,树立自己的目标在大学校园中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发奋努力。 怪石 园中怪石或卧于草坪之上,或隐身于树木花之中,或立于湖畔总之没有孤孤单单的出现在游人的视野中。尽管园中的石料有高有低,有肥有瘦,但是由于合理的搭配使其与周围的环境完美融合。使它所出现的位置绝不会让人感觉到突兀,也不会让人感觉到有紧密的压迫

感。 石料上都有行云流水的书法作品,或表现对母校的感激,或表现我校全体师生的精神追求。 非自然景物 园中点缀的木质或石质长椅,在为游人提供方便的同时又不会破坏周围环境的和谐。在夏季傍晚十分都会有热恋中的情侣相互依偎着坐在长椅上,在西斜的阳光的渲染下一切都会是那样的浪漫,那样的温馨。充满了艺术优雅气息的路灯在树丛中点缀,既不会让非自然的事物的出现让人感觉单调,也不会让完全是绿树与绿草的画面看起来千篇一律。

石路 园中的石板路更加使人感觉到,设计者在设计时对于雕塑园本身面积上的局限。由于雕塑园自身的占地的面积有限,所以设计者采用了弯曲回环的石板路设计,既使路与周围的花草树木紧密的结合,甚至融为一体,又不让游人从园子的一边望到另一边在感官上使园子的面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展。园中铺成的小路材料也不局限于一种材质,既有常见的鹅卵石又有平整的青色石板,甚至出现了产于辽宁阜新市的玛瑙石,游人不会因为脚下的路材质相同影响观赏兴趣,更保持游人对园中景物的新奇之感。 雕塑园的整体设计 从雕塑园的整体设计上看,整个雕塑园的花草树木既有季节性的,又有非季节性的。比如园中既有像桃树这样的树种,又有松柏这样的树种。这就使园子的季节性差异变得很小,夏季生机勃勃,冬季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园林文化和深远的历史掌握中国园林艺术的风格特色和创作理念、艺术构思、总体布局、园景创作手法以及对世界各种园林艺术流派的影响等知识能从审美的视角对各种类型的园林艺术作品进行赏析,提高对园林艺术创作和鉴赏的能力和自身美学修养。 导论中国园林体系总体认识:一池碧水雛荷噥語輕舟醉春歸斯是佳期揮去千般情愁斷橋殘雪曲徑雕檐殘刻雲深處獨聽竹嗚風嘯誰會憑欄意皇家園林秦朝上林苑漢朝甘泉苑明朝紫禁城清朝圓明園形成北方江南嶺南之三大體系.北方私家園林集中在北京.江南私家園林清初在揚州乾隆以後轉蘇州臺灣屬嶺南體系規整通透明亮精雕細琢清代造園藝術形成地方特色 第一章中国园林艺术史论 要求:掌握园林艺术的涵义,熟悉园林发展历程以及园林艺术的研究概况;掌握中国艺术各个时期发展的主要成就。园林艺术的涵义园林艺术是园林学(或称造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关于园林规划、创作的艺术体系,是美学、艺术、绘画、文学等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尤其是美学的运用。园林形式与特征是园林设计的前提,有了具体的布置形式,园林内部的其他设计工作才能逐步进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早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模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得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和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北方皇家园林和岭南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体系,按所属关系,一般认为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和公共游游憩园林。公共游游憩园林:指具有天然景观特点,并逐渐被开发建设成为有大量著名游览点,带有公共性质的游憩场所,在性质和风格上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异趣,又与纯粹的天然风景有别,但往往成为寺庙园林的外围环境。潍坊东苑公园潍坊市内的一处自然式园林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萌芽期→形成期→发展、转折期→成熟期→高潮期→变革期→新兴期 第一节殷商先秦----萌芽期 中国园林的兴建是从商殷实期开始的,当时商朝国势强大,经济发展也较快。文化上,甲骨文是商代巨大的成就,文字以象形为主。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园、囿、圃等字,而从园、囿、圃的活动内容,可以看出囿最具有园林的性质。 一、原始思维中的“昆仑神山”和“蓬莱仙岛”殷商时代:鬼神至上,西周:敬天事神,祭祀后,对主人祈祷东周:重人事,不向鬼神乞怜(晏子反对祭祀彗星)中华先人世界上最早将幻想中的“昆仑神山”和“蓬莱仙岛”等仙境,搬到了人间,完成了“娱崇神”到“娱崇人”的观念的嬗变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九尾…….. 《山海经》昆仑神话成为园林文化背景的依托,蓬莱神话又开拓了一个新的园林审美领域,启示了秦汉“一池三岛”的宫苑布局的创作,对后来的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和日本庭园风格布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殷商“台丘、囿圃”的双重内涵商人的至上神是“帝”,体量高大的山岳和飘渺的水面时“天帝” 所居、众神所在之处。商王:鹿台-----娱神性质,占卜、登临望气的高台,向天神和人鬼卜问吉凶福祸,“人王”代表天神旨意来统治人民,登上象征神山的高台,可通天意丘台具有了娱天神、神化人王的作用,也有了娱乐人主的功能。殷王“囿”“圃”具备了后世园林的文化基因,有人工挖池筑台、掘沼养鱼 三、两周“高台榭,美宫室”以娱“人王”有神本发展到人本---台榭建筑宗教意识淡化,融入恶劣现实理性和审美精神,宫苑园林富于人情味,园林审美中,山水人格化始露端倪周文王:圃种植蔬菜,花果树木之类的植物园,囿是蓄养禽兽的动物园。代表作:楚灵王章华台;吴王姑苏台,假文王灵台北京圆明园北京圆明园 第二节秦汉----生成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封建帝国,开始以空前的规模兴建离宫别苑。秦汉出现了中国园林史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 院系: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班级:测绘类19-5班 学号:1904070517 姓名:毛镜懿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 本堂中国园林艺术鉴赏选修课,看到了我国许多的古典园林建筑,感受到了有着厚重历史的中国以及有着诗情画意的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对自然美亲切而又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留下的中国园林瑰宝,这次选修课报告,我选择了鉴赏颐和园,才疏学浅,如有纰漏和错误,请海涵。 中国是园林的国度,在园林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可以说是一种有形的诗或立体的画,更具体而典型地寄托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无限留恋。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颐和园全园可分为宫殿区、前山前湖区、西湖区和后山后湖区四大景区。宫殿区取严谨对称的殿庭格局,但较紫禁城的严肃气氛已轻松很多,建筑尺度也不太大。绕过宫殿区的主殿仁寿殿,通过一条曲折的小道,进入前山前湖区,气氛才忽然一变:前泛平湖,目极远山,视野十分辽阔,远处玉泉山的塔影被借入园内,加深了园林的空间感。

在昆明湖西部筑有西堤,堤西隔出水面二处,各有岛一,与龙王庙岛一起,构成一池三神山的传统皇苑布局,为西湖区,风格疏淡粗放,富有野趣。万寿山北麓是后山后湖景区。后湖实为一串小湖,以弯曲河道相连,夹岸幽谷浓荫,风格幽曲窈窕。在后湖中段,两岸仿苏州水街建成店铺,有江南镇埠风韵。颐和园充分体现了皇家园林的特点:以真山真水为造园要素,所用手法为写实;景区规模大,景点多,景观丰富;功能和活动性较丰富,几乎都附有宫殿和居住用的殿堂;园林风格侧重于富丽堂皇,渲染出一派皇家气象。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鉴赏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鉴赏 前言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 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 园林热”。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 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 瑰丽事业。 目錄 1*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2*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3*中国造园的构成要素 4*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类型 5*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6*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 7*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特色 8*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9*欧美的中国古典式园林

10*世界造园艺术的三筇逑? 1*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园林,或称中国传统园林或古典园林。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 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中国古代各建筑类型中它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在近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 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 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 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 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 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从敦煌莫 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中,可以看出汉时的造园已经有很高水平,而且规模很大。

中外园林艺术鉴赏课程论文

中外园林艺术鉴赏课程论文 中外园林艺术鉴赏课程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的保护 姓名: 学号: 目录: 一、引言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现状 四、国家在保护园林上采取的措施 五、应进一步采取的措施 六、总结 七、参考文献 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表现,代表着古代人民的审美水平和建筑工艺,是无价之瑰宝,是传统建筑艺术之塔上的明珠。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大都表现出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儒家风范,例如宫殿、陵墓等。只有园林建筑不同,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

调,并能充分体现工匠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特点自成一体,与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主要特点如下: 1、园林建设时因地制宜,力求与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周围的山水,达到依山傍水的效果。 2、园林建筑除少数皇家园林外都比较小巧。因为自然山水中,山水为主, 建筑是从,园林建设时不以建筑而改变整体风格。 3、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富于变化。设计中仔细思考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 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园林建筑还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因此中国南北园林各有特点。典型代表是北方皇家园林和苏州园林。 因此可以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表现含蓄、强调意境、突出封建礼教、平面布局简明有规律、地域文化不同园林建筑风格有异。 中国古典园林的现状: 中国古典园林完整存世的数量比较少,主要包括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其中私家园林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而皇家园林主要集中在北京、承德,其他地方很少见。就单纯的年代来说主要集中在明清,以清朝的居多,而年代更久远的则几乎绝技。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来自园林的本身的特点:建筑多为木质,难于长期的保存;园林力求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环境的改变可能会毁掉一个园林。但这只是大多数园林消失的原因之一。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为的破坏,例如战火、人为的拆除等。圆明园就毁在了八国联军手里,以及更早的阿房宫,而随着朝代的更迭被拆除的园林更是多的不胜枚举。就在当代也存在园林被大规模拆除的现象,例如文革时大量的园林被破坏。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结课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怡园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关键词:园林苏州怡园藕香榭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深厚,开始于商周时代的帝王苑囿,秦汉时已初具模仿自然的造园风格,魏晋南北朝时寄情山水的园林大盛,唐宋时又将诗、书、画等艺术引入园林的造景中。经过长期的造园实践,到明清时终于达到了最辉煌时期,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发展出各具特色的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可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可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又可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为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岭南类型、以及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 我生活在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的苏州,说起苏州,苏州园林又是一大亮点。苏州园林以它秀丽,幽雅,做工精巧而闻名于世。下面我就谈谈苏州园林——怡园。 怡园为苏州著名园林之一。怡园建于清代晚期同治、光绪年间。原为顾文彬私家花园,是由花园、住宅、义庄、祠堂组合而成的完整的、典型的江南绅宦私人宅园。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旧宅遗址上营造九年,耗银20万两建成,取《论语》“兄弟怡怡”句意,名曰怡园。怡园在苏州各园林中建造时间最晚,它吸收了苏州诸园的优点,形成了集锦式园林的艺术特色。 怡园总平面东西狭长,面积约0.6公倾。园景因地制宜分为东西两部,中以复廊相隔,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东以庭院建筑为主,曲廊环绕亭院,缀以花木石峰,从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蕴丰富的国画。廊西为全园主景区,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论文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论文 ----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精髓,发展现代园林 摘要: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史悠久,以其顺其自然的设计手法,在欧洲广为流传。亭台楼阁等是传统园林的主要建筑特色。但在近代,中国园林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我们应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再创中国园林的辉煌时代。关键词:传统园林建筑特色现代园林 一.园林的形成与发展 园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要求而兴建的,若把我国园林艺术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划分阶段的话,大致可分为:商朝产生了园林的雏形—囿;秦汉由囿发展到苑;唐宋由苑到园;明清则为我国古典园林的极盛时期。 由于历史的悠久,我国也就被列为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中,我国“人工为之,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园林艺术,自唐朝已传入朝鲜、日本。特别是在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把杭州西湖的园林艺术称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从而使杭州西湖的园林艺术名扬海外。至今,它更成了五大州的朋友们想往的游览胜地。 在十八世纪,中国自然式园林由英国著名造园家威廉康伯介绍到英国,使当时的英国曾一度出现了“自然热”。1730年在伦敦郊外所建的植物园,后改为皇家植物园,除模仿中国的自然式布局外,还出现了中国式的宝塔和桥。从此以后,我国园林艺术那种顺应自然的设计手法,在欧洲广为传播。 二.园林建筑的类型和特点 (一) 亭 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布置合理,全园俱活,不得体则感到凌乱,在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花间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合适地点,在这些地方筑亭,一般都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

苏州园林艺术及其赏析

苏州园林艺术及其赏析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园林艺术与鉴赏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中外园林艺术与鉴赏 论文名称:苏州园林艺术及其赏析 作者名称:韩碧秋 指导老师:周武忠 学号: 04010410 2011 年 11 月 27 日 苏州园林的艺术与鉴赏 学号 04010410 姓名韩碧秋 (信息工程与科学学院江苏东南大学) 摘要: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刻的影响力。“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都使其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据着高位。而其中,苏州园林,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更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着力分析苏州园林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以一些特点明显的景点为例,阐述蕴含在看似自然的景色背后的匠心。并单独分析苏州园林所具有的最大特点,即符合中国古典文化的缠绵含蓄的意境之美。 关键词: 苏州园林,艺术手法,意境 前言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苏州园林的自然美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苏州以园林见长,让人感叹园艺

的巧夺天工与自然精致。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摘自百度百科) 1 苏州园林中构景方法的运用 抑景中国传统艺术比较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采取这种抑景的办法,就会使园林看上去有艺术魅力。苏州园林入口处有的时候在门口放上假山,又叫做山抑。 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两边景色互相观看的 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 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 2 苏州园林经典景点赏析(拙政园:虚实相生) 长窗中的虚景 直接观赏景物多了,难免会感到乏味和缺乏新意。在恰当的地方放置长窗就会带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美丽的景色在窗中重重叠叠,更组合出了不同的风景。其中远香堂就是一例。远香堂坐落在山水之间,厅堂四周都装上了美丽的玻璃长窗。坐在厅堂之中,就可以随意浏览周围景色。它的背面透过宽阔的平台和水面,可遥望对岸秀丽的景色。在厅内向四周看,每个窗都有每个窗的惊喜与奇异。由虚窗看实景,感受自然比毫无阻碍的看风景要有感觉的多。 镜面中的虚景 我们知道,从占地面积上来讲,苏州园林是不算大的,而拙政园就更小了。但我觉得,在游览起来确并没有这样的局限感,可以说与苏州园林中时不时地穿插的水面有关。在地面上观察的景物再真实,再明丽,总是缺乏了一种影影绰绰的美感。镜面就刚好弥补了这个遗憾,可以说和上面的长窗虚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微风吹过,湖面泛起的涟漪,又让镜面中的虚景带了点颤抖的惹人怜爱的柔美。不仅如此,湖水的镜面又相当于一个增加了的空间,各处的湖水镜面互相映衬,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们制造出一种无穷无尽的感觉。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园林中不觉得拥挤和狭小。

建筑与园林艺术赏析

建筑与园林艺术赏析 课 程 感 想

建筑与园林艺术赏析课程感想 其实我的专业是电子商务,不管和建筑还是园林还是艺术都不太有关系,之所以选这门课,也不是因为对园林有兴趣之类,只是想在大三前把选修课修满。不过说实在的,这门课的确让我很惊喜。 老师你上课的时候拉上窗帘这个习惯我特别的喜欢,虽然这样有时会让人想睡,但是拉上窗帘,整个教室里会有一种奇妙的氛围,像是在默默酝酿着什么好玩的事情一样,让人感觉是在某个巨大帐篷里围成一圈听故事。 再说这门课的课程内容,我个人是喜欢建筑胜于园林的,一座建筑在成为建筑之前,它是水泥是砖头是石块是木材,是碳氢氧氮磷钾钙钠镁锌,然而当它成为了建筑,就仿佛被赋予了活力,可以从当中看到美感,时间久了还能从中看到历史。人类在睡觉时需要头顶上有一个遮盖来提供安全,建筑被设计出来是为了抵御外界的侵害,最初只是一个物质需求,而今建筑早已超出它最初被创造出来的意义,但不论是为了物质还是艺术,建筑始终能够传达出了设计者的思想,将一些无生命的材料,转变为一个能承载思想的事物,也算是人类一种了不起的本领了。 园林之于建筑,多变又好动,自然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一片人工园林,假若不定期进行维护,很快就会变成植物自

己想长成的样子。说实话,我个人比较喜欢植物本身的姿态,一片杂草丛生,枝桠斑驳的景色总是要比一座规整的园林更能感动我,自然生长的植物富有动感与生机,而人工园林总是庄重又规矩,自然园林集两者的优点,然而加以修饰就能够自成园林的天然风景却不可多得。 人喜欢把美丽的建筑和美丽的园林搭配在一起,很多园林中建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虽然两者都是静态的美,但园林中似乎暗暗孕育生机,似乎每一刻都不安分,柔和地伸展着,而建筑则是沉默又坚定的。 中国园林和外国园林风格迥异,欧洲那边的园林比较讲究对称,喜欢画个中轴线,再配上喷泉和绿草地。中国园林则讲究意境,讲究抽象的美感,确实和中国长久以来的风格很搭,日本的园林风格深受中国影响,也是讲究意境,但是在日本本土文化的熏陶下,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总是能在日本园林中感到“物哀”这种文化,似乎要比中国园林更加静谧与氐惆。虽然都只在图片上见过,并没有刻意去观看过园林,但硬要说的话我喜欢日本的园林多一些,然而也不能排除是照片拍的比较好的缘故。 以上就是我对这门课程的感想,虽然我还是对建筑与园林没有过多的想法,但这个学期的上课是有趣的,能够了解到以前从未涉及过的领域也让人很开心,愉快的生活就应当是由一个个让人惊喜的邂逅组成的,希望以后的生活也能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