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A统计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

1)统计的含义:

统计一词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种含义,但最基本的还是统计工作。没有统计工作就不会有统计资料,没有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就不会产生统计科学。

2)统计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工作的规律,即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3)统计的特点: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

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1)总体:

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总体有三方面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2)总体单位:

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来确定的。

3)标志:

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可分为数量标志(用数字回答问题)和品质标志(用文字回答问题)。

标志还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所有总体单位共同具有的特征。它是构成总体的必要条件和确定总体范围的标准。可变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必然存在差异的标志。

4)变量:

可变标志中既有品质标志也有数量标志。可变的数量标志就叫变量。

变量的具体数值叫变量值。

凡变量值只能以整数出现的变量,叫离散变量。

凡变量值可作无限分割的变量,叫连续变量。

5)指标与指标体系:

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体系:以共同的研究目的为纽带而相互联系的一系列统计指标。

6)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有二:第一,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而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第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用数字来回答;标志则既有反映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用数字回答),也有反映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用文字回答)。

二者联系:

主要表现:许多标志的数值都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而得来的。

品质标志虽然本身不具有数值,但有些指标是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计算得出。由于总体和总体单位可随统计研究的目的而易位,故指标和数量标志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换。

第二章: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2、统计调查的基本原则:

1)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

2)要及时反映,及时预报

3)要数字与情况相结合

3、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1)普查:

普查是指为搜集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某时某地的情况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2)随机抽样调查:

又叫概率抽样,是指按随机原则(机会均等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借以对端和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方法。它是各种非全面调查方法中最科学的一种方法。(抽样调查即非全面调查。按抽选调查单位方法的不同,它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两类。)

3)非随机抽样调查:

是指调查者有意识地或随意而非随机地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的统计方法。

非随机抽样不遵循随机原则,不能事先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一般也不用于推算总体指标。4)定期统计报表:

A.是指按国家同一规定的指标体系、表格形式、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定期地自下而上地向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的一中统计调查形式。

它是国家取得经常性的基本统计资料的手段。

它即可用于全面调查,也可用于非全面调查。

B.

按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基本统计报表和专业统计报表。

按报告周期的不同,可分为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按报告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电讯报和表式报。

4、非随机抽样的类型

1)重点抽样:

是指只对总体中为数不多但影响颇大(其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重点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适用于分布比较集中的事物。

特点: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几时地掌握总体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2)典型抽样:

是指根据对调查对象的初步了解,有意识地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特点:灵活方便,反应迅速,省时省力,深入具体,可以把数字和情况结合起来。

作用:a.“解剖麻雀”,推论一般,指导全局。

b.研究新事物,推广新鲜经验,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c.有利于全局与典型、数字与情况的结合,促进统计研究的深化。

3)任意抽样:

又叫方便抽样或随意抽样(不是随机抽样)。是指调查者随意抽取调查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但不保证每个单位都有相等的中选机会。

4)配额抽样:

配额抽样就是在对总体作若干种分类和样本总容量既定的情况下,按配额(按一定要求给定的样板单位数)从总体各部分抽取调查单位进行调查的方法。

5、调查误差的概念和种类

概念:是指调查所得的统计数字与调查对象的实际数量之间的差异,即调查所得的数量大于或小于调查对象的实际数量之差。

种类:

1)工作误差:由于调查工作中的食物所造成的误差。

2)代表性误差:以部分推断总体时必然存在的误差。

第三章:统计整理

统计整理的程序-审核,分组,汇总,制表

统计分组的种类:按作用目的分: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分析分组;按标志的多少和分组形式分:简单分组,复合分组,并列分组;按指标的性质分:品质分组,数量分组。(P43)

1.统计分组(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按照某种重要

指标把总体分为若干部分的科学分类)

1.1.组数(即将总体分为几组)

品质分组的组数确定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PPT)统计研究的要求(书:统计研究的任务)与(PPT)事物本身的属性(书:事物的特点).

数量分组的组数直接取决于两个因素-总体的标志变异全距;组距

在等距分组的条件下,组数等于全距/组距。

全距=最大指标值-最小指标值

1.2.组距

组距=各组的最大指标值(上限)-各组最小指标值(下限)

组数组距确定的斯特杰斯经验公式:

n=1+lg(N)/lg(2) 或是n=1+1.33lg(N)

d = R/n = (Xmax-Xmin)/1+1.33lg(n)

n:数组;N:总体单位数;d:组距;R:全距

Xmax:最大变量值; Xmin:最小变量值

1.3.组限(每组两端的数值)

每组的起点数值(最小值)为下限;终点数值(最大值)为上限。

组限的形式:

重合式:相邻两组中,前一组的上限与后一组的下限数值相重。一般用与连续变量。组距=本组上限-本组下限

不重合式:前一组的上限与后一组的下限,两值紧密相连而又不相重复。一般用于离散变量。组距=下组下限-本组下限=本组上限-上组上限

1.4.组中值

重合式:组中值=(上限+下限)/2=下限+组距/2=上限-组距/2

不重合:组中值=(本组下限+下组下限)/2=本组下限+组距/2=下组下限-组距/2

组距式分组中,常常遇到首末两组“开口”的情况,即有第一组上限无下限,最后一组由下限无上限,此时,组中值=上限-邻组组距/2=下限+邻组组距/2

2.分布数列及其种类

2.1.分布数列:指反映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的一系列数字,又叫次数分布或是次数

分配。其包含两要素:一是组的名称;二是各组的次数(也称频数)或是频率。

2.2.分布数列的种类(以下数列见表p54-57)

2.2.1.按分组指标分:品质数列(由各组名称和各组单位数构成);变量数列(由变量和次

数两个要素构成)

2.2.2.按分组形式分:单项式数列(各组都由一个具体的变量值(单项)来表示的数列);

组距式数列(指各组都由两个变量值界定的变量区间(组距)来表示的数列,它又分为等距数列和不等距数列)。注:它们都属于变量数列。

2.2.

3.按次数分布的特征分:钟形分布数列(其中包括正态分布,偏态分布-右偏分布,左

偏分布),U形分布数列,J形分布数列(包括J形,倒J形)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1.总量指标和种类

1.1.总量指标: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总规模,

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综合指标。也称为绝对指标。表现形式:绝对数,增量。

1.2.总量指标的种类

1.2.1.按总量指标的总体内容分

总体总量即总体单位数,它是由每个总体单位加总而得到的。

标志总量是指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得总和。

1.2.2.按其时间状态分

时期指标也称为时期数。其特点:时期指标可以累计相加;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的长短密切相关。

时点指标也称为时点数。其特点:各时点指标不能累计相加;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无直接的关系。

1.2.3.按计量单位分;

实物指标是指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即以事物的物理属性或自然属性为计量单位的指标。实物单位分为: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专用单位;复合单位;标准实物单位。例见(P79)

价值指标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总量指标。

劳动量指标是以劳动量单位计量,即以劳动时间为计量单位的指标。相对指标和种类及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

1.3.相对指标(指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的比值,也称为相对数)

其表现形式:无名数;有名数。

无名数是抽象化的数值,表现形式:成数,系数,倍数,百分数,千分数等。(P81)

有名数是指有具体内容的计量单位的数值。其有单名数和复名数之分。

(p82)

1.4.计划完成相对数及其派生公式

1.4.1.其指计划期内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之比。其考核、反映计划完成的程度(进

度)。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数×100%(分子分母位置不能互换)。超额完成(或未完成)绝对数=实际完成数-计划数

1.4.

2.派生公式:(1)产量,产值增长百分数:计划完成相对数=(100%+实际

增长%)/(100%+计划增长%)×100%(2)产品成本降低百分数:计划完成相对数=(100%-实际降低%)/(100%-计划规定降低%)×100%

1.5.结构相对数(部分占全体的比例,反映事物的内部构成、性质、质量及其变

化。)

结构相对数=总体某部分数值/总体数值×100%

特点:同一总体的结构相对数之和应为100%,且分子分母位置不能互换。

1.6.比例相对数(指同一总体某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的比值。反映

总体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与比例关系。(同一总体不同部分比较))

比例相对数=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同一总体另一部分数值

特点:分子分母可互换,且属于同一个总体。

1.7.比较相对数(同一时间的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对比的比值。反映同类现象

在不同空间的数量差异。)

比较相对数=甲地区(单位)某指标数值/乙地区(单位)同一指标数值

特点: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分子分母可替换

1.8. 动态相对数(某一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期两个数值对比的比率。又称发

展速度或指数。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与程度。) 动态相对数=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100%

其中:报告期又称计算期,是研究或计算时期。基期是作为比较基础的时期。

特点:分子与分母的位置一般不能互换。常用百分数、倍数、千分数表示。 1.9. 强度相对数(是指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指标之比。①反映一国一地的发展水平、力量强弱。②反映事物存在的密度、普遍程度、运动强度、负担强度。③反映经济效益的高低。)

强度相对数=某一指标数值/另一有联系的指标数值

特点:有些指标分子与分母可互换,形成正指标和逆指标两种计算方法,数值大小与强度成正比为正指标,反之为逆指标。计量单位常用复名数。

第五章:平均指标

1、平均指标及其种类;

平均指标概念:平均指标是指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

所达到的一般水平。是总体的代表值。它也是描述分布数列集中趋势的指标。 种类:算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2、各种平均指标的计算: 算术平均数:简单和加权

简单算数平均数公式:

加权算数平均数:

交替标志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简单和加权

几何平均数:简单和加权

简单几何平均计算公式:

n x x n 1n x ...x x X n 1i i n 21∑∑=

=+++==∑∑=

++++++=

f

xf

f ...f f f x ...f x f x X n 21n n 2211P N

N N N N 0N 1f xf X 1

2

121==+?+?==

∑)(1

11

)

(111加权平均式简单平均式∑

∑∑

∑∑

∑====f

x f f f x H x n

n x H n

n

1

i i

n n

21X

X X X G ∏==??????=

加权集合平均计算公式:

众数: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不唯一)

中位数:如果将总体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局域中点位置那个标志值就是中位数。(奇数个数据:(n+1)/2, 偶数个数据n/2)

3、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关系:

(1)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完全相等

(2)在偏态分布的情况下,变量数列是右偏时,就有众数<中位数<算数平均值 (3)在偏态分布的情况下,变量数列是左偏时,就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关系: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是三种不同形式的平均数,分别有各自的应用条件。进行统计研究时,若适宜采用算数平均数,就不能用调和平均数或几何平均数;若适宜用调和平均数,就不能才有其他两种平均数。但从数量关系上来考虑,如果用同一资料(变量各值不相等)计算以上三种平均数,其结果则是:算数平均数大于几何平均数,而几何平均数又大于调和平均数。当所有的变量值都相等时,这三种平均数则相等。

第六章:变异度指标

1、变异度指标的概念和种类

变异度指标的概念:指综合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的差异度的指标也称标志变

动度指标。

变异度指标的种类:(1)全距和四分位差 (2)平均差、标准差和方差

(3)偏度和峰度

2、各种变异度指标的计算: 全距和四分位差

全距 R=最大值xmax -最小值xmin

四分位差Q=第三个四分位数Q3—第一个四分位数Q1 (Q3的位置=3(n+1)/4, Q1的位置=(n+1)/4)

平均差、标准差和方差(总方差、组间方差和组内方差P147)

简单平均差:

加权平均差 ∑=∑??????==∏

=n

1i i n 21f n

1i f i

f f n f 2f 1x x x x G n x

x D A ∑

-=

..∑

-=f

f

x x D A ..

标准差:

变异系数(平均差系数、标准差系数)

平均差系数=平均差与算术平均数对比的比值

标准差系数=标准差与算术平均数对比的比值

3、偏度和峰度:了解含义;能根据偏度和峰度系数判断分布的特点。 偏度:反映总体次数分布偏斜方向和程度的指标

偏态系数=0为对称分布 偏态系数> 0为右偏分布 偏态系数< 0为左偏分布

峰度:峰度是指统计学中描述分布曲线峰顶尖峭程度的指标。

峰态系数=0扁平峰度适中 峰态系数<0为扁平分布 峰态系数>0为尖峰分布

第七章:抽样调查

1、了解几种常用分布的特点: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超几何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P175

二项分布:是指只有两种可能结果的重复随机试验的概率分布。

泊松分布:是指在λ=np 恒定的情况下,当n 趋于无穷大,p 趋于0时,二项分布趋于泊松

分布的概率分布。

超几何分布:是指只有两种可能结果的不重复试验的概率分布。

2、了解大数定理、中心极限定理的的含义

(一)大数定理是指大量随机变量的平均结果具有稳定性的一系列定理的总称,也称大数法则。

(1).贝努里大数定理

设是n 次独立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次数,P 是事件A 在每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则对于任意正数,有:

lim p{|m/n-p|< ε}=1 这一定理表明,当试验在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进行很多次时,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在它的概率附近摆动;并且只要试验次数n 足够大,事件出现的频率就趋于其概率。

(2).契比雪夫大数定理 契比雪夫不等式 :

契比雪夫定理: 设独立随机变量序列X (i ),分别有数学期望E(Xi)和方差D(xi),并且有一致

()n

x x ∑

-=

2

σ%100x

.

D .A V .D .A ?=%100x

V ?σ

=

σ

的上限,即存在某一常数K 使得D(xi)<=k (i=1,2,..,n)。则对于任意的正数ε,恒有:

(二)中心极限定理P184

中心极限定理是指随机变量序列的极限分布渐近于正态分布的一系列定理的总称。

(1)独立同分布中心极限定理:即当样本容量n 趋于无穷大时,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趋于平均值、方差为σ2 /n 的正态分布。

(2)棣莫弗—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即当n 趋于无穷大时,样本成数p 趋于总体成数P 、方差为n

PQ

的正态分布。

3、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P187

1)基本概念:总体和样本;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 总体:指调查研究对象的全体。

样本:指从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的那部分调查单位所构成的总体。

总体指标:是根据总体某种属性计算的综合指标.(唯一确定,定植,例如:总体平均数,

总体标准差)

样本指标:根据样本某种属性计算的综合指标。(不是唯一确定,随机变量,例如:样本平

均数,样本方差)

2)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指从总体中随机抽选一个样本登记后,还需要把它在放回,下一次仍然从总体所

有单位中抽取,如此进行下去,知道抽够预定的样本单位数n 为止。

不重复抽样 :从总体中随机抽选一个样本等级之后,不再把它放回,下一次只从剩余总体

单位中抽选,如此进行下去,直到抽够预定的样本单位数n 为止。

3)抽样误差:实际误差、平均误差和极限误差。

抽样实际误差:是指一次抽样中,由随机因素引起的样本指标与全及指标之间的离差。 抽样平均误差:是指样本平均数(或样本成数)的标准差,它反映了所有抽样结果所得的样本

指标值与全及指标值的平均离差。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指标与全及指标之间的可能误差范围。由于样本指标是围绕全及指

标上下波动的随机变量,其变动幅度或大或小,取值或正或负,这种变动范围的绝对值就是抽样极限误差。

4、了解抽样调查的几种组织形式及其特点: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它是根据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的一种抽样

方法。从理论上讲,简单随机抽样最符合抽样的随机原则.

(特点:主要适用于总体单位数较少、范围较狭窄的情况)

类型抽样:又称分层抽样或分类抽样,它是指对总体各单位先按主要标志加以分类,然后再

从各类中按随机原则抽选一定单位构成样本的抽样组织形式。

(特点:类型抽样通过对总体各单位分类后,可以使总体单位标志值比较接近的单位

归为一类,使各类的分布比较均匀,在样本量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缩小抽样平均差距,提高抽样调查的效率。)

等距抽样:又称为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是将总体全部单位按照某一标志排列,而后按固定顺序和间隔来抽选样本单位的抽样组织形式。

(特点:随机性表现在抽取第一个样本单位,当第一个单位确定后,其余的各个单位也就确定了。)

整群抽样; 讲总体各单位划分成若干群,然后以群为单位从中随机抽取一些群,对抽中群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的抽样组织形式。

(特点:组织方便,节省人力财力时间;调查单位相对集中,在总体中分布不均匀,抽样误差较大,抽样估计精度也较低。)

多级抽样:又称多阶段抽样,它把抽取样本单位分为n个步骤进行,即先从总体中抽取一级单位,然后再从抽中的一级单位中抽取二级单位,知道抽取最终单位。

(特点;调查的总体范围分布广,节省人财物,灵活方便)

第八章: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

区间估计:

2、假设检验的含义和步骤;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利用样本的实际统计量,去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所作的假设是否可信,进而为决策取舍提供依据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步骤:(1)建立假设;

(2)决定检验的显著性水平α;

(3)确定检验统计量;

(4)将实际求得的检验统计量取值与临界值进行比较,作出拒绝或接受原假设的决策。

3、原假设、备择假设;

原假设:又称零假设、虚无假设,一般用H0表示

备择假设:又称择一假设,即原假设被否定之后而采取的逻辑对立的假设。

4、基本概念:显著性水平、置信水平、置信区间、P值;

双侧检验和单侧检验;z检验、t检验

显著性水平:显著性水平α——是指在进行假设检验时,事先规定的、作为判断界限的一个小概率的标准。

置信水平:

置信区间:

P值:是一个概率值;如果原假设为真,P-值是抽样分布中大于或小于样本统计量的概率;

被称为观察到的(或实测的)显著性水平。

双侧检验:检验样本平均数(成数)与总体平均数(成数)有没有显著性差异,不问差异的方向是正差还是负差时,用双侧检验。

单侧检验:左单侧检验——检验总体平均数或成数是否低于预先假设,应该用左侧检验。

检验总体平均数或成数是否超过预先假设,应该用右侧检验。

Z检验:从一般非正态分布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当容量很大时,样本平均数也趋近

于正态分布,而统计量Z 趋近于标准正态分布。

t 检验:假定样本样本取自正态总体并且样本平均数x 和抽样标准差相互独立的一种分布。

5、总体均值检验、总体成数(比例)检验、总体方差检验(卡方检验)

总体均值检验:检验当前总体平均数是够和事先假设的总体平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总体成数(比例)检验:

1.假定条件

? 有两类结果

? 总体服从二项分布 ? 可用正态分布来近似

2. 比例检验的 Z 统计量

)1,0(~)

1(000

N n

P Z πππ--=

(π0为假设的总体比例)

总体方差(卡方)检验:

1. 检验一个总体的方差或标准差

2. 假设总体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3. 检验统计量 )1(~)1(220

2

2

--=

n S n χσχ

6、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及其关系。

1) 第一类错误(弃真错误)

? 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 ? 会产生一系列后果

? 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为a

● 被称为显著性水平

2) 第二类错误(取伪错误)

? 原假设为假时接受原假设 ? 第二类错误的概率为b (Beta)

关系:a 小b 就大, a 大b 就小

第九章:相关和回归

1、区分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

函数关系所反映的现象之间的具体关系值固定,自变量与因变量在数量上一一对应;而相关关系所反映的现象之间的具体关系值不固定,有关现象变动在数量上不是一一对应的,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2、相关关系的种类、相关系数

种类:

? 变量多少:单相关和复相关;

? 相关形式: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 ? 相关方向:正相关和负相关;

? 相关程度: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 ? 相关性质:真实相关和虚假相关。

相关系数R :它是直线相关分析中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重要指标。

()()()()

2

222?1?y y y

y y y y y R i i i i i -∑-∑-=-∑-∑= 1、当︱R ︱=1,称完全相关; 2、当 R=0,称零相关;

3、当 0<︱R ︱<1,称普通相关。

其中:当 R > 0.8 高度相关; 当 0.3 ≤ R ≤ 0.8 中度相关; 当 R < 0.3 低度相关

3、熟悉回归的含义和种类;

含义:回归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形式的分析方法 种类:1)按变量的多少分——一元回归方程和多元回归方程;

2)按是否线性分——线性回归方程和非线性回归方程;

3)按是否有滞后关系分——自身回归方程和无自身回归方程; 4)按是否带虚拟变量分——普通回归方程和带虚拟变量回归方程。

4、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相关分析研究的都是随机变量,不分自变量与因变量;回归分析研究的变量要定出自

变量(确定的变量)与因变量(随机变量)。

联系:它们是研究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5、简单直线回归的原理:最小平方法的中心思想

原理:在相关图的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一定的回归方程式进行定量分析。对两个具有线

性关系的变量,配合线性回归方程,并根据自变量的变动来测定因变量平均发展趋势。

中心思想;是通过数学模型,配合一条较为理想的趋势线。这条趋势线必须满足下列两点

要求:

(1)原数列的观察值与模型的估计值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 (2)原数列的观察值与模型的估计值的离差总和为零。

6、总平方和; 反映因变量的 n 个观察值与其均值的总离差

回归平方和:

反映自变量 x 的变化对因变量 y 取值变化的影响,或者说,是由于 x 与 y 之间的线性关系引起的 y 的取值变化,也称为可解释的平方和.

残差平方和: 反映除 x 以外的其他因素对 y 取值的影响,也称为不可解释的平方和或剩

余平方和.

可决系数(判定系数):1) 是回归平方和占总离差平方和的比例

()()

()()

∑∑∑∑====---

=--==

n

i i

n

i i

n

i i n

i i

y y

y

y

y y

y y

SST

SSR

R 12

12

1

2

12

2??1?

2)反映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

3)取值范围在 [ 0 , 1 ] 之间

4)R 2 →1,说明回归方程拟合的越好;R 2→0,说明回归方程拟合的越差 5)判定系数等于相关系数的平方,即R 2=(r )2

可决系数和相关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相关系数是可决系数的平方根。

7、回归系数的含义和解释:

回归分析中度量依变量对自变量的相依程度的指标,它反映当自变量每变化一个单位时,依变量所期望的变化量。 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差: t 统计量的含义:

回归系数显著性的P 值检验: 模型整体显著性的F 检

熟悉估计量的评价标准:五篇性,有效性,相合性

根据回归模型进行预测:根据自变量 x 的取值估计或预测因变量 y 的取值。

第十章 时间数列分析指标

1、区分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时期数列:是指由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累计量的总量指标所构成的绝对数时间数列。

时期指标时间数列具有以下特点:

A )可加性,不同时期的总量指标可以相加;

B )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属时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C )指标值采用连续统计的方式获得。

时点数列:是指反映某种现象在一定时点(瞬间)上的发展状况的总量指标所构成的绝对数时间数列。

时点指标时间序列具有以下特点:

A )不可加性。不同时点的总量指标不可相加,这是因为把不同时点的总量指标相加后,无法解释所得数值的时间状态。

B )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的长短一般没有直接关系。在时点数列中,相邻两个指标所属时间的差距为时点间隔。

C )指标值采用间断统计的方式获得。

2、水平分析指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发展水平:时间数列中的每一具体指标值,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或时点所达到的规模或水平。

平均发展水平:是将时间数列中各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出的平均数。因是不同时间的,动态上的平均,又叫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

增长量:是指时间数列中计算期水平和基期水平之差,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减变化的绝对量。

平均增长量:是指逐期增长量的简单算数平均数,说明经济现象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平均每期增减变化的数量。

3、速度分析指标:(环比、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定基)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计算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表示计算期水平已达到或相当于基期水平的多少,反映了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时间数列中计算期发展水平与固定基期发展水平之比,说明某种社会经济现象的逐期发展方向和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时间数列中计算期发展水平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说明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方向和速度,也叫总速度。

增长速度:计算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说明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减的快慢程度。

环比增长速度:逐期增长量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

定基增长速度是累积增长量与最初(基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总速度。

4、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指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说明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较长时间内逐期发展变化的平均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的派生指标,说明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较长时期内逐期平均增减变化的程度。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5、增长1%的绝对值

增长1%的绝对值=逐期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前期水平/100

第十一章时间数列预测方法

1、时间数列的因素分解: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及其含

长期趋势:指受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制约而形成的事物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或持续下降的基本趋势。

季节变动:指由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的影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年内随着季节的转变而引起的周期性变动

循环变动:指社会经济现象以若干年为周期呈波浪式的变动

不规则变动:指由于天灾人祸战乱等意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动

2、了解时间数列预测分析的基本原理:乘法型和加法型

乘法型:指时间数列由各种因素相乘的乘积所形成的结构类型。

Y=T*S*C*I

加法型:指时间数列由各种因素相加的总和所形成的结构类型。 Y=T+S+C+I

3、长期趋势预测:了解时距扩大法、移动平均法、一次指数平滑法、最小平方法。

时距扩大法:

A.定长期趋势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

B.时间序列的时间单位予以扩大,并将相应时间内的指标值加以合并,从而得到一个扩大了时距的时间序列。

C.用:—消除较小时距单位内偶然因素的影响,显示现象变动的基本趋势 移动平均法:

对时间数列的各项数值,按照一定的时距进行逐期移动,计算出一系列序时平均数,形成一个派生的平均数时间数列,以此削弱不规则变动的影响,达到对原序列进行修匀的目的,显示出原数列的长期趋势 指数平滑法:

A.是加权平均的一种特殊形式

B.对过去的观察值加权平均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

C.观察值时间越远,其权数也跟着呈现指数的下降,因而称为指数平滑 一次指数平滑:

A.只有一个平滑系数

B.观察值离预测时期越久远,权数变得越小

C.以一段时期的预测值与观察值的线性组合作为t +1的预测值,其预测模型为

最小平方法。

最小平方法:也称最小二乘法,是时间数列长期趋势预测分析中的传统方法。

4、季节变动分析:同期水平平均法

以若干年资料数据求出同月(季)的平均水平与各年总月(季)水平,进而对比得出各月(季)的季节指数来测定季节变动的程度。计算步骤:A, 计算各年同月(季)的平均数和总平均数;B.将同月(季)的平均数和总平均数对比

第十二章 统计指数

1、了解指数和指数体系的基本概念;

广义指数: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变动与差异程度的相对数。包括一切动态相对数和某些比较相对数。

如:产量指数、出口额指数、产值指数、出口购买力指数、贸易条件指数等。

狭义指数:指反映由不同度量的事物所构成的特殊总体变动或差异程度的特殊相对数。 如:产量总指数、物价总指数、成本总指数等。 分类:

按指数所研究对象或研究范围的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按指数的作用不同可分为: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 按所用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按计算时所依据的数列性质不同可分为:时间数列指数、空间数列指数和属性数列指数。 按编制方法和计算公式不同可分为:综合指数、平均指数。

t t t F Y F )1(1αα-+=+

指数体系:

广义:有若干内容上相互关联的统计指数所结成的体系。

狭义:指在经济内容上有联系的几个指数所结成的数量关系式。

2、综合指数:指数化因素、同度量因素、拉氏指数、派氏指数

指数化因素:即通过指数去反映其变化或差异程度的因素。

同度量因素:即将特殊总体中不同度量的事物转化为同度量事物的媒介因素。

3、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个方面进行分解。

销售量综合指数(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销售价格合指数(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销售额指数

4、掌握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

连锁替代法:在被分析指标的因素结合式中和相互联系的数量关系,将各个因素的基期数字依次以报告期的数字替代,每次替代后的结果与替代前的结果进行对比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各因素对现象总体的影响。

非常感谢下列同学的参与与付出:吴广乔:1-2;熊雅雯:3-4;张文蔚:10-12;黄丹蔓:7-9;朱凯仪:5-6。

所总结的东西仅供参考,不做标准答案,重要的还是自己学习。而且希望各位不要因为有人整理就放松了自己的复习。加油咯。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大纲

432-统计学 一、考查目标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儿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分方法。 2.掌握数据分析的金发原理和方法。 3.掌握了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4.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允许使用计算器(仅仅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的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3.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统计学12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简答题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计算与分析题2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概率论3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简答题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计算与分析题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三、考查内容 1.统计学 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数据的预处理。 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 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差异:极差、标准差、样本方差。 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样本量的确定。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单因子和双因子方差分析的实现和结果解释。 变量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差别。 一元线性回归的估计和检验。 用残差检验模型的假定。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的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检验; 多重共线性现象。 时间序列的组成要素。 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 2.概率论 事件及关系和运算; 事件的概率; 条件概率和全概公式; 随机变量的定义;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分布函数;离散型均匀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 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与方差。 四、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试题

432统计学大纲

432统计学(专业学位) 《统计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目标 《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和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便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本课程考试主要测试考生掌握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要求考生具有以下能力: 1. 能熟练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 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3. 能掌握基本的概率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推断统计中。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Ⅲ考试内容 一、描述统计与数理统计学部分 1.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数据的预处理; 4.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5.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 6.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7.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差异:极差、标准差、样本方差; 8.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9.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10.样本量的确定; 11.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12.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13.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4.单因子和双因子方差分析的实现和结果解释; 15.变量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差别; 16.一元线性回归的估计和检验; 17.用残差检验模型的假定; 18.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19.多元线性回归的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检验; 20.多重共线性现象; 21.时间序列的组成要素; 22.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 二、概率论部分 1. 事件及关系和运算; 2. 事件的概率; 3. 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4. 随机变量的定义; 5.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分布函数:离散型均匀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 6.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 7. 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8. 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与方差。 IV 参考书目 [1] 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统计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 茆诗松, 程依明等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统计学基础(第2版)》教学大纲

《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保险、电子商务课程类型职业基础课学分数3 学时数48 第一部分总纲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统计学基础是为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2.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工作的基础理论、主要方法和基本技能;以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为主,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各项经济工作、财会工作和管理工作奠定分析研究的基础。 3.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 该课程的开出一般在经济数学、经济学基础之后。

二、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宋粉鲜,陈世文.《统计学基础》,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2. 宋粉鲜,陈世文.《统计学基础——习题与实训》,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3. 栗方忠.《统计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4. 栗方忠.《统计学原理标准化题型习题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5. 马庆国.《管理统计》,科学出版社,2 002年8月。 6. 贾俊平.《统计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7. Douglas A. Lind, William G. Marchal, Robert D. Ma son.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th Business and Economics(11 ed.).中信出版社,2002年。 8. Ron Larson, Betsy Farber. Elementary Statistic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三、大纲执行说明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部分。

432--《统计学》考试大纲

432--《统计学》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统计学》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统计学及其在社会经济应用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要求是: 1.准确地理解《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2.准确地把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 3.正确理解统计分析的方法; 4.能够应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社会经济实际问题; 5.了解统计学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动态。 《统计学》课程考试对考生的具体要求分为四个层次: 1.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掌握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 3.简单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4.综合应用: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二、考试范围 1.导论 识记:统计学的概念、数据类型、总体和样本概念。 领会:数据分类的标准、总体和样本的区别、参数和统计量的区别。 2.数据的来源 识记:常用的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方法。 领会:不同抽样方法适用的条件。 3.数据的描述 识记: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的测度、几种常用图形的使用和区别。 应用:会计算分组数据和原始数据的均值、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 4.参数估计 识记:点估计、区间估计概念。 综合应用:一个总体均值和比例的区间估计;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样本量的计算。 5、假设检验 识记:两类错误、原假设、临界值概念。 综合应用:一个总体均值和比例的假设检验,包括单侧、双侧、大样本、小样本等情况;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统计学(第六版)》教学大纲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授课对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社会学专业、档案学专业、新闻学专业等 开课学期:第3、4、5、6学期 学分:4学分 主讲教师:……等 指定教材: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编著,《统计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教学目的: 《统计学》是为我校非统计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总课时约54学时。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 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 使学生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章导论 课时: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统计及其应用领域 一、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的概念。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二、统计的应用领域 统计在共生管理中的应用。统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统计的误用与正确使用。 三、历史上著名的统计学家 一些主要的统计学家。 第二节统计数据的类型 一、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二、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实验数据。 三、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 第三节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总体和样本 总体。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样本。样本容量。 二、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统计量。 三、变量 变量。变量的类型。 第2章数据的收集 课时:1周,共3课时

第一节数据来源 一、数据的间接来源 二手数据。 二、数据的直接来源 统计调查方式。数据的收集方法。 第二节调查设计 一、调查方案的结构 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二、调查问卷设计 问卷的结构。提问项目设计。回答项目的设计。问题顺序的设计。第三节数据质量 一、数据的误差 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 二、数据的质量要求 第3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课时: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数据的预处理 一、数据审核 原始数据的审核。二手数据的审核。 二、数据筛选 数据筛选的意义。用Excel进行数据筛选。 三、数据排序 数据排序的作用。用Excel进行数据排序。 第二节分类和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分类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频数与频数分布。用Excel制作频数分布表。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 二、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累积频数与累积频率。顺序数据的图示方法。 第三节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数据分组 分组方法。 二、数值型数据的图示 直方图。茎叶图和箱线图。线图。雷达图。 第四节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构成 二、统计表的设计 第4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课时: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集中趋势的度量

统计学提纲第五章

第五章抽样推断 第一节抽样推断的相关基本概念 一、抽样调查 (一)什么是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选取部分单位进行 观察,用所获得的样本数据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二)抽样调查的特点: 1.按随机原则去抽取调查单位。随机原则也就是机会均等的原则,每个 单位被抽中的机会相等。其目的是保证抽出的样本是随机样本。 2.以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或检验总体的某种假设。抽样调查虽仅是直接调查被抽取的那一部分样本,但其目的是着眼于研究总体的数量特征。 3.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三)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 1.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 2.对能取得全面资料,但不必进行全面调查的情况。 3.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4.可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为行动决策提供依据。(四)抽样调查的基本形式 基本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随机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选样本单位进行调查。这里,不论是重复抽样还是不重复抽样,每个单位都有相等的中选机会。 2.类型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先将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分类,然后按随机原则直接从各类中抽取一定的样本单位进行调查。

3.等距抽样(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它是先将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进行排列,再按照一定的间隔抽取样本单位进行调查。 4.整群抽样(集团抽样)整群抽样是先将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群,再按随机原则从各群中抽取部分群,对抽中的群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是抽样组织方式。 二、抽样推断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一)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以样本实际数据计算的样本指标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二)抽样推断的主要内容为: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三、抽样的有关基本概念 (一)全及总体和样本总体 1.全及总体简称总体,又称母体,它是指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也就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单位的集合体。 2.样本总体简称样本,又称子样,是从全及总体中抽取,代表全

北京工商大学-2018年-研究生入学初试自命题科目-432统计学考试大纲

目录 I 考查目标 (2)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 III 考查内容 (2) 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3)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儿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分方法。 2.掌握数据分析的金发原理和方法。 3.掌握了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4.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允许使用计算器(仅仅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的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统计学12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简答题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计算与分析题2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概率论3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简答题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计算与分析题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III 考查内容 一、统计学 1.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数据的预处理。 4.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5.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 6.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统计学》考试大纲

《统计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与评价目标 2020年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统计学》是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教育部授权的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科目,满分均为150分。统计学是研究随机现象数量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是对客观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统计学》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技巧,以及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统计学》考试大纲力求能够较充分地反映本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要求考生: 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分方法。 2.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3.掌握了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4.初步具备应用统计分析、统计推断和统计预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考试内容 《统计学》考试由“统计基本概念”、“统计推断”和“统计分析应用”三部分组成。 统计基本概念包括:统计数据及其分类,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数据整理,频数分布,各种数值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标准差、众数、中位数,偏度和峰度等;统计量及其分布。(30分) 统计推断理论包括:事件及关系和运算、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和全概公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分布函数,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三个常用的抽样分布(χ2—分布、t—分布和F—分布);参数的点估计(矩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及其优良性评判,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的一

中国人民大学432-统计学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

中国人民大学432-统计学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 数线 432-统计学课程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 学术学位: 学科门类政治、外语、专一(数学)、专二、总分 01哲学50509090330↓ 02经济学55559090360 03法学50↓50↓9090350 04教育学5050180330↓ 05文学55559090350 06历史学5050180335↑ 07理学45459090300 08工学45459090300 09医学5050180↑300 12管理学50↓50↓9090350↓ 13艺术学45459090330 专业学位: 专业学位政治、外语、专一、专二、总分备注

02经济类专业学位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 务、保险、资产评估) 50509090340 035101法律(非法学)50509090340↓ 035102法律(法学)50509090330 0352社会工作50509090330 0453汉语国际教育50509090315↓ 0552新闻与传播55559090355↓ 0651文物与博物馆4545180↑320 0852软件工程45458080300 0951农村与区域发展50509090300 1251工商管理 100↓50170↓未通过提前面试 同教育部A类分数线通过提前面试1252公共管理115↑50180↑ 1253会计 12060225↑全日制 120↑50205↑非全日制 1255图书情报12055↓195↓ 1351艺术 40↓40↓9090325↑ 注: 1、各学院可根据生源情况上调复试基本要求。差额复试比例120%以上。 2、不符合教育部复试基本要求者不予录取。 3、向外校调剂工作待教育部公布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后进行。 4、“援藏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单独考试”考生复试基本要求根据教育部相 关政策另行确定,考生可向相关院系或研招办咨询。 5、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选聘高校毕业 生到村任职”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服务期满的考生和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服务义务兵役退役后的考生,三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享受初试总分加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请符合政策的考生于3月12日前直接联系我校研招办并出具相关证明材料,我校根据教育部最新文件及名单审核考生资格。

专业型硕士《统计学》考试大纲

专业型硕士《统计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统计学 科目代码:432 适用专业:应用统计 参考书目:《统计学》,贾俊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茆诗松、程依明、濮晓龙,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考试内容要求 I 考查目标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2.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 3.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II考查内容 一、统计学 1.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数据的预处理。 4.定性、定量数据的图标表示。 5.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6.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差异:极差、标准差、样本方差。 7.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8.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9.样本量的确定。 10.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11.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12.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3.单因子和双因子方差分析的实现和结果解释。 14.变量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差别。

应用统计硕士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儿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分方法。 2.掌握数据分析的金发原理和方法。 3.掌握了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4.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允许使用计算器(仅仅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的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统计学12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简答题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计算与分析题2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概率论3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简答题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计算与分析题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III 考查内容 一、统计学 1.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数据的预处理。 4.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5.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 6.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统计学复习提纲(整理)

统计学复习提纲(学生用) 一、单选题 1.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这里的参数是( C ) A.1000个消费者 B.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 C.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花费 D.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花费 2.为了调查某学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D ) A.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3.某班学生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10分。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对称分布,可以判断考试分数在70-90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 C )一个标准差范围 A. 95% B.89% C.68% D.99% 4.已知总体的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期望(等于总体均值)和抽样分布的标准差分别为( B ) A. 50,8 B. 50,1 C. 50,4 D. 8,8 5.根据某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一个样本,用95%的置信水平构造的该班学生考试分数的置信区间为75-85分。全班学生的平均分数( B&D )【有争议,两个中任选一个都对】A.肯定在这一区间内 B.有95%的可能在这一区间内 C.有5%的可能在这一区间内 D. 或者在区间内,或者不在。 6.一项研究发现,2000年新购买小汽车的人中有40%是女性,在2005年所做的一项调查中,随机抽取120个新车主中有57人为女性,检验2005年薪车主中女性的比

例是否显著增加,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为( C ) A. H 0: π=40%,H 1: π≠40% B. H 0: π≥40%,H 1: π<40% C. H 0: π≤40%,H 1: π>40% D. H 0: π<40%,H 1: π≥40% 7.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的预测区间估计是指( B )。 A.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量x 0,求出因变量y 的平均值的区间 B.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量x 0,求出因变量y 的个别值的区间 C. 对于自变量y 的一个给定量y 0,求出自变量x 的平均值的区间 D. 对于自变量y 的一个给定量y 0,求出自变量x 的个别值的区间 8.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F 检验表明线性关系显著,则意味着( A ) A. 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 B. 所有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 C. 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 D. 所有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 9.如果时间序列的逐期观察值按一定的增长率增长(即增长的增长)或衰落,则适合的预测模型是( D ) A.移动平均模型 B.指数平滑模型 C.线性模型 D.指数模型 10.设p 为商品价格,q 为销售量,则指数∑∑0010 q p q p 的实际意义是综合反映了( C ) A. 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B.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D. 商品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11. 根据所使用的计量尺度,统计数据分为( A ) A.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B.观测数据和试验数据

西南财经大学2019统计学432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大纲 Ⅰ考核目标 《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和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便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具有以下的能力: 1.能熟练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3.能掌握基本的概率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推断统计中。 Ⅱ考试形式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Ⅲ考试主要范围 一、描述统计与数理统计学部分 1.统计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抽样调查的基本理论; 3.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的方法; 4.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的方法; 5.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6.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差异:方差和标准差 7.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8.样本量的确定; 9.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骤; 10.一个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11.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2.单因素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实现和结果解释; 13.变量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差别,相关关系的检验; 14.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和检验; 1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和检验; 16.时间序列的指标分析法与组成要素分析; 17.统计指数理论和编制方法; 18.多指标综合评价。 二、概率论部分 1.事件及关系和运算; 2.事件的概率; 3.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4.随机变量的定义; 5.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分布函数:离散型均匀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 6.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 7.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应用统计是介绍基本统计理论和方法的课程。它利用描述方法和推断方法相结合的形式,系统地介绍统计指标的设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进行展示,并据此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和决策。因此,应用统计对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开设目的主要是便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分析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目标 应用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我们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 1、使学生了解统计在社会经济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识,能够初步根据具体任务和条件从事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2、使学生在掌握统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很容易地理解其他课程中的一些数量分析方法,并能独立地完成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 3、能够熟练应用Excel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考试432统计学考试大纲及复试参考书目

一、考试目标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掌握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4.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允许使用计算器(仅仅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的计算器), 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统计学120 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25 题,每小题2 分,共50 分 简答题3 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 计算与分析题2 题,每小题20 分,共40 分 概率论30 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5 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 简答题1 题,每小题10 分,共10 分 计算与分析题1 题,每小题10 分,共10 分 三、考试内容 (一)统计学 1.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数据的预处理。 4.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5.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 6.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7.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差异:极差、标准差、样本方差。 8.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9.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10.样本量的确定。 11.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12.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江苏省自学考试-社会统计学-复习提纲word版本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国势学派产生于德国,创始人为康令和阿享瓦尔,又可称为记述学派和历史学派。 政治算数学派创始人是英国人格朗特和威廉.配第 数理统计学派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首先将概率论原理引入到社会现象的研究中,被称为“现代统计学之父”。 战后社会统计工作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法国)该计划规定,要关心经济增长成果的分配和区域发展。 社会指标运动(美国)用社会指标的方法解决社会分析和社会规划的基本理论。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国) 第二节社会统计的对象与特点 社会统计学运用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与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专门方法与技术。 广义的社会统计学在我国实际上就是社会经济统计学 狭义的社会统计学从社会经济统计学中独立出来的社会统计学 第三节社会统计的方法 描述统计讨论范围仅以搜集资料本身为限,而不予以扩大。 推论统计主要是依据概率论,研究如何依据有限资料对总体性质作推断,从而使统计的功能大为扩充。 大量观察法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并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大数规律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它的一般意义是: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第四节社会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作为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被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的基本特征大量性、同质性和变异性。 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总体按其包括的单位的数目是有限还是无限,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样本通过抽样得到的用以推断总体特征的那个“部分”。 现实总体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个体构成 想象总体想象总体都是无限总体。 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在统计上称为标志。 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能够用数值表示,称之为变量。 连续变量相邻的两个变量值之间可以连续不断分割的变量。 离散变量各变量值之间是以整数断开的变量。 自变量作为变化依据的变量。 依变量随自变量而发生对应变化的变量。 随机变量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观测,其可能实现的值不止一个 确定性变量条件一定,可能实现的值确定。 统计指标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或范畴。 社会指标体系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社会统计指标的集合体。 质量指标说明总体在内涵上的数量特征。 数量指标说明总体在外延上的数量特征。 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对社会统计学所具有的意义全面衡量社会发展情况。

贵州大学2019年研究生考试大纲432 统计学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名称:432/统计学 一、考试基本要求 本科目考试着重考核考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技巧,以及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应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基本的概率论知识,并能综合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应用统计》专业硕士 三、考试形式 闭卷,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 (一)概率论 1.事件的关系、运算及运算性质; 2.概率的计算公式及计算性质; 3.全概率公式、条件概率、乘法公式、贝叶斯公式; 4.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列、分布函数的概念; 5.常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0-1)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 布、几何分布、超几何分布; 6.常见的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 7.随机变量及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的性质及计算方法,随机变量的方差的性质及计算方法,了解协方差、相关系数的概念;

8.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 (二)统计学 1.随机样本与统计量,样本均值、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样本k阶原点矩、样本k阶中心矩、样本中位数、样本极差、样本相关系数、样本偏度、峰度、变异系数、经验分布函数、次序统计量;抽样分布; 2.矩估计的原理及其应用; 3.极大似然估计原理及其应用; 4.估计量的基本性质,例如,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5.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包括均值的区间估计和方差的区间估计; 6.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7.正态总体的均值检验、方差检验; 8.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考试要求: 1.掌握和熟练运用概率论基础知识、原理和方法。 2.掌握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统计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具有概率统计建模的初步能力,并具有运用概率统计的思想方法对数据进行科学、合理解释的能力。

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 1)统计的含义: 统计一词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种含义,但最基本的还是统计工作。没有统计工作就不会有统计资料,没有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就不会产生统计科学。 2)统计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工作的规律,即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3)统计的特点: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 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1)总体: 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总体有三方面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2)总体单位: 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来确定的。 3)标志: 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可分为数量标志(用数字回答问题)和品质标志(用文字回答问题)。 标志还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所有总体单位共同具有的特征。它是构成总体的必要条件和确定总体围的标准。可变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必然存在差异的标志。 4)变量: 可变标志中既有品质标志也有数量标志。可变的数量标志就叫变量。 变量的具体数值叫变量值。 凡变量值只能以整数出现的变量,叫离散变量。 凡变量值可作无限分割的变量,叫连续变量。 5)指标与指标体系: 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体系:以共同的研究目的为纽带而相互联系的一系列统计指标。 6)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有二:第一,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而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第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用数字来回答;标志则既有反映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用数字回答),也有反映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用文字回答)。 二者联系: 主要表现:许多标志的数值都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而得来的。 品质标志虽然本身不具有数值,但有些指标是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计算得出。由于总体和总体单位可随统计研究的目的而易位,故指标和数量标志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换。 第二章: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2、统计调查的基本原则: 1)要实事,如实反映情况 2)要及时反映,及时预报 3)要数字与情况相结合 3、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1)普查: 普查是指为搜集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某时某地的情况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2)随机抽样调查: 又叫概率抽样,是指按随机原则(机会均等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借以对端和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方法。它是各种非全面调查方法中最科学的一种方法。(抽样调查即非全面调查。按抽选调查单位方法的不同,它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两类。) 3)非随机抽样调查: 是指调查者有意识地或随意而非随机地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的统计方法。 非随机抽样不遵循随机原则,不能事先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一般也不用于推算总体指标。4)定期统计报表: A.是指按国家同一规定的指标体系、表格形式、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定期地自下而上地向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的一中统计调查形式。 它是国家取得经常性的基本统计资料的手段。 它即可用于全面调查,也可用于非全面调查。 B. 按容的不同,可分为基本统计报表和专业统计报表。 按报告周期的不同,可分为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按报告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电讯报和表式报。 4、非随机抽样的类型 1)重点抽样: 是指只对总体中为数不多但影响颇大(其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重点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适用于分布比较集中的事物。 特点: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几时地掌握总体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2)典型抽样: 是指根据对调查对象的初步了解,有意识地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特点:灵活方便,反应迅速,省时省力,深入具体,可以把数字和情况结合起来。

2019统计学考试大纲

统计学导论》考试大纲 二、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目的 《统计学》是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本课程的基本目标是:系统地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及其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统计思想,培养对统计的兴趣,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和应用这些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该门课程的特点是不着重于统计方法数学原理的推导,而是侧重于阐明统计方法背后隐含的统计思想,以及这些方法在实际各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 1.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 2.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 3.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能够熟练应用常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清楚统计方法所隐含的统计思想,以及各种统计方法的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最好是结合实际案例,运用计算机进行分析。 二、考试内容 本课程考试的内容如下: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第三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第五章抽样估计 第六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七章时间数列 第八章统计指数

备注:教材中的其他章节,考试不做要求! 考试重点(必须掌握): 1、第二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分组数据均值、标准差、变异系 数等指标计算 2、第三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六种常用的相对指标计算方法 3、第五章抽样估计第一套模式和第二套模式(参见 PPT) 4、第七章时间序列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增长量、累积增 长量、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等指标的计算 5、第八章统计指数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计 算、指标体系多因素分析 第一章总论 本章对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统计数据类型及其研究方法和统计学中的有关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具体要求:①理解统计的含义与本质;②对统计学产生与发展的简要历史,特别是对主要学派有所了解;③比较全面地认识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和作用;④熟知统计数据的各种类型、特征以及计量尺度,掌握统计数据的研究过程和基本方法;⑤对总体、个体、样本、标志、变量、指标和指标体系等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有比较系统、全面的掌握。 第一节什么是统计学 一、统计的含义与本质“统计学”是统计一词的三个含义之一。 统计泛指:统计数据、统计活动和统计学。 统计数据是统计活动的成果,统计学则是统计活动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 统计的本质: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 二、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从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看,经历了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和现代统计学三个阶段,主要的学派有政治算术学派,国势学派(记述学派),数理统计学派,社会经济统计学派等。 三、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统计学是一门以现象的数量方面作为研究对象的独立的方法论 科学。 四、统计学的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