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概念的分类

概念的分类

概念的分类
概念的分类

1引言 (2)

1.1选题背景 (2)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

1.3术语界定 (3)

1.3.1数学概念 (3)

1.3.2数学概念的特点 (3)

2数学概念学习的研究现状 (6)

2.1国内研究现状 (6)

2.2国外研究现状 (7)

3概念的分类 (8)

3.1描述性概念 (8)

3.2建构性概念 (9)

4影响数学概念的几点因素 (9)

4.1教材编排对数学概念学习的影响 (9)

4.2先行组织者对数学概念学习的影响 (17)

4.3问题引入法对数学概念学习的影响 (17)

4.4发展性评价对数学概念学习的影响 (18)

4.5活动经验对数学概念学习的影响 (22)

5 椭圆概念课的案例对比 (25)

5.1 自学法 (26)

5.2 对比教学法 (29)

5.3 欣赏教学法 (32)

5.4 预习教学法 (33)

5.5 椭圆一课不同版本的分析比较 (38)

6教学的一点建议 (43)

6.1用人文眼光重新审视概念课教学 (43)

6.2把握课堂组织形式的多元变化 (43)

1引言

1.1选题背景

有很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学习一直名列前茅,学习中很多概念都可以在生活中轻易地找到原型,数学学习起来也是胸有成竹、如鱼得水,但是到了高中阶段就会茫然不知所措,有同学问我“老师,这里学习的‘椭圆’和以前说的‘扁圆’一样吗?”“抛物线我们初中也学过啊,挺好理解的!怎么现在概念一学,反而觉得这么陌生呢?原来学的还叫抛物线吗?”“……”足以见得,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是在从直观到客观、从感性到理性、从重形象到重逻辑等规律在不断往复前进,我们学习知识的规律也自然逃脱不了,小学、初中阶段所学东西很多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是比较直观感性的,学生很容易通过类比加以递推、应用,而高中阶段,有些概念是数学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不断斟酌改进,才浓缩提炼出来的精华,包含着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推导,因而读起来难免拗口、抽象。在学习的进程中,我们开始接触到的是一些例子直接得到的,模糊甚至不准确的概念描述形式,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再不断地加以修改、完善,也正因为前后学习同一概念的描述形式不同,也直接造成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无法很快地调整学习策略,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陷入恐慌,不知所措。

鉴于此种现象,本文作者将从概念分类的角度,挖出这些通过人为逻辑推导出来的数学概念,通过教材编排、表征形式、先行组织者、问题引入方式、发展性评价、活动经验以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学段知识的衔接角度来分析此类概念的教法,指出学生更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来加深到概念的理解运用,并且对典型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一课给出案例对比分析,希望能为此类概念找到最好的讲解方式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术语界定

1.3.1数学概念

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数学的概念描述是: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行程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修正稿则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是由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也正因它的抽象和严谨的逻辑性,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更是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因为它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得在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等方面到处都能看到它的影子,它是一切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数学概念是通过数学语言和符号以揭示事物共同属性的一种形式,是从空间形式、数量关系方面来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数学概念是建立数学公式、定理、法则的基础,也是推理、判断、运算和证明的前提,是数学思维、交流的源泉,更是数学与生活完美桥梁的基石。

数学概念的来源,可以是从客观世界的某个方面直接抽象得出,也可以在已有的数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建构得到。数学概念反映的可以是“过程”和“对象”两个方面:“过程”即可操作的法则、定理、公式、原理等;“对象”则为数学中定义的结构、关系等。我们学习和模仿的也多是过程阶段,因为此时概念的外在表现只是一系列固定的操作步骤,相对直观。而要想整体把握概念,还是要进入对象状态,来研究其呈现的静态结构关系。

1.3.2数学概念的特点

数学概念的特点:1.表述抽象;2.表征多元;4.多维联系;5.理解分层等,数学的大网就是由各个概念组成一个多维交叉的网络组成的,每一个概念都有部分来自于其他概念的相互关系或出自系统的整体特征,数学概念的重要特征就是被镶嵌到组织良好的概念体系中。

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在概念学习中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数学的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团队精神、抽象思维、推理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从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学界就展开了对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思想方法”一词,更容易让人联想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也就是解决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途径或手段,换种说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比如配方法、换元法、十字交叉法等,都是一些比较细微的、直接的、具体的。而“基本思想”却是宏观的概念,有一种普遍的指导意义,指人们对数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认识,它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一些观点。更多地提示了数学发展中的普遍规律,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

鉴于此,我们就看一下课程标准指出的“抽象”、“推理”、“模型”、“审美”四种基本思想,说起“抽象”,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符号化思想、无限化有限思想、对应思想等思想方法,那总的来说就是要把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与数学有关的东西提取出来,作为数学的研究对象。三角函数中,我们学习了司空见惯的角,但是只有赋予它新的定义——即由x轴正轴出发,逆时针旋转作为正方向而得到的角,才可以与我们熟悉的实数建立一一对应。这些抽象的思维,只是方便我们去记录、描述和分析,显然是非常有意义的。

而“推理”,大家自然也不会忘了归纳、类比、数形结合等方法,因为我们知道数学的发展是非常自然的,而教科书作为数学和生活的一种媒界,呈现的数学内容就更是在人类长期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而得到的数学的精华和基础,它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都有着自然的起源和发展。数学自身的发展就是依靠推理,那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就需要通过一定的逻辑规律进行推导,以得到某些定理、命题或推论。

“模型”作为沟通数学学科与外部世界的桥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直接体现,通过模型化思想,把看到的生活现象抽象成数学问题,并按照一定的简化、量化、统计、方程、优化等流程,并最终将数学模型再应用到客观世界中去。不得不说,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在这样的思想下创造出来的,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审美”并不是数学特有的学科特点,其实在生活、生产的任何方面,我们都在潜移默化地应用着它,你希望你见到的东西简洁、统一、对称、和谐……这无时无刻不是在体现着一种“美”的领悟,数学也是这样,只要你用心地去发现,就会被数学所散发的深深魅力所打动。

学生后续学习能否对数学概念所反映的对象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影响

到学生的数学化水平和学习水平。只有抓住数学概念的特点,开展不同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环节,才能展开丰富的教学活动,提高概念教学质量,为学生进一步运用数学概念符号进行表达和思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3数学概念的学习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数学概念学习最典型的研究理论就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曾被公认为是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研究理论。当时最流行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对相同数量的实验人员或者多人资料统计等的方法,而皮亚杰则是通过对包括自己女儿在内的个别儿童,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通过连续、仔细观察,记录他们对事物处理的智能反应。他指出所谓认知发展,就是个体自出生以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面对问题情境或对事情的处理上思维方式和能力表现的不同,而这种适应在个体成长期间是一直连续变化的。

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即是一种最高形式的适应,用四个概念概括就是——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为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我们就会通过图式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创造,并由同化或顺应两种方式来构建动态的心理认知结构。主体会把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这就是同化,通过主体适应、改造、过滤外界刺激,来使图式达到量的变化,并以此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而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外部要求时,人们还会通过顺应,来改变原有的力式,甚至有时候还要创造新的图式来适应环境需要。人类就是通过不断地对环境进行主动探索,利用同化和顺应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来构建新的知识,并达到和环境的动态平衡。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念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是皮亚杰、乔姆斯等著名的结构主义的核心,它反应了美国心理学由行为主义向认知观改变的时代大背景,他强调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学生不应该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该成为积极主动的知识探索者,学习的目的不是掌握老师或者教材上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教师创设的足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该学科的知识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内在动机的满足。而好奇心正是内部动机的原型,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和未知欲,以增强他们学习和发现的信心和动力。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不能一味地通过语言提醒,以图学生更快、更好理解,而应该鼓励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试着做,边想边做,边做边想,以形成丰富的想象和鲜活的经验基础。

(3)APOS理论

APOS理论是由美国的杜宾斯基等人创立的,他认为数学概念的学习是通过学生进行心理建构而实现的,具体经过四个阶段:操作或活动(Action)——过程(Process)——对象(Object)——概型(Scheme)。

杜宾斯基APOS理论认为,学生不能直接学到数学概念,而是通过心智结构使得所学的概念有意义。而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心智结构,因为很多数学概念都非常抽象,利用皮亚杰及其相关理念很难在抽象数学概念的学习中作出扩展,他就指出这些内隐的数学概念的本质,学生可以通过一系列外显的探究活动来获得,如猜想、回忆、对比、计算、推理、特殊化等。

这四个阶段并不是一定在每一堂课中都有体现,它只是适应于数学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的那段时间,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参与活动,感受概念形成的直观背景,为理解概念做好必要的准备。之后学生要对活动做进一步的思考、想象、内化和概括,通过在脑海中对活动的描述和反思,从而抽象出概念的全部特征。

2数学概念学习的研究现状

2.1国内研究现状

数学概念历来被看作数学教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生认知体系的地基,是学生培养数学思维的核心,在数学教学和发展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习数学概念中所渗透的数学原理,也正是数学课程发展和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但是不得不说,以前的教育太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倾向于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在机械性记忆结论、大量的反复练习等模式下,很难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标。

由此,中国的数学教育也在一直作出改革,而且对数学概念教学也都十分重视,但是由于没有系统的数学概念学习理论,或者是受到其它浅显或偏激的理论引导,而使大家觉得数学概念只是逻辑基础,只是为了得到形式化、符号化的结论,从而很少去关注和把握数学概念学习的原理和方法。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新数运动”,即“回到基础”,力图以结构化、形式化、公理化的方式来引入数学。但是究其原因,把数学概念仅仅作为孤立的对象,而不去理会概念产生的过程和与其它概念之间的联系,学生只是通过机械、刻板地去记忆结论和符号,没有亲身参与和经历概念产生的过程,也就无法灵活实现概念的运用,更加不会建立起真正的概念网络。而这样就不能算作是学会了数学概念,同时,对数学学科也就难以理解、掌握,从而形成一个不好的循环。

这些改革历来都是在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之中在做出平衡,

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学教学所依据的心理学原理仍然是“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理论以及皮亚杰与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

2.2国外研究现状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老师)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曾得用哲学观点把概念分为关系的、实质的、定性的和定量的概念四类。

教育心理学方面,根据概念的掌握途径的不同,也即概念的来源,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Lev Vygotsky)将概念分为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两类;美国的赫尔斯(Hulse)则根据概念或定义得出的难易程序,将概念分为易下定义概念和难下定义概念;而奥苏伯尔(D. P. Ausubel)则将概念分为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甚至还有学者从逻辑学角度,把概念分为单独的与普遍的、集合的与非集合的、实体的与非实体的、正的与负的概念等,这些对概念的分类都各有特点,但是要想对宏大的数学概念家族做出精确地刻画和分类,还是不够全面准确。

布鲁纳最早提出概念假设——检验理论,他认为概念是思维过程的核心,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要有效地帮助学生习得概念,他根据概念属性的呈现,将概念的分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三种类型,其中将同时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属性的概念称为合取概念。

3概念的分类

章建跃老师1指出在课程改革的驱动下,现在的数学概念教学太过强调情境化、生活化,从而存在忽视数学概念的抽象逻辑建构特征的情况。数学概念的学习是数学学科的基石,它的多元和多维特征正体现着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以及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广泛联系性,只有学好概念,体现其中渗透的数学思想和情感价值,才能发挥数学教学的奠基性作用和对学生逻辑思维、抽象能力、创造思维培养的持续性影响,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3.1描述性概念

描述性概念2顾名思义,就是指用生动、直接、具体的形式来描述概念,它是通过对客观世界中的空间形式或者数量关系而直接抽象得到的,与现实对象就会非常贴近,也很容易找到现实原型,有时候甚至人们自己也常常将概念本身和现实原型混为一谈、融为一体。如一提到三角形,我们自然就好像有一个三角形已经出现在眼前。

我们所知道的描述性概念大多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已接触,它们都是通过直接观察获得的,其呈现形式也多由例子引入,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科学性。

1邵光化,章建跃.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9.29(7):47-51

2陈新福.描述性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3.1(15):37-39

3.2建构性概念

建构性概念是数学家在已知的数学理论基础上,通过逻辑建构出来的概念。它是抽象逻辑思维的产物,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客观原型的,如方程、函数等,它是建构数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发展的逻辑源泉。

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是心理学上学习概念的两种基本方式,在数学学习中,有些概念是源于长期的生产实践,人们通过观察、对比已经有所发现,而经过科学家、数学家的抽象比较,进而寻找规律,形成数学概念。

4影响数学概念的几点因素

4.1教材编排对数学概念学习的影响

数学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希望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意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而教材作为课程内容传达的最佳媒介,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质量,

是教学活动实施的主要依托,足以见得其重要性。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无数的教育工作者投身到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不论是教学内容的变化、呈现方式的不同、编排顺序的改变、例题创设的变迁还是探索欣赏的增加等等改变,都是为了在合理利用教材的情况下,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增加对新知识的追求欲望,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近几年随着“一纲多本”政策的实施,全国各地出现了各种版本教材百花齐放的奇异景观,每个教材都在自身地域特征和教学条件允许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做出创新,以期培养出更加全面的创新性人才。

虽然要达到培养新世纪人才所必备的数学素养这一宏伟目标,并不是只靠一本教材就能完成的,但是到底哪种教材更合适?教师们便要苦心研究其各自编写的意图、编写理念、编写顺序等,从数学概念的学习角度,概念的引入方式、呈现形式、例题选择等都会直接导致学生理解概念的准确程度。而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面也是十分地独到,下面,本文作者将以《数列》一课为例,从章节分布、概念引入、例题选择三个方面来比较研究。

选择数列一课,因为它非常有代表性,如果学生没有完全理解概念,在考试大潮的席卷下,很可能会陷入只会做题的误区。而通过对高三年级学生的问卷分析,也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列一章是一个独立的模块,本章的学习结束之后会存在这样一种极端的弊病,认为数列就是等差和等比数列,学习数列只是为了做题求等差和等比混合之后新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好好把握教材,因为教材呈现的数学概念和性质都是人类长期实践中经过不断地修正拓展、千锤百炼得到的数学的精华和基础,而要在极小的篇幅内给大家以呈现,同时还要保证基础教育的普及、基本思想方法的传播、基本数学素养的渲染是非常不易的。教师在讲授的同时,要注意体会它的背景、形成过程、应用以及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只要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这一切是合情合理、浑然天成的。

(1)数列目录比较

目录分析

人教A版(必修5第二章)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阅读与思考斐波那契数列

信息技术应用估计2的值

2.2 等差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数列的研究源于现实生

活的需要,人教A版教材在按

部就班介绍了数列的概念及

相关知识之后,还是选择从特

殊入手以研究数学对象的性

质,再逐步扩展到一般,所以

教材用了很大篇幅详细介绍

2.4 等比数列

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阅读与思考九连环

探究与发现购房中的数学

了数列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人教B版(必修5第二章)2.1 数列

2.1.1 数列

2.1.2 数列的递推公式(选

学)

2.2 等差数列

2.2.1 等差数列

2.2.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3 等比数列

2.3.1 等比数列

2.3.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阅读与欣赏

级数趣题

无穷与悖论

人教B版虽然只安排了简

单的三块,但第一节简单介绍

了数列概念之后,仍然加上了

数列递推公式的选学内容,还

配有“探索与研究”环节,章

节后面还有阅读与欣赏环节

通过“级数趣题”“无穷与悖

论”让学生可以在了解其中的

数学文化的同时,增加对民族

的自豪感。

北师大版(必修5第一章)1 数列

1.1 数列的概念

1.2 数列的函数特性

2 等差数列

2.1 等差数列

2.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3 等比数列

3.1 等比数列

3.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4 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

北师大版教材在数列概

念引入之后也直接加入了“数

列的函数特性”一节,并且十

分注意数列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章节后面还配了“课题

学习”环节,通过教育储蓄问

题让学生明白数学是真正应

用于生活的。

课题学习教育储蓄

苏教版(必修5第二章)12.1 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

12.2 等差数列

12.3 等比数列

苏教版教材以鲜亮的色

彩一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教材的安排上虽然没有刻

意增加篇幅,但是不论是在探

究环节还是在题目的安排环

节上,都配了很多生活的问题

和图片,并且重点介绍了斐波

那契数列与生活的联系,为学

生打开了新的视角。

湘教版(必修4第二章)问题探索从兔子问题引出的斐

波拉契数列

9.1 数列的概念

9.2 等差数列

9.3 等比数列

数学实验乐音的频率比

阅读与思考初识混沌

9.4 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

实习作业教育储蓄的收益与比

湘教版教材的安排非常

人性化,在章前语部分一首小

诗就将本章知识总结无遗,并

且奠定情感基调,学习等差等

比数列并不是本章的全部,其

中渗透了太多的数学文化部

分,在例子的选择上也都是生

活中很常见的场景,在章节末

还专门有生活中分期付款问

题的单独介绍,完美诠释了数

学是来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

活的。

从教材的目录上可以看出,虽然各个教材内容的安排上都稍有不同,但各个知识模块的顺序还是基本不变的,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函数知识之后,引入其后续概念——数列,作为定义域为正整数集的离散函数而存在。北师大版教材专门安排了一节《数列的函数特性》。

数列这一块知识几乎可以看作是函数这个华丽宫殿的隐密后花园,如果单独把数列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章节,学生很容易迷失学习本章的生活意义,通过我们的问卷和个人访谈里都有这样的问题。调查发现大部分使用人教A版教材的学生,更容易迷失,会觉得学习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和求和公式早已成为本章的重心,而这是与我们的教育愿意不符的,数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的,如果一味地陷于解决纸上的题目,就必定是与素质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的。

湘教材按惯例有章前小诗一首——“玉兔子孙世代传,棋盘麦塔上摩天。坛

坛罐罐求堆垛,步步为营算连环。数列寻根属函数,自成一格意盎然。等差等比初学步,登堂入室看来年。”由这一首诗已经把本章的知识总结无踪了,兔子繁殖问题所渗透的斐波那切数列、古代皇帝奖励棋盘发明者麦粒的典故、求生活中物体的堆垛总和、九连环的解法等等,其中也点明了数列的根基是函数,归根到底是要用函数的性质预测未来的走向,数列是函数的一部分,却也自成一格,等差、等比数列只是作为数列中两类最简单的部分,通过他们的性质探究,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数列概念引入比较

数列概念

的引入

图像引入分析

人教A版

由古希腊数

学家在沙滩上研

究数学的三角形

数为例,直接指

出:数列就是这样

按照一定顺序排

列的一列数。

通过特定的三

角形数和正方形数

的例子直接给出数

列的概念,学生理

解起来有障碍,会

认为只有特殊的、

具有某种规律的一

列数才能称为数

列。

人教B版

章节开始用

有趣的图片介绍

了一个经典的关

于兔子繁殖的故

事,再指出这就是

著名的斐波那切

数列,并且紧接着

在前言部分通过

几个简单的活动:

折纸、平面画线分

割、计算器操作等

实验重点指出,这

样一些有规律或

毫无章法的数字

斐波那切数列

是数学中一颗璀璨

的明珠,它的介绍

是为了让学生了解

数学文化,但教材

很注意从生活现象

入手,通过学生操

作实践,一张纸对

折一次得2层,再

对折4层,……把

得到的层数列出

来,如此得到数列

的概念章法自然,

学生也印象深刻。

其渗透的一些数学现象——数列。

北师大版

提丢斯由一

列数联想到太阳

到行星距离的规

律,进而探明了一

些新行星,由这个

天文史上发现新

行星的历史事实

引出数字的重大

含义,进而给出钢

管堆、GDP值、

人口数量……等

丰富的生活例子

引出数列的概念。

该教材的引入

别出心裁,站在跨

学科的角度,通过

天文学家的例子,

让学生体会数字的

妙用,其中渗透着

模型思想。并结合

六个生活中数字的

例子引入数列,引

发学生兴趣,只有

通过学习他们,才

能方便以后探索更

多数字之间的数量

关系。

苏教版

由花瓣、螺壳

等大家司空见惯

的自然现象却也

反映数字的特殊

规律,引出研究需

要。近而通过剧场

座位、彗星出现年

份等生活问题引

入数列概念。

苏教版通过介

绍细胞分裂、葵花

种子、鹦鹉螺壳花

纹排列等优美的自

然现象揭示其都有

各自消长的方式和

特点,引出学生兴

趣之后,再以生活

中数字的例子引入

概念。

同时,章节后

面配有的斐波那切

数列的介绍里也详

细介绍了树木生长

模式等自然现象,

与引入前后呼应,

培养学生数学美的

意识。

通过教材的比较,我们发现各种设计可谓各有用心,在给我们启发的同时,也可以提取有用的为我们所用。通过比较发现,有以下几点可以给我们提示,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做得更好。

(1)文化渗透,定好探究基调。

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我们一定不能忘了文化的渗透,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美,当然说到数列就一定离不了斐波那契数列,如何自然巧妙、不留痕迹地引入,而又让学生体会其博大精深的奇妙魅力,也着实让不少老师为难。因为考虑到教学任务的巨大压力,很多教师就会选择直接跳过,不为学生展示介绍。

但是正是这个数列与自然界中树木分杈、花瓣数量、树叶形状、种子排列有着让人叹为观止的联系,甚至连天文中太阳和行星的距离都和数列有着脱不开的关系。而从理论上说,正是斐波那契数列让我们有了递推的严格认证,为以后汉诺塔、九连环等更复杂的生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是探究学习的基础。如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以数学欣赏课的形式介绍给同学们,以培养他们有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

(2)用好图片,奠定学习基础。

数列作为新的章节首先要面对的核心概念,它的授课是非常关键的,直接影响到本章后面课程的学习,那么,要想学好它首先要注意的就是:章前语的应用。在不同版本的教材里,我们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一入眼就会呈现出一幅足以代表本章所学内容的漂亮的图片,在学生预习新课的时候,也足以起到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作用。

比如花瓣个数、数枝数量、兔子繁殖、物品堆砌、棋盘样式等图片,都可以湘教版

教材已经利

用一节“问题探

索”介绍了生活中

的斐波那契数列,

所以数列的概念新课上选择了兔

子繁殖、罐头堆层

和生产总值三个

例子以引出概念。

教材始终贯彻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宗旨,并且在第4节专门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分期付款的问题。

让学生眼前一亮,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3)例子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

在引例的选择上,如果太深奥,不仅不利于学生预习,在教师上新课的时候,也需要花大量时间在讲述例题背景上面,造成学生思维的偏移,课堂也会背离计划的学习意图。

而有其它学科或复杂生活背景的例题,在引入环节是不宜过多涉及的,如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贷款利息的计算、人口增长情况等等,都可以作为本章知识学习结束之后应该考虑解决的问题,学生在了解了一定的学科背景之后,通过与本章知识的对比联系,建立符合要求的数学模型,并顺利地回归到数学知识的解决上来。

(4)温故知新,做好横向延展。

教师的课前语言描述是打开本章学习之门的前奏,是最为核心和至关重要的,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都要采取从学生熟悉的事物或现象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通用的数学概念或得出某些结论,并用其解释更多的现象。

不论是学生预习还是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都会不断地涉及这三个问题:“你以前有接触过这类现象吗?——这一章我们重点学习什么?——学习这些有什么用?”。总的来说,就是要学生在一章之初就明白本章意图解决哪类问题,而在学习结束之后更是深信:数学所学的东西不是凭空想象的,更不是没有用的,它来源于生活,还要应用于生活的。

(5)说理教学,尊重学生主体。

数学不是一味的理论推理,更不是枯燥的纸上解题,在没有深入学习更多的数学结论和解题技巧之前,学生更应该在核心概念课上看到奠定本章基础的学习思维习惯。很多教师都有感触,学生在数列一章学习完全之后,往往会陷入等差、等比数列的解题里面,从而淡忘“数列”的相关知识。这就是学生失去自我,没有在大局上有个学习的方向,而是陷入了解题教学里面,这是应试教育模式下的通病。还好,现在一线教师都已有所察觉,不论是在例题的选择上,还是结论的发现上,都会更多地把发现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就拿通项公式来说,学生首先应该发现的是项与项的关系,那就要尊重他们的心声,而且越早发现递推关系,就不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觉得突兀和难以理解了,教师不能一味地把学生拉回自己计划的轨道上来。其中也不乏对数列各项的正负、大小关系的猜测,通项及和的极限的感悟等。教师在不打断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把很多不同的视角和奇妙的结论与大家分享,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了很好的感情基础。

(6)例子设制新颖自然,引发学生兴趣。

创新情境是需要的,但是不能太牵强,要为教学目标而创新,问题指向性必须明确。因为数列是函数的一部分,又极易与其它知识产生融合,是个非常灵活又极考察学生思维能力的章节,以至于有的教师在上新课的时候便迫不及待地进行“高考训练”,而笔者通过对本章节学生学习结束之后的心理感悟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把重心放在等差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和求和公式的记忆上,觉得题目灵活解法巧妙,极易出错。但说到“数列”却普遍反应为“太简单了”,只是“找规律”而已。

教师时刻注意“为设计教学而创新”,而不是“为了创新去设计教学”,引例的重要性就愈发显得珍贵,只有通过抛出新颖巧妙的生活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4.2先行组织者对数学概念学习的影响

数学和其它学科一样,都是凝聚着无数先辈的心血和汗水,把众多科学的发现融汇成册,它源于生活,也必将为生活所用,但是从数学教育的视角来看,数学学习的过程更是再现人类认知的过程,只有将知识发生、发展、成型、应用等过程与学生自身的认知自然融合,才不矢为成功的数学教育。它不是不断地重复“是什么”、“什么是”的过程,更是“为什么”、“怎么会”、“还会吗”等富有个人气息的“过程性”问题一一诱导下的系统呈现。

4.3问题引入法对数学概念学习的影响

数学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舞台,一个优秀的教师是要做到“授人以渔”的,数学是考查思维的科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多地是要教会学生去思考,一节好的课其核心价值在于能否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思维训练。课前树立好一个只有“跳一跳才能摘得到”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更为积极地思考,这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学生的兴趣、意志、好奇心、情感体验等非智力因素却更加不能忽视,数学学科本来就是拥有着严谨的逻辑推理、抽象的数学符号、庞大的题目库存的特殊学科,不像其他学科可以更多地引起情感共鸣,从而也最枯燥、难学。

而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就会失去学生的主动性,从而错及数学概念学习的先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精神状态,并愿意积极主动地思考互动,就成了一节课取胜的关键。教师做为课堂实施的主要参与者,就要在课堂伊始,通过问题的引入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大有作为的。

以前的数学课堂问题的导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利用身边的事例,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引入新课章节;2.联系生活实际,多学科角度引入新课概念;

3.通过数学实例的引入,由具体到一般,从而归纳推导得出概念;

4.提出新命题作为思考方向,制造悬念,诱发欲望,进而引入新课。这些引入新课的方式已经为我们所熟知,甚至几百年来也来一直进行着创新改革,应用于课堂。

但是,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必须要思考一个问题:课堂不应该由教师一人说了算,突兀地引入问题情景,学生也会莫名其妙,为什么今天要研究这个,明天又要学习那个,甚至一些问题非常容易引起学生思维的偏离,(有些老师很爱跨学科引入,但是特定的情境有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盲点和误区,对于一部分学生理解其深意还是会事倍功半,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注意力分散),那么数学教学中问题的引入如果能注意其逻辑的自然性和连贯性,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4.4发展性评价对数学概念学习的影响

课程标准的主要理念是以人为本,并且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基本目标,同时在课程实施上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十分注重评价方式的运用,提出发展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教学大纲相比可谓是十足的进步和质的飞跃。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知识为本能力为主

课程目标双基+三大能力三维目标

课程内容关心教的内容和达到目

关心学、教、考、编的内

容与程度

苏东坡先生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此山中”,一探究竟,跳出“此山外”,一览天下。初等数学主要研究具体、静态和有限问题,高等数学主要研究抽象、动态和无限问题,看似高等数学要深奥、艰涩许多,可是任何事务的学习都在遵循这样的规律,当你站得高了,视角才能开阔,看得也才能远。从具体——抽象、静态——动态、有限——无限、一元——多元,只是原有规律适用范围的调整和扩大,知识的体系本身是连续和

完整的。

以“数”为例,因为发展的需要,概念也在不断拓展,原古人群居而生,要靠猎杀野生动物为生,甚至没有数量的概念,只有当食物有了充裕,有了记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要,才产生了“数”的意识,从而通过结绳或者刻线来记数,也只能记录简单的“正整数”,但是真正的“正整数”的概念的诞生,却要晚上千年。数的发展从开始的正整数,再到发现了“0”和负数,才把数的范围拓展到整数域,当时的人们觉得这就是所有的数字了,但是直到小数的出现,公元前2100多年,古代巴比伦人(现处伊拉克一带)已经开始使用分母是60的分数,公元前1200多年,我国元代数字家朱世杰也提出了小数的名称,人类也渐渐有了数轴的概念,发现每一个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得到,以为已经找到了完美的结论。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古希腊大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885年——公元前400年间),他曾提出“万物皆数”的观点,曾风靡一时。

公元前500年,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弟子希伯索斯(Hippasus)提出了一个与毕达哥拉斯学派“万物皆数”观点大相径庭的发现:即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和其一边的长度是不可公度的。一时引起轩然大波,造成学术界的大惶恐,而希伯索斯也为了真理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但是他的死也带来了真理的苏醒,由此引发的数学危机甚至一度延续到19世纪下半叶,人们才渐渐认识到有理数并没有布满整个数轴,数轴上存在着很多不能用有理数表示的“孔隙”,而这种“孔隙”甚至被后人证明多得“不可胜数”远超于已经发现的“数”(毕达哥拉斯当时提出的“万物皆数”中的“数”),毕氏党派抹杀真理,希死希伯索斯的作法被视为“无理”,为纪念这位为真理而献身的可敬学者,学界才一致同意把这类不可通约的量取名为“无理数”,以前的“数”自然只能叫做“有理数”了,直到1872年,德国数学家戴德金从连续性的要求出发,用有理数的“分割”来定义无理数,并把实数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科学基础上,才结束了持续2000多年的数学史上第一次大危机。

数集拓展到实数范围内,仍有些运算无法进行,比如判别式小于0的一元二次方程仍无解,因此将数集再次扩充,达到“复数”范围。但是它的出现到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也经历了漫长的18个世纪,经过卡当、达朗贝尔、棣莫弗、欧拉、高斯等人的工作,才使虚数成为了数系大家庭中一员,从而将实数集扩充到了复数集,数的概念也从一维的数轴扩充到了二维的平面。

从此,数经过“具象——抽象——序列”的不断发展,才使得概念在不断完善,回头看我们的教学过程,也是满足着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沿着人类发现的轨迹在不断地学习,就像“复数”,教师不可能在介绍有理数的时候,就一骨脑抛给学生,那样只会造成学生更大的学习障碍。

下面对小学——初中——高中数学教材中“数的认识”作一简单的纵、横向比较:

学段数的概念学习纵向目录比较

小学一年级上册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6. 11~20各数的认识

一年级下册 4.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年级上册 2. 100以内的加法(二)二年级下册7.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三年级上册7.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下册7. 小数的初步认识

四年级上册 1. 大数的认识

四年级下册

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五年级下册

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5. 加法和减法

六年级下册 1. 负数

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5 有理数的乘方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第八章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本章主要讲述了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的分类及一些基本功能:并介绍了网络通信协 议和网络编址,使读者对网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8.1 网络的基本概念 8.1.1 网络的定义 “网络”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最流行的词汇之一,但是网络的实质到底是什么?这个 问题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被认同的答案。这是因为网络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应用层 次会有如下不同的作用: ●它是一个可以获取各种信息、资料的海洋。 ●它是一个能够进行科研、办公、商业贸易等活动的地方。 ●它可以使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在全球领域中直接进行学术研讨。 ●它可以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娱乐服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它是能使人们与位于全球各地的朋友和家人进行通话的场所。 为了让读者先对网络有…‘个初步的印象,我们先给出网络的基本定义:“网络是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它将不同地方的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在·…起。网络可由LAN(局域网)、MAN(城域网)和W AN(广域网)的任意组合而构成。”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个网络可由两台计算机或终端设备组成,它们之间用电缆连接,以便进行通信;在最复杂的情况下,一个网络(如Internet)则是全球的多学科技术和多操作系统的综合结晶,是全球1亿台电脑连在一起形成的巨大的信息高速公路。 8.1.2 网络的发展历史 1.ARPAnet的诞生及发展 在今天,读者可以悠闲地坐在显示屏前面,通过点击鼠标,在瞬息间与世界的另一端通信。无数的节点和服务器默默而迅速地帮您将触角伸向世界上任何一个可能达到的角落。

1960年前,人们印象中的电脑都是一些体积庞大的家伙,“连接”的概念尚未深入人心。 远程连接相当罕见,通常只有那些教育和研究机关的用户才能与一些由政府提供资金的项目连接。电脑间的连接受限于一条特殊数据电缆的最大长度。1957年美国国防部(DOD)颇有先见之明地设想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叫作“包交换”。他们的主要想法是制定一套方法,能够将国与国之间的电脑连接起来,而且使最终建立起来的干线结构尽可能稳定,同时具有强大的容错性。即便其中的一部分由于灾难性的事件甚至战乱而被破坏,其他部分仍然能够正 常通信。由此诞生了一个示范性的网络,叫作ARPAnet,其中ARPA是DOD的一个部门“高级研究工程管理局”(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的缩写。这个示范性的网络便是今I 天Web的前身,在当时,只有—些大学和研究机构通过一条50bitls的环路连接在——起。 从这些连接在…—起的少数机构中,人们认识到了协同工作的价值和便利条件,因而越 来越多的人们逐渐地将各自的机构连接起来。为科研任务提供设备、-计算机和软件的制造商也陆续加入了这种连接。在20多年的发展中,网络为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服务。随着早期连接的较大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向较小机构的转移和扩散,网络每年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在70年代中期,最早的协议Telnet、FTP(文件传输协议) 和“网络控制协议”(NCP) 的最初版本被正式制定出来。但那时只提供了极少的客户机/服务器功能。通过Telnet,机器可从一个远程位置登录,并执行命令行操作。利用FTP,可以在不同机器间传输文件。NCP 提供了基本的数据传输控制和网间定址代码。{ 1972年,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1CCC)为公众演示了——个示范性网络,普通人可以用它跨越国界运行程序。同时会议还建立了“国际信息处理联盟”(1EIP),它是今天因特网的国际化连接基础。 2.网络实施方案的新发展 以太网的概念最开始是在1973年由Xerox(施乐公司)的Palo Alto(帕拉图)研究中心提出来的。这个概念的基础是将随机访问无线系统的方法应用到一个同轴电缆里的想法。今天的 以太网是世界-卜最流行的网络媒介。在开始开发的时候,以太网就将自己的设计目标定在填补长距离、低速率网络连接所造成的真空地带,专门建立高速率、专门化、短距离的电脑间的连接。 那时出现的另—‘个流行标准是令牌环,令牌环网络最开始时是由IBM公司在开发以太网的同——个时期里设计出来的。即使到现在令牌环仍然是IBM的主要局域网技术,它的流行程度仅次于以太网。 互联网络正在持续得以扩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需要访问计算系统,那时主要是为了发电子邮件。远程连接服务也开始得到开发。跨越众多的公共数据网络(PDN),需要通过

资产的概念及其分类

资产的概念及其分类 资产的概念及其分类 1、资产的概念 转自环球网校https://www.docsj.com/doc/cf9449857.html, 资产是企业拥有的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1)资产的实质是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2)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能够加以控制的经济资源; (3)资产的目的旨在为某个会计主体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 2、资产的分类 转自环球网校https://www.docsj.com/doc/cf9449857.html, 企业资产由各个具体的资产项目所组成,为便于资产的计量,有利于资产的管理,可以根据经济内容,按资产负债表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转自环球网校https://www.docsj.com/doc/cf9449857.html,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等。 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 固定资产的定义 转自环球网校edu24ol.cogudignzichan固定资产的 1)凡使用年限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资产,称为固定资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也应列为固定资产。 (2)属于整体之一部分, 不便或不宜划分, 而其整体总值符合固定资产标准者,应列为固定资产。 (3)凡相同种类、规格的设备、器具、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虽然单位价值不足2000元,但数量较多,总值较大,而又集中管理者亦应列为固定资产。(4)单台电动机其功率为30KW以上(含30KW)应列为固定资产。 (5)成套生产装置上的管道、阀门、仪器仪表、线路在竣工时应列为固定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并且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商誉等。

金融衍生产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金融衍生产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所谓金融衍生产品(也称金融衍生工具)是指从基础资产(UnderlyingAssets)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其价值依赖于其他更基本的标的变量(underlying)。它所依附的标的变量几乎可以是任何变量,从基础农产品价格到某个滑雪胜地的降雪量等。 国际上金融衍生产品种类繁多,活跃的金融创新活动接连不断地推出新的衍生产品。金融衍生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根据产品形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 远期合约和期货合约都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数量和质量资产的交易形式。期货合约是期货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化合约,对合约到期日及其买卖的资产的种类、数量、质量作出了统一规定。远期合约是根据买卖双方的特殊需求由买卖双方自行签订的合约。因此,期货交易流动性较高,远期交易流动性较低。 掉期合约是一种为交易双方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合约更为准确地说,掉期合约是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期间内相互交换他们认为具有相等经济价值的现金流(Cash Flow)的合约。较为常见的是利率掉期合约和货币掉期合约。掉期合约中规定的交换货币是同种货币,则为利率掉期;是异种货币,则为货币掉期。期权交易是买卖权利的交易。期权合约规定了在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种类、数量、质量基础资产的权利。期权合同有在交易所上市的标准化合同,也有在柜台交易的非标准化合同。 (2)根据基础资产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股票衍生产品、利率衍生产品、汇率衍生产品和商品衍生产品。如果再加以细分,股票类中又包括具体的股票和由股票组合形成的股票指数;利率类中又可分为以短期存款利率为代表的短期利率和以长期债券利率为代表的长期利率;货币类中包括各种不同币种之间的比值:商品类中包括各类大宗实物商品。 (3)根据交易方法,可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文易。 场内交易,又称交易所交易,指所有的供求方集中在交易所进行竞价交易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具有交易所向交易参与者收取保证金、同时负责进行清算和承担履约担保责任的特点。此外,由于每个投资者都有不同的需求,交易所事先设计出标准化的金融合同,由投资者选择与自身需求最接近的合同和数量进行交易。所有的交易者集中在一个场所进行交易,这就增加了交易的密度,一般可以形成流动性较高的市场。期货交易和部分标准化期权合同交易都属于这种交易方式。 场外交易,又称柜台交易,指交易双方直接成为交易对手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有许多形态,可以根据每个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设计出不同内容的产品。同时,为了满足客户的具体要求、出售衍生产品的金融机构需要有高超的金融技术和风险管理能力。场外交易不断产生金融创新。但是,由于每个交易的清算是由交易双方相互负责进行的,交易参与者仅限于信用程度高的客户。掉期交易和远期交易是具有代表性的柜台交易的衍生产品。

数学概念的分类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章建跃(2012-01-31 17:13:00)转载▼标签:教育分类:数学教育大视野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邵光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章建跃 摘要: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重要地位.根据来源可将数学概念分为两类,相应地有两类概念教学方法.数学概念有多重特征,揭示这些特征是概念教学的重要任务.概念教学有多种策略,策略的使用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教师应增长这方面知识. 关键词:数学概念;概念特征;概念教学 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关键地位,它一直是数学教学研究的一个主题.当前的课改实践中,存在忽视数学概念的抽象逻辑建构特征,过于强调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的倾向。所以,应更深入地研究概念教学,以丰富概念教学法的知识并指导实践. 本文在讨论概念分类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数学概念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数学概念及其分类 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概括反映,是建立数学法则、公式、定理的基础,也是运算、推理、判断和证明的基石,更是数学思维、交流的工具.一般地,数学概念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直接抽象;二是在已有数学理论上的逻辑建构.相应地,可以把数学概念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现实对象或关系直接抽象而成的概念,这类概念与现实如此贴近,以至人们常常将它们与现实原型“混为一谈”、融为一体,如三角形、四边形、角、平行、相似等都有这种特性;另一类是纯数学抽象物,这类概念是抽象逻辑思维的产物,是一种数学逻辑构造,没有客观实在与之对应,如方程、函数、向量内积等,这类概念对建构数学理论非常重要,是数学深入发展的逻辑源泉. 二、数学概念的特征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外有人提出,数学内容可以分为过程和对象两个侧面.“过程”就是具备可操作性的法则、公式、原理等;“对象”则是数学中定义的结构、关系.数学概念往往兼有这样的二重性,许多概念既表现为过程操作,又表现为对象结构.如“等于”概念,在数与式的运算中具有过程性,它表示由等号前的算式经运算得出等号后的结果的过程指向,在式的恒等变形中蕴涵着“往下继续算”的操作属性;而方程中“等于”的意义则不同,它没有过程指向性,只有结构意义,表示了等号两边代数式的一种关系.Sfard(1991,1994)等人的研究表明,概念的过程和对象有着紧密的依赖关系,概念的形成往往要从过程开始,然后转变为对象的认知,最后共存于认知结构中.在过程阶段,概念表现为一系列固定操作步骤,相对直观,容易模仿;进入对象状态时,概念呈现一种静态结构关系,有利于整体把握,并可转变为被操作的“实体”. 我们认为,关于数学概念特征的上述描述稍嫌抽象。为有利于教师把握,下面对数学概念的特征作更具体的描述。

产品概念与分类

产品概念与分类 在市场营销活动中,企业通过提供一定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顾客需求,企业和市场的关系是通过产品来联结的。产品是市场交易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市场营销组合的核心,或者说4P因素的第一因素就是产品。产品策略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其他市场营销组合因素的决策。因而如何正确确定企业的产品组合结构、开发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顾客需求、产品在品牌和包装上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为顾客服务就成为企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决策,也是市场竞争的基础策略。 要作出正确的产品策略,必须先明确产品的概念。所谓产品,是指能提供给市场,用于满足人们某种欲望和需要的任何事物,包括实物、服务、场所、组织、观察、主意等。可见产品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是电视机、空调等实物,也可以是律师、注册会计师等人员,甚至可以是一种观念或主意,如广告公司的广告创意。 一、产品整体概念 在设计和销售产品时,市场营销者必须从产品的整体概念出发考虑产品,即市场营销中所指的产品是一个整体概念。产品整体概念包含核心产品、形式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和潜在产品5个层次。如图3-1-1所示。 1.核心产品层。核心产品又称为实质产品,是指产品能向顾客提供的基本利益和效用。这是产品最基本的层次,是满足顾客需要的核心内容。顾客购买某种产品,不是为了获得它的所有权,而是由于它能满足自己某一方面的需求或欲望。人们购

买化妆品,并不是为了获得它的某些化学成分。而是要获得“美”。同样,人们买空调是为了“凉爽”。 2.形式产品层。形式产品是指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或目标市场对某一需求的特定满足形式。形式产品包含五个要素:包装、品牌、质量、式样、特征。这五个要素,物质产品都具备,而服务也具有相类似的要素,可能具备其中的部分或全部特点。形式产品是呈现在市场上可以为顾客所识别的,因此它是顾客选购商品的直观依据。 3.期望产品层。期望产品是指顾客购买某产品时通常希望和默认的一组属性和条件。例如,旅客在寻找一旅馆时期望干净的床、洗漱用品、衣橱等。对没有特别偏好的顾客来讲,由于大多数企业的营销者都准备了一个期望产品,而且能够满足该类顾客的最低期望,所以获得该类产品的便利性成为选择这一产品的首选考虑因素。 4.附加产品层。附加产品指顾客购买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附加利益与服务,包括安装、送货、保证、提供信贷、售后服务等。如今的竞争主要发生在附加产品的层次,这正如美国学者西奥多·莱维特指出的:“现代竞争的关键,并不在于各家公司在其工厂中生产什么,而在于它们能为其产品增加些什么内容--诸如包装、服务、广告、用户咨询、融资信贷、及时送货、仓储以及人们所重视的其他价值。每一公司应寻求有效的途径,为其产品提供附加价值。”能正确发展附加产品的公司必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数的分类和概念

数的分类和概念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数的分类和概念 我们把{0、1、2、3、4、5、6、7、8、9、10、…} 等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数集合称为“自然数”。 把{1,2,3,…,9,10}向前扩充得到正整数{1,2,3,…,9,10,11,…},把它反向扩充得到负整数{…,-11,-10,-9,…,-3,-2,-1 },介于正整数和负整数中间的“0”为中性数;把它们合在一起,得到 {…,-11,-10,-9,…,-3,-2,-1, 0,1,2,3,…,9,10,11,… },叫做整数。 对整数可以施行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叫做四则运算。整数,对加、减、乘运算组成了一个封闭的数集合,是数学古老分支“数论”研究的对象。着名的德国数学家高斯说:“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数论是数学中的皇冠”。 德国数学家、数学王子高斯(Gauss,1777——1855) 除法运算,如7/11 = …、11/7 = …,不再是整数,也就是说整数对除法运算是不封闭的。为了使数集合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都是封闭的,就必须增加新的数,如 7/11、11/7,为两个整数之比,称为可比数、分数,现在通称为有理数。 把数的性质、数和数之间的四则运算在应用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整理,形成最古老的一门数学——算术。 有理数集合,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组成了一个封闭的数集合,看起来似乎已很完备。2500多年前,不少人、甚至当时一些数学家也是这样看的。 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很重视整数,想用它说明一切,“数是万物之本”成了他们的哲学观。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生希帕索斯在研究1和2的比例中项 x 时,由

概念分类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 有效使用多媒体课件 目前,概念教学已成为发展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学中的一大难关。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概念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生活中碰到的场景搬进了教学课堂,通过形象、具体的移动变化、动态的图像与音频信息构成了仿真的学习情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启发思维。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形象的表达并再现出来,使学生在富有形象生动的展示过程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但是部分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时,兜圈子,绕弯子,华而不实,忽视了概念自身的内容。多媒体运用不当反而会产生“冗余效应”分散学生注意力。究其原因,还是对教材解读不深造成的。如何有效创设多媒体情景,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又能直截了当地把要讲述的概念信息传授给学生是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要想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必需从最本质的概念入手。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事物及其本质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或者说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某种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是这

种事物所具有的而别的事物都不具有的性质。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 例如,直角三角形有两个本质属性,即它是一个三角形,并且其中的一个角是直角,有了这个本质属性,它就可以和其他概念区别开来。至于边的长短,两个锐角的大小,都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本质属性。由这两个本质属性,就构成了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即“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概念都具有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某个概念所包含的一切对象共同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例如,等腰三角形有两个本质属性,即它是三角形,它的两条边相等。这两个本质属性的总和,就是等腰三角形这个概念的内涵。又如,平行四边形有两个本质属性,即它是四边形,并且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两个本质属性的总和,就是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就是适合某个概念的一切对象的范围。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外延包括一般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菱形和正方形。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关系。在一个概念中,它的内涵扩大时,它的外延就会缩小;它的内涵缩小时,它的外延就会扩大。例如,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的内涵有三条:1.它是一个三角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3.夹直角的两条边相等。如果把“夹直角的两条边相等”这个内涵去掉,它的外延就扩大了,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分类

地基与基础 马敏超*** 1、基本概念和功能 ?基础:是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荷载传递到地基上的 结构组成部分,是建筑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承受 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 连同本身的重量一起传到地基上。 ?地基:是承受由基础传下的荷载的土体或岩体。承 受建筑物荷载而产生的应力和应变随着土层深度 的增加而减小,在达到一定深度后就可忽略不计。直 接承受建筑荷载的土层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 土层为下卧层。 如图所示。 2、设计要求 ●地基承载力要求:应使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基础底面的压力),在荷载作用 下地基不发生剪切破坏或失稳。 ●地基变形要求:不使地基产生过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建筑物的允许变形值), 保证建筑的正常使用。 ●基础结构本身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地基反力作用下不会发生强度破坏,并 且具有改善地基沉降与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3、分类 ?基础 ●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埋置深度可分为: ?浅基础:埋置深度不超过5M者称为浅基础 ?深基础:埋置深度大于5M者称为深基础。

●按受力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刚性基础:是指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弯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础。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砖、毛石、灰土、三合土等,一般可用于六层及其以下的民用建筑和墙承重的轻型厂房。 ?柔性基础:用抗拉和抗弯强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础称为柔性基础。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制作。这种基础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比较大、地基比较柔软、用刚性基础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 ●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和桩基础。 ?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的条形基础。 ?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为框架结构或单独柱子时,常采用独立基础;若柱子为预制则采用杯形基础形式。 ?满堂基础: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很大、地基承载力很低、独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要求时,常将这个建筑物的下部做成整块钢筋混凝土基础,成为满堂基础。按构造又分为伐形基础和箱形基础两种。 ?伐形基础:是埋在地下的连片基础,适用于有地下室或地基承载力较低、上部传来的荷载较大的情况。 ?箱形基础:当伐形基础埋深较大,并设有地下室时, 为了增加基础的刚度,将地下室的底板、顶板和墙浇 制成整体箱形基础。箱形的内部空间构成地下室,具 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多用于高层建筑。 ?桩基础:当建造比较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时,若地基 的软弱土层较厚,采用浅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 变形要求,常采用桩基。桩基的作用是将荷载通过桩 传给埋藏较深的坚硬土层,或通过桩周围的摩擦力传 给地基。 ●按照施工方法可分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灌注桩。

能力的概念及分类

组织成员的个人能力将会影响组织的整体绩效。领导者的个人能力和领导技能更对组织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个人能力与工作的良好匹配不但可以给公司带来好的绩效,还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因此要正确地认识并理解能力与管理技能。 能力反映了个体在某一工作中完成各种任务的可能性。这是对个体能够做什么的一种现实的评估。一个人的总体能力可以分为两大类:心理能力和体质能力。当然,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如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的划分等o1.心理能力心理能力是从事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智商测验就是用于确定个体总体的心理能力的方法。一版认为,在心理能力中包括七个维度,即:算术、语言理解、知觉速度、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空间视知觉及记忆力,如表3—1所示。一项严谨的综合性的报告指出,无论何种水平的工作,其在言语、算术和空间视知觉能力方面的测验分数,都是工作熟练性的有效预测指标。 因此,可以测量具体维度的智力测验对预测工作绩效是十分有用的。 对心理能力的另一种分类将心理能力分为三类:认知心理能力、经验心理能力和情感心理能力。 认知心理能力是指通过仔细思考理解复杂思想、有效适应环境、从经验中学习和运用各种推理形式的能力及克服障碍的能力。这种心理能力要求对复杂信息进行组合、集成和使用。高级管理人员非常需要这种能力。相反,那些规范性强、不需要仔细思考和分析信息的工作可能根本不需要这种能力。 经验心理能力是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企业环境中,这种能力尤其重要。每个人的经验心理能力的高低可以通过智商测验得到。 情感心理能力也称为倩商,它是指与生活中与感情方面有关的一组技能,比如承认并调整自我感情的能力、影响其他人感情的能力和自我激励的能力。有证据表明拥有高情商的员工能给一些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收益。对于个人职业生涯来说,拥有高的情商也能为你的职业军展加个高分。 2.体质能力 在要求信息加工的复杂工作中心理能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样,对于那些技能要求较少而规范化程度较高的工作而言,体质能力对于工作的成功十分重要。比如.一些工作的成功要求耐力、手指灵活性、腿部力量及其他相关能力,因而需要在管理中确定员工的体质能力水平。表3—2中列出了这些基本内容。个体在每项能力中,都存在程度上的差异,而且.这些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极低。不难理解,一个人在某一项能力中得分高并不意味着在另一项能力中得分也高。如果管理者能确定某一工作对这九项体质能力中每一项能力的具体要求程度,并保证从事此工作的员工具备这种能力水平,则肯定会提高工作绩效。 每个人在能力方面部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这使得一个人在从事某一工作或活动时,相比其他人来说,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从管理的角度来看,问题并不在于了解人们在能力方面是否存在着差异,而在于了解人们的能力具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并运用这一知识尽可能使员工更好地从事工作。

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16春?上海校级月考)下列各数中,整数的个数是﹣11,0,0.5,,﹣7() A.2个B.3个C.4个D.5个 2.(2016春?文昌校级月考)下列说法: ①﹣2.5既是负数、分数,也是有理数; ②﹣22既是负数、整数,也是自然数;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是整数; ④0是非负数.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3.(2015秋?利川市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理数分为正数和负数 B.有理数都有相反数 C.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D.﹣a表示负数 4.(2015秋?榆社县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0是最小的正数; ②任意一个正数,前面加上一个“﹣”号,就是一个负数; ③大于0的数是正数; ④字母a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A.0个B.1个C.2个D.3个 5.(2015秋?天水期末)若b是有理数,则() A.b一定是正数B.b正数,负数,0均有可能 C.﹣b一定是负数D.b一定是0 6.(2015秋?定陶县期中)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A.正整数、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B.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C.零既可是正整数也可是负分数 D.所有的分数都是有理数 7.(2015秋?东莞校级期中)对于下列各数说法错误的是() 7,,﹣6,0,3.1415,﹣,﹣0.62,﹣11. A.整数4个 B.分数4个 C.负数5个 D.有理数8个 8.(2015秋?东阿县期中)下列说法中错误有() ①﹣是负分数 ②1.5不是整数 ③非负有理数不包括0 ④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⑤0是最小的有理数 ⑥﹣1是最小的负整数. A.1个B.2个C.3个D.4个

文化的概念及分类(通用版)

文化的概念及分类(通用版) The core of safety culture is people-oriented, which requi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afety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specific work of all employees. ( 安全文化)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文化的概念及分类(通用版) 什么是文化这一概念一直是有争议的,中国人论述“文化”,比西方人要早得多,《周易》有所谓:“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大概是中国人论述“文化”之始,但其中“文化”一词尚未连结在一起。在中国人此时的观念中文化的含义是,通过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用教育感化的方法治理天下。到汉朝,“文化”一词正式出现,其含义也与现在人们通常理解的不一样。刘向《说苑·指武》篇中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人束皙也讲“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些都是指的与国家军事手段相对的一个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到唐代大学问家孔颖达则别有见地的解释《周

易》中的“文化”一词,认为“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这实际上是说“文化”主要是指文学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古人对文化的这种规定性从汉唐时起一直影响到清代,因此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即人自身的行为表现和国家的各种制度,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西方人论述“文化”要比中国人晚,但比中国古文献中的论述要广泛,要科学。西方语言中的culture,在1690年安托万·菲雷蒂埃的《通用词典》中,其定义为“人类为使土地肥沃,种植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并有注释称“耕种土地是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最诚实、最纯洁的活动”,看来,此时西方人观念中的“文化”只是被用来隐喻人类的某种才干和能力,是表示人类某种活动形式的词汇。而“文化”一词成为一个完整体系的表示方式,即术语,大约要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形成,这以后,文化和文明常被看作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学者们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文化现象及其历史发展,给“什么是

数的分类和概念

数的分类和概念 我们把{0、1、2、3、4、5、6、7、8、9、10、…} 等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数集合称为“自然数”。 把{1,2,3,…,9,10}向前扩充得到正整数{1,2,3,…,9,10,11,…},把它反向扩充得到负整数{…,-11,-10,-9,…,-3,-2,-1 },介于正整数和负整数中间的“0”为中性数;把它们合在一起,得到 {…,-11,-10,-9,…,-3,-2,-1, 0,1,2,3,…,9,10,11,… },叫做整数。 对整数可以施行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叫做四则运算。整数,对加、减、乘运算组成了一个封闭的数集合,是数学古老分支“数论”研究的对象。着名的德国数学家高斯说:“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数论是数学中的皇冠”。 德国数学家、数学王子高斯(Gauss,1777——1855) 除法运算,如7/11 = …、11/7 = …,不再是整数,也就是说整数对除法运算是不封闭的。为了使数集合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都是封闭的,就必须增加新的数,如 7/11、11/7,为两个整数之比,称为可比数、分数,现在通称为有理数。 ? ??把数的性质、数和数之间的四则运算在应用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整理,形成最古老的一门数学——算术。 有理数集合,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组成了一个封闭的数集合,看起来似乎已很完备。2500多年前,不少人、甚至当时一些数学家也是这样看的。 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很重视整数,想用它说明一切,“数是万物之本”成了他们的哲学观。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生希帕索斯在研究1和2的比例中

项 x 时,由1/x = x/2,得到代数方程 x2 = 2???????????????????????????????? ?????????(1)在(1)中引入的 x,代表我们暂时还不知道一个数,称为未知数。对(1)求解,得 到x =。显然,1< x <2,不是整数;经证明,不能表成两个整数之比,也不是有理数;这就是后来称为“无理数”的数。 无理数的发现,对以整数为基础的毕氏哲学,是一次致命的打击,数学史上把这件事称为“第一次数学危机”。 在之后,又发现了很多无理数,圆周率 π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15世纪意大利着名画家达·芬奇把它称之为“无理之数”。现在,人们把有理数和无理数合并在一起,称为“实数”。 把方程(1)中2换成-2时,得到

第1章沉积相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第一节沉积相地概念和分类 一、沉积相()地概念 “相”这一概念最早由丹麦地质学家斯丹诺(,)首先引入地质文献.他认为,“相是一定地质历史时期中地表某一部分地全貌”.年瑞士地质学家格列斯利()开始把相地概念用于沉积岩,他认为“相是沉积物变化地总和,它表现为这种或那种岩性地、地质地或古生物地差异”.由此开始,相地概念逐渐为地质界所接受和引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进入世纪以来,相地概念随着沉积学、古地理学地发展而广为流行,不少学者对它进行了详尽地论述,当然各有看法.总地来说,有三种主要观点.一是“相是地层”地观点,把相简单地看作“地层”地横向变化;另一观点是把相理解为“环境”地同义语,即认为“相就是环境”.另外还有人认为“相就是能表明沉积条件地岩性特征和古生物特征地有规律综合”,即把相看作沉积物(岩)形成条件地物质表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上述观点是对沉积相概念地不同理解.油气及其它矿产资源勘探事业地发展,促进了对沉积相地研究,使人们对这一概念地理解更加深入和准确.目前,较为一致地看法是:相地概念中应包括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这两方面地内容,而不应把相简单地理解为环境,更不能把相与地层地概念混淆起来.因此,相地较完整地定义应该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地沉积物(岩)特征地综合”. 这里所说地沉积环境由下面一系列环境条件组成: ①自然地理条件:海、陆、河、湖、沼泽、冰川、沙漠等地分布和地势地高低. ②气候条件:气候地冷、热、干旱、潮湿. ③构造条件:大地构造背景及沉积盆地地隆起与坳陷. ④沉积介质地物理条件:介质地性质(水、大气、冰川、清水、混水、浊流)、流动方式、能量大小以及水介质地温度和深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建筑物的概念和分类

一.建筑物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 a. 建筑的概念:建筑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动词,指建造建筑物的活动;二是作为名词,指这种建造活动的成果,即是建筑物。 b. 建筑物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建筑物是指人工建筑而成的所有东西,既包括房屋,又包括构筑物。狭义的建筑物是指房屋,不包括构筑物。 ●房屋是指有基础.墙.顶.门.窗,能够遮风避雨,供人在内居住.工作.学习.娱乐.储藏物品或进行其他活动的空间场所。 ●构筑物是指房屋以外的建筑物,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如烟囱.水塔.桥梁.水坝等。 2.建筑物的分类 a. 按使用性质分类: 1. 居住建筑:是指供家庭或个人较长时期居住使用的建筑,又可分为住宅和集体宿舍两类。(住宅分为普通住宅.高档公寓和别墅。集体宿舍分为单身职工和学生宿舍) 2. 公共建筑:是指供人们购物.办公.学习.医疗.旅行.体育等使用的非生产性建筑,如办公楼.商店.旅馆.影剧院.体育馆.展览馆.医院等. 3. 工业建筑是指供工业生产使用或直接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建筑,如厂房.仓库等. 4. 农业建筑是指供农业生产使用或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建筑,如料仓.养殖场等. b. 按层数或总高度分类 房屋层数是指房屋的自然层数,一般按室内地平正负0以上计算;采光窗在室外地平以上的半地下室,其室内层高在2.20米以上,(不含2.20米)的,计算自然层数.假层.附层(夹层).插层.阁楼.装饰性塔楼.以及突出屋面的楼梯间.水箱间.不计层数.房屋总层数为房屋地上层数与地下层数之和. 住宅按层数分为低层住宅(1-3层),多层住宅(4-6层),中高层住宅(7-9层),高层住宅(10及以上)

计划的概念与种类

计划的概念与种类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计划的概念与种类 一计划的概念 计划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完成某项任务,事先制订的明确具体的行动安排,包括对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对时间的限定,对完成任务所采取的措施等. 二计划的特点 ⒈预测性.计划是未来一定时期内需要完成的工作,生产或学习的安排,对未来的工作,生产或学习有较强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因此,计划应预先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预先制订措施,作好安排,才能取得工作的主动权. ⒉可行性.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工作,生产或学习的行动指南.制定的目标,措施应具可行性,否则计划就成了一纸空文. ⒊明确性.计划的目标,措施,指标必须明确具体,才能保证工作,生产或学习的有序性,主动性. 三计划的作用 ⒈计划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完成任务的保证.在进行一项工作之前要作出具体详细的安排,使全体参与人员明确自己该做些什么.在工作进程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使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保证任务的完成. ⒉计划具有指导作用.计划中的目标,任务,要求和措施是对全体参与人员集中意志,统一行动的根本要求.在总的目标下,分解任务;在总的措施下,明确任务.一个科学的计划是全体参与人员在工作,生产或学习中配合和协调的指南. ⒊计划具有调节控制作用.计划不但要 考虑计划范畴以内方方面面的问题,而且还须考虑计划范畴以外相关联的问题.这就要求计划的制订者及执行者必须根据复杂的实际情况,对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控,使计划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沉积相有关概念

沉积相有关概念 1. 4.1沉积作用(沉积) 从供给区母岩的离解,碎屑物的搬运,到沉积场所的沉积和沉积物所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直到固结成岩的全过程称为沉积作用,简称沉积。 1.4.2沉积间断 在沉积过程中,沉积作用停止期叫沉积间断,或称沉积的不连续性。 1.4.3 沉积环境 指沉积物在沉积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流、构造、生物、物源、物理及化学条件等。 1.4.4沉积相 指在特定沉积条件下形成的具有某种特征的沉积体。分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三大类,每一类中细分为:相、亚相、微相等不同级别。沉积相的研究对石油勘探和油(气)田开发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4.5 沉积体系 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条件下形成的不同沉积相类型的组合体。 1.4.6 一级相(相组)与二级相(相) 一级相(相组)是指按沉积物及其沉积环境所划分的沉积相最大单元,分为陆相组、海相组、海陆过渡相组三大类。 二级相(相)是相组中次一级相。如陆相组可分为残积相、坡积相、山麓——洪积相、河流相、湖泊相、风成相、冰川相、沼泽相等;海相组可分为滨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深海相等;海陆过渡相组可分为三角洲相、(?)湖相、障壁岛相、潮坪相、河口湾相等。 1.4.7三级相(亚相)与四级相(微相) 三级相(亚相)是二级相的细分。如河流相可细分为河道亚相、河漫滩亚相、堤岸亚相等;湖泊相可细分为湖泊三角洲亚相、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深湖亚相等。 四级相(微相)是三级相的进一步细分。如河道亚相细分为边滩微相、心滩微相、滞留微相等;浅湖亚相细分为水下沙洲微相、席状砂微相、生物滩微相及泥坪微相等。细分沉积相对油田开发过程中认识油层非均质性及地下油水运动规律有重要意义。

文化的概念及分类

文化的概念及分类 什么是文化这一概念一直是有争议的,中国人论述“文化”,比西方人要早得多,《周易》有所谓:“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大概是中国人论述“文化”之始,但其中“文化”一词尚未连结在一起。在中国人此时的观念中文化的含义是,通过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用教育感化的方法治理天下。到汉朝,“文化”一词正式出现,其含义也与现在人们通常理解的不一样。刘向《说苑·指武》篇中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人束皙也讲“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些都是指的与国家军事手段相对的一个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到唐代大学问家孔颖达则别有见地的解释《周易》中的“文化”一词,认为“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这实际上是说“文化”主要是指文学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古人对文化的这 种规定性从汉唐时起一直影响到清代,因此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即人自身的行为表现和国家的各种制度,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西方人论述“文化”要比中国人晚,但比中国古文献中的论述要广泛,要科学。西方语言中的culture,在1690年安托万·菲雷蒂埃的《通用词典》中,其定义为“人类为使土地肥沃,种植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 和改良措施”,并有注释称“耕种土地是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最诚实、最纯洁的活动”,看来,此时西方人 观念中的“文化”只是被用来隐喻人类的某种才干和能力,是表示人类某种活动形式的词汇。而“文化”一词成为 一个完整体系的表示方式,即术语,大约要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形成,这以后,文化和文明常被看作是同一事物 的两个方面。学者们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文化现象及其历史发展,给“什么是文化”做了许多解释,其 中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三种:第一种是方式论,即认为文化是一定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并非由遗传而得来的 生活方式。这里包括了人们的兴趣、爱好、风俗、习惯,强调了文化的继承性。譬如,美国着名文化人类学者 鲁斯·本尼迪克特的“文化”定义是“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一种使这个 民族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的方式”。第二种是过程论,即认为是人类学习和制造工具,特别是制造定型工具的 过程,这里包含了人类智力和创造能力的不断进化,强调了文化的演进性。第三种是复合论,即认为文化是作 为社会的一个成员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音乐、风俗、法律以及其他种种能力的复合体,这强调了 文化的熔铸性,譬如伟大的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验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对文化作了一种新的解释,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在罗森塔尔·尤金所编的《哲学小辞典》中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就是所谓“广义的文化”,而与之向别的“狭义”则是专指精神文化而言,即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政治和社会 组织、风俗习惯、学术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 除以上各种解释外,尚尤符号说、限定说等各种说法。1952年,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发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对西方自1871年至1951年期间关于文化的160多种定义做了清理与评析,并在此基础上给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文化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 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着成就,包括他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即历 史的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他们所带来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 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这一文化的综合定义基本为现代东西方的学术界所认可,有着广泛的影响。 综上所述,什么是文化至今仍是一个相对模糊,争议较多的概念。但其中有一点是大家都明确的,即文化 的核心问题是人,有人才能有文化,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有不同的文化。

柑橘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柑橘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属芸香科下属植物。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较柚、酸橙、甜橙稍强。芸香科柑橘亚科分布在北纬16°~37°之间。是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除枳以外),用作经济栽培的有3个属:枳属、柑橘属和金柑属。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栽培的柑橘主要是柑橘属 柑橘为喜光植物,然而阳光过分强烈,则生长发育不良。一般中午需将植株换放适宜生长的年平均温度在15℃以上,最佳生长温度为23℃至29℃,超过35℃停止生长,-2℃即受冻害。柑橘夏季一般不需降温,在霜降前入室,清明后出室,可安全越冬。 柑橘在生长发育中需要较多的水分,但水分过多又不易烂根。一般而言,春季要适量浇水。夏季光照强,温度高,需要的水分较多。但要适时适量,否则会引起落果。秋季是秋梢生长、果实迅速膨大期,必须要有充足的水分。晚秋与冬季是花芽分化期,盆土则要偏干。柑橘较喜肥,除上盆、换盆施足基肥外,生长期应坚持薄肥勤施的原则。施肥次数与施肥量,须按长势、物候期而定。如施液肥以充分发酵的饼肥水为好,饼水比为1:200。北方土质偏碱,可在肥液中加入硫酸亚铁,配成微酸性营养液 柑橘的特征特性 柑橘寿命长,产量高,种类、品种繁多(脐橙、甜橙、金柑、椪柑、蜜柑、柚类、柠檬等)。柑橘喜冬暖夏凉,性不耐寒,要求年平均温度为16~22℃。喜漫射光,较耐阴。喜湿润环境(一般甜橙类对水敏感,不耐旱,柑和橘类次之,枳和酸橙耐旱性较强)。土壤要求以PH5.5~6.5,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的沙壤土和壤土最适宜,丘陵和山地坡度在25度以下为适。 发芽有叶芽和花芽(混合芽)两种,具有早熟性,隐芽潜伏期长。一年能抽生3~4次梢。花芽分化在采果后至春芽萌动前。 开花座果特性:从初花到谢花时间延续长短,与品种、树势、和花期的温度、水分条件有关;能自花授粉,有些品种可单性结实(无核品种)。有二次生理落果高峰,一次于谢花后10~15天;第二次在一落后10~15天,座果率很低(1~5%)。 品质 就是单果重,纵横径,可固,可滴定酸,种子数,果皮厚度,可食率,果皮颜色单果重,纵横径的很简单,就是用天平称量和游标卡尺测定可溶性固形物使用手持式折光仪对五个甜橙的混合果汁进行测定和数据记录,平行测定三次并取其均值,即为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试剂:0.1%酚酞指示剂;0.1mol/L NaOH标准溶液。具体方法:称取均匀果汁10g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摇匀,吸取此稀释果汁20ml(根据总酸含量定)于100ml小烧杯中,加入1%酚酞2-3滴,用0.1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30s,不褪色为终点,平行试验三次,同时做空白试验。可食率就是吃掉的占总果重的多少把果实称重,把皮和种子称重(剩下的果肉做其他的实验),果实重减去皮和种子的重量,再除以单果重果皮颜色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保鲜与保藏 贮藏 柑橘的贮藏有多种方法,包括:通风库、地窖、地下库、冷库、气调库等,用户可根据柑橘不同的品种、气候条件、经济条件和区域特点,选择适宜的方式贮藏。 选用耐贮藏品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