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1、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

(1)放大镜中央厚、边缘薄,能放大图像。

(2)玻璃片无厚薄,不能放大图像。

(3)近视眼镜镜片中央薄、边缘厚,不能放大图像。

2、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边缘薄。

3、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和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容器加满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又叫凹透镜。

6、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

(1)方法一:保持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2)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7、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8、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

(1)制作方法:①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保持这个放大镜的位置不动。②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

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测量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③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

(2)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近时,图像清晰但放大的倍数较小;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远时,图像模糊但放大的倍数较大;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这个位置上的图像是清晰的,放大倍数也相对较大。

(3)组合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大于其中任意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9、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

10、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11、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12、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1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安放—对光—压片—调焦—观察

14、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大小)均不同。图像越大,视野越小;图像越小,视野越大。

15、在显微镜下,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小鳞片组成的。

16、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17、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有的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8、蝇的眼睛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复眼,能看到周围360°范围内的物体。

19、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

(1)人类模仿苍蝇的触角,研制出“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

(2)根据苍蝇复眼的视觉原理,人类研制出了“蝇眼照相机”和“蝇眼雷达”,还仿制出一种“蝇眼探测系统”。

(3) 蝴蝶翅膀上的鳞片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从而调节体温。科学家受蝴蝶的启发,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对温度敏感的百叶窗样式。

20、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他用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片,发现木片上看上去像有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们命名为细胞。

2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2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所以物体需要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23、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

(1)盖上盖玻片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2)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滴碘酒是为了让细胞染色,便于观察。

(3)不要用摸过洋葱的手揉眼睛。

24、洋葱表皮细胞的特点

(1)在显微镜视野中,洋葱表皮细胞的形状大体为长方形,它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看到的小黑点是细胞核,大泡泡是液泡。

25、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39、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看到了细菌、病毒、生物细胞等。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导致了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由此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眼睛→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40、微生物既给人们带来了危害,也给人们带来了好处。

41、微生物带来的危害

新冠肺炎病毒

(1)科学家发现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的元凶原来是细菌和病毒,并研制了许多对付细菌和病毒的药物和方法。

(2)有些微生物会引起霉变。霉变的食物对身体有害。空气潮湿温

暖时,正是各种霉菌生长和繁殖的最佳时机。因此,保持干燥低温可以防霉。

42、微生物带来的好处

(1)有些微生物能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如蘑菇、酸奶、

甜酒、泡菜、腐乳、面包、醋、酱油等。

(2)人们利用一些微生物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

(3)人类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各种疫苗,为预防、

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3、人类不仅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还发现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其他生命现象都和细胞有关。在此基础上,人类成功地培育出许多具有良好品质的动植物新品种。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螺丝刀、剪刀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叫做简单机械,各种各样的工具就是简单机械。 2、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3、用力点离支点远,阻力点离支点近,是省力杠杆;用力点离支点近,阻力点离支点远,是费力杠杆;用力点离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离支点的距离,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4、省力的杠杆有开瓶器、核桃夹、;费力的杠杆有镊子、筷子、火钳;不省力不费力的杠杆有订书机、跷跷板。 5、像水龙头那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省力;在轴上用力就费力。轮越大越省力。 7、常见的轮轴有方向盘、自来水龙头开关、门把手、扳手。 8、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9、动滑轮是随着重物移动的滑轮。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省力。

10、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改变力的方向,可以成倍地省力。 11、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 12、生活中的斜面有:斧头、菜刀、剪刀、楼梯、盘旋的山路、立交桥引道、螺丝钉等。 13、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有车把是轮轴,刹车是杠杆,脚蹬子是轮轴,螺丝是斜面。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柱比梁的抗弯曲能力强。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3、改变材料的形状,如把薄板性材料弯折成“V”“L”“U”“T”“工”字形状,实际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承载重量时,可以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压力。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承载的压力大,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6、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1、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 (1)放大镜中央厚、边缘薄,能放大图像。 (2)玻璃片无厚薄,不能放大图像。 (3)近视眼镜镜片中央薄、边缘厚,不能放大图像。 2、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边缘薄。 3、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和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容器加满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又叫凹透镜。 6、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 (1)方法一:保持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2)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7、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8、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 (1)制作方法:①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保持这个放大镜的位置不动。②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

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测量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③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 (2)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近时,图像清晰但放大的倍数较小;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远时,图像模糊但放大的倍数较大;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这个位置上的图像是清晰的,放大倍数也相对较大。 (3)组合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大于其中任意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9、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 10、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11、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12、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1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安放—对光—压片—调焦—观察 14、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大小)均不同。图像越大,视野越小;图像越小,视野越大。 15、在显微镜下,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小鳞片组成的。 16、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17、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有的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8、蝇的眼睛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复眼,能看到周围360°范围内的物体。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全 册 知 识 点 汇 总 (含实验问答题)

第一课《放大镜》 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图像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 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是用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放大镜放大的图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的倍数x目镜的倍数。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清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细微结构。 2.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2.使用显微镜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看目镜进行观察,右眼协助记录。 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结构,把它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就越小,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量就越少,但细节越明显。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2.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 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排泄等功能。 4.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调节旋钮等部分构成。 第六课《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 1.微生物也是生物 ,它具有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呼吸、繁殖、排泄等。 2.我知道的水中的微生物有草履虫、衣藻、绿藻、水蚤、变形虫等。 3.观察微生物时为了限制微生物在水中的运动,我们可以在玻片上放一些棉纤维。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归纳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一课《放大镜》 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 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是用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放大镜(放大)形成的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的倍数×(目镜)的倍数。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细微结构。 2.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彩色的鳞片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2.使用显微镜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看目镜进行观察,右眼协助记录。 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物质,把它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就越小,视野内的细胞数量就越少,细节越明显。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2.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 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排泄)等功能。 4.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调节旋钮)等部分构成。 第六课《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 1.微生物也是(生物),它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呼吸)、(繁殖)、(排泄)等。 2.我知道的水中的微生物有(草履虫)、(衣藻)、(绿藻)等。 3.观察微生物时为了限制微生物在水中的运动,我们可以在玻片上放一些(棉纤维)。 第七课《微生物与健康》 1.许多微生物对人体有益,如(酵母菌),还有一些对人体会造成伤害。 2.随着观察工具的不断改进,人们发现霍乱、肺结核、伤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 4.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和人类健康关系的人是(巴斯德)。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一、抵抗弯曲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要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2.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 3.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4.研究的问题: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吗? 实验材料:两叠书、三张A4纸、若干个垫圈 实验假设:有关,纸越宽的抗弯曲能力越大 实验步骤:①把两叠书当作桥墩,放上一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 ②放两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③放三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 ④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2021年秋最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超全总结(附教学计划)

新教科版六上科学知识点2021年最新整理 全 册 总 复 习 专 用

2021年秋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1.放大镜 1.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2.南仁东(1945—2017),天文学家,FAST 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 3.建造更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一直是天文学家追求的梦想。因为更大径的望远镜具有更强的信号收集能力,能帮助科学家们探测到更遥远、更早期的宇宙。 4.从落成至2018年9月,“中国天眼”FAST 已经成功探测到59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2018年9月29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一颗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正式以我国天文学家、“天眼之父”南仁东的名字命名。 5.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觉更丰富的信息,尽管如此,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约0.1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6.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要用到放大镜帮助观察。 7.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心突出的弧度有关,和镜片大小无关。 8.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放大镜的镜片 中央厚,边缘薄 都是由玻璃制成, 都是透明的。 玻璃片 中央和边缘一样厚 薄 近视眼镜的镜 片 中央薄,边缘厚 9.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

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这一点,并发明制作了放大镜。 10.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目前凸透镜广泛使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 11.放大镜镜片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心突出的弧度有关,和镜片大小无关。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大,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小。 12.研讨 问题1: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放大镜的镜片是由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玻璃制作而成。 问题2: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放大倍数越高的镜片,中间越厚;放大倍数越低的镜片,中间越薄。 问题3: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 放大镜是运用了凸透镜的原理,放大倍数和镜片中心突出的弧度有关,中心厚度越大,其放大倍数越大;中心厚度越小,其放大倍数越小。 13.制作一个放大镜 制作材料:塑料杯子、热熔胶枪、注射器、水等等。 制作方法: ①从塑料杯壁上裁剪两片凹陷的塑料片。 ②用热熔胶枪将两片塑料片粘在一起,使之呈现中间凸起、四周扁平的形状。 ③然后用注射器往里面灌满水,再密封,一个简易的放大镜就制作成功了。 1.2.怎样放得更大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一课放大镜 特点: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 功能: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 组合凸透镜:一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大约(200万倍)。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工具: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结构: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蝴蝶的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图像: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反而越(小)。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构成:洋葱的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结构:像一个个(小房间),房间内有(小黑点)。 共同点:都有(气泡)。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细胞的形态:生物标本都具有细胞结构,但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区别:不同生物体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体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第六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微生物: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 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 第七课微生物与健康 微生物种类:细菌、(霉菌)、病毒等。 微生物的运用:可用于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食品发酵)、生物制药、增加土壤肥力等。

学生励志寄语: 人生,就要闯出一条路来!为了事业,为了奋斗的人生,尽管失去许多,但有失必有得!而得到的往往会比失去的更重要,它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只有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素质、修养达到足够的积淀时,才能真正做到不说张扬之语,不干张扬之事,不逞张扬之能,处于低谷不颓废,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帆风顺不得意,成绩面前不炫耀,永远保持着踏踏实实、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的生活态度和格调,以成熟、豁达、自重、睿智处世做事,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4、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5、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6、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7、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就是利用斜面的原理,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8、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9、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杠杆:省力杠杆: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跷跷板、订书机、天平。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杆。轮轴: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斜面: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 10、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动滑轮省力 定滑轮改变用力的方向 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 11、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车把手:轮轴。车上的螺丝钉:斜面。刹车:杠杆。车轮和车轴:轮轴。大齿轮和小齿轮:轮轴。后架上的弹簧夹:杠杆。车铃的按钮:杠杆。脚蹬:轮轴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 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宽度和 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虽然减少 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 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受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6、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 拱形的肋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 7、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8、框架结构中,三角形框架比四边形框架更加稳固,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不容易倾倒的塔结构往往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 9、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 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知识点 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够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够将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示人眼无法看清的微小细节,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眼睛是感觉器官中收集信息最丰富的,但人类最高视力只能看清1/5毫米的微小物体。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较厚,边缘较薄。制作自制放大镜的方法包括使用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等。这些方法只能实现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 4、使用放大镜的正确方法是XXX放大镜和XXX被观察的物体。通过透镜观察到的面积或区域称为透镜的视野。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的。在13世纪,英国主教XXX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XXX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凹透镜。

6、苍蝇可以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爬行,这与它们脚的构 造有关。 7、昆虫的触角使它们的嗅觉非常灵敏。昆虫是人类肉眼 可见的最小动物之一,使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等特殊构造。这些构造也是绘画昆虫的关键。 8、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而蝴蝶的翅膀上布满扁平 的细毛状鳞片。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 的固体,人们将这样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 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例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 11、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但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体。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些是立方体,有些像金字塔,有些像一簇簇的针等,但都很有规则。有些晶体较大,肉眼可见,而有些较小,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观察。 放大镜放在有格子的纸上,数出范围内的格数,再将其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数出范围内的格数,用后者除以前者即可得到放大的倍数。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一课《放大镜》 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 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是用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放大镜(放大)形成的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的倍数×(目镜)的倍数。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细微结构。 2.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彩色的鳞片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2.使用显微镜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看目镜进行观察,右眼协助记录。 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物质,把它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就越小,视野内的细胞数量就越少,细节越明显。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2.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 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排泄)等功能。 4.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调节旋钮)等部分构成。 第六课《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 1.微生物也是(生物),它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呼吸)、(繁殖)、(排泄)等。 2.我知道的水中的微生物有(草履虫)、(衣藻)、(绿藻)等。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一课《放大镜》 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 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是用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放大镜(放大)形成的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的倍数×(目镜)的倍数。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细微结构。 2.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彩色的鳞片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2.使用显微镜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看目镜进行观察,右眼协助记录。 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物质,把它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就越小,视野内的细胞数量就越少,细节越明显。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2.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 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排泄)等功能。 4.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调节旋钮)等部分构成。 第六课《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 1.微生物也是(生物),它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呼吸)、(繁殖)、(排泄)等。 2.我知道的水中的微生物有(草履虫)、(衣藻)、(绿藻)等。 3.观察微生物时为了限制微生物在水中的运动,我们可以在玻片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共7课)(2021新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1课放大镜 1.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 (1)放大镜中央厚、边缘薄,能放大图像。 (2)玻璃片无厚薄,不能放大图像。 (3)近视眼镜镜片中央薄、边缘厚,不能放大图像。 2.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边缘薄。 3.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和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容器加满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又叫凹透镜。 6.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 (1)方法一:保持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 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2.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 (1)制作方法: ①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保持这个放大镜的位置不动。 ②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

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测量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③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 (2)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近时,图像清晰但放大的倍数较小;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远时,图像模糊但放大的倍数较大;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这个位置上的图像是清晰的,放大倍数也相对较大。 (3)组合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大于其中任意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3.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 4.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5.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6.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第3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1.显微镜的使用 2.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大小)均不同。图像越大,视野越小;图像越小,视野越大。 3.在显微镜下,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小鳞片组成的。 4.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5.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有的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1.放大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大小没有关系,只跟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 4.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节时,物体一定处于眼和放大镜之间。 5.使用不同的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反而越小。 6.自己设计一个放大镜,写出所需材料和制作步骤 制作材料: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材料(比如矿泉水瓶) 制作步骤:(1)在矿泉水瓶里面加满水,这样矿泉水瓶就具有放大作用力。 (2)接下来用我们制作的放大镜,观察书上的文字,可以放大则制作成功。 2.怎样放的更大 1.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的更大。 2.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做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一两千倍。 3.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4.自制显微镜时,我们需要两个凸透镜。 5.在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物镜和目镜。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比较: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组合凸透镜。 7.组合凸透镜为什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的更大: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8.自制显微镜的方法(怎样组合凸透镜),才能使物体的图像放的更大 (1)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使图像清晰。 (2)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互相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互相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调整两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学问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一课《放大镜》 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亮、中间〔厚〕边缘〔薄〕。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其次课《怎样放得更大》 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是用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放大镜〔放大〕形成的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的倍数×〔目镜〕的倍数。 第三课《观看身边微小的物体》 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很多用肉眼观看不到的微小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微小构造。 2.蝴蝶的翅膀是由很多彩色的鳞片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第四课《观看洋葱表皮细胞》

1.物体必需制成〔薄而透亮〕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看清楚。 2.使用显微镜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看目镜进展观看,右眼帮助记录。 3.1663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看软木的薄片,觉察了很多小房间一样的物质,把它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看的视野就越小,视野内的细胞数量就越少,细节越明显。 第五课《观看更多的生物细胞》 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根本的〔功能〕和〔构造〕单位。 2.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 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生长发育〕、〔生殖遗传〕、〔运动〕、〔排泄〕等功能。 4.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调整旋钮〕等局部构成。 第六课《观看水中的微小生物》 1.微生物也是〔生物〕,它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呼吸〕、〔生殖〕、〔排泄〕等。 2.我知道的水中的微生物有〔草履虫〕、〔衣藻〕、〔绿藻〕等。 3.观看微生物时为了限制微生物在水中的运动,我们可以在玻片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梳理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梳理汇总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4.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实验方法:(1)把一块木板分别搭在高低不同的木块上,做成几个坡度不同的斜面;(2)用测力计勾住重物,用同样的速度沿不同坡度的斜面提升重物;(3)记录下在每种斜面上用力的大小,并进行比较。 八、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1.自行车运用了杠杆(如:刹车、车铃的按钮)、轮轴(如:把手、脚蹬)、斜面(如:螺丝钉)等简单机械的原理。这些简单机械起到省力或方便的作用。 2.自行车上齿轮转动的快慢与齿轮大小的关系是: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慢。 3.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杠杆:刹车、车铃按钮、后架上的弹簧夹。 轮轴:车把手、小齿轮和后车轮、脚踏板和大齿轮。 滑轮:车轮和车轴、脚蹬板和脚蹬轴。 斜面:螺丝钉。 第二单元知识点考点 一、抵抗弯曲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要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2.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 3.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4.研究的问题: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吗? 实验材料:两叠书、三张A4纸、若干个垫圈 实验假设:有关,纸越宽的抗弯曲能力越大 实验步骤:①把两叠书当作桥墩,放上一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 ②放两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③放三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 ④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中应控制不变的量:纸的宽度;不变的量有: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

2021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2021年秋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1.放大镜 1.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2.南仁东(1945—2017),天文学家,FAST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 3.建造更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一直是天文学家追求的梦想。因为更大径的望远镜具有更强的信号收集能力,能帮助科学家们探测到更遥远、更早期的宇宙。 4.从落成至2018年9月,“中国天眼”FAST已经成功探测到59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2018年9月29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一颗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正式以我国天文学家、“天眼之父”南仁东的名字命名。 5.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觉更丰富的信息,尽管如此,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约0.1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6.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要用到放大镜帮助观察。 7.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心突出的弧度有关,和镜片大小无关。 8.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9.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这一点,并发明制作了放大镜。 10.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目前凸透镜广泛使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 11.放大镜镜片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心突出的弧度有关,和镜片大小无关。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大,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小。 12.研讨 问题1: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放大镜的镜片是由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玻璃制作而成。 问题2: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放大倍数越高的镜片,中间越厚;放大倍数越低的镜片,中间越薄。 问题3: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清单(新版)

2023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1课时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 之处。 2.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要用到放大镜帮助观察。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①透明;②中央厚,边缘薄。只要具有这两个特点(比 如:加水后的烧杯、玻璃杯,一滴水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和镜片直径无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 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小。 5.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相同之处 放大镜的镜片中央厚,边缘薄 都是由玻璃制成,都是 玻璃片中央和边缘一样厚薄 透明的。 近视眼镜的镜片中央薄,边缘厚 第2课时怎样放得更大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就是显微镜的原理。 2.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3.使用组合凸透镜,观察身边的其他物体,也能把看到的图像 放得更大。组合凸透镜具有放大作用。 4.显微镜中的目镜和物镜是两个凸透镜。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6.显微镜的结构:

7.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1)目镜、物镜:放大物像 (2)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 (3)转换器:物镜的连接处,用来转换物镜 (4)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上面还有压片夹 (5)通光孔:通过光线 (6)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7)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 (8)准焦螺旋:调焦距 (9)反光镜:使光线射入镜筒 第3课时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1.我们身边有许多微小的物体,这些物体用人的肉眼都看不清,但是可以使用 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可以概括为5个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移动载玻片的方向和从目镜中看到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3.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大,通过显微镜看到的视野就越小。 4.比较肉眼观察和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蝴蝶器官的结果: 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显微镜观察 很小能看清轮廓,看到全部,但看不清细节。放大了能看到全部,但还 是看不清细节。 很大很清楚可以看到蝴蝶足上 有很多毛,但只能看到足的一 部分,不能够看到全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