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完整版)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完整版)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完整版)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完整版)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

1)统计的含义:

统计一词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种含义,但最基本的还是统计工作。没有统计工作就不会有统计资料,没有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就不会产生统计科学。

2)统计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工作的规律,即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3)统计的特点: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

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1)总体:

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总体有三方面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2)总体单位:

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来确定的。

3)标志:

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可分为数量标志(用数字回答问题)和品质标志(用文字回答问题)。

标志还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所有总体单位共同具有的特征。它是构成总体的必要条件和确定总体范围的标准。可变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必然存在差异的标志。

4)变量:

可变标志中既有品质标志也有数量标志。可变的数量标志就叫变量。

变量的具体数值叫变量值。

凡变量值只能以整数出现的变量,叫离散变量。

凡变量值可作无限分割的变量,叫连续变量。

5)指标与指标体系:

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体系:以共同的研究目的为纽带而相互联系的一系列统计指标。

6)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有二:第一,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而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第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用数字来回答;标志则既有反映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用数字回答),也有反映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用文字回答)。

二者联系:

主要表现:许多标志的数值都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而得来的。

品质标志虽然本身不具有数值,但有些指标是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计算得出。由于总体和总体单位可随统计研究的目的而易位,故指标和数量标志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换。

第二章: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2、统计调查的基本原则:

1)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

2)要及时反映,及时预报

3)要数字与情况相结合

3、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1)普查:

普查是指为搜集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某时某地的情况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2)随机抽样调查:

又叫概率抽样,是指按随机原则(机会均等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借以对端和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方法。它是各种非全面调查方法中最科学的一种方法。(抽样调查即非全面调查。按抽选调查单位方法的不同,它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两类。)

3)非随机抽样调查:

是指调查者有意识地或随意而非随机地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的统计方法。

非随机抽样不遵循随机原则,不能事先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一般也不用于推算总体指标。4)定期统计报表:

A.是指按国家同一规定的指标体系、表格形式、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定期地自下而上地向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的一中统计调查形式。

它是国家取得经常性的基本统计资料的手段。

它即可用于全面调查,也可用于非全面调查。

B.

按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基本统计报表和专业统计报表。

按报告周期的不同,可分为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按报告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电讯报和表式报。

4、非随机抽样的类型

1)重点抽样:

是指只对总体中为数不多但影响颇大(其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重点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适用于分布比较集中的事物。

特点: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几时地掌握总体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2)典型抽样:

是指根据对调查对象的初步了解,有意识地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特点:灵活方便,反应迅速,省时省力,深入具体,可以把数字和情况结合起来。

作用:a.“解剖麻雀”,推论一般,指导全局。

b.研究新事物,推广新鲜经验,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c.有利于全局与典型、数字与情况的结合,促进统计研究的深化。

3)任意抽样:

又叫方便抽样或随意抽样(不是随机抽样)。是指调查者随意抽取调查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但不保证每个单位都有相等的中选机会。

4)配额抽样:

配额抽样就是在对总体作若干种分类和样本总容量既定的情况下,按配额(按一定要求给定的样板单位数)从总体各部分抽取调查单位进行调查的方法。

5、调查误差的概念和种类

概念:是指调查所得的统计数字与调查对象的实际数量之间的差异,即调查所得的数量大于或小于调查对象的实际数量之差。

种类:

1)工作误差:由于调查工作中的食物所造成的误差。

2)代表性误差:以部分推断总体时必然存在的误差。

第三章:统计整理

统计整理的程序-审核,分组,汇总,制表

统计分组的种类:按作用目的分: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分析分组;按标志的多少和分组形式分:简单分组,复合分组,并列分组;按指标的性质分:品质分组,数量分组。(P43)

1.统计分组(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按照某种重要

指标把总体分为若干部分的科学分类)

1.1.组数(即将总体分为几组)

品质分组的组数确定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PPT)统计研究的要求(书:统计研究的任务)与(PPT)事物本身的属性(书:事物的特点).

数量分组的组数直接取决于两个因素-总体的标志变异全距;组距

在等距分组的条件下,组数等于全距/组距。

全距=最大指标值-最小指标值

1.2.组距

组距=各组的最大指标值(上限)-各组最小指标值(下限)

组数组距确定的斯特杰斯经验公式:

n=1+lg(N)/lg(2) 或是n=1+1.33lg(N)

d = R/n = (Xmax-Xmin)/1+1.33lg(n)

n:数组;N:总体单位数;d:组距;R:全距

Xmax:最大变量值; Xmin:最小变量值

1.3.组限(每组两端的数值)

每组的起点数值(最小值)为下限;终点数值(最大值)为上限。

组限的形式:

重合式:相邻两组中,前一组的上限与后一组的下限数值相重。一般用与连续变量。组距=本组上限-本组下限

不重合式:前一组的上限与后一组的下限,两值紧密相连而又不相重复。一般用于离散变量。组距=下组下限-本组下限=本组上限-上组上限

1.4.组中值

重合式:组中值=(上限+下限)/2=下限+组距/2=上限-组距/2

不重合:组中值=(本组下限+下组下限)/2=本组下限+组距/2=下组下限-组距/2

组距式分组中,常常遇到首末两组“开口”的情况,即有第一组上限无下限,最后一组由下限无上限,此时,组中值=上限-邻组组距/2=下限+邻组组距/2

2.分布数列及其种类

2.1.分布数列:指反映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的一系列数字,又叫次数分布或是次数

分配。其包含两要素:一是组的名称;二是各组的次数(也称频数)或是频率。

2.2.分布数列的种类(以下数列见表p54-57)

2.2.1.按分组指标分:品质数列(由各组名称和各组单位数构成);变量数列(由变量和次

数两个要素构成)

2.2.2.按分组形式分:单项式数列(各组都由一个具体的变量值(单项)来表示的数列);

组距式数列(指各组都由两个变量值界定的变量区间(组距)来表示的数列,它又分为等距数列和不等距数列)。注:它们都属于变量数列。

2.2.

3.按次数分布的特征分:钟形分布数列(其中包括正态分布,偏态分布-右偏分布,左

偏分布),U形分布数列,J形分布数列(包括J形,倒J形)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1.总量指标和种类

1.1.总量指标: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总规模,

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综合指标。也称为绝对指标。表现形式:绝对数,增量。

1.2.总量指标的种类

1.2.1.按总量指标的总体内容分

总体总量即总体单位数,它是由每个总体单位加总而得到的。

标志总量是指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得总和。

1.2.2.按其时间状态分

时期指标也称为时期数。其特点:时期指标可以累计相加;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的长短密切相关。

时点指标也称为时点数。其特点:各时点指标不能累计相加;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无直接的关系。

1.2.3.按计量单位分;

实物指标是指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即以事物的物理属性或自然属性为计量单位的指标。实物单位分为: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专用单位;复合单位;标准实物单位。例见(P79)

价值指标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总量指标。

劳动量指标是以劳动量单位计量,即以劳动时间为计量单位的指标。相对指标和种类及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

1.3.相对指标(指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的比值,也称为相对数)

其表现形式:无名数;有名数。

无名数是抽象化的数值,表现形式:成数,系数,倍数,百分数,千分数等。(P81)

有名数是指有具体内容的计量单位的数值。其有单名数和复名数之分。

(p82)

1.4.计划完成相对数及其派生公式

1.4.1.其指计划期内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之比。其考核、反映计划完成的程度(进

度)。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数×100%(分子分母位置不能互换)。超额完成(或未完成)绝对数=实际完成数-计划数

1.4.

2.派生公式:(1)产量,产值增长百分数:计划完成相对数=(100%+实际

增长%)/(100%+计划增长%)×100%(2)产品成本降低百分数:计划完成相对数=(100%-实际降低%)/(100%-计划规定降低%)×100%

1.5.结构相对数(部分占全体的比例,反映事物的内部构成、性质、质量及其变

化。)

结构相对数=总体某部分数值/总体数值×100%

特点:同一总体的结构相对数之和应为100%,且分子分母位置不能互换。

1.6.比例相对数(指同一总体某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的比值。反映

总体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与比例关系。(同一总体不同部分比较))

比例相对数=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同一总体另一部分数值

特点:分子分母可互换,且属于同一个总体。

1.7.比较相对数(同一时间的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对比的比值。反映同类现象

在不同空间的数量差异。)

比较相对数=甲地区(单位)某指标数值/乙地区(单位)同一指标数值

特点: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分子分母可替换

1.8. 动态相对数(某一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期两个数值对比的比率。又称发

展速度或指数。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与程度。) 动态相对数=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100%

其中:报告期又称计算期,是研究或计算时期。基期是作为比较基础的时期。

特点:分子与分母的位置一般不能互换。常用百分数、倍数、千分数表示。 1.9. 强度相对数(是指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指标之比。①反映一国一地的发展水平、力量强弱。②反映事物存在的密度、普遍程度、运动强度、负担强度。③反映经济效益的高低。)

强度相对数=某一指标数值/另一有联系的指标数值

特点:有些指标分子与分母可互换,形成正指标和逆指标两种计算方法,数值大小与强度成正比为正指标,反之为逆指标。计量单位常用复名数。

第五章:平均指标

1、平均指标及其种类;

平均指标概念:平均指标是指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

所达到的一般水平。是总体的代表值。它也是描述分布数列集中趋势的指标。 种类:算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2、各种平均指标的计算: 算术平均数:简单和加权

简单算数平均数公式:

加权算数平均数:

交替标志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简单和加权

几何平均数:简单和加权

简单几何平均计算公式:

n x x n 1n x ...x x X n 1i i n 21∑∑=

=+++==∑∑=

++++++=

f

xf

f ...f f f x ...f x f x X n 21n n 2211P N

N N N N 0N 1f xf X 1

2

121==+?+?==

∑)(1

11

)

(111加权平均式简单平均式∑

∑∑

∑∑

∑====f

x f f f x H x n

n x H n

n

1

i i

n n

21X

X X X G ∏==??????=

加权集合平均计算公式:

众数: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不唯一)

中位数:如果将总体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局域中点位置那个标志值就是中位数。(奇数个数据:(n+1)/2, 偶数个数据n/2)

3、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关系:

(1)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完全相等

(2)在偏态分布的情况下,变量数列是右偏时,就有众数<中位数<算数平均值 (3)在偏态分布的情况下,变量数列是左偏时,就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关系: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是三种不同形式的平均数,分别有各自的应用条件。进行统计研究时,若适宜采用算数平均数,就不能用调和平均数或几何平均数;若适宜用调和平均数,就不能才有其他两种平均数。但从数量关系上来考虑,如果用同一资料(变量各值不相等)计算以上三种平均数,其结果则是:算数平均数大于几何平均数,而几何平均数又大于调和平均数。当所有的变量值都相等时,这三种平均数则相等。

第六章:变异度指标

1、变异度指标的概念和种类

变异度指标的概念:指综合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的差异度的指标也称标志变

动度指标。

变异度指标的种类:(1)全距和四分位差 (2)平均差、标准差和方差

(3)偏度和峰度

2、各种变异度指标的计算: 全距和四分位差

全距 R=最大值xmax -最小值xmin

四分位差Q=第三个四分位数Q3—第一个四分位数Q1 (Q3的位置=3(n+1)/4, Q1的位置=(n+1)/4)

平均差、标准差和方差(总方差、组间方差和组内方差P147)

简单平均差:

加权平均差 ∑=∑??????==∏

=n

1i i n 21f n

1i f i

f f n f 2f 1x x x x G n x

x D A ∑

-=

..∑

-=f

f

x x D A ..

标准差:

变异系数(平均差系数、标准差系数)

平均差系数=平均差与算术平均数对比的比值

标准差系数=标准差与算术平均数对比的比值

3、偏度和峰度:了解含义;能根据偏度和峰度系数判断分布的特点。 偏度:反映总体次数分布偏斜方向和程度的指标

偏态系数=0为对称分布 偏态系数> 0为右偏分布 偏态系数< 0为左偏分布

峰度:峰度是指统计学中描述分布曲线峰顶尖峭程度的指标。

峰态系数=0扁平峰度适中 峰态系数<0为扁平分布 峰态系数>0为尖峰分布

第七章:抽样调查

1、了解几种常用分布的特点: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超几何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P175

二项分布:是指只有两种可能结果的重复随机试验的概率分布。

泊松分布:是指在λ=np 恒定的情况下,当n 趋于无穷大,p 趋于0时,二项分布趋于泊松

分布的概率分布。

超几何分布:是指只有两种可能结果的不重复试验的概率分布。

2、了解大数定理、中心极限定理的的含义

(一)大数定理是指大量随机变量的平均结果具有稳定性的一系列定理的总称,也称大数法则。

(1).贝努里大数定理

设是n 次独立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次数,P 是事件A 在每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则对于任意正数,有:

lim p{|m/n-p|< ε}=1 这一定理表明,当试验在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进行很多次时,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在它的概率附近摆动;并且只要试验次数n 足够大,事件出现的频率就趋于其概率。

(2).契比雪夫大数定理 契比雪夫不等式 :

契比雪夫定理: 设独立随机变量序列X (i ),分别有数学期望E(Xi)和方差D(xi),并且有一致

()n

x x ∑

-=

2

σ%100x

.

D .A V .D .A ?=%100x

V ?σ

=

σ

的上限,即存在某一常数K 使得D(xi)<=k (i=1,2,..,n)。则对于任意的正数ε,恒有:

(二)中心极限定理P184

中心极限定理是指随机变量序列的极限分布渐近于正态分布的一系列定理的总称。

(1)独立同分布中心极限定理:即当样本容量n 趋于无穷大时,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趋于平均值、方差为σ2 /n 的正态分布。

(2)棣莫弗—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即当n 趋于无穷大时,样本成数p 趋于总体成数P 、方差为n

PQ

的正态分布。

3、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P187

1)基本概念:总体和样本;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 总体:指调查研究对象的全体。

样本:指从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的那部分调查单位所构成的总体。

总体指标:是根据总体某种属性计算的综合指标.(唯一确定,定植,例如:总体平均数,

总体标准差)

样本指标:根据样本某种属性计算的综合指标。(不是唯一确定,随机变量,例如:样本平

均数,样本方差)

2)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指从总体中随机抽选一个样本登记后,还需要把它在放回,下一次仍然从总体所

有单位中抽取,如此进行下去,知道抽够预定的样本单位数n 为止。

不重复抽样 :从总体中随机抽选一个样本等级之后,不再把它放回,下一次只从剩余总体

单位中抽选,如此进行下去,直到抽够预定的样本单位数n 为止。

3)抽样误差:实际误差、平均误差和极限误差。

抽样实际误差:是指一次抽样中,由随机因素引起的样本指标与全及指标之间的离差。 抽样平均误差:是指样本平均数(或样本成数)的标准差,它反映了所有抽样结果所得的样本

指标值与全及指标值的平均离差。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指标与全及指标之间的可能误差范围。由于样本指标是围绕全及指

标上下波动的随机变量,其变动幅度或大或小,取值或正或负,这种变动范围的绝对值就是抽样极限误差。

4、了解抽样调查的几种组织形式及其特点: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它是根据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的一种抽样

方法。从理论上讲,简单随机抽样最符合抽样的随机原则.

(特点:主要适用于总体单位数较少、范围较狭窄的情况)

类型抽样:又称分层抽样或分类抽样,它是指对总体各单位先按主要标志加以分类,然后再

从各类中按随机原则抽选一定单位构成样本的抽样组织形式。

(特点:类型抽样通过对总体各单位分类后,可以使总体单位标志值比较接近的单位

归为一类,使各类的分布比较均匀,在样本量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缩小抽样平均差距,提高抽样调查的效率。)

等距抽样:又称为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是将总体全部单位按照某一标志排列,而后按固定顺序和间隔来抽选样本单位的抽样组织形式。

(特点:随机性表现在抽取第一个样本单位,当第一个单位确定后,其余的各个单位也就确定了。)

整群抽样; 讲总体各单位划分成若干群,然后以群为单位从中随机抽取一些群,对抽中群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的抽样组织形式。

(特点:组织方便,节省人力财力时间;调查单位相对集中,在总体中分布不均匀,抽样误差较大,抽样估计精度也较低。)

多级抽样:又称多阶段抽样,它把抽取样本单位分为n个步骤进行,即先从总体中抽取一级单位,然后再从抽中的一级单位中抽取二级单位,知道抽取最终单位。

(特点;调查的总体范围分布广,节省人财物,灵活方便)

第八章: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

区间估计:

2、假设检验的含义和步骤;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利用样本的实际统计量,去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所作的假设是否可信,进而为决策取舍提供依据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步骤:(1)建立假设;

(2)决定检验的显著性水平α;

(3)确定检验统计量;

(4)将实际求得的检验统计量取值与临界值进行比较,作出拒绝或接受原假设的决策。

3、原假设、备择假设;

原假设:又称零假设、虚无假设,一般用H0表示

备择假设:又称择一假设,即原假设被否定之后而采取的逻辑对立的假设。

4、基本概念:显著性水平、置信水平、置信区间、P值;

双侧检验和单侧检验;z检验、t检验

显著性水平:显著性水平α——是指在进行假设检验时,事先规定的、作为判断界限的一个小概率的标准。

置信水平:

置信区间:

P值:是一个概率值;如果原假设为真,P-值是抽样分布中大于或小于样本统计量的概率;

被称为观察到的(或实测的)显著性水平。

双侧检验:检验样本平均数(成数)与总体平均数(成数)有没有显著性差异,不问差异的方向是正差还是负差时,用双侧检验。

单侧检验:左单侧检验——检验总体平均数或成数是否低于预先假设,应该用左侧检验。

检验总体平均数或成数是否超过预先假设,应该用右侧检验。

Z检验:从一般非正态分布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当容量很大时,样本平均数也趋近

于正态分布,而统计量Z 趋近于标准正态分布。

t 检验:假定样本样本取自正态总体并且样本平均数x 和抽样标准差相互独立的一种分布。

5、总体均值检验、总体成数(比例)检验、总体方差检验(卡方检验)

总体均值检验:检验当前总体平均数是够和事先假设的总体平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总体成数(比例)检验:

1.假定条件

? 有两类结果

? 总体服从二项分布 ? 可用正态分布来近似

2. 比例检验的 Z 统计量

)1,0(~)

1(000

N n

P Z πππ--=

(π0为假设的总体比例)

总体方差(卡方)检验:

1. 检验一个总体的方差或标准差

2. 假设总体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3. 检验统计量 )1(~)1(220

2

2

--=

n S n χσχ

6、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及其关系。

1) 第一类错误(弃真错误)

? 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 ? 会产生一系列后果

? 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为a

● 被称为显著性水平

2) 第二类错误(取伪错误)

? 原假设为假时接受原假设 ? 第二类错误的概率为b (Beta)

关系:a 小b 就大, a 大b 就小

第九章:相关和回归

1、区分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

函数关系所反映的现象之间的具体关系值固定,自变量与因变量在数量上一一对应;而相关关系所反映的现象之间的具体关系值不固定,有关现象变动在数量上不是一一对应的,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2、相关关系的种类、相关系数

种类:

? 变量多少:单相关和复相关;

? 相关形式: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 ? 相关方向:正相关和负相关;

? 相关程度: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 ? 相关性质:真实相关和虚假相关。

相关系数R :它是直线相关分析中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重要指标。

()()()()

2

222?1?y y y

y y y y y R i i i i i -∑-∑-=-∑-∑= 1、当︱R ︱=1,称完全相关; 2、当 R=0,称零相关;

3、当 0<︱R ︱<1,称普通相关。

其中:当 R > 0.8 高度相关; 当 0.3 ≤ R ≤ 0.8 中度相关; 当 R < 0.3 低度相关

3、熟悉回归的含义和种类;

含义:回归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形式的分析方法 种类:1)按变量的多少分——一元回归方程和多元回归方程;

2)按是否线性分——线性回归方程和非线性回归方程;

3)按是否有滞后关系分——自身回归方程和无自身回归方程; 4)按是否带虚拟变量分——普通回归方程和带虚拟变量回归方程。

4、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相关分析研究的都是随机变量,不分自变量与因变量;回归分析研究的变量要定出自

变量(确定的变量)与因变量(随机变量)。

联系:它们是研究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5、简单直线回归的原理:最小平方法的中心思想

原理:在相关图的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一定的回归方程式进行定量分析。对两个具有线

性关系的变量,配合线性回归方程,并根据自变量的变动来测定因变量平均发展趋势。

中心思想;是通过数学模型,配合一条较为理想的趋势线。这条趋势线必须满足下列两点

要求:

(1)原数列的观察值与模型的估计值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 (2)原数列的观察值与模型的估计值的离差总和为零。

6、总平方和; 反映因变量的 n 个观察值与其均值的总离差

回归平方和:

反映自变量 x 的变化对因变量 y 取值变化的影响,或者说,是由于 x 与 y 之间的线性关系引起的 y 的取值变化,也称为可解释的平方和.

残差平方和: 反映除 x 以外的其他因素对 y 取值的影响,也称为不可解释的平方和或剩

余平方和.

可决系数(判定系数):1) 是回归平方和占总离差平方和的比例

()()

()()

∑∑∑∑====---

=--==

n

i i

n

i i

n

i i n

i i

y y

y

y

y y

y y

SST

SSR

R 12

12

1

2

12

2??1?

2)反映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

3)取值范围在 [ 0 , 1 ] 之间

4)R 2 →1,说明回归方程拟合的越好;R 2→0,说明回归方程拟合的越差 5)判定系数等于相关系数的平方,即R 2=(r )2

可决系数和相关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相关系数是可决系数的平方根。

7、回归系数的含义和解释:

回归分析中度量依变量对自变量的相依程度的指标,它反映当自变量每变化一个单位时,依变量所期望的变化量。 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差: t 统计量的含义:

回归系数显著性的P 值检验: 模型整体显著性的F 检

熟悉估计量的评价标准:五篇性,有效性,相合性

根据回归模型进行预测:根据自变量 x 的取值估计或预测因变量 y 的取值。

第十章 时间数列分析指标

1、区分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时期数列:是指由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累计量的总量指标所构成的绝对数时间数列。

时期指标时间数列具有以下特点:

A )可加性,不同时期的总量指标可以相加;

B )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属时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C )指标值采用连续统计的方式获得。

时点数列:是指反映某种现象在一定时点(瞬间)上的发展状况的总量指标所构成的绝对数时间数列。

时点指标时间序列具有以下特点:

A )不可加性。不同时点的总量指标不可相加,这是因为把不同时点的总量指标相加后,无法解释所得数值的时间状态。

B )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的长短一般没有直接关系。在时点数列中,相邻两个指标所属时间的差距为时点间隔。

C )指标值采用间断统计的方式获得。

2、水平分析指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发展水平:时间数列中的每一具体指标值,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或时点所达到的规模或水平。

平均发展水平:是将时间数列中各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出的平均数。因是不同时间的,动态上的平均,又叫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

增长量:是指时间数列中计算期水平和基期水平之差,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减变化的绝对量。

平均增长量:是指逐期增长量的简单算数平均数,说明经济现象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平均每期增减变化的数量。

3、速度分析指标:(环比、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定基)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计算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表示计算期水平已达到或相当于基期水平的多少,反映了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时间数列中计算期发展水平与固定基期发展水平之比,说明某种社会经济现象的逐期发展方向和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时间数列中计算期发展水平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说明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方向和速度,也叫总速度。

增长速度:计算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说明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减的快慢程度。

环比增长速度:逐期增长量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

定基增长速度是累积增长量与最初(基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总速度。

4、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指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说明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较长时间内逐期发展变化的平均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的派生指标,说明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较长时期内逐期平均增减变化的程度。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5、增长1%的绝对值

增长1%的绝对值=逐期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前期水平/100

第十一章时间数列预测方法

1、时间数列的因素分解: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及其含

长期趋势:指受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制约而形成的事物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或持续下降的基本趋势。

季节变动:指由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的影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年内随着季节的转变而引起的周期性变动

循环变动:指社会经济现象以若干年为周期呈波浪式的变动

不规则变动:指由于天灾人祸战乱等意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动

2、了解时间数列预测分析的基本原理:乘法型和加法型

乘法型:指时间数列由各种因素相乘的乘积所形成的结构类型。

Y=T*S*C*I

加法型:指时间数列由各种因素相加的总和所形成的结构类型。 Y=T+S+C+I

3、长期趋势预测:了解时距扩大法、移动平均法、一次指数平滑法、最小平方法。

时距扩大法:

A.定长期趋势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

B.时间序列的时间单位予以扩大,并将相应时间内的指标值加以合并,从而得到一个扩大了时距的时间序列。

C.用:—消除较小时距单位内偶然因素的影响,显示现象变动的基本趋势 移动平均法:

对时间数列的各项数值,按照一定的时距进行逐期移动,计算出一系列序时平均数,形成一个派生的平均数时间数列,以此削弱不规则变动的影响,达到对原序列进行修匀的目的,显示出原数列的长期趋势 指数平滑法:

A.是加权平均的一种特殊形式

B.对过去的观察值加权平均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

C.观察值时间越远,其权数也跟着呈现指数的下降,因而称为指数平滑 一次指数平滑:

A.只有一个平滑系数

B.观察值离预测时期越久远,权数变得越小

C.以一段时期的预测值与观察值的线性组合作为t +1的预测值,其预测模型为

最小平方法。

最小平方法:也称最小二乘法,是时间数列长期趋势预测分析中的传统方法。

4、季节变动分析:同期水平平均法

以若干年资料数据求出同月(季)的平均水平与各年总月(季)水平,进而对比得出各月(季)的季节指数来测定季节变动的程度。计算步骤:A, 计算各年同月(季)的平均数和总平均数;B.将同月(季)的平均数和总平均数对比

第十二章 统计指数

1、了解指数和指数体系的基本概念;

广义指数: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变动与差异程度的相对数。包括一切动态相对数和某些比较相对数。

如:产量指数、出口额指数、产值指数、出口购买力指数、贸易条件指数等。

狭义指数:指反映由不同度量的事物所构成的特殊总体变动或差异程度的特殊相对数。 如:产量总指数、物价总指数、成本总指数等。 分类:

按指数所研究对象或研究范围的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按指数的作用不同可分为: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 按所用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按计算时所依据的数列性质不同可分为:时间数列指数、空间数列指数和属性数列指数。 按编制方法和计算公式不同可分为:综合指数、平均指数。

t t t F Y F )1(1αα-+=+

指数体系:

广义:有若干内容上相互关联的统计指数所结成的体系。

狭义:指在经济内容上有联系的几个指数所结成的数量关系式。

2、综合指数:指数化因素、同度量因素、拉氏指数、派氏指数

指数化因素:即通过指数去反映其变化或差异程度的因素。

同度量因素:即将特殊总体中不同度量的事物转化为同度量事物的媒介因素。

3、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个方面进行分解。

销售量综合指数(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销售价格合指数(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销售额指数

4、掌握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

连锁替代法:在被分析指标的因素结合式中和相互联系的数量关系,将各个因素的基期数字依次以报告期的数字替代,每次替代后的结果与替代前的结果进行对比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各因素对现象总体的影响。

非常感谢下列同学的参与与付出:吴广乔:1-2;熊雅雯:3-4;张文蔚:10-12;黄丹蔓:7-9;朱凯仪:5-6。

所总结的东西仅供参考,不做标准答案,重要的还是自己学习。而且希望各位不要因为有人整理就放松了自己的复习。加油咯。

统计学简答题及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1.简述描述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容: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和描述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描述数据的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数量规律。 2.简述推断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容: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对总体特征作出统计推断。 3.什么是总体和样本? 总体是指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其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个体(也称为总体单位)。 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的围能够明确确定,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的,可数的。 ?无限总体所包括的元素数目是无限的,不可数的。 总体单位数可用N表示。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记为n。 4.什么是普查?它有哪些特点? 普查就是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非经常性的全面调查。它有以下的特点: 1)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2)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3)数据的规化程度较高 4)应用围比较狭窄。 5.什么是抽样调查?它有哪些特点? 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搜集方法和统计推断方法。 它具有经济性好、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等特点。 6.简述统计调查方案的概念及应包括的基本容。 答:统计调查方案就是统计调查前所制订的实施计划,它是指导整个调查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保证调查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计划书。 它应包括的基本容有: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设计调查项目; 〈4〉设计调查表格和问卷; 〈5〉确定调查时间; 〈6〉组织实施调查计划; 〈7〉调查报告的撰写,等等。 7.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原则和具体方法。 答:(1)概念

西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网上作业

1、已知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为26kg,体重的标准差是3.2kg,平均身高2750px,标准差为150px,问体重与身高的离散程度哪个大(a )? A. 体重 B. 身高 C. 离散程度一样 D. 无法比较 2、下列一组数据3,7,2,7,6,8,5,9的中位数是(b) A. 6 B. 6.5 C. 6.83 D. 7 3、设X是正态变量,均值为0,标准差为2,则X的绝对值小于2的概率约为(b )。 A. 5% B. 70% C. 90% D. 95% 4、欲考察考生类型(应届/历届)与研究生录取(录取/不录取)的关系,应该用什么相关方法( d )? A. 二列相关 B. 点二列相关 C. 四分相关 D. Φ相关 5、数值56的精确上下限为(c) A. [55.5-56.5] B. [55.49-56.5] C. [55.5-56.49] D. [55.49-56.49] 6、在假设检验中,同时减少两类错误的最好办法是( b )。 A. 控制β值,使其尽量小 B. 适当加大样本容量 C. 完全随机取样 D. 控制α水平,使其尽量小 7、甲乙两人不知道“本题”的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只好随机猜测作答。结果两个人答案都正确的概率是( a ) A. 1/16 B. 3/16 C. 1/8 D. 9/16 8、最常用来与中数一起来描述数据特征的差异数量是(d )。 A. 方差 B. 标准差 C. 百分位差 D. 四分位差 9、有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8和2。如果给这组数据的每个数都加上2,再乘以3,可以得到一组新数据,那么这组新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b) A. 30,2 B. 30,6 C. 26,2 D. 26,6 10、设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均值是60,标准差是10,有一个样本,容量为100,则样本均值有95%的可能性位于( c )。 A. (40, 80) B. (50, 70) C. (58, 62) D. (57.5, 62.5) 11、当样本容量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c )。 A. 随着显著性水平α的增大而增大 B. 与显著性α无关 C. 随着显著性水平α的增大而减小 D. 与显著性α的平方根成正比 12、用相同大小圆点的多少或疏密来表示统计资料数量大小以及变化趋势的是(d) A. 直方图 B. 线形图 C. 条形图 D. 散点图 13、下列方法中,一定不能用于处理两组均值比较问题的是?(a) A. 中数检验法 B. 方差分析法 C. t检验 D. Z检验 14、下列关于假设检验的描述正确的是?(b) A. 假设检验包括显著性检验与差异显著性检验 B. 非参数检验属于假设检验 C. 假设检验中的α型错误与β型错误两者的概率相加等于1 D. 方差分析不属于假设检验 15、对120位学生家长进行测试得到其家庭教养方式四种类型(如民主型、专制型等)的人数,欲描述其次数分布,应使用的次数分布图是?(c) A. 散点图 B. 线形图 C. 条形图 D. 直方图 16、下列可用于主观题区分度评价的相关系数是?(c) A. 点二列相关 B. 二列相关 C. 皮尔逊相关 D. 斯皮尔曼相关 17、下列描述中,属于零假设的是?(d) A. 少年班大学生的智商高于同龄人 B. 母亲的耐心程度与儿童的问题行为数量呈负相关关系 C. 在高光照条件下的视觉简单反应时优于低光照条件下的视觉简单反应时

健康管理师教学大纲

健康管理师培训标准 1.职业代码:X2-05-05-09 2.职业定义: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三级健康管理师培训标准 1.培训目标 1.1总体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要使培训对象掌握健康管理的基础知识,能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信息收集、信心管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跟踪随访、健康教育、实施干预方案、监测干预效果等常规工作。 1.2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依据《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三级健康管理师的理论知识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健康管理工作的职业道德、职业守则、健康管理基本知识、健康保险相关知识、医学基础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知识。 1.3 专业能力培训目标 依据依据《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三级健康管理师的专业能力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信息收集、信息管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跟踪随访、健康教育、实施干预方案、监测干预效果的基本方法,达到独立上岗工作的水平。 2 .培训机构要求 2.1编制说明 本标准规定了三级健康管理师培训机构的主体资格、组织机构、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师、教学设施和场地等基本条件。按30人/周期的培训能力编制本标准。 2.2适用范围 本标准试用于国家职业三级健康管理师试技能培训机构。

2.3主体资格 健康管理师培训机构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者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委托直属下级机构。 2.4组织机构 健康管理师培训机构应设有教学、培训师、学员、质量、结业考试和设施和设备等管理组织。组织机构可以综合设置。 2.5人员配置 2.5.1负责人 负责培训机构全面管理工作。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高级以上技术职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培训或教育工作20年以上。 2.5.2助理 协助负责人管理培训机构的日常工作。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培训或教育培训工作15年以上。2.5.3工作人员 2.5.3.1办公室人员:2人以上,其中主任1人,专职,协助负责人管理培训机构日常事物,承担培训的具体事物性工作,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熟悉培训工作。 2.5.3.2培训师:自有培训师不得少于3人。配备流行病、统计、营养、运动、健康教育方向教师至少1名,均须从事教学工作三年以上,并具备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持有卫生部人才中心签发的培训师聘任证书。 2.5.3.3教学组织人员:培训师中核心师资担任。制定培训课程计划、安排相关授课人员、组织撰写培训讲义等。须至少在核心期刊发表“健康监测”、“健康风险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相关领域论文一篇。 2.5.3.4设备维修、保养人员:负责机构培训设备维修、保养及材料管理。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熟悉设备原理及使用,并持有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2.5.3.5财务管理人员:按财务管理规定配备。负责培训机构收费和日常账务管理。必须持有财务专业证书。

厦门大学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与答案完整版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统计学原理》复习题 、单选题 1、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作为“主体”的是( A ) A .经常性抽样调查 B.必要的统计报表 2、考虑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不变标志的有( A .产业分类 B.职工人数 C.劳动生产率 3、某地区抽取3个大型钢铁企业对钢铁行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 4、下列这组数列15,17,17,18,22,24,50,62的中位数是(C )。 现象之间的相关程度越低,贝刑关系数越( 接近+1 B 接近-1 接近0 8、假定其他变量不改变,研究一个变量和另一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是( 9、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 8元,12元,则两个企业职 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A ) 10、( C 。是标志的承担者。 C.重点调查及估计推算 D.周期性普查 D.所有制 A .普查 B .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 .抽样调查 A.17 B.18 C.20 5、标志变异指标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极差 B.平均差 &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 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A. C. D.22 C. B. D. 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 组数多少不同 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数量不同 7、 A.偏相关 B.正相关 C.完全相关 D.复相关 A.甲大于乙 B.乙大于甲 C. 一样的 D.无法判断

11、 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A ) A.年龄 B.学历 C.民族 D.性别 12、 某商品价格上涨了 5%,销售额增加了 10%,则销售量增加了( C ) A. 15% B. 5.2 % C. 4.8 % D. 2 % 13、某变量数列末组为开口组,下限是 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是 480,则该组 的组 中值应为(D )0 B.时间和指标数值 C.时间和次数 20、现象总体中最普遍出现的标志值是( A ) A.变量 B.总体 C.总体单位 D.指标 A. 490 B. 500 C. 510 D. 520 14、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所配合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是使( B )0 无 (Y -Y?)2 为最小 送(Y -Y?) = 0 A S (Y -Y ) = 0 C 送(Y -Y )为最小 15、 以下不是统计量特点的是( A.不确定 B.已知 16、 不属于专门调查的有(A A.统计年报 B.抽样调查 C.未知 C 普查 17、 今有N 辆汽车在同一距离的公路上行驶的速度资料, Z xf B. ----- Z f C 旦 C 7 x D.不唯一 D.典型调查 m 表示路程,x 表示速度, ) D. 18、 抽样推断的特点有(B )0 A.事先人为确定好样本 C.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19、 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B.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D.事先无法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A.变量和次数 D.主词和宾词 A.众数 B.中位数 C.平均数 D.频数 2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环比发展速度(C A.之和 B.之差 C.之积 D.之商 22、平均指标不包括(A ) 0 A.标准差 B.调和平均数

西南大学0062]《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网上作业及答案

西南大学[0062]《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网上作业及答案 1、设X是正态变量,均值为0,标准差为2,则X的绝对值小于2的概率约为()。 1. 5% 2. 70% 3. 95% 4. 90% 2、欲考察考生类型(应届/历届)与研究生录取(录取/不录取)的关系,应该用什么相关方法(1. B. 点二列相关 2.二列相关 3.Φ相关 4.四分相关 3、在假设检验中,同时减少两类错误的最好办法是()。 1. E. 控制α水平,使其尽量小 2.完全随机取样 3.适当加大样本容量 4.控制β值,使其尽量小 4、甲乙两人不知道“本题”的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只好随机猜测作答。结果两个人答案都 正确的概率是() 1. 1/8 2. 9/16 3. 3/16 4. 1/16

5、最常用来与中数一起来描述数据特征的差异数量是()。 1.四分位差 2.百分位差 3.标准差 4.方差 6、有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 8和 2。如果给这组数据的每个数都加上2,再乘以3,可以得到一组新数据,那么这组新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 1. 30,6 2. 26,2 3. 30,2 4. 26,6 7、设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均值是60,标准差是10,有一个样本,容量为100,则样本均值有95%的可能性位于()。 1.(58, 62) 2.(57.5, 62.5) 3.(50, 70) 4.(40, 80) 8、当样本容量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 1. C. 与显著性α无关 2.随着显著性水平α的增大而减小 3.随着显著性水平α的增大而增大 4.与显著性α的平方根成正比

9、当样本平均数落入已知总体抽样分布的拒绝域时,表示正确拒绝零假设的概率的符号是? 1. 1-α 2.α 3.β 4. 1-β 10、下列关于方差分析与t检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1.方差分析用于多组比较,比两两t检验有更好的误差估计 2.方差分析用于多组比较,比两两t检验时,α型错误更小 3.方差分析检验结果显著后,可以使用两两t检验进行多重比较 4.方差分析用于多组比较,比两两t检验的检验次数更少 11、下列关于假设检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1.假设检验包括显著性检验与差异显著性检验 2.非参数检验属于假设检验 3.假设检验中的α型错误与β型错误两者的概率相加等于1 4.方差分析不属于假设检验 12、下列可用于主观题区分度评价的相关系数是? 1.点二列相关 2.二列相关 3.皮尔逊相关 4.斯皮尔曼相关 13、下列统计图形中,不能用于描述变量的次数分布的是? 1.圆形图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 1.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 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2.统计研究的过程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四个阶段。 () 3.统计数据误差分为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4.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 5.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参数。() 6.如果数据呈左偏分布,则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关系为:均值<中位数< 众数。() 7.通过散点图可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有无相关关系。() 8.所有可能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等于总体均值。() 9.影响时间序列的因素可分为: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波动和不规则变 动四种。() 10.狭义的统计指数是用来说明那些不能直接加总的复杂现象综合变动的一 种特殊相对数。() 二、单项选择题 1.为了估计全国高中生的平均身高,从20个城市选取了100所中学进行调查。在该项研究中样本是()。 A 100所中学 B 20个城市 C 全国的高中生 D 100所中学的高中生 2.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的2005年城镇家庭的人均收入数据。这一数据属于()。 A 分类数据 B 顺序数据 C 截面数据 D 时间序列数据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50以下。又知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75,则首组的组中值为() A 24 B 25 C 26 D 27 4.两组数据相比较()。 A 标准差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大 B 标准差大的离散程度就小 C 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大 D 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就小 5.在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数的是()。 A 产量指数 B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C 生产工时指数 D 销售量指数 6.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为()。 A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和 B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C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再减1 D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加1(或100%) 7.某企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增长了10%,生产费用增长了8%,则其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了()。 A 1.8% B 2.5% C 20% D 18% 8.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标准差降低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样本容量需要扩大到原来的()。 A 2倍 B 3倍 C 4倍 D 5倍 9.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A 低度相关关系 B 完全相关关系 C 高度相关关系 D 完全不相关 10.合理施肥量与农作物亩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A 函数关系 B 相关关系 C 没有关系 D 正比例关系 11.在回归分析中,描述因变量y如何依赖自变量x和误差项 的方程称为()。 A 回归方程 B 回归模型 C 估计的回归方程 D 理论回归方程 12.平均指标是用来反映一组数据分布的()的指标。

统计学简答题完整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6.判断以下随机变量是定性变量还是定量变量,如果是定量变量,确定是离散变量还是 连续变量。 (1)网络供应商的姓名:定性变量。分) (2)每月的网络服务费:定量变量,连续变量。分〉 (3)每月上网时间:定量变量,连续变量。分〉 (4)上网的主要目的:定性变量。分) (5)上周收到的电子邮件数量:定量变量,离散变量(1分) (6)每月用于网上购物的金额:定量变量,连续变量(1分) (7)上月网上购物的次数:定量变量,离散变量。分) (8)使用的电脑的品牌:定性变量(1分) (9)上网是否玩游戏:定性变量。分) (10)电脑是否带有光盘刻录机:定性变量。分) 17.调查方法主要包括哪几种?简要说明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1)问卷法 问卷法:是调查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征询意见的一种方法。问卷法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人口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领域中。(1分) 问卷调查的主要优点是:获得的资料便于进行定量分析;节约时间、人力和经费;应用范围广;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不足之处:(1)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方面相对较弱;对事物的理解和解释的深入性及效度相对较差;所得资料比较表面化、简单化。(1分) (2)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由调查员直接对被调查员进行访问和交谈,并记录调查结果的方法。访谈法是以口头语言为中介、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交谈和互动的过程。(1分) 访谈法的主要:优点是:调查的回答率较高;调查资料的质量较高;调查对象的适用范围较高。缺点主要有:访 谈员的语言、表情等可能会影响被调查者的回答;对访谈员的要求比较高;匿名性较差;调查的时间比较长、费用比较高。(1分) (3)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深入到所要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 的过程中直接记录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的方法。(1分) 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能获得更真实的结果;调查结果不受研究对象的意愿和回答能力的影响;可以更快更准确的收集到想要的数据。观察法的缺点主要有:观察到的只是行为,而对于心理、态度、观点等没法公开的只能是通过观察到的行为推测,而不能直接得到;观察所得到的资料往往无法重复;对观察者的要求较高,观察者必须具备较强的敏感性、领悟能力。(2分) (4)典型组讨论 典型组讨论是由8-12个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经历的人,在一个经过专门培训的主持人 的引导下、围绕着某一专门话题进行互动小组讨论的一种定性调查方式。(1分) 典型组讨论的主要优点是:能够从一组人口中比较快得获得丰富的信息;所得的信息更加 丰富和深入,分析和报告更加生动;鼓励参与者互相回应和交流,为了解差异和不同视角、确认答案提供了渠道;典型组讨论的方式弹性比较大、灵活性比较强,适用面广o缺点主要有:参与者具有一定的偏差性;实施比较复杂,参与者的募集比较麻烦;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讨论内容和答案偏重于发现,元暇确认信息;得到的信息在汇总、分析、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自学指导书(精)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自学指导书 一、选择题 1、中数在一个分布中的百分等级是() A、50 B、75 C、25 D、50-51 2、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 A、平均差 B、平均误 C、平均次数 D、平均值 3、两个N=20的不相关样本的平均数差D=2.55,其自由度为() A、39 B、38 C、18 D、19 4、在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中,当Z≥2.58时,说明() A、P〈.05 B、P〈.01 C、P〉.01 D、P≤.01 )5、在一个二择一实验中,被试挑12次,结果他挑对10次,那么在Z=(X-M B /S 这个公式中X应为() B A、12 B、10 C、9.5 D、10.5 6、当XY间相关程度很小时,从X推测Y的可靠性就() A、很小 B、很大 C、中等 D、大 7、在处理两类刺激实验结果时,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不可以用正态分布来表示二 项分布的近似值?() A、N〈10 B、N≥10 C、N〉30 D N〉10 8、在心理实验中,有时安排两组被试分别在不同的条件下做实验,获得的两组 数据是() A、相关的 B、不相关的 C、不一定 D、一半相关,一半不相关 9、运用非参数分析时,要求处理的数据是() A、十分精确的 B、注明单位的 C、大量的 D、等级形式的 10、在X2检验时,遇到下面哪种情况时不宜再用X2检验?() A、F〉10 B、F〈5 C、F〉5 D、F〈10 二、填空题 1、统计是一种(),它要在()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2、用曲线图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时,如果两组被试的人数不同,就不能用 ()比较,用()数进行比较 3、在集中趋势的指标中()、()不受极端数值的() 4、当平均数大于中数或()时,曲线向()偏斜 5、当一种变量增加时,另一种变量也随着(增加),说明这两者间有着()关系 6、没有因果关系的事物之间,()系数()等于零 7、正态分布因其M和()不同而各异,M值大,曲线的集中趋势在横轴上越偏() 8、无论总体分布是否正态,从中抽取许多大样本,其平均数的分布都趋于 ()分布 9、统计检验结果的显著与否是()的,它的科学性表现在说明了()可能有多大 10、显著检验要解决的问题是两个()平均数据的差异是否显著地大于()误差 三、名词解释

大学统计学简答题复习及答案

习题一总论 1?简述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含义及其关系。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指统计所研究的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是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简称个体。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所指的具体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研究的目的不同而变化的。总体可以变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可以变为总体。 2 ?什么是指标和标志?指标与标志的关系如何? 指标即统计指标,指反映统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标志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与标志的区别:①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②所有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的数量标志能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却通常不能用数值表示。指标与标志的联系:①指标是对总体中各单位标志表现进行综合的结果,有许多统计指标其数值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品质标志本身虽无数值,但许多指标却是按品质标志分组计算出来的。②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由于研究目的的变化,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则相对应的统计指标就变成数量标志;反之,则相对应的数量标志就变成了统计指标。 习题二统计调查 1.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应包括:①确定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③确定调查内容,拟订调查表;④ 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⑤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 2.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何区别? 调查对象是指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现象总体,它是由性质相同的许多个别单位组成的。调查单位是指调查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它与调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3?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区别是什么? 主要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典型单位和重点单位性质不同。典型调查强调被选单位在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中所具有的代表性、典型性,是有 意识地选取的;而重点调查则强调被选单位某标志值在总体标志值总和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是客观存在的。 ②侧重点不同。典型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调查深入细致,同时也注重定性调查; 而重点调查的目的主要是掌握总体的数量状况,着眼于普遍情况,注重量的调查。

临床医学专业(病理诊断方向)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病理诊断方向)专业使用 XXXXXXX教务处 2003年5月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病理诊断方向) 总学时:38,其中理论学时:26、实验或上机学时:1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医学统计学是开展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认识和揭示医学领域里各种数量特征的科学分析方法,是使医学科研得以成功的一种重要辅助工具。医学统计学的主容包括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及研究设计的部分内容。 本课程通过讲授、课堂实习、课堂讨论,使学生熟悉统计的基本理论、掌握统计方法的应用,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目的让学生建立统计学的观念,培养统计学的思维,学会从不确定性、机遇、风险和推断的角度去思考医学问题,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门课程的前继课程是:数理统计学和概率论、计算机基础和数据库。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统计方法。理论课着重讲授教材的重点、难点,启发和帮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自学能力。 2、掌握医学资料的正确整理方法,统计图表的绘制及注意事项,常用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选用原则。初步掌握使用计算机软件计算常用统计指标。 3、培养学生正确的统计思想,培养学生分析医学资料的初步技能,为同学今后从事医学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理论课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课计算机操作。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教学方法。 重点: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统计方法。 难点:统计资料的分析方法 五、建议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讲授学时实验序号实验或上机学时备注 第八章: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内容 4

统计学简答题完整版

一、统计的含义和本质是什么P2 含义:“统计”一词可以有三种含义:统计活动、统计数据和统计学。统计活动是对各种统计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并做出相应的推断、分析的活动,通常被划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统计数据是通过统计活动获得的、用以表现研究现象特征的各种形式的数据;统计学则是指导统计活动的理论和方法,是关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 本质:统计的本质就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 二、统计数据有哪些分类不同类型数据有什么不同特点P7 1.统计数据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分为定性数据与定量数据。定性数据是指只能用文字或数字代码来表现事物的品质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类数据与定序数据两种。定量数据是指用数值来表现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距数据与定比数据两种。 2.统计数据按照其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绝对数是用以反映现象或事物绝对数量特征的数据,有明确的计量单位。相对数是用以反映现象或事物相对数量特征的数据,它通过另外两个相关统计数据的对比来体现联系关系。平均数是用以反映现象或事物平均数量特征的数据,体现现象某一方面的一般数量水平。 3.统计数据按照其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观测数据与实验数据两类。观测数据是通过统计调查或观测的方式而获取的反映研究现象客观存在的数量特征的数据。实验数据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实验的方式而获得的关于实验对象的数据。 4.统计数据按照其加工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原始数据与次级数据两类。原始数据是指直接向调查对象搜集的、尚待加工整理、只反映个体特征的数据。次级数据也称为加工数据或二手数据,是指已经经过加工整理、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各种非原始数据。 5.统计数据按照其时间或空间状态不同,可以分为时序数据与截面数据。时序数据是对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搜集到的数据(即空间状态相同,时间状态不同)。截面数据是对一些同类现象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上搜集到的数据(即空间状态不同,时间状态相同)。 三、总体和样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P14 概念:总体,就是统计研究的客观对象的全体,是由所有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体。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集合。 关系:1.总体是所要研究的对象,而样本则是所要观测的对象,样本是总体的代表和缩影。 2.样本是用来推断总体的。对样本进行观测的目的是要对总体数量特征做出估计或判断,即通常所说的以样本推断总体。 3.总体和样本的角色是可以改变。随着考察角度的改变,一定的研究总体也可成为另一意义上总体的一个样本,这说明总体与样本的角色是可以改变的。 四、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如何P17 区别:1.指标和标志说明的对象不同,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标志则说明个体的特征。 2.指标和标志的表现形式不同,指标是用数值来表现的,而标志则既有只能用文字来表现的品质标志,又有用数值来表现的数量标志。 联系:1.标志是计算统计指标的依据,即统计指标数值是根据个体的标志表现综合而来的。 2.由于总体与个体的确定是相对的、可以换位的,因而指标与标志的确定也是相对的、可以换位的。 五、统计数据收集方案包括哪些内容P25 数据收集目的(why)、数据及其类型(what type)、数据收集对象与观测单位(whom)、观测标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自考大纲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是统计学运用于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所产生的一个应用 统计学分支,它的任务就是向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者提供分析心理现象和教育现象的数量规律性的统计分析工具。它是为培养和检验考生的教育与心理统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教育测量学等课程的前提。 该课程的特点:(一)逻辑分析性强;(二)概念和公式运用多;(三)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量化地分析、认识教育和心理现象和规律。因此在考生自学及自考命题过程中,应充分地重视本课程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使自学应考者理解掌握教育与心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与基本原理,培养其描述统计分析能力和推断统计能力,并能用来解决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研究方面的实际问题。考生应该懂得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以便能独立分析资料、处理数据直至科学决策。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从总体上把握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教育与心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针对具体的问题按照要求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分析处理;能够运用统计分析的原理与方法来解决教育、心理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和区别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是采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中遇到的问题的一门课程,因此与教育学、心理学和统计学有相对密切的联系。统计学是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具备一些统计学上的预备知识对于学习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这门课程是必要的。当然,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在内容上会更注重统计学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应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此课程是一种方法性课程,它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工具,而教育学和心理学则为这种方法的学习提供了一种载体,在应用中不断得到理论和方法的完善。 考生在学习本课程应该把握两个要点:一是要全面了解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以便在具体的应用中选择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二是要注意结合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数据统计处理的应用条件和操作过程。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教材的重点是2~8章,介绍教育学与心理学中常采用的数据统计处理方法,第1章是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要求对此有相关的了解;第9~14章是知识的进一步深入,不要求掌握。

统计学简答题参考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和统计数据的关系? 答: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统计学和统计数据存在密切关系,统计学阐述的统计方法来源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以致于统计学就失去了其存在意义。2.简要说明统计数据的来源。 答:统计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直接的数据:源于直接组织的调查、观察和科学实验,在社会经济管理领域,主要通过统计调查方式来获得,如普查和抽样调查。间接的数据:从报纸、图书杂志、统计年鉴、网络等渠道获得。 3.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答:统计调查误差可分为非抽样误差和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从理论上看,这类误差是可以避免的。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所产生的误差,它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控制的。 4.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概念?(P5) 答:描述统计是用图形、表格和概括性的数字对数据进行描述的统计方法。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估计、假设检验、预测或其他推断的统计方法。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1描述次数分配表的编制过程。 答:分二个步骤: (1)按照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数据按分组标志进行分组。 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时,可将其每个具体的表现作为一个组,或者几个表现合并成一个组,这取决于分组的粗细。 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可分为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 单项式分组将每个变量值作为一个组;组距式分组将变量的取值范围(区间)作为一个组。 统计分组应遵循“不重不漏”原则 (2)将数据分配到各个组,统计各组的次数,编制次数分配表。 2. 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答:数据分布特征一般可从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偏态和峰度几方面来测度。常用的指标有均值、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 3.怎样理解均值在统计中的地位? 答:均值是对所有数据平均后计算的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数据信息提取得最充分,具有良好的数学性质,是数据误差相互抵消后的客观事物必然性数量特征的一种反映,在统计推断中显示出优良特性,由此均值在统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是其使用时存在的问题。 4. 简述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特点和使用场合。 答:众数、中位数和均值是分布集中趋势的三个主要测度,众数和中位数是从数据分布形状及位置角度来考虑的,而均值是对所有数据计算后得到的。众数容易计算,但不是总是存在,使用场合较少;中位数直观,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数据信息利用不够充分;均值数据提取的信息最充分,但受极端数据的影响。5.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

(完整版)医学统计学第六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 1. D 2. E 3. D 4. B 5. A 6. D 7. A 8. C 9. E 10. D 二、简答题 1答由样本数据获得的结果,需要对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描述可以使数据更容易理解,统计推断则可以使用概率的方式给出结论,两者的重要作用在于能够透过偶然现象来探测具有变异性的医学规律,使研究结论具有科学性。 2答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统计设计、数据整理、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设计能够提高研究效率,并使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数据整理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归类,检查数据质量,以及是否符合特定的统计分析方法要求等。统计描述用来描述及总结数据的重要特征,统计推断指由样本数据的特征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3答统计描述结果的表达方式主要是通过统计指标、统计表和统计图,统计推断主要是计算参数估计的可信区间、假设检验的P 值得出相互比较是否有差别的结论。 4答统计量是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由样本数据计算得到,参数是描述总体分布特征的指标可由“全体”数据算出。 5答系统误差、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系统误差由一些固定因素产生,随机测量误差是生物体的自然变异和各种不可预知因素产生的误差,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而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6答三个总体一是“心肌梗死患者”所属的总体二是接受尿激酶原治疗患者所属的总体三是接受瑞替普酶治疗患者所在的总体。 第二章定量数据的统计描述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 1. A 2. B 3. E 4. B 5. A 6. E 7. E 8. D 9. B 10. E 二、计算与分析 2

高校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试卷附答案

某高校成教学院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结业试卷 20XX、X、X 姓名▁▁▁▁▁▁班级▁▁▁▁▁▁学号▁▁▁▁任职单位▁▁▁▁▁▁(说明:以下题目的答案数据一律保留2位小数) 一、4个数据分别为70、60、70、90。填出下表中所缺的统计指标名称、统计学符号、EXCEL函数及计算值。(28分) 注:差异系数以总体标准差为基准。 二、36个学生在一次测验中的得分如下: 606265687071717374757576 767777777879808080808182 828283858586868888888995 请以5分为一组制作简单次数分布表及次数分布多边图。(12分) 三、某年级甲、乙、丙三个班级学生人数分别为50人、55人、55人。期末数学考试各班的平均成绩分别为90分、90分、85分,使用加权平均数求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指出丙班的权数和权重。(10分) 四、在一次测验中,全班学生的成绩平均分为90分,标准差为4分。得94分的学生,他的标准分数为多少?另一个标准分数为-2 的学生,他的原始分数为多少?(6分) 六、分)

1、标准分数的平均数与标准差之和为▁▁▁▁: A、0 B、1 C、2 D、不是一个确定值 2、教育统计学与教育学科其它分支学科相比,其特点之一是通过对教育领域中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以▁▁▁▁: A、发现其变化规律 B、预测其结局 C、描述相关 D、揭示其原因 3、在统计学书籍中,小写希腊字母一般用来表示▁▁▁▁。 A、集中量数 B、总体参数 C、 差异量数 D、样本统计量 4、下面哪一句话是错误的? A、称名数据即类别数据 B、计数数据是根据称名数据统计出来的 C、比率数据必然是等距数据 D、称名数据是测量水平最高的数据 5、在▁▁▁▁时,中数肯定与某一个原始数据的值相等。 A、原始数据按升序排列 B、原始数据为连续数据 C、原始数据个数为奇数 D、原始数据为顺序数据 6、相关系数的量纲单位▁▁▁▁。 A、与原始数据单位一致 B、无测度单位 C、是原始数据单位的平方 D、以占原始数据总和的百分比来表示 7、在统计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统计指标是▁▁▁▁。 A、平均数 B、标准分数 C、Z检验 D、相关系数 8、方差属于▁▁▁▁。 A、集中量数 B、差异量数 C、相关系数 D、总体参数 9、使用加权方法计算出来的平均数总是▁▁▁▁不使用加权方法计算出来的平均数。 A、等于 B、大于 C、大于或等于 D、上述答案都不对 10、两极差▁▁▁▁。 A、总是正数 B、总是负数 C、总是非负数 D、总是非零数 11、对几个样本平均数的差异进行统计检验通常使用▁▁▁▁。 A、Z检验B、F检验C、t检验D、Χ2 检验 12、全距为零,意味着全体数据▁▁▁▁。 A、全部相等B全部为零、C、的中数为零D、的平均数为零 13、扇形图又称为▁▁▁▁。 A、象形图 B、圆形图 C、曲线图 D、统计地图 14、几何平均数为零时,▁▁▁▁。 A、变化率为0 B、增长率为0 C、原始数据均为0 D、缺乏实际意义 15、教育统计学包括▁▁▁▁等分支。 A、描述统计B、推断统计C、教育评价D、教育测量

统计学习题集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 习题集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第1章导论 一、判断题 1. 在对全国工业设备进行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设备是统计总体,每台工业设备是总体单位。() 2.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3. 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值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 4. 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5.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6.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的整体功能,在上述三个职能中,以提供咨询为主。() 7. 某生产小组有5名工人,日产零件为68件、69件、70件、71件、72件,因此说这是5个数量标志或5个变量。() 8. 统计指标有的用文字表示,叫质量指标;有的用数字表示,叫数量指标。() 二、单选题 1.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D、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2.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A、全国的人口总数 B、大海里的鱼 C、城市流动人口数 D、某市工业企业设备数 3.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各阶段的顺序是() A、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B、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整理 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4.由工人组成的总体所计算的工资总额是()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标志值 D、质量指标

5.几位工人的月工资分别是500元、520元、550元、600元,这几个数字是() A、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标志 6.统计标志用以说明() A、总体属性和特征 B、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 C、单位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D、总体单位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动作的结果 7.变异性是指() A、在不同单位可以有不同的标志值 B、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C、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指标 D、品质标志的具体数值 8.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A、小王英语考试成绩为85分 B、广州至北京的机票价格为1360元 C、光华公司1999年4~6月份的利润为200万元 D、钢材20吨 9.总体和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 A、在某些场合是要互相变换的 B、只存在总体变换为总体单位的情况 C、只存在总体单位变换为总体的情况 D、所有的标志都能变换为单位 10.离散变量可以() A、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 B、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通常取整数 C、用相对数表示 D、用平均数表示 11.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企业个数 B、企业的职工人数 C、用相对数表示的数据 D、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 12.统计指标体系是指() A、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

2018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8《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第一章数据与统计学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明确统计学的性质和特点,掌握数据的基本类型,正确地理解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术语,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应用范围,从大的方面、从体系和主线上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这是学习《统计学》的起点。 本章的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特征;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分;统计 学的基本概念。 难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研究方法 内容设置: 1.1统计学的性质及其种类 1.2统计的应用领域 1.3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4 统计研究方法

第二章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显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数据搜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掌握各种方法的特性。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据调查方式和方法,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为以后各章学习统计分析方法打下基础。 本章的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调查方法;统计调查体系;统计分组;频数分布与变量数列 的编制;全距、组距与组数的关系 难点:统计分组;频数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与技巧 内容设置: 2.1数据的采集 2.2数据的整理 2.3频数分布 2.4数据的显示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数据分布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测度,重点掌握分组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的计算,并能加以灵活运用,了解数据分布形状(即偏度与峰度)及其测度。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离散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离散程度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 内容设置: 3.1集中趋势的测度 3.2离散趋势的测度 3.3偏度和峰度的测度(自学) 3.4 相对位置的测度及异常值的检测 第四章时间序列分析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时间数列的定义、种类,掌握计算时间序列的水

相关文档