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1节水循环课件(共57张PPT)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1节水循环课件(共57张PPT)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1节水循环课件(共57张PPT)

(共57张PPT)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水循环

课标定位

1.“水的行星”

2.自然界的水循环

(1)海陆间循环

(2)陆地内循环

(3)海上内循环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洪涝灾害防治

素养阐释

1.结合图文资料,了解地球上水圈的组成及各类水体的分布状况,明确地球上淡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树立节水观念和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通过对水循环示意图的阅读分析,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并能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素养阐释

3.通过阅读海陆间循环结构示意图,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并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分析,提高地理实践力

4.运用资料,说明常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提升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一、“水的行星”

1.从形态上看

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和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形成各种水体,共同组成水圈。

2.从空间分布上看

3.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

(1)冰川是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

(2)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1.概念

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固、液、气三态转化,形成了永无休止的循环运动。

2.类型与环节

【思考感悟】人类活动最容易影响水循环的什么环节

提示:人类活动最容易影响水循环的径流环节。如兴修水利工程,可以对径流中的水资源进行时空调配;大量砍伐树木造成蒸腾减小,水循环减弱,气候变得干旱,失去植被覆盖,下渗减少,使得地下径流减少。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深刻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水循环的强弱及路径影响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基本气候特征,水循环的强弱变化引发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促使地表物质发生迁移,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四、洪涝灾害防治

1.类型

冰凌洪水

冰凌洪水,又称凌汛,主要发生在初春,当气候转暖时,我国北方河流封冻的冰块开始融化。由于某些河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在气温上升、河流开冻时,低纬度的上游河段先行开冻,而高纬度的下游河段仍封冻,上游河水和冰块堆积在下游河床,形成河坝,由于大量冰凌阻塞形成的冰塞或冰坝拦截上游来水,导致上游水位升高,在冰塞溶解或冰坝崩溃时槽蓄水量迅速下泄形成了冰凌洪水。在河流封冻时也有可能产生冰凌洪水。

2.特点: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3.危害:严重威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防治措施。

(1)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能够有效防御洪涝灾害。

(2)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

(3)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问题引领

材料我国古诗词博大精深,很多诗句蕴含着地理原理,读汉乐府的《长歌行》(节选)。

长歌行(节选)

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探究一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结合材料探究: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描述了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2)水资源是通过水循环不断再生和更新的,是否可以说地球上的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提示:(1)海陆间循环。

(2)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的状态,从这一角度讲,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但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资源型缺水或水质性缺水。

归纳提升

1.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特点地表水的主要循环方式,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小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

典例长江流域的水循环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

2.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因素分析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二者呈正相关

流域面积(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涵养水源,调节地表径流的大小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

蒸发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

喀斯特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暗河众多,储存有大量的地下水。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改变地表径流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和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

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影响下渗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典型例题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选项中,能完成图中①环节的是()

A.长江

B.南水北调

C.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D.影响我国的冬季风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

环节施加了影响()

A.①

B.④

C.⑤

D.⑥

(3)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的地理环境,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转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④它对太阳辐射能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1)C(2)C(3)A

解析:第(1)题,①表示通过大气运动把海洋上空的水汽带到陆地上空,即水汽输送环节,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可以完成水汽输送环节。第(2)题,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图中⑤表示地表径流。第(3)题,水循环可以塑造地表形态,对太阳辐射能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等。

区分水循环类型的方法

联系的圈层不同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涉及四个圈层,而海上内循环不涉及岩石圈

发生领域不同海陆间循环的领域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而其他两种水循环则只包括陆地或海洋。陆地上外流区内的水体,既参与陆地

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

过程和环节不同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最全,而其他两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蒸发和降水。海上内循环不存在下渗环节

参与水量不同海上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大,陆地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小

问题引领

材料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河流众多,季风气候十分显著。由于降水在季节上的分布极不均匀,全年降水大多集中在夏半年,降水年际变化又十分明显,因而洪涝灾害甚为频繁,是影响我国的严重气象灾害之一。

探究二洪涝灾害及防治

结合材料探究:

(1)据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方面分析原因。

(2)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因素分析其原因。

(3)你能为图中多涝区A提出哪些解决措施

提示:(1)我国雨涝区分布大体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原因:我国的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降水多的地区容易形成雨涝;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形成雨涝。

(2)原因:长江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导致该地区泄洪不畅,成为多涝区。

(3)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中游地区退耕还湖,裁弯取

直,修建水库和蓄洪区。

归纳提升

1.影响洪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洪水的发生以自然原因为主,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可能诱发或加剧洪水灾害,具体分析如下。

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典型例题

荆江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肠”之称。荆江以南是洞庭湖,地势低洼,长江带来的泥沙在此大量沉积,历史上荆江河段洪涝灾害多发,严重威胁两岸居民生产、生活。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

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

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

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

答案:(1)A(2)B

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是我国湖北省长江的荆江河段,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缓慢,且多洼地,易积水。第(2)

题,深挖河道会破坏河流的输沙平衡,侵蚀大堤,不可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湖虽然可取,但属于非工程措施。

【动动手,做实验】

水循环模拟实验

1.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塑料薄膜、橡皮筋、水、冰块等。

地理实践

2.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底部铺一堆沙,形成斜坡,沙子上插上小树,摆成一幅地面景物。

(2)在沙层上慢慢加入一些水,水低于沙面,制成地表模型。

(3)将装有模型的烧杯放在三角架的石棉网上,在烧杯口盖上塑料薄膜,用橡皮筋将薄膜扎紧,薄膜上放一些冰块。

(4)点燃酒精灯,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

3.实验现象

这时沙中的水受热后变成水蒸气上升,遇到冰冷的塑料薄膜后释放热量变成小水珠,一部分悬浮在薄膜下的空间,好像云雾缭绕。一部分凝结在薄膜上。小水珠越凝越大,最后形成小水滴滴下来。

4.实验结论

模拟实验中的沙相当于陆地,杯中的水相当于海洋和地下水,酒精灯加热相当于太阳的热量,塑料薄膜加上冰块相当于高空中的冷环境。实验中产生的雾气和水珠相当于空中的云,又好像是雾。水珠落下相当

于雨(雪)。降落到湿沙上的水分,有一部分向上蒸发,也有一部分经过湿沙流回到杯底的水中,这相当于陆地的水形成径流又流回到海洋。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能正确反映海陆间循环过程的是()

A.a→f→h→g

B.e→f→h→d

C.c→a→b→d

D.d→a→b→c

2.水循环中的()

A.a环节的主要动力是季风

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输送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海陆间循环应包括海洋和陆地间水汽输送、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第2题,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季风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大气降水的季节分配与其所处的气候类型有关;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环节为蒸发。

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水灾害不仅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造成的损失大。据此完成3~5题。

3.我国江河洪水和雨涝灾害易发生的区域是()

A.东部平原地区

B.西北地区

C.内陆地区

D.青藏地区

4.我国洪水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是()

①东部多,西部少②沿海多,内陆少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⑤河流上中游多,下游少⑥夏秋季多,冬季少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⑥

5.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是()

A.融雪洪水

B.暴雨洪水

C.冰凌洪水

D.其他洪水

答案:3.A 4.A 5.B

解析:第3题,洪灾的形成除与降水有关外,还与地势有关,地势低洼地区因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第4题,河流的上中游地势高,不易发生洪灾;⑥属于时间分布特点。第5题,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因受季风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比较大,因此暴雨洪水是主要的洪水灾害。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盐城市大力治理和改造城市排水系统,但由于还未完全竣工,导致2023年10月14日盐城市区部分地区形成了如图2的“看海”景观。图1为水循环示意图。

图1

图2

(1)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

②,③,⑤。

(2)促进陆地水体更新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在水循环各环节中,受人类影响最显著的是(填数码)。

(3)造成城市“看海”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

(2)海陆间循环④

(3)降水量异常增多;城市管道系统设计不合理;城市硬质地面增多;植被减少,河湖面积减少;城市规划不合理等。

解析:第(1)题,根据水循环相关知识判断,①为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为降水,④为地表径流,⑤为地下径流。第(2)题,水循环包括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陆地水体更新是指陆地的地表径流流入海洋,海洋将水汽再输送回陆地的循环,故促进陆地水体更新的应为海陆间循环。地表径流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

第(3)题,所谓城市“看海”是指强降水造成城市内涝的现象。可能是城市受某次强降水影响,降水量异常增多,造成短时间内城市大量积水;同时有可能因为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备,城市管道系统设计不合理,造成积水难以迅速排出;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硬质地面增多,地表的下渗量越小,地表径流越大;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植被减少,河湖面积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城市规划不合理,造成部分地区可能存在着积水的环境,造成城市大量积水。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1节水循环课件(共57张PPT)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1节水循环课件(共57张PPT) (共57张PPT)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水循环 课标定位 1.“水的行星” 2.自然界的水循环 (1)海陆间循环 (2)陆地内循环 (3)海上内循环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洪涝灾害防治 素养阐释 1.结合图文资料,了解地球上水圈的组成及各类水体的分布状况,明确地球上淡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树立节水观念和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通过对水循环示意图的阅读分析,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并能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素养阐释 3.通过阅读海陆间循环结构示意图,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并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分析,提高地理实践力

4.运用资料,说明常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提升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一、“水的行星” 1.从形态上看 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和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形成各种水体,共同组成水圈。 2.从空间分布上看 3.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 (1)冰川是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 (2)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1.概念 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固、液、气三态转化,形成了永无休止的循环运动。 2.类型与环节 【思考感悟】人类活动最容易影响水循环的什么环节 提示:人类活动最容易影响水循环的径流环节。如兴修水利工程,可以对径流中的水资源进行时空调配;大量砍伐树木造成蒸腾减小,水循环减弱,气候变得干旱,失去植被覆盖,下渗减少,使得地下径流减少。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2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课件(共68张PPT)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2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课件(共68张PPT) (共68张PPT)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课标定位 1.海水的性质 (1)海水的温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海水的盐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3)海水的密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4)海水性质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课标定位 2.海水的运动 (1)海水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 (2)海水运动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素养阐释 1.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重要的理化性质,知道全球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及密度的分布规律,并理解影响其分布的因素,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2.通过人类利用海水及其溶解的化学物质,分析渔业、航运等海洋活动与海水温度、盐度及密度分布特点的关系,培养地理实践力

3.结合视频等资料,了解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知道海浪、潮汐、洋流的分类、成因及运动特点,并通过分析其运动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4.通过人们掌握的海水运动规律,明确海水运动与海岸工程建设、渔业、航运等活动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 一、海水的性质 (一)海水的温度 1.影响因素 2.意义:反映海水的冷热程度。 3.分布规律 (1)时间分布规律:一般来说,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 (2)空间分布规律。 ①水平方向:海洋表层水温,低纬度海域比高纬度海域高。 ②垂直方向:自表层向深层大体上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 表层区:水温趋于均匀分布。 温跃层:水温随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 深水区:水温变化缓慢,温度偏低。 4.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1)调节大气温度,夏季沿海地区升温变缓,冬季降温变缓。 (2)由于表层水温升高,大西洋飓风发生的频率显著上升。 (3)海水温度明显升高,致使浮游生物数量显著下降,直接影响鱼类、海鸟、海兽的食物供应,甚至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1 第一节 水 循 环

第一节水循环 一、“水的行星” 1.从形态上看 (1)水呈气态、固态和液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中,形成各种水体。 (2)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2.从空间分布上看 水体特征 海洋水海洋水是主要的,它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 陆地水包括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地下水、冰川等;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 大气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 3.从水的运动和更新角度看 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4.从利用上看 (1)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2)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和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 量的2/3以上。目前人类利用的很少。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1.定义: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永无休止的循环运动。 2.水循环的分类(按发生的空间范围分) 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意义 海陆间循环 (又称大循环) ①水汽蒸发,②水汽输送, 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 下渗,⑥地下径流 通过这样的循环运动,陆 地上的水得到持续补充, 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 ⑧植物蒸腾,⑨水汽蒸发, ③降水 对水资源的更新也有一定 作用 海上内循环①水汽蒸发,⑦降水循环水量最大 1.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 4.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5.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貌形态。 四、洪涝灾害防治 1.类型: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 (1)洪水灾害: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第2课时洪涝灾害防治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洪涝灾害防治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 基础预习 洪涝灾害防治 1.洪涝灾害对我国的影响 洪涝灾害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 (1)利用① 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 (2)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3)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a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② 水库和分洪区,完善③ 排涝设施等。 b .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④ 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 自我诊断 洪水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做好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采取相应的防洪措施,可大大减轻洪水所造成的损失。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防御洪水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①转移洪水多发区的人口 ②围湖造田,抵制洪水 ③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④修建水库和分洪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转移洪水多发区的人口不现实;围湖造田会使湖泊的调蓄能力下降,使洪水灾害更易发生。

2.下列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是( ) A.修建分洪区 B.洪泛区土地管理 C.实行防洪保险 D.建立洪水预警系统 答案:A 解析:修建分洪区属于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实行防洪保险、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是非工程措施。 3.2020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发生多轮强降雨过程,造成多地发生较严重的洪涝灾害。据水利部,截至2020年6月22日,全国16个省区198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多于常年同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洪水即将来临时,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是( ) A.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 B.及时报告,统一组织抢险救灾 C.要注意保护水源地 D.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 答案:D 解析:当洪水即将来临时,将人员和财产有序地迁往其他安全地区;当洪水袭来时,没有迁移出去的人,采取应急措施向高处转移;当洪水猛涨时,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当险情发生时,应及时报告。 4.下列关于洪水中互救方式不正确的是( ) 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B.对溺水人员施行人工呼吸 C.划船、游泳去救人 D.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 答案:D 解析:人若被洪水淹没会窒息死亡,应抓紧时间救人,不能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 5.长江干流易发生大洪水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人口、城市密集 B.支流众多,河道弯曲 C.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讲义)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考点突破 结合具体的材料信息,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洋流对沿岸气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行、海洋污 染等方面的影响。 二、重难点提示 洋流对沿岸气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行、海洋污染等方面的影响。 环境类型 影响 举例 沿岸气候 凹凸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 平衡;对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①西欧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摩尔曼斯克成为不冻港与北大西洋暖流亲密相关;②秘鲁寒流影响南美大陆西岸气候:南美西海岸分布着世界上南北延长最长、最靠近赤道的热带荒漠,气候干旱,温度较低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 富,形成大渔场;上升流将深层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 ①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 ②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处; ③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 ④秘鲁渔场:秘鲁寒流(上升流)使深层冷海水上泛形成; ⑤舟山渔场:台湾暖流与东海沿岸寒流交汇处 海洋航行 顺洋流航行节省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形 成海雾,对航行不利;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也给航行造成较大威逼 ①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是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的,共花了37天,其次次航行,是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的,只用了20天; ②在纽芬兰岛东南海区,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和北上的墨西哥湾暖流相遇,形成茫茫海雾,影响海上航行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形成油污带,受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在数日内抵达佛罗里达州(美国东南部的一个 州) 【方法指导】 世界四大渔场分布图: 【随堂练习】 1. 下列渔场中,不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是( ) A. 舟山渔场 B. 秘鲁渔场 C. 纽芬兰渔场 D. 北海道渔场 2. 2月份,下列纬度大致相当的亚热带海区中,海水表面温度较高的是( ) A. 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 B. 亚洲东部沿岸海区 C. 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 D. 澳大利亚东部沿岸海区 答案:1. B 2. D 思路分析:第1题,秘鲁渔场是由于秘鲁寒流使深层冷海水上泛形成的;舟山渔场位于台湾暖流和东海沿岸寒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第2题,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为加利福尼亚寒流,亚洲东部沿岸海区为日本暖流,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为秘鲁寒流;澳大利亚东部沿岸海区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暖流流经区水温较高,此时为2月份,为南半球的夏季,故D 正确。 例题1 (全国卷)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消灭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图中,S 市四周海疆夏季多雾,并影响S 市。据此完成下题。

2022-2023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4-1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2)

《河流流向的判读》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本节内容为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教材的内容有紧密联系。与地形地势、等高线、城市、航运、流量等二十个高中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密切相关,通过对河流流向的判读的学习,不仅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还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对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迁移。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河流流向的判读方法,说明影响河流流向的因素和其产生的影响。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存量来看,他们已经学习过河流的一些知识。在本章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地形地势分析方法、河流的水系水文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学习河流流向的判读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类似知识的延续。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他们一般都具备读图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解决一些地理疑难问题。高一的学生缺乏 系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读图分析的能力相对较差,高中地理知识综合性强,在学习中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学生普遍觉得本节课较难学。从学生的学习热情来看,他们比较关注对地理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高中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增强,需要教师去维持并不断的增强,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地理的分析方法。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掌握一些主要的河流的流向及影响因素综合思维:归纳河流流向的判读方法,说明影响河流流向的因素和其产生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具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能时时刻刻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人地协调观:关注全球的环境问题,成为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教学难点】 归纳河流流向的判读方法,说明影响河流流向的因素和其产生的影响。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专项培优4地球上的水章末专题复习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专项培优4 章末专题复习 知识网络·宏观掌控 专题一运用水循环原理探究生活实例 高考对于水循环的考查,多结合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借助水循环示意图,分解这些现象的主要环节,探究其成因。 1.实例——沼泽湿地的形成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量大、蒸发量小、不易下渗等多个条件作用下,土壤过度潮湿会形成沼泽湿地。如下图所示: 2.实例——内流河断流的原因 内流河地处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流域内降水少,河流流量普遍较小;河流流经沙漠等干旱地区时,下渗严重;气温升高,蒸发量会增大,再加上人类过度引用河水,河流水量会大量减少,出现断流现象。如下图所示:

3.实例——土地盐碱化的成因 一些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如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降水较少,人类不合理的灌溉,再加上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导致下渗增多,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盐分随水上泛至地表,由于蒸发旺盛,水分蒸发而盐分保留在地表造成土地盐碱化。如下图所示: 4.实例——城市内涝的成因 城市建设使地表植被减少,地表硬化,降水时,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易造成城市内涝。如下图所示: 应用体验 [2022·北京怀柔高一期末]下图为“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初识海绵城市 (1)海绵城市针对“下渗减排”采取的具体措施是、等。 (2)修建蓄水池、雨水罐等设施可显著影响水循环、环节。

活动二聚焦雨水花园 建设雨水花园体现了海绵城市理念。下图为“雨水花园结构图”。 (3)(双项选择题)雨水花园中() A.地表洼地可以滞留雨水 B.花草灌木减弱蒸腾作用 C.种植土层加剧土壤侵蚀 D.砂层、砾石层利于蓄水 活动三了解雨水用途 经调查发现,大量的雨水通过收集装置、过滤装置、传输通道以及储存装置被收存利用。 (4)海绵城市收存的雨水可用于回补地下水、和等。 活动四认识海绵城市的意义 (5)(双项选择题)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A.减轻城市交通压力B.增强城市防洪能力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专题二海盐的生产与盐场分布 1.海盐开发的意义 海盐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海盐开发与利用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海盐生产的影响因素 海盐生产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其中地理位置、降水量和蒸发量及海水的盐度等是影响产盐量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与产盐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3.我国的盐场分布 我国主要盐场分布如下图所示: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1节水循环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节水循环 【A基础练·学业水平测试】 时间:20分钟总分:44分 (知识点1: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点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知识点3:洪涝灾害防治)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知识点1、2](2020年北京丰台区检测)南宋天文学家、思想家何承天在《论浑天象体》中记载“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入海”。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代号最能解释文字中“百川发源……归注入海”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降水B.②——蒸发 C.③——水汽输送D.④——地表径流 2.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比喻及其解释,连线正确的是( ) A.“纽带”——地球表面物质迁移 B.“调节器”——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再分配 C.“雕塑家”——调节地球各圈层之间的能量 D.“传送带”——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基本形态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入海”是地表径流的描述;图中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地表径流。第2题,水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被称为“传送带”;水循环使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以及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被称为“纽带”;水循环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它可以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被称为“调节器”;水的循环运动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且使水成为自然界最富动力的因子之一,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被称为“雕塑家”。 [知识点1](2020年辽宁实验中学检测)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_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11水循环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水循环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过关练]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 A.a B.b C.c D.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 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 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D.我国外流区域没有参与陆地内循环过程 1.A 2.C[第1题,大气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第2题,水的三态中,液态水数量最多;热带地区高海拔的高山上有固态的冰川存在;我国外流区域既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又参与了陆地内循环。]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实验所揭示的水循环的主要动力为( ) ①风力②地球重力③太阳能④温室效应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4.该实验可以明显模拟出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有( ) ①水汽蒸发②水汽输送③大气降水④地表径流

A.①④B.①③ C.②③D.②④ 3.B 4.B[第3题,读图可知,该方法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使水分蒸发到塑料薄膜上,在塑料薄膜上凝结的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到容器中。第4题,由于水汽在塑料薄膜上直接凝结,水滴直接进入容器,所以不能模拟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地表径流环节。] 某中学生进行植被对水循环影响的试验。设计如下:准备两块搓衣板,如图放置在盆中,其中一块铺上毛巾,分别从上面淋上相等数量的水,并观察实验结果。回答5~6题。 5.两块搓衣板淋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无毛巾:水流量较大 B.有毛巾:水流速度较快 C.无毛巾:蒸发量较大 D.有毛巾:盆底存水较多 6.如果铺有毛巾的搓衣板模拟的是植被恢复后的山地,则该山地( ) ①降水量增加②地表径流增加③下渗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5.A 6.C[第5题,铺有毛巾的搓衣板相当于有植被的地方,无毛巾的搓衣板相当于荒地。两块搓衣板淋水后,无毛巾的摩擦力小,流速快,水流量大,蒸发量小,盆底存水较多;有毛巾的摩擦力大,流速慢,水流量小,蒸发量大,盆底存水较少。故选A。第6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山地植被恢复后,大气湿度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故选C。] 读下图,完成7~8题。 7.该图表示的循环类型是( ) A.生物循环B.岩石圈物质循环 C.大气循环D.水循环

湘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梳理总结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一、基本知识点(整理内容全部都很重要,带“▲”的为必背内容): 1.海洋水是地球水体的主体部分,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 (1)影响蒸发的因素:①光照:光照越强,蒸发量越大;①气温:气温越高,蒸发量越大;①风速:风速越大,蒸发量越大;①湿度:湿度越大,蒸发量越小;①水域面积:水域面积越大,蒸发量越大。 (2)影响下渗的因素:①地面性质(硬化或者沙质);①坡度:坡度越小,下渗量越多;①植被覆盖率越大,下渗作用越强;①降水强度小,降雨持续时间长,下渗量多。 (3)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①地表状况(硬化与沙质);①地形地势,影响径流落差;①降雨强度,影响径流量;①人类活动(城市化、乱砍滥伐) 3.▲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4.▲水循环各环节最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5.▲跨流域调水可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可缓解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6.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7.洪涝灾害分为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 8.▲洪涝灾害的防治:①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能够有效防御洪涝灾害;②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③防御洪涝灾害,需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工程措施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非工程措施有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 9.▲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原因: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但是,城市内涝主要是城市地表硬化造成下渗速度减慢,排水不畅,发生内涝。 (2)措施:①增加城市绿地、湿地面积;②利用透水材料、渗水砖;③城市规划时合理布局城市排水系统。 10.▲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水平分布规律:①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受太阳辐射影响);②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冬季低;③暖流水温高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寒流水温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 垂直分布规律:①表层区,水温基本上趋向于均匀分布;②温跃层,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③深水区,变化缓慢,温度偏低。 11.▲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海水深度、洋流。 12.▲海水盐度分布规律: 水平分布规律: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海域递减。 垂直分布规律:①浅表层:盐度比较均匀;②盐跃层:随着深度增加,盐度会发生显著变化;③一定深度后,盐度近似均匀分布。 在中低纬度海区,表层盐度较高,随深度的增加,盐度降低; 在高纬度海区,表层盐度较低,随深度的增加,盐度升高。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必修第1册 第4章 第4讲 考点一 水循环

第4讲地球上的水 [课程标准] 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素养考查] 1.人地协调观:结合水循环原理,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结合水平衡原理,理解水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说明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分析海水运动对人类的影响。2.综合思维:理解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说明海水理化性质的特征及成因;理解海水运动的成因。3.区域认知:结合具体海域,分析海水盐度等理化性质。 考点一水循环 1.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1)水循环的定义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 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具体如以下图表所示: 类型主要环节特点

海上内循环A蒸发→B降水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陆地内循环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 重要 水资源的更新 主要依赖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对水资源的更新数量很有限,只有深居内陆的地区才较依赖陆地内循环。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2)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塑造地表形态。 (5)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水量平衡 指一定时间段内,一个区域水量保持动态平衡。区域范围可大可小,时段可长可短。长期来看,全球水量保持着动态平衡。 1.三类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主要环节具体总结如下: 类型环节及示意图典例 海陆间循环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 陆地内循环新疆塔里木河

2022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第1课时水循环及其意义作业含解析

第1课时水循环及其意义 基础达标练 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地球的水圈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水。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 A.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 B.冰川、海洋水、河水 C.地下水、冰川、海洋水 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答案:D 解析: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2.下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体是( ) A.河水 B.冰川 C.沼泽水 D.湖泊水 答案:A 解析: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体是河水。 2020年7月7日,是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第一天,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恰逢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洪水淹没了大部分道路,导致众多考生无法按时抵达考点,考试时间不得不调整。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洪水淹没道路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 ) A.c B.f C.g D.e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a为水汽蒸发,b为水汽输送,c为降水,d为植物蒸腾,e为地表径流,f为下渗,g为地下径流。洪水淹没道路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 4.为减小暴雨对歙县的影响可采取的合理有效的措施有( ) ①控制人口数量②植树种草 ③修建水库④拓宽道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控制人口数量不能减小暴雨对歙县的影响,①错误。植物种草可以涵养水源,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减小暴雨对歙县的影响,②正确。修建水库可以起到蓄水调节的作用,可以减小暴雨对歙县的影响,③正确。拓宽道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暴雨所造成的洪水威胁,④错误。 将两块相同的土样按野外土壤结构填满装置,在其中一块土样上方种植草皮,装置底部有渗水孔,装置上方设有淋蓬头,可通过“雨水均匀分布器”模拟日常降水。模拟强降水30分钟,观察土样表面溢流状况。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该模拟实验验证的是草皮能( ) A.增强蒸腾 B.增加下渗 C.净化水体 D.调节气候 答案:B 解析: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该模拟装置模拟强降水30分钟,即相同降水强度下,有草皮生长的土样和没有草皮生长的土样的溢流状况(相当于地表径流)。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测没有草皮生长的土样溢流多(地表径流量大),有草皮生长的土样溢流少(地表径流量小),从而验证草皮可以增加下渗。 6.下列人类活动属于该原理应用的是( ) A.完善城市供水系统 B.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C.疏通城市河网系统 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答案:B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该实验体现了植被能够增加下渗,涵养水源,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属于该原理应用。 重庆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海水淡化”的模拟实验(图1),图2示意当日透明水箱内外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7.图1获取淡水过程中,主要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有( ) ①水汽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_【优教训练】《水循环》(原卷版)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第1节水循环 1. 下列河流中,径流年际变化较大的是() A.泰晤士河B.亚马孙河C.刚果河D.黄河 读图,完成2----3题。 2.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为() A.降水和少量地下水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 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 3.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A.东北三江平原B.浙江南部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D.青藏高原 下表为我国黑龙江、海河、闽江(福建境内)、伊犁河(发源于新疆)长度、径流量和含沙量情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依次是() A.海河、黑龙江、伊犁河、闽江 B.闽江、黑龙江、海河、伊犁河

C.海河、闽江、伊犁河、黑龙江 D.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 5.依据表中信息判断,沿岸植被条件较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上述四条河流中,流域内人均水资源量最少的是() A.闽江 B.海河 C.黑龙江 D.伊犁河 7.以上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A.都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B.流域面积均位于我国境内 C.径流量主要受降水量影响 D.夏季均出现丰水期 8. 在陆地各水体中,水量很少但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水体是()A.湖泊水B.土壤水C.地下水D.河流水 9. 下列关于水体补给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 B.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夏季流量大 C.以冰川补给为主的河流,夏季流量最大 D.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关系 10. 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蒸腾不参与陆地循环B.夏季风是海陆间水循环的一个环节 C.塔里木河不参与水循环D.地表形态与水循环无关 11. 下列环节在三种水循环中都具备的是() A.蒸发和降水B.蒸发、降水和径流 C.蒸发、降水、径流和水汽输送D.蒸发、蒸腾和降水 12. 能使陆地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 A.海上内循环B.海陆间大循环 C.内陆循环D.大气环流 13. 塔里木河的补给主要是() A.降水B.地下水C.冰川融水D.湖泊水 14. 下列关于长江水与水循环的关系,正确的是() A.只参与海陆间循环 B.只参与陆地水循环

高中地理 第4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节 水循环讲义 湘教版必修1-湘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教案

第一节水循环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上各种水体的空间分布特点。2.了解水循环的概念,识记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重点)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重难点) 一、地球上的水 1.“水的星球”:全球约有71%的表面覆盖着水。 2.水圈的组成及分布 (1)组成: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 (2)分布 ①海洋水:储量最多,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 ②陆地水:储量较少,但类型多样。包括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地下水、冰川等,其中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 ③大气水:分布最广。 [特别提醒]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 2.类型及主要环节 1.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2.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引发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4.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的重新分配使得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以缓解。 5.形成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1)海洋水是目前人类利用最广的水资源。( ) (2)南极的冰川不参与海陆间循环。( ) (3)地表径流最终都会流入海洋。( ) (4)大气环流是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 ) (5)塔里木河河水主要参与的水循环是( ) A.海陆间循环B.陆地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D.大循环 提示:(1)×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海洋水还没有大规模利用。 (2)×冰川是陆地上运动着的固态水体,南极冰川不断运动进入海洋也参与海陆间循环。 (3)×有些地表径流位于内流区域,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不一定最终流入海洋。 (4)√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主要是借助大气环流实现的。 (5)B [塔里木河位于内流区,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小小的我从广阔的海洋上诞生了,太阳辐射能是“催生婆”,她把我蒸发到空中。我先在云妈妈的怀里撒了会儿娇,然后就拿着降落伞开始“闯世界”,我的奇妙旅程开始啦! 我跳到了另一朵云上,随着夏季风来到陆地上空。在“水汽输送”的过程中,我耍起了杂技——我一连翻了十几个跟头。我看见满天都是灰尘小队,他们调皮地跳进了人们的眼睛里、嘴巴里……于是,我和同伴们奋不顾身地降落了! 我跑到小河里,成了“地表径流”;我的一些同伴则钻入地下,成了“地下径流”。我看到了不少,听到了不少,也经历了不少,我为了这些收获而沾沾自喜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我唱着歌流向了向往已久的大海,顺利完成了奇妙的旅程。 问题1 (综合思维)一滴水的奇妙旅程经历了哪种类型的水循环?主要环节有哪些? 提示:海陆间循环。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问题2 (综合思维)李白的《将进酒》中有两句著名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两句诗是否严密?为什么? 提示:不严密。这两句诗的本意是写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流到海,势不可回的豪壮气势。但是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缺乏严密性。自然界的水体是相互转化和联系的,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会把海洋水、陆地水与大气水联系在一起,因此黄河水能够“奔流到海还复回”。 问题3 (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课后篇巩固提升(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水循环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数码所示的水循环环节中,可以用来代表夏季风所起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跨流域调水所影响的主要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及其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图中数码标注的是海陆间水循环,各个数码代表的含义分别是:①降水,②地表径流,③水汽蒸发,④水汽输送。其中的水汽输送主要通过夏季风来完成,人类活动主要影响的是地表径流,如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等。 2.B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下渗 B.地表径流 C.水汽蒸发 D.水汽输送 4.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 A.补充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 C.缓解城市缺水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雨水被收集到蓄水池中存储起来,使降雨时的地表径流减少,因而该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了地表径流,并有利于减缓城市内涝。 4.B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广布,在沙漠的东南部有众多湖泊,湖泊水位常年较稳定,湖泊旁有高大沙山,沙山与湖泊共存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同时,巴丹吉林沙漠也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下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据此完成第5~6题。 5.湖泊群的主要直接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冰雪融水 C.河流水 D.地下水 6.为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民勤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生态移民②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③变天然放牧为舍饲畜牧业④大面积营造乔木防风固沙林⑤从黑河跨流域调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5题,根据材料,湖泊群的湖泊水位常年较稳定,因此其主要直接补给水源是地下水,D项对。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河流水的季节变化大,不稳定,A、B、C三项错。第6题,为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民勤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生态移民,减轻环境压力,①对;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保护生态环境,②对;变天然放牧为舍饲畜牧业,减少植被破坏,③对;森林耗水量大,干旱、半干旱区不适宜大面积营造乔木防风固沙林,④错;黑河水量小且不稳定,不适宜从黑河跨流域调水,⑤错。故A项正确。 6.A 读图,完成第7题。 7.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 ) A.①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蒸发 B.人类活动对①②③④中的①产生的影响最大 C.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与②的作用密切相关 D.①环节的形成必要条件是气流下沉

2023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一节 水循环

2023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水循环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水的行星” 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地球的水圈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水。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 A.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 B.冰川、海洋水、河水 C.地下水、冰川、海洋水 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2.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体是( ) A.河水 B.冰川 C.沼泽水 D.湖泊水 3.下列水体中分布最广的是( ) A.大气水 B.冰川 C.海洋水 D.生物水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图为水圈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4.甲水体不易存储在( ) A.高纬度地区 B.高海拔地区 C.极地地区 D.低纬度地区 5.人类容易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有( ) A.海洋水和湖泊水 B.冰川水和大气水 C.地下咸水和河水 D.河水和湖泊淡水 题组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2022湖北部分高中期中联考改编)“一滴水从波涛汹涌的大海,化为天上的白云,再到漫天的大雪,使地面银装素裹,融化后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奔流入海,一部分渗入地下,被植物的根系吸收。”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这段描述涉及的水循环的环节共有个( ) A.3 B.4 C.5 D.6 7.下列关于“地表径流”环节地理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塑造地表形态 B.使海洋水转化为陆地水 C.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D.使海平面下降 8.促使自然界水循环的动力是( ) A.大气运动和太阳能 B.水的三态变化和地球重力 C.太阳能和地球重力 D.大气运动和地球重力 (2022河南濮阳范县一中月考)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9.下列关于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有( ) ①水汽输送②植物蒸腾③蒸发 ④降水⑤地表径流⑥下渗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10.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维持全球水的静态平衡 B.维持全球热量收支平衡 C.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D.净化水质,降低污染 11.柴达木盆地参与的水循环主要是( )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全球大循环 题组三洪涝灾害防治 下图为洪泽湖部分水系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第1课时海水的性质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海水的性质 学习目标 1.理解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主要因素。 2.运用图表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分布规律。 3.据图表信息,理解全球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并学会分析世界盐度最高及最低的海域原因。 知识导引 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挑战自我 一、海水的温度 1.影响因素:海水温度反映海水的程度。是海水最主要的热源。 2.表层水温分布规律:①一般来说,同一海区的水温,季高些,季低些。 ②不同海区的水温,纬度高些,纬度低些。③暖流水温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寒流水温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 3.垂直分布规律:①海水热导率低,导致水温自层向层大体上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②在表层区,水温基本上趋向于分布;在温跃层(水温在垂向上存在显著差异的水层),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在深水区,水温受外界的影响较小,变化缓慢,温度偏低。 4.海水温度的影响:①海水能够调节大气温度。夏季海水增温大气,会使沿海地区升温;冬季海水降温大气,会使沿海地区降温。②表层水温上升,大西洋发生的频率显著上升。③表层水温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生态系

统。 二、海水的盐度 1.概念:海水盐度是指溶解于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与海水质量的,用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来量度。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约为。 2.海洋表层盐度分布:①赤道附近盐度,副热带海区盐度,高纬度海区盐度。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和的对比。②暖流的盐度,寒流的盐度。③在大陆沿海地区,因等淡水注入,盐度降低。 3.海水盐度在垂直方向上存在着分层:①浅表层盐度比较;随着深度增加,盐度会发生显著变化,称之为;到一定深度,盐度又近似分布。②在中低纬度海区,表层盐度,随深度的增加,盐度;在高纬度海区,表层盐度,随深度的增加,盐度。 4.海水盐度变化的影响 海水盐度的变化,会对和产生重大影响。 三、海水的密度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4章第2节第1课时海水的性质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第一课时海水的性质 【热点链接】从2019年9月下旬开始,北极海冰开始进入增长期,其冰缘沿北冰洋西部扩展。9月份,北极海冰面积平均为432万平方千米,是41年连续卫星记录中的第三低,仅次于2012年和2007年。9月中下旬之后,北美洲西北部的波弗特海北部、西伯利亚东部、格陵兰岛东部、加拿大北极群岛等地的海冰边缘迅速增长。指出北冰洋结冰的特点及主要原因,这对航海活动有什么影响? 提示结冰开始早,融冰结束晚,结冰期长。纬度高,气候寒冷。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定位 运用图表等资料, 说明海水性质对 人类活动的影响。 水平1: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 明海水的盐度、密度的含义,列 举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 因素。 水平2:能够根据图表资料,归 纳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 规律。 水平3:能够根据图表资料,分 析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 因素。 水平4:运用资料,说明海水性 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海洋资源是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 要物质基础,人类在开发 利用海洋资源时,应该遵 循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的 原则。 综合思维:分析海水温度、 盐度和密度的分布规律及 影响因素。 地理实践力:调查海洋资 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意义。 一海水的温度 1. 01冷热程度。

2.热源:02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源。 3.主要影响因素 (1)太阳辐射:受03太阳辐射的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高低,随04时间和05空间而变化。 (2)寒暖流:06暖流水温高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07寒流水温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 4.水温的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不同海区的水温,08低纬度高些,09高纬度低些;同一海区的水温,10夏季高些,11冬季低些。 (2)垂直分布:由于海水12热导率低,水温表现出由表层向深层呈不均匀13递减的趋势。 ①表层区,水温基本上趋向于14均匀分布。 ②温跃层,水温随15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③深水区,水温变化缓慢,温度偏16低。 5.影响 (1)海水能够调节17大气温度:夏季海水增温18慢于大气,会使沿海地区升温19变缓;冬季海水降温20慢于大气,会使沿海地区降温21变缓。 (2)海水温度的变化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1.判断正误。 (1)海水的温度会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 (2)海洋水温较低,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 2.下列海域中,年平均水温最高的是() A.阿拉伯海B.黄海 C.北海D.日本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