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五四时期)40、50、60年代新歌剧代表作有哪些?

“五四”时期以后,中国的一些音乐家开始尝试以中国民族音乐为基础,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来创作中国歌剧即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戏剧形式,因有别于中国传统歌剧——戏曲,故称新歌剧,20年代黎锦晖的《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十余部儿童歌舞剧以及聂耳的《扬子江暴风雨》为其先声,延安时期的秧歌剧是其进一步发展,《白毛剧》的成功,则标志着中国新歌剧的成型,后来的《江姐》、《洪湖赤卫队》、《刘三姐》、《伤逝》等一系列歌剧的产生,使中国的新歌剧创作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态势。

比较分析郭小川与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异同?

郭小川诗有三大类:1.直抒胸臆的政治抒情诗《向困难进军》;2.感物咏志的生活情诗《因泊佳的秋天》;3.叙事诗《将军三部曲》。第一,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时代精神;第二,抒情主人公是一位高尚、真诚的革命战士;第三,重视对思想深度的开掘;第四,注重诗歌形式的创新。

贺敬之的诗新颖的形象、丰富的联想,诗里面都有一个抒情主体形象,往往是以感情流的奔腾为主体,使情、景、理交融在一起,从容繁复,场面开阔,刚建的语言,独特的形式,总体风格:豪迈壮丽,大气磅礴,美学追求:崇高美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出发,表现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使他的诗歌具有一种雄大热烈的强音,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贺敬之式的阶梯诗”,《回延安》采用了信天游的形式并加之改造。

三突出?

是中国文革期间的文艺指导理论这一,最早由于泳在1986年5月23日在《文汇报》撰文《让文艺界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受到江青等人的赞同和推广,称为“文艺创作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1.在所有人中突出正面人物;

2.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3.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其具体实践是在文艺创作中把正面人物放在画面舞台中央,打正光,而反面人物要在角落打底光或背光等等。

贾平凹《浮躁》小说中的主人公金狗?

故事从清末开始到80年代中期结束,跨度很大,各个时代的变革写的很真实,在写小水、金狗和福运等一同回家,巩家斗争的过程中,赞美了山村百姓的高尚品德,整个故事情节和人物,让我回忆起沈从文的《边城》,在贾平凹《浮躁》中也体现了边陲小镇的人情美、人性美。

分析80年代马原等人先锋小说的特点?

马原从《冈底斯的诱惑》和《虚构》为代表,刘素拉《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迷舟》等,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小说的非虚构性,叙述的片断和无逻辑、叙述的过程和方法视为创作的最高目的,呈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

论述老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祥子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其典型意义?

是一部描写城市劳动人民苦难生活与奋斗历史的长篇小说,通过祥子追求个人理想的“三起三落”而最终走向堕落的过程,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提出了城市劳动人民如何争取解放的重大问题,祥子是由农村流落到城市的个体劳动者的形象,他具有纯朴善良,正直诚实,吃苦耐劳,自信要强,坚韧顽强等优秀品德,同时又有自私、落后、狭隘等小生产者思想弱点,其典型意义是通过祥子的遭遇反映了20年代旧中国城市贫民的

共同命运,揭露了黑暗社会的罪恶,同时也说明,在旧社会,劳动者企图靠个人奋斗来改变命运是注定要失败的,从而提出劳动者如何争取解放的问题。

沈从文的《八骏图》和《边城》的人性美?

《八骏图》讲的是一个知识分子到外校讲学,遇到很多跟自己一样的所谓的文化人物,他自觉比别人高明正直并嘲笑其他人虚伪,但最后作者揭示大家都是一样的货色,故事里主要人物是主人公达士先生,和其他七位文化同仁,达士先生在给未婚妻的信里绘出自己对其他人的交往印象,同时也间接反映出自己的思想,在刻画这八个人物(也就是八骏)时,沈从文先生精心使用了道具来配合文字产生的效果,其间沈从文充分展示了其在文字中使用道县来刻画、衬托人物的深厚功力。《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它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首美好的抒情诗,一幅秀丽的风景画,了是支撑他所构筑的湘西世界的坚实柱石,他要表现的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征?

受法国浪漫派作品的影响,戴望舒的作品在生活的琐屑事物中发现诗,展示诗人的主观心境,把情绪客观化,认为诗是诗人隐秘灵魂的泄露,造成了戴诗从情绪、意象到语言都具有朦胧美,摆脱了音乐的束缚,运用自然的现作之语,服从诗人情绪展开需要的内在节奏,创造了具有散文美的自由体诗,更加追求幻美的语言来创作诗。

简述曹禺话剧《雷雨》现实主义悲剧的特点?

《雷雨》以2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周朴园和蔡漪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表现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揭露了封建家庭残暴反动而虚弱的本质,指出了其必然没落崩溃的命运,剧作从家庭伦理道德的角度——血缘和乱伦关系——揭露资产阶级罪恶,控诉黑暗的现实,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的深度把由旧中国的社会现实的酿成的性格悲剧、命运悲剧、社会悲剧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深刻地表现了反封建主义的主题。

简述夏衍话剧《上海屋檐下》的现实艺术特点?

通过对生活在上海一个弄堂里的五户人家一天生活的描写,以剧中林以成,彩玉和革命者匡复的感情纠葛为主线,展示了小市民的心酸命运和琐碎的生活情态,及他们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性格,是一幅社会生活的缩影,真实地表现了抗战爆发前夕广大市民阶层悲惨命运和痛苦生活,反映这这群小人物的苦闷,悲伤和希望,发出了对黑暗的旧社会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强烈控诉,暗示出雷雨将至的前景,其艺术特点:第一,戏剧结构新颖别致,不落俗套,作者截取社会生活横断面,以五户人家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组成了一幅完整的社会图画,反映了整个时代,这和以一个中心事件或以几个主要人物贯穿全剧的一般戏剧结构迥然不同。

简答五四时期问题小说的兴盛原因及代表作家作品?

“问题小说”是20年代初期的一种创作现象,其兴起原因:一是“五四”思想启蒙运动所迁就的“思考的一代”,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成为整个时代的一个焦点。作家以“表现或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的文学追求的,二是外国(欧洲与俄国)文学的启示和文学理论的倡导。代表作家冰心《超人》是冰心给种种问题社会开出的药方,“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贵弃的。”

简述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浪漫主义艺术特点?

五幕话剧《屈原》写于1942年,剧作通过屈原与南后集团的激烈斗争,满怀激情地歌颂和赞美了热爱祖国、坚持真理、不畏强暴的屈原。《屈原》的风格是革命浪漫主义的,同时又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首先,作者依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塑造了一批理想化的人物,如屈原形象的塑造便舍去了史料中他愚忠,自沉汩罗江等内容,突出了他的反抗精神,使其更

加完美、高大,婵娟完全是一个虚构的理想人物;第二,虚拟情节,达到对现实的暴露与鞭挞,如南后设计诬陷屈原等;第三,洋溢着诗美,喷发的激情,诗的语言,屈原诗的吟诵等等,使全剧如同一首“壮丽的长诗”。

简述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点?

首先表现为诗人善于撷取新颖而美妙的意象恰切地表现他性灵深处的诗意,构筑起飘逸圆融的艺术意境。他的诗音乐性极强,不仅有节奏感,而且有旋律感,飞动飘逸的风格,以新颖美妙的意象表现内心深处的真实感与独特个性,以多样化的诗韵形式传达灵动的诗意。

分析论述莎菲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其典型意义?

莎菲复杂多变,温和善良而又骄纵任性,放任不羁而又自我压抑,倔强狷傲而又脆弱颓丧,愤世嫉俗而又自我怀疑,蔑视礼教而又害怕舆论,自尊自强而又自侮自贱,沉着冷静而又浮躁冲动,鄙视淫乐而又姑息纵欲,依恋人生而又悲观宿命。莎菲不断追求,又不断幻灭,自始自终,她的理想没得到过实现,她的欲望没得到满足,于是被压抑的内心欲望和个性便被扭曲,自觉不自觉地向着相反的、极端的方向发展,带上颓废,变态和病态的色彩,她的性格中“狷傲”、“怪癖”和不近情理也便由此而来,其典型意义如茅盾说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绝叫者”,“是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作者用大胆的毫不遮掩的笔触,细腻真实地刻划出莎菲倔强的修改和反叛精神,同时明确地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反抗带来的悲剧结果,莎菲这种女性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她追求真正的爱情,追求自己希望人们真正地了解她,她要同旧势力决裂,但新东西又找不到,好的不满是对着当时的社会的。

论述茅盾小说《子夜》中吴荪甫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其典型意义?

吴荪甫是3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他在政治态度和性格特征上都具有二重性,这就是吴荪甫陷入不能解决的种种矛盾之中,形成了既坚定、乐观、自信、好强、踌躇满志,又萎靡、颓废、犹豫、观望、举措乖张的矛盾性格,通过这一人物形象,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二重性的阶级特征和他们不可逆转的历史悲剧命运。说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如果不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靠拢,向工农大众靠拢,将发展民族工业的愿望与人民革命的总目标统一起来,是没有出路的,从而证明了中国不会也不可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社会这真理。

赵伯韬是买办资本家,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走狗,政治上与和蒋介石政权有极深的关系,他操纵着上海滩金融市场,故意与吴荪甫作对,想方设法扼杀中国民族工业;他生活淫荡腐朽,为人专横跋扈,是恶魔一般的帝国主义的鹰犬,他是美帝国主义在华的银团垄断组织的代理人,是美帝国主义的掮客。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基本理论是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首先提出的。在“左联”成立大会上,鲁迅做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演讲,对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倡导期的经验教训进行了科学的总结。

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发生在左翼作家与新派理论家梁实秋之间。

革命+恋爱:指初期“左翼”作家的一种创作倾向,即不从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出发,而是按照小资产阶级对革命的狂热和幻想,编造故事情节,表现小资产阶级情调,写革命必须加上恋爱,英雄常常在突变中产生,其行为又往往是盲动或过激的,使作品蒙上一种浮躁的氛围,代表蒋光慈的《菊芬》、《野祭》、《最后的微笑》。

东北作家群:以萧军、萧红为赌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反映了东北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他们日益思念被日侵略者的铁路肆意践踏的故土,一部部作品传达出作家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故乡人民誓死保卫家园的激赞之情,为新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题材领域。

讽刺小说《华威先生》的作者是张天翼。

新感觉派:是30年代出现的一个属于现代主义艺术范畴的新的小说流派,成员以刘呐

鸥、穆时英、施蛰存三人为中坚。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多多头、荷花是《春蚕》中的人物。

《腐蚀》:这部日记体长篇小说以“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政府“陪都”重庆为背景,斗争锋芒直接指国民党法西斯特务统治和他们反共反人民、卖国投敌的政治路线。

茅盾的《动摇》中最能体现作品题旨的人物是方罗兰。

《霜叶红似二月花》:小说以“五四”前夕江南村镇为背景,描写新兴资本家和豪绅地主勾心斗角,相互倾轧以及他们与农民的尖锐矛盾,中间穿插着几对青年男女的感情纠葛,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布局严谨,场面宏大,情节复杂,语言典雅,是一部富有民族风格的佳作。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作为新的典型以叛逆为主要特征的是觉慧,是封建主义大胆的,勇敢的叛逆,也是满怀热情的不成熟的革命者,觉新是专制主义重压下的病态灵魂,有着民族的懦弱苟且的国民性。

《寒夜》:书中写了一个小公务员的生离死别,家破人亡的悲剧,并且通过他揭示了旧中国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的命运,暴露了抗战后期国统区的黑暗现实。

殷夫是“左联”时期创作红色鼓动诗而闻名的诗人。

洪深的话剧《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被合称为农村三部曲。

鲁迅前期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后期:《集外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自由书》、《花边文学》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38年一个全国性的统一战线组织,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

解决文艺为群众及如何为群众的问题:40年代初,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长文

新秧歌运动:主要发生在解放区。

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在《敬告青年》中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拉开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文学改良会议》一文,文学史称为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发难信号。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倡以“白话代替文言,以白话文学为文学正统”的是胡适。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中提出了建设国民文学、社会文学和写实文学的三大主张。

为了响应“文学革命”的主张,刘半农和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周作人在《新青年》5卷6号上发表的《人的文学》一文,被公认为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追求新文学内容的

文学研究会: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团体,1921年1月正式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郑振铎、周作人、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郭绍虞、孙伏园等12人,机关刊物是《小说月报》,该会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主张“为人生的艺术”,文学研究会基本上坚持了纪实主义创作道路。

创造社:1921年7月正式成立于日本东京,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郑伯奇、张资平、田汉等,均为留日学生,先后出版了《创造季刊》《创造月刊》、《洪水》、《文化批判》等刊物,在创作方法上倾向于浪漫主义,认为文学是作家内心的要求的自然流露,崇主观,重“神会”,受过艺术至上思潮的影响,被人们称为艺术派,在创作上是我国浪漫主义之先河。

语丝社:以《语丝》周刊为核心的作家群落。《语丝》创刊于1924年11月,1931年停刊,其主要作家有,鲁迅、周作人,孙伏园,林语堂,俞平伯,钱会同,刘半农,孙福熙,苏雪林等,《语丝》多发表“率性而谈,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并因提倡这种文体而获“语丝派”之称,也有人称《语丝》为小品文的王国。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续集,共十篇。

《倪焕之》是叶圣陶1928年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连载于当时的《教育杂志》上,真实地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历程和精神面貌,反映了“五四”、“五卅”这些规模壮阔的革命运动曾经给予当时知识青年的巨大影响。

《女神》是郭沫若的具有五四狂飙突的时代作品集。

《炉中煤》郭沫若明确标明为“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的早期历史剧《卓文君》、《王昭君》、《聂荧》被合称为“三个叛逆的发性”。

在新文学史上提倡新诗格律化运动的诗歌流派是新月诗派,代表人物闻一多、徐志摩。

《红烛》、《死水》是著名诗人闻一多的诗集

胡适在“五四”前夕写了一部独幕剧《终身大事》,这个剧是模仿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的。

田汉创作的话剧《梵峨璘马蔷薇》《咖啡之一夜》《苏州夜话》《南归》《古潭的声音》《获虎之夜》《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

湖畔诗社是现代文学社团,1922年3月杭州成立,成员冯雪峰、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等人,诗社没有固定的组织和章程,只是一种友爱的结合,其成员大多数是浙江师范的学生,

《创业史》:柳青长篇小说,主人物梁生宝、郭世,姚世杰、梁三老汉等,小说描写了农村复杂的两条道路的斗争,揭示了走集体致富道路的必然性,即揭示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中国农民唯一出路。

《百合花》:茹志娟的代表作之一,旨在揭示军民关系。

《天山牧歌》:闻捷的叙事诗代表作。

郭小川的成名作《致青年公民》组诗,这是解放的献给诗坛的第一批激昂的战歌,初步显示出他独特壮美的艺术风格。

1958年到1962年,历史剧话剧出现了一个创作的热潮。

伤痕文学的代表作,1977年11月,刘心武《伤痕》在《人民文学》发表的。

“方法年”“观念年”1985、1986年这两年间文学批评方法的更新问题称为文学界的热闹话题。

“文化寻根”:对传统的重新思考,一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或民间文化,如韩少功的“楚文化”;二是蛮荒色彩的原始生活形态,如郑万隆、扎西达娃写藏族原始生活形态与现代生活的交织;三是指传统的精神信仰和文化价值观念,如王安忆《小鲍庄》——仁义,阿城“三王”——庄禅等。

寻根小说:超越社会政治层面,突入历史深处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文化学和人类学的思考,一是指寻中国文化历史之源;二是寻民族文化心理之源;小说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新写实小说”: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小说思潮,代表刘震云、方方、池莉等,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称为新写实思潮是继马原等人的先锋小

说之后。

《灵与肉》张贤亮的小说,后拍成《牧马人》获大人电影百花奖,文化部1982优秀影片奖。

《人到中年》谌容小说,秦波一个马列主义老太太,陆文婷因超负荷运转而突发心梗。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作者是周克芹。

高晓声笔下有着深厚历史内涵的陈奂生形象最早出现于《“漏半户”主》之中。

王蒙的代表作是《春之声》。

张承志的《北方的问》是现出一种诗化小说的倾向。

徐星的《无主题变奏》是新时期先锋小说兴起的标志。

80年代初以艾青为代表“归来者”的诗和以舒婷为代表的“朦胧诗”,艾青的短诗《红旗》长篇《光的赞歌》;舒婷的《致大海》《致橡树》。先后出版了《湖畔》、《春的诗集》、《惹的风》、《寂寞的国》等。

新时期话剧《丹心谱》作者苏叔阳,顾城诗歌《一代人》。

简答90年代长篇小说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和尴尬问题是什么?

一、思想大于形象问题,许多作家主动自觉地完成了思想主体从集体性的、阶级性的“大我”向个体性的“自我”的转化;二、技术与经验失衡的问题,90年代新潮小说登场以其艺术上的先锋性特殊的叙述方式,革命性地改变了我国习惯的长篇小说文本形态和创作观念,小说语言的游戏化和文本结构的精致化追求上,长篇小说的技术含量大大超过了生活含量,此外,长篇小说过分强调“身体写作”也十分明显。

简答90年代“散文热”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及特点?

一、旧作重刊,各类散文书系、类编、选本层出不穷;二是散文刊物增多,晚报、周末、类报纸几乎都辟有随笔、小品专栏;三是染指散文者目众、名家,非名家的散文集成为畅销书;四是读者对散文的高消费,这一现象及其特点是散文家以文人精神情趣见长,以现代人睿智通达取胜,走向自我心灵,回归自然,表达知识分子的文化关怀,体现了社会转型期的审美特征。

90年代散文代表作家:

汪曾祺《蒲桥集》,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

余秋雨:显示出“文化故乡”与“精神故乡”《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秋雨散文》。

建国初期,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批判的是俞平伯。

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全称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林海雪原》:曲波长篇小说,是50年代描写解放战争革命历史题材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一支智勇精悍的小分队剿灭东北土匪的斗争,成功塑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指挥员少建波的英雄形象。

《青春之歌》作者杨沫,林道静的成长史还有余永泽,探索民主革命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

《红旗谱》朱老忠的口头禅“出水才看两腿泥”,形象,一、家族及至阶级的世仇,孕育了他强烈的反抗性;二、20余年闯荡江湖的经历,造就了他为“朋友两胁插刀”的侠义性;三、对现实的生活认识,养成了“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性。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大二下期重点考点

伤痕文学(70年代末期) 名词解释: 新时期重要文艺现象。1977年底,刘心武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深刻揭示了极左路线给青少年一代造成的严重内伤,提出“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这一社会问题。此后不久,卢新华又发表短篇小说《伤痕》,揭示极左路线对人的命运迫害和心灵摧残。继之,我国文坛上便相继出现了描写十年动乱给党和国家造成的灾难、着重表现极左路线给人民生活命运特别是思想心灵造成创伤的文学,被称之为“伤痕文学。” 开山之作:刘心武的《班主任》,人物形象有谢惠敏和宋宝琦 代表作: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届茅盾文学获奖作品) 反思文学 名词解释: “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在新时期出现的第二个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谌容的《人到中年》、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的《灵与肉》等。作品着重对“文革”、十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

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 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茹志鹃的小说创作风格也由清新俊逸转变为严峻 代表作有:张贤亮的《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布礼》、《蝴蝶》,路遥的《人生》,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谌容的《人到中年》(讲述了中年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代表人物是陆文婷,还描写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的形象)改革文学 名词解释: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作家开始把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关注现实中的改革发展,形成了风行一时的“改革文学”;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被公认为“改革文学”的开篇之作;着重表现对农村和城市改革出现的新气象的肯定,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其他如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何士光的《乡场上》、贾平凹的《鸡窝洼的人家》、柯云路的《新星》等。 开山之作: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主人公乔光朴,乔光朴和作者其他作品中的车篷宽、高盛五、牛宏、宫开宇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 1.填空题15个共15分 2.选择题5个共10分 3.名词解释5个共25分 4.简答题3个共30分 5.论述题一个20分 填空题选择题 1.中国现代文学分期 1917~1927 第一个十年(20年代文学也叫五四文学) 1928~1937.6 第二个十年(30年代文学) 1937.7~1949.9 第三个十年(40年代文学) 2.周作人20年代早期文学观点:独立美与无形功利 3.胡适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4.丁西林的戏剧创作特点 ①独特的戏剧观念,着意于对世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 ②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 ③别出心裁的结构。他的喜剧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 ④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5.孙犁和《白洋淀》 白洋淀纪事之一是《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是《荷花淀》,《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 6.曹禺的《雷雨》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面旗帜,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 7.中国诗歌会的代表人物:蒲风、穆牧天、任钧(森堡)、杨骚 8.郁达夫的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代表作品:《沉伦》代表作品: 《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茑萝行》《迟桂花》《马缨花开的时候》《怀鲁迅》《薄奠》 9.郭沫若的六大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 10.文学革命的标志(胡适与陈独秀发表的一篇文章):《新青年》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11.鲁迅《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故事新编》的写作手法以及涉及这三部小说的细节 ①地位: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②《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不是“将古人写得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运用“油滑”的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 ③细节:现实题材作品集《呐喊》《彷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呐喊》包括《狂人日记》和《社戏》,《彷徨》包括《祝福》《离婚》《伤逝》;《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共8篇:《补天》(不周山)《奔月》《铸剑》(眉间尺)《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 12.许地山的代表作品,代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以及创作特点 代表作品:《缀网劳蛛》尚洁:独立、有个性的女性形象。她是一个基督徒,具有博爱的宗教精神。与世无争、处变不惊,淡然从容、宽容大度。同时具有一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 (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王统照、庐隐等 (1)冰心:“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其中《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爱、童心、自然是“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2)庐隐:中篇《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短篇《丽石的日记》;长篇《象牙戒指》《女人的心》《归雁》《云鸥情书集》《庐隐自传》等,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开拓者。 (3)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1933) (4)叶绍钧:20年代出版了《隔膜》《城中》等5个短篇小说集;《倪焕之》(1928)是其唯一长篇小说,显示现实主义趋向,被誉为“扛鼎的工作”。 叶绍钧小说以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写实主义特征。同时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叶绍钧还是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鲁迅对其评价:“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 (这里是详细讲稿,突出重点,内容精当,有完整练习和全部答案,后有模拟题)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综述了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状况,对三个时期现代文学的流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现代文学发展概况有基本的了解。对每个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论争、文学流派及思潮状况要重点掌握。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晚清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发起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文学革命的发生历背景及其过程。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新青年》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思想启蒙运动如火如茶展开。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兴起。钱玄同、刘半农纷起响应,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确立文学革命的方向,鲁迅《狂人日记》发表,震惊文坛。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八事”主张,以进化论的眼光断定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旗帜鲜明地反对拟古主义和摹仿主义创作风气。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为建设新文学的宗旨。胡适的《尝试集》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他的《终身大事》是最早的白话戏剧。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文学改革主张。他的态度比胡适更为坚决。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他表明了鲜明的政治及文学立场。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的《平民文学》则强调了新文学应以表现普通人的真挚的思想情感为主,标志着人生派文学的发端。 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以现实主义为主潮,浪漫主义也有所发展,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现代主义掺杂其中。 “五四”时期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林纾(琴南)。1919年,他发表《致蔡鹤卿书》,攻击新文化运动,又发表小说《荆生》,《妖梦》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蔡元培在《答林君琴南函》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 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实现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双重革新,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开放。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1921年以后,文学革命篷勃发展,社团和报刊大量涌现。 1912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社团,其主要文学主张是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对新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1年创造社成立,是文学革命中出现的最大的浪漫主义社团。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提倡文学无目的论,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1925年后,创造社转向提倡革命文学。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社团。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后被称为新月诗派,他们使中国新诗走上了较为严谨的发展道路。1928年以后的新月派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与左翼文学发生论争。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致力于现代白话散文的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复习资料

1、现当代文学三个分期:十七年(1949-1966)文革十年(1966-1976)新时期(1976~) ⑴1960年国民经济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⑵1961年《文艺报》发表《题材问题》的专论,题材多样化,同年6月,中宣部在北京召⑶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新侨会议)、全国故事片创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⑷1962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剧协在广州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广州会议)。8月,中国作协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大连会议)。 3、文革十年文学:《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总纲领,《纪要》(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子纲领。 4、三红一创一青:“三红一青一创”指的是:(《红日》、《红岩》、《红旗谱》、《青春之歌》、《创业史》)等五部小说,它们的作者分别是(吴强、罗广斌、粱斌、杨沫、梁斌)。 青山保林:《青春之歌》(杨沫)、《山乡巨变》(周立波)、《保卫延安》(杜鹏程)、《林海雪原》(曲波) 散文四大家:杨朔、魏巍(吴伯萧)、秦牧、刘白羽并称为中国当代散文四大家 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在北平举行。郭沫若作《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总报告,矛盾总结国统区文艺运动,作《在反动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的分报告,周扬总结解放区文艺运动,作《新的人民文艺》分报告。成立了文联和作协,分别创立《文艺报》和《人民文学》。大会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确立《讲话》为文艺事业的总方针,确立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这次会议是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两支文艺队伍大会师的盛会。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2、双百方针,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分别于1951年和1953年提出,1956年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4、根本任务论“根本任务论”是“文革”文学理论的核心命题。《纪要》规定,“要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1974年7月12日,“四人帮”御用写作班子以“江天”的署名,在《人民日报》发表《努力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一文,阐述更加系统化,成为“文革”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文学应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形象塑造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和途径。“根本任务论”服从灭“资”兴“无”的政治需要,偷梁换柱,本末倒置,不仅改变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而且践踏了“双百方针”,否定了英雄人物形象塑造以外的其他人物形象塑造,取消了文学的丰富性、多样性,导致“文革”时期阴谋文学的一体化。 6、主题先行论所谓“主题先行论”,是指“老干部等于民主党,民主党等于走资派,走资派还在走,必须打倒”。这一主题无论对哪种体裁,在创作之前就已经规定,创作时必须从它出发,必须根据这个主题到生活中寻找素材,加以表现。不仅颠倒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以及精神生产的过程,取消了作家的主体性,而且文学直接用来图解政治阴谋。 8、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概念来源于苏联。1953 年9 月第二次全国文代会将其确定为我国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的、历史的、具体的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教育劳动人民的人物结合起来。 9、政治抒情诗政治抒情诗出现于五十年代,盛行于六十年代的诗歌创作。这类诗歌将诗与政治时事紧密结合,偏重于壮志豪情的书写和战斗精神的表现。政治抒情诗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是所要表现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铺陈,讲求节奏鲜明,声韵铿锵。代表人物作品有郭小川《望星空》、贺敬之《东风万里》。 10、《茶馆》《茶馆》是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戏剧创作的精品,它不仅是老舍戏剧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同时是北京人艺剧院演剧艺术的卓越代表。《茶馆》的艺术构思很独特,它的重要特征表现为使用了“反描法”、“侧面透露法”以及“人像展览式”方法。在艺术结构上则采用了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上)

丁西林剧作特色 (1)独特的戏剧观念。着意于对世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2)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3)别出心裁的结构。其戏剧的结构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4)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中国现代文学史 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清末小说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4、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 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6、20年代的三次文学论争: (1)1919年3月,北京大学旧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相抗衡,近代翻译文学家先驱林纾,旧文学观念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 (2)1922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7、文学研究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 B.“文协”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 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 B.凌叔华 C.苏雪林 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 B.《火》第三部 C.《第四病室》 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 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 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 B.《离婚》 C.《在酒楼上》 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 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 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 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 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1.伤痕文学: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通过对文革生活以及文革后人们精神创伤的 真实描写,大胆揭露、愤怒鞭挞,展现人们肉体和精神“伤痕”的作品。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指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出现的对建 国三十多年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和社会曲折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的命运的影响进行了冷静的反思,重新审视的小说创作潮流。这一时期的反思文学作品几乎全部都是悲剧性的。 作家们在悲剧中倾诉了人民的苦难,贯注着对民族坎坷历程的思考。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寻根文学:于1985年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 越,是一次质的飞跃。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贾平凹的《浮躁》等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4.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 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的《单位》、池莉的《烦恼人生》等 5.先锋小说:是指在中国文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 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流小说或实验小说。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代表作家和作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 6.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 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在艺术品格上,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彩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表现。舒婷、顾城等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人物 7.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 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8.新历史小说:1987年前后,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文坛的一个新的热点。这些作品以 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说和新鲜的叙述视角与手法而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 小说的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致力于拓展题材的新写实小说家们为主,其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 9.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 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韧之作,柯云路的《三千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 填空题:1.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 2.凌吉士是由作家丁玲创立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人物形象。华威先生是张天翼《华威先生》的人物形象。(2人均为左联作家)戴望舒《雨巷》(成名作),《望舒草》(作品集)。 3.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闻学社团是1921年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等12人。 4.创造社于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本、郁达夫和成仿吾等人。 5.左联于1930年在上海成立,事先,冯乃超、沈端先(夏衍)、冯雪峰与鲁迅商谈,共同开过以“清算过去和确立目前文学运动底任务”统一了思想,后来,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 6.鲁迅思想:个性主义“图强”精神--“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受尼采思想影响);后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7.“乡土文学派”是在鲁迅的影响下成立的一个小说流派。 8..1921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沉沦》(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步短篇小说集。 9.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一九一八年五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狂人日记》,此后,《呐喊》和《彷徨》两个小说集的出版现实了现代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垦新诗处女地的是胡适,1920年他出版了新诗集《尝试集》但真意义上的第一本新诗集要算是郭沫若于1921年出版的《女神》。 11.(茅盾)沈雁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蚀》,原稿笔名为矛盾,后由叶圣陶改为茅盾,该著作包括三个系列中篇,分别是幻灭、动摇、追求。 12.茅盾的小说处女作是《蚀》,其是有三个系列中篇幻灭、动摇、追求所构成的,他最著名的两个短篇散文是《风景谈》《白杨礼赞》。{链接: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巴金;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巴金} 13.80年代寻根小说代表人物有韩少功《爸爸爸》,贾平凹,王安忆《小鲍庄》,阿城《棋王》等人。 14.七月诗派:以胡风主编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为主要阵地的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派,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 15.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描绘了的潘先生是一个带有浓厚小市民气味的卑锁形象,他苟且侥幸,表里不一。 16. 30年代戏剧曹禺《雷雨》,《日出》均为现实主义。40年代钱钟书《围城》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张爱玲主要作品有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金锁记》(可以称之为“女性情欲的研究”)和小说《传奇》与散文《流言》,有着现代都市小说特征。 17.红色经典:写解放战争的《红日》,《红岩》;写农民(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的《红旗谱》,《创业史》(梁三老汉,梁生宝)柳青;写(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青春之歌》。简称“三红”一创一歌。 17.建国后,对《武训传》,《红楼梦》,胡风有批判。 18.莫言的抗日故事《红高粱》主人公人物形象自尊自信坚韧不拔与表现中华民族血性性格。 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一、基础题(单选、多选) 1、《新青年》是最早应启蒙运动需要而诞生的综合性文化批判刊物,主编是陈独秀。 2、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它的发表,就成了“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 的一个标志。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集中而鲜明地表达了陈独秀从政治革命出发来思考文学革命的理论主张。 3、“五四”时期,周作人相继发表了《人的文学》、《思想革命》、《平民文学》,提出一套较为完 整的“人的文学”的理论主张。 4、林纾发表了两篇文言小说《荆生》和《妖梦》,影射和诋毁新文学倡导者。 5、20年代初期和中期出现了“学衡派”和“甲寅派”两个封建复古派别对新文学阵营的反攻。 “学衡派”的代表是梅光迪和吴宓。 7、最早出现的新文学社团是文学研究会,也叫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是建立最早、实 力最雄厚的一个文学社团,1921年1月正式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是周作人、沈雁冰、叶绍钧。10、文学研究会也有“人生派”之称。 8、1921年7月,另一个重要的新文学社团创造社也宣告成立,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 吾、张资平、田汉。创造社通常被视为是与“人生派”的文学研究相对峙的“艺术派”。9、《语丝》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创作为主的文学刊物。最能显示语丝社小品散文 思想风采和艺术风格的作家是周作人。语丝社的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 10、“新月诗派”的代表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西滢。以《诗镌》的创办为标志,新格 律诗派即“新月诗派”开始形成。“新月诗派”无论在理论倡导还是在创作实践方面,其主要代表当首推闻一多和徐志摩。闻一多的诗集有《红烛》和《死水》。徐志摩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11、1922年3月在杭州成立的湖畔诗社,成员有: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应修人。他们曾 因“专心致志做情诗”而出名。汪静之的诗集是《蕙的风》 12、胡适是最早尝试新诗创作、最有代表性的初期白话诗人。1917年2月,胡适发表了《朋友》 (后改题为《蝴蝶》)1920年3月出版了《尝试集》。紧随胡适从事新诗创作并为新诗的发展立了开拓之功的是刘半农和沈尹默。刘半农有《教我如何不想她》,沈尹默有《三弦》。 13、陈衡哲是我国现代最早发表新诗的女作家。 14、20年代,影响较大的作者是冰心和宗白华。宗白华有小诗集《流云》。 15、1918年5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在《新青年》上发表。是公认的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 说,“鲁迅”是他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鲁迅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小说家,也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鲁迅的《明天》《祝福》《离婚》可以视为描写中国传统妇女悲剧命运的三部曲。《在酒楼上》《狐独者》《伤逝》则是现实地表现觉醒者悲剧的力作,是觉醒者悲剧的三部曲。 16、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目的是“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也即意在“暴露国 民的弱点”。 17、鲁迅的散文诗集是《野草》。《野草》中属于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象征性肯定的散文有《秋夜》 和《过客》。《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个回忆散文集。其中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18、胡适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是中国第一部刊载于正式刊物的话剧创作。 19、郭沫若有《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卓文君》《王昭君》《聂嫈》)。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及五四新文学(1917-1927) 一、知识点 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 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2、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2、《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作用 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新青年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思想武器。 3、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 1917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从“八事”入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做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他主张书面语要与口语相接近,要求以白话文学为正宗。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即建设国民的,写实的、社会的文学,反对贵族的,古典的,山林的文学,他把文学革命当做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同时也肯定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 刘半农则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韵文、散文,使用标点符号等建设性意见。他还和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双簧信,即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写信,模仿旧文人口吻,将他们反对新文学和白话文的种种观点、言论加以汇集,然后由刘半农写复信,注意辩驳,从而引起社会注意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人的文学》,提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文学,所谓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此主张,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4、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绩和代表性作家作品 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2、国外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4、文学创作 代表作家作品:鲁迅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了封建制度及其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之后的孔乙己,药等小说,都显示了深切思考和完整的现代小说特色,《新青年》《新潮》《学灯》等报刊上陆续推出一些新的文学作家及作品,如叶绍钧的《这也是一个人》、杨振声《渔家》、冰心《斯人独憔悴》、许地山《明明鸟》、王统照《春雨之夜》、郁达夫《沉沦》,诗歌方面有胡适的《尝试集》、郭沫若的《女神》,这些都是于1919-1922发表的,虽不够圆熟,但是都充满个性解放、民族解放的精神,从内容到形式都追求现代性品格。 5、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代表性人物,主要刊物 1、文学研究会,1921年在北京成立,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叶绍钧、等12人,创作主旨为“为人生”,强调写实主义,主要刊物《小说月报》。 2、创造社,1921年在东京成立,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留日学生,主要刊物有《创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复习资料(精)

名词解释 1.第一次文代会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即第一次文代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召开。来自解放区和前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约八百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央作报告,周扬和矛盾分别代表两个地区作文艺运动经验的报告;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选举成立全国性的文艺组织—文联和领导机构。第一次文代会标志着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和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的建立。开始了当代文学的“一体化”的进程,并确立了各种文学力量在“当代文学”中的资格和地位。 2.双百方针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其具体内容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性、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4.根本任务论 是“文革”文学理论的核心命题。《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要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

5.三突出创作原则 1968年5月23日,“四人帮”根据江青旨意最先提出“三突出”创作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是从“根本任务论”出发制定的形式主义的创作模式。 6.主题先行论 其主题是指“老干部等于民主派,民主派等于走资派,走资派还在走,必须要打倒”。这个主题无论对哪种体裁,在创作之前就已规定,创作时必须从它出发,必须根据这个主题到生活中寻找素材,加以表现。 7.革命样板戏 革命样板戏是建国后一体化文学体制下戏曲革命化的极端产物。“文革”期间,江青一伙在全盘否定十七年文学的同时,还攫取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京剧改革的成果,并将它们连同现代革命京剧《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等8个剧目,封为“革命样板戏”。 8.政治抒情诗: 1963年起,政治抒情诗成为占据诗坛主导地位的潮流,内容直露地表白诗人的政治信仰和道德情操,甚至以标语口号来替代情感的抒发,诗歌变为“战歌”。诗的主题由赞颂新生活转向对“继续革命”的感情和行动的宣扬。大量运用浅薄的比兴象征、托物言志方法,红日、红旗、青松、风暴等成为使用频率极高的象征符号。代表作家有:郭小川、贺敬之。 9.山药蛋派 又称山西作家群、山西派等;是由部分山西作家构成,以写农村题材小说为主的一个文学流派;起源于40年代,繁荣于五六十年代;代表作家和作品有赵树理的《锻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1、《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7月终刊。 2、《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了人道主义,强调一种“”的“”,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的人性。这深深地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在人生上,并申明“”的文学观念,这对“”时期尤其是对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

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显示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4、创造社成立于1921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5、新月社新月社于1923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月刊等。以研究介绍外国文学、整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与人生的意义,被称为"人生派"。受19世纪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影响,注重写实主义创作方法。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终止活动。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成员是留日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以及后来加入的彭康、朱镜我、冯乃超等。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等。强调创作"本着内心要求",崇拜天才,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宣传文学的无目的性,提倡为艺术而艺术,被称为艺术派。受欧洲启蒙主义、浪漫主义、颓废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影响,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1929年2月该社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3、湖畔诗社:1922年4月,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在杭州西湖湖畔成立的新文学团体。他们的作品主要有诗歌合集《湖畔》、《春的歌集》和汪静之的《蕙的风》、《寂寞的国》等。其创作以抒情诗特别是爱情诗见长。风格清新质朴、坦白率真,以自由诗为主。 4、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一、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二、感伤的精神标记;三、个性化的追求;四、创造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5、郁达夫浪漫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一、自我的写真;二、感伤的抒情;三、结构的散文化;四、流丽、清新的文笔。 "病状",因封建思想没有完全从人们头脑中清除,加上中国反封建的思想革命尚不十分彻底,因此将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存在。它将作为一面镜子,使人们从中窥测这种精神的病容且时时警戒。 7、美文:即艺术性散文,通常称为"散文小品"。它不是批评的,也不是学术性的,而是艺术性的。不管是叙事还是抒情,都是为了表达作家自己真实的"思想"。其风格是"真实简明"。"美文"在周作人看来,就是个人的"言志"之作。由于这种文体更能适应思想启蒙,又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因此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家们几乎没有不从事散文小品创作的,所以这一时期无论从创作数量,文体品格还是艺术风格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繁盛和成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