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光电效应与光的波粒二象性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光电效应与光的波粒二象性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光电效应与光的波粒二象性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光电效应与光的波粒二象性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光电效应与光的波粒二象性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 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共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 分)

一、本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 分.

1. 下列关于光电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某材料的逸出功是W,则它的极限频率v0W

0h

B. 光电子的初速度和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D.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照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解析:由光电效应方程E k =hv- W知,B、C错误,D正确.若E k =0,得极限频率v0=W, h 故 A 正确.

答案AD

2. 在下列各组所说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粒子性的是()

A. 光的折射现象、偏振现象

B. 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

C. 光的衍射现象、色散现象

D. 光电效应现象、康普顿效应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性质. 干涉、衍射、偏振都是光的波动性的表现,只有光电效应现象和康普顿效应都是光的粒子性的表现,D正确.

答案D

3. 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

B. 光在传播时是波,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就转变成粒子

C. 高频光是粒子,低频光是波

D. 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有时它的波动性显著,有时它的粒子性显著

解析: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知,A、D正确,B、C错误.

答案AD

4. 当具有

5.0 eV 能量的光子照射到某金属表面后,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具有最大的初

动能是 1.5 eV. 为了使这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最低能量为()

A. 1.5 eV

B.3.5 eV

C.5.0 eV

D.6.5 eV

解析:本题考查光电效应方程及逸出功.

由E k hv W

得W=hv - E k =5.0 eV-1.5 eV=3.5 eV

则入射光的最低能量为h v min=W=3.5 eV 故正确选项为 B.

答案B

5. 紫外线光子的动量为hv. 一个静止的O3吸收了一个紫外线光子后()

c

A. 仍然静止

B. 沿着光子原来运动的方向运动

C. 沿光子运动相反方向运动

D. 可能向任何方向运动

解析:由动量守恒定律知,吸收了紫外线光子的O3分子与光子原来运动方向相同. 故正确选项为 B.

答案B

6. 关于光电效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B.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形成的光电流越强

C. 能否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决定于入射光光子的能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金属的逸出功

D.用频率是v1的绿光照射某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改用频率是v2 的黄光照射该金属一定

不发生光电效应

解析:本题考查光电效应. 由光电效应方程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但不是正比关系,

A错. 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无关,B错. 用频率是v1的绿光照射某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改用频率是v2 的黄光照射该金属不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D 错、C对.

答案C

7. 在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单缝,如果时间足够长,底片上会出现衍射图样

B. 单个光子通过单缝后,底片上会出现完整的衍射图样

C. 光子通过单缝的运动路线像水波一样起伏

D. 单个光子通过单缝后打在底片的情况呈现出随机性,大量光子通过单缝后打在底片上的情况呈现出规律性

解析: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知,A、D正确,B、C错误.

答案AD

8. 用波长为λ1和λ2 的单色光A 和B 分别照射两种金属C和D的表面. 单色光A照射两种金属时都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单色光 B 照射时,只能使金属 C 产生光电效应现象,不能使

金属D产生光电效应现象. 设两种金属的逸出功分别为W C 和W D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λ1> λ2, W C > W D

B.λ1> λ2, W C < W D

C.λ1< λ2, W C > W D

D.λ1< λ2, W C < W D

c

解析:由题意知, A 光光子的能量大于 B 光光子,根据E=hv=h ,得λ1 < λ2;又因为单λ12色光 B 只能使金属C产生光电效应现象,不能使金属D产生光电效应现象,所以W C

故正确选项是 D. 答案D

9. 光子有能量,也有动量p=h,它也遵守有关动量的规律. 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

λ

字形装置可绕通过横杆中点的竖直轴O O 在水平面内灵活地转动,其中左边是圆形黑纸片,

右边是和左边大小、质量均相同的圆形白纸片. 当用平行白光垂直照射这两个圆面时,关于此装置开始时转动情况(俯视)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顺时针方向转动

B. 逆时针方向转动

C. 都有可能

D. 不会转动

解析:本题考查光子的动量. 光照射到黑纸片上被吸收,照射到白纸片上被反射,因此白纸片受到的冲量大,装置逆时针转动. 故正确选项为 B.

答案B

10. 如图所示为一光电管的工作原理图,当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阴极K时,电路中有光电流,则()

A.换用波长为λ1(λ1> λ)的光照射阴极K时,电路中一定没有光电流

B. 换用波长为λ2(λ2<λ)的光照射阴极K时,电路中一定有光电流

C. 增加电路中电源的路端电压,电路中的光电流一定增大

D. 将电路中电源的极性反接,电路中可能还有光电流

解析: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阴极K,电路中有光电流,表明λ小于该金属的极限波长λ0,换用波长为λ1照射,虽然λ1>λ,但是λ1不一定大于λ0, 所以用波长为λ1的光照射时,可能仍有光电流,故A错误.用波长为λ2 (λ2<λ)的光照射阴极K时,因λ2 <λ<λ0 ,故电路中一定有光

电流, B 对. 如果电源的端电压已经足够大,阴极K逸出的光电子都能全部被吸引到

阳极形成光电流,此时再增大路端电压,电路中的光电流也不再增大, C 错. 将电路中电源的

极性反接,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有可能能够克服电场阻力到达阳极A,从而形成光电流,

所以D正确.

答案B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 分)

二、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 如右图所示,一验电器与锌板相连,在A处用一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关灯后,指针保持一定偏角.

(1)现用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则验电器指针偏角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2)使验电器指针回到零,再用相同强度的钠灯发出的黄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无偏转. 那么,若改用强度更大的红外线灯照射锌板,可观察到验电器指针(填“有”或“无”)偏转.

解析:当用紫外光照射锌板时,锌板发生光电效应,放出光电子而带上了正电,此时与锌板连在一起的验电器也带上了正电,从而指针发生了偏转. 当带负电的小球与锌板接触后,

中和了一部分正电荷,从而使验电器的指针偏转减小.

使验电器指针回到零,用钠灯黄光照射,验电器指针无偏转,说明钠灯黄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红外光比钠灯黄光的频率还要低,更不可能发生光电效应. 能否发生光电效应与入

解析: 因光子与电子碰撞过程动量守恒,所以碰撞之后光子和电子的总动量的方向与光 子碰前的方向一致,可见碰后光子的方向可能沿 光子将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能量减少,由 长.

答案 1 变长

15.

实验室

用功率 P =1 500 W 的紫外灯演示光电效应 .紫外线波长 λ=2 537 A ,阴极离光源 距离 d =0.5 m, 原子半径取 r =0.5 ×10-10 m,则阴极表面每个原子每秒钟接收到的光子数为

.

射光的强度无关 .

答案( 1)减小 ( 2)无

12. 在某种介质中,某单色光的波长为 λ,已知该色光光子能量为 E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为 c ,则该介质对这种色光的折射率为

E v = h

λ

v =

λ

T hc

λE

解析: 由 E =hv 得色光频率: 单色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介质对这种色光的折射率: c n = v hc 答案 hc

λE 13. 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中, 同时每放出 1 mol 氧气,植物储存 朗克常量 h =6.63 ×10-34

J · s ). c E =8N A h

λ

23 -34

=8×6.0×1023×6.63×10 -34× =1.43 ×10 6 J 则能

量转化效率为

λE

h

每放出一个氧分子要吸收 8 个波长为 6.68 × 10-7 m 的光子,

469 kJ 的能量 .则绿色植物能量转化效率为

( 普

8

3.0 108

6.68 10 7

E 4.69 105 η= × 100%=

6 × 100%=33%.

E

1.43 106

答案 33%

14. 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子不仅具有能

量, 电子的运动方向, 或“变长”). 则碰后光子可能沿方向

也有动量, 下图给出了光子与静止电子碰撞后,

运动,并且波长 (填“不变”“变小”

1 方向,不可能沿

2 或

3 方向;通过碰撞,

E =hv 知,频率变小,再根据 c =λv 知,波长变

解析: 以紫外灯为圆心,作半径为 d 的球面,则每个原子每秒钟接收到的光能量为 P 2 -20

E =

2

πr 2=3.75 × 10-20J

4ππ

因此每个原子每秒钟接收到的光子数为

答案 5 个

三、本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 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

16. (8分)为引起人眼的视觉,进入人眼的绿光的能量至少为每秒 E =10-16 J.假设在漆黑 的

夜晚,在距人 s =100 m 远处点亮一只绿光小灯泡,为使人看到它的光线,小灯泡的功率至 少为多大?(人用一只眼看,瞳孔直径为

4 mm )

析:

由题意知 E = P ·12 πd ()2

4πs 2

2

解得

答案 10-6W

3

17. (9 分)分别用 λ和 λ的单色光照射同一金属,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之比为

4

1∶2. 以 h 表示普朗克常量, 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此金属板的逸出功是多大?

2hc

解①②③组成的方程组得: W 2hc .

2hc 答案 2hc

18. (11 分)纳米技术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 将激光束的宽度 聚

光到纳米级范围内,可以精确地修复人体损坏的器官 . 糖尿病引起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 失明的一个重要原因,利用聚光到纳米级的激光束进行治疗, 90%的患者都可以避免失明的严 重后果 . 一台功率为 10 W 氩激光器,能发出波长 λ =500 nm 的激光,用它“点焊”视网膜,每 次“点焊”需要 2×10-3 J 的能量,则每次“点焊”视网膜的时间是多少?在这段时间内发 出的激光光子的数量是多少?

E 2 10 解析:( 1)根据 E =Pt , 所以 t = s=2 ×10-4 s. P 10

解析: 设此金属的逸出功为 W ,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如下两

当用波长为 λ的光照射时: E k1

h λ

c

W

① 当用波长为

34λ的光照射

时:

E k 2

3λ W

② 又

E k1 1

2

E K 2

E hv E λ

hc

=5 个 .

P =

16Es 2

d 2 16 10 16 1002

(4 10 3)2

W 10-6W .

c 2)由E=n E0 =nh λ得:

2 10

3 500 10 9

34 8

6.63 10 34 3.0 108

答案2×10-4 s 5× 1015个

19. (12 分)如图所示,伦琴射线管两极加上一高压电源,即可在阳极A上产生X射线.

h=6.63 × 10-34 J ·s,电子电荷量e=1.6 ×10-19 C)

(1)如高压电源的电压为20 kV,求X射线的最短波长;

(2)如此时电流表读数为 5 mA, 1 s 内产生5× 1013个平均波长为 1.0 ×10-10 m 的光子,求伦琴射线管的工作效率.

解析:(1)X射线管阴极上产生的热电子在20 kV高压加速下获得的动能全部变成X光子的能量,X 光子的波长最短.

由W=Ue=hv=hc/ λ

得λ=hc

Ue

= 6.63 10 34 3 108

4 19

2 104 1.6 10 19 =6.2 ×10 -11 m. (2)高压电源的电功率P1=UI=100 W 每秒产生X 光子的能

量P2=nhc/ λ =0.1 W

效率为η = 2=0.1%.

P1

-11

答案(1)6.2×10-11 m (2)0.1%

n=

hc

个=5×1015个.

海南省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汇编()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汇编 知识框架 力和运动 功和能 电磁学 1、机械运动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宏 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2).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2.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3.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s v t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运动 )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x=vt 6.加速度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t v v t v a t 0-=??=,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4-6V)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 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速度公式:0v v at =+ 位移公式: 20s v t at =+ 位移速度公式:22212as v v =- 平均速度公式:_02 2t t v v x v v t +?===? 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 :加速度指速度的变化率,也就是说加速度是V —t 图像的斜率。

高二物理选修3-5-全套教案

第一章动量守恒研究 新课标要求 (1)探究物体弹性碰撞的一些特点,知道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2)通过实验,理解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能用动量守恒定律定量分析一维碰撞问题,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 例1:火箭的发射利用了反冲现象。 例2:收集资料,了解中子是怎样发现的。讨论动量守恒定律在其中的作用。 (3)通过物理学中的守恒定律,体会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 第二节动量和动量定理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动量定理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区分动量改变量与冲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会应用动量定理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动量、冲量的概念和动量定理。 教学难点:动量的变化。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1、动量及其变化 (1)动量的定义: 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记为p=mv 单位:kg·m/s读作“千克米每秒”。 理解要点: ①状态量: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与“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反映了由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瞬时性。 大家知道,速度也是个状态量,但它是个运动学概念,只反映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运动,归根结底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了物质便没有运动.显然地,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和“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更能从本质上揭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动力学概念。 ②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综上所述:我们用动量来描述运动物体所能产生的机械效果强弱以及这个效果发生的方向,动量的大小等于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2)动量的变化量: 1、定义:若运动物体在某一过程的始、末动量分别为p和p′,则称:△p= p′-p为物体在该过程中的动量变化。 2、指出:动量变化△p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相同。一维情况下:Δp=mΔυ= mυ2- mΔυ1 矢量差 例1: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有没有变化?变化了多少? 2、动量定理 (1)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 (2)公式:Ft =m'v-mv ='p-p 让学生来分析此公式中各量的意义: 其中F是物体所受合外力,mv是初动量,m'v是末动量,t是物体从初动量变化到末动量所需时间,也是合外力F作用的时间。 (3)单位:F的单位是N,t的单位是s,p和'p的单位是kg·m/s(kg·ms-1)。 (4)动量定理不仅适用恒力作用,也适用变力作用的情况(此时的力应为平均作用力) (5)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对微观现象和高速运动仍然适用. 前面我们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动量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下面对动量定理作进一步的理解。

高二物理 光电效应

《光的粒子性第一课时:光电效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组成成分及地位和作用 《光的粒子性》是高中新教材人教版选修3-5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的第二节内容,内容旨在第一节《能量量子化》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分别说明光子既具有能量又具有动量,进而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本节课选择讲授第一部分,即光电效应的部分。由光电效应的提出、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三部分组成。本节课的内容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这里人们开始认识到光的粒子性,并且更多的科学家接受了量子的观点,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1、已有的认知水平 学生经过了选修3-4教材有关机械波和光学的学习,已经知道光具有干涉、衍射现象,光的电磁波本质,对光的波动性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也可以说对于经典理论中的光的性质有了较深的印象。同时在本章第一节,学生初步有了能量子的概念。基于以上分析,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以及现阶段学生的能力,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2、学习中的困难 本节课的难点就在于摆脱经典理论对思维的束缚,打破由光的干涉、衍射建立起来的“光是一种波,只具有波动性”的固有印象,接受光量子说,并将光量子的观点应用到解释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中。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科书的内容,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光电效应及其实验规律,感受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 (2)了解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及其意义,感受科学家在面对科学疑难时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教学难点:(1)经典理论在解释光电效应问题时的困难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如何完整的解释光电效应现像 五、学法与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如何应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并进行逐步研究”作为本节课学法指导的重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分析光电效应的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每个问题,感受科学研究的过程,锻炼理论分析能力、知识应用能力。 ?教法分析 (1)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对于物理学史的分析,启发学生思考光电效应从发现现象到探索规律整个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过程。 (2)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实验与理论结合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怀。简介光电效应研究过程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使学生体会科学家们探索科学问题的伟大历程 六、教学资源设计 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毛皮与橡胶棒、锌版、验电器、光电效应演示器、强光手电、滤光片 七、教学过程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全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全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课时 库仑定律、电场力的性质 考点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例如: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1. 元电荷:电荷量c e 191060.1-?=的电荷,叫元电荷。说明:任意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 元电荷电荷量的整数倍。 2.使物体带电也叫起电。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①摩擦起电 ②接触带电 ③感应起电。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考点2.库仑定律 1. 内容:在真空中静止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 2. 公式:叫静电力常量)式中,/100.9(2 292 21C m N k r Q Q k F ??== 3. 适用条件:真空、点电荷。 4. 点电荷: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体积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 考点3.电场强度 1.电场 ⑴ 定义:存在电荷周围能传递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物质。 ⑵ 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⑶ 静电场:静止的电荷产生的电场 2.电场强度 ⑴ 定义:放入电场中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 与它的电荷量q 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⑵ 定义式: q F E = E 与 F 、q 无关,只由电场本身决定。 ⑶ 单位:N/C 或V/m 。 ⑷ 电场强度的三种表达方式的比较 定义式 决定式 关系式 表达式 q F E /= 2/r kQ E = d U E /= 适用 范围 任何电场 真空中的点电荷 匀强电场 说明 E 的大小和方向与检验电荷 的电荷量以及电性以及存在与否无关 Q :场源电荷的电荷量 r:研究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 U: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 d :两点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 (5)矢量性: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或与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6)叠加性:多个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这种关系叫做电场强度的矢量叠加,电场强度的叠加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考点4.电场线、匀强电场 1. 电场线:为了形象直观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的曲线,曲线上的各点的切线方向代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2. 电场线的特点 ⑴ 电场线是为了直观形象的描述电场而假想的、实际是不存在的理想化模型。 ⑵ 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终于无穷远或负电荷,电场线是不闭合曲线。 ⑶ 任意两条电场线不相交。 ⑷ 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它不表示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⑸ 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电场线从高等势面(线)垂直指向低等势面(线)。 3. 匀强电场 ⑴定义:场强方向处处相同,场强大小处处相等的区域称之为匀强电场。 ⑵特点: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等距的平行线。平行正对的两金属板带等量异种电荷后,在

高中物理选修3-5模块测试卷及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5模块测试卷及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5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___班姓名_____ 座号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0个小题,共60分,1-9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0-12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1.下面关于冲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很大的冲力时,其冲量一定很 大 B.当力与位移垂直时,该力的 冲量为零 C.不管物体做什么运动,在相 同时间内重力的冲量相同 D.只要力的大小恒定,其相同时间内的冲 量就恒定 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a、b两球,其质量分别为m a、m b,两球在某时刻发生正碰,两球在碰撞前后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m a>m b B.m a=m b C.ma<m b D.无法判断 2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 B.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 子发光现象 C.在光的干涉现象中,干涉亮条纹部分是 光子到达几率大的地方 D.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不易观 察到它的波动性 4.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B.乙图中,在光颜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越大 C.丙图中,射线甲由电子组成,射线乙为电磁波,射线丙由α粒子组成 3

D.丁图中,链式反应属于轻核裂变 5.氢原子发光时,能级间存在 不同的跃迁方式,图中①②③ 三种跃迁方式对应的光谱线分别为Ⅰ、Ⅱ、Ⅲ,下列A、B、C、D 光谱图中,与上述三种跃迁方式对应的光谱图应当是下图中的(图中下方的数值和短线是波长的标尺)( ) 6.某单色光照射到一逸出功为W的光电材料表面,所产生的光电子在垂直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最大半径为r,设电子的质量为m,带电量为e,普朗克常量为h,则该光波的频率为 () A.W h B.222 2 r e B mh C.222 2 W r e B h mh - D.222 2 W r e B h mh + 4

高中物理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会考复习资料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套教案(人教版)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 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 ★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

(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 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 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 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 (二)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1 一维碰撞 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 如图所示,A 、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 ,放开后A 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 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 A =m B ,碰后A 球静止,B 球摆角β=α,这说明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 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导学案2

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光电效应 1.定义 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的现象。 2.光电子 光电效应中发射出来的电子。 3.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如图1): 图1 其中A是阳极。K是阴极。 4.光电效应规律 (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饱和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知识点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1.光子说 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的能量子,简称光子,光子的能量ε=hν。其中h=6.63×10-34J·s。(称为普朗克常量) 2.逸出功W0 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最小值。 3.最大初动能 发生光电效应时,金属表面上的电子吸收光子后克服原子核的引力逸出时所具有的动能的最大值。

4.遏止电压与截止频率 (1)遏止电压: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反向电压U c 。 (2)截止频率: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最小频率叫做该种金属的截止频率(又叫极限频率)。不同的金属对应着不同的极限频率。 5.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1)表达式:E k =h ν-W 0。 (2)物理意义:金属表面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h ν,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 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 0,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12m e v 2。 知识点三、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物质波 1.光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2)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3)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2.物质波 (1)概率波 光的干涉现象是大量光子的运动遵守波动规律的表现,亮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暗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小的地方,因此光波又叫概率波。 (2)物质波 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宏观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其波长λ=h p ,p 为运动物体的动量,h 为普朗克常量。 考点精练 考点一 光电效应现象和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 1.对光电效应的四点提醒 (1)能否发生光电效应,不取决于光的强度而取决于光的频率。 (2)光电效应中的“光”不是特指可见光,也包括不可见光。 (3)逸出功的大小由金属本身决定,与入射光无关。 (4)光电子不是光子,而是电子。 2.两条对应关系 (1)光强大→光子数目多→发射光电子多→光电流大;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选修3-1 知识总结 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述2、在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内,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二、电荷量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2、元电荷:电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 C 3、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第一章 第2节 库仑定律 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点电荷:带电体的大小比带电体之间的距离小得多。 2、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因素 二、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 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 2 1r Q Q k F 注意(1)适用条件为真空中静止点电荷 (2)计算时各量带入绝对值,力的方向利用电性来判断 第一章 第3节 电场 电场强度 一、电场 电荷(带电体)周围存在着的一种物质,其基本性质就是对置于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二、电场强度 1、检验电荷与场源电荷 2、电场强度 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的电场力F 与检验电荷的电荷q 的比值。 q F E = 国际单位:N /C 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三、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2r Q k q F E == 四、电场的叠加 五、电场线 1、电场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在电场中画出的一些曲线,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场强的方向。 2、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 3、电场线的特点 (1)假想的 (2)起----正电荷;无穷远处 止----负电荷;无穷远处 (3)不闭合 (4)不相交 (5)疏密----强弱 切线方向---场强方向 第一章 第4节 电势能 电势 一、电势能 1、电势能:电荷处于电场中时所具有的,由其在电场中的位置决定的能量称为电势能. 注意:系统性、相对性 2、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3、电势能大小的确定 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把电荷从这点移到电势能为零处电场力所做的功 二、电势 1.电势:置于电场中某点的检验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与其电量的比叫做该点的电势 q E 电= ? 单位:伏特(V ) 标量 2.电势的相对性 3.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三、等势面 1、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各点构成的面。 2、等势面的特点 a:在同一等势面的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b: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c:电场线总是与等势面垂直。 第一章 第5节 电势差 电场力的功 一、电势差:电势差等于电场中两点电势的差值 B A AB U ??-= 电电电电电电)=--=-(-=E E E E E W A B B A AB ?)(电势能为零的点点电=A A W E

最新高中物理选修3-3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选修3-3综合测试题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些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B.气体温度越高,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 C.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不断碰撞而产生的 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一定减少 [答案]BC [解析]气体分子间空隙较大,不能忽略,选项A错误;气体膨胀时,分子间距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并且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但该过程吸、放热情况不知,内能不一定减少,故选项D错误. 2.(2011·深圳模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越高,每个分子的动能也越大 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可能不变 D.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 [答案] C [解析]温度高低反映了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选项A错误;布朗运动是微小颗粒在液体分子撞击下做的无规则运动,而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选项B错误;物体内能改变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吸收热量的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选项C正确;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在不引起其他变化的前提下,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选项D错误.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熵增加原理说明一切自然过程总是向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减小的方向进行 B.在绝热条件下压缩气体,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C.布朗运动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水可以浸润玻璃,但是不能浸润石蜡,这个现象表明一种液体是否浸润某种固体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都有关系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大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大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1章力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教案

物理选修3-5教案 第十六章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目的要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从最简单的关系开始寻找,利用身边的资源及已学过的原理,来完成该实验的探究过程。 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如何真正实现探究的过程。 二、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一切可利用资源,来自行设计可行性较强的实验方案。 新课教学 一、新课引入 碰撞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比如,两节火车车厢之间的挂钩靠碰撞相连,台球由于两球的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两个迎面而来的人相撞后会相仰而倒,或者各自后退。在微观粒子之间,更是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能量,甚至由于撞击而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 二、新课教学 由很多例子可知,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都会发生变化,物体的质量不同时速度变化也不一样。那么,碰撞前后会不会有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这节课主要介绍研究这个问题的实验。 (一)实验的基本思路 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思考一下,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有关的物理量有哪些? (学生答:质量m ,速度v ) 为什么与质量m 有关? (学生答:相互作用力下,质量越大的物体速度改变越慢) 设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后速度分别为1v '、2 v '。速度为矢量,因而需规定正方向。 问题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在碰撞前后有什么不变的关系? 质量必定是不变的,但质量只是惯性的量度,无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而速度却是在碰撞前后改变的,那么,可否有一个物理量为质量与速度的某种关系,却又恰好能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呢? 可能关系: ①2222112 2 22112 1212121v m v m v m v m '+'=+ →这个关系不可能。碰撞前后能量必有损失,只是多少的问题。而我们要寻找的物 理量是在任何一种碰撞中都不变的量。 ②221 12211v m v m v m v m '+'=+

高中物理 光电效应习题及解析

光电效应 一、选择题 1.用如图所示装置做光电效应实验,下述正确的是() A. 光电效应现象是由爱因斯坦首先发现的 B. 实验现象揭示了光具有波动性 C.实验中,光电子从锌板逸出,验电器带正电 D. 实验中,若用可见光照射锌板,也能发生光电效应【答案】C 【解析】【详解】A、光电效应是由赫兹首先发现的,故A错误.B、光电效应现象揭示 了光具有粒子性,故B错误.C、光电效应现象中,光电子从锌板逸出,验电器带正电,故C正确.D、光电效应中应该用紫外线照射锌板,当用可见光时,频率降低,小于极限频率,则不满足光电效应反生条件.故D错误.故选C.

2.如图所示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 与入射光频率v 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下列不正确的是 A. 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h B. 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E C. 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v 0 D. 入射光的频率为2v 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E 【答案】D 【解析】 A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0 k h E W -=υ ,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h ,故A 正确;B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当0=υ时,k 0E W =-,由图象知纵轴截距E -, 所以0W E =,即该金属的逸出功E ,故B 正确;C 、图线与υ轴交点的横坐标是0 υ,0k h E W -=υ该金属的逸出功0h υ,故C 正确;D 、当入射光的频率为02υ时,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E h h ==-?=0 00k 2h E υυυ,故D 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

3.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对于某金属用绿光照射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将滑动变阻器滑动片向右移动,电流表的示数一定增大 B. 如果改用紫光照射该金属时,电流表无示数 C. 将K极换成逸出功小的金属板,仍用相同的绿光照射时,电流表的示数一定增大 D. 将电源的正负极调换,仍用相同的绿光照射时,将滑动变阻器滑动片向右移动一些,电流表的读数可能不为零 【答案】D 【详解】A.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压虽然增大,但若已达到饱和电流,则电流表的示数可能不变,故A错误; B.如果改用紫光照射该金属时,因频率的增加,导致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增加,则电流表一定有示数,故B错误; C.将K极换成逸出功小的金属板,仍用相同的绿光照射时,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加,但单位时间里通过金属表面的光子数没有变化,因而单位时间里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也不变,饱和电流不会变化,则电流表的示数不一定增大,故C错误;

高中物理选修全套教案(人教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11、1简谐运动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就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得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得图象就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得特征,培养学生得观察、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得神奇,实验得乐趣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得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得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 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与位移得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得变化 四、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得规律,就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得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就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得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得运动就就是振动? 微风中树枝得颤动、心脏得跳动、钟摆得摆动、声带得振动……这些物体得运动都就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得实验,注意边瞧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 (1)一端固定得钢板尺[见图1(a)] (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得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得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就是直线得、曲线得;运动方向水平得、竖直得;物体

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得、不同得……它们得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得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就是机械振动得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就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得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得振动 讨论:a.滑块得运动就是平动,可以瞧作质点 b.弹簧得质量远远小于滑动得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得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 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得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得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 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得力,这个力得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就是根据力得效果命名得,对于弹簧振子,它就是弹力。 回复力可以就是弹力,或其它得力,或几个力得合力,或某个力得分力,在O点,回复力就是零,叫振动得平衡位置。 (3)简谐运动得特征 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得大小与方向与振子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有直接关系。在研究机械振动时,我们把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简称为位移。 3、简谐运动得位移图象——振动图象 简谐运动得振动图象就是一条什么形状得图线呢?简谐运动得位移指得就是什么位移?(相对平衡位置得位移) 演示:当弹簧振子振动时,沿垂置于振动方向匀速拉动纸带,毛笔P就在纸带上画出一条振动曲线 说明:匀速拉动纸带时,纸带移动得距离与时间成正比,纸带拉动 一定得距离对应振子振动一定得时间,因此纸带得运动方向可以代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第七章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河北省“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D ) A .液体温度越高,悬浮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越剧烈 B .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 .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 D .当分子间距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 解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小,撞击越容易不平衡,则它的布朗运动就越显著,A 错误;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错误;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C 错误;当分子间距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D 正确。 2.(上海市鲁迅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一定质量0℃的水,凝固成0℃的冰时,体积变化,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 ) A .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减小 B .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分子势能增大 C .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增大 D .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分子势能减小 解析:因为0℃的水凝固成0℃的冰需要放出热量,所以质量相同的0℃的冰比0℃的水内能小;因为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由于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因此放出的部分能量应该是由分子势能减小而释放的。故选A 。 3.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 ,则该物质的分子质量和m kg 水中所含氢原子数分别是( A ) A.M N A ,19 mN A ×103 B .MN A,9mN A C.M N A ,118mN A ×103 D.N A M ,18mN A 解析: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 ,故其分子质量为M N A ;m kg 水所含摩尔数为m ×10318 ,故氢原子数为m ×10318×N A ×2=mN A ×1039 ,故A 选项正确。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汇总

会考知识点复习 第一、二章 运动的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 x v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①速度时间关系:at v v +=0 ②位移时间关系:202 1at t v x + = (2)重要推论

高中物理选修3-5测试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bfys2006@https://www.docsj.com/doc/cb2444005.html, 高中物理选修3-5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 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共60分) 1、下列观点属于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有:(ACD ) A . 原子的中心有原子核,包括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点的中子 B . 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C .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 .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在不同轨道上旋转 2、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有:(C ) A .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和质子的存在 B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证实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C .巴尔末根据氢原子光谱分析,总结出了氢原子光谱可见光区波长公式 D .玻尔提出的原子模型,彻底否定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3、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玻尔理论,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电子绕核旋转的半径增大 B .氢原子的能量增大 C .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D .氢原子核外电子的速率增大 4、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b 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 b 能级状态跃迁 到c 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 已知λ1>λ2.那么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 态时将要:( D ) A .发出波长为λ1-λ2的光子 B .发出波长为 2 12 1λλλλ-的光子 C .吸收波长为λ1-λ2的光子 D .吸收波长为2 12 1λλλλ-的光子 5、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现让一束单色光照射到大量处于基态(量子数n =1)的氢原子上,受激的氢原子能自发地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则照射氢原子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