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试述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内容

试述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内容

试述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内容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加深,城市环境管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法规制度。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护城市环境,包括《环境保护法》、《城市绿化条例》、《垃圾管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为城市环境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监管手段,保障了城市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规划制度。城市规划是城市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我国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规定了城市用地布局、建筑风格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能够在源头上控制城市环境的质量,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

三、环境监测制度。环境监测是城市环境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建立了环境监测体系,对城市环境的水、气、噪声等方面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能够反映城市环境的质量变化,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城市环境保护制度。城市环境保护是城市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实施了多项环境保护措施,如固体废物处理、水污染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等。这些措施有力地保护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五、城市环境管理机制。城市环境管理机制是城市环境管理的关键环节。我国建立了城市环境管理机制,通过市政府、环保部门、城管部门等多部门协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城市环境管理体系。

这种机制的建立,为城市环境管理的全面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制度、城市规划制度、环境监测制度、城市环境保护制度和城市环境管理机制。这些制度为城市环境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政策和制度基础,有效地推动了城市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政策及管理制度

环境政策及管理制度 一、.环境政策及管理制度 ⒈环境政策的基本概念 环境政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延伸和具体化,是诱导、协调环境政策调控对象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准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定向管理手段;是国家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而对一切影响环境质量的人为活动所规定的行为准则。中国的环境政策,是党和政府总结了国内外社会发展历史和环境状况,为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制定与实施的环保工作方针、路线、原则、制度及其他各种对策的总称,是中国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实际行为准则。 ⒉我国环境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 中共中央制定发出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决议、决定、通知、指示、报告及批示等。比如:1978年,中共中央批转《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的通知等。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出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决议、通知、号召和批文等文件。如,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决定》,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等。 有关环境保护的各种法规和决定等,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国务院各部门发布的命令、指示、规章和标准等。如: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84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1986年,国务院环委会,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出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及各类环境标准,2002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排污收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2002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等。 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务院环保部门领导人代表党和国家对有关环境保护的批示、批文和工作报告等。 ⒊环境管理制度的定义 环境管理制度是指在环境管理工作中,为了处理与协调各方面的职权范围与职责分工而采取的组织方式。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决定环境管理制度的主要因素。 目前,世界上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是市场经济国家的环境管理模式。其特点是在强化国家集中管理的基础上,采取立法和经济刺激相结合的方法。资本主义各国一般都采取这种管理模式,一般都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令、法律和条例等,旨在对私人资本企业的经济活动制定出严格的活动规范。在其环境管理体制中,经济分两大类,一是国家通过财政手段扶持有利于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行业和企业,限制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和行业;二是国家利用排污收费、罚款等经济手段,制约破坏环境的行为。另一种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家环境管理体制模式,其特点是突出国家统一计划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形成以国家计划为中心的,包括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的环境管理体制模式,中国属于这种模式。 ⒋环境管理制度的特征 A:强制性 作为一项管理制度,首先要具有强制性特征。所谓强制性是指制度本身埘行为主客体双方所具有的强制约束力,要求人们必须按照制度规定的内容和范围来履行自己的职责。由于管理制度的类刑不同,制度的强制性也有区别。 B:规范性 作为一项管理制度,除了具有强制性以外,必然存在着相应的管理程序和管理办法,因

国开作业《城市管理学》 (49)

题目: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是根本保障。 选项A:法制手段 选项B:行政手段 选项C:教育手段 选项D:技术手段 答案:法制手段 题目: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是长远基础。 选项A:法制手段 选项B:行政手段 选项C:技术手段 选项D:教育手段 答案:教育手段 题目: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是优化条件。 选项A:法制手段 选项B:技术手段 选项C:教育手段 选项D:行政手段 答案:技术手段 题目: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是日常管理的必要条件。 选项A:法制手段 选项B:行政手段 选项C:经济手段 选项D:教育手段 答案: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题目: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选项A:治理方面的制度 选项B:监督方面的制度 选项C:预防方面的制度 选项D:排污检查制度 答案:治理方面的制度, 监督方面的制度, 排污检查制度, 预防方面的制度 题目:城市环境的特征包括()。 选项A:脆弱性 选项B:人文性 选项C:复合性 选项D:开放性 答案:复合性, 人文性, 开放性, 脆弱性 题目: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污染主要表现()。 选项A:水污染

选项B:视觉污染 选项C:大气污染 选项D: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大气污染 题目:城市环境管理预防方面的制度包括()。 选项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选项B:许可证制度 选项C:“三同时”制度 选项D:环境监测制度 答案:环境监测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许可证制度 题目: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 选项A:排污收费赔偿制度 选项B:谁污染谁治理制度 选项C:排污权交易制度 选项D:奖励制度 答案:谁污染谁治理制度, 排污权交易制度, 奖励制度, 排污收费赔偿制度 题目:一个理想的循环经济系统通常主要包括的行为者是()。 选项A:处理者 选项B:资源开采者 选项C:废物处理者 选项D:消费者 答案:处理者, 消费者, 废物处理者, 资源开采者 题目: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包括()。 选项A: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选项B: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选项C: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仍不到位 选项D: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选项E: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 答案: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 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仍不到位 题目:城市环境管理的内容依存于国家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条件,从一般情况来看,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选项A: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选项B:制定城市环境发展战略 选项C:城市环境规划管理 选项D:城市环境的国家标准管理 答案:城市环境的国家标准管理,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制定城市环境发展战略, 城市环境规划管理

市政学试题及答案

市政学 一、名词解释 1. 市政主体 2. 市政客体 3. 市政 4. 城市结构 5. 城市体系 6. 城市规模 7. 市政体制 8. 市民 9. 市民参政 10. 市政职能 11. 城市基础设施 12. 城市环境 13. 城市社会保障 14. 城市社会救助 二、简答题 1. 市政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2. 市政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有哪些? 3. 学习与研究市政学的意义。 4. 城市的特点是什么? 5. 城市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6. 逆城市化现象的构成原因是什么? 7. 城市规划的作用 8. 城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9. 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 10. 城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目标。 11. 城市灾害管理的内容。 12. 市民在人格构成上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3. 确定城市性质的原则是什么? 14. 市政绩效的内涵是什么? 15. 城市规划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16. 市政协的基本职能和主要任务。 17. 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 18. 城市灾害管理的作用。 19. 西方国家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有哪些? 20. 市人民政府的职权。 三、论述题 1. 试述市人民政协的组织原则。 2. 试述市人民政府所设置的的工作部门。 3. 从社会学角度谈一谈城乡之间的主要区别。 4. 试述市民的基本权利。 5. 试述我国市政职能的转变。 6. 试述城市规划的原则。

7. 试述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的内容。 8. 试述绿化植物对城市的环境保护作用。 9. 试述城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特点。 10. 试述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及原则。 11. 试述城市财政的职能、作用及其遵循的原则。 12. 试述城市市场管理的意义和原则。 13. 试述城市土地管理的必要性及城市土地使用权转让必须坚持的原则。 14. 城市人口管理地位及主要任务。 市政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市政主体 市政主体有广义、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市政主体包括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城市居民委员会、广大市民。从狭义上说,市政主体仅指城市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 2. 市政客体 市政客体有广义、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市政管理的客体既包括市辖区域内的各种社会公共事业和公共事务的规划、管理和建设,又包括城市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环境管理、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管理等各项专门管理活动。从狭义上说,市政管理的客体或内容,主要是城市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3. 市政 市政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而展开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域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4. 城市结构 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各组成要素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城市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是城市结构的主要内容。 5. 城市体系 城市体系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各种不同性质、规模和类型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的城市群体组织,它是经济区的基本骨骼系统。 6. 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是人口、经济、科学技术等在城市的聚集规模。广义的城市规模包括城市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生产力规模、消费力规模等;狭义的城市规模仅仅指城市人口规模。 7. 市政体制 市政体制是国家政体在城市的延伸,即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它的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的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是规范城市内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机构之间以及城市的国家机构上下级之间关系的各种法律、规章和惯例的总称。市政体制的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的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我国的市政体制的主要形式是市人民代表大会制。 8. 市民 根据我国现行法规和相关制度,构成我国市民概念的基本要件依次是:具有城市户口、居住在市区内、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的合法公民。 9. 市民参政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共有六项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二、“三同时”制度 三、排污收费制度 四、许可证制度 五、限期治理制度 六、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报告及处理制度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 概述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进行建设活动之前,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提出防治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实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主要法律手段。建设项目不但要进行经济评价,而且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科学地分析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为建设项目合理选址提供依据,防止由于布局不合理给环境带来难以消除的损害;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调查清楚周围环境的现状,预测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影响评价还可以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应用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一般是限于对环境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计划、建设工程等。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定,对人类环境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每一项建议或立法建议或联邦的重大行动,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法国,除城市规划必须作环境影响评价外,其他项目根据规模和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类:必须作正式影响评价的大型项目,如以建设城市、工业、开发资源为目的的造地项目,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或投资超过600万法郎的有关项目等;须作简单影响说明的中型项目,如已批准的矿山调查项目,500千瓦以下的水利发电设备等;可以免除影响评价的项目,即对环境无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法国政府在1977年公布的1141号政令附则中,详细列举了三类不同项目的名单。在立法上这比使用“对环境有重大影响”这样笼统的概念明确得多。 有些国家或地方政府对适用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规定得较为广泛。瑞典的《环境保护法》规定,凡是产生污染的任何项目都须事先得到批准,对其中使用较大不动产(土地、建筑物和设备)的项目,则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70年《环境质量法》规定,对所有建设项目都要作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应该进行影响评价的项目,在两种特殊情况下可不进行,一种是法律另有专门规定的;另一种是为处理某种紧急事态而采取的措施或依法进行的特殊行为,如环境保护局为保护环境采取的行动,国防和外交方面某些秘密事项等。 3. 评价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各国规定虽不一致,但一般都包括下述基本内容:①建设方案的具体内容;②建设地点的环境本底状况;③方案实施后对自然环境(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将产生哪些不可避免的影响;④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措施和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意见。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对评价内容还规定了各种选择方案,以便进行比较和筛选。在实行计划管理的国家,如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要求环境影响评

环境管理体制

我国现行环境管理体制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摘要:随着国家对环保事业的日益重视,环境管理任务日趋繁重。而环境行政管理体制是我国环境管理体制的基础,科学有效的环境行政管理体制对于促进我国现有的环境管理体制的发展,改善环境状态,推行可持续发展等政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探寻实现我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科学发展的途径,为能与自然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做出对策也就成了现阶段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环境管理体制;环境友好;问题对策 一、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的概念 要解释环境管理制度体系,首先要了解环境管理制度的特征,环境管理制度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约束性 环境管理制度对行为主体、客体双方都具有强制约束力,要求人们必须按照制度规定的内容和范围来履行自己的职责。 2、规范性 。规范性是确保环境管理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基本要件,没有规范性,制度就无法操作和落实,人们在实践中就会无章可循。 3、可操作性 环境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将管理的目标、任务、要求和效果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相统一的桥梁,是环境政策的具体化。 实施环境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工业生产现代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由一组具有约束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特征的单项环境管理制度,以改善环境,减少污染为目的,按一定规律而构成的环境管理制度的有机整体。由此可看出,单项环境管理制度是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的构成要素,但并不是单项环境管理制度的简单堆砌和拼凑,而是按一定规律和方式有机地组合而成。缺少了一项制度就会对整个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的运行产生影响,使环境管理体系的整体功能受损,影响了环境治理的效果,不利于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而环境管理体系的完整和良好运行,完善了单项环境管理制度,使之能更好的为环保事业服务。单项环境管理制度之间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动态适应性。 环境管理体制是指国家有关环境管理机构设置、行政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组织体系和制度。它具体规定了中央、地方、部门、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范围、权限职责、利益以及相互关系,核心部分是关于管理机构的设置、各管理机构的职权分配以及各机构之间的相互协调等问题。一些西方学者在对环境管理体制问题进行讨论时,往往会把公众参与的问题考虑进去。他们认为,在环境管理体制的结构关系中,除政府的行为之外,还有社会利益团体和管理行为人,它们都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环境保护事业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具有较高的社会化程度,企业和公众在环境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这方面,我国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较长时间以来,我们所说的环境管理体制仅指政府内部机构的设置,而公众的监督和参与则被视为是外部作用机制,一般不纳入进来。 一、我国现行环境行政管理体制 我国长期以来采用的是地方政府对辖区内环境质量负责的环境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由地方政府通过计划、组织、调节和监督,来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关系。这一体制的优点在于能够很好地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由国务院统一领导、环境保护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分工负责、地方政府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并逐步形成了“五级管理”、“四级机构”的组织体系。

环境管理概述

环境管理概述 一、环境管理定义 对于环境,我国环境保护法把它定义为“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环境管理是指国家运用经济、科技、法律、政策、教育等多种手段对各种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行规划、协调和监督。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目的。就企业而言,环境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既要追求经济效益又要关注社会效益和保护环境,通过管理,控制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环境管理的内容 (一)从环境管理的范围来划分 (1)资源管理包括可更新资源的恢复和扩大再生产,以及不可更新资源的合理利用。 (2)区域环境管理主要是协调区域的经济发展目标与环境目标,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制定区域环境规划,进行环境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按阶段实现环境目标。 (3)部门管理包括能源环境管理、工业环境管理、农业环境管理、交通运输环境管理、商业和医疗等部门的环境管理及企业环境管理。 (二)从环境管理的性质来划分 (1)环境计划管理。

(2)环境质量管理。 (3)环境技术管理。 (三)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化工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任务,就其产品伴随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中具有相应的有毒、有害物质,它们的超标排放和堆置将损害人类健康和危害生态平衡。 (1)组织全企业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方针政策。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的各项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制度和实施办法,是实现环境目标的法律依据和措施,工业企业必须认真贯彻和实施。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环境规划、计划以及相应的专业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以保证国家和地方政府下达的各项环境保护任务的完成。 (2)推进综合防治以减小和消除环境污染。治理企业现有的污染是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一项经常的、工作量大的任务。环境管理实践及环境科学研究证明,综合防治才是企业减小和消除环境污染正确的途径。因此,必须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入手,着眼于系统的综合防治,来保证生产过程少排放或不排放废弃物和污染物,做到清洁文明生产,向循环经济发展。 (3)掌握监控企业环境质量的状况和变化。随着生产工艺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大型化,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也日趋增多和复杂化,这些污染物对环境要素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也变得日益严重和复

西南大学《市政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论述题]1、分析中共市委对城市国家机关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答: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城市政权的领导者,但城市党组织本身并不是城市国家政权机构,它并不直接、具体地管理城市事务,而是体现为市委对城市和城市政权机构的领导,市委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领导。政治领导主要指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上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主要干部。 (2)思想领导。指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全党和全体人民,提高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 (3)组织领导,指通过党组织的工作,使党和广大群众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党的目标。 2:[论述题] 2、案例分析 案例正文 某市为了利用外资,在经济开发区引进大型中外合资的电镀厂。因为电镀厂属于严重污染项目又位于该市饮用水的上游,所以此事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电镀厂即将造成的污染市民们多次向环保局反映,表示担忧,但没有结果。该市人大代表以多次亲赴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此工程属于"三无工程”,无环境影响报告书,无市环境主管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无配备防污染的设施。为此这部分人大代表联名向市环保局提出质询。环保局局长在回答质询时表示:该项目是经过市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的,由于施工时间紧,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和审批工作正在进行,许可证也将在审查以后才能颁发。对该工程没有配备防止污染的设施情况,市环保局将加强监督。提出质询的人大代表对市环保局的工作极为不满,准备在即将召开的市人大会议上提请市人大撤消市政府关于修建电镀厂并免去环保局长的职务。 问题: 1.该电镀厂是不是违章的,为什么? 2.市人大是否有权力撤消政府的这一决定并免去环保局局长的职务,为什么? 参考答案: 1.该电镀厂是不是违章的,为什么? 答:该电镀厂肯定是违反了国家生态环境管理相关法律规章的。因为:一是违反了我国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该制度规定所有建设项目,在建设前要作出该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科学谁和评价,提出防治方案,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从而避免项目建设对环境的损害,即所有建设项目没有做环评报告报告的都必须停工;二是违反了我国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三同时”制度是指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项目,其防治污染的设施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的制度。该电镀厂既没有做环境评估影响报告,在没有进行相应的防止污染治理措施,同时也没办理工程建设环境保护许可证。明显违反了国家环境保护相关管理规定。 2.市人大是否有权力撤消政府的这一决定并免去环保局局长的职务,为什么? 答:市人大完全有权力也必须依据责任追究原则,依法免去该市环保局局长职务。因为根据宪法等法律规定,市人大行使的职权主要为决定权、执行权、任免权、监督权和地方立法权。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选举和罢免市长、副市长、各局局长、委办主任等政府主要组成人员。所以,市人大有权对没有很好履行职权的市环保局局长予以免职。

试述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内容

试述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内容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加深,城市环境管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法规制度。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护城市环境,包括《环境保护法》、《城市绿化条例》、《垃圾管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为城市环境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监管手段,保障了城市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规划制度。城市规划是城市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我国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规定了城市用地布局、建筑风格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能够在源头上控制城市环境的质量,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 三、环境监测制度。环境监测是城市环境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建立了环境监测体系,对城市环境的水、气、噪声等方面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能够反映城市环境的质量变化,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城市环境保护制度。城市环境保护是城市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实施了多项环境保护措施,如固体废物处理、水污染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等。这些措施有力地保护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五、城市环境管理机制。城市环境管理机制是城市环境管理的关键环节。我国建立了城市环境管理机制,通过市政府、环保部门、城管部门等多部门协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城市环境管理体系。

这种机制的建立,为城市环境管理的全面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制度、城市规划制度、环境监测制度、城市环境保护制度和城市环境管理机制。这些制度为城市环境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政策和制度基础,有效地推动了城市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进行建设活动之前,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提出防治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 2.生态保护红线:是指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 3.总量控制:是指以控制一段时段内一定区域内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总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 二、选择题 1.我国环境管理制度中,哪项是已经被废除的?C A.排污收费制度 B.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C.限期治理制度 D.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2.()是依据国家环境法律规定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责任的行政管理制度?A A.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B.限期治理制度 C.总量控制制度 D.排污收费制度 3.组织拟订环境保护科技政策、规划、计划的部门是?B A.办公厅 B.科技标准司 C. 环境监测司 D.环境监察局 4.国家环境保护局在哪一年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D A.1974年 B.1984年 C.1988年 D.1998年 三、简答题 1.“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 答:“三同时”制度是适用于在中国领域内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含小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其他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建设项目和自然开发项目。确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项目,也应当同治理环境污染一样,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征收排污费的基本程序。 答:①排污申报登记②申报登记审核③申报登记核定④排污收费计算⑤排污费征收与缴纳3.我国实施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意义 答:①有利于解决我国日趋恶化的环境问题②有利于督促我国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责任③有利于我国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中国现行环境管理制度有哪些? 答:“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总量控制制度、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四、论述题 1.试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与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区别。 ①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作为国家环保部对城市环境管理的一项约束机制,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一定时期内城市政府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工作的进展情况,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考核主体:国家环保部 考核对象:城市政府 考核范围:城市 ②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一种具体落实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污染的单位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这项制度确定了一个区域、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单位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者和责任范围,运用目标化、定量化、制度化的管理方法,把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作为各级领导的行为规范,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

我国八大环境管理制度

我国八大环境管理制度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1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在建设项目实施前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和管理的活动。•EIA的意义在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决策的制定。 1.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为EIA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EIA项目管理,包括项目预审、审查和审批等环节,确保项目的环境影响得到适当控制。 •公众参与环节的设立,将社会公众引入EIA决策过程,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和公示等,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公开性。 二、环境保护税制度 2.1 环境保护税的引入与意义 •环境保护税是指国家采取的一种对环境污染和排放行为征收的税费制度。•引入环境保护税制度的意义在于增加环境成本,促使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环境治理。 2.2 环境保护税制度的主要特点和内容 •税制的适用范围,包括涉及大气、水、土壤等环境领域的污染与排放行为。•征税的基础和税率问题,根据不同污染物和排放强度确定税费标准。 •税制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税费的征收和使用符合法律规定。

三、环境污染责任追究制度 3.1 环境污染责任追究的背景和意义 •环境污染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对环境破坏者在法律上进行惩处和追究责任的制度。 •环境污染责任追究的意义在于加强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惩处力度,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 3.2 环境污染责任追究制度的主要内容 •环境损害赔偿,要求环境破坏者对其造成的环境损害进行赔偿。 •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行政和刑事责任的追究。 •公民举报和社会监督的鼓励和支持,提高环境污染问题的曝光率和追究效力。 四、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4.1 环境信息公开的背景和意义 •环境信息公开是指政府和相关部门主动公开环境信息,增加公众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和参与度。 •环境信息公开的意义在于推动信息公开的透明化和提高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4.2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主要内容 •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包括环境数据、监测结果、环境评估报告等。•信息公开的途径和方式,采取网上公开、报纸媒体公开等形式。 •信息公开的程序和要求,确保公开环境信息的规范性和及时性。 五、环境行政许可制度 5.1 环境行政许可的概念和意义 •环境行政许可是指依法对环境污染和污染防治等活动进行许可的制度。 •环境行政许可的意义在于控制环境污染源的数量和规模,保护环境资源。

《城市管理学》论述题题库

《城市管理学》论述题题库 1.试述我国城市政府职能的特征。 (1)广泛性。由于城市公共事务复杂多样,分工细致,加之我国城 市社会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尚在发育之中,所以,从邻里关系、社区卫生、居民福利、商业网点、公共设施到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事务,都要纳入 政府的管辖范围,从而使城市政府职能比其他地方政府职能更加广泛多样。 (2)服务性。在乡村社会,农民是具有自主生活能力的人,农民的 基本生活大都能够自给自足,农村的公共事务也大多是自助性的;而在 城市社会则完全不同,市民的衣、食、住、行等,样样都离不开政府所提 供的支持及援助,离不开政府或公营机构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服务职能体 现了城市政府的本质,服务是城市政府的天职。 (3)规范性。法治政府起源于近代以来的城市,随着城市化的迅速 发展,城市政府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就是法制化和科学化,而法制化的 首要任务就是将城市政府的职能范围、权责关系和政府职能实现方式纳入 法制的轨道,保证各种城市事务间的相互协调和整合,调整和发展各项政 府职能,从而确保城市政府职能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4)自主性。在现代社会,城市是国家或区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 化生活的中心,在国家行政体制中发挥着独到的作用,其职能的实现也具 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城市社会自成一体,城市社会关系和城市事务也 有其特殊性,无论从时间上、经济上,还是从效果上看,城市事务中的环境、能源、规划、建设、住宅、交通、福利、卫生、治安、消费等都自成 体系,具有较大的独立性,适合由城市政府自主地实施管理。

(5)多样性。现代城市政府职能范围广、跨度大,城市公共事务结 构复杂,功能多样,加之行政环境的剧烈变动和行政技术的飞速发展,以 至政府在管理这些公共事务、实现其各项职能时,不得不采用多种手段、 途径和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保证城市政府的各项职能和管理 决策得到顺利实施。 2.试述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潜在重点。 (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所谓“绿色GDP”,就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 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人文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 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GDP”、“人文GDP”和“绿色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多层面的政府 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基础之一。 (4)注重城乡融合与区域协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自新中国 成立以来就已经形成,虽然改革开放以后经多年发展,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基于户籍壁垒的城乡差异和在此基础上的资源配 置失衡、福利制度差异和市场分割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促进城乡一体化 既是我国未来进一步城市化的重要课题,也是扩大内需、提高城市化质量、推动城市经济有效的潜在机遇,同时还关系到所有在城市和稳定生活的农 村户籍人口的切身利益。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一段时间要推进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着重解决好“三个1亿的问题,即“促进约1亿农业 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