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几种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浅析

几种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浅析

几种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浅析

摘要: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工程建设的范围扩大到更多地质复杂的区域。这些区域复杂的土地特征给工程建设提出了难题,引起了工程建设者的高度

重视。本文总结了几种特殊地基条件下进行工程建设的特点,并针对不同的地基

条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特殊地基;液化土;盐渍土;软化地基

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也越来越快。人们为了拓展自己的活

动范围,需要在各种复杂的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而特殊的土壤状况是工程建设

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因此,工程师们越来越重视对特殊土壤地区工程建设特征

的研究。本文重点介绍了几种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并提出了处理措施。

一、湿陷性黄土

(一)湿陷性黄土的特性

湿陷性黄土由粉粒组成,大孔结构,孔隙比大于1,孔隙率在45%以上,垂

直节理发育。黄土的强度一般较高,但是压缩性较低。有一类黄土,如果被雨水

浸湿,在一定的压力下,就会出现土体结构的破坏,并发生显著下沉。与此同时,土壤的强度会降低。这种黄土就叫做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最大的特点就在于

在重压之下受水浸湿后会产生湿陷。黄土湿陷的外在原因是一定的压力和水的浸湿,而内在原因是黄土的成分特征和结构特征。

(二)影响黄土湿陷性的原因

1.黄土中粘粒与胶结物的含量

黄土中粘粒与胶结物的含量多,就会起到胶结和包裹的作用,使结构稳定致密,从而降低湿陷性,改善力学性质。相反,如果大颗粒增多,粘粒与胶结物减少,骨架颗粒之间发生直接接触,从而使土体结构疏松、强度降低,湿陷性增强。

2.黄土中盐类的类型与含量

如果黄土中含有大量的易溶性盐类,则更容易发生湿陷。如果溶解性居中或

者是难溶性的盐类含量高,则会出现湿陷滞后。

3.土体的天然空隙、含水量及所受的压力

土体的天然空隙越大、含水量越小,则湿陷性越强;在黄土的孔隙与含水量

不变的前提下,土体所受的压力越大,则湿陷性越强,但是当压力超过某一数值

之后,随着压力的增加,土体的湿陷性反而会降低。

4.湿陷性黄土遇水几率的大小

遇水量的多少,遇水时间的长短都影响到湿陷性黄土的湿陷量。

(三)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

如果湿陷性黄土地带发生沉降,则上部结构就难以正常使用。不均匀沉降范

围过大,会对整个工程结构的安全造成威胁。为了应对此类问题,《黄土规范》

根据重要性将湿陷性黄土地带的建筑物和构建物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遵循经

济型、安全性和科学性的标准,对不同建筑物或者构建物的地基进行不同处理。

并制定出相应的防水措施和建筑措施的要求。《规范》中规定,如果地基出现湿

陷和压缩变形或者地基的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应针对不同建筑物和不同土质

的特性,采取措施在地基压缩层或者湿陷性黄土层内进行处理。对于甲类建筑,

要将地基内所有的湿陷黄土清除,或者在全部的湿陷性黄土层内打桩,又或者选

择非湿陷性土层作为地基;对于乙类和丙类建筑,直接建在非湿陷性土层上;对

丁类建筑的地基则可以不作处理。

二、盐渍土

(一)盐渍土的特性

盐渍土中含有大量的盐类,但土层中液体盐浓度并不恒定;由于盐渍中含有

大量的极易溶盐,在盐结晶后,形成较大颗粒,从而是土中细颗粒的含量减少,

但是当土层进水后,盐颗粒会溶解,土颗粒将更加分散;由于水的渗透过程中,

会带走土壤中的易溶盐,从而形成渗水通道,一段时间之后,土中的盐含量将趋

近于0,此时的土层渗透系数就会基本稳定,所以,盐渍土的渗透性在渗透过程

中会发生变化;盐渍土的抗剪强度受到土层含盐量、土与盐的类别、土的状态的

影响;浸水会增加盐渍土的粘聚力。

(二)盐渍土对工程的危害

1.盐渍土溶陷性的危害。盐渍土溶陷变形的速度比湿陷性黄土要快,因此一

旦盐渍土发生溶陷,危害更大,所以在工程建设中应该高度重视盐渍土的溶陷。

2.在硫酸盐盐渍土中,最容易发生膨胀,当土壤中的硫酸钠含量超过2%时应

该予以重视。

3.盐渍土会对建筑基础或者是地下的设施造成侵蚀。通常,这种腐蚀是结晶

性腐蚀。如果一个地区的地下水位较深,或者是水位的变化幅度较大,则易发生

物理侵蚀,在毛细作用下,盐分侵入到建筑基础或者墙体中,水分蒸发后,盐类

就会析出,从而导致建筑物表面剥落,危害建筑的结构;如果一个地区的地下水

位较浅,或者是水位的变化幅度较小,则易发生化学侵蚀,化学侵蚀对钢筋和混

凝土都有腐蚀作用。

(三)盐渍土地基的处理

在盐渍土地基上的工程,应该综合考虑建筑的抗变形能力、建筑的地基条件、建筑场地浸水的可能性和建筑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采取一种以上的设计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是防腐措施、防水措施和对地基进行处理的措施。通过以上措施的

实行,保证建筑物和构建物的安全。

三、液化土

(一)液化土的特性

松散的砂土层在震动作用之下渐趋密实,体积减小,如果不进行排水,孔隙

水压力就会提高。在连续的震动作用下,砂土层内孔隙水压力会增高。水压累积

增高到一定程度就会与初始上覆有效压力相同。这种情况下,有效应力就是0,

砂土的抗剪强度为0,变为液化状态。这就是土层的液化。不仅饱和砂土会发生

液化,饱和粉土也会发生液化。

(二)土层液化的影响因素

1.土层的性质

(1)土的密实程度。调查资料显示,如果砂土的相对密实度超过50%,则在

七级地震下不会发生液化,如果砂土的相对密实度超过80%,则在八级地震下也

难以发生液化。

(2)土的颗粒特征。粘性土之所以不容易液化,是因为土的颗粒有粘着力;砂砾之所以不易液化,是因为颗粒大,透水性大,振动时水压能够快速消散。而

中等颗粒的砂土和粉土既没有较强的粘着力,也缺少足够的透水性,所以,这两

种土质最容易产生液化。

(3)土中的粘粒含量。土中的粘粒含量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土层的动力稳定性提高颗粒间的相对运动不易发生,所以土层不容易出现液化;而当粘粒含量

减少时,颗粒间极易发生相对运动,从而出现液化。

2.土的初始应力状态

在砂土性质相同的前提下,土层的固结应力增加,发生液化所需要的动应力

就会提高;地震发生时,土层上覆土压力的大小与土层的液化有着直接的联系。

而当液化土层之上的非液化土层的厚度与液化土层厚度的比值达到一定的限值时,即使发生液化,也不会有喷冒。

3.震动的特性

地震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也对土层的液化有着直接的影响。地震的强度越高、

持续时间越长,则土层液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土层液化所造成的影响也就越严重。

(三)液化土地基的处理

《抗震规范》中将钻孔深度不同时每个钻孔的的液化指数分为轻微、中等和

严重三个等级。参照下表:

液化指数的计算公式是:,其中即液化指数。

如果建筑的地基是液化土层,则不宜将液化土层直接作为持力层,应该对不

同液化等级的地基和不同类别的建筑采取不同的措施以防止液化现象的发生。对

于乙类建筑,要制定防范措施,当地基液化严重时,要将液化沉陷的部分全部清除,对于中等液化程度的地基,要在全部或部分清除液化沉陷部分的同时对地基

和上部结构部分进行处理;对于丙类建筑,要在全部清除液化沉陷部分的同时对

地基和上部结构部分进行处理。

总结:

在特殊土地基之上进行工程建设,应该对当地的土层特征有充分的了解。通

过对土层特点的分析,制定出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法,并借助一定的措施加固地基。在设计过程中,制定出多个方案,选择最佳方案,以达到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

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白晓红.几种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J].工程力学,2007(12)

[2]张晓青.浅谈几种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J].山西建筑,2009(06)

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土是地球表面尚未固结成岩的松散堆积物。是自然历史时期经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体。土位于地壳的表层,主要是第四纪的产物,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主要地质环境。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在原地残留或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堆积物。我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复杂,分布土类繁多,工程性质各异。不同类别的工程,对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的研究重点和深度都各自不同。土的形成年代和成因对土的工程性质有很大影响,不同成因类型的土,其力学性质会有很大差别,特殊土是指具有一定分布区域或工程意义上具有特殊成分、状态或结构特征的土。我国的特殊土不仅类型多,而且分布广,各种天然或人为形成的特殊土的分布,都有其一定的规律,表现一定的区域性。在我国,具有一定分布区域和特殊工程意义的特殊土包括:沿海及内陆地区各种成因的软土: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等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黄土;西南亚热带湿热气候区的红粘土;主要分布于南方和中南地区的膨胀土;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多年冻土;以及盐渍土、人工填土和污染土等。 一、软土 软土一般指压缩性大和强度低的饱和粘性土,多分布在江、河、海洋沿岸、内陆湖、塘、盆地和多雨的山间洼地。软土一般为外观以灰色为主的细粒土,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 软土在我国沿海地区分布广泛,内陆平原和山区亦有分布。我国东海、黄海、渤海、南海等沿海地区,例如滨海相沉积的天津塘沽,浙江温州、宁波等地,以及溺谷相沉积的闽江口平原河滩相沉积的长江中下游、珠江下游、淮河平原、松辽平原等地区。内陆(山区)软土主要位于湖相沉积的洞庭湖、洪泽湖、太湖、鄱阳湖四周和古云梦泽地区边缘地带,以及昆明的滇池地区,贵州六盘水地区的洪积扇等。 工程性质: 1、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性、软土的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性特征是决定其压缩性和抗剪强度的重要因素; 2.、渗透性弱、软土渗透系数小、含水量大且呈饱和状态,这不但延缓其土体的固结过程,而且在加荷初期,常易出现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对地基强度有显著影响; 3、压缩性高,。软土均属高压缩性土,它随着土的液限和天然含水量的增大而增高。 4.、抗剪强度低软土的抗剪强度小且与加荷速度及排水固结条件密切相关,要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必须控制施工和使用时的加荷速度,特别是在开始阶段加荷不能过大,以便每增加一级荷重与土体在新的受荷条件下强度的提高相适应,使孔隙水在充分排出的条件下,使土体得到正常的压密,从而逐步提高其强度。若土中水分将来不及排出,土体强度不但来不及得到提高,反而会由于土中孔隙水压力的急剧增大,有效应力降低,而产生土体的挤出破坏。 5具有明显的结构性。软土一般为絮状结构,尤以海相粘土更为明显。这种

几种常见特殊地基土及处理方法

几种常见特殊地基土及处理方法 摘要: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根据全国各地的工程概况,给出了基础工程中几种典型的特殊地基土,分析了其成因,阐述了相应的预 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对类似的地基处理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软土;盐渍土;处理措施 特殊地基是指土层的性质不同于一般常见地基土,而应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 才能作为地基使用。对特殊土地基的处理,应在做好地质勘察的基础上,根据土的 性质及工程规模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1湿陷性黄土 1)、现象 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建(构)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水(雨水,生产、生 活废水)不同程度的侵蚀后,地基常产生大量不均匀下沉(陷),造成建(构) 筑物裂缝、倾斜甚至倒塌。 2)、原因分析:湿陷性黄土又称大孔土,与其他黄土同属于粘性土,但性质 有所不同,它在天然状态下,具有很多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并常夹有由于生物作 用所形成的管状孔隙,天然剖面呈竖直节理,具有一定抵抗移动和压密的能力。 它在干燥状态下,由于土质具有垂直方向分布的小管道,几乎能保持竖直的边坡。但它受水浸湿后,土的骨架结构迅速崩解破坏产生严重的不均匀沉陷,因此使建 筑物也随之产生变形甚至破坏。 3)、预防措施 (1)换土法:将湿陷性黄土挖去一层(厚约1.0-3.0m),用原土或灰土再分层回填夯实,夯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夯实后,土的孔隙减小,湿陷性降低。 (2)重锤夯实法:采用重锤夯实回填土地基时,应分层进行,每层虚铺土厚度 一般相当于锤底直径,夯击遍数应通过试夯确定,试夯层数不宜少于二层,土的 含水量一般控制在相当于塑限含水量±2%较合适。 (3)强夯法:用8-16t的重锤,从6-20m高自由落下夯击土层,以提高地基承 载力,适于消除5-8m厚的土层湿陷性。 (4)灰土挤密桩法:基底设灰土挤密桩,处理宽度每边超出基础宽0.5m,桩顶 设不小于0.5m厚的灰土垫层,可挤密地基土,提高承载力,消除5-l0m厚土层 的湿陷性。 (5)做好排水防水:做好建筑场地周围的排水、防洪设施;做好屋面雨水和室 内地面水的防水措施。地下管道、水池、化粪池应与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并 严防漏水、渗漏,尽量保持原土层的干湿状态。 4)、治理方法 (1)如建筑物变形已基本稳定,只需做好地面排水工作,对受损部位进行必要 的修补加固。 (2)如变形较严重,尚未稳定,除做好排水外,可采取在基础周围或一侧设石 灰桩、灰砂桩加固,使起到挤密加固地基的作用,或用化学注浆或注碱液加固地基,以改善黄土湿附性质,提高地基承载力。 (3)如基础、墙开裂系因基底部有墓坑下沉造成,则应重新回填灰土夯实空虚 墓坑,并加大基底面尺寸。 (4)对结构物出现倾斜,可采取浸水矫正,即在结构物倾斜的相反方向钻孔

浅谈特殊地基的处理

浅谈特殊地基的处理 摘要:人们对建筑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施工建筑过程中,特殊土中的软土地基、湿陷土地基、膨胀土地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它们。 关键词:建筑施工;特殊地基;有效措施 前言: 特殊地基是指修建在不良地质现象,特殊地形地质情况,某些特殊气候因素等不利条件下的道路路基。特殊路基有可能因自然平衡条件被打破,或者边坡过陡,或者地质承载力过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除要按一般路基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外,还要针对特殊问题进行研究进行处理。 1.特殊路基分类 1.1湿黏土路基、软土地区路基、红黏土地区路基、膨胀土地区路基、黄土地区路基、盐渍土地区路基、风积沙及沙漠地区路基; 1.2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涎流冰地区路基、雪害地区路基; 1.3滑坡地段路基、崩塌与岩堆地段路基、泥石流地区路基; 1.4岩溶地区路基、采空区路基; 1.5沿河(沿溪)地区路基、水库地区路基、滨海地区路基 2.特殊地基处理的方法 2. 1 松土坑的处理 当基槽开挖后遇到松土坑时,一般可将坑中松软虚土挖除,使坑底及四壁均见天然土为止,换填2∶8或3∶7灰土或砂砾石夯实;当松土坑在槽内所占的范围较大(长度在5m以上),且坑底土质与一般槽底天然土质相同,也可将基础落深,做成1∶2台阶与两端相接。在柱独立基础下,如松土坑的深度较浅时,可将松土坑内松土全部挖除,将柱基落深在好土上;如松土坑较深时,可将一定深度内的松土挖除,然后用与坑边的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材料回填。换土深度,可根据柱基荷载和松土的密实程度,按换土垫层厚度的计算方法确定。当松土坑的深度大于槽宽或大于1.5m时,经换土处理后,还应适当考虑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以抵抗可能发生的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内力。常见的加强办法是:在灰土基础上1~2皮砖处(或混凝土基础内)、防潮层下1~2皮砖处及首层顶板处各配3~4根φ8~φ12钢筋。

土方工程之特殊土

土方工程之特殊土 湿陷性黄土 凡天然黄土在上覆土的自重应力作用下,或在上覆土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称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于我国甘肃、陕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宁夏、青海和新疆等地。 1.湿陷性黄土的特征 湿陷性黄土,又称大孔土,与其他黄土同属于粘性土,它具有以下特征:(1)在天然状态下,具有肉眼能看见的大孔隙,孔隙比一般大于1,并常有由于生物作用所形成的管状孔隙,天然剖面呈竖直节理。 (2)颜色在干燥时呈淡黄色,稍湿时呈黄色,湿润时呈褐黄色。 (3)土中含有石英、高岭石成分,含盐量大于0.3%,有时含有石灰质结核(通常称为“礓石”)。 (4)透水性较强,土样浸入水中后,很快崩解,同时有气泡冒出水面。 (5)土在干燥状态下,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压缩性,土质垂直方向分布的小管道几乎能保持竖立的边坡,但在遇水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这种下沉通常叫湿陷),产生严重湿陷。 湿陷性黄土按湿陷性质的不同又分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和自重湿陷性黄土两种。 2.黄土湿陷性的判定 黄土的湿陷性,应按室内压缩试验,在一定压力下测定的湿陷系数δs来判定。 根据黄土的湿陷系数的大小,可按表6-22确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类别。 黄土的湿陷性判别表6-22 3.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自重湿陷性判定 一般根据计算自重湿陷量△zs(cm)并结合场地地质条件和当地建筑经验综合判定。根据计算的△zs值,可按表6-23确定黄土场地的湿陷性类别。

黄土的自重湿陷性场地判定表6-23 4.湿陷性等级的划分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可根据基底下各土层累计的总湿陷量△s(cm)和计算自重湿陷量△zs(cm)的大小等因素按表6-24判定。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表6-24 注:1.当总湿陷量30cm<△s<50cm,计算自重湿陷量7cm<△zs<30mm时,可判为II 级; 2.当总湿陷量△s>50cm,计算自重湿陷量△zs>30cm时,可判为III级。 5.湿陷性黄土地基防治措施 (1)建筑结构措施 1)在山前斜坡地带,建筑物宜沿等高线布置,填方厚度不宜过大;散水坡宜用混凝土,宽度不宜小于1.5m,其下应设15cm厚的灰土或30cm厚的炉渣垫层,其宽宜超过散水50cm,散水每隔6~10m设一条伸缩缝; 2)选择适应不均匀沉降的结构和基础类型(如框架结构和墩式基础); 3)加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如控制长度比在3以内,设置沉降缝,增设横墙、钢筋混凝土圈梁等; 4)局部加强构件和砌体强度,底层窗台下设置钢筋砖带(一般用3φ8),底层横墙与纵墙交接处用钢筋拉结,宽大于1m的门窗设钢筋混凝土过梁等,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抵抗沉降变形的能力,保证正常使用。 (2)地基处理 1)垫层法 将基础下的湿陷性土层全部或部分挖出,然后用黄土(或2:8、3:7灰土),经过筛后,在最优含水量状态下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垫层厚度约为1.0~2.0倍基础宽度,控制土的干密度不小于1.6t/m3,它能消除一定深度内(一般为1~3m)

特殊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特殊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特殊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一、特殊土的定义及分类 特殊土是指由于地质、气候、水文等因素的影响,其物理性质、化学 性质或工程性质与普通土壤不同的土壤。根据其成因和特征,可将特 殊土分为以下几类:沼泽土、盐渍土、膨胀土、滑坡泥石流堆积物等。 二、特殊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 沼泽土区域的基础处理 沼泽是一种典型的软基地基类型,其工程地质问题主要表现为承载力 低和沉降大。在沼泽区域进行基础处理时,需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或 采用浮筑方式。同时,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沼泽区域的承载能力和变 形特点。 2. 盐渍土区域的防渗措施 盐渍土是含有大量可溶性盐分的土壤,在水分作用下易产生离析现象,

导致渗漏问题。在盐渍土区域进行工程建设时,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 行防渗处理,如加厚防渗层、采用防渗材料等。 3. 膨胀土的基础处理 膨胀土在含水状态下易发生体积膨胀,导致地基沉降不均匀和建筑物 变形等问题。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膨胀土的工程性质,采取相应的加 固措施,如加厚地基、采用预应力锚杆等。 4. 滑坡泥石流堆积物的稳定性分析 滑坡泥石流堆积物是一种典型的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地质体。 在进行工程建设时,需要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常见的治理方法包括加固、排水、削平等。 三、特殊土地区的工程建设实例 1. 沼泽地区公路建设 在沼泽地区公路建设中,需要对其进行浮筑处理和加固处理。例如, 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公路建设中,采取了浮筑 处理和钢筋混凝土桩加固等措施。

2. 盐渍土地区水利工程建设 在盐渍土地区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需要采取防渗措施。例如,在新疆伊犁河流域的一些水利工程中,采用了防渗材料和加厚防渗层等措施。 3. 膨胀土地区房屋建设 在膨胀土地区进行房屋建设时,需要考虑到膨胀土的工程性质,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例如,在中国西安市某小区的房屋建设中,采用了预应力锚杆和加厚地基等措施。 4. 滑坡泥石流堆积物治理工程 在滑坡泥石流堆积物治理工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例如,在中国四川省汶川县震后重建中,对滑坡泥石流堆积物进行了加固、排水和削平等处理。 四、结论 特殊土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土壤类型,在进行工程建设时会带来不同于普通土壤的工程地质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土地区,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和可靠。

特殊地基处理

特殊地基处理 特殊土地基带有地区性的特点,它包括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粘土和冻土等地基。一般处理的方式包括:换填法、振冲法、土或灰土挤密桩法等内容。 特殊地基处理方法如下: (一)换填法 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碎石或灰土等,并夯实至密实。换填垫层法是先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回填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并且没有侵蚀性的材料,如中粗砂、碎石或卵石、灰土、素土、石屑、矿渣等,再分层夯实后作为地基的持力层。其作用在于能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并通过垫层的应力扩散作用,减少垫层下天然土层所承受的附加压力,减少基础的沉降量。换填垫层按其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灰土垫层、砂垫层、碎(砂)石垫层等。1.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是将基础下面一定厚度的软弱土层挖除,然后用强度较大的砂或碎石等回填,并经分层夯实至密实,作为地基的持力层。该垫层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适用于处理透水性强的软弱黏性土地基,但不宜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和不透水的熟性土地基的加固,以免引起地基大量下沉,降低其承载力。

2.灰土垫层。灰土垫层是将基础底面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用按一定体积比配合的石灰和黏性土拌和均匀后在最优含水量情况下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而成。灰土垫层适合于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黏性土地基的加固。该垫层具有一定的强度、水稳定性和抗渗性,施工工艺简单,取材容易,费用较低,适用于处理1-4m厚的软弱土层、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等,还可用作结构的辅助防渗层。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处理方法 导言 我国公路行业规范对软土地基定义是指强度低,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多数含有一定的有机物质。软土地基的性质因地而异,因层而异,不可预见性大。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出现质量事故。本文总结了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常见处理方法,好好学习哦。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 1.含水量较高,孔隙比大 一般含水量为35%~80%,孔隙比为1~2。 2.抗剪强度很低 根据土工试验的结果,我国软土的天然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般小于20kPa,其变化范围在5~25kPa;有效内摩擦角约为20°~35°;固结不排水剪内摩擦角12°~17°。正常固结的软土层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往往是随距地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每米的增长率约为1~2kPa。加速软土层的固结速率是改善软土强度特性的一项有效途径。 3.压缩性较高 一般正常固结的软土的压缩系数约为α1-2=0.5~1.5MPa-1,最大可达α1-2=4.5MPa-1;压缩指数约为Cc=0.35~0.75。 4.渗透性很小 软土的渗透系数一般约为1×10-6~1×10-8cm/s。 5.具有明显的结构性 软土一般为絮状结构,尤以海相粘土更为明显。这种土一旦受到扰动,土的

强度显著降低,甚至呈流动状态。我国沿海软土的灵敏度一般为4~10,属于高灵敏度土。因此,在软土层中进行地基处理和基坑开挖,若不注意避免扰动土的结构,就会加剧土体变形,降低地基土的强度,影响地基处理效果。 6.具有明显的流变性 在荷载作用下,软土承受剪应力的作用产生缓慢的剪切变形,并可能导致抗剪强度的衰减,在主固结沉降完毕之后还可能继续产生可观的次固结沉降。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就要采取有效方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目前国内软土地基的加固方法很多,各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选用何种方法,应充分考虑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材料来源、施工机具和施工工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出经济效益比最优的方法。 目前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轻夯多遍处理

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如残积土、坡积土

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一、土的成因类型特征 根据土的地质成因,土可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湖积土、海积土、冰积及冰水沉积土和风积土等类型。一定成因类型的土具有一定的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土层空间分布规律和一定的土类组合、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但同一成因类型的土,在沉积形成后,可能遭到不同的自然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工程特性。 1. 残积土 形成原因:岩石经风化后未被搬运的原岩风化剥蚀后的产物,其分布主要受地形的控制,如在宽广的分水岭地带及平缓的山坡,残积土较厚。 工程特征:一般呈棱角状,无层理构造,孔隙度大;存在基岩风化层(带),土的成分和结构呈过渡变化。 工程地质问题: (1)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原因土层厚度、组成成分、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大,均匀性差,孔隙度较大; (2)建筑物沿基岩面或某软弱面的滑动等不稳定问题,原因原始地形变化大,岩层风化程度不一。 2. 坡积土 形成原因:经雨雪水洗刷、剥蚀、搬运,及土粒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山坡逐渐移动形成的堆积物,一般分布在坡腰上或坡脚下,上部与残积土相接。 工程特征:具分选现象;下部多为碎石、角砾土;上部多为粘性土;土质(成分、结构)上下不均一,结构疏松,压缩性高,土层厚度变化大。 工程地质问题: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沿下卧残积层或基岩面滑动等不稳定问题。 3. 洪积土 形成原因:碎屑物质经暴雨或大量融雪骤然集聚而成的暂时性山洪急流挟带在山沟的出口处或山前倾斜平原堆积形成的洪积土体。山洪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流出沟谷口后,因水流流速骤减而呈扇形沉积体,称洪积扇。 工程特征:具分选性;常具不规划的交替层理构造,并具有夹层、尖灭或透镜体等构造;近山前洪积土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压缩性低;远山地带,洪积物颗粒较细、成分较均匀、厚度较大。

特殊土的种类特点及地基处理

特殊土的种类、特点及相应地基处理措施 特殊土是指具有一定分布区域或工程意义上具有特殊成分、状态和结构的土,在工程中需要特别加以注意。从目前工程实践来看,大体可以分为软土、红黏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多年冻土、盐渍土等。下面将对这些土的定义、特点及相应地基处理措施进行一一说明。 一、软土 软土是指沿海的滨海相、三角洲相、溺谷相,内陆的河流相、湖泊相、沼泽相等主要由细粒土组成的孔隙比大(e大于等于1)、天然含水量高(W 大于等于W L)、压缩性高、强度低和具有灵敏性、结构性的土层,为不良地基,其包括淤泥、淤泥质黏性土、淤泥质粉土等。 软土的特点是天然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压缩系数高、强度低,并具有蠕变性、触变性等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一旦受到扰动,土的强度显著降低,甚至呈流动状态。 地基处理措施:应根据软土地区的特点,场地具体条件,综合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对地基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原则,选择合理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一般采用基础加深或换填处理,当范围较大时,一般采用短桩处理;对不均匀地基采用机械碾压法或务实法;对浅层软土常用垫层法;对深层软土的处理可以采用排水固结法和桩基础。 二、红黏土 红黏土是指碳酸盐系的岩石经第四纪以来的红土化作用,形成并覆盖于基岩上,呈棕红、褐黄等色的高塑性黏土。 红黏土的特点是强度高,压缩性低,厚度不均匀,具有明显的胀缩性,裂隙发 育。

地基处理措施:可以采用晾晒法、换填发、深层搅拌法、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法、预压排水固结法、强夯置换法等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三、湿陷性黄土 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 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可以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具有大孔隙结构,天然黄土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当遇水后,压缩性急剧增加,强度降低。 地基处理措施主要有换填垫层法、重锤表层夯实法、土桩及灰土桩挤密法、 桩基础、砂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加固法等。 四、膨胀土 膨胀土是指含有大量的强亲水性粘土矿物成分,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且胀缩变形往复可逆的高塑性粘土。 膨胀土的特点:通常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但遇水就呈现出较大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的能力,强度降低;裂隙发育,易风化且压实困难。 地基处理措施主要有预湿膨胀法、换土垫层法、土性改良、隔水法以及采用 桩基础。 五、多年冻土 多年冻土是指土的温度等于或低于零摄氏度、含有固态水,且这种状态持续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土。

特殊土地基的特点

特殊土地基的特点 特殊土地基有地区性特点,包括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黏土、 盐渍士和冻土等组合而成的混和地基。 (1)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 附加应力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 为湿陷性黄土,属于特殊土。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陷性。广泛分布于 中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石质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湿陷 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 进行工程建设楼板时,必须综合考虑考虑因地基湿陷引起附加沉降对 工程可能出现造成的危害,应选择适宜的地基墙体处理方法。 (2)膨胀土膨胀土的矿物成分主要是蒙脱石,它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吸水时体积膨胀,失水时体积收缩。这种胀缩变形难免很大,非 常容易对建筑物造成损坏。膨胀土在我国的分布中国范围很广,如广西、云南、河南、湖北、四川、陕西、河北、安徽、江苏等地中均有 膨胀土存在。膨胀土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土、土性改良、预浸水,以及防止地基土含水量变化等。 (3)多年冻土多年冻土是指温度指于已连续3年或3年以上保持 在0℃或0℃以下,并含有冰的土层。多年冻土开放性的强度和变形有 其特殊性。例如,冰帽中因有冰和冰水存在,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将会 发生下能强烈的流变性。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多年冻土可能产生融化。因此,多年冻土作为建筑物地基时需慎重考虑,需要采取一些处理措 施方可使用。 (5)垃圾的土地基垃圾填埋土地基其性质取决于填埋填埋垃圾类 别和性质。垃圾填埋土地基处理的目的之一是防止其对环境影响,特 别是对地下水的污染;之二白苞是垃圾填土土地基自身的利用。 (6)岩溶、石穴和山区地基岩溶又称"喀斯特",它是石灰岩、白 云岩、泥灰岩、大理石、岩盐、石膏等可溶性岩层受水的化学作用和

地基处理工程特殊情况处理方法总结

地基处理工程特殊情况处理方法总结引言 地基处理在土木工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实际的工程实施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软土地基、高地下水位、复杂地质条件等,对地基处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将总结一些处理这些特殊情况的方法。 1.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的特点是强度低,存在着较大的沉降和变形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土体加固:通过加固土体的方法来提高土体的强度。常用的方法有振冲搅拌桩、预压桩、土石方加固等。 - 土体改良:通过添加改良剂来改良土体的物理性质,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常用的改良方法有加固剂加固、灰土法、水泥土法等。 - 土体置换:将软土地基中的松软土层移除,并置换为稳定的土层,以提供更 好的承载能力。 2. 高地下水位的处理方法 高地下水位对地基工程的稳定性构成威胁,增加了建筑物沉降和土体液化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处理高地下水位的方法: - 排水处理:通过排水井和抽水泵等设备将地下水位降低到安全范围内。可以 采用深井排水、水平井排水等方法。 - 隔离处理:在地基工程中设置防水层,防止地下水进入土体的深部。常用的 防水材料有土工膜、沥青等。 3. 复杂地质条件的处理方法

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进行地基处理需要更加谨慎。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 理方法: - 岩石固化: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进行加固地基时,常常需要使用岩石固化剂,加强岩石的固结和抗压能力。 - 排除措施:如果地下存在大量的溶洞、断层等地质隐患,需要施行相应的排 除措施,排除地下威胁。 - 地质勘察:在进行地基处理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情况,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4. 地震区地基处理方法 地震对地基工程的稳定性构成严重威胁。以下是一些地震区地基处理的方法: - 抑制液化:针对可能出现液化问题的地基,可以采用地下加固桩、振冲搅拌 桩等方法,提高地基的抗震能力。 - 减震处理:使用减震设备对建筑物进行增强,减小地震对地基的影响。 - 加固处理:通过加固建筑物的结构,提高地基和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5. 高填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在有些工程中,需要进行高填土地基的处理。以下是一些处理高填土地基的方法: - 桩基处理:使用钻孔灌注桩、预压桩等桩基工程方法,加固地基,提高地基 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 增加支撑:对高填土进行充分的支撑和固定,例如使用钢支撑、人字墙等方法,防止土体发生滑移和变形。 6. 高边坡地基处理方法

几种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

几种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不断加快,使得各种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区也逐渐开始发展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在不同地质条件在中建设土木工程时,对特殊土地基具有的一些工程 特性有充分的了解才能保证土木工程的质量,因此,本文就当前几种比较常见的特殊土地基 工程特性和其处理方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特殊土地基;工程特性;地基处理 经济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产生活中使用涉及到的建筑种类越来越多,办公楼、居民楼、或者各种标志性建筑物等。任何一栋建筑物底部的地基都是有区别的,此时就需要 通过特殊土地基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工序,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地基是建筑工程的 基础,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环节,因此,打好地基首先需要对地基的特性进行充分的 理解。 一、特殊土地基概述 所谓的特殊土指的是,某种在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中或者是在人为因素影响的条件下,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土壤。特殊土壤在我国的分布中具有非常显著的地域性质。一 般包括:杂填土,即各种建筑、生活和工业垃圾等堆积在一起而形成的土壤;盐渍土,即在 至少1米深的土地层表面的土壤,通常情况下其含盐量的平均值超过3%;膨胀土,即该土壤在吸收到水分之后会出现明显的膨胀现象,失去水分后有鲜明的收缩现象,是一种高液限粘 质土;湿陷性黄土,即在经过水分的浸湿作用后,会出现较大程度沉陷的土壤;粘性红土, 具有较高液限性的粘性土。 对于不同类型的特殊土壤中建立与不同种类建筑物的地基,需要使用与之工程特性相吻合的 地基处理方法,因此本文就几种特殊不同特性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和处理方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二、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 (一)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能够在承受一定程度的压力后产生下沉现象,并且该现象稳定之后,土壤受到水 分浸湿会破坏其结构,并且会有明显的下沉的情况,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地质中建设工程时, 应充分考虑清楚该建筑物的重要性、土地基结构受到侵害的可能性,以及建筑物在使用时因 下沉受力不均匀导致的严重程度等,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处理措施,避免湿陷性黄土的特 性对建筑工程产生危害。 黄土一般是在干旱气候条件或者是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经过沉积形成的,最初,土壤中的水 分随着气候而逐渐蒸发消失,土壤中存在的细小的毛细作用将剩余水分集中到粗土颗粒中。 较细的土壤颗粒以及粘粒等会和水溶盐一起凝结在粗颗粒处形成胶结状态。 (二)膨胀土 膨胀土质具有较高的塑形,其中含有较多的亲水矿物质,能够吸收大量的水分,并且膨胀起来,待失去水分后会有收缩现象,具有显著的反复性。膨胀土出具有显著的膨胀收缩特质之外,还具有裂隙多、固结能力强等多种特点。但是这些特点对于在膨胀土质中建设工程属于 不良特征。 (三)粘性红土

特殊土路基的处理方法

特殊土路基的分析与处理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土质差异较大,而路基工程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以及使用情况,因此,对不同地区特殊土质的工程特性与相应的处理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特殊土的工程特性和相关基本的处理措施。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它与路面共同承受着车辆荷载力,是整个道路工程施工的主要承重结构,没有坚固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定的路面。特殊路基不同于一般路基,需要全部或部分进行处理才能使用。为了保证公路路基在较长时间内的稳定性和路面的平整度,通常情况下需要对特殊路基进行处理。 1特殊土对道路工程的危害 在道路工程施工中,若对特殊土处理不当,易造成路基沉陷、路面开裂等道路病害,严重影响道路行车安全和使用寿命。软土遇水后容易造成松软、沉降、剪切拉裂等问题。将会引起路面大面积的开裂、凹陷、坍塌等突发状况,危及驾驶人行车安全。膨胀土易造成边坡坍塌、滑坡、纵裂等病害;湿陷性黄土易造成地基下沉,路堤边坡在雨水作用下容易产生冲蚀、坑穴,路堑边坡易发生变形;冻土对温度极为敏感,极易造成建筑物的冻胀和融沉;盐渍土具有较强的吸湿、溶失、松胀和腐蚀,易造成冻胀、翻浆、溶蚀当病害。 对于公路路基的软土路基来说,特殊土的种类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湿陷性黄土路基、冻土路基、膨胀土路基等。 2.特殊土路基的病害分析 2.1软土路基的处理 软土是指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天然含水量高于液限的细粒土。软土在工程施工中尤为常见,其路基病害的原因由两个方面造成,一方面是自身原因,由于软土地基含有足够的含水量,导致地质松软,承载能力薄弱。当有水侵入路基的底部时,路面底下就会出现大面积亏空,坡脚的硬度难以支撑路基上方压力,从而致使出现路面坍塌和沉降等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则是施工原因,因为在施工初期,工作人员未能全面考察当地的水文地质情况,缺乏针对性的施工条件和施工技术。在面对长期的雨水季节时,施工单位要做好应对措施,阻止雨水进入土层中去。如果没有有效的处理好,不但对施工留下比较大的隐患,而且无法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从而造成公路路基沉陷,边坡滑塌等现象 软土的主要特性有:强度低以及抗剪强度低,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天然含水量较高及透水性较差,以及具有流变性和触变性。一般情况下处理软土路基的方法主要有:换填处理法、填石处理法、排水砂层处理法。下面我将分别介绍各自的处理方法: ①换填土法:先是将路基底下的软土全部挖出,一般换填的最大深度为3m,将挖除的部分采用强度高的粘性土或者具有较强渗透性的砂砾、片石等进行填充并压实,确保达到规范设计要求的压实度。②换填石法:为了增强路基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通常情况下将石头充当粗骨料填埋到有软土、淤泥土的位置上。填石高度一般与土层的高度相一致。③排水砂层法:采用该方法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将砂层铺筑在路基的底面上,也就是在软土层上方构造一个排水系统。

特殊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与技术解析

特殊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与技术解析作为建筑工程行业的教授和专家,以及国家级建造师,我在多年的 建筑和装修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读者介 绍特殊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与技术解析。这种土质在建筑工程中经常 遇到,其性质与一般土质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采取特定的措施来解决 相关的问题。 首先,特殊土质主要包括膨胀土、软土和松散土。针对这些类型的 土质,在处理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对于膨胀土,其膨胀性较强,容易引起基础沉降和变形,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一种常用 的方法是加固地基,通过填充沙土或采用机械压实等措施,增加土体 的密实程度,从而减小膨胀土的膨胀性。此外,在道路施工中,可以 结合使用改良剂来改变膨胀土的性质,提高其抗膨胀能力。 对于软土和松散土,其承载力较低,容易引发路基沉降和变形。处 理这类土质时,我们可以采用地基处理技术,以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其中包括灌浆桩、振动压实和预压背填等方法。通过灌浆桩的施工,可以加固松软土层,提高地基的稳定性;振动压实则可以通过振 动设备压实土体,增加土层的密实程度,提高承载能力;而预压背填 则通过后充填轧压的方法,通过土体自身的压缩反应来提高承载力和 稳定性。 此外,在处理特殊土质路基时,还应考虑到不同土质的特性和处理 方法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在处理同时含有软土和松散土的路基时,

可以采用振动预压背填技术。首先,通过振动压实来加固软土层,然 后再进行预压背填,以增加路基的整体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特殊土质路基的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和改良剂的应用,可以提高土质的力学性能,增加承载能力,降低变形风险。在实际工程中,建议根据地质勘察报 告和相关设计要求,制定相应的路基处理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 严格的监控和质量控制,以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以上对特殊土质路基处理方法与技术的解析,读者可以了解到 针对不同特殊土质的处理措施,以及相互关系的考虑。这些方法和技 术的运用将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为相关工程的顺利 进行提供可靠的基础支撑。作为建筑工程行业的从业者,我们应当认 真学习和应用这些经验和方法,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素质。

特殊土路基处理方法

特殊土路基处理方法 【摘要】由于我国地域幅员辽阔所以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多种特殊土,所以对特殊土的研究和治理对于公路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公路建设过程中几种常见的特殊土的性质和处理方法做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特殊土;路基;处理方法 1.特殊土的种类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软弱土和不良土主要包括:软粘土、人工填土、湿陷性土、膨胀土、多年冻土、膨胀土等。公路路基的软土路基主要有湿陷性黄土路基、盐渍土路基、膨胀土路基等。以膨胀土为例,膨胀土是指含有大量的强亲水性粘土矿物成分,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且胀缩变形往复可逆的高塑性粘土。软土对公路工程的工程危害主要表现为遇水后的不均匀膨胀,引起公路路面胀裂,从而引起其它次生公路病害。 2.特殊土的处理方法 (1)换土垫层法;(2)振密、挤密法,包括:a.表层压实法;b.重锤夯实法;c.强夯法;d.振冲挤密法;e.土桩与灰土桩法;f.砂桩;g.爆破法;(3)排水固结法:包括:a.堆载预压法;b.砂井法;c.真空预压法;d.降低地下水位法;e.电渗排水法; (4)置换法:a.振冲置换法(碎石桩法);b.石灰桩法;c.强夯置换法;d.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CFG桩法);(5)加筋法,所加物质主要为:a.土工聚合物;b.加筋土; c.土层锚杆; d.土钉; e.树根桩法;(6)胶结法:根据胶结物和施工方法主要有:a.灌浆法;b.高压喷射注浆法;c.水泥土搅拌法;(7)冷热处理法:a.冻结法;b.烧结法。 2.1膨胀土路基处理 在建筑工程中,对膨胀土地基采用以下处理办法:加大基础埋深、换土及砂石垫层、采用墩基或柱基加地基梁、桩基。在公路路基工程中,膨胀土处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填方路基,膨胀土填料处理及路堤边坡防护;挖方路基,路床稳定和路堑边坡防护;排水措施。 2.1.1针对以上问题,在公路工程中主要采取下列措施:a.土料稳定与压实:强膨胀土不应作为路基填料,若不得已,应尽量选择膨胀潜势较弱的土料,并加以改良。膨胀土作为路基填料压实时,应采用高含水量和较高密实度的原则,碾压并以轻型击实标准进行压实度控制。b.路床处理:一般应挖除地表下或超挖30~60mm的膨胀土,并用改性的膨胀土或非膨胀土及时分层回填压实。c.路基设计:路基挖填高度不得过大,一般宜选择浅路堑、低路堤,其高度不宜大于3m。d.边坡防护。e.排水措施。 2.1.2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注意事项:a.膨胀土路基施工应在施工应避开雨期,且保持良好的路基排水条件。b.采取分段施工,各道工序应紧密衔接,连续施工,逐段完成。c.边坡应预留30~50cm厚土层,路堑挖完后应立即按设计要求进行削坡与封闭边坡。d.路床应比设计标高超挖30cm,并应及时采用粒料或非膨胀土等换填、压实。e.路床顶面30cm范围内应换填非膨胀土或经改性处理的膨胀土。g.当填方路基填土高度小于1m时,应对原地表30cm内的膨胀土挖除,进行换填。f.强膨胀土不得做路基填料。中等膨胀土应经改性处理方可使用,但膨胀总率不得超过0.7%。g.施工中应根据膨胀土自由膨胀率,选用适宜的碾压机具,碾压时应保持最佳含水量;压实土层松铺厚度不得大于30cm;土块粒径

浅谈几种特殊土地基及地基处理

浅谈几种特殊土地基及地基处理 摘要:特殊地基性质不同于一般常见地基土,而应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才能 作为地基使用,如果施工中草率地不经处理或简单地处理就作地基使用,就有可 能对建筑物造成危害,轻者砖墙开裂,重者使建筑物失稳破坏。 关键词:地基;问题;措施 地基是建筑的承载体,对建筑的质量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特殊土地基施工 措施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只有对地基工程高度重视,才能提高工程和建筑的使 用性能和寿命。 1、几种特殊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 1.1软土 软土是淤泥和淤泥质土的总称,主要是由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 力低的淤泥沉积物及少量腐殖质所组成的土。 1.1.1工程特性 (1)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性 软土的天然含水量一般为50%~70%,最大甚至超过200%。液限一般为40%~60%,天然含水量随液限的增大成正比增加。软土的如此高含水量和高孔 隙性特征是决定其压缩性和抗剪强度的重要因素。 (2)渗透性弱 由于该类土渗透系数小、含水量大且饱和状态,这不但延缓其土体的固结过程,而且在加荷初期,常易出现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对地基强度有显著影响。 (3)压缩性高 由于土质本身的因素而言,该类土的建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有如下特征:变 形大而不均匀和变形稳定历时长。 1.1.2软土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 (1)垫层法 通常用于路基填方较低的地段,要求在使用中软基的沉降值不影响设计预期 目的。设置垫层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材料,常用的材料有砂或砂砾 及灰土,也可用土工格栅、片石挤淤、砂砾垫层综合使用处理。 (2)换填法 在高速公路施工中遇到含水量较高,软弱层较浅,且易于挖除不适宜材料时,一般采取挖除换填法,包括受压沉降较大,甚至出现变形的软基和泥沼地带。处 理这种地基,开挖前要做好排水防护工作,将开挖出的不适宜材料运走或做处理,然后按要求分层回填,回填材料可视具体情况用砂、砂砾、灰土或其他适宜材料。 (3)袋装砂井法 袋装砂井排水固结措施,其施工简便,费用较低,加固效果较好。施工时将 袋装砂放入套管井内,填塞密实,逐节拔出套管,顶面铺设水平砂垫层或排水砂沟。软基中的水分在上部路基填土载荷的作用下,通过砂与水平砂垫层或纵横相 连通的排水砂沟相通,形成排水通道,使软基中的水分排走,从而达到排水固结 软基的目的。 1.2湿陷性黄土 1.2.1工程特性 我国湿陷性黄土的颗粒主要为粉土颗粒,占总重量约50~70%,而粉土颗粒 中又以0.05~0.01ram的粗粉土颗粒为多,占总重约40.60%,小于0.005ram的粘

特殊地基土的基础工程

第七章几种特殊土地基上的基础工程 特殊土定义:由于生成时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质成因以及次生变化等原因,使一些土类具有特殊的成分、结构和工程性质。通常把这些具有特殊工程性质的土类称为特殊土。特殊土种类很多,大部分都具有地区特点,故又有区域性特殊土之称。 第一节湿陷性黄土地基 一、湿陷性黄土的定义和分布 湿陷性黄土的定义:凡天然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湿陷变形,强度也随之降低的,称为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分为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两种。黄土受水浸湿后,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发生湿陷的称自重湿陷性黄土;若在自重应力作用下不发生湿陷,而需在自重和外荷共同作用下才发生湿陷的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的分布:在我国,它占黄土地区总面积的60%以上,约为40万km2,而且又多出现在地表浅层,如晚更新世(Q3)及全新世(Q4)新黄土或新堆积黄土是湿陷性黄土主要土层,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山西、陕西、甘肃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南西部,其次是宁夏、青海、河北的一部分地区,新疆、山东、辽宁等地局部也有发现。 二、黄土湿陷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黄土湿陷的原因: (一)水的浸湿:由于管道(或水池)漏水、地面积水、生产和生活用水等渗入地下,或由于降水量较大,灌溉渠和水库的渗漏或回水使地下水位上升等原因而引起。但受水浸湿只是湿陷发生所必需的外界条件;而黄土的结构特征及其物质成分是产生湿陷性的内在原因。 (二)黄土的结构特征:季节性的短期雨水把松散干燥的粉粒粘聚起来,而长期的干旱使土中水分不断蒸发,于是,少量的水分连同溶于其中的盐类都集中在粗粉粒的接触点处。可溶盐逐渐浓缩沉淀而成为胶结物。随着含水量的减少土粒彼此靠近,颗粒间的分子引力以及结合水和毛细水的联结力也逐渐加大。这些因素都增强了土粒之间抵抗滑移的能力,阻止了土体的自重压密,于是形成了以粗粉粒为主体骨架的多孔隙结构。 黄土受水浸湿时,结合水膜增厚楔入颗粒之间。于是,结合水联结消失,盐类溶于水中,骨架强度随着降低,土体在上覆土层的自重应力或在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综合作用下,其结构迅速破坏,土粒滑向大孔,粒间孔隙减少。这就是黄土湿陷现象的内在过程。 (三)物质成分:黄土中胶结物的多寡和成分,以及颗粒的组成和分布,对于黄土的结构特点和湿陷性的强弱有着重要的影响。胶结物含量大,可把骨架颗粒包围起来,则结构致密。粘粒含量多,并且均匀分布在骨架之间也起了胶结物的作用。这些情况都会使湿陷性降低并使力学性质得到改善。反之,粒径大于0.05mm的颗粒增多,胶结物多呈薄膜状分布,骨架颗粒多数彼此直接接触,则结构疏松,强度降低而湿陷性增强。此外,黄土中的盐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