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日本资生堂的企业文化

日本资生堂的企业文化

日本资生堂的企业文化
日本资生堂的企业文化

資生堂: 企業文化

一、資生堂的基本情況

資生堂株式會社是日本化妝品界的領軍企業,創立於1872年,至今已有139年的歷史。明治維新後不久,福原有信在東京銀座開辦了日本第一家西式藥房,取名資生堂,除了賣藥也提供各種生活用品。1888年,資生堂成功研製出全日本的第一瓶牙膏,迅即取代了當時流行的洁牙粉;1897年創制出突破性的美顔护肤化妝水,從此開始化妝品事業。1923年,資生堂開始建立全日本的連鎖銷售網路,所有經銷商都要經過相關訓練,以確保服務品質。1927年,資生堂改組爲股份公司並上市。

多年來,資生堂堅持按照自己的特長做企業,以其優秀的品牌效應不斷拓展市場,成爲銷量排名亞洲第一、全世界前五位的化妝品企業。目前資生堂的産品暢銷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7年的銷售總額約爲7200億日元。

1981年資生堂開始進入中國,最初是在友誼商店、北京飯店等大型商場、飯店銷售約60個品種的化妝品、香皂、牙具等産品。自1983年開始,經過與北京麗源化妝品公司的4次技術合作,于1991年成立了資生堂麗源化妝品公司,1994年推出專爲中國消費者設計的品牌“歐珀萊”。資生堂追求在中國長遠發展,在中國時尚业變化最快的上世紀90年代,很多廠家拼命拓展銷售渠道炒作品牌時,資生堂堅持腳踏實地,把高品質、高形象、高服務作爲一貫宗旨。1998年,資生堂與中信華東集團合作成立上海卓多姿中信化妝品公司。2003年,資生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作爲資生堂的中國總部,統籌管理資生堂在中國的化妝品事業。

二、資生堂的企業文化

資生堂始終堅持以文化來打造企業,融合東方美學、西方科研及商業技巧,形成了引領潮流的創新精神。創始人福原有信根據《易經》中“萬物資生,乃順承天”之句爲企業取名“資生堂”,使其從誕生起就有不可剝離的企業文化。資生堂第二代傳人福原信三是著名攝影家,曾留學歐洲的他將當時西方前衛的美學思想和設計觀念引入資生堂,從産品到形象都發生了根本變化,使資生堂真正成爲知名的化妝品品牌。1953年起,福原信三之子福原義春作爲熟讀中國古代典籍的學者和有著多種興趣愛好的雅士,以精細愛心來經營企業,打造了企業的極致管理,使資生堂成爲全球著名品牌,先後出版《多元价值經營時代》、《文化資産的經營》、《我的多軌人生》等數十部著作。

資生堂歷代領導者繼承了家族文化傳統和創新精神,堅持以經營文化來經營企業、以經營藝術來經營産品,形成了資生堂文化的獨特基因。1921年資生堂就確立了品質本位、互惠互利、消費者、堅持、德義尊重“五大主義”,使之成爲企業的基本理念和行爲規範。品質本位主義指商品品質是企業的生命,要把品質做到最完善;互惠互利主義就是不僅僅以企業獲得利潤爲目標,消費者、合作夥伴、所有員工都應該得到實際利益,達到共贏;消費者主義就是時刻傾聽消費者的意見,按照消費者的想法去研究開發;堅持主義是指面對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要在最擅長的化妝品行業中不斷完善自己,做好本行;德義尊重主義是講究道德,重信譽守合約。這“五大主義”被公認爲資生堂成就百年老店的基石。

資生堂十分重視通過文化向世人倡導美的理念,引導時尚潮流,提出了“資生堂的目的就是美、健康、和平”,使“美一瞬,美一生”的理念傳遍世界。1919年起讓青年藝術家無償在資生堂總店設立畫廊陳列作品,至今已有90年歷史,

共承辦展覽3000多場,展示過5000多位藝術家的作品,成爲東京的文化地標。1924年創辦《資生堂月報》,主張“東西方文化兼收並蓄”,後改爲《花椿》月刊,並成立了花椿俱樂部。刊物內容豐富,包括化妝品行業最新动态,本土及海外潮流資訊、時裝和旅遊藝術,並刊載當代著名作家的作品,開展“花椿公募詩”活動,對現代日本詩壇産生了很大影響。《花椿》還是入選全球雜誌TOP排行榜的唯一商業刊物,連同龐大的花椿俱樂部已成爲資生堂的最佳文化載體。

資生堂經過上百年的經營實踐認識到企業文化對於企業經營管理的極端重要性,認爲企業文化是繼人才、物資、資金之後的第四經營財産,是創造企業獨特價值的源泉。福原義春於1999年提出了“文化資本”的概念。他認爲文化性的創造支援著經濟,文化發揮著資本的作用;資生堂通過在企業經營中融入文化活動,不僅加強了與文化的聯繫,更深化了與社會的聯繫,進而提高了公司的形象,推進了公司的發展,這個發展必將帶來新的文化积淀。1990年,資生堂成立了企業文化部,專門推進本企業的文化事業。福原義春在回憶這一段經歷時說:“正如企業設有管理人員的人事部、管理資金的財務部以及從事物資運作的工廠管理部門一樣,我認爲理所當然應該設立確認、應用、積蓄企業內部文化以及管理未來文化發展方向的部門。”他還談到,這個創意引起了媒體的極大興趣,不但認爲具有先見之明,還提出今後所有企業都應該設立這樣的部門。企業文化部是一個積蓄企業文化,將其應用於企業內部經營並且管理、檢驗這個文化積蓄過程的部門,同時還是企業與藝術家和文化團體聯繫的紐帶。由此將社會上體現于藝術文化活動中的新的價值觀吸納到公司的管理之中,可以爲公司引進新的感覺、新的活力。

爲了加強企業文化管理,資生堂專門建立了資生堂會館、資生堂藝術館、資生堂企業資料館,收藏和保管通過資生堂畫廊進行藝術文化支援活動中收集到的藝術品和大量宣傳品、商品包裝設計,負責管理所有的企業資料,將資生堂對美的追求作爲企業文化遺傳基因之一保留下來。設有50多人的企業文化部負責《花椿》月刊的編輯出版和資生堂畫廊、資生堂會館、資生堂藝術館、資生堂企業資料館的管理,並負責組織舉辦現代詩歌花椿獎、資生堂藝術贊助活動等。

日本企业的经营模式与企业文化

[摘要]作为第一个非白人的工业化发达国家,日本能给其他发达国家,尤其是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与其相似的东亚国家的现代化提供怎样的激励和样板呢?很多 国人将日本的成功归功于外在因素。本文力图从“文化”的角度,对日本的企业经营模式与企业文化展开论述,以探究日本崛起的奥秘。 [关键词]日本企业文化儒家思想人文价值 一、儒家思想与日本的企业文化 东西方的界定,主要在于文化的划分。尽管日本曾经历过全盘西化的维新,东方文化还是对他有深深影响。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人”的定位。西方文化,可以被归结为一种个人主义文化,而受儒家精神濡染的东亚诸社会的文化,基本上是一种社群文化。东亚的社群文化主张企业、经济和社会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协调一致的运作。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视角来看,东方文化下的人简直就是“无我”。与这种精神资源中的“无我”意识联系的是在社会秩序网络结构中的“克己”即“自我舍弃”。每一个人从某种程度上丧失了独立的个人“人格”,从而变成了社会秩序网络结构上的一个“结”。社会秩序已把人的“人格”甚至“人性”内涵于其中,从而变成了这些社会中注重人事关系、人互相牵制的秩序网络。这种“无我”在日本经济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就是企业中强烈的团队本位主义。日本人重 视他人的评价、暗示、期待和赞许,即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中行善。这在企业中,就表现为鼓励员工之间的公开竞争,并把企业的诚信摆在首要位置。 正是这些日本特有的文化和制度特征保证了外在机制的成功运作。比如说,日本产品之所以能以“高质量、低价格”出口到国外,很大程度上是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竞争与日本的历史传统是相契的。这种竞争不同于西方以个人为单位的竞争,而以集团为本位,在整体上形成了“对外竞争、对内和谐”的格局。日本人公认的观点是:社会并非个人竞争的场所,而是一个团队与另一个团队集体竞争的地方。一个公司的雇员组成的队伍应该像一个统一体那样行动,以便与另一个公司所建立的团队竞争。于是为了在一场无休止的集体竞争中击败所有对手,最重要的是保持企业内部的亲密和谐。这样,日本儒教中的忠诚精神就成为每个企业的绝对律令。企业在雇用雇员时,如同挑选夫婿一样,要估计他的性格、忠诚感和从长远看它对公司可能做出贡献的潜在能力,这些特征要比员工的“专业本领”更加重要。这种雇用就像结婚一样,是一种终身承担的义务。于是类似中世 纪那些超家族的封建集团,一种强烈的“家长式的”、“家族的”、“同事的”气氛弥漫于公司之中。 引申至国际竞争圈中,日本人觉得国家就像一个放大的企业,它作为一个严密的整体参与世界贸易竞争。而企业对于政府犹如雇员对企业一样,信奉的仍是传统的儒教的忠诚原则。在日本的民主中,渗透着协调一致的集体传统。他们觉得,决定不应有任何个人做主,而应该通过协商由集体共同做出。开会的目的在于达成一致,其意义在于达到普遍统一和没有人持强烈的异议。等级制度和集体决策在日本的传统中相辅相承成为统一体。如果说中国的等级观念往往与官位的高低相联系、带有冷冰冰的行政隶属意味的话,日本的等级观念则染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家族色彩。这种纵向、横向间反反复复的协调商量、集体决策,对于日本的经济腾飞和企业的做大做强是十分有益的。日本通过自身顽强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在积极引进外来管理文化的基础上,日本人对自己的传统进行了创造性地转化,进而获得了巨大实效。 二、企业管理——以人为本

日本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启示(同名14983)

日本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启示(同名14983)

简论日本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借鉴 [内容摘要]二战后日本经济以其惊人的发展速度,引起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关注。日本企业能在当时迅速的发展,无疑离不开其民族的文化。日本的企业文化是日本企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相对于日本而言,我国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显得尤为欠缺。或许我们可以从日本企业文化中借鉴其有利的方面,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企业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日本企业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借鉴 二战后几十年里,一批批优秀的企业,以其巨大的规模、雄厚的实力及出色的经营,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造就了日本经济的繁荣。日裔美国学者威廉·大内先生在深入考察日本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以后,得出了结论:企业文化作为管理学的最新成果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标志。日本企业在东西方文化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极大推动了公司的发展。这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企业文化”也称“经营文化”、“组织文化”。概括说来,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所追求的固有价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信念体系”。企业文化之于每一个企业,是一种个性化,而企业文化之于每个企业内部的职员,则是一种共性化。它是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和发展目标的总和。 从根本上来说,日本的现代企业文化源于日本的传统文化,其传统文化是企业文化生长的土壤,企业文化又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一般认为,日本的传统社会及其文化有几个显著的特点:农耕社会;儒教文化;集团主义;单一民族;注

做到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员工,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利用感召力让员工尽心尽责地为企业工作,同时,重视培养职工忠于企业的信念,树立团队精神,使员工能和企业荣辱与共、相依相存,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二)、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大力推行创新 一个企业能否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既表明了这个企业的文化品位,也是其企业文化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在现代化改革形势下,为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用文化提升企业形象,用创新推动企业发展,无疑是行之有效的科学途径。 日本企业非常重视人才的开发,把人放在企业组成要素的第一位,人就是财产,培养优秀的人就是增加企业的资产。并且下大力开设培训中心、建立资料馆,努力创造文化氛围,从内部提高员工自身素质、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为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效益与活力。这一成功经验对我国企业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目前,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充分。企业恶性循环,不讲职业道德,信用水平整体下降;企业内部普遍缺乏人文关怀意识,企业员工队伍的素质不高。为了推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前进,一方面大力提高职工内在素质,用严格的管理来规范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要大力提升职工的技术文化素质,通过专门技术培训、资料补充等手段全面提高其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加强职工的生活文化建设,激励员工进行创新,不断探索出新的管理经营模式,从而实现企业的总体创新。 (三)、提倡履行社会责任,在和谐社会中营造更和谐的企业氛围。

解读资生堂中国市场渠道策略

解读资生堂中国市场渠道策略 2006年初,在资生堂株式会社新任社长前田新造来华访问的几个星期前,资生堂旗下子公司资生堂药品携其针对干燥肌肤问题的著名品牌菲璐泽来到中国,首次进驻药妆店。而此前,在药妆领域销售的化妆品主要为法国欧莱雅集团旗下的薇姿、理肤泉以及法国雅漾等。 2006年7月24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资生堂将关闭在上海等3处“焕彩空间”化妆品直营专卖店。具体日期为:上海南京西路的直营专卖店于7月25日正式关闭,北京店和杭州店将于9月10日和9月25日关门。而原因则是“这些直营店完成了他们示范店的使命”,北京与杭州两家的店铺租赁合同也正好到期。在资生堂关闭直营店的同时,资生堂相关人员表示,在2005年底,资生堂化妆品专卖店已经达到了1009家,到2006年底签约专卖店达到1700家,而其目标是在2008年达到5000家的规模,即平均10余万城镇人口拥有一家签约专卖店。 资生堂渠道策略概读 至此,资生堂在中国市场的“四”面出击渠道策略已经完全显现: 一、继续坚持城市中高端市场的占有与维护,保障高档百货商店专柜的竞争力; 二、坚持向二、三级市场下沉,以签约专卖店的形式覆盖大众市场; 三、进驻一线市场中以屈臣氏、千色店、万宁、丝芙兰为代表的个人护理与化妆用品连锁店; 四、进驻药妆店,开辟新的化妆品销售市场。这些方向,最为资生堂倚重的,就是向二、三级市场下沉,大力发展签约专卖店。 而这种策略的转变,始于2003年9月25日,资生堂发表中国市场战略,计划在全中国设立化妆品专卖店。同年9月26日,面积110平方米的资生堂直营1号店“焕采空间”在上海南京西路开业,由此拉开了资生堂专卖店攻坚战的序幕。 2004年初,资生堂在上海全额投资3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亿)设立资生堂(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负责主攻签约专卖店渠道。而在此之前,资生堂一直坚守一线市场的百货商场专柜渠道。而在2002年2月以前,资生堂已在中国设立20个办事处,并在80个大中城市

浅谈日本的企业文化与借鉴

浅谈日本的企业文化与借鉴 【摘要】:管理是一门艺术,然而文化又是管理艺术中的精华,是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不同的文化造成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特征,并进而在管理领域内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在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下,对人的管理以及结果则完全不同。战后日本经济的成功,是由于企业的崛起和蓬勃发展。而日本企业充满活力,不断发展,就是因为拥有着独特的日本企业文化,这其中包括了日本一些传统的企业家文化和日本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这是由于日本的这种典型的企业文化促使得许多日本大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世界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对日本企业文化的探究,从而借鉴日本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然后对我国的企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关键词】:日本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借鉴 1.日本的企业文化及特征 1.1日本的企业文化的根“合和”文化 日本文化是由中国的儒学、源自印度的佛教和日本民族原有的神道融合而成的复合文化。儒学、佛学和神道被称为日本文化的三种基本颜色。二战以后,西方文化才较多地传人日本。中国的儒学,包括孔子、孟子等人所提倡的礼教和为人哲学,对日本文化影响最深。年长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常常以孔孟之道作为“座右铭”;而许多公司的经营理念仍具有相当浓厚的儒学色彩,例如,丰田汽车公司以“天地人知仁勇”为其座右铭,它的来源却是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孔子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思想。 日本的著名企业家这样总结了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影响: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度是根据孔子的“礼”的思想并结合日本的具体情况提出的;日本的企业工会制是根据“和为贵”的思想提出的;日本企业与职工的全面关系(不仅仅是工作关系)是儒家思想“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具体体现。 正是日本企业紧紧地把握了“合和”文化,使得日本企业员工们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及其企业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员工们始终把企业当成是自己温暖的家,一心一

日本企业文化(精选多篇)

日本企业文化(精选多篇) 看日本的企业文化是如何发展的 企业文化一词,是由美国人提出来的,但它最早的实践者却是日本人。二战中日本国内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世人都以为它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但不久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当日本产品相继敲开世界各国国门,特别是电视、汽车等占领了美国大部分市场时,美国研究起日本发展的奥秘。最后得出结论:日本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实现经济腾飞,迅速崛起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主要原因是得益于日本的企业文化。 西方学者做过一个比喻:管理就像一座漂浮在大海里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占1/3,大体相当于管理组织、制度、技术、手段和方法等有形管理;隐在水中部分占2/3,大体相当于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无形管理。如果说传统管理理论更多的着眼于占1/3比重的有形管理的话,企业文化理论则着眼于占2/3比重的无形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企业之所以成功,经济迅速腾飞,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更重视管理的软性因素,更重视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更重视培植企业自身的“社风”、“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等。 公元一世纪,中国儒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人接受了儒

家中的等级观念、忠孝思想、宗法观念等,逐渐形成了“稳定性强”的具有大和民族色彩的文化,它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管理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文化的特征从历史上看,日本的周边一直存在着一些强大的国家,这种地缘特点要求日本人必须发奋图强,才能赢得民族独立,并受到周边国家的尊重,这形成了日本人特有的民族自尊意识。在此基础上,日本人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和感情——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日本属于典型的东方文化传统的国家,历史上长期盛行单一的种植经济,这种劳作方式需要整个家庭及邻人的相互协作,因而倾向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加之日本是民族单一的国家,因而这种重视集体力量、发挥集体智慧的思想就更浓厚。这种国民团结一致的精神表现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就是政府和企业密切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力量。 日本的团队精神在大、中企业实践中有三项重要的制度作为保障。一是终身雇佣制,一个人从学校毕业受雇于一家企业后,若无特殊原因,在该企业将干到退休。企业方面,要对员工长期负责,从工作到生活,从本人到家属都要关照,在不出现特殊情况时不解雇职工。从本质上说,雇佣制是日本企业家族化经营方式的延伸。 早在德川时代,家庭工业基础上的师徒制家族经营方式便已诞生,其特色是营利活动与家庭集团的继承行为合而为

日本资生堂在的产品策略

日本资生堂在的产品策 略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日本资生堂在中国的产品策略 专业班级:商务管理1班 姓名:翟丽梦 序号:41号 日本资生堂在中国的产品策略 一、公司简介 公司名称:株式会社资生堂 Shiseido Company, Limited 总部所在地址:东京都中央区银座75番5号(104-0061) 创立时间:1872年 注册资金:645亿日元(2007年3月31日) 总经理兼董事长:前田新造 销售额:集团全体7235亿(2008年3月截止) 资生堂本部2732亿日元(2008年3月截止) 员工人数:约3497人(集团员工人数约28793名)(截止至2008年3月31日) 企业宗旨:一瞬之美、一生之美 这句话包含了“发现新的更深层的价值,创造美丽的文化生活”这一 ,并向社会宣布要把资生堂建成能够满足人们“希望美丽 地生活下去”这一愿望的企业。今后将在提供有吸引力的商品和服务、 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CSR)、企业文化活动、公司管理等活动中贯彻

“一瞬之美、一生之美”这一思想,发挥企业的社会作用。 资生堂以药房起家,最初并非化妆品公司。 1872年,资生堂在东京的中信银座开了一家西洋药店。 1981年北京市“”、“”等9家大型商场、饭 店开始销售约60个品种的资生堂化妆品、、用具等产 品。 1983年资生堂与北京签署第一次生产技术协作协议,开始销售当地开发品牌“华姿”产品。 1985年资生堂与北京签署第二次生产技术协作协议,生产销售护肤品。 1986年资生堂与北京签署第三次生产技术协作。 1991年资生堂与北京签署第四次生产技术协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资生堂丽源化妆品有限公司,开始百货店事业。 1993年北京工场。 1994年合资品牌“欧珀莱”(AUPRES)开始销售。 1998年合作公司上海卓多姿中信化妆品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欧珀莱防晒系列被指定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专用护肤产品。 2001年独资公司资生堂(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成立。 2002年资生堂名誉会长福原义春荣获北京市荣誉市民称号。 2003年资生堂(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菲婷资生堂商品上市,超市及便利店专卖正式加入。

资生堂细分

资生堂细分“岁月” 日本的化妆品,首推资生堂。近年来,它连续名列日本各化妆品公司榜首。资生堂之所以长盛不衰,与其独具特色的营销策略密不可分。 独创品牌分生策略 与一般化妆品公司不同,资生堂对其公司品牌的管理采取所谓品牌分生策略。该公司以主要品牌为准,对每一品牌设立一个独立的子公司。这样,每个子公司可以针对这一品牌目标顾客的不同情况,制定独立的产品价格、促销策略;同时,公司内部品牌与品牌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也要进行激烈竞争。例如,九十年代初,该公司推出了以年龄在二十岁左右、购买能力较低、对知名品牌敬而远之,对默默无闻的品牌能自主选择的女性为目标顾客,推出“ettusais”系列化妆品。该品牌的营销管理就比较特别。他们在东京银座一楼专卖“ettusais”系列品的商店中,陈列的品种达30多种,顾客可以当场试用。且价格也较低。考虑到目标顾客的思想行为特点,他们在“ettusais”系列化妆品包装上一律不写资生堂的名字,让人不易觉察这是大名鼎鼎的资生堂产品。通常,一般店铺中,顾客一上门,售货员就会做一大串说明,而资生堂ettusais店则规定,除非顾客主动询问,售货员绝不能对其进行干扰,而应为这些年轻女性创造一种能完全独立自主挑选的购物气氛。 体贴不同岁月的脸 八十年代以前,资生堂实行的是一种不对顾客进行细分的大众营销策略,即希望自己的每种化妆品对所有的顾客都适用。八十年代中期,资生堂因此遭到重大挫折,市场占有率下降。一九八七年,公司经过认真反省以后,决定由原来的无差异的大众营销转向个别营销,即对不同顾客采取不同营销策略,资生堂提出的口号便是“体贴不同岁月的脸”。他们对不同年龄阶段的顾客提供不同品牌的化妆品。为十几岁少女提供的是RECIENTE系列,二十岁左右的是ettusais,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则有长生不老ELIXIR,五十岁以上的妇女则可以用防止肌肤老化的资生堂返老还童RIVITAL系列。 资生堂不像一般的化妆品公司那样,对零售商有较大的依赖,它有自己独立的销售渠道,旗下专卖店(柜)达25000多家。为配合产品销售,资生堂又推行了“品牌店铺”策略,即结合各品牌的具体情况,在每一专卖店(柜)中

日本企业文化特点

电影《忠犬八公》讲述了一只日本秋田狗对主人的忠诚和爱,从侧面也反应出了一些日本的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文化最为明显地体现为如下特征: 一、忠诚日本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忠诚,员工忠于上司、忠于企业、公司忠于员工。 日本企业不仅推崇能力,更看重忠诚。 同时,日本企业员工也同时把忠诚企业作为自己人生的荣耀。 在日本,不忠诚的人是被人唾弃的。 日本员工时时处处维护自己企业的荣耀,不允许任何人有辱自己的企业。 日本年轻人一旦进到一家大公司,就把自己的命运与公司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企业是员工的家,情感的纽带,道义和责任的要求都使得企业不会轻易辞退员工,员工跳槽的现象也也十分罕见,从一而终任劳任怨是日本企业员工所只能从的道德准则。 此外,日本企业一般不轻易解雇员工,使员工产生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心理。 日本员工行为中往往表现出无条件服从企业,为企业发展忍受各种苛刻的条件。 日本人的忠的意识除了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外,还因为自身的忧患意识浓重,日本的耻感文化特色,资源短缺,受灾频繁,是日本人必须强调一种忠的意识,才能更好的生存,从忠于天皇、忠于国家、忠于企业,日本人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文化资源。 二、以人为本,重视团队精神的发挥日本民族在历史上长期是一个农耕民族,种族单一,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较深,具有长期的家族主义文化传统,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日本民族主义传统和与此相联系的团队精神渗透到企业文化和管理的各种制度、方法、习惯之中,使企业全体员工结成“命运共同体”。 员工与企业之间保持着叫深厚的“血缘关系”,对企业坚守忠诚、信奉规矩,有着很强的归属感。 日本企业把“以人为本”的细想贯彻到企业文化中,把培养团队精神视为企业文化的灵魂。 正是这各方面的综合,特别是企业文化的渗透力、感染力和激励力,使得日本企业成为一个个真正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从而爆发出勃勃生机和很强的创造力,完全不同于美国企业的机械性组织。 团队精神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日本企业重视团队能力,个人能力被置于其次地位。 日本企业采取年供序列工资制,晋升主要凭年资相应的职务晋升也主要凭年资,资历深、工龄长的员工晋升的机会较多,并保证大部分员工在退休前都可升到中层位置。 这种制度是以论资排辈为基础的,员工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比能力更重要。 对员工实行长期考核和逐步提升制度,要成长为一名受重用的优秀员工,要被派往多个地点去任职,要经历多种岗位和工种,虽然有些工作貌似琐碎无聊,与企业似乎无关,但能否安心兢兢业业地做好这些工作,却是企业考察员工的适应性与团队意识的重要手段。 日本企业内部往往没有鼓励员工相互竞争的机制,要求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团结协作,过分的自我表现会收到无情的打击,为了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员工不能以个人好恶来评判事物,二是要以群体的和谐为评判标准。 在日本,集体活动甚至于下班后去喝酒都不能够轻易不参加。 三、精细日本作为地域狭小的岛国,资源匮乏,为应对这种局面,日本人养成了精细的文化习惯,甚至有人认为日本人太过于拘泥小节。

资生堂中国营销案例分析

资生堂中国营销案例分析 2006年初,在资生堂株式会社新任社长前田新造来华访问的几个星期前,资生 堂旗下子公司资生堂药品携其针对干燥肌肤问题的著名品牌菲璐泽来到中国,首次进驻药妆店。而此前,在药妆领域销售的化妆品主要为法国欧莱雅集团旗下的薇姿、理肤泉以及法国雅漾等。 2006年7月24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资生堂将关闭在上海等3处“焕彩空间”化妆品直营专卖店。具体日期为:上海南京西路的直营专卖店于7 月25日正 式关闭,北京店和杭州店将于9月10日和9月25日关门。而原因则是“这些直营 店完成了他们示范店的使命”,北京与杭州两家的店铺租赁合同也正好到期。在资生堂关闭直营店的同时,资生堂相关人员表示,在2005 年底,资生堂化妆品专卖店已经达到了1009家,到2006年底签约专卖店达到1700 家,而其目标是在 2008年达到5000家的规模,即平均10 余万城镇人口拥有一家签约专卖店。 资生堂渠道策略概读 至此,资生堂在中国市场的“四”面出击渠道策略已经完全显现 、继续坚持城市中高端市场的占有与维护,保障高档百货商店专柜的竞争力。 、坚持向二、三级市场下沉,以签约专卖店的形式覆盖大众市场。 三、进驻一线市场中以屈臣氏、千色店、万宁、丝芙兰为代表的个人护理与化妆用品连锁店。 四、进驻药妆店,开辟新的化妆品销售市场。这些方向,最为资生堂倚重的,就是向二、三级市场下沉,大力发展签约专卖店。

而这种策略的转变,始于2003年9月25日,资生堂发表中国市场战略,计划 在全中国设立化妆品专卖店。同年9月26日,面积110平方米的资生堂直营1号 店“焕采空间”在上海南京西路开业,由此拉开了资生堂专卖店攻坚战的序幕。 2004年初,资生堂在上海全额投资3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 亿)设立资生堂 (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负责主攻签约专卖店渠道。而在此之前,资生堂一直坚守一线市场的百货商场专柜渠道。而在2002年2 月以前,资生堂已在中国设立20个 办事处,并在80 个大中城市的商场设立了270个专柜,其销售额占到资生堂中国市场营业额90, 以上的比重。 资生堂渠道变革原因分析 所谓签约专卖店,不同于业界所熟悉的雅芳专卖店模式,它是由资生堂公司选择既有的化妆品专营店进行合作,在店内设立资生堂专柜以销售产品。通过这些店铺,把产品带到了之前商场专柜所无法覆盖的中小城市。 2003 年,资生堂从浙江开始试点,第一期开出了30 多家店,而后在浙江省开到60 家,然后一个省、一个省地推广、布局,目前资生堂已在全国签约了1400 多家这样的专卖店。而根据规划,2008 年这些签约专卖店将在中国遍地开花,达到 5000 家。 资生堂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签约专卖店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线市场增长放缓,竞争日趋激烈,资生堂需要寻找一个新的增长点。 1991年11 月,资生堂与北京市丽源公司缔结设立合资公司的合同,中外合资资生堂丽源化妆品有限公司成立,资生堂开始正式涉足中国市场。在经过为期两年全面深入的市场调查工作之后,资生堂确立了以一线市场的百货商场专柜为主的渠道模式,并提出了“高品质、 高服务、高形象”的三高营销策略,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资生堂取得了很大的成功,2005年,资生堂中国市场销售额达到11 亿元。但是,随着其他 跨国企业的不断进入,中国一线城市国际品牌拥有数量剧增,竞争日趋激烈。而在这场化妆品的品牌大战中,资生堂作为早来者,并没有取得令它满意的成绩。 2005年,宝洁的销售额达到150亿元,而欧莱雅的销售额也达到35 亿元。显然,资生堂与竞争对手有明显的差距,但现有的专柜渠道又无法让资生堂在短期内赶上竞争对手。而且,如果资生堂在专柜线上冒进,不仅有可能导致品牌价值弱化、定位模糊,还有可能引起消费者的误解而导致经营下滑的危险,所以,资生堂只能巩固一线城市的专柜市场,希望在

日本企业文化特征

日本企业文化特征(小集团活动)QCC “日本企业文化特征(小集团活动)QCC”正文: 1.概念 这里说的小集团活动,又叫品质管理小集团活动。(即: QC 品质管理活动,简单的又叫QCC )“QC”是品质管理的英文Qualitiy Control 缩写。“ C ” 是小集团Circle 缩写。 2.来源 发明于美国,盛行于日本。最早是美国的一个博士,于1950年提出的SQC (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理论,即用统计的手法进行品质管理,最初也有许多企业把它作为提高品质管理水平的方法应用。但是这种手法只有搞QC 的专业人员才能应用,对现场生产的作业人员难以理解掌握。 后来,东京大学的石川馨( いしかわかおる)教授,把SQC 的理念与日本的风俗、文化相结合,于1962年在日本的季刊志上发表了《现场与QC 》的文章,系统地介绍了QC 的理论和应用。之后,在日本不断得到普及与推广。特别是从70年代开始,在日本的钢铁、电机、汽车、化学等基础工业部门,被广泛引入 日本企业文化特征(小集团活动)QCC”正文: 。后来,又在金融、服务性行业等非制造业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3.基本理念 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内部交流;改善企业经营;增加劳动意义 4.基本做法 ①成立小集团:确定人员,明确分工,设定名称。 ☆一般在10人以下(通常5-9人),太多会有与己无关的感觉。 ☆每人都有不同的分工。(组长、书记、调查、统计等等)。 组长是选举产生,一般与职务无关。 日本企业文化特征(小集团活动)QCC”正文: sp; ☆名称亲切、通俗。有的取各成员名字的头一个字母组成一个词 汇来命名;有的以大家喜欢的花种来命名 ②设定题目、目标。 ☆比较被重视的题目有: --- 提高品质和服务; --- 降低成本;

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一、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有: (一)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将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相统一 日本公司往往追求经济效益和报效国家的两重目标,积极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把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当企业利益与民族利益发展冲突时,注重后者而不是前者,群体价值观念鲜明。这在公司的发展远景和经营理念中都有所体现。 日本的松下公司这样表述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价值目标:“讲究经济效益,重视生存意志。遵守产业人的本分,鼓励进步和社会生活的改善,致力于世界文明的进步。”由此看出,日本企业在追求经营理念的同时,也强调通过优良的产品、周到的服务来回报和服务社会,进而赢得社会好评,使企业生命得于延续。松下电器作为从社会调用人才、物品、金钱来经营事业的企业,通过其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就是它的使命。可见,日本企业的发展目标与西方企业仅仅追求利润的奋斗目标不同,而是将追求效益的企业使命和报效国家的社会责任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个人的历史使命和企业的历史使命定位在一个高水平上,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潜能。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竞争加剧,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日益成为衡量企业优劣的重要标准。日本企业文化的这一特点显得尤为明显。在具体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企业切实做到实现股东和员工的利益;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好的商品服务;最大限度地促进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社会繁荣;遵纪守法,保证经营的公开和透明性;把企业发展同造福人类、保护环境、建立循环型社会统一起来。也正是由于日本企业这种定位,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更好地促进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日本企业提倡以人为本,以企为“家”的全员团结协作精神 日本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很好地把企业以人为本与员工以企为“家”有效地结合起来,灌输企业的命运就是员工命运的意识,建立起共同的价值理念,人企合一,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推行一种“家”的企业文化。 日本民族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颇深,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他们把这种团队精神也渗透到企业文化和管理方法上,在实际工作中从各方面切实做到肯定、认可、关心、支持员工,激发员工的忠效觉悟;同时员工与企业间保持着较为深厚的类似“家人”与“家”之间的关系,使员工对企业坚守忠诚、信奉规则,同事有着很强的归属感。也正是这种企业“家”文化精神的渗透力、感染力和激励力,使日本企业成为生机勃勃的活力整体。 现代化背景下,日本企业为了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和企业的凝聚力,除了传统的“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的制度保障外,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断优化员工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家的氛围下,员工能有良好和睦的工作环境,能更好的沟通,对公司产生感情上的依赖,从而对公司忠心耿耿,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与西方企业的组织机械化相比,日本企业和员工结成的这种同舟共济关系更具有勃勃的生机和创造力。 (三) 日本企业以不断创新为目标,培养激发员工的共同创新能力 基于生存危机的忧患意识,日本民族形成了特别善于学习和借鉴其它民族的成功经验。公元7世纪,日本曾全力模仿和学习中国唐代文化。1853年美国舰队轰开当时落后的、尚闭关锁国的日本,使日本人猛然惊醒,转而自觉学习欧美工业化文明文化,为1867年明治维新实行资本主义“文明开发”改革奠定基础。日本人的学习和借鉴总是与本民族的实际结合起来,为我所用。体现在企业上则是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创新求求生存。

资生堂SWOT分析

3.SWOT分析 SWOT战略分析方法,是通过对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来清晰地确定企业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而在战略与战术两个层面加以调整方法、资源以保障企业的运行以达到所要实现的目标。

2.SWOT模型 资生堂VS欧莱雅放下身段将战争进行到底 2008-11-15 16:56 除了高档百货商场的资生堂专柜,姑娘们还会在诸多化妆品专卖店里买到这家日本最大的化妆品公司的产品,这些产品甚至没有资生堂的标识,可是,它们的的确确是资生堂造。 百盛、巴黎春天、伊势丹……从姑娘们踏进这些百货店的那一刻起,化妆品大牌们就开始明争暗斗。 对于资生堂而言,占据一线城市百货店入口附近的柜台一直是无比重要的事情。现在,向来以高端形象示人的资生堂却在逐渐放下身段。 资生堂早已不露声色地和化妆品专卖店小店主谈起了生意。截至目前,它在中国的化妆品专卖店数量已经超过3100家,基本覆盖了中国的中小城市。 2007财年,资生堂在中国销售额是610亿日元(约合40亿元人民币),占资生堂海外业务的27%,全球销售额的8.8%。一直宣称把中国市场摆在头等重要地位的欧莱雅,2007财年,

其全球销售额为170.063亿欧元,中国销售额为5.23亿欧元(约45亿人民币)。 资生堂董事长前田新造(Shinzo Maeda) 也公开表示,海外特别是中国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将成为未来业务增长的主要驱动。 “在我们看来,大众化妆品很有‘将来性’。” 资生堂中国董事长宫川胜说。看起来资生堂非常满意这几年大力拓展的专卖店渠道和大众化妆品收益。 二三线城市里大百货店数量有限,专卖店是资生堂考虑的重要渠道。莫蓉是杭州一家化妆品小店的店主,代理着多个化妆品品牌。2004年,她成为中国最早的5名资生堂专卖店店长之一。资生堂与莫蓉签订协议,资生堂为专卖店提供标准定制柜台,相应地,莫蓉必须按照资生堂设计的标准模式摆放商品。莫蓉为资生堂空出一块优势地段,红白色调的柜台设计令小店有了专柜的气势。 莫蓉的改变源于资生堂5年前的一个新策略。这是一个看上去有点冒失的决定:高贵的进口品牌形象的资生堂要全面进入二三线城市,并且推出与之适应的大众品牌。 2006年夏天,莫蓉在店里摆上专卖店专供的“悠莱”品牌。虽然莫蓉不太理解资生堂的专供做法,不过这多少是件让莫蓉暗自高兴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姑娘们可能只有到杭州等地才能买到这个品牌的资生堂产品。 在悠莱之前,资生堂已经推出了Za和泊美这两个大众品牌,在资生堂系列中属于低端产品,由资生堂的合作公司—上海卓多姿中信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它们的价格大多在百元左右或者更低,不进入大百货商场,除了一些中小型百货店和超市,你更多见到它们是在化妆品专卖店的一角柜台。 资生堂在华事业被概括为两个部分:百货店事业和专卖店事业。销售的产品包括最高端的进口品资生堂、针对中国开发的欧珀莱、针对专卖店事业的化妆品。 迄今为止,资生堂在各大百货店里重金租用、位置极佳的柜台只属于前两类高档品牌,它们在资生堂中国地区销售额所占比例超过50%,隶属于资生堂在中国最有优势的百货店事业。在2003年提出专卖店策略之初,它们几乎是销售的全部来源。

日本资生堂在中国的产品策略

日本资生堂在中国的产品策略 专业班级:商务管理1班 姓名:翟丽梦 序号:41号

日本资生堂在中国的产品策略 一、公司简介 公司名称:株式会社资生堂 Shiseido Company, Limited 总部所在地址:东京都中央区银座75番5号(104-0061) 创立时间:1872年 注册资金:645亿日元(2007年3月31日) 总经理兼董事长:前田新造 销售额:集团全体7235亿(2008年3月截止) 资生堂本部2732亿日元(2008年3月截止) 员工人数:约3497人(集团员工人数约28793名)(截止至2008 年3月31日) 企业宗旨:一瞬之美、一生之美 这句话包含了“发现新的更深层的价值,创造美丽的文化生活”这一,并向社会宣布要把资生堂建成能够满足人们“希望美丽 地生活下去”这一愿望的企业。今后将在提供有吸引力的商品和服务、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CSR)、企业文化活动、公司管理等活动中贯彻“一瞬之美、一生之美”这一思想,发挥企业的社会作用。 资生堂以药房起家,最初并非化妆品公司。 1872年,资生堂在东京的中信银座开了一家西洋药店。 1981年北京市“”、“”等9家大型商场、饭 店开始销售约60个品种的资生堂化妆品、、用具等产

品。 1983年资生堂与北京签署第一次生产技术协作协议,开始销售当地开发品牌“华姿”产品。 1985年资生堂与北京签署第二次生产技术协作协议,生产销售护肤品。 1986年资生堂与北京签署第三次生产技术协作。 1991年资生堂与北京签署第四次生产技术协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资生堂丽源化妆品有限公司,开始百货店事业。 1993年北京工场。 1994年合资品牌“欧珀莱”(AUPRES)开始销售。 1998年合作公司上海卓多姿中信化妆品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欧珀莱防晒系列被指定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 专用护肤产品。 2001年独资公司资生堂(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成立。 2002年资生堂名誉会长福原义春荣获北京市荣誉市民称号。 2003年资生堂(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菲婷资生堂商品上市,超市及便利店专卖正式加入。 2004年开始资生堂化妆品专门店商务。资生堂成为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的主要赞助方。 2005年资生堂药品株式会社的“菲璐泽”上市。扩大开发中心。“欧珀莱”成为“2005-2008年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化妆品合作伙伴”。

浅谈武士道精神与日本企业文化

浅谈武士道精神与日本企业文化 20120对外汉语王奕 【摘要】武士是日本社会社会中很有影响力的一个阶层,武士道是日本在吸收了很多中国优秀文化并将其日本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虽然武士已经成为历史,但他们的这种精神至今依然存在并发挥作用。本文从武士道展开,探讨武士道精神对于日本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武士武士道企业文化 一.武士道的形成发展 武士作为公元10—19世纪在日本的一个社会阶级,一般指通晓武艺、以战斗为职业的军人。而武士的精神就被称为“武士道”(Bushido)。武士道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武士在其职业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道”。武士遵守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精干勇猛的信念。 公元618年中国唐朝以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为中心建立了高度集权的国家。在日本645年也出现了模仿中国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体制的大化革新。大化革新后500余年中,日本形成了以土地私有为基础的大、中、小型封建庄园体制。封建庄园属下的武士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封建制的支柱势力。 1192年镰仓幕府政权建立,从此日本封建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镰仓幕府成立到德川时代,执权北条泰时制定并颁布《御成败式目》,式目是根据武士的“道”而制定的,与国家律令相对的武士的章法。在武士之间也开始形成以强调对主人的献身、重视一门、一家名誉、知耻为特征的武士道德,这成为日后武士道的起源。后来因专职武士不断增多,社会不堪重负,遂有“兵农一体”政策出台,武士精神开始遍及普通国民。16世纪,日本全国统一,进入17世纪后,知识精英套用朱子(朱熹)理学,确立普遍的武士伦理思想,由原始的契约关系演变成单方面的忠诚于领主的道德关系。 明治维新在武士的领导下取得成功,武士的代表分据政权要津,自下而上推行改革。明治维新后,因武士阶层与军事制度发生矛盾,酿成叛乱,武士阶层被消灭。但至明治天皇中期,主张发扬日本国粹呼声高涨,认为武士道精神乃国民之根本。1890年以天皇名义颁布《教育敕语》,把“武士道”奉为最高道德标准,强令国民敬拜、诵读、牢记《敕语》,要求国民在国为“忠臣”,在家为“孝子”,像武士一样“忠君爱国”,使武士文化渗透、灌输于广大日本人的灵魂,并渗透于民族精神之中,成为天皇制的精神支柱和道德支柱。 二.武士道的理论来源 武士道的理论来源十分复杂,包含中国儒家思想、佛教思想和日本独有的神道教思想。它吸收了三种文化并把它发展为一种日本独有的思想。新渡户稻造认为,武士道的渊源来自三方面:佛教——给与武士道以平静的听从命运的意识,对不可避免的事情泰然处之,恬静的服从;神道——教导武士对君主(上级)绝对的忠诚,对祖先虔诚的尊敬和对父母无条件的孝行,包含了日本民族精神中的爱国

日本企业文化中的人本主义

日本企业中的人本主义 [摘要]:文章从员工管理的角度,通过研究日本企业对员工的价值观统一,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与员工感情交流,员工的培养深造和制度保障论述了日本企业的精神价值文化。文章认为日本企业的管理与与儒家思想的“以人为本”是密切相关的,企业管理层“以人为本”经营原则,努力做到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员工,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利用感召力让员工尽心尽责地为企业工作促进了造企业的发展,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关键词:以人为本,价值理念,团队协作,员工培育,感情培养,福利保障 儒家思想认为:人是世上最宝贵的财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所以人的生存和需要应该得到保障;人的地位、价值和尊严应该得到尊重。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学最显著的、最基本的特征。儒学在两千多年前就把对国家的管理从神本中解放出来,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国家管理理论。公元1世纪,儒学传到日本以后,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包括企业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日本民族自身固有的文化特质,发展了儒学,形成了有其自身特色管理理论。 日本属于典型的东方文化传统的国家,历史上长期盛行单一的种植经济,这种劳作方式需要整个家庭及邻人的相互协作,因而倾向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加之日本是单一民族、单一文化的岛国,因而这种重视集体力量、发挥集体智慧的思想就更浓厚。企业的“以人为本”经营原则,努力做到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员工,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利用感召力让员工尽心尽责地为企业工作,同时, 重视培养职工忠于企业的信念,树立团队精神,使员工能和企业荣辱与共、相依相存,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一、培养共同的价值理念 日本把企业称为“株式会社”,意思是指企业是一个大家族,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很好地把企业以人为本与员工以企为家有效地结合起来,灌输企业的命运就是员工命运的意识,建立起共同的价值理念,人企合一,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日本企业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社歌”、“社训”;“社是”、“微章”、“标记”等代表一个大家族的象征。日本松下公司是全日本第一家有公司歌曲和价值准则的企业。每天早晨8点钟,松下公司87000人共同朗诵松下价值难则,高唱“松下之歌”。它的一名高级管理人员说,每当我们共同诵念松下价值准则,高唱公司歌曲时,好像我们已经融为一体了。也就是说,松下员工和老板融为一体了,松下人和松下产品及松下价值理念全部融为一体了。在日本,有很多企业都腾出一个最好最大的房间作为荣誉室,里面陈列企业历史,有各类奖状、奖旗、奖杯、荣誉证书,还有国内外大人物来企业视察访问的大照片、题词、企业主要产品形象和

日本资生堂的企业文化

資生堂: 企業文化 一、資生堂的基本情況 資生堂株式會社是日本化妝品界的領軍企業,創立於1872年,至今已有139年的歷史。明治維新後不久,福原有信在東京銀座開辦了日本第一家西式藥房,取名資生堂,除了賣藥也提供各種生活用品。1888年,資生堂成功研製出全日本的第一瓶牙膏,迅即取代了當時流行的洁牙粉;1897年創制出突破性的美顔护肤化妝水,從此開始化妝品事業。1923年,資生堂開始建立全日本的連鎖銷售網路,所有經銷商都要經過相關訓練,以確保服務品質。1927年,資生堂改組爲股份公司並上市。 多年來,資生堂堅持按照自己的特長做企業,以其優秀的品牌效應不斷拓展市場,成爲銷量排名亞洲第一、全世界前五位的化妝品企業。目前資生堂的産品暢銷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7年的銷售總額約爲7200億日元。 1981年資生堂開始進入中國,最初是在友誼商店、北京飯店等大型商場、飯店銷售約60個品種的化妝品、香皂、牙具等産品。自1983年開始,經過與北京麗源化妝品公司的4次技術合作,于1991年成立了資生堂麗源化妝品公司,1994年推出專爲中國消費者設計的品牌“歐珀萊”。資生堂追求在中國長遠發展,在中國時尚业變化最快的上世紀90年代,很多廠家拼命拓展銷售渠道炒作品牌時,資生堂堅持腳踏實地,把高品質、高形象、高服務作爲一貫宗旨。1998年,資生堂與中信華東集團合作成立上海卓多姿中信化妝品公司。2003年,資生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作爲資生堂的中國總部,統籌管理資生堂在中國的化妝品事業。 二、資生堂的企業文化 資生堂始終堅持以文化來打造企業,融合東方美學、西方科研及商業技巧,形成了引領潮流的創新精神。創始人福原有信根據《易經》中“萬物資生,乃順承天”之句爲企業取名“資生堂”,使其從誕生起就有不可剝離的企業文化。資生堂第二代傳人福原信三是著名攝影家,曾留學歐洲的他將當時西方前衛的美學思想和設計觀念引入資生堂,從産品到形象都發生了根本變化,使資生堂真正成爲知名的化妝品品牌。1953年起,福原信三之子福原義春作爲熟讀中國古代典籍的學者和有著多種興趣愛好的雅士,以精細愛心來經營企業,打造了企業的極致管理,使資生堂成爲全球著名品牌,先後出版《多元价值經營時代》、《文化資産的經營》、《我的多軌人生》等數十部著作。 資生堂歷代領導者繼承了家族文化傳統和創新精神,堅持以經營文化來經營企業、以經營藝術來經營産品,形成了資生堂文化的獨特基因。1921年資生堂就確立了品質本位、互惠互利、消費者、堅持、德義尊重“五大主義”,使之成爲企業的基本理念和行爲規範。品質本位主義指商品品質是企業的生命,要把品質做到最完善;互惠互利主義就是不僅僅以企業獲得利潤爲目標,消費者、合作夥伴、所有員工都應該得到實際利益,達到共贏;消費者主義就是時刻傾聽消費者的意見,按照消費者的想法去研究開發;堅持主義是指面對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要在最擅長的化妝品行業中不斷完善自己,做好本行;德義尊重主義是講究道德,重信譽守合約。這“五大主義”被公認爲資生堂成就百年老店的基石。 資生堂十分重視通過文化向世人倡導美的理念,引導時尚潮流,提出了“資生堂的目的就是美、健康、和平”,使“美一瞬,美一生”的理念傳遍世界。1919年起讓青年藝術家無償在資生堂總店設立畫廊陳列作品,至今已有90年歷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