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

读书报告范例及格式要求

知识的窠臼与步步深入的躬行

——《民族志:步步深入》读书报告

课程:比较文学学号:200913000789 姓名:王一一

【内容摘要】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

【关键词】入门仪式;民族志;洞见;知识窠臼

引言:困苦的人类学入门仪式

大卫·费特曼在其《民族志:步步深入》作者前言开宗明义:“民族志不是闲暇一日的丛

林漫游,而是在社会交往的复杂世界的探索之旅。”【1】可见民族志调查不是一路风光旖旎的

赏心之旅。无独有偶,费特曼的前辈列维·斯特劳斯在其《忧郁的热带》第一句话显得那么

就牢骚满腹:“我讨厌旅行,我憎恨探险家。”【2】虽如此,其还是在巴西圣保罗附近及巴西

热带雨林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且《忧郁的热带》还成了人类学的经典著作,

虽然列维·斯特劳斯的抱怨充溢整本书甚至形成了某种哀怨的风格,不知其是否是有意继承

了马凌诺夫斯基在特罗布里恩德群岛的抱怨。田野调查时所遭遇军队的巷战,流氓的敲诈勒

索,官员的飞扬跋扈,生活条件的无比艰险,精神的极度压抑等等,任何一种情况足以让我

们理解伟大前辈的不易。而田野调查和民族志恰恰又是一个人类学学者入门的仪式,在踏入

门槛前,我们如何完成自己成人礼?或许我们需要一本民族志研究方法的说明手册,如

lonely planet一般的旅行指南,指导自己的蹒跚步履。暑期觅得大卫·费特曼《民族志:

步步深入》一书,虽读来不算赏心悦目也未能立刻顿悟,但也能略知晓一二。

一、《民族志:步步深入》概览

“民族志(ethnography)是一种描述群体或文化的艺术与科学。”【3】而且,这还是一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艺术和科学。描述的对象既可以是居于异

地的“他者”(otherness),也可以是你身处的族群(ethnic group)。其发展经过了三

个时代,即业余民族志、科学民族志和反思民族志。第一个时代业余民族志是自发性的、随

意性的和业余性的。但是随着人类学的发展,科学民族志逐渐成为一种可能,而马林诺斯基

和拉德克利夫-布朗二者则共同确立了被后人称为“现实主义”风格的民族志的范本,他们自

己从方法上主张他们所开创的是“科学”民族志。在此之后,冠以“科学”二字的民族志应

运而生,其田野调查的诸多方法为人类学诸君顶礼膜拜的法则。此后,关于民族志方法论的

著作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在人类学发展至新世纪,学界又有哪一本民族志让我们耳目一新

呢?或许大卫·费特曼《民族志:步步深入》算是其中一本。

该书作者大卫·费特曼系斯坦福大学教授,与众多人类学者一样,是一名典型的非书斋

型学者,他因对民族志评估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而被世人所赞誉,也曾因作为一个学者和实践

者对教育人类学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膺获乔治和路易斯斯宾德勒奖,并荣获人类学和教育学理

事会颁发的民族志评估奖,还因为对民族志教育评估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荣获评估研究会颁发

的会长奖,他还因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做法而荣获华盛顿实践民族志学家协会的实践出版奖。

从这些长串的奖项中我们可以发现最为关键的两个词,“行动”和“实践”。故而我们可以期

待的是,其著作《民族志:步步深入》少不了要大谈特谈实践的方法,而且,还可能与当下

信息社会的网络结合一起分析。当然,民族志的田野、方法、理论三者缺一不可,可谓是民

族志的三足鼎立,大卫·费特曼并没有因为中方法而忽略任何一方。

??

囿于目录的长度,未能一一抄录。但是从以上标题我们已经可以得知,为了避免我们在

田野调查中选择错误的道路和随之而来的死胡同或者绕弯路,甚至完全迷路,大卫·费特曼

为我们出入人类学门槛的学子准备了这近18万字的循循指引,在其指导下,我们或许能找到

一方天地。

二、“步步深入”后的延展

当下关于民族志、田野调查方法论的著作可谓接二连三涌向我们的书桌,以至于我们无

暇择判高劣。在我的阅读视野里——虽然不免陈旧狭窄——但仍较中意如《文化人类学理论

方法研究》(黄淑娉、龚佩华)和《20世纪中国人类学

民族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凌纯声、林耀华等先贤)的两本经典作品,虽则以所谓的“新

世纪新视野”看来两本作品不免存在一些瑕疵,如《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更多的是西

方理论介绍,其更类似于王铭铭的《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这样的著作,而《20世纪中国人

类学民族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看起来更多的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者在田野调查之后的经验

之谈,其方法论的系统性欠缺。当然,这样的评判更多的带有阅读之后《民族志:步步深入》

的“前见”或者说偏见,未必公允。因而,如果可以进行对比阅读,我想或许费孝通先生的

《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或许更具参照性。当然,或许王明珂的《羌在汉藏之间》、

拉德克里夫·布朗的《安达曼岛人》、马林诺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贝特森《纳文──

围绕一个新几内亚部落的一项仪式所展开的民族志实验》等等也并不是不可以与《民族志:

步步深入》进行对照阅读,因为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和民族志,“成功的民族志都是相似的,不

成功的民族志各有各的不同”。在阅读《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和《民族志:步步深

入》之后,我感慨于费老的高屋建瓴,更感慨于大卫·费特曼对田野调查的深刻洞见。

??

但如果,按照其方法去做一个田野调查,我们能折腾什么“玩意”出来呢?幸而这个暑

期跟随xxx赴xxx 田野调查,反省之后,渐觉《民族志:步步深入》其中味了。

三、广西农家书屋调查与步步深入的民族志

??

??

结语:知识的窠臼与步步深入的躬行

象征人类学学者格尔兹曾言“我们不是研究村落,而是在村落中进行研究”。其强调的是

田野调查的进行时,即“步步深入”,话虽如此,实则难矣。法无定法,任其“质性研究”

时髦概念为哪般美妙动听,绝知此事仍需躬行。问题是,躬行亦未必能知,更遑论“绝知”。

王明珂在其《羌在汉藏之间》后出版的一本田野杂记感慨:“事实上,我从羌族那儿受到再教

育:没有一个典型的羌族村落,没有一种各地羌族能用来彼此沟通的羌语,也没有一种共同

的羌族文化。羌族似

乎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嘲弄着刻板学术方法与知识的虚妄。”【4】或许在步步深入之后,

我们还需步步后退出知识的窠臼。

【注释】

[1][3] [美]大卫·费特曼.民族志:步步深入[m].龚建华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前

言,1.

[2] [法]列维·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m].王志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

[4] 王明珂. 寻羌——羌乡田野杂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9.185.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6.

[2]??篇二: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

一. 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

有书名、有作者,其他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浪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惟一的作用是,让别

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

二.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甚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

写下来。

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可以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

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点可以发挥的。

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为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

的资料或例证。

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他有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这样,你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

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有分量得多。

三. 不止读一本书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

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他有关

的书来看,包括:

1. 作者的传记;

2. 作者其他作品;

3. 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

4. 其他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有条件或需要这样做,但能够这样做,写出来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

多,丰厚得多。

四. 赞与弹

1 / 7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奖一番。赞与弹都需要见地,公式化的

赞美之词:内容丰富,描写细腻,刻划入微,感人肺腑,文章...全是废话。

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

弹当然比赞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

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

这篇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持手的做法,可是很容易变成一种公式,四平八稳的结

果是不汤不水。

因此赞不容易,弹更难,又赞又弹也不简单。

五. 点与面

读书报告可以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结果很容易流于浮面,样样都谈到了,但只是

泛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几点来谈。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

给读者比较深刻的印象。

六. 不要引用太多

好的读书报告应以写报告人自己的意见为主要内容,原文可以作为举例加以引述,但不

宜太多。引述其他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连篇累牍的抄。否则看过之后,只

觉得大部分是别人的唾余。写读书报告的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抄录者。

●如何撰写读书心得报告

一、前言

读书报告是读完书后的心得报告。并不是东抄一句,西抄一句,而是必须把握书中要点,

再以自己的话句重加组织所整理出来的文章。

它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要读书

没读书,信口开河,言之无物,不能称为读书报告。

2、要有心得

2 / 7

心得,批评,意见整理,创见。

因此,读书心得报告就是读完一本或相关的几本书后,经过整理思考而写下的感想。撰

写的过程分成下列各步骤:

→选定项目

→研拟初步大纲

→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

→拟定详细大纲

→撰写报告

二、读书报告的类型

1、感发型:个人的直觉,以表明对该书的印象与感受。

2、论述型:析论该书之内容旨趣、结构、技巧、并评鉴其价值、地位影响。

3、撷摘型:摘引书中若干具有代表性之片段,夹叙夹议,籍以表彰该书之精神特质。

4、比较型:将该书与同类著作作一比较,衡量其得失优劣。

5、源流型:评价该书所涉及学科之渊源流变,然后具体剖析该书在学术范围之创获贡献。

以上类型可随需要交互使用,不必拘泥。

三、写作前的准备

(一)培养适当的读书方法与技术

1、先做纲要笔记。

2、将原书的序言、导论、目次先看一遍,然后分章节将要点记下。

3、如有批评或心得应随时记下。

4、重新综览笔记,然后将全书的内容大意,扼要而有系统的介绍并加以评论。

(二)选择阅读的书籍

3 / 7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 (3): 2、学生自订; 3、老师指定范围,学生自订。 (三)确立写

作的内容与范围 1、基本认知读书心得的内容,一般可分为客观描述与主观批评。客观描

述的重点在於所描述的书及其作者,如该书的- -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 (3)-

2、学生自订;

3、老师指定范围,学生自订。

(三)确立写作的内容与范围

1、基本认知

读书心得的内容,一般可分为客观描述与主观批评。

客观描述的重点在於所描述的书及其作者,如该书的主题、大纲、范围以及依据该书对

作者写作技巧所下的评语。

主观批评的重点则在於写读书心得者本身,即你对该书的反应与评价;对其主题的看法

与认识。

务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写作的重点内容

(1)引言:关於书籍本书、作者、或书中议题加以概述。

(2)纵向之历史性回顾:对此问题的前人研究的回顾与其存在的优劣点。

(3)横向之生活经验:可以与书籍内容相启发的。

(4)个人感思:谈你的个人心得,阐述你的主题,对前人的褒贬等。

(5)结论:分析前人与你的研究后,提出几个问题,以及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3、写作的范围

(1)相关书讯:关於所阅读书籍的一些相关讯息,至少二百字。

4 / 7

(2)内容摘录:摘录书中有意义之文字,一百字以上,三百字以内,务需注明摘录文字

出处之页码。

(3)个人观点:此部份即为分享文章的主要内容,需至少一千字。

(4)讨论议题:针对书籍内容至少提出一个相关的讨论议题。

4、注意事项

(1)读书心得报告的写法与传统作文的写法,在笔调上的不同,笔锋不一定要带感情。

(2)重要内容要在文章中显示撰写者的知识、逻辑与分析,个人感思需能使读者信服。

(3)以平实的方式叙述,少用“!”与“?”。

(4)写读书心得不一定是要写“书评”式的读书心得。

(四)收集、参阅有关该书的任何其它资料

四、读书报告的写作规格

1、书目

将选读之书名、作者、出版处所、年月、版次,分项填写於题目左方(参见自校规定)。

2、全书提要

可经由书前序文、绪言或书后跋、后记等,写作该书之缘由、时代背景,书之结构重点,

逐一介绍。(勿超过全文三分之一)

(1)重点介绍作者及著书之时代背景。

(2)全书之题旨大意。

3、心得评论

(1)感发:说明该书之精神与特色

(2)论述

(3)批判

4、结语

5 / 7篇三:读书报告-格式和范文

【请大家提交一份电子文稿,一份纸质打印稿】

中文读书报告格式和范文

标题

个人信息:班级,姓名,邮箱,电话

【必要时另起一页】

提纲

i.。。。

1.

2.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引言【本文所选课题为什么值得研究】

二,文献综述【关于这个选题,别人都做过什么研究,都有什么发现,或者,都是从那

些视

角研究的。如:1. 历史视角,2. 男女关系,3.女性地位, 4. 革命中的人物,5. 个性

解放,6.话语风格,幽默,冷峻,讽刺 7. 相关课题的不同见解,等等】

关键点:不可以报流水账,简单罗列每个学者的研究和发现,用自己的话语进行综合分

析整理。】

三,我的分析【视角:定性还是定量,宏观还是微观】

四,结语

五.参考文献[尤其要注意,每一个字母和标点都有其独特含义,不能省略,不能混淆]:

(一)专著文献著录示例:

[1]杨先举.孔子管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17.

[2]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a].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二)专利文献著录示例:

[3] 杨林.移动电话机:中国,cn99115146.1[p].2001-03-28.

(三)专著中析出文献著录示例:

[4] 马克思.关于《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报告札记[m]//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05.

(四)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著录示例:

[5] 曹凤岐,姜华东. 中国发展股指期货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6).

[6] 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人民日报,1998-12-25(10).

(五)电子文献著录示例:

[7] 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管理[j/ol].情报学,1999.18.

(2):4 .[2000-01-18].

说明:英文读书报告大体格式相同,只不过参考文献的引述方式略有差别。

the teacher’s responsibilities in call environment student:he qian

professor: stephen hoyle ⅰintroduction

ⅱliterature review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echnology, call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and has aroused many researchers? interest and

attention. the term of call has been defined by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richards, platt j. & platt h., 1992:73) as however, many language teachers are not willing to or not able to integrate call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mccarthy, 1999) thus, the teacher?s role in call

environment requires more attention. some call software designers look to research and principles from many

cross-disciplinary resources. it is suggested that sla theory and research might also

be consulted to suggest call design and to guide research on effectiveness? (chapelle,

1998:21). probably, teachers could also draw some sla theories as a guide for their

teaching in call environment. in this way, teachers could facilitate students?

language acquisition better. this paper will identify the teacher?s responsibilities

through discussing some related sla theories.

ⅲ the need for teachers

call, as a tool in language learning, is not assumed to be the sole means of

delivery of a course of language instruction. there are certain objections to

learner-directed modes of study because ?they rely on induction and leave the learner

to wander aimlessly in a jungle of disordered linguistic data? (stevens, 1992). the

teacher?s role is still important in call. students? language development needs

teachers? appropriate instruction. call c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curriculum as

a supplement rather than a replacement for teacher?s work (yang, 2005).

ⅳ teacher’s roles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environment ⅴ the teacher’s responsibilities in call environment 5.1 selecting input

in terms of content, the teachers should concern about the learners? interest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content should be interesting and familiar to the

learners so that it could hold the learners? attention and enhance their motivation.

interesting content is a significant factor which arouses learners? intrinsic

motivation. according to ellis, “teachers see it as their job to motivate students by engaging their

interest in classroom activities”(1999:516). besides, the familiar content is easy

for students to grasp. students? confidence could be increased and anxiety could be

reduced in this way. in krashen?s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motivation,

self-confidence and anxiety are important affective factors. if learners have high

motivation, much confidence and low anxiety, learners could transform more input into

intake. when choosing input, teachers need to select appropriate content, which could

lower the affective filters for learners. various internet and multimedia resources

provides such possibility, and teachers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them.

5.2 facilitating interaction

读书心得报告的格式,一般说来,有下列几项:

一、书名

二、著者

三、出版项

四、页数

五、内容大意

六、读后心得

七、评语

八、附注

以下就以这样的格式,介绍一篇读书心得报告做为范例:

一、书名:苦涩的成长

二、着着:朱炎

三、出版项:民国七十三年19版/台北市/尔雅出版社

四、页数:一四一

五、内容大意:

这本书包括十篇文章,可称为给青年的十封信,十个主题,每个都有对象。

首篇「爱」,阐释爱的作用,同时辨明时下对爱的曲解以及赢得真爱之道。

次篇「青春」,从描述误解青春的特质中,勉励青年应有刻苦耐劳,独立自

主又淳朴谦虚气质,进而体认出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对人类社会的实际贡献。

第三篇「火凤凰」,系以火凤凰的行径为喻,勉青年要有理想,要有为理想而

献身的精神。

第四篇「挫折」,以「衣衫的领子、袖子最易磨损」之巧喻,勉青年要有面

对挫折,不畏挑战的勇气,并体认领导人物,注定要比别人承受更大的挫折。

第五篇「孤独」,简介离群索居以独立思考的生活方法,鼓励能不畏寂寞,

进而领略孤独的况味,以及学习多单独思考问题。

第六篇「怨尤」说明报怨之害,便是自动地放弃了自己生存的权利与否定自

己生命的意义,勉人行事宜务实,切忌好高骛远。

第七篇「蛊惑」,勉青年由自持、制欲、去私、不惑使自己清醒之后,进而

慎思明辨,知保留自己文化的特质与优良传统,进而培养有为光明远景献身的气概。

第八篇「孝道」,阐明践履孝道,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年长的父母、祖父母适

应这个变迁的社会,让他们由阴暗的角落里走进阳光,享受现代生活的乐趣。

第九篇「生活的艺术」,说明生活本是一种需要勇气与魄力的大艺术,并且唯

有从生活的简化中,才能使心灵苏活,提高生活的境界。

末篇「人类的母亲」,阐释女性的尊严乃人性尊严的基石,肯定人性必须有

尊严,就得从尊重女性人格做起,尽力维护女性尊严。

书末还有朱炎先生写作年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从前吃苦,现在有成就而将

来成就不可限量的人,其阅历足可为青年之导师。

六、读后心得:

朱炎先生是一个从前吃过苦,现在有成就的人,他的丰富阅历使他能穿过

人生重迭的层面,看得深,看得远,有智慧。他在备尝生长的痛苦,又把痛苦转化为喜悦之后,用心写一本小书,一本形体小而价值大的书。他费尽苦心,辛

苦写成,成果是甜美的。在这个纷纷用悲观来表示深度的时代,他这本书从深处发掘乐观,在这个用偏激表示造诣的时代,他这本书完备而中和,更显得难能可贵。他在走完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段长途之后,伫足回头,看看后面的人走得怎么样,鼓励能好好的走。

这一份奉献,令我敬佩也使我感动。这十篇文章虽各自独立,但脉络相通,浑

然如一,像一条山脉十座山峰,根本上,他提供人生在世的一种观点,一种哲学。

没有哲学和没有面包同样令人活不下去。他从上游解决人生问题,正本清源。

这种建设工作,可以使医生、警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忙碌。这十篇文章,一方面探讨了人生潜藏于内的幽微,一方面勾勒了人生形之于外的峥嵘,同时也给理

想的中国青年摹出风貌典型。人在青年时期辛苦寻觅的东西,大半都在这本书里。

七、评语:

朱炎先生是一位热爱学问而有学问,热爱真理而认识真理,热爱青年而了

解青年,热爱人生而能奉献自己,不但是一个卓越的散文家,更是一个把墨水变成热血的人。他的笔是一座桥,从他的内心到读者内心,交流互通,如响斯应。

推销钢琴的广告有一句话:「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意思是说音乐能净化人的

人灵,提高人的境界,使人发现并追求较完美的模式。我也要说,熟读朱炎教

授这本书的人也不会学坏,因为他不会走错路。

中国多一本这样的书,就可以少一座监狱。

八、附注:本书六十七年初版,时著者年四十二岁。

2/5/2007

一、前言

读书报告是读完书后的心得报告。并不是东抄一句,西抄一句,而是必须把握

书中要点,再以自己的话句重加组织所整理出来的文章。它必须具备两个必要

条件:

要读书:没读书,信口开合,言之无物,不能称为读书报告。

要有心得:心得,批评,意见整理,创见。

二、读书报告的类型:(高中生的读书报告一般以1、2两型为主)

感发型:以个人的直觉,以表明对该书的印象与感受。

论述型:析论该书之内容旨趣、结构、技巧、并评鉴其价值、地位影响。

撷摘型:

比较型:

源流型:

三、写作前的准备

(一)培养适当的读书方法与技术

先做纲要笔记。

将原书的序言、导论、目次先看一遍,然后分章节将要点记下。

如有批评或心得应随时记下。

重新综览笔记,然后将全书的内容大意,扼要而有系统的介绍并加以评论。

(二)选择阅读的书籍

老师指定

学生自定义

老师指定范围,学生自定义

(三)确立写作的范围与内容

(四)搜集、参阅有关该书的任何其它资料

四、读书报告的写作规格

书目:

将选读之书名、作者、出版处所、年月、版次,分项填写于题目左方(行文横写时)。如为翻译书籍,除译者姓名外,应再写出原文书名、著者姓名。全书提要:可经由书前序文、绪文或书后跋、后记等,介绍者写作该书之缘由及时代背景,并将该书之结构重点,逐一介绍。(勿超过全文三分之一)

重点介绍作者及著书之时代背景。

全书之题旨大意

心得评论:

感发

说明该书之精神与特色

论述

批判

结语:

提出问题

表达期许

归纳主要意见。

附注:

引用资料,应注明出处,不可掠人之美。例如:

注1 :梅棹忠夫着,余阿勋、刘焜辉合译,《知识诞生的奥秘》(台北晨钟,民59),页67-68。

注2 :同注1,页72-79。

参考书目:

写作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数据,均应于报告后列出书名、作者。如为杂志,更应列出期刊名称及期别。

例如:梅棹忠着,余阿勋、刘焜辉合译《知识诞生的奥秘》,向日葵新刊1 ,台北晨钟出版社,民国五十九年,共147页。

五、其它应注意事项:

架构井然有序,层次条理清晰。

行文简洁明了,造句畅达易读。

批评态度客观,立论要讲证据。

恳切发掘疑问,培养洞视创见。

读报告文章心得

读书——笔记 2009-01-08 09:06:35 阅读2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篇五:读书报告模式及范文

1读书报告模式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给他们,让他们有所遵循。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它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花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其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至于写读后感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没有任何规范。可以写成很抒情的散文,

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很周详的比较……要看书的性质,也要看你感想的性质。

二、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什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就要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要可以发挥的。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以便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它有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这样,你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会有分量得多。

三、不要只读一本书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它有关的书来看,包括:1、作者的传记;2、作者其它作品;3、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4、其它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如巴金的《回想录》与杨绛的《干校十记》等)。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条件或需要这样做,但能够这样做,写出来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多,丰厚得多。

四、赞扬与批评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奖一番。可是赞扬与批评都需要见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内容丰富,描写细腻,刻画入微,感人肺腑,文章清丽……全是废话。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批评当然比赞扬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读书报告会更容易受到欣赏。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常用的做法,可是很容易变成一种公式,四平八稳的结果是不汤不水。因此赞扬不容易,批评难,又赞扬又批评也不简单。

五、点与面

读书报告可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结果很容易流于浮面,样样都谈到了,但只是泛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几点来谈。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给读者比较深刻的印象。

六、不要引用太多

好的读书报告应以写报告人自己的意见为主要内容,原文可以作为举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引述其它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连篇累牍的抄。否则看过之后,只觉得大部分是别的唾余,写读书报告的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抄录者。

七、读书报告的内容可包括:1、作者简介、内容概要;

2、本书在表达(如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处理等方面的特别之处;

3、书中叫人深刻难忘的部分;

4、作者在书中传递的讯息;

5、个人最喜爱的部分;

6、对本书的评价和观感(如是否值得向其它读者推介);

7、读后感:(1)书中情节引起的联想

(2)书中内容引起的疑问

(3)本书令你有何提醒、启发及反思

(4)本书引起的思想上的转变

(5)本书令你引发的期望

8、从本书有何收获;

9、引用本书或其它书籍的内容,或日常用语。

八、读书报告的撰写步骤:

(一)写版本阅读:为了比较准确理解原著精髓,推荐阅读“全本”;

(二)确立论题:每人根据阅读感受,自由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确立一个论题;选择的角度要小,挖掘要深;

(三)收集资料:1、摘记原文:根据论题,摘录原著中的相关内容,制成摘记卡;

2、查书籍杂志到校图书馆,区图书馆或市图书馆,依据目录检索相关书籍。同时也使学生更清楚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

3、上网搜索:如选用专业搜索网站:或

(四)报告的内容:选题理由、确立观点、论述观点

(五)注意点:语言的流畅、观点与论述的一致。

2读书报告范文

1《老人与海》读书报告

老人与海是一本让你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坚强与执着的书。

老人桑蒂亚戈在与一条大鱼的斗争中表现出了无畏的勇气与毅力,他是一位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4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鱼非常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在海上老人与前来抢食的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但他还是没能保住鱼。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和一身的伤,但他却受到了人们的赞赏。他最后被打败了,却没有失败,因为他在抗争时的坚韧已经让他得到了胜利,他在与自己的极限的抗争中已经得到了胜利。

生活也是这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不放弃。海明威告诉我们一个人遇到挫折时要永远的抗争,永远的去拼搏,在不屈的抗争中得到永远的、无形的胜利。

老人的身上有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它让他与大海和命运发出了挑战。他的船是旧的,船帆是破烂的,一切都昭示着他以前打鱼时并不顺利。但他顽强的精神支撑着他向所有的挫折发出不屈的音符,为他的人生谱写一曲优美壮阔的乐章。他依然坚持着——依然坚持着。他不懈地与大海抗争,与命运抗争,与所有的挫折与不如意抗争。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这种不懈的抗争,跨越时间与生命的抗争!

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而你能不能成功就在于你能否把它发挥出来,在与磨难的抗争中发泄出来。文章中好几次都提到了狮子。那不是狮子,是一种象征,是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它昭示着老人无冕之王的光辉!

有人说老人哪里胜利了?他明明没有带回那条大鱼。但是胜利并不在于是否带回了鱼,而是在于他有没有挑战自己的极限。老人成功了,他打到了那条让所有人惊讶的大鱼,至于到底有没有带回来已经不重要了,能打到这条鱼本身已经是个奇迹

我在面对着困难时,我会想着成功就在眼前,于是就对克服困难产生了希望,会一步一步,一点一点的走下去,直到成功。生活就是一个一个的困难组成的。老人那永不言败的精神,将引领着我走向成功,走向希望。

海明威写这个小说的本来用意就是要我们能鼓起勇气,与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去抗争,与所有的磨难和“不可能”去抗争。困难对我们来说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我们心中的畏惧,而老人战胜了心中的畏惧,于是他被万人所瞩目,他被赞美,被人们所推崇。海明威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不要因为生活中的种种打击而失去对生活的热情。要像那举起鱼叉的勇敢的老人一样面对生活中的所有的阻碍,与风暴抗击。而你也在不断挣扎中成长,变得越来越成熟。我们所受的种种不如意,难道比老人所受的苦难要多吗?老人抗击了,为什么我们不能抗击?为什么我们不能跨越心中的那道障碍,勇敢的面对那些阻碍?请勇敢的直视前方,远处的风暴固然恐怖,但你终究要面对。人生的路上逃避不是办法,只有抗击才能得到成功与欢乐!

2《老人与海》读书报告

作者简介: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他的父亲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他的母亲喜爱文学,这一切都对海明威日后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不少的影响。中学毕业后,海明威在美国西南的堪萨斯《星报》当了6个月的实习记者。这家报馆要求新闻报道简捷明快。海明威在《星报》受到了良好的训练。他对创作怀着浓厚的兴趣,一面当记者,一面写小说。他的创作得到当时著名小说家的鼓励和指点。他的一生非常的坎坷,经历过两次世界战争。战争让他得到荣誉,伴随荣誉的是他身上237处的伤痕和赶不走的恶魔般的战争记忆。因为这些不寻常的经历,他创作出许多经典的作品,《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非洲的青山》、《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等。其中《老人与海》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这部小说创下了人类出版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个纪录:48小时售出500万册,50小时售出530万册!当他被宣布为当年的普利策文学奖得主时,评论界一致称好。海明威自己认为是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

内容简介:

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而且左手又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做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鱼骨头,让其他的渔夫佩服不已。老人回到家,倒在床上,沉沉的睡去。孩子来看老头儿,他认为桑提亚哥没有被打败。那天下午,桑提亚哥在茅棚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子。

读后感: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报道,说某某人因为感情不顺利就闹自杀,某某人因为工作不顺心而做一些危害他人的事。。。难道那些问题真的那么的难解决?难道生命对于他们而言真的这么随意?难道他们不在意那些关心爱护他们的人?我觉得如果真的你的生活中有什么你觉得过不去的坎,可以来看看《老人与海》!真的,读完这本书你才知道什么事真正的人生,什么才是真正的坚强!

他与大海,与自然界的强大力量对抗,而我们现在只是面临一些学习上、生活上的挫折,与老渔夫相比,真的只是小巫见大巫。他的双手已经长满老茧,皮肤也已经被刺眼的阳光晒出斑点,那艘破烂的渔船也不能抵御什么风暴,自己那破旧的小屋也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那种。但是,他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他和那个小男孩聊棒球,去酒馆喝酒聊天,仍然天天早上迎着第一缕阳光出海捕鱼。无论有没有收获,他都会坚持出海捕鱼,这不只是因为他要依靠捕鱼谋生,而是捕鱼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一种记忆。最后一次捕鱼,他抓到了一条大鱼。虽然,最后那条大鱼被鲨鱼吃光了,只剩下白色的骨架。但是,老渔夫那种不言败的精神,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他勇敢去付出的那种行为,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特别是我们大学生,我们还很年轻,还有很多的机会;我们暂时还没有要为生活而奔劳,也就不知道生活的艰难。我们所说的挫折、烦恼,只能说是小小的不如意。

在社会上,还有许多人像那个老渔夫一样,艰难的活着。那些农民工、小贩、修补匠。。。。。。都是现实生活中的那个“老人”。我们不应该歧视他们,我们城市的建设,是依靠他们那坚实的臂膀挑着一担担的砖石垒。每个人都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尊敬他们、

也学习他们,他们就是《老人与海》的一种现实演义,他们也是那么坚强,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刚读完时我觉得很好奇,为什么作者没让老人最终获得胜利呢?后来想想,老人有句话正好解答了这个疑问。老人说过“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也正是这本书所揭示的意义。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永不言败,这就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3.《老人与海》读书报告

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灵魂”,当你阅读一本书时,自己也就在不知不觉当中,陷入了那个书中所构想的世界。

因为书所有的“灵魂”不同,自然那个所构想的世界也不一样。而我所指的“灵魂”,就是每本书,其自身要表达的思想,或者愿望。

我们会因为那些感人的书,而潸然泪下,或因为那些记录屈辱历史的书,而热血沸腾,甚至因为那些武侠、玄幻的书,而将自己想象成天下第一的人。

《老人与海》却是一本能让人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什么才是坚强的书,一本实实在在的好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不断地受到挫折、失败还有许多负面的情绪,许多人因此而消极、失去对生活的热爱。而《老人与海》却刻画出一个与大海搏斗,在艰难的环境下,奋力生活的老渔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