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泥鳅养殖技术资料

泥鳅养殖技术资料

泥鳅养殖技术资料
泥鳅养殖技术资料

泥鳅简介

泥鳅

概述

泥鳅,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可入药。

基本信息

英文名:Oriental weatherfish 。

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

外形特征

体形

泥鳅体较小而细长,前端呈亚圆筒形,腹部圆,后端侧扁。体高与体长之比为1.7:8 。

头部

泥鳅头部较尖,吻部向前突出,倾斜角度大,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小,亚下位,呈马蹄形。唇软,有细皱纹和小突起。眼小,覆盖皮膜,上侧位视觉不发达。鳃裂止于胸鳍基部。

泥鳅的须有5 对,其中吻端1对,上颔1 对,口角1 对,下唇2 对。口须最

长可伸至或略超过眼后缘;但也有个别的较短,仅长达盖骨。泥鳅的这 5 对须,对触觉和味觉极敏锐。

泥鳅头部无鳞,体表鳞极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侧线鳞125 一150枚。

体表

泥鳅的体表黏液丰富。体背及体侧 2 /3以上部位呈灰黑色,布有黑色斑点,体侧下半部灰白色或浅黄色。栖息在不同环境中的泥鳅体色略有不同。

泥鳅背鳍无硬刺,不分支鳍条为3 根,分支鳍条为8根,共11根。背鳍与腹鳍相对,但起点在腹鳍之前,约在前鳃盖骨的后缘和尾鳍基部的中点。胸鳍距腹鳍较远。腹鳍短小,起点位于背鳍基部中后方,腹鳍不达臀鳍。尾鳍呈圆形。胸鳍、腹鳍和臀鳍为灰白色,尾鳍和背鳍具有黑色小斑点,尾鳍基部上方有显著的黑色斑点。

分布范围

在中国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极广,群体数量大,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

生活习性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时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强。除了鳃呼吸外,还可以进行皮肤呼吸和肠呼吸。视觉很弱,但触觉及味觉极为灵敏。杂食性,幼鱼阶段摄食动物性饵料,以浮游动物、摇蚊幼虫、丝蚯蚓等为食。长大后,饵料范围扩大,除可食多种昆虫外,也可摄食丝状藻类、植物根、茎、叶及腐殖质等。成鳅则以摄食植物食物为主。一般多为夜间摄食。水温10℃以下,30℃以上即停止摄食。

生长繁殖

泥鳅为多次性产卵鱼类。在自然条件下,4 月上旬开始繁殖,5一6 月是产卵盛期,一直延续到9 月还可产卵。繁殖的水温为18一30 ℃,最适水温为22一28 ℃。

雌鳅性成熟较雄鳅迟,体长 5 厘米时,雌鳅体内有一对卵巢,体长8 厘米时,2个卵巢愈合在一起,成为 1 个卵巢,并由前端向后端延伸,这时整个卵巢发育开始成熟。

雌鳅怀卵量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8 厘米,怀卵量约2 000 粒左右,10 厘米的怀卵量为7000一100 00粒,体长12 厘米的怀卵量12000一14000粒,体长15厘米的怀卵量为15000一18000粒,体长20 厘米怀卵量为24000粒左右。怀卵量最多的可以超过 6.5 万粒。卵圆形,卵径0.8 一1.0毫米左右,吸水后膨胀到1.3一1.5 毫米,卵黄色,为半黏性,黏附力不强。由于卵在卵巢内成熟度不一致,每次排卵量约为怀卵数的50 %一60 %。

雄鳅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在6厘米以上,性成熟较雌鳅早,雄鳅精巢一对,位于腹腔两侧,呈带状且不对称,右侧的精巢比左侧的长而狭窄,重量也轻一些,当雄鳅体长为9一11厘米时,精巢内的精子约有亿个。

泥鳅产卵喜在雨后晴天的早晨,产卵前,雌鳅在前面游动.数尾雄鳅在其后紧追不舍,发情时,雌雄鳅多活动在水表面和鱼巢周围,当发情达到高潮时,雌雄鳅的头部和躯体互相摩擦并相继游出水面。雄鳅追逐纠缠雌鳅,并卷曲于雌鳅腹部,以刺激雌鳅产卵,同时雄鳅也排出精子,进行体外受精,这种动作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次数也不相等,个体大的可在10次以上,受精卵先黏附在水草或其他附着物上,随着水的波动,极易从附着物上脱落沉到水底。

养殖方法简介

池塘养殖

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放养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其方法和用量与鱼苗池相同。如无生石灰,也可用漂白粉消毒,每亩用量4—5千克。有条件的话,可在池中央和排水口附近设置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泥鳅苗入池前,也应施肥以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待施肥后2-5天,鳅种即可下塘。每亩放养30-50公斤,有丰富水源条件的可增加放养量。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和无机肥料,以培肥水质。

另外,每日还要投喂一定数量的人工饵料。投喂的饵料种类有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投喂量可根据不同季节而不同。5-6月为鳅体重4%一5%;7—8月为8%一10%;9—10月为5%一6%。池塘内要搭设饵料台,饵料要

投到食台上,每池可根据大小设3—4个饵料台。投饵前应检查吃食情况,如发现未吃完,应减少其投量。一般以投饵后2—4小时吃完为度,还要每隔3-5天清洗一次饵料台,以防疾病发生。池塘要经常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池水宜保持中性或弱酸性(pH值为6.5-7.2),并每隔一定时间(15-30天)用1-2ppm的漂白粉消毒一下,以达到灭菌防病目的。

池塘混养

即和其它鱼类混养。如和鲢鱼、鳙鱼、鲤鱼、草鱼、鳊鱼等混养。该种养殖方式其选塘、清塘,消毒、放养等和池塘养殖相同。混养的优点是:不需专门给泥鳅投喂较多饵料,只需给其它鱼类投饵。而鱼类吃不完的饵料和排出的粪便即为泥鳅的食物来源。故这种养殖方式效益高,水面利用价值大,值得大力推广。

稻田养殖

我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著,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

1.稻田选择

养殖泥鳅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进排水口要设二道网,以防泥鳅逃逸。同时在田中或四角挖些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

2.放养与管理

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一般每亩放养4—5万尾。放鳅前,也要追施有机肥料,以培养水中浮游动植物。为了获得泥鳅高产,应每口或隔日投喂一定的人工饵料。其饵料种类可以农副产品为主,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粉即可。后期可在集鱼坑多投喂一些饵料,利于集中捕捞。在饲养期间,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以防逃跑。养鳅稻田要尽量少施农药或不施。即使万一需要使用,也应分批下药,且喷头朝上,不要把药液喷到水面。另外,也不要使用除草剂。双季晚稻栽种时,最好采用免耕法,可避免机械损伤泥鳅。

坑塘养殖

这种养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型肥水坑塘养鳅。坑塘面积可大可小。十几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均可。一般常规鱼类在这种坑塘中会因有机质过多、溶氧不足而导致缺氧死亡。泥鳅因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而在这种坑塘中生长良好。坑塘养鳅,每千方米可放养120尾左右,其管理方法亦与池塘养殖相同.一般只需投点猪、鸡粪一类的有机肥料和农家的残存剩品,如米糠、菜饼等,即可获得较高产量。

庭院养殖

养泥鳅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而且经济效益高,省工又省时,是农民致富的一条好门路。一、建苗池:在庭院内向阳避风的地方建起长10米、宽5米、深90厘米的水泥池,池底铺20厘米软泥,并用生石灰消毒。一周后再放25公斤发酵过的人畜肥作基肥加水深至

40—50厘米。二、饲养:从市场上购买或在农村小河沟、池塘、水库挖出泥鳅。应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每尾5—6克的泥鳅作种苗,每平方米放养45—50尾,每天按鱼的体重投入5—6%的麸皮、豆饼、米糠、幼嫩植物茎叶、腐殖质等食料。5—9月份,水温升到20—28度时,泥鳅吃食最旺。这时要经常保持水肥饵足,促其生长,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三、调节好池水:当夏季水温超过30度时,泥鳅摄食量减少,钻入泥中避暑。因此,5—9月份池水深度应保持在60—70厘米。平时要注意观察,如果池水呈现茶褐色或泥鳅时时窜出水面即是缺氧,要及时冲灌新水。当水温胝于5度时,泥鳅会钻入泥中冬眠,这时宜施些基肥保温越冬,并用漂白粉进行全池消毒,以防鱼病发生。在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鳅苗饲养1 00—120天,即可出售,每池泥鳅可获得1500—2000元左右。

化学成份

泥鳅肌肉含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每100g肉中含水83g,蛋白质9.6g,脂肪3.7g,碳水化合物2.5g,灰分1.2g,钙28mg,磷72mg,铁0.9mg。脂肪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enoic acid)和十八碳三烯酸(calen dic acid)。组织含胺(spermine),亚精胺(spermindin),腐胺(putrescine)和尸胺(cadaverine)。烘干泥鳅表皮含γ-丁内酯(γ-butyrolactone)。

泥鳅含多种酶:蛋白酶(protease),表型-6-磷酸葡萄糖酸脱氧酶(phenotype of 6-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hosphoglucomuta se),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还含胞嘧啶(cytosine),黄嘌呤(xanthine),腺嘌呤(adenine),鸟嘌呤核糖甙(guanosine),鸟嘌呤(guanine),嘧啶(pyrimidine),嘌噙碱(purine bases),核苷(nucleoside),核3苷酸(nucleotide),腺苷酸(adenylic acid),鸟苷酸(g uanylic acid),尿嘧啶核苷酸(uridylic aicd),脱氧鸟苷酸(deoxyguanylic acid)。此外,还含F-型前列腺素(F-type prostaglandins),肌肉蛋白(muscle proteins),4-(2,4,6-三氯苯氧基)-N-乙酰苯胺[4-(2,4,6,-trichlorophenoxy)acetanili de]和4-(2,4,6-三氯苯氧基)甲酰苯胺[4,(2,4,6-trichlorophenoxy)formanil ide],维生素(vitamin)A、B1、B2,和烟酸(nicotinic acid)。

药用价值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脾;肝;肾经

功能主治

补益脾肾;利水;解毒。主脾虚泻痢;热病口渴;消渴;小儿盗汗水肿;小便不

利;阳事不举;病毒性肝炎;痔疮;疔疮;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100-250g;或烧存性,入丸、散,每次6-10g。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生品捣敷。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煮食治疮癣,通血脉而大补阴分。

2.《医学入门》:补中,止泄。

3.《纲目》:暖中益气,醒酒,解消渴。

4.《随息居饮食谱》:杀虫。

5.《四川中药志》:利小便。治皮肤瘙痒,疥疮发痒。

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一)人工繁殖

1.亲鳅来源

亲鳅最好来源于泥鳅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选择,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年龄在2~3龄,雌性体重15~25g,雄性体重12g以上。

2.亲鳅放养

4月初,将亲鳅依雌雄1∶1.2~1∶1.5比例分养于面积为80~120平方米,水深为70~80cm的亲鱼培育池塘中,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0.5~1kg。亲鱼放养前要进行清塘消毒,加固池埂,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消毒5分钟左右。

3.亲鳅培育

亲鳅放入池塘后,要适时投喂饲料蛋白不低于35%的全价配合饲料,适量搭配动物碎肉,饲料要求新鲜适口、无腐败变质、无污染。投饵量一般占鱼重量的5%~8%。产前日投两次,每日上午7~8时和傍晚各一次,其中上午投30%,下午投70%。产后每日傍晚投饵一次。培育期间每7~10天注新水10cm,每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浆,每立方米水体为15~20g。

4.人工催产

(1)催产亲鱼选择。待水温达22℃左右时,挑选腹部膨大饱满,柔软有弹性,腹部朝上能看到卵巢的轮廓,用手抚摸腹部肋骨明显,体质健状无病无伤的雌鱼和手摸胸鳍有粗糙感的雄鱼用于催产。

(2)催产药物及使用方法。催产剂种类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单独使用剂量为:HCG5IU/g~10IU/g,LHRH~A20.01μg/g~0.02μg/g;混合使用剂量为DOM0.003mg/g~0.005mg/g+LHRH~

A20.005μg/g。雄鱼减半。注射方法则采用一次注射,催产剂用0.9%生理盐水稀释,现配现用,药液量按每尾0.2mL配制。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针与鱼体成45度角,进针深度0.3cm~0.4cm,注射后将亲鱼放入网箱中。

5.产卵设施的准备

产卵用40目筛网制做产卵箱,规格根据生产规模而定。箱底平铺棕榈皮鱼巢。将已催产的亲鱼按雌雄1∶1.2~1∶1.5放入箱中。产卵时要保持周围环境安静,一般催产效应时间在11~13小时,产卵可持续7~8小时。

6.孵化

可利用孵化缸、环道、网箱等工具孵化。0.4立方米水体的孵化缸可放卵粒60~100万粒,环道每立方水体可放卵80~100万粒,网箱充气每立方水体可放卵20万粒左右。孵化时最适宜水温是20℃~28℃,破膜时间在30~35小时。孵化期间要加强管理,经常刷洗过滤筛网,防止跑苗。根据鱼苗发育情况调整水流和充气量,在破膜的第三天可取出鱼巢,投喂饵料,如轮虫、蛋黄等,投喂三天后即可转入仔鱼培育阶段。

(二)苗种培育

用于苗种培育的池塘面积以30~100平方米水深以40~60cm为宜。池埂、池底夯实,池底平整,最好铺垫15~20cm的淤泥。进排水设拦鱼密网,池中投放占总面积1/4的浮萍。放苗前按常规清塘消毒,注水50~60cm,每平方米施有机肥0.3~0.5kg,隔1~2天搅动池底一次,7~10天轮虫达高峰时投放鱼苗,每平方米放苗800~1000尾,放养时水温差不超过2℃。

在培育过程中少量勤注新水,追施发酵的鸡粪汁,培养天然饵料生物。池中出现大型枝角类,用0.3g/立方米~0.5g/立方米敌百虫杀灭,若天然饵料不足,可增投蛋黄、鱼粉、奶粉、豆浆等精饲料。当鱼苗长至2.5~3cm时即可分塘稀养或销售。

养殖方法及技术

泥鳅为底栖鱼类,喜栖息于泥沙底的浅水体,白天常钻入泥土中,夜出活动觅食。泥鳅除用鳃呼吸外,肠和皮肤也有呼吸作用,当水中缺氧时,游到水面吞空气在肠内进行气体交换,故能适应底层静水体的缺氧环境。如果水干涸则钻入淤泥中,靠湿润的环境行肠道呼吸,可长期维持生命。因此,泥鳅可高密度饲养,并易于运输。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体长5厘米以内的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体长8厘米时转变为杂食性,常摄食昆虫及其幼体、摇蚊幼虫、丝蚯蚓、小型甲壳类、以及藻类、

植物碎屑等。人工饲养,鱼苗阶段可投喂蛋黄和其他粉状饲料,也可投喂昆虫、水蚤、丝蚯蚓等。鱼种阶段可投喂米糠、麸饼类、蚕蛹粉等,也可以施肥培育浮游生物作鱼苗鱼种饲料。成鱼阶段用米糠、蚕蛹粉、麸饼粉等与猪粪或腐植质土混合制成颗粒饲料或团状饲料投喂。日投饲量,鱼种阶段为鱼体重的5%-8%,成鱼阶段为5%左右。开始时每天傍晚喂一次,以后驯化改为白天投饲,上、下午各投饲一次。

泥鳅生长适温范围为15℃-30℃,最适25℃-27℃,此时生长最快。当水温下降到15℃以下或上升到30℃以上,食欲减迟,生长缓慢。当水温下降至6℃以下或上升到34℃以上,钻入泥中,呈不食不动的休眠状态。人工养殖,可在池边搭设阴棚,或在池角种植莲藕、茭白等挺水植物,以供泥鳅在高温时避暑。

人工养殖泥鳅,可建设专门的水泥池或挖小土池,也可以利用浅水的小池塘或水田改建。养殖场地除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环境清静外,还要求土质要好,以粘土带腐植质土最为理想。要求蓄水深50厘米左右,每平方米可放养5厘米的泥鳅鱼种约100尾,经过3-4月便可达到体重10-20克的上市规格。

泥鳅成鱼养殖是将越冬后的鱼种,从体长5—6厘米,养到体重10克以上的商品鱼。养泥鳅可采用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等几种方法。

一、池塘养殖

成鱼塘以面积1·5—3·0亩、水深50—60厘米为宜。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每100平方米水面施放有机肥50公斤,用以培养浮游生物。

鱼种放养量按每平方米放养5—6厘米的鱼种40—50尾,并混养少量鳙鱼以控制浮游生物的过度繁殖。放种后次日即开始投饵,日投饵量为鱼总体重的5%。饲料包括米糠、豆饼、蚕蛹粉、花生麸以及颗粒饲料等,每天投饵两次。以后随着鱼的生长,要适当加深池水。夏季高温时,可在池边搭设遮阳棚。当泥鳅频繁地出现在水面营肠呼吸时,说明水中缺氧,要适当减少施肥量,并加注清水,最好设置增氧机。到年底,当泥鳅长到每尾体重10克以上时,即可捕捞出售。

1.池塘条件养殖泥鳅的池塘最好选择在水源足、地势高、温暖、通风、向阳的地方,土壤以中性或弱酸性的腐殖壤土为佳,因为在腐殖底质的池中成长的泥鳅体色黄、脂肪多,肉嫩肥,味鲜美。若是沙质底池中养殖的泥鳅,体色发黑、骨硬、味道往往欠佳。沙质土底质池塘养泥鳅,可在放养前大量投放粪肥改善底质来制造泥鳅良好的生长环境。泥鳅池的四周要用水泥或硬质塑胶板围造,也可用泥鳅不易钻的粘土筑墙,并在粘土中央镶木板并插入泥中15~30厘米,使泥鳅无法穿过。池堤高出水面30~40厘米,池质最好加设“T”形砖檐,防止泥鳅逃跑。进水口和排水口都要求两层网,内层网密,外层网稀,这样可以拦污防野杂鱼进入又可防止泥鳅顺、逆水逃跑。

2.清塘与肥水养殖泥鳅的旧池塘须用生石灰进行彻底的清塘,每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干池后,在池塘均匀分布挖十来个小坑,先将石灰在小坑里溶化然后趁热泼洒全池。7天后再灌新水,灌注新水后就可以施基肥培育水质了,那时可在池边四角堆上猪粪或其他有机肥,每亩施150~210kg,施肥后3~5天池水转肥后便可放苗,这种池角堆肥的方式能使有机肥慢慢地溶解于池中水,补充浮游生物及微生物的消耗,实际使用反映效果很好。

3.放养及驯养规格选择在3厘米左右,无病无伤,健壮活泼的泥鳅种苗,亩放养量在2.7万-3.5万尾之间,放养苗种前最好用3%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左右。浸泡时如发现泥鳅乱窜的,多为受伤的种苗,放养时可剔除,防止下塘后鳅鱼生病交叉感染。利用天然鳅苗进行养殖的泥鳅必须经过驯养,其目的是使鳅鱼苗由分散摄食变为集中于食台摄食,由夜间摄食变为白天定时摄食,由吃天然饵料变为吃人工饵料。具体做法是在下池后第二天晚上8点开始少量投饵,分别固定投放在几个食台上,吃完后再投,以后每天逐步推迟2小时投喂并且逐渐减少食台个数。这样经过10天左右,鳅苗适应了池塘环境,便由夜间分散觅食转为白天在食台上集体摄食。

4.饲养管理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养殖过程中须一面肥水培育天然饵料,一面投放人工饲料。鳅苗下塘后要依据水质变化情况及时追肥。人工饵料有小杂鱼,动物内脏,猪血粉,螺肉等动物性饵料及米糠、麸皮、豆饼、豆渣、谷物,蔬菜等植物性饵料。应注意的是投喂动物性饲料不可太多,否则会导致泥鳅吃食过多,消化不良而胀死。还应注意不可连续一星期投喂单一的高蛋白饲料,那样会导致泥鳅在池中群集引起呼吸次数剧增,使吸入的空气无法畅通地排出体外,浮出水面力竭而死。饵料应动植物饲料搭配投喂,投饲量以1~2小时内将饲料吃完为准,同时投饵必须按照四定的原则进行。养泥鳅的水要求浓、爽、活。泥鳅需要黄绿色,含有丰富天然饵料的肥水,水的透明度20~30厘米,一般情况下每周换1~2次水。天气闷热时要及时注水,注入新水时,不可在池堤上留下“水迹”,否则泥鳅会沿此“水迹”逃跑。在晴天,养殖池外壁很干燥,只要池壁高出水面20厘米,泥鳅就逃不出去。在恶劣的下雨天气要防逃,因为泥鳅会顺水迹逆上,由于泥鳅喜集群,因此很可能一夜逃光。因此日常管理必须经常巡池检查防逃设施,注意堵塞漏洞。此外还应经常打扫,清洗投饲台,及时捞除死泥鳅及水面飘浮的杂物。

5.泥鳅的捕捞笼捕法:可用鳝笼,笼内放入适量炒过的米糠,引诱泥鳅进入。一个池子可放几只须笼,每隔0.5~1小时拉上来一次,捕获率可达50~80%。须笼放在投饵场附近或荫蔽处捕获量较高。盆捕法:将大塑料盆扎上一块布,布中央开一个与泥鳅身体粗细相当的孔,盆内放入炒熟的米糠。天黑时将盆子按入池底与淤泥持平,夜间泥鳅寻味而来,过孔入盒,诱惑量也相当高。

二、稻田养殖

利用稻田养泥鳅,实行稻鱼共生,是池塘面积少的地区开展养鱼副业的好方法。当秋季水稻收割以后,田埂必须夯实加固。田中挖一个面积4—6平方米、深30—50厘米的小水坑。放养前将稻田的水排干,晒田3—4天,每100平方米稻田放有机肥50公斤,再施米糠20—25公斤作基肥,然后蓄水繁殖饵料生物。每100平方米放养5—6厘米的泥鳅苗5—7·5公斤,放苗后投放米糠、豆麸和蚕蛹粉,每3—4天投放1次。过1个月后再追加施肥50公斤。养到秋季,泥鳅每尾长到10克左右时,即可捕捞出售。收获应在割稻之前,把稻田水放干,稻田中的泥鳅便聚集在小水坑中,用抄网捕捞即可。钻入泥底的泥鳅,要小心地用小铁铲将其挖出。

泥鳅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才能获得较高成活率和产量,特别是在当前高温多雨的季节。在暴风雨期间,塘基或田埂单薄处最容易逃鱼,因此,在放养前要将塘基或田埂加固夯实,在雨季要加强巡视,如发现有裂缝处要及时填补。在进排水口要加固栏栅,以防鱼逃逸。同时在暴雨过后,要及时排出内涝水。

三、庭院养殖

泥鳅系淡水水域的温水性小杂鱼,生存水温15-30摄氏度,最佳水温24-27摄氏度。农家在庭院建池养殖泥鳅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简便易行的致富门路。

建泥鳅池在房前屋后,庭院周围,选择水质良好,灌排方便,避风向阳的地方建泥鳅池。面积大小均可,以50-150平方米最适宜,池深1米以上。池底和四壁用石头、砖块或水泥板铺砌,并用水泥沙浆抹光。下游方距池底30厘米高处开排水口并安防逃设备,以免逃逸。

投放准备池底铺一层厚20-30厘米富含腐殖质的菜园土或其他肥土,按一般鱼池常规消毒方法消毒杀菌。一周后注水20-30厘米深,然后按每平方米水面500克的比例投施畜禽粪肥,再加水至60-80厘米深,5-7天后水色变成黄绿色,透明度为20厘米左右时可投放鳅种。鳅种投放下池的鳅种(或鳅苗)要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游动活泼、大小均匀,规格不一致的应筛选后分池养殖。泥鳅种苗下池前,应用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0-15分钟,以免染病,投放密度以每平方米水面500克为宜,并且要一次投足,避免分批下池相互咬斗残杀。

饲料投喂泥鳅系杂食性鱼类,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的比例以7:3为宜。生态养殖宜投喂蝇蛆、蚯蚓、螺蚌、小甲壳类、水生昆虫、动物内脏、畜禽血液、血粉等高蛋白又富含脂肪的优质饲料,适量搭配菜叶、米糠、豆渣和玉米粉等。实行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投喂制度,每日投喂2-3次。万一投饵过多采食不完,应及时清除残饵,以免污染水质。当水温低于15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时,泥鳅停止摄食,则应停止投喂。

水肥管理在泥鳅的摄食生长期,每隔7天左右每平方米水面泼洒人畜粪肥100克左右,保持水体透明度20厘米。若透明度过小,应延缓施肥时间,反之则应提前。同时,还应注意及时换水。一般每7-10天排放一次老水,同时补充新水;或者根据水质情况酌情换水。总之,应始终保持水质的良好状态,避免因缺氧引起泥鳅浮头甚至“泛池”而造成损失。产卵繁殖泥鳅的繁殖分自然繁殖和人工授精孵化两种方式。繁殖池面积一般20平方米以内,可吊挂受精卵50万粒,孵出鳅苗20万尾。繁殖池应先施适量基肥培肥水质。

自然繁殖方法:选择2-3龄健康无病残的性成熟亲鳅作种,雌雄配比为3:1左右。要求雌鳅体长14-16厘米,体重20克以上,腹大柔软,体表有光泽稍呈黄绿色的个体;雄鳅体长10-12厘米,体重12-15克的个体。雌雄亲鳅的鉴别方法如下:雄鳅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粗细基本一致,尾尖而且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鳅头部椭圆,稍平。产卵前先将鱼巢用食盐水浸泡消毒,然后吊挂在水面下10厘米深处,上空用棚布、草帘或芦席等遮阴,并防鸟类等天敌为害。孵化时将水温调控在20-28摄氏度之间,8-15小时鳅苗即可出壳。刚孵出的鳅苗常侧卧池底,靠吸收卵黄囊的营养生长发育,此时可投喂熟蛋黄与面粉等混合饵料,既可作为驯食,又可培养稚鳅的自行摄食能力。

疾病防治泥鳅的疾病以预防为主,关键是搞好消毒工作。坚持每天巡池清扫食场,每15天左右用漂白粉液全池泼洒消毒杀菌。治病应尽量避免抗生素类药物,采用中草药最好,大蒜可防治泥鳅肠炎,菖蒲可治烂鳃病等,同时,也提高了泥鳅品质,更受消费者的欢迎。

泥鳅捕捞泥鳅既是人们强身健体的营养滋补食品,又是特种水产养殖的高级饵料。用泥鳅喂养特种水产动物时最好将泥鳅与水产动物同池饲养,既减少投喂和捕捞的麻烦,又可随时补给特种动物的饲料。如龟、鳖池中混养泥鳅,让龟、鳖自行采食,可解决龟、鳖饲料总量的四分之一。

单养的泥鳅一般采用诱捕办法:将炒熟的米糠或麸皮等香味饵料盛于鱼笼中诱捕;或用小眼目鱼网捕于进水口底,晚间注入清水,待泥鳅大量汇集于此时收网捕获。

庭院养殖泥鳅经济效益好,泥鳅属鲤形目、鳅科、鳅属,属温水性鱼类,生活在15-30℃的环境中,最适宜温度为24-27℃。开展农家庭院养泥鳅,占地少、易养殖、投资小、收效大,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模式。一般利用水面100平方米~200平方米,可年产泥鳅200公斤~400公斤,收入可达800元~2000元,效益非常可观。现将饲养泥鳅的技术要点介绍如

下,可分为五大步骤进行操作:

1、建池:选址建池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可靠、环境清洁、管理方便的地方建池。池的土质以壤土为好,不渗漏。建池可因地制宜,一般面积100平方米~200平方米,池深1米,池水深约0.5米,池底铺肥泥0.2米~0.3米,以供泥鳅钻潜休息,池壁用石砌或砖砌,并用水泥焊实抹面。鳅池还需建设专门的进出水口、铁丝网拦鳅栅等设施。拦鳅栅既防泥鳅外逃,又防野杂鱼进入鳅池。

2、放种:按每平方米水面500-750克计算投放鳅苗。鳅苗可到市场上购买或自己繁殖、捕捉,要选择体壮无伤、大小均匀的鳅苗投放,并按一雄三雌的比例搭配。(雌雄鉴别法:雄的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的身体呈圆锥形,前身粗而尾端细,胸鳍宽而短,尾端圆平。)雌鳅的产卵力极强,一条雌鳅一般年产卵2-3次,产卵万粒左右。

3、投食:合理投饵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饲养过程中,除应注意施肥培育天然饵料外,可适量投喂适口的螺蛳、蚯蚓、蚕蛹粉、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饵料,也可投喂适量适口的豆饼、麦麸、酒糟、豆渣、米糠和幼嫩植物的茎、叶、种子等植物性饵料。日投饵量约占泥鳅总体重的比例分别是:3月为1%、4月~6月为4%、7月~8月为10%、9月~10月为4%。投饵要坚持四定:定位,池内搭饵台,把饵料投放在饵台上;定时,每天上午9时左右投饵;定质,饵料新鲜、卫生、适口、无腐烂发霉;定量,以投饵后2小时~3小时吃完为宜,若3小时后还有剩饵,泥鳅可能会被胀死或污染水质,均不利于泥鳅生长。每年的秋末冬初水温降至8℃时,泥鳅进入冬眠期,此期保持池水深度80厘米~90厘米,池四角投放适量猪、牛粪等有机肥,这样既可肥水又可发酵增温,有利于泥鳅安全越冬。

4、施肥。在饲养过程中,可适当补充些有机肥,但施肥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5、捕捉:先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

注意事项:

⑴泥鳅和黄鳝切莫混养,因为黄鳝要吞食泥鳅。

⑵池的边缘一定要高出水面0.5米左右,池的进出水口以铁丝网拦挡,以防泥鳅逃窜。

⑶初冬水温降到5-10℃时,泥鳅停止进食,入泥蛰居冬眠,待来年水温升高后再出穴

活动。为了使池水保持适宜的温度,夏季除换水以外,还应在池上架设遮盖物,冬季架设塑料斜面温棚,增加池内温度。

⑷泥鳅是产卵量高、繁殖能力强的鱼类,且具有生长速度快的特点,从产卵到长成150

克的商品鳅,仅需120天左右,所以要加强管理。⑸没有条件建池的家庭,可以用缸、盆喂养。⑹"夏至"是投放鳅苗的最佳期,要抓住时机投放种苗,以其达到更佳效益。

常见病及防治

泥鳅常见发生病害有:

1、白身红环病:病鱼鳍条呈白色,体表出现红色圆环,病原体尚未查清,可能为细菌所致。可用痢特灵混入饲料中内服,按每100公斤鱼体重用药10—20克,连续投喂5—7天。

2、水霉病是冬季常见的疾病,可将病鱼用4%食盐溶液浸浴10分钟。在长途运输时,可用4ppm的食盐和4ppm浓度的小苏打混合溶液长期浸浴。

3、在泥鳅幼苗培育时,经常发生斜管虫病,可用0·5ppm的敌百虫溶液浸浴10—15分钟。

夏秋季节,放养密度高的池塘或稻田亦经常发生缺氧浮头现象。在午夜至清晨期间要加强巡视,鱼类缺氧浮头开始时,池塘或稻田要进行换水,将原有池水或稻田水大部份排走,再注入含氧量高的新鲜水补充。平时要注意清除敌害。泥鳅常见的敌害有:水獭、虎纹蛙、水蛇及各种野杂鱼(生鱼等)。在放养前,池塘或稻田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将各种敌害杀灭后才放养鳅苗。放种后,注、排水口要敷设滤网防止野杂鱼随水流钻入。池塘四周要用胶丝网或相应工具防止水蛇及水獭钻入。虎纹蛙在春夏间常产卵在池塘水面,其卵为浮性卵。每天早晨用网捞走蛙卵,以免孵出蝌蚪为害鳅苗。

在泥鳅的全部生长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病:

1、赤皮病:赤皮病又叫皮瘟、擦皮瘟。此病常发生于春末或夏初,大多是因泥鳅的皮肤在捕捞或运输过程中受伤,细菌侵入皮肤所引起的。鳅体表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腹部和两侧最明显,呈块状。

治疗方法:

(1)每平方米水面用0.20~0.4g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也可用挂篓方法治疗;

(2)用20mg/L土霉毒溶液浸洗病鱼15~20分钟,或按泥鳅体重0.04%的土霉毒拌入饲料连喂3天。

2、细菌性肠炎病:亦叫烂肠瘟、乌头瘟,表现为鱼行动迟缓、停止摄食,鳅体发乌变青,头部显得特别,腹部出现红斑,肠管充血发炎,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血和黄色粘液流出,重者发紫,很快死亡。

治疗方法:

(1)每50kg泥鳅用磺胺咪5g,加抗坏血酸盐0.5g拌饲料投喂。连喂3天即可。

(2)每50kg泥鳅种用15g大蒜拌料投喂,2~6天后减半继续投喂。

3、肤霉病:此病因放养密度大和饲料不足而造成相互咬伤所至。患病鱼表现为伤口感染霉菌,在体表形成“白毛”,病鳅食欲不振,最后消瘦死亡。防治方法:在泥鳅入池前用生石灰遍洒消毒,对已发病的可用0.4%的食盐水和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或用医用碘酒或10g/ L浓度的高锰酸钾涂沫伤口。

4、感冒病:由于换水时,使用未经曝晒的井水、泉水,因水温过低,泥鳅一时不能适应而得病,造成死亡。因此用井水或泉水需经过太阳曝晒后再注入池内,切勿使温差过大。

5、毛细线虫病:因毛细线虫侵入泥鳅肠道而引起,大量寄生虫充满肠道,造成泥鳅消瘦,并伴有水膨胀病,然后死亡。

防治方法:泥鳅入池前,先用生石灰遍洒消毒。发病后,可按每50kg泥鳅用5g晶体敌百

虫拌入1.5kg豆饼粉内,做成绿豆大小的药丸投喂。

6、气泡病:因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引起,主要危害鱼苗,症状是病鳅苗浮于水面无法下沉。

防治方法:

(1)每亩水面可用4~6kg食盐全池泼洒;

(2)及时清除池中腐败物,不施用未发酵的肥料。同时,掌握好投饵量和施肥量,防止水质恶化;

(3)发现鱼患此病可立即冲入清水和泥浆水进行治疗。

7、腐鳍病: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尾鳍、胸鳍发白并烂掉,鱼体两侧自头部至尾部浮肿,并有红斑。

防治方法:

(1)可用1mg/L漂白粉遍洒或0.1mg/L土霉素全池遍洒;

(2)用20mg/L土霉素溶液浸洗病鱼15~20分钟。

8、打印病:病灶部位浮肿、红色,呈椭圆形、圆形,患病处主要在尾柄两侧,像打上印章。防治方法:此病多在7~9月流行,对泥鳅危害较大。

防治方法:

可用漂白粉1g/立方米水体化水全池泼洒。

效益分析及提示

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还有多种维生素,并具有药用价值,是人们所喜爱的水产佳品。

作为特种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品种,泥鳅在最近几年的养殖热潮也持续升温,泥鳅养殖的范围不断地扩大,目前江苏湖北安徽河南山东四川重庆湖南浙江等地的泥鳅养殖都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自从中国泥鳅网运营以来,通过合理的宣传引导,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泥鳅养殖有兴趣。泥鳅养殖效益肯定是每一位泥鳅养殖户最关心的,我们网站特别邀请安徽阜阳市飞龙水产养殖场唐孝革先生作了一个泥鳅养殖效益分析。

以养殖2亩水面的泥鳅,投苗2000斤为例。

水面租金

500元/亩/年(各地不同,请自己调节数据)。2亩泥鳅塘,水面租金成本1000元左右。

种苗购买资金

两亩水面,投放泥鳅苗2000斤,以10元/斤计算,需20000元。

饵料成本

泥鳅全价饲料4000元/吨左右。一般情况下泥鳅的肉料比为1:3(即3斤饲料出1斤泥

鳅)。按2000斤苗出产5000斤泥鳅计算,泥鳅增重3000斤,需要投入饲料9000斤。饵料成本18000元左右。

渔药、水电等其他开支

2000元左右(保守估计,泥鳅如果患病的话,渔药投入会更大)

养殖周期

3-5个月

养殖总成本41000元左右。各地的泥鳅苗和饲料价格有差异,所以养殖成本也有区别。

(本预算未包括池塘建造和人员工资等费用,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计算)。

产出

养殖2亩水面的泥鳅,投苗2000斤,产出在5000斤左右(种苗的质量和规格,养殖技术,饲料的优劣,养殖周期的长短等因素均对出产量有影响)。冬季商品泥鳅的批发价格按保守价12元/斤计算,5000斤泥鳅收入为60000元。

利润

60000-41000=19000元。

分析

泥鳅的养殖技术简单易学,容易掌握,病害少。销路基本不愁,只是随市场行情变化,价格有波动。风险较小,值得推广。养殖户可先小规模试养。

泥鳅养殖重要提示

国内泥鳅的规模化繁殖已取得成功。目前市场上有野生和人工2种泥鳅苗,均可用于规模化养殖。泥鳅苗的运输基本不存在“感冒”一说。所以在运输的时候可以在包装内加少量冰,保证泥鳅苗不会因水温过高,发烧而死。但值得注意的是泥鳅在包装的时候需要滴入少量食用油(大豆油、菜子油),以防泥鳅拥挤产生大量泡沫,至泥鳅缺氧而亡。相对而言,泥鳅苗的长途运输比黄鳝苗的长途运输风险小些

泥鳅人工繁殖及

养殖技术

二零一零年一月

揭秘泥鳅养殖中高利润包回收等四种常见骗术

揭秘泥鳅养殖中高利润包回收等四种常见骗术 泥鳅作为特种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品种,泥鳅在最近几年的养殖热潮也持续升温,泥鳅养殖的范围不断地扩大,但是也成为很多公司或者人炒作骗钱伎俩,今天就请跟随小编来看一看这些泥鳅养殖常见的骗局吧! 泥鳅养殖骗局之利润神话 更有炒作公司声称自己品种的泥鳅可以提高利润10倍以上,但经过实践经验得知,养殖泥鳅年回报200%、300%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在水产养殖业中养殖泥鳅的利润是比较高的,但是想一夜暴富那是不可能的。前面所说的采购野生泥鳅价格高于商品鳅价格没有利润可言,是因为在采购野生泥鳅的时候,鱼种的死亡率较大,并不是有的单位所说的一个养殖周期下来,单体苗种重量到单体商品鳅的重量的时候样总体重量克增重数十倍。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例如每斤300尾的规模鳅苗,到年底长成每斤30尾的商品鳅,按理来说增长了10倍,但实际上能增长3-4倍已经很不错了,因为不是每个泥鳅苗都能健康成长,不是每尾泥鳅都能长成商品鳅而不死亡。以上产值减去场地、饲料、人工费用,得到的利润不是想象中那么高,当然养殖者如有能力

靠自己搞人工繁殖与育苗,利润就高很多了。现在的社会只有相对利润高,而没有绝对的高利润,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中炒作公司的利润陷阱。 泥鳅养殖骗局之模式神话 某公司打造了一个生态链:先种草-草养猪、养牛-猪粪、牛粪养蚯蚓,蚯蚓样泥鳅,蚯蚓粪种果树,果树场养鸡……把整个模式打包让学员来学习。学习费用多少钱,学完之后,买草种,买蚯蚓,买泥鳅种,还买山鸡品种,当然还买饲料和药品,又是多少钱,反正有一个完整完美的配套让你掏钱。 当然不得不承认一个完美的模式,但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去产业化,只需把其中一个做好已不简单,形成产业化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学员去一个地方考查除了看他的养殖模式,还要看的养殖模式下的规模性,养殖模式好有可能是纸上谈兵,养殖模式下的规模性才能看出公司的发展前景,如果他的每个产业链都能具有大规模,说明公司很有发展前景,否则就是做做样子而已,从而骗取学费。 泥鳅养殖骗局之苗种神话 有公司吹嘘他的鱼种是某某鱼种,如何优良,如何长势快,如何让收益高,实际根本不可信,了解市场的人都知道现在在国内泥鳅供不应求,价格很高,根本原因是泥鳅在繁殖技术和育苗技术尚未成熟,目前现在大部分养殖户采用的较为妥当的做法是在当地采购野生苗种做驯化饲养,因为现在最新的泥鳅养殖技术的培育技术也只能解决养殖场自身商品养殖所需,所以现在国内90%的养殖户是采用野生驯化饲养,野生鳅苗驯化饲养不仅苗种采购价格高,而且苗种在运输过程中极易死亡,成活率不高,是不太理想的养殖方法,市场上的所谓优良品种更是无稽之谈。不顾这个也只是针对大陆的普通泥鳅来说,这两年养殖热度升高的台湾泥鳅,都是人工繁育的苗种。 泥鳅养殖骗局之高价回收神话 这个陷阱一般和品种神话陷阱一起实施,给客户提供优良品种,然后给客户承诺用高价回收这样优良品种养成的商品鳅,前面介绍了泥鳅目前尚无人工改良的优良品种,况且现在泥鳅在市场供不应求,养殖者根本不用担心销售问题,当然要卖高价也是不可能的,产品只能够随行就市,高价回收是炒作公司的陷阱,当你真有商品找他高价回收时,估计早已人去楼空,悔恨不已。

泥鳅高效养殖措施

泥鳅高效养殖措施 泥鳅肉质细腻鲜嫩、营养丰富,养殖投资少、见效快、经济价值较高。现将其饲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饲养池的建造 选择背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建池,面积以场地大小而定。池子用砖砌,内壁用水泥浆抹光,池底用混凝土夯实。在距池底30厘米的地方留好出水口,以便换水。池深一般在60~80厘米,池底铺30厘米厚的有机河泥土,水深保持在10~15厘米,留30厘米以上的空墙,以防泥鳅外逃。池中种一些水生植物如浮萍、水藻等,以便增氧、降温及遮阳。 二、鱼苗的繁育 泥鳅的繁殖期一般在每年的4~6月份。当公鳅长至10厘米左右,母鳅长至11厘米左右时即为性成熟期,可按雌雄比为5∶1的比例投入专池中让其自然产卵繁殖。当水温达18~25℃时,母泥鳅即可产卵,

鳅卵粘附在池中的水草上,约2~3天后孵出鳅苗。鳅苗孵出后,用煮熟的鸡蛋黄打碎加水调成糊状泼洒饲喂。一个月后将泥鳅苗移入饲养池中饲养,每平方米的放养密度为80尾左右。 三、饲养管理 放鱼苗前饲养池泼洒石灰水消毒,10小时后排干池水,注入新水,3~4天后即可放苗。每天定时、定量、定位投喂豆浆、麸皮、豆饼等粗饲料和蚯蚓、蛆等精料,用量以第二天投喂时不剩料为准。隔5~6天换一次水。夏季搭棚遮阴,冬季可留2~5厘米深的水或将池水排干,上面覆盖草帘等物防止土壤冻结,保持土壤湿润,如有条件冬季搭暖棚饲养更佳。切忌农药、化肥等污染鳅池。如将泥鳅和黄鳝、河蚌等混合饲养,其经济效益更高。 四、捕获 可将带饵料的竹笼或网每天傍晚放入,第二天清晨起网,捕大留小。也可在冬季下池翻土捕捉,翻土时千万要小心,不要弄伤泥鳅,捕捉后及时注水保温以防冻伤。

泥鳅养殖骗局揭秘

泥鳅养殖骗局揭秘 泥鳅作为特种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品种,泥鳅在最近几年的养殖热潮也持续升温,泥鳅养殖的范围不断地扩大,但是也成为很多公司或者人炒作骗钱伎俩,今天就请跟随小编来看一看这些泥鳅养殖常见的骗局吧! 泥鳅养殖骗局之利润神话 更有炒作公司声称自己品种的泥鳅可以提高利润10倍以上,但经过实践经验得知,养殖泥鳅年回报200%、300%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在水产养殖业中养殖泥鳅的利润是最高的,但是想一夜暴富那是不可能的。前面所说的采购野生泥鳅价格高于商品鳅价格没有利润可言,是因为在采购野生泥鳅的时候,鱼种的死亡率较大,并不是有的单位所说的一个养殖周期下来,单体苗种重量到单体商品鳅的重量的时候样总体重量克增重数十倍。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例如每斤300尾的规模鳅苗,到年底长成每斤30尾的商品鳅,按理来说增长了10倍,但实际上能增长3-4倍已经很不错了,因为不是每个泥鳅苗都能健康成长,不是每尾泥鳅都能长成商品鳅而不死亡。以上产值减去场地、饲料、人工费用,得到的利润不是想象中那么高,当然养殖者如有能力靠自己搞人工繁殖与育苗,利润就高很多了。现在的社会只有相对利润高,而没有绝对的高利润,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中炒作公司的利润陷阱。 泥鳅养殖骗局之模式神话 某公司打造了一个生态链:先种草-草养猪、养牛-猪粪、牛粪养蚯蚓,蚯蚓样泥鳅,蚯蚓粪种果树,果树场养鸡……把整个模式打包让学员来学习。学习费用多少钱,学完之后,买草种,买蚯蚓,买泥鳅种,还买山鸡品种,当然还买饲料和药品,又是多少钱,反正有一个完整完美的配套让你掏钱。 当然不得不承认一个完美的模式,但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去产业化,只需把其中一个做好已不简单,形成产业化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学员去一个地方考查除了看他的养殖模式,还要看的养殖模式下的规模性,养殖模式好有可能是纸上谈兵,养殖模式下的规模性才能看出公司的发展前景,如果他的每个产业链都能具有大规模,说明公司很有发展前景,否则就是做做样子而已,从而骗取学费。 泥鳅养殖骗局之苗种神话 有公司吹嘘他的鱼种是某某鱼种,如何优良,如何长势快,如何让收益高,实际根本不可信,了解市场的人都知道现在在国内泥鳅供不应求,价格很高,根本原因是泥鳅在繁殖技术和育苗技术尚未成熟,目前现在大部分养殖户采用的较为妥当的做法是在当地采购野生苗种做驯化饲养,因为现在最新的泥鳅养殖技术的培育技术也只能解决养殖场自身商品养殖所需,所以现在国内90%的养殖户是采用野生驯化饲养,野生鳅苗驯化饲养不仅苗种采购价格高,而且苗种在运输过程

无土泥鳅养殖技术泥鳅高产养殖技术

无土泥鳅养殖技术泥鳅高产养殖技术 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注重于治,内外用药相结合的方法。以下是为大家的无土泥鳅养殖技术_泥鳅高产养殖技术,希望大家喜欢哦! 1、养殖条件 泥鳅池塘养殖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土质应选择中性或微碱性的壤土为好,交通便利,确保用电。 池塘是东西走向的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面积为5×667㎡。池深0.8—1m,水深0.4-0.6m。池壁泥土应夯实,并沿池唐四周用网片围住,下端埋入土中10cm,上端高出水面20cm,以防泥鳅逃逸和敌害生物进入。 2、放养模式 2.1 放养前准备 在放养鳅苗前20d对池塘进行清整、改造、消毒。在进水口和排水口用铁丝网防逃。在排水口处开挖一个面积约占全池面积的1/3—1/5,深30-50cm 的鱼溜,在池底铺一层腐质较多粘土。放养前7d

用生石灰清塘,每667㎡池塘水深10cm用生石灰75㎏化成浆全池泼洒。清塘5d 后注水25cm,每667㎡施有机肥150—250㎏,用于培肥水质。 2.2 苗种放养 泥鳅苗种选用人工培育苗或野生苗,但都要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活动敏捷,一次放足。放苗时间一般在每年4月份,平均水温15℃以上,每亩放养规格为80尾/㎏的苗种1100㎏,最好选择在晴天下午进行。苗种放养前用8—10mg/L漂白粉溶液进行浸洗消毒,浸洗消毒时间为20—30min。 3. 饲养管理 3.1 饲料投喂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培育天然饵料外,还应投喂鱼粉、鱼浆、蚕蛹、动物下脚料以及麸皮、米糠、豆饼、瓜菜叶子等植物性饵料。也可以将上述饲料作为原料,制成配合饲料投喂。 泥鳅的食性与水温有密切关系。水温在16~20℃,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占60%—70%;水温在21—23℃动物性饵料各占50%;而水温超

泥鳅养殖技术详解与收益预算分析讲解

泥鳅养殖的技术详解与收益预算分析 泥鳅对食物的要求不十分挑剔,水中的泥沙、殖质、有机碎屑都是其食物,摄食的饵料生物种类有:硅藻类、绿藻类、蓝藻类、裸藻类、黄藻类、原生动物类、枝角类、挠足类和轮虫等。泥鳅在全长为3 一5 厘米时,喜食腐殖质,其次为小型甲壳动物、昆虫等,胃肠食物团中,泥沙和腐殖质的重量比例高达70 %左右,生物饵料的重量只占30 %。全长5 一8 厘米时喜食水中浮游动物、丝蚯蚓等,偶尔也食藻类、有机碎屑和水草的嫩叶与芽等。当全长8 一10 厘米时,食性偏杂,主食大型浮游动物、碎屑、藻类和高等水生植物的根、茎、叶、种子,也食部分微生物。生活在不同水体的泥鳅,其食物组成有所不同。有研究人员做不同水体的泥鳅食性观察,发现稻田、池塘排水沟和污水沟的泥鳅肠道中的食物成分各有不同。 泥鳅在稻田中以摄食介形虫、剑水蚤、尖额溞为主,以摄食水绵为辅,偶尔摄食其他一些水生动物。这说明泥鳅在稻田中是摄食水生动物为主,水生植物为辅的杂食性鱼类。 泥鳅在池塘的排水沟中主要摄食弯尾溞、尖额溞、剑水蚤、介形虫、盘肠溞及其他小型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兼食双星藻,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 泥鳅在不同水体的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其食物各有一些差异,但可以认定其是偏动物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主食昆虫幼虫、小型甲壳动物、藻类及高等植物。环境中食物的易得性及喜好性是影响泥鳅食物组成的重要原因。自然界中泥鳅喜食动物型活饵料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活饵料易感知;二是适口性好。通过观察发现,泥鳅摄食水生昆虫时并不是主动向目标移动,而是当昆虫游至泥鳅触须感知的范围内激起水波,泥鳅感知后,才突然前冲,将昆虫吞入口中。因此,泥鳅的摄食方式是半主动的方式。另外,泥鳅的食物组成表明,其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在动植物饵料均缺乏的情况下,也能摄食有机碎屑和活性淤泥来维持其能量供应。因此可以认为,泥鳅不仅能适应水质恶劣的环境,而且还可以摄食多种饵料以维持其生长。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利用施肥培养生物饵料来喂养幼鳅;培育成鳅可投喂螺蛳、蚯蚓、蚕蛹粉、河蚌肉及禽畜内脏等肉食类饲料,并搭配一定比例价格较低廉的植物饲料,如米糠、麸皮、豆渣、三等面粉及老菜叶、弃置的瓜果类等。泥鳅与其他鱼类混养,则可以食鱼类的粪便、残渣剩饵,所以泥鳅被称做池塘中的清洁工。

《泥鳅网箱养殖技术》(最新)

泥鳅网箱养殖技术资料 网箱养殖泥鳅具有设备简单,单产高,管理方便,易捕捞,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实用养殖技术。现将网箱养殖泥鳅的技术介绍如下: 一、场地选择 养殖地点应选择避风向阳的湖泊、水库边浅水处或活水池塘内,水质良好,且无工业污染。 二、网箱设置 网箱的规格可大可小,小的面积为1—2m2,大的为20---40m2,一般以10--20m2为宜。箱体由聚乙烯机织网片做成,网目0.5—1.ocm,网高视养殖水体而定,但网箱上半部须高出水面40cm以上,防止泥鳅逃逸,箱底要着泥,底层铺上20cm厚的粪肥、泥土,最上层为泥土。 三、鳅种放养 网箱鳅种放养量应依水体条件而定,水肥、水活可多放,否则少放,一般每m2放养5一6cm 的鳅种900--1200尾。 四、饲养管理

网箱养殖泥鳅以人工投饵为主,应在网箱内设置一个2m2的食台,食台距池底20—25cm,投喂时将饵料投在食台上。人工投饵可投喂糠麸、蚕蛹、蚯蚓做成的团状饲料或人工配合硬颗粒饲料。人工配合饲料中动物蛋白应占50%以上。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3%--5%,分早、中、 晚三次投喂。 五、日常管理 平时要勤刷洗网衣,保持网箱内外水体的通透性,并能使足够的饵料生物进入箱内,同时要经常检查网衣,如有漏洞立即补好。此外还要防止农药、化肥等污染和敌害生物侵袭。 六、病害防治 平时要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投饵时要坚持“四定”原则,及时清除食台上残饵,定期用生石灰泼洒或用漂白粉挂袋。漂白粉挂袋方法:用二层纱布包裹modi白粉于食台周围,一 次挂袋2--3只,能有效预防病害发生。 泥鳅 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鱼类,深受人们的青睐,市场前景看好。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太严格,池塘、稻田、水沟和田头坑塘都能养殖,在农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 径。 一、池塘条件:池塘要靠近水源,以便定期加水,面积一般以200~400平方米为宜,不要过大,最大面积不得超过1亩。水深在40~50厘米即可,水质要求中性略偏酸。池底要平坦淤泥少,池埂要夯实坚硬,以防泥鳅钻洞外逃。为方便捕捉,可在排水口附近挖一个6~8平方

泥鳅养殖技术视频教程|黑龙江泥鳅养殖技术

黑龙江省泥鳅养殖_泥鳅饲养管理技术。大家创业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黑龙江泥鳅养殖技术,希望对你有帮助。 黑龙江泥鳅养殖技术 一、泥鳅的投放 1、一种是当年放养的苗种当年收获成鳅,就是4月份前把体长4-7厘米的上年苗养殖到下半年的10-12月份收货,这样既有利于泥鳅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当年能达到上市规格,还能减少由于囤养、运输带来的病害与死亡。过大易性成熟,成活率低;规格太小到秋天不容易养殖成商品泥鳅。 2、第二种就是隔年下半年收获,也就是当年9月份将体长3厘米的泥鳅养到第二年的7-8月份收获 4月份至5月上旬正值泥鳅怀卵时期,放养时间最好避开泥鳅的繁殖季节,可选在2-3月份或6月中旬后放苗。 放养时的处理鳅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消毒,以降低水霉病的发生率,浸洗时间未5-10分钟。 二、水质调控 鳅种刚入池时,池水水深保持在10~20厘米,以后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天气闷热时,池水易缺氧,如发现泥鳅游到水面吐食空气,应及时添注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 三、池塘土质 土质对饲养泥鳅效果影响很大,生产实践表明,在黏质土中生长的泥鳅,身体黄色,脂肪较多,骨骼软嫩,味道鲜美;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泥鳅,身体乌黑,脂肪略少,骨骼较硬,味道也差。 四、饲料选择 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3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4月~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7月~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9月~10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 五、投喂技巧 1、四定投喂技巧池塘饲养泥鳅,鳅苗下塘后2天内不投饲料,等鳅苗适应池塘后再投饲料。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泥鳅的成功养殖技术经验分享

泥鳅的成功养殖技术经验分享 苗种选择 泥鳅养殖毕竟不同于常规水产品种的养殖,相对投入的成本也要高些。它需要有比较系统的水产养殖常识和比较完善的基础设备,保证稳定性的苗种来源。 池塘周边设置围网,可以防止水鸟、青蛙、黄鳝等敌害,也可以防止泥鳅逃跑,还可以防止泥鳅到池梗冬眠。池塘中放水葫芦、水花生覆盖池塘三分之一的面积,可以让泥鳅遮阴,也可以降低水温。池塘放一定数量的白鲢(40~50尾/亩),可以起到消化残渣、净化水质的作用,还有起到缺肥、低氧预警的效果。 泥鳅养殖品种的苗种成本较高,因此,要尽可能选择是人工繁殖的泥鳅养殖品种或附近天然水域中能获得稳定苗源的养殖品种。泥鳅苗进池后,能不能成功就看后期的管理了!水质管理,是泥鳅养殖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泥鳅的生长情况和发病率。要充分把握饲料的投喂。饲料在养殖中占很大的比例,把握的准确到位可以降低成本提高饲料应用率。 注意发展自己的销售渠道,把握价格行情的波动。有自己的渠道就可以赚到这个季节的差价,泥鳅的价格一般11~18元/斤,腊月泥鳅价格可以到15~18元/斤。 泥鳅养殖的日常管理 搞好泥鳅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

养水,水清则无鱼,所以泥鳅养殖中要注意水的培育,先期用猪粪牛粪垫底,以后用真正的生物鱼肥提高肥分,避免经常的添加农家肥引入病菌。水色淡绿,透明度20cm。晚上用电筒贴近水面照射有大量的浮游生物聚集为好,那些都是泥鳅的活性饵料。 充分把握饲料投喂节。饲料在养殖成本中占很大的比例,合理科学的把握饲料的投喂可以降低成本提高饲料应用率。可用EM菌产品浸泡后投喂,可提高饲料应用率促进消化改善泥鳅肠道,好的EM菌(百露汇、保水旺)可以节约10~15%的饲料。好的促长剂添加效果也是明显的,同等饲料用量的情况下,经常添加促长剂的明显的规格要大15~20天的生长时间。 要清楚自己池塘有大概多少尾泥鳅,这样才能做到饲料不浪费,而且对自己池塘泥鳅有多少斤随时掌控。投喂的饲料量大,大量的排泄物会造成水质的恶化为了保证水体富有营养又不恶化,所以要利用好微生物对水体的控制。 饲料投喂要根据大小、水温、气候和季节的不同来做调整,避免浪费饲料,影响水质。种苗刚进池需要7~10天的诱食训食,一般局部挑点的投喂。 进食正常后,3~8cm的小苗按6%投喂,8~12cm的种苗按4%投喂,12cm以上的大苗按2~3%投喂。每天投喂两次,下午最好在傍晚时投喂,泥鳅本身就有夜间觅食的习惯,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2/3。当水温达到30℃以上时,要等到晚上水温低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技术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技术 泥鳅在鱼类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世界上有泥鳅十多种,通常供养殖的主要是真泥鳅。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普遍分布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的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水域中。是主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但是由于捕捞过量及栖息场所的日益恶化,泥鳅资源遭到了破坏,自然产量大为减少。为增加有效供给,发展泥鳅的规模化养殖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作简单的介绍。 一、泥鳅的人工繁殖 1.亲鳅的选择与雌雄鉴别 人工繁殖用的亲鳅一般不易长期蓄养。最好是采集临近产卵期的天然泥鳅经强化培育后进行人工繁殖。采集时亲鳅必须选择2龄以上,体型端正、体质健壮、粘液较多、健康无伤的成熟泥鳅。雌鳅要求体长18cm、体重30g以上,腹部膨大柔软、富有弹性;雄鳅要求体长12c

m、体重15g以上,胸鳍上追星明显。雌雄鉴别是:成熟雌鳅个体明显大于雄鳅,胸鳍宽短、末端钝圆,呈扇形、腹部明显突出,身体呈园柱形、生殖孔外翻,呈红色。雄鳅体型细小,胸鳍狭长,末端尖而上翘,第二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鳍条上有追星。 2.人工催产 〈1〉常用器具 产前必须备齐常用器具。器具品种为直径6cm的研钵2只,供研脑垂体和精巢之用;容量为1-2ml的医用注射器数支及4号注射针头数枚,用于亲鳅注射催产剂;解剖剪刀、刀、镊子各2把,用于摘取精巢;毛巾数条,家禽翅膀上的硬质羽毛数支,1000ml细口瓶1只,20或50ml吸管2支,水盆或水桶数只,用于亲鳅产前暂养,白色搪瓷碗数只。 〈2〉催产 泥鳅人工催产时间要比天然繁殖晚,要求水温稳定达到20℃以上。催产药物一般常用的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垂体、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剂量为每尾雌鳅注射HCG300- 400国际单位、或鲤鱼垂体1个、或LRH-A5-10ug,雄鳅剂量减半。注射部位一般采用背部肌肉注射,也可采用体腔注射,雌鳅注射剂量为

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技术 日期:2008-05-12 作者: 来源: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泥鳅肉质清淡、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不过,由于需求量增大,野生泥鳅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因此,人工养殖已经成为市场供应的主渠道。现在,咱们就到山东省的微山湖畔去看看,泥鳅是怎样养殖的。 一、泥鳅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建设 1 养殖场的正确选址 要想养好泥鳅,选好合适的地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选择水源充足的、水质良好的地方。因为泥鳅也是一种鱼,是鱼就离不开水,所以,必须得有干净无污染的水源才能养殖泥鳅。 其次,要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养殖过程中需要运送饲料、运送泥鳅,因此得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 仅仅选择好了场地还不够,在建设养殖场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周全,现在,我们就看看养殖场的布局。 2 养殖场总体布局 泥鳅养殖场肯定是以池塘为主体,池塘的面积可大可小,但以东西长,南北短为最好,这样的池塘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长,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池塘的两侧分别为进水渠和排水渠,这样池塘沿着两边的渠道依次排列,形成了并联的结构,并联的目的是为了单独管理,如果一个池塘的水质不好,不会影响到别的池塘。 在每一个池塘中间和池塘与渠道之间,留出行走的道路,用来作为日常管理的通道。 在泥鳅养殖场建设中,还要留出晾水池的位置。在泥鳅的管理中,水温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因而最好使用与池塘水温一致的水,这也是需要一个晾水池的原因。到此为止,养殖场的主体已经完成,

但是,咱们还需要有单独的管理区。 管理区一般设置在池塘的一侧,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饲料车间及饲料仓库都安置在这里,管理区中除了常规的设施,还需要加盖一座暂养池,同很多的鱼类一样,泥鳅在出售前要经过1―3天的暂养,以去掉鱼肉的泥味,并可使其肠内粪便排空。这样既可提高泥鳅的食用价值,又能保持运输过程中的水质良好,提高成活率。 养殖场建设好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沿着场子的周围,要用围网严严实实地围起来,使用围网的目的是防止小猫小狗等动物进入养殖场,给养殖场造成污染和危害。 到此为止,整个养殖场的布局您就看明白了吧,接下来,咱们具体讲讲养殖池塘的建设要求。 刚才我们说过,池塘的长和宽可以根据不同的地面自行设计,不过长最好长于100米,宽不要超过80米,因为面积太大了不利于管理。 泥鳅养殖池对深度是有严格要求的,池塘的深度1到1.2米最为适宜。 泥鳅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潜逃性。由于它体型小巧,只要有小小的缝隙,它便能钻出去。如果池塘有漏洞,泥鳅甚至能在一天之内,逃得干干净净。所以啊,在给泥鳅建池塘的时候,这一点,需要特别的注意。 一是处理池塘的底部。挖掘机挖出池塘之后,要把池塘的底部夯得结结实实。 二是处理池塘的边缘。沿着池塘的边缘挖出近1米深的沟,然后把厚实的塑料布从沟底一直铺到地面,塑料布的接口也得连接紧密。将塑料布沿着池子的边缘铺满之后,用挖出的土将塑料布压实,这样塑料布就和池塘连成了一体。塑料布的上端,每隔1米左右用木桩固定,保证塑料布不被大风刮开。 三是处理池塘的进、出水口。因为现在的PVC管道造价比较便宜,所以养殖场可以考虑用PVC管道作为池塘的进水管道,它的一端出自蓄水池边的提水设备,另一端直接通道池塘的一边。 池塘的出水口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我们希望抽出去的水是池塘的底层水,池塘的底层水有泥鳅的粪便污染,剩余的饲料污染,所以水质较差,换水时,就是要把这层水质比较差的水排出去。 咱们来看一个巧妙的出水口设计:这个出水口有里外两个套管组成,外面的大套管,也就是这个白色的管子,上头可以伸出水面;下头,也就是位于池塘底部的位置,有一圈缝隙,用来排出底层水,这一圈缝隙都很小,因此泥鳅是逃不出去的。 白色的套管里边是一个略细的塑料管,放水的时候,将它抽出来,水就从缝隙中流了出去,不放水的时候,就将它放下去,堵住排水的缝隙,起到了开关的作用。 仅仅是这两个套管还不够,为了对付顽皮的泥鳅,还要加一层筛网,这个方形的细筛网深深的插到池塘里,泥鳅想要穿过这几条封锁线,就不那么容易了。 二、泥鳅的人工繁育

泥鳅水泥池养殖技术

泥鳅的生命力很强、繁殖快、饵料杂,是一种最易饲养又可获得高产的鱼类。泥鳅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脂肪等营养物质[1]。由于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泥鳅也是主要的淡水鱼出口品种,各地都兴起利用池塘(土池、水泥池)进行人工养殖。 近年来,霍邱县户胡、夏店、孟集等乡镇的不少养殖户采用水泥池从事泥鳅人工养殖,笔者作为技术指导员,根据相关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泥鳅水泥池养殖技术。 1水泥池条件 水泥池可用旧池改造,也可用砖、石砌建新池,其面积、形状、大小等可视养殖规模、地理位置等决定。便于拉网、容易修建的长方形池子的池底向短边应有2%~3%的倾斜度;底面中心为全池最低处的圆形池子(排污能力较强)。水泥池池深要求1m以上,用塑料网或者铁丝网将进出水口处围住,池底最好略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池的边缘壁一定要高出水面50cm以上,因为泥鳅好动,以防窜逃。池子砌成后,用水泥抹平。水泥池上方搭建遮阳网,不仅适合泥鳅的避光性,在炎热的夏季还可起到降温作用。 2放养前准备 新建水泥池建造结束后进行脱碱,具体方法:将水注满水泥池浸泡10d,每隔2d换水1次,或者用药物进行脱碱处理。用清水将使用前的水泥池洗刷干净,曝晒4~5d,然后用20g/m3漂白粉等消毒液全池泼洒进行消毒。24h后将消毒液排净,然后放进肥泥16~20cm,并注入新水50~70cm。放养前5~7d可利用有机肥培育水质,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用量为0.7~0.8kg/m2,用蛇皮袋装好分放池中,10d后即可放泥鳅苗。 3苗种投放 鳅种可通过多种方法获得,如人工繁殖、市场购买、诱捕。人工繁殖虽然技术相对复杂,但鳅苗大小均匀,生长速度快[2];大小不均是市场购买鳅苗的弊端;坚决不能使用电捕、药捕的鳅苗,否则影响成活率。 为防止将病原物带入水泥池,投放前先用3‰~4‰食盐水将选择的体形匀称、体色新鲜、无病无伤、游动活泼、体格健壮、规格适宜(太大已经性成熟,生长速度受影响,太小当年无法长成商品鳅)、整齐的鳅苗浸泡8~10s进行消毒杀菌,然后于5月上旬至6月中旬晴朗无风的上午进行投放。泥鳅的养殖周期一般为5~9个月,属于周期短、见效快的水产品,其放养密度可根据春季水体缓冲度的上限设计。因其对低氧的耐受力较高,可以进行高密度养殖,一般体长8~12cm的鳅苗放养密度为150~300g/m2[3-4]。 4日常管理 4.1饵料准备 水泥池高产养殖泥鳅的饵料主要为天然饵料(包括幼螺)、轮虫等小型水生动物(通过增施有机肥获得)、田螺(投放密度为100~200g/m2)、诱集的昆虫(高低搭配在水泥池上方安装适量诱虫灯,高的离水面2.5~3.0m,诱集幼虫靠拢,低的离水面0.2~0.4m,使昆虫由于趋光性而掉入水中,成为蛋白质来源)、人工培养的蚯蚓、蝇蛆,人工饲料。 4.2科学投喂 投喂的原则是定时、定量、定位、定质[5]。定时: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一般以1~2h吃完为宜;定量:每天的投喂量占泥鳅苗种总重量的4%~7%,投喂量不可过多,否则会因为贪食而造成消化不良,投喂量还需根据水质、温度、天气等情况进行调整,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2℃时少喂或不喂;定位:鳅苗下池后2d即可投喂米糠、麦麸等饲料,之后每隔1~2d投喂1次。前几次大面积投喂,后逐渐缩小范围,最后用编织袋做成圆形食台,直径30~40cm,面积约1m2,周边留有约10cm的垂直沿,将其沉入水中约20cm,距底部5cm,食台放置密度为3~4个/100m2,将泥鳅驯化至食台吃食,以观察吃食情况;定质:饲料组成要相对恒定、适口新鲜,坚决不喂变质饲料。投苗前15d将粉状配合饲料调成糊状进行投喂,配合饲料中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比例约为6∶4。随着泥鳅的生长,逐渐掺入豆饼、米糠等植物性饲料,加上鲜活小鱼虾或者其他动物的内脏下脚料剁碎,再拌上配合饲料的成鳅饲料。养殖中后期要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投喂量或以其为主,需要注意的是放养后7d内野生苗投饵量应为正常的50%,驯化适应后才按正常投喂。 4.3注意天气、水质 通过在水泥池上方设置遮阳网及加换新水,将水温控制在30℃以下,以不超过28℃为宜。加换新水时注意加水量和温度,避免换水前后水温变化超过5℃,春、秋季需要阳光照射,夏季需要遮荫;水质应保持良好,透明度在40~50 cm,定期施有机肥,培肥水质,施追肥应做到使用水有一定肥度,又不能伤害泥鳅。换水量及次数为春秋季间隔7d换池水的1/3~1/2,夏季间隔3d换池水的1/5~1/4。 4.4防治敌害和避免逃逸 饲养期间,坚持每天巡池,清除螃蟹、龙虾等外来入侵 (下转第308页) 泥鳅水泥池养殖技术 许军1沙正月2 (1安徽省霍邱县城东湖渔政监督管理站,安徽霍邱237400;2霍邱县孟集镇畜牧水产站) 摘要总结了泥鳅水泥池养殖技术,包括水泥池条件、放养前准备、苗种投放、日常管理、病害防治、适时捕捞上市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泥鳅;水泥池;高产;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1-0304-01 收稿日期2011-11-07

养泥鳅,很多人都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

养泥鳅,很多人都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 泥鳅属于鱼类。养泥鳅,应该和养鱼一样,从水花苗养起。鱼类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养鱼都是从水花苗养起;有谁专买野生鱼苗养呢?特别是我国的“四大家鱼”养殖,从水花苗开始养殖,是人人皆知的大道理。 同理,泥鳅养殖,也必须从水花苗开始,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养泥鳅;才能获得养殖环节最大的经济效益。 非常遗憾的是,国内泥鳅养殖行业被少数人引上了歧途。部分专业炒作、贩卖野生泥鳅苗的公司、或个人,为谋取暴额利润,利用电视、网络大肆宣传、广告,把野生泥鳅苗包装成高产苗、国外引进苗、名牌苗,对泥鳅养殖户进行诱引、误导;同时,大肆污蔑说泥鳅水花苗养不活。泥鳅养殖户们,由于刚刚涉入这一行,辨别真假能力不强,中招上当者不计其数。 野生泥鳅苗不光成活率低,长的慢,因为经过一番包装炒作,价格还特别的高。养殖户买回去养殖,能赚钱的人很少。 野生泥鳅苗大多是电瓶击打捕捞,经过大小收购商层层收购,层层运输,反复筛选、冲洗、淘汰、过秤,直到养殖户买回去放养,不知经过多少个环节、多少次折腾。特别是少数炒苗公司和个人,为了迷惑买苗者,把大量收购来的野生苗,投放到自己的“暂养”塘里,进行高密度暂养,冒充人工培育的苗。在这样的“暂养”塘里,由于泥鳅太多,水塘底层水质浑浊、恶化、缺氧;各种病菌、病毒滋生。每条泥鳅都可能感染病毒病菌。养殖户买了这种苗回去养,等苗子下了塘,各种病菌病毒爆发,药无可救。大量死亡泥鳅沉在水底,再次严重污染恶化水质,造成苗子大量死亡。注意:泥鳅死亡少量漂在水面,大量的是不漂在水面的,都沉在水底。养殖户发现不了死泥鳅,每天还在按买进泥鳅苗的总量在投放饲料。投了那么多饲料,只有少量活的泥鳅吃,又进一步恶化水质,仅剩的少量活泥鳅还会进一步死亡。 很多泥鳅养殖户反映:投放1000斤泥鳅苗,饲料喂了好几吨,养了几个月,收获时,还收不到1000斤,养殖户们搞不清什么原因。其实,根本原因就是上面阐述的那样。 养泥鳅水花苗,首期投入资金少。投入资金少,就意味着投入风险小。水花苗养大了,苗子部分所占的资金少,利润空间大得多。 当然,养殖泥鳅水花苗,有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要注意:必须选择好厂家、好苗、好技术。如果你选择的供苗厂家虽然有水花苗卖,但是水花苗培育育苗技术很不成熟,你买了这种厂家的苗回去养,他没有可靠成熟的水花苗培育技术传授给你,你是绝对不会成功的。泥鳅水花苗培育技术,如果光靠养殖户们自己慢慢摸索,可能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有技术成熟的厂家传授给你,是养殖泥鳅水花苗成功的捷径。 目前,国内大量泥鳅养殖户,总是沉迷养野生泥鳅苗;即使失败,即使效益不彰;总是觉得是自己的技术还不过关,从没想过是野生泥鳅苗惹的祸。 所以说,这类养殖户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对这个错误,如果不能清醒认识,泥鳅养殖永远只能在一条死胡同中打转转。 如果这类人能认识错误,改弦更张,学会从泥鳅水花苗养起,虚心学习泥鳅水花苗培育技术;当技术掌握之时,他们的泥鳅养殖事业,必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泥鳅高产养殖技术】泥鳅养殖业

【泥鳅高产养殖技术】泥鳅养殖业 摘要介绍了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并从泥鳅繁殖、苗种培育、池塘准备、鳅种放养、饲养管理、水质管理和鱼病预防等方面介绍了泥鳅的高产养殖技术,以供水产养殖者参考。关键词泥鳅;高产;养殖技术 泥鳅是我国常见的小型淡水鱼类,在日本、韩国有一定的市场。常见的养殖品种有圆鳅和黄板鳅。 1泥鳅的生物学特性 泥鳅是底栖性鱼类,栖息于湖泊、池塘、河流、水沟稻田的浅水区域。喜静水环境,能适应恶劣浑浊的水环境,能进行鳃呼吸、皮肤呼吸、肠呼吸,耐低氧。善逃逸,能下潜淤泥,上浮水面。泥鳅具杂食性,喜夜食,人工养殖可人工驯化为白天摄食。体长5cm以下时为动物食性;体长5~8cm为杂食性;体长9cm以上时,为主食植物

性饲料。生长适温15~30℃,最适水温25~27℃。夏季超过34℃、冬天低于6℃时,钻入淤泥中,处休眠状态。当年体长可达10cm,第2年可达13cm,体重可达50g/尾。泥鳅最大个体体长为20cm,体重100g以上。大鳞副泥鳅更大,体长250cm,体重150g左右。 2泥鳅的繁殖 首先选择2~3龄的成熟亲鳅,要求雌鳅腹部大而柔软,无病无伤,呈桔黄色,体长15cm以上;雄鳅稍呈圆锥形,腹部不肥大,背 鳍基有明显的肉质突起。 常用的亲鳅催产剂是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尾雌鳅注射500IU,雄鳅减半。注射于腹部中线胸、腹鳍之间。随后放入事先挂好鱼巢的产卵池或网箱中,雌雄比为1∶1~2为宜。催产适温22~28℃,最 适水温25℃左右。傍晚18时注射,次日晨6时即可产卵。水温25~28℃,10h发情排卵。

鱼卵产出后,即移出鱼巢孵化,防止亲鳅吞食鱼卵。可采用人工授精。一般水温22~25℃,40~44h;水温25~28℃,24~28h,可孵出鱼苗。出膜3d左右,颜色由黑色转为淡黄色时,移出孵化池进入鱼种培育阶段。 3苗种培育 鳅苗培育可在池塘中进行,可采用肥水培育法。先进行清塘、肥水、培育轮虫,并适时下塘,辅以豆浆培育鳅苗。水深30~40cm,静水池塘,面积不宜过大。鳅苗放养密度750尾/m2,不超过1 000尾/m2。投放后15d内,不能进行肠呼吸,要防止缺氧。鳅苗体长达3cm时,可转入鳅种培育。如放苗密度300尾/m2,可低密度放养,直接养成鳅种。 鳅种培育阶段,每平方米放200~300尾,注重动、植物饲料的配合,可偏重动物性饲料。饵料搅拌成软块状投放到食台。食台要距池底5cm左右。每天投喂3~4次。日投饵料为鱼体重的5%~8%,经1a饲养,体长可达5~6cm,体重1.5~2g,可转入食用鳅养殖。

台湾泥鳅养殖技术

台湾泥鳅 养殖技术资料 内参资料

目录 一.水池泥鳅养殖----------------------------3 1.选址要领----------------------------3 2.种苗投放-------------------------------4 3.日常管理-------------------------------4-10 二.稻田泥鳅养殖----------------------------11 1.稻田选地-------------------------------11 2.种苗投放-------------------------------11 3.日常管理-------------------------------12 三.莲藕泥鳅套养-----------------------------13 1.莲藕选址选种-------------------------------13 2.种苗投放-------------------------------13 3.日常管理-------------------------------14 -15 四.茭白泥鳅套养------------------------------15 1.茭白选址选种-------------------------------15 2.种苗投放-------------------------------16-17 3.日常管理-------------------------------18 五.黄鳝泥鳅套养------------------------------19 1.黄鳝泥鳅喂养要领-------------------------------19 2.种苗投放-------------------------------20 3.日常管理-------------------------------21

泥鳅养殖技术问答——养殖环境与管理

泥鳅养殖技术问答——养殖环境与管理 26 对泥鳅养殖场所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为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产养殖场所环境的总体要求:水源充足、有进排水系统、电路通畅;养殖区周边3~5千米内无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等污染源;水质、底质应符合相关标准,环境条件满足养殖对象生产要求。2001年农业部开始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这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适应泥鳅健康养殖工程的不断推进,必须树立全程监管理念,坚持生态养殖,标准化生产的工作思路,这是保证商品鳅质量安全的根本。因此,泥鳅健康养殖的关键就是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加强管理。 27 泥鳅健康养殖对环境有哪些要求? 泥鳅养殖场的选址、设计和建设应考虑潜在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素。水体环境的化学污染,土壤与水的相互作用对水质的影响有可能对商品鳅质量安全造成危害。土壤的性质能够影响池塘的水质,水的酸碱度等因素与土质也有关。泥鳅虽然适应性强,但酸性土壤易降低水的pH值,并有可能使土壤中的部分金属析出,这会影响泥鳅养殖效果。池塘也能通过邻近的农田、水域或其它途径而受杀虫剂以及其他化学品污染,从而导致商品鳅含有过量化学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养殖场周围一定范围内应无污染源(包括污水、粉尘、有害气体等),池塘开挖前应进行土壤调查,以确定该土壤是否适合于泥鳅养殖。 优质的水产品来源于良好的环境,无公害商品鳅产地环境的优化选择是健康养鳅生产的前提。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包括无公害水产品渔业用水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及渔业水域土壤环境质量等要求。 1.水体环境一定的水体环境是泥鳅赖依生存的基本条件,水源、池塘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商品鳅的产量和质量。泥鳅对水体环境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在天旱水干或遇不利条件我爱

DB3205T 207-2011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DB3205T 207-2011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前言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之称,是优质的淡水鱼类,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的淡水鱼类之一,而且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运输方便等特点,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对象。为规范泥鳅池塘养殖技术,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编写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本标准由苏州市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苏州市常熟质量技术监督局。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泥鳅池塘养殖的池塘条件、鳅种放养、饲养管理和捕捞。 本标准适用于泥鳅池塘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池塘条件 3.1 池塘设置 以土池为宜,面积667m2~2000m2。池深1.2m~1.5m,池底平坦,池埂结实不漏水,土壤以粘壤土为宜,淤泥厚度小于20cm。池塘两边设进水口和排水口,塘口四周挖深30cm~40cm,宽20cm的沟,用于埋设拦网。网的高度比最高水位高20cm~30cm。拦网离池岸50cm~80cm,并用直径为4cm~5cm的竹杆作为支撑,竹杆间距1.5m。拦网的材质为聚乙烯网片,网目在0.5cm以下。 3.2 池塘环境 环境条件应符合GB/T 18407.4的要求。 3.3 水源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3.4 水质 水质清新,池水透明度20cm~30cm,池水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4鳅种放养 4.1 放养前准备 4.1.1 清塘消毒 放养前10d~15d用生石灰100kg/667m2~150kg/667m2干池清塘。或每米水深用漂白粉15kg/667 m2~20kg/667 m2带水清塘。 4.1.2 注水 放养前注水至50cm。 4.1.3 施肥

泥鳅养殖计划书

泥鳅养殖计划书 前言:以下全部为个人意见,仅泥鳅介绍部分有适量择抄. 第一部分 1)养殖形式 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养殖业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农村,也成为现在新兴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养殖业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变迁,通过****的引导,龙头企业带头也初显成熟,最终完成产业化的道路也将不久时间了。为此,我大胆的进入养殖行业,借养殖这帆已起的XX,搭上这班尚未成熟的幸运之舟。农村资源丰富,人吉地灵,交通越来越发达,养殖环境逐渐成熟。同时,湖北监利县作为鱼米之乡,水产品养殖被看着本地的特色产品,在国内有很大的影响。也在上海等全国各大水产品市场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点。现在市场上的水产品,大部分品种在数量上都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目前要解决的是怎样培育出高质量,高营养,高附加值的水产品,这也是我们将来发展的方向。我要做的是认真找到这个市场切入口,并为此努力。改善饮食习惯,健全身体发育,从我做起。 2》计划摘要 我倡导的养殖项目为泥鳅养殖。实际中以泥鳅为主,附

带有黄鳝和四大家鱼等品种。泥鳅的生长周期以三至四个月为最佳,一般在夏季上市。我计划第一年以一个周期为主,第2年再进行2到3个周期的培养。泥鳅主要销往水产品市场,进行批发销售。之后发展到自产自销,进军饭店,或以泥鳅为特色的菜馆。如果形成规模后,可以进行深加工,最终还是要走产业化的路子。养殖的鳅种刚开始以普通泥鳅为主,之后逐渐引进或培育新的品种。泥鳅养殖目前有三种采用的方法:稻田养殖,池塘养殖和木箱养殖。XX年,我会选择比较适合我们地方的特点的养殖方法---稻田养殖。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适应环境和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风险。水产品销售以市场为主,通过经销商销售出去,首先,以监利,荆州本地市场为主,之后发展到武汉市场,进超市,并同时向全国辐射。有条件后,在大市场建立自己的门市,直接往下游发货,减少中间成本,发展到一定的网点后开始建自己的品牌。泥鳅也可以销往有些饭店,自己也可以建以泥鳅为主打产品的菜馆,例如:泥鳅火锅城。泥鳅养殖目前的竞争对手为少数自然野生泥鳅,及别的省的大规模的养殖场。不过专业的养殖以出口为主,野生泥鳅也越来越少,现在可以说是养泥鳅的黄金时间,发展前途明显。当然,泥鳅市场还不成熟,泥鳅的价值还没有发掘出来,所以泥鳅目前的市场价格还不稳定。养殖泥鳅的技术问题主要靠学习和实地考察来解决,慢慢摸索,不断的进步和完善。资金投入将根据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